隧道危险源分析

2024-04-12

隧道危险源分析(精选6篇)

篇1:隧道危险源分析

(一)重大危险源分析及采取措施

1、隧道坍塌预防措施

(1)、发生坍塌的原因 1)地质因素

①当通过多种堆积体时,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开挖后引起坍塌。工程地质灾害所引发的事故也非常多,这是在不清楚前方不良地质情况下,仍沿用不变的施工手段,没有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造成的。掌子面前方围岩破碎、节理发育、岩石走向垂直、岩层间有泥夹层、前方出现断层带等,这些不良地质极易引发塌方事故。

②地下水、渗透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坍塌。

2)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

①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或工序间距安排不合理,各工序间距拉的过长,地层暴露时间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坍塌的发生。

②喷锚不及时,或混凝土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

③采用钢支撑时,支撑架质量欠佳,支撑和围岩不密贴,两者间的空隙填塞不密实,或连接不够牢固不能满足围岩力所需要的强度要求。

④有时抽换支撑不当,或当支撑已出现受力过大的现象前未及时加固。

⑤爆破作业不当,用药量过多。⑥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危石坠落,牵动岩层坍塌。

3)支护材料用料不足、施工缺乏规范、引起支护强度降低造成的隧道塌方。隧道围岩压力由围岩、超前支护、初期支护、仰拱和二衬所围成的拱圈多重承载。隧道支护设计参数是依据围岩压力计算确定的,施工中钻爆控制不佳,围岩承载能力降低;超前支护、初期支护施工中材料用量缩水,施工不规范,降低了支护强度,消弱了承载支护的承载力。当支护不足以承载上部围岩压力时,即引发隧道坍塌事故。

4)施工中部遵循施工原则也会引起塌方事故。新奥法施工原则包括:少扰动、早喷锚、勤测量、紧封闭。如果违背新奥法施工原则,如强爆破导致围岩松弛;长进尺导致循环作业时间拉长,喷锚滞后围岩变形加剧;不及时施作仰拱和二衬,封闭不及时;这些都会增加隧道塌方的可能性。

5)其他原因不及时衬砌,围岩暴露过久,片帮与掉块,坑壁无支护等。

(2)、预防坍塌的施工措施

1)先排水。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均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尽可能将隧道外之水截与隧道内。

2)短开挖。在各部开挖工序间的距离要尽量缩短,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

3)弱爆破。在爆破时,要用浅眼、密眼,并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微差毫秒雷管爆破。4)强支护。针对地压情况,确保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强度。

6)快衬砌。衬砌工作必须紧跟开挖工作面进行,力求衬砌尽快成胚。(3)、隧道发生坍塌后的应急措施 1)小型坍塌(小于50m3)

小型坍塌一般发生在未支护的掌子面,有拱顶坍塌,侧壁坍塌,掌子面坍塌,坍塌量较小,有时可能只掉几块危石,对施工人员造成的威胁范围小。

此时不急于清渣,先将危石清除,迅速喷射混凝土,可适量多掺一点速凝剂,封闭坍塌面,待稳定后清渣,页可采用喷射混凝土直接补平。

2)中型坍塌(50m3-300m3)

中型坍塌可能发生在掌子面和初期支护的结合部,可能是由于未支护的裸露面坍塌引起的连锁反应,由于塌方面积较大、人员的伤亡、设备的损害都较大。

事故发生后应迅速汇报项目部,并由项目部第一责任人转告有关部门进行人员抢救。

工程抢修部要先清渣,先喷射混凝土封闭坍塌裸露面,然后用工字钢拱架(弯曲半径接近坍塌半径)立即支护,并按正洞施工一样,打锚杆,挂网片,从上至下全裸露面支护,最后清渣。

坍塌处理不在补修,待二衬过后采用混凝土泵直接灌混凝土,注满即可。

3)大型坍塌(300m3-1000m3)大型塌方位置一般可能在局部透水地段、沙层地段。这样的坍塌可能将隧道堵塞数十米长,使坍塌段以内工作面的施工人员、施工机械全部封闭,危害极大。

①抢险的原则是先救人。隧道施工时,在拱脚处都有两根钢管一根是直径Φ100-Φ200mm的高压通风管,一根直径Φ50mm的输入管。一般大型坍塌都是松散的地质,不会有巨石落下,所以地处拱脚处的风管和水管不会压扁或压断,这是隧道营救施工人员的两条生命线。将空压机送风压力降低,能保证洞内人员呼吸即可,将供水也减小,通知洞内人员安静的等待,时间长时可从输水管中插入一根塑料管,提供牛奶等软饮料。这时开始向坍塌体注浆,使坍塌体在一定厚度内固结,然后向掘进连拱隧道的中导坑一样,打通坍塌体先将施工人员救出。

②塌方处理。在坍塌体上架立多层(视坍塌洞室大小而定)支撑钢模架,从上至下开始喷射混凝土,封闭所有裸露面,并且进行钢拱架支撑,打锚杆,挂网片,第一次初期支护完成后,开始清渣,最后进行第二次架支撑架,进行第二次强支护,以后二衬不在充填。也进行一次初期之后,二衬后预留孔洞,2m以内填浆砌石,2m以上填干砌石片。

4)特大型坍塌(大于1000m3)

特大型塌方可能发生在浅埋段,或特浅地段,从拱顶直到山顶一次性贯通垮塌。

①人员抢救。特大型塌方人员救援和大型相同。②塌方处理。如果发生特大型塌方,先将所有裸露面喷一层5cm厚的混凝土,使它不要在短时间内调危石。然后开始漫长的清渣,清渣过半后将塌方边缘与正洞结合部加固、修正,迅速在此进行二次衬砌,衬砌厚度。混凝土标号。衬砌钢筋要经过计算,以足够支撑塌方回填后的压力。待二衬结束后,强度达到设计值后,开始从顶部向下逐层回填压实,顶部筑围墙防止雨水浸入。

2、隧道爆炸事故预防

隧道可能爆炸的原因主要是不规范使用爆炸物品,装药时操作人员违规带火种,或者剩余爆炸现场存放不合理引起的火药爆炸。

(1)预防措施

1)爆破施工。在进行爆破作业之前,要取得当地公安部门的批准,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并向公安局申请购买、运输、储存及使用爆炸品的许可证。

2)建立雷管领用,发放登记管理制度,将雷管编号落实到每一个爆破作业人员,并将有关管理信息按照公安部的统一标准及时送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

3)加强爆炸物品的管理。爆炸物品派专人看管。爆炸物品及爆破器材储存于干燥的仓库内,温度保持在18~30℃,库内设消防设备,不同性质的炸药分开存放;雷管和炸药分库储存,运到工地的炸药若当天未使用完,必须如数交回,不得在工地留存过夜。爆炸物品使用、运输过程中必须有押运人员负责。

4)严格遵守规定的爆破作业时间,并告示当地居民及施工人员设置醒目标志牌,放炮时设专人警戒。

5)爆破工要持证上岗,装药过程中不能抽烟,放炮前要对炮眼连线逐孔检查,点炮前要由专职安全人员检查其他人员及所有机械设备是否撤离至安全地带。对哑炮要严格按《爆破作业规程》进行处理。

6)爆破作业现场设专职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装好炸药的炮孔必须适当的加以覆盖和保护、在潮湿条件下作业,采取乳化、水胶等防水炸药。现场作业人员按规定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做到遵章守纪,按标准作业、文明施工,无违章违纪现象。(2)处理措施预防

当隧道内发生爆炸事故,应疏散人群,全部撤离至安全区域,查明爆炸类型(火工物品、化学物品、瓦斯等)并发出警报,召集人员持抢险救护装备,迅速赶到现场救护,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尽可能控制事故在最小限度、减小危害性、减少人员伤亡,紧急上报项目经理,同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派出所报警,清楚说明发生爆炸标段、时间、地点、方位爆炸类型及爆炸威力大小等情况。

3、隧道机械伤害事故

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由施工现场负责人负责现场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通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报告项目经理,启动项目部应急救援预案。并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同时通知生产负责人组织紧急应急小组进行可行的应急预案,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值勤门卫在施工现场大门口迎接来救护的车辆,有程序的处理事故、时间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4、触电、火灾、有毒气体事故

如遇到触电、火灾现场,现场人员应及时上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报告项目经理,启动项目安全应急预案,并按以下方法进行避灾抢救:

1)隧道内发生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或用干燥的木棒或绝缘体挑开身上的电源,关闭开关。触点人脱离电源后,应立即将其抬到新鲜风流处,平放,并解开衣裤,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法急救。急救时需要耐心,防止“假死”现象,并且不要打强心针。

2)隧道内发生火灾,正确确定火源位置,火热大小,并迅速向外发出信号。及时利用现场消防器材灭火,控制火势大小,组织人员撤退出火区。如火势不能扑灭,应急时向所在地公安消防机关报警,寻求帮助。

3)隧道内发现不明气体,应及时加强通风,采取防范措施。发生事故时做好自救工作,迅速协助伤员一起撤出到安全地区。有人受到有毒气体伤害,应将其运至有新鲜风流的安全地区,并立即检查伤员的心跳、脉搏、呼吸及瞳孔,并注意保暖,同时保持伤者呼吸通畅。如受一氧化碳中毒,中毒者还没有停止呼吸或呼吸停止但心脏仍跳动,要立即搓摩他的皮肤,温暖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心脏停止,应立即进行体外心脏挤压,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如因二氧化碳等窒息,情况不严重时,抬至新鲜风流中稍作休息,即会苏醒。如窒息时间较长,就要在皮肤搓摩后进行人工呼吸。

篇2:隧道危险源分析

防坍塌安全措施

隧道施工的危险源分析及防范措施

(一)不安全因素(危险源)分析

隧道施工一般可能遇到的不良地段和特殊地段有:滑坡、坍塌、岩堆、偏压地层、岩溶、高应力高强度地层、松散地层、软土地段,膨胀地层、软弱黄土地层、含水未固结围岩、溶洞、断层、岩爆、流沙、瓦斯溢出地层等。

根据“两阶段设计图”说明,本合同段米家寨1#、2#隧道属:“隧址区地表均为第四系中更新统风积老黄土,下伏晚第三系半固结砂砾岩”;“隧址区主要为半固结砂砾岩及半固结粘土岩”;“本次钻孔中未见地下水,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隧道洞身稳定性分析评价:隧道洞身穿越晚第三系半固结砂砾岩,未发现断层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整体稳定,适宜修建隧道”。

半固结砂砾岩的特点是:围岩稳定性差,侧壁处理不当会产生较大的坍塌,地表水极易下渗,属强~中透水层(弱透水层),雨季时有滴水现象。

分析设计单位提供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报告,L2合同段米家寨1#、2#隧道在施工中可能发生地事故主要危险源是“坍塌”。坍塌对隧道施工会造成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对工程安全、施工人员安全、设备安全受到极大地安全。

另外其他的危险因素还有:民爆物品爆炸、触电、火灾、运输事故、机械物体打击、高处作业坠落等。后附《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一览表》。

忻保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二合同段项目部

防坍塌安全措施

(二)隧道施工坍塌防范及处理措施

1、隧道坍塌预防措施(1)发生坍塌的原因 1)地质因素

①当通过各种堆积体时,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开挖后引起坍塌。工程地质灾害所引发的事故也非常多,这是在不清楚前方不良地质情况下,仍沿用不变的施工手段,没有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造成的。掌子面前方围岩破碎、节理发育、岩石走向垂直、岩石间有渗透水、岩层间有泥夹层、前方出现断层带等,这些不良地质极易引发塌方事故。

②地下水、渗透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坍塌。

2)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

①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或工序间距安排不合理,各工序间距拉的过长,地层暴露时间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坍塌的发生;

②喷锚不及时,或喷混凝土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

③采用钢支撑时,支撑架质量欠佳,支撑与围岩不密贴,两者间的空隙填塞不密实,或连接不够牢固,不能满足围岩压力所需要的强度要求;

④有时抽换支撑不当,或当支撑已出现受力过大的现象前未及时加固;

⑤爆破作业不当,用药量过多; 忻保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二合同段项目部

防坍塌安全措施

⑥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危石坠落,牵动岩层坍塌。3)支护材料用料不足、施工缺乏规范、引起支护强度降低造成的隧道塌方。隧道围岩压力由围岩、超前支护、初期支护、仰拱和二衬所围成的拱圈多重承载。隧道支护设计参数是依据围岩压力计算确定的,施工中钻爆控制不佳,围岩承载能力降低;超前支护、初期支护施工中材料用量缩水,施工不规范,降低了支护的强度,削弱了承支护的承载力。当支护不足以承载上部围岩压力时,即引发隧道坍塌事故。

4)施工中不遵循施工原则也会引起塌方事故。新奥法施工原则包括: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如果违背新奥法施工原则,如强爆破导致围岩松驰;长进尺导致循环作业时间拉长,喷锚滞后,围岩变形加剧;不及时施作仰拱和二衬,封闭不及时;这些都会增加隧道塌方的可能性。

5)其他原因不及时衬砌,围岩暴露过久,片帮与掉块,坑壁无支护等。

(2)坍塌前兆

1)量测信息所反映的围岩变形速度或数值超过允许值; 2)喷射混凝土产生纵横裂纹和龟裂;

3)在隧道顶部或侧壁发现不断掉下土块、小石块或构件支撑间隙不断漏出砂、石屑;

4)岩层层理、节理缝隙变大、张开;

5)支撑梁、柱变形或折断、楔子压扁亚劈,支撑发生破裂声; 忻保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二合同段项目部

防坍塌安全措施

6)隧道内渗水、滴水突然加剧或变浑。(3)容易坍塌的位置 1)洞口10m以内; 2)正洞与人行横洞交叉处;

3)隧道顶覆盖极薄处(如2#隧道盖挖处);

4)小范围的地质突变,如沙层、特松散层、透水层、小段的断层等。

(4)预防坍塌的施工措施

1)先排水。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均应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尽可能将隧道外之水截于隧道之外。

2)短开挖。各部开挖工序间的距离要尽量缩短,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

3)弱爆破。在爆破时,要用浅眼、密眼,并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微差毫秒雷管爆破。

4)强支护。针对地压情况,确保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强度。5)快衬砌。衬砌工作必须紧跟开挖工作面进行,力求衬砌尽快成胚。

6)勤检查,勤量测。对围岩发现有变形或异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隐患。

(5)发生坍塌前兆的紧急处理措施

1)拱顶掉小石块,节理缝隙变大,往往发生在未进行初期支护的掌子面,这时应将大部分施工人员撤出工作面,留少部分混凝土喷 忻保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二合同段项目部

防坍塌安全措施

射工,站在已初支的地方,加大速凝剂用量,迅速喷射混凝土,将曲墙、拱顶、掌子面全部封闭,待喷射混凝土凝固4小时后,检查混凝土喷射面有无裂缝,如没有裂缝可继续施工,在一定长范围内可加密拱架距离。如裂缝继续发展,预示有大的坍塌发生,应立即密支拱架,缓缓向前推进。速支拱架速喷混凝土,稳定后再打锚杆。

2)水加大或变深,也是发生在施工掌子面,预示前方有流沙层,这时不能引水,否则会将流沙引出,前方形成空洞,而应以堵沙为主,地下钻孔,插入钢管,挡上木板、填充编织袋,将沙堵住,不要继续外流,然后速注水泥—水玻璃双桨液,将前方流砂层固结后再施工。

3)喷射砼出现裂纹,支撑量变形,预示拱顶有大面积的下沉,并且在监控量测结果也反映出沉陷值超过允许值,或继续下沉而不稳定。

这种情况都发生在已经初支的隧道某一段,此时隧道内应停止一切正常的施工,撤出施工人和设备,如发生前兆的区段较短且收敛和下沉缓慢,先采用木柱立即垂直和平行支护,工字钢拱架随密度的沉降大小而增加或减少,支护好后,观察其下沉速度,如果稳定,可在每两榀拱架间用风镐凿开,加设比原型号大一号的工字钢拱架,再喷混凝土稳固即可。

如果下沉速度较快,或采用木支撑加固后仍继续下沉,可采用翻斗车运土混石填充该段隧道。由下向上填至拱顶,一边填一边注浆,将预视坍塌的这段隧道全部填满注实,待稳定和凝固之后,一榀一榀的重新开挖,凿出工字钢拱架,换上更大号的工字钢拱架,并加密间 忻保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二合同段项目部

防坍塌安全措施

距,边开挖、边支撑,边观察、边量测,稳固前进。

2、隧道发生坍塌后的应急措施(1)小型坍塌(小于50m3)

小型坍塌一般发生在未支护的掌子面,有拱顶坍塌,侧壁坍塌,掌子面坍塌,坍塌量较小,有时可能只掉几块危石,对施工人员造成的威胁范围小。

此时不急于清渣,先将危石清除,迅速喷射混凝土,可适量多掺一点速凝剂,封闭坍塌面,待稳定后再清渣,也可采用喷射混凝土直接补平。

(2)中型坍塌(50m3-300m3)

中型坍塌可能发生在掌子面与初期支护的结合部,可能是由于未支护的裸露面坍塌引起的连锁反应,由于塌方体积较大,对工程的修复、人员的伤亡、设备的损害都较大。

事故发生后应迅速汇报项目部,并由项目部第一责任人转告有关部门进行人员抢救。

工程抢修不要先清渣,先喷射混凝土封闭坍塌裸露面,然后用工字钢拱架(弯曲半径接近于坍塌半径)立即支护,并按正洞施工一样,打锚杆,挂网片,从上至下全裸露面支护,最后清渣。

坍塌处理后不再补修,待二衬过后采用混凝土泵直接灌混凝土,注满即可。

(3)大型塌方(300m3-1000m3)

大型塌方的位置一般可能在局部透水地段、沙层地段、正洞与人 忻保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二合同段项目部

防坍塌安全措施

行横洞交叉地段。这样的坍塌可能将隧道堵塞数十米长,使坍塌段以内工作面的施工人员、施工机械全部封闭,危害极大。

1)抢险的原则是先救人。隧道施工时,在拱脚处都有两根钢管,一根是直径Φ100-200mm的高压通风管,一根时直径Φ50mm的输水管。一般大型坍塌都是松散的地质,不会有巨石落下,所以地处拱脚处的风管和水管不会压扁或压断,这就是隧道营救施工人员的两条生命线。将空压机送风压力降低,能保证洞内人员呼吸即可,将供水也减小,通知洞内的施工人员安静的等待,时间长时可从输水管中插入一根塑料管,提供牛奶等软饮料。这时开始向坍塌体注浆,使坍塌体在一定厚度内固结,然后象掘进连拱隧道的中导坑一样,打通坍塌体,先将施工人员救出。

2)塌方处理。在坍塌体上架立多层(视坍塌洞室大小而定)支撑钢模架,从上至下开始喷射混凝土,封闭所有裸露面,并且进行钢拱架支撑,打锚杆,挂网片,第一次初期支护完成后,开始清渣,最后再进行第二次架支撑架,进行第二次强支护,以后二衬不再充填。也可进行一次初期支护,二衬后预留孔洞,2m以内填浆砌石,2m以上填干砌片石。

(4)特大型坍塌(大于1000m3以上)

特大型塌方可能发生在浅埋段,或特浅地段(如2#隧道的盖挖段),从拱顶直到山顶一次性贯通垮塌。

1)人员抢救。特大型塌方人员救援与大型坍塌相同。2)塌方处理。如果发生特大型塌方,先将所有裸露面喷一层5cm 忻保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二合同段项目部

防坍塌安全措施

篇3:隧道危险源分析

危险源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存在可能造成经济损害和人员伤害的因素,且该因素会因为其他触发因素,转换成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等。危险源辨识则是指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本文主要结合达嘎拉隧道的实际工况,通过危险源辨识依据、辨识方法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为达嘎拉隧道斜井施工提出相应的建议。

1 隧道工程概况

达嘎拉隧道位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藏南谷地高山区,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区内山势雄伟,隧区内高点位于隧道轴线左侧山脉,标高为5 050 m;最低点位于隧道进口峡谷地带,标高为3 030 m。在遂区范围的地表水,主要包含冰雪融水、雨水及沟水等,隧道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空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贫乏。

隧道设斜井2座,横洞3座,其中进口横洞长度110m,内净空尺寸为7.5 m(宽)×6.2 m(高);其中斜井位于DK281+7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斜井中线与线路中线小里程方向平面夹角为90°,长1 000 m。采用无轨运输单车道Ⅱ型断面,内净空尺寸为5 m(宽)×6.5 m(高)。达嘎啦隧道新增加了1个斜井,该斜井穿越藏南谷地高山,斜井长度为2 273 m,与线路中线方向夹角为90°,洞内综合坡度为-8.2%。其进口堆积的碎石土,厚度大于100 m,斜坡堆积的碎石土,厚5~30 m。斜井洞身穿越基岩为花岗岩长岩、砾岩等,同时施工人员还需要面对危岩落石,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达嘎拉隧道设计总工期为55.67个月。进场日期2015年7月1日,准备时间46天,开工日期2015年8月15日,竣工日期2020年2月20日。

2 隧道斜井工区施工安排

达嘎拉隧道设计总工期为55.67个月,工期进度指标如表1所示。

m/月

本隧道两个斜井工区承担正洞3 273 m施工任务,而且施工场所比较偏僻,地质和生活条件都非常恶劣,参与作业的施工人员也比较少,因此任务压力较大,为了能够保证缩短施工工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施工进度。

3 隧道暗洞衬砌施工

隧道暗洞衬砌均按钻爆法原理施工,设置复合式衬砌,即以锚杆、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钢拱架等为初期支护系统,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并在两次衬砌之间铺设无纺布及防水板,防水板采用在多功能台架上进行铺设,无钉挂设,板材采用双缝热熔自动焊接机双缝焊接施工工艺。施工中主要采用台阶法开挖爆破施工进行隧道开挖,需要及时进行地质信息的检测和预测,并结合围岩级别和地下水状态,随时调整施工方案,优化爆破参数,使爆破效果达到最佳,且避免出现事故。然而在具体施工中,会因为自然环境、地质条件、隧道长度、施工场地和工期等因素的影响,而增加危险性。为了保障爆破的安全性,需要注重光面爆破,防止因为局部应力出现岩爆加剧问题。对于中等岩爆和强烈岩爆地段,采用喷钢纤维混凝土、钢筋网及涨壳式中空注浆锚杆加强支护,并注重采取短进尺、多循环、弱爆破措施。同时改变开挖方式,预留岩爆层,岩爆过后再进行二次扩挖爆破、支护,也能够实现对爆破危险性的控制。因此,本文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对爆破方法合理性进行安全评估。

3.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主要包含三种因素的评价,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以及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其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分别为0.1、0.2、0.5、1、3、6、10等,最小代表实际不可能,最大代表完全可以预料;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数值分别为0.5、1、2、3、6、10等,其中最小值代表非常罕见的暴露,最大值代表连续暴露;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分别为1、3、7、15、40、100等,最小值代表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最大值代表会出现众多人的伤亡,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最后将不同危险源LEC分数值相乘,所得结果的大小为危险性大小,即D=LEC。

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当D值大于70分时,则判定该危险源为重大危险源。根据对实际工况的判定,采用台阶法开挖爆破施工,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得分0.5分,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得分6分,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得分15分,危险性大小(D)为45分,属于一般危险源。

3.2 专家打分评价法

该种方法首先需要组成专家评价小组,一般由5~7人组成。随后评价小组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打分,主要是根据以下五个评价项目进行打分:伤害程度(A)、发生的可能性(B)、法律法规符合性(C)、影响范围(D)和资源消耗(E),并根据伤害可能的程度进行分值的确定,最轻为1分,一般为3分,严重为5分(资源消耗为1、2、3分)。针对某危险源评价,主要是通过分值的相加,除以打分的人数,最后所得到的分数超过12分为重大危险源,另外如果伤害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均为5分时,也属于重大危险源。据对实际工况的判定,采用台阶法开挖爆破施工,其中A(5分)、B(1分)、C(1分)、D(3分)、E(1分),风险评价分数为11分,属于一般危险源。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达嘎拉隧道气候条件恶劣,采用危险源辨识法,能够对达嘎拉隧道斜井施工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选择最适合的施工方法。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达嘎拉隧道斜井爆破施工采用台阶法开挖爆破,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判定其属于一般危险源,因此,可以使用该种施工方法在隧道开挖中应用。

摘要:在长隧道施工中,为了缩短工期会采用隧道斜井的方式增加工作面。但在隧道斜井施工中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不满足斜井出渣装运需要,影响斜井施工进度和安全性等。为了能够及时发现隧道斜井施工在具体施工环境下存在的危险因素,可以采用危险源辨识法实现明确危险源及危险性。本文主要分析了隧道斜井工区施工安排及工程剩余工期测算,阐述了隧道工程概况,并针对隧道暗洞衬砌施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危险源辨识法,隧道斜井施工,达嘎拉隧道

参考文献

[1]袁春燕,米玉琴.基于LEC法的金属矿建工程危险源辨识和评价[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31(8):175-180.

[2]施浩然,宋文武,付成华,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析及应用[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6):84-89,94.

[3]李昕.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辨识与控制危险源[J].中国建材科技,2015,37(3):97-98.

[4]周琳,栗继祖.关于煤矿安全评价中危险源辨识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4,43(5):116-119.

[5]刘锁.鄂赣特长公路隧道陡坡通风斜井设计方案优化与施工[J].隧道建设,2014,34(10):47-54.

篇4:隧道危险源分析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危险源;应急预案

1.前言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隧道工程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具有较大危险性的一个环节,因此做好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非常重大。辨识并确认隧道施工中的危险因素是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前提,这样可以制定有的放矢的安全措施,可做为评价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依据。结合目前公路隧道的施工实际,基于辨识危险源与分析统计事故,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对于施工安全具有指导性作用。

2.辨识公路隧道施工危险源与分析统计事故

2.1辨识公路隧道施工危险的特征

公路隧道施工危险主要有三方面特征:一是涉及较广并具有复杂因素。公路隧道施工涉及支护、凿岩爆破、供气、衬砌、供水、通风、供电、排水等多个子系统,在施工中,不仅需要了解各子系统施工地质状况对安全的影响因素以及影響施工安全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还要对影响施工管理安全的因素进行考虑。

二是动态性。随着向前不断推进的隧洞工作面,隧道所需施工条件也随之不断变化,因作业复杂的实际情况决定危险因素也相对较为复杂。尽管每次都具有相同的作业任务,但因参与作业的人员、地质条件、采用的工具及作业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容易产生不同的危险因素。而在不同作业中也可能存在相同的危险因素,因此危险因素的治理工作任务很艰巨。

三是针对性。辨识公路隧道施工危险需要构建相对独立的危险辨识体系,且针对性要较强,为提高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2公路隧道建设中辨识施工危险

对公路隧道施工危险开展全面辨识,主要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基于此根据国家颁布的法规推出危害,是科学有效的危险辨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同时结合几种方法以充分开展科学可靠的危险辨识,主要在隧道施工及采用施工机械进行公路隧道施工危险因素辨识。

一是对场地采用压路机、推土机、挖掘机等施工机械进行平整以建设施工便道;二是修建高位水池,对风管、空压机、发电机或变压器、拌和站等设备进行安装;三是对边坡开挖、仰坡打眼、爆破、采取防护打锚杆、搭设脚手架等;四是主要采用的进洞施工方案有,导管、管棚施工、打眼、锚杆注浆、爆破等,开挖竖斜井,道施工电梯铺设或安装提升架等。五是制作安装钢筋、钢拱架、电焊机、氧气割等;六是进洞后打眼爆破、排险、通风、支护、挖掘机上料或装碴机装碴等;七是开挖仰拱进行施工、仰拱砼浇筑、施工边墙砼、立模拆模、铺轨道等;八是施工具有复杂地质情况的隧道安全性;九是辨识装饰、洞门及隧道施工中的具体情况,对隧道施工中产生的危险因素发展规律与表现形态尽可能进行全面剖析,以获得较为完善的解决办法,研究有关法规及隧道施工安全防范措施,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以提高隧道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与隧道施工辨识的危险因素产生位置相结合,制定重点安全防护措施;结合隧道施工中的常见事故类型重点开展综合评价分析,在寻找安全本质方面问题时,对现场施工人员开展危险因素认识及防范教育,对于关系到危害的有关人员,充分认识实际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害,以便于对危害进行更好地控制,从而使施工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2.3分析统计隧道施工事故

2.3.1统计隧道施工事故

据国家有关隧道施工事故的统计数据显示,发生的隧道施工事故大部分是因复杂多样的地质条件,相对于岩土工程具有更高更严重的发生率,尤其是一些影响较大的事故,对于隧道施工人员身心产生十分不利的危害。

2.3.2分析隧道施工事故

在隧道施工中,因地质状况引发的坍塌事故占各类发生事故的一半以上,其它事故发生率依次为物体打击,透水和冒顶等,上述事故是常发生的事故类型。主要因隧道工程施工与其它生产形式不同,同时具有建设工程施工、矿山生产及独特安全生产特点,诸如隧洞围岩具有不确定的稳定性;较低的施工机械化程度;恶劣的施工环境条件;施工人员较低的素质等。隧道施工中引起伤亡事故的因素很多,除上述伤亡事故外,还容易发生车辆、起重伤害、触电、爆炸等其它类型事故。因存在不同的地质类型与性质,公路隧道具有千差万别的施工技术条件,施工模式无法固定统一,而随施工环境与机械等客观条件发生相应变化,在隧道施工中还将不断产生新情况,进而可能对隧道施工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3.制定公路隧道施工事故应急预案

3.1编制目的

提前对可能发生的隧道施工突发事故类型做好准备,应急职责应明确,针对事故类型在应急预案中采取措施对紧急需求进行识别,使危害程度尽可能减小。

3.2应急救援协调与指挥

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提前制定相应预案,做好应急救援协调与指挥。

3.4应急资源

项目经营及材料设备部门负责应急资源,编制详细地物资计划,对物资储备进行监督检查及落实。起到应急预案后,做好各项工作部署,将应急响应物资组织好并送至施工现场。

3.5建立应急队伍

由安全生产部门与其它职能部门共同编制路隧道施工应急救援预案,在应急预案中,针对事故不同类型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并制定预案,采用一般事故与重大事故两级应急响应机制。组建事故应急救援队,掌握应急救援预案程序与技能,在发生事故时,充分发挥应急救援作用。

3.6应急救治

应在隧道施工图中标明医疗及急救设备所在位置、状态及数量。定期对应急抢救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及时联系就近医院,转移救治有关受伤人员。

4.结语

综上所述,辨识公路隧道施工的危险源是评价安全管理及安全措施制定的一个重要依据,与施工辨识的相关工作,可有效避免发生透水、坍塌、火灾等重大突发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使事故后果明显降低,对于隧道施工具有指导性作用。基于逐渐完善的国家应急救援机制,应尽快组织构建隧道施工事故应急救援机制,以提高公路隧道施工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文宣.客运专线隧道应急预案的策划及演练组织[J].铁道标准设计,2010.9

[2]林国,石景惕.加氢装置丙烯罐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1.7

[3]周荣义,黎忠文.地铁工程建设施工危险辨识与施工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16

[4]宋建平,李国良,谷柏森等.乌鞘岭特长隧道救援防灾预案及防塌技术措施[J].隧道建设,2011.21

作者简介

篇5:隧道危险源分析

2014年 3月1日14时50分,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境内的晋济高速岩后隧道内发生两辆甲醇车追尾相撞,导致甲醇泄漏起火燃烧,隧道内42台车辆及煤炭等货物被引燃引爆。事故发生后,经现场清理、走访排查和采取DNA鉴定等技术手段核查,该事故共造成31人死亡、9人失踪。一起普通的交通碰撞事故,却由于危化车司机擅自违规处理,造成隧道内42辆汽车、1500多吨煤炭燃烧,并引发液态天然气车辆爆炸,大火烧了73小时才被扑灭。这次事故的教训再次让我们看到运输危险品车辆通行隧道的危险和严重性,运输危险品的车辆,被勘称为一颗“流动的定时炸弹”。事故的发生也初步暴露出多个环节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在通行隧道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漏洞。

一、车辆通行隧道过程中对驾驶员的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驾驶员在公路隧道入口段行驶时,心率增加,心理紧张程度增加,行车速度降低;驾驶员进入隧道后,逐渐适应隧道环境内的行车状态,心理紧张得到释放,驾驶员提高行车速度,尽快离开隧道环境。在人—车—路和环境组成的交通系统中,各因素相互影响和作用,构成交通安全的基本保障要素。但从事故统计资料来看,驾驶员因素占事故总数的80%左右。与一般道路相比,隧道空间封闭,一旦发生事故,不但救援和疏散困难,且事故后果严重,致使隧道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危险品运输车辆在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

二、危险品运输车辆通行隧道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和现状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要求从事危险品运输不仅要有资质,而且对车辆和人员都有很高的要求,如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驾驶室顶部须按规定悬挂三角形危险品标志灯,尾部悬挂危险化学品警告标志牌等。但是法律、法规对危险品运输车辆通行隧道的时间限制目前尚未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对危险品运输车辆通行隧道时间和路线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中规定,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划定,并设臵明显的标志。也只是限制危险品运输车辆进入限制通行的区域,而在危险品运输车辆通行隧道时的管理上则不在限制区域之内。

目前,很多省已经规定,夜晚禁止危险品上高速,如《河北省高速公路危险化学品车辆安全管理工作规定(试行)》规定,危险化学品车辆通行我省高速公路的时间为7时至19时,严禁危险化学品车辆夜间进入和停留在高速公路辖区内;石太高速公路及暑期京秦、唐津高速公路全天24小时禁止通行危险化学品车辆;危险化学品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速不得低于70公里,不得高于90公里。但是对危险品运输车辆通行隧道的时间限制没有规定。

三、加强危险品运输车辆通行隧道的管理措施和建议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公路运输危化品的需求和运量在逐年增长,危险品运输车辆造成的交通事故有上升趋势,尤其在隧道中通行造成的危害更大。建议我市尽快加强对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通行隧道的管理。

1.建议对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实行限时通行隧道的管理措施。在车流高峰时段和路段限制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通行。可参照高速路对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限时限速的规定予以限制,规定早上7点至上午11点、下午4点至晚上8点为禁止通行隧道的时间。

篇6:重大危险源分析单

一、桥梁工程重大危险源分析

1、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控制措施

(1)易发生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的环节:临边、洞口防护不严;高处作业物料堆放不平稳;架上嘻戏、打闹、向下抛掷料;不使用劳保用品,酒后上岗,不遵守劳动纪律;脚手架工末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龙门、井架吊篮乘人。

(2)预防措施

① 凡在距地2m以上,有可能发生坠落的楼板边、阳台边、屋面边、基坑边、基槽边、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基坑口等高处作业时,都必须设置有效可靠的防护设施,防止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② 施工现场使用的龙门架(井字架),必须制定安装和拆除施工方案,严格遵守安装和拆除顺序,配备齐全有效限位装置。在运行前,要对超高限位、制动装置、断绳保险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经确认合格有效,方可使用。

③ 脚手架外侧边缘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搭设脚手架必须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操作层的跳板必须满铺,并设置踢脚板和防护栏杆或安全立网。在搭设脚手架前,须向工人作较为详细的交底。

④ 模板工程的支撑系统,必须进行设计计算,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⑤ 塔吊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具有力矩限位器和超高、变幅及行走限位装置,并灵敏可靠。塔吊的吊钩要有保险装置。

⑥ 严禁架上嘻戏、打闹、洒后上岗和从高处向下抛掷 物块,以避免造成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2、脚手架坍塌事故的预防控制措施

(1)因地基沉降引起的脚手架局部变形:在双排架横向截面上架设八字戗或剪刀撑,隔一排立杆架设一组,直至变形区外排。八字戗或剪刀撑下脚必须设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

(2)脚手架赖以生根的悬挑钢梁挠度变形超过规定值:

应对悬挑钢梁后锚固点进行加固,钢梁上面用钢支撑加U形托旋紧后顶住屋顶。预埋钢筋环与钢梁之间有空隙,须用马楔备紧。吊挂钢梁外端的钢丝绳逐根检查,全部紧固,保证均匀受力。

(3)脚手架卸荷、拉接体系局部产生破坏:

要立即按原方案制定的卸荷、拉接方法将其恢复,并对已经产生变形的部位及杆件进行纠正。如纠正脚手架向外张的变形,先按每个开间设一个5t倒链,与结构绷紧,松开刚性拉接点,各点同时向内收紧倒链,至变形被纠正,做好刚性拉接,并将各卸荷点钢丝绳收紧,使其受力均匀,最后放开倒链。

(4)附着升降脚手架出现意外情况,工地应先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① 沿升降式脚手架范围设隔离区;

② 在结构外墙柱、窗口等处用插口架搭设方法迅速加固升降式脚手架;③ 立即通知附着升降式脚手架出租单位技术负责人到现场,提出解决方案。

二、路基土方工程重大危险源分析

路基土方工程是指挖掘深度超过1.5m的沟槽和深度超过5m(含)的土方工程,以及人工挖扩孔桩工程,易发生土方坍塌事故。

1、土方工程易发生土方坍塌事故的环节

深度超过1.5米的沟槽和深度超过5米的基坑土方开挖施工作业;土方施工采用挖空底脚的方法挖土;积土、料具、机械设备堆放离坑、槽小于设计规定;坑槽开挖设置安全边坡不符合安全要求;深基坑末设专项支护设施、不设上下通道,人员上下坑槽采踏边坡;料具堆放过于集中,荷载过大;模板支撑系统末经设计计算;基坑施工未设置有效排水等。

2、预防控制措施

(1)严禁采用挖空底脚的方法进行土方施工。

(2)基础工程施工前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按照土质的情况设置安全边坡或固壁 支撑。基坑深度超过5m有专项支护设计。对基坑、井坑的边坡和固壁 支架应随时检查,发现边坡有裂痕、疏松或支撑有折断、走动等危险征兆,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对于挖出的泥土,要按规定放置,不得随意沿围墙或临时建筑堆放。

(3)施工中严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械、机具或其他物料在楼层或屋面的堆放数量和重量,以避免产生过大的集中荷载,造成楼板或屋面断裂。

(4)基坑施工要设置有效排水措施,雨天要防止地表水冲刷土壁边坡,造成土方坍塌。

(5)人工挖孔桩,护壁养护时间不够(未按规定时间拆模),或未按规定做支护,造成坍塌事故。由于坍塌时护壁可相互支撑,孔下人员有生还希望,应紧急向孔下送氧。将钢套筒下到孔内,人员下去掏挖,大块的砼护壁用吊车吊上来,如塌孔较浅,可用挖掘机将塌孔四周挖开,为人工挖掘提供作业面。

三、塔式起重机

塔式起重机是指:在施工现场使用的,符合国家标准的自购或者租用的塔式起重机。

1、塔吊出轨与基础下沉、倾斜

(1)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将回转机构锁住,限制其转动;

(2)根据情况设置地锚,控制塔吊的倾斜;

(3)用两个100t千斤顶在行走部分将塔吊顶起(两个千斤顶要同步),如是出轨,则接一根临时钢轨将千斤落下使 出轨部分行走机构落在临时道上开至安全地带。如是一侧基础下沉,将下沉部位基础填实,调整至符合规定的轨道高度落下千斤顶。

2、塔吊平衡臂、起重臂折臂

(1)塔吊不能做任何动作。

(2)按照抢险方案,根据情况采用焊接等手段,将塔吊结构加固,或用连接方法将塔吊结构与其它物体联接,防止塔吊倾翻和在拆除过程中发生意外。

(3)用2—3台适量吨位起重机,一台锁起重臂,一台锁平衡臂。其中一台在拆臂时起平衡力矩作用,防止因力的突然变化而造成倾翻。

(4)按抢险方案规定的顺序,将起重臂或平衡臂连接件中变形的连接件取下,用气焊割开,用起重机将臂杆取下;

(5)按正常的拆塔程序将塔吊拆除,遇变形结构用汽焊割开。

3、塔吊倾翻

(1)采取焊接、连接方法,在不破坏失稳受力情况下增加平衡力矩,控制险情发展。

(2)选用适量吨位起重机按照抢险方案将塔吊拆除,变形部件用气焊割开或调整。

4、锚固系统险情

(1)将塔式平衡臂对应到建筑物,转臂过程要平稳并锁住;

(2)将塔吊锚固系统加固;

(3)如需更换锚固系统部件,先将塔机降至规定高度后,再行更换部件。

5、塔身结构变形

(1)将塔式平衡臂对应到变形部位,转臂过程要平稳并锁住。

(2)根据情况采用焊接等手段,将塔吊结构变形或断裂、开焊部位加固。

(3)落塔更换损坏结构。

四、起重吊装作业

1、防止高空坠落

(1)吊装人员应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应佩安全带,穿防滑鞋,带工具袋。

(2)吊装工作区应有明显标志,并设专人警戒,与吊装无关人员严禁人内。起重机工作时,起重臂杆旋转半径范围内,严禁站人或通过。

(3)运输、吊装构件时,严禁在被运输、吊装的构件上站人指挥和放置材料、工具。

(4)高空作业施工人员应站在操作平台或轻便梯子上工作。吊装层应设临时安全防护栏杆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5)登高用梯子、临时操作台应绑扎牢靠;梯子与地面夹角以60—70°为宜,操作台跳板应铺平绑扎,严禁出现挑头板。

2、防止物体打击

(1)高空往地面运输物件时,应用绳捆好吊下。吊装时,不得在构件上堆放或悬挂零星物件。零星材料和物件必须用吊笼或钢丝绳、保险绳捆扎牢固后才能吊运和传递,不得随意抛掷材料物体、工具,防止滑脱伤人或意外事故。

(2)构件必须绑扎牢固,起吊点应通过构件的重心位置,吊升时应平稳,避免振动或摆动。

(3)起吊构件时,速度不应太快,不得在高空停留过久,严禁猛升猛降,以防构件脱落。

(4)构件就位后临时固定前,不得松钩、解开吊装索具。构件固定后,应检查连接牢固和稳定情况,当连接确定安全可靠,才可拆除临时固定工具和进行下步吊装。

(5)风雪天、霜雾天和雨天吊装应采取必要的防滑措施,夜间作业应有充分照明。

3、防止起重机倾翻

(1)起重机行驶的道路必须平整、坚实、可靠,停放地点必须平坦。

(2)起重机不得停放在斜坡道上工作,不允许起重机两条覆带或支腿停留部位一高一低或土质一硬一软。

(3)起吊构件时,吊索要保持垂直,不得超出起重机回转半径斜向拖拉,以免超负荷和钢丝绳滑脱或拉断绳索而使起重机失稳。起吊重型构件时应设牵拉绳。

(4)起重机操作时,臂杆提升、下降、回转要平稳,不得在空中摇晃,同时要尽量避免紧急制动或冲击振动等现象发生。未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和未经有关技术部门批准,起重机严禁超负荷吊装,以避免加速机械零件的磨损和造成起重机倾翻。

(5)起重机应尽量避免满负荷行驶;在满负荷或接近满负荷时,严禁同时进行提升与回转(起升与水平转动或起升与行走)两种动作,以免因道路不平或惯性力等原因引起起重机超负荷而酿成翻车事故。

(6)当两台吊装机械同时作业时,两机吊钩所悬吊构件之间应保持5m以上的安全距离,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7)双机抬吊构件时,要根据起重机的起重能力进行合理的负荷分配(吊重质量不得超过两台起重机所允许起重量总和的75%,每一台起重机的负荷量不宜超过其安全负荷量的80%)。操作时,必须在统一指挥下,动作协调,同时升降和移动,并使两台起重机的吊钩、滑车组均应基本保持垂直状态。两台起重机的驾驶人员要相互密切配合,防止一台起重机失重,而使另一台起重机超载。

(8)吊装时,应有专人负责统一指挥,指挥人员应位于操作人员视力能及的地点,并能清楚地看到吊装的全过程。起重机驾驶人员必须熟悉信号,并按指挥人员的各种信号进行操作;指挥信号应事先统一规定,发出的信号要鲜明、准确。

(9)在风力等于或大于六级时,禁止在露天进行起重机移动和吊装作业。

(10)起重机停止工作时,应刹住回转和行走机构,锁好司机室门。吊钩上不得悬挂构件,并应升到高处,以免摆动伤人和造成吊车失稳。

4、防止吊装结构失稳

(1)构件吊装应按规定的吊装工艺和程序进行,未经计算和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不得随意改变或颠倒工艺程序安装结构构件。

(2)构件吊装就位,应经初校和临时固定或连接可靠后始可卸钩,最后固定后方可拆除临时固定工具。高宽比很大的单个构件,未经临时或最后固定组成一稳定单元体系前,应设溜绳或斜撑拉(撑)固。

(3)构件固定后不得随意撬动或移动位置,如需重校时,必须回钩。

5、防止触电

(1)吊装现场应有专人负责安装、维护和管理用电线路和设备。

(2)构件运输、起重机在电线下进行作业或在电线旁行驶时,构件或吊杆最高点与电线之间水平或垂直距离应符合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

(3)使用塔式起重机或长吊杆的其他类型起重机及钢井架,应有避雷防触电设备,各种用电机械必须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并定期进行地极电阻摇测试验。

一、通道涵施工的场地布置

1、为把施工用机械、设备和材料顺利运进现场,并对其合理布置,达到人与物的统一,提高效率保证安全,除调查地形条件外,还调查所要经过的道路情况,道路宽度、弯道半径、路面状况,以便解决挖槽机械、重型机械进场的可能性。SK2+369 4.0m×3.5m通道涵所需用到的材料有水泥、碎石、片石、钢筋等;所用到的机备、工具有搅拌机、发电机、模板等,考虑到台身高度,则水泥混凝土浇筑时还需用到吊车。那么相应地,哪里放水泥、哪里放碎石、哪里放钢筋……这些场地布置上的问题接着就要解决——首先就要调查地形,放料的地方既要方便浇筑时配料斗车的运输,又要满足运料汽车爬坡的难易程度等因素;除此,还要考虑到施工平台和工棚的布置,施工平台既要满足吊机、搅拌机等的合理布置,还要顾及到筑平台所产生的土方量或机械工时的大小。

2、地下障碍物与施工对周围影响的调查

在开工前对埋在地下的钢筋砼结构物和各种管道、电缆进行详细的勘察,有地下管线处在开工前先进行刨验工作,在施工之前加以排除。

二、基底处理

通道框架按明挖现场现浇砼施工法施工。此法为经验之谈。施工机械进场后,由测量人员放出开挖基坑边线、基顶边线,放样时,务必要求施工队管工旁站在现场记认,测量人员务必要具体地清楚地交代桩位及数据。之后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的方式开挖基坑。先用机械开挖至基底10~20cm后,再用人工开挖至设计基底,开挖放坡11,基坑长宽方向要比框架设计长宽方向各加lm,其中设40cm排水沟,另60cm为支撑模板的作业空间,严禁超挖回填,造成劳民伤财,另用潜水泵将基底水排出基坑以外,开挖土方退出施工现场,并对基坑底进行清除脏乱等东西后平整处理,保证无淤泥及杂物。

如经触探试验,测得基底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则要对基底进行处理。经实践检验,总结出对K41+1864.5m×4.5m通道涵基底处理的方法值得参考。处理方法为:首先用片石封底,再分层填筑碎石并碾压,每一层灌砂用水冲密实。换填深度根据触探试验结果按实际定,长度和宽度比框架设计

长宽多0.5~1.Om。换填过程中,必须夯填密实,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三、台身钢筋绑扎

1、在钢筋绑扎钢筋时认真校对图纸,根据图纸校确定钢筋品种、规格、数量,由测量人员给出通道钢筋位置和高程,对通道钢筋进行预埋,测量全过程务必要求施工队管工旁站记认。

2、搭设脚手架和钢筋定位架,以保预埋钢筋的位置和垂直度。

3、通道钢筋采用闪光对焊,保证35d不小于50cm 范围内接头不大于50%。

4、钢筋绑扎完后须加塑料垫块或加小型水泥砂浆垫块,防止因保护层厚度不够而影响质量。

5、钢筋骨架完成后,检测钢筋骨架尺寸,严禁钢筋与模板为0间距,其间距距要满足规范及 设计要求。

四、模板的支设安装

通道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施工脚手架用碗扣型支架搭成,配合普通脚手架钢管做斜向支撑,模板加工符合设计截面形式。这是施工的一个关键点,既影响到水泥混凝土的质量,又影响到构造物的外观,这是对我标通道涵施工的经验总结。钢筋绑扎完毕后,将预先组拼成型的模板用吊车吊装到位,每次吊装以2~4m为佳,模板使用前要除锈、涂脱模剂,支模前将支承部位顶面的模板底座处用水平尺和砂浆找平,以保证模板的垂直度,防止通道根部砼出现烂根现象。为防止漏浆,模板螺栓接口处夹放海绵条,保证施工中不跑模、不漏浆,保证单项结构的强度。

通道模板采用装配式整体钢模板,汽车吊整体吊装就位。模板拼装过程中要认真检查,注意模板的上下顺序及子母口的正确位置,保证尺寸准确、接缝严密。在两个模板接头处采用3mm厚海绵密封条,防止漏浆,这个是很容易被施工队忽视的,所以技术员要把好此关。将台身和基础接茬面上的焊渣等杂物清理干净,按照已画好的外模线,在安装柱顶帽钢筋前,人工配合起重机将钢模安装就位,上紧钢模螺栓,螺栓采用正反交错设置。再用脚手架将其加固,保证施工人员和检查人员的安全。四角用拉绳带拉力器 拉紧,以便控制台身模板的垂直度。

五、砼施工

1、砼施工前在台身模板与基础交接处以M10砂浆堵漏,防止振捣时发生漏浆,要求砂浆量必须保证充塞密实。要求现场控制坍落度,以避免产生砼表面灰线。

2、上料

用搅拌机拌料,吊车料斗装料浇注,有条件的话可以用90B水泥混凝土泵车浇注。上料过程中务必要施工人员戴好安全帽,做好安全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对其水泥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严格监控,特别是对水灰比的控制,因为用吊机吊料浇注,一旦水灰比控制不好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发生离析,导致外观不良,出现蜂窝麻面现象。

3、浇筑通道砼

浇筑砼时要用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振捣,砼浇筑自由下落高度严格控制小于2m,防止砼发生离析自由下落高度的控制与水灰比的控制,都是防止发生离析的关键点,防止水泥浆溅到钢筋和模板上,每次浇筑高度30cm左右,接柱砼必须一次连续浇筑完,及时养护,确保砼外观质量优良。

4、砼振捣

根据台身高度选用合适长度的振动棒。振动棒间距为30~35cm,振捣深度一般插入前层5~10cm,振捣程度直至砼表面泛浆并不再冒气泡、水泡,这也是本人在双和线桥涵工程施工中的一个深刻的经验。还有,振捣时不得碰撞钢筋,不得出现漏振,重复振捣现象。

5、收面

当砼浇注至设计标高时用木抹子抹平,在初凝前进行第二次收面抹光。严禁超低、高抹面交活和顶面砼出

上一篇:盲目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下一篇: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