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6-29

在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6篇)

篇1:在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2022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是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和省十四次党代会的背景下召开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全省宣传部长会议部署要求,总结交流去年工作,研究”十四五”发展思路,部署今年重点任务。

刚才,6家单位从不同角度作了交流发言,他们的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会议还通报了去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创建获得国家级荣誉情况,颁发了x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x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牌子证书。应该说,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的生动实践和创新成果,凝结着全省广大文化和旅游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2021年,我们度过了非常特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反弹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文旅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文旅部的部署要求,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文旅发展,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我省在大战大考中夺取”双胜利”贡献了文旅力量。

我们自觉扛起责任,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文旅发展”主动仗”。一是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和恢复开放。文旅领域人员聚集性强、流动性大,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在全省紧急实行

”八个暂停”防控举措,有效防止了疫情通过文旅活动传播扩散。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防控措施,按照”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推动旅游景区、演出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文博场馆等有序恢复开放,以”防得住”保障”放得开”。二是有针对性推出”1+6+18+12”纾困惠企政策措施。及时落实暂退质保金”救急”措施,全省有xxxx家旅行社企业获得暂退质保金xxxx亿元,同时在省级层面迅速出台包括调剂安排x亿元资金在内的纾困政策”苏六条”,研究出台促进文旅产业平稳健康发展”xx文旅18条”和促进文旅消费12条措施,提前下达省级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xxxx万元支持xx个项目,安排xxxx万元对xxx家旅行社企业择优分类奖补,举办文旅融资项目集中签约,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用”真金白银”加”贴心服务”为文旅企业送上”及时雨”、注入”强心剂”。三是创新推出线上文旅产品。全省紧急扩增线上展览展示展演项目xxxx多个,让人们足不出户可以享受到文化大餐和旅游体验。组织开展抗”疫”主题艺术创作,歌曲《迎向春光》、音画组诗《生命重于泰山》、抗”疫”主题美术书法精品展等产生较好反响。四是全力推动文旅市场加快复苏。采取省市联动、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创新举办”水韵xx•又见美好”主题游、第12届乡村旅游节、首届文旅消费季、非遗购物节、”畅游长三角•美好新感受”主题游等活动,组织征集并发布xx条”治愈系”、xx条运河主题游、xx条入境游、xx条乡村游精品线路。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指南和评价指标,遴选确定首批xx家建设单位,全省涌现出xx”夜之金陵

”、xx”姑苏八点半”、无锡”今夜'梁'宵”、xx”龙城夜未央”等夜经济品牌。随着政策举措”组合拳”效应释放,我省文旅行业恢复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去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xxx亿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xxxx亿元,分别恢复到2021年的xxx%和xxx%,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恢复程度分别高出全国xx个和xxx个百分点。

我们聚焦高质高效,扎实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在艺术创作生产方面,把落实”三个尊重”、完善”三项机制”作为最重要的创作生态来营造,持续为基层院团和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搭建省级展演展览平台,创新实施新金陵画派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创作完成大运河百米美术长卷,联合中国美协启动实施抱石风骨•首届中国画双年展。组织开展全面小康、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主题创作,全省有xx部作品入选全国”百年百部”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淮剧《村里来了花喜鹊》、锡剧《云水谣》入选2021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计划,京剧《眷江城》、话剧《锦江传奇•董竹君》入选全国xx部2021剧本扶持工程。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深入实施”十百千”示范工程,开展”万场文化活动进农村”活动,推动”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次数”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监测和考核指标,成功组织第十四届xx省”五星工程奖”开门评选,全省有x家单位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推动出台《xx省文物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修订出台《xx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全省新增x家国家一级博物馆,有xx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xx入选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xx、xx入选首批xx家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xx成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xx市、xx市秦淮区入选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在市场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管方面,在全国率先出台《xx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组织实施文旅行业安全生产

”八大整治行动”和A级旅游景区消防安全”百日攻坚行动”,尤其是在去年五一、端午、国庆中秋假期,实现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对文博场馆、热门景区开放管理的实时化监测、智慧化监管和精准化调度,全省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在智慧文旅发展方面,上线运行集智慧服务、智慧监管和智慧分析三大功能于一体的xx智慧文旅平台,让市民游客共享”苏心游”,让文旅行业监管装上”千里眼”,让文旅市场趋势研判有了”强大脑”。

我们创新思路举措,探索推进文旅融合走深走实。一是搭建融合发展平台载体。推动戏曲百戏(xx)盛典升格为部省共同主办,经过x年集中展演,首次实现全国xxx个剧种”大团圆”,并同步开展”看百戏•游xx”文旅融合主题活动。创新举办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累计有近xx万人次走进现场,线上受众突破x亿人次。全省认定首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xx家、第二批非遗创意基地x家,大丰荷兰花海打造的《只有爱·戏剧幻城》成为文旅融合新标杆项目。二是用融合理念推进文旅创建。重点是推动旅游创建融入文化内涵、文化创建增加旅游功能,并首次召开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会议,创新提出

”城市+乡村+景区”、”旅游+”向”+旅游”转变。全省新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x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xx个,xx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xx元和塘文化产业园入选全国xx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xx文旅创建尤其是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在全国推广。三是提升”水韵xx”文旅品牌影响力。着眼”水+文化”鲜明融合特质,设计打造”水韵xx”新标识,以”水韵xx、有你会更美”为主题,策划拍摄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片,推出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项目,吸引更多人到xx感受美的风光、美的味道、美的人文、美的生活,收获美的发现。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2021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今年文化和旅游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部署要求,全面对标”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任务,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融合、高效能治理,努力推动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开创新局、走在前列,助力谱写”强富美高”新xx建设现代化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关于今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我们已在《工作要点》中作了明确。刚才,xx、xx同志又分别就艺术创作和文物重点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安排。这里,我着重讲五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最新论述,始终把牢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去年以来,总书记又在各种会议和考察讲话中,就文化和旅游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地位作用。

总书记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强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强调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

二是关于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强调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强调要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调要重视考古工作,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向高峰攀登。强调要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关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

总书记强调,要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强调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强调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强调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强调要像反对”四风”一样,下决心整治旅游不文明的各种顽疾陋习。

四是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总书记强调,人文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发展旅游经济要以优秀人文资源为主干,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精心打造出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精品。强调旅游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要充分发挥旅游在传播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旅游成为宣传中华灿烂文明和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窗口,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强调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新论述新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诠释了新时代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部署全面、指导具体,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必须反复学、深入学,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做到用新思想定向领航、指导实践。

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形势新要求,科学谋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思路

“十四五”时期,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迈上新征程,我们要实现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在把握”时”与”势”中抓谋划,在遵循发展规律中抓创新,在扛起使命担当中抓推进。要深刻认识到新阶段肩负的新使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是我们推进新阶段文旅发展的战略指引。同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对更大力度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了决策部署。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以担当作为的精神践行新使命、奋进新征程,做到文旅发展目标再攀高、思路再优化、方法再创新、质量再提升。要深刻认识到新阶段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已从

”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高质量的文化和旅游产品越来越成为人们高品质生活的必需品。更好满足人民对文化和旅游美好生活新期待,需要我们推出更多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多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要深刻认识到新阶段文旅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十三五”时期,我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特色优势日益凸显,动力活力不断迸发,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体制机制改革仍有不少难题亟需破解。尤其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推动文旅行业加快全面复苏和高质量发展相互交织,给文旅发展带来不确定性。这些都需要我们坚持系统谋划,强化问题导向,注重改革创新,既要放大特色优势,又要补齐短板弱项,更要拓展新空间、培育新动能。

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谋划和推进”十四五”发展,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围绕助力文化强省建设,更好发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赋能作用。

文化建设是培根铸魂、凝神聚力的事业。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和旅游工作,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新特征新趋势,推出更多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有营养、更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具体地说,艺术创作生产要突出

”精”,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围绕反映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时代的精神图谱、展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中国人精彩生活,推出更多反映时代新气象、汇聚人民新创造的精品力作,努力推动艺术创作”高处再攀高”;公共文化服务要突出”效”,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供需精准对接、服务更加高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生活幸福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要突出”活”,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加强研究阐释和活化利用,更好助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产业发展要突出”新”,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努力实现文化资源多次开发、多重产品、多种收益。

二是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加彰显旅游为民和旅游带动效应。

旅游是典型的幸福产业,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要构建优质旅游产品供给体系,着眼人民群众旅游需求变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共同发力,注重发挥自然、人文资源优势,打造精品旅游目的地,推出定制化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开发体验性、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构建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品质优良、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更好满足大众旅游特色化、多层次需求。要推进”旅游+”“+旅游”,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催生新业态、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更好发挥旅游业涉及面广、带动力强、开放度高等优势,努力释放

”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要优化全省旅游发展布局,抓住用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向海发展、苏北高铁贯通等叠加机遇,以省域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以江河湖海为脉络,推动沿江、沿大运河、沿海、环太湖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努力打造一批世界级、国家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和旅游廊道,更好彰显”水韵xx”新魅力。

三是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大力度推进文旅融合和创新发展。

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国内市场巨大、市场开放度高,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发挥好这个独特优势,关键是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形成发展新动能。要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实行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着力改善文化和旅游供给品质、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以高质量供给提高人民消费能力和意愿,让更多文化消费需求、更多出境旅游意愿在国内实现有效替代、得到更好满足。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信息化发展趋势,创新文旅消费场景、消费模式、消费业态和服务管理,持续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增长极。要把握当前疫情全球蔓延、疫后国际旅游市场可能面临重新洗牌的机遇,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加大对外旅游宣传推广力度,大力恢复和发展入境旅游,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到xx感受文化魅力、欣赏美丽风光,不断释放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

三、紧扣迎接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精心组织重大艺术创作和文旅活动

我们党在走过的百年征程中,带领人民铸就了光耀千秋的伟大业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xx大地孕育了伟大的周恩来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xx人勇立潮头,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生动实践,抒写了时代进步的史诗。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开展艺术创作和文旅活动的生动教材、丰富素材。我们要把迎接党的二十大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主线,加强系统谋划和推进,高标准、高质量组织开展主题艺术创作和文旅活动,大力营造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浓厚氛围。

一是精心组织艺术创作。

去年以来,我们在全省组织实施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文艺创作,目前已遴选出xx部大型舞台剧目、xx个小型舞台节目。对这些作品尤其是入选全国”百年百部”工程的作品,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组织力量开展创作和打磨提升,推出一批标志性的扛鼎之作。同时,我们将以百年党史中重要节点、重大事件、杰出历史人物和优秀共产党人为题材,组织开展美术书法精品主题创作,用笔墨记载伟业、展示辉煌。各地也要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创作推出一批优秀主题艺术作品。

二是策划办好展演展览。

今年我们将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的方式,举办喜迎二十大优秀舞台剧目展演、”奋进新征程-喜迎二十大美术书法精品展”,组织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同时,我们还将公布首批xx省革命文物名录,并用好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出革命文物系列展览,推出线上革命文物故事会,生动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各地要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共同把各类展演展览活动办出质量、办出影响。

三是打造提升红色旅游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目前,全省有xx家红色旅游景区,其中瞿秋白故居、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泰兴黄桥战役纪念馆等xx处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我们要结合迎接党的二十大,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重点提升一批红色旅游景区,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目的地,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红色文化研学旅游项目。要创新开展”新百年·新百景”主题旅游推广,组织开展”百名红色讲解员讲述百年党史”活动,让红色旅游流行起来,让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四、立足开创新局走在前列,高质高效推进今年文化和旅游重点工作

在”十四五”关键之年,全省文旅系统要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为标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争先创优,真正实现开好局、起好步。

一是在助力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上展现新作为。

这几年,我们提出并落实”三个尊重”、完善”三项机制”,在打造有影响力的艺术作品、营造有凝聚力的创作生态、培育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上持续用力,目的就是推动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今年,我们要围绕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组织开展第五届xx省文华奖评选和首届紫金戏剧文学奖评选,加大投入打造一批现实题材精品力作。围绕提升品牌艺术活动影响力,启动实施戏曲百戏(xx)盛典”新三年计划”,面向全国举办”抱石风骨·首届中国画双年展”“散之风神·首届中国书法双年展”,启动实施”悲鸿风度·首届油画双年展”。围绕激发文艺院团活力,研究制定我省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意见的实施办法,着力构建和完善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剧本量多质高、剧目纷呈多彩、剧场布局合理、剧团人才辈出的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探索开展国有文艺院团评估定级试点,引导建设一批示范性、导向性、引领性新时代文艺院团。围绕建强人才队伍,深入实施新金陵画派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创新推进基层院团优秀剧目和优秀美术作品省级展演展览,通过搭建平台培养一批有潜力的艺术人才,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二是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上拓展新路径。

”十三五”时期,我省已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发挥好设施网络的作用,在服务效能上实现大提升。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持续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完善”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次数”指标评价考核机制,促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要创新

”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智慧图书馆体系,完善公共文化云,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水平,让文化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围绕增强”送”文化实效性,推动文化惠民举措转化为可观可感的民生成果。今年,我们除了继续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之外,将以城乡社区为重点,通过搭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启动实施”千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计划”“千个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计划”。我们的设想是,”十四五”期间,通过每年扶持培育xxx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实行”送、种、育”文化相结合,建设”群众身边不走的文化队伍”;通过每年扶持打造”颜值”和”气质”兼具的xxx个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让居民和游客主客共享。

三是在保护传承弘扬文化遗产上实现新突破。

我们要以落实这些任务举措为契机,更大力度抓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要围绕推进文物保护利用,组织落实《xx省文物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深化大型基本建设考古前置改革。深入实施xx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推进考古遗址发掘研究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举办”考古xx”特展,推动考古走向大众。要围绕更好发挥文博场馆社会教育功能,实施博物馆服务效能和发展质量提升工程,以群众喜闻乐见、更接地气的方式讲好文物故事,创新文物展示手段,推动各类文博场馆增加智慧导览服务、创设互动体验项目,吸引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参观和研学。要围绕助力xx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在前列,依托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扮靓运河文化景观,依托文化旅游融合打造运河主题文旅产品,依托航运转型完善运河旅游功能,高标准建成运营xx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办好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集中推出xxx个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让大运河xx段成为

”水韵xx”最美最精彩的旅游地标。要围绕弘扬长江文化,以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为生动载体,组织创作优秀艺术作品,设计推出特色展览和文创衍生品,提升层次举办长江文化艺术节,努力打造体现长江文化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四是在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上展开新实践。

当前,我省文旅市场复苏正处在关键时期。我们要在继续抓好”xx文旅18条”、文旅消费12条以及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的同时,创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实践路径,推动文旅行业恢复发展、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要以扩大消费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顺应商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趋势,培育定制消费、智能消费、互动消费等新型消费,发展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等消费形态,努力实现文旅消费更具多样、更有活力、更加便捷。今年上半年,文旅部将开展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申报评选,我省也将推出一批省级试点城市、认定一批省级集聚区。各地要加大对标创建力度,在以创建促消费上探索新路径、取得新成效。要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载体。推进文化遗产旅游、展演旅游、旅游民宿等融合发展业态提质升级,创新开展无限定空间的非遗进景区活动,规划建设一批小剧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演艺项目。今年,我们将认定首批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并推荐基础条件好、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申报国家级示范园区(基地)创建单位。要推动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打造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文旅产品。推进

”互联网+旅游”,实施旅游景区、度假区智能化转型升级工程,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智慧旅游景区。完善xx智慧文旅平台数据和功能,推进省、市、县三级数据联动共享。遴选发布省级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促进文化旅游项目与金融紧密合作。深化”文旅+”,推进文化旅游与制造业、农业、生态、体育、交通运输等领域融合互促,认定一批省级工业旅游区,推出一批”高铁+旅游”线路产品。

五是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推广上推出新招数。

今年中央将召开有关旅游重要会议,我们要提前谋划准备,开展政策研究,确保会议精神得到及时贯彻落实。要加大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在全省展开文旅资源普查的同时,以世界遗产资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重点,推动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培育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要深化以全域旅游示范区为重点的文旅创建。重点是推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国家级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推动”国字号”文旅创建继续走在前列。要加强”水韵xx”品牌体系建设。遴选境内外媒体媒介加大文旅资源推介力度,在中央媒体平台和重点客源地高铁站开展旅游广告自主投放,创新省市旅游广告联合投放方式,把

”水韵xx”品牌打得更响、擦得更亮。实行省市联动、汇聚各方资源,创新举办”水韵xx、有你会更美”文旅消费推广季系列活动,激发人们”xx那么美,我要去看看”的冲动。

六是在营造繁荣有序市场环境上取得新成效。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要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强化文旅市场质量和安全监管上持续用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坚决守牢政治安全和生产安全底线。要持续优化文旅市场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服务质量监管和提升行动,加强重点时段文旅市场综合督导检查,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深入实施《xx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全省文化和旅游市场专项整治,推进第三方”体检式”暗访评估常态化,加大对不合理低价游整治力度。最近我们联合省有关部门出台《关于推动xx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各地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创新联合监管机制,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更好引导旅游民宿规范健康发展。要重视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对各类文化阵地管理和文旅活动内容审查,严把政治关、导向关。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按照”三管三必须”的要求,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全面巩固”一年小灶”成果,深入推进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八大整治行动”,继续开展A级旅游景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场所危化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完善源头治理、风险防控、监管能力、责任落实等制度机制,努力提升文旅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五、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更加强起来

面对新阶段新要求,我们要践行好新使命,确保文化和旅游工作开创新局、走在前列,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干部队伍在政治上、能力上、作风上强起来,更加精神焕发、奋发有为地开展工作。

一要强化政治建设。文化和旅游部门是政治机关,大事小事都要从政治上去考虑。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把讲政治要求贯穿到文化和旅游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始终把牢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胸怀”两个大局”,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新重要论述,紧跟紧随中央对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部署要求,做到”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要强化能力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许多事情没有先例可循,许多课题需要深化研究,许多领域需要创新实践。”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在新形势、新使命面前,我们的干部能力素养还不完全适应,或多或少存在”本领恐慌”,必须把加强能力建设作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的干部队伍,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重点是引导各级干部拓宽视野格局、克服思维定势,不断提升研究问题的能力、谋划新招的能力、破解难题的能力、推进落实的能力,更好地跟上时代节拍、展现更大作为。

三要强化作风建设。实践表明,同一个岗位、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干效果大不一样,有的干得风生水起,有的干得平平淡淡,究其原因,除个人能力因素之外,主要取决于干事的精气神和工作的执行力。在新阶段新征程,我们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用实干创造,用奋斗作答。要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坚持不懈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到各项工作谋划更实、推进更实、效果更实。要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在全省文旅系统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疫情防控问题和”五一”假日市场工作。在全球疫情扩散蔓延态势仍在持续、我国疫情反弹风险仍然存在的形势下,我们要毫不放松抓好文化和旅游领域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好各类设施、场所、活动等防控要求,从严从紧审批管控大型文旅聚集性活动,特别是要管好旅行社、管住跨境旅游,坚决防止疫情通过文旅活动传播扩散。劳动节将至,各地要围绕丰富假日期间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组织开展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特别是线上产品和服务供给。要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制度,完善值班值守、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劳动节假日文旅市场安全有序、文明祥和。

同志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身处这样的伟大时代,能够见证并参与现代化建设实践,这是人生之幸事、干事之舞台、时代之重任。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开拓进取、扎实奋斗,勇担使命、主动作为,齐心协力推动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助力谱写

”强富美高”新xx建设现代化篇章,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篇2:在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相关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21年全区文化体育旅游和文物工作,研究部署2022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全区文化体育和旅游事业繁荣发展。首先,向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刚才,喜平同志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安排的很全面,很细致,我完全赞同,请大家抓好落实。文化馆、体育科的经验介绍讲得都很好,其他单位和科室要积极借鉴学习,文旅局与下属单位,班子成员与分管科室分别签订了目标任书,希望大家按照责任书内容,严格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也对文旅工作造成了从来没有过的困难和挑战。在严峻形势面前,全区文旅战线广大干部职工,主动应战、顽强奋战、多线作战,文旅工作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给区委、区政府和全区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全体奋战在文化和旅游工作一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关于今年的工作,喜平同志已做了全面安排部署,我不再赘述。下面,我向全体文化和旅游系统干部提几点期望,与大家共勉:

一、要做先进文化的实践者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那么我们如何丰富和改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除了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加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之外,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激发全区文化活力,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多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一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

丰富和改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就要多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多安排像“文化大篷车”等文化下乡活动,通过深入基层农村社区、田间地头、把最好的“精神食粮”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多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汇演、戏曲小品、红歌比赛等各类文化活动,真正做到把公共文化资源送到百姓身边,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百姓体会到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一起推动构建与我们文化大区、文化强区相吻合的精神文明。

二是多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文化权益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和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同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既有“量”的扩大更有“质”的提升。所以,要不断推陈出新、守正创新,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百姓生活质量,满足群众精神追求。我们要动员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沉到基层一线,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扎根生活沃土,坚持讲政治、讲原则、讲团结,讲艺术、讲品位、讲格调,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努力创作和生产一批贴近实际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反映社会风貌,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受群众喜爱和欢迎的优秀作品,真正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强群众心灵获得感,不断擦亮城乡文明底色。

二、要做诗和远方的传播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秦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历史文物资源,但是实话实说咱们的旅游产业发展和礼泉、乾县、泾阳、三原这些邻近兄弟县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我们要优化发展布局,整合区域资源要素,通过文旅交流互鉴,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秦都汉代帝陵和刘古愚历史文化名人的独特文旅资源,进一步提升和扩大秦都文化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要打通文化惠民工程、文物开发利用、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之间的连接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只有二者融合发展,才能达到1+1>2的效果。我们要继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秦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不断巩固优势叠加、双生共赢的良好局面,让诗和远方一起走得更实更好、更远。

三、要做历史文化的守卫者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我们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严守文物安全红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谆谆教导和深切嘱托,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做历史文化的坚定守卫者。坚决把保护放到首位,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加强文物、古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工作,守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要有效挖掘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激发起磅礴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向心力。要加强文物遗产保护和文物历史研究,发挥田野文物、馆藏文物资源优势,充分运用VR等现代技术,不断提升博物馆陈列档次,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火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要以平陵博物馆建设为契机,创新建管模式,以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方式讲好文物故事、讲到群众心坎里,让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的光彩,展现新的魅力。

四、要做体育强区建设的践行者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我们要把人民群众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促进群众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从儿童到老年的全人群健身体系,倡导每个人都参与全民健身,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最终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健身,人人快乐,人人健康,人人幸福”的目标。去年在全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上,我们取得了近二十年来的最好成绩。今年我们要再接再厉,以建设体育强区为目标,巩固优势项目,拓展强势项目,突破弱势项目。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模式和方法,提倡科学管理和科学训练,重视运动员的科学文化教育,抓好教练员的培养、选拔和引进,努力扩大我市竞技体育的优势范围和覆盖面,培养出全面发展、具备强大竞争力的竞技体育优秀人才,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优秀选手。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体育发展的新路子,促进体育旅游、体育广告、体育会展等相关行业的大发展。运用市场机制整合各类体育资源,加强与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对接,形成资源共享,相互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多赢局面。

篇3: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 我就2009年全省乡镇企业、农机工作开展情况和抓好2010年乡镇企业、农机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2009年全省乡企、农机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一) 乡镇企业效益下滑局面扭转,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2009年, 全省乡镇企业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齐心协力、多措并举、沉着应对, 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 扭转了效益下滑的局面,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经济总量、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1. 发展成效同步提高。

预计2009年, 全省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固定资产投入分别达到922.5亿元、535亿元、299.1亿元和251.0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6%、19%、13%和6.6%.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0.7%, 100.5%。

2. 发展态势稳步加快。

预计2009年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到82.8亿元, 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达到21.2亿元, 同比增长9%。规模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5%, 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

3. 发展贡献继续上升。

预计到12月底, 全省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上交税金、支付劳动者报酬分别达到3524.4亿元、128.3亿元、288亿元, 同比增长12%、15%, 13%。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达到1064元 (全口径) , 同比增长12.7% (未扣除物价因素) 。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17万人, 同比增长3%。

我省乡镇企业取得上述成绩, 主要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 以应对金融危机为核心, 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一是加大监测力度。强化对重点行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30个乡镇企业直报点生产运行情况监测, 积极建立统一的应对金融危机信息收集、情况分析和对策研究机制。二是认真落实减轻乡镇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投入贷款贴息资金700多万元重点扶持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成长型企业, 增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三是打造政、银、企合作平台。与省农信社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大信贷投放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意见》, 制定了《关于建立贵州省地县两级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试点的方案》, 投入资金1100万元支持11个县建立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省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分支机构扩展到贵阳、遵义、安顺。四是加大科企对接力度。积极承办农业部11月份在我省举办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对接活动。收集了肉类加工、粮油加工和蔬菜加工三大类别46个技术需求问题, 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国内科研机构搭建合作平台, 实现技术对接。

第二,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 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是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产业型大项目工作的意见》, 重点支持茶、油、椒、药、薯、肉、粮、果、蔬为主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发展, 投入贷款贴息资金800多万元扶持农产品加工产业型大项目、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创业基地, 着力培育在本地区同类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 能带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组成“秸秆生物饲料实验项目课题组”, 启动了应用生物技术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饲料项目, 开展利用秸秆生物饲料发展生态畜牧养殖业的试点工作, 并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在开阳、绥阳两县筹办了“全省桔秆生物饲料养畜推广示范暨综合利用现场会”, 对秸秆生物饲料养畜和综合利用的各种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三是成功举办2009中国贵阳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第五届医药博览会, 有效推进了我省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产品展示、技术合作、产业发展、人才交流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第三, 以应对农民工回流为重点, 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功能作用, 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以提高素质推动就业。一是开展创业扶持。制定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细则》, 以政策引导、强化服务为手段,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平台, 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支撑, 投入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资金461万元, 引导返乡农民工发展乡村旅游、储藏保鲜、商品流通、物流配送等服务业。二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围绕“一村一品”和农业产业化, 开展粮食、蔬菜、畜禽、水产、花卉、林果等实用技术培训, 帮助农民工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需求, 开展茶叶加工、食品检验、中药材种植、竹木工艺、食用菌栽培、建筑等工种以及企业订单、定向、定岗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帮助农民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 全省乡镇企业系统每年培训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和农民工达10万人 (次) 。三是开展回乡创业培训。投入农民工创业培训资金250万元, 组织开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种养殖、加工、农产品经纪人、营销等创业技能培训, 帮助农民工创业。

(二) 农机工作保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

1. 购机补贴资金全部兑现, 补贴效果凸显。

2009年, 中央财政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规模, 增加补贴机具种类, 扩大实施范围, 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覆盖了全省所有农业县。中央下达我省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为1.6亿元, 省级配套资金5540万元。各级农机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农业部领导提出的“三个绝不能”和“三个严禁”的要求, 严格贯彻执行农业部和财政部制定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试行) 》, 努力把农机购置补贴这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让各级政府满意、让农机生产流通企业满意、让广大农民群众满意。为方便农民购机和操作, 除中央资金每台机具补贴标准为30%外, 省级资金每台机具的补贴标准均为8000从实施情况看, 中央和省级购机补贴资金全部完成, 共补贴农户购置各类农业机械9.86万台套, 受益农户达9.56万户,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616万千瓦, 增长5.1%。

2. 农机化服务领域拓展, 作业水平提高。

各级农机部门以实施“农机科技增粮行动计划”和“农机科技进农家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 组织开展好农机社会化服务, “春耕”、“三秋”期间积极组织机耕、机收服务队、抗灾救灾突击队, 加快农作物的抢种抢收进度, 组织开展以耕、种、收为重点的机械化作业, 发挥了农机的生力军作用。全省完成机耕面积910万亩, 机械灌溉625万亩, 机械半机械化脱粒355万吨, 组织农机科技人员下乡5万人次, 农机出勤241.9万台次, 组织机耕服务队1367个, 抗灾救灾服务队452个, 投入抗灾救灾机具52.5万台, 检修各类农机具34.98万台次, 培训各类农机人员30万人次, 有效促进“春耕”、“三秋”生产的顺利进行。

3. 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力度加大, 技术装备水平提升。

全省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 通过农机化项目的有效实施, 进一步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步伐。一是按照“稳点、扩量、巩固、提高”的要求, 继续全力抓好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工程的实施, 全省水稻机插秧工作实施有序, 效果良好, 共完成机插秧面积30万亩。二是继续组织实施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我省作为农业部农机化司确定的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省区之一, 2009年在总结前几年项目实施的基础上, 继续在20个县进行示范推广, 投入资金200万元, 各实施县以组织引导、示范宣传、保障措施等工作为抓手, 促进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取得新进展。三是加大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力度。在24个宜茶县实施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 每县投入18万元, 共投入资金432万元, 项目实施区新增茶叶生产机械2047台, 带动各类资金投入1046万元。通过项目的有效实施, 进一步完善了组织协调机制, 提高了茶叶生产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为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探索了路子。四是做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按照实施要求继续在9个县组织实施, 2009年每县投入20万元, 各县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制度建设、项目管理、监督检查和宣传引导上进一步落实, 通过与农机购机补贴资金紧密结合, 示范区新增各类机具1.58万台, 投入各类资金4495.6万元, 项目区农机技术装备和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五是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各地县结合本地实际, 把建立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机部门的重点工作, 认真帮助条件成熟的乡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009年投入资金208万元, 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6个, 使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10个。同时, 各县对农机协会、农机服务组织、经销服务组织、维修服务组织的建设也积极引导, 做好协调服务, 充分发挥了农机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和促农增收中的作用。

4. 强化安全措施,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全省各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切实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登记、牌证核发和安全技术检验及驾驶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一是加大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进一步提高农机经营使用者和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二是深入开展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和农机安全生产百日督查行动, 深化拖拉机及驾驶员无牌无证和“五整顿、三加强”专项治理活动, 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挂牌率、检审率, 深入地县开展专项督查, 确保农机安全作业。三是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创新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新机制, 增强服务意识, 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消除事故隐患, 坚决遏制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全年未发生农机死亡事故, 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比较平稳。

二、正确把握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发展形势和问题

在看到我省乡镇企业和农机化发展的积极变化和进步的同时, 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就乡镇企业发展而言: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9%, 资源型产业产品占主导的工业结构特征明显, 与走贵州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二是企业融资难问题依旧存在。尽管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银行贷款仍然比较谨慎, 抵押贷款手续繁杂, 企业选择银行空间不断缩小, 融资难度加大。三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能力弱。目前全省乡镇企业仅有不到2%的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 不少企业投入研发的费用还达不到销售收入的1%, 企业创新前沿技术少。不少企业的技术装备还停留在90年代甚至80年代水平。从人才结构看, 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密度为11.1%, 具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密度还不足3.3%。人才总量不足、管理水平不高、技术创新缓慢, 成为制约我省乡镇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农机工作看:一是全省农机化整体水平不高, 各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绝大部分作物机械化程度依然很低, 不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二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还不够大, 服务市场也不够规范, 还不能适应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要求。三是少数地方购机补贴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 资金使用监管还不够完善和有力, 违规违纪操作补贴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农机作业受油价与供应影响较大, 影响农民从事农机作业的积极性。同时, 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有利因素不少。从政策环境看,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和措施, 各级政府积极创新农机化扶持政策, 中国特色的农机化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健全, 为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从内在需求看,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 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农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 农民生产生活观念深刻改变, 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提高的趋势不会改变。从技术支撑看, 粮食作物各主要环节机械化装备基本成熟, 其他各类农机装备和技术创新日趋活跃, 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装备及技术基础进一步夯实。从发展机制看, 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农机合作社等新型服务组织不断涌现, 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 有效实现了普通农户与农机经营者利益以及社会效益多赢, 为立足家庭承包经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各级乡镇企业和农机主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定走区域特点乡镇企业发展和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改革创新, 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拓宽发展思路, 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发展质量, 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布局、效益有机统一, 促进乡镇企业和农业机械化健康稳步和可持续发展。

三、真抓实干, 推动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是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 也是乡镇企业和农机融入新组建的农委协调运转的关键一年, 做好今年的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至关重要。

(一) 关于乡镇企业工作

2010年, 乡镇企业在产业发展上, 要围绕壮大县域经济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布局,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配套型、农业产业延伸型产业;在功能定位上, 要围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观光农业, 加快与城市产业配套协作, 提升产业层次, 搭建东中西部产业梯度转移平台;在发展重点上, 要围绕产业化、资源差异和市场需求, 做好转型、重组、升级“三篇大文章”;在资金使用上, 抓住农产品加工这个重点, 实行“两个为主, 两个为辅”, 即以贴息为主, 补助为辅;以扶持产业型大项目为主, 培育成长型企业为辅, 实施“四个倾斜”, 即向规划内的项目倾斜、向乡镇企业集聚区内的主体企业倾斜、向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内的主体企业倾斜、向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倾斜, 促进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1. 在发展优势产业上, 实现“三个突破”。

按照农业部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要求, 一是优先发展以粮、油、茶、椒、药、薯、肉、果、蔬为主的加工业, 在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上取得突破。二是组建区域性企业集团, 加强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建设, 在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上取得突破。三是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在搭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平台上取得突破。

2. 在发展特色产业上, 打造“三个亮点”。

一是精心培育特色旅游产品,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二是在小城镇、产业集聚区、农产品加工集散地、重大工程项目和交通枢纽节点, 积极发展储藏保鲜、物流配送、交通运输、商品流通、餐饮住宿、连锁经营等服务业;三是培育、建设一批辐射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3. 在解决制约瓶颈上, 破解“二大难题”。

一是在资金方面, 加快地、县担保机构试点步伐, 进一步健全乡镇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二是在技术方面, 加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力度,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攻克影响发展的关键性难题, 建立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体系, 支持企业开展各类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提高乡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在夯实基础工作上, 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进一步摸清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 尤其是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及时与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和省统计部门衔接, 调整、修订我们现有的统计体系, 以适应新的工作职责、职能要求。三是加强项目库建设。今后各地申报的项目, 原则上要出自项目库中。各地的项目库储备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产业政策及时更新、增减。四是着手制订“十二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二) 关于农机工作

2010年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新增各类机具8万台套, 农机总动力达到1680万千瓦, 机耕面积950万亩, 机插秧面积30万亩, 机收面积200万亩, 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较大幅度增加, 农机装备结构继续改善,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农机化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为确保各项目标的完成, 各级农机部门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1. 强化购机补贴政策措施, 确保补贴工作安全到位。

2010年国家将进一步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 各级农机部门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将农机购置补贴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把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真正让党和政府放心, 让农民和企业满意。特别要针对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严格纪律, 规范操作, 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禁止”要求, 坚持“五项制度”, 做到“八个不得”, 严格程序, 阳光操作;强化监管措施, 加大监督力度, 加强对倒卖补贴指标、乱收费、虚报套取补贴资金等违规行为的检查, 发现问题严厉查处, 决不姑息。

2. 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上水平。

按照《农业部关于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 进一步加强指导服务, 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等政策要继续向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倾斜。大力组织开展农机服务组织示范建设活动, 建立定点联系机制, 培育一批典型, 规范和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 2010年全省将新建和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25个。通过开展合作社法人代表和维修人员及操作工等业务骨干培训, 全面提高农机服务组织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

3. 突出抓好重点农时服务, 提高农机作业水平。

“春耕”、“三秋”是农机服务农业生产的主战场, 各级农机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好“春耕”、“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机械化生产作业, 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用柴油供应, 维护农机作业秩序。重点加强水稻机收跨区作业组织协调, 扩大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和领域, 推动跨区作业向跨区机耕、机插等环节拓展。

4. 立足节本增效,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技术。

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农机化技术步伐, 大力推广土地深松、精量播种、高效植保和农作物桔秆综合利用等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指导,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机具集成应用, 努力探索适合山区特点的农机推广新机制。

5. 严格依法行政, 加强农机安全监管。

要以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契机, 继续开展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 开展新一轮“平安农机”示范县考评工作, 加强对拖拉机培训机构的管理, 严把农机登记关、检验关, 农机手的培训关、审核关, 从源头上减少农机事故隐患, 确保农机事故死亡控制数零指标的实现, 为农机安全作业保驾护航。

篇4:高峰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田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团结奋斗,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省教育事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拓展事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以校长公选、教师全员聘任和绩效分配为核心的“三制改革”不断深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立了“以县为主,州市统筹,定期拆除,分期拨款,先拆后补,奖励先进”的危房改造新机制,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全省各地排危积极性高涨,排危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了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在4个州市共计安排2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住房不足问题。组建了5个省级、4个州市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提高了高校生均经费标准,加大了呈贡高校新校区财政投入力度,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新增5个“普九”县,全省“普九”县已达126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4.7%。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602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10万名寄宿学生得到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在校生总数达到41.39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1∶0.83。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7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17%。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累计竣工11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2.5亿元,先期开工建设的4所高校已入住学生1.7万名。

三是稳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切实加强在招生、收费等环节上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大了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因物价上涨给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服工作,教师罢教事件、大学生聚集家乐福抵制法货事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全省教育系统的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收获,大家流下的汗水结出了硕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新突破

当前,我省的教育事业已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教育事业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刚才,田欣同志已对今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田欣同志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抓好落实。对做好2009年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是保稳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之年,保持教育系统安定局面,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要确保教师稳定。要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2009年元旦收假第一天,光荣省长就主持召开会议对此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部署。目前,省里已在制订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解释、说服工作,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坚决防止因要提高教师待遇而出现乱收费、乱摊派、乱招生等现象。二要确保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社会和谐和稳定。2008年的最后一天,光荣省长工作调研的问题就是就业工作,2009年省政府印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20项措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据估计,历届未就业的毕业生还有近4万多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用足现有政策,用好新出台的政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好服务。要积极挖掘潜力,扩大容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要积极制定毕业生继续升学攻读研究生和双学位、实施“准就业”制度、鼓励高校等事业单位扩大招聘数量、扩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的目标。三要确保学校安全。要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提高师生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防止发生恶性事件;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中毒事件;加强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防止发生校舍倒塌和交通安全事故。

二是推改革。要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一要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素质教育虽然已抓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上风。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是“身体越来越胖,体质越来越差;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快乐越来越少”,实在令人担忧。去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采取措施,制定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减负”工作要注意:减负要适度,不能矫枉过正,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减负”不减质,不能因“减负”而降低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减负”要配套,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等相互配套。“减负”要统筹,全省上下要“一盘棋”,要“一刀切”,防止相互攀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减负”工作既要区别对待,但又要统筹协调。“减负”工作必须科学合理,努力做到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安心,让社会满意。二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要实现到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的目标,今年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一是扶优扶强,让一部分有规模、质量好、就业率高的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企业的发展带动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并通过专业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按照“东帮西、城帮乡、强帮弱”的方式,积极推动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三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省委、省政府如此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按照今天会上签订的《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四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和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投融资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促发展。一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契机,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积极破解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实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投入,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机遇,按照光荣省长“危中寻机,危中转机”的要求,及早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我省实际,争取得到更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抓住原材料价格下滑的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当前,我省招商引资是红红火火,可招商办教却冷冷清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吸引力不够,现有鼓励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新的优惠措施又十分缺乏。二是“一视同仁”难以落实。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现有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学校,促进我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扩大民办教育在全省教育中的比重。同时,要针对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三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学校办学不能“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必须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风格。要向改革要质量,向创新要特色。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评价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化教学管理,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定要从严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以质量促发展。

四是抓重点。一要抓好“两基”攻坚。按照规划,今年是我省“两基”攻坚的最后一年,一定要确保3个未“普九”县完成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的目标。已完成“普九”的县,要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二要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当前,在我省64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中,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就有近300万平方米。危房不除,教育不稳;危房不消,政府不安。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用3到5年的时间,全面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省里已成立了以田欣同志为组长、我和建方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各地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不能把教育优先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用“真金白银”来优先发展教育。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在资金、项目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机制、用足政策,实现全面排除中小学危房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联系,积极反映我省解决中小学危房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争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抓好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今年是新校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目标,要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达到50亿元。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多渠道融资力度,加快老校区资产的处置进度。省级有关部门和昆明市要按照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争取在今年3月前完成第一批老校区资产处置交易,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批老校区资产收储工作。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一定要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建设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四要抓好经费管理。当前,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于教育的资金数量逐年增长,去年,仅中央和省安排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以及农村初中工程、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建设资金就达10多亿元,若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专项资金,总量可达到数十亿。要确保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老百姓的教育负担,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阳光。

同志们,今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去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收获成功,用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5:在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转型中加快发展

在发展中做大做强陕西旅游产业

——在2012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陕西省旅游局局长 董宪民

(2012年1月17日)

尊敬的景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政府在这里召开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1年全省旅游工作,分析研究我省旅游业发展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2012年工作任务。省政府对开好此次会议非常重视,景俊海副省长在会上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代表省旅游局作工作报告。

一、2011年全省旅游工作回顾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紧紧抓住建党90周年及世园会、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在我省举办的机遇,以“人文陕西〃山水秦岭”为形象品牌,不断加大国际国内市场宣传推广力度;以发展生态休闲和红色旅游产品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旅游产

品结构调整;以诚信服务为目标,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以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为载体,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机关建设和行风建设;以贯彻《廉政准则》为抓手,不断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坚定不移地落实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使全省旅游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2011年全省累计接待境内外游客1.84亿人次,同比增长26.3%,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34.7%;其中,接待境外游客270.4万人次,同比增长27.45%,收入13亿美元,同比增长28%,接待国内游客18135.3万人次,同比增长26.34%,旅游收入1240亿元,同比增长35.3%;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11.04%。我省接待境外游客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6.45个百分点,旅游外汇收入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6.5个百分点;接待国内游客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14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7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9个百分点。旅游业拉动和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回顾2011年全省旅游工作,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特点:

(一)以加速发展为主线,进一步构建全省大旅游发展格局 2011年,我们紧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机遇,把产业化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注重完善产品体系、建设精品景区的基础上,加快培育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业态,如休闲度假旅游、温泉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会展旅游等专项个性化产品。继续加强对旅游产业在规划、政策、管理、环境、建立投融资平台和各部门联动、各旅游生产力要素整合、全社会支持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树立大产业、大旅游的观念,推动旅游业发展,逐步形成百业扶旅的良好局面。

在构建旅游发展大格局的持续影响下,2011年各级党委政府加大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力度,各市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旅游业开发建设热潮。为支持各市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省旅游局和延安、咸阳市政府分别签署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协议,全省旅游大发展的大格局正在加速形成。西安以“世园会”为契机,加强旅游市场整治和旅游产品的整合,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蓝图圆满绘就、秦岭北麓旅游带建设提速、西安地铁2号线开通运行;咸阳市以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为新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渭南市把旅游景区发展作为十二五期间加快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要做的“三篇文章”之一,制定了《关于做优做美精品景区的实施意见》。大华山景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项目,已经和中海国际公司签订了310亿元的合作协议,打造“国际山水文化旅游第一板块的战略目标”正在扎实推进;宝鸡市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在加快发展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太白山生态旅游景区的同时,加强凤县、太白县、千阳县等旅游产业发展,2011年宝鸡市政府已安排6000万元资金支持旅游产业发展;铜川市把旅游业作为资源性城市转型的重点产业,大力推进以照金香山景区为中心的红色旅游、宗教旅游的发展,以玉华宫为中心的避暑滑雪及佛教文化的发展,正在向养生保健城华丽转身;延安市以努力提高游客满意度为中心,开展了旅游环境大治理,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大力推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形成了“红色文化、黄帝文化、黄河文化游”为主导,“同城游、乡村游、近郊游”火爆的局面。截至2011年12月底,延安提前一年实现了年接待2000万人次游客的目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 110亿元大关;榆林市用于旅游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由以前的2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成立了旅游执法大队,大力扶持南部六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汉中

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大力推进“旅游活市”战略,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公共咨询服务体系和标识体系建设;安康市把旅游产业发展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全市旅游村镇建设和乡村旅游工作会议,大力推进县域旅游产业发展;商洛市加大“秦岭最美是商洛”旅游品牌的塑造、宣传和整合,开展了系列宣传促销活动,以旅游品牌整合城市品牌;杨凌示范区以总体规划修编为指导,加快农业示范区的景区化建设。

(二)积极推进旅游精品建设,加强对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的督促、指导和检查,逐步健全旅游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规划为引导,大力实施“168”旅游产品布局体系,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着力突出大特色、打造大景区、形成大容量、构建大循环,推进区域旅游板块和各类型旅游区建设,加快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使全省旅游产品结构愈加合理。

1、旅游规划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坚持规划先行的指导方针。《陕西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大秦岭旅游发展规划》、《温泉旅游提升规划》、《沿黄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名镇总体规划》等一批省级旅游规划,《西安市旅游总体提升规划》、《安康市旅游总体提升规划》等市级旅游规划,《华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提升规划》、《乾陵大景区旅游规划》等一批景区旅游规划先后编制完成。通过编制、实施一批对全省旅游业发展有规范指导作用的旅游规划,省、市、县、景区,旅游总体与旅游专项规划相配套的全省旅游规划体系已初步形

成。

2、旅游产品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大集团引领,大资金运作,大项目支撑,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旅游产品建设理念,全省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中海地产、曲江、陕文投、陕煤等重量级投资集团进入或加大在我省的旅游投入力度,仅在上半年全省旅游业完成投资额超过75亿元人民币,增长了51%,各类投资旅游业协议金额超过了400亿元人民币,创出了自西洽会以来旅游签约额的新高。巨额资金的投入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法门寺二期工程、兵马俑文史俑馆及百戏俑馆、照金香山等一批新的具有示范作用和国际影响力的旅游产品正在抓紧建设之中,我省旅游业发展后劲充沛。渭南华山生态旅游广场、汉中川陕革命纪念馆、商洛天竺山、塔云山、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财神庙等旅游景区已建成开放,以临潼旅游渡假区为代表的一批旅游休闲度假产品已投入运营,极大丰富了陕西旅游产品类型,提升了陕西旅游人气指数,成为陕西旅游版图的新亮点。召开了全省旅游景区工作现场会,部署了景区规划建设、项目策划、招商引资、经营管理和市场宣传促销等工作。加强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首次组织全省重点旅游景区赴美国、加拿大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工作,在加拿大、美国举办了两场陕西旅游项目推介会,其中,在美国的推介会凤凰卫视台进行了全球报道,到场的一些美国投资商表示将来陕西考察旅游投资项目。

3、旅游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全省旅游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都取得了较快发展。景区内道路建设速度快,质量好,使旅游者在景区内的游览活动更加便捷。一批新的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建成投

入使用,改善了我省旅游景区的形象。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旅游标识系统、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游客接待服务中心等旅游景区服务体系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上设臵旅游交通标识牌的基础上,又完成了全省4A以上旅游景区全景图制作工作。陕西旅游网内容不断更新。开通了省旅游局官方微博,为旅游者发布实时旅游信息。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陕西旅游系统政务办公的新形象。

4、旅游商品开发建设不断进步

采取以大赛引导的方式,推动全省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举办了全省旅游商品大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发旅游商品。各市选送的旅游商品制作精良,有地方特色,在2011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会上,有3件“陕西省优秀旅游商品”获得了国家铜奖,对全省旅游商品的开发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各市(区)也都采取商品大赛、商品节会等不同方式,促使旅游商品在品种和质量上都有一定提高。

5、红色旅游方兴未艾

全省各市、各红色旅游景区利用庆祝建党90周年之机,深度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全面展示红色旅游产品,积极开展红色旅游宣传,延安、照金、川陕革命纪念馆、马栏革命旧址等一大批红色旅游景区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梦回延安保卫战》夜间版、《延安颂》、《舞动延安》、《延安保育院》等大型文艺演出,增添了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推动了全省红色旅游的高速发展。2011年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620万人次,红色旅游收入达到388亿元,同比增长28.8%和30.2%,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我省发展较快的旅游经济新亮点。

(三)坚持面向境内境外两个市场,加大“人文陕西〃山水

秦岭”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力度。以国内旅游交易会和西安世园会为契机,进一步扩大陕西旅游品牌效应

今年全省旅游行业市场宣传促销工作,紧紧围绕“塑造一个品牌”,即:“人文陕西、山水秦岭”品牌;“抓好两大市场”,即:国际、国内市场;“力求三个创新突破”,即:在创新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思维与理念上有所突破,在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方法与手段上有所突破,在工作实绩上有所突破;“抓好四大重点工作”,即:重点抓好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宣传推广工作、重点抓好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筹备与组织实施工作、重点抓好省市两级旅游部门联合在中央电视台投播陕西旅游形象广告组织实施工作、重点抓好新版陕西旅游宣传品制作基础工作;“推介五大特色旅游产品”,即:历史文化游、山水风光游、红色经典游、乡村体验游、深度休闲游。在境内外、省内外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各类旅游宣传促销推广与节会活动,取得了良好的促销成效,确保了入境、国内旅游市场客源的大幅增长。

1、成功举办中国国内旅交会,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今年4月在西安举办的第18届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是我省 历来承办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旅游盛会,也是中国国内旅交会规模最大、成效最好的一次行业盛会。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新疆建设兵团代表团参加展会。全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媒体及港澳台共1562家参展商参展,展区面积达40000多平方米。我省高度重视,尽早成立高规格领导机构,尽早谋划各项工作,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了整个展会的组织筹备与实施保障工作,还单设了陕西旅游展馆进行宣传,全面展示了我省旅游产业发展最新成就和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为宣传和塑造我省旅游新形象发挥了积极的影响。陕西代表团被大会授予最佳

展台奖、最佳组织奖、最佳广告奖和特殊贡献奖四项大奖。国内旅交会期间,我们还成功举办了中国西部旅游发展论坛,通过了《西部旅游发展共同宣言》。本届交易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国家旅游局的高度评价。

2、全方位宣传推介西安世园会,反响良好、成效显著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是我省历史上首次承办的世界性大型展会,也是向全世界展示陕西、西安良好形象,全面促进我省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旅游局积极组织各市旅游局及旅游企业,分别在境内外、省内外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推广世园会的宣传活动。一是利用德国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境外知名专业展会宣传。二是组织旅游企业赴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等国促销,重点推出了西安世园会等产品。在台湾、香港、澳门等地举办的旅游联谊与推介会、旅游公众日等促销活动中,均以西安世园会和我省近年来的旅游精品为重点进行宣传。三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宣传。今年全省接待来自加拿大、瑞士、日本、韩国、东南亚的旅行商、主流媒体记者共350多人。西安市旅游局联系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旅游局开展的“三百工程”,即集中邀请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旅行商、媒体各100人,重点考察宣传了2011西安世园会及我省主要旅游产品,大力提升了陕西旅游目的地影响力,吸引了大批境外旅游者来陕观光。四是积极协调各旅游接待单位做好世园会销售工作。协调旅游景区(点)结合实际制定了优惠政策,吸引世园会游客观光旅游。

3、大力开展“中华文化游、快乐游陕西”为主题的旅游宣传系列活动,使我省旅游形象显著提升

全省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和各类旅游企业,举办了一系列富有

地方特色、卓有成效的旅游宣传促销节会活动,如延安过大年文化旅游节、铜川冰雪文化旅游节、榆林大漠风情旅游月、渭南市万张景区优惠券和千部旅游图书惠民系列宣传活动、咸阳永寿槐花旅游节、宝鸡法门寺国际文化旅游节、太白山登山赏花旅游节、汉中中国最美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安康龙舟赛、商洛第二届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以及以延安为重点广泛开展的各项红色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等。与华润集团雪花啤酒公司合作,联手在渭南、铜川、延安、榆林、汉中等市重点旅游景区举办了雪花啤酒开瓶与旅游景区宣传促销活动,上述各类宣传促销活动,有效提升了我省旅游形象,为确保实现两个大幅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4、有效运用媒体扩大影响

全省筹资25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投放陕西整体形象宣传广告;分系列编辑出版《陕西旅游系列宣传丛书》,全面系统地宣传陕西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品;与凤凰卫视合作拍摄新的《陕西旅游宣传片》;与人民网合作用中、英、日、韩、德、法、西、俄等8个语种,以崭新的视角向海外全面展示陕西旅游名省的新面貌;联合西安电视台摄制了“中华文化游—快乐游陕西”大型电视旅游系列宣传片,全面系统地展示我省旅游产业形象和旅游产品。与北京蓝海天杨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50集英文节目“中国陕西旅游攻略”和3集英文节目“中国故事-陕西”,分别在BON国际媒体频道和BON英文视频网站上播出。与凤凰卫视联合制作的15集旅游电视片《今日中国〃陕西美食》已于2011年12月27日起在凤凰卫视欧洲台、美洲台连续播出。这些宣传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促销成效,确保了入境、国内旅游市场客源的大幅增长。

5、加强区域合作

同西北五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第22届西北旅游

协作区年会天水宣言》。组织全省旅游企事业单位参加了陕甘川旅游协作年会,陕晋豫金三角旅游协作区年会、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2011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继续深化与我国五大国际旅行社的合作。五大总社利用他们各自的销售渠道,对陕西旅游产品在境内外进行了广泛地宣传,为陕西输入了大量的旅游客源。

(四)加强旅游市场环境和标准化建设,大力整顿市场秩序,强化行业监管,加大旅游人才培训力度,营造旅游发展良好氛围

牢固树立质量是旅游业立业之本的理念,把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作为全行业的中心工作和旅游部门的基本职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手段。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加强诚信建设,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引导企业自觉提升服务质量。

1、行业监管的力度进一步加强

一是进一步加强导游管理,积极推进导游体制改革和导游队伍建设。严格导游从业规范和认证标准,不断优化导游队伍结构,出台了《陕西省导游证(IC卡)管理办法》。开展导游领队人员考核工作。二是切实加强对旅游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小长假及重大旅游节庆活动前,对旅游企业、各旅游景区(点)的安全设施及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进行重点检查。召开了全省旅游安全暨旅行社责任保险统保工作会议,通报我省安全生产形势及旅责险工作开展及运行情况,落实了旅游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各旅游接待服务单位进一步完善安全设施。华山景区投资4980万元建设了景区数字化监控系统、现场指挥系统,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加固安全基础设施,配备了各类安全器材。全年我省未发生重大旅游事故。三是全面推进旅游责任险统保示范项目,增强旅游风险管控和旅游安全保障的能力。我省旅行社全部投保了旅行社责任险。建立了重大事故垫付预付制度、对化解旅游风险发挥了积

极作用。

2、旅游标准化推行与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积极推进全省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一是配合国家旅游局做好华山、华清池两大景区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的评估、验收工作。二是积极开展A级景区创建活动,全省旅游景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申请待评的景区已经超过70家,11家旅游景区通过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榆林白云山景区、杨凌农林博览园景区成功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从而使全省所有市区都拥有了4A级以上高A级旅游景区,全省纳入到A级景区规范化管理的景区已超过全省景区的半数。三是认真做好国家旅游饭店新标准实施的宣贯培训工作。四是指导企业积极制定企业标准,努力培育运作规范、管理先进、服务优质的品牌旅游企业。

3、旅游市场整顿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充分发挥我省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联席会议的作用,制定了《2011年陕西省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总体方案》,安排部署全省旅游市场整顿工作和联合执法检查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依据《方案》认真部署本系统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各市区旅游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照《方案》有重点的安排旅游市场的整治工作。二是认真进行联合执法检查。省、市、县三级旅游部门组织多个联合检查组,对旅游市场秩序进行检查并纠正问题。三是积极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围绕旅游消费环境、旅游价格、旅游汽车及车站周边经营秩序、旅游景区治安秩序等开展专项整治,突出抓了西安市“一日游”市场、“野导”及城市周边游市场的整治,重点打击了欺骗游客、误导游客消费的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和纠正了宗教场所烧高香、虚假广告、“零负团费”

等违规行为,维护了我省旅游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全年全省旅游执法检查共出动4385人次,行政处罚企业38家。检查导游3091次。

4、旅游投诉处理和游客满意度明显提高

一是认真受理旅游投诉。全省各级旅游质监机构始终遵循公平公正原则,积极处理游客投诉问题。2011年,全省各级旅游质监机构受理旅游投诉138起,结案138起,结案率及游客满意率均达100%。二是积极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工作。游客满意度已成为了解游客需求、改善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全省各地市(区)共发放旅游服务质量游客满意度调查表10000份,回收9660份,回收率96.6%。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全省游客满意度高的是景点环境、导游服务以及旅行社服务;比较满意的是住宿、车辆状况以及住宿项目;游客对餐饮行业和司机服务满意度偏低。针对存在的问题,各地采取措施,加大了整治力度。

(五)继续以省级旅游示范县、旅游乡镇、旅游示范村、星级“农家乐”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县域旅游发展

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旅游业带动县域经济的增长,成为我省县域宏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领头羊”。我省继续加快旅游产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1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2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8%,旅游收入46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全省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20万人,农家乐1.5万户。

1、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进一步推进。对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省政府《关于建设旅游示范县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确定的临潼区、凤县、华阴市、黄陵县、留坝县、岚皋县、商南

县等7个县(市、区)示范创建工作情况展开了调研和检查,指导其创建工作。召开了示范县创建工作现场会议,交流创建工作经验,印发了《陕西省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示范县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今年创建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加大示范县创建工作力度,为各县发展旅游提供经验,树立榜样。今年安康市、渭南市、咸阳市、榆林市还分别召开了县域旅游和乡村旅游工作会议。

2、乡村旅游规划体系逐步建立。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规划的指导,我们在做好乡村旅游资源调查,划分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县和重点区域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指导乡村旅游重点县、旅游特色名镇、文化旅游古镇、乡村旅游示范村基本编制完成了旅游发展规划,为乡村旅游科学、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将旅游规划纳入相关规划,特别是有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规划,新农村、新城镇建设规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确保了规划的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3、乡村旅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坚持以标准化为基础,提高乡村旅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今年编制了《乡村旅游发展指南》,印发了《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制定了《旅游特色名镇评定标准》、《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标准》、《星级农家乐评定标准》、《优秀乡村旅游示范村经典案例》等,逐步加强乡村旅游的规范化管理。今年评出全省旅游特色名镇33个,乡村旅游示范村20个。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命名我省长安区、凤县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渭南渭北葡萄园等4个点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命名我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为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

旅游名镇。

(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机关建设和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1、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破解制约我省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 在局机关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下发了《陕西省旅游局关于开展调研工作的通知》,成立了大下访活动领导小组,确定了13个调研题目,大力开展有关旅游业发展政策、发展环境、发展模式、瓶颈突破等方面的调研工作。一是省旅游局与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合作开展了“做大做强陕西旅游业”的调研工作,通过调研,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并上报省委、省政府。二是与陕西师大、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财经学院、西安文理学院等6所院校的旅游院系合作,共同开展旅游征文和调研报告的撰写评比活动。今年征集研究报告和论文29篇,对其中的10篇优秀论文作者进行了表彰奖励。三是在局机关结合大下访活动,开展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等方面的调研活动。局领导带头到基层调研,并撰写了7篇调研报告,各处室也结合工作职责撰写了20篇调研报告,为摸清基层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方针和对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机关建设

认真做好“创先争优”点评工作。严格进行逐级点评,围绕“五个好、五带头”做到点评工作不缺席、不漏项、不留死角。通过点评,振奋了党员干部精神,鼓舞了士气,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在机关开展“双承诺”,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为基层服务水平。组织赴照金“缅怀革命先烈遗志、争创为民服务先进”主题活动,通过追思先烈,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坚定了

理想信念。组织赴榆林米脂高西沟学习考察,更加坚定了党的执政理念,实地体验了革命传统教育。还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党课教育活动,表彰了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举办了“三唱三颂”演唱会。

3、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围绕全省旅游行业中心工作,以旅游行政管理干部、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导游培训为重点,努力做好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工作。一是以加强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践行科学发展的能力和驾驭本地区旅游工作的本领。为榆林、延安、汉中等地举办了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学者授课,以期加深各级旅游行政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和旅游经济知识的了解,提高其开拓创新、科学决策和危机管理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二是以导游素质提升为重点,完成了全国导游资格、等级考试组织工作和中高级导游调训工作。部署了导游年审培训工作。三是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开展网络培训工作。

(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

一是科学规划,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二是认真部署,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召开了全省旅游纪检监察及行风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落实惩防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要求; 三是加强旅游行风建设,与省纠风办在全省旅游行业联合开展了为期三年的 “加强旅游行风建设,争创游客满意单位”专题活动。2011年有23个单位被评为游客满意先进单位。

各位领导、同志们,过去的一年,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的严峻考验面前,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2011年全省旅游工作取得的成绩,一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高度重视。

赵乐际书记在百忙中出席国内旅交会,对我省旅游业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赵正永省长、景俊海副省长多次听取省旅游局的专题汇报并就加快旅游业发展做出重要指示。2011年12月23日,赵乐际书记在《省旅游局报送的2011年旅游工作总结及2012年旅游工作要点的报告》上做出批示:“2011年全省旅游产业有大进步,取得了新成绩,应给予充分肯定和总结。同意2012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一定要巩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确保目标实现”。2011年12月26日,景俊海副省长在《省旅游局报送的2011年旅游工作总结及2012年旅游工作要点的报告》上做出批示:“请省旅游局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乐际书记批示精神,进一步充实明年工作措施,确保目标实现”。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和肯定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鞭策和鼓励,也是我们鼓足干劲,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加大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力度。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的确立,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发展更加重视。三是得益于全省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拼搏。在此,我谨代表省旅游局向支持旅游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省级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全省旅游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二、2012年全省旅游业发展总体形势

2012年,是我省面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的重大机遇,又是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更是我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宏观环境的新趋势,旅游形势的新变化,使我们既面临良好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从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

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要求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旅游强省,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我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赵乐际书记、赵正永省长、景俊海副省长对旅游业发展寄予厚望,对旅游工作要求很高,多次对旅游工作作出指示。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二是总体经济形势对发展旅游业有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全国人均GDP已达4000美元以上,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旅游的消费意愿越来越凸显;陕西计划到2015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达到50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新建2000多公里铁路,以满足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的铁路运输需要。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使我省连接省外更加通畅,省内各县的旅游进入大幅提升阶段。这些都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三是我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主要表现为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文化资源丰富,气候资源丰富,是旅游观光、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以及会展商务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的理想胜地。我省旅游资源尚处于资源依赖型开发阶段,受交通影响,大多数旅游资源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益,文化娱乐型旅游产品发展空间巨大。从消费来看,2011年我省游客人均花费720元,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与发达省市区相比差距较大,大力发展高端旅游市场和高端旅游产品的潜力巨

大。

从不利条件和消极因素看:一是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急剧动荡,全球旅游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增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也增加了全球旅游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再次陷入衰退的风险正在加大,并将有可能拖累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二是主要客源国家可能调整经济政策,进一步挤压我国入境市场增长空间。金融动荡引发的经济不确定性将影响我主要客源地的居民出游意愿与旅游消费支出,同时影响投资信心,导致商务旅行减少。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有可能促使部分国家进一步实施紧缩性的出境政策与宽松的入境政策,加剧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对我国入境旅游形成新一轮挤压。三是国内价格上涨、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居民旅游消费预期,国内旅游业竞争加剧,旅游业发展面临新的考验。物价上涨相对降低了部分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旅游消费能力,输入性通胀压力加上股市、汇市、房市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都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旅游消费预期。许多省市区都将加快旅游业发展作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陕西旅游客源面临被分流的危险。四是我省旅游业连续几年高速增长,实现高基数高增长将面临新的压力。2007年以来,全省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57%、20.4%、26.5%、28.1%和34.7%,接待旅游总人数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5.3%、12.8%、25.9%、26.1%和26.3%。要保持近几年高速增长的势头,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五是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少数地区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不足;旅游业投资虽有增长,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旅游管理体制创新不够,各自为政、互相掣肘的情况依然存在;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不多;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旅游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旅

游产品内涵不够丰富、市场开发创新手段不多、扶持政策不够完善、旅游人才短缺等,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整改。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形势,找准存在问题。既抓住机遇,努力保持旅游发展的良好势头,又迎接挑战,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充分准备。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科学决策、迎难而上,充分调动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全能在化解危机中抓住机遇,继续保持我省旅游业的平稳较快发展。

三、2012年全省旅游重点工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全省旅游工作对于陕西旅游新的发展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2年全省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做好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各市、县(区)、企业和市场的积极性,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以生态休闲度假项目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以“人文陕西〃山水秦岭”为整体形象品牌,加大国际国内市场促销力度;以诚信服务为目标,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实现我省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发展目标是:2012年,全省接待境外旅游人数306万人次,同比增长13.2%;旅游外汇收入15.2亿美元,同比增长16.6%;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15亿人次,同比增长1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5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2012年,我们必须坚持“八个毫不放松”,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毫不放松抓好转变旅游增长方式这条主线,推进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的迫切要求,要加快产业升级,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推进旅游业态优化升级。改造提升传统旅游业态,创造催生新兴旅游业态,延伸旅游产品链、服务链和经营链,提高附加值。瞄准市场热点,依托我省优势旅游资源和原生态民俗文化,打造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拓展、自驾车自行车旅游、工业旅游、养生保健旅游、民俗旅游等前景好、可持续的新兴旅游产品。二是推进旅游产业布局优化升级。优化旅游产业区域布局,尽可能集中连片开发,努力把重点旅游区打造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精神健康、文化丰富、回头客较多的旅游目的地。以做大做强优势产品为主攻方向,推动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要素集聚、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品牌旅游区。三是推进旅游产品优化升级。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从产品的源头抓起,精心组织,高水平策划,运用新的文化元素和科技手段,大胆创新,打造一大批具有浓厚陕西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努力实现旅游产品由同质化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转变,观光旅游产品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转变,实现旅游产品的优化升级。四是推进接待条件优化升级。目前,全省的酒店绝大多数都是商务酒店,已不适应休闲度假旅游需要。各市(区)要进一步合理规划星级和经济型、度假型酒店的结构布局,把度假酒店建设纳入重要日程,建设一大批五星级、四星级度假休闲酒店和经济型酒店,在数量、质量、内涵、服务功能等方面有一个大的突破。五是推进旅游商品转型升级。继续办好旅游商品大赛,大力推进旅游商品研发、设计、加工、销售基地建设。提高旅游商品的科技含量、文化生态含量和外观的精美度,实现旅游商品多样

化、特色化,提升旅游商品竞争力。六是推进旅游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研究旅游消费需求,加快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发展,着力发展高端休闲度假产品,壮大以自驾车、文化娱乐和旅游购物等要素产业,引导和推动旅游新业态和新产业加快发展,不断丰富我省旅游消费内容,全面提升旅游消费水平。从长远看,交通越发达,自驾游就越是重点。七是推进旅游城市环境优化升级。抓好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机遇,按照体现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要求,规划和建设旅游名城(镇)、村,打造宜游城市旅游发展环境,形成文化生态吸引力强,旅游服务功能完备,环境秩序优化的旅游名城(镇)村体系,全面推进旅游城市环境优化升级。

(二)坚持毫不放松抓好旅游规划体系建设、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坚持规划先行、高端起点,加快形成以关中为龙头,陕南、陕北为两翼的旅游发展格局。一是要继续推进全省旅游规划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全省旅游规划体系。做好《国家旅游业十二五规划》、《全省旅游业十二五规划》、《大秦岭旅游发展规划》、《全省温泉旅游提升规划》、《沿黄河旅游发展规划》、《全省乡村旅游规划》、《全省旅游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重点旅游规划的宣贯、执行工作。逐步形成省、市、县、景区,旅游总体与旅游专项规划相配套的全省旅游规划体系。指导各市(区)、重点旅游景区结合景观资源特色,编制相应的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保证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法规效力。二是要强化旅游招商引资。立足各地旅游资源特色,抓住机遇,进一步整合资源进行项目开发、包装和宣传,推出一批市场潜力大的重点项目,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和品牌,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管理、技术和人才参与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

旅游企业的现代化、国际化程度。三是要抓好大项目建设。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突出特色、科学管理的思路,规划提升一批规模大、品位高的重点项目,恢复建设一批具有丰厚底蕴的文化旅游项目,谋划推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意旅游项目,精心创作一批吸引游客消费的文化演艺项目,完善一批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项目。加快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的提档升级,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完善、提升休闲度假功能。以《红色旅游发展二期规划纲要》为指导,继续大力推动全省红色旅游高速、持续、健康发展。各市(区、县)政府要把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摆上更加重要的位臵,在领导力量、政策扶持、环境营造、规划编制、基础配套等各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省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对结构调整、重点外资等旅游大项目,要从立项审批、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倾斜。四是要加快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建设。2012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进一步抓好全省旅游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重点做好净化工程和游客服务中心建设;要以创建A级景区为抓手,以景区标准化建设为核心,通过教育培训、制定标准、督导检查等多种方式促进旅游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提档升级,促使全省旅游景区的软硬件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来陕游客满意度的持续提升。特别是要加快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构建旅游信息平台,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三)坚持毫不放松抓好旅游宣传市场促销,进一步扩大陕西旅游品牌效应。2012年全省旅游市场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在充分认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国旅游业赢得十年黄金发展期的趋势不会改变这一特征的基础上,围绕省委省政府赋予我们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全面抓好各项工作。要按照国家旅游局提出的2012欢乐健康主题年的总体部署与要求,继续按照塑造一个“人文陕西〃山水秦岭”的主题品牌形象,实现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两个持续大幅增长的目标,力促国际、国内、出境三大市场协调发展,力求旅游市场宣传促销工作思维、理念、方式、手段四个方面继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充分利用网、台、报、刊等各种媒体和户外、车体、会展、节庆等各种方式继续大力推介我省历史文化、山水风光、红色经典、乡村体验、科教修学、深度休闲等六大特色旅游产品,引导人民群众在旅游活动中健康欢乐,在欢乐中去旅游健身。要建立和完善旅游宣传促销短期与长效结合的机制,凸显大主题,构建大平台,促进大联合,开拓大市场。一是大手笔做好旅游宣传策划。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区域联盟、上下联动”的机制,找准各自定位,形成政府推动形象宣传、企业开展产品促销的良性互动。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协调者和管理者的作用,将旅游宣传融入到外宣、经贸、文化、外事等党政部门的工作中,发挥各部门的宣传优势,推动形成旅游宣传促销的整体合力和立体攻势。加大旅游宣传创意和策划投入,跳出旅游做宣传,跳出宣传做宣传,着眼高端化、大众化,立足多形式、广覆盖,增强独特性、吸引力,有效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和载体,形成宣传推介旅游的强大声势。继续学习借鉴山东等兄弟省市的做法,在去年由省市(区)联合出资在央视投播陕西旅游形象宣传片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在央视和凤凰卫视投播陕西旅游形象宣传片,强有力推介“人文陕西〃山水秦岭”品牌形象。目前,我省已与凤凰卫视合作,在凤凰卫视欧洲台、美洲台开展旅游文化宣传。同时继续抓好与西安电视台合作,联合开展欢乐健康游陕西系列电视宣传活动。加强与凤凰卫视合作,在凤凰卫视欧洲台、美洲台开展旅游文化宣传,今年还将结合我省在港澳台的招商交流活动,开展规模较大的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二是加大宏观宣传力度,广泛树立特色旅游形象。强化媒体宣传,加强与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之间的合作,积极探索和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加强微博、手机报等新平台的建设,注重创意营销,开展有创意的“事件营销”。通过广告宣传、新闻宣传、社会宣传三位一体的宣传方式,大力宣传陕西优势旅游资源、特色旅游产品、精品旅游线路,在国内外广泛树立“人文陕西〃山水秦岭”特色旅游形象。在北京、上海繁华路段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设臵陕西旅游路牌广告;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火车站电子屏播出陕西旅游形象广告;在日本东京、韩国首尔投放广告。继续借助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香港经济日报、新华网、新浪网、乐途网、腾讯网、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西部网等中央及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对陕西旅游进行广泛深入报道;继续与北京蓝海天杨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合作,通过亚太卫星频道、北美卫星频道、美国有限频道等进行《Trip Tips陕西旅游资讯》全英文宣传;继续与凤凰卫视联合制作中国陕西旅游专题;邀请中央及山东、上海、广州等主要旅游客源地新闻媒体,以及韩国、日本、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主流媒体到陕西实地考察,进一步扩大陕西旅游的知名度。三是积极开展行业促销,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通过形式多样的行业促销活动,不断提高陕西人文历史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力开发入境旅游市场,积极开发国内旅游市场,重点开发省内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方面,巩

固扩大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原有客源市场,积极开发拓展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客源市场。国内旅游市场方面,构建以西北、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为主,华中、华东、西南为辅,省内为基础的黄金市场格局。今年将积极组织全省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参加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四川国际自驾游博览会、广东国际文化旅游节、德国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英国伦敦展、日本JATA展、北京国际旅游交易会、香港旅游展、台湾旅游展等国内外大型旅游展会;还将组织重点地区的旅游部门和重点旅游景区及旅行社赴美国、加拿大、英国、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进行旅游促销活动,举办专题旅游推介会、旅游产业合作恳谈会。计划于2012年3月举办“3000名日韩游客品味中国陕西之旅”活动,届时将有3000名日韩游客及各大媒体记者来我省旅游观光。将组织全省主要旅游企事业代表于2月底赴日韩,围绕“3000名日韩游客品味中国陕西之旅”活动开展市场宣传推广工作;将于2012年5-6月在美国纽约、洛杉矶两市举办中国陕西旅游美食周,通过叠加促销我省第一客源市场,推动美国游客来陕西旅游。四是认真策划组织开展好节庆活动。围绕2012年“欢乐健康游”主题,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旅游业发展内涵,倡导旅游修身养性、强健体魄的理念,推动全社会繁荣和谐发展。各地要充分用好丰富的人文自然和民间文化、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等资源优势,策划举办系列旅游节庆活动,把活动办成特色、办成品牌、办成展示对外文化旅游宣传的黄金名片。按照“月月有节会、季季有活动、年年有高潮”的要求,打响了旅游营销攻坚战,掀起了一波波富有创意和影响的旅游营销的高潮,使“人

文陕西〃山水秦岭”的旅游形象口号越叫越响,提高陕西旅游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五是加大旅游对外交流与合作。互为市场、互送客源、互利共赢是现代国际旅游交流的趋势。要建立客源互动机制,有序发展出境旅游。积极开展国际旅游合作,有序提升陕西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创新营销手段,加大国际市场推广力度,吸引更多海外游客来陕旅游。开展多种形式交流合作,特别要加强与港澳台、东南亚、日、韩旅游业界的交流与合作。抓住全国性各类旅游展销会、旅游研讨会、旅游论坛等活动机会,精心组织、认真策划、精品包装,把我省的山水风光、人文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旅游商品等充分推介出去。加强国内和省内旅游合作,整合旅游资源,促进区域旅游的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宣传、统一服务标准,推出一批跨地区、跨省区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打造共同品牌,形成规模效应,实现优势互补。

(四)坚持毫不放松加大对旅游企业扶持力度,出台支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服务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标志,服务业是现代产业的主体,提升服务业应刻不容缓。作为服务业的重要部分,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战略作用,最有可能也最有条件成为服务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产业和先导领域。旅游企业是投资旅游项目建设的主体和推进项目建设的主导力量。要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创新经营管理机制,促进企业规模化发展。鼓励企业突出主业、多元经营,努力打造“旅游企业航母”,推进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加快国有旅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民营旅游企业股份制改造,重组若干资产质量佳、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旅游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要搞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搭建融资平台,采取上市融资、银行融资等方式,敢于和善于用社会资金、金融

资本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使各类资本向旅游领域聚集。要推动各地各景区广告互换、信息互通、客源互送,实现市场共享、互利共赢。大胆创新景区管理体制,打破部门、条块和区域划分,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逐步实现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支持各地有关部门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企业化运作的有效形式,实现产业聚集、融合发展的目标。今年,我们将加大对旅游企业的扶持力度,为其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旅行社是旅游业的龙头,我们拟对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和在省内排名前十名的旅行社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扶持旅行社做大做强;奖励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为业绩突出的旅游企业制定专项奖励制度;鼓励并扶持旅行社在省外境外,特别是重要客源地和主要客源国设立分支机构;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向跨行业、多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发挥集团优势和产业带动作用。

(五)坚持毫不放松抓好旅游服务环境建设,进一步促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问题成为关系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质量工作成为我们旅游工作的中心和重点。一是强化市场监管。认真宣传贯彻实施国家旅游业、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政策法规,规范旅游经营企业经营行为,维护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权益,努力建立公开、公平、公正市场发展环境,进一步规范出境旅游市场和出境社的经营行为,尤其是赴台旅游的管理,加大对旅行社分社及网点的管理力度; 大力推动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使全省旅游企业标准化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加大旅游星级饭店质量评定标准和绿色饭店标准的宣贯力度,推进旅游星级饭店的持续发展,年底力争星级达到400家;并加大星级饭店的复核工作力度,完善星级饭店的动态管理退出机制,对星级饭店限期整改仍不达标的,坚决予以取消星级;加大推进旅行社责任险力

度,做到投保率100%的同时,努力提高统保示范项目覆盖比重;加强导游和领队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以提升导游及领队人员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导游年审制度;认真执行国家旅游统计调查制度,做好旅行社、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运营数据统计工作。二是大力营造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全面加强旅游诚信建设,围绕旅游消费环境、旅游价格、旅游汽车及车站周边经营秩序、旅游景区治安秩序等开展专项整治,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打击欺诈等非法违规行为,不断净化旅游市场,创造公平竞争、文明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大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省旅游管理部门将同质监等部门研究制定全省旅游新业态、旅游公共服务领域、旅游环境保护领域、旅游从业人员职业资格、旅游目的地体系、旅游科技推广领域等标准。要积极推进导游体制改革,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制约导游队伍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进一步推动旅游学历教育,加强旅游研究,继续开展旅游行政管理人员、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要继续做好“长安旅游大讲堂”工程。加大对陕南、陕北地区的旅游人才培养力度。继续做好旅游人才援藏工作。认真组织好导游大赛工作。四是大力营造严密可靠的安全环境。牢固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的观念,落实旅游安全责任、监管责任和责任主体,建立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认真排查治理旅游安全隐患,切实把各种事故苗头、旅游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认真总结推广旅行社责任统保示范工作,努力实现全覆盖、高标准、最大限度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五是大力营造争先创优的发展环境。要在各级旅游行业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和优质服务活动,如“讲道德、比技能、赛服务”导游讲解员大赛活动、星级饭店服务技能大赛、“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品质旅游、伴你远行”宣传活动;同时,积极开展游客满意单位、文明景区、平安景区、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在全行业营造“讲文明、评先进、树典型”的浓厚氛围。

(六)坚持毫不放松抓好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共同促进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大繁荣。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坚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用文化提升旅游品质,用旅游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共同提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实现两大产业的共赢发展。一是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各地要结合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精心策划组织开展文化旅游活动,使其成为宣传和提升旅游发展的有效媒介。各地要深入挖掘、精心准备、包装打造一批短小精悍的文化旅游精品节目,扎实推出更多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二是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我们要认真总结我省文化旅游产品建设的经验,精心打造高质量的、适合游客口味的旅游演艺产品。要从促进旅游发展的角度,鼓励社会资本以投资、参股、控股、并购等方式进入旅游演出市场。要认真学习“长恨歌”的成功演出经验,创新演出形式,提升节目创意,突出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打造优秀旅游演出节目。旅游景区(点)要广泛吸纳文艺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灵活参与景区经营,不断提高景区(点)的文化内涵。三是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推进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我省非物质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要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加以合理利用,一方面注重原真形态的展示,另一方面通过编排,成为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

力推进县域旅游发展。旅游业拉动县域经济增长,已成为我省县

域宏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领头羊”。进一步做大做强县域旅游经济,充分调动各县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重点做好七个旅游示范县的验收工作,并将其成功经验和创新模式提炼出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有重点的抓好30个文化旅游古镇的建设,提高县域旅游的文化含量;通过我省已制定并实施的县域旅游、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标准,加强对县域旅游、乡村旅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促进其平稳有序发展;探索一条以乡村旅游为牵引,带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的新路子,以点带面,有效统筹城乡发展。

(八)坚持毫不放松抓好创先争优活动,推进旅游部门党风廉政建设、机关建设和行风建设。各级旅游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结合全省旅游行业的工作实际,继续抓好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推进“争创游客满意单位”等专项行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认真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工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的各项要求,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服务性机关建设,努力把各级旅游部门建设成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机关。

各位领导,同志们,2012年,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继续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力度,强化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实施管理服务创新,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加快推进旅游强省建设,努力实现陕西旅游业大发展、大突破,实现我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及省十二次

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同志们,再过几天就是春节黄金周了,各级假日旅游指挥中心要统筹安排,周密部署,扎实做好黄金周的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祥和、安全的黄金周。

在此,我也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取得更大的进步!

篇6:在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省文旅厅、省广电局、省版权局、省新闻出版局和市委市政府重要部署,扎实落x书记、x市长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特别是过去一年工作,深入分析当前面临形势,动员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迈好开局第一步、打响开局第一枪,再创我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新辉煌。下面,我代表局党组,讲五个方面的意见,与大家共勉。

一、迈好开局第一步、打响开局第一枪,就要在全面盘点“十三五”工作成绩的基础上找准发展坐标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既有始料未及的惊险,更有超出预期的惊喜。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也对文旅工作造成了从来没有过的困难和挑战。在严峻形势面前,全市文旅战线广大干部职工,主动应战、顽强奋战、多线作战,文旅工作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给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一)我们荣获了“五项全省唯一”:①x高新区是全省唯一一个入选中宣部国家版权局评选的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全国共评出8个)。②我市打造的研学产品《x》是全省唯一一个入选文旅部评选的“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推荐产品”。③我市是全省唯一一个由省厅召开全省研学旅游现场推进会、研学旅游入选全省“十强”产业集群并获x万元奖励的地市。④我市是全省唯一一个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十三五’成就巡礼”第x场新闻发布会(文化旅游)上作工作经验发布的地市。⑤我市是全省文旅系统唯一一个入选全国文旅扶贫典型案例评选的地市。

(二)我们荣获了“十项全省第一”:①我市共有x个景区、x个非遗项目入选文旅部评选的“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数量居全省第一。②我市争取省级以上文化旅游各类专项资金支持x.x亿元,其中,文物保护资金x万元,数量居全省第一。③我市x遗址博物馆、x枢纽遗址x个项目被国家文物局列入x重要遗址考古研究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一。④我市x件文艺作品进入国家艺术基金复评,数量居全省第一。⑤我市x个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x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批复立项,数量居全省第一。⑥我市x件新创作文艺作品入选全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是x、x、x、x四个市入选作品的总和),数量居全省第一。⑦我市x件旅游产品入选全省“六好”优质旅游产品(境外评选、全省共评出六大类x件),数量居全省第一。⑧我市x个案例入选全省优秀网络营销案例,数量居全省第一。⑨我市x项展览被评为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精品奖”,数量居全省第一。⑩我市x件美术书法作品入选“第九届x省画院联展”,数量居全省第一。

(三)我们的“五项经验做法被省厅发文推广”:文艺创作、版权发展、研学旅游、疫情防控、文化“两创”等x项工作经验做法被省文旅厅、省版权局在全省发文推广。

(四)我们“六次在全省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在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省人大学习贯彻“一法一条例”文化旅游专题视频会、全省研学旅游推进会议等x次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五)我们承办了“三次省级现场会议”:全省研学旅游现场推进会、全省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推广工作会、全省第二届乡村自驾游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六)我们荣获了“x余项省市级以上先进荣誉奖励”:荣获x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市创建文明城市先进集体、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x余项荣誉奖励。

(七)我们被市政府两次通报表扬。

可以说,2020年,我们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也顺利实现。回望过去五年,我市文旅工作呈现出“五个特点”:

这五年,我们坚持党的建设与队伍建设同步推进,文旅发展支撑更加有力。特别是机构改革以来,局党组立即行动,在全市率先完成科室人员调整,率先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换届,率先开展基层党组织调整改建,率先开展干部职级晋升,我局先后被评为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并多次作典型发言。同时,引进“双一流”等高校毕业生人才x人,共选派x名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推荐x名人才到省直高校、科研院所挂职研修,x人获得省市以上高层次专业人才称号。机构改革以来,先后开展干部调整x次,提拔、调整、重用干部x名,充分调动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这五年,我们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同步推进,文旅服务供给更加多样。“四馆一城”建成启用,运营以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x余场,接待市民突破x万人次,x余个省内外考察团前来参观学习,成为我市文化惠民新高地、城市地标新形象。x舞台、x剧院、艺术剧院、运河音乐厅等设施设备得到逐步改善。全市累计建成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x处,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打造“x书院”x处、乡村(社区)儒学讲堂x处,“图书馆+书院”模式、“乡村儒学讲堂”经验、“舞前一堂课”做法均在全省推广,x个项目获x省政府文化创新奖。《孟母》《荡起双桨》《汉风·百戏》等一大批精品剧目成功立上舞台,并连获多项国家级、省级文艺大奖,共有x个项目被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获扶持资金近x万元,立项数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开展群众文化活动x.x万余场、送戏下乡x.x万余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x万余场,我市文体生活群众满意度跃居全省第x位,我局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群众满意先进单位。

这五年,我们坚持项目建设与拉动消费同步推进,文旅产业融合更加蓬勃。引进了无锡灵山集团、方特华强集团、华侨城集团等国内领军文旅企业,建成了x圣境等世界级文旅项目,策划启动了河道总督府遗址博物馆、“x记忆”历史文化街区等引领性文旅项目,签约了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x城十里画廊、x县水浒故城、x古镇等牵动型文旅项目,x个项目被确定为全省文化旅游重点项目,x个单体投资过亿元文旅项目纳入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我市研学旅游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连续举办四届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x年接待游客突破x亿人次。

这五年,我们坚持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同步推进,文旅资源活化更加高效。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x亿多元,居全省第一;

实施文物保护维修项目x个;

x故城考古遗址公园、x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x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x处即“三孔”、x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处、省级x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登录可移动文物x多万件,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位。列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累计分别达到x项、x项,培育国家、省级非遗传承人共x人。累计建成国家、省级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基地)x家,国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x家,国家、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x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x家,省级旅游度假区x家,a级景区x家。x个县入选国家和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x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x个村入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x家企业入选两批x省文化企业x强。

这五年,我们坚持市场管理与宣传营销同步推进,“文化x”品牌影响更加深远。“十佳”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导游评选活动连年开展。广播电视管理持续加强,重大时间节点安全万无一失。新闻出版发行单位年检、图书印前备案、版权登记审核扎实推进,市场秩序更加规范,首创的“五个零”长效包保机制等两项做法被省文旅厅发文推广。争取中国研学旅游推广联盟秘书处设在我市,高标准承办国际孔子文化节,创新举办中国研学旅游国际营销大会等活动,在全省首个开通研学旅游高铁推广专列,在中央电视台持续播出“文化x”城市形象片,与x、x等媒体深度合作,我市被评为中国文化竞争力十佳城市、十大最具人气旅游目的地。

以上“五个坚持”,生动记录了我们携手走过的一段极不寻常的奋斗历程,它既是过去五年的经验性总结,也是今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值得我们始终坚持、秉承和发扬。以上“五个更加”,集中体现了“十三五”期间全市文旅发展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电局、省版权局、省新闻出版局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更是全市文旅战线干部职工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我们文旅系统一些干部在思想理念上、思维方式上、思路方法上,与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很多不适应、不匹配的地方,还存在很多不足和差距,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善作善为”的意识不强。有的敷衍塞责“推磨子”,对上级的决策部署、领导安排的工作,推诿扯皮、推三阻四,该办的事不办,该问的事不问,该管的事不管。有的拖拉疲沓“撂挑子”,看到难事就躲,遇到大事就拖,碰到硬事就推。有的自我减负“降调子”,面对工作上头热、下边冷,领导推到科室、科室推到下属单位,责任层层递减,要求层层缩水,标准层层降低。有的庸庸碌碌“守摊子”,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特别是有的单位党建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只重“业务”不重“党务”,只重“作品”不重“人品”,只重“党内”不重“党外”的现象。

二是“敢作敢为”的本领不足。有的在对上争取上举手不够勤,造成该拿到的先进没拿到;

有的在资源开发上出手不够快,造成该干的工程没干成;

有的在项目引进上招手不够急,造成该引的项目没落地;

有的在文物保护上拉手不够紧,造成该批的方案没有批;

有的在市场监管上动手不够硬,造成该管好的阵地没有管;

有的在营销宣传上出手不够准,造成该有的影响没形成;

有的在执法惩处上下手不够狠,造成不该出问题的频繁出。

三是“能作能为”的办法不多。有的原封不动“抄方子”,习惯于照搬照抄、机械教条,不善创新、不会探索、不敢突破。有的浑浑噩噩“混日子”,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自觉,一有问题就上交、一有困难就上交、一有矛盾就上交。有的原地踏步“转圈子”,干工作多年都是一个老样子、老模子、老路子,既没看法、也没章法、更没办法,导致个别县(市、区)文体生活群众满意度得分长期落后,拖了全市后退,有的县(市、区)多年来没创作生产一部新作品,在全省没拿过一次奖项。

同志们,有问题不可怕,怕的是不知道存在哪里问题。有短板也不可怕,今天的短板,就是明天的发展空间。因此,全市文旅系统务必要找准问题、瞄准短板、精准发力,确保在筑牢文旅“底板”中保持发展态势,在拉伸文旅“长板”中放大发展优势,在消除文旅“短板”中巩固发展声势。

二、迈好开局第一步、打响开局第一枪,就要在全面分析当前面临形势的前提下找准发展机遇

当前,我市文旅工作既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困难挑战,特别是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何时能完全恢复正常还是未知数,这给文旅发展带来了极大困难。但是,总体看,机遇大于挑战,发展大于困难。主要表现为“四个前所未有”:

一是党和国家对文旅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近年来,从党的十九大到十九届五中全会,党和国家对文化旅游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部署力度越来越大、推进举措越来越硬。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x河文化开发利用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国家、省、市又先后制定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描绘出更加宏伟的蓝图。可以说,这些既标志着文化旅游的地位作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为我们发展文化旅游、做好文化旅游提供了广阔舞台。

二是人民群众对文化旅游期盼需求之强前所未有。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有了闲钱、闲空、闲心,都会出去走走、看看、玩玩,旅游正日益成为人民的第一需求。这既是我们的工作动力,也是我们的工作压力。全市文旅战线务必要重整行装再出发、奋勇争先保一留,着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旅游生活的新期待。

三是各地文旅发展竞争态势之热前所未有。当前,全国各地都抢抓文旅发展机遇促转型,据统计,x%以上的地市、x%以上的县市区都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一批批有含金量的扶持政策接连出台,一个个有引爆力的文旅项目持续建设。比如,20x年—2020年,x市共认定文创产业重点项目x个,总投资x亿元。x市在建的文旅大项目总投资达x亿元,其中投资x亿元的项目达x个;

x市仅在建的一个海上世界项目总投资就达x亿元。鉴于我市文旅资源在全国得天独厚、独一无二,更应下决心在文旅发展方面走在前列、作出表率。

四是市委、市政府对文旅工作关心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一是领导重视境界高。今年计划高规格召开全市文旅发展大会,在目前各部门单项工作会议大幅缩减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还准备专门召开全市文旅发展大会,这充分体现了对文旅工作的关注与重视、支持与厚爱。二是设施提升进展快。高标准建设了全省一流、全国超前的市文化中心、市杂技城、x大剧院,还有局属的所有企业事业单位,无论是演艺设施、排练场所,还是办公条件,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同时,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在文化惠民方面必须走在全省最前列。三是政策支持力度大。去年,我们出台了《x市促进文化旅游投资消费奖励扶持暂行办法》,前几天市政府常务会议又研究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实施意见》。

这些都是当前我市文旅事业繁荣发展最为利好的形势、最为坚实的基础、最为有力的激励和最为难得的机遇。因此,我们必须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全力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三、迈好开局第一步、打响开局第一枪,就要在全面把握社会发展大局的条件下找准工作思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中央、省委、市委分别对全国、全省、全市“十四五”发展规划作出部署安排,我们要结合文旅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着重围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坚持“一一二三”的总体思路,再创我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这里第一个“一”,就是坚守“一个工作定位”,即坚守我们的文化旅游工作继续走在全省第一方阵,坚决扛牢并努力完成省对市“保六争三”工作考核任务。

这里第二个“一”,就是咬定一个发展目标,即咬定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这个总体目标。这是我们未来x年乃至x年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市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深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这里的“二”,就是擦亮两张名片,即进一步擦亮“三孔、x河”两张世界文化名片。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和无形资产,我们必须利用好,把它打造成代表中国文化形象、体现中国文化实力,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竞争力的知名文旅品牌。

这里的“三”,就是加快三个提升,即加快提升文化旅游工作的群众满意度、社会经济贡献度和国际国内知名度。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工作职责。

四、迈好开局第一步、打响开局第一枪,就要在全面把握“十四五”规划布局的关键中明确今年重点任务

俗话说:“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做好今年的文旅工作至关重要。全市文旅系统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时的殷切嘱托,坚持以文化赋能城市发展,深挖文化“富矿”,大力实施文旅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打造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努力把x建设成为人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一)要聚力聚焦建党百年庆典。一是组织一批精品创作活动。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聚焦备战省艺术节,重点推进x梆子大戏《x》、四平调大戏《x》、红色儿童剧《x》、杂技剧《梁祝》等大型剧目创作生产,争取夺大奖、多获奖。争取资金启动红色百年·x流长——“x河文化”国家重大题材美术三年创作工程”。编辑出版《x市历年优秀舞台剧作品集》。二是组织一批文化“两创”活动。深入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普及工程,加大儒学人才引进培育力度,深化儒学讲堂标准化建设,推行“百姓儒学节”“舞前一堂课”等服务模式,办好经典诵读、国学普及、六艺体验等活动。加大非遗传承保护力度,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非遗展演展示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焕发时代精神,释放永久魅力。三是组织一批文艺演出活动。策划建党100周年系列文艺演出活动,配合市纪委抓好廉政短剧征集创排活动,办好全市新创作优秀小型剧目评比活动,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剧场惠民演出,力争完成群众文化活动x万场、送戏下乡x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x万场、全民阅读活动x场,确保文体生活群众满意度保持在全省前x位。四是组织一批文物展览活动。推出一批高水平的革命文物系列展览,在春节等重要节点开展系列宣传活动、社教活动,探索建立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

(二)要聚力聚焦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围绕项目抓策划。旅游属于“眼球经济”,完全可以做到“三分靠禀赋、七分靠打造”。x的x、x的x、x的x、我们的x圣境,都是无中生有的典范。下一步,我市也要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新中生优的思路,全力抓好文旅项目策划,把文化资源转变为项目、把文化创意转变为景区、把文化优势转变为实力。二是围绕项目抓招商。坚持既“走出去”,又“请进来”,瞄准珠三角、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城市,对接国内外重点文旅企业集团,开展登门招商活动。三是围绕项目抓推进。重点打造“两轴、一街、两区、两镇”。“两轴”即积极打造孔孟文化轴、运河文化轴;

“一街”即打造“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

“两区”即全力推动x圣境、太白湖打造两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两镇”即加快建设鲁源小镇、南阳古镇。四是围绕项目抓整合。破除“抓项目就是大拆大建”的陈旧思维,加大现有资源整合力度,培育一批投资少、模式新、特色明的文化明珠,重点整合民间文博资源,利用城区老旧厂房,打造文博产业园,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牌形象。

(三)要聚力聚焦文物保护利用。一是擦亮运河文化底色。抢抓x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编制好x河(x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做好x岛、x岛规划编修,高标准建设x国家湿地公园,加强x岛和x古镇保护性开发,加快推进x遗址博物馆、x科技项目、x城x、x博物馆等文旅项目,擦亮“运河之都”品牌。二是彰显红色文化特色。升级改造王杰纪念馆、微山湖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拓展功能、提升档次,做大红色文化品牌,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三是还原文物遗存本色。大力实施x古建筑维修等重点文保工程,做好x遗址等考古勘探工作,改造提升x展陈,探索开展智慧文保建设试点。成立x市博物馆联盟,推进x县砭石博物馆等设立非国有博物馆,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民办博物馆,加强馆藏文物基础保护,加大文物征集力度,完成部分馆藏书画、青铜器修复项目。

(四)要聚力聚焦公共服务效能提升。一要建出精品。建好文旅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不断提升县级文化“会客厅”规模档次,打造主客共享的文化地标,增加高品质文化供给。二要管出活力。持续提高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中心管理服务水平,培育一批乡村阅读示范点、示范性旅游厕所,扎实做好第x次全国图书馆评估定级。三要用出效能。充分用好市文化中心、市杂技城、运河音乐厅、声远舞台等平台,深化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积极拓展“文化云”平台服务功能,持续推动旅游厕所电子地图上线。

(五)要聚力聚焦产品业态开发。第一,要做好“加法”,开发多元业态。要坚持“旅游+一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力争新增文旅特色小镇、文旅融合发展样板村、a级景区村庄x家。要坚持“旅游+二产”,提速发展工业旅游。要坚持“旅游+三产”,加快建设夜间文旅项目,支持x圣境、孟府等景区打造夜游升级版。大力支持微山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支持南阳古镇和梁山贾堌堆景区创建4a级景区,全力推动x争创5a级景区。第二,要做好“减法”,保留原生业态。要坚持文化与城市融合发展,对一些自然资源、文物资源,秉承“素面朝天,还其自然”的原则,抓好保护性开发,尽最大可能保持山水之形、自然之美、人文之本、生态之韵,用原生业态增强旅游竞争力。要积极联合有关部门,健全完善古城保护规划体系,开展古城区城市体检,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严禁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性、建设性破坏,留住历史文脉、保存城市记忆,决不能让昨天的遗产成为明天的遗憾。第三,要做好“乘法”,培育特色业态。发展旅游业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比如,被誉为“中国好莱坞”的横店,就是抓住了谢晋导演拍摄《鸦片战争》的机遇,到现在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抢抓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重大机遇,持续做大做强研学旅游产业,年内力争培育5家以上市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第四,要做好“除法”,避免同质业态。同质化是旅游发展的最大制约,差异化是旅游发展的最大优势。各县市区在策划项目、开发业态时,一定要搞好前期市场调研,认真研究国内外的旅游发展态势,全面听取旅游专家的意见建议,坚决不上马“远看很美、近看很水”的同质业态,也决不能头脑一热就上、搞到一半就黄,要把差异化放在首位,促使我市旅游业态更加丰富,确保既有国际化的“奢侈品”,又有差异化的“主打品”,更有人性化的“日用品”,着力构建“近者悦,远者来”的盛况。

(六)要聚力聚焦文旅市场管理。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主动联合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管好“三大阵地”,确保市场环境规范有序。一要管好广播电视阵地。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为主线,指导、协调广播电视重大宣传活动,营造氛围、凝聚力量。开展“安全传输保障能力建设提升专项行动”,督导各级播出机构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将持证新闻单位纳入网络视听节目监管平台。二要管好新闻出版阵地。扎实做好报纸、期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加强报纸、期刊、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印刷、发行企业核验,严格报刊审读制度,积极开展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基地)创建活动。加强版权工作站日常监管,提升著作权登记水平。加大版权执法监管,强化版权保护。三要管好文化旅游阵地。大力开展精细化质量服务提升活动,深化文旅市场秩序综合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严打“不合理低价游”等游客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智慧文旅建设,建好“好客x云游x”智慧文旅试点,不断增强文旅行业数据分析、综合监管、运营服务能力。强化文旅市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铺开“移动执法”,常态化实施“体检式”暗访检查。推广应用“电子证照”,做好“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工作,完善“市县同权”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标准和监管细则,实现审批监管无缝对接。

(七)要聚力聚焦对外宣传推介。一是扩大国内市场。聘请国际、国家顶级文旅策划公司,整合全域优势旅游资源,高水平做好x文旅形象策划推广,打响x旅游整体品牌。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前投放x城市形象宣传片,依托今日头条、抖音、携程网(去哪儿网)、12306app等新媒体开展主题推广活动,深化与中国旅游报、大众网等融媒体的合作。策划精品旅游线路,加强与重点客源城市和重要组团旅行社的合作,持续开展“x人游x”“x人游x”等活动,扩大省内市场、巩固周边市场、发展中远市场。二是开拓国际市场。持续提升国际孔子文化节(x世界文明论坛)内涵层次,瞄准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等华人聚集圈,开展精准宣传推介,大力度、全方位提升我市文旅全球影响力。

以上是2021年的重点任务安排,做好全年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具体来说,要坚持“五个贯穿始终”,确保圆满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要把大局意识贯穿始终。要把负责的工作放到全系统整体布局中去认识,把全局工作放到x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看待,把全市文旅工作放到全国格局中去理解,增强工作谋划的统筹性,找准事业突破的切入点,防止工作出现偏差、温差、时差、落差。

要把统筹意识贯穿始终。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强化统筹兼顾,重点抓、抓重点,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比如,“文体生活群众满意度”这个硬标准、“招商引资”这个硬任务、“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这个硬要求,都是我们工作重点中的重点、难点中的难点,必须优先研究、率先推动、抢先落实。

要把市场意识贯穿始终。要按市场规律办事,让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企业创新之手“三手联动”,做到添彩不添乱、帮办不包办、到位不越位,既让企业感受到政策的温暖无处不在,又让企业感觉到政府的干预一无所在。

要把创新意识贯穿始终。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的文旅工作,凡是能引起巨大反响的,都是创新工作。如果说我们昨天是靠创新“起家”,今天就要靠创新“成家”,明天还要靠创新“发家”。全系统要坚持“把创新当使命、视创新如生命、抓创新像拼命”,推动文旅工作全方位创新,让创新已成为我们的最大标识、最大动能、最大潜力。

要把标准意识贯穿始终。要把群众满不满意、领导满不满意、社会满不满意、自己满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坚持干就一流、争就第一,千方百计打造特点、构建亮点、塑造卖点,努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文旅样板。

五、迈好开局第一步、打响开局第一枪,就要在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氛围中锻造过硬干部队伍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全市文旅系统要把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建设、理论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党建为先、文化为魂、人才为要、清正为本,全面锻造一支站位高、业务精、作风实、身板正的过硬干部队伍。

(一)要坚守忠诚之心,树牢一面旗。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听党话、抓党建、讲党性,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要带头提高政治判断力。自觉站在政治角度把握文旅工作,善于从文旅事务中认准政治方向,从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确保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二要带头提高政治领悟力。要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学固本,学出政治信仰;

坚持以学铸魂,学出政治忠诚;

坚持以学促行,学出政治担当;

坚持以学强纪,学出政治定力;

坚持以学聚力,学出政治觉悟,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文旅工作的“指南针”。三要带头提高政治执行力。要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决拥护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决响应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安排,坚决听从市委市政府的调度指挥。

(二)要坚守责任之心,干出一番事。一要守好从严治党“根本线”。要严格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婆婆嘴”“妈妈心”“哥哥样”,在管理上注重突出日常、坚持经常,在建设上注重强化示范、力求规范,在组织上注重聚焦基层、打牢基础,在精力上注重盯紧少数、管住多数,确保把党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二要守好意识形态“标准线”。要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聚焦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领域,着力管控导向、管严产品、管理内容、管好活动,确保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主导权、引导权。三要守好安全维稳“高压线”。要深入落实安全维稳责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看住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努力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早、化解在小,不断巩固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要始终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常态化抓好教育培训、抓细隐患排查、抓实监督检查,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万无一失。

(三)要坚守团结之心,拧成一股绳。俗话说,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人人垮台。团结就出向心力,团结才出凝聚力,团结更出竞争力,团结最出战斗力。因此,全系统各级领导班子要把握好“团队”与“团结”、“一人干”和“一起干”、“民主”与“集中”这“三对关系”,坚持大事讲原则、要事讲民主、小事讲风格,有事多商量、有事早商量、有事会商量、有事好商量,特别是凡涉及长远规划、重大项目、大额支出、人事安排等,都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广泛听取各方呼声,真正做到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办,决不能把“一肩挑”搞成“一言堂”,也不能让“一肩挑”弄成“一人担”,更不能让“一把手”变成“一霸手”。每一名党员干部也要自觉维护团结大局,变“一人之策”为“众人之力”,齐心协力干好工作。

(四)要坚守敬畏之心,心存一把尺。一要敬畏组织。要常怀感恩之心,增强对组织的归属感、荣誉感、自豪感,自觉将个人成长进步融入到事业繁荣发展之中。二要敬畏法律。要常态学法、自觉守法、勇于护法,坚持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做到有法必依、用法必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要敬畏规矩。要将廉洁自律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志,不以“小节无碍”宽容自己,不以“下不为例”开脱自己,做到始终遵守、遵守始终。四要敬畏监督。要自觉接受组织、舆论、群众和社会监督,将一举一动置于监督之下,严于律己、廉洁从政。

上一篇:中秋节活动公司策划方案下一篇:珍贵·永恒·回忆(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