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法适用法

2024-05-14

慈善法适用法(通用8篇)

篇1:慈善法适用法

慈善法草案六大焦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从民政部提出立法建议至今,我国首部慈善领域的专门法律“怀胎十年”终于提交审议。 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飞速发展,慈善组织大量涌现,互联网慈善方兴未艾。但“郭美美事件”“小数点事件”、明星诈捐等慈善“丑闻”也让慈善公信力极大透支。与快速发展的现实相比,我国慈善制度法规环境明显滞后。首部慈善法草案有六大焦点引发关注。 焦点一:谁有资格开展募捐? 谁有资格募捐,是每次大灾大难来临时人们广泛争论的话题。目前,我国除试点地区,只有少数慈善组织有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募捐的权力,其余组织只能面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募捐。而实际上,不具备公募资质的慈善组织或媒体面向社会发起募捐的案例屡见不鲜。 草案规定,慈善组织自登记之日起可以向特定对象进行非公开募捐。依法登记满两年、运作规范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原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证书。 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认为,慈善组织从原先登记时的身份识别,变为运行到一定年限、符合一定条件可以获得公募资格,这意味着慈善资源将通过良性竞争进行更为合理的配置,更多慈善组织公平参与,捐赠者就有多元选择,就会形成“良币驱逐劣币”效应。 “公募权只掌握在少数组织手里,相当于一种近乎垄断的权力。其他组织想公募就要到他们下面去挂靠基金、交管理费,很不公平。”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副秘书长杨团表示,草案对公募权基本放开可说是顺应时代的明智之举。 焦点二:个人可以在网上发起募捐吗? 现实中,有不少个人在网上发起募捐活动,一般都是在比较困难的时候,例如亲友罹患疾病或者家庭遭受灾害,也会有许多好心人解囊相助。 草案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采取公开募捐方式开展公开募捐。 金锦萍认为,根据现有草案,个人在网络上直接开展募捐活动是不允许的。“这主要是考虑到自然人开展网络募捐问题所在,比如信息真伪难以辨别,比如资金性质的界定,善款到了个人账号后是属于私有财产吗?这会涉及剩余财产归属等问题。” 金锦萍介绍,目前已经出现了由于个人网络募捐而导致的捐赠人和受赠人之间的纠纷案例。但是,她同时表示,还是要对个人在网络上的求助行为与个人网络募捐加以区别,每一个人当然应该享有通过网络求助的权利。 焦点三:微博微信募捐是否合法? “互联网+”慈善近年来迅猛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成为慈善募捐的重要渠道。如在8月,从美国传入的“冰桶挑战”通过微博、微信快速传播,短短一周累计阅读人数达45亿,筹款达800多万元。 互联网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监管困难。对此草案规定,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可以开展互联网募捐,其他组织和个人则只能与公募组织合作开展。 壹基金秘书长李劲认为,实际上公募和非公募的界定操作起来是有难度的。“从技术角度看,微博和微信不同,微信朋友圈面向的是特定人群,微博则是开放式的,因此,微博募捐是公开募捐,微信则是非公开。”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建议,当前全球“互联网+”慈善都仍处在发展早期,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慈善法在立法时应给互联网募捐留下更多发展空间,不宜规定过细,否则很可能面对法律无法适应现实发展的困境。 焦点四:网络募捐“分级制”是否合理? 对于互联网募捐,草案中还有一款规定,引起专家和慈善从业者的热议: “在省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的慈善组织可以通过其网站或者其他网站开展募捐。在设区的市和县级民政部门登记的慈善组织,可以在其登记的民政部门建立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开展互联网募捐。” 对此,广州市慈善会秘书长汪中芳认为,以注册地的行政级别来限定慈善组织开展互联网募捐,是一种带有明显“计划”思维的做法。他告诉记者,当前大量的市级、区级慈善会都已经在自己的网站上有了募捐功能,如果慈善法这条获得通过,会有大量的组织受到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培峰认为,鼓励社区和基层慈善是国家倡导的发展方向,当前应该让慈善资源能够沉下去,贴近基层、服务社区,这样规定会加剧慈善资源上下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 但金锦萍也表示,对于当前众多网络募捐平台的法律地位,它们的.义务和责任,目前在草案中没有具体规定,这也是草案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焦点五:骗捐诈捐如何预防? 今年9月,安徽利辛县一女子被狗咬成重伤,其男友编造她“为救人被狗咬”的谎言,经多家媒体报道,在网上募捐到了80多万元。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骗捐、诈捐等“以慈善之名行欺诈之实”行为的高度关注。 草案中,除明确此类行为构成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还规定广电媒体、网络及电信运营商对利用其平台进行募捐的相关事项有验证义务。 李劲认为,公众的善心需要鼓励,如果有人利用制度漏洞进行欺诈,对我国公益文化和慈善文化的形成将是很大打击。 对于个别网络骗捐现象,他表示,如果触犯法律自然由法律来解决,但是政府很难对所有个案进行预防。“政府所要做的是,建立一个好的制度,让这种行为很难出现。” 焦点六:慈善组织信息要完全公开? 近年来,公众对于“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少公众认为,慈善组织所有财务数据等应该完全透明,随时向社会公众放开查询。 草案就“信息公开”专设一章进行明确规定,涉及信息公开的平台、内容、时限等方面。 李劲认为,从权责对等的法理角度,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息具有知情权。公开年度报告是慈善组织的基本责任,也是底线。至于公开到什么程度,是争论的焦点。 对此,刘培峰持相对保留态度。他认为,慈善组织是否公开信息,既要受法律约束、合同约束,也要受到捐赠人的约束,必须尊重捐款人和受助者的意愿。“除了主动定期披露信息之外,如果每一个公众或者捐几块钱就要查询慈善组织的全部财务数据,还有运行成本的问题。” 金锦萍也表示,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事实上是有一定限度的。“比如不见得要把所有财务的原始单据都公开,但是要公开财务年报和审计报告等等,其实也是对慈善组织专业性的认可。”

篇2:慈善法适用法

一、判断题

1.每年9月9日为“中华慈善日”。()正确答案:错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慈善工作。()正确答案:对

3.慈善组织,是指依法成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的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非营利组织。()正确答案:错

4.慈善组织的发起人、主要捐赠人以及管理人员与慈善组织发生交易行为的,可以参与慈善组织有关该交易行为的决策,并将有关交易情况向社会公开。()正确答案:错

5.连续二年未从事慈善活动的慈善组织,应当终止。()正确答案:对 6.慈善组织不得成立行业组织。()正确答案:错

7.慈善募捐,指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正确答案:错

8.依法登记满二年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原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证书。()正确答案:对

9.在省级以下民政部门登记的慈善组织可以在其网站发布募捐信息。()正确答案:错

10.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开展基于慈善目的的公开募捐。()正确答案:错

11.捐赠人可以通过慈善组织捐赠,也可以直接向受益人捐赠。()正确答案:对 12.捐赠人捐赠的财产不必是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正确答案:错

13.捐赠人匿名或者放弃接受捐赠票据的,慈善组织应当做好相关记录。()正确答案:对

14.捐赠人违反捐赠协议逾期未交付捐赠财产的,慈善组织或者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要求交付。()正确答案:对

15.捐赠人不得查询、复制其捐赠财产管理使用的有关资料。()正确答案:错

16.设立慈善信托、确定受托人和监察人,可以采取口头约定形式。()正确答案:错

17.慈善信托的受托人,由委托人确定其信赖的自然人担任。()正确答案:错

18.信托监察人发现受托人违反信托义务或者难以履行职责的,应当向委托人提出,并有权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正确答案:对

19.慈善组织的财产包括其创始财产。()正确答案:对

20.慈善组织的财产应当根据章程和捐赠协议的规定用于慈善目的,必要时,也可以在发起人、捐赠人以及慈善组织成员中分配。()正确答案:错

21.政府资助的财产和捐赠协议约定不得投资的财产,不得用于投资。()正确答案:对

22.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确需变更捐赠财产用途的,不必征得捐赠人同意。()正确答案:错

23.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服务,可以自己提供,也可以委托有服务专长的其他组织或者招募志愿者提供。()正确答案:对

24.开展医疗康复、照料护理、教育培训、社会工作等具有专门技能的慈善服务,由该慈善组织制定标准和规程。()正确答案:错

25.慈善组织安排志愿者参与可能发生人身危险的慈善服务前,应当为志愿者购买相应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正确答案:对

26.慈善组织不得向受益人告知其资助标准、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等信息。()正确答案:错

27.捐赠人、慈善信托的委托人或者受益人不同意公开自己的姓名、名称、住所等信息的,可以不公开,也可以公开。()正确答案:错

28.慈善组织及其取得的收入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正确答案:对 29.捐赠人向慈善组织捐赠实物、有价证券、股权和知识产权的,应当缴纳相关行政事业性费用。()正确答案:错

30.国家机关不得为慈善事业提供金融政策支持。()正确答案:错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自2016年()起施行。A.7月1日 B.8月1日 C.9月1日 D.10月1日 正确答案:C

2.设立慈善组织,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登记,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内作出决定。

A.10日 B.20日 C.30日 D.60日 正确答案:C

3.已经设立的社会组织,可以向原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内作出决定。

A.10日 B.20日 C.30日 D.60日 正确答案:B

4.城乡社区组织、单位可以在本社区、单位内部开展群众性()活动。

A.互帮互学 B.扶贫济困 C.互助互济 D.恤病助残 正确答案:C

5.开展慈善活动,不得违背(),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个人品德 正确答案:A

6.国家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践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依法开展慈善活动。

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爱国主义精神 C.集体主义思想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确答案:D

7.慈善组织,是指依法成立,以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

A.非营利组织 B.营利组织 C.社会组织 D.公益组织 正确答案:A

8.慈善组织的章程,应当符合()的规定,A.法律 B.法规 C.法律法规 D.行政规章 正确答案:C

9.慈善组织的发起人、主要捐赠人以及管理人员,()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慈善组织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A.不得 B.不许 C.不应 D.禁止 正确答案:A

10.在被吊销登记证书或者被取缔的组织担任负责人,自该组织被吊销登记证书或者被取缔之日起未逾五年的,()担任慈善组织的负责人。

A.可以 B.不可以 C.经批准可以 D.不得 正确答案:D 11.慈善组织清算后的剩余财产,按照()的规定处理。A.法律 B.政府 C.民政部门 D.慈善组织章程 正确答案:D

12、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取得公开募捐()。A.资格 B.资质 C.资历 D.许可 正确答案:A

13.捐赠人可以通过慈善组织捐赠,()直接向受益人捐赠。A.不得 B.也可以 C.禁止 D.不可 正确答案:B

14.捐赠人与慈善组织约定捐赠财产的用途和受益人时,()指定其利害关系人作为受益人。

A.应当 B.可以 C.禁止 D.不得 正确答案:D

15.慈善组织违反捐赠协议等方式约定的用途,滥用捐赠财产的,捐赠人有权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捐赠人可以向()起诉。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民政部门 D.政府指定部门 正确答案:A

16.慈善信托的受托人,由()确定其信赖的慈善组织担任。A.捐赠人 B.委托人 C.自然人 D.法人 正确答案:B

17.信托监察人发现受托人违反信托义务或者难以履行职责的,应当向委托人提出,并有权以()的名义提起诉讼。

A.自己 B.委托人 C.慈善组织 D.捐赠人 正确答案:A

18.慈善组织的财产应当根据章程和捐赠协议的规定()用于慈善目的。

A.一半 B.一半以上 C.全部 D.三分之二 正确答案:C

19.捐赠人捐赠本企业产品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和义务。

A.产品质量 B.产品数量 C.产品售后 D.产品管理 正确答案:A

20.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运作规范的,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内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

A.十日内 B.二十日内 C.三十日内 D.六十日内 正确答案:B

21.慈善组织为实现财产保值、增值进行投资的,重大投资方案应当经决策机构组成人员()以上同意。

A.二分之一 B.一半以上 C.三分之一 D.三分之二 正确答案:D

22.慈善组织应当建立(),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A.重大决策制度 B.会计核算制度 C.项目管理制度 D.资产清算制度 正确答案:C

23.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以外的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的支出以及管理成本的标准,由()规定。

A.国务院民政部门 B.国务院财政部门 C.国务院税务部门

D.国务院民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税务等部门 正确答案:D

24.开展医疗康复、照料护理、教育培训、社会工作等具有专门技能的慈善服务,应当执行()制定的标准和规程。

A.民政部门 B.慈善总会

C.国家或者行业组织 D.国务院有关部门 正确答案:C

25.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应当每年()将信托事务处理情况及财务状况向其备案的民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A.一次 B.至少一次 C.二次 D.三次 正确答案:B

2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在统一或者指定的(),及时向社会公开慈善信息,并免费提供慈善信息发布服务。

A.有关单位 B.社会机构 C.慈善组织 D.信息平台 正确答案:D

27.慈善组织应当()向社会公众募捐情况和慈善项目实施情况。

A.定期公开 B.每年一次 C.每年二次 D.两年一次 正确答案:A 28.公开募捐活动结束后()内应当全面公开募捐情况。A.一个月 B.二个月 C.三个月 D.一年 正确答案:C

2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建立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慈善信息()机制。

A.管理 B.协商 C.交流 D.共享 正确答案:D

30.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由()依法查处。

A.慈善总会 B.民政部门 C.公安机关 D.人民法院 正确答案:C

三、多项选择题

1.开展慈善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A.合法 B.自愿 C.诚信 D.非营利 正确答案:ABCD

2.以下属于慈善活动的是()A.扶老 B.救孤 C.助残 D.抚恤 正确答案:ABC

3.慈善组织应当根据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章程的规定,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明确()等方面的职责权限。

A.决策 B.执行 C.协调 D.监督 正确答案:ABD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慈善组织的负责人()A.无民事行为能力的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C.被判处刑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已逾五年的 D.在被吊销登记证书或者被取缔的组织担任负责人,自该组织被吊销登记证书或者被取缔之日起已逾五年的

正确答案:AB

5.慈善组织()的,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

A.内部治理结构健全 B.运作规范 C.具有办公场所 D.具备法定资质 正确答案:AB

6.开展公开募捐,可以通过()等媒体发布募捐信息。A.广播 B.电视 C.报刊 D.社区宣传栏 正确答案:ABC

7.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应当对利用其平台开展公开募捐的慈善组织的()进行验证。

A.登记证书 B.募捐方案

C.公开募捐资格证书 D.信息披露制度 正确答案:AC

8.慈善捐赠财产包括()等。A.货币 B.实物 C.有价证券 D.知识产权 正确答案:ABCD

9.捐赠人有权()其捐赠财产管理使用的有关资料。A.了解 B.查询 C.复制 D.索取 正确答案:BC

10.慈善组织的财产包括()。A.创始财产 B.捐赠财产 C.营业所得 D.其他合法财产 正确答案:ABD

11、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慈善财产。A.转让 B.私分 C.挪用 D.侵占 正确答案:BCD

12.慈善组织为实现财产保值、增值进行投资的,应当遵循()的原则,投资取得的收益应当全部用于慈善目的。

A.合法 B.赢利 C.安全 D.有效 正确答案:ACD

13.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慈善组织、慈善信托有违法行为的,可以向()投诉、举报。

A.民政部门 B.税务部门 C.慈善行业组织 D.其他有关部门 正确答案:ACD

14.县级以上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涉嫌违反慈善法规定的慈善组织,有权采取的措施有:

A.要求慈善组织作出说明,查阅、复制有关资料;

B.对慈善组织的住所和慈善活动发生地进行现场检查; C.向与慈善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调查与监督管理有关的情况;

D.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查询慈善组织的金融账户

正确答案:ABCD

15.关于慈善税收优惠方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慈善组织及其取得的收入依法享受税收优惠。B.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C.企业慈善捐赠支出超过法律规定的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当年扣除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五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D.受益人接受慈善捐赠,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正确答案:ABD

16.慈善组织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开()。A.捐赠人姓名、名称等信息 B.工作报告 C.财务会计报告 D.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情况 正确答案:BC

1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的慈善信息有()

A.慈善组织等级事项

B.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名单

C.具有出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票据资格的慈善组织名单 D.对慈善组织、慈善信托开展检查、评估的结果 正确答案:ABCD

18.开展募捐活动,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有()

A.在一次募捐活动中,单位规定员工每人捐款不低于100元

B.个人在互联网上直接发起募捐活动

C.某企业与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举办公益篮球赛为贫困学子筹募善款

D.刘某在家中养狗场内被狗咬伤,却自称为救女童而被恶犬咬成重伤,引发社会爱心人士捐款

正确答案:ABD

19.捐赠人通过()等公开承诺捐赠,违反捐赠协议逾期未交付捐赠财产的,慈善组织或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要求交付。

A.广播 B.电视 C.报刊 D.互联网 正确答案:ABCD

篇3:快速灰化法的适用条件

1 不同煤样的二种灰化方式对比

1.1 二种灰化方式试验结果比较

采用1 g煤样缓慢灰化法, 0.5 g煤样手工快速灰化法, 通过递增灰化时间, 对不同灰分的标煤、精煤和原煤做对比试验, 用0.3 g煤样试验作为对比项, 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0.3 g煤样基础试验时间定为10 min, 然后进行每次5 min的检查性灼烧, 试验结果分别为试验10 min、15 min、20 min、25 min测定的灰分数据;0.5 g煤样基础试验时间定为20 min, 然后进行每次10 min的检查性灼烧, 试验结果分别为试验20 min、30 min、40 min测定的灰分数据。

按照国家标准GB/T212-2001《煤的工业分析方法》规定, 煤样为1 g时, 检查性灼烧后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 g, 也就是不超过试验煤样的0.1%[1], 从表1数据分析:

(1) 0.3 g煤样不同灼烧时间的快灰试验中, 均有超出0.1%的质量变化, 说明0.3 g煤样快灰试验不稳定;

(2) 0.5 g煤样不同灼烧时间的快灰试验中, 均不存在超出0.1%的质量变化, 说明0.5 g煤样快灰试验稳定;

(3) 在不同试验时间条件下, 0.3 g和0.5 g煤样快灰试验, 基本遵循了灰分由高到低再升高的规律;

(4) 煤样灰分小于30%时, 0.3 g和0.5 g煤样快灰灰分基本比慢灰灰分低, 大于30%后0.3 g和0.5 g煤样快灰灰分均比慢灰灰分高。

1.2 数据选取原则

煤质方面, 影响慢灰和快灰灰分测定误差的因素有3个[2,4], 即黄铁矿氧化程度、碳酸盐分解程度和灰中固定硫含量的多少。试验条件对灰分测定的影响主要有4个方面[5], 即通风条件、煤样进炉速度、灼烧时间和冷却时间。所有文献对慢灰和快灰结果选取全指向一个原则——灰分最低原则。按照此原则, 表1中数据整理为表2。

选取的0.3 g化验结果大部分灼烧时间为15 min, 选取的0.5g化验结果大部分灼烧时间为30 min。按照灰分最低原则, 进一步对比试验数据, 结果见表3。

灰分小于30%的煤样, 0.3 g快灰灰分最低, 慢灰灰分最高;灰分大于30%的煤样, 慢灰灰分最低, 0.3 g快灰灰分最高。

1.3 对比分析

灰分试验要求在准确测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有关快灰法替代慢灰法的研究有很多:如用大灰皿替代普通灰皿[2], 灼烧时旋转灰皿[4], 缩短快灰灼烧时间[6]等。多数文献认为快灰法比慢灰法所测灰分高, 但从试验来看, 并非完全如此。煤样灰分大于30%时, 两种方法测得的灰分符合固硫规律, 灰分小于30%的煤样正好相反。分析原因:煤样质量越少, 在灰皿中的厚度越少, 还可能是由于硫分影响[7], 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2 结 论

(1) 煤样灰分小于30%, 采用0.3 g煤样进行快速灰化所测灰分最低, 使用在选煤厂生产技术快速检查方面最为合适。

(2) 一般商品煤样0.5 g快速灰化法使用灼烧时间30 min;灰分大于30%的煤样, 使用灼烧时间30 min、煤样质量0.5 g快速灰化法或者慢灰法最为合适。

(3) 0.5 g煤样快速灰化法适用于各种煤样, 并不局限于精煤。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GB/T212-2001煤的工业分析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2]张景香, 李阿卫, 罗伟.不同煤种的缓慢灰化法和快速灰化法的比较[J].煤质技术, 2005 (3) :26-27.

[3]顾文卿.选煤实用技术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5.

[4]洪军.快速灰化法测定煤中灰分的探讨[J].煤质技术, 2005 (3) :28-30.

[5]姜桂琴.快速灰化法的试验条件小议[J].工业技术, 2006 (24) :41.

[6]郑邵平.选煤厂缩短快灰灼烧时间的比较[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06 (6) :38-39.

篇4:学习慈善法 规范慈善捐款运作

慈善事业被经济学家称作“社会的第三次分配”。发展慈善事业,对改善贫苦和困难群体的生存状况、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凝聚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团结与融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全面推进中国慈善事业是一个必须的方向,对于当前涌动的慈善冲动以及因慈善而引发的各种矛盾,必须从法律上给予保护、支持和廓清,也就是要进行必要的规制。否则,很可能将会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对人们热心慈善事业的积极性造成打击。

本文就慈善法部分章节学习,针对规范慈善捐款运作,谈些粗浅体会。

一、慈善募捐的主体资格

慈善募捐,是指符合条件的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产的活动,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和面向特定对象的非公开募捐。

什么是慈善?个人能不能发起慈善募捐?网络募捐、公益众筹怎么做?

慈善具有公益性,是利他的,必须使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受益。为某个特定的陷入困境的个人筹集款物的活动,是利己的,称为“个人求助”。例如,因为救助受灾居民的需求,慈善组织向社会筹集资金,这属于慈善募捐。但是个人需要一笔钱治病,向大家筹钱,这是属于个人求助。慈善法第三十三条明确指出: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骗取财产。

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有两层意思:第一,慈善募捐的主体是慈善组织。慈善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取得公开募捐资格。……由民政部门直接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第二,个人在自身面临困难时向社会求助,属于社会救助行为。简而言之,慈善募捐的发起者不适用于具体个人,但可以公开求助。慈善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慈善法还在附则中规定:城乡社区组织、单位可以在本社区、单位内部开展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慈善组织以外的其他组织可以开展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动。

近年来,“公益众筹”拉近了更多普通人与慈善、公益之间的距离。但是,由于对慈善、公益等概念的不够了解,导致这种不计回报的新兴的互联网众筹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生长,帮助了一些人,却也带来了更大的行业性的问题。以众筹的方式公开开展捐赠活动,分为救助众筹与慈善众筹两个不同模式。救助众筹也就是个人求助的互联网公开化;而慈善众筹则是以众筹模式开展慈善活动。慈善法第二十三条指出: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在其网站发布募捐信息。

募捐活动为慈善事业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爱心人士提供了积德平台。如同全国各地一样,截至2015年,台州全市慈善会历年累计募集慈善款物28.21亿元,拨出救助款物13.59亿元,救助困难群众91.32万人次。仅2015年,台州全市慈善会共新增慈善款物2.47亿元,拨出救助款物1.31亿元,救助困难群众8.75万人次。慈善公益日活动(慈善一日捐)活动、留本冠名基金和项目化筹资等都是慈善募捐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慈善捐款的使用管理

慈善募捐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和面向特定对象的非公开募捐。慈善捐款的使用,也包括救助社会公众和特定对象的人与项目。

慈善法第三条规定:慈善活动,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下列公益活动:(一)扶贫、济困;(二)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三)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四)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五)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六)符合本法规定的其他公益活动。

第三十九条规定:慈善组织接受捐赠,捐赠人要求签订书面捐赠协议的,慈善组织应当与捐赠人签订书面捐赠协议。第四十二条规定:捐赠人有权查询、复制其捐赠财产管理使用的有关资料,慈善组织应当及时主动向捐赠人反馈有关情况。慈善组织违反捐赠协议约定的用途,滥用捐赠财产的,捐赠人有权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捐赠人可以向民政部门投诉、举报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多年来,我地积极运用募集到的善款,大力开展安老、济困、抚孤、救医、助学、助残及赈灾等活动及贫困地区的公益性项目建设,成立至今已累计拨出1.53亿元善款,惠及困难群众61863人次,对社会弱势群体嘘寒问暖,雪中送炭,充分发挥了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必要补充作用。助学:重点关注贫困学子,及时推出诸如“圆梦”助学工程;“新篁”工程;“新星”工程等资助活动,呵护他们的成长。助医:急患者之急,想患者所想。诸如备受瞩目的“尿毒症患者”救助工程;“癌症病人”救助工程;“明眸”工程等活动,获得全社会的赞誉。助老:每年重阳节、春节期间,在敬老院实施“春暖家园”活动,为老人们开展“慈善嘉年华”系列活动。助困:每逢春节,对困难群众和职工进行慰问,还开展了“慈善救助卡”“爱心彩电·欢乐奥运”活动。对西部山区中小学生实施“爱心营养餐”补助工程。助孤助残:实施“精神病患者”救助工程,开展针对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的送温暖活动。公益事业:包括精准扶贫、筹建资助敬老院、幼儿园、文化站、乡村卫生院、道路桥梁修建、水利项目修造等等。专项赈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人民,包括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四川芦山地震……

对创始基金、固定基金、各项资金结余,执行慈善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慈善组织为实现财产保值、增值进行投资的,应当遵循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投资取得的收益应当全部用于慈善目的。

三、慈善捐款的监管

一些民间慈善组织存在慈善信息不公开、资金使用不恰当、内部管理不健全、运作方式不规范等问题。专家建议,慈善法实施后,在鼓励更多人奉献爱心的同时,应加强善款监管的刚性制度约束,对于个体行为的慈善捐款,可以通过相关行政管理规定或政策补充立法空间的不足,增加具体行为执法的依据,并增加善款使用的信息公开透明度,公开募捐信息、募捐方案、剩余善款的处置等,网络平台运营商应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增加信息披露频率,将募捐情况和救助情况实时公开、动态监控。有识人士提出:“慈善捐款应以慈善组织为主,要加强第三方监管,形成以政府、社会组织与公民、捐赠人与受益人共同参与的慈善捐款监管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慈善事业的法律监管机制。具体而言,建立慈善机构第三方评估制度、定期向有关政府部门递交日常开支预算和决算、向公众公开资金运作明细、严惩慈善机构款项的滥用。西方发达国家的慈善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慈善立法方面的经验对完善我国慈善事业监督机制有不少可资借鉴之处。

慈善法规定第七十一条:慈善组织、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应当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信息公开应当真实、完整、及时。第七十二条:……慈善组织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开其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的财务会计报告须经审计。第七十三条: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开其募捐情况和慈善项目实施情况。

篇5:慈善法宣传(范文)

于9月1日正式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慈善的纲领性法律法规,于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将于9月1日正式实施。

《慈善法》经历长达10年的调研和起草,它系统的规范了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捐赠、慈善信托、慈善财产、慈善服务、信息公开、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明确了一系列促进措施,为开展慈善活动提供了遵循,为发展慈善事业提供了引领。为做好慈善工作提供了保障。

《慈善法》分为12章、112条,对慈善活动进行明确界定,同时在规范慈善组织设立运营、慈善财产来源和使用、开展慈善服务、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制定慈善法的必要性:

第一,制定慈善法,是发展慈善事业、规范慈善活动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较快,社会捐赠额从2006年的不足100亿元发展到目前的1000亿元左右。随着慈善事业快速发展,慈善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慈善组织内部治理尚不健全、运作不尽规范,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全社会慈善氛围还 1

不够浓厚,有关方面还需要加大支持、促进的力度,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制定慈善法加以引导和规范,从而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第二,制定慈善法,是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经过各方面多年不懈努力,我国相继制定了公益事业捐赠法、红十字会法等一些涉及慈善活动的法律,国务院制定了相应的行政法规,一些地方出台了有关的地方性法规。但总的来讲,现行慈善法律制度建设还相对滞后,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与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2008年以来,共有全国人大代表800多人次提出制定慈善法的议案27件、建议29件,反映了社会各方面的热切期盼。制定慈善法,加快补齐社会领域立法这块短板,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全面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第三,制定慈善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措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强调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努力形成大扶贫格局。慈善事业是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制定慈善法,鼓励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以扶贫济困为重点的慈善

活动,有利于广泛汇聚社会帮扶资源,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效对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贡献。

第四,制定慈善法,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慈善事业,全社会支持慈善、参与慈善,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美德的传承,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制定慈善法,在全社会提倡、支持和鼓励助人为乐、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友善精神,有助于社会成员在义行善举中不断累积道德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持久精神力量。

《慈善法》的重要意义:

(一)、开启了依法治“善”的新时代。《慈善法》是社会领域的重要法律,是慈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慈善法》的颁布实行,使我国的慈善事业从此走上了有法可依的康庄大道。

(二)、重塑社会对慈善事业的信心,对慈善组织的信任。近年来以“郭美美事件”为典型的一些负面案例,为我国慈善事业蒙上了阴影,也让“慈善”二字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类似诈捐、作秀、炫富等事件,负面效应经过网络传播被无限放大,直接拷问慈善事业 的公信力。社会上不少人对慈善事业失去信心,对慈善组织失去信任。慈善法对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捐赠、慈善服务、信息公开等都作出了规定,特别是明确了慈善组织的定义及其设立程序,规范了慈善组织的行为准则和内部治理,强化了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义务,它的制定和实施将重塑社会对慈善事业的信心,对慈善组织的信任。

(三)、让想做善事的人更方便,让能做善事的组织更积极。原来一些企业家要捐赠,有不方便之处。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慈善法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规定:企业捐赠超出12%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更有利于企业家捐赠。此外,慈善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国家对开展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实行特殊优惠政策。慈善法第八十条关于捐赠的税收优惠规定,就是想让捐赠更方便。

篇6:慈善法105条

【释义】 本条是对股东大会对公司重大经营事项进行表决的规定。

原公司法对股东大会的一般决议事项和特别决议事项做了规定,特别决议事项包括前条规定的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等事项,一般决议事项包括除上述事项以外的属于股东大会职权范围内的事项。

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法,将公司营业或财产的重大变更,包括缔结、变更或终止关于出租、委托经营全部营业的契约,让与全部或主要部分的营业或财产,受让他人全部营业或财产等,列为股东大会法定决议事项,甚至是特别决议事项。此次修改公司法,借鉴了上述做法但又有所放松,明确要求上市公司购买、出售重大资产或者担保金额超过规定数额的,由股东大会做出决议,本条做了相应的衔接性规定,要求公司董事会及时召集股东大会会议,对上述事项做出决议。同时考虑到转让或受让重大资产、对外提供担保对公司的重大影响,设置了任意性条款,即如果公司章程要求这些事项由股东大会做出决议,则公司董事会应当及时召集股东大会会议,对此事项进行表决做出决议。

本法对应由股东大会做出决议的重大资产处置事项及其表决方法做了严格的限制。根据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应由股东大会做出决议的资产处置事项特指上市公司在1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或者担保金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30%的情形,其决议适用股东大会特别决议的表决方法,即须由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对于章程规定的应由股东大会做出决议的重大资产处置的数额及该事项的表决方法,本法未作规定,公司章程可作具体规定;公司章程对其表决方法也未作规定的,适应股东大会一般决议的表决方法,即应由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

篇7:慈善法具体内容

第八十八条 慈善组织开展扶贫、济困、助残、养老、救孤需要慈善服务设施用地的,可以依法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慈善服务设施用地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用途。

第八十九条 国家为慈善事业提供金融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慈善组织、慈善信托提供融资、结算等金融服务。

第九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依法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慈善组织向社会提供服务,并依照政府采购有关法律、法规将相关情况向社会公开。

第九十一条 国家采取措施弘扬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

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国家鼓励高等学校设置慈善相关专业学科,培养慈善专业人才,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慈善理论研究。

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应当积极开展慈善宣传活动,普及慈善知识,传播慈善文化。

第九十二条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为开展慈善活动提供场所和其他便利条件。

第九十三条 捐赠人对其捐赠的慈善项目可以冠名纪念,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批准的,从其规定。

第九十四条 国家建立志愿者注册、志愿服务记录和评价制度,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对有良好服务记录的志愿者给予优待。

国家鼓励慈善组织为志愿者购买保险,鼓励保险公司承保。

第九十五条 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对为慈善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自然人,其本人或者家庭遇到困难的,应当予以优先帮助。

第九十六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慈善表彰制度,对慈善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予以表彰。

第九章 监督管理

第九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法制定慈善监督管理规章;

(二)对慈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三)对慈善行业组织进行指导和监督;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可能有违法行为的慈善组织,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慈善组织的住所或者慈善活动发生地进行现场检查;

(二)要求慈善组织作出说明,查阅、复制账簿、电子数据等有关资料,采取录音、录像等手段取得与监督管理有关证据;

(三)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与监督管理有关情况;

(四)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查询其银行等金融账户;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九十九条 民政部门对慈善组织或者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检查或者调查时,检查人员或者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和检查、调查通知书。

第一百条 慈善组织应当每年向民政部门报送年度工作报告,包括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年度开展募捐活动以及接受捐赠情况、开展慈善项目情况。

第一百零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建立慈善组织及其负责人信用记录制度,并向社会公布。

民政部门应当建立慈善组织评估制度。鼓励和支持第三方机构对慈善组织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第一百零二条 慈善行业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惩戒规则,对慈善组织、慈善信托进行监督。

第一百零三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慈善组织、慈善信托有违法行为的,可以向民政等有关部门或者慈善行业组织投诉、举报。民政等有关部门或者慈善行业组织接受投诉、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国家鼓励公众、媒体对慈善活动进行监督,对假冒慈善名义骗取财产或者慈善组织、慈善信托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曝光,发挥舆论和社会监督作用。

第十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零四条 慈善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或者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登记证书:

(一)未按照慈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慈善活动;

(二)违反信息公开义务或者公开的信息不真实;

(三)未按照规定进行年度报告;

(四)泄露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个人隐私。

第一百零五条 慈善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或者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登记证书;有违法所得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转赠给宗旨相同或者相近的慈善组织,并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私分、挪用或者侵占慈善财产;

(二)违反本法第十九条规定造成慈善财产损失;

(三)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用途;

(四)将不得用于投资的财产用于投资;

(五)接受附加违反法律法规条件的赠与。

第一百零六条 开展募捐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募捐活动;对违法募集的财产,责令退还捐赠人;难以退还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转赠给其他慈善组织用于慈善目的,并可以对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一)没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擅自公开募捐;

(二)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未履行本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验证义务;

(三)向单位或者个人摊派或者变相摊派;

(四)妨碍公共秩序、企业生产或者人民生活。

第一百零七条 慈善组织不依法向捐赠人出具公益事业捐赠票据、不依法出具志愿服务记录证明或者不依法答复捐赠人对其捐赠财产使用信息查询要求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

第一百零八条 慈善组织弄虚作假骗取税收优惠的,由税务部门依法查处,情节严重的,由民政部门依法吊销登记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零九条 慈善组织从事、资助危害国家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活动的,由有关机关依法查处,情节严重的,由民政部门依法吊销登记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条 慈善信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转赠给宗旨相同或者相近的慈善组织或者其他慈善信托,并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将信托财产及其收益用于非慈善目的;

(二)未按照规定将信托事务处理情况及财务状况向民政部门报告或者未向社会公开。

第一百一十一条 慈善服务过程中,因慈善组织或者志愿者过错造成受益人、第三人损害的,慈善组织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损害是由志愿者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其追偿。

志愿者在参与慈善服务过程中,因慈善组织过错受到损害的,慈善组织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损害是由不可抗力造成的,慈善组织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一百一十二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假冒慈善名义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三条 对慈善活动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应当给予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信息公开义务;

(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捐赠任务,强行指定志愿者、慈善组织提供服务;

(三)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四)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

(五)私分、挪用或者侵占慈善财产;

(六)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一百一十四条 以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组织即使没有登记,也可以开展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动,但应当遵守本法相关规定,并依法享受相关权益。

第一百一十五 条本法自9月1日施行。

慈善法相关进程

11月2日,《慈善法》通过民政部送达国务院,法律的起草工作进入重要阶段。

20,慈善法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

篇8:慈善法适用法

出于多种原因, 评估制度俨然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及法律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因此在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强制法》中也顺应时代的呼声设定了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行政强制评估制度。之所以评估制度变得越来越重要, 是因为它有着先天的优越性, 尤其是对于立法机关以及行政相对人。当然其不可估量的重要性的本源也归结于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上。

行政强制评估制度作为加强和改进立法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 其是指在行政强制法颁布实施一段时间后, 由一定的主体对法律的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效或者存在的问题等所进行的分析、评估。《行政强制法》第十五条是对行政强制设定评估制度的具体规定。所谓行政强制设定评估, 就是从实现行政强制法功用主义立场出发, 通过设定机关、实施机关、及公民或法人的集体监督以达到对法律的修改、补充甚或是废止某些不顺应时代潮流的法律, 最终达到提高立法质量, 从而实现行政强制法的功用主义之目的。具体而言, 其是指设定机关或实施机关在行政强制法实施后, 对该法律实施的实用情况, 通过利用数据分析、实地考察、现场问卷等多种方式开展深入且广泛的研究工作, 为修改被评估的行政强制制度或法律总结经验, 并为以后进一步完善相关行政强制措施或制度提供借鉴与指导。

行政强制设定评估本质上应该属于立法评估的范畴, 它同时也实现我国“质量型立法”的有效途径, 作为一项独立的法律评估机制, 它有着其他临时性的立法监督检查或执法检查以及法律绩效评估等制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为行政强制设定评估拥有更直接的针对性、更客观的全面性以及更具体的适用性, 故而得到大部分学者、领导乃至国家立法机关的普遍认同与重视。但从实践来看, 毕竟行政强制法刚出台, 大部分法律条文还没有落到实处, 因此更别说是对法律条文来进行评估, 这些都必然需要经历时间的沉淀。纵然如此却并不妨碍我们研究它的具体落实之策略。

二、行政强制评估制度价值研究

古人云法律的生命在于适用。而法律的适用并不关乎其法律质量及法律条文的本身, 当然亦不关乎立法的过程及其是否有得到立法机关的高票通过, 相反具有最终决定意义的还属其在实践检验下的实施效果。在于它对于其所调整社会关系的广度与深度, 是否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是否能达到制定此制度最初的预设目的。上文笔者就行政强制评估制度是什么的现状予以了阐释, 那么以下笔者浅谈一下行政强制评估制度的价值:

首先, 需要肃清一下关于“评估”与“评价”的概念区分, 人们常常认为评估仅仅是做抽样调查或组织焦点讨论小组, 在关于评估与评价的文献中有许多定义, 学者们并没有就此达成最终的共识。笔者认为, “评估”是指收集、分析、说明有关行政强制制度的落实及其实效性的资料。其实效性不仅包括对于法律条文的实践情况的评估, 也还包括对于其他重要评估指标, 如法律条文制定的成本分析及其与其它相关制度衔接的契合度的评估。因此评估制度是一个具有广泛的集合性的概念, 其不仅是针对某些单个的法律条文, 而且是从宏观上对其制度进行审视。因此行政强制评估制度在行政强制法与其它法律之间的衔接上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其次, 行政强制法律条文本身的滞后性使得法律工作者对追求法律条文效率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所制定的法律是否达到了当初设定时的预期效果?是否能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并自觉遵守?是否能有效的制约行政机关“滥用”及“乱用”权利的现状?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其所不容忽视的。此时行政强制评估制度所提供的更系统及可信的方法便显弥足珍贵。

再次, 《行政强制法》的出台为规范我国行使行政权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有效解决了我国行政强制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存在的“乱”、“滥”、“软”等现象, 既然如此, 那么对于应运而生的行政强制评估制度来说自然是兼备理论与实践价值, 因为此评估制度有利于保障及监督《行政强制法》的有效实践与完善, 有效的制约了权利被滥用的局面。

三、行政强制评估制度模型构建

假设前文对行政强制评估制度是什么的现状以及对为什么需要此制度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解决我们应该怎么去落实行政强制评估制度了。在对一项评估性研究制定计划前, 人们通常需要真正了解到各种可能的选择。笔者通过查找些资料, 整理了以下几个部分的建议:

第一, 就是跟踪那些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执行者。看看有多少机构真正在实施并落实了这些制度, 这部分非常的重要, 这也是我们研究这项评估制度最本真的目的。只有制度被具体实施了, 才能发现其问题, 否则永远都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根本就毫无意义。

第二, 就是评估行政相对人。即被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这类人的诉求及满意度。人民的责任感和民主精神, 将带动社会的进步。人民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越多, 推动社会进步的能量就越大。”行政强制评估制度赋予了行政相对人在其中的监督权。因此也就间接的告诉我们要利用好行政相对人这把利刃去推动评估制度的启动与前行。就像许多学者都认为我们之所以要研究评估制度, 其本身就是为了要限权, 继而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虽然说要达到这个目的有些难度, 当然其中也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既然这个制度的相对方是他们, 我们也就必然不能忽视他们的满意度, 这很重要, 因为如是他们不满意, 那么他们就不会提供真实信息给我们, 而这些信息又对评估行政强制制度的实效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若无法提供信息则就会使我们的评估制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第三, 就是评估整个法制环境和文化。虽然衡量相对人的支持率、需求及满意度很重要, 但是关注整个法律制度在社会中所形成的认同感亦至关重要。只有在全民都对法律充满了信心, 并用一颗主人翁的心态去公正的面对所出现的法律现象时, 我们才可以说此时真正离我们所设定的评估制度的目的不远了, 也离真正在中国建立法治社会不远了。

第四, 就是评估结果。与那些没有使用评估制度的现行法规相比较, 行政强制法在使用了评估制度后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不被公众所接受且不顺应时代发展的制度是否能被很好的排除或规避?这类研究很难设计、开展和阐释, 但在某些方面, 它们却试图回答了一个所有问题中最基本的问题:我们正在从事的研究会有效果吗?能够得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吗?这些研究便是我们工作中最重要, 也是最难的一个部分。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止步, 这也如黎明前的曙光, 是我们设定这一评估制度的最核心的东西, 对于以后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与理论支持。

第五, 就是可比较的机构评估。笔者认为应该把行政强制评估, 同行政许可评估或行政处罚评估放在同一维度里进行比较分析, 之后根据行政强制法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评估方案。有了良好且有效的可比较的评估机构, 才能保证结论的有效利用, 也只有此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之前步骤的效用。

总之, 行政强制评估制度的模型构建最后还要加上投入成本效用评估。例如需考虑行政相对人从评估制度所能收获的利益能抵得上我们国家设定这个制度所付出的成本吗?成本—收益的分析很困难, 在一个非营利性的, 以实效性为导向的行政强制评估制度中也多少会有些不精确, 但是我们还是应当尝试着去做。

四、结论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 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首先是已制定的法律能获得社会最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其本身又应该是一部良好的法律。然而一部法律究竟是良法还是恶法, 在制定之初是无法知晓的。其必须在实践中通过检验才能得知, 如其在实践中所达到的实践效果如何, 或者是否能达到制定之初的预期目的等, 这些因素都构成了一部法律质量检验的标准。因此, 建立科学合理、规范化、制度化的行政强制评估机制, 无疑是对行政强制法律实施过程、实施效果以及立法本身所存在问题进行检验, 进而通过法律的立、改、废工作, 最终达到提高立法质量和决策水平。

评估不是一时的时尚, 也不会随着新潮流的出现而消失。评估制度曾经在行政法学的历史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可预见的将来, 其也必将在行政领域中肩负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使命。我们需要评估, 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评估制度为实现法律的有效性及其价值提供制度保障, 同时也让我们在应对强大的行政权面前有了一丝捍卫自身权利的勇气与信心。

摘要:行政强制评估制度在我国是一项新生事物, 其能被写入《行政强制法》中也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及深刻的历史背景, 虽然这项制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仅仅是处于开创、试验和探索阶段,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在将来定将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首先从行政强制评估制度的现状入手, 然后就其价值及模型构建上, 提出了一些浅显的见解。

关键词:行政强制,评估制度,模型构建

参考文献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5:199.

[2]俞荣根.立法后评估:提高立法质量的有效途径[J].公民导刊, 2010, (4) .

[3]王立峰.行政强制法的制度博弈和价值定位—基于“平衡论”的视角[J].长白学刊, 2008 (3) .

上一篇:机器人编程试题及答案下一篇:传统继承与创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