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师幼间的情感互动

2024-06-02

音乐教学中师幼间的情感互动(通用6篇)

篇1:音乐教学中师幼间的情感互动

音乐教学中师幼间的情感互动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通过充满情感的艺术形象在感情上打动幼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以音乐教育首先是情感的教育,是师幼情感互动的过程。可见,师幼间有效的情感互动,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优化教学过程,更是拉近师生间距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大班幼儿为主通过介绍当今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不难发现,情感才是音乐的灵魂,只有将师幼的情感互动起来才是幼儿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音乐;情感互动;大班幼儿

一、当前幼师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愈来愈 受重视,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身心素质的 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音乐是情感的语言,情 感是音乐的灵魂。幼师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情感导 入,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学习热情,使作品表达的情感与学 生的思想情感有机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 能,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音乐文化素养,是实施素质 教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教 学更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幼师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 势,充分挖掘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力量,让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推动素质教育 的全面展开。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音乐作品表演和展示的过程实 质上也是情感表现的过程,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融人情感因素 不仅有利于增强音乐作品的表现力,还有利于学生情感和认知 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处于情感丰富、敏感的时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 施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优化音乐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音乐教学过分重视音乐理论 知识和音乐技能的传授,幼师音乐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往往只注重音乐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训练,而忽视音乐教学中情感的功 能,导致了学生学习模式的僵化与单调。传统的音乐课教学由 于过分强调认知而忽视了音乐学习中情感的功能,从而导致把 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局限于狭窄单调的认知框框中而且极易 造成学生的情感营养不良

情感偏枯症等现象。这种乏味、单调的学习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 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情感生活和认知发展能力,阻碍学生非智力素质的提高。

二、情感互动在音乐教学重点作用

(一)可以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师生必须以情感为基础,在有效的情感互动中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吸引的心理结构,只有这样,幼儿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才能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幼儿在音乐学习中成为一个有感情、有个性、积极主动的思维个体。

(二)可以激发幼儿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幼间有效的情感互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幼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时候教师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都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触动,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愉悦与满足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的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以《落雨大》欣赏为例,《落雨大》描述了一种下雨前的场景,因此围绕这个曲调简单的节奏,开展幼儿音乐创作教育。首先组织幼儿歌唱《落雨大》,以丰富的想象力来进行简单歌词创作,完成音乐创作。由于幼儿想象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场景设置形式。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展示下雨前的场景,实现幼儿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种具有实际效果的场景来实现幼儿与音乐的活动,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出幼儿的创造能力,使得幼儿能够更好地培养自己发散性思维。在歌词中,下雨前有小商小贩、有行人。教师组织幼儿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歌唱不同的歌词,通过自己的歌声来表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心理状态。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这个简单的节奏,改编歌词或者增加节拍,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创作成果,进行表演,教师对每一个幼儿的创作成果予以点评,增强幼儿音乐创作乐趣和积极性。

(三)可以促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求知欲是幼儿学习需要的核心。幼儿如果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就难以产生成

就需要和付出需要,所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必须从激发求知欲入手,而师生之间有效地情感互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良好途径。当教师对一个音乐作品以丰富的语言、真实的情感进行描述、启迪,并通过富于激情地演唱、指挥或演奏时,作品之情就会情不自禁地融入幼儿的心灵深处,陶冶幼儿的情操,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三、培养师幼在音乐课堂上情感互动的途径

在教育当中,不仅需要教师素质的提高,也需要在教学课堂实现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一)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往专业化方向发展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幼儿园老师要抓好教育科研,把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放在教育科研工作的首位,让每位教师发挥自身特长,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了解大班幼儿,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给予信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给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学会科学地引导幼儿的思维,激发创造能力。

教师一要提高教学技能,二要提高个人职业素养,这两点是新课改对教师职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1、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要加强良好的师德师风,遵守职业道德的规范,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和教书能力,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爱幼儿,严谨笃学,自尊自律的高尚的道德,以自身的修养,学识风范去感染幼儿,为幼儿指引正确的方向。

2、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也要具备各种综合能力,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师不仅是单一的教书匠,更应该是一个智慧的传播者,道德的引导者。

现代音乐教育技术教学的多样化和新奇性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地刺激想象力。而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用视频图像、音响、图形展示音乐之美,加强借助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操作,让幼儿在多种感官上认识音乐,吸取知识,充分的调动幼儿学习音乐

的积极性,从而使幼儿的聆听、歌唱和分析等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激发幼儿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起大班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逐渐适应并喜欢参与到其中来进行角色扮演,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能力。

音乐中的情感教育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 主体作用,通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等途径,逐步引 导学生投人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只有重视学生的情感教 育因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感氛围中感受 音乐,并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从而陶冶学生的髙尚情操,丰富 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髙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知识素养。音乐的情感 以音乐特有的艺术方式传达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内涵,在 幼师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教师必须先有情,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音乐中的情感教育主要通过教师在听觉、感觉、视觉等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这就需要音乐教师能够真正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准确解析作品的旋律、节奏、音色等,通过对音乐作品总体特点的感受 和表现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因此,这就需要 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掌握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论知 识、音乐技能和丰富的思想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音乐 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情感脉络,才能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使 学生准确地感受不同作品所表达的不同的内容、意境及情感,达到对学生情感教育的目的。

第二,及时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教师 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方 式,传统音乐教学单纯地依靠教师讲授和表演等方式演绎作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模仿音乐作品,严重影响了学生思想情 感的表现及融人。因此,现代音乐教育必须及时更新教学手段 和方法,创设情境,发展情趣,使学生获得更多地情感体验。教 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艺术感染力为学 生作演唱、演奏等示范,以丰富的情感和语言,描述、分析音乐作 品中的内涵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领悟音乐情感艺术的真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语言引导、情景创设、想象等方式,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中 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

第三,加强对学生音乐情感表现力的培养。传统音乐教学 模式经常用一些陈述性的语言来描述音乐作品的情感目标,表 述的文字也不够具体明确,学生仅仅知道所有表达的教学目 标,而没有亲身体会和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 情感表现能力,不仅有助于音乐技能技巧的提高,还能够促进 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3]加强对学 生音乐情感表现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教师对作品进行详细的讲 解,通过基本的音乐手段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内 涵、技巧等,进而积极主动地去挖掘和表达音乐的内涵,获得更 好的情感表现力,达到较好的情感教育效果。

俗话说: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如果师生关系良好,心心相融,幼儿就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对教师所讲的课程上来,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教师对幼儿要有情感投人,首先要爱护幼儿,尊重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如能给幼儿以热情、大方、和蔼可亲的印象,并且关心每一位幼儿,就会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一种崇敬友好、心灵相通的亲切感,从而调动幼儿的情感因素,激起幼儿的丰富想。每一部音乐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意境和情境,在欣赏音乐时,我扬己之长,积极创设相应的情境。首先引导幼儿体验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和意境,让幼儿去感受欢快、低沉、优美、悲枪等情绪,体会辽阔、深远、平和、宁静等意境,为幼儿创设如痴如醉的情境,让美妙的音乐伴随着教师抑扬顿挫、充满感情和富于表现力的讲解。这会紧紧扣住幼儿的心弦,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将幼儿的兴趣引导到渴求新知的境地。这种感染能使幼儿“ 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人情、人境、会心。参考文献

[1]李庆.新课程呼唤“新”教师[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6).[2]常丽.教师当有君子之风[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6(9).[3]李德隆.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4]申毅,王纬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秦金亮.《幼儿教师如何做研究》新时代出版社 2010.9 [6] 彭子华.“国培计划”集中培训项目中的音乐课程建构[J].中国音乐教育,2011,(03).

篇2:音乐教学中师幼间的情感互动

何增强师幼间的情感交流

史丽禾

【摘要】幼儿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幼儿形成健康的生理和心理,而要实现这个目的,关键就是要注重师幼间的情感交流。本文阐述了在幼儿教育中增强师幼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提出了增强师幼间情感交流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充分发挥师幼间情感交流的重要作用,促进幼儿茁壮成长、健康生活、快乐学习。

篇3:音乐教学中师幼间的情感互动

关键词:幼儿教学,师幼,沟通关系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良好教育的关键是良好的师幼关系。良好的师幼关系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促进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师幼关系的研究,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价值。从理论上讲,师幼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幼儿教学理论生成与发展;对幼儿人格特征的形成、发展起决定作用;有助于认识幼儿教育、教学研究的本质。从实践上讲,师幼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幼儿自身的发展;也有助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幼儿园教育职能的转变。

一、创造温馨与和谐的班级氛围

生活活动不应是急促的、紧张的,更不应是“教育任务”下的产物。幼儿在幼儿园编织着自己美丽的童年,将幼儿园作为自己的第二个“家”。教师应成为与幼儿一起创建美好生活的同构者,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身体、认知与习惯养成,更要关注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需要做的是为幼儿创造温馨与和谐的班级氛围,放松幼儿在生活活动中的紧张情绪。在进餐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餐点,可以自发表达愿望,教师利用其中的教育契机,介绍食物的名称和营养价值,甚至渗透一些数学、感官常识。这种愉快的、适应幼儿节奏的进餐氛围,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午睡活动也不要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到时间所有幼儿都要睡觉。应该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对入睡难的幼儿,可以为他们创造午睡的环境,专门设置一个午睡休息室,房间墙壁颜色选择适宜人身心放松的深蓝色,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并放置一些图书。这样的午睡氛围既减轻了个别幼儿午睡的心理负担,又为这些幼儿慢慢进入睡眠状态设置了一个缓冲,发挥了幼儿在午睡中的主体作用。

二、积极的情感交流,促进良好的师幼关系发展

良好、有效的师幼关系是建立在积极的情感交流的基础上的。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与教师的亲疏关系。幼儿不会刻意地隐藏自己的好恶,他们喜欢哪个教师,就愿意去亲近,愿意向她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和她进行各方面的交流。反之,幼儿则表现出畏惧、疏远、冷漠的态度。因此,教师应该走到孩子们中来,以儿童的视角去关注他们,用心灵去聆听孩子们渴望的声音,用自己的爱去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认可,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幼儿能够在教师面前张开笑脸,敞开心扉,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这种积极的情感氛围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更容易产生被支持感,互动的动机更强,效果也更好。

三、教师要正确处理师幼关系中公平与差异

如何正确面对并尽量缩小师幼关系中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幼儿的潜能,这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教育上的机会均等不是绝对的,而是建立在承认个体差异基础上的一种相对公平。忽视幼儿之间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需要,片面强调统一、同步的标准化教育,这只是表面上的机会均等,实际上的不均等。因此,只有从幼儿实际出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才是符合教育机会均等的实质和要求的。一次游戏中,一名男孩与一名女孩没有选到想玩的娃娃家游戏,非常沮丧。教师微笑着问他们想玩什么游戏,两幼儿均低头不语。教师温和地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散步吧。”教师微笑着一手拉着一名幼儿,在活动室里悠闲地漫步,并暗中观察这两名幼儿的表情,揣摩他们的心理。每当走到一个游戏区时,教师一边微笑着对游戏稍加评价,以引起游戏区幼儿对这两名幼儿的关注,激发其他幼儿的主动邀请行为,一边询问这两名幼儿:“想和他们一起玩吗?”很快,女孩顺利参与到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微笑着拉着剩下的男孩的手继续散步,并随意地与男孩聊天。这时,男孩的心情逐渐好转,轻松地说:“妈妈星期天带我到海洋馆了。”教师说:“是吗?海洋馆里有很多鱼。”男孩说:“我们没进去。”教师看到积木上鱼的图案,突发灵感,说:“这里有很多鱼,我们给它们盖个海洋馆,怎么样?”男孩点点头。在上例中,教师真实地接纳幼儿,站在幼儿的立场了解幼儿,不仅与男孩建立了信任、安全的师幼关系,还成功地将男孩引入游戏,同时也促进了男孩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四、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人的关注与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弘扬人的主体性已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正是出于对幼儿作为人的关注。所以积极开展以幼儿为主体的师幼关系,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和幼儿之间的情感互动,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总之,教师应充分利用资源,促进良好的师幼关系,保证幼儿各方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穗萍等.设计和组织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07 (06) .

篇4:音乐教学中师幼间的情感互动

关键词:幼儿教学;沟通;策略方式;教育阶段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所以需要进行特殊对待。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要想 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形成一个良好的师幼关系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因为这种良好关系会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不断进步,提升教育的质量以及我国幼儿的综合素养。对师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不但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此外,良好的师幼之间关系还可以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人格,有利于幼儿教师更好地认识幼儿教育的本质,促进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丰富幼儿教育的形式和手段,相关内容以及课堂教学案例报道如下。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由于幼儿已经将幼儿园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因此教师应该同幼儿一起建设他们的美好家园。所以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但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身体发育等加以关注,还要对幼儿心理方面的发展给予重视。为他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展开学习,帮助他们对自身存在的紧张情绪加以缓解。

例如:在进餐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地选择喜欢的进餐座位,这样可以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对食物的名称向幼儿加以介绍,这样就可以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日常的活动中去。不但有利于幼儿对食物的消化,还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此外,在组织幼儿进行午睡时,教师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采取一定的技巧,切忌一刀切,到了固定的时间就要求幼儿都睡觉。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的个体上的差异,对于那些入睡时间比较长的幼儿,教师可以为他们努力地营造出和谐、安静的午睡氛围,为他们播放一些音乐,使用暖色调的壁纸等。这样就可以将这些幼儿的心理负担加以减轻,还可以有效地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充分的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二、积极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

幼儿教师要想同幼儿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还需要同他们进行积极的沟通,同他们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由于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可以对幼儿同教师之间的关系形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幼儿不会对自身的态度进行有意识的隐藏。如果他们喜欢这个教师就希望同他亲近,愿意同他进行交流,反之如果一个幼儿不喜欢这个教师,那么就会对他表现出疏远的,甚至是害怕的态度。所以教师要善于从幼儿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善于倾听幼儿的声音,通过对幼儿无私的关爱来获得他们的信任。此外营造情感沟通的良好氛围也可以对幼儿形成一定的感染力,使得他们更渴望同教师进行互动,促进良好的沟通效果的取得。

三、正确地对待公平和差异

在不同的师幼关系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如何正确地对待这些差异,将幼儿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对成为了每一个幼儿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教育上的公平不是指的绝对的公平,而是充分尊重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一种比较相对的公平,因此如果幼儿教师对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加以忽视,不尊重他们个性方面的发展,片面地、过分地追求标准教育,那么就造成了差异。因此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之间的差异以及心智的发展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只有幼儿教师充分的了解幼儿的所想,站在他们的角度,才能够同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培养相互之间的信任感,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情感能力的提升。

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同幼儿之间的沟通关系,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师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可以同幼儿谈心或者是做游戏,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兴趣,特别地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此外,良好的沟通关系的形成还可以加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升他们的团队协调和配合能力。在传统的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成为了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这就对幼儿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有了不同程度的忽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在当前新的形势之下,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尊重幼儿的行为,减少幼儿教育过程中对他们的权威控制,包容他们的脾气,尊重他们的感受,给他们发言的权力,使得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充分的表达出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考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目标,因此幼儿教师要积极地营造良好的师幼之间沟通关系,注重同幼儿之间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和互动,从而为他们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气氛。此外幼儿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的手段和形式,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促进良好的师幼沟通关系的形成,促进我国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并且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一个必要的平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将幼儿教育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李红丽.论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师幼关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S1).

[2] 周穗萍,刘韵,沈杭凯,章玲敏.设计和组织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07(06).

[3] (美)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mE.Doll,Jr.)著,王紅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 黄娟娟.师幼互动类型及成因的社会学分析研究——基于上海50所幼儿园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观察分析[J].教育研究,2009(07).

作者简介:王晖,出生,1968年10月2日,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诸城市,学历:本科,职务:副园长。单位:山东省潍坊市机关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篇5:音乐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互动探析

一、有效情感互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审美教育、一种情感教育, 它在情感的力量上胜过其他一切艺术形式。因此, 情感互动可以说是音乐课的纽带, 是音乐教学的生命线, 只有牢牢抓住了这条主线,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实现音乐教学“以情感人”的教育目的。

1. 可以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师生必须以情感为基础, 在有效的情感互动中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吸引的心理结构, 只有这样, 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才能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成为一个有感情、有个性、积极主动的思维个体。例如, 在教唱歌曲《保卫黄河》时, 我先请学生观看了游击队员奋勇杀敌的电影片段, 之后和学生交流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引起了彼此情感上的共鸣, 为学生唱好歌曲奠定了基础。由于师生共同的情感表露, 使得接下来的课堂充满了激情, 学生都能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可见师生间有效的情感互动, 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融洽、和谐, 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一致。在当时, 我用具体生动的革命形象感动了自己, 同时也感动了学生, 使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感染, 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从而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 再现音乐作品的情感, 更好地演绎歌曲。

2. 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 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 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间有效的情感互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有时候教师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 都会使学生受到极大的触动, 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愉悦与满足的情感, 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增强他们的自信, 提高学习兴趣。以鉴赏《伏尔加船夫曲》一课为例, 在欣赏过程中我请学生描述这首乐曲的意境, 其中有一个学生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显得非常紧张, 这时候我没有叫他坐下去, 也没有责备他, 而是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 用真诚的言语引导他, 并且让全班同学给予他鼓励的掌声。这一系列的行为让这个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顿时变得自信起来, 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接下来的时间里, 这位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了课堂活动, 也带动了其他学生的情绪, 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之下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3. 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求知欲是学生学习需要的核心。学生如果没有强烈的求知欲, 就难以产生成就需要和付出需要, 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必须从激发求知欲入手, 而师生之间有效地情感互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良好途径。当教师对一个音乐作品以丰富的语言、真实的情感进行描述、启迪, 并通过富于激情地演唱、指挥或演奏时, 作品之情就会情不自禁地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陶冶学生的情操,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鉴赏弦乐合奏《二泉映月》时, 为激发学生的情感, 我首先介绍了乐曲创作的历史背景, 并对乐曲的特点进行分析, 同时还讲述了“阿炳”的悲惨故事, 让学生对“阿炳”产生了深深地同情。接着, 乐曲以委婉、低沉、凄凉的旋律缓缓奏出, 凸显了音乐悲凉的特点。学生在感悟乐曲的情绪情感的同时, 对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眼神透露了强烈的求知欲。

二、音乐课堂中实现师生有效情感互动的途径

音乐课堂要生动, 有时可以巧设情境, 有时可以妙用课件, 但更多的是要抓住学生的生活体验, 激发学生美的情感, 这无疑离不开师生之间和谐有效的情感互动。

1. 魅力的语言

学生们最爱听老师亲切、温柔、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因此,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发挥语言的魅力, 使学生从中获得快乐的享受, 在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中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 在进行《天鹅湖》场景音乐一课的教学时, 我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了公主奥杰塔和王子齐格弗里德的爱情故事, 让学生在童话的世界里畅想, 情不自禁地喜欢《天鹅湖》的故事,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在充满感性、充满探索的学习氛围中出色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学生更是有所收获, 对《天鹅湖》的音乐形象把握得十分准确。可见, 教师充满魅力的语言不仅可以打动学生, 更是促进师生间有效情感互动的有力武器, 它可以帮助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在情感体验中去表现音乐, 感受音乐。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语言的魅力, 有效地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与交流。

2. 完美的示范

“言传身教”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课堂更是少不了教师的言传身教, 要让学生有感情地唱好一首歌曲, 更离不开教师完美的范唱和伴奏。教师认真到位的示范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 也是陶冶学生情感最直接的手段, 从而实现师生间有效的情感互动。以教唱《鼓浪屿之波》一曲为例, 歌曲主要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表现“我”生在台湾, 却远离故土, 站在鼓浪屿, 面对大海, 思念故乡, 思念亲人的强烈感情。在学生学唱的过程中我也反复强调这一点, 反复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情感, 但效果甚微。于是我停下了练唱, 让学生闭上眼睛认真地听我完整地范唱一遍, 学生听完我深情的演唱之后豁然开朗, 再次演唱时歌声越来越动听, 基本达到了演唱要求。可见, 有时候教师的认真示范不仅可以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同时也是传达情感的另一种方式。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 老师在课堂上的情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对作品的理解。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 多范唱、范奏, 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共同感受作品的情绪情感, 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感受作品。

3. 激情的情境

师生间的情感互动有时也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实现。生动的富有激情的情境, 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 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师生情感互动的有利条件。音乐鉴赏课中许多作品都富有生活气息, 《采茶舞曲》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一首作品, 其内容旨在展现江南秀美的景色、茶乡西湖的新气象以及采茶姑娘辛勤劳动的热闹画面。由于乐曲带有浓郁的越剧风味, 学生从一开始就在心理上对这首作品产生了排斥感。于是, 我在介绍了歌曲背景之后特地邀请了几位学生和我一起扮演采茶姑娘, 表演采茶姑娘辛勤劳动的场景。看着我和几位学生的表演, 听着《采茶舞曲》的轻快活泼的音乐旋律, 其余的学生一下子兴趣大增, 并且表现出了强烈的表演欲望, 一个个都跃跃欲试, 迫不及待地想要亲身感受这浓浓的劳动气息, 这一节课也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轻松氛围中完美地结束了。可见, 富有激情的情境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 还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增进师生间的情感, 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篇6:语文教学中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师生 有效互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问题

1.师生互动的时机把握不到位。对师生互动的时机进行合理的把握,是一项需要一定的经验性以及技术性的工作,也是有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师生的互动类型包括诸多种,老师要在不同互动类型的基础上,有效对互动时机进行把握,否则把握不当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正在进行热烈的讨论时,老师未能正确的把握好时机,随意的打断学生的对话并强制的进行互动,会激发学生的不耐烦的情绪,最终导致互动效果不尽人意。

2.教师互动方法缺乏创新。众所周知,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可以促进老师与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有效的促进语文教学课堂氛围的和谐性。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够一味在每一堂课中进行互动的教学,而是需要区别的进行教学。如果在教学工作中,老师只追求新颖的教学手段,盲目的开展互动教学活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将老师自身摆至最高的权威地位,严重制约着学生互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师生的互动交流的方式比较的单一,创新力度远远不足,互动的形式主要集中在提问等一般简单的形式上,而这种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会造成学生对互动逐渐失去兴趣,再加之老师在提问的环节中,本身心理就带有倾向性,致使学生被提问的机会不均等,导致学生在心理产生一定的落差,大大的打击学生的主动性。

3.教师互动意识缺乏。虽然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开始新课改的改革,大部分老师也逐的接受互动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但是由于小学语文老师创新教学理念的缺乏,不能有效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改进,特别是针对一部分教学工作年龄较为长的老师而言,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未能有效的使用新型教学手段,互动的意识也不够深入,导致了师生的教学互动效果不尽人意。在实际的教学互动的过程中,有一部分的老师即使具有创新意识,但还是未能有效的把握互动机会,实际操作效果不显著。

4.大班教学对师生互动方式的制约。在我国的小学语文的课堂中还是主要以大课堂为主,一个班至少有几十个学生,面对这种人数较为多的班级,往往会造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的机会均衡性不足,大大的制约师生的互动效果,难以真正的达到有效师生互动的教学目标。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

1.教师要转变互动方式。小学语文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课程,担任着启蒙小学生的重任。由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年龄还不够成熟,在学生的过程中很难保证一个持久的集中状态,难以真正的消化所学的语文知识。这就需要老师在正确的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理论知识不断的进行深化,帮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语文学科及其功能。另一方面,老师也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实际学习的情况,有效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必要的师生互动教学,促进学生在互动中对学生地语文素养进行培养,进一步加强学生实际交际能力。

2.重视操作性教学。语文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乏味、枯燥等不良心理。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是语文关键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为学生内心情感找到一个合理的出口,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主动性。比如在进行教学互动过程中,合理的加入游戏因素,将互动环节由原先的乏味枯燥转化成生动活泼,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度,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提高,更好服务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

3.教师要学会倾听。在传统的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老师一般将自己置于教学工作的主体,以老师的权威性来命令学生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惧怕心理,不利于师生间人际关系的建立。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实施,这就要求老师从三尺讲台走入学生队伍中,学会倾听学生们的心声,有效了解学生对教学的要求,适当放下领导心态以及权威,以一种平等心态来展开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在活动过程的倾听环节中,老师要最大化的避免倾向性,在听取优秀学生的意见之余,也要耐心重视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建议。在互动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仔细的观察,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系统的推进互动教学。

上一篇:西餐的喝汤礼仪下一篇:幼儿园身边师德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