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宫崎骏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2024-05-21

浅谈宫崎骏作品中的女性角色(精选8篇)

篇1:浅谈宫崎骏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淮 阴 工 学 院

课 程 论 文

者: 系(院): 专

业: 题

目:

范晓艳 学 号: 人文学院

3082114307

工商管理(商务秘书)浅谈宫崎骏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副教授

指导者:

吴延生

2011

年 12 月

浅谈宫崎骏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工商管理(商务秘书)3083班 范晓艳

摘要:一部动漫作品的核心和灵魂是主题,角色则是构成核心与灵魂不可或缺的要件。本文通过对宫崎骏作品中的女性角色的探究与分析来阐释动画角色对大众的影响,使大众的理想得以实现,内心的欲望得以释放,最终让日渐浮躁的灵魂得以升华和成长。

关键词:宫崎骏,女性角色,成长,勇敢坚毅,救赎

一、宫崎骏简介

(一)生平

谈到日本动漫,第一个想到的当然就是在日本三代动漫画家中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宫崎骏。可以说宫崎骏不仅是日本动漫界的一个传奇更是世界动漫史上最强有力的一笔,他是第一位将动漫这种在成人眼里视为小孩子的玩意儿的东西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除了下文中要介绍的他的一部分作品外,他另一个成就是组建了动画工作室吉卜力。1985年创建的吉卜力建立以来就在动漫界做出了不

【1】俗的成绩,甚至有“第一流的动画制作者都云集在吉卜力中了”这样的说法。

宫崎骏自1963年从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东映动画,成为了一名动画师。这位大师的一开始也并不顺利,薪水微薄,企划案常常不被采用,但这些都不能阻止一个年轻人坚持自己的理想,而且在看了俄国动画片《雪之女王》后他内心对理想的坚持就更加坚定。他后来这样回忆道:“我看到了动画的制作是何其慎重且值得珍惜的事业....动画是一个如此纯真、素朴,又可让我们贯穿想像力来表现的艺术....它的力量不逊色于诗、小说或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2】

日本作为动漫大国,宫崎骏的作品无疑有着指向性的意义,其动漫作品多是天马行空之作,发人深省,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对现实的不满。而他个性化的主题选择上又有着独特的视角和魅力,在他的几乎所有的作品中,关于爱的主题始终不断地贯穿,形成了他作品风格上独特的表现。

(二)作品

从1963年至2008年,宫崎骏这45年的创作生涯里参与过制作、导演的作品不胜枚举,以下列举的则是与本文相关的一系列堪称经典的作品。

1984年《风之谷》。1983年,宫崎骏导演的《风之谷》开始筹画,高田勋担任制片,由Topcraft工作室负责整部影片的制作。

1986年《天空之城》。《天空之城》是Ghibli的开山之作,宫崎骏一人身兼原作、监督、脚本和角色设定四项重任,这使这部作品从头至尾都充斥着纯粹的宫崎理念。另外宫崎骏的音乐搭档久石让,也是在这部作品中达到了他配乐生涯的顶峰。

1988年《龙猫》。“龙猫”是宫崎骏幼年时在家乡听到的传说,他通过传说精心编织了一个精巧的童年梦想送给了所有的孩子。

1989年《魔女宅急便》。也许是童年住在开飞机工厂的伯父家的关系,宫崎骏是个非常偏爱飞行道具的动画大师,从《风之谷》到《天空之城》再到《魔女宅急便》他的飞翔梦似乎没有停过。

1997年《幽灵公主》。这是一部拯救人类心灵的力作,宫崎骏又一次将人与自然的话题摆进了作品之中。之后的半年宫崎骏因右手过度疲劳宣布退出Ghibli,由此《幽灵公主》也成为宫崎骏退休前最后一部作品。

2001年《千与千寻》。又名《神隐少女》,沉寂四年后,退休的宫崎骏始终放不下对动漫的执着宣布回归,然后就有了这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千与千寻》。2004年《哈尔的移动城堡》。改编自英国人气小说家戴安娜·W·琼斯的《魔法师哈威尔与火之恶魔》,这是继《魔女宅急便》后又一部带有浓厚原著色彩的作品。

2008年《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又名《悬崖上的金鱼姬》,这是宫崎骏送给自己孙子的礼物。

二、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在宫崎骏众多的作品之中女性角色尤为重要,这在日本这个男性占主导地位尤为严重的国家十分特别。而宫崎骏特别会突出小女孩、少女及老婆婆这三个年龄层的女性,这让他的作品更为的富有特色。而女性角色的塑造上也带有了浓重的象征意味。

下文会以爱、成长、勇敢、忏悔这四个主题来分析比较宫崎骏作品的几个典型女性角色。

(一)爱

上映于1988年的《龙猫》里刻画了小女孩小月和妹妹小梅两个极富典型性的小女孩代表。“龙猫”的故事展开在一片风景秀丽的乡村风光之中,小月和小梅跟着爸爸搬到了传说中的“鬼屋”,小梅独自在院中玩耍的时候遇见了小龙猫,然后在神秘高大的老橡树洞里看见了胖胖的,如小山一般大的龙猫。

故事中两个小女孩的妈妈因为生病住院,因此身为姐姐的小月也担负起了照顾家里及照顾妹妹的责任,年幼的小梅也有超出自己年龄的懂事。故事中有一幕,邻居奶奶说她家种的玉米对身体很好,小梅就摘了一支紧紧抱在怀里,小女孩天真的以为生病的妈妈吃了自己亲手摘的玉米病就会好了。

这部影片的片名虽然是《龙猫》,大家对那只胖胖的乐于助人的龙猫也许印象深刻,但让人更深刻的应该是平淡生活里小月和小梅的姊妹之爱。小梅自己去找妈妈的途中发现自己迷路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个懂事疼她的姐姐,那个为自己准备便当的姐姐,那个在雨中背着自己的姐姐,那个与自己一起种下橡树种子的姐姐。这样的姊妹之情让人每每回忆起来都会热泪盈眶。

上映于2008年的《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由于是宫崎骏给自己孙子的礼物,所以主人公是一个叫宗介的小男孩,但女主角金鱼公主——波妞的戏份也不比宗介少,甚至连片名也是叫金鱼公主。所以可以说这又是一部以女生为主线的作品。

宫崎骏的作品一直脱离不了人和自然的大主题,这一部也是如此,作品中的宗介就是人类的代表,大海则是代表大自然,而金鱼公主半人半鱼的形象则是作为人与自然的合理纽带的存在。

在作品中令人印象深刻还有海洋中数量惊人种类丰富的海洋垃圾,在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对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即使是在一部给孩子的影片中,宫崎骏也不忘给聪明的人类上一堂对自然反省的课程。他借由影片告诉人们,人类对

【3】自然的破坏也会引起自然对人类的反馈,而片中的反馈则表现为海啸。

宫崎骏想用这个简单的故事告诉人们要爱自然,就想宗介爱波妞那样,不管她是人还是鱼。

(二)成长

上映于1989年的《魔女宅急便》实则是讲述了一个十三岁小魔女一个人在外修行成长的故事。印象中的魔女是穿着黑斗篷,带着黑色尖头帽,带着扫把目光狡黠,独自住在古堡里的样子。而片中的魔女却是截然不同,虽然也穿着黑斗篷,但头上却带着红色的蝴蝶结,虽然也骑着扫把,但目光里里却透着纯真和善良。魔女琪琪其实是披着魔女的外衣内心仍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女,她也想跟同龄人一起玩,也想穿漂亮的衣服。

琪琪寄住在面包店的阁楼上,因为她只有飞行的魔法,所以做着送快递的工作。也是因为送快递她认识了在树林里画画的女孩子,认识了要她送快递如奶奶般亲切的老婆婆。在一次意外生病之后她的魔力渐渐变弱,她听不懂自己的黑猫说什么,也不能骑着扫把飞行,身边也没有亲人的支持,那也是成长中最痛苦的一个阶段。不过在朋友的鼓励下,琪琪挺了过来,最后还救了身处危险中的朋友,成了人们眼中的英雄。

上映于2001年的《千与千寻》与《龙猫》一样也开始于搬家的场面,不同的是《龙猫》中的小月和小梅是怀着兴奋的心情搬家,而《千与千寻》中的千寻则对搬家感到不情愿。后来一家人在搬家的途中迷了路,无意中进入了人类的禁地。千寻的父母因为贪吃变成了两头猪,千寻为了救出父母逃离这个不是人类能够生

【4】存的禁地,她在小白的帮助下成了汤婆婆的工人。

为了生存下去,为了救出父母,千寻从一个平凡普通的十岁少女变得勤劳勇敢。在温泉场工作的时候她身上的活力被唤醒,这与一开场时她眼中的空洞和慵懒形成了对比,甚至后来她变成了一个‘勇士’敢于挑战汤婆婆的权威,让小白想起了自己的名字。

这两部影片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所有的成长都是会疼痛的,所有的成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途中也许会迷失自我,像小白龙那样忘记自己是谁,像琪琪那样失去飞行的魔法,但在痛苦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活着的意义和生者的美好。

美好的童年总会过去,飞行、魔法和超自然能力终究会被现实的世界代替。回头望望那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世界,也许那只是一个传说,但也可能是我们曾经拥有过的美好。

(三)勇敢 上映于1986年的《天空之城》描述的是少女希达从天而降被矿厂少年巴斯所救后一系列的故事。原来希达并不是一般的女孩子,她是普拉它岛也就是片名中的天空之城的继承人,她身上的石头也不是一般的石头,而是飞行石。

希达的过人之处不在于她的身份地位的超然,而是她面对不同敌人时的勇敢及包容敌人的善良,还有就是她宁愿放弃身份,甘于平淡的心态。

值得一提的是《天空之城》里海盗婆婆的这一形象,她从一开始的反面角色到后来站到女主角这边,帮助她打败军队救回巴斯的这一转变。可以说在宫崎骏的很多作品里的坏人并不是真的坏,他总是抱着‘人性本善’的原则在看待这个纷

【5】繁复杂的世界。这样的作品能让观众看到生活的美好,得到活下去的勇气。

上映于2004年的《哈尔的移动城堡》是以战争前夜为背景,十八岁的少女苏菲因为得罪了荒野女巫而变成了九十岁的老婆婆。慌乱中的苏菲逃出了家门,在途中还救了同样中了诅咒的稻草人。后来苏菲进入了一座移动的城堡里,她的勤劳和勇敢赢得了城堡中其他人的欢迎,并且和其他人一起解开了身上的诅咒。

这部作品里宫崎骏突发奇想的将少女与老婆婆的形象放在同一个角色苏菲身上,少女的善良,变身老婆婆后的乐观,都让观众深受感染。

与《天空之城》相似的是苏菲也有一颗容人之心,她在荒野女巫落难的时候选择了原谅和帮助她。宽容也需要勇气,这无疑又是宫崎骏在给观众上一堂生动的“宽容之课”。

(四)忏悔

上映于1984年的《风之谷》可以说是完全的女性题材,正面角色娜乌西卡,反面角色多鲁美奇亚,都是女性。娜乌西卡这个会御风飞行,能与其他物种沟通的神奇女孩,当她面对人类的敌人还是别的种族的入侵时都秉着一颗包容的心。对着这样一个圣人般的角色,观众内心的忏悔之意完全被激发了。而作为反面角色的多鲁美奇亚也不是没有一点可取之处,之前也有提过,宫崎骏的作品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坏人,有的只是立场不同和处事方法的不同。并且对于所谓的“坏人”到最后也会有他们应有的惩戒。

上映于1997年的《幽灵公主》与前面的《风之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又是一部宫崎骏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反思的作品。主角幽灵公主是一个被狼养大的女孩,她痛恨人类的贪婪,痛恨人类对大自然盲目的索取。而反面角色幻姬正是对人类的反映和放大,让观众正视自己的愚昧和贪婪,进而与幻姬一起在神灵面前忏悔自己的过错,寻找一条与自然共同发展的道路。

虽说娜乌西卡和幽灵公主这两个角色是截然不同的性格,但她们都有一颗最纯净的心灵,这是现在的人类最最缺失的,也是最需要寻回的。

三、突出女性角色的意义

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最常出现的就是小女孩、少女及老婆婆这三个年龄层的女性。这三个年龄层的女性都有一个特点,富有童真。小女孩富有童真是情理之中,少女的童真是类似于少女情怀的感觉,而老婆婆的童真则是她们经过世事的历练对事物有了透彻的认识,会觉得也许活在孩童的世界里才最快乐,并且童年对每【6】个人来说都是最难忘,最容易拿来怀念的。

宫崎骏笔下的小女孩像小梅、琪琪、千寻,她们都有一种执着,她们对生命的活力是一些成年人所没有的,她们眼中的世界单纯而美好。这应该也是宫崎骏想要的世界的原本的样子。

作为少女形象的典型,娜乌西卡和苏菲等人身上则具有着常人无法比拟的坚毅和善良。这些宫崎骏的少女身上有成人们没有的纯真,有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有助人为乐的好心肠。可以说少女是女性中最美好的一个群体,她们的价值观还没有被世俗干扰,虽然在故事的发展中会被影响到,但她们都能很快调整自己,找到原本的自己,也许有害怕也许有恐惧,但还是能坦然面对。这对于很多人还说难能可贵,因为世人遇到困难大多选择逃避。

宫崎骏笔下的老婆婆形象有很多,这些角色大多都很有层次,没有绝对的善与恶之分,她们虽然年纪很大却活力十足。最经典的应该是《天空之城》里的海盗婆婆,她穿着飞行服,驾着飞行器上天下地地追着女主角,后来又转变阵地站到了女主角这一边。从性格上说海盗婆婆与宫崎骏的母亲本人有些相似,宫崎骏的弟弟也曾说他看到《天空之城》中的海盗婆婆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虽然长得完全不像,但是个性倒颇为神似。

可以说宫崎骏在作品中对于女性角色是十分偏爱的,而要突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就势必会减弱男性形象的特征。与男性相比女性既有外在的美感又兼具内在的韧性和魅力,这更适于观众的视觉欣赏。所以有人说:艺术作品常常会借用女性命运来表现艺术家的思考。女性占据着

【7】艺术家观察社会的一个角度,包含着艺术家解释社会的一种独特方式。

那些女性角色总是默默地在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在挽救着这个日渐被物质所膨胀的世界。宫崎骏也借由这些纯真的角色给观众们讲述着最简单的道理,多一些爱与关怀,少一些斗争和冲突,希望孩子们能够多一些榜样的力量,毕竟我们的世界只有一个。

注释:

[1]方田犬彦.日本电影100年[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2]宫崎骏.出发点·1979—1996[M].台湾:万里书店,2006.[3]沈黎晖,尹丽川.宫崎骏的感官世界[M].作家出版社,2004.[4]田瑞平.宫崎骏动画电影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2005 [5]孙艳.宫崎骏作品解读与分析[J].电视研究,2006(1)[6]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7]杨远婴.电影十导演[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

篇2:浅谈宫崎骏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以前就接触过宫崎骏老先生的作品,带着对他的作品的喜爱和对动漫的爱好我选修了日本动漫赏析,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我对动漫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从中看到了许多自己喜欢而没有机会看到的作品,对宫崎骏老先生的作品也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现在我就对宫崎骏老先生作品中的环保意识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宫崎骏老先生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界的一个传奇,可以说没有他的话日本的动画事业会大大的逊色。宫崎骏动画电影追求的是清新自然、淡雅朴素的美学风格。这种风格不仅打动每个孩子的心,也牵动了无数成人的灵魂。影片中出现大多是碧水、蓝天、绿树、清澈眸子、怡人的田园诗般的风光这些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了宫崎骏老先生的环保意识,宫崎骏一贯追求画面的简约,色调上的淡雅、清新。除了和要表达的主题相扣合之外,也体现出了宫崎骏老先生对环保的倡导。

宫崎骏老先生的作品中好多充满了魔幻色彩,这也是日本的一种民族内涵。日本民族一向敬畏自然中的神灵,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神灵在保佑着。花草树木。河流山川,甚至石头都有灵性。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也就是对大自然的敬畏,美好的环境不允许任何人去破坏守卫心里的那份净土。

在宫崎骏的动漫电影中,绿色是画面的主色调,树成为反复出现的意象和一种精神的寄托。在他的好多作品中中出现了满山森林,郁郁葱葱的大森林里水光树影相映,还有夜晚涉水而来,满身透着绿色荧光的麒麟神以及在森林里游弋的绿色小树精。如:《龙猫》一开始就展现了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青青的远山、洁白的云朵、碧绿的田野、清澈的小溪。在满眼绿色的乡村中,主人公引领观众回首金色的童年,仿佛我们已经进入了那种境界之中。让久在凡尘中倦怠的心灵获得片刻休憩。这些取自欧洲名胜风光的动画美景,充满了原始自然的美。也都表达了宫崎骏向往宁静生活的内心世界也一扫观影者在凡尘俗世中的阴郁心绪。寄托自己的心灵与大自然之中,体会人性与自然的结合。

万物皆有灵性,大自然更是灵性的本源,没有了大自然的美好一切也将黯然失色。作品中的精灵与神怪更是代表了人们内心的光明与黑暗,以精灵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一份自然的纯洁对抗破坏环境的神怪。《千与千寻》这不影片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以精灵和鬼神寄托自己的思想更易表达内心的想法与愿望。来汤屋洗澡的是蔬菜神,汤婆婆是鸟神,千寻为之清洗污秽的是河神,孤独的无颜是春日大社祭经常出现的面具神,泡在池子里的可爱小鸡是鸡仔神,还有贪婪的青蛙神、勇敢的白龙神,就连锅炉爷爷的小煤球也都有神性。千寻是宫崎骏老先生思想的集中体现。她捍卫这内心纯洁的同时也捍卫者环境的美好。所有这些非人类的精怪都表现出了神性,这不能不说是神道“万物有灵”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不应该去破坏那些美好的环境,同时我们应该去保护环境,留下自然给人带来的心灵上的滋润,使自己在美好的自然中更加的美好。

在宫崎骏老先生的一系列重要作品中,升腾出一个母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给观众带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深的反省和深思。人类文明在18-19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中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新的发展中,人类迎来了机器大生产的时代。整个工业社会中,最突出的标志是人类通过改造自然为自己服务而建立起人类的文明社会。在《天空之城》中,拉普达代表着高度工业文日月,而飞行石就象征着推动人类近代文明进程的工业技术,天空之城拉普达和飞行石拥有这样的矛盾:一面拥有巨大的能量,一面又怕被人利用而导致世界的毁灭。

篇3:浅谈宫崎骏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宫崎骏, 日本手冢治虫之后最伟大的动画家, 被称为动画界的“黑泽明, 1941年生于日本东京, 亲身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 宫崎骏从小热爱画画, 受日本第一步长篇动画电影《白蛇传》的影响, 与《白蛇传》的邂逅, 给了他强烈的冲击。1963年成为东映动画公司的成员开始了动画之旅。

对于儿童来说, 最好看的节目莫过于卡通影片, 现在在荧幕上播放的日片占多半, 几乎是男性的天下。即使片中有女性角色也多为配角, 而其女性角色大多都十分刻板, 有着曲线般的身材, 注重外表, 且在影片中女生普遍以男性为尊, 随着时代的变化, 这种现象也在有所改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日本动画产业迅速壮大, 风靡全国, 《灌篮高手》、《美少女战士》、《圣斗士星矢》等此类动画作品广受追捧, 虽然这些动画影中的女性角色占有相当到高的地位了, 把这些女性角色罗列在一起, “丰乳、肥臀、小蛮腰”却成了代名词, 掀起了一股潮流。

当这股潮流在盛行的时候, 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但是却在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 却也给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

但就在这种情境下, 宫崎骏也创作出了以女性形象为主要角色的动画作品, 女性形象有了突破:

(1) 角色上的中性化设置, 与性感温柔两大传统女性背道而驰, 勇敢、独立、善良为主要特征;

(2) 女性角色视角的调整:以女性或者儿童的视角为主, 男性视角被剔除;

(3) 青少年女性成为主角, 男性几乎都是配角, 与迪斯尼的公主王子设置相比, 表面相似, 但实质完全不同, 女性推进故事, 也主导故事, 男角配合。

2 宫崎骏动画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具体分析

宫崎骏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按照年龄可划分为“女孩、成年女性、怪婆婆”三个年龄层。

(1) 女孩 (成长的路上)

女孩形象在在宫崎骏的电影中有着明显的性格特征, 柔弱的外表却有着坚强的内心, 单纯却又十分可爱, 如《千与千寻》中, 千寻本是一个跟随搬家的父母误认为魔幻世界的普普通通的小女孩, 对父母不礼貌, 撒娇, 大小姐脾气, 没有什么超长的本领, 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安排, 她从一个孤独无助的任性女孩变得坚强、勇敢。敢于面对生活给予的一切困难, 最终去拯救自己的父母;另外, 《红猪》、《风之谷》、《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等动画影片中也有女孩的精彩表现。

(2) 成年女性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 成年女性的角色是很引人注目的, 但是成年女性的主角几乎没有。往往是在小女孩身边安排几位年长的女性, 他们的角色可能是母亲, 可能是已经踏入婚姻领域的前辈。

母亲的角色在动画片中往往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惜做出牺牲, 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 给予孩子过的溺爱。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的母亲却与之大相径庭, 母亲一般都是忙着做自己的事情, 很少有时间照顾孩子, 甚至还需要孩子来照顾她, 还经常会用责骂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显得对子女不在乎的样子, 造成一种母爱的缺席。但是这样的故事安排, 觉得就跟自己身边的真实情况一样, 给观众带来的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天空之城》里的朵拉———所有年轻成员的母亲, 强盗一族的首领。她不会去教孩子们要行善, 而是教孩子们如何去打劫, 抢夺财物。行为粗鲁易爆粗口, 经常会谩骂孩子们是笨蛋。她有着豪放不羁的性格, 她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她机智聪明敢于同国家军队战斗, 破解密码, 敏捷的思索能力, 在精要关头做出正确的判断, 总是不会让别人失望。还有《红猪》里亚德里亚饭店老板娘吉娜等。

(3) 怪婆婆

在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 老年女性角色也倍受关注, 以老婆婆的身份出现在故事中, 表现出老年女性的“亦正亦邪的神秘感”, “故事感”。很多时候都是主角的好帮手, 并不是大家所想的老人就要成为“拖油瓶”。

《龙猫》中自从小月搬家后, 老婆婆就很热情的帮忙, 照顾小月, 教她作家务等。但却对自己的孙子板着脸, 凶凶的, 《千与千寻》中的钱婆婆和汤婆婆, 《幽灵公主》中的受到族人敬仰的神婆, 《红猪》里三位为孙子赚零花钱的可爱婆婆等。

3 在日本动画中的作用

综合以上对宫崎骏动画的女性形象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与传统动画不同的是, 把自己的亲身体验赋予她们, 让她们去经历去体验, 去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 以此激发自己的潜能, 摆脱了“男尊女卑”的旧思想, 使得女性地位大大提高, 也潜移默化的给观众带来心灵上的慰藉, 思想上的解放, 这不仅对艺术, 思想还是市场收益都是很大的成功。

4 结语

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我们不仅看到了他创作思想的不同, 而且为了给人们心灵上的需求把所有的心血都凝结在他的作品里。每一步的制作都是经过精心思量的, 每一个角色的演绎就像是真人角色, 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在这些角色可以找到心灵的归属地, 那一幕幕美妙的细节, 那单纯可爱的少女, 那温柔善良的母亲, 那积极热情的老婆婆都深深的烙在我们心中, 通过动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来诠释着现实生活的多姿多彩。把女性角色作为主角, 女性形象和女性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宫崎骏曾说:“我希望自己能让他们发觉自己内心深处的没好东西, 同时呼应起对整个生活的感知, 那就是我的心愿了。”为此将自己的向往和追求和对未来的思索都寄托在这些女性角色身上, 让她们去完成去实现, 才创作出了这么多令人赞叹不已的女性主人公。他是伟大的是值得的去赞赏的。

摘要:宫崎骏, 日本手冢治虫之后最伟大的动画家, 被称为动画界的“黑泽明”,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在日本国内有极大的影响, 而且也给欧美的动画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他的画风富有流畅、飞行感, 拥有值得全人类去共同关注的主题、震撼人心的情节在人们心中有了深深的烙印。在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 一般都是由女性担任主角, 而男性则担任配角。且女性形象都非同一般, 他们没有华丽的外表, 但是他们却有着一颗积极和炽热的心, 他们没有强壮的身躯, 却饱含着巨大的能量, 他们充满这正能量, 有着远的目标和天使般的心灵。她们在影片中的光辉伟大形象远远超过男性, 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地位, 也有着不同的人格魅力, 这些女性形象郑是宫崎骏所要创作的意义。

篇4:浅谈宫崎骏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关键词】女性主义;美国华裔;男性社会

引言

作为美国主流社会中的少数族裔,美国华裔的文学作品曾经长期处于被忽略、被边缘化的地位。经过几代美国华裔的努力,近几十年来,华裔文学才开始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关注,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在美国华裔文学从被忽略到被关注的发展过程中,华裔女作家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等一大批华裔女作家及其作品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仔细阅读她们的作品,不难发现这些女作家们在作品中大都以独特的女性视角,通过对她们自身和父母一代生活经历的叙述,对族裔历史及文化的展现和探索,表达了对自身文化与性别身份建构的探寻与思考,以及对性别和种族歧视的抗争。因此,女性主义是她们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谭恩美和汤亭亭的作品自然也不例外。

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通常以家庭为背景,展现美国华裔家庭的生活和移民自中国的父母与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子女两代人之间的思想及文化冲突。同时,身处美国主流社会种族偏见中,加之深受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谭恩美在其作品中表达了对华人女性生活的高度关注。小说《喜福会》运用中国传统小说的章回体形式,主要围绕四个中国移民家庭中的四对母女之间的关系展开叙述。通过讲述中国母亲对美国出生的女儿爱和期望以及代表美国价值观的女儿们对母亲的误解与反抗,谭恩美也展现了母亲们在美国主流社会的边缘化处境。作家汤亭亭深受美国60年代思潮的影响,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意识。她强调自己的美国身份,并对女权运动给予极大关注。她的作品其实是对“模范少数族裔”身份的否定,塑造了华裔妇女全新的女勇士形象。汤亭亭笔下的女子不再回避种族歧视和性别问题带来的创伤,她们的“美国梦”包含着女性真正勇敢地向美国文化和男性霸权、强權政治发出质疑,吹响了女性彻底解放,追求自我的号角。

一、《喜福会》叙事和语言风格中的女性色彩

在男性作品中,男性通常充当主要角色,而女性则属于点缀,处于从属地位。小说《喜福会》主要是围绕8个女人的故事展开的,小说中的男性则处于次要地位。小说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展开情节,8个女人顺次讲述了16个故事,她们叙述故事的语调和节奏都带有典型的女性色彩:啰嗦、缺乏逻辑性和理性。在龚家的故事中,有关围棋方面有天赋的女儿薇弗莱的内容占据了大部分篇幅,而对她的几个兄弟的描写则是寥寥数笔。同时,喜福会虽是四个家庭的聚会,但男性们几乎处于失声的状态。而在小说中,8个女主人公(除了由其女儿晶妹代为讲述故事的吴夙愿之外)依次娓娓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作家谭恩美作为一名女性,在这些故事中,着重从一个女性的视角探索女性之间的关系、女性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以及她们在意识上的觉醒。通过对生活琐事的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描述,谭恩美生动展现了中国母亲和美国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

二、《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

《女勇士》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花木兰”的改编。“花木兰”武艺超群,与丈夫一起带领军队推翻了皇帝的统治,保护了村民的权益,故事的最后花木兰选择了回归家庭,照顾家人的生活。花木兰的身上有中国传统女性的温柔,同时她又挑战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以女性的身份寻求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和地位,表现出女性在事业和家庭中都有所作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作品中的第三个故事主人公勇兰年轻时进学堂学医,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毅力,最终优秀毕业并且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乡村医生,不仅如此,她还远涉重洋,到美国寻夫,在美国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去战胜困难,在逆境坚强而乐观地活着。勇兰在她所生活的社会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空,她敢于伸张自我、发挥自我冲破社会给女性扣紧的不公平的枷锁,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勇兰是自信、自知、自强的女性典型,是“女勇士”神话隐喻下的坚强女性人生的写照。

三、女性色彩蕴涵的女性主义思想

虽然女性主义者分为几个不同的派别且有各自的理论,但又有着共同的目标:反抗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强调女性在社会权利和地位上与男性平等,鼓励女性为自由而斗争并思考女性的价值。女性主义者Anais Nin认为女性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女性应该自己解放自己。 《喜福会》中对男权的反抗几乎在8个女性身上都有体现,尤其是琳达和露丝。在男尊女卑的旧中国,广大妇女承受着封建礼制的重重束缚和压迫,琳达就曾经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在婚礼当天,琳达开始思索为什么她的命运由别人掌握,为什么别人可以活得快乐而她却不快乐,什么是真正的人。对这些问题的思索是她突然醒悟并向自己承诺:永远不要忘了自己。自此,琳达开始反抗封建男权社会,为获得自由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斗争。当她意识到象征着封建锁链的红烛将会把她和天余及其家庭牢牢地联系在一起时,她果断地吹灭了它。后来又巧妙地运用黄家人的迷信心理,使他们主动提出婚约无效,从而解放了自己。《女勇士》中的女性主人公都具有女性主义思想,要么抗争封建思想文化,要么反对男性社会针对女性制定的不合理的制度,要么争取自己在社会中的正当权利,通过这些女性的视角传达出强烈的女性意识。

结语

作为华裔女作家,特殊的身份背景赋予谭恩美和汤亭亭独特的情感和视角。和她们具有相同身份的女性都是男权社会和美国主流社会的他者,在她们的小说中,对女性群体的生存状况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呈现着浓郁的女性主义色彩。

【参考文献】

[1] Simon de Beauvoir,The Second Sex[M].New York:Vintage,1989.

[2] Virginia Woolf,A Room of One’s Own[M].New York:Harcourt,brace and world,1957.

篇5: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摘 要:20世纪是中国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的年代。张爱玲就是一位女性意识极强的作家,她的文学创作中就呈现出一种真正的女性化写作的风貌。张爱玲女性意识成因中的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关键词:张爱玲;文学创作;女性意识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坛里属于一位传奇式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光辉绚丽的一页。张爱玲小说所迸发的文学才情,她那独特的写作视角,以及她与文**汐的暗合,都使得张爱玲倍受世人的关注。张爱玲是自“五四”以来最为优秀的女性主义作家之一。她脱离了五四时期丁玲、冰心等女作家的写作套路,另辟蹊径,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观察和剖析宗法男权社会中女人的众生相及她们殊途同归的被压迫命运,体现了一位女作家非比寻常的洞察力和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怀。同时,她摆脱了五四以来对男女平等的神话描述,抛弃了那种南辕北辙的女权主义追求,转而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女性位置。她抛弃了五四时期男权中心的文化传统,自出机杼,创造出自我独特的语言表达。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作家流露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作家的这种女性意识并不同于冰心的博爱,也不同于丁玲的冷峻,它更强调一种否定精神,这种否定精神包括了作家对男性权威的否定,也包括了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否定,它有非同一般的勇气和敢于直面人生的“自审”意识,因此,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受到了许多读者和文学研究者的认同与赞扬。1张爱玲女性意识的成因分析 1.1环境因素

上海是张爱玲文学生命的起源地和写作场。正是因为上海所具有的远离主流文化的独特环境,促进了张爱玲女性意识的成长。张爱玲注定要以文学来证明自己,因为她除了发展自己的天才之外,别无生存的目标。也注定只有在上海才能成名,因为上海独特的文化环境成就了她的文学品格,是其文学的生长土壤,培育的温室,只是战争的爆发,使张爱玲的创作时间得以提前。上海作为最早的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外国租界和非老城的华界演出了上海的全部现代史,上海文化的本质是中国城市结构向现代化的表征。市场竞争的现实造就了不拘泥、不保守等现代人品格。在文化事业方面,上海的文人自觉远离传统精英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出现了立足于凡人本位意识的海派文化。商业文明催生出一大批以卖文为生的文人。现代化通讯印刷事业的发达,培养了一个由市民组成的大众读者市场,世俗文化代替了以载道为目的的正统文学。海派知识分子自觉的坚持世俗立场,消解英雄圣人,以日常生活意识和都市市民哲学为其精神特征。可见,上海的文化氛围给张爱玲提供了抛弃浮华,冷静审视的外在环境。女性历史浮出地表的时机为她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商业文化中人性缺点的暴露为她提供关于人性劣根性研究的场所,在传统与现代交接的最前沿,人生存处境的尴尬微妙又被张爱玲敏感的心所捕获。1.2心理因素

张爱玲的童年生长环境,父母亲对其性格形成的影响,以及成年以后的际遇等等属于张爱玲自我的独特体验是形成她的女性意识的重要因素。她的身世、性格、际遇等等因素共同决定着其女性意识的特点。张爱玲有一位初具现代个性主义思想的母亲,因不堪丈夫的种种恶习而离家出走,以刚强维持着女人的尊严,这对张爱玲形成现代个人主义品格无疑具有很大影响。但由于生活方式、文化历史等原因,张爱玲的母亲并未参与抚养孩子的工作,而由一个年迈的女佣完成,这也是张爱玲缺少最基本的依赖感的心理根源。在尚未与母亲同住之前,对母亲生活方式的向往,对母亲独立个性的敬佩以及在父亲家里无爱的生活使张爱玲对母亲有一种“罗曼蒂克”的爱。后来与母亲同住,张爱玲心目中高贵美丽的母亲毁了女儿的自尊,毁了女儿对母亲近乎崇拜的爱,这使张爱玲无论何时何处,对人性始终抱一种怀疑态度,有一种清醒的冷静与冷漠。张爱玲的父亲是典型的封建遗少,挥霍祖产,坐吃山空,与妻子关系僵化,与姨太太打架,以及花天酒地,对子女缺少责任心,完全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也缺乏人最起码的自律意识,这使他不可能担当起为儿女榜样的角色。甚至因为女儿去亲生母亲那里住了几天,就对女儿丧失人性的毒打,将其关在地下室一年多,对女儿的生死置之不理。对于父亲,张爱玲看到了父亲生活的错位状态,除了完全看不起之外,与对母亲所代表的自由利落生活的向往相反,她对父亲的生存状态由衷地觉得可悲。这样的家庭使张爱玲从小生活在一个支离破碎,毫无爱心的环境里,父母本身的自私冷漠等缺点在促使张爱玲早熟的良心发现的同时,形成对丑恶人性冷静旁观和束之高阁的人生观之最初契机。加之性格内向,天资聪颖,使她以少年难得的老成和深刻,抛开亲情的纠缠,而利落的站在人性的高度,对长辈进行审视。2泯灭的母爱

张爱玲对女性的“自审”,有一个重要且极个性化的内容,即对“母亲”的自审。在传统文学创作中母爱涵义总是与圣洁、崇高、温柔、善良等等美好的字眼联系在一起。冰心及与之同时代的女作家群体几乎都是讴歌母爱的能手,在她们笔下,母亲被形容为一个安顿灵魂的温暖怀抱,躲避风雨的安全港湾。她们坚信,母爱才是真正的归宿。而张爱玲却将笔触深入到母亲隐秘的内心深处,用一种审视的眼光冷峻地注视着母亲的心灵痛苦和精神沦落,透视母亲心灵深处中那未被常人察觉的集体无意识的存在,一种心安理得的让权于男权社会而又不惜以葬送母爱为代价的存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有两类母亲形象,一类像《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等,她们美丽、残暴而有着被压抑的情欲和疯狂的金钱欲与统治欲;另一类如《小艾》中的席五太太,《鸿鸾禧》中的娄太太,《花凋》中的郑太太等。她们没有鲜明清晰的面貌,原是一群活动在舞台背景深处的可有可无的角色,她们没有自己的思想行为,总是小心翼翼地讨好丈夫、孩子和旁人,随他们的思想滚动而滚动。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一个封建大家庭中常见的女性,但她又非同一般。她已经褪去了“母亲”的伟大而神圣的光环。她既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又是父权社会的合谋者,还是自身人性丑恶的直接表现者。她一生披着沉重的黄金枷锁,不仅压抑着自己的情欲,压抑着爱恋,又亲手扼杀了儿子长白和女儿长安的幸福,黄金是七巧一生的想望,也是她一生唯一指望能得到的东西。她向往健康美好的爱,却被自己的大哥卖断;在姜家,她也曾有过爱的挣扎,但一次是被自己的小叔子拒绝,因为她不是他棋盘上的棋子,一次是经历了漫长的煎熬,终于获得财产之后,拒绝了主动上门的小叔子的示爱,她要保住她唯一实在的东西———黄金。爱,在此时,已是多余而危险的东西,这次拒绝使七巧彻底失去了情爱的机会,变成了完全为金钱所奴役的疯狂女人。“张爱玲将在权力的绵密网络中抵抗着的女性日常的斗争以‘疯狂女人’的形象呈现,讲述了‘家族制度’的机制中,阶级、性别、世代的桥梁———母亲为什么、何时、怎样由被害者变为加害者,权力交替是如何完成的。”

从曹七巧这种残暴和冷酷的“母亲”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在父权社会中,即使女人有幸获得了经济大权,她们也已经被异化为男权中的一分子,成为“父权”的代言人。而她们这种对于“黄金”和“权力”的掌握,却是靠牺牲她们的青春,她们的幸福,她们做人的权力换来的。尽管她们穷极一生所得到的金钱和权力已经在手中了,但人性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东西却已荡然无存。她们的眼中不再有美好的事物,唯有的是生存的残酷。她们只能拼命地保住这唯一自己还可以掌握的东西,至于关心与呵护儿女,给他们以温情与爱,则不在她们所考虑的范围之内。而另一方面,她们对自己失去的东西的追逝,却表现在对下一代的变本加厉的剥夺上。长期的压抑已经扭曲了做“母亲”的心,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哪怕是自己的儿女也休想得到。人的私欲在这里得到无限的膨胀,有道是“虎毒不食子”,可是她们连起码的动物性也丧失了。黄金、权力改变了她们的地位,但可悲的是连自己也改变了,变得自己不再是自己,“母亲”也不再是“母亲”。

张爱玲对文学传统中大量充塞的颂扬伟大母爱的作品抱有反感态度,称其为“滥调文章”。母亲也罢,其他人也罢,作为一个“人”,就逃不了人与人之间本质上的自私、虚伪、冷酷、软弱、自卑———这是张爱玲对人性的基本理解。她把亲子关系还原为普通的人与人的关系,从而对母性做出了极个性化的审视。3盲目的情爱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对女性心理痼疾揭示最深、笔力最集中的是女性的“依赖性”,这在女性追求情爱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她笔下,无论新派还是旧派女性,都摆脱不了对男性的依附心理,旧派女性没有女性自觉,心甘情愿成为男性世界中的附庸,婚姻是她们寻找依靠的唯一手段,也是最终的归宿。新派女性坦然接受现代的物质文明,谈西式恋爱,参加跳舞一类的社交活动,但仍然甘为男性世界中永远的奴隶,她们即便已经挣脱了封建旧家庭,但永远挣不脱以男性为生命支柱的思想意识。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大多数丧失了独自求生的能力,她们皆渴望有所依附,首先解决物质的生存困境。她们除了做“女结婚员”外,别无他长,张爱玲认为:“安稳是人的神性,也可以说是妇人性。”所谓求安稳,就是找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依托终身。最典型代表是《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她的曲折而苍凉的恋爱过程,正是一场求安稳的爱情冒险,白流苏与丈夫离婚后住娘家,兄嫂骗取了她的所有积累后就排挤她。后来她与留学生范柳原恋爱,离沪到港,范柳原对她并没有真心,这使她既矛盾又痛苦。曾一气之下回到上海娘家,但排挤依旧,还加上流言和白眼,为了寻求自己的归宿,她只好又投入范柳原的怀抱,当情妇也在所不惜了。白流苏住在娘家,本来就是自己的家,但兄嫂的白眼使她呆不下去,这是她求安稳的社会外力。她的恋爱受了许多委屈,还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然而她还是不由自主的往这条路上滑下去,好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她,而这股力量实质就是她对能够有所依附的婚姻的渴望,她必须去寻找男人对她的爱,才能立足于社会,满足她内心的渴求与虚荣,这是求安稳的内驱力。在那动荡的、人心叵测的世界里,她好像作了一个梦似的,她感到天地万物的一切全不可靠,靠得住的还是“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

张爱玲在一篇文章中曾感叹:“电车上的女人使我悲怆。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女性不仅在物质和生存上形成了依赖性,而且在更高层面的爱情领域也形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依赖性。男性的爱与不爱,是她们生命价值的核心。做一个男权社会认定的女人,这是张爱玲笔下的女人最好的归宿。“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到异性的爱,也就是得到不了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点贱。”白流苏苦苦奋斗的经历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争取被爱”,她费尽心机,历经波折,终于胜利了,因而惹得女人们嫉妒和仇恨,倘若她失败了,她将遭到所有人特别是女人的歧视,张爱玲笔下的女人在婚恋中皆埋葬痴情,丧失浪漫,消灭幻想,冷静地争取一个有所依靠的现实。4沦丧的自爱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是谈不上“自尊、自爱”的,不仅她们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沉重的是连她们自己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应该得到认可和尊重,作为母亲的女人,或者甘于成为“父权”的代言人,即便是有了经济大权后,仍惶惶不安,以极端冷酷的方式对待周围的亲人,以保住自己来之不易的金钱和权力;或者其思想行为完全被丈夫的思想行为所代替,丧失了女性主体意识,只是整个家庭的一个可有可无的影子,这种种行为其实都和女性与生俱来的自卑感息息相关。作为妻子的女人,将婚姻作为幸福的赌注,将男人当作生活和爱的依靠,把依附男人当作自然的思想和行为,这些也与女性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密切相联的。自卑感是女性甘于被异化,被屈辱,自认弱小,产生依赖性的根本原因。

曹七巧表面看起来是个非常强悍的人,但实际上自卑感才是她内在的心理特质。以一个麻油店老板女儿的身份嫁到官宦人家做了“正头奶奶”,尽管嫁的是一个落泊世家的残废公子,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权势,以及封建时代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仍让她逃脱不了出身低微的自卑。对姜家的人,她在泼辣的嘲骂,无忌惮的牢骚后面,隐藏着充满自卑的奉承与讨好,她和新奶奶亲热,和云泽小姐套近乎,讨了没趣还要赔笑脸。但这一切都没有用,一家人仍往她头上踩,连丫环也看不起她,卑贱的门第永远是她的耻辱。

她的种种行为都源自于她内心深刻的自卑感。她在权势的威压下感到自卑,产生不安全感,她只能寻找“金钱”作为依靠。为了克服这种自卑,寻找到安全,她牺牲了一生的幸福。外部力量和权势能压迫出人的渺小,人内在的物欲也能使人丧失自我,深感自卑。天真美丽的葛薇龙第一次踏进她香港姑妈梁太太的府第,绝没有想到要身着华服出人头地,她只是为了读书,是物欲使她丧失了自我,是自卑使她一步一步走进深渊。深宅幽院,阔太太的气度,丫环的骄横,挤压出了她心中的“穷”字,不由得她不自卑,也激起她对享乐生活的向往,姑妈为她张开了物欲的大网,壁橱里那“金翠辉煌”的衣服使葛薇龙飘飘荡荡,心旷神怡。她不是不懂姑妈的用心,但在强大的物质诱惑面前,道德是脆弱的,她自然地接受了物质的满足来驱逐内心的自卑。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既有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又有来自于自身在强烈的物欲和贪欲下的渺小感,这就决定了她们不可能走上自尊、自爱、自强之路,她们只能依靠男人,依靠金钱,依靠权力去寻求中间的平衡,但恰恰相反,她们只能在自卑、自贱的泥塘中越陷越深,永远也改变不了卑微低贱的地位。

张爱玲在“母爱”、“情爱”和“自爱”等方面对女性意识进行了自审,与致力于揭示“国民性”弱点的鲁迅先生有着传承关系。张爱玲延承了鲁迅先生对“国民性”弱点尤其是女性自身弱点的批判传统。

女性若没有对其奴性心理、依赖性、自卑感等心理痼疾的自觉反叛,任何社会的解放也不能达到女性真正意义的解放,女性人格的独立,不仅需要经济的独立、社会的解放,更需要对千百年形成的女性意识的重建。“自信、自尊、自立、自强”应该是女性意识新的内涵。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展露女性的心理痼疾,借以表达她对女性主体意识所作的理解和阐述。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她也实践着自己标准,始终是自立自强,独立自主走向人生舞台,并且取得成功。时至今日,张爱玲对女权的观照和解构,对于我们今天建立正确和健全的女性意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也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解放至今天,女性意识的重构与建立,仍然是一个需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6:浅析宫崎骏动画作品中的神灵世界

一、关于宫崎骏及其主要作品

宫崎骏 (Miyazaki Hayao) , 日本知名动画导演、动画师及漫画家。1963年进入东映动画公司, 1985年与高畑勋共同创立吉卜力工作室, 2013年9月宣布引退。其动画作品大多涉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平主义及女权运动, 出品的动漫电影以精湛的技术、动人的故事和温暖的风格在世界动漫界独树一帜。迪斯尼称其为“动画界的黑泽明”, 《时代周刊》评价他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在宫崎骏的创作生涯中, 作品无数。本文的研究内容是由他担任导演职务的十部动画电影作品。由于最新作品《起风了》还未在国内上映, 因此无法纳入本文的研究范围。

二、动画作品中的神怪和精灵

纵观宫崎骏的一系列作品, 出现了大量的神灵形象, 由于本文篇幅有限, 只能对影片中出现的神灵数量稍作统计。

可以说在宫崎骏为世人营造的动漫世界里, 连路边的一颗小草都是有生命的神灵。因神灵形象涉及的物种数目繁多, 本文将选取出现多次的形象加以分析研究。

1、树

从《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和《幽灵公主》这四部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树和森林。为何宫崎骏会对“树”有特别的偏爱呢?宫崎骏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树不只是树, 一棵树上有许多寄生或其他共生的生物。各有各的时间观, 在这些生物不同的时间标准下, 共同等值的时间是可以存在在一棵树上的。那是一个巨大的空间, 有鸟儿穿梭在茂密枝叶间看见的风景, 也有毛毛虫在树上目睹光合作用发生的现场, 假如能掌握所有观点, 灌木林间的一棵小树也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天地。” (引用自《出发点1979-1996》, 第169-170页)

《风之谷》的腐海森林, 俨然是一个世外宫殿。古木参天, 河水清澈见底, 各种生物争奇斗艳。《幽灵公主》中的森林, 郁郁葱葱, 树精灵有着乳白色的身体和大大的眼睛, 充满了生机和童趣, 令人向往。《天空之城》里, 一棵盘根错节的巨树支撑着悬浮的天空之城, 承载着千年的文明。而《龙猫》中的大樟树则是龙猫的家, 是精灵居住的神界。

2、猫

“猫”是宫崎骏作品中出现次数较多的动物形象。本文的研究影片中, 就有《风之谷》中的小狸猫, 《龙猫》里的主角龙猫, 《魔女宅急便》的黑猫吉吉。日本人相信, 猫只要长到一定年龄就会拥有变形的力量。在这些影片中, 猫正是沟通人类与神灵世界的使者。憨厚可爱的龙猫, 一直默默帮助孤独的姐妹俩, 带她们领略大自然的美。吉吉是能和魔女琪琪用语言交流的贴心小猫, 一直陪伴在琪琪的身边, 比亲人更亲密。

3、猪

宫崎骏对“猪”一直情有独钟, 他将自己在吉卜力工作室附近的住处, 也命名为猪窝。《红猪》里的男主角波鲁克, 因为厌倦了人类无休止的战争, 给自己施了魔咒, 变成了一个猪面人, 从此离开了效力的军队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千与千寻》中, 宫崎骏让贪吃美食, 毫无自制力的千寻父母变成了猪, 被汤婆婆关进了猪圈里。而在《幽灵公主》里, 作者却让“猪”化身为森林的守护者, 向砍伐树木的人类发起了排山倒海的攻势。他们像真正的战士一样守护着麒麟兽的森林, 即使头破血流也绝不向人类示弱。

由此可见, 猪在宫崎骏的动漫世界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一类是吃了睡、睡了吃, 逍遥自在, 不问世事的红猪和千寻父母。一类是冲锋陷阵, 勇猛果敢的山猪战士。

4、魔女

魔女也可称为巫女。据神话记载“天照大神是太阳女神。她的另名为大日霎贵, 霎可写成巫女, 即大日巫女贵, 就是说她也可能是侍奉太阳的巫女。天照大神在日本神话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依照日本神话的说法, 她是日本神武天皇的祖先, 所以日本的天皇被看成是太阳女神的后代。” (引用自《动画大师宫崎骏》第154页) 可见巫女在日本人的传统信仰中拥有高贵的出身。本文所研究的魔女是指拥有一定超能力的女性形象。

说起魔女的形象, 宫崎骏的动漫作品里比比皆是。《风之谷》中的娜乌西卡拥有不可思议的灵性, 她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打动了王虫, 也保护了人类。她是人类与森林动植物沟通的使者。《魔女宅急便》中的琪琪就是一个天生的魔女, 穿着黑色的魔女服, 会骑扫帚御风飞翔。《幽灵公主》里的珊, 住在森林之中, 被白狼抚养长大。身穿兽皮做的衣服, 能听懂动物的语言。《悬崖上的金鱼公主》里的主人公波妞, 是海洋之神和魔法师的女儿。她天真活泼, 能掀起大海啸, 能让玩具船变成真船。除了这些小主人公, 还有一些会巫术的婆婆形象, 也是影片的亮点。

三、作品对日本神道教思想的表现

神道教简称神道, 是日本的传统民族宗教, 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 属于泛灵多神信仰 (精灵崇拜) , 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日本人认为世界上有八百万神 (八百万是虚指, 表示很多的意思) , 自然界的山川﹑森林﹑火﹑雷﹑动物﹑祖先的灵等都成为他们祭祀崇拜的对象﹐因此有着纷繁复杂的神灵体系。

宫崎骏的动漫世界里, 也有一个这样的神灵世界。他通过动漫这种鲜活的艺术手法向全世界展示了日本人的精神信仰。正是这样的精神信仰, 使得日本人对大自然有着很深的感情, 世世代代都能与大自然和睦相处, 共同生息。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7%, 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国家之一。日本人对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 他们喜欢再现自然, 如日本的传统艺术花道。传统的日式住宅都会拥有一个开放式的庭院, 这样即使生活在城市里的人, 也能时刻亲近大自然。日本人的环保意识也特别强, 无论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还是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 都做得特别好, 值得世人学习。

摘要:宫崎骏的动漫电影一直以精湛的技术、动人的故事和温暖的主旋律享誉世界。在其一系列的动画作品中出现了很多的神怪和精灵形象。这些性格迥异、丰富多样的神灵形象, 构筑了一个鲜活的宫崎骏动漫王国。这个神灵世界也形象地反映了日本人的神道思想。

关键词:宫崎骏,动画作品,神灵形象

参考文献

[1]宫崎骏.出发点1979-1996[M].安徽音响出版社.2009年.

[2]杨晓林.动画大师宫崎骏[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篇7:浅谈喻红作品中的女性艺术特征

喻红作品中的女性意识1.1

对女性自我价值的探索和尝试从美术发展史中不难看出享誉世界的名作,不仅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它还具备时代精神,反映出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思想内涵。比如毕加索的《拿着烟斗的男孩》。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也如此,那时男权当道,女性被视为男性的观赏品,大部分女性也将自己定位为男性的观察物,从内心就接受“被看,被统治”。这不仅反映当时的男女地位,还突出女性薄弱的觉醒意识,这时,她们急需英雄般的人物带领她们走出思想的囚牢,而此时部分女性画家正在崛起,她们开始尝试探索女性的自我价值,以作品表达自身的反叛与女性思想。最初,女性画家着眼于身边的女友,用女生寝室的日常生活来表达85新潮下,女性的无奈、痛苦、渴求解脱的心情。喻红作为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常将身边的女友作为创作原型,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内心情感,与同为名画家的丈夫——刘小东,相差巨大。刘小东作为典型的男性画家,注重传达男性的观点,表现男性的世界,而喻红则是以女性的视角诉说女性的辛酸悲乐,表现现实生活中女性的思想动态,探索女性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相比申玲执着于用“性”传达女性思想,刘曼文坚持用自述的手法,表现女性的生活百态以及内心情感,喻红更在意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在她的作品《她》中,就将这一理念表现无疑。1.2

强烈的母性意识女性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就是母亲,林语堂更言,不结婚、不生育的女人无法达到女性美丽的第二阶段。另外,作为一个女性画家,母性意识也十分重要。在女性的人生阶段,为人妻为人母是体现女性光辉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在养育一个新生命时,女性会拥有无限的希望,高尚的情操以及纯洁的人性。男性终身也无法体会孕育一个小生命的奇妙感觉,也就无法真正的领悟母性意识的内涵,也许这就是男性画家无法画出女性独特魅力的原因所在。大多数女性画家都会将母性意识融入作品中,例如莫里索、凯绥·珂勒惠支、闫平……在喻红的观念中,母爱不仅是母与子的关系,还是一种社会责任意识。因此,喻红的作品展现出母亲对孩子成长的忧虑和欣喜,表达出女性对生命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的关注。喻红常常会用母性意识去找寻和观众的共鸣,去塑造饱满的人物形象,去刻画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去表达女性的思考感悟。在《目击成长》中,喻红把自己和女儿作为记录对象,用作品来记录女儿的成长过程,这既表现出一个母亲的伟大之处,也表达出一个画家强烈的母性意识。2

喻红作品中的女性艺术特征2.1

绘画语言的自述性女性绘画作品的绘画语言自述性与男性绘画作品中的具有极大差别,在女性绘画作品中女性画家通常会利用自身情感的细腻度,视角的独特性,审美的多元化等特性,来传达女性感受,展现女性观念,借由主题表达女性的价值观与艺术感悟。在当代社会,女性绘画正处于不断演变和发展的阶段,其作品深受大众喜爱,其艺术特色被更多人追捧。喻红在作品《玩具》中,凭借一个女性敏锐的观察力,一个母親细腻的情感,从母爱的视角,表现玩具对孩童的意义,反映出她对儿童成长的忧虑和思考。再比如,珂勒惠支的《母与子》,展现出一个女性画家独特的语言自述性,她从母亲与死亡的视角,把现实的冷酷充分表现出来,折射出她对女性的关注,对生命的敬畏。罗曼·罗兰曾对珂勒惠支进行高度的赞扬,他说珂勒惠支的作品是德国伟大的挽歌,这对珂勒惠支来说莫过于最大的肯定与赞美。2.2

绘画内容的感情投入女性因其独特的思维习惯和生活经历,对感情的敏锐程度,对感情的扑捉能力,对感情的表达能力都比男性略胜一筹。也正因如此,女性的情感更为丰富,她们的人生显得更为曲折,她们的生活被幸福、悲伤、愉悦、疲倦、无奈、痛苦等情感充斥着。女性的多愁善感,一方面,会导致她们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美好,另一方面,却有助于女性画家刻画更细腻的人物形象,创作更具社会意义的作品。女性画家通常都具备观察细微世界的能力,理解其他人物丰富情感的能力,扑捉观众共鸣的能力。因此,女性画家在抓住作品形象,表现作品主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能力,学会在作品中投入感情,这样不仅会吸引更多的观赏者,更能体现作品的社会意义。喻红在绘画时善于投入情感,比如,在她绘画早期,多以青春时期的感情表现女性最初的心态,最自然的状态。在六四政治动乱时,喻红在作品中更多地是传达对政治情形的无奈和狂热。喻红不会刻意追求绘画作品中女性的形态美,更多地是关注女性的情感表达是否适当,完整,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喻红内心的追求和期望充分的表现出来。也正因如此,喻红才独一无二。2.3

对古代文化的吸取女性绘画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画家对各类文化的吸收,借鉴,也正因这些文化的熏陶,感染,才使我国绘画达到新的高度,展现出深厚的文化精神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审美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对美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如果画家不学习新的文化知识,培养自身文化素养,那么作品只会落于俗套,被时代淘汰。女性画家在传承传统的古代文化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结合现代文化精髓。喻红的很多作品都能体现古代文化韵味,比如《天梯》《天井》等。喻红之所以能成为女性画家的代表人物不仅仅因其善于扑捉情感,精确掌握绘画语言的自述性,还在于她精通于将古代文化完美地融入现代艺术。3

篇8:浅谈宫崎骏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关键词】男权;女性角色;女性主体性

《浮城谜事》是导演娄烨2012年根据天涯热帖“看我如何收拾贱男和小三”改编创作的“关于当下人的状况的”作品,讲述的是“一男三女”之间的故事,沿用了导演一贯的表现手法:黯淡、暧昧、粗粝——以一种模糊不定的视角处理微观现实并与宏观现实相映照,是深受法国新浪潮影响的记录处理方式。

影片中,男人乔永照是决定一切关系的核心,与诸位女性角色相比,他既不意乱也不情迷,按导演的解释,“他不过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麻烦”;而围绕在乔永照身边的所有女性角色,无一不处在情感依附、“被解决”的状态中,即便有主动干预的行为出现,也是女性之间的“解决”与“被解决”,而在这一过程中,关系的核心人物乔永照便自动淡化成了一个不置可否的背景。

一、妻妾制中的女性角色及社会认可

1.女一号:妻子陆洁

故事徐徐展开,我们首先看到一个完美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图景:丈夫出差回家,妻子开车接孩子,小女孩甜蜜地叫爸爸,魏姐在厨房里煲汤,丈夫与孩子在有落地窗的客厅里玩耍,妻子在两人相处时温柔地安慰疲倦的丈夫……。这里所表现的妻子陆洁既温顺又贤惠,闪耀着母性光辉,是典型的理想妻子的形象。

影片完成的同一年,即2012年8月-9月间,网易女性频道曾推出“2012中国男人调查系列”,吸引了190万男性网友参与,并总结出当时男性的择偶标准:传统意义上“善良、顾家、温婉”的女性依然是中国男人的最爱……。而陆洁,正是满足了这样“一个好妻子”的标准,并享受着“一个好妻子”在中产阶级优渥生活中享有的家庭幸福。

妻子陆洁的幸福不仅来自于家庭的富足安稳,也来自于丈夫乃至整个社会对于“贤妻良母”的认可。电影中,乔永照对待妻子十分体贴,在妻子为自己按摩颈椎时,会说“别按了,歇会儿吧”;在妻子身体不适时,会及时递上药;在妻子刷爆卡时,会说“只要你高兴”等等,这些温情的面目与行为,都是影片中二房桑琪及一夜情女友蚊子不曾享有的。

通过陆洁与桑琪的对话,我们得知,妻子陆洁与乔永照本是大学同学,两人共同度过了艰苦岁月,在家庭与事业建立方面,两人的心理地位基本是平等的,只是在后来的家庭分工中,陆洁成为了经济不独立的家庭主妇,而乔永照成为了当下社会“成功男性”的样本。

反观2012年的中国社会,自九十年代商品经济飞速发展以来,“成功男性”(权利名)一直是人们(无论男女)追求的对象,尽管在2007年左右媒体曾极度宣传“她时代”的到来,但在2012年,南都周刊第43期刊出了封面文章《全职太太新浪潮》,指出高知阶层全职太太正在增多,表明职业女性正在回归家庭,也表明了城市中产阶级家庭的日益壮大。

此外,对妻子地位的认可,还表现在,在影片所有女性间的对立与冲突中,只有妻子陆洁有外援式的支持。当她突然得知乔永照在外与多名女性发生关系时,她精神崩溃的第一时间是打给好友小惠,并在追踪乔永照行踪及离婚后,都得到了小惠的支持,这一点,对二房桑琪及一夜情女友蚊子来说是缺失的。

2.女二号:二房桑琪

相对比妻子陆洁,二房桑琪没有那么光彩。她的出现方式是暗示性的,婉转的,通过向妻子陆洁指出乔永照出轨的证据,而宣告自己的存在。从影片中快递员的一段,我们得知桑琪真名叫“桑海兰”。她居住的房子本身就是“被遗弃”老建筑,在乔永照悄无声息地登上楼后,两人的关系在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中展开,肢体语言多于言语沟通。

其次,桑琪显然是年轻、机灵、委屈、对乔永照极其依赖的、甚至是妖媚与性感的,这与传统中“妻”的形象完全不同。在与乔永照的关系中,妻子陆洁可以生气、可以冷漠、可以对峙、可以骄横,但是二房桑琪则是别扭的、恐惧的、脆弱的、殷勤的。

乔永照的态度则表现的更为明显。在得知桑琪与陆洁接触并有可能对自己的家庭构成威胁的情况下,乔永照以极其粗暴、失控的方式强暴了桑琪。但是桑琪,在痛苦与压抑中,还是主动原谅了乔永照。

二房桑琪遭受了妻子陆洁的报复后,准备还击,以自己的孩子宇航作为自身合理存在的证明。桑琪说,是在陆洁第二次流产时怀上的(比陆洁的女儿安安大),永照的妈妈特别想要个男孩,名字也是她给起的,还老打电话问。言外之意,二房桑琪的存在,已经得到了乔永照妈妈的认可,因为她生了个男孩。

3.女三号:一夜情女友蚊子

蚊子,在校大学生,是乔永照在网络上认识的一夜情女友,也是影片一开始出现的第一位女性主要角色。相对于女一号、女二号而言,蚊子代表了新一代的年轻人,更无所谓、更沉溺于两性关系,也更为乔永照所忽视。

为了表现蚊子的人物特点,影片曾用了一组近距离局部拍摄,是正在化妆的蚊子:用手指擦眼线、涂脚指甲油,对镜头笑,眯起来的眼睛和翘起来的嘴唇,笼罩在晕黄的光线里,单纯而迷离。

从乔永照对待蚊子的态度来说,基本上属于糊弄与玩弄。比如两人从宾馆出来,蚊子的手链落宾馆了,蚊子说“等我”,乔永照上车后紧接着跟司机说“走吧”,之后蚊子在洗手间跟乔永照打电话:“乔大鱼,你不说等我吗?……你这人怎么这样啊!每回都这样!……我手链找着了,嗯,对,在床上呢,……那下周日或者周六能见面吗?……”。接下来,回家后,乔永照在给妻子陆洁开门之前,是在看蚊子的微博,蚊子将自己在酒店床上的自拍上传到网络上,标题是“我该怎么办呢?”;再接下来,蚊子出事了,警察找到乔永照,乔永照的反映是吃药并迅速地删除了与蚊子的所有联系方式。在这整个过程中,乔永照没有和蚊子说过一句话,两人之间的沟通而是通过电话、网络进行的,更具不确定性。随后,蚊子出事后,陆洁收到了电邮,是乔永照跟另一名女大学生并肩走路的画面。

4.妻妾制的映照

从以上三种女性角色及与男主人公乔永照的关系结构上看,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妻妾制的踪影,萦绕在中产阶级“成功男士”与三位不同年龄、不同际遇、不同性格特点的女性之间。在这种关系结构中,独立的是乔永照,依附的,是三位女性,甚至可以说她们的喜乐悲哀、生死离别都取决与和乔永照这一名男子的关系上。

这种关系结构的建立,有性别本质论的基础,也有社会习俗的残留,更有在这些观念影响下社会的支持与认可。但是,最根本的,之所以我们现在的社会,“成功男性”可以游刃有余地享有与多名女性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使女性沦为“妻”、“妾”、“一夜情女友”这样的角色,按照戴锦华教授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解释的,是“在今天的中国,资本已然召唤和复活了那个多妻制的幽灵。一个男性占有多少女性,是跟他占有的权力和资本成正比的”。

此外,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竞争加剧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使得女性在市场竞争中整体处于劣势,从而有越来越多的女人认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女人不必活的那么累”、“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趁年轻找个高富帅”……,进而又演变出抢夺男性资源的“宫斗”、对“女神”及“女汉子”的调侃,使女性价值大有走向男性消费性的、辅助装饰性的趋势。

二、男权文化下女性角色的迷与悟

1.一个女人最大的幸福

如果在百度搜索里输入“女人最大的幸福是什么”,会得到572万条相关结果:“有一个等你爱你的男人”、“遇到那个他”、“有一个爱自己懂自己的人”、“有一个宠你的男人”、“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真爱”等等,这些条目充斥了前20页的内容;如果在百度搜索里输入“男人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我们会发现从第一页开始,这个问题就转换为“人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或是“女人最大的幸福是什么”,仿佛人们,尤其是男人们,对这个话题并不关心。

如果在百度搜索里输入“女人一生的追求是什么”,答案多为“美丽与爱情”,就像女人天生就需要“被看”与“被男人看”的认可;而输入“男人一生的追求是什么”,答案则更为丰富些,往往功名利禄钱权色全部囊括,还有梦想与目标、成功与认可。

或许从这样的搜索中,我就可以定义女性和男性的社会性格、生活空间以及价值定向。可以看出,感情关系对女性是非常重要的,女性的幸福感和追求,都以感情为导向。这也就是在《浮城谜事》这部作品中,为什么妻子陆洁、二房桑琪以及一夜情女友蚊子的幸福表情,都跟一个男人的亲密感相关,而她们的失落甚至崩溃都跟这种亲密感的瓦解相关。

这样的问题,并不会出现在乔永照身上。但是当女性,甚至是影片中三种角色的女性,无论已婚、隐婚还是单身的状态,不管是什么年龄段,把自己的幸福快乐建立在与一个男人的关系上时,这种幸福与快乐都几乎注定一定会被以追求“功名利禄钱权色、目标与梦想、成功与认可”的男人破灭掉,这也就是人们讨论“家庭主妇风险大”与“女性事业追求”的原因。

2.女性主体性的缺失

看完影片《浮城谜事》后,我们知道这是“一男三女”的故事,乔永照是这个故事的核心人物,所有的关系围绕他展开,从而演绎了三种女性角色的生活与命运。而问题就在于这,这三位女性的生活与命运是她们自己决定的吗?

蚊子死了,是被妻子陆洁击中头部,滚下高速路边坡,继而被飙车撞到;陆洁崩溃而疯狂,用剪刀剪开衣服、用阴谋报复、将丈夫的一夜情女友打伤;桑琪借陆洁之手赶走蚊子,并促成了陆洁的“走”,被乔永照强暴、辱骂……,她们没有工作,她们花乔永照赚来的钱,她们跟乔永照发生亲密关系,并因为这种亲密关系的存在,去伤害其她的另一个“自己”。整部影片中,从未出现任何女性因为乔永照的问题而激烈地与他抗争,她们讨好他、争夺他,她们最终失去了自己。

这个问题放佛又回到了女性的幸福和追求的问题上,如果女性的幸福是有一个“爱自己的男人”、“和睦的家庭”,如果女性的追求是美丽与爱情,那争夺乔永照必然成为她们的事业,因为乔永照就是那个“爱自己的男人”、“和睦的家庭”,是她们共同的“美丽与爱情”。

遗憾地是,乔永照生活在她们的主体之外,不为她们所控制,更确切的说,是她们本身就在乔永照对生活的控制之中。乔永照一句“我知道可能是我的问题,我也不想这样。……,但是你要相信我好吗?你相信我吗?”,“答应我,下次不再见她了,好吗?我们好好过……”,再加上一些吻、一些拥抱,女人们本来下定决心的东西,就瓦解崩塌了。

3.女性的归宿

影片中,三位女性,有三个不同的结局:一夜情女友蚊子,被嫉恨与厄运所杀;妻子陆洁,搬家、离婚、打理公司、下酒吧;桑琪则如愿以偿地和乔永照在一起,过着一无所有的平庸生活。这便是娄烨这部作品《浮城谜事》最终的结局。

或者,我们可以说,缺乏主体性的女性本身就是乏力的,所以影片最后是一个乏力的结局,死的死,走的走,残留的残留,谁也没有为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好一点而做出改变,而做出的改变也并没有让任何人过的更好一点。

娄烨在接受凤凰娱乐采访时曾说:“……这个态度我认为,这个就是作者的电影语言,他所表达的不是说一些口号式的,一些标题式的,他是通过从生活里截取一些部分,然后来表达他的态度,这些都是生活里面有的,没有一个是臆造出来的。”这大概就是对“我的摄影机不说谎”的最佳诠释,导演娄烨的工作,正如新浪潮中纪录片的影响,将信息汇总、反馈、呈现,反应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微观。

从这个微观里,我们看到了我们的现在,正如戴锦华老师一直在说的“迄今为止,这天是男权的天,这地是男权的地,这文化是男性的文化”,才造就了乔永照这样一位典型的“成功人士”以及他的正妻、侍妾与一夜情人,让她们在他的欲望与需求中辗转挫折没有归依;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们女性自己的处境,在市场竞争、商品消费的文化里,逐渐演变为附属的、装饰的、消费的“第二性”。

出路在哪里呢?或许在桑琪咬牙切齿浑身发抖地骂“那他妈的都是你害的”,或许在陆洁无精打采地安排着“三天以后我的律师会发律师函到你们公司,安安也跟我一起走”,或许在那个不死的反身奔跑的蚊子的亡灵。

改变在于,她们不再围绕着他转了。

注:

[1]2012年5月21日,娄烨在接受凤凰娱乐专访时,曾表示“当时我们看到几个贴子,都非常有意思,都是关于今天人的状况的,所以这是其中之一,然后实际上我们已经改了三个,这只是一个第一次,就是先拍的是这个。”

[2]源自京华时报《浮城谜事:从刺青到黑斑》。

[3]根据2014年5月8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参考第4号(总179号)登载的《麦肯锡:下一个十年中国中产阶级》的数据,2012年中产阶级占中国城市家庭的比例达到了68%。

[4]参见《戴锦华:当代中国仍存在着“多妻制”幽灵》,2015年12月16日澎湃新闻专访

上一篇:暗恋女生的个性签名下一篇: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