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的工作方案

2024-06-06

防灾减灾的工作方案(精选14篇)

篇1:防灾减灾的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学校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教发厅〔20xx〕4号)精神,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防灾减灾等安全意识,提升学校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保障广大师生安全和教学秩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主要适用于自然灾害(主要为大风、雷电、暴雨、暴雪、地震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性公共事件。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学校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扎实做好灾害防御和救灾救助工作,千方百计减少灾害损失,有效维护师生安全。

(二)工作目标。坚持宣传与演练并举、预防与处置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强化宣传教育、预防控制、预案管理、应急处置、救援保障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学校协调、军地结合、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格局。学校的灾害预防控制能力、预案管理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应急保障能力有效增强,全体师生应急知识和自救能力明显提升,全体师生财产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

二、工作机构和主要职责

(一)成立领导小组。学校成立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执行教育部和本地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指令要求,领导、指挥、部署、协调防灾抗灾减灾各项工作,加强与地方民政、国土、地震、气象、水利、安监、发改、财政等部门的沟通配合,督促宣传教育、应急预案、物资准备、隐患排查、演练开展等工作落实情况。具体组成如下。

组长:李 斌

副组长:李顺龙 陈文慧 蔺海波

成员:学校办公室、学生处、党委宣传部、保卫处、团委、计划财务处、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后勤

服务总公司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校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雒文虎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学校防灾减灾救灾责任制,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各职能部门结合学校和工作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演练(保卫处负责)、宣传教育(党委宣传部、团委、学生处负责)、重大事项报告(学校办公室负责)、值班值守(学校办公室负责)、监督检查(保卫处负责)、电气火灾安全检查(资产与后勤管理处负责)等制度,组织修订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和学校师生紧急疏散转移安置方案(保卫处负责),报请校领导审签后,报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宣传教育。结合每年5月12日的“防灾减灾日”等活动,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宣传力度,把防灾减灾安全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重点普及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普知识和法律法规,在人员密集场所和校园内设立宣传站点,印制、发放宣传资料,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加强对师生进行地震、地质灾害的自护自救知识普及,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各类突发事件给师生带来的伤害。(责任部门: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

(二)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联合各学院、各相关单位组成隐患排查组,经常性对学生宿舍、校内设施设备疏散通道等重点部位开展安全隐患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排除。每次隐患排查的结果必须有排查小组负责人签字,排查出的隐患必须如实记入隐患台账,整改措施必须及时有效,整改效果必须明显实在,排查资料必须完善齐全,并报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责任部门:保卫处、学生处、后勤服务总公司、资产与后勤管理处)

(三)提高学校灾害防御基础能力。会同住建等部门,对学校校舍进行抗震性能检查和鉴定加固工作;会同国土等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地址灾害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对排查出的隐患情况,第一时间向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报告,逐一制定监测防治方案,尽快消除隐患。加强在建工程管理,对新建、改扩建学校选址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确保选址安全,具备国家规定的防灾避难能力。(责任部门:学校办公室、资产与后勤管理处)

(四)着力提升灾害防范预警能力。总结汲取近年来应对自然灾害特别是20xx年我省防汛抗洪的经验教训,立足抗大灾、抢大险,认真做好防范和应对的各项工作。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加强与气象、水利、国土、地震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切实做好综合协调、气象信息预警、抢险救援、后勤保障、事故调查、善后处理等各方面工作,提前做好人员队伍、资金物资、避灾场所等各项准备。强化应急管理,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好寒暑假期间留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工作。(责任部门:学校办公室、学生处、保卫处)

(五)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推动建立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和技能教育长效机制,把防灾减灾救灾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校园广播以及现代技术开展生动活泼的防灾减灾救灾教育。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全面演练,昼夜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东北气候特点,组织师生疏散演练、抢险救援演练、应急保障演练等。演练必须三次以上,演练时各单位特别注意拥挤踩踏,严防踩踏伤亡事故发生。保证在2分钟以内,达到安全有序疏散为止。

★ 小学防灾减灾的工作方案

★ 防灾减灾演习活动心得体会

★ 防灾减灾主题活动总结

★ 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

★ 地震防灾减灾活动总结

★ 大学防灾减灾活动心得体会

★ 防灾减灾口号

★ 防灾减灾标语

★ 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 小学防灾减灾的活动总结

篇2:防灾减灾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平安科院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本校实际,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防灾避灾、自救互救能力,有效避免或防止发生人员伤亡。

二、组织领导

组长:覃红斌、廖云

副组长:卓思涛、谢传文、王少海、曾繁荣

成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学生科负责人,活动办公室设在保卫处,保卫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学生处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三、活动主题

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四、活动内容

(一)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

1、充分发挥校园各类作用。利用校园广播、学校官网、贴吧、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宣传防灾减灾的基础知识,普及自救互救的知识;悬挂横幅宣传横幅3条,宣传展板2块。(宣传处负责)

2、开展宣传发动。

①各学生科利用5月12日周日晚点名,开展防灾减灾主题班会,主要涉及生命安全教育(重点围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防侵害、饮食安全,自然灾害常识);(学生处负责)

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和掌握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学生处负责)

③消防知识培训。5月16日下午16:00至17:30,消防员组织各部门安全员开展消防知识培训,了解防范火灾的一般常识,提高实际操作消防器材的使用能力。(保卫处负责)

④公寓管理委员会在宿舍区出一期“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平安校园”为主题的黑板板。(学生处负责)

(二)开展防灾减灾避险演练。5月16日下午14:30至16:00,保卫处会同学生处组织开展一次宿舍区2、4、6、8、10栋防灾避灾应急演练。通过实际演练,使师生了解和掌握灾害发生的逃生方法和应急手段,确保师生在紧急情况突发时能做到科学自救、有序撤离。(保卫处、学生处负责)

(三)组织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各部门负责人)

1、5月10日,党委副书记带领保卫处、后勤基建处、学生处、医学院、实验实训中心部门负责人对校园内外进行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重点对食堂、商户、新建宿舍施工现场、实验楼、校园周边、地下停车场等地进行,及时发现各类隐患,及时整治隐患风险点。

2、其他时间段采取保卫处每两小时、安全员每天、宿管员每半天对分管区域的设施进行排查和治理。

五、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二)扎实开展活动,提高防范意识。

篇3:浅析如何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一、防范于未然,做好灾害预防工作

(一)强化宣传教育,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

通常在人们眼中,对于灾害只懂得灾害发生时进行抢险救灾,灾后进行艰辛的重建工作,而不清楚自然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可以避灾的,可以通过一定的预防措施减少自然灾害,甚至于杜绝自然灾害的发生。特别是在农村乡镇地区,由于防灾减灾宣传工作的薄弱,民众对于防灾减灾意识不强。因此,民政部门应该强化宣传教育,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从根本上去减少灾害的发生。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可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例如:我县每年在县城江滨公园举办由县减灾委成员单位参加的“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咨询活动,既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又悬挂减灾防灾图片,分发减灾防灾资料;把防灾减灾知识制成谜语,举办谜语活动,寓教于乐;在宣传期间,多次组织防火防震减灾演练;通过县电视台播放防灾减灾公益广告,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让群众掌握防灾减灾基本技能。

(二)建设自然灾害避灾点,做好避灾点数据采集

对于自然灾害要防患于未然,要提高对灾害的抵抗能力,应该完善自然灾害避灾点的建设,在灾害频发的地区有针对性地多设立避灾点,同时做好乡镇避灾点的数据采集,使得灾害来临时人们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转移到就近安全的避灾点。例如:我县建设有自然灾害避灾点237个,县级3个,镇级24个,村级210个,同时每个避灾点均挂有“福建省自然灾害避灾点”铭牌,做到有备无患,为防灾减灾做足准备工作。

二、完善救灾机制,提高灾害抵抗力

(一)建设灾害信息员队伍,完善救灾指挥系统

当自然灾害来临时,特别是一些突发或来势凶猛的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来临时容易造成群众的恐慌,出行的道路经常出现坍塌中断,救灾行动难以有序开展,群众经常陷入无组织的恐慌状态。因此,在各个镇村建立灾害信息员队伍,强化上级救灾指挥中心的联络,完善整体救灾指挥系统显得格外重要。(1)落实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不断完善县、镇、村(居)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县、镇、村(居)三级灾害应急救助工作预案体系,使预案更切合实际,“可用、有用、有效”。(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灾害信息员队伍,有利于灾害发生时,上级救灾指挥系统的统一部署,协同作战,增强对灾害的抵抗力。同时灾害信息员队伍的完善有利于各镇村开展自主抗灾减灾,提升独立抗灾减灾的能力。

(二)完善避灾点的物资储备,增强灾害抵抗力

在抵抗自然灾害、开展抗灾救灾工作时,除了完善抗灾指挥机制,还应该完善避灾点的物资储备,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实现高效、有组织地防灾减灾,要有足够强大的救灾物资储备,因为灾害来临时,往往给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破坏,为此,我县为增强灾害的抵抗力,在避灾点的物资储备方面做足功夫,在县、镇、村分别建立避灾物资储备库、储备中心及储备点,全县现有避灾物资储备库、中心、点共44个,储备有5000多床棉被、5000多床草席、5000多床毛巾毯等多项救灾物资。

三、有始有终,一丝不苟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民政部门应该积极与各部门联系、协调、沟通,发动各部门力量帮助群众做好灾后重建工作,使得他们更快恢复安定生活生产秩序。民政部门的灾后重建工作应该注重以下两点:(1)开展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工作;(2)做好救灾物资的发放、统计、公布。房子是群众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安居才能乐业,因此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房屋的灾后重建任务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显著意义。同时救灾物资的及时发放、统计、公布有利于社会的公平,让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然后以充沛精力投入灾后生产自救中。

总而言之,自然灾害是民政工作永恒的挑战,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民政部门应该与其他部门协同作战,社会各层积极参与,形成合力,才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更大、更好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龙亚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管理探究[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6(5).

篇4: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不容松懈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茂松认为,我国防灾减灾形势严峻。

李茂松认为,要充分认识农业自然灾害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整体上,我国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改变,而且从长期看也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因此,要始终立足于防大灾、抗大灾、长期与灾害作斗争的意识。他提出我国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方面的几点建议:一要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条例的制定;二要建立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机构、落实经费;三要建立政府主导、各级财政投入为主体的投入机制,民众参与、协调统一的高效运转机制;四要修订和完善《重大农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特别是备灾物资、资金的准备。当前急需开展的一些工作包括:一是开展全国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调查;二是制定全国农业灾害风险区划;三是制定全国农业防灾减灾规划;四是加强农业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五是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六是加强农业减灾防灾科技创新。

篇5:防灾减灾工作方案

二、活动内容:

1、向学生讲解以防震、防火、防电、防传染病、防交通事故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教育,重点让学生在不同环境和危险情况下提高自我防范和自救互救的能力,形成热爱生命、关注生命,充实生命内涵、享受生命过程、释放生命光彩的校园文化。

2、教师课间认真值班,做好巡视,并作好记录。

3、下周一(5月9日)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师生开展一次防震减灾教育,增强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和安全防患意识。

4、各班布置有关防灾减灾板报。

5、利用校园广播和安全健康课宣传“防震减灾”相关知识。

5、学校开展师生身心健康状况摸底调查,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6、在3―5年级开展以“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为主题的优秀安全征文活动。

7、组织学生办一期“防灾减灾”手抄报。

三、活动要求

1、强化领导,确保安全。全校教师要站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防灾减灾活动月的重大意义,学校领导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强化责任,关注细节。

2、学校严密组织,抓好落实。

篇6: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方案

一、活动主题

认识地震风险,掌握减灾技能。

二、活动内容

(一) 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推动防震减灾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宣传走进社区、进家庭。

1、利用多种媒介宣传:(1)组织新闻媒体和网络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通过电视、网站、LED等多种媒体,播放防震减灾安全常识。倡导群众深入开展“四个一”活动,即阅读一本关于防震减灾的书籍,观看一部涉及灾害的影视作品、听一堂防震减灾讲座,开展一次家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增强广大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2)利用短信平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向手机用户发送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防震避震与自救互救知识。 2、开展现场咨询宣传活动。组织上街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联合各小区业主委员会、小区物业、志愿者等通过横拉条幅、宣传展板、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小区居民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3、举办防震减灾科普讲座。联合市地震局人员到社区为居民做防震减灾科普讲座,组织辖区内居民培育参加防震减灾科普讲座,了解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三、活动总结

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后,对宣传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以纸质和电子档的形式将活动总结备查。并全面认真总结经验,查找分析不足,研究提升措施。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要与开发区防台风、防汛宣传工作相结合。社区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细化责任、精心组织、科学安排,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宣传要面向群众,针对不同宣传群体,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宣传方式。要服务居民,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地震科普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居民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三)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篇7:防灾减灾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增强学校师生防汛抗旱防地质灾害和校舍安全的应急自救能力,建立学校救灾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类自然灾害对学校造成的危害,切实保障学校财产和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利用有关讲座和相关课程向师生宣讲,普及防汛抗旱防地质灾害和校舍安全的防御知识,提高全体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能力。及时了解防汛抗旱防地质灾害和校舍安全有关信息,做到早预测、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建立防汛抗旱防地质灾害和校舍安全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程度。

二、实施办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县教育局和镇政府的领导下,学校成立防汛抗旱防地质灾害和校舍安全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全权负责本校防汛抗旱防地质灾害和校舍安全的预防、指挥、处置工作,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制定工作预案,落实领导负责制,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2、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主管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各班主任和相关科任教师都要经常宣传防御防汛抗旱防地质灾害和校舍

安全知识,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保护意识,增强师生应急、自救能力。加强日常检查和防汛抗旱防地质灾害和校舍安全信息交流,发现隐患和了解相关信息后,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切实做到早预测、早报告、早预防、早处置,努力减少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3、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学校建立应急各类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机制,做好人力、物力、财力准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学校发生有关自然灾害事件,相关人员能够快速反应,及时高效地做好处置工作。

4、建立学校防灾减灾责任制,校长是学校防灾减灾工作 常教育和重点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常抓不懈。

(1)在新生入学时进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学校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时机,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同时,举办普及性的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讲座,使入学新生具备基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常识。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学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在日常教学,特别是在地理课、科学课及综合教育课中适时渗透地质灾害基本常识、全球地质灾害形成及如何在学校、家庭进行临危应急等方面的防灾减灾知识教育,并通过放映防灾减灾宣传片、地震科普教育片,布置学生写观后感、心得体会等多种方式,提高广大学生对各种灾害的认知水平。

(3)利用各种纪念日进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学校每年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唐山大地震日,国际减灾日,科普宣传周或中外历史上著名地震科学家诞辰日为契机,通过举办讲座、板报、知识竞赛、街头宣传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防震减灾避险教育。

(4)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兴趣小组活动。学校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开展课外防灾减灾知识兴趣小组活动,提高学生防灾减灾意识,传授学生应急避险知识,培养师生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骨干力量,以点带面,推动学校整体防灾减灾水平的提高。

(5)通过网络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学校在地震部门的指导下,在校园网上开设防灾减灾科普专栏,同时有序组织学生浏览地震局防灾减灾信息网和教育网防灾减灾相关信息,指导学生

掌握防灾减灾科学知识。

(6)不断拓宽学校防灾减灾避险教育的渠道,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参加知识竞赛、演讲征文、图片展览等活动,增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实效。

三、组织机构

1、领导机构。学校成立防汛抗旱防地质灾害和校舍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王雄心任组长,苏建贵任副组长,江毅基、黄朝炜、严豫安、杨林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指挥本校各类自然灾害的防御工作。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组长负责灾害救助应急全盘工作,召集有关会议,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及应急预案的启动、实施;副组长具体负责灾害救助应急工作的指挥、工作部署、任务下达、检查指导等。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做好具体工作的落实和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学校防汛抗旱防地质灾害和校舍安全救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救灾抢险组、后勤保障组三个具体工作小组。

①综合组。组长:江毅基 成员:严豫安、杨林等有关教师。工作职责: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事务,监督检查预案的贯彻落实情况。负责防御各类自然灾害和校舍安全救助的协调和联络工作,筹集救灾物质。负责收集、传递综合信息,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负责安全教育和灾害防范知识教育,统计因灾造成的学生失学、辍学情况。负责灾后师

生的思想稳定工作,协助灾后重建安置等事项。

②救灾抢险组。组长:苏建贵,成员:黄朝炜,学校保安及有关班主任教师。

工作职责:负责本校防汛抗旱防地质灾害和校舍安全的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在各类自然灾害发生后的 最高效的措施,处置好所发生的灾害事件,确保师生安全,减少校产损失。

2、迅速按照预案,带领所有人员抢救受伤师生,转移受灾学生,拨打“

110、120”急救电话请求援助,妥善安排好他们的学习、生活。协助有关部门做好食品、饮水、衣物等救灾物质的调集和发放等工作。

3、根据救灾工作的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开展赈灾损赠活动。也可向当地人民政府或上级有关部门提出求助申请。

4、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校舍等要落实专人监测、防御,同时将学生撤离到安全区域,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

5、按照上级有关安排,尽快起动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五、灾害救助应急工作纪律

1、灾害救助应急工作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各具体工作小组成员,每位教师都必须无条件服从领导小组的应急指令,听从指挥和工作安排,不得以任何借口抵制或推诿。

2、灾害发生后,各工作小组要按照领导小组的指令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各项救助工作,不得延误时机,确保灾害救助应急工作有序进行。

3、学校防汛抗旱防地质灾害和校舍安全值班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突发暴雨等恶劣天气现象,及时向学校主要领导通报值班信息。灾害救助工

作人员必须24小时开机,确保信息畅通。

4、汛期学校主要领导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学校其他灾害救助领导小组成员原则上不得请假。

5、学校门卫、保安人员要认真做好汛期双休日、节假日的防汛防地质灾害值班工作,及时向学校主要领导通报值班信息,妥善处置突发事件。

六、责任追究。

为保障防汛抗旱防地质灾害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因履职不力、指挥不当、贻误战机和拒不执行调度,指令造成重大事故的,学校在查清基本事实后,报请县教育局依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追究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

篇8:防灾减灾的工作方案

近年来, 人民群众的气象意识逐渐增强, 对气象信息量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气象监测和预警水平取得了很大进步, 应对灾害的防御能力也不断增强, 气象信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广播和公共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渠道散播给广大的人民群众。新媒体的出现使气象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与覆盖性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已经有效解决了一部分农村居民信息封闭的局面。为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2]。

1 气象为农业服务的主要内容

当前, 我国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农业气象服务多出现在各级气象机构内部。通过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灾害性天气预报等服务, 使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得到最大程度降低, 以达到增加农产品产量、有效改善环境的目的。农业气象服务的主要内容及获取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点:

1.1 提供灾害性天气预报

为广大民众及农业部门提供干旱、霜冻、低温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 为农民做好气象灾害的防御准备工作、及农业部门提前制定防灾减灾对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1.2 提供灾情信息

一旦发生灾情, 可以准确、及时地提供气象灾害的严重程度及覆盖面积等信息, 使农业部门能够及时制定有效的救灾措施。

1.3 对农作物进行动态监测

使用地面监控网络数据及遥感技术等, 对当地气候的实时变化及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等信息进行及时获取, 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分析, 并定期对结果进行公布, 以获取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

1.4 对农作物的生长及产量预报进行发布

针对农作物的各个生长发育时期发布相关预报。以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气象条件、长势及面积等为依据, 对农作物的产量进行预报, 并定期将预报结果发布给国家级省市相关部门, 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

1.5 划分农业气候资源

依据相关标准, 定期对各个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进行分析与区划, 为调整农业结构及发展区域农业提供一定的依据。

2 气象为农业服务存在的不足

2.1 无法适应目前农业的快速发展

当前, 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及新技术的应用, 导致常规的气象服务无法与农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农业市场也朝着精细化操作及机械化分工的方向快速发展。另外, 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也更加严格与具体。

2.2 监测手段陈旧, 缺乏专业人员

近年来, 尽管气象科技取得了快速发展, 但是部分地区的气象监测设备依然较为陈旧, 并没有及时的进行更新换代。另外, 不重视引进专业人才, 仍然需要人工处理很多资料, 导致得到的气象信息也无法与农业生产的需求相适应。

2.3 气象预测不够及时

气象信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若信息无法快速传递, 即使能够准确预报也是没有用的。若民众能够对预报信息进行及早获知, 便能够提前做好防御气象灾害的准确工作, 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目前, 多数基层台站仅仅每天对天气预报进行定期发布, 对于偶尔监测到的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只是汇报给上级部门, 缺少面向广大基层群众的公布平台。

2.4 信息覆盖面有待提升

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的覆盖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 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以及偏远的山区仍然存在信息盲区, 气象预测信息不能及时传送到人民群众当中, 他们无法更好地应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

2.5 气象服务工作不够细化

气象服务产品不够丰富, 客观性不强。灾害的影响范围及程度评估不准确。灾害预测的时效性不准确。

3 未来发展前景及对策

农业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 各气象部门及组织已经将努力重点转为逐步提高气象信息分析能力, 加速信息传递及培养素质较高的气象人才队伍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升硬件水平, 开展培训工作

近年来, 为提高气象预警预报的准确率, 各气象预报机构与单位不断增加购买与引进先进设备的数量, 使国内气象产业的硬件水平明显上升, 气象预报水平也有所提高。另外, 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气象人才专业培训活动, 使工作人员能够成为具备一定分析能力及工作经验的专业气象人才。

3.2 加大对移动媒体的利用力度

各级气象部门为使气象传递的时间问题得到解决, 选择使用移动媒体来代替电视、广播等传统的固定媒体。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兴的媒体形式也逐渐应用到气象领域当中。优秀的移动传播媒体为气象信息部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3 做好信息传递

在有效提升气象服务质量的前提下, 也要使用各种宣传平台, 将温湿度、大气压强、光照等气象基础知识传递给民众, 使民众以天气综合状况为依据做好人工育苗、授粉、除草和施肥等活动。

4 结语

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与调整, 使社会结构对粮食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农业产业发展的成败与民生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 也对可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气象工作人员来说, 需要通过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以与当前气象事业飞速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目前, 农业气象信息灾害监测预警领域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在建设新农村及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要: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与农业生产, 作为农业大国, 专业的气象服务是促进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现今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为做好气象服务工作提高农业生产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防灾减灾

参考文献

[1]苏娟.新形势下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

篇9:防灾减灾的工作方案

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日益增多,干旱、低温冻害、洪涝、病虫草鼠等自然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对我省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和实践体验活动,有助于社会公众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了解应急避险常识,掌握基本的应急避险技能,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对推动我省防灾减灾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以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为中心,以吉林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公主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全省各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植保站为分会场,以张贴宣传标语和技术展板的形式开展了“全省农业推广、植保系统农业减灾技术”专项宣传活动。按照《吉林省减灾委员会关于做好2011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5月9日~15日吉林省农业技术总站统一部署,以“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为防灾减灾日主题,在全省农业推广系统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全省各级农业推广中心(站)、植保站等有关单位,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多发易发灾害风险隐患的实际,及时开展病虫情、墒情、苗情和农资供应等情况的监测和信息调度,并加强与水利、气象、农机等行业的会商,适时发布品种、种植、施肥、灌溉、病虫害等信息,同时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的优势,采取现场讲解、树立宣传标语、发放技术资料等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集中时间组织开展全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同时倡议各级农业推广单位,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即阅读一本关于防灾减灾的书籍,观看一部涉及灾害的影视作品,与他人分享一次避险经历和避险经验,开展一次家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营造了社会普遍关注防灾减灾,全民共同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

近几年来,省农技总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两个理念,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省现有省级植保机构1个、地市级植保机构9个、县级植保机构60个、乡级植保机构669个,植保技术人员达2000多名。全省有各种农业防治组织1135个,工商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的有327个,从业人员2.6万人。逐步形成纵向分级负责、横向联合协作的病虫防控工作机制。针对草地螟、亚洲飞蝗和水稻稻瘟病等跨区域迁飞性、暴发性、流行性病虫害的特点和防控要求,成立了我省西部草地螟、中部玉米螟、东部稻瘟病等病虫害防控协调机构,开展了信息共享、技术协作、责任明确的区域联防联控行动。针对局部地区突发性病虫害,各市县都科学地制定了应急防治预案,细化技术措施,有效地防止了重大病虫的蔓延扩散。全省病虫监测对象种类由14种增加到21种,中长期预报准确率提高了5%~10%,水稻病虫和重大病虫周报已实现数字化,重大病虫防控处置率达到90%以上。在病虫预测预报方面,省站多次利用省电视台及时发布全省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报,40多个县(市)普及了电视预报,同时还广泛利用广播网手机短信等新闻媒体发布病虫发生、防控信息,提高了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2006~2009年,全省各类病虫害发生面积5.52亿亩次,防治面积5.51亿亩次,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99.8%,挽回损失167.5亿斤。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保证农业生产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供稿)

篇10:市“防灾减灾日”工作方案

按照国务院《关于设立“防灾减灾日”的批复》(国函1号),自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根据国家减灾委《关于做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和赵树丛副省长批示精神以及省政府生产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省民政厅要求,为做好我市首个“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营造浓厚活动氛围,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达到良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效果,促进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的提高,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充分认识做好“防灾减灾日”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灾害形势愈加严峻。我市地处江淮分水岭,地理条件复杂,多发干旱、洪涝并常伴有风雹等自然灾害,又多次受到从江浙沿海登陆的台风影响,引发暴雨而导致洪涝灾害。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广泛普及灾害自救互救意识,有利于深入推进各级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必须站在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的高度,把做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作为维护群众利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各项活动顺利举办、取得实效。

二、以多种形式大力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工作

(一)、省暨市开展现场咨询宣传活动

5月12日上午9:00-11:30在市府广场举行“防灾减灾日”现(来源:好范文 http:///)场咨询宣传活动。省、市民政、水利、国土资源、农委、林业、教育、科技、气象、地震、人防、红十字会等部门联合开展“防灾减灾日”现场宣传,进行街头咨询、散发“防灾减灾”宣传材料。届时,省、市领导亲临活动现场巡视指导。由省民政厅、市民政局牵头。

三县参照省、市方式相应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在政府办公楼及辖区主干道悬挂宣传横幅。由各县政府统一安排。

(二)、新闻媒体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5月7日至13日宣传周内,地区两台一报要配合省新闻媒体加强宣传。电视台滚动播出“防灾减灾日宣传标语”,市电台、《晚报》刊播“防灾减灾日宣传标语”和防灾减灾知识。由市委宣传部牵头。

(三)、开展防灾减灾志愿者服务周活动

5月7日至13日,由团市委牵头,组织志愿者开展防灾减灾志愿者服务周活动。

(四)、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全市城市社区、农村村委会利用村务公开栏开辟专版专栏,宣传“防灾减灾日”和防灾减灾知识。由各县区民政部门牵头。

三、工作要求

1、市民政局配合省民政厅负责组织开展“省暨市5.12现场咨询宣传活动”。租用广场、气球标语等宣传费用约3万元左右,由市民政局先行承担,市财政下半年予以追加预算。

2、市民政局、市水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人防办、市红十字会等部门和单位派员参加“省暨市5.12现场咨询宣传活动”,提前20分钟入场,散发防灾减灾宣传材料,接受群众咨询。咨询台、席卡由市民政局统一安排。防灾减灾宣传材料各家自备。

3、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市电台、电视台和市主流报纸、网站等媒体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和“省暨市5.12现场咨询宣传活动”的宣传工作。

4、团市委负责组织志愿者开展防灾减灾志愿者服务周活动。

5、三县政府负责各县首个“防灾减灾日”宣传工作。

6、市公安局负责5月12日上午在市府广场举行的省暨市“防灾减灾日”现场咨询宣传活动的交通、安全工作。

7、市园林局负责5月12日上午在市府广场举行的省暨市“防灾减灾日”现场咨询宣传活动的场地落实。

8、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确定一名联络员,4月30日前将联络员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报市民政局救灾处,联系电话:2657772。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日

附件:

国家“防灾减灾日”宣传口号

1.防灾减灾人人有责

2.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3.防灾减灾利国利民

4.防灾减灾重在行动贵在坚持

5.减轻灾

害共创和谐

6.推进防灾减灾构建和谐社会

7.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8.树立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共建和谐社会

9.关注生命安全加强防灾减灾

10.学习减灾知识营造安全家园

11.传播减灾文化共创人类文明

12.落实减灾责

任完善减灾制度

13.总结今日经验减轻未来灾害

14.防御自然灾害减轻灾害损失

15.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推进防灾减灾工作

16.大力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17.和谐社会需要我们防患于未然

18.切实加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19.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安全

20.减轻灾害关爱生命

21.减灾知识进课堂安全意识传万家

22.让校园远离灾害让学生安全成长

23.学习减灾知识营造安全家园

篇11:防灾减灾日活动宣传工作方案

规和科普知识宣教工作方案

根据《大安市“防灾减灾日”活动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宣教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校此项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这一主题,深入宣传各种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切实营造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二、主要内容

1、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组织师生收听收看市政府门户网站、大安电视台、大安通讯专题栏目等新闻媒体5月7日----13日开展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宣传周节目内容。

2、组织政治教师上安全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科普知识培训。邀请社会相关专家来校对学生进行相关讲座。

3、学校充分利用板报、法制小报、主题班会、宣传标语粉刷等形式广泛开展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宣教活动。

4、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在食堂、宿舍、教室等地方举行适当规模形式的安全应急演练活动。把相关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此次活动卓有成效。

三、保障工作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学校成立宣教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规范行为。组长: 宫长河

副组长: 陶有志

组员: 王敬斌王立波刘波山各班主任

2、落实责任,确保安全。宣教工作涉及面广,参与师生多,展开活动时,要周密安排,明确分工,务必保障师生安全,圆满完成宣教工作。

篇12:幼儿园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掇刀区20xx年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的通知精神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应急避险演练活动为主体,结合五个一活动,推动幼儿园应急避险演练活动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努力提高师幼应急避险意识和能力,确保幼儿园安全稳定。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进一步强化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全体教职员工、家长和幼儿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

三、活动时间:

20xx年5月7日5月13日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四:活动内容及形式:五个一活动

1、组织一次国旗下讲话。

2、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次避险基本常识教育活动。(各班自行组织)

3、组织幼儿观看一次防灾减灾或应急演练专题片。(各班自行组织)

4、开展一次预防溺水事故专题教育活动。(各班自行组织)

5、开展一次应急逃生演练活动(全园师幼)。

五、班级教育活动内容安排:

1、利用晨间谈话等形式,学习防火灾、防地震、防台风、防洪水等安全知识。

2、结合健康活动,学习防火灾知识。

3、利用夏天雷雨天气,进行现场讲解雷电知识、防水灾知识。

4、参加园内逃生演练活动。

六、活动要求:

1、各班在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时形式多样,讲究实效。

2、安全知识具体落实到每次安全活动中。

3、班级宣传与家长结合,小手拉大手,带动全社会共同关注。

篇13:防灾减灾的工作方案

2015中国 (北京) 国际防灾减灾应急产业博览会由国家测绘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防灾科技学院、中国防灾减灾应急产业协会主办, 菲律宾都市马尼拉发展署、韩国防灾协会、韩国灾害救护协会、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日中经济贸易中心等产业协会境外合作, 中国卫生摄影协会、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协办,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务院应急办公室、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支持, 新格拉斯国际会展有限公司、香港飞歌国际展览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将于2015年6月4—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这次展会将重点体现军民融合发展思路, “科技减灾、持续发展”的理念, 打造全球防灾减灾行业最佳国际采购平台, 为政府采购发挥其巨大作用, 更好地促进全球减灾产业的发展。此届博览会也是“国家减灾日”中央层面主要活动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中国权威部门统计, 每年我国仅自然灾害 (气象、海洋、干旱、火灾、洪水、泥石流、地震、冰雪等) 及病毒性传播疾病 (SARS、甲型H1N1等) 造成的直接及间接经济损失, 就高达2 000~3 000亿元。

防灾减灾意识已深入人心, 本届2015年中国国际防灾减灾应急产业博览会致力于打造成以“军民融合、科技减灾”为主题, 以科技救援、防灾为特色的综合性博览会;以公益性与商贸性相结合的方式, 为国内外展商及观众提供一个了解和开拓中国防灾减灾市场的契机。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 为国民提供防灾自救知识和服务势在必行, 这也将更好地推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了解更多请登录防灾博览会官方网www.fzexpo.cn。

篇14:防灾减灾:多重保障体系的构建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地质情况复杂,灾害多发。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在今年“两会”期间,众多政协委员聚焦防灾减灾,针对完善防御机制纷纷发表真知灼见。

梁建华:构建防灾减灾网络体系

“目前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还存在体系不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功能不全、网络化程度不高、节点之间联动性不强、信息化程度不好、应急避难体系建设与发展振兴需求衔接度不够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梁建华在向“两会”提出的提案中如是说。

他表示,防灾减灾措施与设施应与地区实际相结合,充分融入地区环境、文化与经济实际,提高设施利用率。要将建设与长期运营发展相结合,科学规划,充分考虑灾后重建的人员安置、社区构建、文化保持、资金安排、产业复兴,将近期需求与长期科学发展的目标进行统一。

他认为,防灾减灾网络体系的建设应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充分调动各类社会主体的积极参与。要在平时服务其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灾害发生时发挥其防灾减灾功能。

“对于地震灾区而言,应在灾后重建资金中预算一定比例设立社区重建发展基金,用于社区防灾减灾网络体系建设和长期运营管理等。”梁建华说。

支建华:大力促进巨灾保险发展

“巨灾通常指突发的、无法预料和避免的且损害严重的灾害事故。据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由巨灾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呈逐渐上升趋势。”全国政协委员支建华建议,应大力促进巨灾保险业发展。

支建华说,在国外,保险公司在巨灾赔付中占重要地位,保险赔偿的平均水平通常在经济损失的30%~40%左右,一些发达国家甚至达到了60%~70%。但是我国保险业本身起步就较晚,发展水平和层次还处于较低程度,巨灾保险更是近乎于空白状态。

支建华建议,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商业保险公司为运作主体的合作分担机制,实际操作上可效仿交强险做法,在政策、法律和经济多方面全力提供支持与保障,以商业保险公司为运作主体,确立巨灾保险政策性与商业性运作的模式。“提高参保率是巨灾保险顺利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建议政府、保险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对居民和企业加强引导和宣传,让防灾减灾深入人心,增强公众对巨灾风险采取主动防范措施的能力。”支建华表示。

姜其和:建设气象灾害预警终端

“防灾减灾,预警先行。在重大自然灾害中保护民众生命,预警是否有效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姜其和则建议,建立全国性的以无线广播为主要手段的终端气象预警体系,构建使用具有预警功能的收音机为终端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他介绍,目前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建立了气象预警信息专用频道和高音喇叭广播等配套预警系统,其优点是全国民众熟悉,便于收听,缺点是投入巨大,且不能主动控制播放,紧急情况难以随时随地通知到每个地方。

我国由于同类信息传播的途径基础设施投入有限,导致覆盖范围、沟通效率低下。

对此,他建议,建立包括农牧林地区居民以及易受灾地区城乡居民在内的预警信息发送接收体系。同时,气象预警体系应由国家气象部门牵头完成布置,以利于达到快速推进的目标。

李冬玉:支持西部地区地灾防治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李冬玉则在提案中呼吁支持西部地区地灾防治工作。

李冬玉介绍,目前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防治中存在着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地质灾害治理投入大,资金不足;二是地质灾害防治装备差,基础薄弱。

对此,她建议,一是进一步出台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法规、制度。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法,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再生态文明和发展建设中的规划红线作用。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在工程建设等活动中,强制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环境安全评价工作,防止城镇、新村和重大工程因选址不当,造成重大损失。

二是加大中央财政支持西部力度。西部地区多数省份都是经济相对欠发达的省份,地质灾害防治要投入的资金大。建议国家加大对西部省份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的投入,同时取消对各省在防治项目上的资金配套。

三是出台特殊支持政策。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较重,装备差。基层现有的地质灾害防治应急装备都十分简陋,或者没有。建议国家出台地质灾害应急装备的支持政策,改善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装备。

(作者系《中国矿业报》记者)

上一篇:《终极面试》影评下一篇:延安教育基地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