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教育基地培训方案

2024-06-06

延安教育基地培训方案(精选8篇)

篇1:延安教育基地培训方案

延安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心得体会

2018年10月9日,我们河东区公路局党支部部分党员有幸参加了延安红色基地培训学习,在支部书记的带队下,我们一行党员怀着激动的心情赴往陕西省延安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这次赴延安红色基地接受实地的培训学习,我们的学习内容是:延安宝塔山教育基地、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党中央领导人故居及中共七大会址、枣园红色教育基地和总书记作为知青插队学习和生产、居住的地方,并观看红色舞台剧《延安

延安》。

延安宝塔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为全国进步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从四面八方不约而来,投身火热的革命热潮中。宝塔成为在热血青年心中闪闪发光的革命灯塔,指引着全国解放的方向。

远观、近看宝塔,除却心愿达成的激动的心情,还有满足愿望的朝圣般的情怀。

当我们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大门,纪念馆的建筑朴实无华,拱形的门窗,凸显陕西延安的窑洞特色,也像极了红军艰苦朴实,扎根农村的朴实。

延安革命纪念馆里,一件件红军使用过的被褥、枪支、餐具、皮带等,显现当年红军条件和设施的简陋,而缴获的敌人的武器和随军用品,又鲜明的体现出红军革命意志的坚强,能够打败强大的敌人,靠的是强大的精神力量。

杨家岭党中央领导人故居及中共七大会址里,各处的选址透露着睿智的想法,简陋的条件,恬淡的环境,伟大的领袖,完成了卓越的著作和革命方向,带领红军走向一个有一个胜利。从这里的红色精神,吸引着蒋介石的目光,也吸引着全世界好奇的探索,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生、记者、外国军人,自从来到这里以后,无不被深深折服,深信中国的未来在这里!

枣园红色教育基地,是当地一个有名的开明地主为支持革命而自愿捐献。可见,当时的红军不仅仅已经获得无产阶级的广泛支持,更争取了富农、开明地主和大量海外爱国资本家的大力支持,所以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就是得天下民心者。

红色舞台剧《延安

延安》,给我们的是另一种冲击,小小的舞台,先显示了红军长征转战两万五千里的路线,将红色的火种洒遍长征的路上,最终在延安扎根、发芽、壮大。红军在延安的革命生涯,逐步克服一切苦难,从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开始,从经济、文化、教育、艺术开始改变延安的精神和生活面貌,从军事练兵,红军逐步壮大发展,发展了军民鱼水神情。而国民党和日寇,不希望看到红色之火燃遍陕北,企图扑灭革命的烈火。红军与延安人民奋起反抗,不屈不挠,做出来巨大的牺牲,争取了伟大的斗争的胜利。

追昔抚今,在历史的震撼与当今的感受中,我们更加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意义深刻的洗礼和升华。回想当年工农红军、革命先烈面对种种艰难困苦,依然迸发出豪迈雄壮的革命激情,而今我们享受着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美好生活,还有什么理由去计较个人得失,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我们应懂得饮水思源,应懂得忆苦思甜。铭记党和国家的教导和培养,用勤奋和汗水回馈我们的祖国。我期待着有机会继续参加红色教育的培训活动。

篇2:延安教育基地培训方案

一、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EHS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打造具有曹妃甸项目特色的安全教育管理模式,不断推进公司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二)分项目标

为更好的达成EHS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将总目标分解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两个分目标,通过对每个分目标进行分解并分步实现,让员工既有意愿得到安全,又知道如何做才能确保安全,从而使我的安全得到实现。在“我的安全”这一目标实现后,进一步提升员工责任意识、职业道德,将“我的安全”升华为要人安全,最终形成全公司的安全的浓厚安全文化氛围。

二、组织机构

(一)成立公司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桂芳

副组长:孙志刚、涂红俊、杨武全

成 员:岳宏利、王智江、胡红卫、孙海辉、孙逊、尚国标、于涵、李云东、张震、肖家靖、郭宇、孟令军、刘滨

(二)公司EHS部负责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与考核。

三、安全教育现状

(一)我要安全

我要安全,即人员安全意识的表述。首先,现阶段,公司人员构成主要包括几部分:公司各部门人员、长协外委单位人员、临时承包商人员、二期参建单位相关人员。由于各部门、单位工作性质不同,造成以各部门或单位为整体的安全意识不同;部门、单位内部因人员结构、从事工作时间不同导致安全意识也有高低区别。其次,公司安全教育没有真正将意识教育放在首位,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对安全技能的培训,安全意识培训较少。所以,公司员工普遍安全意识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机构上体现在外委单位、临时承包商、二期参建单位人员安全意识欠缺,在体系上体现在新入职人员及老员工安全意识欠缺。

(二)我会安全

我会安全,即人员安全技能的表述。体现在人员安全知识的储备上。一是公司各部门、长协外委单位、临时承包商及二期参建单位新入职员工较多,人员还没有时间掌握充足的技能,对操作流程和安全技术不了解,不能有效识别危险点。二是由于人员缺口,部分员工提升较快,虽具备一定的安全技能,但尚有缺口。三是由于人员年龄构成差别大,知识结构不统一。老员工经验多,理论少;新员工理论多,经验少。四是惯性思维根深蒂固,人们操作总是习惯按照以往的流程、方法进行,不愿接受新的知识。五是人少事多,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

四、推进方案

(一)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有了安全意识,才能有安全行为,才能保证生产、施工的安全进行。所以安全教育最重要的环节是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1、进行安全警示教育

每季度组织各部门及外委单位员工参加安全警示教育,通过警示教育,提高员工思想认识和规避风险的个人意愿。(责任部门:EHS部,完成时间:每季度第二月)

2、进行广泛的安全文化宣传

建立安全文化大道,以展示窗、宣传栏、警示标语等方式为载体,运用情感教育等有效方法,让员工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了解安全的真正受益者。(责任部门:综合部,完成时间:8月)

3、开展提升安全意识系列培训

(1)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现阶段安全生产已经提升到法律的高度,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培训,使员工了解到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违反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就是违法行为,从而使员工在安全意识的感性上得到强化认知。(责任部门:EHS部,完成时间:5月)

(2)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安全知识培训。进行制度和知识背后故事的培训,让员工了解到这些制度和知识是用生命和鲜血、巨额财产损失换来的,只有在工作中遵章守纪、严格执行才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使员工的安全意识从理性上逐步形成。(责任部门:EHS部,完成时间:6月)

(3)进行作业前风险告知与KYT演练。员工对自己从事的作业工序都有清晰的认识,学起来更容易接受。通过作业前风险告知与KYT演练,使员工对自己从事的各项工作存在的各种风险和如何控制这些风险能够有更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从而使安全意识更进一步得到加深和巩固。(责任部门:各部门及外委单位)

4、进行入厂安健环告知与承诺

入厂环节首先进行安全告知,并作出保证安全的承诺,让外来人员了解到安全重要性,明确安全是先决条件、是基础,明确入厂后的所有活动都已安全为前提。树立临时入厂人员的安全意识。每月最后一天由保安公司将本月签订的安全承诺书交由综合部存档,EHS部、综合部不定期对承诺书签订情况进行抽查。(责任部门:综合部)

5、深入推进党员身边无违章活动

结合党员身边无违章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地开展“随时随地”的安全培训,并用行动感染他人,带动公司安全文化氛围提升。(责任部门:公司党委、EHS部)

6、开展管理人员讲安全活动

各级管理人员上讲堂,以身作则讲安全,对全体员工做出示范与引导。同时更进一步树立自身“安全为首”的意识。(责任部门:EHS部)

(二)提升员工安全知识储备

1、继续推进岗位安健环技能鉴定与提升系统实施。完善课题开发,优化网络运行平台。(责任部门:EHS部)

2、严格按照年度培训计划,运用安全生产云培训平台及多媒体培训工具箱开展培训工作。制作培训效果评估表,对每月培训情况进行总结评估。(责任部门:EHS部,完成时间:次月6日前完成月度评估总结)

3、切实做好各部门及外委单位“三个一”培训工作。首先,要技术培训与安全培训并重,不能只问技术不问安全。其次,每日一问要问基础,每周一讲要有记录,每月一考要有试卷,真正将“三个一”培训落到实处。各外委单位应提前确定每月一考的时间并通知EHS部,EHS部进行抽查。(责任部门:各外委单位,各外委单位每月5日前确定本月“每月一考”时间,并上报至EHS部赵红明处)

4、开展老员工传帮带。老员工与新员工签订师徒合同,师傅为徒弟制定培训计划,教授作业技术,新员工严格按照培训计划进行学习,快速成长。培训计划经老员工的直接上级进行审核,并提交部门、项目部备案,由班组定期对新员工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责任部门:各部门及外委单位,完成时间:师徒合同签订4月30日前完成,培训计划备案5月5日前完成)

5、开展工作行为讨论分析。每季度组织一次班组级的讨论分析会,对日常工作中的“小窍门”进行分析讨论,找出工作中各种“小窍门”内存在的违章行为,进一步杜绝习惯性违章。(责任部门:各部门及外委单位,完成时间:每季度第一月)

6、组织员工参加外部培训。梳理电厂从业人员特种作业种类,与公司现状进行对标检查后,制定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取证计划。对缺少的项目,依照各部门实际情况,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外部培训,逐步实现公司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责任部门:EHS部,计划制定:4月15日前)

7、邀请培训讲师入企培训,作为员工外出培训的补充,已达到更广泛的培训覆盖面。

华润电力(唐山曹妃甸)有限公司

篇3:延安教育基地培训方案

关键词: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建设,实践

一、浙大基地的建设探索

1. 加强基地建设管理, 提高服务发展能力。

2009年浙大基地设立之时, 学校对基地的建设有着明确的指导思想, 首先要“举全校之力建设好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其次明确浙大基地不只是一块牌子, 而是要充分发挥基地大品牌、高平台的作用, 做实事, 做大事。因此在组织机构设置时, 面向社会办学, 浙大基地是一个品牌, 针对校内工作落实, 基地是一个平台, 引领和支撑全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在内部管理上, 基地设立在学校主要的办学实体继续教育学院, 充分依托已有的办学基础, 促进进一步发展。

2. 构建基地组织架构, 确保工作有效落实。

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基地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浙大基地执行机构, 由校党委常务副书记任基地主任, 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任常务副主任, 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任副主任, 并设有专职副主任。浙大基地下设综合管理办公室、教学管理与研究中心、后勤管理与服务中心三个职能部门, 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并设立专家工作室, 对基地培训项目研发和课程开发提供学术支撑。

3. 完善基地运行机制, 优化编制人员队伍。

基地通过不断自我完善和协调, 调动制度性、体制性、机制性的潜力, 做好、做强、做大浙江大学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目前基地三个职能部门的人员配置到位, 综合管理办公室6人, 教学管理与研究中心6人, 后勤管理与服务中心4人, 合计16人。

4. 推进后勤设施改造, 大力提升办学条件。

浙大基地设立于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华家池校区占地1, 257.4亩 (教学区范围) , 华家池水面84亩, 大小建筑达106栋以上, 各类教学生活设施齐全。基地能很好地利用华家池校区的学习生活体育等配套设施, 如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医院等。

二、浙大基地开展特色品牌建设的实践

浙大基地充分发挥“两浙优势”, 即浙江大学的学科综合优势和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先优势, 将这两大资源融汇、提炼、转化成生动丰富、针对性与实效性很强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同时依据这两大资源优势, 浙大基地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实际, 形成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的干部培训模式, 并以此积极推进特色化、品牌化建设。

1. 凝练前沿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国际化的办学特色。

在浙大基地建立之时, 学校确定了“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树立品牌、做大贡献”的工作方针, 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将基地建设成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要、紧密联系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充分体现浙江大学办学特色、具有一定办学规模和较强培训品牌影响力的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基地;推进政产学研紧密合作、东西部地区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干部教育培训理论研究与国际交流的重要中心;集教学、办公与生活于一体的高标准、国际化的干部教育培训场所。

2. 通过“竞争、择优”模式, 创新培训内容, 培育品牌项目。

浙大基地能够有效整合全校各专业学院的优质资源, 提高培训项目的研发与设计能力, 进一步提升培训项目对外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汇总精选培训项目。在现有的办学基础上, 遴选一批能代表浙江大学办学水平的校内最优秀的培训项目, 不断地加以扶持和优化, 形成充分反映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代表浙江大学办学特色、品质和品位的品牌项目。如服务型政府与公共管理、非公有制经济 (民营经济) 发展专题、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建设、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与转型升级等专题项目。

———建立优秀项目选拔机制。为了适应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要求和新变化, 更好地选拔优秀项目参加全国性干部教育培训招标工作, 更好地树立浙江大学培训品牌, 基地建立了优秀项目评选选拔机制, 即在项目报送之前, 在内部通过评审会、匿名评审、网上评审等多种方式, 选拔优秀项目。为此基地出台了《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培训招标项目评审办法》, 组建了“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培训招标项目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如在2012年3月针对云南省委组织部2012年厅处级领导干部出省培训重点班次招投标项目举行了校内项目评审会, 通过纵横比较、研判分析, 在众多项目中好中选优、优中选强。通过这种方式培育了一批优势品牌项目, 增强了浙大干部培训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3. 多渠道构建, 集聚高端师资队伍。

在培训管理、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和学习生活服务等多个培训环节中, 师资队伍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师资授课水平决定着办学水平和培训质量, 因此浙大基地非常重视师资队伍, 尤其是适合干部教育培训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专家工作室、特聘专家、主讲教师制、签约教师制等路径多渠道构建师资队伍, 集聚高端培训力量。2010年基地启动专家工作室建设工作, 制定《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专家工作室管理办法》, 聘请高水平学术专家在基地平台上成立专家工作室。目前专家工作室专家在招标项目评审、培训项目咨询、案例教材建设、重点班次教学、培训质量评估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良好作用。

4. 校地合作, 大力建设特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

浙大基地以浙江省及长三角区域创新为主线, 以经济社会发展典型经验为题材, 以干部能力提升为目的建设特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 突出实践教学特色, 加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努力将经验型、感性的内容通过具体的案例呈现出来, 同时增加互动和研讨环节, 提升学习效果。为此基地制定了首批特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重点建设计划, 通过制定现场教学示范基地建设方案、现场教学示范基地合作协议、现场教学流程、现场教学考评办法、教学基地质量测评表、教学基地自评评价表、投入建设经费等进行建设。

5. 构筑纵横联通的合作渠道, 提高社会服务成效。

“以服务为宗旨, 在贡献中发展”是浙大基地遵循的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理念, 因此从长远的发展着眼, 基地着力构筑纵横联通合作渠道, 打造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大环境。

——省校互动交流, 形成合作双赢的有效机制。基地与浙江、云南、广西、山东、广东、福建、贵州多个省 (区) 的组织部等职能部门进行互访与交流, 与浦东、延安和井冈山三个干部学院互动学习, 并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还专门为贵州省编写了《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弘扬浙大西迁精神、助力“4515”大培训计划、服务贵州科学发展的方案》, 共汇集52个项目方案。

——以培训为平台, 形成政企、区域和产学研互动。在华家池校区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学员, 这为政府与企业界的对接创造了良好机会。学校作为培训班的举办者, 针对他们的需求, 牵线布局, 促进政企、区域、产学研互动交流。多次举办班与班、班与校、班与企业间的多重互动, 取得良好的效果。

———推动学校科研成果和专利转让。党政干部班和企业班在学习之际, 希望得到浙大技术创新与研究成果支持, 基地积极搭建平台, 邀请科研院宣介浙大的科研成果和专利, 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如山东省省委组织部委托的省国资委企业高端人才培训班, 在培训期间与我校科学研究院就学校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成功对接。

篇4:延安教育基地培训方案

关键词:CBE;能力目标;教学实践

能力本位教育,英文名称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又称CBT(Competence Based Training 能力本位培训)。能力作为一个教育概念,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十分突出。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能力观具有不同的能力标准。能力标准对能力本位教育(培训)教学体系的构建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下面将就职教师资的能力标准、职教师资是否要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如何构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能力本位教育或能力本位培训、其教学体系体现何种内容、“十一五”期间应该表现出何种时代特征等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以能力目标为中心构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CBE教学体系

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大幅度提高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培养培训能力”。《意见》指出,必须切实加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基地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内涵建设,必须把师资培养培训项目开发和课程建设作为核心,各基地的培养培训项目要体现自身的专业和学科优势,创出品牌和特色。

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能力培养目标应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第一,坚持以提高性培训为主,面向社会开展职教师资资格培训。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制定80个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开发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用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项目体系,满足新师资培养、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培养培训需求。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快速高质量的发展,教师队伍规模稳步扩大,素质结构不断优化,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基本建立起了以国家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为龙头、省级基地为主体的师资培养培训网络,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师资培养培训活动广泛开展。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职教师资队伍仍是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教师的数量、素质、结构等都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规模与职教师资增长数量不相适应、教师总量不足、生师比偏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低,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等。此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也与人才培养素质的要求不相适应,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也亟待完善等。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过去一段时期内,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弥补性培训曾对师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提高教师的学历,对于提高职教师资的整体质量很有必要,但如果不尽快把弥补性培训调整到提高性上来,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就会落伍。要使基地成为培养培训合格师资的主战场,培养培训对象不仅应包括学历不达标的教师,还应包括一切从事与职教事业相关的教育类人才,如教师、管理人员、实习指导人员,以及一切具有一定职业技能且有相关相应学历并有志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员。只有这样,基地才能为加快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同时,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特别是职教师资队伍的调查分析,依托學校的人才优势,积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特别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法的研究,力争取得一批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为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使基地成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主阵地和职教师资科研的重要平台。

第二,以职业性为特征,以复合性为内涵,切实提高职教师资的师德师能。

能力由知识、技能组成,是知识、技能、才智、态度等多元素的整合,是职业表现中多成分的素质结晶。职教师资的能力认定,首先要体现“教与授”的职业特征。职教师资与理论型、研究型、设计型、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区别在于能教会做、能讲会教。“口才”是教的基本条件,不但要能动口还要能动手,这是职业教育师资的底蕴所在。这就要求基地的CBE充分体现职教师资的职业特点,为其打造深厚的本位能力功底,包括胜任教师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和动手能力、群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及自我调控能力等。这些能力集中成复合性能力。在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CBE构建中,必须目标突出并严格考核复合性能力的程度。

教育部的《意见》明确指出: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师德师能培养已成为基地CBE的重要内容。基地要建立师德考评奖励制度,要把师德建设作为职教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容,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工作考核、职务聘任、选派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要构建师德建设工作检查评估体系,对到基地学习的每一个学员进行科学的师德考评。与此同时,以地方职业教育的师资德能需求作为基地培养培训的方向,不断强化德能教学实践。

教师的专业教育是对已经取得某一学科文凭或正在学习其他学科专业的学生进行的职前或在职教育。其内涵是培训教育知识、教育技能、养成职业态度、进行伦理训练。职教师资的CBE是把所教授的学科知识、应用技能与教师的专门教育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师的系统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对于职教师资而言,其专业知识不是指所教课程的知识,而是指该专业领域的知识,即职业技术(工种)。教师要传授知识技能,就必须懂得如何教授才能使学生获得最大收益。因此,掌握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熟悉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方法和手段等,正是基地CBE体系中建立在职业性特征基础上的复合性能力的培养培训所需要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师德师能的关键所在。

第三,以提高教育教学素质为基点,重点加强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基地是师资的锻造场所,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培训包括教学计划、教材建设、课程体系、实训模式等一系列环节,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严格遵循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素质这一能力目标原则。基地必须牢固树立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教育手段的综合化观念。在培养目标上,要以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为基本规定。在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加强教育教学的技能训练,还要特别注重拓展和延伸其专业知识,使其个性特征得到很好的发挥。

知识技能的主体与多维以及传授方法的多样与多变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职教师资必须做到一专多能。基地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教师,教师对教师的教育应有别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基地CBE教育的终端是应用型技能人才。所以,基地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具有相对的特殊性。职教师资必须使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相互沟通,这是根本。在这个根本上养成教学的技能技巧是职业教育师资的特殊性所在。如今电脑、视听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广泛运用,特别是信息网络的发展使教育手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为了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更快提升,基地应当十分重视视听教育的综合、讲授与讨论的综合、集体与个体教学的综合、多媒体技术与交互网络的综合,把CBE过程的多层次性、多方面性和多阶段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教育与自我教育、育才与

自我成才的生态型网状教育环境。

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锻造,不断提升职教师资整体水平

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以培养培训职业教育的骨干师资力量为主,以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并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基地以造就合格的职业师资人才为本位。这些年来,基地在新师资培养培训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十五”期间,随着职业市场的逐步完善,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体系框架。今后,在加强基地自身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抓好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培训这一重要环节,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造作为一项系統工程做大做强。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优化CBE教学环境,建立健全“教学型实践”工程体系。

“教学型”实践针对“应用型”实践而言。职教师资的实践实训目标和方法与“应用型”应当有所不同。基地的培养培训对象并非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而是肩负对这些应用型技能人才进行知识技能传授的职业师资人才。通俗地说,基地的能力本位培训依据的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这两个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教他们怎么教”的教学,而非“教他们怎么做”。优化CBE教学环境要求合理安排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教学实践与职业岗位考评、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学手段创新等各个环节,并依据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全面要求将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技能进行系统的设计,做到以专业学科知识为载体,把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融合。这样,在培养培训过程中就能充分体现教育理念与教学结构的最优化。

另外,突出“教学型”实践,还必须在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能力目标、规格方向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要严格按照教学实践的要求,加大与实习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基地、企事业合作单位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的合作力度,有目的地构建起本地区资源共享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二,强化实践教学能力的锻造功能,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结构布局。

最近,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必须依托高校,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大力推进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优化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资源,强化实践教学能力的锻造功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空间是基地CBE的本位职能。应不断加强基地与基地间、基地与企业间、基地与行业间、基地与人才需求方之间、基地与各科研机构及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目的在于寻找实践教学的最有利突破口,并在专业建设、项目开发、岗位培训等方面广泛与社会接触,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教学综合运用能力。

职业教育与职业岗位的不可分割性,注定了教育的内涵是“职业岗位的不断重组与派生所影响的教育”。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产业的纵向延伸与横向交叉及相互渗透随处可见,这必然要求职教教师既要有工作能力,又要有应对社会职业岗位不断变化的教学适应能力。在知识与能力成为人们谋事立身的当今时代,注定了从岗位到行业、到领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具有不断扩张性。因此,作为职业教育的师资人才,在养成自身的岗位能力和传授职业岗位知识时,应广泛涉猎岗位所在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范畴。因而,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十分重要。

实践证明,具有行业领域知识技能的人才比只具有岗位知识技能的人才更具有社会适应性与技能生命力。基地培养师资,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在强化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突出专业领域的知识培养,重视行业领域与岗位职业技能训练,正确处理好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把教师的职业素质教育与岗位综合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知识型人才培养与教育型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并把相关的职业资格培训与操作技术技能训练始终贯穿到职教师资的CBE目标培养培训计划中,从而使实践教学形成一个专业面广、适应性宽、针对性强、能有效发挥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整体功能的系统的教育教学网络。

参考文献:

[1]黄崴.教师教育体制国际化比较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兰兰.应用型本科院校CBE人才培养控制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06,(5).

作者简介:

吕玉铬(1956—),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研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邓丽萍(1963—),女,江西樟树人,广西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研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本文责任编辑:郝茵)

篇5:延安党性教育培训心得精选

延安,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 篇章。当我踏上延安这片热土,漫步于凤凰山、杨家岭、王家坪、枣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憧憬着革命老区的朴实神奇,缅怀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瞻仰革命圣地,感受延安精神,真是感慨万千,受益匪浅。

在这次学习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现场教学中每一个革命旧址都有着可歌可泣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不仅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四个方面内容,还包含着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忘我工作精神以及白求恩的国际友爱精神等等。延安精神不是书本上抄下来的理论,它是通过革命实践培育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是在这狭窄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实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 篇章。我被这些精神所感动,更为这些精神所焕发出来的力量而所折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正是用这样的精神和力量与敌人对抗,尽管他们面临的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们的精神力量无比强大,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时也是我们党精神力量的伟大胜利。

在这次学习中,让我启发最深的是,参观了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聆听了刘杰教授讲解的《弘扬抗大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使我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抗大精神”。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代表性的一所干部学校,毛泽东同志亲手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在那艰苦的年代,是什么吸引了全国无数的人到抗大来学习呢?虽然那里是露天食堂、集体宿舍,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吸引了大家,大家都怀着崇高的理想和爱国情怀来到那里,也正是这样,大家一块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了蒋家王朝。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这次学习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在张思德纪念碑前聆听李月侠教授讲解《学习张思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班同学重温入党誓词、现场朗诵《为人民服务》,使我在思想上、心灵上受到了很大震动,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张思德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写道:“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和为人民利益不怕牺牲,这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延安精神的本质。张思德是一位默默工作在自己岗位上的普通一员,他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种公而忘私、克己奉公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和运用。虽然在新时代我们奉献祖国的精神不是用死来衡量的,但是爱国的精髓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容在不断地丰富,每一个中国人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就是爱国。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们必须牢记党的宗旨,践行党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到我们的一切行动和工作当中去,当好人民勤务员。

延安之行,让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升华了思想,增强了党性,磨练了意志。延安之行使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坚持和发扬新时代延安精神,就一定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这充满新希望、新挑战的人生征途上,勤奋工作,严于律己,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并通过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使伟大的延安精神发扬光大,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 党性教育心得体会

★ 党性教育心得

★ 党性教育小结

★ 党性教育论文

★ 党性警示教育对照检查材料

★ 党性教育培训班体会

★ 遵义党性教育体会

★ 党性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 党性教育活动心得

篇6:延安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我深刻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永远奋斗”不只是口号式标语,而是蕴藏着深刻的理论性、哲理性与逻辑性,具有严密的因果关系。毛泽东早在1936年2月写下的《沁园春》诗词中,就饱含着由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定要胜利的伟大初心。这个初心,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革命圣地就孕育了十三年,奋斗了十三年。

在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斗岁月,毛泽东等一代伟人牢记使命,发动和带领全国人民,指挥千军万马,为了不忘初心——解放全中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简陋的土窑洞里写下了《论持久战》等革命著作,在杨家岭召开了党的“七大”;虽身在窑洞,却帷幄千里之外,叱咤风云指点江山,干出了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坚持八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又与蒋介石国民党开展了解放战争,至到1949年夺取胜利解放了全中国,把人民从苦海黑暗中解救出来,实现了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过上好日子的初心,担当了解放全中国的神圣使命,这一切都是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经过永远奋斗才能获得伟大成果。

从1938年到,回顾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光辉革命历史,我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内心深处体会到:我们要感恩共产党,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八十年后的今天,曾在梁家河插队锻炼、创业奋斗过的习近平主席说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这句话,就是习近平主席的初心。战争年代的使命是打仗,而现在的和平年代使命就是建设与发展。结合现阶段脱贫攻坚的实际,联系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永远奋斗”这三句话,我个人认为:

帮扶贫困户脱贫,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就是共产党的初心;制定脱贫攻坚方针政策,统一安排部署,狠抓落实,这就是共产党的使命;集中人、财、物力,采取得力措施,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并达到持续稳定的目标,帮扶贫困户分期分批精准脱贫的全过程,这就是为实现党的初心,担当使命的——永远奋斗。

下面用一个浅显的例子来比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永远奋斗”三句话之间和为什么要“永远奋斗”的因果关系:

xx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上一个大型重点项目,经县委、县政府会议确定,这个项目的发起就是——不忘初心;相应制作项目考察论证、建设规划、选址、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和图纸制作、安排人、财、物力,做好项目实施前期相关准备,这就是——牢记使命;进行招(投)标工作,启动项目开工实施,做好项目建设全程的监督管理、相关服务、跟踪进度、安检质检工作,至到项目实施竣工,验收合格这一全过程,就是——永远奋斗。

归纳起来讲就是:没有初心,就是没有为人民谋幸福、推动xx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理念的发起;没有责任的担当,就失去了使命感;没有永远奋斗的精神与决心,就不能实现初心、完成使命、获得奋斗的成果,人民就会指责为无作为。因此,我们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在各自的本职工作中,要以为人民服务和谋幸福不忘初心;要为实现初心而担当使命,最重要的是要为实现初心、完成使命而去永远奋斗。

因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不可缺一的因果辩证关系。

篇7:延安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下面我结合理论学习和参观见学的内容,以及我的岗位工作实际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牢记革命历史,不忘从警初心

回顾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史,如果没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党十数年的武装革命斗争,就没有延安精神的孕育与诞生;如果没有我党在延安十三年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就没有延安精神的成熟与发展;如果没有此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胜利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也就没有延安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在我党的精神发展史上,前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后有西柏坡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神舟飞天精神等,延安精神与她们一脉相承、生生不息。延安精神不是起点、更不是终点,她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她从黄土高原的陕甘宁边区走来,却不仅仅属于延安,她早已随着革命的胜利走向全国,她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她从炮火硝烟中历练萌生,却不仅仅适用于革命战争年代,她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更是未来的。

站立在巍巍宝塔山上,眺望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我深深地感受到,延安这片土地上蕴藏和流淌着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需要每个人永远铭记、不懈传承。1944年,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为人民服务”,时隔73年,在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机关提出的“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中,又一次强调“服务人民”,这充分说明延安精神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成为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

数十年以来,革命精神没有在时间的流逝中褪色,而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如今,我们踏着先辈坚实的足迹,迈着沉稳的步伐,在革命圣地汲取不断前行的能量。延安之行虽然只有短短数日,但延安精神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渗透进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

二、延展抗大之脉,坚定理想信念

从黄土高原的山坡窑洞到黄河岸边的波涛声声,从太行山的露天课堂到华北平原的抗大碑林,我的脑海中一直萦绕着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里我军种.种激奋人心、催人奋进的事迹。而抗大精神,是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军事教育的基础上,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为载体,我党我军创造的具有标志性的精神财富。

它的内涵主要体现在毛泽东同志亲自制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等几个方面。

在延安时期,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仁人志士甘冒出生入死之险,身陷囹圄之难,丧亲失友之痛,错误对待之冤,缺衣少食之苦,抛头颅,洒热血,夙兴夜寐,栉风沐雨,我想,他们绝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否则那么多党的领导人也不会离开自己富裕的家庭而参加革命,朱德、叶挺、续范亭等众多我军的著名将领也不会放弃国民党的优厚待遇而参加共产党,众多的优秀人才也不会放弃后方安逸的生活而来到延安,他们是为了救国救民的革命事业和人民的幸福,来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于生命,这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参观完宝塔山、考察完延安新区建设规划情况,了解到了今日延安的新面貌,我才深刻的领会到,这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力量。

三、传承延安精神,立足本职工作

支部书记是支部建设的核心,发挥着加强支部建设,促进支部团结,提升支部素质,增强支部合力的重要作用。支部书记是党员、共青团员学员的主心骨,是组织和领导学员队各项工作,为学员排忧解难的贴心人,是学员队建设发展的领路人,一个好的支部书记,既要当好“指挥员”,“宣传员”,“监督员”,又要当好“协调员”,“服务员”,“战斗员”。党支部书记岗位是干部锻炼成长的必经之路,是党员干部磨练心智,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的平台,是选拔优秀干部的重要基地。

延安精神是鲜活的,她凝结为时代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党的基层支部书记,要把延安精神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把延安精神同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公安英模代表时提出的“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结合起来,自觉把延安精神同马金旗院长在武警学院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开班动员讲话的精神结合起来。

篇8:延安教育基地培训方案

一、坚持规范领导,强化管理,为“基地建设”提供保障

在《大连市普教干部培训基地 (校) 建设方案》的指导下,我校形成了“学院指导———校级决策———全员实施”的组织管理模式和“ 规划指引———计 划设计———方案践 行———总结提升 ”的工作运行模式。

(一) 构建基地建设组织管理模式,形成战略上的引导。

在市教育学院的推动下,我校率先从基地的领导结构建设入手,着眼于“基地建设”的特殊性,组建了以“学院校长培训中心”为引领,“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院指导—校级决策—全员实施”组织管理模式。

三大团队,三位一体,同心同向,高度融合,形成“有指导、有思路、有实践”的运行轨迹,为基地校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二) 构建基地建设运行模式,形成实践上的引导。

依据《大连市普教干部培训基地 (校) 建设方案》,大连教育学院领导与老师带领学校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经过多次讨论,完善、修订《金二小学干部培训基地校规划》《培训课程开发制度》《培训者培训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依据制度,工作小组设计活动实施方案,促使“中小学校长培训”科学运行,形成“有目标、有重点、有内容”的运行轨迹,为基地校建设提供管理保障。

二、坚持课题牵动,强化课程建设,为“基地建设”提供支撑

如何让“干训工作”与学校的发展相联系,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紧紧依托培训中心的省级立项课题《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运行模式研究》,根据其研究的核心思想:“要帮助基地将已形成的管理特色,进行总结、提炼、深化,转变为具有推广价值、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校本教育、教学资源, 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形成独特的培训课程体系。”我校展开课题研究,构建课程体系,形成“系统架构-特色牵动科学运行-课程提炼”工作流程。

(一) 系统架构

以“管理即研究”为核心思想,我校聘请学院两位专家为研究导师,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与课题紧密结合,形成了“基地研究总引—学校课题牵动—子课题支撑—专题研究运行”的培训系统结构。

(二) 特色牵动

历年来,我校以“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素养的小学生”为办学理念,围绕“小学创新教育特色建设”这一总课题,进行学校整体规划与发展的研究。

(三) 科学运行

我们每一个课题都抓三项研究:

一是文献研究。我们进行每一个课题研究,都要组织教师收集学习相关文献,并撰写文献综述。

二是调查研究。我们进行一项研究,在开始和结束时都进行调查,只有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才能验证我们的研究是否具有实效性和真理性。

三是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我们着力抓四项活动:设计—践行—反思—提炼。

(四) 课程提炼

通过课题研究,提炼出培训课程,是我校一直秉承基地工作原则。

截止到目前,学校已开发出《实施“创新教育”,缔造学生的创造乐园》《实施“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等7门校长培训课程。

三、坚持专家引领,强化指导,丰富“基地建设”内涵

实践表明,没有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其科学性和实效性就难以保证。在基地校建设中,通过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指导团队的指导,我校以“决策指导—践行跟进—提炼帮助—辐射推进”为工作流程,推进此项工作的展开。

(一) 决策指导

学院领导经常深入我校,通过与校长室座谈、指导制定规划,使学校在实施“创新教育”时能够多途径实施,形成了“两脉六分支”的创新教育特色建设实施思路。具体为:两脉———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和学校管理工作的创新;六分支———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活动的创新;校本课程建设的创新;育人环境建设的创新;管理干部的发展方式;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式。

(二) 践行跟进

专家的高位引领,给我们带来前沿的教育理念。为有效落实“创新教育特色建设”,学院专家与老师多次来校或电话沟通,亲自指导、参与学校特色建设工作的落实。如,在课堂教学的创新上,夏老师指导我校创建了“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 在德育管理上,以“立体德育”为思路,实现了“四个创新”;通过建立“我有办法制”,创新学校学生活动的内涵建设等创新教育的实施。

(三) 提炼帮助

由于专家的精心指导与帮助,我校将“创新教育特色建设”进行资源整合、提炼,形成了基地培训的“六大板块”:特色建设实施与引领;“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指导;德育活动管理与创新;校本课程建设与指导;“创新型”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特色学校环境建设与优化。

(四) 提升推进

专家一系列的指导与帮助,为我们架起了与学院专家沟通交流的平台。一方面,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最优的资源服务;另一方面,将学校推到展示的平台,使学校得到了综合发展,全领域受益。通过“板块运行”与“课程培训”,“基地”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四、坚持特色带动,强化发展,为“基地建设”提供示范

在基地建设中,学校全方位发展,办学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近三年,学校先后获得: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校、大连市特色目录学校等市级以上荣誉20余项。教师教育观念有了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能力有了进一步增强。

全校约86%的教师上过市以上教学观摩、评优课,均获得好评。其中,2012年7月,宋桂静老师在全国“我的模式,我的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2013年11月,李蕻老师以“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为思路在厦门举办的全国“真语文”说课大赛中荣获第二名。典型一线掠影

学生的创新素养得到发展,学习质量有了进一步提升,赢得家长的广泛认可。近三年,学生在全国、省、市的各级竞赛中,先后有千余人次获奖。

五、坚持作用发挥,强化辐射,为“基地建设”提供引领

多年的学院研究团队的倾心打造,促使我校充分发挥基地建设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进而夯实了“培训”。主要通过“专题培训-开放展示-校际联动”的方式进行:

(一) 专题培训,示范引领

在学院的安排下,学校按照专题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参训者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参训者的教育管理能力。自2010年以来,学校先后接待新疆、厦门等国家、省、市校长访问团近20余次。

(二) 开放展示,辐射引领

三年来,在学院培训中心的的支持下,学校以“创新教育特色建设”为内容,提炼经验,开展各项研讨、观摩、交流等活动,承办市级以上校长培训现场会达30余次。如:承办全国“小学生语文能力评价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辽宁省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总结会等。

(三) 校际联动,互助提高

上一篇:防灾减灾的工作方案下一篇:热恋情侣的生日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