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司法鉴定机构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2024-06-01

湖南省司法鉴定机构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精选7篇)

篇1:湖南省司法鉴定机构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湖南省司法鉴定机构档案管理办法

(湘司发〔2007〕116号 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司法鉴定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根据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司法鉴定档案是指司法鉴定机构在鉴定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的总和。

第三条 司法鉴定档案管理是指司法鉴定机构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对司法鉴定过程中各种材料的收集、整理、编目、检索等工作进行规范,以保证司法鉴定档案的完整、系统和安全。

第四条 全省司法鉴定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由省司法厅司法鉴定管理部门实施,各市州司法鉴定管理部门负责本区域内的管理工作。同时接受当地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

第二章 材料的收集与立案归档

第五条 各司法鉴定机构从接到鉴定委托书时,应当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收集有关的文书材料,鉴定结束后及时整理,然后交档案员统一归档。

第六条 归档立卷总的要求是:遵循文书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别不同种类,集中保管。具体要求是:归档文书材料收集齐全,分类合理,保管期限划分明确,案卷封面填写清楚,装订规范美观。

第七条 鉴定档案归档立卷实行一案一卷,复杂的可以一案多卷。

第八条 根据司法鉴定实际情况,归档立卷按法医学、文书、物证、声像资料、建筑工程、司法会计、资产评估、房地产评估、涉税案件、知识产权等项目分类立卷。

第九条 鉴定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

(一)司法鉴定委托书;

(二)受理通知书;

(三)鉴定案件受理审批表;

(四)鉴定笔录;

(五)鉴定文书底稿;

(六)鉴定文书正本;

(七)送达回证;

(八)收费凭据;

(九)送鉴材料;

(十)其它应当归档的材料。

需退还委托方的鉴定材料,应复印或拍照存档,如不便复印,应附加说明。

第十条 卷内文书材料应当按排列顺序,在有文字的每页材料上填写页号,并填写卷内文书材料目录和备查表。

(一)案卷封面;

(二)卷内目录;

(三)鉴定委托书;

(四)鉴定书;

(五)鉴定书底稿;

(六)鉴定组检查(检验)、讨论记录;

(七)鉴定受理登记和鉴定方案材料;

(八)鉴定送检材料(病历、询问笔录等原件或复印件);

(九)与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

(十)备查表;

(十一)卷底。

第十一条 案卷封面应当逐项填写清楚,案卷题名要简明,确切反映卷内文书材料内容。第十二条 各司法鉴定机构的司法鉴定档案名称、目录、备查表应使用碳素或蓝黑墨水的钢笔书写。

第十三条 案卷应当采用三孔一线的方法装订,装订时以文书材料的左边和下边为基准,将上边和右边宽出部分折起,整齐装订。

第十四条 档案管理人员对接收的各类档案,应当以各案卷宗为单位,按不同专业门类和不同保管期限分别排列,编制案卷序号,并进行档案登记。

第十五条 其他载体的档案材料也应当注明档案号,在备查表中注明与其他案卷材料的关系。

第十六条 司法鉴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种,重大案件的保管期限为永久类;一般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为定期类。

第三章 司法鉴定档案的借阅、抄录、复制

第十七条 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建立档案借阅、抄录、复制登记制度。

凡借阅、抄录、复制司法鉴定机构档案的部门和单位,需履行审批和登记手续,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第十八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需借阅、抄录、复制司法鉴定机构档案的,应当持本部门和单位的介绍信并说明原因,经鉴定机构负责人批准后,办理借阅、抄录、复制手续。

查阅、抄录、复制司法鉴定档案须在司法鉴定机构办公室并有鉴定机构人员陪同进行。

第十九条 抄录、复制的司法鉴定材料只限于送检原始文证材料及鉴定书原本,鉴定讨论记录及专家工作过程记录不在抄录、复制范围之内。

抄录、复制的司法鉴定档案只能供本部门和单位使用。

抄录、复制的内容中涉及保密的内容,由抄录、复制的单位按有关规定办理,不得泄密。

第二十条 对借阅复制的司法鉴定档案,鉴定机构要及时收回。如果发现案卷破损、文书材料短缺、涂改、增删、污损等情况,应立即向领导汇报并及时追查处理。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保守机密,不得违反制度向任何人提供档案和扩大利用范围,不得向他人泄露档案的内容。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省司法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篇2:湖南省司法鉴定机构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发布文号】湘司发〔2008〕49号 【发布日期】2008-04-30 【生效日期】2008-04-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南省

湖南省公证机构年度考核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湘司发〔2008〕49号)

各市州司法局:

根据《公证法》、《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公证机构年度考核办法(试行)》规定,在充分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我省公证行业的实际状况出发,省厅制定了《湖南省公证机构年度考核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公证机构年度考核是司法行政机关对公证机构的执业活动、公证质量、组织建设、公证档案和内部制度建设等情况进行监督、指导的重要方式,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各公证机构要高度重视,组织公证管理人员和公证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本细则的规定,按时按要求认真做好本地区公证机构的年度考核工作,促进全省公证事业规范发展。

湖南省司法厅

二○○八年四月三十日

湖南省公证机构年度考核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条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公证机构年度考核办法》(试行),加强对公证机构的监督和指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第二条 对公证机构实施年度考核(以下简称年度考核)应当坚持年度考核与日常检查相结合、实际绩效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第三条 各市、州公证处的年度考核,由该市、州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县、不设区的市公证处的年度考核,由该县、市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

市州司法行政机关同时对本行政区域内公证机构的年度考核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省司法厅对全省公证机构年度考核工作予以监督指导。

第四条第四条 年度考核的具体内容和依据:

(一)执业活动情况。包括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在执业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行业规范,遵守公证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情况;完成公证业务工作任务、拓展公证业务领域的情况;公证执业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和执行的情况;接受司法行政机关和公证协会的监督以及当事人和社会的监督,及时查处和纠正执业中存在问题的情况;公证机构所在地政府对其发挥公证职能的基本评价、公证机构文明创建及行风建设的综合状况等。考核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司法部部颁规章和中国公证协会制定的行业规范:

(二)公证质量情况。包括公证质量自我检查、评估的情况;公证质量自我监督、控制、审查和纠错等相关制度、机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重大、复杂公证事项集体讨论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受理公证业务投诉、复查、过错赔偿的情况;公证机构公信力的社会评价及新闻媒体的监督及评价情况等。考核的具体依据是《公证程序规则》及《湖南省公证质量检查评分说明及等级标准》。

(三)组织建设情况。包括公证机构党组织建设及活动情况;公证机构符合法定设立条件和机构性质、体制及其运行情况;公证机构负责人选任、履职及调整情况;公证员的配备数量及文化结构变化情况;开展公证员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教育和公证业务知识、技能学习、培训的情况;公证业务辅助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配备及管理情况;办公设施和办公环境建设情况;公证机构推进公证信息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等。考核的具体依据是《公证法》以及司法部和中国公证协会的相关规范性文件。

(四)公证员执业年度考核情况。包括公证机构按照规定组织实施本机构公证员执业年度考核的情况及其考核结果。考核依据是《湖南省公证员执业年度考核暂行办法》。

(五)公证档案管理情况。包括公证机构执行有关公证档案管理各项规定的情况;本机构内部有关公证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等。考核依据是《公证文书立卷归档办法》、《公证档案管理办法》。

(六)公证收费和财务管理情况。包括公证机构年度公证收费情况;执行国家有关公证收费管理规定的情况;年度财务收支、分配及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情况;本机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按规定缴纳公证协会会费、公证赔偿基金及其他保险金、基金的情况;接受财政、物价、审计等部门检查、监督的情况等。考核依据是国家、省、市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的公证收费办法和标准、有关财经管理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七)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包括公证机构依照《公证法》和《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的总体情况、执行落实的情况和效果。考核依据是《公证法》和《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

(八)公证机构各级主管部门认为需要考核的其它事项。考核依据是《公证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第五条第五条 公证机构在考核年度有下列情形之

一、被司法行政机关责令改正的,考核机关应当将相关问题整改措施的实施、完成情况及其效果列入对该公证机构的考核内容:

(一)被投诉或者举报,经核查存在违法、违纪问题的;

(二)执业中有不良记录的;

(三)出现未能保持法定设立条件问题的;

(四)内部管理存在突出问题的。

第六条第六条 公证机构应当于每年2月1日前向考核机关提交包含有本细则第四条规定之各项内容的工作报告,并附相关资料或情况说明。

新设立的公证机构在考核年度执业不满三个月的,不参加本年度考核。

第七条第七条 考核机关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公证机构的年度工作报告进行审查,并结合考核年度日常监督、检查的情况,对该公证机构考核年度的工作情况做出综合评价。

第八条第八条 考核机关实施年度考核,可以对公证机构进行实地检查,要求公证机构、公证员及其他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可以调阅相关材料和公证案卷,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核实情况。

公证机构、公证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应当如实说明有关情况、提供相关材料,不得谎报、隐匿、伪造、销毁有关材料。

第九条第九条 公证机构年度考核等次确定:得分在100―90的为优秀,89―75的为合格,74―60的为基本合格、59以下的为不合格。

第十条第十条 考核机关对公证机构实施年度考核,应出具《公证机构年度考核报告书》,内容包括:

(一)《公证机构年度考核评分表》;

(二)主要成绩;

(三)存在的问题;

(四)整改要求或建议;

(五)考核等次。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公证机构在年度考核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机构年度考核等次应当直接被评为不合格:

(一)在考核年度受到停业整顿处罚的;

(二)未能保持法定设立条件经整改仍未达标的;

(三)公证处主任没有公证员资格的;

(四)没有独立法人地位和管理自主权的。

公证机构所属公证员在考核年度受到吊销公证员执业证书处罚的,该公证机构的年度考核不得被评定为合格以上等次。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考核机关应当于每年2月8日以前将初步考核结果向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证机构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日。公证机构对初步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应当于公示期满后3日内书面提出复核申请,考核机关应当在10日内完成复核,并将复核结果书面答复申请人。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考核机关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公证机构书面通知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主要内容为《公证机构年度考核表》和考核等次)报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和省公证协会。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各市、州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开展公证机构年度考核的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并附各公证机构的考核结果,于每年4月15日前上报省司法厅。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考核机关在年度考核中发现公证机构有违反《公证法》和《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的突出问题的,应当责令其立即纠改或者限期整改,并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考核机关在年度考核中发现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有《公证法》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规定所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依法予以处罚或者提请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予以处罚。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公证机构对司法行政机关的年度考核结果列明的问题以及责令整改的要求,应当查找、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书面报告考核机关。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可以对考核结果进行抽查,抽查结果与考核结果有明显差异的,可以要求考核机关就有关问题作出说明;必要时可以要求考核机关进行复核,并上报复核结果。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公证机构年度考核评定达到优秀等次的,该机构及其负责人可以参加本年度全国和省级公证行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公证机构年度考核被评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其所在地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存在问题的不同情况,对该公证机构的负责人予以批评教育,提出整改要求,或者组织进行培训。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公证机构在年度考核后被发现有隐瞒事实、弄虚作假行为的,考核机关应当追究公证机构负责人以及其他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撤销原考核结果,重新进行考核。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省厅于每年4月30日前,将公证机构年度考核结果在全省司法行政机关和公证业内进行通报,并将通报和年度考核工作总结报告上报司法部,同时抄送中国公证协会。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公证机构年度考核工作结束后,考核机关应当将对各公证机构的考核等次记入该机构执业证副本及执业档案中,并将考核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资料(包括公证机构年度工作报告、考核机关作出的考核结果、考核评分表)收入执业档案。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一:《湖南省公证机构年度考核评分标准》(略)

附件二:《湖南省公证机构年度考核评分表》(略)

篇3:湖南省司法鉴定机构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一、充分认识《规定》出台的重要性

2007年12月29日,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民生档案工作深入开展, 推动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国家档案局适时印发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

2008年,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法》两大保障劳动者切身合法权益法律的全面实施, 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资料不断增加, 特别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的提出, 社会保险将基本覆盖全体人群, 由此产生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资料数量必将越来越庞大, 近年来, 尽管部分省市积极探索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路径和方法, 各自制定了一定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或细则, 对于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全国范围来看,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还不够规范和统一。一是法律法规缺位。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全国性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 各地在业务档案管理方面无法可依,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管理不够规范。目前多数省份尚未制定统一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 各地市在管理上政出多门, 各省规定也不尽相同, 给下一步统一管理带来障碍。三是管理基础薄弱。许多地方尚未设立专门的社保档案管理机构, 没有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 场地、经费得不到落实, 不但制约和影响了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 也不符合社会保障制度为参保个人“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要求。尤其严重的是这种现状导致劳动者的社保维权之路异常艰难。

此种情况下, 在民生档案涵盖的诸多领域中, 作为几乎涉及全社会每一个人的社会保险档案, 一跃而成为重中之重的民生档案。所以,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 切实维护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真实、完整和安全, 充分发挥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在服务民生、保障权益方面的重要基础作用, 一部以关心亿万民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 (试行) 》的出台势在必行。

二、解读《规定》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 是对参保单位和个人权益的真实记录, 是确定参保个人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 是实现为参保个人“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目标的重要条件, 也是反映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宝贵资料和重要历史凭证。《规定》共16条, 主要明确了制定《规定》的依据和适用范围,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概念及其管理职责、条件、制度, 档案的形成、分类方法、保管期限以及利用、鉴定、销毁、移交和法律责任等内容。

1. 明确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范围。

《规定》明确: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主要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 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专业性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纪录。

2. 明确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主体, 同时其具有依法提供查询的义务。

按《规定》有关要求,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法律主体, 应当认真履行《规定》赋予的职责。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委托,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积极进行与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有关的业务监督检查和调查工作。

3. 确定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分类方法。

本着既方便归档整理, 又方便检索利用的原则, 明确了采用“年度—业务环节”或“年度—险种—业务环节”分类的方法。这样既符合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特点和规律, 也兼顾多数省份业务档案管理的实际做法, 并给地方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同时《规定》中明确, 在全省范围内分类方法必须统一, 主要是考虑档案管理要为推进省级统筹创造条件, 同时也便于国家对此项工作开展检查和考评。

4. 制定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

根据国家档案局《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的有关要求, 考虑到社会保险业务“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总体要求, 同时区分不同业务档案的保存价值及管理需要, 除少量档案须永久保存外, 定期保存档案确定了10年、30年、50年、100年四个档次。同时也规定, 有的档案资料到达保存期后, 如果经鉴定发现业务档案保管期限划分过短, 有必要继续保存的, 应重新确定保管期限, 并对社保档案的销毁作了严格的规定。

5. 明确了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

《规定》明确了五种违规行为, 以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违规行为时, 应承担的相应行政责任和赔偿责任。

三、《规定》出台的意义

《规定》的颁布实施弥补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方面的法规和制度空白, 为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 确保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安全完整和合理有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从广大参保人员的角度, 《规定》的颁

布实施为更好地落实和保障参保对象的合法权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确保各类民生档案的安全、完整, 更好地保存、保管参保对象的各类权益记录, 切实维护和实现他们的各项社会保险权益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2. 从各级经办机构的角度, 《规定》颁

布实施为加快推进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注入了新的动力。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其实质就是推进社保经办机构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过程。因此, 依法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既是加快推进社会保险经办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全面提升经办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途径。

3. 从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角度, 社会

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恰恰是支撑社会保险制度健康运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规定》的颁布实施为推动和实现社会保险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规定》出台之前, 因没有全国性的社会保险档案业务管理规定, 各地在业务档案管理上无法可依, 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威胁到社会保险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 《规定》颁布实施不仅是维护亿万人民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险权益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也是全面推进国家档案局2007年12月29日印发《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重要举措, 更为重要的是充分体现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向法制化的基础性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档案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 (试行) , 2009-7-23

篇4:湖南省司法鉴定机构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关键词:河南省;省辖市;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调查

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市级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收回问卷15份,回收率为83.33%。

1 基本情况

1. 性别分布女多男少。参与调查者中,男6人,占40%;女9人,占60%。

2. 年龄分布中年多青年少。参与调查者中,﹤20岁的没有,21~30岁的3人,占20%;31~40岁的3人,占20%;41~50岁的8人,占53.33%;51~60岁的1人,占6.67%。

3. 工作年限分布十年以上的为主。参与调查者中,参加工作不到2年的1人,占6.67%;3~5年的2人,占13.33%;6~10年的1人,占6.67%;11~20年的6人,占40%;21~30年的5人,占33.33%;30年以上的没有。

4. 档案工作年限分布十年以内的占多。参与调查者中,在档案工作岗位工作不到2年1人,占6.67%;3~5年5人,占33.33%;6~10年2人,占13.33%;11~20年4人,占26.67%;21~30年2人,占13.33%;30年以上1人,占6.67%。

5. 学历分布全部受过高等教育。参与调查者中,全部具有大专以上高等教育学历,其中本科10 人,占66.67%;专科5 人,占33.33%。

6. 档案专业占比不足15%。参与调查者中,档案专业的2人,占13.33%;非档案专业的13人,占86.67%。

7. 相关专业背景占比不及非相关专业。参与调查者中,专业背景为档案管理的1人,占6.67%;档案相关专业(图书、情报、文秘、中文、管理)3人,占20%;疾控及相关专业3人,占20%;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相关专业3人,占20%;其他专业5人,占33.33%。

8. 职称分布多数具有档案专业职称。参与调查者中,副研究馆员2人,占13.33%;馆员5人,占33.33%;助理馆员3人,占20%;管理员1人,占6.67%;其他系列2人,占13.33%;无职称2人,占13.33%。

9. 多数人员接受过档案专业(继续)教育培训情况。接受过档案专业(继续)教育培训的有10人,占66.67%;未参加过档案专业(继续)教育培训的5人,占33.33%。

10. 参与调查者中专职多兼职少。参与调查者中,专职10人,占66.67%;兼职有5人,占33.33%。

11. 参与调查者认为本单位的档案工作者专职少兼职多。参与调查者中,专职有10人,占41.67%;兼职有14人,占58.33%。

12. 参与调查的单位绝大多数实行了统一管理。参与调查者中,实施统一管理的14个,占93.33%,未实施统一管理的1个,占6.67%。

13. 参与调查的单位均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参与调查者中,建立并落实归档制度的有15个,占100%。

14. 参与调查的单位都建立了综合档案室。参与调查者中,建立综合档案室有15个,占100%。

15. 90%以上的单位实现了办公、借阅、库房三分开。参与调查者,实行并“三分开”的有14个,占93.33%;未实行“三分开”的有1个,占6.67%。

16. 档案库房面积50㎡上下各半。参与调查者中,档案库房面积在10~30㎡1个,占6.67%;30~50㎡6个,占40%;50~100㎡7个,占46.67%;〉100㎡1个,占6.67%。

17. 所有单位均设有消防灭火设施。参与调查者中,使用人工灭火器的15个,占100%;自动喷淋5个,占33.33%;气体1个,占6.67%;其他1个,占6.67%。近半数单位设置了两种以上的消防灭火设施。

18. 温湿度调节方法以设备调节为主,自然调节为辅。参与调查者中,使用空调调节温湿度的有13个,占86.67%;使用去湿机调节温度的有7个,占46.67%;使用自然通风方法调节温湿度的有5个,占33.33%;使用其它方法调节温湿度的1个,占6.67%。

19. 专用设施设备配备相对齐全。参与调查者中,列举的13种专用设施设备均有配备。以装备单位数量多少排序:电脑13个,占86.67%;打印机13个,占86.67%;密集架12个,占80%;空调12个,占80%;装订机12个,占80%;铁柜11个,占73.33%;缝纫机10个,占66.67%;复印机8个,占53.33%;照相机7个,占46.67%;除湿机7个,占46.67%;消毒灭菌机7个,占46.67%;检索柜6个,占40%;木柜2个,占13.33%。电脑、打印机、密集架、空调、装订机5种设备的配备率在80%以上,铁柜、缝纫机、复印机3种设备的配备率在50%以上,照相机、除湿机、消毒灭菌机、检索柜的使用率在40%以上,木柜的使用率只有不到15%。

20. 库房“五防”措施落实率整体达到了80%以上。参与调查者中,“五防”措施中落实防火的15个,占100%;防光的14个,占93.33%;防盗的14个,占93.33%;防潮的13个,占86.67%;防虫的12个,占80%。最高的是防火,最低的是防虫。

21. 大多数单位实施了档案规范化管理。参与调查者中,达到档案规范化管理国家一级的1个,占6.67%;国家二级的7个,占46.67%;省一级的1个,占6.67%;省二级的2个,占13.33%;市级1个,占6.67%;没有实施规范化达标的3个,占20%。

22. 室存档案门类众多,以文书档案、业务档案为最。参与调查者中,存有文书档案的15个,占100%;业务档案15个,占100%;会计档案13个,占86.67%;音像档案12个,占80%;照片档案12个,占80%;绩效考核档案11个,占73.33%;荣誉档案10个,占66.67%;科技档案8个,占53.33%;仪器设备档案8个,占53.33%;实物档案8个,占53.33%;人事档案5个,占33.33%;其他2个,占13.33%。

23. 业务档案主要保管在单位综合档案室。参与调查者中,业务档案保存在综合档案室的有13个,占86.67%;保存在业务部门2个,占13.33%。

24. 对单位文书档案、业务档案、会计档案起止时间的知晓程度最高。参与调查者中,知晓本单位文书档案14人,占93.33%;业务档案13人,占86.67%;会计档案12人,占80%;绩效考核档案8人,占53.33%;荣誉档案8人,占53.33%;音像档案7人,占46.67%;科技档案6人,占40%;实物档案6人,占40%;仪器设备档案6人,占40%;照片档案6人,占40%;人事档案4人,占26.67%;其他2人,占13.33%。

25. 对文书档案、业务档案数量的知晓度最高。知晓本单位各类档案数量的,文书档案13人,占86.67%;业务档案12人,占80%;会计档案11人,占73.33%;绩效考核档案9人,占60%;照片档案9人,占60%;荣誉档案8人,占53.33%;音像档案7人,占46.67%;科技档案6人,占40%;仪器设备档案6人,占40%;实物档案5人,占33.33%;人事档案3人,占20%;其他2人,占13.33%。

26. 40%的受访者认为业务档案与单位职能相关度最高。参与调查者中,认为与单位职能相关高最高的档案有业务档案、文书档案、绩效考核档案、荣誉档案和仪器设备档案5种。其中认为是业务档案的6人,占40%;文书档案4人,占26.67%;绩效考核档案3人,占20%;荣誉档案1人,占6.67%;仪器设备档案1人,占6.67%。

27. 既按件也按卷整理是采用最多的整理方式。参与调查者中,既按件也按卷整理有10个,占66.67%;只按件整理3个,占20%;只按卷整理有2个,占13.33%。

28. 年度-组织机构-问题(事由)组卷法是市级级疾控中心采用最多的组卷方式。参与调查者中,采用年度-组织机构-问题(事由)组卷法11人,占73.33%;采用年度-组织机构组卷法5人,占33.33%;采用年度-问题(事由)组卷法3人,占20%。

2 情况分析

(1)在人员构成方面:女多男少;年龄偏大;工作年限长任现职短,存在大龄换岗问题;受教育程度高;少档案专业背景;大多数具有档案专业技术职称。

(2)在人员配置与制度方面:多数人受过档案专业(继续)教育培训;兼职为主,专职为辅;所有单位基本上落实了主要档案制度。

(3)从保管条件看,近95%的单位落实了“三分开”、库房面积超过了30㎡;所有单位均设有消防灭火设施;温湿度调节以设备调节为主,自然调节为辅,多种并用;专用设施设备的配备齐全;库房“五防”措施落实比率超过八成;规范化达标率达80%。

(4)从室藏档案情况看,门类多样,文书档案、业务档案最普遍;业务档案大多数保管在综合档案室;工作人员多对家底清楚;与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沟通联络良好。

(5)从档案整理方法上看,即按件也按卷整理是市级疾控系统单位整理档案采用的主要方式;年度-组织机构-问题(事由)组卷法是主要的组卷方式。

3 对策与建议

综上,河南省市级疾控机构档案工作的整体情况好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和需要弥补的短板。

(1)在人员构成方面:适时招录或补充具备档案高等教育专业背景的新人进入市级疾控档案工作队伍,防止年龄偏大趋势的扩大;充分发挥档案工作者普遍受教育程度高、具有档案专业技术职称的优势,通过参加档案继续教育的方式,提高专兼职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尽量减少大龄换岗情况的发生,稳定档案工作者队伍。

(2)在制度建设与落实方面:巩固已经落实的档案制度,消灭集中统一管理和“三分开”的死角,努力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全覆盖。加强与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良好沟通与联络,争取得到其的支持与帮助。

(3)在保管条件方面:着力解决库房面积不达标的问题;提高双重消防灭火设施配备率;争取温湿度调节设备使用率达100%;继续提高专用设施设备的配备程度,必备设施设备达到100%,主要设施设备达到90%,次要设施设备达到75%,一般设施设备达到60%;将库房“五防”措施落实比率再提高一个档次。

(4)在室藏档案方面:理顺疾控档案分类,将工作重点放在业务档案和文书档案上;继续推动全部档案集中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综合档案室作用;鼓励档案工作者熟悉室藏,摸清家底;消灭引发断档现象的因素。

篇5:湖南省司法鉴定机构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监管有效、诚信有序的检验鉴定行业秩序,规范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业务行为,加强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管理办法》(一下简称《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的机构(以下简称检验鉴定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检验鉴定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地区的检验鉴定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必要时,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可授权分支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地区部分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检验鉴定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包括:日常检查、审查、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违法违规行为处理等。

第五条检验鉴定机构应当经过国家质检总局的许可,方可办理检验鉴定业务。未经许可的检验鉴定机构不得从事检验鉴定业务。

检验鉴定机构应当接受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检验检疫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对检验鉴定机构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对知悉的商业及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七条检验检疫机构应接受检验鉴定机构的服务对象以及社会有关方面对检验鉴定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投诉,调查属实的,依法处理。

第八条国家质检总局及其设在各地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应建立检验鉴定机构监督管理信息通报制度,对外公布许可检验鉴定机构名录、日常监督管理情况、违法行为,设立举报、投诉的电话和电子信箱。

第二章日常检查

第九条直属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地区检验鉴定机构的日常检查工作,经直属检验检疫机构授权的分支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地区部分日常检查工作。

第十条日常检查是指检验检疫机构对经许可的检验鉴定机构的日常检验鉴定业务及与检验鉴定相关业务的监督检查,其形式主要包括例行检查和现场跟踪检查。

检验鉴定机构注册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负责例行检查,检验鉴定业务活动发生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负责现场跟踪检查。

例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现场跟踪检查可根据检验检疫机构以往对检验鉴定机构监督管理的情况和检验鉴定机构业务开展情况决定。

第十一条对举报、投诉或者其它途径发现检验鉴定机构有涉嫌违法违规

行为的,检验检疫机构应进行专项的检查和调查,并可以对其检验鉴定结果进行复查。

第十二条日常检查以检验鉴定机构注册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为主,检验鉴定业务活动发生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可以进行现场跟踪检查,对现场跟踪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其处理情况应及时通报检验鉴定机构注册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

第十三条日常检查的主要内容:

遵守检验鉴定法规情况;

检验鉴定工作质量;

检测设备和技术的保证能力;

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符合性和有效性;

《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资格证书》(以下简称《机构资格证书》)的相关内容;

质检总局规定的与检验鉴定业务有关的其它内容。

现场跟踪检查只查与现场检验鉴定业务活动有关的内容。

第十四条日常检查的重点应为:

(一)检验鉴定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超越<<机构资格证书>>许可范围的非法检验鉴定活动;

(三)检验鉴定证书的可信性,检验鉴定结果的真实、客观、公正性;

重失实证书的检验鉴定情况;

法转让空白证单使用权的违法行为;

法转让检验鉴定业务的违法行为;

(七)从业人员的资格情况(包括检验鉴定证书、报告签字人资格情况);

(八)质检总局规定的与检验鉴定业务有关的其它违法行为。

第十五条日常检查时,检验检疫机构应查阅与检验鉴定有关的证单、记录,验证检验鉴定结果等。可以复印相关见证资料,必要时可以提取或封存进出口商品的样品。

第十六条日常检查时,应当有2名以上(含2名)检验检疫机构工作人员参加,并应主动出示有关证件。

第十七条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日常检查时,应做好监管记录,并建立日常检查档案(附件一)。

第三章审查

第十八条检验鉴定机构审查(以下简称“年审”),是指检验检疫机构按对许可的检验鉴定机构进行审查,确认检验鉴定机构延续检验鉴定业务的经营资格手续。

第十九条年审由检验鉴定机构注册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实施。第二十条当年许可设立的检验鉴定机构,自下一年起参加年审。

参加年审的检验鉴定机构应当于当年5月30日前向注册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报送下列年审材料:

(一)检验鉴定机构审查报告书(见附件二);其内容包括:检验鉴定商品的品种、批次、数重量、货值,业务范围、业务项目,覆盖地域,出证情况等;

(二)上一业务报告、财务报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年检情况报告、年审报告;

(三)《机构资格证书》副本;

(四)提供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第三方评审机构对其质量体系予以认证的证书复印件;所属检测实验室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认可机构认可的证书复印件;

(五)《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复印件;

(六)上一组织机构和人员变更情况;

(七)用于检验鉴定业务活动的检测仪器设备和器具的目录及状况;

(八)其他需提交的材料。

第二十一条年审的内容包括:

(一)《机构资格证书》涉及的有关内容;

(二)公司的设立、变更事项的符合性;

(三)业务经营状况;

(四)检验鉴定机构业务范围的符合性;

(五)与核定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检验鉴定技术能力适应性;

(六)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符合性和有效性;

(七)从业人员资格有效性;

(八)遵守检验鉴定法规情况;

(九)质检总局规定的与检验鉴定业务有关的其它内容。

第二十二条检验鉴定机构有下列情况的,不予通过年审:

验鉴定机构提交的年审材料不完整、不真实;

(二)检验鉴定机构内发生《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所列行为的;

(三)检验鉴定机构破产、倒闭或发生重大变故不符合《管理办法》中规定设立条件的;

他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

第二十三条年审的基本程序:

(一)检验鉴定机构向注册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报送年审报告书和其他有关材料;

(二)注册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审核年审材料,并应进行现场核查;

(三)注册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作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年审意见,并报国家质检总局;

(四)对直属检验检疫机构作出年审合格意见的,由国家质检总局复审后在其《机构资格证书》副本上加盖年审专用章。发还《机构资格证书》副本。

(五)对直属检验检疫机作出年审不合格意见的,由注册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向其发出限期整改通知,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在整改期间,该机构不得从事检验鉴定业务活动;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合格者,建议国家质检总局取消其《机构资格证书》。

第二十四条未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审查的检验鉴定机构,自当年六月一日起不得从事检验鉴定业务活动。

第四章违法违规行为处理

第二十五条注册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对违法违规的检验鉴定机构的处

理,检验鉴定业务活动发生地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可以处理现场跟踪检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后应及时向注册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通报。

对检验鉴定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应按照《商检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违反《管理办法》擅自从事检验鉴定业务的,由直属检验检疫机构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检验鉴定机构发生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直属检验机构通报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后,视情节轻重责令改正、暂停或者取消其从业资格。

(一)取得《机构资格证书》后,1年内未开展相关业务的;

(二)提供虚假的有关文件和资料的;

(三)出具虚假的检验结果和证明或者提供的报告有重大失误的;

(四)机构有关事项发生变更时,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有关变更手续的;

(五)违反其它检验鉴定管理规定,扰乱检验鉴定秩序的;

(六)未经许可,擅自超出许可范围经营的;

(七)未经许可擅自设立分支机构的;

(八)以合作、委托、转让等方式将其空白检验鉴定??以及将相关业务交由未经国家质检总局许可设立的检验鉴定机构或者人员承担的;

(九)其它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检验鉴定机构破产、解散和关闭的,应向注册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登记后到国家质检总局办理机构<<机构资格证书>>注销手续。

第二十九条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必要时检验鉴定机构可会同地方外经贸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它有关部门进行联合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每年按要求应向国家质检总局报告检验鉴定机构的日常监管情况。

第三十一条本细则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篇6:湖南省司法鉴定机构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试行)》的公告

云南省国家税务局公告第5号

现将《云南省国家税务局普通发票真伪鉴定管理办法(试行)》予以发布,自2010年10月15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二O一O年十一月八日

云南省国家税务局普通发票真伪鉴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管理,规范我省国税系统普通发票真伪鉴定工作,优化纳税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国税发〔1993〕157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普通发票真伪鉴定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948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普通发票真伪鉴定,是指国税机关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普通发票管理的有关规定,运用科学技术或者普通发票防伪措施和真伪识别等专业知识,对单位或个人提交的普通发票的真伪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识别和鉴定,并提供鉴定结论文书的活动。

第三条 云南省国家税务局监制的通用机打发票、通用手工发票和印有单位名称的普通发票的真伪鉴

定,均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云南省国家税务局是云南省国家税务局通用机打发票、通用手工发票和印有单位名称的普通发票真伪鉴定的管理机关,负责全省普通发票真伪鉴定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管理工作。

普通发票鉴定工作不得委托中介单位或个人办理。

国税机关工作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接受中介单位或个人的聘请进行普通发票鉴定。

第五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建立健全普通发票真伪鉴定工作制度,明确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并指定1名有《税收执法资格证》、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负责普通发票真伪鉴定日常工作。普通发票真

伪鉴定专职工作人员一经确定,一般不得更换。

普通发票真伪鉴定实行分工负责制,各级国税机关分管征管工作的局领导负责领导和审批工作,征管处(科、股)长负责审核工作,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发票真伪鉴定的受理、调查、鉴定、移送和归档等

工作。

各级国税机关应与指定的专职工作人员签订保密协议,明确普通发票真伪鉴定保密工作职责和工作责

任。

负责普通发票真伪鉴定的专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保守普通发票防伪措施和识别方法机密,不得泄密。对违反保密纪律、泄露机密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

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普通发票真伪鉴定专职工作人员应报省级国税机关审查备案。

第六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运用普通发票防伪识别知识和方法,通过国税机关普通发票真伪鉴定查询系统

进行普通发票鉴定。

国税机关普通发票真伪鉴定查询系统和防伪识别知识、方法由省局负责提供。

第七条 对查获的私自印制、伪造变造的假发票,由案发地主管国税机关负责鉴定和处理。

第八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当为申请普通发票真伪鉴定的单位和个人的申请内容保密,不得向申请单位或个人以外的人员透露有关情况,不得擅自对外披露未经公开的普通发票数据库信息,特别是普通发票存放和纳税人领购、开具的普通发票信息,并妥善保管被鉴定普通发票,对违反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

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条 普通发票真伪鉴定一律采取免费方式,各级国税机关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章 申请受理

第十条 申请普通发票真伪鉴定的对象为取得普通发票的单位(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等)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

第十一条 县(区)级国税机关为普通发票真伪鉴定的受理鉴定机关(以下简称受理鉴定机关),负责受理所在地申请人提请的普通发票鉴定申请,履行普通发票真伪鉴定工作职责,出具普通发票真伪鉴定结

果。

受理鉴定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受理申请人符合条件的普通发票真伪鉴定申请。

普通发票真伪鉴定的受理条件:

(一)必须是云南省国家税务局监制的通用机打发票、通用手工发票和印有单位名称的普通发票原件。

(二)普通发票填开时间一般不超过5年。但公安、检察、法院、纪委、监察、审计、税务等单位提

请的申请除外。

(三)申请人通过社会公众普通发票真伪鉴别查询系统无法鉴定真伪的普通发票。

第十三条 申请人要求鉴定普通发票的,应向受理鉴定机关鉴定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附件1),并

如实提供以下资料:

(一)申请鉴定的普通发票原件及复印件;

(二)单位申请鉴定普通发票的,申请人应提供单位(含国税系统内各单位)的介绍信或证明,提交加盖公章的鉴定申请,以及经办人的身份证、居民户口簿、护照或工作证等合法有效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三)个人申请鉴定普通发票的,申请人应提供身份证、居民户口簿、护照或工作证等合法有效证件

原件及复印件。

(四)申请人填写的《普通发票真伪鉴定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及《普通发票鉴定申请受理资料清单》(以下简称《清单》)。《清单》应载明受理资料名称、数量、单位、页(号)数。被鉴定普通发票所载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申请人应当在书面申请中做出明确说明。

第十四条 受理鉴定机关工作人员应认真审核申请人提交的书面申请、普通发票原件、《申请表》、《清单》以及相关证明、证件等资料。对符合受理条件的,受理鉴定机关工作人员应在国税机关普通发票真伪鉴定查询系统中录入申请人提交的《申请表》和《清单》,制作、下达《税务行政事项受理通知书》,告知申请人受理申请的时间、受理国税机关等事项。

对申请人申请鉴定的普通发票不属于云南省国家税务局监制的普通发票,受理鉴定机关工作人员应向申请人制作、下达《税务行政事项不予受理通知书》,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原因,并告知申请人到监制发票的税务机关申请鉴定。对申请人提交申请资料不齐全的,应向申请人制作、下达《补正税务行政事项资料通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应当补正的资料、证明等。

第三章 鉴定程序

第十五条 受理鉴定机关应按照规定时限、程序、方法对申请人提交的普通发票进行真伪鉴定。

对难以鉴定、需要其他部门或普通发票防伪品生产供应方、普通发票承印方鉴定的,统一由云南省国家税务局提请其他部门、普通发票防伪品生产供应方和普通发票承印方提供技术支持。

第十六条 普通发票真伪鉴定时限。受理鉴定机关应自受理申请人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普通发票鉴定工作,告知申请人鉴定结果并制作下达《普通发票真伪鉴定书》。情况特殊或受理鉴定机关无法做出准确鉴定,受理鉴定机关应在2个工作日内向上一级国税机关提请鉴定。

州市级国税机关自收到受理鉴定机关提请的普通发票鉴定申请以及相关资料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鉴定结果,并于3个工作日内送达提请鉴定申请的受理鉴定机关。受理鉴定机关应在收到州市级国税机鉴定结果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制作《普通发票真伪鉴定书》送达申请人。州(市)级国税机关对申请鉴定的普通发票无法做出准确鉴定的,应在2个工作日内,向云南省国税局提请普通发票鉴定。

云南省国家税务局应自收到州(市)级国税机关鉴定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普通发票进行鉴定,出具鉴定结果,并于3个工作日内将鉴定结果送达提请鉴定申请的州(市)级国税机关。州(市)级国税机关应在收到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送达县(区)级国税机关。县(区)级国税机关应在收到鉴定结果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制作并下达《普通发票真伪鉴定书》给申请人。

情况特殊或受理鉴定机关无法做出准确鉴定、需向上一级国税机关提请鉴定的,经受理鉴定机关分管局领导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鉴定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并应及时向申请人制作、送达《延长普通发票鉴定期限通知书》,告知申请人原因、延长期限等事项。

第十七条 对申请鉴定普通发票信息未及时抄报主管国税机关的, 普通发票真伪鉴定管理机关应及时通知相关主管国税机关督促普通发票开具方限期抄报普通发票使用信息。

受理鉴定机关因前款原因导致无法鉴定普通发票真伪的,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鉴定时间。

第十八条 普通发票真伪鉴定内容和程序。受理鉴定机关应严格按照以下内容和程序开展普通发票真伪

鉴定工作:

(一)普通发票来源鉴定

受理鉴定机关受理申请人普通发票真伪鉴定申请后,应通过相关软件查询系统对申请人提供的普通发票来源进行鉴定,查验被鉴定的普通发票是否属于云南省国家税务局监制的普通发票。对属于云南省国家税务局监制的普通发票的,可继续下一环节鉴定工作;对不属于云南省国家税务局监制的普通发票,由鉴定工作人员向申请人制作、送达《普通发票真伪鉴定书》,并将被鉴定普通发票退回申请人。

(二)普通发票开具信息比对鉴定

对属于云南省国家税务局监制的普通发票,受理鉴定机关工作人员应通过相关软件查询系统对被鉴定普通发票开具信息和验旧信息进行比对鉴定。对比对结果相符的被鉴定普通发票,可继续下一环节真伪鉴定工作。对比对结果不相符或无法比对的,受理鉴定机关工作人员可通过普通发票流向查询功能,核查被鉴定普通发票领用存信息和基本状态,也可到普通发票领购方进行实地查验,但需经分管局领导批准。工作人员根据查验情况,得出普通发票真伪鉴定结果。

(三)普通发票密文明文比对鉴定

普通发票纸质和电子信息比对结果相符的,受理鉴定机关应将被鉴定普通发票上的密文扫描到相关软件查询系统中,查验发票密文内容与开票方开具的普通发票验旧电子信息是否相符。对查验结果相符的,可继续下一环节真伪鉴定工作;对查验结果不相符的,经分管局领导批准,受理鉴定机关工作人员可到普通发票领购方进行实地查验,并根据查验情况,得出普通发票真伪鉴定结果。

(四)普通发票纸张印刷防伪措施鉴定

普通发票密文明文比对结果相符的,受理鉴定机关工作人员应通过相关软件查询系统中提供的普通发票纸张印刷防伪措施(图例),对普通发票逐一进行机外鉴定识别,出具鉴定结果。

(五)制作、送达《普通发票真伪鉴定书》

申请鉴定的普通发票经鉴定后,受理鉴定机关工作人员应制作《普通发票真伪鉴定书》和《文书送达回证》,报经受理鉴定机关分管局领导批准后,将《普通发票真伪鉴定书》和《文书送达回证》通知并送达申请人,并将被鉴定普通发票原件退回申请人。

对涉嫌违法违章的普通发票,受理鉴定机关应按照规定时间和程序,移交稽查局和税源管理部门处理,在收到稽查局处理结果后,方能将加盖印章的被鉴定普通发票原件退回申请人。

申请人在收到《普通发票真伪鉴定书》后,应在《文书送达回证》上签字认可,并在《清单》上签收

受理鉴定机关退回的被鉴定普通发票原件。

《普通发票真伪鉴定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申请人、申请鉴定时间、申请鉴定事项及内容、鉴定结论、鉴定人、鉴定国税机关等。

第十九条 鉴定过程中,因普通发票信息异常等情形或鉴定主管部门负责人认为鉴定结果存在异议,不能准确鉴定普通发票真伪的,经分管局领导批准,鉴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可到普通发票领购方进行实地查

验,检查普通发票的领用存情况。

第四章 鉴定结论处理

第二十条 普通发票鉴定完毕后,受理鉴定机关应对被鉴定普通发票按以下方法处理:

(一)经鉴定,普通发票属于真票的,鉴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应向申请人出具鉴定结果,将被鉴定普

通发票原件退回申请人。

(二)经鉴定,普通发票属于假票的,鉴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应向申请人出具鉴定结果,在被鉴定普通发票原件上加盖“经鉴定,此票是假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核销凭证”字样的印章。鉴定主管部门应按照规定时间、程序将被鉴定普通发票原件及复印件以及相关附件移交稽查局和税源管理部门处理,并在收到稽查局处理结果和移交的被鉴定普通发票资料档案后,将加盖印章后的被鉴定普通发票原件退回申请人。

(三)经鉴定,普通发票属于虚开、单联填开、大头小尾、转借代开等违法违章行为的,鉴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应向申请人出具鉴定结果,在被鉴定普通发票原件上加盖“经鉴定,此票是属于不符合规定开具的普通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核销凭证”字样的印章。鉴定主管部门应按照规定时间、程序将被鉴定普通发票原件及复印件以及相关附件移交稽查局和税源管理部门处理,并在收到稽查局处理结果和移交的被鉴定普通发票资料档案后,将加盖印章后的被鉴定普通发票原件退回申请人。

第二十一条 申请人对普通发票鉴定机关做出的普通发票鉴定有异议的,可在收到《普通发票真伪鉴定书》后15日内向上一级国税机关申请重新鉴定。

第五章 违法违章普通发票移送管理

第二十二条 经鉴定为假票、虚开、单联填开、大头小尾、转借代开等违法违章普通发票的,鉴定主管部门应将违法违章普通发票移交稽查局、税源管理部门处理。

第二十三条 鉴定主管部门应在普通发票真伪鉴定查询系统中制作《普通发票违法违章情况转办单》、《涉税事项内部移送表》,并将普通发票鉴定相关附件,在2个工作日内一并移交稽查局、税源管理部门。

附件包括普通发票原件、《普通发票真伪鉴定书》、《普通发票真伪鉴定申请表》及《普通发票鉴定

申请受理资料清单》等。

第二十四条 各级国税机关稽查局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涉嫌普通发票违法违章行为的纳税人进行处理,及时向鉴定主管部门书面反馈处理结果。处理结束后,稽查局应将收到的普通发票真伪鉴定档案资料移交鉴

定主管部门存档。

第二十五条 税源管理部门在收到鉴定主管部门移交的《普通发票违法违章情况转办单》等资料后,应按照规定收缴、封存纳税人已领购的普通发票,暂停供应普通发票,同时加强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和普通发票使用情况的日常监管,开展纳税评估,加大检查力度。

第六章 档案管理

第二十六条 普通发票真伪鉴定档案由鉴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第二十七条 普通发票真伪鉴定档案应及时收集整理、按月归档。

档案内容和归档顺序为:申请人书面申请、申请人介绍信或证明、申请人及经办人证件复印件、申请鉴定的普通发票复印件)、《普通发票真伪鉴定申请表》、《普通发票鉴定申请受理资料清单》、《税务行政事项受理通知书》、《税务行政事项不予受理通知书》、《补正税务行政事项资料通知书》、《延长普通发票鉴定期限通知书》、《普通发票真伪鉴定书》、《文书送达回证》、《普通发票违法违章情况转办单》、《涉税事项内部移送表》、稽查结论等。

第二十八条 国税机关内部以及公安、检察、法院、纪委、监察、审计等行政机关需要查阅普通发票真伪鉴定档案的,必须持单位介绍信或证明、查阅人(经办人)身份证明等证明材料和证件,由普通发票真伪鉴定档案工作人员登记,报经分管局领导批准后,方可查阅档案。普通发票真伪鉴定档案工作人员应对

每次查阅情况做好记录。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云南省国家税务局2010年12月31日前印制的旧版普通发票真伪鉴定,按照《云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普通发票管理工作的通知》(云国税发〔2006〕319号)第十二条的规定执行。

其他发票的真伪鉴定工作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云南省国家税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国税机关,是指云南省国家税务局及其所属的各级国家税务局。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0年10月15日起施行。

附件:1.普通发票真伪鉴定申请表

2.普通发票鉴定受理资料清单

3.税务行政事项受理通知书

4.税务行政事项不予受理通知书

5.补正税务行政事项资料通知书

6.延长普通发票鉴定期限通知书

7.普通发票真伪鉴定书

8.普通发票违法违章转办单

9.涉税事项内部移送表

篇7:湖南省司法鉴定机构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修订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工作,根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暂行办法》,并参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细则》,特制定本细则。

一、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其最终成果均须进行鉴定,在通过鉴定后准予结题。

二、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鉴定结题工作原则上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负责组织进行。根据需要与可能,经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同意,市州和高校科研主管部门可对授权的所属单位的一般资助课题和一般课题组织鉴定。未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同意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自行组织课题的鉴定结题,否则将不予认可。

三、从明年开始,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鉴定实行等级制。鉴定等级分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由鉴定专家组视成果质量与水平确定。

四、凡符合下列条件的课题可申请免于鉴定。

(一)课题直接相关的成果,获国家级奖、省部级评奖二等奖以上的可以免于鉴定。奖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奖、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省级教学成果奖等。

(二)课题主要成果主体部分被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明确采纳、推广应用的可以免于鉴定。

(三)课题最终成果主体内容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教育研究》发表或转载,或有2项(含2项)以上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可以免于鉴定。

(四)申请免于鉴定的课题,须在《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申请评审书》中说明理由、附相关证明材料、发表和转载的成果原件,并按课题鉴定结题要求准备好其他相关材料,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核准后,发给结题证书。

(五)免于鉴定的课题结题等级为优秀。

五、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鉴定实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课题结题除必须完成开题论证后确定的研究任务外,还必须根据立项课题的类别

和级别分别一定的研究质量与要求:

1、理论性研究:重点课题至少要在公开学术期刊上(包括有公开刊号的大学学报)发表5 篇学术论文,其中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2篇;一般资助课题(含青年专项课题)至少要在公开学术期刊上(包括有公开刊号的大学学报)发表3篇学术论文,其中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1篇;一般课题至少要在公开学术期刊上(包括有公开刊号的大学学报)发表3篇学术论文。

2、应用性研究:重点课题至少要在公开学术期刊上(包括有公开刊号的大学学报)发表3篇学术论文,其中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1篇;一般资助课题(含青年专项课题)至少要在公开学术期刊上(包括有公开刊号的大学学报)发表3篇学术论文;一般课题至少要在公开学术期刊上(包括有公开刊号的大学学报)发表2篇学术论文。

没达到上述要求的不予结题。

3、最终成果为学术专著或在实践应用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在论文数量和档次要求上可适当放宽。

4、所有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出版的专著都必须标明“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字样及课题编号,否则不予认可。

六、课题鉴定结题须遵循下列工作程序:

(一)申请成果鉴定结题。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课题主持人应书面向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和市(州)或高校管理机构提出鉴定申请(填写《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鉴定申请评审书》一式5份),同时提交一式5套课题成果鉴定结题材料,每套材料包括课题研究主件:《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鉴定申请评审书》(单独装订),研究报告,成果公报,专著、论文(复印件),其他实践成果、获奖证件、变更申请等。课题结题附件:课题立项通知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其他佐证材料。同时报送研究报告、成果公报、论文代表作的电子文档。

申请成果鉴定结题材料无特殊情况必须在成果鉴定前一个月送达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所有材料必须装订成册,装订格式应符合规定的要求,否则,不予受理。

(二)受理成果申请。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具体经办人根据课题主持人申请,对成果鉴定结题材料及时进行审核,并与课题主持人商定参加鉴定的有关专家、鉴定形式和时间地点,填写《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申请登记表》,按规定的程序报领导审

批后再提交专家进行鉴定结题。

(三)组织课题成果鉴定

1、成果鉴定分会议鉴定和通讯鉴定两种形式进行。特殊情况可采取会议鉴定通讯鉴定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2、省级重点资助课题成果必须采取会议形式进行鉴定。其他课题的鉴定结题形式由课题主持人或课题单位商省规划办确定。

3、采取通讯鉴定形式结题的,每位鉴定专家都应认真审阅鉴定结题材料并写出成果鉴定及等级的书面意见,再由鉴定专家组组长综合形成书面鉴定意见,确定成果鉴定等级。采取会议鉴定形式结题的,每位鉴定专家都要在认真审阅成果材料的基础上,对课题成果进行答辩,在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后,由鉴定专家组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书面鉴定意见,确定成果鉴定等级。无论是何种形式鉴定结题,鉴定专家组都应对课题成果客观、公正、全面地进行评价,形成《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书》一式3份。

4、专家鉴定意见应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依据课题研究的规范性、科学性、创新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可持续性的评价标准,充分考虑各类、各级课题研究的特色和要求,重点从课题研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价值进行客观、公正评价,评价措辞要慎重,优秀等级要严格控制。

5、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收齐课题结题材料,根据专家鉴定意见,对通过鉴定的课题颁发结题证书,鉴定等级通过网上公布。

七、课题鉴定实行同行专家评审制。鉴定专家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商课题主持人从湖南省教育科学学科专家库中遴选。每个课题的鉴定专家一般为3-5人。课题组顾问不能担任本课题成果的鉴定专家,所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参与鉴定的专家不得超过三分之一。

八、课题鉴定经费从课题研究经费中列支出或由课题所在单位解决。具体数额按有关规定办理。

九、经专家鉴定,课题研究任务没有完成,研究成果不符合要求,未能通过鉴定的课题,课题组可根据专家意见对研究成果作必要的修改完善,在一年内重新申请鉴定。重新鉴定仍不能通过的,按撤项处理,有经费资助的课题还要追回所拨经费。

十、本实施细则从2010年1月开始实行。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上一篇:新课改优秀个人事迹材料与新郎婚礼致辞:结婚新郎致辞下一篇:物流信息有限公司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