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企鹅(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6-09

我和企鹅(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12篇)

篇1:我和企鹅(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于瑞滨

教学内容:教材34-35页

教材简析:教材借助我和小树一起长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实践课是努力促使学生在以有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得到加强和提高。

教学目标:1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能正确解答。2倡导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提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提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具:挂图

教学环节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为了保护我们地球这美好的家园,一年级小朋友开展了植树造林的活动。

二复习100以内的数的认、读、写和数的大小比较 1一起去植树出示挂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 1. 学生自由观察,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2学生汇报,比较结果3尝试提出其它问题并解答。 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用数来进行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于生活的联系。

三复习估计及观察物体 1小树长高了出示挂图: 学生观察,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归纳总结。除了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你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评议。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我们碰到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反思

作者邮箱:yuruibin@jypx.daqing.net

[我和小树一起长大(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我和企鹅(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导读感悟老方丈借喻说理诱导弟子的话语。

2、从玄奘没去偏僻小寺,而是在法门寺潜心苦修,成为一代名僧的故事中悟出一个想要成才的人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方丈的妙喻,引发学生对成才的理性认识,产生深刻的启迪。

一、检查复习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法门寺是一座怎样的寺庙?(板书:名满天下 水深龙多)

2、法门寺如此名满天下,香客如流,玄奘为什么想要离开呢?

3、设疑过渡:玄奘、法门寺和生命的林子有什么关系呢?又是什么原因使玄奘决心留了下来,并成为一代名僧的呢?

二、新授

(一)学习第二段的“林子”

1、自读第二段,让我们一起跟随玄奘、方丈去看一看山头的几棵松树和寺后的松林。

你看到了什么?划出关键的词。

2、交流:

(1)你看到的山头的松树是怎样的?(板书:乱枝纵横 短而扭曲)

(2)寺后的松林呢?(板书:郁郁葱葱 遮天蔽日 莽莽苍苍)

3、你能把这些词读好吗?(读出生命的力量)

读着这些词,你感到这片林子怎样?

4、这就是生命的林子的全部含义吗?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第8节。

5、读了方丈的这段话,你是不是对这片林子有了新的感受?

从这里,你读出了这还是一片怎样的林子?而那棵松树呢?(板书:竞争 奋发向上)(柴 才)

6、小结:是呀,同是一棵树,但所处的环境不同,追求的目标不同,生命的价值也就不一样,一个无忧无虑,成为薪柴,一个充满竞争,成为栋梁之才。生命在竞争中奋发,在竞争中实现它最高的价值,这样的林子,是真正的“生命的林子”。

(二)学习第二段的“玄奘”

1、看了这生命的林子,听了方丈的话,此时,玄奘会想些什么呢?

2、玄奘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说的,引读第9自然段。

3、法门寺的的确确是一座生命的林子,玄奘留了下来,最后成为一代名僧,实现了生命的价值。但是,是不是每个人进来法门寺,进了这片生命的林子里,都能成为一代名僧呢?那为什么玄奘能够呢?

4、交流,得出:

(1)玄奘想做太阳

师:烛火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一种奉献,但这种奉献是短暂的,有限的。太阳光芒万丈,普渡众生,更是一种奉献,而且是一种永恒的无限的奉献。

(2)有句广告语叫“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玄奘想到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板书:潜心苦修)

5、小结:玄奘一开始想离开法门寺,是因为想做太阳想成才怕做不到,成不了才,现在他决心留下来,同样还是想做太阳,想成才,而且他明白,要想成才还必须在这个水深龙多的法门寺才能实现。他做到了,成为了一代名僧,成为太阳一样的人。他的光辉,从一千年前,一直照到现在。

三、学习第三段

1、出示最后一节

齐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必须在群体中,在竞争中奋发向上,才能成为栋梁之才,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四、拓展

同学们,玄奘是幸运的,他来到了法门寺这片生命的林子,法门寺也是幸运的,他拥有了玄奘这样想做太阳的人。这样的林子,这样的玄奘,才造就光照千古的一代名僧。当年,玄奘只有13岁,今天,你们也13岁了,你们想做薪柴还是栋梁?想做太阳还是烛火?你的身边也有这样一座生命的林子吗?它是这样的?

将来,你们会进去另一片更高更大的生命的林子,想一想它又是怎样的?在那片林子里,你将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

五、作业

续写:玄奘留了下来,他又遇到了曾经劝他离开法门寺的人……

附板书:

树 乱枝纵横 柴

生命的林子 郁郁葱葱 遮天蔽日 莽莽苍苍 竞争 奋发向上 材

法 门 寺 名满天下 水深龙多

玄 奘 愿做太阳 潜心苦修 才

动力来源于压力

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

作者邮箱: furonglyh@163.com

篇3:我和企鹅(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 题 7、荔枝

课 型 新授 教法 讨论与启发 课时 2

标 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资、安慰、剥开、妥贴、慰藉、报偿、遗憾、弥补

能力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唤起自己关爱母亲的心。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体会母亲对儿女的深厚的爱及作者思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2、通过讨论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 具 图片或录像带。

教 学

体 会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写母爱的文章,调动学生的情感细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关键。应引导学生多读课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双边活动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板书课题,并打出荔枝的插图)你想到了什么?(联系以往学过的写物的文章,让学生自由发言)课文中重点所写的是荔枝的形、色、味吗?让我们认真读课文,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按自学要求充分自学。

练习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课文围绕荔枝写了哪几件事?选一件事说说你的体会。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你感受最深的那件事。

提出认真思考后仍不能理解的问题。

三、同桌间或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1、用按自然段论读或按事件轮读的形式,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2、交流第二题,让小组成员结合具体实例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那件事最感人,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4、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准备全班交流

各小组同学商量一下,看你们对那个问题经自学和讨论后解决的最好,就向大家汇报一下,并商量汇报的方式。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自选内容,全班交流

1、结合具体的实例谈体会,同一件事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谈,感受到母子、祖孙之间的浓浓亲情。

2.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有感情朗读深受感动的部分,小组借鉴、欣赏。

二、随文练笔

据课文结尾“荔枝依旧年年红”,体会作者饱满的情感,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几句作者没有说出的话。

学生可作出形式多样的答案,只要能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就要给予鼓励。

(如: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而我慈爱的母亲却再也看不到、尝不到荔枝了。他临终前未能吃上荔枝,是我终生的遗憾。

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母亲确已长眠地下,再也不能醒来。我真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也有鲜嫩的荔枝,让母亲好好的享受一番。)

三、语言积累

1、把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把最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四、课外作业

1、了解母亲节是哪一天记起来历。

2、帮助妈妈做一件事,听他说些什么,然后写在日记里。

导入新课

学生按自学要求自学

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全班内交流

随文练笔

语言积累

布置作业

达 标 测 评

说说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关心和爱护自己的

板 书 设 计

荔 枝

母亲: 儿子:

为儿子买沙果并洗干净 每年给母亲买新鲜的荔枝

为儿子解除尴尬

把大个荔枝给儿子 为当年母亲临终时没有吃上荔枝而懊悔

临终前讲荔枝全部给孙子

篇4:我和企鹅(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几件事,反映了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表达了“我”深切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情节很简单。“我”在母亲快70岁的时候,第一次给母亲买回了她从未尝过的荔枝,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母亲喜欢吃荔枝,但她总把大个的给“我”吃。母亲去世前,“我”买了许多新鲜上好的荔枝,本以为她能在去世前吃到她喜爱的荔枝,可后来才知道,她把荔枝全让给她心爱的小孙子吃了,自己没舍得吃一颗。

本课的重点是表现母亲对儿孙的爱。为此,课文着重讲了下列几件事。

第一件,儿子一回到家,母亲便端出一盘沙果。这沙果“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母亲却“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以致“每个沙果都显得晶光透亮”“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难怪“我”感叹:“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可见,在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为了让儿子能经常吃到水果,母亲付出了多大的辛苦。

第二件,当客人来家,面对两盘形成鲜明对比的水果,儿子不知所措时,母亲是那样自然妥帖地消除了儿子的尴尬,维护了儿子的自尊心。要知道,那盘“珍贵”的荔枝是儿子特意给母亲买的,而那盘沙果又浸透了母亲对儿子的爱意。显然,母亲理解儿子的难处,所以做了那样看起来“不经意”但实际上是有意给儿子“解围”的选择。

第三件,母亲喜爱荔枝,也很喜欢吃荔枝,但“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儿子吃。

第四件,在母亲临终前,“我”精心买了好多新鲜上好的荔枝,希望母亲在临终前吃到她喜爱的荔枝。然而,后来才知道,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她心爱的小孙子吃了。

二、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荔、棠、疤”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筋脉、剥开、妥帖、慰藉、报偿、遗憾、弥补、馋嘴、一辈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唤起自己关爱父母的心。

三、教学建议

1.怎样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呢?一是让学生反复读几遍课文,找出写母亲的几件事,说说每件事各说明了什么,使学生初步感受母亲的爱。二是引导学生从几件事中找出描写特别细致的地方,讨论讨论,使学生从这些细致的描述中体会母亲爱儿孙的感情。如,“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是多么喜欢荔枝,然而就是这么喜欢的东西,母亲都“舍不得吃”,总把大的让给儿子。三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母亲思想感情的体会。

2.本课的结尾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感情,可谓言已尽而意无穷。可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深入体会。“思考练习”第三题的意图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补充作者没有说出的话,想象“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学生作出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只要基本表达出了思念母亲之情,就应予以肯定。下面的补充仅供教师参考。

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三年来,每当荔枝上市,望着它那红红的皮,想到它那白白的肉,我的脑际就浮现出了母亲手心托着荔枝,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的场面,心中感受到了一种无可言说的痛苦,眼里流下了无限思念的泪水。

3.“思考练习”第一题“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和第四题,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教材之所以不做具体规定,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所背的部分和摘抄的词句,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思考练习”的选做题,目的是深化学生学习课文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时,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丰富日记的材料。可选择部分做了这个题的学生的日记读一读,以示提倡、鼓励,但不要当作学生必做的作业。

4.课文中有几个句子,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困难,可引导学生提出并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使学生有所领悟。

(1)“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知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口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她高兴。”这句话意在说明,对母亲来说,她对孩子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只要孩子高兴,哪怕有时是装出的高兴,她都觉得是很大的安慰。

(2)“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这是说,母亲生气了。为什么生气呢?联系上文“居家过日子,老人就这样一辈子过来了”,可见,母亲是怪儿子大手大脚。

5.本课的生词较多。对这些生词,主要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查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去理解、体会;个别词语,教师可适当指点。下面的提示,仅供教师参考。

时令:季节。

不消:不需要;不用;用不了。

容:允许;让。“还没容我从书包里……”就是“还没让我从书包里……”。

纹络:本课指果皮上的花纹。

昂贵:价格很高。

玲珑剔透:本指器物精巧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本课指荔枝小而好看。

不经意:不注意,不留神。本课指母亲的动作非常自然,似乎是无意识地做的。

阔别重逢:久别重逢。

慰藉:安慰。

遗憾:本课指给自己留下的惋惜之情。

痛楚:悲痛。

四、参考资料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他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出版了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

作者邮箱: NHM36@126.com

篇5:我和企鹅(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雄鹰

一、 教学目标:

1、 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 认识作者对星星的观察及感受

3、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表达对星星的深切感情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二、 教学设想:本课共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先让学生自学。查工具书解决字词,再质疑问难,从而读通课文,把握课文大意。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为理解课文作准备。布置让学生搜集关于星星的诗文,夜晚观察北斗星并搜集关于北斗星的传说。第二课时着重探究作者是怎样观察星星并吐露真情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紧跟课堂练笔,学习写作。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1、 导入: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作文赋诗描写星星,以各自的方式赋予星空无限深情。臧克家以星星为题写的自由诗,表达了对星星紧密团结的赞美;冰心以《繁星》为题结集为散文集,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爱……那么大作家巴金又是怎样描写星空的呢?我们今天来探究一下。

2、 大家默读课文,讨论填写下表,了解作者看星的情景和感受

次数 时间 地点 情景 感受

一 从前 家乡 密密麻麻的`繁星 忘记一切 仿佛回到母亲怀里

二 三年前 南京 星群密布 光明无处不在 好象就是我的朋友,常常和我谈话

三 如今 海上 半明半昧 遥遥欲坠 好象看到飞萤,仿佛对我霎眼,与我说话,觉得是孩子,实在母亲怀里

3、 这些感受,也正是作者看到星星产生的联想和想象,,也正是作者对星星真诚而深厚的感情,请大家再讨论一下,感悟作者在这三个句子里表达的感情。

明确:一句表达了作者望星空所产生的甜蜜、温馨之感和依恋之情

二句既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有表达了作者与星星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情

三句写出了海上望星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之感,以及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4、 精读第三段,进一步体会采用修辞来表达感情,试找出来,并加以品味

① 比喻(见课本划单横线句)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② 拟人(见课本划波浪线句)赋予星星眼睛、嘴巴、思想,使作者与自然融为一体,命笔含情,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萌其情,产生无穷的遐想

③ 排比(见课本划双横线句)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感,它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气呵成,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

5、 让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深加品味

6、 拓展运用:模仿课文,当堂练笔,写出你所观察的北斗星,然后交流评价

7、 作业:①背熟课文 ②巩固字词

篇6:我和企鹅(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学认17个生字,学写10个生字。

2、在认字、写字的过程中注重字义和字形的联系。

3、提高自救意识,学习江凡慌乱中冷静、机智的品质。

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没有遭遇过火灾,不知道火灾中的应急常识,可能无法体验江凡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收集查找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

课前预习

1、查字典,查查不认识的字的拼音。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火灾中的自救常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昨天,老师布置大家查找资料,你们找到了哪些?能说一说吗?

2、当火灾发生时,很多大人都有可能被大火吞噬,但在四川南充市却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从大火中救出了30多位邻居,他就是江凡,在发生火灾的紧要关头,他是怎样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江凡》。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画记下来。

2、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3、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的拼音读一读。

4、小组合作,认识生字:焰、迅、速、烧、咳、嗽、慌、商、摸、终。(要求:说一说这些生字怎么读?想一想这些生字是怎么组成的?他的组成与字义、字音有什么关系?说一说这些生字什么地方容易写错?怎样写才好看?用生字组词、搭配词语或造句。)

5、小组汇报,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生字的?

6、游戏检测:请动物到家做客。(每张动物图片的背后写上生字的拼音,老师举起图片,学生找出相关的生字卡片,哪一组的学生全部找对,图片归哪组所有,动物图片最多的组为胜者)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说说你认为江凡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同学们谈对江凡的初步认识。

3、从课文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江凡是一个镇定机智的人?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从以下两个方面重点指导。

(1)引导学生从火势的严重来体会江凡镇定:

①当时的火势怎样呢?仔细看图(出示多媒体课件),再读一读课文2、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当时的火情。

②从课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当时火势庞大,情况紧急?(体会“惊慌”的意思,并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③假如你看到这样紧急的火情,你会想些什么?江凡又是怎么做的?(教师引读,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从江凡的做法来体会江凡的机智镇定。

①自由读课文第3、5段,讨论:从这些段中写了江凡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江凡冷静机智,请找出这些语句来。(抓住有关动词指导朗读)

②江凡为什么拿衣服让奶奶包住口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

③在什么也看不清的楼道里,江凡为什么能把奶奶和邻居从火中救出来?

4、你认为江凡是英雄吗?你对江凡说的话是怎样看的?

5、自由练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江凡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想一想我们该向江凡学习些什么?”

6.学生交流感受以后,再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和体会尽情地表达出来?你觉得怎么读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你就怎么读。”

7、小组比赛,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火灾扑灭了,邻居们也得救了,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是被救人员,你也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你会用一句怎样的话来称赞这位年纪小小的少先队员?你会对江凡说些什么呢?

篇7:我和企鹅(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导课:

1、一位85岁的老人,一个除夕之夜,临终之时,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国家统一的志愿没有实现,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提笔写下了遗书,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写的是什么呢?

2、出示《示儿》。

教学过程

一、初读全诗 感受诗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读读这首诗

2、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

(借助资料,并讲给同桌听,并能纠正有错误的地方)

3、解释诗意并板书。(讲清楚难懂字词并翻译)

二、再读全诗 理解深意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体会作者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

3、体会陆游这一声声的嘱咐中的感情。

(悲愤又充满希望)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个读,齐读)

三、拓展延伸 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读这首诗,理解此诗并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异:时间,地点 同:国家统一的愿望)

3、读这首诗最让人心痛的是那个字?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

四、摸拟场景 感同身受

1、根据诗的内容把课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对话。

(要有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

2、朗读表演对话。

板书设计:

示儿

死去无知万事空, 国不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 死不瞑目

王师北定中原日, 至死不变

家祭无忘告乃翁。 收复失地

篇8:我和企鹅(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

目 录

一、设计理念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

3、教学方法

4、教学手段

5、教学过程

三、教学反思

一、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对子。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认识“雾、霜”等13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2、教学重点

识字

3、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4、教学手段

多媒体

5、教学过程

(一)导言: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这个家园中有各种自然景观、花草树木和小动物们,我们大家都爱他,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识字了就是描写一些自然景观的,而且它还是一首对子歌,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呀?

(二)初读课文 画出生字

1、现在就请同学们快快地把书翻到36页,让我们借助拼音在下面自由地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

2、同学们在初读课文过程中都有有收获,谁愿意试着给同学们读一读? 2名

3、齐读课文。

4、把笔拿出来,画一画这课的生字,读一读、不会的生字可以问一问小同桌,开始吧。

(自评:自主学习就是作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是我的事情,我能够学,我尽量自习学,不懂的,不会的,我在同学的帮助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再思考。如果学习的责任从教师身上移到学生身上,很多奇迹就会出现。)

(三)理解词语,学习生字

刚才同学们初读了课文,画出了生字,现在我们就一小节一小节地读,把不会的字学会,把不懂的词语弄懂。

一小节:

1、请愿意读一下第一小节(1名同学)其他同学看屏幕(多媒体第一小节内容)

2、齐读一下这些字(雾、霜、霞、朝、夕)

3、你发现了哪几个字长得很象(雾、霜、霞)读一读

4、你用什么方法方法记住这些字?

生:形声字的方法记住这些字

师:用雾扩词说一句话。生:早上,白茫茫一片大雾,什么也看不清。

5、你在什么时候见过雾,这有个词叫“震雾”(扳书)读一读。

6、你见过霜吗?

很热的天气会出现霜吗?我们的家乡长春在深秋的时候最容易出现霜。所以,老师这还有一个词叫“秋霜”,看屏幕(多媒体)“叶子上的白色结晶体就是霜”。

(自评:今天,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极大发展潜力,更为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活力,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率。)

7、谁见过朝霞?

朝霞(板书)与朝霞相对的是什么词?夕阳(板书)读一下。

8、看一下“朝霞”、“夕阳”(多媒体图片)

9、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句……(多媒体)

和风对细雨,去掉“对”是什么词?“和风细雨”这是一个成语。(板书)

二小节:

1、齐读一下第二小节。(多媒体)

2、这一小节一共有5个生字,请同学们跟老师读一读。

3、齐读一下(蜂、蝶、碧、紫、千)男同学读一读,女同学读一读。

4、出示多媒体“蝶、蜂”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能给他们组词、并说出一句话吗?

5、猜字游戏,王白坐石头上“碧”(多媒体)→扩词→看一看碧野是什么样子?(多媒体图片)。

6、读一读,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多媒体)万紫对千红去掉对是什么?万紫千红(扳书)

7、读一读这个词语

8、看屏幕(多媒体图片)当你看到这万紫千红的景象时你会说些什么?

(自评:同学们看到丰富的画面时,兴趣盎然,并产生赞叹之情,借机进行教育事半功倍。)

三小节:

1、把书端起来,女同学读一读,男同学看屏幕(多媒体)。

2、女同学把书放下看屏幕,男同学说一说你都画了哪些字?

3、哪两个字偏旁部首相同,(李、杨)除了是植物,还是姓→扩词

4、多媒体(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读:你发现了什么?)扳书(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多媒体图片)看一看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景象。这么美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来保护,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树立环保意识,千万不去破坏环境,伤害小动物。

(四)巩固字词

(1)读词语

(2)齐读、看屏幕加拼音的字

(3)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

(4)打乱顺序

(5)开火车

(五)读课文、背诵

1、齐读 2、对对子 (另外,女生互相读) 3、背诵

(六)写字

(七)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你们留心过生活中还有很多这些对子吗?请同学们日常收集一下,我们下节课来汇报。

(八)扳书 识字

晨雾 秋霜 和风细雨 万紫千红

朝霞 夕阳 山清水秀 乌语花香

三、教学反思

评析

课的开始,就是一个设计和实施都很成功的教学环节,它的成功和精彩不仅仅在于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不仅仅在于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是有规律可循的。我能成功地运用了这样两条激发兴趣的规律:① 当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② 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含义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从课的一开始就体现了学生装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

这节课开头的教学过程,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

--------------------------------------------------------------------------------

[相关专题]

--------------------------------------------------------------------------------

◆创新智能培养研究课题组

◆《血液循环器官》教学设计

◆在快乐中学习作文

◆尝试新课程 “新”在英语课

◆Look at the animals__Teaching Plan

◆口 语 交 际《介绍少儿节目》教学设计

◆18 四季的脚步

◆《雪绒花》 案例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案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

◆调动多种感官 感悟语言文字--《雨点儿》教学案例

◆《高大的皂荚树》案例

◆贴近生活 鼓励探索____英语教学案例《Animals》

◆《识字、阅读、作文一体化》--阶段小结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火烧云》案例

◆《草原》教学案例

◆《2030年的一天》教学设计

◆师生情教案设计

◆《菜 园 里》教学设计

◆《工程问题》教学案例

◆“新课程标准下少儿数学能力分类培养与研究”总结

◆用动态的思考方式探索学习规律性知识

◆《夏夜多美》教学案例

◆《小摄影师》教学案例

◆Lesson 27Unit 5 Book 1创新智能培养教学案例

◆《火 烧 云》-教学案例

◆《荷 花》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与评析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

◆《第一场雪》教学案例

◆《活用“画图”》教学案例

◆《雪孩子》教学课例

◆《夕照》教学课例

◆餐 巾 折 花

◆持轻物投准教学课例

◆《一定要争气》案例分析

◆《交通法规,生命之友》教学案例

◆《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学案例

◆《海上日出》教案设计

◆《反冲》教学设计

◆柳 树 醒 了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

◆《小学生射箭》教学课例

◆《各种各样的单双脚跳》教学课例

◆《 四 个 太 阳》教学案例

◆《统 计》教学案例

◆《数字与编码》-教学案例

◆创新智能培养案例

◆《梯形面积计算》教学案例

◆音乐综合课《小雨沙沙》教学案例

◆《花式纸球》教学案例

◆吉林省“十五”规划课题《创新智能培养》阶段研究总结(-)

◆《踏雪寻梅》第二课时

◆《单、双脚跳》教学课例

◆《花》教学案例

◆《摘果子》教学案例

◆生活中的平均数

◆《摇篮曲》案例

◆《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教学课例

◆田 园 交 响 曲 -- 春 天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创新智能培养研究 科学课案例-“奇妙的指纹”

◆《有趣的图形--同时性信息加工训练》综合活动教学案例

◆《大雨小雨》教学案例

◆《圆的面积》教学案例

◆“圆柱和圆锥”实践活动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

◆在心里健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让数学走进生活

◆《我们的运动员》案例

◆在美育中求创新 促进研究性学习

◆《美丽的蝴蝶》教学案例

◆美术教育在探究与体验中升华

◆《欢快的对比色》教案

◆《买文具》口语交际课例

◆脑功能开发与创新智能培养研究方案

◆创新智能培养摘编

◆脑功能开发与创新智能培养研究方案

◆“走进新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智能”学年、学科教研活动方案

◆“走进新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智能”学年、学科教研活动总结

◆教育科研培训计划

◆安达创新智能培养开放日

◆小学生课堂教学创新智能培养课堂实录

◆创新智能培养开题

◆创新智能培养研究方案

◆课堂教学与个性智能发展

◆“创新智能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篇9:我和企鹅(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山东教育出版社语文学科二年级上册第2组识字

教学目标:

1、认识“堂、棋”等12个生字,会写“胡、棋、观、琴、戏、钢、弹、养”8个字。

2、感受语言的韵律美,结合生活实际扩展词语的运用。

3、培养热爱学校生活,积极参加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校园生活情景图一幅和12条词语(每组一份,粘贴用)、生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师:在同学之间、课堂内外发生过许多难忘的事,学校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呀!你最喜欢做的是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今天,老师把大家喜欢的活动都带来了,看看这些小伙伴都在做什么呢?(大屏幕出现一幅校园情景图,分楼层在房间里展示12种活动的图片,不出现词语)

观天气

拉二胡

做航模

唱京戏

学电脑

练书法

下象棋

画图画

弹钢琴

栽花草

喂鸽子

养金鱼

二、自主读词

1、小组挑战赛

①提出要求

师:下面我们要进行一个小组挑战赛,想不想获胜?只有认真听清比赛的要求,才能获得胜利: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词条,请你们合作按照大屏幕上的图片顺序把词条贴到图画上,这是获胜的第一步;然后小组同学想办法把这些词语都读会,你们就胜利完成了任务!

②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开始,教师参与到学生中间,根据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指导。

2交流识字情况

① 展示作品,交流答案。

在所有小组学生完成后,选择一个小组把作品贴到黑板上。小组派一个代表交流贴词条的顺序,下面小组对照自己小组的答案帮助判断是否正确。

② 订正答案。

如果交流的小组答案正确,就请这名学生领读一遍。不正确的就请大家帮助改正后再领读。师:哪些小组做对了?(根据学情给予表扬,出错的小组改正错误)

③练习读词

师:哪个小组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现在,谁相信自己也能全部读下来的请举手?全班起立,谁把这些词语读完谁就坐下。(帮助学困生)

三、多种方法识字

1、介绍学会的生字,扩展运用。

①刚才合作学习的时候,大家可真用心!现在能告诉大家你又认识了什么新字吗?(学生自由交流)

②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相机进行换词和组词练习,学生交流到的生字就用课件出示在大屏幕上。

如“钢琴”的“琴”,你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些什么琴?

“弹”(你是怎么记住的?)那我们除了可以弹钢琴以外还可以弹什么琴呢?

“观”,你知道在“观天气”这个词语中,“观”还可以用什么字来换一下?

“养金鱼”,同学们当中还有喜欢养什么小动物的?

③你看,这么多有趣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去做,如果用心地做,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2、解决生字

①同学们现在真会学习,在读词语的过程中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而且还想到了更多的词语。

出示所有的生字,这些你都能认识吗?

②同桌互相读,比比谁认识的字多。还可以向你的同桌请教一下或者帮助你的同桌。

③师:谁来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学生交流难记的字)谁有好办法来记住这个字?好,你来,教教大家,其他同学看谁能用心倾听别人的好方法(学生说自己的记字方法)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说,好,把你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

④现在拦路虎被大家用聪明才智赶跑了,我们一起来读这些字。男女生比赛读,开火车读,挑选两大排的同学参加,每个同学读一个字,比比看,哪一排的同学能读的又快又准。(师举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3、再读课文。

①师:同学们已经把这些字记在你的小脑袋里了,现在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这有趣的活动。(学生自己读课文)

②这些词语我们已经读得很熟练了,你还能不能说出象这样的词语来呢?(引导体会词语的结构--动宾结构)

(三)写

1、观察所要写的字。

①师:我们学会读了,也会用了,再加上会写,才叫真正学会了,对吗?(课件出示所有的生字)

师:请看大屏幕,边看边找出你觉得最难写的字。学生交流,课件留下难写的字。

②学生认真观察,闭眼书空练习一下。

③师:现在请你睁开大眼睛看看老师写的对吗?(写时对于结构,笔画的安排可以说明)

④师:你能不能比老师写得更漂亮?现在让我们把这几个字漂亮地写下来。师:在写字前,我们先来比比谁的姿势最标准,(播放音乐,师提醒大家注意:书写时姿势正,头不偏、肩端平,三个一要牢记)好,像个小小书法家的架势了。

2、鼓励学生写写其他的字。

①师:试试看,其他的字你自己能写对吗?(播放音乐,师提醒大家注意:同学们请注意--本放正、慢运笔,心平静、字而美。)写对的同学可以试试看,哪个字你能把它写的最拿手。

②(有时间的话展示学生的作品)看,这个同学写的多端正呀,这个同学写的特别整洁,大家的字写的真不错。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最想说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识字教学的开始,设计了小组根据情景图寻找相关词条的练习,旨在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识记生词。而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取长补短较好的解决了生词。后面的学习则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因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而识字的内容又和学生的生活距离很小,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到不同的说法和扩展到其他的活动也就显得很重要了。在教学中,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比较高,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的任务。

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想到:作为青岛版的教材识字量比较大,如何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形式以提高识字的速度和效果是需要在教学中多动脑子,多花心思的。

篇10:称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余燕玉

【教学设计理念】

《称象》一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写曹冲与官员们不同的称象方法,突出了曹冲的聪明才智。又以曹操对不同称象方法所持的不同态度,从侧面烘托,同样突出了曹冲的才华出众。本文的重点在称象的过程,因此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称象的过程,体会曹冲称象的科学性、合理性。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历史故事,从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中,懂得要善于把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和联想,懂得要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议论”、“船舷”、“果然”等词语以及多音字“得”(děi)的用法,用“议论”造句。

3.懂得怎样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一件事,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习“把”字句,认识冒号和引号,并初步了解其用法。

【教法特点】

1.根据教材特点设问,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如设计“说说要称一头大象,可用哪些方法”等问题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如全文讲清后,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在解题时提出的各种称象办法,肯定切实可行的称法,否定不科学的各种称法。

2.借助实验,理解词句,突破重点,明白道理。如做“称象”的实验,抓“船舷”、“沿”等关键词语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称象的过程,从而明白曹冲的办法好在什么地方。

本课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主要步骤】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大象图片,问:你看见过大象吗?谁知道大象有多重?要想知道它的重量有什么办法?(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古代人是如何称象的?出示课题:称象。

(通过谈话,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并注意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理清思路,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1. 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现在请大家自己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先给大家提个醒,说说该注意点什么?(不丢字、漏字,读准音,读通句子。)让学生按照自己所提的要求读课文。

2. 指名分节读课文。

(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提要求,培养学生学习要有目的性,从小养成有目的读书的习惯。初读课文时只要求读准生字的音,对其义和形不作要求,这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

3. 自由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4. 讨论:哪几节写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大象,哪几节写大家议论称象的方法,哪几节写结果。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养成良好习惯,并初步掌握自然段的内容)

三、讲读课文,抓住语言文字理解内容,训练思维。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让我们深入课文,看看才7岁的曹冲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办法。

1指名读第一段

思考: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称象的时间:古时候

大象的来历:人家送给曹操的。

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这头大象什么样呢?请你读读第二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

(1) 这头大象长的什么样?理解“墙”“柱子” 是比喻大象的高大的。自己读课文,画出写大象高大的语句,体会大象的高大。

(2) 文中写的是称的事,为什么要介绍大象的样子?着重理解称这样的大象很不容易。

(通过具体词语的分析让学生自己领悟体会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从而为学生理解体会称象的难度奠定基础。)

(3) 在看象的时候,曹操为什么要大家想办法称象呢?

(4) 议论是什么意思?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5) 多形式的朗读曹操与官员们的对话。

(这是称象的由来,通过反复读,进行强刺激。)

3第三自然段

(1)官员们想出了哪几种称象的办法?

(2)官员们议论的第一种办法是怎样的?

(3)官员们议论的第二种办法呢? zǎi(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教师一边口述这个办法,一边板书宰;学生一边看教师板书,一边读“宰” 查过字典的同学说说,“宰”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结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想一想,“宰”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 “宰”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在这里是“杀”的意思。

(4)官员们议论的第一种办法行不行?请你们再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该用哪一句话来回答? 官员们议论的第二种办法曹操同意吗?

(5)你们怎么知道曹操不同意?

(6) “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对,“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

(7) 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宰象呢?

〔“议论”(生字新词)、“宰”(二类字),“直摇头”(熟字组成的新词语)都是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里来理解的,但方法不相同,各有妙处。“议论”出现在第二自然段,却是借用第三自然段里官员们怎么说、怎么议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的;“宰”是通过查字典,根据语言环境选义项来解决的;“直摇头”是通过语感和演示来领会的。这就把学习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紧密联系起来了。〕

4第四自然段

思考:曹冲想出了什么称象的方法?

(1)自由读,理解内容。围绕曹冲称象的办法提出不懂的问题。

(2)初读课文第四节回答:那时他几岁?(理解“才”字的意思。)

(3)二读课文第四节,划出与称象过程有关的动词,并完成下面的填空,然后根据所填词作简析,说说称象的过程。

曹冲称象的过程是:先把大象( ),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 )。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 )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 )。

(4)三读第四节,逐句分析理解: “船舷”、“沿”的意思。比较两个“赶”字意思有什么不同,“画一条线”与“画线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5)师做实验。学生边看边思考:为什么要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为什么要把象赶上岸,再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才称船上的石头?、

(6)思考:曹冲称象的办法可以分哪几步?他的方法跟官员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他可能受到了官员们的称象方法的哪些启发?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好办法?(船代替了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了宰象问题。)为什么要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对比官员们和曹冲的称象办法,在交流中体会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通过演示称象的过程,变抽象为形象,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5第五自然段

(1) 理解“果然”,体会曹操为什么会点头微笑?

(2)朗读全文

思考: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那看出来的?

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年龄小,能从别人那里得到启发。)

(回顾全文,进一步感知曹冲是个聪明的孩子)

四、总结全文,指导练习,布置回家作业。

1.朗读全文,说说从曹冲称象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评议同学们在揭题时所提到的称法合理吗?为什么?

2.指导用“议论”造句,

3.布置家庭作业:自己做做称“象”的实验。

〔这是教学上的幅射,把课堂上的兴趣引向课外,通过亲自动手进一步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明白道理。〕

板书:

官员议论: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提不起 象上岸 装石头 船=称

宰大象 沉到线 称石头 石头=象

摇头 曹操 点头微笑

篇11:我和企鹅(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白杨,这篇课文向我们讲了意见什麽事?(一位鲁客在列车上给孩子介绍白杨,并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愿),他的心愿是神末,它又是如何表白的呢,.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

在文中找出写白杨的句子,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莫特点,

找出爸爸的话,.

1.指名朗读14小节,然后小黑板了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然后逐句读讲。

“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①“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白杨的天性,树干挺直,

②去掉“从来”,朗读比较。

“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

①这句话说明了白杨的什么特点?从哪些关键词可体会出?

(适应性强。不择地域范围广“哪儿……哪儿……”“很快)

②小结:内地需要白杨,白杨要内地扎根;边疆需要白杨,白杨就在边疆扎根,真是哪儿需要哪儿去,不讲条件,不畏艰苦。

③指导感情朗读。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①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更有力地说了白杨顽强的品格。“不管……不管……总是……”)

②教师描述: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磔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

③指导感情朗读。

2.教师小结,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读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了什么感情?(崇敬)请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朗读14小节。

四、领会爸爸的心愿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16小节,并联系14小节思考,然后同桌讨论。

2.引读讨论16小节:

①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工作,你们知道吗?”

②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③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师问:“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你们知道爸爸为什么把孩子带到新疆去吗?”

3.通过爸爸介绍,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指名读17小节。

4.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5.老师朗读18小节,读后讨论:

①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

②他为什么又露出了微笑?

6.老师在大白杨旁贴上两棵小白杨,请学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7.指导学生感情朗读18小节。

五、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1.课题是《白杨》,全文是不是仅仅写白杨?赞扬了爸爸什么精神?

2.赞扬爸爸实际上就是赞美什么人?

3.总结启发想象是呀,多少边疆创业者,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业,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新疆有许多的“白杨树”,我们这里也有“白杨树”,谁呀?(老师,辛勤的园丁)

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除了老师像白杨,我们这里还有谁是“白杨”呢?他们知道是谁呀?(生:我们,我们就是小白杨)

我相信你们这些“小白杨”在“大白杨”的关怀教育下一定会长成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哪儿扎根。

六、布置作业

1、造句:

①哪儿……哪儿……

②不管……不管……总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篇12:燕子(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自然的情趣。

2、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自学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燕子的形象、春天的景色和作者的感情,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小燕子及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从《燕子》这个题目可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什么?谁知道关于燕子的知识,大胆地给同学们说一说。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自主性练习设计(以下三题任做两题)

1、根据课文的描写,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燕子及春天的样子。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那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3、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第二课时

一、品读美文,欣赏美景。

1、读文作画,感知语言

听课文作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还原的过程,即由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的过程。通过这一还原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课文的意境,从而比较深入地感知课文的语言。

2、评画学文,品味语言

评画的实质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咬文嚼字”,从而品味其规范的语言,领悟语言形式是怎样被用来贴切地表情达意的。

3、赏画诵文,积累语言

借助图画这一中介帮助学生背诵课文,从而积累规范的语言。

4、运用语言,说写“光彩夺目的春天”。

让学生先说再写自己见过或想象中的春天美景。

二、结束语:

课文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接着从燕子飞行的美,又写到它停息的美。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机,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赞美了活泼可爱的燕子,也赞美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板书设计:

张贴学生的画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知识重点下一篇:《安塞腰鼓》教案-精选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