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及维护相关

2024-06-22

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及维护相关(共12篇)

篇1: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及维护相关

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及维护相关范文

医疗、教学工作、教研、科研是医院设备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也是医学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基本条件。因此,医疗设备的管理与建设俨然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医疗设备的修理、维护、保养、巡检、记录已成为医院设备管理对工程师们的基本要求。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部门主要的日常工作也是容易疏漏的环节。随着国内医院中设备数量越来越多,开始出现工程师数量不足的情况,导致很多医院巡检制度都无法按照规章制度落实。经过几个阶段的探索和改进,本院已经逐步完善了医疗设备巡检工作,形成了规范模式。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及维护的经验报告如下。

建立维修中心

随着医疗设备种类和数量的日益增多,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其作用,除加强管理外,还应该设立相应的医疗设备维修机构。设立医疗设备维修中心,储备各种维修材料,装备一定数量的必要的修理工具和机械设备以及测试仪器,配备一定数量的维修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逐步向医学高科技方向发展,是非常必要的。维修中心主要负责两方面工作:一是对培训兼职维修人员,扩充兼职维修人员队伍,重点是培训医疗设备使用人员,提高使用人员的维修技能。以解决医疗设备的使用分散、数量大、种类多,而专职维修人员数量不足的矛盾。二是医疗设备日常的管理与维护:可以及时解决在使用中医疗设备突发故障,使医疗设备充分发挥其作用。将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送回厂家进行修理,修理费用昂贵、耗时长、影响医院正常工作。所以建立维修中心可以达到见效快、投资少,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的目的。

设备检查和保养

经常性预的对医疗设备检查和保养,是相辅相成的两项工作,可以防止设备发生故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检查设备的状态、性能,保养提升设备的状态、性能,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消除设备故障隐患,减少设备的消耗。

设备检查是对设备的磨损程度、工作精度、运行情况进行校验和检查。常与其一起进行的还有维修保养,检查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每日检查:一般在交班时或下班前,由操作人员或保管人员执行,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常同日常保养结合起来。

定期检查:由维修人员、操作人员、保管人员参加,及时进行维护所发现问题,是较全面的检查措施。

(二)设备保养是仪器技术性能的客观要求,主要做好防蚀、防湿、防尘、定期检验、定点存放、定期保养、专人保管。一职称论文是般医疗设备实行三级保养制。

1、日常保养:仪器使用人负责日常保养,主要在设备外部,紧固易松动的零件和螺丝,使仪器表面清洁,检查零部件是否完整,运转是否正常。

2、一级保养:由仪器保养人按计划清洁内部,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如声音、湿度等),局部调整和检查。

3、二级保养:由修理人员及仪器保养论文援助杨老师q1760405151的主体部分,调整精度,成立主要组建,更换已损部件。

三)检查内容包括两种:一是精度检查,二是功能检查。测定设备的精度称为精度检查,特别是计量仪器,如比色剂、天平等,还需定时的由国家几两部门来鉴定、检查。测定的各种功能是否符合技术文件和仪器说明书的要求为功能检查。

三、设备维修

通过更换和修复已损坏或磨损的零件,恢复仪器设备原有功能,达到修理的目的,而不能通过单纯的设备的维护保养来代替修理。目前人们已经开始重视设备维修工作,而维修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仪器设备寿命和使用率。修理类别 小修理:在设备所在地点进行局部修理,包括调整设备的结构,或修复和更换少量零件,以保证在下一次修为了晋升职称而撰写的论文,就其本质而言,依旧是论文,所以需要具备一般论文的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其他的内容,论文援助杨老师q 1760405151理前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工作量小。

2、中修理:是指数量较多的非主要部件损坏,或修复与更换设备的主要零件,或通过校正恢复仪器精度和技术参数。

3、大修理:由于设备损坏严重,为了恢复设备原有的效率,性能和精度,修复和更换全部损坏的零件,有时则需要将设备解体,工作量最大。

(二)修理方法

1、快速维修:在不影响设备正常情况下进行的维修。

2、预防维修:日常对设备做好记录,如有存在异常的贵重仪器设备,有计划的检查和发现并在故障发生前进行维修。

3、强制维修:即对结构复杂、精度较高的仪器或大型仪器,对修理内容,类别和日期制订维修计划,严格按计划执行。

4、事后维修:仪器发生故障后进行维修,这种维修管理上被动,修理费用高,需停机进行,影响医疗效果。

5、定期拆修:做好修理前的准备,制定设备大致修理工作量和修理工作计划日期,根据设备实际的使用情况,参考有关修理周期,可以缩短修理占用的时间。

6、改造维修:改造仪器经常发生故障部位的结构,降低保养费用,提高其效率,可减少维修工作量。

(三)设备维修登记制度:严格登记仪器设备在保养维修情况,维修登记内容包括:

1、工作时间:包括日期、加班时数、常规工作时数、开始时间、运送仪器所占用的时间等项目。

2、维修报告:写明故障原因、程度、情况。完善医疗设备巡检制度,在医疗设备巡检制度不断完善和实施过程中,排除由于巡检保养做的不到位使医院医疗设备出现故障的隐患,保证医疗设备正常使用及设备完好。完善医疗设备巡检制度,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使临床操作人员养成在使用前检查医疗设备是否正常的习惯,如高频电刀、麻醉剂和呼吸机等用前检查备机,给病人使用功能正常的设备。

(二)实行医疗设备的色标管理,使工程师日常巡检的工作量降低。

(三)经过器械科工程师对临床的培训,使用人员熟悉对简单的处理方法,避免因操作不正确引起的小故障,在临床使用设备中论文援助杨老师q1760405151非常重要。

(四)定期对少量大型设备进行修理,在医院与厂家有对等的谈判能力的条件下,同厂家签署保修合同,合理地选择保修时机和保修厂家,并且原厂家具备业务培训和例行巡检维护能力,可以提高医院自身巡检工程师的技术,以减少修理时间,降低修理成本。

(五)定期检测是指借助于专门的检测仪器,对医疗设备定期进行的保养、维护以及功能和理化性能的测试验证,由临床工程师配合计量完成并黏贴检测标识和进行详细记录,或保存检测记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利用另购质检设备或自带设备进行质控检测工作。

(六)通常使用年限较长的大型设备的隐患比较严重,所以在巡检过程中,要重点检测这些设备。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故障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因为这些使用年限久的大型设备的技术性能开始逐渐的下降,设备内部元器件也逐渐老化。在这些医疗设备报废之前,必须做到重点检测,避免因仪器故障出现误诊或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七)对提高医院设备管理内涵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工程师的考核。严格落实上述几点,更好地使用医疗设备,调设备开机率,有效地减少医疗设备故障率,就可以做到增收节支,同步提升医院的两个效益。

篇2: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及维护相关

摘要:随着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各种新疗法、新技术层出不穷,也加快了医疗器械升级、更新的速度。医院的规范化管理中医疗器械的维护技术与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高效运转的医疗设备成为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重要的标志,医疗设备的管理与建设俨然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笔者从对医疗设备的保养、医疗设备的管理模式与医疗设的维修以及检查制度等方面,介绍本院在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中的经验。

关键词: 管理 维护 医疗器械设备

医疗、教学工作、教研、科研是医院设备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也是医学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基本条件。因此,医疗设备的管理与建设俨然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医疗设备的修理、维护、保养、巡检、记录已成为医院设备管理对工程师们的基本要求。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部门主要的日常工作也是容易疏漏的环节。随着国内医院中设备数量越来越多,开始出现工程师数量不足的情况,导致很多医院巡检制度都无法按照规章制度落实。经过几个阶段的探索和改进,本院已经逐步完善了医疗设备巡检工作,形成了规范模式。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及维护的经验报告如下。

一、建立维修中心

随着医疗设备种类和数量的日益增多,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其作用,除加强管理外,还应该设立相应的医疗设备维修机构。设立医疗设备维修中心,储备各种维修材料,装备一定数量的必要的修理工具和机械设备以及测试仪器,配备一定数量的维修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逐步向医学高科技方向发展,是非常必要的。维修中心主要负责两方面工作:一是对培训兼职维修人员,扩充兼职维修人员队伍,重点是培训医疗设备使用人员,提高使用人员的维修技能。以解决医疗设备的使用分散、数量大、种类多,而专职维修人员数量不足的矛盾。二是医疗设备日常的管理与维护:可以及时解决在使用中医疗设备突发故障,使医疗设备充分发挥其作用。将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送回厂家进行修理,修理费用昂贵、耗时长、影响医院正常工作。所以建立维修中心可以达到见效快、投资少,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的目的。

二、设备检查和保养

经常性预的对医疗设备检查和保养,是相辅相成的两项工作,可以防止设备发生故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检查设备的状态、性能,保养提升设备的状态、性能,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消除设备故障隐患,减少设备的消耗。

(一)设备检查是对设备的磨损程度、工作精度、运行情况进行校验和检查。常与其一起进行的还有维修保养,检查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1、每日检查:一般在交班时或下班前,由操作人员或保管人员执行,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常同日常保养结合起来。

2、定期检查:由维修人员、操作人员、保管人员参加,及时进行维护所发现问题,是较全面的检查措施。

(二)设备保养是仪器技术性能的客观要求,主要做好防蚀、防湿、防尘、定期检验、定点存放、定期保养、专人保管。一般医疗设备实行三级保养制。

1、日常保养:仪器使用人负责日常保养,主要在设备外部,紧固易松动的零件和螺丝,使仪器表面清洁,检查零部件是否完整,运转是否正常。

2、一级保养:由仪器保养人按计划清洁内部,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如声音、湿度等),局部调整和检查。

3、二级保养:由修理人员及仪器保养人共同进行的一种预防性的修理,检查设备的主体部分,调整精度,成立主要组建,更换已损部件。

(三)检查内容包括两种:一是精度检查,二是功能检查。测定设备的精度称为精度检查,特别是计量仪器,如比色剂、天平等,还需定时的由国家几两部门来鉴定、检查。测定的各种功能是否符合技术文件和仪器说明书的要求为功能检查。

三、设备维修

通过更换和修复已损坏或磨损的零件,恢复仪器设备原有功能,达到修理的目的,而不能通过单纯的设备的维护保养来代替修理。目前人们已经开始重视设备维修工作,而维修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仪器设备寿命和使用率。

(一)修理类别

1、小修理:在设备所在地点进行局部修理,包括调整设备的结构,或修复和更换少量零件,以保证在下一次修理前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工作量小。

2、中修理:是指数量较多的非主要部件损坏,或修复与更换设备的主要零件,或通过校正恢复仪器精度和技术参数。

3、大修理:由于设备损坏严重,为了恢复设备原有的效率,性能和精度,修复和更换全部损坏的零件,有时则需要将设备解体,工作量最大。

(二)修理方法

1、快速维修:在不影响设备正常情况下进行的维修。

2、预防维修:日常对设备做好记录,如有存在异常的贵重仪器设备,有计划的检查和发现并在故障发生前进行维修。

3、强制维修:即对结构复杂、精度较高的仪器或大型仪器,对修理内容,类别和日期制订维修计划,严格按计划执行。

4、事后维修:仪器发生故障后进行维修,这种维修管理上被动,修理费用高,需停机进行,影响医疗效果。

5、定期拆修:做好修理前的准备,制定设备大致修理工作量和修理工作计划日期,根据设备实际的使用情况,参考有关修理周期,可以缩短修理占用的时间。

6、改造维修:改造仪器经常发生故障部位的结构,降低保养费用,提高其效率,可减少维修工作量。

(三)设备维修登记制度:严格登记仪器设备在保养维修情况,维修登记内容包括:

1、工作时间:包括日期、加班时数、常规工作时数、开始时间、运送仪器所占用的时间等项目。

2、维修报告:写明故障原因、程度、情况。

3、精修:即主诉保障、设备名称、填列部门、单位等。

4、停机时间。

四、采取的有效措施

完善医疗设备巡检制度,在医疗设备巡检制度不断完善和实施过程中,排除由于巡检保养做的不到位使医院医疗设备出现故障的隐患,保证医疗设备正常使用及设备完好。完善医疗设备巡检制度,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使临床操作人员养成在使用前检查医疗设备是否正常的习惯,如高频电刀、麻醉剂和呼吸机等用前检查备机,给病人使用功能正常的设备。

(二)实行医疗设备的色标管理,使工程师日常巡检的工作量降低。

(三)经过器械科工程师对临床的培训,使用人员熟悉对简单的处理方法,避免因操作不正确引起的小故障,在临床使用设备中非常重要。

(四)定期对少量大型设备进行修理,在医院与厂家有对等的谈判能力的条件下,同厂家签署保修合同,合理地选择保修时机和保修厂家,并且原厂家具备业务培训和例行巡检维护能力,可以提高医院自身巡检工程师的技术,以减少修理时间,降低修理成本。

(五)定期检测是指借助于专门的检测仪器,对医疗设备定期进行的保养、维护以及功能和理化性能的测试验证,由临床工程师配合计量完成并黏贴检测标识和进行详细记录,或保存检测记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利用另购质检设备或自带设备进行质控检测工作。

(六)通常使用年限较长的大型设备的隐患比较严重,所以在巡检过程中,要重点检测这些设备。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故障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因为这些使用年限久的大型设备的技术性能开始逐渐的下降,设备内部元器件也逐渐老化。在这些医疗设备报废之前,必须做到重点检测,避免因仪器故障出现误诊或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篇3:探析医院医疗设备维护及维修管理

1 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

任何设备的正常运行都需做好静态日常维护工作, 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故障, 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故障发生, 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医院医疗设备的静态日常维护主要有四个方面:防静电、防潮、防尘、防霉。

1.1 防静电

目前的医疗仪器设备多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 一旦受到静电冲击很容易被烧坏, 因此, 一定要有效防止静电对元器件的冲击。其预防措施主要有:杜绝仪器接地不良、磨擦等易造成静电过高而影响机器正常运转的现象;贵重设备应使用防静电产品进行防护处理, 维修设备时应配戴防静电手套, 电烙铁外壳接地, 以防止因静电冲击而扩大故障范围;选用质量好的防静电产品。

1.2 防潮湿

在潮湿环境中长期存放的仪器, 一旦接上电源很容易被烧坏, 这往往是由于仪器受潮发生短路所引起的。因此仪器设备应避免放置在地下室内, 在湿度较大环境中应使用除湿机或空气调节器抽除空气中过多水份, 并做到设备定期通电加热, 避免潮湿空气在设备内腔凝结。另外, 长期放置的设备重新使用时应先用低电压加热, 驱赶潮湿空气, 恢复仪器设备的绝缘强度, 必要时应先用电吹风进行热风烘干, 以确保仪器设备不因潮湿而导致绝缘短路。

1.3 防灰尘

仪器仪表吸附灰尘后会同时吸附水份和有害腐蚀气体, 造成并加速仪器仪表生锈腐蚀, 散热性能降低, 并有可能因绝缘强度降低而发生短路漏电现象, 因此应清理好放置仪器的环境卫生, 定期清除设备内部附着尘埃, 特别是有些高压电路部位, 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更换空气过滤元件。对于精密度要求高的仪器应采用整体防尘、门窗密封、空气过滤的办法, 并且进入机房要更换鞋, 确保空气的净化程度。

2 医疗设备常见故障分析

2.1 设备日常使用故障

在工作人员更换时期或者设备投入使用初期, 如果医院的岗位培训制度不到位或必要制度没有得到落实, 容易产生因工作人员对设备操作程序不够熟悉, 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或由于工作人员对设备性能不能准确把握, 而不能获得满意的诊疗结果等问题。这些虽不是设备本身的物理障碍, 但如果这些障碍时常发生的话, 则说明这种设备的用户操作界面不够友好, 或者操作程序的编排不够合理, 不容易对其进行记忆。伴随着技术的发展, 设备操作界面的友好性也是衡量设备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已经成为现代医疗设备先进程度的一个重要表现。

2.2 电路故障

如果设备出现电路故障, 会使控制失灵, 不能对其进行正常操作, 设备也不能进行正常运行, 严重时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甚至报废。电路故障主要包括电路中电流被切断而造成的断路故障, 以及局部电路或者主控电路电源与地线连接, 同时控制信号线也与地线相连接, 而造成的短路故障。

2.3 设备老化磨损故障

随着设备长年的超负荷运转, 一些部件会老化或磨损, 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更换, 磨损零部件将造成一些设备故障的发生。

2.4 机械故障

出现机械故障时, 通常运行部件会停止或者受阻, 导致设备不能进行正常工作。主要表现在机械转动部分卡死或者受阻、机件变形、弯曲、断裂、破碎、以及机械的连接件脱落或者松动等方面。

2.5 设备软件的故障

应用光盘的设备经常会出现软件故障, 过去多是因为光盘本身的硬故障对数据造成损坏从而导致软件故障的发生, 现在则是由于对大量数据文件进行管理时, 因计算机资源的冲突而造成的反应迟钝或者死机等问题的发生。

3 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

3.1 建立医疗设备的保养和检查制度

设备的保养应实行健全的保养制度, 主要包括日常保养、一般性保养和重点保养。日常保养指由使用人日常对设备及环境进行清洁, 检查设备是否工作正常;一般性保养指设备维护人员应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内部清洁;重点保养指预防性维修, 由设备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共同进行, 主要检查设备主体部件是否存在故障现象, 必要时及时更换零部件。如果设备精度降低而达不到要求将会影响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另外, 还应对设备的安全性进行检查, 由于许多设备都是与患者直接接触, 如果出现漏电, 接地不良等现象, 将会发生电击伤人, 起火等事故。因此, 使用人员与维修人员应密切协调与配合, 定期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 不断提高维修的管理水平。

3.2 建立设备维修登记制度

建立设备的维修登记制度是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另一重要环节。维修登记主要包括维修记录、检查保养记录以及有关技术档案。维修记录主要包括所维修设备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及使用的零配件等;检查保养记录主要包括:设备名称、使用日期、运行状况、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技术档案主要包括:维修手册、电路图等资料、设备型号、厂家、生产日期及生产厂家售后服务承诺等。

3.3 建立新型的管理机制

建立主管领导负责制。医疗设备是医院资产的核心部分, 中小型医院医疗设备总值约为几千万元人民币, 大型医院则超过亿元人民币。因此, 必须加强对医院维修机构的领导与管理, 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 提高维修质量, 降低维修成本。主管领导的工作职责应包括:组织制订和督促执行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组织审查维修机构工作规划并监督实施;审批维修机构开支方案等。

建立人员准入制度。医疗设备科技含量高、结构复杂, 只有合格的人员才允许从事其维修工作。建立维修人员准入制度, 应由受过医学工程高等教育, 至少是经过专门训练并考核合格的人员从事相应维修工作, 禁止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医疗设备维修。

制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对于大中型医疗设备, 其管理制度应至少包括维修机构的组织管理、领导者责任、维修人员责任细则、维修设施的管理、事故责任细则、人员培训与教育及维修经费保障等。

健全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机制。现代工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医疗设备当中。为此, 应加强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不断提高其维修服务水平。医院应像对待医护人员一样, 重视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在教育经费保障、培训时间等方面与医护人员保持一致。

建立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奖励制度, 实行医疗设备维修收费制度。其目的是一方面通过经济杠杆, 迫使各个科室努力降低成本, 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责任感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合理收费体现有偿服务, 提高工程人员的工作热情, 提高服务质量和设备的使用效率。

摘要: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医疗设备, 不仅代表着一所医院的技术水平, 也是衡量医院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而且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维修管理工作对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及维修管理进行了探讨。

篇4: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及维护相关

【关键词】医院计量管理;问题;措施

我国近年来颁布了《计量实施细则》和《计量法》等关于计量工作的相关法律,并通过法律文献划定了计量器具的鉴定区域,并确立了在医疗卫生部门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我国的医学部门也重点强调计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强制性的提高医学器械质量,使计量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法可依,大大降低了因计量失误而造成的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在医学行业,计量管理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医学指标成为评审医院等级的标准。因此,计量管理工作在医学工作中至关重要。

1.医疗器械管理的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医学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具有领先的医疗器械已成为一个医院生产与壮大的关键。它不仅仅代表了一所医院的医疗技术和经济水平,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和竞争号召力。但是这一系统的过程的完成都要建立在精准的数据的基础之上,所以加强计量管理的任务迫在眉睫。同时,为了有效保证医学仪器测量数据的精确性,计量工作是关键。高端的医学器械在医学界的普及、实施运用在医学诊断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的实现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快速性。医院在治救患者的时候,为了避免因医疗器械在数据测量中出现失误而给患者家庭造成影响和伤害,使家属放心安全就医,医院有必要从基础管理工作抓起,加强医院的计量管理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计量管理素质。

2.医疗器械计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计量管理工作涉及到很多部门,它不仅与临床科室息息相关,也涉及到了医院的医疗器械部门,与相关的质量监督检测部门也密不可分。所以,计量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漏洞不应该被忽略,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全面解决。

2.1 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计量管理的认识不足

在日常的医学工作中,因为临床科室的工作任务量大,形式紧急,工作时间长,工作人员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患者的病情病因,诊治和治疗等方面上。在医疗仪器的计量管理工作方面,工作人员往往比较轻视,无视医疗仪器的计量管理工作。当面临一年一度的计量时,他们几乎不会认真配合。由于目前绝大多数的的医疗仪器都在正常运作中,几乎没有仪器故障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此方面工作人员因工作态度松懒而忽视了对仪器的检测,使仪器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修正,增加了造成医疗事故的几率。

2.2 医学计量管理制度不健全

医院的测量设备维护人员通常也同时担负着计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并且在医院里相关的管理系统通常仅有计量管理系统,医院的计量管理组织结构、政策目标、医院各部门在计量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划分具有模棱两可的特点。在实践工作过程中,正因为相关部门的工作与责任划分不具有明确性,使得医院的计量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协调性。除此之外,由于医院忽视计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计量管理人员计量管理缺少与计量管理相关的培训学习机会,使工作人员的计量相关知识严重缺乏,在救治患者过程中常见的医疗设备的测量方法非常陌生,计量工作的进行效率不言而喻。

2.3 进行计量检定的医疗设备范围有限

截止到当前,医院全面对心电图机、X光机、B超仪、血压计、心电监护、体重秤和其他医疗设备实行一年一度的计量测试,例如一系列涉及到病人的人身安全和医学质量的治疗医疗器械,如呼吸机,除颤仪,血管机,麻醉机,生化分析儀等仪器,尚未纳入固定计量检测区域内,有关部门有必要尽快策划出相关的检测准则,强制性的检查这些设备的安全性。

3.加强医院医疗器械计量管理工作的措施分析

3.1完善计量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科学管理

为了保证医疗计量设备的精确度,把好购买时关键,第一有必要充分论证后再购买,懂得“货比三家”,以确保采购材料的质量,达到国家法律要求的计量要求。第二要严管入库关,在计量设施入库之前,要对说明书、合同、以及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并且要对产品进行计量检测、入库。第三,要对计量设备定期检定,让专业计量管理人员协助计量部门做定期的安全检测,做到不超期、不漏检,使设备安全可靠的进行运作。

3.2 重视培养医学计量员,提高计量技术水平

加大力度提高计量的技术水平,全面支持医院开展计量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医学计量管理成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感,能熟练指出了各种医疗设备的性能指标、运作原理、各种计量和测试技术以及基本的计量检测流程,为医院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和最优质的态度。建立分级管理制度,由院长、医务处、器械设备科、各个科室选出主要代表负责人,设立医院的计量管理组织委员会。

3.3 建立科学有效的计量保证体系

计量体系的建立对调动工作人员积极工作起着关键的作用。没有领导重视和支持,资源实现不了最优的配置,难以将计量职能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想要建立一个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的体系更是难于上青天。退一万步说,即使有健全的体系,没有工作人员与领导的支持和参加,想要实施继续也是寸步难行。所以,计量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体系的要做到文件要编写仔细,具备完善的组织结构,定时培训计量管理知识,规划出严谨的操作流程,拥有全套的医疗计量设施,控制环境的污染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深入研究。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计量体系,才能为未来的医学之路奠定基础。

4.结语

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快速进步与发展,人们的健康问题被日益重视,为了使人们的健康得到有力的保障,必须加强对医疗器械的计量管理。在众多困难面前,我们只有稳抓稳打,努力认真做好计量管理工作,才能在医学的未来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难,走上医学的最巅峰。 [科]

【参考文献】

[1]袁淑华.计量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保证作用叨.中国计量,2004(11).

[2]刘晓卿.加强医院计量工作的思考叨.医疗卫生装备,2005,26(09).

篇5: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及维护相关

关于医疗质量考核奖惩的相关补充规定

根据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作补充规定如下:

1、各类病历、处方考核;当年度归档病历,运行病历、门诊病历甲级率≥95%,处方合格率达100%,无丙级病历的科室奖励200元。处罚措施:归档病历按医院考核方案执行。运行病历、门诊病历、处方质量按医院文件执行。出现一份丙级病历扣科主任200元。

2、各种报告单,申请单考核;要求字迹清楚,有项必填,内容完整、规范。发现一次不合格扣当事者10元,进修实习医生未经医务科批准无处方及诊断报告权者必须带教师签字,否则视为不合格。出现一次者扣带教老师10元。

3、医疗规章制度考核:严格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如: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病例讨论制度、会诊、转科制度、出具疾病证明制度、手术审批制度及使用抗生素审批制度,各级医师职责、查对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病区巡视制度、病员回访制度等等。考核落实情况并检查相关记录,发现一次不合格扣10元。

4、门诊日志等级考核:门诊日志登记率≥85%,不达标扣科室100元。随机抽查、月度考核)

5、医疗安全考核:以科室为单位,对一年未发生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经济损失的)临床科室奖励3000元,发生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按医院考核办法及医院医疗事故纠纷处理预案处理。

6、三基三严考核:XXXX卫生局检查时组织的考试,成绩超过80分奖励100元,低于60分者扣100元。

7、病历上缴及时性考核:出院病历,应在当日完成,三日内上缴病案室,逾期每份每天扣所在科室10元。

篇6: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及维护相关

各科室:

为加强医院医疗器械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杜绝购销中的不正当行为,特制定以下管理办法。

一、万元以上医疗器械的购置,首先由使用科室向医院药械科提出申请,并对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论证。[文章-http:///找

范文,到]

二、药械科接到科室的申请后就有关资料等相关信息进行调研,并将调研情况上报医院药事委员会。

三、医院药事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并委派一名院领导、药械科主任、使用科室主任、使用人员等到有关医院对设备的型号、性能、价格等进行考察,最后将结果报药事委员会研究决定并组织实施。

四、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对至少2个以上的商家进行议标或招标,其价格原则上不得高于同地区同类型号产品的价格。[文章-http:///找范文,到]

五、万元以下的医疗器械,根据使用科室提出的申请,经药械科审理后,报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其价格不得高于同地区同类型号的价格,购置数量大的按招标程序进行。

六、一次性医疗用品,包括各种试剂、高值耗材,严格按青海省招标管理办法执行,任何科室不得擅自采购使用。

七、在购置医疗器械、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各种物品时,任何人不得接受厂家、代理商的吃请,不得接受礼品、现金、有价证券等。

八、采购计划每季度由院药事委员会议研究一次(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院药事委员会)。

篇7: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及维护相关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先进的医疗设备不仅为医院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先进的诊治手段,而且为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医院的发展带来机遇。目前临床学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仪器的发展,因此,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医疗设备在日常使用中不可避免因各种原因而发生故障,对故障进行修理、恢复设备功能和性能是设备技术维护的经常性工作。而科学的管理好医疗设备,发挥医疗设备的最大效益,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就应加强医疗设备故障分析与维护保养工作。因此,我院要求各科室重视对本科室医疗设备的管理以及维护保养工作,现规定如下:

一、各科室医疗设备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管理,做到科内仪器设备与账目相符,每台设备专人保管、使用,确保设备的良好状态。

二、各科室按照《医疗设备三级保养制度》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每台设备要有对应的保养人员,每次维护要有相应的记录,保持设备外观清洁、无水珠潮气、无损,使设备处于最佳状态。设备的机械部件要经常检查润滑剂是否正常,避免磨损和卡死。

三、医疗设备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未熟悉该设备的构造、性能、维护方法之前任何人不得上机操作。大中型设备、精密仪器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无证人员不得上机操作。

四、操作人员在操作前需要对设备进行开机前常规检查并作相应记录,通点情况下做到看、听、嗅、测相结合透过表面检查机器是否存在问题,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负责、不得擅自离岗。设备使用完毕后要切断电源以及水源方能离岗。

五、使用科室要明确设备的操作规程,定人保管,定人使用,定期保养、检查。设备使用要有详细的登记,及时、准确的记录设备的运转时间、人次、机器的完好状态等,此记录将作为设备的利用率、完好率、效益分析的重要参考参数,也将作为科室成本核算与设备购置的重要参数。

六、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运转异常,要立刻关机,并通知设备科维修技术人员,严禁设备带故障或超负荷使用。未经设备科批准,不得擅自找外单位人员修理。

七、各科室计量器具需要按规定进行计量鉴定,具备计量检定合格证方能使用,如使用中发现问题应立即通知计量检查室查验。

八、各科室医疗设备调动、借用应履行院内设备调拨相关手续。对使用率低、使用不当,致使设备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者,设备科将予以回收或调剂使用,科室之间不得自行转让或交换,任何科室、个人不得以外借、维修、使用比较、报废等方式将设备给外单位或个人使用。

九、经鉴定报废的医疗设备,待逐级批复后方可报废,并有设备管理部门核销账目,统一回收,途中流失者,由科室负责人追回。

十、设备科按照《医疗设备巡查制度》每周检查各科室的设备使用以及维护保养情况,定期配合各科室参与医疗设备的一级、二级保养工作,并及时做好相关保养记录。节假日前对设备进行巡查,巡修,保证设备在节假日期间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我院与各科室管理人员签订本责任状,奖惩标准如下:

(一)科内设备与账目不符发现一次扣责任人40元,无专人保管发现一次扣责任人20元,保管不当发现一次扣保管人20元。

(二)设备无专责维护人员发现一次扣责任人20元,未按要求进行维

护保养发现一次扣维护人10元,有维护保养未进行记录发现一次扣维护人10元,设备科巡查中设备外观不清洁发现一次扣维护人员10元.(三)定期检查科室设备使用情况,操作失误一次扣操作人员20元,大中型设备使用人员无证上岗发现一次扣责任人50元、无证操作人员20元。

(四)操作人员开机前未做检查发现一次扣10元,无开机记录发现一次扣10元,操作过程中擅自离岗发现一次扣20元。

(五)设备操作规程不熟悉者发现一次扣20元,设备使用日志无记录或记录不符合要求发现一次扣责任人10元.(六)设备运作异常未通知设备科技术人员发现一次扣责任人20元,设备带故障或超负荷运作发现一次扣责任人50元,擅自将设备找外单位修理发现一次扣责任人50元,因以上原因导致设备损坏严重者按照设备购入金额30%进行赔偿。

(七)计量设备使用中出现问题未通知设备科发现一次扣责任人20元。

(八)科室间擅自调动、转让设备发现一次扣调动科室与调入科室责任人40元,外借设备发现一次扣责任人50元,因以上原因致使设备损坏者者按设备购入金额30%进行赔偿。

(九)未经批复报废设备发现一次责任人按照设备原购入金额50%进行赔偿,经批复后报废的设备中途丢失责任人按照报废设备原购入金额30%进行赔偿。

(十)设备科未进行每周一次巡查扣???未参与设备的一级、二级维护保养发现一次扣???参与维护保养未及时做相关记录扣???节假日前未进行巡查巡修发现一次扣???因节前未巡查巡修造成医院损失的扣???

附则

本责任状双方签字后当即生效,执行日期自签字日起终身有效。执行总裁:

院长:

设备科主任:

科室负责人:

篇8: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及维护相关

1 大型医疗设备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

1.1 做好大型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可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 现在大型医疗设备在医院医疗设备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很多医院占到了60%左右, 而且也为医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 加强大型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增加设备的使用时间, 为医院增加收益。

1.2 做好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可以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也不断加快, 这就要求医院保证较短的设备投资回收期, 也就要求大型医疗设备能够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而这离不开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与管理。只有提高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水平, 才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减少设备发生故障的次数, 从而可以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 提高医院收益, 缩短投资回收期, 达到优化医院的经费结构的目的[2]。

2 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相关的维护与管理人才

大型医疗设备科技含量高, 需要专业人才才能进行较好的维护与管理, 然而大多数医院只重视眼前利益, 往往对临床学科比较重视而忽略了医学工程学科, 对临床工程人员的培训、引进以及经费投入就相对较少, 从而会降低医院设备维护与管理水平甚至会造成相关人才的流失。造成大型医疗设备不能得到较好的维护与管理, 无法发挥大型医疗设备的优势。

2.2 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不足

大型医疗设备由于其精密性以及复杂性, 引进医院后往往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保养与维护。医院为了片面的追求设备的使用率, 只重视短期的经济效益, 不能配合维护管理人员进行停机检测与维护, 从而给设备埋下安全隐患;此外, 对于需要及时更换的设备耗材, 医院往往只重眼前利益, 意识不到结果的严重性, 迟迟不肯更换, 会造成诊疗的偏差, 甚至造成误诊、漏诊的现象, 影响医院的声誉。

3 做好大型医疗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措施

3.1 维护好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环境

大型医疗设备属于非常精密的尖端科技产品, 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 对使用环境条件要求非常严格。高温和灰尘等环境条件不仅会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效果, 而且还会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 医院在引进大型医疗设备时必须对设备使用地的环境条件进行严格控制, 应配置必要的空调节、除湿机、UPS设备及稳压电源等, 同时大型医疗设备应设置可靠的接地保护。通过这些措施, 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设备的诊疗效果和使用寿命[3]。

3.2 重视人才培养, 提高维护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大型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需要由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临床工程师来承担, 设备日常维护与管理的好坏会对设备的正常使用产生直接影响, 从而也会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 因此医院领导应该重视临床工程人员的培养以及经费的投入,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增加临床工程人员的竞争意识, 促进其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 选派人员脱产进行继续教育学习, 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3) 加强技术人员与兄弟医院的交流与联系, 相互学习对方的先进经验与技术; (4) 在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过程中, 要求厂方为医院专职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做到重用人才、发现人才、留住人才以及更好的培养人才, 只有提高维护与管理人员的水平, 才能做好大型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 为医院创造更多的利益[4]。

3.3 为大型医疗设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3.3.1 完善设备档案的管理

大型医疗设备的档案应该包括从申请购置开始, 上极的批示、招标、采购、入院、说明书以及维修手册等目录, 应该统一归档到医院的设备档案库中, 医疗设备的档案是其全部的历史记录, 要能够客观、完整、连续的反映医疗仪器设备的产权变动、物质运动以及价值运动的全过程, 是医院加强大型设备管理所必须的资料[5]。完善设备的档案管理, 可以在设备出现问题时及时向维修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 从而有利于故障的迅速排除。

3.3.2 健全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规章制度

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大都由专人看管、专人使用, 实行的是专人责任制。应该明确各部门、各机构以及领导部门的责、权、利, 做到各尽其责。为大型医疗设备配备专业性强、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 要求其熟悉设备性能与操作规范, 以便正确的操作与维护, 并做好使用与维护记录, 在发现异常应及时与专业技术人员联系以及时的进行修理维护。而且大型医疗设备的维护应该制度化, 设备管理部门应该定期调查与监督设备的维护情况, 强化维护管理工程师的维护责任意识。

3.3.3 完善大型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制度

完善的计量管理制度是大型医疗设备长期稳定使用的重要保证。医院应定期由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对大型医疗设备的工作精度、磨损情况、运行情况等进行仔细检查,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排除隐患, 从而保证大型医疗设备的各项工作参数处于理想状态, 保证设备输出值的准确性, 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4 结语

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是决定医院发展状况的关键因素。可是如果没有完善的维护与管理制度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经济效益, 甚至会产生额外的成本。然而现有的大型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医院应该认识到提高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维护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分析存在的问题, 不断完善管理体制, 提升维护与管理水平, 保障大型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与使用, 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 提高医院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崔骊, 李向东, 云庆辉, 等.探讨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 2013 (3) :63-64.

[2]尹军.对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的思考[J].重庆医学, 2008 (20) :2368-2369.

[3]金韶弘.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维护与保养浅析[J].医疗装备, 2007 (5) :32-33.

[4]王云峰.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的新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 (13) :63-64.

篇9: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及维护相关

关键词 医院 计算机 网络 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疗管理水平的提高,医院里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都与计算机建立了割不断的联系。因此,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采取必要的手段来管理和维护医院计算机网络,就成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医院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构成

医院计算机网络构成与大多数计算机系统的构成一样,都由服务器、工作站、路由器、通信线路、供电系统五大部分组成。

服务器是医院信息网络的核心,信息的处理、存储及网络管理,全部要由服务器来完成。工作站是向服务器发送命令的网络“中枢神经”,任何命令和指示都是由它来发布的。路由器为服务站和工作站信息的转换提供场所。通信线路是链接服务器和各个工作站的信息通道。供电系统是网络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缺乏电力保障,网络变得没有任何价值。

2 医院计算机网络的日常管理

2.1 服务器管理

医院救死扶伤的社会职能决定了医院网络设备每天都要不间断地运行。在设备不间断运行的条件下,服务器难免会出现损坏。为了确保服务器的安全性,首先要净化服务器的设备环境,为其安排独立的服务器机房,控制好机房内的湿热环境,杜绝闲杂人员踏足机房,接触服务器,可以相对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危险。此外,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保存,可以降低服务器损坏带来的危害。例如用双机热备份和磁盘镜像技术,对手工数据进行备份保存,避免数据流失给工作带来的不便。

2.2 工作站管理

为了减少非法使用资源、数据盗窃、病毒传播等不良因素对工作站的影响,在对工作站的管理中,要做好不良因素的防范工作。

首先,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罚措施,让医院工作人员端正态度。提高对网络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在实际操作中要采取预防和处理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例如选用正常的关机方法,做好用户登录权限的管理,及时开发应用新版本软件,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定期对硬件设施进行维修和清理等。

2.3 路由器管理

路由器是网络的枢纽,做好路由器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路由器的管理方法要从物理安全防范、路由器口令及文件保护着手。路由器的控制端口有着特殊的权限。这是因为,一旦物理接触路由器后,断电重启,实施密码修复流程,登录路由器,便可控制路由器。因此,很多电脑黑客和电脑病毒往往是以路由器为跳板,进行网络偷窃和病毒传染。此外,路由器配置文件中,路由器的密码即使是用加密的形式存放,也有被破解的可能,会破坏网络安全。所以,路由器的安全防范工作非常重要。

2.4 通信线路管理

医院通信线路要结合实际工作来安排,既要合理布置,又要用质量较好的绞线,又不宜过长。只有合理布局,才能满足工作需要。只有线路质量好,才能避免漏电信号不好等问题。如果线路过长,数据信号在传播的过程中会逐渐减弱,甚至还会出现没有信号的现象。因此,建议医院使用质量较好的屏蔽双绞线,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干扰,电线分布时还要和强电流保持至少30厘米的距离。此外,定期对网线接头进行监测和维修,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线路故障。

2.5 供电系统管理

电力充足而稳定,是网络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一旦医院电力不足,不但会给网络管理带来影响,还会影响患者安危。鉴于此,医院最好选择双线路供电,务必用稳定的电源来保证服务器的正常运转。

3 医院计算机网络的日常维护

3.1 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

为每一台机器建立文档,文档上不但要说明设备的类别、型号、用途、参数,还要附带技术说明、安装盘和驱动程序。

3.2 建立网络结构拓扑图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拓扑图,了解设备的内部关联,这样一旦出现网络故障,可以精确到位,便于及时排除故障。

3.3 建立工作日志

无论是网络设备更新,还是日常维护、数据修改操作和工作站维护,都要养成一一记录在案的习惯,这样可以让网络维护走上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

3.4 建立全面防范制度

采取内外网物理隔离的措施,有利于防止黑客和病毒入侵,使用网络杀毒软件,每周更新病毒代码,可以为网络提供多层次的病毒防护。取消网络共享资源,或对共享资源进行只读和加密权限设置,也有利于维护网络安全。

3.5 定期对服务器数据进行备份

安全可靠的备份机制可以保证数据的可用性、一致性和完整性,有利于避免因人为操作、硬盘损坏或病毒入侵造成的数据丢失。

3.6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加强相关网络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通过技术维护和管理防范实现网络系统的重要作用,也是网络维护的一个方面。

3.7 常见故障的排查

计算机无法联网时,看网卡安装是否正确,检查软硬件故障、网络配置和IP地址;软硬件检查过后如果仍然是无法联网,要考虑交换机端口是否损坏。

3.8 其他注意事项

湿热控制是网络环境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温度会导致逻辑电路出现逻辑错误,温度过高,会影响机器正常运转,导致一些热敏感部位受损严重,久而久之,机器元件会发生漏电、起火等现象,严重的还有可能引发火灾。湿度过高,会加速插口和线路引线氧化、霉烂、生锈;湿度过低,机器容易吸附粉尘,粉尘容易导致绝缘电阻减小、漏电等现象。

网络技术的飞快发展,加快了医疗体系的信息传递速度和资源共享程度,拓展了医院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医院要重视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制定安全可靠的管理和维护措施,为经济效益和医疗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麟. 浅谈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J].信息系统工程.2011.12.

[2] 韩娟. 浅析医院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0.

[3] 孙艳敏. 医院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与实践[J].中国医疗前沿.2008.2.

篇10:医院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管理制度

(2018年2月9日)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及消毒供应室管理相关规范的要求,为加强我院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消除医疗隐患,医院对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应严格规范进行管理。

二、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负责筛选出器械供应商,药械科负责查验器械供应商的资质及医疗器械的合格证明文件,审验合格,院内备案。只有备案后的植入性医疗器械方可进入本院使用。不得使用未注册、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三、医院与器械供应商签订协议时,应要求其做到:

1、提供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的说明书(内容应包括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方法与参数)。

2、应保证足够的处置时间,择期手术最晚应于术前日15时前将器械送达消毒供应室,急诊手术应于术前3小时之前送达。

3、送达的外来医疗器械、植入物及盛装容器应清洁。

4、负责对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四、手术室和临床科室不得直接使用外来手术器械,所有外来手术器械必须在本院消毒供应室按规定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任何科室和个人如擅自使用外来手术器械,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一旦出现问题,后果自负,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加强手术科室的管理,手术科室应有计划的安排手术,当临床需要使用外来器械时,应提前24小时—48小时安排并通知相关部门,做好术前外来器械、植入物准备。

六、消毒供应室应建立外来器械与植入物专岗负责制,人员应相对固定,并加强对工作人员关于外来手术器械处置的培训。

七、消毒供应室应根据手术通知单接收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依据器械供应商提供的器械清单,双方共同清点核查、确认、签名,记录应保存备查。对于生锈或缺损的器械不得接收使用。

应遵循器械供应商提供的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说明书,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处理,首次灭菌时对灭菌参数和有效性进行测试,并进行湿包检查。急诊手术器械应及时处理。

八、植入物的灭菌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紧急情况灭菌植入物时,使用含第5类化学指示物的生物PCD进行监测,化学指示物合格可提前放行,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九、消毒供应室应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发现问题立即启动追溯系统。

十、定期由专业人员对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进行外来手术器械使用的专业培训,并熟练掌握手术器械的操作、配合;医务人员在使用植入物前,应严格核对,检查器械包的完好性,有效性,包内包外指示卡的情况是否符合灭菌要求,标识齐全清楚,方可使用。并保存灭菌指示卡于病历中,以备查验。器械使用后应经本院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方可交还器械供应商。

十一、器械供应者原则上不允许进入手术室,如为技术人员必须现场指导器械使用时,必须取得医务科或手术室的许可,人员需经事先培训合格,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穿戴手术衣、帽、口罩、手套后,允许其进入手术室,每次限一人。

十二、医务科、药械科负责督促临床医务人员执行相关制度,定期对植入物使用登记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医疗安全。护理部负责督促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严格执行规定。

十三、医院感染管理科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相关文件管理规定,对各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对存在违规行为的科室与人员进行通报,督查结果与考核挂钩。

十四、器械供应商如发生以下情形,由医务科对该供应商提出口头警告;累计发生3次及3次以上者,医院暂停该供应商所有外来手术器械进我院使用。

1.未提供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的说明书(内容应包括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方法与参数);

2.提供的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不符合要求,或器械未按规定时间送达,影响手术开展;

3.器械供应者未经审批擅自进入手术室,或进入手术室后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

十五、术语

1.植入物:放置于外科操作形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为30天或者以上的可植入性医疗器械。本制度特指非无菌、需要医院进行清洗消毒与灭菌的植入性医疗器械。

2.外来医疗器械:由器械供应商租借给医院可重复使用,主要用于与植入物相关手术的器械。

医院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使用管理流程

一、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筛选出器械供应商,药械科查验相应资质,院内备案。

二、手术科室拟开展植入物手术,向医务科、药械科提出器械需求申请(紧急手术者事后补办),通知器械供应商配送器械,同时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递交手术通知单。

三、器械供应商及时配送器械,由手术科室查验器械是否符合使用需求,审验合格后,立即将器械送达消毒供应室。

四、消毒供应室应根据手术通知单接收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依据器械供应商提供的器械清单,双方共同清点核查、确认、签名,记录应保存备查。

1、消毒供应室应遵循器械供应商提供的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说明书,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处理,急诊手术器械应及时处理。

2、植入物的灭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紧急情况灭菌植入物时,使用含第5类化学指示物的生物PCD进行监测,化学指示物合格可提前放行,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五、手术医生、护士在使用植入物前,严格核对,检查器械包的完好性,有效性,标识齐全清楚,方可使用。

六、器械使用后,经本院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后,依据清洗消毒时的器械清单,双方共同清点核查、确认、签名,交还器械供应商。

七、手术室或消毒供应室不负责保管厂家手术器械,手术结束,对器械进行初步处理后交于器械供应者并有交接手续。

从外院带入本院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管理规定

一、在手术中使用的植入物(未经工业灭菌的)及租借手术器械,必须经过供应室规范处置。

二、植入物及租借手术器械应在术前一天,至少术前8小时送达手术室。

三、手术室专人清点交接;按照手术器械清洗。

四、按照规定包装后进行灭菌。

五、每天集中有植入物及租借物手术器械在同一灭菌器内进行灭菌;大包装的器械应适当延长灭菌与干燥时间。

六、对有植入物的灭菌过程进行快速生物监测;合格后放行,方可使用。

七、对于急诊手术,有植入物的灭菌过程除了快速生物学监测,还应放置第五类化学指示卡。化学指示卡结果合格则可以先行手术,若快速生物学监测结果不合格应立即通知手术医生,采取补救措施(如使用抗感染药物等)。

医院外来手术器械跟台人员的管理

一、培训要求:外来器械公司首先应对跟台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掌握器械的基本性能和操作方法。跟台人员进入手术室必须完成本院手术室的培训:手术室有关规章制度;手术室基本结构、布局及流程;洗手规则;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过程中的无菌要求;术后手术器械的清洗料理要求等。

二、跟台人员到达手术室后先向护士长报到,按规定登记到达时间、公司名称并签字。每次限一人,无特殊情况中途不得替换,更换人员必须经医院同意培训合格后方可入手术室。

三、未经消毒的包和箱等物品一律不得进入手术间内,应按要求存放在指定位置。

篇11: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及维护相关

常武医院将严格依照《中华人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等规定,保证网站所发布医疗保健信息的来源真实、可靠、准确,建立建全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措施。

一、安排本院医、药专业人员为用户、访客提供合法、真实、有效的在线解答服务。

二、本网站为非经营性网站,严禁有偿发布医疗、医药等方面的信息;严禁工作人员在公共平台有偿提供咨询服务;严禁其他用户擅自发布医疗、医药等商业信息。

三、对在本网站发布医药、医疗信息的信源单位提供的信息进行认真审查,并建立信息源单位(个人)登记查验档案。

四、对在公告板等发布公共言论的栏目实施的审核检查制度,并定时检查,对其他用户在公共言论栏目违规发布缺乏科学论证、虚假、违法的信息及时予以更正、屏蔽或删除。

常武医院将认真执行信息发布审核管理制度,杜绝违反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以及常武医院规章制度和网站管理制度的行为,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的审查和监督。

单位(章):

篇12: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及维护相关

第一部分:门诊部质量管理目标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2.门诊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3.有分诊、导诊服务,落实首诊负责制和科间会诊制度。4.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障门诊诊疗质量。

5.规范门诊医疗文书,有书写质量监控措施。

6.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7.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就医需要,方便患者就医。

8.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

二、相关评价指标

1.普通门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比例≥60%。

2.门诊病历合格率≥90%。3.门诊处方合格率≥95%。

4.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

第二部分:护理部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一、具体目标

(一)临床护理质量

1、建立院科二级护理质量小组,职责分工明确。护理部每月组织全院护理质量检查。科室每月开展自查并有活动记录。

2、基础护理合格率≥90%。

3、危重病人合格率≥90%。

4、每月护理质控检查综合评分≥85分。

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

6、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

7、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

(二)护理安全

1、有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有原因分析,并落实整改措施。

2、重症监护、手术病人、意识不清、急诊抢救、输血等病人建立腕带制度,正确识别患者。

3、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洗手规范达标率100%。

4、严格执行特殊药品(毒、麻、精、放射性)使用管理制度,高危药品存放有明显标识。

5、急救物品齐全,处于应急备用状态。每日有检查记录。

6、建立患者意外事件、压疮、跌倒防范管理制度并实施到位。

7、每月召开护理质量安全会议,讨论并有记录。

(三)培训学习

1、一年内选派护士长外出接受管理培训,培训率≥50%。主管护师及以上人员继教参与率≥90%。护士、护师参加学历教育或规范化培训≥50%。

2、核心护理制度、应急预案每季度组织培训或演练,护理人员知晓率100%。

3、护理部每季度组织三次护理业务学习一次,参与率≥95%。各护理单元每月组织疾病护理查房和业务学习一次,参与率100%。

4、每月组织操作培训和护理技能考核一次。

5、护理部每年组织护士急救仪器使用培训四次。

6、新护士上岗前培训率达100%。

7、在岗护理人员35岁以下(含35岁)理论考试每月1次,参与率≥95%,合格率≥85%;35岁以上每年理论考试2次,参与率≥95%,达标率100%。

(四)护理服务

1、开展优质护理服务4个病区。

2、各科患者健康宣教覆盖率100%

3、一年内护理过失投诉≤1起,无护理服务态度投诉。

二、考核标准

1、《护理质量管理检查评分表》

2、《分级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3、《基础护理评分标准》

4、《健康教育专项检查评分表》

5、《急救药品、物品及器材管理评价标准》

第三部分:医院感染管理科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一、具体目标

1、有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和管理方案,(各科主任为科室感染管理督导员)有工作计划工作 总结,预防措施有检查记录

2、有相关的法律文件

3、预防控制:有各项制度及相关管理制度

4、有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预案

5、建立抗菌药品临床使用与管理制度为患者组织医务人员学习相关文件,使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合理治疗

6、传染病报告管理开展传染病知识的学习培训,有培训资料定期考试,传染病网络直报率达100%,做到杜绝迟报、漏报,严格执行报告时限。

7、无菌操作消毒器材符合国家规定,有关科室空气物体表面等监测有感染病历监测诊断的报告制度,无漏报。

8、医疗废物管理有制度。

9、院感染性疾病科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能适应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处理和治疗。

10、院感组织健全、有院感控制方案、管理制度和考评办法,并定期通报。

11、加强对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建立三级监控网络,有方案、措施、目标及活动记录。

12、病区要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和法定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加强对住院病人院内感染的监控,落实医院有关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

二、相关质控指标

1、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2、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3、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30%(使用≤24小时)。

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5、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

6、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执行率100%。

7、医院感染现患率≤8%。

8、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9、手卫生依从性、洗手方法正确率≥80%,手术科室、重点部门洗手方法正确率100%。

第四部分:医务科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一、质控指标:

原则为医疗质量控制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三级质控网员的作用,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每月组织检查四次,科室每月自查不少于一次,有活动记录,有效果评价,有整改措施,每月将结果及时反馈,并定期向院领导和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1、科室重视医务人员的素质培养,有开展业务学习的措施、计划,有活动记录。

2、强化终末质量管理,每份归档病历有科主任签名以示负责外,并有院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考评,实行丙级病历一票否决。

3、开展“三基”“三严”训练,每半年业务考核、技能考核,要求参考率100%,合格分85分。

4、有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办法,科室有抗生素分级分线使用指征,临床抗生素使用率控制在50%以内,门诊处方抗生素使用比列控制在20%之内。

5、药剂科有严格的特殊药品、有效期药品管理措施,制定抗生素生物制品使用规范,开展用药指导与不良反应监测,合格率大于90%,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合理用药、合理检查、每月予以通报。

6、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组织有关职能科室,对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执行情况定期不定期检查和监督。

7、各科室能积极完成各项公派任务,如抢救工伤、卫生救灾、卫生下乡、扶贫、义诊等。

二、环节质量管理

1、加强门诊管理,改善服务态度,指导病人就医,完善相应措施。

2、门诊内、外、妇、儿科,条件允许时,每天要有主治医师医师以上人员出诊,其中内科、外科门诊每天应保证一名主治医师在岗,并承担指导低年资医师帮助解决疑难问题。进修、实习医师不得单独出门诊。

3、严格执行门诊“首诊负责制”,严禁推诿病人,对疑难病人应及时请求上级医师或相关专科医师会诊,对初诊病人进行特殊检查,没有结束时,第二天持有关检查报告复诊时,应及时给予诊治,不得重复挂号。若首诊医师不在,当班专科医师应予接诊,不得推诿。

4、门诊应保持就诊环境的卫生、清洁、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和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认真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

5、急救通道24小时开放,急诊室人员、床位、设置、药品、器械、通讯、车辆配备等保证医疗、抢救、和转送病人的需要。

5、急诊值班医师在遇到急诊病人时,应尽快接诊,妥善处理。实施紧急抢救时,若专科医师不在现场,其他医护人员应积极救治,对需要多科协作的紧急抢救,及时通知相关科室主任或医师,共同救治。

7、严格执行《病历书写规范》,新入院病人入院病历24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录由首诊医师当班完成。

8、严格执行《医嘱制度》,凡住院期间进行任何检查、会诊、换药和小治疗及护理项目等,均应有医嘱。

9、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副主任(科主任)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主治医师每天至少查房一次。住院医师每天不少于2次,值班医师应巡视病房一次,重点查危、急、重、新病人,值班期间要做到对全科危重病人的病情心中有数。

10、严格执行病历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新入院病人一周内不能明确诊断者,必须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或者院外会诊。

11、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各级医师进行任何技术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

12、加强对临床用血的管理,检验科要建立健全输血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建立质量考核指标和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严格执行用血报批制度和用血登记制度,严格执行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制度。临床科室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有合理用血和成份输血的管理办法。

13、加强手术审批,术前讨论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疑难、危重、大手术、新手术术前必须会诊,讨论及报告审理。对新开展的四类手术项目,必须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执行率100%,手术室要加强对手术分级的管理并落实围手术期的监护制度。

14、病人出院后,科室要有专人负责病室的检查及归档,实施科内把关,进行终末质量监控,使病案归档合格率100%。

15、医技科室检查或检验要要求时间出报告,急诊或床边检查即时出报告,做好门诊登记工作。

16、放射科、CT、核磁室要坚持集体读片制度。报告文书要书写规范诊断结果正确。

17、影像科室要做好资料登记、保管,建立必要的阳性病人回访制度,并落实。危重病人、小儿检查时应有医护人员在场监护。

三、终末质量管理指标

1、医院病床与工作人员比1:1.3-1.5(100-500床)。

2、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医院岗位总数80%。

3、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

4、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5、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

6、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50%。

7、首次病程记录完成≤8小时。

8、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完成≤48小时。

9、抢救记录在抢救结束后完成≤6小时。

10、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在术后即刻书写完成。

11、死亡讨论记录于患者死亡后完成≤7天。

12、入院记录、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出院记录、死亡记录≤24小时。

13、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正确率≥98%。

14、手术离体组织、肿瘤切除组织送检率100%。

15、重大手术、非计划再次手术报告率100%。

16、病情告知、病危通知、输血、有创诊疗、手术、麻醉等知情同意书执行签署率100%。

17、手术安全核查表落实并签字率100%。

18、手术记录由术者完成≤24小时。

19、CT、核磁检查阳性率≥60%。

20、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50%。

21、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22、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诊断符合率≥90%。

23、危急值报告率100%。

24、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每百张床年报告≥10件。

25、治愈好转率≥90%。

26、麻醉死亡率≤0.02%。

27、产后出血率<5%。

28、围产儿死亡率<15‰

29、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30、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31、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30%(使用≤24小时)。

3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33、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

34、医院抗菌药物品种≤35个。

3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50%。

36、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100人/天。

37、住院病历记录的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医嘱≥95%。

38、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39、处方药品通用名使用率≥95%。40、每张处方开具药物≤5品种。

41、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42、急诊常规检验、心电图、DR、CT等项目报告时间≤30分钟。

43、普通常规检验、心电图、DR、CT等项目报告时间项目≤2小时。

44、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150)。

45、血液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2)。

46、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80%。

47、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48、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49、急救设备完好率100%

50、甲级病历率≥90%,无丙级病历。

51、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52、开展成分输血比例≥90%。

53、输血前体检率100%。

54、供、受血者血型复查率100%。

55、平均住院日≤10天。

56、病床使用率≤93%(85—90%)。

57、病床周转次数≥20次/年。

第五部分:药剂科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和《医院工作质量管理考核》等有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以下质 安全管理考核指标,即管理目标: 1.调剂工作:各项工作均符合要求(1)门诊处方总数复核率100%.(2)门诊处方合格率≥100%。

(3)住院处方复核率100%,处方双签字率100%。(4)药品质量严格把关,标签、标识清晰。(5)发药出门差错率为零。(6)中药饮品误差±5%。

(7)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性毒性药品严格按特殊药品管理制度执行。(8)无伪劣药品和”四无”药品(厂牌、国家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

(9)建立各种管理制度。

(10)抗菌药使用率:住院≤60%、门急诊≤20%;,(11)每星期滚动通报促使临床持续性改进。(12)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45%。2.药库管理指标

(1)主渠道进药,常规药品满足临床需求。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药品物价政策。

(2)严格执行采购、验收、保管管理制度,无伪劣药品及“四无”药品。

(3)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严格按特殊药品管理执行。

(4)库存药品总金额<1.5月。(5)年报损率<0.25%。

(6)药品供应满足率>96%,中药院内配合率>90%。(7)每季盘点帐物相符、自查盘点更正后达100%合格。(8)药品储存合理,药品完好率100%,中药饮片95%。(9)月报有效期药品预警。3.临床药学

(1)协助处理科务工作并做好记录。

(2)做好科室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数据真实可靠,定期出各有关报表。

(3)每月编辑一份药讯。(4)做好药品知识的宣传工作。

(5)收集药品器材不良反应监察报告,每季一小结,每年一总结。(6)收集药学情报资料做好药学咨询。(7)做好工作日志,及反馈信息。

(8)做好书籍、报刊、杂志的整理、保管工作。4.药学工作管理情况考核主要指标

(1)特殊药品管理:麻醉药品管理“五专”(专方、专柜、专人、专册、专帐),精神药品做到“三专”(专人、专柜、专帐);毒性药品及贵重药品专人专柜管理。

(2)调剂管理:调剂室布局合理,药品陈列整齐有序,标志醒目,定位存放,定期整理消耗帐物;不使用“四无”药品、假、劣药品和过期失效药品。严格执行处方制度、发药核对制度。

(3)药品仓库:做好药品计划采购和药品在库养护工作,确保库房通风、干燥、避光;有防盗、防鼠、防蝇、防火、防潮措施;药品陈列规范化,帐物相符,有冷藏设备。药品采购、验收、发放、报损制度健全,单据完整。

(4)发票管理: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财经纪律,做好有关统计工作。报帐手续完备,原始凭证完整。

(5)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如各室组工作制度、考勤制度、劳动纪律、差错事故登记处理制度、仪器设备和财产管理制度、报损制度、安全卫生制度和医德医风管理有关规定等。第六部分:医学装备管理质量与安全目标

一、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

1、加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医疗器械临床使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严格遵规守法。

2、医疗服务中涉及的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使用人员、技术规范、操作流程、设施环境等的安全管理。

3、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建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安全控制及监测评价体系。

4、设立医疗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开展与其医疗服务相适应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负责本院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和工程技术支持工作,并及时处置、上报医疗器械安全事件。

二、临床使用前评估管理。

1、为确保进入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合法、安全、有效,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2、建立医疗器械采购论证和技术评估制度,确 保采购的医疗器械符合临床需求。

3、建立医疗器械供方资质审核及评估制度,审验生产厂家《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纳入甲、乙类管理的大型设备应当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配置许可证。

4、医疗器械涉及到安装的,应由生产厂家或其授权并且具备工程技术服务资质的单位实施安装。特种设备的安装、存储和转运应按有关要求执行,应保存相关记录。

5、建立医疗器械验收制度。医疗器械验收应由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并与相关的临床科室共同评估临床试用的结果。

6、按照国家分类编码的要求,对医疗器械进行唯一性标识,并妥善保存本医疗机构高风险医疗器械购入时的包装标识、标签、说明书、合格证明等原始资料。

7、应确保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前评估过程中形成的文档、记录等信息具有可追溯性。医疗器械信息档案的保存期限为医疗器械使用寿命周期结束后10年。

8、不得使用无注册证、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国家规定在技术上淘汰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新产品的临床试用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三、临床使用管理。

1、医学装备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技术职称,经过相关技术培训,获得国家认可的执业技术水平资格或认证。

2、定期开展医疗器械使用的相关培训,建立培训档案,并建立考核制度。

3、使用医疗器械应当严格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不得超适用范围使用医疗器械。

4、发生医疗器械安全事件或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设备科按规定进行检修;经检修达不到临床使用安全标准的医疗器械,不得再用于临床。

5、临床使用的设备类、植入与介入的医疗器械名称及唯一性识别信息应完整记录到病历中。应如实向患者告知需说明的有关事项。

6、定期对本院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形成记录并存档。

四、临床保障管理

1、制定医疗器械安装与集成、验收与临床试用评估、使用中的检测与质量控制、所获临床信息的安全保障等阶段中各环节的保障制度与技术规范。

2、对医疗器械进行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方案的内容与程序、技术与方法、时间间隔与频率应按照相关规范或本院实际情况制定。

3、参照卫生行政部门等制定的医疗器械技术指南和有关国家标准与规程,定期对医疗器械使用环境进行测试、评估和维护。

4、对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预防性维护、检测与校准、临床应用效果等信息进行分析与风险评估,保证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处于完好与待用状态、保障所获临床信息的质量和安全。对临床医学装备技术支持与保障的过程、结果进行记录并存档。

5、设置与医疗器械数量相适应、适宜医疗器械分类保管的贮存场所。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应配备相应的设施,保证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环境条件。

6、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和重要的相关设备,制定应急备用方案。

7、工作人员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过程中有违反《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8、依据《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上报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情况和医疗器械安全事件。

五、医学装备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计量器具检定100%。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率100%。万元以下的设备完好率95%。万元到五十万元设备完好率95%。五十万元以上设备完好率100%。设备巡视(全院)每月一次。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巡视每月至少2次。万元以下的设备保养每季度1次。万元到五十万元设备保养每2个月1次。五十万元以上设备保养每月1次。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资质认证;验收;安装;建档严格按要求执行,执行率100%。申购;论证;审批;采购按照院务会议、医学装备委员会会议决定进行,执行率100%。

不得超适用范围使用,执行率100%。

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应急预案及演练,执行率100%。植入及高质耗材信息具有可追溯性为100%。

上一篇: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初中生心怀感恩演讲稿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