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基本结构

2024-04-07

教案基本结构(通用8篇)

篇1:教案基本结构

教案基本结构 1全册备课

全册教材分析、全册教学目标、全册重难点、课时安排

2全册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单元重难点、课时安排

3每课时备课

课型、教学目标(三维)、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4单元总结

5、全册总结

篇2:教案基本结构

教学课题:新标准三起第二册Module3Unit 1Ilikefootball.教材分析:Module3Unit 1本堂课为简单句型教学课,充分利用与教材相配套的辅助材料让学生看、听、说,给学生创造自我理解、记忆的时间和空间。如果学生能在练习后较流利的读出课文,那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演课文,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画喜欢的物品,做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知识目标:

1、谈论运动项目

football,basketball,table tennis,morning exercises学习表达对喜欢和不喜欢的事物:

I like…/I don’t like…。

情感目标:

1、乐意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活动中积极说英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让学生乐意参与课堂的口语表达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运动、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运动名称:footballbasketballtable tennis morning exercises

教学难点:

运动词汇的正确发音,特别是table tennismorning exercises 能口头运用“I like„ ”“ I don’t like„”句式谈论运动及自己的喜好。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1.师生互相问候

Hello, boys and girls.2.复习上节课内容。

monkeytigerlionelephantpanda

A:教师做动作或者模仿动物的声音,让学生猜测。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声音或所看到的动作进行猜测。

B:表演动物得特征。

(分小组竞赛,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

二、课文导入

教师:孩子们动物园里得动物们今天要举行一个运动会。让我们大家一起去看看它们会有哪些精彩的运动比赛。

三、课文教学

1.老师出示足球图片,问What’s this ?引导同学们说football,找会的同学当小老师,教其他同学说此单词.然后老师将单词写在黑板上, ,用同样的方法教basketball ,morning exercises,table tennis

2出示视频,学生跟读单词。百度链接)

3教师出示单词图片,请学生认读,几轮练习后,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单词图片在小组内开展认读单词活动,并评价。

4、老师边拿起足球图片,边高兴的说I like football.然后让接受较快的同学模仿说此句型,再叫一个同学,以此类推来操练此句型.老师将句型写在黑板上并画上笑脸.老师再在黑板上写上I don’t like …的句型.并画上哭脸,然后拿篮球说 I don’t like basketball.以同样的传球游戏操练此句型.5、百度链接)学生边看边听录音,并请学生模仿跟读。引导同学们发现Panpan 是一个有困难就退缩的人,鼓励同学们要不怕困难,做事要坚持到底。

6、把学生分为4人一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运动项目图片练习I like …,I don’t like …的句型..。四轮练习过后,交换角色。

7、分小组展示练习结果,并进行评价。

篇3:程序的基本结构——顺序结构

知识与技能:理解程序设计的顺序结构基本思想, 掌握顺序结构语句特点。

过程与方法:培养用算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够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结构化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便捷性;明确结构化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程序设计的顺序结构基本思想。

●教学难点

1.顺序结构实现语句的格式和功能;2.编写简单的程序过程;3.变量的特点。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师生互动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通过开始的学习, 我们对VB编程有了初步的体验, 知道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三种描述算法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应如何来实现算法和进行编程呢?

例如, 有一次在上体育课的时候, a同学想和b同学做一个换球的游戏, 同学们能不能帮他们出出主意? (如a原来拿篮球, b原来拿排球, 交换后, a拿排球, b拿篮球) 游戏规则:要求每次交换只允许每人手中最多有一个球。

依照人的正常逻辑, 必有学生想到直接互抛法来交换两个球的方法。分析算法, 引出程序。

算法1直接互抛法

Step1:a (或b) 拿篮球;

Step2:b (或a) 拿排球;

Step3:a将篮球 (或排球) 给b;

Step4:b将排球 (或篮球) 给a;

Step5:结束

程序可描述为。

Dim a as integer

Dim b as integer

a=1

b=2

Print"交换前:a=";a, "b=";b

a=b

b=a

Print"交换后:a=";a, "b=";b

运行程序不正确, 设下疑点

提问:程序运行结果为什么会和我们交换的结果不一致呢?

讲解:变量的特点, 每个变量占用一个内存空间, 有新的内容被送到这个变量中, 旧的内容就被冲刷掉了。

结论:上述程序运行结果不能满足要求, 直接互抛法程序不成功。

算法2“第三人”交换法:第三人就像一个邮递员

Step1:a (或b) 拿篮球, b (或a) 拿排球

Step2:输出交换前a、b的值

Step3:第三人<-a (或b)

Step4:第三人<-a (或a)

Step5:b (或a) <-第三人

Step6:输出交换后a、b的值

Step7:程序结束

程序程序可描述为。

Dim a as integer

Dim b as integer

a=1

b=2

Print&quot;交换前:a=&quot;;a, &quot;b=&quot;;b

c=a

a=b

b=c

Print"交换后:a=";a, "b=";b

结论:第三人就像一个邮递员, 它是a和b换球的中转站, 交换真方便.

巩固练习

有两个锥形瓶, 1号瓶里面装的是溴水, 2号瓶里面装的是水, 如果我们要交换两个瓶子里的液体, 该怎么办?

学生练, 老师讲:利用第三个变量C来进行交换, 交换的过程如下。

C=A

A=B

B=C

第三步:输出交换后A、B的值。

流程图:由学生上讲台完成。

编写程序代码:师生互动完成。

算法3 (拓展题) 针对体育课的那个题, 若允许某一瞬间有人可以同时拿着两个球, 程序应该怎么编写?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算法复杂, 学生可能无法想到, 理解程序的运行结果即可。

a=1

b=2

Print“交换前:a=&quot;;a, &quot;b=&quot;;b

a=a+b

b=a-b

a=a-b

Print&quot;交换后:a=&quot;;a, &quot;b=&quot;;b

随堂练习

1.以下是一段VB程序。

a=1

b=a+1

c=a+b

它的基本结构属于 ()

A、顺序结构B、选择结构C、循环结构D、树型结构

2.下列VB程序运行后, 变量x的值为 ()

x=2

Print x+l

Print x+2

A、2 B、3 C、5 D、8

●课堂总结

总结 (师) :纵观上述三个程序, 运行程序, 不难发现代码是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一行一行地执行。这种结构叫顺序结构。

篇4:教案基本结构

静态定型——静止状态下的定式,即桩法,是“卢氏结构”技术训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源于卢忠仁先生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着眼,在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背景下(现代西方尖端科学正从此求取启示),遵循现代高科技通用的“三论”(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和公认的理论先驱马克思的“整体观”,全领域(一切与人体生命活动有关的历史和现状)地缕析中国独有的养生、健体、吐纳、导引、中医脏腑经络、针灸脉学等。这些都属于“机能”方面的一大链条和由原始弓箭到射法,由石器砍砸到兵器刺杀,由马上到步下,由兵家技巧到民间技巧,由早期武术到后期武术这些都属于“技巧”方面的一大链条,在这两大链条历史发展的相继交叉点上,追踪其在人的整体各大组成部分形态上的演变,由此得出了人体运动可塑造成型的要素不只是肌肉一项,而是尚能塑造成型的属于“完整整体”,还有四大要素即:骨骼、内脏、呼吸和意识,一共五大要素进行最优化的组合以达到人体动态时的“完整整体”劲力。

功效——“卢氏结构”之静态定型具有养生、技击双重功效。养生方面,桩法训练可充分发挥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人体主要有两大神经系统,即中枢神经系统和自律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用于指挥调动人的行为、意识;自律神经用于调节人体内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站桩时中枢神经高性能的控制意识已达到入静状态,使其呼吸自然,神静心和。同时“卢氏结构”的桩法训练要求充分调动人体脊柱,使正常的脊柱生理弯曲达到运动牵引时的最佳角度,而自律神经的分布恰恰在脊柱的两侧,从而协调了自律神经。同时调节了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使人体五脏五和、气机旺盛、三宝充实、固本培元、筋脉坚固、气血皆从,对于很多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胃病、肺虚等症起到了医疗和保健作用。还可以改善人体的血液机能,改善微循环,改善人体其它功能,如心、肺、肌肉、骨骼等。技击方面:桩法训练可增强人体整体肌肉的力量,人在静止状态下的内抑和其它生理抑制一样,不但能保证各种反射的精确实施,而且对大脑细胞生化成分及生理机能也具有保护、调节和恢复的作用,并且能使肌肉保持高度的产能水平。“卢氏结构”静态定型——桩法训练是根据“内在统一结构”这一纳领性原理来达到人体的一身连通的整体,三维立体的躯干四肢布局和骨骼、肌肉、内脏、呼吸、意识的同步如一。周身十二条“标骨筋”尽数挑起,形成无坚不摧的整体劲力;间架结构受力巨猛时能够反弹出对手的来力,且来力越大反弹越大;在蓄势状态中即可封住对手上中下三盘,左中右三面无论虚实的进攻。真正能够达到来力不人,去力不阻,周身反弹,犯者立倾。

一、正定式练习方法

正定式是卢氏结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静态定型(俗称站桩),是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及获取六面整体浑元力的根本桩法,其它静态及动态形式均遵循此原则、要领,而浑元力更是其它高深武功的要基,因此,初学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刻苦习练。

(一)训练方法

1、姿势

左腿外开,两脚平行,足尖向前,两脚内侧可容两肩横宽,双膝微屈,双臂屈肘,两肘各向外撑,高与胸齐;两小臂也与胸齐,两掌上举,掌心相对略向前旋,十指自然分开随手掌上举的方向伸展,虎口圆撑,手心凹,手背凸,上身整体前倾65度左右,上体重心(心窝部位)垂直落在两脚尖连线的中点上,整体有上拔之感,似悬空而立。

2、身体各部位要领

(1)头部

头需正直略上拔,有居高临下、虎视眈眈之意,头顶百会穴有暗缩之意,面部松静。如求养生,可使上眼皮自外下垂,眼神收敛,神不外溢;求技击者可使眼睛盯住前方一点不动(定睛有,转达睛元)。鼻可呼吸,口部自然闭合。耳宜敛神静听。

(2)颈部

下颏后收,颈椎微向后上挺拔,颈部竖直,把后天形成的生理弯曲拉直。

(3)肩部

肩部要求自然放松,忌上耸,然后向外横撑,使肩部肌腱向外舒张,同时两肩略做内旋下降,锁骨略向前引伸外展。

(4)肘部

双肘向左右的两侧外撑,双肘在空间位置上要使其略低于肩。

(5)腕部

十指张开,掌心微凹有内吸之意,手腕两侧的肌腱自然绷起,腕部和掌部的韧带也自然轻度收紧,腕部的空间位置从侧面要与肩、肘在同一斜面上。

(6)胸部

胸部略内收,胸肌不可紧张,胸腹部位要求放松,胸骨剑突下降。

(7)背部

两胛左右外开,脊柱后凸并同时向上引伸,调正脊柱后天形成的生理弯曲。

(8)腰部

腰部要求正直,腰椎向上挺拔,臀部内收稍向后坐,使整体脊柱正直,骶骨下垂,切忌前收。

(9)胯部

上体外侧垂线切忌与两胯对直,有上体落于两胯内侧。

(10)膝部

十趾抓地,足心含空,使涌泉有上吸之意,足跟轻触地面,全身重量由足掌及脚趾承担,双膝关节弯曲不过足尖,膝部前顶上提,膑骨上收,避免膝部单纯弯曲向下放松而造成躯体重量单纯下压。

(11)足部

十趾伸开外捻贴紧地面,足跟中心点接触地面,足心略呈弓形。

(二)呼吸方法

1、扩展呼吸活动范围

(1)脊柱的主动性调节

人类原有的呼吸只有胸起主要作用,是单项呼吸。脊柱的主动性调节呼吸,使胸与脊柱相互作用共同增大呼吸范围,同时提高肋骨间肌肉运动能力;腰椎与胸椎相互配合共同呼吸。主动牵引胸骨向后运动;胸椎、腰椎、胸骨、肋骨共同进行呼吸运动,增大呼吸深度,加大肺通气量,这些在训练过程中都能够完善,最后以脊柱工作为首位,来带动胸骨、肋骨、肩骨、肘骨、腕骨、胯骨、膝骨、踝骨的拉伸运动,从而使肩部、胸部、背部以及四肢等整体肌肉的初长度拉长,那么它的效果也是最大的工作能力。

(2)胸廓扩张的维数调节

在训练呼吸的过程中,由于脊柱的主动性调节,使胸廓在运动时,上下前后左右的呼吸运动形成了三维的运动方式。

(3)腰腹的张力共济调节

在训练中,因为腰椎不受肋骨的限制,利用腰椎这一点帮助横膈下降,整个呼吸共同增加胸腔进气量。

(4)具体呼吸路线

“卢氏结构”呼吸形成了全领域的呼吸,呼气时气从鼻腔经头部经肺部到背部,两肋外胀,即气贴背,入骨髓中。呼气时,气由前胸平稳顺下到腰到丹田,丹田处有感觉后将此气抟住。经长期练习后,由小腹至全身将会有松圆饱胀之感,然后调气下到脚下涌泉穴。

2、维合关节的有序运动

(1)肩胛正形

下降放宽两肩胛的距离,连通上肢,取得用力时与身体张缩一致,同时有利于脊柱控制上肢的运动。

(2)颈锁正形

颈部上耸,锁骨向两侧下降,颈锁相互对称,完整运动动作的程序,形成上身头项、两臂的整体协调性。

通过以上锻炼使身体各部肌肉加大天然长度,增强了肌肉弹性,做好了随时用力的准备。

3、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讲武堂

(1)外在定型

每天按此所示进行修炼,如能达到每次站40分钟而身体不变形则可进入下一步练习。

注意事项:此阶段的训练主要是获得一个正确的姿势加强各关节间的控制能力,为下一步训练打基础。呼吸是自然呼吸,并尽量使肩窝及胸腹部放松。

(2)正定式在练习时易犯错误

折腹,软项凸臀,上体过于前俯,低头猫腰,敞胯、折腕,上体直立及三窝憋气。

练功反应: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有人会出现如腰背疼痛,肩关节、足底、小腿部疼痛或浑身大汗淋漓或手部发凉发麻等,如本人没有疾病均属于正常状态。站完后应缓缓起身直立,同时双手慢慢靠向胸部渐渐放下即可,站后应缓慢行走活动十分钟以上方可正常活动。

此阶段的训练时间因人而异,如练功者本人没有脊柱侧弯、驼前、肩胛凸走等,则每天坚持两遍,每次站40分钟,20天左右即可进行下一步训练;如存在以上的生理病变,通过坚持此阶段的训练,生理会修复到正常状态,方可进行下一步练习。

4、内在要领的把握

外在定型好比人的骨架,内在功能的完善就是人的血肉,没有血肉的骨架只是徒具其形的,“卢氏结构”静态定型的“活桩”、“死桩”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初学者要特别注意掌握站桩时内在功能的要领,在具备正确桩态的同时用意识时刻去感觉内在功能的变化和改善,否则只站“死桩”是永远不可能有收获的,反而可能会误入歧途。内在功法是要身传口授的,这样学者才能有所得,所以,初学者要对内在功能完善程序要反复揣摩、体验。

这里最主要的是呼吸问题:正常人的呼吸是胸式呼吸,即使是现代体育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呼吸问题,而卢氏结构的呼吸方式是当今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最科学最先进的,它填补了世界体育运动的空白。

注意事项:此阶段的训练不能急躁,应细心体会脊柱的胀起、胸腹的松降、呼吸的一致性,呼吸宜慢、长、细、匀。吸气的时间与呼气时间要相等,但切不可为了延长呼吸时间而强行控制,肩窝、胸窝发紧产生憋气现象,对身体有害无益。呼吸时间的把握应以自然舒适为度,随着功法的深入,呼吸能达到40分钟在100至150次,此时从外观上即可见到吸气时后背升胀,呼气时前胸下降,并有腹部如同掖到胯内的感觉 此阶段的完成时间因人而异,不可强求,快则10至30天,慢则不等。

二、上子午式练习方法

(一)训练方法

1、姿势

分左右二式,现以左式为例说明。

(1)身体自然直立,两手下垂,目视前方,呈辩正姿势。

(2)左脚前迈一步,约为肩宽的两倍,前脚内侧与后脚脚跟在同一连线上,脚尖略向内对准前方,脊柱后绷,重心落在双脚尖连线中点上,右脚尖略向内扣,双膝弯曲,臀部下坐略高于双膝,两胯撑开,上体略往侧前方倾斜。

(3)头左转面向前方,双肘提起。手心向内,左肘前顶,后肘后顶,双腕要直,双肩要扣掌心向后,肩内旋,肘外撑,两手指对准上体中线。

2、身体各部位要领

(1)头部

头需正直略向上拔,目视平行前方,舌可抵上腭,自然呼吸。

(2)颈部

颈部微向后上挺拔,下颏后收,颈部竖直。

(3)肩部

肩部要求自然放松,忌上耸,两肩略作内旋下降,锁骨略向前引伸外展。

(4)肘部

左大臂高至肩平,小臂上举。肘外撑略高于肩,屈肘,肘内角约为120度。右臂屈肘平行抬高至胸部,肘外撑。

(5)手部

左手掌心向后,手掌抬高以目能通过掌跟部位平视前方为准;右手掌心向前,抬高至接近左小臂中段部位,两手指间对准上体中线;十指自然分顺掌展,掌心微凹;腕部肌腱自然绷起。

(6)胸部

胸部略内收,胸肌不可紧张,胸骨剑突下降

(7)背部

两胛左右外开,脊柱后凸并同时向上引伸调正脊柱后开形成的生理弯曲。

(8)腰部

腰椎竖直,骶骨下垂直,切忌前收。

(9)胯部

上体外侧垂线切忌与两胯对直,两胯撑开有上体落于两胯内侧姿态。

(10)臀部

臀部下坐,切忌前收。

(11)膝部

双膝微屈。膝部前顶上提,膑骨上收,避免膝部单纯弯曲向下放松而造成躯体重量下压。

(12)足部

十趾伸开外捻贴紧地面,足跟中心点接触地面,足心略呈弓形,前脚尖内侧与后脚跟内侧在同一连线上,前后脚距离可容下双肩。

(二)上子午式练习时容易出现的误差

1、软颈头偏。

2、身体重心前移。

分左右二式,现以左式为例说明。

1、姿势

(1)身体自然直立,两手下垂。目视前方,呈立正姿势。

(2)左脚前迈一大步,约为双肩宽的两倍,前脚内侧与后脚脚跟在同一连线上;双膝弯曲,臀部下坐略高于双膝;上体略往侧前方倾斜;脊柱后绷,重心落在双脚尖连线中点上。

(3)头左转面向前方,双肘提起,手心向内,左肘前顶,右肘后顶,双腕要直,双肩要扣,左手拳接近左膝部位,右手拳抬高至头部,双肘外撑。

2、身体各部位要领

(1)头部

头需正直略上拔,目视平行前方,舌可抵上腭,自然呼吸。

(2)颈部

颈椎微向后上挺拔,下颏后收,颈部竖直。

(3)肩部

肩部要求自然放松,忌上耸,两肩略作内旋下降,锁骨略向前引伸外展。

(4)肘部

左臂屈肘,肘部向外撑,有臂屈肘,肘部向外撑抬高一肩部,大臂吃力内旋,小臂略外旋。

(5)手部

双手半握拳,左拳接近左膝部位,拳心向斜下方,右拳抬高接近头部,拳心向头部方向,腕部肌腱自然绷起。

(6)胸部

胸部略内收,胸肌不可紧张,胸骨剑突下降,上体重心(心窝部位)向右前方倾斜65度左右,重心在双脚尖连线的中点上。

(7)背部

两胛左右外开,脊柱后凸并同时向上引伸,调正脊柱后天形成的生理弯曲。

(8)腰部

腰椎竖直,骶骨下垂,切忌前收。

(9)胯部

上体向两胯内侧下压,上体前倾略向下压后侧略上提。

(10)臀部

臀部下坐略高于双膝,切忌前收。

(11)膝部

双膝弯由。膝部前顶,膑骨上收,避免膝部单纯弯曲而造成躯体重量下压。

(12)足部

十趾伸开外捻贴紧地面,足跟中心点接触地面,足心略呈弓形,前脚尖内侧与后脚内侧在同一连线上。

3、下子午式练习容易出现的误差

(1)身体重心前移。

(2)腰凹。

(3)颈软。

根据卢氏结构的整体运动观点,从武功修炼的角度讲:无论是一举一动或者说+技术动作乃至一个技术结合,最基本的原则应该要满足以下四个方面:

(1)形体在空间的充分占有。

(2)动作力量的整体表现。

(3)整体内在外在的互相对应。

(4)养生、健体、医疗、击打的等效统一。

篇5: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教案

授课教师:吴克华

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基本结构及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用途。

教学重点:计算机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计算机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计算机的组成有一些认识,但我们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就没有更深入的了解?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计算机的内部结构。

首先我们来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ENICA(埃尼阿克),它体型巨大,重哒30多吨,是为美国军方计算弹道用的,因此冯诺依曼被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

科技的发展使电脑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硬件的高速发展让我们产生了年头买电脑年尾就过时了的事件。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年电子管时代,运算速度较低,耗电,存储空间容量小。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晶体管时代,体积少,速度快。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1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体积功能减少,可靠性及速度进一步提高。这个时候286微型计算机问世。

第四代计算机:1972年——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性能规模提高,广泛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1983年,386、486微型机出现,在1993年因特尔公司推出了崩腾微处理器,而现在因特尔推出的是酷睿I5、I7处理器。

二、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1、概述

一台完整的多媒体电脑大概由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音箱几个部件组成,另外,根据使用需求的不同,电脑还需要连接一些设备,比如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麦克风等等,总而言之,电脑是由许多个零部件组装而成的。

2、电脑部件概览(主机箱内部设备)主机箱

主机箱的用途是安装和保护计算机的核心硬件,这些硬件包括:主板、CPU、内存条、硬盘、显卡、光驱、声卡、网卡、电源、散热器等。

CPU 又叫中央处理器,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电脑当中的一切指令,都是经过CPU控制并运行的,因此CPU的性能成为恒量一台电脑档次的重要标准之一。

目前,市场上以两家大型跨国公司生产的CPU为主,INTEL(因特尔)和AMD(超威半导体),Intel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同时也是发明CPU的开山鼻祖,而AMD是后起之秀,是世界少有能力与INTEL抗衡的高科技企业之一。

中国一直在研制自己的CPU产品,但未能创造出能广泛应用到个人电脑的产品。

主板(motherboard)

又叫主机板,担负着数据传输与交流的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一块高性能的主板甚至比选择一个高品质的CPU还重要,一块好的主板可以让电脑更稳定地运行在复杂的数据交换当中。Coms电池主要用来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

内存条(Memory)

它是计算机在运行过程当中临时存放数据的部件,它在工作时直接与CPU交换数据,相当于一个临时的数据存储仓库。内存的大小和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电脑性能的高低。内存条松动会发出滴滴长声,解决方法是拔出来用橡皮擦一下。显卡(Graphics card)

又叫图形加速卡、它的作用是把主机当中需要显示输出的数据,转换成能在显示器上显示的字符、图像和颜色等信息。

目前,比较主流的3D网络游戏,以及3D MAX、视频剪辑软件等大型三维制图软件都需要依靠高性能显卡的支持,才能更快速的运行,这种显卡一般以独立显卡为主。

显卡还有另外一种类型,叫集成显卡。它是由某些集成度较高的主板自带的显示部件,当电脑用户对图形处理性能要求不高时(比如:仅仅是做一些浏览网页、视频聊天、办公操作之类的工作),那使用集成显卡已经绰绰有余了。

声卡(Sound Card)

又叫音频卡,它是多媒体技术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声波和数字信号相互转换的一种硬件。

声卡的基本功能是把来自话筒、磁带、光盘的原始声音信号加以转换,输出到耳机、扬声器、扩音机、录音机等声响设备,或通过音乐设备数字接口(MIDI)使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

目前大多数电脑采用的是主板集成声卡,如果用户对音质有较高的要求,可购买独立声卡

网卡(Network Card)

又叫网络接口卡,是计算机连通因特网的必备部件,分独立网卡和集成网卡,又分有线网卡和无线网卡等类型。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集成有线网卡。

硬盘(Hard Disc Drive)

是电脑中重要的外部存储设备。计算机当中的大部分数据信息(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图像资料、文档资料等),都是存储在硬盘当中的。

光驱(CD/DVD-ROM)

全称光盘驱动器,是用来读取光盘的设备。PC电源

是整个电脑的能源中心,为主机中的各种设备提供电力供应。散热器

电脑散热器包括CPU散热器、主板芯片散热器、显卡散热器以及机箱散热器等,它的作用是把这些硬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使这些部件能够运行在一个安全温度之下。

3、电脑部件概览(主机外部设备)显示器

显示器又叫监视器,它的功能是把电脑当中的各种信息以图像形式显示出来,是电脑重要的输出设备之一,人们把它比喻成电脑与人沟通的桥梁。

显示器一般分CRT和液晶两种类型,目前人们选购的主流为液晶显示器。

键盘(keyboard)

键盘是电脑输入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输入设备,我们平常在使用电脑过程的快捷控制、文字输入等操作都离不开它,键盘分有线键盘和无线键盘等种类,目前它正朝着“人体工程学”方面发展。

鼠标(Mouse)

鼠标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计算机输入设备,通过它的点击指令来控制电脑进行各种各样的操作,使得人们使用电脑不再复杂。鼠标也分机械、光电以及有线、无线等类型。

刚刚我们队计算机内部结构作了详细介绍,也知道了他们的用途,那么我们在以后的使用当中要注意维护好计算机。

练习与思考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请你根据本节所学内容,画出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组成图。

在他人的帮助下,调查一台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配置,向班上其他同学讲讲,并讨论与其他计算机主要配置的差别。

简述上图计算机工作过程所示各部件的主要功能。简述计算机系统中软件的作用。简述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有什么不同。

教学反思:《计算机基本结构》是高中信息技术的基础课程,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是每个计算机教师所要面临的问题。

存在的的问题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大。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农村,少部分来自城镇。他们有的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这门课程;有的已经学会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等基本操作;而个别学生甚至还不会开机关机,更不用说使用鼠标及软件运用了。如此大的水平差异给教学带来了相当的难度。

篇6:教案基本结构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及其发展:①原始社会时期: 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②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由于青铜的昂贵,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③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运用,铁制工具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④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杠。⑤东汉:使用一牛挽犁。⑥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2、以家庭为单位个体耕种: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原始的集体耕作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春秋时期,私有土地和自耕农出现。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在自己的私有土地上进行耕作。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的进步,使妇女从农耕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家庭手工业,形成“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

3、精耕细作:第一,牛力耕田解放了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为精耕细作奠定了人力基础。第二,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的提高。第三,水利工程的灌溉工具的出现说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正努力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追求农业的高产。第四,自耕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规模极小的私有经济。在有限的土地上,靠精细的劳动增加产量,成为最基本的劳动要求。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⑴自给自足(足: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⑵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⑶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战乱和苛政、天灾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⑷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古代社会的土地所有制结构:(1)奴隶社会:井田制: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开始瓦解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末期。“井田制”是一种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度。其内容: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周王把直接控制外的土地封赐给诸侯,但不得转让和买卖,受田者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并且向周天子交纳一定贡赋。

(2)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地主经营,来源广泛,土地兼并是最主要的来源和扩大途径。自耕农土地私有制:自耕农经营,规模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均田制:面对土地高度集中,历朝政府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三、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技术

1、青铜冶炼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2、铜冶炼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这一领域众多的发明创造,如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铁器在农业、手工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

3、丝织业技术: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考古发掘证明,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潮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4、棉纺织技术: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5、陶瓷技术: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四、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方式

1、官营手工业: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为,都收归官办。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待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2、民营手工业: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民间手工业的一种。作为农产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也有一些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五、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1)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商朝人以善于经营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3)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4)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5)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这一时期,商品种类迅速增加,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朝交通发达,也有利于商业的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

(6)明清时期,尽管政府施行种种压制政策,但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倾向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2、市场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秦: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进行严格管理.②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十分严格.③六朝时:城镇之外形成了草市.政府对草市进行行政管理,设草市尉.④唐朝时:草市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夜市也非常繁荣.⑤宋: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⑥明清:商业经济繁荣,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2)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2

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区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3)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名镇。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4)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也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至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2)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称为当地世界第一大港。

(3)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4)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六、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1)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2)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兴盛,但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明清两代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而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至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策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篇7:教案基本结构

课程编号: 07100210 使用专业: 土木工程(本科)学 时: 56学时 课程的性质、任务:

钢结构基本原理是高等工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钢结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进行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设计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从事钢结构科研或钢结构制造、安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钢结构”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掌握钢结构的特点和合理的应用范围;

2、掌握建筑钢结构用钢的主要性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能正确地选择钢材;

3、了解杆件和板件稳定的基本理论,理解影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提高稳定性的措施;

4、掌握各种连接(焊接、螺栓连接)和各类构件(梁、柱和屋架)的工作性能、破坏特征及其设计的基本方法;

5、掌握构件间的连接方法、力的传递方式和过程以及构造原则;

6、理解《钢结构设计规范》条文规定,并能够正确应用。主要参考书:

1、《钢结构》 魏明钟主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钢结构基本原理》 沈祖炎 陈扬骥 陈以一 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钢结构设计规范》(BG50017-2003)

第一章 概述(1学时)

学习要点:

1.掌握钢结构的特点和钢结构的应用; 2.了解钢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钢结构的特点 1.讲授内容

强度高、结构重量轻;塑性韧性好;材质均匀;制作简便施工周期短;密闭性好;具有可焊性;耐热,不耐火;易腐蚀。

2.教学重点、难点:

①掌握钢结构的特点;②钢材的性能指标中的韧性指标在第二章“材料性能”中详细讲解。

3.授课方式:自学与讲授相结合。4.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1.2 钢结构的应用和发展

1.教授内容: ①钢结构的应用:大跨度结构;重型厂房;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高层及高耸结构;可移动结构;轻型结构;构筑物。②钢结构的发展:钢结构用材料;钢结构的设计方法;钢结构的结构形式;钢结构设计优化;钢结构的防火。

2.教学重点、难点:轻型钢结构在住宅建筑中应用是今后时期发展方向。3.授课方式:自学与讲授相结合。简单讲述钢结构的应用,学生课下自学。关于钢结构的发展方向指明需要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向学生介绍有关期刊杂志综述文章。

4.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本章作业及测验: 1.钢材比混凝土容重大,但为什么说钢结构比混凝土结构自重轻?结构自重轻会带来哪些好处?.钢材的塑性和韧性好,对结构的工作性能有何影响?

第二章 钢结构的材料(6学时)

注:因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已经学过本章中的部分内容,故应酌情处理好有关内容。复习、自学与讲授相结合。

学习要点:

1.了解钢结构的两种破坏形式;

2.掌握土木工程结构用钢材的主要性能及其 力学(机械)性能指标; 3.掌握影响钢材性能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导致钢材变脆的主要因素; 4.了解土木工程结构用钢材的种类、牌号、规格; 5.了解钢材选择的依据,做到正确选择钢材;

6.掌握钢材疲劳的概念影响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和疲劳计算方法。§ 2.1 钢结构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1.教授内容:①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屈服点;②较高的塑性和韧性;③良好的工艺性能。

2.授课方式:自学与讲授相结合。3.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 2.2 钢材的主要性能 1.教授内容:

⑴钢材的破坏形式:塑性破坏及其特点;脆性破坏及其特点;

⑵单向受拉时的工作性能:a:低碳钢在标准条件下单向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低碳钢在单向受拉时的工作可分为弹性工作阶段、弹塑性工作阶段、塑性工作阶段、强化阶段。b:低合金结构钢在单向受拉时的工作性能。⑶钢材力学(机械)性能指标:屈服强度、伸长率(介绍断面收缩率)、抗拉强度、冷弯性能(冷弯试验)、冲击韧性。

2.教学重点:⑴低碳钢单向受拉的工作性能; ⑵力学(机械)性能指标。3.授课方式:因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已经学过本章中的部分内容,故应酌情处理好有关内容。复习、自学与讲授相结合。详细介绍曲线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屈服强度、极限强度,伸长率的概念,结合动画描述试验的过程。

4.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讲授,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2.3 各种因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1.教授内容:①化学成分;②冶金缺陷;③钢材硬化;④温度;⑤应力集中;⑥反复荷载;⑦残余应力。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化学成分 C、P、S 的影响;温度、应力集中、动力荷载的影响。难点 :冲击韧性与温度的关系;残余应力的影响(此内容尚须在第三章中“焊接应力与焊接变形”一节中讲授)。

3.授课方式:自学与讲授相结合。

4.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讲授,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2.4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工作性能

1.教授内容:①在复杂应力状态下,材料由弹性转入塑性的条件: 采用能量强度理论以折算应力

来判别: 当

时,处于弹性状态; 当

时,处于塑性状态。②折算应力能。的公式。③讨论钢材在复杂应力作用下的工作性2.教学重点:①折算应力的几个常用公式;②钢材在复杂应力作用下的工作性能。

3.授课方式:自学与讲授相结合。

4.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讲授,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2.5 钢材的疲劳

1.教授内容:①钢材疲劳破坏的特征;②疲劳破坏的概念、产生原因及破坏特征;③常幅疲劳计算。

2.教学重点、难点:①劳破坏的基本概念;②常幅疲劳计算; 3.授课方式:自学与讲授相结合。

4.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讲授,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2.6钢材的种类和 钢材 规格

1.教授内容:钢材的种类:①低碳钢、低合金钢、热处低合金钢。②钢材的选用⑩选择钢材的原则、选择钢材保证的项目。③钢材的规格:热轧钢、薄壁型钢。

2.教学重点:钢材选择应保证的项目。3.授课方式:自学与讲授相结合。

4.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讲授,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本章作业测验:

1.钢材有哪些破坏形式?各种破坏形式的特点是什么?

2.分析低碳钢的应力与应变曲线,从中可以得到哪些钢材的性能指标? 3.将钢材简化为理想的弹塑性体的依据是什么? 4.钢结构的静力强度计算为什么以屈服点为依据?

5.导致钢材变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为了防止发生脆性破坏,一般在设计、制造、使用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6.钢材在何种复杂应力作用容易进入屈服? 7.抗剪设计强度为抗拉设计强度的 0.58 倍的依据? 8.简述钢材疲劳破坏的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9.名词解释

屈服点(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塑性、伸长率、冷弯性能、冲击韧性、循环荷载、应力幅、疲劳、热脆、冷脆 应力集中、冷作硬化(应变硬化,时效硬化)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14学时)

注:本章以讲授为主,所用多媒体课件主要为学生更形象直观的理解连接方法、构造形式、和连接破坏的特点。

学习要点:

1.了解钢结构连接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

2.了解焊接连接的工作性能,掌握焊接连接的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 3.了解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结构工作的影响; 4.了解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掌握螺栓连接的计算和构造要求。§ 3.1钢结构的连接方法

1.教授内容:①焊缝连接;②铆钉连接;③螺栓连接。2.授课方式:自学与讲授相结合。

3.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讲授。§ 3.2 焊接方法和焊缝连接形式

1.教授内容:①钢结构常用焊接方法;②焊缝连接形式及焊缝形式;③焊缝缺陷及焊缝质量检验;④焊缝代号;⑤螺栓及其孔眼图例。

2.授课方式:自学与讲授相结合。

3.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讲授。§ 3.3角焊缝的构造和计算 1.教授内容:角焊缝的形式和强度;角焊缝的构造要求;直角角焊缝强度计算的基本公式;各种力作用下直角角焊缝连接的计算:①承受轴心力作用时角焊缝连接的计算——例题 3.1;②受弯矩、轴心力或剪力作用时角焊缝连接的计算——例题 3.2 ③承受扭矩、或扭矩与剪力联合作用时角焊缝连接的计算——例题 3.3。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角焊缝的构造要求;②直角角焊缝连接在各种力作用下 的计算; 难点:直角角焊缝的受力性能和构造要求。3.授课方式:讲授。4.教学手段:板书讲授。§ 3.4对接焊缝的构造与计算

1.教授内容:对接焊缝的构造;焊透的对接焊缝的计算:①轴心受力的对接焊缝的计算——例题 3.4;②承受弯矩与剪力联合作用时对接焊缝的计算——例题 3.5。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焊透的对接焊缝的计算。难点:折算应力的计算。

3.授课方式:讲授。4.教学手段:板书讲授。§ 3.5 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

1.教授内容:①焊接应力;②焊接应力对结构工作影响;③焊接变形。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焊接应力对结构工作影响。难点:焊接应力及其产生的原因。

3.授课方式:自学与讲授相结合。

4.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讲授。§ 3.6 普通螺栓连接的构造和计算 1.教授内容:①螺栓的排列;②螺栓连接的构造要求;③普通螺栓的抗剪连接:工作性能、在各种外力作用下的计算、在轴心力作用下——例题 3.6;在轴心力、剪力和扭矩作用下——例题 3.7;④普通螺栓的抗拉连接:工作性能、受拉计算。普通螺栓受剪力和拉力的联合作用——例题 3.8(自学)。2.教学重点: ①对螺栓的排列要求;②普通螺栓连接在各种力作用下的计算。

3.授课方式:自学与讲授相结合。4.教学手段:板书讲授。§ 3.7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计算

1.教授内容:⑴高强度螺栓抗剪连接:工作性能、高强度螺栓群的抗剪计算;⑵高强度螺栓抗拉连接:工作性能、高强度螺栓群的抗拉计算;⑶高强度螺栓受剪力和拉力的联合作用——例题 3.9。

2.教学重点: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在各种力作用下的计算。3.授课方式:讲授为主,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要求学生自学。4.教学手段:板书讲授。本章作业及测验: 思考题

1.在我国钢结构连接有哪几种形式?各自的特点如何?

2.焊接连接的焊缝形式和连接形式有哪几种?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3.焊缝缺陷有哪些?焊缝质量检查有哪几种方法? 4.为什么要限制角焊缝的尺寸?分别为多少? 5.图示说明纵向焊接应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6.焊接应力对结构的强度、刚度、疲劳强度有什么影响? 7.排列螺栓为什么要规定其间距要求? 8.普通螺栓抗剪连接和抗拉连接各自的工作性能如何?

9.高强度螺栓摩擦型抗剪连接和承压型抗剪连接的工作性能有什么不同? 计算题

教材 P78 : 3—1;3.—2;3—3;3—4;3—5;3—8

第四章 轴心受力构件(14学时)

注:本章以讲授为主,所用多媒体课件主要为学生更形象直观的理解构件组成的构造形式、破坏特点。此章将涉及构件稳定基本理论的公式推导留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并为学生指明参考书,并在辅导答疑时间为学生解答问题,课堂中只讲解弯曲屈曲。

学习要点:

1.了解轴心受力构件的应用和截面形式; 2.掌握轴心受拉构件的设计计算;

3.了解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和板件(局部)稳定基本理论和稳定分析方法;

4.掌握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的设计方法以及提高稳定性的具体措施;

5.掌握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计算特点; 6.掌握柱头柱脚的设计方法。§ 4.1 概述

1.教授内容:①轴心受力构件的应用;②轴心受力构件的截面形式。2.授课方式:自学与讲授相结合。3.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讲授。§ 4.2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和刚度

1.①强度;②刚度。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难点: 考虑构件孔洞对强度问题影响的概念。

3.授课方式:讲授 4.教学手段:板书。

§ 4.3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

1.教授内容:①整体稳定的概念;②整体稳定性;③失稳形式;④整体稳定的基本理论;⑤理想的轴心受压构件;⑥初始缺陷对压杆稳定的影响;⑦实际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临界应力的确定;⑧规范关于轴心受压构件稳定计算——例题 4.1;⑨提高轴心受压构件稳定性的具体措施。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计算及其提高稳定性的措施;难点 :实际轴压构件整体稳定临界力的确立。

3.授课方式:讲授。4.教学手段:板书。§ 4.4 板件局部稳定

1.教授内容:①薄板的屈曲:基本概念、薄板屈曲的临界应力;②规范关于板局部稳定的计算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板局部性的计算方法和提高板局部稳定的措施。难点: 板局部稳定临界应力公式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3.授课方式:讲授。4.教学手段:板书。

§ 4.5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

1.教授内容:①截面设计原则;②设计步骤——例题: 4.2。2.授课方式:讲授。3.教学手段:板书。

§ 4.6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计算特点

1.教授内容点:①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②双肢格柱的换算长细比;③缀材设计;④截面设计——例题:4.3。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换算长细比的概念。难点 :换算长细比的建立。3.授课方式:讲授。4.教学手段:板书。§ 4.7 柱头和柱脚

1.教授内容:①梁与柱的连接(柱头);②构造形式及其传力途径;③设计计算方法;

④柱脚;⑤构造形式及其传力途径;⑥柱脚的设计计算——例题: 4.4。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柱头和柱脚的构造及其传力途径。难点: 柱头柱脚的构造。3.授课方式:讲授与自学。

4.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作业及测验 思考题 1.相同的轴心受拉构件和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形式不同时对构件的工作有什么影响?

2.为什么要限制构件的最大长细比?受压构件的长细比为什么比受拉构件的限制严格?

3.轴心受压构件为什么要考虑整体稳定?影响整体稳定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4.如何提高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性? 5.板边缘约束对板的临界应力有什么影响? 6.为什么要限制受压构件板件的宽厚比?

7.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对虚轴的稳定计算为什么要用换算长细比? 8.用适当比例绘出柱头和柱脚的构造简图并指出传力途径。计算题

教材P140:4—1; 4—2;P141: 4—4;4—5;4—6。

第五章 受弯构件(13学时)

学习要点:

1.了解梁的应用和类型; 2.掌握梁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3.了解梁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理论影响因素;

4.掌握梁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的计算方法及其提高稳定性的措施; 5.掌握梁的截面设计;

6.掌握梁的拼接、连接和支座的构造及其设计方法。§ 5.1 受弯构件种类和应用 1.教授内容:①实腹式受弯构件——梁;②格构式受弯构件——桁架;③梁的计算内容。

2.授课方式:讲授与自学。3.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5.2 梁的强度和刚度

1.教授内容: ⑴梁的强度

抗弯强度:①弯矩作用下截面应力发展弹性阶段; 弹塑性阶段; 塑性阶段。②抗弯强度计算公式。

剪切强度:采用力学公式计算

局部压应力:固定集中荷载处无支承加劲肋或有移动集中荷载,应验算局部压应力;计算公式参数的取值。

折算应力的计算:①计算部位;②计算公式。⑵梁的刚度 梁的容许挠度;

挠度计算:①等截面梁;②变截面梁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梁的强度和刚度计算;难点:抗弯强度有限地利用截面塑性发展深度。

3.授课方式:讲授为主。4.教学手段:板书。§ 5.3 梁的整体稳定

1.教授内容:⑴梁的整体失稳现象——弯扭屈曲;⑵临界弯矩——公式的推导;⑶影响梁整体稳定的因素;荷载种类、荷载作用位置、侧向抗弯刚度、抗扭刚度、侧向支承点间距、梁的支承情况。⑷提高梁整体稳定性的措施:

提高侧向抗弯刚度(增大b);提高抗扭刚度(增大b同样可以);最有效的办法——加侧向支承,减小侧向支承点间距。

⑸设计与计算:规范的计算公式的来源;稳定系数的计算和取值;非弹性阶段的整体稳定计算——例题: 5.1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稳定基本原理;梁的整体稳定计算;提高梁整体稳定的有效措施。难点:梁整体稳定计算原理。3.授课方式:讲授为主。4.教学手段:板书。§ 5.4梁的局部稳定

1.教授内容:⑴受压翼缘局部稳定计算。⑵腹板的局部稳定计算:纯弯屈曲;纯剪屈曲;局压屈曲。⑶板件高宽厚比限制:由等稳定条件建立的板件宽(高)厚比限制;加劲肋的设置及其要求。⑷支承加劲肋的设计。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梁局部稳定计算及其保证局部稳定的措施。

难点:薄板屈曲的计算理论和屈曲后强度理论及利用薄板屈曲后强度的计算方法。

3.授课方式:讲授为主。4.教学手段:板书。§ 5.5型钢梁的设计

1.教授内容:①型钢梁截面选择;②截面验算:强度、刚度、整体稳定。2.教学重点、:型钢梁的截面验算。3.授课方式:讲授为主。4.教学手段:板书。§ 5.6组合梁的设计 1.教授内容:

⑴组合梁截面选择:①梁的高度;最大高度:建筑要求,最小高度:刚度要求,经济高度:经济要求,②腹板高度确定,③翼缘截面确定

⑵截面验算:强度、整体稳定、局部稳定、刚度——例题 5.2; ⑶组合梁截面的改变:改变翼缘、改变梁高; ⑷翼缘焊缝计算; ⑸构造要求。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焊接组合梁的设计。难点:经济高度建立方法。3.授课方式:讲授为主。4.教学手段:板书。§ 5.7梁的拼接、连接和支座

1.教授内容:①梁的拼接:焊接、栓接; ②主次梁连接:平接、叠接;梁的支座形式、设计要点——例题 5.3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梁的拼接;主次梁连接;平板支座和突缘支座。难点:构造。2.授课方式:讲授与自学。

3.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作业及测验

1.实腹式受弯构件和格构式受弯构件各自的特型点是什么? 2.常用梁的类型、桁架的结构类型有那些?如何选用?

③ 3.抗弯强度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考虑截面的塑性发展? 4.什么情况下需要计算局部压应力?

5.折算应力计算为什么要考虑设计强度增大系数?

6.规范规定的挠度计算中,为什么还要考虑可变荷载单独作用? 7.什么叫做梁丧失整体稳定?其本质是什么?

8.影响梁整体稳定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的结果及原因是什么? 9.薄板在剪应力、弯曲应力和局部压应力屈曲临界应力公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如何其临界应力?

10.试推导组合梁截面经济高度计算公式。11.什么叫做工厂拼接和工地拼接?有那些要求? 12.平板式支座和突缘式支座设计。计算题 P237: 5—1;

第六章 拉弯和压弯构件(8学时)

学习要点:

1.了解拉弯和压弯构件的截面形式和应用; 2.掌握拉压弯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3.了解压弯弯曲失稳和弯扭失稳的稳定计算原理,掌握压弯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内和弯矩作用平面外的稳定承载力设计计算方法;

4.了解薄板在压力和剪力作用下稳定计算理论,掌握实腹式压弯构件的局部稳定性的设计方法;

5.掌握格构式压弯构件计算特点; 6.掌握偏心受压柱脚的构造及计算。§ 6.1概述

1.教授内容:①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应用和截面形式; ②拉弯和压弯构件的破坏形式。

2.授课方式(讲授、自学):讲授与自学。3.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6.2 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强度和刚度 1.教授内容:①强度计算;②刚度计算。2.教学重点: 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强度计算。3.授课方式:讲授为主。4.教学手段:板书。

§ 6.3 实腹式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

1.教授内容点: ⑴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边缘屈服准则、规范规定的实腹式压弯构件整体稳定计算公式。⑵弯矩作用平面外的稳定计算:受压构件弯扭屈曲、规范规定的实腹式压弯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外稳定整体稳定计算——例题: 6.1。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稳定基本原理;弯矩作用平面内和弯矩作用平面外的稳定计算。难点:整体稳定计算原理。3.授课方式:讲授为主。4.教学手段:板书。

§ 6.4 实腹式压弯构件的局部稳定

1.教授内容:⑴压翼缘的局部稳定;⑵板的局部稳定:平均剪应力和不均匀压应力作用下的稳定、规范的计算方法及保证腹板局部稳定的措施。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压弯构件局部稳定计算及其保证局部稳定的措施。难点:薄板屈曲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3.授课方式:讲授为主。4.教学手段:板书。

§ 6.5 格构式压弯构件的计算特点

1.教授内容:①构式压弯构件的截面形式;②构式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③单肢稳定计算——例题: 6.2 2.教学重点:构式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单肢稳定计算 3.授课方式(讲授、自学):讲授为主。4.教学手段:板书。§6.6实腹式压弯构件的柱脚

1.教授内容:①构造形式; ②整体式刚接柱脚;③分离式柱脚; ④插入式柱脚

2.教学重点、难点:

篇8:英语的基本句子结构

句子成分(members of a sentence)是句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总的说来,英语句子有八种成分,分别是:主语(subject)、谓语(predicate)、表语(predicative)、宾语(object)、定语(attribute)和状语(adverbial)、宾语补足语(object complement)、同位语(appositive)。另外还有一种是独立成分(independent element of a sentence)。这些成分都是句子的基本构成元素。

1、主语。

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所要表达和描述的人或物,是句子的主体,是全句诉说的对象,主语可以由名词、代词、数词、不定式、动名词、名词化形容词、名词性从句等来担任,一般置于句首。

例如:The young should respect the old.

2、谓语。

谓语是用来说明主语做了什么动作或处在什么状态。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是最重要的词,因为每个句子必须有动词做谓语。动词分为行为动词、连系动词、情态动词和助动词,(注:连系动词、情态动词和助动词不能单独构成谓语,情态动词和助动词要与后面的动词原形,连系动词要与后面的名词、形容词、介词短语等一起构成谓语),行为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例如:He likes classical music.

The girl is happy every day.

I must go now.

3、宾语。

宾语是谓语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它是动作的承受者,宾语也是介词所联系的对象。一般置于及物动词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宾语也可以置于句首,(注:不及物动词+介词+宾语也可以)。可以用作宾语的有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从句等。

例如:Mr.Hu praised him just now.

I suggest going for a walk after supper.

4、宾语补足语。

在英语中有些及物动词,接了宾语意义仍不完整,还需有一个其他的句子成分,来补充说明宾语的意义、状态等,称为宾语补足语,简称宾补,宾语和宾语补足语一起叫复合宾语。能够充当宾语补足语的大致有: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形容词、小品副词、介词短语、名词等。一般情况下,宾补通常紧跟在宾语之后。(英语小品副词是指那些表示“方位”或“状态”的副词。包括:here,there,up,down,in,out,back,away,home,on,off,around,about,across,through,over等.)

例如:I often hear him singing upstairs.

The manager made Mary secretary.

注意:monitor.president,chairman等如果表职务时,它们前面就不加修饰语,如果指代这个人时,就要加修饰语。例如:

Americans has elected Obama president.(表职务)

The president will go abroad.(指代这个人)

5、表语。

表语是谓语的一部分,它位于系动词如be动词或feel等感官动词之后,说明主语身份、特征、属性或状态,系动词和表语一起叫谓语。表语一般由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小品副词、分词、不定式、介词短语或名词性从句等充当。

例如:His hobby is collecting stamps.

6、定语。

在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叫定语,定语不会独立存在,有定语就有名词中心词。用作定语的主要是形容词、代词、数词、限定词、名词、小品副词、动词不定式、分词、介词短语等。多数形容词、代词、多数形容词、指示代词、冠词、数词和名词等作定语时,通常放在被修饰的词前面。但小品副词、动词不定式、介词短语和少数形容词等作定语时,则放在被修饰的词之后。

例如:Do you know Tom’shis brother.(限定词)

This is a car imported from America.

The girl lives in a village nearby.

7、状语。

英语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句子成分叫状语。一般表示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目的、结果、条件、方向、程度、方式或伴随状况等。状语一般由副词、名词短语、介词短语、分词或分词短语、不定式或从句等来担当。修饰动词时,可置于动词之前,也可置于动词后;修饰形容词或副词时,常置于它们之前。

例如:My parents call me every day.

As he is ill,he is absent from school today.

The book is well worth reading.

8、同位语。

同位语是英语中的一种句子成分,用来补充说明另一个名词(短语)或代词的具体内容或情况。如果用整个句子充当同位语的话,那么这个句子就叫同位语从句(Appositive Clause)。同位语常由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或词组来充当,而同位语从句跟在某些名词(如:advice,doubt,fact,hope,idea,message,news,plan,promise,proposal,suggestion等)的后面常用that,whether等连词来引导。

例如:I enjoy my job,teaching English.

Those two,Li ping and Wang Lin,are arguing about something now.

I have a plan that I am going abroad forfurther education

9、句子独立成分。

它与其他句子成分没有语法关系,如感叹词、称呼语和插入语等,它们可以放在句首,句中或句末;

例如:Linda,come here to help me./Ah,thereyou are.

句子成分的一般顺序是: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而表语、定语、状语的位置要根据情况而定。

二、英语五种基本句型

1、基本句型一:Subject(主语)+Verb(谓语)

在此句型中,句子的谓语动词都能表达完整的意思。此类动词叫做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跟宾语,但可以跟副词、介词短语和状语从句等。常见的不及物动词有:appear,apologize,arrive,come,cry,die,disappear,exist,fall,happen,jump,leave,work,sing,smile,stand,swim等

The old man smiled when he heard the news.

He is leaving for a southern city.

2、基本句型二:Subject(主语)+Link.V(系动词)+Predicate(表语)

在此句型中,句子谓语动词都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必须加上一个表明主语身份或状态的表语,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此类动词叫做连系动词,它们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只起连接主语和表语(由名词、形容词、小品副词、非谓词、介词短语、从句等充当)的作用。

(1)表状态的动词—“是”。只有be一词。(注:be之后不可接动词原形)

All of us are in the classroom.

The film is very interesting.

(2)感官系动词。描述一种感官性质,由实义感官动词变化而来。

feel(1)(摸起来,给……感觉)、(2)“觉得”;Look(看起来像是);Smell(闻起来);sound(听起来);taste(尝起来)。

(3)持续系动词。用来表示主语继续或保持一种状况或态度。

Keep(保持……的状态);remain(仍是);stay(保持某种状态)”;

rest(仍然是);stay(继续保持某种状态,维持);lie(保持在某种状态或位置);stand(处于某种状况或情形)。

The affair remains/rests a mystery.

The beautiful girl stands alone in the crowd.

(4)表像的系动词。用来表示“看起来像”主要有:

seem(似乎,好像),指事实上似乎是那样的,暗示判断有一定的依据,并接近事实。Appear(显得,看起来好像),表面看来似乎如此,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5)表变化的系动词。描述状态变化过程。

get(变成,变得……起来);fall(进入某种状态,成为),后常接以下形容词:asleep,lame,silent,ill,sick,flat.;grow(渐渐变得……,长得……);turn(转变成新的与原来完全不同的色彩或性质,变质/色);go(变成,后面通常跟贬义的词”),go之后常接的adj:angry,bad,blind,grey,hard,hungry,mad,pale,red,sour,white,wild,wrong等。become(变成,成为好坏均可的情况);come(变成为已知的状态,证实为),后常接形容词表示状态或情况的变化;run(变成”,进入某指明的情况)。

Supplies are running short.

The traffic lights went green and I pulled away.

(6)表动作终止的系动词prove(证明,结果表明);turn out(证明为,结果证明是)。

The extra room proved very useful when we had guests.

Everything turned out satisfactory.

3、基本句型三:

Subject(主语)+Verb(谓语)+Object(宾语)在此句型中,谓语动词都具有实际的意义,都是主语发出的动作,但不能

表达完整的意义,因此后面必须跟有一个宾语,也就是动作的承受者,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这类动词叫做及物动词。

Do you like swimming in the winter

The girl needs a dictionary.

4、基本句型四:Subject(主语)+Verb(谓语)+Indirect object(间接宾语)+Direct object(直接宾语)

在此句型中,谓语动词必须跟有两个宾语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这两个宾语一个是动作的直接承受者(物),即“直接宾语”;另一个是动作的间接承受者(人),即“间接宾语”。当物放在人之前时,通常在人前要用一个介词来连接,当人放在物之前时,这一介词往往被省略。

间接宾语多由代词或名词充当;直接宾语—往往由名词充当。这类句型常有”给某人某物”、”送某人某物”、”留给某人某物”等意思。常见的这类谓语动词有:

award(授予某人……),buy(给某人买……),bring(带给某人……),get(给某人弄到……),give(给某人……),hand(递给某人……),lend(借给某人……),leave(留给某人……),pay(支付某人……),pass(递给某人……),read(给某人读……),rent(租赁某人……),recommend(将某人推荐给……),send(送给某人……),show(给某人看……),tell(告诉某人……),take(给某人拿……),teach(教某人……),write(给某人写……)

间接宾语前需要加to的常用动词有:allow,bring,deny,give,hand,lend,offer,owe,pass,pay,permit,promise,read,refuse,sell,send,show,teach,tell,wish,write等。

Please pass a book to me.

间接宾语前需要加for的常用动词有:bring,buy,cash,choose,fetch,get,make,order,paint,play(演奏),save,sing,spare等。

5、基本句型五:Subject(主语)+Verb(动词)+Object(宾语)+Complement(补语)

在此句型的句子中,动词虽然是及物动词,但是只跟宾语还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必须加上一个对宾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即宾语补足语,才能使意思完整。宾语补足语常由名词,形容词,介词短语,方位副词,非谓语动词等充当。

常带复合宾语结构(即宾语+宾语补足语)的及物动词有:ask(请求,要求),allow(容许),appoint(任命),believe(相信),call(称),cause(使得),catch(发现),consider(认为),elect(选举),expect(预期),feel(感觉到),find(发现),get(使得),have(使,让),hear(听到),imagine(想象),keep(保持),know(知道),let(使),listen to(听),

look at(看,瞧),make(使),notice(注意到),paint(漆),see(看见),smell(闻到),start(使…开始),watch(注视,看),tell(告诉),think(想,认为),want(想要),wish(希望)等等。

They appointed Mr Black(to be)manager of thecompany.

I painted the door red

注意:使役动词和感官动词:have,make,let,see,hear,notice,feel,watch等后面所接的动词不定式作宾补时,不带to,但如果句子变为被动语态时,to常常要补充起来

Could I have you read English every morning.

He was made to clean their classroom just now.

上一篇:“边城”创造了沈从文,还是沈从文创造了“边城”下一篇:【散文】思念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