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经典

2024-05-06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经典(共6篇)

篇1: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经典

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报告精选(一)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为了掌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了解社会评价与需求以指导学院改进各项工作,自起,我院以各系部为单位开展了毕业生跟踪调查,以实地走访与发放问卷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对约2500名毕业生开展了调查。每年毕业生上岗实习前发放问卷6月份回收,对毕业生发放问卷2545份有效回收问卷2291份,对各用人单位发放问卷2077份,有效回收问卷1807份,在工作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20__年又引入第三方机构麦可思公司对我院20__、届毕业生进行了专业的调查并对上述两届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进行了评估。现结合我院与麦可思公司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如下:

一、总体就业情况与分析

至每年7月,我院根据毕业生提交的就业协议书,统计的就业率为:91.96%,92.08%,94.08%,94.58%。而麦可思公司提供的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20__届91.3%比全国骨干校(94.0%)低2.7个百分点,2012届89.7%比全国骨干校(93.3%)低3.6个百分点。我院总体就业情况良好,但就业率与全国骨干校相比偏低。由于就业率统计口径与时间上的差异,院校公开就业率是根据就业协议书的累计计算,第三方调查机构则是统计毕业半年后某时段上的就业率;本校基本是在毕业生毕业前夕的实习阶段进行统计,部分专业是由学校安排整体实习所以就业率偏高,而毕业半年后又正值春节前夕,又有部分毕业生辞工回家过年,造成第三方调查机构此时的就业率偏低。

(一)毕业生生源与总体就业分布情况

我院的本省生源812人,新生总人数为2506,本省生源占总体生源的32%。09年本省生源734人,新生总人数为2432人,本省生源占总体生源的30%。至10年本省生源占总体生源的43%,12年逐步过渡到50%。

本省生源比重不断提高目前总体接近一半。据麦可思公司的调查本校(08级)20__届毕业生,近半数(45.6%)选择在海南就业。本校(09级)2012届就业的毕业生中,41.9%的人选择在海南就业。由以上数据可得知我校毕业生主要集中在本省就业,除了本省生源外,每年大约有百分之十几的外省生源在本省就业,生源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我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范围。

我院09、10届毕业生在国企与事业单位就业的约占毕业生的1%、外企15%、股份制2%、民营企业82%;而到11届在政府机构与事业单位就业的为4%、国企8%、外企13%,民营企业73%;12届在政府机构与事业单位就业的占4%、国企11%、外企12%、民营企业71%。由上述的数据可见民营中小型企业是我院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这几年毕业生通过公务员考试的比例逐渐加大,与此同时进入国企就业的比重也逐渐加大,反映出随着我院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日益增强。

(二)就业层次

据我院的调查,09、10届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酒店餐饮业与旅游服务业的基层岗位与销售业务员,就业的行业与岗位单一,境外就业尚未开展起来。11届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零售业与银行业从事的职业主要是财会及销售人员。12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行业有零售商业、媒体信息及通信业、金融业与住宿饮食业,从事的职业主要是财会及销售人员。经过努力,毕业生就业的行业与岗位不断丰富,已走入了各行各业,就业层次不断提升。近几年,我院还积极开拓境外就业市场,每年成功组织几十名同学到澳门、新加坡等地实习与就业,创造了更广阔的就业市场。

(三)毕业生的收入

根据调查2012届毕业生实习起薪范围在700至4500不等,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收入20__

届为2698元,2012届为2712元均与全国骨干校的水平相当。涉外旅游、旅游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国际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营销与策划、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20__、2012届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收入在2900元以上,而20__与2012届毕业半年后收入都偏低的专业有投资与理财、计算机多媒体、会计、艺术设计、机电一体化等专业。

本院毕业生收入较高的专业主要在旅游类、商务类与销售类。收入偏低的专业主要在财会类、理工科类与艺术类专业。

(四)毕业生工作的专业相关度与满意度

据我院的统计,12届毕业生实习工作比较对口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3%,完全不对口的占13%。麦可思调查的数据显示我校20__届毕业生专业相关度为59%,2012届为56%,比全国骨干校2012届的63%低7个百分点。20__与2012届毕业半年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高的专业有:税务(72%)、审计实务(73.5%)、涉外旅游(74%)、会计(75%)等,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偏低的专业有:国际商务(38%)、报关与国际货运(39%)、投资与理财(42.5%)、计算机多媒体(41%)等。我校进行的调查显示,我院的工科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与汽车检测技术的实习起薪连继两年都是所有专业中最低的,在海南与广东的对口实习起薪普遍在700、800元,部分达到1500左右,造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相关度由11届的71%快速下降到12届的51%,汽车检测技术专业相关度由11届的59%快速下降到12届的45%。在两届的调查中无论是工作的专业相关度还是满意度都偏低的有投资与理财专业保险方向。

(五)招聘信息来源

我校毕业生得到有效的实习机会来源于校园招聘会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2%,16%来源于学校及老师提供的信息,8%来自各类招聘网站,17%来自于社会人才市场,14%来源于亲朋好友介绍。据麦可思的统计我校12届毕业生获得第一份工作的最主要途径是专业求职网站26%,通过朋友和亲戚得到招聘信息23%,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的有16%。由以上数据得知,在寻找实习机会的阶段,毕业生还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招聘信息的主来源是学校举办的校园招聘会、学校网站和老师处,所以校方建立起的各种招聘信息提供平台就十分重要了,一旦离开学校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专业求职网站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此时,亲朋好友处也能提供许多的机会。 (六)择业看重的因素与期待

据我校的统计,毕业生在实习阶段选择单位时看重的因素,由重要到不太重要的排序是:

工作单位所在地理位置,经济收入高福利待遇好,个人发展前景好符合兴趣爱好,工作舒适劳动强度低,专业对口,工作单位的声誉。在麦可思的调查中显示,我院12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认为职业不符合期待的原因,有46%的人选择不符合职业发展规划,有25%的人认为不符合兴趣,有16%的人认为是不符合生活方式,有13%的人认为不符合性格。由以上不同时段的调查结果对比可见,毕业生在刚步入社会的时候选择单位理想化,看重工作带来的福利,毕业半年后多数人会从长远的职业规划与发展及个人志趣的角度来考虑工作选择,工作选择更加理性化。

二、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近年来尽管我院的就业工作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通过跟踪调查依然反映出我的的工作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对离校毕业生的就业动态状况掌握不足、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工作开展的范围小,本省以外各地区的就业服务工作的覆盖面小。全程化的职业指导服务要求在毕业生离校后依然持续提供服务,加强信息服务平台与校友会的建设,将就业服务延伸到省外我院毕业就业集中地区是解决之道。

个别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定位模糊,师资力量与实践课程不足造成就业层次低待遇差,竞争力弱。针对这些专业要根据就业市场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专业定位,对竞争力弱的专业削减招生并顺应招生来源与就业地主要集中在本省的发展趋势,为广大的中小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虽建立起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并开展起来,但校内开展的跟踪调查缺乏理论体系的指导,调查工作缺乏系统性,调查指标不够科学与完整,难以全面深入反映就业情况。跟踪调查后继的数据整理与分析是也体现调查意义的关键所在,由于工作繁忙,本校开展的调查结束后往往不能及时地将情况汇总并进行分析,跟踪调查的效果难以及时体现。

本校的跟踪调查手段单一,纸质问卷的调查方式费时费力且统计起来不方便。实地走访式的调查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在本省与广东省开展较多,其他省份实地走访难度较大开展较少。要充分采用信息网络平台和邮箱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第三方调查机构与本校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跟踪调查是有效获得调查材料的基本方式。

毕业生跟踪调查是就业中的重头戏,通过对以往工作的总结与分析可以提高就业工作水平为工作调整与决策提供依据。此阶段的调查工作必能促进我院的就业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报告经典(二)

一、 调查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是检验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的指标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我系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及特殊教育(学前方向)专业的就业情况,我们开展了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

二、 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一方面可以了解我系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和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方向)两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我系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调整与改革。

三、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届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及特殊教育(学前方向)两个专业的毕业生,共99人。其中女生98人,男生1人。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出问卷99份,回收99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获取计算机和普通话证书情况

普通话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是师范生必备的毕业条件之一。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两个专业的同学专业基本技能较为扎实,全部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为100%、在普通话证书方面,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专业毕业生100%获得了普通话二级乙等及以上证书,特殊教育(学前方向)毕业生98%获得了普通话二级乙等及以上证书,其中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的毕业生普通话获得一级乙等的有1人,所占比例为2%,获得二级甲等有25人,占50 %,获得二级乙等的有24人,占48%。特殊教育(学前方向)普通话获得一级乙等的有1人,所占比例为2.04%,获得二级甲等的有9人,占18.37%,获得二级乙等的有38人,占77.55%。如图1、图2所示。

图1 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普通话证书获得情况

图2 特殊教育(学前方向)普通话证书获得情况

(二)获取教师资格证种类情况

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的学生在校期间均获得小学教师资格证,比例为100%。特殊教育(学前方向)47人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比例为95.92%。

(三)职业资格证获得情况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两个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积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并获得了多种证书。其中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的学生在校期间均获得教师资格证,比例为100%。特殊教育(学前方向)47人获得,比例为95.92%。这可以看出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的毕业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较为扎实、基本技能的掌握优于特殊教育(学前方向)的毕业生。

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获得心理咨询师的达到47人,所占比例为94%,考取育婴师的有20人,占40%,考取其他证书的有3人,比例为6 %。特殊教育(学前方向)获得育婴师的有48人,占97.96%,获得保育员的有37人占75.51%,获得其他证书的有6人,占12.24%。

图3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职业资格证获得情况

图4特殊教育(学前方向)职业资格证获得情况

(四)就业信息渠道

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两个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信息的获得比较多样化。其中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的毕业生中有24人次通过亲友师长提供获得就业信息,占48%,通过实习见习单位的有11人次,占22%,通过校园双选会和网站的有3人次,占6%,通过单位的招聘会和网站的有22人次,占44%,通过其他人才招聘会和网站的有26人次,占52%。特殊教育(学前方向)的毕业生中有26人次通过亲友师长提供获得就业信息,占53.06%,通过实习见习单位的有4人次,占8.16%,通过校园双选会和网站的有1人次,占2.04%,通过单位的招聘会和网站的有16人次,占32.65%,通过其他人才招聘会和网站的有16人次,占32.65%。

图5 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就业信息渠道

图6 特殊教育(学前方向)就业单信息渠道

(五)就业单位类型

调查结果显示,作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大多数的学生选择了学校和事业单位,少部分的学生选择了民营企业或者其他工作。说明毕业生的专业思想比较牢固,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观念比较扎实,其中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的毕业生中有33人选择学校,4人选择在事业单位工作,13人选择了民营企业及其他单位。特殊教育(学前方向)的毕业生中33人选择了学校,从事与教育相关的工作,7人选择事业单位,9人选择民营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如图7、图8所示。

图7 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就业单位类型

图8 特殊教育(学前方向)就业单位类型

(六)毕业生自我评价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毕业生在对自我的评价比较客观。在对目前工作的满意程度及目前工作岗位表现及交际协调能力三个方面方面,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的毕业生比例高于特殊教育(学前方向)的毕业生。从结果来看,

初等教育(毕业生对自身能力的综合评价为较好,特殊教育(学前方向)的毕业生对自身能力的综合评价一般,两个专业的在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评价一般。

图9 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毕业生自我评价

图10 特殊教育(学前方向)毕业生自我评价

(七)学校综合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的毕业生89.36%认为在校期间教学法、心理学等课程对实际工作最为重要,其次是音乐、美术、形体等艺术课程和科学、数学、文学等常识课程;特殊教育(学前方向)的毕业生中77.55%认为音乐、美术、形体等艺术课程对实际工作最为重要,其次是教学法、心理学等专业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视程度。

两个专业的毕业生对我校学生管理和学风和校风最为满意,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教学效果评价一般,说明我们在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与手段上仍需要进一步改革。

图11 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对学校的综合评价

图12 特殊教育(学前方向)对学校的综合评价

五、建议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改革

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及特殊教育(学前方向)是两个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比较扎实的专业,要保证两个专业毕业生的人才质量和就业保障,首先要从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增加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除了需要心理学科方面的知识外,学生的心理咨询实践技能更需要进一步的拓展。而特殊教育(学前方向)的学生因为可以选择的范围更广,既可以从事幼儿教师工作,又可以从事特殊教育教师工作,这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该专业的学生,系部一方面要增加两个行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两个行业所需要的实践技能。

(二)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就业指导部门的服务功能,培养学生向良好、成熟的就业观念转变。

(三)加强创业教育,拓宽就业渠道

学校要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就业指导课程也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社团活动等,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

识,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利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综上所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要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把毕业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充分尊重毕业生的主体地位。开拓创新,更好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报告推荐(三)

一、项目背景

1.____大学南国商学院是一所由____大学举办、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于__年9月正式招生,秉承____大学的校训,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在众多的本b院校中,南国商学院以外语特色见长。作为教育事业,学院的生源直接与学院的管理、设施、师资及各种综合指标挂钩。而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是每位学子经过四年的学习生活的验证,毕业生的就业率直接影响了学院的竞争力,06届的本科学生即将面临着就业,能否取得首届毕业生就业率的开门红,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院的各项政策的支持。

2.作为涉世未深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毕业的压力,如何选择,在剩余的时间如何取舍,将影响着日后的工作情况。是继续接受教育考研,选择报考国家公务员,还是在每年的毕业生人海中寻觅一份称心的工作,每一种选择,都是一种机遇,如何选择就成为了关键。俗话说的好,选择不对,努力白费。作为本次调查的旨意就是了解本b院校的毕业生与其他层次毕业生的差距,学院的扶持政策,学生的就业心态以及社会对于本b院校毕业生的认可度,做一个综合性的调查分析。为即将毕业的同学做一个探索,帮助大家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找到一席工作之地,并为后面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具有建设性的参照对比。

二、项目目标

计划绩效与实际绩效:

计划——完成调查问卷90%的实际使用率,确保每份问卷调查者以客观的态度填写。

日期(20__年)

里程碑

10.01-11.01

问卷资料收集整理,制作调查问卷200份

11.02-12.15

调查问卷派发和回收的实际使用率达到90%

12.16-12.31

调查问卷总结分析

实际——实际回收调查问卷的使用率为68%,低于原计划90%的目标。

综述:实际绩效低于计划绩效,未完成计划。

三、组员分工

人员

职责和理由

负责整个项目进度的监控,调查问卷的策划者与执行者之一;该项目的组长。

负责问卷的资料收集和制作;文笔较好。

负责问卷的派发和外联工作;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与推广构思。

负责问卷的回收工作;有很好的沟通能力。

与苏杰文一起负责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

四、项目回顾

在项目实施的三个月中, 我们项目小组根据毕业生的在校特点,进行了几次比较集中的活动:

1.抓住各系拍毕业照的机会,进行派发问卷

结合06届的学生都需要拍毕业照这一重要时刻,在20__年11月-12月期间开展了针对各个系返校学生最集中的时间,我们项目小组到学生宿舍进行问卷派发活动。

问卷派发效果明显,十一月份的问卷派发数量达到140份,大部分的问卷都是在拍毕业照的学生在宿舍停留的时间派发,由于事前准备的比较充分,进行了详细的时间和人员的安排,派发的数量是项目实施最集中的。但仍存在不足的是:由于一次性派发的数量比较多,造成回收的难度加大,许多问卷可能漏收或者被扔弃。

2.在每个月的中旬(10、11、12月),组织到宿舍进行派发

由于06届的学生的在校时间的不确定性,我们集中在中午饭后(13:00-14:30)和晚上(20:00-21:00)的时间到学生宿舍进行问卷派发,由于是娱乐休息时间,有一定的人数基量,但许多同学都在休息或忙于自己的事情,部分同学有些许反感情绪,对同学的生活状态造成不便,这是派发问卷最大的阻碍,最后通过分阶段的派发,调查问卷全部拍完。

截止到20__年12月20日,制作的200份调查问卷派发完,根据实际情况,项目进行到收尾阶段,由问卷总结的负责人进行分析总结,完成项目总结报告。

五、经验总结

回顾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本项目始终坚持了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的统一,全组成员同心协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在有限的时间与预算内共同完成项目(未达到计划目标)。所有团队成员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对项目管理课本中理论知识的认识,同时还将理论运于实践之中,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提高个人的实际运用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计划不充分

尽管项目小组会定期召开讨论会,总结前期工作,并对后期工作作出安排,但仍然存在计划太粗、制定计划不严谨及随意性太大等问题,会导致可操作性差,在实施中无法遵循,也就失去了计划作用。

改进的方法应该是先制定全盘计划,再每月制定详细计划,当月快结束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下个月计划,这样既有了较长期把控,也有了和项目目标对比,同时也不会把自己陷入无止境修改计划中。

2、工作量估计过低

在项目前期,小组成员轻视问卷派发工作,曾出现工作量估计过低的现象。工作量估计不足会直接导致项目延期。但所幸的是,我们很快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及时调整了策略,通过开展多次有针对性的问卷派发活动,使问卷全部派发出去。经验证明,对每项任务甚至整个项目给出个合适工作量估计需要综合人员工作效率、工作复杂程度、历史经验等多种原因,不能仅凭个人经验个人,否则很有可能导致项目延期甚至失败。

六、结束语

此次项目管理的体验,使我们小组的每位成员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学好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获得了实际运用的平台,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去实践和摸索。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我们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更重要的是收获了难得的经验,这将是我们今后学习和工作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报告热门(四)

课题题目:滨州市未就业毕业生 3、关于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基层团支部的成立,40%同学希望它能提供考研信息咨询,35%的同学希望它能提供推荐考研学校的帮助,20%的人希望它能提供住宿等生活帮助和心理压力疏导。此外,同学们建议基层团支部应分布在大中城市的人才交流中心附近,并加强对未就业毕业生的信息管理,随时了解未就业毕业生存在的困难,能够及时发布和提供良好的工作机会。

4、大部分未就业毕业生面对未来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找朋友倾诉和记日记、网络日志的方式缓解未就业带来的压力,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找到自己倾心的工作。

5、经调查统计,自己的性格和兴趣、薪酬与福利、个人发展机会是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前三位因素。对于自主创业,被采访者普遍认为最大的困难是财力不够和缺乏经验。关于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一方面是高校扩招造成的应届毕业生供给过多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是毕业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如50%的同学认为是自身专业专业知识不足,另外各有35%同学认为工作经验欠缺和无社会背景造成自身就业困难。

6、大部分未就业毕业生的生活水平处于中等,月消费在500元左右,由家里供给,主要作为基本生活费。

(二)面对面采访部分:

下面将逐个分析了解到的滨州医学院、滨州职业学院、滨州学院和滨州技师学院的就业情况及未就业毕业生的思想现状。

通过与这些大五的学生进行交谈,我们了解到,医学类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原因已经在前文中分析过了),大部分人选择考研。如该校一个70人的临床医学专业的班级会有50-60人选择考研,最终大约能考上20-30人,除此之外,还会有4-5人选择从事医药代表的行业,2-3人选择与公立医院签订五年工作合同的合同工(每月工资800-1000元),4-5人在个人诊所等地临时就业以及3-5人其它选择,也就是说未就业毕业生大约占45%的比率。这些未就业毕业生还会有一半选择继续考研,另外一半的同学通过降低对工作环境、薪水的要求(如选择在乡镇医院就业等)临时就业。据了解,私立医院对医学类毕业的同学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但考虑到其不稳定性且没有“五险一费”的劳动保障,因此,几乎没有同学选择去私立医院工作。择业时大部分人选择回家乡就业。就该校来说,影像专业和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能达到50%-60%。总的来说,与其他几所学校相比,滨州医学院的同学承受的就业压力最大。

谈到未就业毕业生,历史与社会学系的一名辅导员老师这样说:“就业目标偏高是造成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如通过与滨州交运集团的积极沟通,起初社会学专业的九名同学与此单位签订了有养老保险等就业保障的正式的就业合同,后来一名同学专升本成功,还有一名同学觉得在大厅工作比较底层也比较累就放弃了。还有几名在鲁滨金店工作的同学也是因为觉得工作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而离开。另外,毕业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进入工作单位后不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进入工作角色慢也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一大因素。”还有一名英语系的辅导员老师说:“专科学生的就业要求低,反而比本科的同学更好就业。”该系中分为商务英语(专科)和英语师范类(本科)两部分,据该老师说,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大都在本地普通的外贸出口企业工作,就业率能达到95%,而英语师范类毕业生未就业率超过50%,这些同学大都因为本科学历对自己定位偏高,对一些普通的外贸公司看不上眼,中小学教师编制又基本处于饱和,少数同学因此选择在一些不知名的私立学校任教。

3、滨州职业学院和滨州技师学院:很遗憾没能联系到这两所学校的辅导员老师和未就业毕业生,我们仅通过该校就业处的老师了解到一些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技术类和高职类院校,这两所学校的就业率在这四所高校中位于前列,特别是滨州技师学院,未就业率最低,仅为4%-5%。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校进行定向培养、订单培养,专门面向有招工需求的企业工厂培养所需数量的技术人才且专门培训相关技术,基本做到毕业即就业;另一方面,毕业生实践能力强,上岗后很快能适应环境完成相关工作,且这些毕业生就业目标要求较低,基本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如滨职的家纺专业、滨州技师学院的电气专业等。

二、反映出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

2、未就业毕业生普遍反映自身工作经验不足,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因此建议学校或者基层团支部与各地区人才服务中心或大型企业单位联合成立就业见习基地。如滨州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就与北京神州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建立了就业实践基地,让毕业生就业前有机会根据需要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工作素养,以达到“上手快”的目的。

3、若要减少未就业毕业生的数量特别是解决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学校的教育机制也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第一是学校开设的课程、专业与社会需求差别大,许多交叉学科师资不够,如据滨州学院计算机系的一名辅导员介绍说,工科类专业大都只是按照传统的培养模式毕业生数量够质量不够。去年中卡通公司来我校招聘同时具有卡通绘画基础和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的毕业生,结果没能招到。这也是需要学校思考和改进的地方。二是不同学校间重复设置相同的专业,比如说山大和滨州学院都设有计算机科学系,那相比较来说当然是山大的同学更容易就业。因此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面向社会需求多设置一些特色专业提高就业率,如滨州学院设置的航空专业,该专业的学生未毕业就被一抢而光,就业率高达100%。三是学校只是单纯的讲述理论知识,同学们缺少实践机会,到工作单位后“上手慢”,因此学校应该争取让教学实践相结合。

4、对于未就业毕业生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各地的就业招聘信息,因此基层团支部不仅要对本区域内的未就业团员进行档案化管理,跟踪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还要在网上及时提供各类有价值的招聘信息,还可以多举办几场可操作性强的招聘会。

5、未就业毕业生中几乎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除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外,资金不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基层团支部可以加强对未就业团员的政策扶持,如提供小额贷款担保等,鼓励同学们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解决就业问题。

6、基层团支部要加大对“三支一扶”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入伍预征、招考士官、支援西部等工作的号召力度,引导未就业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7、对于未就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压力、悲观情绪等,基层团支部可组织心理咨询师定期给同学们提供咨询和辅导帮助。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调研和调查报告的总结能够基本反映出滨州市未就业毕业生的生活思想现状及对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需求,希望这份调查报告能对我院的此次调研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未就业毕业生,帮助他们早日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让他们为社会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报告最新(五)

一、调查背景

随着07级应届毕业生开始面临毕业走出校园,各种各样的就业情况也摆在了我们面前。针对这一情况,现作一份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二、调查目的

对这一情况进行调查,从而使毕业生能够看清当前社会的就业现象、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找工作的时候能有所准备,很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三、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20__年_月_日~20__年_月_日

调查对象:各高校应届毕业生

调查方法: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方式:面谈、电话、邮件

四、调查内容

1、学校待毕业生就业情况有

3月份刚到各大高校就已感到就业气氛了,学校开始向毕业生介绍一些实习单位,并且一些企业进入学校招聘。但一开始的招聘会最终被招走的人很少。通过了解原因有以下几点:

(1)很多人不在意最初的招聘会,认为今后还有很多机会,有货比三家的思想,想等机会。而且有些毕业生经过实习,在工作岗位上的历练,认为还是学校最好,想享受最后当学生的时光。

(2)最初的招聘会对于一些毕业生来说,当做积累应聘经验的一种途径,以了解如何找工作。

(3)对于校园招聘,很多人认为待遇差,薪资低,把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当苦力,不愿签工作。

(4)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家里面可以帮忙找到工作,或是嫌工作地点偏远。还有的就是要有一些考试等。

介于这些种.种,学校最终留下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之后各个学校还会继续有大型校园招聘会,以及人才交流中心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的一个渠道。

2、社会就业情况

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每年都在增加,而毕业生就业率仅能达到百分之八十左右,未就业的毕业生在以往其实都找到了工作,但好像出于一种无理由的现象吧,毕业生找到的第一份工作90%以上都不会是他们的终身职业,甚至是第二份、第三分……我们都在把第一、第二当作跳板,然后寻求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如我校一开始出去实习可以签到工作的同学也会陆续返校。而又有时候是毕业生有好高骛远的情结,所以一直处于跳槽状态。而这些毕业生以及下岗职工寻求再就业增多、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从而更加大了__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篇2: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经典

去年寒假我就我们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做了一次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内容主要如下

(1).找到现在的工作,您总共寄出多少份求职信?

3.1%的人从未寄过求职信;

54%的人寄出的求职信在10份以内;

2成以上的人寄出的求职信在11-20份以内。

(2)找到现在的工作,您总共应聘多少次?

72.7%的人应聘次数在5次以内;

2成的人应聘次数在6-10次。

(3)您在求职上的花费?

2/3以上的人不足500元;

将近2成的人花费在500-999元之间。

(4)您在求职上花费的时间?

20%的人在1个月之内就找到了工作;

24.8%的人在1~2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

22.9%的人在2~3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人均费时3.13个月。

(5)对所找到的工作的满意度?

10.8%的人很满意;

52%的人比较满意;

不满意者仅占3.2%。

(6)择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专业面太窄;

缺乏社会关系;

信息不足。

(7)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应大力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给大学生更多实践机会;

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

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规范就业市场,制止凭关系、走后门等不公平现象。

就业地域:从“孔雀东南飞”到“最心仪上海”

从本次调查看,大部分学生最心仪的城市是上海。除未回答者外,调查中问及“您希望在那个省市就业”时,68.2%的大学生选择了上海。这印证了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已由南下广东、深圳找工作转向到上海找工作的说法,上海已成为在沪就读的大学生最心仪的城市。

调查数据表明,除留上海者外,去苏州、无锡就业人数也较多,占7.8%。但去中部、西部工作的学生就较少,两者相加仅占3.5%。其余还有去北京、天津及东部其他省份乃至国外就业。调查表明,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容纳了我市的大学毕业生的92.9%,每15名毕业生中只有1人到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外的地区工作,每28名毕业生中只有1人到中西部地区工作。

大学毕业生竞相去上海,也使中西部地区人才匮乏的局面更加严峻。调查建议,除需不断改善中西部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教育大学生“志在四方”外,国家也可采取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去中西部工作。比如可以采用政府出钱买服务的方式,对那些靠贷款读完大学的学生,如果毕业后去中西部地区工作若干年,就可部分或全部减免其贷款等。

职业满意度:无关时间 匹配个性

调查表明,职业满意度并不是与求职时间和应聘次数成正比。求职时间在1至5个月之间,应聘次数在1至10次之内的职业满意度最高。这说明并非选择的时间越长就越能挑到满意的工作,相反,时间一长有可能因此挑花了眼,或因为举棋不定,好职位被他人捷足先登了。一般来说,从事的工作越适合自己的个性,工作的满意度就越高。

薪酬水平:名校性别差距小 取决于英语水平

以调查中作为衡量大学生成绩高低的统一指标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为例。调查发现,一些全国的著名学府不仅其专业实力强,而且学生的外语水平也确实比较高。日趋开放的上海,为外语好的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择业机会。以复旦大学为例,除英语专业外,95名调查对象中英语六级考试合格或优秀的达到85.5%,位居10所高校之首,而女生外语水平更高,英语六级考试合格或优秀的达到88.9%。尽管有性别歧视存在,但复旦女生就业后的薪水却与男生相差无几,并明显高于其他院校的男女生。调查中,非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后薪水的高低是与其英语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六级考试优秀的学生试用期内和试用期后的月均净收入都是最高的,同样这些学生进入三资企业、国家机关的比例也最高。调查在此开始涉及到毕业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那么性别歧视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请看下文———

性别歧视:确实存在 程度减轻

就业中是否存在性别歧视可以从男女双方是否拥有同等的就业机会以及在获得就业机会时,是否得到与其能力相符的工作岗位与工资报酬来判断。在填写了试用期月均净收入的学生中,不含社会保险的男生月均净收入为1915元,女生为1820元;转正后月均净收入男生为2706元,女生为2441元。进一步分析发现,校际差异大于性别差异,复旦女生的收入最高,试用期与转正后月均净收入分别为3291元与3975元;而同校男生为3012元与3670元。如果我们将复旦女生中一名到国外就业、月收入高达15000元去掉后,女生月均净收入跌至2974元和3660元,低于同校男生,但仍明显高于其他9所高校的男生与女生。

目前上海的大学生就业中确实存在就业歧视,但程度已有所减轻。上海许多家庭对女儿的教育同样注入极大的热忱。许多女生也从进大学第一天起就勤奋苦学,不敢懈怠。东华大学某专业6名女生,共拥有3张英语六级合格证书、4张车工5级证书、1张钳工5级证书、1张计算机高级程序员证书、4张CAD中级证书;作为对照组的3名男生,都只通过英语四级考试,1人拥有钳工5级证书。

倾听大学生的呼吁

调查也显示,61.7%的学生在“上大学期间”和“大学毕业时”才开始有明确的职业意向。调查就此指出,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应及早启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发展观的同时,进行有个性的“职业规划”、“职场定位”等就业指导。

另外我觉得大学生要增加就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自我定位

有两种人会走两种极端,一种是给自己定位过高,以为自己名牌大学毕业,所学专业又热门,或是家境好,父母关系多找份工作不成问题,于是洋洋得意,自以为是;而另一种人则把自己定位过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不抱希望。当然,这两种心态都是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应当走出这两种极端,正确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

其次,要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喜好,明白自己追求的是怎样的人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心理素质

毕业生就业中心理问题包括这样几类:一是完全不敢面对现实的就业压力,采取逃避态度。这种情况一方面与媒体的夸大宣传有关,另一方面也表现出青年大学毕业生缺乏自信,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社会历练。二是对就业漠不关心,全由亲友一手操办。这种“独生子女综合症”与家长的纵容娇惯有关,缺少锻炼,没有行事的主动性;三是盲目跟风,缺乏主见,到头来一团糟。

在就业后,这种现象依然存在。我们在对工作满意程度的调查中,只有10.8%的人“非常满意”却由52%的人“不满意”。

篇3: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经典

一、伴随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最困难的时期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冲击, 进入各类人力资源市场的招聘单位和招聘岗位数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缩水”。据我区人才交流部门统计, 与往年同期相比, 进场办理招聘的用人单位数量减少了15%, 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减少了14%, 高校毕业生数量却增加了16%。从总体就业情况来看,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好于大学本科, 理工科好于文科, 男生好于女生, 但往年初次就业率较高的土木工程、机械制造、化学化工、外语、市场营销等热门专业明显降温。调查发现, 就业难不仅表现在本科和专科层面, 而且波及到研究生层面, 出现了研究生不断挤占本科生岗位、本科生不断挤占专科生岗位的现象。唯一“逆市上扬”的是农学专业, 受生态农业、特色产业、设施农业等快速发展的带动, 毕业生签约率明显高于往年同期, 达到30%左右。冷静地分析, 就业难并非新问题, 也并非金融危机的“伴生品”, 在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牵涉到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教育结构的调整, 就业压力会呈现出日渐增大的态势, 预计今后2-3年时间, 就业难都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二、从现有产业结构看, 有条件在结构调整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

由于我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显得更加突出。据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估算, 2009年通过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鼓励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开发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到事业单位培训实习”等项目, 大概可解决1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 仍有1.5万名毕业生需要面向市场就业。尽管近年来我区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但还未从根本上改变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滞后的基本特征。2008年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97.16亿元,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5%, 但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 对普通劳动力需求旺盛, 对高校毕业生吸纳能力不足。新兴第三产业, 尤其是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等可以提供大量高端就业岗位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太小, 直接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充分。

三、帮助走出就业困局, 亟待政府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

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从中央到各省市以及各高校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帮助渡过“就业”难关, 其中一个基本方向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具体到我区来看, 近年来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到基层工作的观念越来越被接受, 但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力度还够不大, 比如, 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后, 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补充人员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够;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建设滞后, 为有创业意愿并有创业条件的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小额贷款、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还不到位;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各项优惠政策知晓度不高, 直接影响到“愿意下、下得去”的实际成效。

四、供求矛盾和“结构性过剩”并存, 高校学科专业结构需要继续调整优化。

从总体上看, 我区高校专业结构仍不尽合理,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学科专业管理机制有待形成, 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配套, 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衔接还不够紧, 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工程技术类、高新技术类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供给不足, 仍存在重专业外延发展、轻专业内涵建设的现象。当前必须把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作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基础性工作做好。一是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和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二是进一步明确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三是积极探索人才境况模式多样化的新机制。

五、率先从自身突围, 有创业想法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有所增加

据宁夏大学和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统计数据显示, 近年来毕业生自主创业率稳步提升, 2008年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只占毕业生总数的2%, 高于全国1%的平均水平, 涌现出了唐亚楠、李成、芮东等一批创业典型。通过走访他们和一些正在创业的高校毕业生, 我们了解到资金不足是困扰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最大障碍, 虽然陆续推出了一些针对性强的贷款类型, 但常常是金额小、门槛高、手续繁, 尤其是过高的抵押要求使贷款者颇感为难, 同时还存在创业能力有待提高、创业服务有待加强、创业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特别是创业要选择一个与自己专业相近、低风险、花费少的好专业, 这样更容易成功。通过调研, 我们发现在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有创业想法的毕业生人数有所增加, 但大多还是停留在敢想不敢做的阶段, 只有很少一部分已经具备一定实践经验, 准确自主创业。来自我区教育部门的有关数据显示, 全区高校基本都开设了正规的创业教育和培训课程, 但由于缺乏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大多水平不高, 未能帮助毕业生有效掌握创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如市场调查、商务谈判、合同签定、经营管理等。

六、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亟需转变

在与宁夏大学和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代表座谈时, 切实感受到就业“寒冬”直接考验着家长和学生的就业观念, 纷纷调整就业预期。但当他们提出“我们就业预期的底线是什么”的问题时, 却引起了我们的强烈反思, 折射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还程度不同地体现出理想性、依赖性、盲目性和思维惯性的特点,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终身一次就业”的误区, 有的不是找不到工作, 而是找不到主观设定的理想工作;“重就业、轻创业”的误区, 希望创业、愿意创业、敢于创业的人数比例比较低;“铁饭碗”的误区, 在就业上首选的是财政供养的岗位;“唯专业论”的误区, 把所学专业作为就业的重要参考坐标之一;“先本地”的误区, 希望在家乡或父母身边工作, 如深圳市长城物业管理公司北京分公司主动向宁夏财经基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联系就业岗位30个, 去了仅6人, 而且都是女生, 等等。由于毕业生就业观念跟不上现实环境的变化, 导致择业预期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错位的现象普遍存在。

七、作为高校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 对他们的就业援助有待强化

困难毕业生数量大是我区高校毕业生群体的一个突出特点, 如宁夏大学连续两年困难高校毕业生的比例都超过30%。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 越要关心享受助学贷款、失业1年以上且家庭困难、毕业后到农村从事“三支一扶”到期尚未稳定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单亲家庭和零就业家庭中的登记失业毕业生等重点毕业生人群的就业问题。积极实施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 通过建立贫困生台帐、发放求职补贴、组织贫困生见习并发放见习补贴、免费进行技能培训、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措施, 最大限度地使困难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八、工作职能的调整到位, 为合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了基础

按照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的部门“三定”方案, 直接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有两个部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育等部门拟订就业生就业政策, 负责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教育部门负责负责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建议各级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 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方面要搞好服务促就业, 积极采取网络招聘、专场招聘、供求洽谈会和用人单位进校园等多种方式, 大力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主动加强与自治区重大项目、扩大内需重点项目单位进行联系, 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重点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 提高求职技能, 调整就业预期, 提高就业能力。同时, 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 严厉打击以职业介绍为名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欺诈、传销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另一方面, 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着力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争取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纳入省级财政预算, 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加强校园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 严格落实好人员、场地、经费“三到位”。

摘要:近日, 我随自治区党委政研室、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成的调研组, 深入宁夏大学、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人才交流中心和银川市人才交流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 通过召开座谈会, 走访并参加人才招聘会等多种形式, 共同就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 使我深刻感受到, 高校毕业生就业, 难度比其他社会群体都大, 呈现出以下八个方面的特点。

篇4: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经典

关键词:往届毕业生;就业;择业观

1 调查情况说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伴随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市场人才供给大于求的严峻形势。我们特展开此次调查,以分析我校相关专业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优势与不足,了解企业对人才的所需,以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微薄之力。

①调查人:陈曦、郭慧荣

②调查时间:2015年1月16日至2015年2月22日

③调查方式:主要采取电话、短信、网络、微信等通讯方式

④调查对象:2012届、2013届、2014届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

⑤调查目的:掌握最真实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为在校大学生顺利就业,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亦或能给予一点帮助。

2 调查内容

2.1 就业现状及分析

根据我们历年统计,从2012年到2014年,室内设计专业本科大学生毕业人数、就业人数、未就业人数如下表显示:

表1  2012年至201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就业情况

2.2 就业存在问题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社会大环境,我国高等教育处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过程中,但很多家庭、大学生本人对就业期望值并未适应这个转变;另一方面也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许多人过于渴求成功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

②专业实践少,缺乏胜任力。

③就业心态,不愿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去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

2.3 给出的建议

①加强实践,培养灰领,实行学业文凭和职业资格双证书制度

②调整就业心态

③调整就业指导工作,从调查中发现就业指导工作已不仅仅是停留在招聘信息发布、政策宣传、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就业工作应考虑覆盖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如:

对专业知识技能导航,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指导,从而影响企业整体绩效,没能受到企业青睐,不具备相关工作胜任能力。

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制意识,学会保护自身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同时引导诚信意识,唤起契约精神。

健康心理导航,通过心理指南对大学生就业求职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难。

表2  2012年至201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比较

我们除了通过图表看到的一些信息外,就目前往届毕业生与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情况中存在一些这样的差异:

往届毕业生的择业观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往届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较应届毕业生人数多,部分人群倾向于自己独立创业。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如果国家在这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如果院校能在这一方面多为毕业生提供一些渠道,将很大程度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在2015年的两会上孙维代表关注的就是大学就业问题,主要围绕的就是大学生创业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最渴望在创业过程中得到政府或相关部门的资金扶持和简化相关审批手续。她介绍,针对3万多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59.96%的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想法,但还没开始;有4.89%的在校大学生已在创业;20.73%目前没有创业想法,还有14.4%的人仍在犹豫不决。根据调查,大学生创业的困难主要是缺乏创业经验和资金匮乏、个人能力不足及缺乏有效创业指导等。孙维代表将在人大会上提交建议,建议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开设大学生创业免费人工咨询平台和大学生创业交流平台,让能力欠缺缺乏指导的大学生创业者们互相探讨学习,从成功者身上找差距,在失败者面前吸取教训避免走弯路。

另外一方面,往届毕业生的择业观变得理智、冷静,已不再把工作理想化。看到了中小企业具有更多的创新和个人成功的机会,而且这些企业的就业岗位成本比大企业低的多,发展空间广阔,求贤若渴,对人才需求量大。他们能去这片广阔天地开拓事业是明智的选择,利于自己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另外,还响应国家的政策,参加“三支一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认识到基层是年轻人经受锻炼、接受考验、磨练成才的重要场所,到基层是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长才干、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从后期与毕业生的接触中了解到在工资待遇方面处于薄弱环节的主要集中在企业用人单位,月薪基本在2500元左右,能够签订劳动保障合同的单位少之又少,这样的薪酬待遇只能解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成为他们频繁调换工作单位、人员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所在,这也将是我们后续工作重点关注的问题。另一个工作重点则是少数自主创业的学生,虽然学院特别聘请专业老师、组织开展多期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培训班,以实战演习的形式结束课程并聘请专家进行点评指导,但他们所面对的生存压力相比较而言是最大的,所经受的挫折也是最多的,所以对他们心理上承受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我们面对的工作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篇5: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经典

社会实践参加者:

实践主题: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1年 1 月 1 日

地点:盐城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程中,促进就业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而高校毕业生(以下简称毕业生)是继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之后的另一庞大求职人群。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越加艰难,初步估算,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中将有一半左右无法实现就业。这样的现实,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

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攀高。面对新的形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法规,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和供需结构性矛盾的客观存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制约着劳动力需求的扩张,劳动力市场机制不健全和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等方面的原因,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学生就业将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供给量不断加大。从2000年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迅速,2000年为107万;2003年迎来了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当年毕业生人数212万,首次超过200万。接下来几年,毕业生人数一路飙升,2005年为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至2008年高达532万,2009年突破600万大关,达到611万,加上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高达700万。

虽然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有所增多,但需求增长的数量赶不上毕业生供给数量。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测算,“十一”五时期,劳动力就业岗位预计增加400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800万。根据《200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作要点》提出的要“确保完成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困难人员就业100万人”目标,考虑到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中还有农村富余劳动力、中专毕业生以及城镇其他新增劳动力等,根据经验判断,这1000万新增岗位留给高校毕业生的不大可能超过60%。

很显然,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供给量高于总需求量,以后几年,供给高于需求的情况还会继续。

二、造成高校毕业生需求不足的原因

(一)与市场严重脱节的毕业生供给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除了社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不足以外,高校毕业生供给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

1、高等教育行政化过浓,与就业市场脱轨严重

高等教育行政化色彩浓厚,已经不能适应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内在要求。高等教育行政化色彩浓厚主要体现在教育体制僵化、专业结构老化等。

以专业设置和招生数量为例,高校设置专业需要报教育主管部门同意,从对就业市场的敏感性而言,高校比高校管理部门更有优势。尽管从2003年开始在北京大学等22所高校开始试点自主招生,到2007年自主招生名单增加到59所,但在全国1794所普通高校中所占的比例很低,并且自主招生的比例仅占所在学校招生的总数的3%〜5%,而其中只有6所高校拥有自设专业的权利。

2、毕业生及其家庭期望值过高

在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大学生很稀缺,进入大学就等于进入保险箱,毕业后能找份好工作,能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丰厚的报酬。但是现实社会,留给毕业生的机会远远低于他们的想象,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前夕才发现生活的艰难和理想的遥不可及,但是思想的转变却需要较长的时间。家庭寄希望孩子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光宗耀祖,对大学生的期望超越了实际上社会所能给予的水平。这种压力转嫁给毕业生,造成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轻易不能接受层次较低、待遇不高的工作,不愿意面向基层就业。

另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个人接受高等教育是因为通过高等教育这一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可以增加个人的市场竞争力,并获得比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更高的报酬。家庭和毕业生长期以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理所当然希望通过获取一份优质的工作,回收前期的投资。但现实社会能提供的工作和报酬,与他们前期人力本投资价值的差距较大,从而造成毕业生拒绝低端工作,寻找能获取高收益的工作。

(二)不规范的就业市场

1、学历崇拜盛行。

很多用人单位,包括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的现象。雇主对雇员提出的学历要求,在很多国家有严格的限制。比如韩国对低级公务员没有学历要求,美国《华尔街日报》招聘广告上多数没有学历要求,只有4%的职位要求学士,只有2%要求硕士。但是我国学历高消费却大行其道,很多用人单位要求硕士、博士。而国有单位的人才高消费更是起着不良的效标作用。以公务员招考为例,要求本科学历的,甚至要求硕士博士学位的职位屡见不鲜,而实际上也没有理由证明一般性的岗位需要本科学历,甚至硕士和博士。

2、就业歧视

就业歧视是某些用人单位招聘时根据毕业生非经济特征的因素给予工资报酬、工作条件和工作机会等方面的不公平的待遇。这些非经济特征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地域、外貌等等。就业歧视是毕业生就业经常存在的问题,严重地干扰了就业公平。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是整体就业状况的一个晴雨表。站在求职应聘的角度,我们大学毕业生能否看清其中的就业发展趋势,对自己的择业观念、学习动力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经济发展影响就业状况的规律性因素与中国自身特有因素的双重作用

经济发展全球化与高科技普及应用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两大特征,它们带动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是,给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使得趋于饱和的发达国家与地区的部分年轻人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窘境。而我们中国经历三十年高速发展之后,就业状况正在由前一种情况向后一种情况过渡,加上中国自身特有因素,可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出现的大学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状况更为突出。

1、普遍原因是经济发展全球化与高科技普及应用吞噬了大量低端职业,却没有产生出足够多的高端职业。

中国经济发展的前30年得益于发达国家产业的转移、大量的外需以及起步初期的空缺,就业机会大得多。而经过30年高速发展之后,我国的沿海地区也已基本进入较发达地区状况,正在重复着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发展进程。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正是大学毕业生心仪的就业城市,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这样的大城市,刚出校门的学生,一方面无法找到自己心仪的职业,另一方面也难以接受服务员、售货员、送货员等低端工作。

2、中国自身特有因素加剧了这种大学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状况。

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与高校的扩招,一方面提升了国民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就业市场也无法消化这么多的高学历人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投资费用越来越高,而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却与当初的期许相背离,家长失望,学生也只能拿着大学毕业文凭,长叹怀才不遇的苦闷。

四、总结

大学是我们许梦和圆梦的地方,我们来的时候踌躇满志,我们走的时候也绝对不要留下任何遗憾。虽然大学生难就业已成为一种趋势,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绝不要就这样失去了信心。或许我们以后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但是我们也还是要有我们来时的那颗火热的心,把我们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要管以后会怎么样,只要我们在这四年内无愧于心,这样就够了,如果我们太注重结果的话我们有可能欣赏不到沿途的美丽的风景,毕竟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想通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失去信心了,所以我们要把握好现在,把什么就业烦恼都抛到一边,认真学习,我想这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篇6: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经典

管理学院 10信管1班 徐盛 20101510122

调查人:徐盛

调查时间:2012/5/13

调查对象:高校毕业生

调查地点:学校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以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现状为基础,了解用人单位提出的大学生在职人员所存在的问题和他们的用人需求。从而深入探索适应地方大学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性培养用人单位欢迎的应用型人才,优化并加强学校的就业服务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正文: 随着大学生就业数量的剧增,毕业生就业工作遇到了巨大挑战,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了社会舆论热点和高校及相关部门工作的焦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关系着教育部门的决策,也是学生和家长在做教育选择时的重要参考。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对一些问题进行了释读。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

毕业生就业的不利方面:(1)在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2)人事与就业制度相对落后,企业受指标和户口的限制,不能按自己的需求自主招人;(3)基层特别需要人,但通向基层的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

(4)高校办学没有前瞻性,造成一些学科的毕业生就业难;(5)国企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事业单位的改组使各单位接受毕业生的数量处于低谷状态;(6)市级机构精简改革刚刚结束,区县党政机构改革下半年进行,事业单位实行聘任制后,不可能大量接收毕业生。

有利方面:我国经济继续好转,特别是“十五”计划对就业会有很大的拉动——今后5—10年里国民经济总产值每年至少要达到7%的增长,10年要翻一番,有人预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提供80—100万个就业岗位;经济结构要实现战略性调整,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都会提出新的要求;另外,产业信息化会带动工业化,据预测,信息化每年要增加5万人才的需求;积极发展小城镇、农村城镇化,等等,都会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量。

二、大学生就业观变化状况

毕业生最看重个人发展。毕业生在择业的价值取向上,倾向于未来的发展。过去的毕业生在择业时要首先考虑户口、工资、福利等,这些择业标准在价值取向上主要指向现在。这种变化更有利于他们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工作能否帮助自我实现人生理想”一项在“很重要”选中率排序中占第六位。深圳中兴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陈健洲说,中国的大学生在择业观上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他们变得冷静、理智。他们仍旧注重社会理想,但已不再把工作理想化。这有利于他们选择工作,实现人生目标,也有利于企业去选择人才,减少用

人单位的培养成本。

三、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哪些素质

1.健康第一

企业很看重毕业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所在学校的声望、毕业生所掌握的专项技能、学历、实践经验以及在面试中的表现。企业用人是非常理智和谨慎的,他们招人就是要招到能为公司服务的人。在这种招聘理念的支配下,企业并不看重一些比较虚无的东西,如大学的排名仅排在第13位,性别排在最后一位。毕业生还应该特别注意,企业非常看重毕业生掌握某项专项技能的程度,特别是英语和计算机,此项排在第3位。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其所应聘的工作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符,也是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考虑比较多的因素,此项排名第8位。有些毕业生会把就业看成是改变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从调查结果来看,此举有时可能行不通。

需要提醒毕业生的还有,毕业生在累积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以更快地适应新工作以外,通过考研或其他途径提高自己的学历也是当务之急。

2.气质和成绩同样重要

企业比较看重毕业生的外表、气质,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等。求职者的外表、气质排在第7位。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排在第10位。而毕业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奖励排在第14位,所获得的学术成果则排在第15位。中铁十二局的招聘人员说,未来工作需要的是学生的潜力。当然,此项排名较后,并不是说它不重要。企业在研究未来员工的求职资料时,学习成绩是他们要考虑的一项很重要的因素。有位IT企业的老总说,如果一个学生的成绩不好,起码说明他的效率很差。

3.学生干部优势不大

企业不看重毕业生是否是班干部、学生党员和性别。一般来说,国家机关倾向于招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因为这部分学生有一定的组织经验和管理能力。而企业对学生这方面的要求并没有这么严格。他们就看重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学历、所学专业是否与工作要求相符等。有的企业认为,学生干部可能会因为工作耽误了专业课的学习,使他们难以应付与专业有关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并不把毕业生的性别看作一块重要的敲门砖。中山大学就业中心的陈俊松老师说,在南方,用人单位从不把性别限制摆在桌面上,因为限制性别就限制了人员数量。现在,人才的竞争十分激烈,用人单位只会想方设法引进人才,不会拒绝人才。人才是没有性别的。

四、毕业生应对形势的方法

1.要调整好心态

保持处惊不乱清醒的头脑,既然“寒潮已经袭来,就要有“过冬”的准备。认真分析近几年的就业形势,转变观念,正确审视自己。对自己剖析的深度和广度比以往时候更重要,如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力、性格及弱点,切忌好高骛远。尤其需要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

2.准确的职业定位

每个职业人都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大学生正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期,在择业方面容易迷茫,更需要有一个适合的正确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要结合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等综合信息进行分析考虑,大学生在为自己进行职业定位时,不能抱着完美主义的想法,最好是围绕自己的专业,不要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或者不要从事自己不适合、不擅长的工作,那是没有发展空间的。

3.要注重掌握专业技能

如今,很多企业在招聘中越来越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大学来说主要就是专业能力,而非学历。一般来说,学历仅意味着更雄厚的理论基础和技能,然而,对于那些学历不高或学校一般的大学生,如果能在大学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并参加专业的培训,我们的实际技能并不一定比名牌大学的学生差。而很多的企业在用人方面是很实际的,会综合考虑一个人学历和技能。所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把自己的专业技能的提升作为重点来考虑,不断强化自己专业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的含金量。

4.提高社会实践经验

很多公司在招聘都有一条“要有几年的工作应验”,这是现在社会的就业准则,很多公司都希望能招到能马上胜任工作的人。因此,大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能把理论技能应用到实践中,要参加社会实践。围绕自己的就业目标来参与目标行业或职业的实践,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这样就能以学生的身份提早踏入社会实践,在毕业之后就有了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

5.综合素质的提升

虽然学习和专业知识很重要,但社会中需要的是复合人才,职业中更是非常看重情商和逆境商。如果能力太单一,那么职业发展也会很受限制。所以,大学生还需要掌握其他综合能力。如掌握一些工具类的技能,如网络、外语、谈判等。提高自己在人际交往、沟通协作方面的能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几年的学习,让自己能真正独立和成熟起来,能通过在学校中参与处理各种关系,参加各种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人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让自己具备自信、谦让、果断、责任心等美德,以良好的形象进入职场。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金融危机虽然给全世界带来了恐慌,失业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理性选择,就业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尽管金融危机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但我国政府出台的大力度拉动内需政策,将带来不少新增就业机会和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同时,农村基层岗位和中西部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依然给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只要毕业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并不困难。

上一篇:小品甄嬛传剧本下一篇: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