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角材料投放教研计划

2024-05-20

区角材料投放教研计划(通用11篇)

篇1:区角材料投放教研计划

艾里克森指出: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而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的目标性和探究性是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前提。

由于区角活动是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主题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开展系列活动,因此,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以及投放材料。现结合小班娃娃家的区角活动材料投放进行了简单分析。

案例一:娃娃家小超市。

在小班娃娃家的小超市里面,教师根据主题《香喷喷的食物》与区角环境小超市进行了巧妙结合,在前期区角的材料投放中布置了超市的各种好吃的蔬菜、美味的水果、香喷喷的饼干。教师为幼儿创设的小超市环境里面,是为了让幼儿在区角游戏情景中体验超市购物的感受;知道多种食物的名称,了解蔬菜与水果、糕点的区别。与主题相关进行的幼儿已有经验不断更新,对第二次的区角材料投放有了一些创意,幼儿能想出在超市买了食物该怎么做好食物呢?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上加入了小厨房的餐具,这样是为了让幼儿在超市买了食物后进行简单的加工与制作,可以在超市里面买到半成品的食物;同时幼儿会根据超市里面幼儿的数量太多选择一些简单的分工,比如有人推车买水果,有人卖蔬菜,有人加工制作美味的菜肴。在进入到第三个子主题“吃食物的学问”时,教师有意在娃娃家里面投放了一张大的幼儿操作台,是为了让幼儿愿意尝试各种食物,不挑食;在进入区角游戏后能按娃娃嘴巴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小勺子,练习用小勺舀起食物;体验包饺子过程中的合作与成功的快乐。案例二:娃娃餐厅

小班的角色区娃娃餐厅根据季节变化与主题环境《亲亲冬宝贝》相结合,在第一次材料投放时,放入一些冬季常吃的蔬菜、水果、点心。让幼儿一进入到娃娃餐厅中就知道现在是冬天了,冬天常见的蔬果有哪些。学会给蔬果分类摆放。结合幼儿吃火锅的相关经验,扮演小厨师设计火锅以后,教师在区角环境材料中投放了亿童餐具的玩具,让幼儿在游戏时愿意大胆尝试与同伴交流合作完成火锅;请“客人”来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圣诞节的时候,将娃娃餐厅家的环境有一个简单的布置,教师根据主题内容进行了第三次的材料投放,放入圣诞树、圣诞苹果、圣诞披萨。这样是为了让幼儿能通过区角环境的更新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气氛,让节日气氛在幼儿的心中越来越浓烈;投放的“新事物”让幼儿乐于去寻找,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提醒“小厨师”愉快的给“客人”介绍新的菜单。

区角活动以其物化的操作使教师从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走了出来,也难怪有些老师说:“孩子手中有玩的,打闹现象明显减少,我们也轻松多了。”投放材料后,教师真的可以袖手旁观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区角的开设,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活动场所和可操作的活动材料。然而,作为教师应该明确,开设区角和投放材料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放教师减少幼儿打闹,而是给孩子提供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也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育素质要求。

当幼儿自主选择操作材料时,教师不仅应成为幼儿游戏的小伙伴、好搭档,还应成为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好导师。通过观察和参与游戏,教师才能从孩子的操作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考,生成新课程,从而使下一次的材料投放更好、更科学。

篇2:区角材料投放教研计划

区角活动为幼儿双语学习提供了积累的空间在使用幼儿牛津英语教材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发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的学习关键是在反复的练习,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大好时机,通过不同形式的听、说和感知英语的练习,从而达到熟练运用的效果。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们可通过多人游戏的方式相互学习,这是一种幼儿自发的学习,有人曾这样说过‘同伴之间的学习,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我本人非常赞同这种观点。

区角活动为幼儿双语学习提供多种途径在正式活动中,由于幼儿人数较多,时间受到限制,因此活动的形式多以幼儿的听和说为主,但是正如幼儿母语的学习一样,听和说只是学习途径的很小一方面,很难让幼儿多角度、多通道的感受英语,其实幼儿喜欢的撕贴、涂色以及玩沙等活动也可以参与进来,于是我将一些有趣的英语游戏融进区角活动。

像不像

材料投放:①字母镶嵌板和相应的字母沙盒②沙盒、小扫帚和小簸箕。

玩法:①在字母盒中找出相应的字母镶嵌在字母镶嵌板中。②用手指划划字母镶嵌板中的凹陷处,用手指在沙盒中画出字母。

给字母宝宝穿衣服。

材料投放:①在纸上勾勒出幼儿所学英语大写字母的轮廓,各色蜡笔;②用虚线画出字母,在虚线的边上用箭头和数字表示笔划的方向和顺序。

玩法:①请幼儿为字母涂色;②引导幼儿按照正确的笔划描画字母。

幼儿可以通过涂色更进一步的了解所涂物体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帮助幼儿更好的记忆字母。

字母找家

材料投放:所学单词镶嵌板和相应的字母。

玩法:幼儿根据现有的单词字母外轮廓,选择字母拼单词的简单操作游戏。

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从而认识不同字母的外形,帮助他们熟悉单词。

字母(单词)宝宝找妈妈

材料投放:①幼儿所学字母制成大字母各一张、小字母若干张、浆糊和抹布。②将小字母换成与打头字母与大写字母相同的单词(每一种相同的字母若干张)③将相同的单词换成不同的单词(打头字母与大写字母相同的单词)。

玩法:幼儿找出与大字母相同的小字母,用浆糊粘在大字母上(小字母摆放方向与大字母相同)。

走迷宫

材料投放:设计一幅迷宫,上标有单词和插图、各种小动物的指偶。

玩法:可以供两人以上的多位幼儿共同游戏,幼儿手持指偶走迷宫,边走边说出所学单词。(可以根据幼儿熟悉情况变换单词)

根据单词的分类,我为幼儿设计了动物、身体部位等不同的迷宫,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系统地记忆单词。

卡片找朋友

材料投放:画有单词及插图的卡片、字母卡片、打洞机、线。

玩法:幼儿将单词卡片与字母卡片用线串在一起。

这个游戏既能帮助幼儿熟悉单词和字母的关系,又通过打洞和串线的活动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深受幼儿的欢迎。

篇3:幼儿数学区角材料投放策略浅析

下面,笔者就从以下三方面,对幼儿数学区角材料的投放进行个人说明和阐述。

一、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诱发幼儿参与学习和操作材料

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差,他们主要依靠自身需要和兴趣参与各种活动,而不是服从,所以在进行数学区角材料的设计和制定时,我们必须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为依据,诱发幼儿参与学习和操作材料,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参与数学区角活动的学习,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

比如,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1~10的数字卡和标有1~10数字、不同种类的蔬菜卡片,让幼儿玩种菜的游戏,即由我们插上数字卡,让幼儿种上相应数量的蔬菜。也可以让幼儿玩买菜的游戏,即两个幼儿为一组,其中一名幼儿说:“我要2个西红柿,6个胡萝卜。”另外一名幼儿则要准确拿出相同数量的西红柿和胡萝卜卡片。另外,我们可以投放手指套圈,套圈上写有不同数字,让幼儿根据手指的数字套相应数量的套圈,如此能让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知道数量关系和数字递进关系。总之,通过设计和制作符合幼儿兴趣爱好的数学区角材料,既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区角活动的趣味性,诱发了幼儿参与学习和操作材料,也帮助幼儿理解了数字概念,发展了幼儿数学学习能力。

二、材料的投放要富有层次性,以满足每一位幼儿的发展需要

相同年龄的幼儿,也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如果我们在投放材料时采取一锅煮的方法,那么就会产生有的幼儿能积极投入其中,有的幼儿感到困难,觉得无从下手的不良现象。所以这就要求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在投放材料之前首先要对材料的玩法与价值进行精心研究,然后根据幼儿的发展差异将操作材料分成不同的层次,即材料的投放要富有层次性,从而做到对不同发展能力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满足每一位幼儿的发展需要。

比如,在对幼儿进行按照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这一内容的训练时,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我就给学生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如能力比较弱的幼儿,给他们提供了不同颜色的珠子让他们按照abab、aabb、aaabbb的规律,将这些珠子串起来,串成一个手链;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我给他们提供了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珠子,让他们按照我给出的提示卡,有规律地将这些珠子串起来。这样,我们通过以幼儿不同发展能力为依据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能让每一位幼儿都体验到数学区角操作活动的乐趣,满足每一位幼儿的发展需要。

三、材料的投放要体现合作性,让幼儿体验与伙伴合作的乐趣

中班的幼儿,交往需求明显比小班的有所增强,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在进行数学区角材料的投放时要体现幼儿的合作性,让幼儿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并以此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

比如,以前在数学区角给幼儿投放玩具材料,如名为“转转盘铺路”的玩具材料,大部分幼儿都是自己玩自己的,与其他幼儿没有沟通和交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让4名幼儿为一组,每一组发一个转盘,让这4名幼儿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决定谁先转动转盘进行铺路,如转盘指针停在了数字“5”这一格,则要拿出5个石子进行铺路,其他幼儿则对石子的数量进行检查,看石子的数量是否正确,然后游戏继续进行。这样,我通过给在数学区角投放体现合作性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与人协作精神,发展了幼儿的合作能力,满足了中班幼儿的与人交往需求。

综上所述,数学区角活动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特征,对于幼儿数学概念的建立和数学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身为幼儿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材料的投放,并且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投放,如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课程的实际内容等进行投放,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区域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对数学区域活动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孙欢欢.幼儿园班级数学操作材料的使用与开发[D].河南大学,2014.

篇4:有效投放区角活动材料

《区角活动材料投放有效性的研究》是我们幼儿园申报的一个省级课题。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几年来,课题组努力在区域的世界里,打开一扇窗,一种新的视角,寻找一种最自然的教育材料,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快乐、自然习得。我们主要从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层次性、可探究性来发挥幼儿园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分析区角活动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偏低,不能很好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也较少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首先,我们发现区角活动种类较丰富,但不能适应幼儿发展需要。目前,幼儿园从小班到大班开设的多为常规区域,如:语言区、美工区、音乐区、角色区、科学探索区等,各个区角活动投放的材料均不相同、数量充足;半成品的材料给幼儿带来很大的自主操作空间,基本能满足班级日常活动开展的需要,但十分遗憾的是,自制材料不多,因为老师们普遍反应自制材料花费老师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又不耐用,所以宁可花钱去买。然而,过于精致死板的玩具材料并不适应幼儿发展需要,幼儿对逼真的玩具只是机械摆弄几下,没有探索的兴趣。其次,区角材料的选择来源多样,但较少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园区角材料主要来源于幼儿兴趣的需要,另外还来源于教师的经验,近期的教学目标,班级特色。大多教师能做到根据幼儿兴趣来提供材料,但材料的制作与投放的主体都是教师,较少由幼儿自己制作,幼儿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

材料投放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但呈现方式单一。区角活动材料投放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一是依据选择材料难易程度来投放材料;二是依据儿童的能力水平,认知能力,身心特点和个性需求来投放材料。投放的材料普遍多维度化,投放用途多样的材料能使材料物尽其用。在面对同一内容不同难度水平或不同内容同一材料的活动情境时,能发挥多种功能,从而多维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如细绳可投放在科学区作为学习长短的材料,也可投放生活区作为穿线捆绑材料,还可作为美工区的线绳拼画材料、手工辅助材料等。

材料投放后幼儿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较低。在区角活动中,我们发现,最具探究性的材料是那些具有较大灵活性、多功能、经久耐用、成本较低等特点的半成品材料。这类材料能够有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活跃幼儿思维。大多数教师会经常提供半成品,而且具有年龄差异,小班半成品相对较少,中大班逐渐增多。

材料投放后,教师的观察先行,适时介入,有效指导尤为重要。而大部分教师发起活动后,即让孩子们自己玩,或者在中途走马观花地巡视一下各区组的活动,并未给予幼儿引导或帮助。虽然区角活动是幼儿的自由活动,但这并不排斥教育者可巧妙施加影响,教师对活动区材料与活动的积极关注,能使材料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实施改进策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把握年龄特点,拓展幼儿兴趣。在班级区域活动中,教师应为每个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并让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意愿决定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用什么玩。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及活动的持久性,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有着直接的关联。为使活动可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应提供能够充分吸引和拓展幼儿兴趣的材料,让材料与幼儿积极“对话”。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本班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学习兴趣。只有材料越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幼儿在活动中才会越来越主动。

明确材料蕴涵,凸显教育价值。一是凸显活动材料的教育价值。教师应明确使用什么样的材料可以开展什么样的活动,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因此,活动材料的投放不能盲目,必须与具体目标相联系,并确保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二是在材料的旁边应放置图书和其他资料。在提供材料的同时附上图像或文字,有助于幼儿在真实物体和图片、图画以及与材料有关的故事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探索与学习资源。如在区域中提供简单的操作图,或将幼儿活动材料的相关画页张贴在墙壁上,都能增加幼儿探索材料的方向性和可行性。三是利用材料强调某个学习领域。有效的材料投放也可以作为突出某个学习领域的工具。例如,在科学区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包括有趣的多棱镜、磁铁、沙漏、天平、奇妙的转盘等;在生活区添置剪刀、针线等多种生活、劳动工具,让幼儿学习穿针、缝线等基本生活实用技能。

提供组合材料,创新操作方式。教师应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对材料进行优化组合,通过资源共享、设置情境、分层呈现等各种方法,使材料实现物尽其用。对幼儿来说,只有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材料,才能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因此教师在调整材料时不必匆忙撤换,而应对材料进行分析。在肯定目标合适的前提下,可考虑调整投放的形式,如将材料从教室中的一个区角移至另一个区角,或者把材料和幼儿之前从来没有使用过的物品放在一起,或者通过新旧材料的组合产生新的游戏情境、思维方式、操作方式等,使操作活动更具延续性与连贯性。

支持、启发、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孩子自己选择材料,决定用材料做什么,能极大地激发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材料得到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可以将环境创设和材料搜集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与幼儿一起设计、准备和制作材料。幼儿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想(利用已有的经验)、问(如家长、邻里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看(书、画报)去获得相关信息,通过自己动手和他人的帮助去获得所需的材料。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发展了设计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可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

总之,在区角活动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篇5:如何进行中班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不同的材料蕴涵不同的教育功能,不同的材料会萌发儿童不同的游戏行为和思维创造。我们该怎样利用和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我们该为幼儿提供怎样的区域活动材料?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本区域活动是以主题为背景的,是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因此,我们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要考虑到主题发展的需要,根据主题投放区域活动材料。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是否合理,对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很大。如果投放的区域材料不合理,幼儿不感兴趣,那他们就不可能通过操作区域活动材料来促进自身的发展。那么,我们如何合理性地投放区域活动材料呢?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以“周围的人”主题为背景的区域活动为例,我们结合“参观邮局”活动,设立了“邮局”的活动区域,提供了很多积木、橡皮泥、纸盒,希望通过对积木、橡皮泥、纸盒的操作,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刚开始,幼儿还很感兴趣,他们很快就搭建了房子、制作了信封等,但时间不长,这个区域就没人光顾了。观察到这种情况,我进行了反思:中班想象力有限他们还不能制造很多。为此,我们投放了各种图片、玩具。很快,这些新材料吸引了幼儿,孩子们借助这些材料搭建丰富的东西。由此可见,如果材料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不能够促进幼儿发展的。

二: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投放区域材料。以“春天来了”主题为背景的区域活动为例,我们在语言区域为孩子提供了“春天的故事”彩色图片,希望幼儿按图片进行表演。孩子们发现新的材料后,开始还尝试进行表演。她们先进行角色分配,然后合作表演。但由于该图片上的角色太多,内容太难,孩子们对该故事又很陌生,再加上孩子们合作表演故事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很快,孩子们就放弃了。这个材料就被孩子们丢在一边,无人问津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投放了新的材料:幼儿熟悉的故事的磁带、手偶、头饰等。幼儿可一边听故事一边合作表演。由于故事比较熟悉,孩子们表演起来难度小了许多,她们对该区域的兴趣变得浓厚了。

三:投放的区域材料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我在我班“体能区”提供给孩子沙包、皮球、跳绳等活动材料。孩子们对这些材料的玩法已经非常熟练了,他们能够熟练地玩沙包,拍皮球。这些材料很难使幼儿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在现有基础上有大的提高。为此,我通过改变游戏的玩法,来增加材料的难度,提高孩子活动的兴趣。我给幼儿准备了图文题卡,题卡上写着“连续拍球30次”“请两人头顶沙包走路”等,并在上面画出相应的图片。请幼儿抽题卡,按题卡上的要求玩游戏。幼儿对这个新的游戏玩法很感兴趣,玩得人越来越多。

四:投放的区域材料具有层次性。幼儿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我们应考虑到所有幼儿,提供层次性的材料,使每个幼儿在现有水平上都有所提高。例如:在“炎热的夏天”主题为背景开展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在“夏天的海边”这个活动中投放了很多不同层次的积木。不同能力的幼儿回根据自己的能力去挑选不同的材料,满足了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可使幼儿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五:区域材料的投放一定要和主题有关。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主题活动开展的情况。比如说:主题“红彤彤的年”中,本来投放了一些简单的操作的东西。但是幼儿在主题活动开展后对里面的东西很感兴趣,会时不时的问:老师为什么没有这个窗花啊??因为在课上有讲到过红红的表示喜庆。所以我就开始反思,并且和幼儿一起讨论应该有些什么内容,并且思考怎样和主题相联系。这样我们增加了“红窗花”等一些和主题有关的活动,幼儿在兴趣中玩得很开心。

篇6:区角材料的选择教研活动

区角材料的选择

材料是开展区角活动的物质媒介,是幼儿建构知识的托,它起到的就是一个桥俩的作用。只有通过它才能达成教育活动的教育目标。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直接影响到幼儿能否主动参与区角活动。

1、材料要有多样性

区角材料的投放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特点,最大限度上符合孩子的要求。除此之外,同意年龄段孩子各方面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对材料的需求也不一样。所以在同一个区角投放不同的材料,才是明智之举,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从中你就能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各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并且对同一个材料的使用方法和用途也不尽相同。比如美术区,针对小龄幼儿就可以投放彩纸、铅笔、橡皮泥等材料;而针对大龄的孩子还能投放毛笔、剪刀、胶水、纸杯等辅助材料。

2、材料的数量要保证

区角投放的材料不能太杂,但也不能过于单一,应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密切结合,同时还要保证一定的数量。可以按孩子的个数或者材料的数量进行有条理的投放,这样就可满足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能力去选择和操作。

3、材料的动态性

区角的材料除了保持数量和种类之外,也不能够一尘不变,孩子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如果材料长时间一成不变,孩子就会对其失去兴趣。所以应该随着孩子能力的提升,以及主题的变换,对材料不断的更换,让其保持动态性。但是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区角都要保持动态性,比如益智区、数学区,是相对静态式区角,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目标进行有的放矢;而美工区、科学区等,它的内容经常性地与主题密切联系,随着主题活动不断更换、深入而不断变化。

当孩子已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区角里的任务,或者对这一区角主题长时间的不感兴趣,那么老师就应该考虑调整材料了。小班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持续时间短,老师就要利用新鲜的材料去刺激他们的兴趣,使之不产生厌烦、乏味感。

4、低结构的材料更易操作

虽然说高结构的材料规范、精细,目标明确,孩子在操作中能很快达到自己的操作结果。但是区角活动中注重不是操作过程和结果,而是让孩子通过对材料千变万化的操作,尝试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激起孩子的兴趣。低结构的材料正好符合此要求。所以,在材料的投放中,注意高低材料相结合。在区角投放的材料,既有买来的现成材料,还应有自制的活动材料;既有成品,还应放置半成品。

区角游戏的材料不仅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的媒介,也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共同话题,是教学方阵与内容的主要载体。在区角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上不仅可以判断教师对幼儿的了解是不是细致入微,而且也反映着教师的教学价值观。

主持人:丁秋媛

篇7:区角材料投放教研计划

问题一:片面追求时髦、仿真的游戏材料

案例一:我园为中 (1) 班角色区“亲亲热热一家人”提供了全套仿真家具, 其逼真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吸引了全班幼儿, 他们争先恐后到这个区角玩。可没过多久, 孩子们渐渐厌烦了这里一成不变的摆设, “床铺”只能给娃娃睡觉, “电视机”只能用来观看, “冰箱”只能用来放水果……显然, 这些仿真材料的单一功能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 他们对这种单一、枯燥的游戏材料难以维持长久的兴趣。

对策:游戏材料是幼儿操作、探索的工具, 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幼儿收集卫生安全的废旧材料, 并充分挖掘材料的潜在性功能, 使幼儿在自由操作、实验、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同一材料的不同玩法, 做到一物多玩。如:一根根的玉米芯在娃娃家里可制作成形态各异的“玉米娃娃”, 在运动区里可做成飞镖, 在美工区里可当作画笔……又如:蛋糕盒能做成娃娃家“火锅”, 而铺上桌布则可变成小巧的餐桌……

问题二:忽视幼儿的年龄差异和发展水平

案例二:前段时间到一所幼儿园参观, 该园在小班“生活区”里投放了给袜子配对、扣纽扣、系鞋带等游戏材料, 在中班和大班“生活区”里也投放了基本类似的材料。小班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津津有味地操作着, 而中、大班的幼儿却兴味索然。同样, 在另一所幼儿园, 小、中、大班都创设了“科学发现区”, 该园有限的一些科学探索材料被平均分到了三个班, 结果造成小班幼儿不会玩, 中、大班幼儿材料不够玩的现象。

对策:游戏材料的投放要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一般来说, 小班可提供以角色游戏为主的材料, 中班提供以培养幼儿交往经验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游戏材料, 而大班则可提供较复杂的操作或益智类材料。另外, 即使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提供材料时, 既要考虑“吃不饱”的幼儿, 又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 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提高。如在中班“钓鱼”游戏中, 教师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 有意识地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按数卡钓鱼, 能力较强的幼儿按“多一或少一”数卡钓鱼, 而能力最强的幼儿则尝试按“相邻数”标志卡钓鱼。

问题三:材料单一、无明确的教育目标

案例三:我园小班创设了“给动物宝宝喂饭”游戏, 教师投放了可爱的动物头饰造型、碗勺和各种豆子。游戏中, 幼儿用小勺将碗里的豆子送到动物的嘴里。几次活动后, 他们已不满足重复简单的动作, 渐渐失去了兴趣。

篇8:区角活动中材料的准备与投放

为了便于区角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更好地创造和操作,我们园每个班都设立了“百宝箱”,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孩子在投放材料时有时是盲目、随意的,那么如何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提供适宜的材料呢?通过老师们的研讨,最后决定创建“材料超市”,这个材料超市是根据材料的种类开设的,每个班级都可以来这里选取需要的材料,达到了幼儿园的资源共享。

关键词

区角活动

准备投放

一、通过主题目标去投放丰富的区角材料

主题活动是引导幼儿萌发关爱情感,获得分享、合作、交往等体验,因此我们设立了多个区角,以便幼儿去操作,如手工区的“制做花灯”,我们投放了很多一次性纸杯、线绳、剪刀、胶水等,有了这些操作材料,孩子们通过剪、贴、画制作出了各种花灯,孩子们拿着自己制作的花灯很有成就感。我告诉他们:“纸杯的用处很多,只要你们敢于尝试,还能做出好多你们喜欢的东西呢。”为了鼓励孩子带废旧物品,每个班上都设立了百宝箱,孩子非常自觉,总是在箱子里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孩子们通过废旧材料,不但体验到了制作的快乐,还养成了废旧材料重新利用的习惯。

二、要适当控制材料的数量和种类

我们大家都知道: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它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刚开始我们为了丰富活动区材料,投放的材料无所不有,有瓶子、罐子、毛线等,真算得上五花八门。我们以为这样就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充分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但是经过实践,事实并不是这样,开教研会探讨区角活动时,几个班的老师反映,孩子进入区角看到那么多材料特别兴奋,但孩子们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根本不能集中精神去探索,到头来只是学会了频繁换材料。经过研讨我们得出结论:幼儿的注意力本身就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但也容易造成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很明显这是与我们投放材料不当而造成的。有句话用在这最恰当不过:“多则滥,滥则泛”。

因此,我们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是否有联系,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更换和补充。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三、精美的成品材料少提供,多搜集一些半成品材料

漂亮的操作材料能立刻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然而,我觉得我们更要注重材料本身是否能促进幼儿学习探索的价值,仅仅看材料的外表是不可行的。如果只是好看,幼儿拿着玩玩、欣赏过后就不感兴趣了,那么,再精美的玩具又有什么用呢?如小班的区角材料,老师辛苦的用泡沫制作逼真的包子、汉堡、漂亮的厨具等,但据老师反映,多数孩子只是出于新鲜而机械地摆弄。为什么呢?经过交流老师们得出结论:因为孩子面对这些精美的玩具,不需要自己再去讨论、协商、创造,只简单地分个角色,一起玩玩就行了。这样看起来精美的材料,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想像与创造的操作平台,也就失去了材料投放的价值。

其实,一些废旧的材料,比如方便面碗、纸杯及废旧光盘等,在孩子们的手中,通过加工装饰,可能就变成了漂亮娃娃或小狗;把这些材料投放到娃娃家中,无需任何装饰或改造,也许就已变成了吃饭的小碗或喝水的小茶杯等等。由此可见,多搜集一些半成品材料或废旧材料,对区角活动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

四、设立百宝箱、创建“材料超市”

为了便于区角活动的材料收集,让幼儿更好的创造和操作,我们每个班都设立了“百宝箱”。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展和观察,我们发现孩子在投放材料时是随性的、盲目的,大多只是瓶瓶罐罐等基本材料,幼儿活动时不一定需要这些材料,但有时活动需要的材料却一下子找不到,那么如何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提供适宜的材料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专门组织了一次教研,最后决定从幼儿园出发,创建“百宝投放站”,这个百宝投放站是根据材料的种类开设的,有“线绳类”“洗化用品类”“玻璃瓶类”“塑料瓶类”“纸盒类”等,同时我们还专门找了一个房间创建了“材料超市”,每个班级都可以来这里选取需要的材料,达到了幼儿园的资源共享。同时我们关注幼儿的生活,注重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由自主地学习和交往。

通过我们有意识的设立“百宝箱”、创建室外“材料投放站”、室内“材料超市”,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通过“材料超市”的创建,幼儿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家里有什么废旧材料,都会拿到幼儿园来。

五、在区角活动中的困惑

1虽然我们创建了“百宝投放站”,但是家长不能随时为幼儿园提供需要的材料,无形中给老师和家长都增加很大的负担。怎样鼓励家长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是我们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2如何更好的把区角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融合,也是我们今后教研的一个重点。

篇9:区角材料投放教研计划

一、正确理解“数学区角”“数学区角材料”

数学区角是提供较丰富的数学材料,供幼儿操作练习的活动环境,具有开放、自由、自主等特点。 在此幼儿可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方式和伙伴,并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去操作探索,是对集体数学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 数学区角材料是教师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它本身特性和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获得的学习经验,同时,它与幼儿活动欲望强弱、兴趣高低、活动持续时间长短、能否进行独立的思维和想象及有无探索和创新精神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区角材料的投放尤为重要。

二、提供适宜的数学活动材料

1. 材料要适宜进行数学活动

提供的材料应蕴含相关的数学知识, 能起到激发幼儿主动地操作与探索活动的作用;提供的材料有利于通过调整规则,引导幼儿有进一步学习的可能。例如,色彩鲜艳的饮料瓶,通过添加辅助材料和改变规则,可以让幼儿获得按大小、高矮、轻重等相关的经验。

2.材料要卫生安全

(1)保证材料的卫生。 由于区角是对全班幼儿开放的,如果不卫生,幼儿与材料“亲密接触”容易导致疾病传播,因此教师要保证材料的卫生:1) 选用的材料应合乎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且易于清洗和消毒,不易污染,不含毒性;2)要定期消毒,确保材料的卫生。

(2)保证材料的安全。 1)材料和涂料必须卫生无毒,不含有铅汞等有害物质;2)活动材料表面必须平整光滑,无锐利的棱角或锯齿,防止刺破幼儿的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3)有填充物的材料,封边要牢固;4)会发出声音的材料,声响不要太高,以免伤害幼儿听觉。

3.材料能反复使用

(1)活动材料要可操作。 在实践中,有的材料仅能起到烘托活动区气氛的作用,只有观赏价值,不能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这就违背了“幼儿需要通过亲手操作积累数学经验”的规律。

(2)活动材料要牢固,可反复使用。 由于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幼儿并不是通过一次操作就能够理解数学概念的抽象意义,而是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活动材料一定要牢固,经得起幼儿反复操作,这样有利于幼儿复习、巩固和练习。

(3)活动材料要有变通性。 活动材料可以拓展新玩法,以不断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这样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提高。 如套娃玩具,可以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来作为学习排序的操作材料;如果提供“饼干”,喂套娃吃“饼干”,此时套娃玩具就成为幼儿学习一一对应、比多少的材料;如在套娃身上贴点子,按照点子的数量为套娃发“花”片片,此时套娃与点子又成为幼儿数数,按点数取物的材料……一物多用,既经济又实用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价值。

三、提供有层次的系列操作材料

1. 提供同一结构不同层次的材料

提供活动材料的形式应和幼儿数概念形成的三阶段相适应即实物———动作表征、图片———表象表征、符号———符号表征,从而引导和促进幼儿数概念抽象的进程。 例如,5以内数的感知,可让幼儿感知实物、图片或符号等。 从这几组材料来看,紧扣目标涵盖了实物的直观、 图片的形象和符号的抽象等三种层次的学具,这样既可以适合不同水平层次的幼儿,又能适应幼儿从直观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

2.提供同一概念多种变式的材料

对于同一个数学概念属性, 教师可用尽可能多的知觉形式的材料来表现。 例如,提供多种三角形如正三角形、锐角、钝角等腰三角形等,这样幼儿在进行归类时,获得的将是最接近三角形本质属性的经验。

四、提供具有自检功能的活动材料

1.操作材料的摆放体现学具的自检功能

例如,“帮玩具小熊找床”,教师提供大熊、中熊、小熊及大床、中床和小床,并且床长度与熊长度是对应的。在操作活动中若幼儿将小熊放到中床、将中熊放到大床,那么大熊肯定睡不了小床,这样就暗示着幼儿“找错了,需要调整”。

2.在操作材料背面预设结果体现学具的自检功能

拼接的操作材料, 教师可在卡片背面拼接处预先设置好某中图案。 例如,“数数有几个”的平面的操作材料,可在背面印上相应的点子,便于幼儿进行检查以获得及时的反馈等。

3.运用材料摆放的规律性体现学具的自检功能

例如,从矮到高排序,可以引导幼儿体验这样的排序是如同 “一层一层上楼梯”。 如在摆放的过程中有误, 那么幼儿自己在检查时就会发现有些地方不是“上楼梯”,那么就说明材料摆放顺序错误,需要进行调整。

总之,活动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的一重要因素,是幼儿活动区探索活动的物质支柱, 准备活动材料应体现因人施教的思想,做到难易结合、繁简结合、单一与多功能结合,让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使用材料,使他们在活动中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真正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

摘要:数学区角中的操作材料是幼儿学数学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通过幼儿自主地操作摆弄材料,才能让他们在玩中“体验数学”。区角材料的投放尤为重要,为此一要正确理解“数学区角”“数学区角材料”,二要提供适宜的数学活动材料,三要提供有层次的系列操作材料,四要提供具有自检功能的活动材料。

篇10:区角材料投放教研计划

关键词:区角活动;“农”味材料;投放;运用

新《纲要》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我们的课程理念是:亲近自然,拥抱社会,让农村幼儿园课程散发“农”味。“农”味材料在农村中随处可见,这些看来不起眼的“农”味材料,在孩子们的眼中却是宝,他们百玩不厌。所以充分挖掘“农”味材料,投放到区角活动中,既可节省资金,又可引领幼儿学会关注周围生活,学习利用身边垂手可得的“农”味材料获得有益的经验性知识。“农”味材料的投放和运用要根据季节的变化,也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同一年龄段孩子发展的不同层次,这样才能充分发展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一、不同季节投放与运用不同材料

春天,幼儿会被各种发芽的植物所吸引,于是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各种种子,并和幼儿一起种种子,适时做观察记录,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在美工区,结合二○○八年北京奥运,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种子粘贴出“奥运福娃”、“奥运五环”和“奥运会会标”等主题互动图案。在生活区,幼儿利用废旧盒子制作的大张嘴巴的立体动物用勺子舀种子、用筷子夹种子、用镊子夹种子。在娃娃家,种子又成为理所应当的娃娃美食。

夏天,孩子们常常和爸爸妈妈到溪边玩耍,捡回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鹅卵石也来到了我们的活动室。在美工区,鹅卵石成了幼儿特殊的画纸,一幅幅石头画就此诞生了。它们有栩栩如生的小鱼、企鹅、蜘蛛、大象等可爱小动物,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三个和尚”、“美少女”等故事情景画,也有“数字”和“几何图形”等认知内容,还有利用各种盘子做背景制作的充满童真、童趣的“石头装饰画”。在音乐区,我们引领幼儿聆听天籁之声,原来石头也能演奏出如此动听的音乐。在建构区,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石头搭建了石头城堡、石头小桥等。

秋天,幼儿每次户外活动回来,手里都会有很多落叶宝宝,老师引导幼儿用这些物品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科学区,将树叶塑封做成标本,供幼儿认识各种树叶。美工区,树叶可以变成金鱼、螃蟹、牛、小兔等小动物;小树叶可以制成“书签”;还可以变成“风雨丽人”和“渔舟唱晚”、“渔夫垂钓”的情景画……还可以将树叶的轮廓拓印下来,然后尽情装饰。语言区,幼儿可以利用美工区的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故事创编、拼画讲述等。表演区,幼儿还把树叶顶在头上做帽子,把树叶串在一起做裙子……

冬天,我们会将日常收集到的有代表性的物品投放到区角活动中,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如:丝瓜瓤。在美工区,幼儿用丝瓜瓤制作了小狗、长颈鹿……在生活区,幼儿用丝瓜瓤做人物身体,利用辅助材料缝制各种纽扣。在建构区,利用辅助材料搭建椰子树、农家乐园等。就这样,“农”味材料把幼儿的兴趣带到了活动室,带进了幼儿的生活、学习中。

二、大班、中班、小班进行不同材料的投放与运用

虽说“农”味材料很丰富,但在投入时也不能一刀切,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在区角活动中合理地投放。

小班的材料投放趋于生活方面。小班的孩子易受材料的直观影响,并且持续时间短,兴趣容易转移,故首先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例:利用葫芦制作的大张嘴巴的葫芦娃和嘴巴是各种形状的小动物,再提供各种豆类及纸制的食物。在喂小动物吃东西的过程中,不但激发了孩子们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知道了小动物爱吃什么,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并且锻炼了孩子使用小勺的技能。鼓励孩子左、右手交替喂小动物,促进了孩子的左、右脑的均衡发展。

中班的材料投放趋于尝试探索方面。中班孩子,相对于小班孩子而言,动手操作能力有所增强,思维形象性最为突出。首先,我们为他们提供一些用“农”味材料制作的成品,布置在活动室的周围,引发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操作探索的欲望。例如:有玉米皮编织的爬行垫、抛接球、手榴弹、呼啦圈、飞碟等玩具,形象的物品为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其次,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一些半成品,提供丰富的辅助材料,让孩子体验成功。如:用土豆制作的娃娃,用萝卜制作的帆船等摆放在玩具柜上,适时提供丰富的辅助材料。再次,当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我们就一起收集更多“农”味材料,引发孩子的创作欲望。例:用橘子皮、麦杆制作的菊花金灿灿,象征着丰收的喜悦;用芦花制作的马甲非常漂亮,孩子们穿上自己制作的马甲快乐地表演着。

大班的材料投放趋于自由探索方面。给大班孩子提供丰富的”农”味材料,让他们自由探索。如:栗花、芦花、狗尾草、麦管、树叶、玉米皮、高粱秸杆等,另外提供许多辅助材料,如:竹签、泡沫板、橡皮筋、颜料、毛线、图书、图片等,还提供一些半成品,启发、引导孩子。孩子们发挥着各自的想象,大胆地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回家还请家长帮忙。家长们看到孩子们创作的作品,纷纷露出满意的笑容,家长的鼓励帮助孩子们树立了自信心,也更进一步增强了孩子们创作的欲望、合作的激情。

三、根据孩子的心智水平投放和运用材料

众所周知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在投放材料之前要观察幼儿,分析适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活动材料,材料所呈现的梯度是否适合幼儿的心智水平,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层次,以尽可能多地考虑幼儿的发展程度。

篇11:幼儿数学区角材料投放策略浅析B

关键词:数学区角材料投放;兴趣爱好;层次性;合作性

对当前幼儿数学区角材料投放情况进行观察,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材料单一、缺乏趣味性,幼儿没有操作的欲望和热情;材料只注重外形的美观,操作性不强,不利于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材料缺乏层次性,无法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需要等等,这些因素导致幼儿对数学区域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如何以科学、正确的方式投放材料,更好地体现材料的价值,促进幼儿数学概念的发展,是我们目前应该致力于研究的问题。

下面,笔者就从以下三方面,对幼儿数学区角材料的投放进行个人说明和阐述。

一、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诱发幼儿参与学习和操作材料

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差,他们主要依靠自身需要和兴趣参与各种活动,而不是服从,所以在进行数学区角材料的设计和制定时,我们必须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为依据,诱发幼儿参与学习和操作材料,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参与数学区角活动的学习,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

比如,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1~10的数字卡和标有1~10数字、不同种类的蔬菜卡片,让幼儿玩种菜的游戏,即由我们插上数字卡,让幼儿种上相应数量的蔬菜。也可以让幼儿玩买菜的游戏,即两个幼儿为一组,其中一名幼儿说:“我要2个西红柿,6个胡萝卜。”另外一名幼儿则要准确拿出相同数量的西红柿和胡萝卜卡片。另外,我们可以投放手指套圈,套圈上写有不同数字,让幼儿根据手指的数字套相应数量的套圈,如此能让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知道数量关系和数字递进关系。总之,通过设计和制作符合幼儿兴趣爱好的数学区角材料,既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区角活动的趣味性,诱发了幼儿参与学习和操作材料,也帮助幼儿理解了数字概念,发展了幼儿数学学习能力。

二、材料的投放要富有层次性,以满足每一位幼儿的发展需要

相同年龄的幼儿,也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如果我们在投放材料时采取一锅煮的方法,那么就会产生有的幼儿能积极投入其中,有的幼儿感到困难,觉得无从下手的不良现象。所以这就要求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在投放材料之前首先要对材料的玩法与价值进行精心研究,然后根据幼儿的发展差异将操作材料分成不同的层次,即材料的投放要富有层次性,从而做到对不同发展能力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满足每一位幼儿的发展需要。

比如,在对幼儿进行按照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这一内容的训练时,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我就给学生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如能力比较弱的幼儿,给他们提供了不同颜色的珠子让他们按照abab、aabb、aaabbb的规律,将这些珠子串起来,串成一个手链;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我给他们提供了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珠子,让他们按照我给出的提示卡,有规律地将这些珠子串起来。这样,我们通过以幼儿不同发展能力为依据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能让每一位幼儿都体验到数学区角操作活动的乐趣,满足每一位幼儿的发展需要。

三、材料的投放要体现合作性,让幼儿体验与伙伴合作的乐趣

中班的幼儿,交往需求明显比小班的有所增强,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在进行数学区角材料的投放时要体现幼儿的合作性,让幼儿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并以此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

比如,以前在数学区角给幼儿投放玩具材料,如名为“转转盘铺路”的玩具材料,大部分幼儿都是自己玩自己的,与其他幼儿没有沟通和交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让4名幼儿为一组,每一组发一个转盘,让这4名幼儿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决定谁先转动转盘进行铺路,如转盘指针停在了数字“5”这一格,则要拿出5个石子进行铺路,其他幼儿则对石子的数量进行检查,看石子的数量是否正确,然后游戏继续进行。这样,我通过给在数学区角投放体现合作性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与人协作精神,发展了幼儿的合作能力,满足了中班幼儿的与人交往需求。

综上所述,数学区角活动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特征,对于幼儿数学概念的建立和数学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身为幼儿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材料的投放,并且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投放,如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课程的实际内容等进行投放,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区域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对数学区域活动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孙欢欢.幼儿园班级数学操作材料的使用与开发[D].河南大学,2014.

[2]胡晓静.试论如何精心投放数学区角的活动材料[J].成才之路,2015(8).

上一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课教学设计下一篇:职员通用入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