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观察分析——对于区角材料的投放

2024-06-16

游戏观察分析——对于区角材料的投放(通用11篇)

篇1:游戏观察分析——对于区角材料的投放

对于区角材料的投放

一、案例

在每天的区角活动中,孩子们都自主的选择区域进行游戏,但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记的有一次陆旻彦小朋友跑过来和我说:“刘老师,穿窗帘的珠子没有了。”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红珠子用完了,于是我马上拿出了另一种颜色的珠子来补充。后来我也观察了其他区域的材料投放情况,有一次我发现一名幼儿想去画妈妈的裙子时,但是他翻了一下材料后发现纸上都是别的幼儿画过没有完成的作品,后来他找不到白纸就走开了。

二、分析:

第一种情况是在幼儿很积极的进行游戏的情形下造成的,孩子对我们新开设的区域比较感兴趣,而且对珠子的颜色也很有兴趣,更有一定的偏爱,很多幼儿喜欢用鲜艳的大红色来穿窗帘,所以很快的红色的珠子就用完了,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活动的开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没有足够的材料,那么就不能要求幼儿有规律地来穿珠子了,同时由于孩子的偏爱也造成很多其他颜色的珠子剩下很多。第二种情况孩子在没有适合自己的材料的情况下离开了这个区域,同时也能够注意到孩子们在装饰瓷砖的时候并没有完成一件事再离开,从而才会造成后面这种情况的出现。

三、措施:

1、区角材料的更新要及时。在区角游戏中,我们经常会用手工纸、橡皮、铅笔、糨糊等这些工具。作为老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每天区角游戏前进行一次检查,看看手工纸是不是用完了,铅笔是不是需要削,橡皮是不是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找不到了。检查材料是否有缺损是每天幼儿进行区角游戏前教师必须做到的一点。这样才能保证幼儿能够顺利地进行区角游戏。

2、规定简单的游戏规则。很多幼儿不能坚持完成一件事就会离开,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指定一些简单的游戏规则来制约,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也不会造成纸张浪费这种情况了。

3、教师适当的引导。在活动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情况,教师要不断的观察幼儿,发现问题,对幼儿进行及时的引导。

篇2:游戏观察分析——对于区角材料的投放

由于区角活动是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主题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开展系列活动,因此,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以及投放材料。现结合小班娃娃家的区角活动材料投放进行了简单分析。

案例一:娃娃家小超市。

在小班娃娃家的小超市里面,教师根据主题《香喷喷的食物》与区角环境小超市进行了巧妙结合,在前期区角的材料投放中布置了超市的各种好吃的蔬菜、美味的水果、香喷喷的饼干。教师为幼儿创设的小超市环境里面,是为了让幼儿在区角游戏情景中体验超市购物的感受;知道多种食物的名称,了解蔬菜与水果、糕点的区别。与主题相关进行的幼儿已有经验不断更新,对第二次的区角材料投放有了一些创意,幼儿能想出在超市买了食物该怎么做好食物呢?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上加入了小厨房的餐具,这样是为了让幼儿在超市买了食物后进行简单的加工与制作,可以在超市里面买到半成品的食物;同时幼儿会根据超市里面幼儿的数量太多选择一些简单的分工,比如有人推车买水果,有人卖蔬菜,有人加工制作美味的菜肴。在进入到第三个子主题“吃食物的学问”时,教师有意在娃娃家里面投放了一张大的幼儿操作台,是为了让幼儿愿意尝试各种食物,不挑食;在进入区角游戏后能按娃娃嘴巴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小勺子,练习用小勺舀起食物;体验包饺子过程中的合作与成功的快乐。案例二:娃娃餐厅

小班的角色区娃娃餐厅根据季节变化与主题环境《亲亲冬宝贝》相结合,在第一次材料投放时,放入一些冬季常吃的蔬菜、水果、点心。让幼儿一进入到娃娃餐厅中就知道现在是冬天了,冬天常见的蔬果有哪些。学会给蔬果分类摆放。结合幼儿吃火锅的相关经验,扮演小厨师设计火锅以后,教师在区角环境材料中投放了亿童餐具的玩具,让幼儿在游戏时愿意大胆尝试与同伴交流合作完成火锅;请“客人”来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圣诞节的时候,将娃娃餐厅家的环境有一个简单的布置,教师根据主题内容进行了第三次的材料投放,放入圣诞树、圣诞苹果、圣诞披萨。这样是为了让幼儿能通过区角环境的更新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气氛,让节日气氛在幼儿的心中越来越浓烈;投放的“新事物”让幼儿乐于去寻找,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提醒“小厨师”愉快的给“客人”介绍新的菜单。

区角活动以其物化的操作使教师从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走了出来,也难怪有些老师说:“孩子手中有玩的,打闹现象明显减少,我们也轻松多了。”投放材料后,教师真的可以袖手旁观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区角的开设,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活动场所和可操作的活动材料。然而,作为教师应该明确,开设区角和投放材料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放教师减少幼儿打闹,而是给孩子提供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也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育素质要求。

篇3:游戏观察分析——对于区角材料的投放

问题一:片面追求时髦、仿真的游戏材料

案例一:我园为中 (1) 班角色区“亲亲热热一家人”提供了全套仿真家具, 其逼真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吸引了全班幼儿, 他们争先恐后到这个区角玩。可没过多久, 孩子们渐渐厌烦了这里一成不变的摆设, “床铺”只能给娃娃睡觉, “电视机”只能用来观看, “冰箱”只能用来放水果……显然, 这些仿真材料的单一功能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 他们对这种单一、枯燥的游戏材料难以维持长久的兴趣。

对策:游戏材料是幼儿操作、探索的工具, 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幼儿收集卫生安全的废旧材料, 并充分挖掘材料的潜在性功能, 使幼儿在自由操作、实验、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同一材料的不同玩法, 做到一物多玩。如:一根根的玉米芯在娃娃家里可制作成形态各异的“玉米娃娃”, 在运动区里可做成飞镖, 在美工区里可当作画笔……又如:蛋糕盒能做成娃娃家“火锅”, 而铺上桌布则可变成小巧的餐桌……

问题二:忽视幼儿的年龄差异和发展水平

案例二:前段时间到一所幼儿园参观, 该园在小班“生活区”里投放了给袜子配对、扣纽扣、系鞋带等游戏材料, 在中班和大班“生活区”里也投放了基本类似的材料。小班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津津有味地操作着, 而中、大班的幼儿却兴味索然。同样, 在另一所幼儿园, 小、中、大班都创设了“科学发现区”, 该园有限的一些科学探索材料被平均分到了三个班, 结果造成小班幼儿不会玩, 中、大班幼儿材料不够玩的现象。

对策:游戏材料的投放要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一般来说, 小班可提供以角色游戏为主的材料, 中班提供以培养幼儿交往经验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游戏材料, 而大班则可提供较复杂的操作或益智类材料。另外, 即使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提供材料时, 既要考虑“吃不饱”的幼儿, 又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 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提高。如在中班“钓鱼”游戏中, 教师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 有意识地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按数卡钓鱼, 能力较强的幼儿按“多一或少一”数卡钓鱼, 而能力最强的幼儿则尝试按“相邻数”标志卡钓鱼。

问题三:材料单一、无明确的教育目标

案例三:我园小班创设了“给动物宝宝喂饭”游戏, 教师投放了可爱的动物头饰造型、碗勺和各种豆子。游戏中, 幼儿用小勺将碗里的豆子送到动物的嘴里。几次活动后, 他们已不满足重复简单的动作, 渐渐失去了兴趣。

篇4:游戏观察分析——对于区角材料的投放

[关键词]大班幼儿;自主性;区域材料投放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期不只是为青年期做准备,它同样拥有其本身的存在价值,儿童不是只为将来活着,还要活好当下,他们应该享受快乐美好的童年生活。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明确规定,儿童有权利休息和闲暇,进行与儿童年龄相符的游戏和娱乐活动,可以自由参加文化和艺术活动,儿童不仅具有发展权、受教育权,还享有游戏的权利。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这说明游戏在幼儿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孩子进入大班学习后,生理和心理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游戏内容和角色,不会再像小班幼儿那样热衷于做游戏,而且家长也觉得游戏会使孩子忽略学习,因此游戏往往以热闹开始,却很快地就结束了。但事实上游戏不只是玩乐,而是要通过做游戏的方式促进幼儿智力和身心的发展。自主性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活动区的材料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怎样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投放各种材料,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呢?

一、对于大班幼儿特点分析

1.好奇心增强。五岁到六岁之间,是幼儿好奇心最强的时候。陈帼眉教授在他的《学前心理学》一书中曾说过“如果说4岁儿童的活跃主要表现在身体的活动上的话,那么5岁儿童的活跃主要表现在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上”。因为智力的发展,所以他们的脑子里面很多的疑问想要问清楚,就会出现问题好像总是问不完的情况。

2.活动自主性提高。大班阶段的幼儿随着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其认知水平及认知结构也在不断发展,其对于事物会有更深层次的见解,不再满足于教师上课所讲的内容,他们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处于大班阶段的幼儿他们在性格特点等诸多方面都会有所变化,比如: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情感意识的增强、合作意识的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等等。所以在培养教育上,大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二、材料投放策略研究

自主性游戏材料一般都是来自幼儿的生活,材料的加工制作大多数时候都是由教师或者家长一起帮忙完成。在材料收集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全且选择幼儿经常能见到的物品,还要考虑到其物品能对幼儿的智力能力产生影响。

1.注意材料投放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游戏材料的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反而使幼儿不定心。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目标的实现度。大班幼儿在游戏主动性上已经有了很好的提高,如果材料投放上不够有趣,就吸引不了他们,就会降低他们的兴趣,也就不能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

2.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和探索性

在幼儿教育中,自主性游戏和主题活动是相互结合的,是在主题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教师一个游戏的设置,其目标性是必然要有的。因此,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要使大班幼儿的探究能力得到培养,首先,游戏的材料就要具备探索性。不能只是简单的动手制作,在材料的收集和创作中,要能让幼儿学会动脑思考。

3.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自主性游戏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能让不同性格的幼儿自由发展,就算是那些性格较安静的幼儿,也能在自主性游戏中找到乐趣。那么,教师在材料投放的时候,要注意材料的层次性,尽量选择半成品或者原料,让他们自己创新加工,这样才能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

例如:猜味道的游戏。教师可以提供给幼儿杯子、凉白开、苦瓜汁、山楂汁、可乐,先分开让幼儿蒙眼尝味道,猜是哪种物品,再让幼儿自己随意添加两种材料混合放入杯子,然后让其他小朋友尝。最后加入其中三种,进行混合。这样有层次的材料投放既能让幼儿感到趣味,也能提高辨别的能力。

4.材料投放的安全性和艺术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在大班幼儿自主性游戏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彻底地清洁消毒。同时,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包装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如动手区内练习系纽扣的活动材料,可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做工精美的动物造型、花瓣造型等,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从而使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积极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有利于自主性游戏的顺利开展。

5.材料投放的动态性

投放材料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如果现有的材料已满足不了幼儿的需求,那么幼儿就会对活动失去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及时观察发现游戏材料是否对幼儿当时的活动起到应有的作用,以便做出调整或更换材料的决定。此外,材料的动态性还表现为各平行班级之间的互动,各班教师应相互了解、沟通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情况,做到材料互补、资源共享,让材料真正为幼儿的活动服务。

三、结语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年龄和心理上都得到一定的发展,所以开展自主性游戏是可行的。对于自主性游戏中材料的投放,一定要有针对性,要进行设计,不能随随便便放入教学中。自主性游戏材料投放合适与否对于大班幼儿的探究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黄瑾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09):387-388.

[2] 邓双.示范性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与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20.(02):105-106.

[3] 杨莉君,邓双.示范性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5):446-447.

篇5:区角活动中英语材料投放初探

区角活动为幼儿双语学习提供了积累的空间在使用幼儿牛津英语教材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发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的学习关键是在反复的练习,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大好时机,通过不同形式的听、说和感知英语的练习,从而达到熟练运用的效果。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们可通过多人游戏的方式相互学习,这是一种幼儿自发的学习,有人曾这样说过‘同伴之间的学习,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我本人非常赞同这种观点。

区角活动为幼儿双语学习提供多种途径在正式活动中,由于幼儿人数较多,时间受到限制,因此活动的形式多以幼儿的听和说为主,但是正如幼儿母语的学习一样,听和说只是学习途径的很小一方面,很难让幼儿多角度、多通道的感受英语,其实幼儿喜欢的撕贴、涂色以及玩沙等活动也可以参与进来,于是我将一些有趣的英语游戏融进区角活动。

像不像

材料投放:①字母镶嵌板和相应的字母沙盒②沙盒、小扫帚和小簸箕。

玩法:①在字母盒中找出相应的字母镶嵌在字母镶嵌板中。②用手指划划字母镶嵌板中的凹陷处,用手指在沙盒中画出字母。

给字母宝宝穿衣服。

材料投放:①在纸上勾勒出幼儿所学英语大写字母的轮廓,各色蜡笔;②用虚线画出字母,在虚线的边上用箭头和数字表示笔划的方向和顺序。

玩法:①请幼儿为字母涂色;②引导幼儿按照正确的笔划描画字母。

幼儿可以通过涂色更进一步的了解所涂物体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帮助幼儿更好的记忆字母。

字母找家

材料投放:所学单词镶嵌板和相应的字母。

玩法:幼儿根据现有的单词字母外轮廓,选择字母拼单词的简单操作游戏。

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从而认识不同字母的外形,帮助他们熟悉单词。

字母(单词)宝宝找妈妈

材料投放:①幼儿所学字母制成大字母各一张、小字母若干张、浆糊和抹布。②将小字母换成与打头字母与大写字母相同的单词(每一种相同的字母若干张)③将相同的单词换成不同的单词(打头字母与大写字母相同的单词)。

玩法:幼儿找出与大字母相同的小字母,用浆糊粘在大字母上(小字母摆放方向与大字母相同)。

走迷宫

材料投放:设计一幅迷宫,上标有单词和插图、各种小动物的指偶。

玩法:可以供两人以上的多位幼儿共同游戏,幼儿手持指偶走迷宫,边走边说出所学单词。(可以根据幼儿熟悉情况变换单词)

根据单词的分类,我为幼儿设计了动物、身体部位等不同的迷宫,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系统地记忆单词。

卡片找朋友

材料投放:画有单词及插图的卡片、字母卡片、打洞机、线。

玩法:幼儿将单词卡片与字母卡片用线串在一起。

这个游戏既能帮助幼儿熟悉单词和字母的关系,又通过打洞和串线的活动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深受幼儿的欢迎。

篇6:游戏观察分析——对于区角材料的投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科学领域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显然,幼儿科学活动,教师更注重的是创设提供让幼儿操作探索的环境,使幼儿能真正动手动脑。然而,由于幼儿的兴趣、能力、需要等差异,科学活动是在集体教学中很难整齐划一的完成,那么科学区角的建立有效的弥补了集体科学活动中无法完成的操作活动。科学区角的建立给了幼儿一个自主探索、自我学习的空间,教师可以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指导,使每一个幼儿在愉快、自由、合作的环境中进行科学探索。

一、注重材料的引导性

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要考虑到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引导性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考虑材料之间的关联,考虑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幼儿的启示,只有具有引导性的材料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材料的引导性不是教师的语言指点,更不是教师代替幼儿操作,而是内化在材料中的“引路”线索。使材料具有引导性的关键是找到材料与活动预期结果间的关联,如玩具“灯泡亮了”,这是我园在省专家的领导下研发的玩具,我做了进一步完善——为孩子提供了图示,让孩子通过观看图示,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得出结论,第一页图示,幼儿通过实验探究出电池同方向摆放电路不会连同,电池要按照不同方向的摆放才会连通;第二页图示,幼儿通过不同线的连接方法,探究哪种连接方法小灯泡会亮,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进行更多的尝试、发现;第三页图示,我设计了一个可反复使用的记录表《我会导电吗》,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出电路连接哪个物品会导电,然后做出记录,并挂在墙上,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

在活动中,我所投放的引导性材料就是示意图,每幅示意图都蕴含深刻的教育意义,通过材料的引导使幼儿之间发生互动,而教师并不需要语言的指点,幼儿只要按着内化在示意图中的“指路”线索进行操作即可。幼儿对于玩具的操作方法都是在与同伴的讨论式互动、自我观察实践中得出的,并最终得以完成活动,达到教师预期的结果。由此可见,材料的引导性对幼儿在试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否是非常重要的。

图示、记录表

幼儿活动过程中

二、注重材料的探索性

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要让幼儿在短时间实现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必须为幼儿提供易于探索的材料,支持幼儿的探究,使幼儿通过操作主动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活动材料应不断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怎么样”,不断促进幼儿从多个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这也为促进幼儿进行持续不断地探索活动,进而为促进幼儿探索意识的萌发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科学区角投放材料的性质应有别于其它区角的材料,要具有探索性。如果不具有探索性就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很少幼儿会主动去探索。即使有人去玩也常常是坚持不久,往往是玩一会儿,觉得没意思就走开了。如我在科学区投放了玩具“扇一扇”,其中有纸片、铁钉等材料,让幼儿通过“扇”,发现哪些东西能够被扇起来。开始投放几天有人来玩,几天后就没人来玩,于是我进行反思,并询问部分幼儿后,了解到原来是这些材料探索性不强,材料提供较单一,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幼儿操作一会儿就会了,没有挑战性。明白原因后我及时调整材料,将材料进行改进,投放了更多实验的材料,如棉花、硬币、海绵、塑料花、曲别针等等。增设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曲别针要用小风力还是大风力才能被扇动,让幼儿首先猜测,然后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样的探索才具有挑战性,更加容易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

玩具:扇一扇

三、注重材料的趣味性 占地盘

科学区的玩具材料投放不能注重了探索性而忽略了趣味性,一味的让孩子知道实验的现象,只是看起来漂亮,但玩起来没意思,使孩子玩的没有意义。因此,教师制作的玩具,要平衡玩具中的“玩与教”的作用,真正的在游戏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如“占地盘”,主要让幼儿练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原来我只是写了一些题卡,幼儿作答,属于幼儿自己考自己的题,比较枯燥,幼儿不喜欢玩。后来我进行了调整,将这个玩具做成竞技性玩具,竞技双方每人持有一套数字卡册(双方的颜色不同),二人通过掷骰子的方式开展答题游戏,幼儿根据骰子上的表情图及文字提示,开展答题活动,幼儿可在四块答题板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加减算式,并在自己的数字卡册中找到正确的数字进行粘贴。当游戏结束时,比较红蓝双方谁贴的更多,多者为胜。在玩具中增添了情境,这样大大增强玩具的趣味性,这样就能使他们更愿意操作,愿意学习,让孩子在充满趣味的探索中得到锻炼和发展,使孩子能愉快地走进创造的科学殿堂。

幼儿正在游戏

四、注重培养幼儿的记录能力

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对瞬息万变的科学现象有观察的兴趣,乐于发现和探究,而对需要持续观察才有所发现的现象,观察兴趣不浓,有效记录的能力也不强。面对问题,引发我们思考如下问题:我们究竟要引导幼儿记录什么?怎样有效记录?大班幼儿能凭借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力,可以记录,但记录内容缺乏目的性,记录形式比较单一,交流和分享的意识比较薄弱,这些问题反映出大班幼儿有效记录的能力有待提高。设计适合大班幼儿操作的科学实验,让他们在自我的探究和操作中发现问题,能将操作结果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1.记录的素材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水平,引导他们记录自己熟悉的事物。鼓励幼儿大胆地用简单图画记录自己所观察和探究的事物。图画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和熟悉的形式,每个孩子的图画都表现了他们不同的内心感受。鼓励幼儿大胆的用自己的图画来记录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与现象。

2.教师提供给孩子简单的符号,大班幼儿对符号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认知,不仅是为了引导孩子做简单的记录,更是为了激发幼儿创造自己独特的符号去自主记录的意识。

3.提供不同材料,丰富记录方式。科学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各有特点,因而记录方式要力求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工具、材料来拓展孩子的记录方式。大班幼儿的记录可以采用各类粘贴、照片、绘画、符号等方式进行,还可以配上简单的文字及表格。具体用哪种形式,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记录的内容、玩具材料来确定。我们要根据科学活动的内容提供不同材料,让孩子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记录,不断丰富孩子的记录方式。通过有效互动,幼儿潜移默化地学习科学记录的方法。教师根据记录中反映出的信息,了解幼儿科学探究的情况,帮助幼儿梳理思路、提升经验,使幼儿在交流记录中的新发现成为促进幼儿持续观察活动的动力,体验发现的乐趣。

粘贴类记录表

文字符号类记录表

绘画类记录表

第一天

第四天

在提供材料中要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动材料难易度上体现出层次性。在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基础上,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材料及方法进行操作、探索,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材料投放要由浅入深,要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使幼儿能够探究。如玩具“分一分”,它主要是让幼儿练习圆、正方形、长方形的二等分、四等分、八等分,我原来的设计方案是让幼儿将设计好的拼版摆在正确的位置,最后让幼儿数一数用了几块一样的拼版拼成了一个圆。这样的方案比较枯燥,幼儿不喜欢玩。后来我进行了调整:增添了色子、分分板和小熊头像等,幼儿通过抛色子为小熊等分饼,色子抛到几,就为小熊等分几只饼,能力强的幼儿可以为小熊等分长方形的饼干,能力弱的小朋友可以为小熊等分圆形饼干。

分一分

实践中我们发现,科学区材料的难易程度会影响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发展。如果材料过于简单,幼儿很快获得结果,便失去了探究的动力;如果材料过于难,幼儿就会不知所措,探究兴趣不高。因此在材料投放时,我们必须注意材料的层次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六、注重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实施本阶段教育目标

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确定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并配合集中教育活动的进度拟订科学区的具体教育目标,安排活动内容,适时增加、丰富、调整操作材料,这样才能使幼儿真正受益。如大班三四月份的教育重点为10以内的加减运算,我在同一教育目标下制作不同的玩具,如分解组合箱、超市购物、捡10分等玩具,幼儿们非常喜欢,参与性很高。

捡10分

大班的孩子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已经不能满足于老师教给他们固定的道理,而是更希望自己去尝试、探索、操作,通过与伙伴之间的讨论,提出疑问,最终得出实验结果,并且他们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所以我们在区域投放的每一个材料都要用心思考、精心设计,从而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幼儿带着任务在情景、竞争中完成本年龄段的教育目标。

篇7:幼儿数学区角材料投放策略浅析

下面,笔者就从以下三方面,对幼儿数学区角材料的投放进行个人说明和阐述。

一、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诱发幼儿参与学习和操作材料

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差,他们主要依靠自身需要和兴趣参与各种活动,而不是服从,所以在进行数学区角材料的设计和制定时,我们必须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为依据,诱发幼儿参与学习和操作材料,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参与数学区角活动的学习,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

比如,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1~10的数字卡和标有1~10数字、不同种类的蔬菜卡片,让幼儿玩种菜的游戏,即由我们插上数字卡,让幼儿种上相应数量的蔬菜。也可以让幼儿玩买菜的游戏,即两个幼儿为一组,其中一名幼儿说:“我要2个西红柿,6个胡萝卜。”另外一名幼儿则要准确拿出相同数量的西红柿和胡萝卜卡片。另外,我们可以投放手指套圈,套圈上写有不同数字,让幼儿根据手指的数字套相应数量的套圈,如此能让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知道数量关系和数字递进关系。总之,通过设计和制作符合幼儿兴趣爱好的数学区角材料,既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区角活动的趣味性,诱发了幼儿参与学习和操作材料,也帮助幼儿理解了数字概念,发展了幼儿数学学习能力。

二、材料的投放要富有层次性,以满足每一位幼儿的发展需要

相同年龄的幼儿,也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如果我们在投放材料时采取一锅煮的方法,那么就会产生有的幼儿能积极投入其中,有的幼儿感到困难,觉得无从下手的不良现象。所以这就要求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在投放材料之前首先要对材料的玩法与价值进行精心研究,然后根据幼儿的发展差异将操作材料分成不同的层次,即材料的投放要富有层次性,从而做到对不同发展能力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满足每一位幼儿的发展需要。

比如,在对幼儿进行按照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这一内容的训练时,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我就给学生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如能力比较弱的幼儿,给他们提供了不同颜色的珠子让他们按照abab、aabb、aaabbb的规律,将这些珠子串起来,串成一个手链;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我给他们提供了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珠子,让他们按照我给出的提示卡,有规律地将这些珠子串起来。这样,我们通过以幼儿不同发展能力为依据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能让每一位幼儿都体验到数学区角操作活动的乐趣,满足每一位幼儿的发展需要。

三、材料的投放要体现合作性,让幼儿体验与伙伴合作的乐趣

中班的幼儿,交往需求明显比小班的有所增强,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在进行数学区角材料的投放时要体现幼儿的合作性,让幼儿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并以此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

比如,以前在数学区角给幼儿投放玩具材料,如名为“转转盘铺路”的玩具材料,大部分幼儿都是自己玩自己的,与其他幼儿没有沟通和交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让4名幼儿为一组,每一组发一个转盘,让这4名幼儿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决定谁先转动转盘进行铺路,如转盘指针停在了数字“5”这一格,则要拿出5个石子进行铺路,其他幼儿则对石子的数量进行检查,看石子的数量是否正确,然后游戏继续进行。这样,我通过给在数学区角投放体现合作性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与人协作精神,发展了幼儿的合作能力,满足了中班幼儿的与人交往需求。

综上所述,数学区角活动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特征,对于幼儿数学概念的建立和数学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身为幼儿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材料的投放,并且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投放,如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课程的实际内容等进行投放,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区域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对数学区域活动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孙欢欢.幼儿园班级数学操作材料的使用与开发[D].河南大学,2014.

篇8:区角活动中材料的准备与投放

为了便于区角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更好地创造和操作,我们园每个班都设立了“百宝箱”,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孩子在投放材料时有时是盲目、随意的,那么如何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提供适宜的材料呢?通过老师们的研讨,最后决定创建“材料超市”,这个材料超市是根据材料的种类开设的,每个班级都可以来这里选取需要的材料,达到了幼儿园的资源共享。

关键词

区角活动

准备投放

一、通过主题目标去投放丰富的区角材料

主题活动是引导幼儿萌发关爱情感,获得分享、合作、交往等体验,因此我们设立了多个区角,以便幼儿去操作,如手工区的“制做花灯”,我们投放了很多一次性纸杯、线绳、剪刀、胶水等,有了这些操作材料,孩子们通过剪、贴、画制作出了各种花灯,孩子们拿着自己制作的花灯很有成就感。我告诉他们:“纸杯的用处很多,只要你们敢于尝试,还能做出好多你们喜欢的东西呢。”为了鼓励孩子带废旧物品,每个班上都设立了百宝箱,孩子非常自觉,总是在箱子里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孩子们通过废旧材料,不但体验到了制作的快乐,还养成了废旧材料重新利用的习惯。

二、要适当控制材料的数量和种类

我们大家都知道: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它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刚开始我们为了丰富活动区材料,投放的材料无所不有,有瓶子、罐子、毛线等,真算得上五花八门。我们以为这样就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充分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但是经过实践,事实并不是这样,开教研会探讨区角活动时,几个班的老师反映,孩子进入区角看到那么多材料特别兴奋,但孩子们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根本不能集中精神去探索,到头来只是学会了频繁换材料。经过研讨我们得出结论:幼儿的注意力本身就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但也容易造成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很明显这是与我们投放材料不当而造成的。有句话用在这最恰当不过:“多则滥,滥则泛”。

因此,我们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是否有联系,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更换和补充。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三、精美的成品材料少提供,多搜集一些半成品材料

漂亮的操作材料能立刻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然而,我觉得我们更要注重材料本身是否能促进幼儿学习探索的价值,仅仅看材料的外表是不可行的。如果只是好看,幼儿拿着玩玩、欣赏过后就不感兴趣了,那么,再精美的玩具又有什么用呢?如小班的区角材料,老师辛苦的用泡沫制作逼真的包子、汉堡、漂亮的厨具等,但据老师反映,多数孩子只是出于新鲜而机械地摆弄。为什么呢?经过交流老师们得出结论:因为孩子面对这些精美的玩具,不需要自己再去讨论、协商、创造,只简单地分个角色,一起玩玩就行了。这样看起来精美的材料,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想像与创造的操作平台,也就失去了材料投放的价值。

其实,一些废旧的材料,比如方便面碗、纸杯及废旧光盘等,在孩子们的手中,通过加工装饰,可能就变成了漂亮娃娃或小狗;把这些材料投放到娃娃家中,无需任何装饰或改造,也许就已变成了吃饭的小碗或喝水的小茶杯等等。由此可见,多搜集一些半成品材料或废旧材料,对区角活动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

四、设立百宝箱、创建“材料超市”

为了便于区角活动的材料收集,让幼儿更好的创造和操作,我们每个班都设立了“百宝箱”。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展和观察,我们发现孩子在投放材料时是随性的、盲目的,大多只是瓶瓶罐罐等基本材料,幼儿活动时不一定需要这些材料,但有时活动需要的材料却一下子找不到,那么如何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提供适宜的材料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专门组织了一次教研,最后决定从幼儿园出发,创建“百宝投放站”,这个百宝投放站是根据材料的种类开设的,有“线绳类”“洗化用品类”“玻璃瓶类”“塑料瓶类”“纸盒类”等,同时我们还专门找了一个房间创建了“材料超市”,每个班级都可以来这里选取需要的材料,达到了幼儿园的资源共享。同时我们关注幼儿的生活,注重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由自主地学习和交往。

通过我们有意识的设立“百宝箱”、创建室外“材料投放站”、室内“材料超市”,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通过“材料超市”的创建,幼儿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家里有什么废旧材料,都会拿到幼儿园来。

五、在区角活动中的困惑

1虽然我们创建了“百宝投放站”,但是家长不能随时为幼儿园提供需要的材料,无形中给老师和家长都增加很大的负担。怎样鼓励家长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是我们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2如何更好的把区角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融合,也是我们今后教研的一个重点。

篇9:游戏观察分析——对于区角材料的投放

一、正确理解“数学区角”“数学区角材料”

数学区角是提供较丰富的数学材料,供幼儿操作练习的活动环境,具有开放、自由、自主等特点。 在此幼儿可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方式和伙伴,并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去操作探索,是对集体数学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 数学区角材料是教师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它本身特性和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获得的学习经验,同时,它与幼儿活动欲望强弱、兴趣高低、活动持续时间长短、能否进行独立的思维和想象及有无探索和创新精神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区角材料的投放尤为重要。

二、提供适宜的数学活动材料

1. 材料要适宜进行数学活动

提供的材料应蕴含相关的数学知识, 能起到激发幼儿主动地操作与探索活动的作用;提供的材料有利于通过调整规则,引导幼儿有进一步学习的可能。例如,色彩鲜艳的饮料瓶,通过添加辅助材料和改变规则,可以让幼儿获得按大小、高矮、轻重等相关的经验。

2.材料要卫生安全

(1)保证材料的卫生。 由于区角是对全班幼儿开放的,如果不卫生,幼儿与材料“亲密接触”容易导致疾病传播,因此教师要保证材料的卫生:1) 选用的材料应合乎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且易于清洗和消毒,不易污染,不含毒性;2)要定期消毒,确保材料的卫生。

(2)保证材料的安全。 1)材料和涂料必须卫生无毒,不含有铅汞等有害物质;2)活动材料表面必须平整光滑,无锐利的棱角或锯齿,防止刺破幼儿的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3)有填充物的材料,封边要牢固;4)会发出声音的材料,声响不要太高,以免伤害幼儿听觉。

3.材料能反复使用

(1)活动材料要可操作。 在实践中,有的材料仅能起到烘托活动区气氛的作用,只有观赏价值,不能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这就违背了“幼儿需要通过亲手操作积累数学经验”的规律。

(2)活动材料要牢固,可反复使用。 由于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幼儿并不是通过一次操作就能够理解数学概念的抽象意义,而是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活动材料一定要牢固,经得起幼儿反复操作,这样有利于幼儿复习、巩固和练习。

(3)活动材料要有变通性。 活动材料可以拓展新玩法,以不断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这样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提高。 如套娃玩具,可以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来作为学习排序的操作材料;如果提供“饼干”,喂套娃吃“饼干”,此时套娃玩具就成为幼儿学习一一对应、比多少的材料;如在套娃身上贴点子,按照点子的数量为套娃发“花”片片,此时套娃与点子又成为幼儿数数,按点数取物的材料……一物多用,既经济又实用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价值。

三、提供有层次的系列操作材料

1. 提供同一结构不同层次的材料

提供活动材料的形式应和幼儿数概念形成的三阶段相适应即实物———动作表征、图片———表象表征、符号———符号表征,从而引导和促进幼儿数概念抽象的进程。 例如,5以内数的感知,可让幼儿感知实物、图片或符号等。 从这几组材料来看,紧扣目标涵盖了实物的直观、 图片的形象和符号的抽象等三种层次的学具,这样既可以适合不同水平层次的幼儿,又能适应幼儿从直观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

2.提供同一概念多种变式的材料

对于同一个数学概念属性, 教师可用尽可能多的知觉形式的材料来表现。 例如,提供多种三角形如正三角形、锐角、钝角等腰三角形等,这样幼儿在进行归类时,获得的将是最接近三角形本质属性的经验。

四、提供具有自检功能的活动材料

1.操作材料的摆放体现学具的自检功能

例如,“帮玩具小熊找床”,教师提供大熊、中熊、小熊及大床、中床和小床,并且床长度与熊长度是对应的。在操作活动中若幼儿将小熊放到中床、将中熊放到大床,那么大熊肯定睡不了小床,这样就暗示着幼儿“找错了,需要调整”。

2.在操作材料背面预设结果体现学具的自检功能

拼接的操作材料, 教师可在卡片背面拼接处预先设置好某中图案。 例如,“数数有几个”的平面的操作材料,可在背面印上相应的点子,便于幼儿进行检查以获得及时的反馈等。

3.运用材料摆放的规律性体现学具的自检功能

例如,从矮到高排序,可以引导幼儿体验这样的排序是如同 “一层一层上楼梯”。 如在摆放的过程中有误, 那么幼儿自己在检查时就会发现有些地方不是“上楼梯”,那么就说明材料摆放顺序错误,需要进行调整。

总之,活动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的一重要因素,是幼儿活动区探索活动的物质支柱, 准备活动材料应体现因人施教的思想,做到难易结合、繁简结合、单一与多功能结合,让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使用材料,使他们在活动中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真正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

摘要:数学区角中的操作材料是幼儿学数学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通过幼儿自主地操作摆弄材料,才能让他们在玩中“体验数学”。区角材料的投放尤为重要,为此一要正确理解“数学区角”“数学区角材料”,二要提供适宜的数学活动材料,三要提供有层次的系列操作材料,四要提供具有自检功能的活动材料。

篇10:浅谈幼儿区角材料的有效投放

【关键词】幼儿区角;材料投放;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083-02

自国家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教育理念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推广和实践。区角活动以其便于操作、组织方法灵活、便于教师进行个别化教育等优势,受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喜爱,并不断被推广,但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

一、当前幼儿园在区角活动中材料投放的现状分析

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自主选择活动区和材料,自主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提升。纵观现有幼儿园在区角材料投放方面存在以下不适宜现象:(1)“观赏性”材料居多,能让幼儿实际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的较少。(2)从市场买来的成品材料居多,且操作方式比较单一,而教师日常收集、废旧利用、自制的材料少。(3)不同年龄班提供的材料基本类似,层次性和多功能性比较欠缺,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

二、实施策略

1.重视幼儿园活动区域材料投放的多样性

一般来讲,幼儿园活动区域材料来自于三个方面,其一是自然本土材料,包括:豆子、瓶子、纸杯、易拉罐、木珠、石头、纽扣、磁铁,吸管、毛线、各种树叶等一些垂手可得的自然材料,本土资源的材料有的可直接利用,也有的可装饰、设计。比如利用小石头、树叶等自然资源,幼儿进行绘画、贴画等多种系列活动。其二是自制材料:如:印章、添画卡、故事卡、数字分解组成卡、穿编、拼图、商品替代物、生活用品替代物、服装道具、场景道具、沙包、陀螺、高跷、布飞碟、风筝、飛镖、拉力器等,极大地丰富各区角的材料投放。其三,教师可以与家长联合起来,对幼儿园以及家庭中的废弃材料进行开发,像废旧的床单与布头,可以提供给幼儿,让他们制作娃娃的新衣。

2.投放具有情趣性材料

学前幼儿年龄小,缺乏以物代物的能力,需要依赖真实的材料进行游戏。与人交往的能力不强,满足于对材料的单独操作和摆弄,而益智区正是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自由天地,满足了学前幼儿的兴趣需求。因此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适时地投放各种材料满足幼儿的需求,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不断的更换材料。如:“水果棋”是来进行图案与水果的匹配的棋类游戏;“给小动物为饼干”将不同的颜色、形状的“饼干”送到小动物的嘴巴里;“小动物排队”将高低不同的动物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排列;“给动物宝宝喂饭”将各种食物分别喂给不同的动物吃以进行食物与动物的匹配。诸如此类的材料本身就具有直观、形象、有趣的特点,具有情节性和趣味性,非常受到幼儿的欢迎,是益智区也成为了幼儿欢乐的小天地。

3.材料的探究性

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操作方法、举一反三、学会探索。例如:教师和幼儿在玩自制的降落伞,用力抛上去,降落伞慢慢地飘下来,幼儿拍手欢呼。大家都想有一个,教师带领幼儿围桌坐下,带头动手做起了降落伞,将线扎住塑料方块布(方块布由塑料袋剪成)的四只角,然后四根线集中固定在有一定分量的物体上。幼儿纷纷仿效。可是当大家把自制的降落伞向上抛时,发现各种情况,有的歪歪斜斜(四根线长短不一),有的张不开(下坠的固定物太轻),有的伞面还未来得及张开已经掉下来(下坠物太重)等等。幼儿间在找原因,在议论,在修正。再如:墙上贴有一幅画,上面有两只动物(小兔与小羊),当中是一架电话机,每只动物的下面有八道算术题,教师和一个幼儿玩游戏,“你做小兔,我做小羊,我们两个打电话,你的电话号码是一一”教师把小兔下面的八道题的答数一一念出就是它家的电话号码,然后俩人说说话。幼儿在与教师游戏中明白了怎样玩,就不断变着花样编自己的号码(出不同的算术题),让同伴猜,乐此不疲。

4.材料的投放要体现合作性

中班的幼儿,交往需求明显比小班的有所增强,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在进行数学区角材料的投放时要体现幼儿的合作性,让幼儿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并以此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比如,以前在数学区角给幼儿投放玩具材料,如名为“转转盘铺路”的玩具材料,大部分幼儿都是自己玩自己的,与其他幼儿没有沟通和交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让4名幼儿为一组,每一组发一个转盘,让这4名幼儿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决定谁先转动转盘进行铺路,如转盘指针停在了数字“5”这一格,则要拿出5个石子进行铺路,其他幼儿则对石子的数量进行检查,看石子的数量是否正确,然后游戏继续进行。这样,通过给在数学区角投放体现合作性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与人协作精神。

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区域活动是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是一种个别性的教育,教师在提供材料时,要不断提高投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努力挖掘区域活动的潜在功能,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策略,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游戏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刘秀艳,王晓亚.论幼儿园活动区域材料投放原则[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3:75-76

[2]陈云.区角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3(6):52-53

篇11:游戏观察分析——对于区角材料的投放

关键词:区角活动;“农”味材料;投放;运用

新《纲要》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我们的课程理念是:亲近自然,拥抱社会,让农村幼儿园课程散发“农”味。“农”味材料在农村中随处可见,这些看来不起眼的“农”味材料,在孩子们的眼中却是宝,他们百玩不厌。所以充分挖掘“农”味材料,投放到区角活动中,既可节省资金,又可引领幼儿学会关注周围生活,学习利用身边垂手可得的“农”味材料获得有益的经验性知识。“农”味材料的投放和运用要根据季节的变化,也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同一年龄段孩子发展的不同层次,这样才能充分发展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一、不同季节投放与运用不同材料

春天,幼儿会被各种发芽的植物所吸引,于是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各种种子,并和幼儿一起种种子,适时做观察记录,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在美工区,结合二○○八年北京奥运,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种子粘贴出“奥运福娃”、“奥运五环”和“奥运会会标”等主题互动图案。在生活区,幼儿利用废旧盒子制作的大张嘴巴的立体动物用勺子舀种子、用筷子夹种子、用镊子夹种子。在娃娃家,种子又成为理所应当的娃娃美食。

夏天,孩子们常常和爸爸妈妈到溪边玩耍,捡回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鹅卵石也来到了我们的活动室。在美工区,鹅卵石成了幼儿特殊的画纸,一幅幅石头画就此诞生了。它们有栩栩如生的小鱼、企鹅、蜘蛛、大象等可爱小动物,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三个和尚”、“美少女”等故事情景画,也有“数字”和“几何图形”等认知内容,还有利用各种盘子做背景制作的充满童真、童趣的“石头装饰画”。在音乐区,我们引领幼儿聆听天籁之声,原来石头也能演奏出如此动听的音乐。在建构区,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石头搭建了石头城堡、石头小桥等。

秋天,幼儿每次户外活动回来,手里都会有很多落叶宝宝,老师引导幼儿用这些物品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科学区,将树叶塑封做成标本,供幼儿认识各种树叶。美工区,树叶可以变成金鱼、螃蟹、牛、小兔等小动物;小树叶可以制成“书签”;还可以变成“风雨丽人”和“渔舟唱晚”、“渔夫垂钓”的情景画……还可以将树叶的轮廓拓印下来,然后尽情装饰。语言区,幼儿可以利用美工区的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故事创编、拼画讲述等。表演区,幼儿还把树叶顶在头上做帽子,把树叶串在一起做裙子……

冬天,我们会将日常收集到的有代表性的物品投放到区角活动中,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如:丝瓜瓤。在美工区,幼儿用丝瓜瓤制作了小狗、长颈鹿……在生活区,幼儿用丝瓜瓤做人物身体,利用辅助材料缝制各种纽扣。在建构区,利用辅助材料搭建椰子树、农家乐园等。就这样,“农”味材料把幼儿的兴趣带到了活动室,带进了幼儿的生活、学习中。

二、大班、中班、小班进行不同材料的投放与运用

虽说“农”味材料很丰富,但在投入时也不能一刀切,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在区角活动中合理地投放。

小班的材料投放趋于生活方面。小班的孩子易受材料的直观影响,并且持续时间短,兴趣容易转移,故首先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例:利用葫芦制作的大张嘴巴的葫芦娃和嘴巴是各种形状的小动物,再提供各种豆类及纸制的食物。在喂小动物吃东西的过程中,不但激发了孩子们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知道了小动物爱吃什么,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并且锻炼了孩子使用小勺的技能。鼓励孩子左、右手交替喂小动物,促进了孩子的左、右脑的均衡发展。

中班的材料投放趋于尝试探索方面。中班孩子,相对于小班孩子而言,动手操作能力有所增强,思维形象性最为突出。首先,我们为他们提供一些用“农”味材料制作的成品,布置在活动室的周围,引发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操作探索的欲望。例如:有玉米皮编织的爬行垫、抛接球、手榴弹、呼啦圈、飞碟等玩具,形象的物品为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其次,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一些半成品,提供丰富的辅助材料,让孩子体验成功。如:用土豆制作的娃娃,用萝卜制作的帆船等摆放在玩具柜上,适时提供丰富的辅助材料。再次,当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我们就一起收集更多“农”味材料,引发孩子的创作欲望。例:用橘子皮、麦杆制作的菊花金灿灿,象征着丰收的喜悦;用芦花制作的马甲非常漂亮,孩子们穿上自己制作的马甲快乐地表演着。

大班的材料投放趋于自由探索方面。给大班孩子提供丰富的”农”味材料,让他们自由探索。如:栗花、芦花、狗尾草、麦管、树叶、玉米皮、高粱秸杆等,另外提供许多辅助材料,如:竹签、泡沫板、橡皮筋、颜料、毛线、图书、图片等,还提供一些半成品,启发、引导孩子。孩子们发挥着各自的想象,大胆地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回家还请家长帮忙。家长们看到孩子们创作的作品,纷纷露出满意的笑容,家长的鼓励帮助孩子们树立了自信心,也更进一步增强了孩子们创作的欲望、合作的激情。

三、根据孩子的心智水平投放和运用材料

众所周知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在投放材料之前要观察幼儿,分析适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活动材料,材料所呈现的梯度是否适合幼儿的心智水平,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层次,以尽可能多地考虑幼儿的发展程度。

上一篇:铸就高尚师德,构建和谐校园 文档下一篇:招警专业科目考试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