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标准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2024-06-28

党建标准化建设的几点认识(共10篇)

篇1:党建标准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党建标准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一、清晰理解标准化的含义是实施党建标准化的基础

(一)什么是标准?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对标准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那么,什么又是标准化呢?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而中国对标准的定义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以上定义都有两个共同的基点:第一是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第二是统一规定且是以一定形式发布的。

(二)企业党建工作怎样与标准化结合。依据标准化的定义首先应该是对企业党建工作中的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工作进行分类,对企业党建工作中的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部分按照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的要求形成标准模块,如基层组织模块化可建立企业党组织结构标准、学习宣传标准、制度建设标准、工作流程标准、活动组织标准、活动记录标准、表格使用标准等标准模块。最终在此模块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形成本单位《企业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手册》,构建本单位党建标准化的基础平台,推进本企业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化。

(三)什么是党建工作标准化?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就是对党建工作制度、程序进行优化设计,以形成最佳的工作秩序,同时量化党组织、党员考核指标,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以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和质量,保证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企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构建党建工作标准化体系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和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从而实现党建工作与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机制的同频共振,真正把党建工作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二、过程评价与沟通的规范化是党建标准化的关键

在《企业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手册》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系统的针对性强和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其基本要求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明确怎么围绕,怎么服务,怎么提高的问题,明确评价规则,其核心是从实际出发,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提高效能为要求,以企业党建和业务工作的结合度为根本,“变考为评”;评价应有强烈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着眼于激活支部的创新活力,提高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能力,以突出工作的实际效果,收到实际成效,实现目标要求为最终目的。

同时要把握评价的操作方法,要工作标准统一,工作流程完善,评价指标量化,资料管理规范为主要要求,循序渐进。还要考虑形式和内容的协调性,积极探索建立制度化的评价标准模式,可实行星级评价,以五个星级对应优、良、中、合格和不合格,五星为最优,一星要求整改,进行动态管理。从制度标准化保证评价工作客观准确和基层党支部工作的持续开展。

三、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是党建标准化的必然发展

随着信息化的到来,为企业党建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没有党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党建标准化仅仅是党建标准化的初级阶段。为了全面、准确、快速、有效地掌握的基层党组织信息,加强各党员、各支部之间的沟通,在基础党务工作中要充分运用计算机、协同工作平台、自动办公系统、互联网等网络技术,实现了基础党务工作信息化,要建立《党员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党费账务信息管理系统》、《党的大政方针》、《党的基础制度和流程查询》、《党建知识》、《党的主题实践活动》、《电子图书》和党员论坛等专栏。制作党支部活动记录、党支部工作评价表、函调信、组织关系介绍信、入党表格、学习计划、学习记录等的填写模板。同时,还充分利用互联网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越条件,对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人员进行日常教育管理,及时将行业、公司和我厂党委的信息和有关学习资料挂在网上,让党员在网上进行政治理论学习。

还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内训师的作用,制作党员学习电子课件,每个月通过电子课件,将学习内容发给每个党员,党员可以利用电子课件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起到督促党员学习和掌握党员学习情况的作用。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党员进行评价。可以制作党员计算机评价程序,利用计算机程序,定期对党员进行评价。通过这一评价体系,如党员学习点击率、点击时间、工作日志等可以随时了解每个党员的学习情况和工作情况,便于党员工作和学习的动态管理,这样就可以对支部和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科学和合理的评价。

四、突出实效是企业党建标准化的根本目的企业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只有三个方面都达到了标准,企业党建工作才能实现标准化管理。推行企业党建标准化,企业党建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党建目标与工作目标相融合,实实在在地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管理问题,突出解决管理缺陷,补全管理短板,实现从“虚”到“实”的转变;推行党建标准化,按照标准进行工作,实现党工作与企业生产、管理、考核、分配等工作协调推进,做到了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转变;推行企业党建标准化,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考评,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深化企业党建工作,运用党的作风要求提高管理的执行效率,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通过企业党建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企业管理水平要得到切实提高、企业效益不断增长、企业成本不断优化、企业员工素质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党建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企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这才是企业党建工作标准化的根本目的。

综上所述,只要实现标准化,企业党建工作也就有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作为国有独资的烟草企业更应当如此。只有不断提高烟草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才能确保烟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正确方向,也才能确保和促进烟草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而为促进“卷烟上水平”目标的如期实现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篇2:党建标准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但目前,机关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党员教育培训缺少制度化,内容形式有待创新。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上趋于多元化,对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机关党支部比较重视业务技能培训而忽视思想政治理论培训,党员培训往往采取大课堂的讲课制,对学习者缺少吸引力,因此迫切需要改变原有的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党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示范带头作用还需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工作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主要取决于党员素质的提高,现在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削弱,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有待进一步加强,党员对自身的要求有待进一步提高。

笔者认为,应着力在破解党员教育培训形式和党员思想觉悟上持续发力,弥补短板弱项,推动改善提升。一是对支部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要坚持年初有目标、年中有考评、年终有考核。经过绩效考核可以总结经验、找到差距、改进工作。二是坚持“三会一课”要形式多样化。可以到党员教育基地进行党的传统教育;

篇3:党建标准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新时期,地勘单位,党建工作认识

近年来, 地勘单位基层党组织在组织架构、党内生活、人文教育、制度设计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一些加强。但是, 目前在改革中, 地勘单位身份的定位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此项工作对地勘队伍各各方面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面对新的情况, 笔者从地勘单位基层党建工作如何应对入手, 谈了一些认识。

地勘单位身份定位工作对地勘单位在产权结构、管控模式等诸多方面都会较过去有大的不同。在这种十字路口的节点上, 党建工作如何跟得住、跟得上, 是当前地勘单位需要思考的课题。以往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形式的东西不少, 实实在在的东西却不很多, 在新的形势下, 地勘单位基层党建工作如何开展谈四点认识。

一、围绕中心任务扎实开展党建工作

由于存在领导地勘单位党建工作的有地方组织和行业组织等多样性, 不同路径下来的任务繁多而沉重, 地勘单位党组织很多时候只能以同样的方式向基层布置。党建搞什么、怎么搞由上面定, 党群部门易成为“二传手”, 效果好不好考虑的并不多。基层党建工作要真正做到融入中心, 服务大局, 得到职工的认可, 就必须克服“克隆”的问题, 把工作重心用到本单位实际工作中去, 关心职工的方方面面、把他们的激情热情调动起来, 使他们全心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

地勘单位工作场所多在野外, 多数党员战斗在工程项目一线, 以项目党建为抓手, 以地勘单位项目党组织为活动单元开展党建工作, 显得尤为重要。项目 (临时) 党支部作为一种形式在现实工作中能起到很好的党组织作用, 一是能够发挥很好的及时参与作用。在地质项目施工生产中, 有问题有困难有难事找一线党组织, 党支部书记能够为项目负责人及时分忧解难, 保障项目实施的稳定性、连续性、时效性。二是加快项目完成进度, 党支部根据不同时期的要求, 协助项目部开展一些安全、攻关、创优、竞赛等活动, 鼓舞士气提高员工的精、气、神。三是起到润滑剂的作用。项目部工作中有着各种关联的东西所在, 如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关系、项目部与上级相关部门的关系、项目部与地方的各种关系等等。党支部书记担负着各方沟通的联络员、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及时传导相关讯息。四是起到项目的保障监督作用。全程参与跟踪服务于项目实施的始终, 不断提出各项注意和改进意见, 对发现的问题及对出现问题的苗头, 及时提醒和纠偏, 是保证项目健康安全运行的清醒剂。

二、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目前地勘单位处于改革定位时期, 职工的思想有波动, 维持职工思想稳定, 必须充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1. 把握工作的重头戏

工作中要时常注意矛盾的倾向性, 认真对待主要矛盾对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把握工作重点, 客观分析和研判一些问题, 要行动迅速去化解各类矛盾。

2. 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

首先是了解把握职工的主流思想、主流意识和易侧滑的方向。二是重思想教育和引导, 针对性的量体裁衣、对号入座、对症下药。在情与法、情与规的把握度上是关键的关键, 既不生硬又明是非。

3. 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地勘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比较复杂, 职工队伍中有知识分子、工人、干部、合同工、家属工、临时工、民工等均有, 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区别对待, 用不同的手段方法, 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不断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方法

地勘单位基层党建工作要适应地质工作分散性、流动性、艰苦性等特点, 为完成好地质工作任务, 党建工作不可缺, 党建工作方法不可少。

1. 创新活动形式, 激发党建工作活力。

要改变传统的高、大、全式的方法, 从大规模单一作战、转变为小、活、快、灵的机动作战, 以一线工地的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亮点、围绕工地上空飘扬党旗等载体做好创新党建工作文章。

2. 拓展工作内容。

不断拓展围绕生产经营工作开展党建活动的新途径。基层党支部开展党员与职工结对子、党员标杆闪亮在工地、党旗飘荡在山间等活动, 激发党员热情激情, 积极投身到艰苦的工作环境中率先垂范, 为党旗添光增辉。

3. 创新工作内容, 努力丰富工作内涵。

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 在严格履行职责的基础上, 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如项目党支部要围绕重点、难点, 大力开展岗位练兵等活动, 积极营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良好氛围。此项工作可以和工会有关工作一同开展, 效果会更好。

4. 每当地勘单位出现新情况, 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都是比较活跃的, 每到这些阶段, 地勘单位的基层党务工作者也是最忙碌的, 此时此刻更应该要经常深入到党员干部职工群众中去, 深入到他们的现实中去, 开展调研、开展谈心活动,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 抓小抓早、化解矛盾, 抓要害, 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增强有效性。

党员干部特别是手中握有钱、物实权的, 是地勘单位身份定位过程中重点的监督对象, 对他们的管理、要求和标准一定要高于一般的党员干部。对于从事对外经营的人员尤其是党员, 要经常教育他们从思想上筑牢防腐堤坝、行动上提升拒腐的能力, 纪律长鸣、规矩长鸣, 并时刻要完善经营工作过程的监控体系。

5. 工作在一线的党员同志, 根据地质工作点多线长、分布面广、人员散少等特点, 地勘单位党组织要根据实际, 划小划实党员组织生活的活动单元, 可成立项目临时党支部、工地临时党小组, 也可以与野外施工驻地的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 将分散在一线工地的少数党员, 纳入当地的党组织管理, 参加他们的组织活动接受教育, 使野外党员不脱离组织的视线。

四、构建党建工作有效的管理体系

地勘单位存在一些基层党组织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 导致党建工作存在软、散、弱、虚现象, 工作实效不强、党建成果不显著。要解决好地勘单位基层党建工作的短板, 就必须积极探索构建党建的有效管理体系, 推进党建工作抓出真东西、干出真实效来。

1. 构建制度规范体系

要建立健全基层党支部建设制度规范体系, 使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保障。一是强化“立规矩”。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为抓手, 建立起一整套基层党建管理制度体系, 健全基层党支部工作日常管理制度规范, 保持和完善一些传统的制度和做法的同时, 关键是针对性可操作性的, 探索一些新的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二是支部组织党员学什么、支部组织党员干什么都不能偏离中央的大政方针政策, 要与党中央时刻保持高度一致, 学好规矩, 学懂规矩。三是通过系列动作去践行守规矩。加强领导、细化目标责任、分项分步去有效实施, 并经过一定的考核评议等步骤, 把有效工作落实到一点一滴上, 使党员干部固化守规矩的烙印。

2. 建立起完善的考核体系, 更好的调动其能动性和创造性

考核评价工作尽可能的量化、细化, 既不能繁琐又不能脱离实际, 既科学完备、又好操作简捷, 切不可为了考核而考核, 一句话简单实用管事就好。

3. 注意实际应用

建立完善奖惩制度, 虚实结合、认真兑现。一是精神激励为主。对于年度考评为优秀的个人和集体来说, 在七一前夕或年末给予通报表扬, 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一项重要考察指标。其次是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可一次性、也可与绩效工资挂钩, 甚至可以在连续多年受到表彰的前提下, 对其薪级工资给予上调。三是对于考察、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区别对待, 进行帮助改进, 且不能“一刀切”。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药方”, 这才是符合马列主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帮助找到解决各类问题方法的前提, 是找根源, 谈话交心是手段之一。党务工作者要善于与同志们打交道, 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关爱、善于交流, 只有在不断的善于中, 才能找准更有效的方法,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通过帮建措施实现各党支部均衡健康发展, 确保党建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葛洪军.浅谈新时期地勘单位党建工作管理[J].青年时代, 2014, (20) :178.

篇4:党建标准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1、教师率先更新观念。

当前社会需要的是有见解、有独创性的人才,因此,教师应进行各种形式的理论尝试,树立一种“敬业乐业”的思想。对新课标表进行深入探究,对教材进行全面钻研,对教法进行精心设计,全身心投入到新课程实践中。将自己的爱心灌注于学生身上。用自己的激情去感召学生。另外,更新观念还表现于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宽松、相互信任的课堂氛围,创设师生共同参与、生生合作探究的情境。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一种安全自由、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学习和探究,敢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因为学生只有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体验到信任、理解、尊重和宽容,进而产生愉悦的情绪情感,才可能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的心态投入到创造性的活动中去,敢于说出疑惑、发表见解、提出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需要,具有追求探究的倾向,是积极行动的内在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如成就性需要、情感性需要、创造性需要等等。因此,教师应利用音乐课堂,让学生一展嘹亮歌喉来个模仿秀,再将“原唱”与“模仿”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差距,在模仿中提升自己,以此满足学生们的成就性需要。我利用音乐课堂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歌曲对唱、为歌伴舞、为曲配乐等,让学生各尽所能、各显其才,给学生构建一个释放激情、展示才华的平台。青少年学生乐于求异、求新、求奇,为此。我在课堂上总要留出一定“自由”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唱、去舞、去想象。例如欣赏腾格尔的《天堂》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感受“天堂”:男生用嘹亮的歌喉去模仿、女生以优美的舞姿来展示《天堂》美妙绝伦的旋律,仿佛自己也亲临那蓝天白云、碧草绿水、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或者发挥想象,自己创作简短的乐句和旋律。这样,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使课堂变成学生燃烧激情、释放才智、拓展思维、彰显个性的探究平台,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3、注意创设教学情境。

音乐教学的情境的审美特点,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两者间的和谐。这是创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情境的外部条件。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就是“聆听”。因此,教师示范演唱的优美性、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不良音响的力避性产生成为营造良好聆听的情境的重要条件。在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歌唱中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基本要求是必须注重的,也是一个合格音乐教师的必备素质。然而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挖掘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则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理解歌词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歌词意境。教师可采用朗诵歌词的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朗诵歌词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语言的韵律、色彩的明暗、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通过阴阳顿挫的韵律美感取悦于人,使学生达到心灵的美化和情感的升华。避免不良音响的产生,弹奏欠准的钢琴、风琴。或让学生演奏噪音迭出的乐器等,这些现象都要克服。

篇5: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几点认识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发展。新的体育教学观提出了体育课应是开放、情感、能动、激励评价的课堂。体育教师应当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关键词: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

创新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各地,吹进了各行各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在这股春风中诞生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又怎样呢?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读,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认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重视调整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发展。“美国是发现的国家,日本是研究的国家。但在科技上,日本远不如美国,研究别人的人只能跟在后面跑。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我们要在这一习惯的基础上,慢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形成创新能力。

1.2十分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调整。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以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愿望与能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公民。

1.3重视对课程内容的调整。强调要精选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结构、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内容。改革以知识为本,学科为中心的课程内容体系,强调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未来。学校最大的浪费是人的生命的浪费,儿童在校时的生命的浪费和以后由于在校时不恰当的和反常的准备工作所造成的浪费。

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儿童说来是真实市而生机勃勃的生活。向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活那样。现在教育上许多方面的失败,是由于它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原则。现代教育把学校当作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把这些东西的价值被认为多半要取决于遥远的将来;儿童所以必须做这些事情,是为了他将要做某些别的事情;这些事情只是预备而已。结果是,他们并不成为儿童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1.4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目标取向的评价正在被过程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所超越。评价的方式的进一步多样化,为学生提供致力于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每个学生充分的、多样化的发展,成为评价的重要目标。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观 2.1体育课堂应是开放的课堂。2.1.1教学内容的开放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将更加丰富,呈现开放的特点。我们要改变过去把体育课变成“达标课”、“素质训练课”的做法。在目标的统领下,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生活实际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增加健身性和趣味性强的球类、舞蹈、民族传统体育和新体育运动。通过多样性、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体育的多种需求得到满足,促使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2.1.2教学方法的开放。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2.1.3评价方式的开放。

以前我们把测验和考核作为体育课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由于运动能力受遗传和自身的因素影响很大,所以就出现了有的学生不用努力就可以得到优,而有的学生不管怎么努力也得不到优的情况,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提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心理和行为。2.2体育课堂应是民主的课堂。

2.2.1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固守“师道尊严”,高高在上,不能一味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安排教学过程,应当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真诚交往,共同探求,交流体验。

2.2.2面向全体学生。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乐于关注少数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新课程下,我们要转变这种观点,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体育学习的权利。2.2.3关注学生差异。由于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很大的。我们要把这种差异当成一种财富,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潜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运动,在体育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2.3体育课堂应是和谐的、重情感的课堂。

2.3.1创设“人文化”的课堂硬环境。体育场地、活动器械、电教设施、美育挂图等是体育课堂的硬环境。体育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创造,才能使体育的物化环境“活”起来,呈现出浓浓的“人文化”意味,才能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将体育器械摆放成富有情趣的艺术图案,能给学生严谨感、秩序感,优化学生的“心境”,这样学生主体参与体育教学的意识便会大幅度的提高。

2.3.2营造“人性化”的课堂软环境。尊重学生,教师应尊重、欣赏、宽容和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尊重其人格。沟通感情。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必须遵循“真实”、“接受”“理解”三原则,表里一致的真情实感是师生情感交流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时常进行换位思考。控制情绪。首先教师不能把自己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遇到矛盾时能够冷静地思考,既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又主动地与教师交换意见。

2.4体育课堂应是启发学生全面参与的课堂。

思维参与:设疑——动脑。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并将其隐藏在情境之中,再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尝试——讨论。在某些项目教学时,教师先不进行示范,讲解,而是让学生先行主动去尝试,尚未得出结论时组织讨论,围绕教学中心,积极思考,自由发表见解。情感参与。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的“身顺心违”现象:一些老师苦心经营的教学过程,学生往往漠然视之。因此,教师唯有以情唤情,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碰撞中产生出美丽的火花,才能掀起一个又一个的教学高潮。

行为参与。行为参与是学生主体参与的直接表现,也是老师调控学习过程、调控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差异参与。学生的先天素质及后天的努力程度决定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能力等是有差异的,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合理组织。

分层教学,老师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程度、素质基础等实际情况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施以不同的评价方式等。分组教学时,体育教学不能简单地按照学生个子的高矮和性别的差异分成几个自然小组,而应根据学生的技能、素质等实际情况科学的分组,这样才能满足全体学生学习的需要。全员参与。体育教学能否做到全员参与,是衡量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成春”,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活动起来,使个体学习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

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以外,还应具备下列新的教育理念。

3.1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创造个体。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把每个孩子视为一个创造的个体,给予他们自由发挥、大胆创造的广阔空间,并对学生萌发的创造欲望给予很好的保护。

例如一堂跳绳课,就有三种不同的教法。第一种教师示范,然后以示范为标准,大家认真模仿,并以此标准进行评价。第二种让学生自己去跳,然后逐个评讲,提出不足之处。第三种,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跳,当看到不同姿势时,不是批评,而是鼓励他,希望他深入思考。这样才不至于把一些具备创造性的学生埋没,才有利于培养新形势下的新人才。

这不仅仅是教育评价、教育方法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对教育观念不同的理解。长久以来,我们体育教育教学习惯于沿袭固定的模式,体育教师熟于扮演固定的角色,教师总把学生看成一个个任人摆布的物体。在不同家长和教师的心目中,孩子爱提怪问题、爱钻牛角尖就是顽皮捣蛋。长此以往,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其创造的勇气和能力就会丧失。

3.2 要善于运用创新性教学方法。3.2.1善于发现创新闪光点

善于发现孩子有意无意间所表露的创新闪光点。在学生所参与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时的会表露出创新举措(火花),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间、老师间、相互探讨所产生的创新火花,如曲线跑竞赛中所摆放的几个障碍物,如何摆放跑的更快,如何摆放跑的难度更大。每当学生爆发创新火花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善于发现教师本身的闪光点。要善于捕捉教学中所产生的奇想(新花样),那怕是猛然间爆发,也应及时抓住运用会收到意想不道的效果。3.2.2善于帮助学生寻找创新方法

帮助学生寻找创新方法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去找空白点;引导学生去寻找一个项目、一个动作、一个活动中的缺点,可以鼓励学生去找老师的缺点;引导学生寻找几个学生同一个动作或几个学生不同动作练习中的交叉点、异同点;引导学生去寻找重点,动作重点在哪里;引导学生去找难点,目标是什么,结构内容如何,怎样能投的远、跳的高、跑的快。3.2.3善于指导学生掌握创新思维技巧

引导学生做加减法,创新是改变,但不是简单的加减,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合理地去加减。如掷实心球的预备姿势:原地——倾向——向——滑步转体;体育教案格式:四段式——三段式——自由式;体育教法:传统式——军事式——创意式;任何体育器材、动作、方法的改进变迁都呈现出科学的加减法。3.3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急需点燃的火把“。如果只是运用简单的程序,那只能把学生越教越死,不仅害了学生,也害了社会。不要把学生看成螺丝钉,而要看成发动机。不是设计好框框条条让他们去套,去钻,而是要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让孩子们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幻想,学生好奇、模仿,尽情的释放生命的能量。哪怕是一丁点的智慧火花,我们也要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去精心保护,多给他们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不要将创造的幼苗扼杀在萌芽状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具有发展力的民族。我们的体育教学中必须融有”创新"这个灵魂,把这两个字牢牢的注入青少年的精神内核,让他们拥有创新的欲望,学会批判地吸收,才能创造出美的未来,社会才会不断进步。4.参考文献:

1.刘敏《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第5期 2.徐艳玲《体育教学》2003年2期

篇6:对建设和谐世界的几点认识

胡锦涛主席2005年9月15日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他在回顾60年来人类社会沧桑巨变历程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的宏伟倡议。同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也将“建设和谐世界”写入了会议公报之中。高举“建设和谐世界”的旗帜,将它确立为我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总目标,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对外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新发展,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这一重大战略倡议,必将为我国的和平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必将对推动全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发挥重大作用。本文仅就提出这一重大战略倡议的科学依据谈几点认识。

一、倡导建设和谐世界是建设中国和谐社会主张的必然延伸和必要前提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明确指出“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要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提出建设中国和谐社会之后,又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反映出二者之间的逻辑联系和辩证统一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建设和谐世界是建设中国和谐社会的必然延伸和必要前提。一方面,中国的和谐社会需要一个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国际环境,很难想像在一个战火纷飞、经济困顿的国际环境下中国能置身其外独自实现社会和谐。另一方面,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又必将对建设和谐世界、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进而言之,建设中国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世界的内涵尽管有所区别,却也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和必然的逻辑联系。二者都以和平、稳定为保障,以合作、发展为目标,都反对战争、**、暴力和恐怖行径;都主张共存、共荣、共赢,努力消除社会不公,缩小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差距;都提倡以人为本,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社会,以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都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均衡的发展,努力实现资源共享、灾害共消、地天人合一的和谐格局。

二、倡导建设和谐世界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集中体现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国从建国之日起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各国的共同繁荣一向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方针。早在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就同印、缅等友好邻国领导人联合向各国倡议,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在长期的国际关系实践中,我国始终不渝地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行事。迄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载入中国同90多个国家签署的正式国际文件之中,成为公认的国际行为准则。邓小平、江泽民等我国第二、三代领导人继承并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进一步提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表达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心声,对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标志的国际旧秩序构成强有力的挑战。胡锦涛主席关于建设和谐世界的倡议正是上述一系列政策主张的继续和发展,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集中体现。建设和谐世界的倡议,高屋建瓴,言简意赅,寓意深远,一语道明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核心,阐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终极目的,不仅与在中国国内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相衔接,而且在国际上与《联合国宪章》等国际约章的基本精神相一致,易被大多数国家认同和接受。这一战略倡议的提出,对于让世界各国进一步认清我国和平发展的性质,消除“中国威胁论”的不良影响,对于推动国际关系进一步走向缓和与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倡导建设和谐世界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发扬光大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中国的文化传统可谓博大精深。在这一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影响占有中流砥柱的地位。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主张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准则,在处理人际、族际乃至国际关系中奉行“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原则,追求人类和平公正的“大同世界”,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有人把儒学称为“和平的学说”。儒学不仅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发挥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传播海外,对东亚邻国产生重要影响。建设和谐世界的倡议与儒家“和为贵”传统和“世界大同”主张一脉相承,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发扬光大。

四、倡导建设和谐世界符合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伟大理想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一直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尽管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曲折艰难,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崇高理想矢志不移。尽管对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到底会是什么模样尚待历史的发展去作回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共产主义社会必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至少可以说,建设和谐世界是迈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人坚信,由初级社会主义到高级的社会主义,进而再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出人类追求公正、进步的强烈愿望。而公正、进步正是和谐世界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由此可见,胡主席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的倡议与中国共产党人一贯怀抱的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完全一致。

五、倡导建设和谐世界顺应世界谋和平、求发展的大潮流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发展问题。”倡导以建设和谐世界为各国共同奋斗的目标,顺应世界谋和平、求发展的大潮流,反映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谐的世界,首先应当是一个和平的世界、安全的世界、稳定的世界。20世纪,人类饱受两次世界大战之苦,亿万军民惨死在战争的漩涡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年来,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连绵不断,又有1,200

余万人在战乱中丧生。近些年来,恐怖活动肆虐,对无辜平民的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残酷的现实促使世界各国人民更加执着地为实现持久和平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全世界范围内的和平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战争势力越来越不得人心。美、英抛开联合国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不仅受到包括其主要盟国德、法等在内的世界多数国家的谴责,而且在美、英国内也受到多数人民的反对。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内的支持率因此一跌再跌。和谐世界还应当是一个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持久和平,就不可能有持续而协调的发展。发展是和平的坚实基石,离开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革命的进步,全球经济进入21世纪以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各国利益相互交织,各国发展与全球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推动世界经济均衡、稳定、持续发展,努力缩小南北差距和贫富差距,是各国共同的需要,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总之,倡导建设和谐世界正是时代主旋律的反映。

篇7: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耿立东

最近,我院在全国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对医院文化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学习和宣传,使全院职工对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地理解。现谈谈个人的一点肤浅认识。

一、开展医院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医院文化是指在社会主义文化和现代意识下形成的具有医院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围绕医疗工作而形成的文化观念体系。由于医院文化是一所医院特有的传统和风气,因此它决定着医院经营管理、领导决策以及全院职工的工作态度和医疗作风,对提高医疗质量,强化医院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现象是一种社会客观存在。医院文化作为一种微观文化,其内容主要包括指导思想、精神风貌、群体道德、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发展目标和社会形象七个方面。指导思想是指办院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医院的医、教、研、防等各项工作都要在既定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指导下开展;精神风貌是指在医务人员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共同价值取向和作风,它是团结医院全体人员的精神支柱;群体道德是指从伦理上调整医院内外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法律和制度的补充;医疗质量是指医院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科研能力、设备等,它是医院为民健康服务的重要保证;管理制度则是指医院的一种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它是组织医务人员有秩序地进行医疗服务的规定;发展目标是指医院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社会形象是指医院的医疗水平、服务态度

和作风在社会上所产生的总体印象,是医院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部表现。从这七项内容看,医院的文化建设包含医院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体系和环境形象体系三大方面,这些对于医院的发展,对于医院的社会形象的认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医院文化建设应体现自身特色

就医疗卫生行业内部来说,各级各类医院的文化建设除有共性要求外,都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医院文化的要素之一,也是医院文化的魅力所在。医院经过不同的发展过程,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和传统,如特色的学科、特殊的服务规范等等,再加上医院的规模、技术条件、人员配备、地理位置、服务对象的不同,造成了医院与医院之间的文化差异。医院文化的建设,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性,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考虑医院文化建设的共性要求,又要根据自身的条件,突出重点,创出特色。我院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医院文化建设中逐步形成了以体现中医药特色为主要内容的医院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方法和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这些年,我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医院文化建设的全局,着眼于重塑人文基础,注重文化承担,对医院文化建设下了很大功夫。首先,强化了重点学科、特色科室的建设,以独有的诊疗特色服务病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其二,大力宣传医院的核心价值观,把“乐群敬业,厚德怀仁”这一院训作为全院职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医院宗旨“继圣贤传承,佑民生福安”作为广大职工的努力方向;医院院歌“生命的阳光温暖大家”体现了全体省中医人乐观向上、勤勉潇洒、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情怀和精神,职工基本做到了人人会唱,并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丰富、活跃医院的文化氛围。其三,行为规范是中医药文化在医院的执行方式,是保障医院及职工的行为遵循和体现中医药文化的主要手段。作为文化建设中行为规范体系建设,医院把各种规章、规范印制成册,人手一份,其内容主要包括诊疗行为规范、言语仪表规范、同道相处规范、教学传承规范、特定礼仪等等。同时,在重大活动和特定场所,比如召开职代会、新职工入院教育等场合,把齐唱院歌、齐诵院训作为硬性规定来执行,新职工入院时,由医务、护理、药学、办公室等组织新职工举行庄严的护士授帽仪式和工作人员宣誓仪式;在传统型中医方向拜师大会上,学生向老师行传统的鞠躬、敬茶、献花的拜师礼,老师向学生赠送《中医经典背诵》等。其四,在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方面,从建筑风格、色彩选择、装饰壁画等方面都体现中医药文化的特点,与医院整体文化氛围相一致,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相和谐。通过以上建设,形成了我院特有的服务文化内涵,增强了凝聚力,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

三、医院文化建设应以病人为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是对以疾病为中心医疗模式的一种转变,是医疗卫生改革的发展方向。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也是医院文化建设生命力之所在。以病人为中心应视为医院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改善医

疗服务的一个永恒主题。医院是为病人而存在的,医院文化建设应紧扣以病人为中心这一主题来构建医院文化氛围,其中特别是构建好医院服务文化氛围。要更新服务观念,增加服务内容,简化服务程序,优化服务环境,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要充分调动病人的参与意识,让病人真正参加到诊疗活动中来。据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报导,有较大一部分病人未完全遵医嘱用药,这显然是由于病人缺乏参与意识所造成的,也是传统医疗模式的弊端。我院紧紧抓住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这一宗旨,在院内为简化就医流程,降低医疗成本,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病人提供了优质、快捷、方便的医疗服务。医院现在两区办院,存在着人员紧张、配套设施不周全、病员分布不合理等诸多现实问题,医院想方设法,一切从方便病人就医为出发点,采取了多项措施,不但使医疗质量有所提高,而且改善了病房环境,提高了伙食质量,增加了服务措施,包括方便病人的交通工具都安排的详细合理。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两区办院逐渐走向正规和成熟,新区门诊量、床位使用率逐渐上升,受到病人和社会的好评。事实证明,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只有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满意为导向,才能使医院文化建设富有生命力。

四、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保证

充分发挥医院文化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要用思想政治工作作保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转化、制约,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奋发向上的医院精神。一是要紧密结合医院中心工作开

展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的医教研等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着眼于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出现的难题,做到稳定思想情绪,化解思想矛盾,这样才能保证医院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二是要“疏导”、“约束”,一方面要用先进的思想对职工进行正确的疏导,如对职工进行政治理论、爱国主义、职业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和培育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又要用严明的纪律和机制来约束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如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技术操作常规为重点的各项技术制度,以医院作风为前提的各项教育奖惩制度等。制度与思想教育相配合,“疏”与“堵”有机结合,才能使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收到成效。三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手段。这几年,我院尝试在教育手段上改变了过去“我讲你听”,“台上作报告,台下记笔记”的单纯灌输模式,允分利用现代化音像、网络等电化教育方式,使教育声形并茂,形象生动;开展以思想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知识讲座和学术交流,通过一系列职工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医文化特色的活动,来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和素质修养,收到了较好效果,也促进了医院文化建设的更好发展。

篇8:对做好标准化工作的几点认识

未来一段时间全国的标准化工作, 将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 坚持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提升标准化发展整体质量效益为核心目标与任务, 以“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为基本要求。重点任务是:推进标准分类管理机制建设、标准修订全过程管理机制建设、标准与科技紧密结合机制建设、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建设。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推进力度、现代农业标准化推进力度、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推进力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进力度。进一步完善标准化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标准化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构建标准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标准化技术机构和人员队伍体系。推进综合标准化理论与方法专题研究、重点领域综合标准化试点示范。

通过学习领会会议精神, 结合商会标准化工作实际情况, 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标准化工作要坚持服务科学发展的主题

标准化服务科学发展是一个崭新的命题, 也是标准化工作新里程的标志。这里强调的是标准化是生产和科学发展的技术手段, 科学发展又大大丰富了标准化的内涵和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产业的发展, 标准已经嵌入科技与产业的全过程, 体现在科研过程中有必要充分发挥标准化简约规范系统的作用, 提高科研的效率。另一方面要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 应用在生产实践中, 进而实现标准服务科学发展的使命, 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科学发展。

结合商贸流通领域的实际情况, 我们将标准立项的要点转移到商贸流通领域管理类标准制修订工作任务上。纵观商贸流通行业的发展趋势, 管理进步的任务是艰巨的。从传统的产业发展到现代流通业, 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的标准化任务很多, 直接关系到调结构, 转方式。我们要关注拓展服务标准化领域, 开展食品道德诚信指标及考评标准的研究, 探索建立食品销售服务诚信标准体系和重点标准;在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任务目标的要求下, 我们将关注品牌建设, 加大品牌评价在新领域的标准研制力度;在加强资源环境标准化工作, 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标准化工作重点工作项目中, 我们将全面推进商贸流通领域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化工作, 开展循环冷却水等领域再利用标准化的研究和加强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标准化研究;提出并研制典型食品包装限制要求的标准;在加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力度, 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 我们要研究商贸流通行业特殊商品经营要求的管理标准的立项申请。

二、推进标准分类管理机制建设是标准化工作调整结构的重要举措

标准实行分类管理是未来将按照标准的不同性质和类别, 事实管理,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分类管理将从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企业标准三个角度实施。

强制性标准突出强调政府作用, 逐步实现由部门和地方负责提出立项申请、起草、审查、评估等工作, 这说明强制性标准将进一步显现技术法规的效应, 促进标准的执行力度, 政府在相关领域的管理将依据标准技术法规进行, 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标准化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 也是技术要求法制化的实施, 从根本上体现了尊重科学, 依法治国的标准化发展方向。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评审委员会, 使得强制性标准的制定过程更加的公开化、透明化。我们应在商贸流通领域认真思考发现强制性标准制修订项目, 体现管理的必要性和技术指导的权威性, 这将是协会服务政府的重要工作。

推荐性标准将更加强调市场作用。要充分发挥企业在产品标准需求、投入、研制和应用中的主体作用,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承担产品及产业相关的标准研制任务。这说明企业将在推荐性制修订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是技术进步的主体, 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都可以通过标准化尽快地推广到整个行业, 形成新的生产力。推荐性标准应该更加活跃, 更加精彩。我们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进一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关注并组织具有科技内涵和市场推广价值的推荐性标准项目,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满足市场的需求。

企业标准将是国家标准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标准化建设推进到企业的经营层面, 管理层面, 产品层面, 服务层面, 销售层面, 顾客满意层面, 人才培养层面是企业标准化的未来趋势。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和指导建立企业标准体系, 制定适合实际的标准, 帮助一、二个企业标准完善标准化工作建设, 做好标准咨询服务工作, 使企业运用标准化手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同时在行业积极推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创建工作, 鼓励企业建立联盟标准并逐步转化为行业标准, 显现标准效益。

三、坚定不移的推进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管理

商贸流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与制造业相比, 起点低, 数量少, 标准意识比较淡薄, 标准管理缺乏经验, 更缺少研究。自2012年起, 商会制定了标准审定会批准的程序, 对审定会之前的标准化过程全面监督评价, 批准标准审定。保证了标准制修订过程的程序化, 以及严肃性和严谨性。今年, 我们在把控审定会的基础上研究标准立项这一关键过程。我们将进行调查研究, 深入了解企业的标准化需求, 了解市场需求, 了解政府的标准化需求, 提出有价值的标准项目。同时, 我们要形成标准项目评价协商的机制, 在一定范围, 评价标准项目的优劣和申请立项的可能。尽可能将最有价值的标准项目提炼出来并报送上去。把控立项环节也是从源头解决标准重复交叉矛盾的有效措施。推进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管理机制建设的另一项工作, 是加强技术委员会的管理。对TC加强管理, 加强考核, 多多开展活动。

四、积极尝试综合标准化工作

GB/T 12366《综合标准化工作指南》将综合标准化定义为:为了达到确定的目标,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 建立标准综合体, 并贯彻实施的标准化活动。

这个定义突出强调了综合标准化是以整体效益最佳为目标形成的相关指标协调优化相互配合的成套标准。

综合标准化是苏联的标准化工作者在20世纪60年代的创造, 实践证明具有很好的效果。运用综合标准化理论方法研究成果系统总结综合标准化运用实践经验, 制定实施综合标准化的指导意见, 推动行业、地方、企业等各层面大力实施综合标准化, 促进标准化管理机制和方法创新。

随着我国标准化战略的实行, 标准化工作已由制定单一的标准和解决单一的问题, 发展为由系统化、综合化的一系列标准来完成一个工作目标, 这是标准化管理机制和方法的创新, 是今后一段时间, 我们要研究实施的方法和机制, 更为重要的是要在生产和科研工作中实施。

篇9:党建标准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 英语 课堂评价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的基本特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实践证明,新课程理念下,科学有效的课堂评价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确立全新的英语课堂评价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英语课堂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引导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与进步,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全面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历程,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长处和短处,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找到自我,树立信心。

二、善用表扬,巧妙地否定

新课程实施以后,教师们已达成共识: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表扬要针对学生的闪光点,真诚地鼓舞,激励学生。同时,教师应巧妙地指出学生的不足,既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又不致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三、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每名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终结性评价是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我们应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强调评价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又强调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形式要多样化

评价形式要多样化,特别是形成性评价,不仅考察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掌握程度,更要对学生身心各方面素质发展作质和量的价值评断。在评价的主体上,它应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受试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评价的标准上,它既以课程目标为参照的统一标准,又以学生的纵向发展水平为参照的个人标准,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对学生状态进行评价。

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也有评价的权利

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在评价学生过程中,应对学生全方位考察,进行纵、横双向比较。同时,还应教会学生自我评价,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10:对学校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设性意见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党支部创建于1954年。塔尔毕书记是我校党支部的创始人之一。历经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学校党支部发展到今天的党总支部。下设文科、理科和后勤三个支部。党员人数从3名发展到今天的86名,党总支委员会有7名同志组成。平均年龄45周岁。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就是民主集中制,即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内容是:党的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党的根本组织原则的辨证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基础;集中是民主的归宿:民主和集中是辨证统一的。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党组织的整体看,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党的作风建设实际上涉及到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政权建设以及领导水平、执政能力、管理方法等方面的作风问题。从党的成员个体看,党的作风是党员、党务工作人员以及领导干部党性的外在表现,是这些个体在思想、工作、生活上一贯表现的态度和行为,党的作风建设就是要对党的成员的这种态度和行为加以教育和规范,明确肯定与否定、倡导与反对的原则。按照“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的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戒享乐主义的滋长。要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在生活上吃苦在群众之前,享乐在群众之后,要注意脱离群众往往从生活上开始的问题。党员虽然也是普通公民,但更是先进分子,不能把党员的标准降到普通老百姓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全体党员同志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生活、工作中,要处处响应党总支提出的“我为党旗添光彩”的号召,自觉履行一名党员同志应尽的职责。

学校党建工作在新形式下,要进一步规范、科学,力求上一个新的台阶。要注重把思想进步,工作积极肯干的积极分子纳入党的组织来。

今天康玉峰、包宝祥同志成为中共正式党员,金全等四名同志成为中共预备党员,我代表吉中党总支向你们表示祝贺!还有朝鲁蒙、海明等同志希望你们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今年学校党总支号召在全体党员、积极分子中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活动,旨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要千方百计,群策群力为吉尔嘎朗中学的发展,为广大农牧民的子女接受优质教育,为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而努力奋斗!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 学校被评为市级校务公开先进学校;学校党总支被评为镇级先进党总支;本学期我们成功举办了全旗教育系统家长学校和关工委现场会。先进个人方面,镇级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镇级优秀党员3名;额尔敦巴拉同志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涛高同志被评为 “教育质量提高年” 市级先进个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党员教师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班主任、教研组长、中层以上领导占72%,中考获奖教师中党员占50%,从中考成绩来看党员教师的教学成绩普遍高于普通教师。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成绩的取得只属于过去,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努力,争取更大成绩。

四、加强共青团组织的领导

共青团是党的有力助手,是党的后备力量。我们要加强对共青团组织的领导,要把共青团工作搞的有声有色。今年学校共青团工作在党总支的领导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上学期由旗委宣传部等五个部门组织的“我与祖国共奋进”全旗青少年书画大赛中我校喜获丰收。二年一班学生格根通拉嘎同学的作品荣获一等奖,这次大赛中我校师生获奖作品约占全旗获奖作品的半数以上;在今年9月全旗举办的《谁也离不开谁》演讲比赛中我校选手三年四班道日敖同学获得冠军;在旗关工委组织的“中华魂读书教育作文比赛”活动中,我校三名同学获二、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团结、友爱、互助,共创和谐校园已蔚然成风

(1)去年兄弟学校伊胡塔中学失火全校开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活动,号召广大师生捐款。不到两天时间师生捐款4286元(学生2256元;教职工2030元)。

(2)上学期甘旗卡育红小学阿古拉籍学生诺民同学不幸患白血症全校师生伸出温暖双手为其捐款3840元。(教职工1415元;学生2425元)

(3)今年我校中考状元王丽华同学被师大附中录取,因家境贫困无法入学,全校教职工为其捐款2230元;三年一班学生捐款134元,为其解决了入学困难。

(4)上学期校团委组织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献爱心,资助贫困生”活动,把捐得款项用于本班内贫困生,资助了面临辍学的同学。本次全校共捐款4260.50元。

(5)本学期响应教育局“博爱一日”号召,教职工捐款1180元。(6)我校教师白音那老师身患肝癌,教职工捐款达2040元。

上一篇:环保规章制度下一篇:小学16年国庆假期安全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