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事故防范措施汇编

2024-06-27

煤矿事故防范措施汇编(通用8篇)

篇1:煤矿事故防范措施汇编

第二节 防范瓦斯事故的对策措施

1.要加强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建立健全“通风可靠、抽放达标、监测有效、管理到位”的工作体系。建议完善矿井通风系统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合理设置通风设施并保证质量,可靠控制风流。

2.掘进工作面是瓦斯事故易发地区,要加强局部通风管理。局部通风机必须采用“三专”供电和“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并设置可靠的“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

3.局部通风机必须明确由专人管理,其他任何人员不得随意停开局部通风机,杜绝由于随意停止局部通风机运行而造成瓦斯积聚的发生。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

4.加强矿井瓦斯巡回检查的管理和监督,严禁瓦检员空班漏检,严格瓦检员井下现场交换班制度的落实,保证采掘工作面24小时有瓦检员监管瓦斯。

5.加强对安全监控设备的管理,保证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正常,安全可靠。每月至少对安全监控设备调试、校正1次。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检测设备,每7天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1次。每7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

6.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采煤工作面、采区回风巷和总回风巷安装甲烷传感器,并保证“瓦斯电”闭锁装置灵敏可靠。

7.加强对瓦斯抽放管路的管理工作,在主管路、主要分管路必须装设孔板流量计、瓦斯、一氧化碳、温度、抽放负压等传感器。

8.抽采干管、支管在斜巷下坡口,龙门弯进气侧、管路的低洼处,应安设放水器,并有选择的安设除渣器。涌水量较大的抽采钻场应设自动放水器,安设放水器时不得在瓦斯抽放管上打孔,放水口须设在管路的正下方,放水器离地高度应保持在150mm-200mm左右,放水器下方加工架子。放水工每班检查放水器放水情况,确保抽放管路的通畅。

9.瓦斯尾巷必须贯穿整个工作面推进长度,不得留有盲巷,巷道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10.进入尾巷的钢管、轨道、金属网等导电物体,必须有防止产生静电、摩擦火花的安全措施。在进入尾巷前设置绝缘隔离段,严防杂散电流导入,并在尾巷以内设置可靠的接地保护,以防静电积聚。

11.瓦斯尾巷必须按有关规定设置瓦斯探头,瓦斯浓度达到2.5%时,能够报警和切断工作面及其回风巷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的电源。

12.综采工作面要限制采煤机的割煤速度不得大于3m/min,防止割速过快,落煤量大,瓦斯大量涌出,造成采煤机附近和回风瓦斯超限。要加强采煤机的内、外喷雾,要保证雾化好、压力足,覆盖全滚筒,提高可见度,并防止采煤机割顶板岩石产生火花引燃瓦斯。

13.要进一步完美与其抽放钻场、钻孔检查管理制度、抽放工程质量验收制度,抽放钻场(钻孔)设置观测记录牌板,各种记录要详实。

14.正确处理采煤、掘进和瓦斯抽放的关系。采掘接替紧张、预抽时间不充分时,要调整采掘关系,确保抽放先行。

15.严格回采工作面现场瓦斯管理,严禁瓦斯超限作业。坚持瓦斯超限谈话制、金额分级追查处理制。建议健全排放瓦斯分级负责制,严格现场管理。杜绝违章指挥。

16.要进一步加强掘进巷道贯通的管理,综合机械化掘进巷道在相距50m前,必须停止一个工作面工作,同时通风部门要提前做好调整通风系统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制定贯通时防冒顶、瓦斯、爆破等事故的安全措施,并严格遵照执行。

17.安全监控分站、传感器等装置在井下连续使用6-12个月必须升进全面检修,井下装置的完好率应为100%,装置的待修率不超过20%,并有检修记录。矿井要维护好瓦斯监测系统,对传感器的安设位置和数量一定要符合规定要求,并随采掘面推进及时移动。18.瓦斯事故的防范重点放在安全分析上和瓦斯检查上,对有可能出现的无风、微风区域及时设置导风设施解决局部瓦斯积聚并随时增设检查点,实施人工、自动监测双保险。同时要对瓦检员严格管理,防止出现漏检、漏报现象发生。缺少监测探头的尽快补齐,设置探头位置不合理的及时整改。提醒矿方在瓦斯管理方面明确谁来分析,谁来制定措施,谁来执行、谁来监督。

第三节 防范煤尘爆炸事故的对策措施

1.要加强煤尘防治与管理,严格落实综合防尘措施,必须进行煤层注水、未采取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的情况下不应生产作业。

2.综掘工作面应使用湿式除尘风机,以提高降尘效果。3.加强对采煤机、掘进机内、外喷雾装置、液压支架喷雾、各转载点、卸载点等地点的喷雾洒水装置和风流净化水幕的管理工作,发现不能正常使用的应及时维护。

4.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采取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在相邻的采区、相邻煤层、相邻的采煤工作面间,必须使用隔爆水棚隔开。

5.严格落实矿井制定的2012年防尘措施计划,组织人员及时清除巷道内的浮煤,清扫或冲洗沉积煤尘,定期对主要大巷刷浆。6.必须落实粉尘监测制度,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对井下主要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每半个月测定一次;对粉尘中的游离SiO2含量和粉尘分散度坚持每6个月测定一次,为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提供依据。

7.放炮采用湿式打眼,爆破使用水泥炮,爆破前后冲洗煤壁,洒水降尘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严禁煤电钻干打眼。

8.在井下主要回风大巷、采区回风巷、采煤工作面回风顺槽和掘进工作面设置风流净化水幕。水幕要灵敏可靠,使用正常,并能封闭全断面。做到喷头不堵塞,接口处不漏水。

9.建议矿进在采掘工作面等作业地点增设粉尘浓度传感器,对粉尘浓度进行在线检测,并在此基础上无人值守、自动降尘功能。

第四节 防范火灾事故的对策措施

一、内因火灾事故的对策措施

1.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理系统,带式输送机巷道每隔50m,其他巷道每隔100m设一支管和阀门,地面的消防水池必须保持不小于200m的储水量。

2.加强煤层自燃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工作面已采区段和采空区自燃发火的动向,发现异常,及时查明原因,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33.必须编制相应的防灭火设计,防止自燃发生。对采空区采区预防性灌浆,喷洒阻化剂、注凝胶、注惰性气体、均压等措施,抑制采空区浮煤自燃。

4.采区及回采工作面均采用后退式回采,根据煤层的自燃危险程度,自燃发火期长短,回采速度以及所采取的防火措施等因素合理确定采区和回采面的尺度。

5.加快工作面的推进度,使工作面内的自燃煤带的煤层暴露时间小于自燃发火期。

6.开采过程中严禁随意留顶煤和底煤,工作面浮煤要清理干净。工作面留头、留尾的浮煤粒度小,透气性差容易发生煤尘煤炭自燃的地点,因此开采工程中必须及时清理,不允许将浮煤留在采空区。

7.回采过程中不得任意留设计外的煤柱和顶煤,采煤工作面采到停采线时,必须采取措施,使顶板冒落平时。

8.回采工作面结束后,必须及时撤出设备,在规定时间内对采空区进行永性防火封闭。

二、外因火灾事故的对策措施

1.井、上下必须设置消防材料库,消防材料库储备的材料工具、品种和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定期检查和更换;材料工具不得挪作他用。

2.井上绞车房、风机房、矿灯房等主要场所和井下机电硐室、皮带机巷、消防材料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应备有灭火器材。

3.机电硐室必须装向外开的防火铁门,铁门外5m巷道内,应切璇或用其他不燃性材料支护。

4.带油的电器设备必须设在机电硐室内,严禁设集油坑。带油的电气设备溢油或漏油必须立即处理。

5.在带式输送机头前后20m内范围内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设有自动洒水灭火装置。

6.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花或用火炉取暖。暖风道必须用不燃性材料砌筑,并至少装两道防火门。

7.井下禁止存放汽油、煤油、变压器油。井下使用的棉纱、布头、纸和润滑油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有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严禁乱扔、洒在井巷、硐室和采空区。

8.胶带采用阻燃抗静电胶带,并设置温度保护和烟雾保护装置。设有急停闭锁、打滑(超速)跑偏、短带、纵撕、堆煤(堵塞)、满仓、超温洒水、烟雾等各项保护装置,实现故障自动停车,对位显示及声响报警。

9.禁止一切人员携带烟草和点火工具下井,井下和井口房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点焊接工作,每次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10.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电器设备,加强电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证设备五爆炸、保证运输线路的完好,各种保护齐全。

11.井下电缆的选型、敷设、接头、连接及吊挂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第五节 防范矿井水灾事故的对策措施

1.尽快开展一次矿井水灾隐患调查摸排工作,重点是相邻矿井间采空区积水情况,对防水煤柱的存在有破坏情况下,进行有效防范措施。

2.要加强雨季来临的矿井防治水工作,加强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切实起到指导生产作用。

3.要进一步加强井下各种密闭的施工管理,根据不同的用途,严格按《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构筑。

4.进一步做好探放水工作,遇断层、褶曲、陷落柱等构造块段和采空区积水区域,应采用物探、化探、钻探相结合的手段,确认无水害威胁后,方可组织生产。

5.必须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保证正常使用。

6.及时做好与相邻矿井间的定期交换工作,要从图上发现和预测可能出现的事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7.在上部有9号煤采空区积水区域下的开采15号煤层时,必须对上部采空区积水范围、积水量、标高进行分析,需进行钻孔防水时,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

8.加强对井田内及其附近地面河流水系的汇水、渗漏、疏水能力及防隔水煤柱等有关水利工程等统计资料的管理工作,作好资料的整理和存档工作。

9.完善井下水情水害分析预报工作,建立健全的水文地质观测制度,必须将每个施工区域内出水位置、高程、水量或形成井巷及采空区积水面积、积水量填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并在雨季来临前到暴雨过后及时对井下进行水文观测,为井下探放水制度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10.对井田范围内的塌陷、裂缝、钻孔封堵质量等进行全面排查,依据情况及时处理,如采空区及工作广场有裂隙,则及时使用石块、粘土填充、填充高度大于附近地形标高。

11.在常规地质、水温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重视煤尘底板保护层的“三测”(探测、预测、监测)工作,分析可能的突水类型(通道型突水与渗透型突水),针对不同的突水类型采取相应的防治水对策(预注桨加固、底板改造、留设防水煤柱),即从查清突水条件开始到有效地进行预防和对不利的水文地质条件做人工改造处理等,最后达到能够承压水的威胁下安全采煤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井涌水量及避免淹井事故的发生。

12.对开采煤层采空区上方岩层产生的“三带”高度范围以及因此而引起的矿井充水条件的变化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监控和治理措施。

13.对采空区要及时密闭并留设放水管和控制阀。对煤层开采时对其底板岩层扰动破坏的深度预测,并计算煤层底板受破坏后煤层下伏承压水的突水系数。

14.进一步查明矿井内勘探钻孔的封孔情况和封孔质量,对封闭不良钻孔要按有关规定重新封闭,并留设钻孔防水隔离煤柱。15.为预防地表水(河流、水库水)溃入井下,还需采取以下措施:

1)必须经常检查井田范围内地表是否存在塌陷坑、导水裂隙或其他导水通道,发现裂隙及其他导水通道,应及时将其回填密实。

2)应成立“三防指挥部”在雨季前对开采区域进行全面堪查,对地面裂隙和塌陷地点应当及时填塞,进行填塞时应该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人员陷入塌陷坑内。

3)严禁开采煤层露头的防隔水煤(岩)柱。

4)在地表容易积水的地点,应当修筑沟渠,排泄积水。特点低洼地点不能修筑沟渠的应该填平压实。如果低洼地带范围太大无法填平时,应该采取水泵或都建排洪站专门排水,防止低洼地点积水渗入井下。

5)当矿井受河流、水库影响时应该修筑堤坝和汇洪渠,以防止洪水侵入,对漏水的沟渠和河床,应当及时堵漏或改道。

第六节 防范顶板事故的对策措施

1.严格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及时发现和消除顶板管理方面存在的隐患。

2.加强职工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育,增强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增强其识别隐患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3.加强顶板管理,严格规程和安全措施的落实,确保支护满足顶板管理要求。

4.采煤工作面必须保持至少两个畅通的安全出口,一个通到回风巷道,一个通到进风巷道。5.刚开口的掘进巷道进行锚杆支护时,锚杆必须按规定做拉力试验,需要锚索补强的,应按规定进行预紧力锚索的受力试验。试验结果合格后,方能继续组织施工。

6.作业规程对顶板管理应详实。在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应明确采掘面支护材料的规格质量、支持质量、采空区处理质量、顶距、排距、棚距、最大控顶距、最小控顶距、安全出口的特殊支护、特殊(断层、褶曲、岩层破碎)顶板的支护、顶板的检查次数和检查方法等。

7.编制危岩处理措施。危岩处理措施应包括:危岩检查、处理危岩前的检查、危岩处理方法、采用工具或材料、对操作技能要求和位置及退路、监护人员位置和退路等。

8.掌握顶底来压规律。顶板来压有一定的规律,必须掌握它的压力显现强度、来压步距、来压特点、来压周期。例如:在回采工作面,支护支架确保有足够的支撑力和可缩量,以适应顶板的下沉规律,支护支架要有完整的定性,以适应顶板压力的方向变化。

9.严格执行敲帮问顶,作好“三查四审”。在工作中经常敲帮问顶,进入工作面时做到“三查四审”:即“查危岩、查伞檐、查支护;审炭头、审顶子、审路口、审片帮”。

10.矿井成立有矿压观测组,工作面初次放顶前,要在工作面设矿压工作点,实行现场连续观测,对上、下出口,上、下顺槽及工作面煤帮班班检查,保护安全生产,超前支护的单一柱一定要达到初撑力设计要求。

11.加强采掘工作面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快速推进。液压支架的液压系统严禁出现漏串液现象,杜绝支架自动下降,安全阀及其他部门灵敏可靠。初采、末采期间要制度专门的顶板管理措施。

12.掘进工作过断层或破碎带等地质构造复杂带施工时,必须制定特殊措施,严格现场监督检查,掘进机割煤和普掘放炮后应及时进行临时支护,根据顶板与围岩情况,调整支护间距和空顶距,施工前必须敲帮问顶,并准备好充足的备用材料。

13.巷道掘进作业规程中应补充矿压观测内容,进行锚杆锚固力抽检、锚杆预紧力矩抽检和顶板离层观测。应安排专人负责日常检测。记录数据务求真实准确可靠。

14.该矿联合开采9号和15号煤层,要制定合理的开采顺序和巷道布置方式,避免出现巷道压力叠加现象,从而造成15号煤层巷道压力过大或是9号煤层巷道蹬空等现象的发生。

15.该矿15号煤层老顶为IVb级,来压非常强烈。因此在开采15号煤层时要加强15号煤层的顶板管理工作,特别是老顶初次来压时的顶板管理工作,如有必要时要采取一定的强制放顶措施,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第七节 防范机械事故的对策措施 1.要进一步加强副斜井提升系统的检查维护工作,安全保护装置及提升机钢丝绳、天轮提升容器等的检查、试验工作必须明确专人定期负责进行,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检查维护和试验情况要留有详细记录。

2.井下辅助运输大巷采用蓄电机车运输的其他巷道,在入口及与其他有人员通行巷道的交叉口应设置声光报警装置,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规定。

3.对钢丝绳的检查和更换记录进行完善,不仅有绞车司机填写的检查记录,还要有科队领导签字。

4.对带式输送机的保护装置要定期检查、维护、整定、试验,使之灵敏可靠,特别对倾角大的带式输送机。还要加强逆止器和自动闸的定期检查,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

5.加强人车的日常检查、试验工作必须明确专人定期负责进行,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检查维护和试验情况要留有详细记录。

6.特种设备应由专门的人员检修检查。

7.加强提升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提升司机必须持证上岗。不断提高司机、信号工的操作技术水平和处理故障的应变能力,加强劳动纪律。主要提升装置必须配有正、副司机,在交接班升降人员时,必须正司机操作、副司机监护。对提升系统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对易发生故障的部位加强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信号系统的管理。8.在主要运输巷道内安设的带式输送机还必须装设:输送带张紧力下降保护装置和防撕裂保护装置;在机头和机尾防止人员与驱动滚筒和导向滚筒相接触的防护栏;倾斜井巷中使用的带式输送机,上运时,必须同时装设防逆转装置和制动装置;下运时,必须装设制动装置;液力偶合器严禁使用可燃性传动介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不受此限);带式输送机巷道中行人跨越带式输送机处应设过桥;带式输送机应加设软启动装置,下运带式输送机应加设软制动装置。

9.井下辅助运输采用矿用调度绞车担任辅助运输任务,应加强车辆的维护、保养,使之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确保车辆运行的安全。

10.矿井提升机必须装设深度指示器、开始减速时能自动示警的警铃与不离开座位即能操纵的常用闸和保险闸,保险闸必须能自动发生制动作用。提升绞车除设有机械制动闸外,还应设有电气制动装置。严禁司机离开工作岗位、擅自调整制动闸。

11.矿井上下井采用架空乘人装置,架空乘人装置缺少保护装置检查记录,急停拉线保护等试验项目。建议矿井必须对乘人架空装置保护装置检查试验1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12.提升装置的最大载重量和最大载重差,应在井口公布,严禁超载和超载重差运行。第八节 防范电气事故的对策措施

1.矿井机电管理部门一定要严格执行防爆电气设备准入井制度。同时要加强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日常检查工作,对防爆性能不符合要求或防爆性能遭到破坏的电气设备,必须立即处理或更换,严禁继续使用。

2.严格执行《煤矿井下供电的三大保护细则》,加强对漏电保护装置的试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供电系统的保护装置动作灵敏可靠。

3.严格禁止带电检修和搬迁电气设备、电缆,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

4.要严格执行停送电管理制度,明确指挥程序,公布停送电发令人,详细做好停送电及事故处理和检修记录,“操作票、工作票”及记录本要妥善保存,以便于分析查询,不断提高供电管理水平。

5.对供电系统的过负荷、过电流保护要及时按实际负荷变化情况进行计算和整定,以达到保护动作灵敏可靠,杜绝越级跳闸。完善井下各机电设备保护装置。按规定选择合格的电气设备,确保符合安全质量标准并完善各类机电设备的保护措施。

6.完善各用电设备的接地保护,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达到接电标准。由地面直接入井的轨道及露天架空引入(出)的管线,必须在井口附近将金属体进行不少于2处的良好接地。

7.机电硐室应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变(配)电室的带电设备和安全进出口,应设置禁止、警示、提示安全标志;消防灭火器材定点存放,并粘灭火器械使用方法及消防管理制度牌板。

8.高、低压配电柜在设计安装中应留有一定的备用余电;在电器运行过程中,还要加强双回路电源供电系统的检修、巡检,不断提高维修工人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确保其安全运行。

9.用电安全做到“七无”:无鸡爪;无羊尾巴;无明接头;无可燃电缆;无电缆与易燃物接触;无电缆盘圈和8字型;无电缆埋压和泡在水里。“六有”:有过流、过负荷和断路保护;有漏电保护、漏电闭锁和接地选择保护;有螺钉和弹簧垫圈;有密封圈和挡板;有接地保护;有两回路电源线路。“七全”工;防护装置全(指防护栅栏等);绝缘用具全;图纸资料全;防火用具全;防火门全;信号照明全;记录全。“三坚持”:坚持使用漏电继电器;坚持使用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坚持使用局部通风机风电闭锁装置。“十不准”:不准甩掉无压释放和过流保护装置;不准甩掉漏电继电器;不准甩掉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不准甩掉局部通风机、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不准明火操作,明火打点,明火放炮;不准用钢、铝、铁丝等代替熔体;停风、停电的工作面,没有检查瓦斯前不准送电;失爆的电器设备不准使用;不准在井下敲打、撞击、拆卸矿灯;不准带电检修和搬迁电气设备。

第九节 防范其他事故的对策措施

1.对总粉尘浓度超标的工作场所,应加强个体防护,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降低接尘时间。

2.空压机安全阀、压力调节失效,使空压机缸体、风包等的承压能力高于额定值,压缩机油的闪点低于规定值,空气滤清器过滤不好,均可能造成容器爆炸事故;因此,机房环境卫生、通风良好,设备勤予维护定期年检,安全保护装置齐全,风包设置在室外阴凉处或设遮阳棚。

3.锅炉安全阀杆卡死、安全阀排气孔堵塞、安全阀释放压力整定值不合适,安全阀失效,供水系统不上水,水位报警装置失灵,均会造成锅炉损坏或爆炸事故;为此,要求锅炉房环境卫生、通风良好,设备勤予维护定期年检,安全保护装置齐备完善。

4.应加强对井下爆炸物品贮存、装卸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定员定量管理制度,严禁超量贮存或废品和成品同库存放以及性质相抵触的危险品同库存放,确保民爆器材存储安全。

5.进一步完善或细化安全管理制度。在修订过程中尽可能地分析生产和管理环节中各种危险因素和安全管理要素,对其控制的安全技术对策应尽可能地反映在公司的制度和规程中,应完善审批手续,确保有效文件发放到相关人员。

6.任何人员不得携带矿灯进入井下爆炸材料库房内,库内照明设备或线路发生故障时,在库房人员的监护下检修人员可使用带绝缘套的矿灯进入库内工作。

7.煤矿企业必须建立爆炸材料领退制度、电雷管编号制度和爆炸物品丢失处理办法。

8.所有涉爆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爆破器材性能和操作规程,经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篇2:煤矿事故防范措施汇编

一是强化宣传和警示。将全省煤矿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全省今年以来发生的煤矿事故信息向各产煤县(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企业进行通报,在监察执法期间进行深入宣讲,要求各煤矿企业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管,确保安全生产。

二是提升监察执法效能。各片区监察员认真分析辖区煤矿安全生产特点,采取一矿一策的.措施,紧盯重点矿井、安全管理薄弱矿井,真抓实干,推动辖区煤矿安全生产;加强学习,提升监察执法本领,进一步提升监察执法效能。

三是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大力宣传贯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认真开展应急管理执法检查,推进辖区煤矿应急管理工作。

篇3:煤矿机电运输常见事故及防范措施

1 防范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意义

煤矿企业在生产和运输煤炭资源时, 机电运输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是提高煤炭生产效率的前提, 机电运输贯穿于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 不能忽视。在一些大型煤矿企业中, 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不在少数, 机电运输事故一旦发生, 轻则制约煤矿企业生产, 带来经济损失, 重则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后果不堪设想。因此, 必须加强对煤矿机电运输的管理, 加强对机电运输事故的防范。

煤矿企业要根据厂矿机电设备的现状, 根据煤矿生产运输的需要, 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 提高机电设备运转的安全与稳定, 促进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煤矿企业机电运输事故的成因分析

2.1 设备操作人员频繁换岗

在很多煤矿企业中, 设备操作人员岗位更换过于频繁, 这给煤矿生产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大需要经过相关专业部门的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 特别岗位人员不宜随意更换。尤其是煤矿的机电设备较为特殊, 操作难度较大, 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目前, 一些煤矿对于此问题不够重视, 随意换岗换位, 会给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管理人员认识不清, 忽略了岗位之间的差异, 特种操作人员随意被调配走, 用工制度不健全, 管理人员对岗位工作技能质不了解, 还有利用私人关系随意安插亲属等, 这些都会对煤矿的生产带来隐患。

2.2 操作人员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安全意识

人力资源是煤矿企业的重要资源,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多数煤矿作业人员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 在操作机电设备时容易出现失误和差错, 进而导致机电运输安全事故。

2.3 安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制度建设是任何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基础, 煤矿企业设备和人员密集, 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而且要确保制度的执行力。安全制度落实不严格, 安全考核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 或不及时兑现安全奖罚, 都会对管理人员积极性造成不良影响;其中, 缺乏岗位责任制, 个别部门针对某些问题存在扯皮、推诿现象, 安全隐患得不到整改, 久而久之, 形成恶性循环。

2.4 机电运输设备陈旧老化

很多煤矿机电运输事故起因源于煤矿设备老化陈旧, 一次性投入设备购置或更新的资金消耗比较大, 企业难以承受, 因此煤矿企业往往存在机电设备老化等问题。由于科学技术、工艺设计、检测手段的落后, 使设备维护工作量加大。

3 煤矿企业机电运输事故的防范措施

3.1 企业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管理

操作人员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工作人员的技能、综合素质、工作态度, 都影响着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应尽量使用具有专业技术的专业人员, 不应该聘用大量临时员工;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 一旦上岗要避免频繁的岗位调动。煤矿企业要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 定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活动, 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重视作业人员的个人专业素质, 鼓励其掌握新技能, 减少安全隐患, 降低操作失误。

3.2 健全机电设备操作岗位责任制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确保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正常运转。认真落实监管制度, 严格执行管理条例,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杜绝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企业要注意加强对安全生产理念的贯彻, 逐步落实岗位责任, 对违规员工进行处罚, 对奉献员工进行奖励。企业内部要统一思想, 秉承“安全至上”的理念, 将安全管理工作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承包机制, 安全生产管理不能懈怠, 加强安全检查力度, 健全和完善岗位责任, 将责任落实到岗位上。

3.3 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管理

设备管理也应受到重视, 设备陈旧、老化严重的需要及时进行更换, 不可用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检修或更换, 购入新设备时应对设备质量进行严格检测, 防止偷工减料或者生产工艺不过关所造成的设备质量问题。

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日常管理, 注意合理选择机电设备, 确保实现配套化、规范化, 要根据企业生产需要科学选择设备, 不能盲目选择和购买。企业要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机电设备的维护工作, 重视设备管理制度落实, 定期检查确认设备合格或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严格落实设备养护制度。

4 结语

随着煤矿企业的发展, 机电运输设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加强对机电运输设备的管理是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开展教育与培训、加强机电运输事故分析等措施, 进而找到机电运输事故的防范策略, 强化操作人员的岗位意识和安全意识, 是防范机电运输事故发生的关键。

摘要:机电运输安全问题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 关系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和煤炭的产量, 因此, 必须强化机电运输事故防范管理。本文指出防范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意义, 分析了机电运输事故的成因, 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事故,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魏小平.浅析煤矿机电运输常见事故原因及操作措施[J].机械管理开发, 2015, 12:69.

篇4:煤矿事故防范措施汇编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61-02

摘 要 在煤矿作业中,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关系到企业发展、员工生命及财产安全的重要课题,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中事故的频发让这个问题重新被人们认识,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是矿井作业安全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煤矿安全;通风管理;措施

煤矿通风系统在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状态中占大量比重,是安全生产环节中的重要辅助系统,通风系统的安全状态及矿井中其他设备的波动息息相关。煤矿事故中,绝大多数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都涉及到矿井的通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工业之一煤矿工业作为我国发展的重头,已经实践改革了多年,矿井的通风系统也经过不断改造与完善,但煤矿的通风安全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其中大多为人为管理不善、矿井设计缺陷及风力设备不够等原因所导致。切实有效的做好煤矿通风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煤矿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所以一定要做好通风事件的预防工作,加强管理,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这样才能使煤矿事业得以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1 通风设施设置

通风设施设置的不合理应主要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器材选用不合理,另一方面是在设计时放置位置的不合理,从而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通风器材选用的不合理的原因分为人为因素和财务开支预算因素。例如由于在通风系统改造时矿井位置已安装主要通风机,承建单位为了节省开支,不愿进行更换,虽然部分风机仍可勉强使用,但不在矿井运作最佳范围内,极易造成安全隐患,对矿井安全生产产生消极影响。规范化行业内的通风设施管理不仅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有积极作用,还能有效杜绝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问题的发生,所以健全通风设施的规范化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2 矿井通风的要求

2.1 通风系统安全性:

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的、非稳定的动态系统。通风系统安全性是指保证井下各用风地点风量充足風质良好,满足井下工作人员的呼吸,稀释并排除瓦斯、粉尘等各种有害物质,降低热害,给井下工人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当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使用,防止灾害的扩大,进而消灭事故。由于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在矿井的生产和预防灾害发生及发生后控制灾害的蔓延发挥关键作用,所以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分析具有: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和及时排查的特征。也就是说通风系统安全性一定要注重预防为主,及时发现问题,马上进行现场处理,以保证系统通风的稳定与可靠。

2.2 通风系统的稳定性:

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主要通风机的台数、主要通风机的相对位置以及其风压大小,通风网路的结构形式。局部地区和采区的风流的稳定性,取决于局部或采区的通风系统。(1)风路稳定性,风路稳定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风路风流大小变化,二是风流方向的改变。风路分为普通风路和角联风路。对于普通风路,只会发生风流大小的变化,在角联风路中有可能发生风路方向的改变。大量角联分支的存在,使得通风系统总风阻下降,但在灾变时期是十分有害的。(2)系统风流稳定性,①根据矿井通风网路中各风道风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可以确定出影响通风网络风流稳定性的主要风路。②在煤矿生产的实际过程中,保持矿井通风系统中风流稳定,要求主要通风机稳定。

2.3 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矿井通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其工作参数值的能力,以维持井巷中必需的满足要求的清洁风量的供应。所谓矿井通风系统的工作能力是指通风网络的风量分配符合规定要求。具体讲通风系统可靠性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在生产时期利用通风动力,以最经济的方式向井下各用风地点供给保质保量的新鲜风流;②保证作业空间有良好的气候条件;③冲淡或稀释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④在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防止灾害的扩大,进而消灭事故。可靠性因素可解释为影响通风系统风量分配的因素。从可靠性的角度来看,决定通风系统各部分通风阻力的原始数据是否符合实际特别重要。有些数据是指支护方式、巷道横断面、矿井漏风量等空气动力特性的数据。矿井通风系统各部分的空气动力阻力(即巷道、通风设施等的风流阻力)是决定井下总入风量的几个主要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同时也用于确定通风网络相对风量的分配。主要扇风机装置的工作保持稳定状态十分重要,在矿井的全部生产期间,必须使其变化不超过规定范围。

3 通风事件的预防措施

制订和实施有效地通风系统的管理的计划和方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制度落实到位,配齐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落实责任,做到权责分清。提高通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安全知识及通风管理知识的培训。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先进设备进行预测预报,使用可靠的预警系统。改进现有的通风管理系统,加快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速度,矿井通风可视化仿真系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要对日常通风管理的原始资料进行收集、处理,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处理技术,对矿井的通风安全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建立通风网络管理、瓦斯管理、火区管理、通风报表管理等子系统,做到资源共享,科学化管理。通风设施设置不合理会对矿井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所以要不断健全通风设施设置的规范化。通风设施设置主要包括器材和设计。为了节省开支承建单位可能会选用不合理的器材,这样就使得矿井的运作达不到最佳状态,成为安全隐患。所以在设置器材的时候,一定不要为了追求利润节省这些必要的开支。同时通风系统的设计也要做到合理,尤其是矿井通风管理的设计,要确保矿井有足够的风量,确保通风设施安全性,保证提高通风系统的安全可靠。在设计巷道的时候要做到设计的断面大小合理,巷道的布置要充分考虑到通风阻力等问题。

4 结语

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安全生产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煤矿通风安全工作是煤矿生产的重中之重。安全通风系统是安全生产系统环节中重要的辅助系统,很多瓦斯爆炸事故的引发大多是由于安全通风系统没有管理好,所以应该系统地、科学地做好通风安全工作,提高通风系统的管理,预防或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

[1] 王占青,郑宝,史卫明.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J].中国能源.2011(06) 

篇5:煤矿事故防范措施汇编

对于煤矿生产来说,通风安全管理是其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煤矿生产环境复杂,且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一旦通风安全管理不到位,极易出现通风事故,甚至给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通风事故是非常必要的。

1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煤矿通风是指在通风井或通风通道的作用下,将新鲜空气输送至矿井下,以对井下有毒有害气体与粉尘进行稀释,并随着通风排出,煤矿通风的作用在于改善井下作业环境,保证煤矿生产安全,并为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但就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1)人员因素。

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过程中,人员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员的意识、素质与技术等都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要高度重视人员因素的实际影响,引导员工树立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教育,促进其安全作业,煤矿企业领导干部要强化安全意识并就人员安全技能开展科学考核与评价,切实从人员因素方面实施安全管理。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因素,所谓环境因素,实际上就是通风事故发生的基本条件。煤矿生产过程中,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煤矿地表温度也会随之升高,此种情况下矿井以下空气成分复杂。煤尘、烟雾、瓦斯等因素都加剧了煤矿通风事故的发生几率,这些都是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的环境因素。煤矿地质条件复杂,深层矿井地形特殊,这些也是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境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煤矿通风安全管理风险,因此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环境因素。

(3)管理因素。

篇6: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一、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病人要有高度责任心,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

苟。

二、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做好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中、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物、剂量、用法、时间、浓度。

三、严格交接班制度,坚持床头交班,做到交的准,接的明。各班医嘱应及时核对,并签

名。每周大对医嘱一次。

四、抢救车内的药品及抢救器械应定点、定量放置,并保证性能完好。在抢救病人时,护

士长应合理安排工作,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性,做到忙而不乱。

五、护士长要善于观察护理人员各种不稳定情绪,并做好其思想工作,勿使情绪波动带到

工作中去,影响工作。

六、对新调入的同志、实习学生、进修人员,要热情对待,专人带领、使其尽快熟悉工作。

七、对危重昏迷及学龄前儿童病人应加强安全措施,及时加床挡以防坠床。对不治之症及

精神病患者,加强心理治疗,去除一切不安全因素,以免发生意外。对长期卧床病人,应按时翻身,以免发生褥疮。

八、使用氧气时注意三防,应放火、防油、防震。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一、各科室应严格登记差错事故。责任者要及时登记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并写

出书面检查。护士长定期组织分析讨论会,提高认识,吸取教训,以利改进工作。

二、发生差错事故时,责任者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4小时内口头或电话报护理

部,重大差错事故要立即报告护理部和科主任,其责任者应在三天内提交书面检查材料。

三、发生差错事故时,要积极采取抢救措施,以减少和消除由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四、发生差错事故的有关记录、化验及药品、器械等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病人标本,以备鉴定研究之用。

五、发生差错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发现后视情节轻重从严处

理。

六、为弄清事实真相,应注意听取当事人的意见,讨论时吸收本人参加,允许本人参加意

见。决定处分时,领导应做好思想工作,以达帮助教育之目的。

七、护理部定期组织护士长分析讨论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预防褥疮措施

一、减少局部受压:,经常改变体位,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受压皮肤在解除压力30分钟后,压红不消退者,应该缩短翻身时间。

二、每次翻身要记录时间、皮肤受压情况等,受压部位可垫气圈、棉圈、棉垫、海绵垫等。躁动有导致局部皮肤受伤的危险者,可用透明贴、膜予以局部保护。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三、避免局部刺激,床铺应保持平整无皱褶,清洁干燥无渣屑,对于大小便失禁者,肛周涂保护膜,防止大便刺激。出汗、伤口分泌多的病人,尤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干燥。

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危重、体弱、及长期卧床的病人可以使用充气气垫床,骨突处皮肤使用透明贴或者减压贴保护。

篇7: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安全事故的发生会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同时大大增加项目部的生产成本,影响公司社会声誉,故制定有效的安全事故防范措施,不仅有利于减少安全事故,确保安全生产!更重要的是抓好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工作,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最好的降本增效措施。结合8.15股份公司安全生产紧急视频会议刘总的讲话精神,为了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锡铁山项目部制定如下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1、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组织管理

以项目部经理为中心,各主管经理为主要领导,各部室负责人、工区长全面监管,各部室成员、工区管理人员全面落实。从上而下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以安全生产为目标,紧密配合协作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领导下井带班制度,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管理人员加大考核力度。

2、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通过每天现场专职安全员、各部室管理人员安全监督检查、点检以及每周三的安全大检查、专项点检,特别是对作业面顶板管理、高空作业、采场的安全设施、采空区的排查及封堵、斜坡道的车辆运输、独头巷道的通风管理、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竖井提运等重点生产环节保证重点监控。对查处的隐患责令现场整改,现场不能整改的立即下发五定表,安全环保质量室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跟踪落实整改,给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作业环境,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3、认真抓好新员工和各项日常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认真做好新入厂员工安全培训工作,特别是现场培训、特种作业培训、专业培训、违章培训,通过典型事故案例、视频、理论联系实践的多种方式,纠正员工的习惯性违章,避免习惯性违章的发生,结合公司2016年发生的安全事故作为安全警示,吸取事故教训开展教育培训,做到每班班前、班后会指定专人讲解学习,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操作技能,从源头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4、安全环保质量室认真开展每周一次的安全活动。

落实每周的安全活动,做好阶段性总结,查找安全管理漏洞,找出各中段施工作业的重点,使所有安全员相互交流,做到严要求、严管理,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加大对违章人员的考核力度,认真落实好每月三违人员的培训学习并组织考试活动,针对各岗位的违章行为,分析违章作业发生事故的危害性,提高员工对岗位危险源辨识能力,增强员工安全防范能力。

5、推进班组建设,细化管理

班组是项目部生产的基本单位,是项目部各生产系统的细胞,只有各班组做到了安全生产,项目部整体才能做到安全生产。加强班组日常管理,要求规范填写班组建设各类台账,把握班组安全生产动态信息,履行班组长、兼职安全员责任,提高班组成员之间的互保联保意识;班组之间执行月度评比奖惩结合制度,激励落后班组向先进班组学习,鼓励先进班组做的更好。

6、持续推进现场安全点检确认工作

对班组安全点检、设备和技术各专业口的安全点检、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点检及管理层领导的安全点检等各项安全点检工作,尽量突出重点达到精准化,在方法和制度上要有所创新,以便取得实效,达到进一步排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的目的。

7、开展专项整治,严抓现场管理,很反“三违”

紧盯易发事故的关键岗位,落实作业面安全确认和班组互保联保制度,防控人的不安全行为;并强制推行LED照明灯、液压木支柱、反光警示牌、撬棍、锚索机等物件的使用,进一步改善作业条件和施工环境,从而有效地遏制事故的发生。

8、强化安全工作的系统管理

充分发挥安全系统联手生产技术系统、设备系统、行政后勤系统的联合安保作用,加强通风、供电、特殊工程施工、提升运输、车辆运输、生活后勤及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管控。

9、把握规律创新突破

抓好重点区域和要害岗位的安全监控工作,并充分利用员工班前会的时间,强调、布置、贯彻、落实各项重点工作。

10、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

结合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推进,进一步提升班组安全建设能力,实现项目部安全生产健康持续有效地发展,确保项目部2016年全年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金诚信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锡铁山项目部

篇8:煤矿事故防范措施汇编

一、煤矿采矿作业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 煤矿采矿安全作业制度落实不到位

为了确保煤矿采矿作业的安全性、提高采矿生产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我国陆续颁布了《煤炭法》、《煤矿安全规程》等规章制度与行业生产标准, 并对煤矿采矿作业的具体操作行为做出详细地限制与界定。然而在实际采矿作业期间, 不少采矿作业单位没有将煤矿采矿安全作业的相关制度与原则落实到位, 作业人员没有严格依据操作流程与操作规范进行一系列的采矿工作, 没有依据标准化的规章制度与操作原则来落实日常检查工作, 从而导致一系列严重的作业事故。

(二) 作业安全责任没有落实到具体负责人

国内不少职能监管部门没有持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对日常监督管理任务的处理仅仅停留于表面, 没有及时地察觉作业安全隐患, 没有有效地作好安全防范措施, 由此导致了作业安全事故。例如山西朔州平鲁区地带的细水煤矿, 原本设定每年生产煤矿总产量是15万吨, 计划对该煤矿区域开采总共40万吨的煤矿量, 可是事实上采矿单位每日的煤矿采矿量就高达1800吨, 这远远超出了预定的煤矿采矿量, 对煤矿区域造成了严重的超负荷问题。最重要的是负责该煤矿采矿区域的煤炭局并没有正确认识到安全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依然使日常检查工作流于形式, 没有深入地挖掘安全隐患, 从而导致了“3.19”特大的煤矿采矿作业爆炸事故, 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三) 安全作业技术以及设施设备较为匮乏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 我国针对煤矿采矿安全作业的技术分析研究工作起步较晚, 缺乏一定的经济基础与人力资源, 从而使得采矿单位对一些存在于作业过程的安全隐患缺乏必要的控制措施与技术。国内部分小型煤矿为了保证自身利益与运营, 即便具备充足的资金源, 也不太愿意将过多的人力物力投入生产, 尽可能让整个生产作业流程保持原始的简单化、单一化。虽然这种做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自身煤矿产业暂时性的正常运营, 可是随着经济的不断蓬勃发展, 其必定会由于不适应社会需求而被淘汰。

(四) 采矿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目前国内不少煤矿企业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采矿作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缺乏必要的技术性职工等问题, 在根本上是难以适应竞争愈演愈烈的经济社会。正因为煤矿采矿作业工作的工资水平较低、作业环境较为恶劣, 再加上作业人员时刻会面临着威胁自身生命安全的问题, 由此导致大量煤矿采矿作业人员的流失现象, 甚至使得部分煤矿采矿作业的一线岗位始终空缺, 这在根本上难以满足采矿工作的人员需求。

二、当代煤矿采矿作业的安全防范措施

(一) 制定与完善采矿作业安全制度

制定与完善采矿作业安全制度、清晰表明权责关系是有效提高当代煤矿采矿作业安全的前提要素, 因此国内各个煤矿都应当按照国家相关部门与上级主管部门所制定的各项要求与制度, 并按照煤矿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与生产需求, 更深一层地制定与完善符合自身产业发展的采矿作业安全制度, 且在日常作业过程中将其贯彻到底。例如严格检查与检测作业过程所需的设施设备, 确保其质量能够达到作业达标要求, 尽可能地降低因为人为因素而导致作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除此以外, 煤矿企业还应当完善与落实作业安全责任制度, 将每项目、环节、每工作点的生产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 并加深各部门以及全体职工对安全作业的认识, 使他们时刻保持着安全生产的工作意识, 从而在根本上保证煤矿采矿工作的安全性。

(二) 选择现代化的采矿作业安全管理模式

在现代化的采矿作业安全管理模式理念当中, 事故产生是随机性的, 作业人员要全面有效地解决事故, 就务必要坚持着“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作业原则, 实时地检查与断定可能导致作业事故的安全隐患, 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发阶段, 并由此来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作为现代化采矿作业安全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 煤矿企业能够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评价结果来发现危险源, 分析与研究危险源的解决难度与后果, 从而持续性地优化煤矿采矿作业过程, 提高设备设施的安全防范性, 尽可能减少作业事故的发生。

(三) 加强作业安全检查

根据调数据显示, 煤矿企业在开展采矿工作之前, 因为没有将作业安全检查落实到底而最终导致严重作业事故的案例占据所有煤矿采矿作业事故的最大比例, 由此可见加强作业安全检查对预防采矿作业安全隐患、提高生产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其应当得到各煤矿的高度重视。所以, 煤矿企业务必要在落实采矿工作之前加强作业安全检查, 比如制定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等, 通过多种制度组合的形式来加深作业人员相互监督、相互管理、相互约束力度, 避免发生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

(四) 开展一系列职工安全教育培训项目

众所周知, 机电维修工、支柱工、采掘工、炸药管理工等特殊工种均是当代煤矿采矿作业项目中重要的岗位, 其的安全性高低直接关系到该次煤矿采矿作业项目能否顺利地完成。可是因为以上工种的工作性质与特点使其自身存在着较大的危险性, 面临着较多的不安全因素, 所以一旦引发采矿作业事故, 就极其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事件。所以, 煤矿企业务必要确保从事以上岗位的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技术与理论知识, 且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上岗培训, 只有待他们考核达标, 方能允许他们持证上岗。除此以外, 煤矿企业要对已上岗人员进行再教育培训工作, 加深他们对安全作业的认识, 树立正确的安全作业观念, 从而保证他们具备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作业行为与理念。

三、结束语

煤矿采矿作业事故关系到煤矿事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 为此煤矿企业应当深入分析与研究采矿作业事故发生的原因, 研制出新型的采矿技术与手段, 并借鉴国外优秀的经验, 落实有效地安全防范措施, 从而不断提高煤矿采矿工作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摘要:煤矿采矿作业事故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给采矿工作的落实带来了难度, 并且严重威胁采矿工作者的安全。本文分析了导致煤矿采矿作业事故的原因, 提出了几点促进采矿作业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煤矿采矿作业,事故原因,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凯.浅谈煤矿采矿作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防范[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14.

[2]胡社荣, 刘海荣.中国煤矿超大死亡事故及其原因雏析[J].中国矿业, 2009, 05.

上一篇:2016最新综合科述职报告下一篇:2023新课标全国卷Ⅱ高考作文网友版:恰同学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