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

2024-06-21

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通用8篇)

篇1: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二 最少拍控制系统

1.实验结果

图2-1 单位阶跃输入下最少拍有纹波控制系统仿真结构模型

图2-2 单位阶跃输入下最少拍有纹波控制器输出

图2-3单位阶跃输入下最少拍有纹波系统输出

图2-4 单位阶跃输入下最少拍无纹波控制系统仿真结构模型

图2-5单位阶跃输入下最少拍无纹波控制器输出

图2-6 单位阶跃输入下最少拍无纹波系统输出 2.思考与分析

(1)最少拍受什么限制而使调整节拍增加?

答:设计出来的最少拍控制系统,在有限拍后进入稳态,只保证了在最少的几个采样周期后系统的响应在采样点时是稳态误差为零,而不能保证在任意两个采样点之间的稳态误差为零,即最少拍控制系统在采样时间精确的跟踪输入信号。所以最少拍受输入函数阶数的限制而使调整节拍增加,即输入函数的阶数越高,调解时间越长。

(2)无纹波系统对控制器有何要求? 答:最少拍无波纹对控制器有如下约束条件:

1.被控对象G(S)有足够的积分环节。若输入为速度输入函数,被控对象G(s)的稳态输出也应为速度函数,因此就要求G(s)中至少有一个积分环节。若输入为加速度输入函数,则被控对象G(s)的稳态输出也应为加速度函数,要求G(s)中至少有两个积分环节。所以最少拍无纹波控制能够实现的条件是被控对象G(S)有足够的积分环节。2.(z)必须包含G(z)中的圆外圆内全部零点N(z)。

(3)分析不同输入信号对最小拍控制系统的影响。

答:在单位阶跃函数作用下,输出响应经过一个采样周期T,输出与输入完全跟踪,即调整时间为一拍。同理在单位速度作用下经过两个采样周期T,输出与输入完全跟踪,即调整时间为二拍。在单位加速度作用下经过三个采样周期T,输出与输入完全跟踪,即调整时间为三拍。即输入函数的阶数越高,调整时间越长。

实验三 纯滞后控制实验

1.实验结果

图3-1纯滞后控制系统仿真结构模型

图3-2 纯滞后系统控制器输出

图3-3 纯滞后控制系统输出

2.思考与分析

(1)纯滞后控制系统对阶跃信号有无超调?为什么?

答:纯滞后控制系统对阶跃信号有超调。因为被控对象中的纯滞后部分作用在时间坐标上推移了一个时间

仅将控制,被控对象具有纯滞后特性,时间常数很大,而被控对象的滞后时间会使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动态性能变坏,即会引起超调和持续的振荡,因而纯滞后控制系统对阶跃信号也有一定的超调。(2)纯滞后控制与PID控制有什么本质区别?

答:1.纯滞后控制:由于对象存在较大的纯滞后,采用单回路PID控制效果不佳。但常规单回路PID控制对一般对象控制效果较为理想,是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控制方法。2.PID控制:比例控制能迅速反应误差,从而减小稳态误差。但是,比例控制不能消除稳态误差。比例放大系数的加大,会引起系统的不稳定。积分控制,只要系统有误差存在,积分控制器就不断地积累,输出控制量,以消除误差。但是积分作用太强会使系统超调加大,甚至使系统出现振荡。微分控制可以减小超调量,克服振荡,使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同时加快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减小调整时间,从而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应用PID控制,必须适当地调整比例放大系数KP,积分时间TI和微分时间TD,使整个控制系统得到良好的性能。纯滞后控制部分的达林算法是基于离散系统的设计方法,按照期望的传递性能设计控制器达到改善性能的目的,PID控制算法是基于连续系统的设计方法。

篇2: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

电气装备计算机控制技术

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

数据采集计算机控制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初步了解数据采集卡在电气装备中的应用 2.了解计算机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方面的应用 3.采用 C++ Builder 对数据采集卡 PCI1202 进行编程,控制实验数据的采集数据预处理以及系统的测量模式 4.理解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原理 5.掌握简单的数据采集软件编写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实验内容(1)

通过上位机控制三相异步电机的运行及停车(2)

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各路数据采集对数据采集的结果进行记录好分析 2.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图如图所示:

电流传感器2电流传感器1电流传感器3电压传感器3电压传感器2电压传感器1三相调压器AVM3~

数据采集主电路实验接线图DB-16P数字输入DI+DI-DB-16R数字输出JNCCOM+-24VDCC220VAC

C— 主电路接触器的接点

J— 中间继电器的接点

NC— 为数字输出的常开接点

COM— 为数字输出的常开常闭公共点JCCC5~24VDC数字输入开关量信号CJ— 主电路接触器的线圈— 中间继电器的线圈注 注: 220V 三相交流电源经过各种接触器连接到三相异步电动机上,为控制电机的运行,必须控制三相交流电源的接入和断开,接触器即可实现此项功能。因为主接触器通入强电,不能直接进行操作,所以我们通过控制上位机产生的信号,继而控制中间继电器,然后由中间继电器控制主接触器。

电路中并联了三个电压传感器,串联了三个电流传感器,但是在实际过程中,由于电机的运转为空转,所以电机的线电流非常小,由电流传感器测出来的数据并不具有代表性,所以实际实验中我们连接了电压传

感器。

传感器测出来的信号经过数据采集实验箱中的调理电路处理后送入 PCI1202 中,经过 A/D 以及 D/A 转换后在上位机运行界面显示,实现基本的数据采集。采集信号的显示模式等均可通过程序进行改变。

三、主要仪器设备 一台 PC 机、交流电源、电动机、传感器板、PCI1202 控制板、继电器板、导线若干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内容要求以及实验连接电路图所示,利用实验平台各装置设计硬件连接电路 2.运行 C++ Builder 软件,熟悉该软件的使用方法 3.通过软件平台进行编程、调试(可参照示例程序),实现对硬件电路的控制 4.软件调试成功后通过上位机运行系统,并对实验要求的数据进行采集和记录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实验例程 //---------------------------------------------------------------------------#include

#pragma

hdrstop

#include

“Unit2.h” #include

“P1202.h” #include

“P1202u.cpp” //---------------------------------------------------------------------------#pragma

package(smart_init)#pragma

resource “*.dfm” TForm1 *Form1;

Word

TotalBoards;//上面这段程序包含了相关头文件的引用(#include **.h)以及编译预处理(#pragma **)指令,同时定义了Word型变量TotalBoards,用于存储板卡总数

//---------------------------------------------------------------------------__fastcall TForm1::TForm1(TComponent* Owner)

: TForm(Owner){ } //---------------------------------------------------------------------------//form的构造函数,在初始化窗体的时候执行,是最先执行的一个函数

void __fastcall TForm1::FormCreate(TObject *Sender){

Word

RetValue;//定义了一个Word类型的变量RetValue

RetValue = P1202_DriverInit(&TotalBoards);//板卡驱动初始化函数 //向系统要求分配资源,测试是否已经安准成功,并且回传给安装板卡的数量

if(RetValue!= 0)//板卡程序运行成功后返回0,否则报错

{

ShowMessage(“ErrorCode:” + IntToStr(RetValue)

+ “nDriver Initial Error!”);

Button1->Enabled = False;

}

//显示错误代码

eSelect->Text = “0”;//eSelect初始化选择为第一个板卡,第一个板卡定义为0

eTotal->Text

= IntToStr(TotalBoards);//eTotal初始化为板卡数量,此时从整形变量转化为字符型变量

UpDown1->Max

=(Word)(TotalBoards-1);//规定可选择板卡数量最多为板卡总数量减一

UpDown1->Min

= 0;//规定可选择板卡数量最低为0(第一个板卡)

if(TotalBoards < 2)//如果总板卡书小于2,则不能进行选择

{

UpDown1->Enabled = False;

eSelect->Enabled = False;

} } //---------------------------------------------------------------------------//该程序为窗口初始化函数以及P1202的初始化。P1202_DriverInit()这个函数是板卡驱动初始化函数,从来检测办卡的数量,并将值赋给Word变量RetValue,如果RetValue不等于0的时候,就会用ShowMessage函数显示错误信息。其中IntToStr函数的功能是将整形变量转换为字符串显示,同时button1不使能。eSelect用于板卡选择,从0开始一直到最大值减一,0表示第一个板卡。eTotal用于记录一共有多少板卡,值为板卡总数。UpDown1->Max用于记录板卡数量的最大数。UpDown1->Min用于记录板卡数最小值。如果板卡总数小于2,则将eSelect和UpDown1均不使能,不允许选用板卡。

void __fastcall TForm1::Button2Click(TObject *Sender)//描述按钮2(Exit)的关闭功能 {

Close();//关闭窗体 } //---------------------------------------------------------------------------void __fastcall TForm1::Button1Click(TObject *Sender){

Word

Didata;//变量定义

Word

RetValue, DF, DW, AC, Dodata, k;

float DA;

wAdNumber

=(Word)StrToInt(eC0AdNums->Text);

DF

=(Word)StrToInt(eC0DaFreq->Text);

DW

=(Word)StrToInt(eC0DaWave->Text);

AC

=(Word)StrToInt(eC0AdClock->Text);//频率

DA

= StrToFloat(eC0DaAmp->Text);//振幅

XMax->Caption = IntToStr(wAdNumber);//最大量程

RetValue

= P1202_ActiveBoard((Word)StrToInt(eSelect->Text));//调用函数激活板卡,同时将

值返回给RetValue

if(RetValue!= 0)//检验返回值是否错误

{

ShowMessage((AnsiString)“Active Borad Error!”

+ “nErrorCode:” + IntToStr(RetValue));

return;

}

Dodata

=(Word)StrToInt(“0x” + eC0DO->Text);//把变量转换为16进制word类型,并且赋给Dodata

RetValue

= P1202_Do(Dodata);//传送一个16位的值到Digital Output

if(RetValue!= 0)

{

ShowMessage((AnsiString)“Digital Output Error!”

+ “nErrorCode:” + IntToStr(RetValue));

return;

}

RetValue = P1202_Di(&Didata);//从Digital Output里面读取16位数

if(RetValue!= 0)

{

ShowMessage((AnsiString)“Digital Input Error!” + “nErrorCode:” + IntToStr(RetValue));

return;

}

eC0DI->Text = IntToHex(Didata,4);

RetValue = P1202_M_FUN_1(DF, DW, DA, AC, wAdNumber, 0, fAdBuf,-10, 10);//连续平滑的A/D、D/A转换

if(RetValue!= 0)

{

ShowMessage((AnsiString)“M_Fun_1 Error!”

+ “nErrorCode:” + IntToStr(RetValue));

return;

}

DrawWaveF(-5, 5, fAdBuf, 0, wAdNumber, C0Image);//连续的监视数据

lbC0Log->Items->Clear();

for(k=0;k<=wAdNumber-1;k++)//根据采集的数据画波形

lbC0Log->Items->Add(FloatToStr(fAdBuf[k]));} //说明:这个程序用于说明点击按钮Button1的时候动作——监视、采集数据,并且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画波形。

//---------------------------------------------------------------------------void __fastcall TForm1::FormClose(TObject *Sender, TCloseAction &Action){

P1202_DriverClose;//关闭板卡

} //说明:这个程序用于关闭板卡 //---------------------------------------------------------------------------

三相电压采集例程 //---------------------------------------------------------------------------#include #pragma hdrstop

#include “Unit2.h” #include “P1202.h” #include “P1202u.cpp” //---------------------------------------------------------------------------#pragma package(smart_init)#pragma resource “*.dfm” TForm1 *Form1;

Word

TotalBoards;//该程序段包含相关头文件的说明与编译预处理指令,同时定义Word变量TotalBoards,用于技术把卡总数 //---------------------------------------------------------------------------__fastcall TForm1::TForm1(TComponent* Owner)

: TForm(Owner){ } //---------------------------------------------------------------------------

void __fastcall TForm1::FormCreate(TObject *Sender){

Word RetValue;

RetValue = P1202_DriverInit(&TotalBoards);

if(RetValue!= 0)

{

ShowMessage(“ErrorCode:” + IntToStr(RetValue)

+ “nDriver Initial Error!”);

Button1->Enabled = False;

}

eSelect->Text = “0”;

eTotal->Text

= IntToStr(TotalBoards);

UpDown1->Max

=(Word)(TotalBoards-1);

UpDown1->Min

= 0;

if(TotalBoards < 2)

{

UpDown1->Enabled = False;

eSelect->Enabled = False;

} } //改程序为窗口初始胡函数以及P1202的驱动初始化,具体注释参考上一个程序 //---------------------------------------------------------------------------

void __fastcall TForm1::Button2Click(TObject *Sender){

Close();} //该程序用于说明Button2功能,即关闭窗体 //---------------------------------------------------------------------------void __fastcall TForm1::Button1Click(TObject *Sender){

Word

RetValue, DF, DW, AC, k;

float

DA;

wAdNumber

=(Word)StrToInt(eC0AdNums->Text);

DF

=(Word)StrToInt(eC0DaFreq->Text);

DW

=(Word)StrToInt(eC0DaWave->Text);

AC

=(Word)StrToInt(eC0AdClock->Text);

DA

= StrToFloat(eC0DaAmp->Text);

for(k=0;k<=31;k++)

{

wChannel[k]

= 0;

wConfigCode[k] = 0;

}

wChannel[0]

= 1;

wChannel[1]

= 1;wChannel[2]

= 1;//设定输出到analog output Channel1、Channel2、Channel3

XMax->Caption

= IntToStr(wAdNumber);

XMax2->Caption = XMax->Caption;

XMax3->Caption = XMax->Caption;

RetValue

= P1202_ActiveBoard((Word)StrToInt(eSelect->Text));//激活板卡,并把返回值送给RetValue

if(RetValue!= 0)

{

ShowMessage((AnsiString)“Active Borad Error!” + “nErrorCode:” + IntToStr(RetValue));

return;

}

RetValue = P1202_M_FUN_3(DF, DW, DA, AC, wAdNumber, wChannel, wConfigCode, fAdBuf,-10, 10);//连续平滑的A/D、D/A转换

if(RetValue!=0)

{

ShowMessage((AnsiString)“M_Fun_1 Error!” + “ErrorCode:” + IntToStr(RetValue));

//return;

}

DrawWaveF(-5, 5, fAdBuf, 0, wAdNumber, C0Image0);

DrawWaveF(-5, 5, fAdBuf, wAdNumber, wAdNumber, C0Image1);

DrawWaveF(-5, 5, fAdBuf, wAdNumber * 2, wAdNumber, C0Image2);//连续的监视数据

lbC0Log->Items->Clear();

for(k=0;k<=wAdNumber-1;k++)//根据采集的数据画波形

lbC0Log->Items->Add((AnsiString)“Ch0: ” + FloatToStr(fAdBuf[k]).SubString(1,5)

+ “

Ch1: ” + FloatToStr(fAdBuf[wAdNumber + k]).SubString(1,5)

+ “

Ch2: ” + FloatToStr(fAdBuf[wAdNumber * 2 + k]).SubString(1,5));} //说明:该程序功能用于说明Button1的功能以及实现,动态监视并采集数据,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绘制波形。

//---------------------------------------------------------------------------void __fastcall TForm1::FormClose(TObject *Sender, TCloseAction &Action){

P1202_DriverClose;} //说明:该程序用于P1202的驱动关闭动作

六、注意事项 1.连线检查无误后方可上电,接线尽量用短线; 2.因为异步电机高压直接启动容易过流报警,所以可将交流输入电压调至160V左右; 3.主接触器线圈工作时需要220V交流电源(三相输出电压U、V、W为可调电压,其下方三个输出电压U’、V’、W’为不可调电压,其任意两相之间线电压均为380V,每一相对地相电压为220V,因此可选择其中一相作为主接触器电源,切不可用两相之间的线电压!)

4.数字隔离端子板配有多个继电器,这些继电器的通断由数码管显示,上位机输入的数字量可以由数码管以对应的二进制格式表示,因此应该弄清实验中使用的端子板继电器对应哪些数字为通,哪些数字为断。

5.实验中未出现过流过压报警时,电机的通断电通过上位机软件实现。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单相传感器

三相传感器 八、思考与分析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与调速方式有哪几种? 答:启动方式有直接启动(电机直接接额定电压启动)与降压启动(分为定子串电抗降压启动、星形三角形启动、软启动器启动以及自耦变压器启动等);调速方式有变极调速、变频调速与改变电动机转差率调速。

2.A/D 和 D/A 转换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性能直白哦有位数、量化误差、分辨率、精度、建立时间、转换时间、转换速率、环境指标等 3.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分别有哪几种接线方式? 电流传感器是串联,电压传感器是并联 4.简述霍尔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答:当主回路有一个电流通过时,在导线上产生的磁场被聚磁环狙击兵感应到霍尔奇奸商,所产生的信号输出用于驱动相应的功率管,并使其导通从而后的一个补仓电流 Is,这一个电流再通过多匝绕组,产生磁场,该磁场与被测电流产生的磁场正好相反,因而补偿了原来的磁场,使霍尔器件的输出逐渐减小。当与Ip 与匝数相乘所产生的磁场磁场相等时,Is 不再增加,这是霍尔器件起到指示零磁通的作用,此时而已通过 Is 来平衡。被测电流的任何变化都会破坏这一平衡。一旦磁场失去平衡,霍尔器件有信号输出。经过功率放大后,立即就有相应的电流通过磁激绕组进行补偿,副边电流 Is 精确反映原边电流。

5.电气装备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分为哪几类? 数据采集系统、监督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分散型控制系统 九、讨论、心得 1.本次实验的实验内容是通过计算机控制来实现对电机运行与停止的控制。本次实验用到的相关器件包括 PC 机、PCI1202 板、电压传感器、中间继电器等器件。

2.本次实验用到的传感器有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由于电机运行为空载运行,电流较小,用电流传感器的意义不大,所以这次实验就只用了电压传感器 3.实验器材上有两个交流电压源的插口,上面一排为可调电源,本次实验只需调至 150-170V 左右就可以让电机运行起来,而在控制中间继电器里面的交流电源为 220V 交流电源,需要连接下面的插口才能实现。并且注意实验时不要触碰交流电源插口,非常危险。

4.实验连接线路时尽量用短线。因为是强电实验,连接线路过程中一定要断电连接,用的线路不能是裸露导体的导线,必须是将导体放在绝缘体之内的导线。

5.实验硬件电路中,对于控制电动机的启动并不是一步完成的,因为电动机工作在 380V 线电压的高压电路中,而控制计算机实际工作的电压远小于这个值,两者不能直接连接,应该逐级降压,DB-16P 与数字量开关信号相连,连接在 5-24VDC 的低压电路中,DB-16R 把输出的信号与继电器相连,工作在 24VDC电压下,最终继电器吸合后使电动机线路上的继电器工作,电机才得以转动。

6.异步电机的连接方法为三角-星型启动,可以有效降低启动电压。虽然如此,实验开始时仍然要逐级升压启动,才可以使电机运行平缓。

7.三相传感器的结果中可以看到三相频率基本一致,相位差大约差 120°,符合预期结果。

篇3: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

新课标指出“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 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 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 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 引导学生应用程序设计实现对简易外围设备的控制, 促进其对微机常用接口的了解, 为学生搭建一条自主连通软硬件学习的实验道路。由此, 促进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入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 理解人工智能。帮助他们通过实现对硬件的控制而获得一种蕴含着成就感、满足感的全新体验。为其搭建科技创新的优质平台。

二、开展控制实验的新思路

实现控制外围设备的方法许多, 如单片机、专用控制器、机器人等, 这些技术在很多教学或课外活动中都有应用。但是, 由于受到购置成本、技术难度、场地环境等因素影响, 真正能够用于平时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亲身参与动手实验的则少之又少。我们真正需要的, 是一个低成本、高可行性、易学易做的实验平台。

由此, 笔者想到应用高级语言 (如VB, Java) 进行程序设计, 并配以一些简单控制实验的装置, 用编程的手段, 通过控制装置实现二进制数的输入或输出, 配合相应的模块, 实现对外围设备的控制。VB, Java是高中信息课程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选用的两种语言, 已被很多高中教师所掌握, 易于推广。

学校都有计算机机房, 来上课的每位学生都能独立应用, 实验装置应适应这样的环境, 对硬件要求低, 发挥微机CPU、内存、硬盘的强大功能, 为实验装置进行运算、存储、逻辑分析、信息采集、指令输出, 不用单独学习专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应用环境的开放性也凸显出来。控制实验装置可以组织学生结合程序设计, 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虽然实验装置体积小、成本低, 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控制设备, 实现程序设计与人工智能、创新教育的有机融合。用集成电路、发光管、电阻自行焊接而成。

三、实现控制实验的关键——控制实验板

1. 控制实验板的功能

控制实验板是进行实验的关键, 需要有相应的硬件支持:主要有移位寄存器、计数器、门电路等集成电路片, 不同的组合具有不同的功效。控制实验板的主要功能是按照程序设计的需求, 实现二进制数的输入或输出, 实验板自身不需要单独的程序驱动, 只对串口送出的电位、发送的脉冲做出反应。

输出端可以直接驱动发光管, 或通过光电转换装置放大后驱动其他电器 (如继电器、电动机) 。

输入端采集的是开关量, 接收专用传感器 (如光电、红外、声音、磁控) 送出的开关量, 供微机读取。

2. 控制实验板的结构

根据需求设计专用印刷电路板, 焊接元件而成 (如集成电路、发光管、电阻等) 。电路板上最好焊接集成电路插座, 当集成电路损坏后, 方便更换。如果没有专用印刷电路板, 也可用通用电路板或面包板自己搭建。信息技术课时有限, 可以与通用技术电子制作整合实践, 完成全过程。也可围绕综合实践项目, 开展设计制作, 用模块搭建的方式实现创意。接口采用接插件, 插上发光管可以看到输出结果, 插上引出线可以把信号送到另一个输出装置上, 图1为连接在笔记本上正在运行的控制装置。

对电源的需求:控制板需要使用5~6V直流电源, 直控式不需要单独提供电源。

3. 控制板的具体实验应用

程序设计中的基本结构都能应用于控制板的实验, 结合算法实现控制, 把计算与控制相结合, 变得既有现实意义又有趣味。这对学生的动手实践、思维拓展、人工智能应用有一定的帮助。

高级语言编程, 可以设计很好的界面, 对实验板的输出状态可以生动地展示出来, 采集的信息可以分析、加工、处理、记录, 然后根据程序要求实时控制, 也可以通过网络传输数据, 实现数据共享。

传感器、控制器是固定的, 而创意组合是不固定的, 空间组合的余地是很大的。

具体来说, 应用控制实验板可以开展的实验包括:

(1) 光控路灯 (灯塔) ; (2) 普通路口红绿灯控制; (3) 带左转弯的路口红绿灯控制; (4) 智能控制路口红绿灯 (路口堵塞暂停放行与自动恢复) ; (5) 建筑物跑马灯; (6) 周边环境监测站; (7) 迎宾卡通; (8) 圣诞老人; (9) 野外探宝; (10) 自助沙盘讲解员; (11) 电梯控制 (二层、三层) ; (12) 温室大棚自动控制与监控记录; (13) 提线木偶; (14) 小小流水线。

四、控制实验教学的初步尝试

笔者结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及《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课的教学进度, 分别安排了控制实验项目进行了教学实践的初步尝试。

例如, 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中, 做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之间的数制转换实验:实验板上一字排开8个小发光管, 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二进制位。实验者通过键盘输入一个0~255之间的十进制数, 由程序换算成相应的二进制数后, 发送信号到实验板, 连通相应的发光管使之点亮。“1”亮, “0”灭。由于这部分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数制的相关知识, 体验二进制数直接控制硬件的作用, 所以无需学生编程, 教师直接给出程序。

再如, 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中, 根据3种基本控制结构的教学需求安排相应的实验。

讲顺序结构时, 引导学生做“点亮连接到串口的发光管”实验。相应程序很简单, 只是启用通讯控件, 把串口的某个输出端置成高电位。学生在设计界面、安排控件、编写代码、运行程序方面都较易掌握。最后, 组织学生进行界面输出效果与硬件输出效果对比, 帮助其建立软硬件之间的联系, 提高其应用能力。

讲分支结构时, 引导学生做“光控路灯”等实验。设计思路是根据光照强弱, 实现控制路灯的熄灭或点亮。学生首先在控制实验板上插上光敏传感器, 做好硬件准备。然后设计程序, 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 并根据采集结果做出判断, 送出控制指令。最后进行调试运行。

讲循环结构时, 引导学生做“建筑物跑马灯”等实验。由于控制实验板是串口控制的, 要想实现多位输入输出, 使用循环语句便于优化程序, 帮助学生体验到数据通过串口的读进、送出等, 图2为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

通过以上初步教学实践证明, 高中学生乐于接受且能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技能。相信如此循序渐进之后, 必然能够逐渐上升到综合应用的层面, 完成更丰富多彩的控制实验。当然,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时有限, 这恐怕就要和综合实践课、校本课程、学生活动课等相结合了。

总之,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项目设计要求, 采集相关数据, 分析推理, 再实施控制。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技术手段, 完成现实生活中控制应用的模拟实验。由此贴近生活, 学生不由得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 露出豁然开朗的欢喜笑容。

五、控制实验的未来展望

用控制实验板进行教学实践, 走的是一条宜教学、低投入、多实验、能创新、可班级授课的路。由于控制实验主要应用微机作为中枢控制台进行管理, 实现了软件、硬件的结合, 为信息技术学科“算法与程序设计”“人工智能”模块的教学都开创了一条理论联系实际的新路, 也可以作为综合实践课的一项内容进行开设等。控制实验中, 配合采集功能, 控制功能、记录功能, 再配合互联网, 实时实现远程监测或控制, 也可以说是朝着物联网的应用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当我们的实验模块多起来后, 当我们的实验系列化后, 我们的实验项目就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 我们就可以建设出独特的计算机控制实验室。

篇4: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 自动化仪表 综合实验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c)-0057-01

实验对于培养专业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能够有效提升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让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然而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实验设备价格较为昂贵,并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实验的对象与实际应用相脱节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人们对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综合实验平台应运而生。该文就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1 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综合实验平台的应用必要性

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综合实验平台能够更为有效地提供实验支持,其是在实践和科研的基础上建立起的计算机控制实验平台,能够提供给应用者更为贴近工业现场设备的支持,且具有更低的造价,能够有效降低实验成本。不仅如此,该设备平台通过应用更加灵活的配置,能够为实验者提供更好的训练动手能力的机会,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另外,该平台还可以提供给应用者必要的条件,让使用人员可以开展一些综合性以及设计性的实验。不仅如此,该装置更加符合工业现场过程控制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多功能实验设备,该设备集自动化仪表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应用效果非常好。可见,研究和应用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综合实验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

2 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综合实验平台的结构组成

2.1 被控对象

对于实验装置的被控对象来说,其有三个部分组成,即水槽、加热水桶和盘管换热器。水槽是变频水泵循环水回路的水源储存地,对其进行手动操作,就能有效补充自来水,也可以借助手动的阀门以及电磁阀来实现排水的效果。

保温换热水桶的罐体是罐内水液位和罐内水温度的单变量对象,在液位系统上配备液位传感变送器,其水源来自于自来水,通过电动调节阀来完成控制过程。在调节温度时,该过程由晶闸管模块来完成,该模块能有效控制电加热器的加热程度,从达到对温度系统加以调控的目的。另外,把温度和液位有机结合起来,就够构成温度串级调节系统或解耦控制系统。

盘管由变频水泵提供水源,长度一般约15 m,位于保温换热水罐之内,可分别构成温度、压力和流量的单变量对象。出水口温度的控制则通过盘管和热水罐间的热交换完成。但是,盘管的长度较长,能够形成纯滞后的对象,进而实现前馈——反馈控制系統和史密斯控制系统。另外,盘管的出口位置的水温度和水罐液位的关系能够进行有效的解耦控制。

2.2 传感变送器

传感变送器主要有液位传感变送器、压力传感变送器、温度传感变送器和流量传感变送器四种。有效应用液位、压力两个传感变送器能取得良好效果。其中,液位传感器的主要作用就是有效检测水罐的液位;压力传感器则被用于更好地检测变频水泵的供水压力,两者够有效构成恒压的变频调速系统。温度传感变送器主要应用了四个Ptl00热电阻温度传感变送器,这四个传感变送器的作用各不相同,一个用于检测水罐的水温,另外两个则对盘管的两个测试点的温度进行检测,另一个则对水槽的水温进行检测。流量传感变送器在盘管的回路中设置了一个电磁流量计,该仪器够有效检测盘管回路中的水流量。因而,流量传感变送器能够同变频水泵构成有机的流量调节系统。

2.3 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是平台的重要部位,其主要由电动调节阀、水泵和变频器、电加热管和单相交流调压模块组成。电动调节阀电源采用单相220 V,控制信号为4~20 mADC或1-5VDC,输出为4~20 mADC的阀位信号,它主要用于控制回路,并对回路中的流量进行有效调节。水泵和变频器装置通过应用一个磁力驱动泵,然后经过变频而输出驱动。电加热管和单相交流调压模块对平台的电压和温度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其包含的电加热器能够对水罐中的水进行有效升温,加热是在晶闸管模块控制下完成的。输出的交流电压能够有效控制电加热器的端电压。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调节保温换热器的温度。

2.4 实验平台控制器件

实验平台的控制器件包括智能仪表和计算机。这些控制器件能有效应用PID智能控制器,并配合各类传感变送器,来完成对温度、压力、液位、成分等过程量的测量、变换、显示、通信和控制。仪表通过串口和上位计算机进行有效的通信,进而达到了控制效果,使计算机对系统的管理和监测变得更为有效。

在实验平台中,有3台PID智能控制器,其有不同的作用。其中两台的主要作用是有效控制水罐温度和液位。另外一台的作用则是有效配合盘管压力、温度、流量传感变送器原件,构成不同的控制系统。该PID智能控制器有控制权转移功能,因此计算机可以很好地控制仪表有效进行报警输出和控制输出以及变送输出等,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实现上位机直接数字控制。

3 软件的实验环境及平台分析

因为实验平台功能齐全,实验操作界面也很好,所以计算机的控制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应用此平台,能够有效实现监督和控制功能,对仪表的控制状态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使用计算机来直接进行数字控制。在该实验环境中,预留了算法的添加,同时也有验证的接口,这能够为实验者提供更好的支持,为其编制自定控制算法提供便利,同时也可以让其在实验平台上有效完成实际验证和测试。

对于软件平台来说,该装置基于计算机系统而设计,主要应用于快速地构造和生成上位监控系统的组态软件系统,可以有效运行计算机系统。平台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支持平台,让实验者能够更好地应用其去解决实际问题,并获得更为优化的方案和开发平台。该平台能为实验者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实时数据处理、报警和安全机制、流程控制、动画显示、趋势曲线和报表输出等提供极大的便利。

4 结语

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综合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应用能够提供给实验者更好地用户体验,能够提供其更好地工作支持,有效地提升了运行效率,简化了操作模式,让应用者可以更好地进行操作。同时,该系统还能够很好地链接实际工程,从而让实验者可以更好地获得实践体验,是非常值得应用和推广的。

参考文献

[1]冯冬芹,金建祥,褚健.Ethemet与工业控制网络[J].仪器仪表学报,2003(1):23—26.

[2]周祖德.基于网络环境的智能控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3]梁岚珍,娄毅.“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8(教育教学研究专辑):245—246

篇5:计算机拆装实验_实验报告

班级:计算机01班

实验题目:计算机的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熟悉计算机的拆卸和组装的过程,知道计算机的内部结构以及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并掌握计算机拆卸和组装基础技能。

二、试验环境

硬件环境:硬件部件完备的计算机一台,维修工具若干。

三、实验过程

第一:用螺丝刀拧下机箱侧面板的螺丝拆开机箱。第二:把主板上的各种数据线和电源线拔掉(注意记住它们的位置)。

第三:依次把主板上的内存、显卡、网卡、CPU风扇,CPU拆下。

第四:把主板上的螺钉卸了,把主板拆下。第五:把硬盘,光驱,软驱拿下来。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时能够安全并有效的拆装计算机主机,能够迅速发现各个部件之间的联系,并能记清各个部件的位置及拆卸顺序,实验很顺利。

五、心得体会与建议

通过这次的计算机拆装实验,我基本对计算机硬件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以前在家里只是把外壳打开吹一吹灰尘,而这次试验让我第一次真正的接触到电脑机箱的内部结构,了解了机箱内部CPU,网卡,插槽,CPU风扇,数据线的各个位置,通过这次自己动手拆卸电脑。也让我明白“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当然,在这次拆机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拆机时去没有注意到网卡与中央处理下面有卡子。当把这些拆下来后去不认识他是什么部件。最后才逐渐明白过来。

篇6: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

1.顺序表的建立、插入、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删除。

二、提交到个人10m硬盘空间的内容及截止时间

1.分别建立二个文件夹,取名为顺序表和单链表。

2.在这二个文件夹中,分别存放上述二个实验的相关文件。每个文件夹中应有三个文件(.c文件、.obj文件和.exe文件)。

3.截止时间:12月28日(18周周日)晚上关机时为止,届时服务器将关闭。

三、实验报告要求及上交时间(用a4纸打印)

1.格式: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报告

用户名se××××学号姓名学院

① 实验名称:

② 实验目的:

③ 算法描述(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流程图):

④ 源代码:(.c的文件)

⑤ 用户屏幕(即程序运行时出现在机器上的画面):

2.对c文件的要求:

程序应具有以下特点:a 可读性:有注释。

b 交互性:有输入提示。

c 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分层缩进、隔行书写。

3.上交时间:12月26日下午1点-6点,工程设计中心三楼教学组。请注意:过时不候哟!

四、实验报告内容

0.顺序表的插入。

1.顺序表的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插入。

3.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删除。

注意:1.每个人只需在实验报告中完成上述4个项目中的一个,具体安排为:将自己的序号对4求余,得到的数即为应完成的项目的序号。

例如:序号为85的同学,85%4=1,即在实验报告中应完成顺序表的删除。

2.实验报告中的源代码应是通过编译链接即可运行的。

篇7:计算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时序产生器的原理,了解时钟和时序信号的波形。 (2) 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功能、组成知识。 (3) 掌握微指令格式和各字段功能。

(4) 掌握微指令的编制、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

二、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CM3+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一) 实验原理:

微程序控制电路与微指令格式 (A) 微程序控制电路

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见图10,其中控制存储器采用3片2816的EPROM,具有掉电保

2

护功能,微命令寄存器18位,用两片8D触发器(74273)和一片4D(74175)触发器组成。微地址寄存器6位,用三片正沿触发的双D触发器(7474)组成,它们带有清“0”端和预置端。在不判别测试的情况下,T2时刻打入微地址寄存器的内容即为下一条微指令地址。当T4时刻进行测试判别时,转移逻辑满足条件后输出的负脉冲通过强置端将某一触发器置为“1”状态,完成地址修改。

在该实验电路中设有一个编程开关(位于实验板右上方),它具有三种状态:PROM (编程)、READ(校验)、RUN(运行)。当处于“编程状态”时,实验者可根据微地址和微指令格式将微指令二进制代码写入到控制存储器2816中。当处于“校验状态”时,可以对写入控制存储器中的二进制代码进行验证,从而可以判断写入的二进制代码是否正确。当处于“运行状态”时,只要给出微程序的入口微地址,则可根据微程序流程图自动执行微程序。图中微地址寄存器输出端增加了一组三态门,目的是隔离触发器的输出,增加抗干扰能力,并用来驱动微地址显示灯。

微程序控制器原理图 图10

(B) 微指令格式

微指令字长共24位,其控制位顺序如图所示。

图11 微指令格式

A字段 B字段

C字段

MA5--MA0

为6位的后续微地址,A,B,C为三个译码字段,分别由三个控制位译码出多个微命令。C字段中的P(1)是测试字位。其功能是根据机器指令及相应微代码进行译码,使微程序转入相应的微地址入口,从而实现微程序的顺序、分支、循环运行,。图中I7一I2为指令寄存器的第7--2位输出,SE5—SE0为微程序控制器单元微地址锁存器的强置端输出。

(C)二进制代码表

二进制微代码表

将全部微程序按照指令格式变成二进制微代码 可得上表

(二) 实验内容

1. 按照实验接线图连接好实验线路,并且检查线路,确保无误。 2. 对微控器的读写操作(1)手动读写 (2)联机读写 3.运行微程序(1)本机运行 (2)联机运行

这次实验安排了四条机器指令,分别为 ADD(0000 0000)、IN(0010 0000)、OUT(0011 0000)和 HLT(0101 0000),括号中为各指令的二进制代码,指令格式如下:

助记符 机器指令 说明 R0

HLT 01010000 停机

实验中机器指令由 CON 单元的二进制开关手动给出,其余单元的控制信号均由微控制器自动产生,为此可以设计出相应的数据通路图,见图 3-2-8 所示。 几条机器指令对应的参考微程序流程图如图 3-2-9 所示。图中一个矩形方框表示一条微指令,方框中的内容为该指令执行的微操作,右上角的数字是该条指令的微地址,右下角的数字是该条指令的后续微地址,所有微地址均用 16 进制表示。向下的箭头指出了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P<1>为测试字,根据条件使微程序产生分支。

先手动将微指令输入到CM中,然后利用存储好的微程序验证00100011(23)

自加,并输出结果。思考题:设计并修改电路,编写用微程序实现存储器中两个单字节十六进制数的加法运算,结果输出至OUT单元。 要求:操作数由IN单元

MEM

ALU 结果 OUT单元输出

(三) 实验要求

(1) 按照实验步骤连接好电路,按照要求内容进行实验 (2) 记录本次实验的所有运行结果,故障现象及排除过程 (3) 在要求实验的基础上试解决思考题的问题 (4) 记录本次实验的收获和想法

四、实验步骤、观察与思考:

(一)几条机器指令对应的参考微程序流程图如下

1. 连接实验线路:

仔细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如果有‘滴’报警声,说明总线有竞争现象,应关闭电源,检查接线,直到错误排除。

2.对微控器进行读写操作,分两种情况:手动读写和联机读写。

篇8: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计算机、信息和控制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将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了结合, 具体而言, 就是通过计算机替代传统的控制器构成闭环反馈系统并实现较为复杂的控制算法。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控制系统正由集中的模拟控制体系加速向开放的数字控制体系发展。越来越多的控制系统正采用计算机来取代传统的控制器。与传统的控制系统相比, 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安装和维修简便以及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同时可实现计算资源共享, 从而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这类日益广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已在各类工农业生产、航空航天、交通系统、无线通信、机器人、智能建筑、国防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计算机控制系统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要求相关专业人员在了解并掌握工业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以及外围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 将被控对象、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相联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完成预定的任务。

本门课程是在开设了《汇编语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及《电路电子技术》等先修课程后, 再为学生开设。《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学生只有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 在掌握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础上, 动手构造有关电路并上机调试设计的程序, 才能充分领会、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内容。

二、《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都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课堂上以生动的语言来进行知识的传播, 学生则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认知和接受的位置。《计算计控制技术》课程通常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课堂讲解传授理论知识, 实践教学帮助学生认知、提高应用能力。但以往的教学普遍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 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试验实践研究不够重视。尤其传统的实践教学通常是以验证为主的实验方法, 一般只要求学生根据试验原理总结实验现象, 而这些试验现象都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往往可以使学生取得一些深层次的认识或体验, 但是对学生分析与综合设计能力、整体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不够。达不到提高学生独立创新和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1]。因此, 对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三、《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

1. 重新编写与实验设备配套的实验指导书。

试验教学的改革从编写新的试验指导书开始, 新的试验指导书既与选用教材又与试验设备相配套。实验指导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增加学生独立设计试验步骤的部分。具体而言, 在试验指导书中只需提出实验的目标、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 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所需要的试验步骤。只提实验要求, 能够改变学生只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而不加思考的状况[2]。第二, 由学生独立设计试验数据表格。试验的结论都是由试验数据总结出来的, 所以要求学生能够完成试验表格的设计, 且系统的设计与实验过程等所有工作也都由学生自己完成。第三, 增加一些加宽、加深的试验内容。由于学生的试验能力不处于同一层次, 所以需要为那些基础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2. 减少验证性的实验内容, 增加综合性的实验内容。

教师要从教授实验方法、检查实验结果转变为引导学生完成相关实验项目, 共同分析、解决实验中的相关难题。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学习压力, 促使其提高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向自觉的研讨。在试验内容的安排上, 要减少验证性的试验内容并相应增加综合性的试验。除个别规定的验证性实验外, 不给定实验电路图, 不指定详细的接线步骤, 完全由学生在掌握现有实验资源的前提下设计相应的实验电路。在程序设计上也要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除专门规定的验证性实验外, 不指定详细的编程步骤, 不给定详细的流程图和实验程序, 对学生完全开放, 由学生自主地编写相应的程序。同时学生也可以自由发挥, 去做自己想做的不受教学内容局限的实验[3]。根据一直以来的教学总结, 发现计划实验教学课上的时间还不足以满足同学门的实践需求。这就要求实验室除进行计划实验教学之外, 还应满足学生自由进行实验的要求。为此, 采取了开放式的实验室管理办法, 将空闲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现有的实验室资源, 自己拟定试验目的以及预期试验结果, 并设计构造相关的试验内容以及试验步骤。并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去做想做的实验, 这样学生的实验内容和要求都会有所不同, 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

以上讨论的都是课程中的实验教学, 除了规定的课程实验之外, 教师还要组织对计算机控制技术感兴趣的同学成立计算机控制技术兴趣小组。这种兴趣小组可以让同学们自由发挥, 比如, 对新技术理论感兴趣的同学, 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最新技术收集资料, 探索科学研究的前沿, 成立讨论小组, 并开设专题报告, 从而增加自己的阅历;对设计感兴趣的同学, 可以提供基本的原材料, 让学生开发和研制一些实用的科技小产品。这种做法的最大好处就是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能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同时还能让同学在无意识之中巩固了理论知识, 并将理论应用到实践, 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兴趣小组成立后, 在兴趣小组中选取一部分优秀作品, 根据作品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指导学生申报校级甚至更高级别的学生科研课题。对于有课题的教师, 可以让部分优秀同学加入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 让同学尽早地接触科研活动的整个过程,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后再从学生的科研课题中选拔优秀的项目参加设计大赛, 比如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 这些竞赛活动使学生受益非浅, 从学生被动地要求做实验, 到学生主动地要求进实验室做实验, 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融会贯通, 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东西, 培养了创新设计能力。

四、《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

1. 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自学能力。

实验指导书中的设计内容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前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最新案例自行设计的。这些案例在学生身边都能经常地接触到, 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而又特别好奇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这可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并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由于部分实验是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 无法在课本中找到现成的答案, 只能通过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并查阅相关资料才能解决, 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2.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 学生不用思考也不需思考, 只是按照已知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很难谈得上训练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而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 改变学生从书本出发而不是从问题本身出发的思路, 摆脱书本的束缚。让学生从查阅资料开始, 进行总体方案设计、编写控制算法程序、调试系统、选择参数、直到得到最佳实验结果。在这种创造性的工作中, 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和大胆创新的空间, 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欲望。实验把动脑和动手有机地结合起来, 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是创新之源, 工程实践是创新的基础, 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才是工科教学的重点之重点3]。由于编写了新的实验指导书, 学生在实验中必须考虑各部件之间的电路连接、相互控制、整体配合等细节, 需要通过不断的摸索, 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在这样的实验活动中, 学生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归纳、整理, 对实验过程做有效的梳理, 认真总结实践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充分地认识设计的优缺点, 为探索更加优化的设计、实现方案, 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而使学生不论是从知识的积累上还是能力的提高上都会产生一个极大的飞跃[4]。

五、结论

通过实验指导书的改编, 提倡学生自己编程做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 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增强了学生自主思考、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随着学科建设以及实验室建设的发展, 一些先进的实验设备已经到位, 如过程控制实验系统、倒立摆实验系统、随动系统等, 我们将逐步把这些设备与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结合起来, 开发更加先进、更具有实际意义的新实验, 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纵深发展的机会。

摘要:《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也是计算机、信息和控制类专业的必修课,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本文以《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课程实验为基础, 总结了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实验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介绍了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已经取得一定效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微机原理,课程,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马常旺, 林卫星, 谢建军.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课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4, (2) :125-128.

[2]孙坚, 王强.宽口径培养模式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教改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28) :130-131.

[3]罗胜, 薛光明, 周宏明.建设开放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实践教学体系[J].现代教育技术, 2008, (7) :113-118.

上一篇:下岗人员养老保险下一篇:考研复习经验:做好专业课复习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