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

2024-06-26

公民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共9篇)

篇1:公民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

关于“公民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月”有关活动的通知

各县市区文明办,市直及驻市各有关单位:,是“三城联创”的关键年,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将于11月继续在我市承办,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经研究决定,从3月1日至31日,在全市深入开展“公民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月”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安排

各地、各部门要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线,围绕中央、省、市统一部署的迎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等重大事项,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主题教育及实践活动,以“月”促年,大力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一是广泛开展践行文明礼仪活动。全市各级各单位要依托市民学校、村民学校、社区文体活动中心等宣传教育阵地,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公益广告等形式,组织文明礼仪教育培训,大力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十堰市民手册”、《“三城联创”基本知识》、《文明礼仪知识简明读本》,努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进一步提倡仪表文明、语言文明、举止文明、交通文明、居家文明、经营文明、服务文明,有效引导市民群众自觉践行文明礼仪,改变不文明行为,形成重礼仪、讲文明的浓厚氛围。

二是广泛开展优质服务规范活动。执法执纪、特别是“窗口”服务行业要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切实从行为规范、语言文明、操作程序、岗位技能、办事环境、服务水平等方面从严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来访接待、社会公示、首问负责、服务承诺、投诉查办、责任追究等各项规章制度,把日常管理纳入规范化运行轨道,把对社会的承诺转变为对干部职工的规范要求,把规范服务转化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坚持不懈地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服务宗旨、职业操守、社会公德、岗位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深入开展学习培训、岗位练兵、技能达标、文明竞赛等活动,努力培育和形成一大批“文明示范窗口”。

三是广泛开展文明和谐交通活动。要认真落实中央文明办、公安部印发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针对全市当前实际,集中开展“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交通安全主题教育,积极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自觉摒弃“六大交通陋习”,严格抵制“六大危险驾驶行为”,切实增强公民文明交通意识,努力形成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人让人的良好道路交通环境。

四是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各类志愿者积极参与“迎世博”、“迎亚运”、“关爱百万空巢老人”、“三城联创”、“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丰富“送温暖、献爱心”、“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手拉手”、“扶贫济困”等公益行动内涵,全力打造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

五是广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金融、税务、工商、质检、药监、商务等部门单位和工商企业,要围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主题教育,继续组织开展践行道德承诺活动,切实增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大力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经营文化,深入推进诚信十堰建设。

六是广泛开展节庆纪念活动。以各种节庆活动为契机,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3.5”学雷锋、“3.8”妇女节纪念表彰、“3.12”义务植树、“3.15”权益保护等活动,大力引导人们认知传统、扬善祛恶,弘扬正气、树立新风。

二、有关要求

公民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核心内容,是长期、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和内容,确保活动的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做好活动开展情况的宣传报道、资料收集和经验总结等工作,切切实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附件1:

篇2:公民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

公民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 关于“公民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月”有关活动的通知

各县市区文明办,市直及驻市各有关单位:,是“三城联创”的关键年,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将于11月继续在我市承办,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经研究决定,从3月1日至31日,在全市深入开展“公民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月”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安排 各地、各部门要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线,围绕中央、省、市统一部署的迎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第四届世界

传统武术节等重大事项,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主题教育及实践活动,以“月”促年,大力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一是广泛开展践行文明礼仪活动。全市各级各单位要依托市民学校、村民学校、社区文体活动中心等宣传教育阵地,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公益广告等形式,组织文明礼仪教育培训,大力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十堰市民手册”、《“三城联创”基本知识》、《文明礼仪知识简明读本》,努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进一步提倡仪表文明、语言文明、举止文明、交通文明、居家文明、经营文明、服务文明,有效引导市民群众自觉践行文明礼仪,改变不文明行为,形成重礼仪、讲文明的浓厚氛围。

二是广泛开展优质服务规范活动。执法执纪、特别是“窗口”服务行业要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切实从行为规范、语言文明、操作程序、岗位技

能、办事环境、服务水平等方面从严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来访接待、社会公示、首问负责、服务承诺、投诉查办、责任追究等各项规章制度,把日常管理纳入规范化运行轨道,把对社会的承诺转变为对干部职工的规范要求,把规范服务转化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坚持不懈地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服务宗旨、职业操守、社会公德、岗位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深入开展学习培训、岗位练兵、技能达标、文明竞赛等活动,努力培育和形成一大批“文明示范窗口”。三是广泛开展文明和谐交通活动。要认真落实中央文明办、公安部印发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针对全市当前实际,集中开展“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交通安全主题教育,积极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自觉摒弃“六大交通陋习”,严格抵制“六大危险驾驶行为”,切实增强公民文明交通意识,努力形成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人让人的良好道路交通环境。

四是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各类志愿者积极参与“迎世博”、“迎亚运”、“关爱百万空巢老人”、“三城联创”、“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丰富“送温暖、献爱心”、“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手拉手”、“扶贫济困”等公益行动内涵,全力打造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

五是广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金融、税务、工商、质检、药监、商务等部门单位和工商企业,要围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主题教育,继续组织开展践行道德承诺活动,切实增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大力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经营文化,深入推进诚信十堰建设。

六是广泛开展节庆纪念活动。以各种节庆活动为契机,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学雷锋、“”妇女节纪念表彰、“”义务植树、“”权益保护等活动,大力引导人们认知

传统、扬善祛恶,弘扬正气、树立新风。

二、有关要求

公民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核心内容,是长期、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和内容,确保活动的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做好活动开展情况的宣传报道、资料收集和经验总结等工作,切切实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篇3:公民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

( 一)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通识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相契合的今天,公民素质培育成为理论和实践关注的重要领域,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虽有差异,但追求公民素质培育的热情无差,纷纷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公民。公民既是具备一定公民素质的“主体”,又是与其他公民在社会生活中交往的客体。要成为合格的公民,必须不断地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在群体中接纳承认他人,实现主体性的超越及交互。而“通识教育就是一种建立人的主体性并与客体情境建立互为主体性关系的教育,也就是一种完成 ‘人之觉醒’的教育”[1]。

过去传统的高等教育过度强调智力优先,疏忽了对公民素质中意志、情感方面的培养,如对自我的肯定、对他人的包容、对社会的关怀、对国家的认同感、开放联结的国际观等。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不再能仅以过去的知识来面对未来世界,必须具备全球视野,认识各种公共议题,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认识到地域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学校通识教育的系统化力量提升我国大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出具有一定的行动承诺,能够在各种社会组织脉络中与他人互动及合作,具备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辩论能力,拥有国际视野与国际竞争力的新时期公民是时代赋予通识教育的新要求。

(二)通识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全面发展的公民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对公民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培育。通识教育就是这样一种培育途径。“通识教育出现的原因: 是针对于目前的大学教育都专精本行但是对于一般的教育内容却不太足够”[2]。《教育大辞典》把通识教育的性质规定为“近代关于教育目的和内容的一种教育思想以及据此实施的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指大学生均应接受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3]。现代学者对通识教育的内涵归纳为“通识教育的内容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通识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 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4]。经由上述论点可以看出通识教育的关键在于“共同”、“普遍”及“全面”, 这也正是通识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高校教育的特色及优势。

通识教育的本质指向于人的全面发展。美国哲学家马尔库塞指出工业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趋向统一,同时也带来了主体的异化,形成了单向度的社会,“出现了一种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型式”[5],工业社会体系间的同化使得农业社会中完整的人的身份开始瓦解,甚至出现了只会计较利益得失的“经济人”。后工业社会是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历史阶段,社会领域的分化使得人的本体性被忽视,人更需要在这个陌生人社会中找到其存在的意义。“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德育的实用主义倾向以及市场化和工业化发展对人才特别是对‘才’的需求,使得个人在多大程度上能被社会所利用至关重要,而个体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其人生境界的提升等长远性、隐性化特征是被忽视的”[6]。在个体层面,人的自由发展需要大学阶段的通识教育予以启发与指引,满足人的实践性本质,培养公民在未来生产生活中的主体能动性,帮助公民真正完成自我实现; 在社会层面,通识教育所培养的拥有全面技能和良好素养的公民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信任和社会团结,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

二、高校通识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来自不同背景大学生的人际冲突反映出通识教育未能营造出兼容并包的氛围

“在社会心理学中,将人与人之间的排斥、敌视和侵犯等称为人际冲突”[7]。大学生在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社会经验方面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大,尤其容易产生冲突。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来自发达城市的大学生与来自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文化课成绩优异的大学生与文化成绩相对落后的大学生在学业竞争、人际互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摩擦和矛盾。大学通识教育若忽略大学生文化背景、成长环境的差异性,落入“一刀切”、“一元化”的思维定式,则会培养出个性极端、包容力差、心理脆弱难以容纳异己的公民,这将是个体和整个高等教育乃至全社会的悲剧,不仅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损失,更威胁着社会的团结稳定。

(二)通识精神的模糊使得通识教育未能反映出作为“公民课程”的特色要求

长期以来的学业压力使得学校教育只注重专业知识层面的教育,忽视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软实力,在今天部分公民仍然欠缺民主社会的基本素养,如尊重他人、明礼诚信、包容异己等。客观上各个高校没有明确通识教育应当确立怎样的一种精神理念,这种理念上的认识不清,使得通识教育只是作为专业教育的补充与附庸: 课程设置杂乱且综合性差,标准不一; 课程内容浮浅或零碎化,知识承载度不足,学生甚至视为鸡肋,缺乏积极参与的态度; 多数教师对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内涵缺乏理解,参与态度消极,认为通识教学妨碍自己的专业研究; 学校将通识教育视为只是通识教育中心或相关负责人的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些现实困境在客观上呼唤一种通识精神的确立。 我们面对的世界是一个不易分割的整体,数百年来科学分工的结果使大学教育也跟着专业切割,训练窄化。如果学生接受的思维仅是“术业各有专攻”,并不利于人与人彼此间的沟通与对话。只偏重职业训练和专门知识的养成,会丧失对自我探索、反省和批判的能力甚至丧失对人文及社会的关怀。当前的通识教育目标单一渠道狭窄,通识教育内容封闭。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对通识教育精神把握模糊,需要对其补充和丰富。

(三)传统通识教育难以让大学生具备全球化、多元化视野

全球化让市场的竞争界限逐渐消弭,视野成为跻身国际人才的基本配备,无论身在中国或者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中国公民要面对的都是全球竞争的市场,在大学生毕业投入就业大潮之后,不管从事何种行业,从科学研究、经济贸易、企业管理到新闻记者、报纸编辑、服务行业等,面对的都不在只是区域性封闭的地域,而是全世界的平台。要弘扬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适应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文化的多元与一元是相对而言的,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文化领域更多地呈现出一元状态,具有垄断性及过于强调意识形态的特点。随着新时期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当前文化领域呈现出有容乃大、各放异彩的趋势,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文化碰撞和文化冲突。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交相碰撞的情境下,通识教育呈现出一种认知困惑: 应该如何承担起平衡及协调的作用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公民。 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界亟待研究的问题。

当代社会已发生剧烈的变迁,例如生态环境的威胁、 家庭结构的解体、价值观念的转变、政治经济结构的革新, 我国高等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一种既远离传统又未能完全步入现代的状态。国内学者关于通识教育应该本土化还是应该向国际接轨的争论有很多,例如: 大学通识教育如何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 如何培养学生既认同自己国家的文化又欣赏并尊重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这些都需要通识教育在“国家认同”及“多元文化的普及”二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三、高校通识教育的完善路径

(一)以通识教育为平台营造平等和谐的校园氛围促进社会整合

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及经历特别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认识评价,从而造成冲突,如大学宿舍里常常因为对某个问题主张不同而造成争执甚至冲突。通识教育是全校性、跨学科的基础教育,应该作为营造学校和谐氛围的平台。《论语·子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8]意思是应当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和谐不是追求大家观点一致,“和而不同”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各高校应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舆论诉求、讨论争议性的社会事件等措施,使学生具有宽广的问题视野,听取各种不同的声音,培养其协商和解决争论性问题的能力。在技术层面上通识教育课程应增加合作训练、调解训练等内容,帮助大学生增强换位思考的能力,了解预防及解决冲突的技巧和能力,增加大学生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适应技能的发展。提供机会让来自不同文化学生( 民族生、国际交换生等) 进行合作,进而促进其人际关系发展; 在理念上通识课程应强调来自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群体间的成员相互尊重、包容和欣赏。教育学家Young提出公民应实践“相互尊重差异”[9]。教育是各民族文化及历史经验获得延续的手段,应当通过通识教育,使学生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内涵,进而培养公民理解和学习不同文化的积极态度,减轻矛盾和误解。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全校性的少数民族文化选修课帮助来自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并建立信心,使少数民族学生获得归属感。培育学生具备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心胸, 促进不同背景大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公平对待少数民族群体,正面对待文化差异,在面临竞争和人际互动之时,不戴着有色眼镜评判他人,不固执己见,在协商平等的氛围中讨论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出公民人格中团结友善的部分, 才能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0]。

从校园和谐层面延伸到社会和谐层面来看,通识教育中融入尊重差异、兼容并包的开放观念更具有社会整合意义。高校培养出的未来公民所具有的民族观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只有正确的不含贬抑的对待差异, 才符合社会正义原则。我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大国,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势必是首要目标,这种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很难急剧改变,局部地区的利益分歧与冲突时有发生。只有从教育上着手,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不同地区经济政治发展不均衡现象。通过通识教育内化学生民族平等的观念,理解国家对弱势族群适当特殊照顾的意义,使各群体成员之间享有平等就业及获取政治经济资源的机会是促进社会整合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升公民忠诚感与爱国心的有效路径。

(二)赋予通识精神多元化的目标促进现代公民素质的培育

通识精神最核心的意义是追求公民的完整性和自由性,大学是文化精神的聚集地,传承文化是其最重要的使命之一。通识教育要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法律知识、道德伦理、文学艺术及各种生活技能类的文化传递给学生, 就需要把众多学科进行融会贯通,使课程设置和开展具有自己的特色,吸收借鉴各种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保持文化的丰富性。学校和教师在强调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同时,也应当注意促进作为未来公民身份的学生对多样化文化的理解,提倡在不同种族、民族和国别间的交流沟通。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通识教育在内涵上要求重视学生的社会“人”和国家“公民”的双重身份,明确大学生作为公民应当享有的各项政治权利,内化公民对国家应尽的责任及义务。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所开设的通识课程包括人文、社会、自然等三大领域的各式课程,矫正科技与人文两种文化不通的现象。通识教育培养出来的公民,既要有法律、 历史、科学及社会政策知识,也要有文学、哲学、艺术修养, 还要有思考分析辨别是非的能力。美国学者Huntington认为在多样性、分歧性、多元化的后现代社会,“各文明的人民应寻求和扩大与其他文明共有的价值观、制度和实践”[11]。无数的文明丰富着人们的视野,通识教育需要帮助公民在丰富文明世界乐享其中,作为一种“全人教育”的存在,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个体的自主性、人文精神、异文化理解力包容性,发展完整人格及合作交流能力,使个体具备人文、科技、社会的基本素养,从而成为一个完整自由的人,这即是通识精神需要明确的地方。一个具备全面素养的公民,必须兼具“专业”与“通识”能力,表现多元的智慧和博学的视野。倡导开放多元的通识精神,不能仅仅局限在特定的议题,小至个人,大至国家与全球,都可以纳入公民社会学习的领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大学生不能再以过去的知识来面对未来世界,必须具备全球视野,了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犯罪防治与道德法律、民族文化与全球意识等宏观议题。不仅应该强调对国家公民的培养,使未来公民认同国家的主权、接受民族的文化、内化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还应该具有地球村的观念,关心全球性的议题,注重国际发生的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国与国之间的密切关联,培育具有国际责任意识的全球公民。

(三)全球化背景下通识课程的实施应兼顾“坚定国家认同”及“理解全球多元文化”二者之间的平衡

承担着培育公民任务的通识教育在政治层面上是一种稳定国家政治机制的准备教育,首要任务集中在对大学生行使公民权的训练和对其国家认同的培养上,包括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了解,对国家政治制度的理解,对国家认同的形塑。作为国家公民的每个大学生都具有特定的国民身份,因此,需要关注作为共同体的国家的文化价值发展,加以认同并付出社会行动力参与。目前,“文化全球化”( cultural globalization) 的概念渐成事实,尤其传播媒体、沟通语言、通信科技等方面的同质化与集中化,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弭了文化之间的差异,勾勒出一幅共同的文化图像。在文化繁荣多样的今天,只有各国公民各自认同了自己的文化、同时又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才不会产生排他或者强迫同化的情形。

作为西方的舶来品,流行数十年的多元文化课程对我国高校现阶段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带来新的启示。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以“多元文化论”为核心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以培养学生具备多元公民素养,在他们的人文通识教育课程中还纳入了许多东方的经典文化著作[12]。世界各国公民教育的实例表明,即使是型塑国家认同的公民学科,也应该重新去检视与省思课程内容中的多元文化精神。举例而言,在加拿大历史发展中公民教育的内容相当重视多元文化,以解决加拿大不同族群公民之间的冲突。 “在欧洲联盟的快速发展下,法国的公民教育也从单一思维转为多元文化取向,并把国家、公民的概念从民族国家的国家公民,扩大到欧洲公民,甚至世界公民的概念”[13]。

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专家James A. Banks指出,多元文化公民教育有四项内容: “1. 增进所有学生的学业成就; 2. 培养所有学生对不同文化产生积极的态度; 3. 协助弱势族群的学生建立自信; 4. 发展学生对不同族群有其独到的观点。”[14]2003年他从科际整合的观点,提出“多元文化课程应涵盖文化、社会化、文化沟通、权力及族群迁移等五个主要概念”[15]。通识教育也应借鉴这一跨领域整合的课程设置模式,设置包含文化沟通与传播、文化相对论、社群文化、公民参与及行动等方面内容的通识课。为避免课程超载的现象,教师应实际分析原有通识课程目标中可以融入多元文化理念之处,在既有的课程架构上转型加入相关概念。在课程内容方面,除了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与全球其他国家之间的关联,还应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个人所参与的国际社会活动,并培养个人参与多元国际社会的基本态度。学校教育与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理应延续社会与国家共同文化的价值与规范,同时,全球多元文化的差异也应被承认与教育,以使学生有机会博采众长,学习其他族群的文化,进而培育出具备文化评判与甄选能力的优良公民。或许有人会质疑通识教育中融入多元文化公民教育会不会导致诸多文化或价值互相冲突,难以完成全面的理解,造成自我认同混淆甚至诸多文化或价值的混淆,引发文化冲突和对抗。这些质疑都是杞人忧天。当代政治哲学家Kymlicka认为: “尊重差异、尊重多元并不会导致社会分化国家解体,反而,因为强调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多元参与,所以不同的族群反而能公平和谐相处。”[16]关于“多元”会不会带来国家或政治“认同”混淆的问题,Chantal Mouffe认为,每一种认同都是关系性的,我们应当理解承认差异的存在是所有关系存在的前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认同的全貌[17]。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在“多元文化”普及之下的“认同”才更具有意义,才更为稳固。

四、结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多元智慧, 使高校通识课程真正富有多样性、开放性,通过高校通识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纠正专业教育的不足。培养公民对于个人、人际、社区、制度、国家以及全球等现代社会互动范畴所应具备的专业涵养,增进对人与己、人与人、 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世界等相关问题的解决能力,建立生命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国际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18],使通识教育真正成为培育优质公民的高效平台。

摘要: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帮助大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精神的教育,也是文化传承创新及公民政治社会化的平台。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相契合的今天,我国通识教育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未能营造出兼容并包的和谐氛围;通识精神的模糊;难以让大学生具备全球化多元化视野等。文章阐述了通识教育应当具备的现代精神以及通识教育的完善路径,以期使新时期的通识教育真正具有多样性、开放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篇4:院系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活动总结

——物电学院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活动总结

为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根据徐师大学委„2010‟9号文《关于实施“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 通知》的有关要求,我院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制定活动方案,以“修身明礼,砥砺品行,加强修养,倡导文明”为主题,级级动员、层层深入开展文明养成教育系列活动, 弘扬文明礼仪,树立文明校园新风。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发挥表率作用 抓好素质养成

为保证本次系列活动的积极效果,我院把抓好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工作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臵,为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分别成立了由院党委副书记带领的“文明修身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及由院团委、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组成的文明自管监督岗,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积极修订相关制度,形成了文明养成教育的奖惩“三挂钩”和“四落实”。“三挂钩”即将文明养成教育监督检查结果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表》挂钩,通过详细记录对每学期的综合素质测评进行加减分,其结果与奖助学金评定挂钩,与党组织发展挂钩。“四落实”是指真正做到文明计划、文明宣传、文明目标、文明监督的“四落实”。

在健全制度保障的同时,我院不断完善“三支队伍”的建设。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求学院教职工及各班辅导员加强重视,发挥带头表率作用,把加强学生文明素质养成融入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日常的管理活动中,融入到宿舍文明文化建设中,推动文明建设进课堂、进宿舍、进网络、进头脑。

2.抓学生骨干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组织了“变“让你来听” 为“请你来讲”——团干部经验交流会及团干思想引导会活动及主题团日海报评比活动,增强了舆论宣传,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3.成立学生文明自管监督岗:建成了一支相对独立的队伍,在学生中推行 “一日生活制度”,倡导三个“行动”等活动,切实加强了对身边同学的监督,定期对学生的习惯养成作细致的纪录和公平的评定,确保了活动效果的长效保持。

我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工作有重点,工作讲成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创建和谐校园为工作重点,对各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文明习惯,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素养,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全院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文明氛围。

二、营造文明氛围 展现集体风貌

为使学生充分了解活动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目标要求,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构筑良好育人环境,为全面实施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打下坚实基础,我院积极开展了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的宣传发动工作,广泛宣传礼仪知识,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大学生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1.工作领导小组如期召开了全体成员大会,就具体实施任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全力做好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工作积极筹备。召开“文体兼修 德智共行”学生大会,要求相关部门根据会议精神,做好督促落实。组织各部门、各班级实际召开动员大会,布臵各项活动事宜,保证活动有序顺利进行,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正式启动。

2.组织制作了物电学院“文明修身”宣传展板,坚持每周两份“内外兼修”礼仪修身文明小贴士,不间断地展出于物电大厅,大力倡导“三个行动”、“四个禁止”、“五个学会”、“六个文明”。展板及小贴士制作精良,内容丰富实用,吸引了众多同学的眼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利用我院网站发布“教育时评:文明之板不能短”等教育文章及安全知识,充分整合资源,扩大宣传面积,广泛辅助宣传 “三个行动”、“四个禁止”、“五个学会”、“六个文明”。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学生变多了,学院公共场所垃圾变少了;认真上课的同学变多了,迟到早退的现象变少了;礼貌得体的同学变多了,粗口脏话变少了;文明礼仪变多了,粗暴无理变少了……与此同时,此次活动在各班级也引起了广泛讨论,有的班级在班级内部举行了“美与丑”演讲大赛,“心与心同在”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等,有的在班级与班级之间举行了“关注网络文明”友谊辩论赛等,在学院掀起了一股强有力的学习文明礼仪之风,推动了此次活动的圆满成功。

三、形成自我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

为深化宿舍文明创建,提升宿舍文化品位,积极响应校“文明宿舍”创建暨“三级建家”活动号召,我院组织开展了:文明宿舍,和谐校园—“宿舍文化节”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讲文明、讲卫生、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增强集体观念,创建健康、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形成自我管理,长效管理,使学生宿舍在学习交流、安全卫生、文化礼仪等方面得到全面持续提高。

(1)“宿舍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宿舍卫生角

宿舍卫生角活动通过加大对宿舍纪律、安全、卫生的管理和检查力度,每周通报学生在宿舍区的违规违纪情况,设立卫生检查公布栏,多次对学生校外住宿和违章用电问题进行整顿,对宿舍区乱停车、乱张贴、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集中进行了清理和整治,维护了良好的宿舍学习和生活秩序。

(2)“宿舍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二--宿舍文化氛围

宿舍文化氛围活动为推动为宿舍学风和文明建设,积极创建文明宿舍、优良学风宿舍等。同时在每间宿舍设臵了“宿舍文化角”,使宿舍美化、特色化,组织了部分男女生宿舍互相观摩学习活动,加强寝室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宿舍文化氛围。

(3)“宿舍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三--趣味一家人

趣味一家人活动丰富了我院学生宿舍文化活动,带领学生以宿舍为单位走出宿舍,参加一系列趣味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及团结协作精神,促进了宿舍内部及宿舍之间的交流,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达到了“以和促建”的目的。

为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学生所学所悟在校外的实践中能够真正落实传播,增强活动的影响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由院学生会主办了物电学院“关注教育,奉献爱心”焦山小学援教活动,并获得圆满成功。另外,在期末考试来临之前,我院团委向全院同学发出的物电学院“诚信应考 拒绝作弊”倡议书也得到了广大同学的热烈响应和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四、开展集体活动,弘扬文明旋律

为响应学校的号召,我院成功了举办首届“我的C计划”低碳环保设计大赛,活动中,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原本其貌不扬的废旧物品,如报纸、光盘、易拉罐、饮料瓶、垃圾袋,甚至是一次性筷子和桌布,做出一件件令人瞠目结舌却又不得不拍案叫绝的服装,模特们一个个神采奕奕,讲解一一到位,本次活动的圆满成功不仅丰富了院校文化生活,展示了大学生精神风貌和青春风采,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了当代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

为更好的宣传低碳环保意识,进一步巩固“我的C计划”低碳环保设计大赛的活动成果,我院还举办了 “讲文明,倡环保”废物回收再利用活动和文明环保与我行——校园文明环保宣传片拍摄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在校大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树文明先锋,创和谐校园,并还原美丽校园,突出广大同学的主人翁意识,共同爱护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活动的最后并呼吁同学从点滴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共同关注环保问题,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响应,在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的同时,也以实际行动展现我院学生的文明素养。

篇5:公民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

——计算机系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活动总结

为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根据学院“文明素养活动月”的有关要求,我系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制定活动方案,以“修身明礼,砥砺品行,加强修养,倡导文明”为主题,级级动员、层层深入开展文明素养教育系列活动, 弘扬文明礼仪,树立文明校园新风。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发挥表率作用,抓好素质养成为保证本次系列活动的积极效果,我系把抓好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工作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为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成立了专门的“文明修身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我系党总支王书记担任组长,全体辅导员、班主任为组员。并且以“四落实”为目标,暨真正做到文明计划、文明宣传、文明目标、文明监督的“四落实”。在健全制度保障的同时,我系不断完善“三支队伍”的建设: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求我系所有教职工加强重视,发挥带头表率作用,把加强学生文明素质养成融入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日常的管理活动中,融入到宿舍文明文化建设中,推动文明建设“四进”——进课堂、进宿舍、进网络、进头脑。

2.抓学生骨干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组织了“变“让你来听” 为“请你来讲”——团干部经验交流会及团干思想引导等主题团日活动,除了多期海报,增强了舆论宣传,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3.成立学生文明自管监督岗:建成了文明劝导员队伍,由辅导员曹俊老师对文明劝导队员进行专门的指导和管理,使他们能合理正确的行使文明劝导职责,切实加强了对身边同学的监督,确保了活动效果的长效保持。

我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工作有重点,工作讲成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创建和谐校园为工作重点,对各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文明习惯,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素养,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全系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文明氛围。

二、营造文明氛围,展现集体风貌

为使学生充分了解活动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目标要求,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构筑良好育人环境,我院积极开展了大学生“文明素养活动月”的宣传发动工作,广泛宣传礼仪知识,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大学生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1.工作领导小组如期召开了全体成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筹备,安排任务。召开“文体兼修德智共行”学生干部大会,各班级实际召开动员大会,布置各项活动事宜,保证活动有序顺利进行。

2.开设“修身明礼,砥砺品行”礼仪讲座,制定礼仪培训计划,普及社会礼仪、生活礼仪、涉外礼仪、职业礼仪常识等,使懂礼貌、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蔚然成风。组织同学们观看了《金正昆讲礼仪》系列讲座,内容丰富实用,吸引了众多同学的眼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系团总支开展“文明素养专题演讲比赛”活动和“文明素养专场研讨会”,均取得圆满成功。各班级召开主题班会,通过辩论、演讲、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宣扬文明、解读文明。有的班级在班级内部举行了“美与丑”演讲大赛,“心与心同在”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等,有的在班级与班级之间举行了“关注网络文明”友谊辩论赛等,在我系掀起了一股强有力的学习文明礼仪之风,同学们的文明礼仪意

识有了显著的提高!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学生变多了,课桌文化变少了;认真上课的同学变多了,迟到早退的现象变少了;礼貌得体的同学变多了,粗口脏话变少了;文明礼仪变多了,粗暴无理变少了„„

三、形成自我管理,弘扬文明旋律

为深化宿舍文明创建,提升宿舍文化品位,我系率先在全院开张了“创先争优,我爱我家——寝室文化周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讲文明、讲卫生、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增强集体观念,创建健康、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形成自我管理,长效管理,使学生宿舍在学习交流、安全卫生、文化礼仪等方面得到全面持续提高。

1.“寝室文化周”系列活动之一—寝室卫生评比大赛

宿舍卫生评比通过加大对宿舍纪律、安全、卫生的管理和检查力度,设立了卫生检查公布栏,多次对学生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集中进行了清理和整治,维护了良好的宿舍学习和生活秩序。

2.“寝室文化周”系列活动之二—寝室设计大赛

宿舍文化氛围活动为推动为宿舍学风和文明建设,积极创建文明宿舍、优良学风宿舍等。同时在每间宿舍设置了“宿舍文化角”,使宿舍美化、特色化,组织了部分男女生宿舍互相观摩学习活动,加强寝室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宿舍文化氛围。

3.“寝室文化周”系列活动之三—读经典,颂国学

要求每位学生通过平时的积累,通过三年的学习时间,力争背诵10首经典古诗词,阅读中国20部文学作品,观看30部爱国电影,学唱40首中国民歌,熟

悉中国历史上30个重大事件,增强学生文明修身的动力。

四、成绩斐然仍有不足

当然,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的内涵和形式有待丰富,要积极拓宽活动的内涵与外延,探索更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第二、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宣传的渠道还有待进一步拓宽。第三、工作方式与方法有待提高,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的工作方式与方法有时与时代和学生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今后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不断改进,让文明之花在校园永远灿烂。

计算机系

篇6: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以及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经研究决定,9月份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加强对学生习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学生规范教育是青少年走好人生路的基础,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当前,随着德育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广大中小学生呈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道德素质。但是,部分学生仍存在遵规守纪意识缺失,个别学生日常行为不符合规范要求,校外表现与校内教育存在反差;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不相统一,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意识不强没有正常的学习习惯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背离了《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要求,也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不相适应,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和健体习惯为重点,以养成优秀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加强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目标任务
  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健康成长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一个善学习、会自理、有教养、守公德的好公民。
  三、加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讲究卫生、热爱劳动、勤俭节约、文明礼貌、遵守纪律、兴趣广泛等基本行为习惯。见【附件三】小学生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养成目标

初中阶段在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科学意识和自主意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意识和习惯。见【附件四】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养成目标

四、加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工作原则
  1.规范化原则。要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结合学校实际进行。
  2.具体化原则。要本着从小事做起的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易于理解,便于掌握和践行。
  3.循序渐进原则。要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层次,分学段分年级落实行为习惯教育目标,在教育内容上体现学段和年级的层次性和连续性。
  4.知行统一原则。既要重视道德认知和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体验和自主参与,重视管理育人和必要的行为训练,引导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
  五、加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工作途径与措施
  1.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各街镇教办、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学校教育工作中加强学生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将加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中,学校德育部门应认真制订好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实施计划,统筹安排全年学生训练内容,明确重点、每周要点,强化措施,确保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抓出成效。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只有熟悉规范,了解细则具体要求,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行有准则。因此,各校要集中开展规范养成教育的宣传活动,让学生自觉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从宣传内容上看,一要宣传实施规范的意义,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使学生产生道德认同;二要宣传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深化学生对规范内容的认识,使学生将规范细则的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从宣传途径上看,一是要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各学科要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将养成教育融于学科教学之中;二要充分利用好晨会班会课、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广播、网站、电视台、橱窗等德育阵地,营造浓郁氛围,让规范细则深入学生心中;三要通过实践活动渗透养成教育。各校要围绕学生的养成教育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活动中,增强宣传教育的效果。通过集中交流,提高认识,形成共识,把加强学生行为习惯教育逐步转变为广大师生、家长的自觉行为。
  3.把握难点,强化实践。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养成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礼貌待人、尊老敬贤、举止文雅的自身修养;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切实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勤俭节约、自强自立的精神;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注重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矫正培养。总之,学生行为习惯教育要加强实践,贵在坚持,重在持续,不能时紧时松、抓抓停停、虎头蛇尾。
  4.科学评价,树立典型。学生行为习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中小学校要积极探索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机制,使中小学生在各种德育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应引导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自评、互评,在班级内形成互促互监的良好氛围。同时,结合德育体系建设要求和学校实际,在生生互评的基础上开展班级评价,形成激励机制,如进行流动红旗、文明班级的评比,强化对班级、学生的日常监督评价,树立正面典型,提升教育效果,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六、活动要求及总结评比、示范推广

1.学期初,各单位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行为习惯养成月”实施方案及活动配档表(见【附件一】)。并将实施方案及活动配档表,小学以教办为单位、初中以学校为单位发至教研室。(小学发至马宁新老师,初中发至王孝珍老师)

2.九月份,教研室安排人员到学校进行蹲点检查,督促学校行为习惯开展情况,并将好的做法在全区推广。

3.各校要及时加强对规范养成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宣传报道。各学校将活动开展情况宣传稿发至教研室,教研室择优在南山教育系统微信群进行宣传报道,4.9月底活动结束,在学校宣传栏进行宣传报道。

5.各校在活动结束后都要认真思考、总结、交流,及时总结经验。10月4日下午3点前,将各单位活动总结,小学以教办为单位、初中以学校为单位发至教研室。

6.习惯养成是一个反复抓、抓反复的过程,希望各单位齐抓共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关注行为习惯的进一步养成,巩固“行为习惯养成月”的阶段性成果。社会事务局拟在本学期评选“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示范学校”(见【附件二】),并召开全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现场会,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附件一】“行为习惯养成月”活动配档表

【附件二】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建设示范校”评估细则(讨论稿)

【附件三】小学生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附件四】初中生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附件一】“行为习惯养成月”活动配档表

“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配档表

单位:



责任人: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

参加范围

备注

















































































【附件二】

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建设示范校”评估细则(讨论稿)

(满分:100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 级 指 标

评定标准

很好

一般

需努力

A1:学校行为规范建设与管理

(60分)

B1: 规划与机制(15分)

C1、学校发展规划中能体现行为规范的目标要求,并符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5分

4分

3分

1分

C2、有较为完善的行为规范制度和健全的工作网络,有切实可行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措施和行为规范教育质量监控、反馈与评价机制。

5分

4分

3分

1分

C3、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规划要依据学校特点或区域特色,体现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的资料齐全。

5分

4分

3分

1分

B 2:校内外行为规范建设环境

(15分)

C4、营造浓厚的学习《规范》氛围:学校通过校园网、电视台、网站、广播站、黑板报、墙报、宣传橱窗等定期播(刊、载)出有利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训练的内容。

5分

4分

3分

1分

C5、构建三位(学校、家庭、社区)一体的落实《规范》网络:学校要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教育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5分

4分

3分

1分

C6、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时时处处体现育人。学校环境(包括教室、宿舍)整洁、优美,无脏痕、痰迹、刻痕及纸屑等废弃物,设施物品安放整齐。厕所、水槽等清洁无异味。校园无小卖部(寄宿制学校按规定设置)。

5分

4分

3分

1分

B 3: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过程(25分)

C7、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议、社区实践等形式担负起对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责任。

5分

4分

3分

1分

C8、在考核内,学校有伤害事件、刑事案件或其它产生不良影响事件的一票否决。

5分

4分

3分

1分

C9、积极开展诚信、礼貌、责任、礼仪等文明修身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5分

4分

3分

1分

C10、注重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和学生社团的作用,使其成为学生行为规范实施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探索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新举措和新机制,形成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制度健全。

5分

4分

3分

1分

C11、学生佩带校徽(胸卡)、穿着校服,团员佩带团徽、少先队员佩带红领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展现《规范》教育的成效。

5分

4分

3分

1分


B 4:教师的教育、示范、引领作用

(5分)

C12、充分发挥教师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过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全校教师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5分

4分

3分

1分

A2:行为规范建设效果(25分)

B5:学生在校内的规范水平

(15分)

C13、全体学生能熟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较好遵守。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调查学生在学校“行为规范示范校”活动中的参与率,要求达到100%,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学校已经形成良好的风气。

5分

4分

3分

1分

C14、学校依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评价与奖惩,注重对事实的记录和对原因的分析,为学生发展提出建议,注重保护学生自尊与自信。

5分

4分

3分

1分

C15、打造一批优秀班集体和学生典型,进行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教育,以班风引领、典型带动,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学校对行为偏差的学生帮教措施的落实、效果显著。学生辍学率、违纪率、案发率得到有效控制,教育效果明显。

5分

4分

3分

1分

B6:学生在家庭中的规范水平(5分)

C16、结合中国传统美德与时代特点的要求,进行感恩教育,考察学生孝敬父母,参与家务劳动,主动与父母沟通的情况。学校有此项工作的具体操作措施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记录。

5分

4分

3分

1分

B7:周边影响与评价(5分)

C17、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公益活动、军训、志愿者服务。学校和社区要加强联系和配合,学生深入社区,有所在街道、社区、社会实践基地对学校校风等方面的评价(职业学校应有用人单位或定点实习单位的评价),评价有实效,反映良好。实地调查学生在校外的行为规范的遵守情况。

5分

4分

3分

1分

A3:特色建设(15分)

B8:特色或奖励

(15分)

C18、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体现学校特色,在操作上有创新,在实效上有强化,在教育上有提升。

5分

4分

3分

1分

C19、编写行为规范教育校本教材,或在德育校本教材中体现行为规范训练,创造性的开设德育课程。

5分

4分

3分

1分

C20、在示范校创建过程中体现时代性、创新性、先进性,在全市或区域范围内有示范、辐射、引领作用。

5分

4分

3分

篇7: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指导思想:

为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突出基本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融入“爱、善、诚、勤、俭、美”六种理念和价值取向,引导未成年人从小做起,努力成为品德高尚、富有理想、文明有礼、快乐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金坛人。

活动目的:

立足本校实际,重点开展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等八大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每一位未成年人积极参与养成教育、主题活动、道德实践等,创建活动特色项目品牌。同时通过广泛宣传、家长学校和“小手牵大手”等形式,促进文明礼仪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得到提高。

主要内容:

一、宣传发动:

通过校园网、、国旗下讲话、宣传标语、橱窗、专题黑板报、文化园地、下发《阳光驿站》等大力营造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的浓郁氛围。

二、具体活动安排: 1.学校或者年级层面:(1)通过校园显示屏,定期播放文明礼仪方面的公益广告或者标语。

(2)将文明礼仪教育与学校的常规活动相结合。一是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相结合,开展“洁净校园,彰显生命的活力”每周文明卫生班级评比活动。二是与跑操评比活动相结合。在集体活动中,增强情感体验,有效提高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3)通过音乐课组织学生学唱会《公民道德建设歌》和《共青团员之歌》歌曲。

(4)通过德育教育主阵地——主题团日、升旗仪式、五四青春艺术、开学和毕业典礼、运动会、艺术节、读书读报、征文演讲等活动,固化展示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成果。

(5)通过家校联谊会和每天的家校联系本,开展“和美家庭—礼仪在我家”亲子活动。引导家长在孩子的不同阶段履行好家庭教育责任,做好文明礼仪示范,教育孩子懂礼仪、守礼仪,对日常生活中孩子的不文明行为,要及时纠正,不溺爱、不放任,主动加强与学校的互动,全面掌握、共同提升孩子的文明礼仪修养。

(6)结合“我们的节日”,在全校开展一次未成年人文明礼仪优秀童谣征集传唱、中华经典诵读、绘画创作大赛,引导广大未成年人逐步养成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

(7)结合校园“和文化”建设,在校内广泛开展一次“哲人和语”宣传标语和“人树和亲”树木花草名片征集活动,并悬挂张贴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棵花草树木都能“说话”,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相得益彰之美,让巧妙装点美丽的校园,无声规范师生的言行举止,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2.班级层面:

倡导正能量,营造班级和谐环境,各班认真组织开展好“八个一”活动——

(1)每期黑板报开辟“文明礼仪”专栏。

(2)结合道德讲堂建设,每月开展好一次“文明礼仪”主题班团活动,尽量采用多种形式,寓教于乐。

(3)举办一次“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演讲,上报优秀演讲选手和优秀演讲稿各1名。

(4)每一天认真开展“日行一善,洒扫应对”孝心献父母、爱心献他人的感恩活动。

(5)结合每周常规通报和个人日常行为规范,开展一次“假如我是……”学会反思和换位思考活动。从日常学习和生活习惯入手,培养知晓礼节、谦恭待人、爱劳动、爱学习、会沟通、善交流等良好习惯。

(6)每月开展一次“班级礼仪之星”评选,引导学生善于用眼睛发现身边的心灵之美。

(7)结合“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开展一次“感动在身边的平凡人物的感人故事”征集活动,并通过班级文化阵地栏目大力宣传学习。

三、活动总结和表彰: 除了每周常态化的检查考核和小型活动表彰外,期中后学校重点开展好二项总结:

(1)结合学生养成教育,制作“八礼规范”学生养成教育电教片,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电子校本课程。

(2)期中后召开专门的教师总结会、学生总结会和家校联谊会。并表彰一批校园礼仪之星,在校电子显示屏播出。

总之,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是创建和谐的校园生活乃至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的重要载体。希望各班积极响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激发学生生命能量,提升校园生活质量和生命成长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篇8:1.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净化学生思想,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经学校研究决定:每学期第一个月为我校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月。为了将文明礼仪教育月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贴近学生实际,进一步丰富德育课堂和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体现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结合学校实际,现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为主题,以“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为活动宗旨,以校园内显性礼仪(坐、立、行、走、言)为突破口,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活动目标:

1、提高全校学生的文明素养,使全校学生的语言更文明,行为更规范。

2、学生能够遵守公德、严于律己、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文明的中小学生。

3、振奋全校学生的精神,使其以饱满的热情,崭新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让文明之风吹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三、重点治理的内容: 1.不文明、不礼貌的习惯:

①升国旗、校会等大型集会时,说话、打闹,破坏会场秩序。

②同学之间骂人,讲粗话、脏话;对老师不尊重,对同学不礼貌。

③校内追逐打闹,走路勾肩搭背拉横排,行走不靠右侧通行。

④在校园墙壁、走廊、桌面等处乱写乱画,损坏公物。

⑤校内骑车,乱停乱放。2.不良的卫生习惯:

①随地吐痰, 随手乱抛纸屑,随处乱扔乱倒垃圾。

②在校园内随时随地吃零食,在校外小摊购买小吃。

③个人物品不整洁,书桌上书籍刊物摆放不整齐。

④不讲公共卫生,无自觉捡拾地上垃圾的习惯。3.违规违纪的行为:

①迟到、早退、旷课;上课说话、看课外书籍、玩游戏等。

②抄袭作业,考试作弊。

③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携带管制性刀具进校园,勾引校外人来校。

④吸烟、打架、上网吧;翻越校园围墙、爬墙跳窗。

四、实施途径和方法:

(一)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学校认真抓好学生及教师文明礼仪活动,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一日常规”引导师生的言行,注重在学习、实践中提高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做到人人学礼仪、懂礼仪、崇礼仪、用礼仪、传礼仪,营造讲礼仪的文明氛围;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并深入把握文明礼仪教育的精神实质,并将之渗透到日常生活的一举手、一投足中去;注重对学生日常交往、衣着、言行的督查、指导和教育,将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落实到课堂学习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

(二)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文明礼仪教育要遵循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做到教育原则一致,内容互补。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各种礼仪规范,普及生活礼仪、社会礼仪、教学礼仪、学习礼仪等基础知识,使他们了解掌握日常礼仪常识,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时时、事事、处处做学生的榜样;通过“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家长礼仪意识的教育,充分发挥家长的“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要努力取得全社会的认可、理解和支持,让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真正走进社区、家庭;要充分利用公益活动、寒暑假等时机,倡导学生走出家庭,走进乡村,宣传礼仪知识,实践礼仪行为,做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

(三)坚持目标推动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明确关于学生、教职工、家长的文明礼仪教育目标。要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学生乃至家长,规范与人交往、合作、交流、共处等外在行为,进而内化为“自尊、自律、自强、互助、创新”的品质。

(四)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环境是文明礼仪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认真贯彻《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对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做到安排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上有陶冶性。

(五)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以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以及“教师节”、“国庆节”、“中秋节”等节假日和重大纪念日,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利用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演讲、绘画、写作、慰问、参观、访问等文明礼仪体验教育活动。要组织开展“六个一”活动,即看一部文明礼仪专题教育片、写一篇文明礼仪教育体会文章、出一期专题手抄报、讲一个感人的文明礼仪故事、做一件讲文明礼貌的事、教师撰写一篇礼仪教育论文

五、活动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班级一定要以本活动为契机,使学生的文明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更上一个新台阶。

2、各班级积极行动,大力营造文明礼貌氛围,扎扎实实开展各项活动,求真务实,并做好记录,及时上交各种材料。

2017.9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九台区饮马河中心学校

篇9:公民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2宣传小组3检查小组

二、日常管理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1组织学习守则规范,并组织测试。

2组织学习学校礼仪、家庭礼仪。

3学习《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

4平时文明礼仪检查并及时记录通报

5制定特殊不文明行为处理办法

三、通过活动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1根据平时检查,进行文明礼仪月流动红旗评选。2每周利用广播进行两次文明礼仪宣传活动。3每学期进行文明礼仪之星评选活动。

4校园文明礼仪用语征集活动。

5每学期召开两次讲文明懂礼仪主题班会活动 6征集文明礼仪手抄报活动。

7每日晨读弟子规20分钟

四、校园文化文明

1班级张贴守则、规范、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图表。2班级教室设立文明礼仪专栏。

上一篇:创建先进县工作汇报明白不下一篇:房地产员工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