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著名散文

2024-06-21

席慕容著名散文(精选6篇)

篇1:席慕容著名散文

著名作家席慕容经典语录

1、行走四月天

鸟悬在云中,花藏在梦中

我脚步在睫毛里

赤足,趟过一汪水

晕染落了妆的脚印

在更低的尘埃中,一棵草

如我一样致虚守静

等待自然之茧,填满的皱纹后

用纯色破译草香

想起深度蛰伏的日子

被自己的童话偷走,又悄悄送回

在自己的春天里,一串脚印

从稚嫩到苍桑

2、词语的手指

左手,气候在弥漫

指尖的叶子,倾泻血脉的热度

为右手一挥而就的诗句

光合太阳的光辉

暖暖的遥远,几缕炊烟

盼,在夕阳下,手搭凉棚的背影

一首蛊惑人心老歌

至情而达

那应是一福画音,手指抚过

水墨晕染的重彩

被隐秘细尘,在掌纹尽头

一枚血红手印,锁了春

3、床前明月光

床前的月很老了,这片苍穹下

阴晴圆缺。美和情欲的小径

弯过静默弥久的屋檐

静数岁月

你返黄的宣纸

在昭告如梦似幻,欲假还真

我纠缠与心的曲线

会有你温暖的手,柔柔的弹拨

几千年氤氲如烟,不离不弃

这未及重逢的爱,假如没有你

又如何逃离

一个人,一窗月,一生疼

4、第一朵蒲公英

天下劲草,唯第一朵,如初恋

有最真最痛的秘语

弯腰,把心放到阡陌平行的角度

贴近你,耳语,小声呢哝

而后,疯狂的温存

那些纯纯的`萌芽,能唱出動情的歌

这个季节繁衍伤痛,除了

你盛开的日子

不必问哪里可以承载

不必掩饰一朵柔弱

比死亡近,比爱情远,比花期更短

种子起飞的时候,有刻骨的回音

5、黑眼睛

庆幸在四月,眼睛被雨水洗涤

透过风沙和阴霾,撞见事物的深井

长出一瘦骨伶仃的麦芽

直直的伸出,欲望的手臂

而我的影子,就在井底颤动

一汪水锁在子夜,卷曲细长的睫毛,

与我的瞳仁一样黑

夜盲,总在深度中发炎

这尘世,黑暗是一场骗局

最后一行诗,必须自己写

就写那根不屈麦,带着我的使命

冲出禁忌

6、清明,请隐去雨水

已是满眼的白菊

在天地间,从前的从前,摇曳

泪水已经足够滋润那些荒草墓碑

请隐去雨水,让我做虔诚的香客

而这个清明,我寻不到一处宁静

炫耀的“烧钱秀”

污染了多少明媚春光

而真诚的泪,却如此卑微

真想跑遍山丫,寻找一个隧道

假如,我真能穿越。宁愿跌进唐宋

看看我的祖先,如何穿麻衣敬祖

用草木拈香

7、回家

上玄月,草叶拔节的脚步,不可违约

一万里琴弦铮铮,牵着梦

我佯装成识途的归雁

脖子上,挂着乳名通行证

是啊,我依然可以托起远梦

可老屋前,谁,还在击节而歌

一潭相思,寻遍每一首诗词的韵脚

平平仄仄的幽思,从月圆望到月缺

四月,我泊的心,将接受故乡遗产

我把自己的名字做个更漏

掐算每一秒钟的漫长

赶在思乡泛滥前,叩响斑驳的柴门

篇2:席慕容著名散文

“我不喜欢这种花,长得太简单了!”

然后,她就用一种好像受骗了似的生气的样子,快步地走开了,她的男伴只好赶快追了上去。

篇3:席慕蓉散文的结构艺术

一 切分,以求板块松活

切分手法,主要运用于叙事散文,叙事散文在席慕蓉的散文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说来这类散文,所叙内容时间跨度较大,或为一段漫长经历,或为某人终生际遇,或为一个完整事件,如果处理不当,势必形成冗长沉闷的叙事板块,使读者失去阅读兴味。因而,作者采用了化整为散的方法来结构。

漫长经历的切分。《猫缘》写恋爱的经历与婚后的生活。从上大学到恋爱结婚到孩子长大,时间跨度是很长的,作者采用数字标题联章的形式,把这段长长的经历切分成五个片段:最爱是猫——同学会上——与他重逢——订婚结婚——开始厌猫。除了第二章、第三章隔时较短外,其余均较长,形成了若干艺术空白,结构也就自然松活了。《异乡的河流》是一篇万字长文,写自己的情感经历。为了避免结构的死板,作者把完整的经历拆开来,再进行精心的拼接。全文分为“少年时”、“美好的时光”、“离别后”、“启蒙”四章,以莱茵河畔为背景,记写了父亲对后人的关爱、对故乡的怀念。每一章内部,也把完整的经历拆开了,由若干片段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叙事板块,这些片段之间用“﹡”号隔开。比如“美好的时光”用了四个片段:赴波恩请教父亲——父女谈生命原乡——带凯儿重到波恩——凯儿闻噩耗大哭。这些生活分镜头的转换和组接,有效地克服了结构的板结之病。这种切分,有时表现为主体叙述内容的偶尔中断。《几何惊梦》以恶梦起,以恶梦结,主体部分则是追忆中学生活,但这个主体内容的叙述并不一律是“过去时”,作者时而插进“现在时”的叙议。如叙及当年在数学书上画满图画之后,初三数学补考及格如期毕业后,以及台师艺专不再上数学课之后,笔墨都一一跳回现在,这些“现在时”叙议的插入,把漫长的“过去时”的追忆暂时阻断了,读起来使人不致感觉沉闷。

人生际遇的切分。席慕蓉散文写人的不少,《我的泪水》、《玛丽亚》、《老伊凡》、《阿克赛》都是写人,不过写得最长的是《歌王哈扎布》、《丹僧叔叔》和《席德进》等篇,这几个作品展示的是人物一生的命运,几乎相当于人物传记。但是,作家并没有采用人物传记通常的写法。《歌王哈扎布》的开头很特别,用六个“他们说”分别领起小段落极写歌王歌声的美妙、创造的奇迹和获取的荣誉,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而后两用“而我来何迟”连接起两大叙事板块,民间歌手的命运悲剧被切分成两半来叙述,前一叙事板块写他的传奇经历,虽说总体上以时为序,但不是编年式的琐述,只侧重写他几次因歌罹难的片段;后一叙事板块插进“我”对他的探访,写歌王晚年境况和人生态度。《丹僧叔叔》的叙事容量更大,时间跨度更长,它写一个喀尔玛克蒙古人的一生,借个人的悲剧来反映种族的悲剧(战争和政治高压给他们带来的灾难)。这篇13000余字的长文读来也丝毫不感冗长,不感单调,在内容上将个人命运与部族命运相融合,在结构上采用了切分重组方式,时而由“我”转述,时而“丹僧”自述,时而听者、述者一同出现。漫长的部族迁徙史和个人命运史的流水式叙述,因了切分和表述方式的变换,经常被暂时阻断或转弯,不仅结构松活了,且引发了读者对部族和人物命运的急切关注。《席德进》写一位孤独的艺术家的人生,作者把画家艺术上的求索和精进切分成几次画展片段,在片段的拼接之间,又插进“我”与画家几次接触的情景,如此切分重组,哪怕表现的内容很专业,读者也不生厌倦感。

完整事件的切分。《解谜人》叙述米文平解“鲜卑石室”之谜的经过,作家把完整事件切分成三个板块,每一板块又切分成若干片段。比如第二章分为未被留意的“嘎仙洞”、史学精英错失“机缘”、游寿教授点醒、米文平顿悟等片段,文章这样结构,不仅仅避免了平铺直叙,还扩大了表现空间,加浓了生活气息。再如游览某地、参观画展,也可以说各是一个完整事件,事件本身的时间跨度即使不很长,作家也惯于把它们切分成数个片段,加以艺术组接。《欲爱的神殿》是一篇印度圣地卡修拉荷游记,作者并不采用移步换景的传统布局,而根据游地最重要的特点——神庙中有许多男女交媾的优美雕像——来设置标题:“前言”、“生命的根源”、“昌德拉王朝”、“刹那的永恒”、“沧桑”、“复活”。章节与章节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但又呈现跳跃状,自始至终有眼光贯注,有思想贯注,有热情贯注,时空被无限地扩大了,历史与现实、画面与想象、形而上与形而下诸端得到了完美融合,文章结尾以想象收篇,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莲池》叙述一次画展,但作者没有逐一介绍林玉山的画作,而是重点突出《莲池》一画,切分成四个片段表现:六十年前的创作——六十年后的展出(收藏)——画家谈其他作品——画家深情回望《莲池》,末了拟声结情,余韵不绝。此事换成他人撰述,也许“密不透风”,而《莲池》却“疏可走马”,留白多多,不写胜写。

二反复,以求前后钩连

台湾散文家王鼎钧曾这样谈及席慕蓉散文的语言:她“有一种本领,能把一句话说了一遍又一遍,或者一个词用了一遍又一遍,而每次包含不同的感情或表示不同的意思。”其实,这不仅是她语言上的特色,也是她结构艺术的体现。的确,在席慕蓉散文中,反复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方式。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考察。

通篇的反复。《远处的星光》是作家为一本现代蒙古语诗集所撰写的前言,题目中的“星光”在文中反复出现:以渴望“星光”的心情渴望读到蒙古诗(“这样的渴望几乎已经变成了一种不可实现的梦想,恍如在夜里眺望那远处的星光。”“心中充满了渴望,渴望能够亲近那些星光。”)——以亲近“星光”的心情赏读集中诗作(“一直高悬在远处的星光如今近在咫尺,明亮而又炽热,这些诗里深藏着蒙古民族的渴望与梦想。”)——期待着“星光”向人们靠近(“每一首诗都是穹苍上的一颗星光。/只要你肯读它,再远的星光也会向你靠近,炽热而又明亮……”)。“星光”多次反复,实际上已成为象征性意象和贯穿凝结全文的线索。《夏天的日记》写人生感悟,“莲花”在文中三次出现:“只要夏天到了,在浅水的塘里,荷花总是欢然开放。”(第一章)—— “莲花”乃时间和季节的标志;“合掌为朴素礼敬/微启又如莲花。”(第四章)——“莲花”已带有宗教意味,象征宁静的世界;“让我拿起笔,摊开纸,再来细细地描绘罢。我可以描出一朵又一朵的荷花。”(第五章)——“莲花”又象征着单纯的心境。“莲花”通过反复,内涵渐次丰富,文章结构也凝结得更为紧密。《生命的滋味》由一个朋友“学着不后悔”的话生发,这句话在文中也是几次反复:“还要学着不后悔,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我能学着会不去后悔吗?”(第一章)“请让我学着不去后悔。”(第四章)这一句话的反复出现,显示了由不解到自疑再到醒悟的心理历程,结构也就在内容的逐渐深入中愈来愈紧密了。《风里的哈达》第一章、第六章、第十一章均为献哈达语,此语在文首、中腰、尾部三次反复,像主题句串接全篇,既使结构趋于稳实,又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表达效果。

局部的反复。在席慕蓉散文中,更多的是在层次转换和上下照应中使用反复。《父亲教我的歌》中,层次之间的衔接是通过特定词汇的反复来实现的。比如,第一层次的末尾是“年轻的我,却不十分在意,也丝毫不觉得疼痛”,第二层次的开头是“那强烈的疼痛来得很晚,很突然”,特定词语“疼痛”在上下层次之间的反复,收到了类似顶针的效果。这样的反复,用于叙事,有利于展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用于说理,可使语气连贯结构严密。《丰饶的园林》先讲述了一个等车、乘车的梦,结尾处写“只见来路上竟是一片漆黑”,这句话紧接着反复一次“来时的路上一片漆黑”,引出醒后所思,梦中和梦后两个片段就这样绞接在一起。再如经南横公路去东部时在车上睡着醒来,有一句“满天都是闪烁的星星”,下面紧接着反复:“满天都是晶晶亮亮的星星,”对自然景观的观照和其后对生命的感悟,就因为这句的反复牢牢地钩连了起来。《在那遥远的地方》,反复也起着连缀章节层次的作用。如“我用我整个的心来祈求,希望一切都不会太迟”,类似的话语在文中反复三次;“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本书的原因了”,也在文中反复两次,这些无疑起到了缝章合片的效用。《黄粱梦里》写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前两章叙事,后两章议论,叙事与议论两大板块之间用同一个词“永远”绾合起来(“永远都不会忘记”、“可是,‘永远的定义是什么呢”)。后两章结尾都用差不多的话:“那么,我们还有什么遗憾的呢?”文章若是没有这些反复运用的词语和语句,结构的紧密度会削弱不少。

首尾的反复。在上面谈到的反复例证中,如《风里的哈达》、《夏天的日记》、《生命的滋味》等篇也同时是首尾反复。再看几例:《琉璃的旷原》写草原行车的经历,表现身在高原故乡心情纯净美好。文章开头引用了夐虹的诗句“心情还在琉璃的透明的旷原”,结尾处则是一句“只为,我的心情在琉璃的旷原之上”。夐虹的意思是心情若此不用写诗,而作者认为此时此刻正宜写诗,这样一个反复式的反呼,使结构的圆合中显出命意的灵动。《一个春日的下午》的开头与结尾是同一句话:“人生也许就只是一种不断的反复。”中间诸多小片段,依次谈迷与悟的反复、得与失的衡量、离与聚的好坏、求与败的计较、有限与无限的分别等,这么多内容就被容纳在这首尾反复语构成的理性框架内,彼此之间产生了割不断的联系。《星期天的早上》洗菜时听到墙外女孩歌唱:“你知道,你是谁?”“你知道,华年如水……”心有所动,引发人生思考;结尾又回到当下洗菜情节中来,以女孩的歌唱“你知道,你是谁?”“你知道,华年如水……”收束。这一首一尾,采用歌词反复以遥相呼应,形成“实(歌声)——虚(思考、追忆、自问)——实(歌声)”式的结构,中间所有的文字都包容于年光如水的咏叹氛围之中,构成和谐的艺术整体。

三、粘贴,以求通体简洁

凡诗人写散文,一个普遍的特点便是结构的跳跃,这是长期写诗对其他文体写作的潜在影响。席慕蓉首先是诗人,其次才是散文家,其散文结构带有明显的跳跃性。她的作品大都是小标题联章体,不是文字标题,就是数字标题,或者干脆空行分节,这似乎成了她结撰散文的一种偏好。她散文的片段与片段之间,除少数运用反复或关联词外(如《原始林》的“然而”、“可是”、“然而”、“然而”),一般都无衔接性文字,呈现出“粘贴”风貌。

事件的粘贴。《说梦》叙述了三个梦:锦旗梦、吉它梦、长发梦,这三个梦之间没有必要的过渡,一个梦叙述完,接着就粘贴上另一个梦,显得紧凑而利落。《飘莲》写了与刻骨乡愁有关的几件事:儿时外婆教我说蒙古话、唱蒙古歌;童年听父亲讲赛马的故事;壮年听父亲谈故乡的草香。这几件事被安排在数字标题的序列中,是典型的粘贴。《飞鸟们》写身在异乡的孤独感,既是写鸟,又是写人。文章讲了三个故事,两个自己的(“金丝雀”、“燕子”),一个别人的(“白鸽”),故事与故事之间也无任何结构关系的暗示。《花的极短篇》写几对少男少女的故事:“昙花”写志成给文美送了一朵昙花,此后无缘再见;“圣诞红”写幼梅因球赛错失与昌伟去看话剧的机会,从此再无交道;“栀子”写康平把一朵栀子郑重放进心茹的掌心,因没点破“盟约”终未结成良缘。这三个情感故事都没有任何文字上的钩连,也是粘贴。这些事件省去一切拖带,接二连三地拼接在一起,结构上却不显松散、生硬,什么原因呢?因为它们或有其内在线索,如《说梦》中的“梦”,《飘莲》中的“乡愁”,《飞鸟们》中的“孤独”;或有一个能总挈的标题,如《花的极短篇》,三个故事虽然各殊,但有其共同点,即故事均与花有关,又都是少年“极短”(生命中极短的时光)的情感故事。

场景的粘贴。《成长的痕迹》写对生命的感悟,对青春美的渴望。“山百合”(荒岭采花)、“那一轮月”(林中望月)、“八里渡船头”(凝视对岸)、“在南下的火车上”(窗前流泪),四个场景的转换(花前、月下、途中)隐喻人生“没有一段永远停驻的时间,没有一个永远不变的空间”,短章之间没有任何粘合性文字,也无时间上的联系,粘贴在一起的内在依据是情调一致:对青春易逝、心灵易伤、生命永不重回的感伤。《此身》文题后省去了“如寄”二字,表达的是漂泊者的怀乡之情,以不相连贯的“四月早上”、“秋日下午”、“夏日薄暮”,连起香港、波恩、台湾三个不同地点,展示了三个不同的人生场景:长廊独眺:追忆童年、故居、友伴——河畔散步:父女携手而心中隐隐作痛——山坡观景:欣喜之后是无奈的喟叹。三个场景之间没有衔接文字,只有“四月香港”、“十月波恩”、“山坡上”三个毫无关联的标题。但场景的粘贴决不是任意的,其内在的线索是“乡愁”,即使温暖回忆、亲人相携、奇景在目,也驱不散“乡愁”。《月色两章》也是用两个小标题(“明月夜”、“花香”)连接两个场景:夜间行车,一路月光相伴;昙花开放,人睡在花香里。这两个场景之所以能粘为一体,就在于它们都在月光的统摄下,情调上是和谐的,一个触动恍惚的乡愁,一个勾起朦胧的忧伤。不论前后场景之间时空距离多大,一经粘贴,就珠联璧合。

话题的粘贴。那些谈艺术、谈人生、谈环境的散文,大话题中有诸多小话题,小话题之间也是粘贴式处理。《画幅之外的》三个话题:“美的归还”、“魔鬼与天神”、“美的来源”,这绝不是一篇美学论文,不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但能粘贴在一起,就因为它们都被统挈于一个总的话题:美。《从画面看现代人生》因不同的画作而逐一谈及现代人的自我禁锢、绝望不安、孤独感、乡愁和心灵上的战争阴影,五个话题不存在进层的理性牵连,也不存在因果逻辑联系,后面的话题逐一粘贴,共同展示了现代人生的荒诞和无奈。《妇人之见》谈及自然环境的破坏(第一章)、文化环境的破坏(第二章)、天然美景的破坏(第三章)、怎样面对未来(第四、五章)……这些话题也是粘贴式的,下面的话题与上面的话题虽有联系,但不存在互证或进层关系。《她的一生》谈女性问题,先谈对事物的敏感女性胜于男性;再谈天赋才情男女没有什么区别;接着谈女性与男性大“同”中有小“异”。表面看这是分总式结构,而骨子里还属于话题粘贴,三个话题从不同的侧面申述女人有理由拥有丰盈而充实的人生。粘贴成倍增大了信息容量,却排拒了一切拖泥带水,作品结构因之远离臃肿,走向简洁。

读过席慕蓉散文的人,大都会发现:她的散文与传统散文不很搭界,有一种明显的现代感。这种现代感的来源,不仅在于作品所表现的现代意识,也不仅在于作品所展示的抒情格调,而且在于作家营构作品时成功地运用了切分、反复、粘贴诸法,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得她散文文字的布列遵循着一种特有的秩序,结构于缜密中有松活,随意中见匠心,简洁中寓繁复。这样有意味的艺术形式,理当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口味。

篇4:席慕容散文

可是,要荷长得好,却一定要到水沟里去挖黑泥来放到缸里才行,这一件事,可得要自己来做了。

而我从来没做过这种事。住在乡下,也不是没看过四旁边的那种水沟,那种冒泡泡的黑泥看一眼就会让我头皮发麻,气味更不好闻,平常走过时都会加快脚步的我,这一次该怎么办?

在以前,碰到这种难解决的事我都会推给丈夫去做,可是,那几天他刚好出国去了,而幼苗已经拿回家,再拖下去,这一季恐怕就种不活了。

于是,我只好穿上雨鞋,戴上手套,屏住呼吸,把铲子插进深深的黑泥里,然后再一铲一铲地,开始往缸里放,等到存到三分之一的厚度时,再一缸一缸地往自己家院子里抬过去。

蒋太太是我的好邻居,看不过眼了,来帮我的忙。太阳好大,我们两人合力把装了黑泥的缸抬回家去,那稀烂的泥巴在缸底晃动着,发出很难听的声音和很难闻的气味。我汗流浃背,却一面抬一面在笑,觉得这样狼狈的事,别人看了一定不会了解。平常那样爱干净的人,今天是发了什么疯,把一缸一缸的黑泥尽往家里搬。

篇5:席慕容散文《白鸽》

少年是寄居在他姑妈家里的,他自己的家原是在台湾北部的海边,一家都以打渔为业,从祖父到父亲一直到他的大哥,都是在海上讨生活的人。他是四个男孩中的老二,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就被送到姑妈家来。父母送他来的理由是:姑妈附近的学校比海边的学校要好,将来以许可以多读一点书,在城里也许可以找到一个好一点的工作,无论怎么样,都会比打渔要强。

少年刚来到姑妈家的时候,黑黑瘦瘦的,只有一点点大,怎么逗他也不肯讲话,听说有时候一个人会躲在房间区偷偷地流眼泪。姑妈家只有两个小表姐,对他倒是很照顾,可是总是玩不到一起。小男孩早上一个人背著书包去上学,放学回来也就一个人孤单单地坐在客厅的角落中,我去找他姑妈的时候,常常会被他吓一跳。他也不出声招呼我,只用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瞪视着我,好像一只受惊的小鹿。

那个时候,我的凯儿才一岁,慈儿五岁,正是绕在我身边最需要我照顾的时候。有太阳的日子,两个又香又甜的小宝贝总一个在怀里一个在身旁缠着我。我们母子三人在巷子里依依靠靠地散着步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这个大眼睛的小男孩,背著书包朝我们走过来。走近了仍然不打招呼,可是那双像小鹿一样的眼睛总忍不住多向我们望几眼,眼光里充满了多少的羡慕。

小小的年龄,小小的`胸怀里承受着的是怎样无奈的一种寂寞啊!母亲有时候会来探望他,姑妈对他也不错,一到寒暑假父亲和兄弟也会早早地来接他回海边的家。可是,在平常的日子里,在每一个普通的清晨和普通的黄昏里,小小男孩要面对着的,是怎样孤单和寂寞的一段童年,这样的一种缺失是没有什么可以补偿得了的啊!

一学期一学期地过去,他也这就样地长大了。今年已是国中三年级学生的他,体格是比刚来的时候壮多了,声音也变粗了。但仍然是瘦瘦长长的,仍然有一双黑亮的大眼睛,仍然有点怕羞,不过,已经可以在相遇的时候向我微笑,并且很有礼貌地出声招呼了。

我们居住的巷子里,六、七年来,添了不少小男孩。和我的已经上了小学的凯儿一样,都变成了这个在海边出生的少年的忠实喽罗,过天都跟在他的身边转来转去。

他养的小白鸽也因而成为所有小男孩的宠物,每个人都争着想要向它献殷勤。放假的日子,我们屋前屋后因而总是充满了孩子们呼叫鸽子的声音。

可是,鸽子总是独自一个高高地站在屋瓦的上面,一动也不动,对孩子们的呼叫听若无闻。在澄蓝天空的背景之前,小白鸽的羽毛显得特别白,眼睛显得特别黑。

篇6:席慕容散文摘抄

1、很多愿望,我想要的,上苍都给了我,很快或者很慢地,我都一一地接到了。而我对青春的美的渴望,虽然好象一直没有得到,可是走着走着,回过头一看,好象又都已经过去了。有几次,当时并没能马上感觉到,可是,也很有几次,我心里猛然醒悟:原来,这就是青春!那一个夏天,我快十八岁了,和大学的同学们横横贯公路去写生,住在天祥。夏日的山绿得逼人,有一个下午,我和三个男同学一时兴起,不去和别的同学写生,却什么也不带,往一座被我们端详了很多天的高山上爬去。那是一座非常清秀的山,被众山环绕,隐隐然有一种王者的气质。

2、在那一刻,我心里开始感到一种缓慢的痛苦,好象有声音在我耳旁,很冷酷地告诉我:你只能有这一刹那而已。在这以前,你没料到你会有,在这之后,你会忘掉你曾有。百合花才是完完全全属于这里的,而你只不过是一个过客,必得走,必得离开。不能象百合一样,永远在这座山峦上生长、盛开。黄昏时的山峦有一种温柔而又凄怆的美丽,而我心何所归属?三个男孩子躺在我身后的草坡上,大声地唱着一些流行的歌曲,荒腔走板地,一面唱一面笑。青春原该是这样快乐无忧的,而我,我为什么不能和他们一样呢?为什么却怔怔地站在这里,对这些在我眼前盛开着的山百合怀着那样一份忌妒的心思呢?

3、是怀着那样一份强烈的忌妒,我叫一位男同学替我采下一大把纯白的百合,我把它们紧紧地抱在怀里,带下山去。可是,没有用,真的没有用。正如那声音所告诉我的一样,我仍然无法把握住那些逝去的时刻。而那些被我摘下的百合虽然很快地都凋谢了,可是,在我每次回想起来的时候,它们却总是依旧长在那有着淡淡的斜阳的高山上,盛开着,清纯而又洁白,在灰绿色的暮霭里,对我展现出一种永不改变和永远无法融及的美丽。

4、当时那样的年轻,总以为这些时刻是本来就会出现的,是我该享有的,心里的感动只是因为它们出奇的美丽而已。却一点也没想到,能有那样的一个晚上,能在初春的季节来到那样高的一座山上,能有那样一大片郁郁苍苍的林木,能有那样一整夜清清朗朗的月光,实在是一种人间稀有的遇合,一场永不会再重现的梦境。那天晚上,站在那条曲折的山径前的时候,我刚刚二十岁,月亮刚刚从山边升起。

5、在它还没出现的时候,世界一片阴暗,小径显得幽深可怕,我几乎没有勇气举步。而当月亮从山后升起来的时候,就在那一刹那之间,所有的事与物都和月亮一样,对我发出一种如水般清明透亮的光泽,我的心也在那刹那之间,变得饱满、快乐和安详。幸福有时候就只是一种非常单纯的感觉而且。在那一夜,当我顺着那一条长满了羊齿植物的小径,缓缓地往山上走去的时候,也许是因为路的迂回,也许是因为心中的快乐,竟然一点也不觉得攀爬的辛苦和费力。

6、走到一块林木稍微稀疏的空地上,刚好有几块大石头可以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当我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只觉得那些树怎么长得那样直,那样高。月光在那样清朗的天空上如水银般直泻下来,把我整个人都浸在月光里,觉得心也变得透明起来了。青春真如醇酒,似乎都在那夜被我一饮而尽,薰然而又芬芳。那是怎样的一种青春啊!而并不是夜夜都能有那样一轮满月的,也并不是人人都能遇到那样的一轮满月的。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就在于它的无邪与无瑕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而今日的我,在怅然回顾时的我,对造物的安排,除了惊讶与赞叹之外,还有—份在年轻的日子里所没能察觉到的,一份深深的信服与感激。

7、对岸就是那个古旧的地方,那个很早很早的时候就有的地方,那个有着一个很朴拙和温柔的名字的地方枣八里渡船头。在这世界上,很多事与物都会改变,而且改变得很快,改变得很大,因此,我已经开始提防起来了。每次在碰到那样的时刻的时候,心里就早已筑起一座厚厚的墙,把最柔弱的一处保护起来,竭力使自己不要受伤。几次之后.墙越筑越厚,在日子久了以后,竟然会忘了在自己的心中,曾经有过一处不能碰触的弱点了。可是,当有一次,不能置信的一次,在面对着经过那么多年,仍然坚持着,怎样也不肯改变,并且依然如年轻时那样对我微笑,爱怜地俯视着我的那一座山峦时,我心中最柔弱的那一点忽然苏醒了,并已以惊人的速度膨胀了起来。

8、假如春已不在,我将回到认识的单行道上,独自一个人寂寞地走着。

我终于明白,每一条路走过来的路径都有它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让我终于相信,每一条路走上去的前途也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

——《生命的滋味》

9、生命应该就是这样了吧?在每一刻里都会有一种埋伏,却要等得几十年之后,才能够得到答案,要在不经意的回顾里才会恍然,恍然于生命的种种曲折的路途,种种美丽的牵绊。

——《信物》

10、我现在才明白所有的欢乐和自由都必要有一个据点,要有一个岛在心里,在扬帆出发的时候,知道自己随时可以回来,那样的旅程才会有真正的快乐。

——《给我一个岛》

11、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时光的涵义,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珍惜。太多的人喜欢把一切都分成段落,每一个段落都要斩钉截铁地宣告落幕。而世间有多少无法落幕的盼望,有多少关注、多少心思在落幕后也不会休止。我亲爱的朋友啊!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察觉,那生命里最深处的泉源永远不会停歇。这世间并没有分离与衰老的命运,只有肯爱与不肯爱的心。

——《独白》

12、所有不属于我的,都将一去不返,只留下在回首时,深深浅浅的悲伤,作为我款待自己的最后一杯美酒,人世间有些路必须单独去跋涉。

世间有多少无可奈何的安排,有多少令人心碎的遇合啊!哭吧!流泪总是好的。可是,也别忘了,别忘了来细细端祥你的悲伤和失望,你会从这里面看到,上苍赏赐给你的,原来是怎样清澈与美丽的一种命运。

——《一个春日的下午》

13、有时候,在真实生活里的那种幸福甚至远远超过了我梦中所能希冀,所以想象的。

——《说梦》

14、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分岐的一点,无论我选择了哪一个方向,总是会有一个方向与我相背,使我后悔。

——《中年的心情》

15、生活与生命真正的分野也许就在这里吧:前者只是一种我们经历过的无法逃避的,在有一天终于都会过去的分分秒秒,而后者都是我们执着的,不断地想要珍惜地记起来的那些人和事的总和。

我们都一样,都只有一个春天。只有一次开花的机会,而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受一个季节热烈的或者温柔的生命,我们又何尝不一样,我们只能开一次,只能有一个名字。

上一篇:kamede品牌介绍下一篇:综合治理汇报材料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