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贷款调查报告

2024-06-24

农户贷款调查报告(共6篇)

篇1:农户贷款调查报告

贷款合同 推荐度:按揭贷款合同 推荐度:委托贷款合同 推荐度:公积金贷款合同 推荐度:抵押贷款合同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农户贷款调查报告

为了掌握我县农户小额贷款管理情况,以及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联社安排,我们在五月十八日至五月二十一日对信用社信货包扶的镇村进行了为期4天的农户贷款摸底调查。通过对信用社、乡、村统计资料的对比以及到贷户家中实地调查、与村组干部座谈,基本上了解了信用社在支持该村农业发展中的实际情况,达到了信用社的扶持目的,使村发展现状较好。

一、村位于乡南方一公里处,辖、马家坪、大湾三个村民小组,共有户名农业人口。年底,该村贷户共欠信用社各项贷款百元,占全社贷款的19%,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其中46户141人,马家坪户人,大湾户人),信用社共向该村投入了支农资金百元,截止年四月底,贷款余额已达百元,占信用社贷款余额的50%以上,支持了该村94%的农户发展农业、种养业及工商业等项目。截止九九年末,该村已发展成为人均拥有耕地亩,有食用菌、天麻等主导产业、畜牧养殖业及个体工商服务于一体的小康村,全村总收入达百元,人均纯收入达百元以上。在信用社存款达百元户,占总农户的85%,人均存款额元。年,该村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小康示范村。

二、信用社信贷支农的方法、步骤及所取得的成效

九六年信用社与农行脱钩后,农行两河营业所归并到信用社,虽然独此一家经营,但也有很多的困难摆在了信用社面前。山大人稀,无支撑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信用社如何在国家银行都没能发展下去的地方再发展、再生存呢?该社员工在思索。当时正值信合系统工程实施及政府发展主导产业的提出,信用社就抓住了这一机遇,以工程实施为东风,以发展地方主导产业为契机,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壮大自我,确定了村为信贷包扶村。村耕地较多,但多年的习惯形成了广种薄收。如何使农户投入少而收入高,科学的耕种方法和新技术的引进无疑是唯一途径:种地膜玉米、脱毒洋芋、优质小麦,信用社人员经常出现在了村的田间地头,充当义务技术员,并及时积极的投入了资金支持他们的生产。三年来,共投入了近万元资金支持了农户籽种、化肥、农膜的购买,现在地膜玉米、洋芋套种、优质小麦的种植已成为该村发展基础农业的保障。

解决了吃饭问题,对有富裕的时间及劳动力,信用社就引导农民搞起了副业。有山有树有资源,气温适中,非常适合食用菌及天麻栽培,于是被定为该村的主导产业,信用社也做好了包扶配套工作,及时做了贷前调查,掌握了资源、人员、菌种、销路等方面的情况,在贷户自筹部分资金的基础上发放了专项扶持贷款,而且经常深入到贷户家中教技术、传信息,解决实际困难,并在收获季节上门服务,使贷户及时还贷,减轻贷户负担。如的,在自筹资金后,信用社又向其投入了信贷资金元,支持他生产菌种袋,发展椴木香菇余架,袋料香菇袋,当年实现收入元,被誉为当地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如马家坪的要发展天麻,信用社到其家做贷前调查得知,其家的承包山多,向北背阴,且属沙质土,是栽种天麻的好地方,于是为其解决了天麻种贷款元,该户现已发展天麻窝,仅此一项年收入已达到元,现已还清原陈欠贷款元,年又给他投入信贷资金元。目前,该村天麻种植已呈星火燎原之势,胡宝才已成为天麻种植的.带头人。

三年来,信用社对主导产业投入信贷资金达多万元,共发展食用菌架、天麻窝,年收入达万元以上,同时也对该村的养殖业、个体工商户投入了大量信贷资金,有力的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信用社的支持和引导下,村的农民已摆脱了发展经济一窝蜂的现象,而是根据本户、本村的实际,自发、自觉的搞起了特色经济。

三、支农中总结的经验、存在的不足与今后几年的设想

短短的三年,信用社的业务已得到了长足发展。也是在这短短的三年里,使社的职工们清醒的认识了一个道理:农村是信用社发展的天地,农业是信用社生存的土壤,而发展地方农村特色经济又是信用社业务发展的新起点。支持地方特色经济,推出与之相适应的信贷、信息服务,进而才能促进信用社的自身业务的发展。

支农有特色,发展有后劲,但也暴露了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信用社底子薄,资金不足,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不够;二是信用社放贷管贷力度不断加大,但在放贷时,社员优先的政策没有体现出来;三是信贷支持多是短、平、快项目,有发展后劲的项目较少;四是世行小额信贷和政府行为的误导对信用社的信贷投入有一定的冲击。

有经验成绩不骄傲,对存在的不足也不气馁。信用社已调整好思路,积极做好了投入西部大开发的前期准备。一是高速公路将横贯中心社全境,会拉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信用社可对个体、工商、服务等行业加大信贷投入;二是继续支持高产畜牧农业;三是对养殖业进行信贷投入,使信用社的支农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篇2:农户贷款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08年5月

【调查地点】 西安市灞桥区周边农村

【调查对象】 西安市灞桥区农村居民

【调查目的】 通过了解西安市灞桥区农户的贷款需求即相关情况,分析影响农村居民贷款

需求的主要因素

农户融资难的问题是农村金融领域中长期存在单一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难题。从长期视角来看,尽管金融当局在弄寻金童领域进行了若干次改革,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农村金融市场的开发深度、农户融资制度的供给与远远不能满足农户对金融资源的需求,农户仅仅以存款人的身份进入金融市场,贷款责备排斥在外。笔者在阅读以前的相关文献后发现,对于农户贷款的研究有很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大样本研究有:史清华基于全国农村1986-2003年的农户借贷数据的研究;温铁军2000年对我国东中西15个省份,20个县市农户民间借贷的研究;何文广、李莉莉2005年对贵州农户借贷的研究等。以上的研究文献虽然十分丰富,但大多局限于农户资金供给和需求的研究,但是很少设计对农户贷款需求的分析。因此,本文从农户贷款的意愿出发,分析那些因素对于农户贷款需求构成影响。

一、调查地区及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

笔者此次调查的地方,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附近。采取分发问卷的形式,共发出问卷50份,有效问卷43份。

1. 样本农户户主的年龄特征

从年龄分布来看,30岁以下的农户最少,仅有1户,占2.32%;60岁以上的农户次之,占9.3%;大多数农户在30至60岁,其占比高达88.38%(见表1)。年轻农户较少的原因主要是农户经营规模较小,农村家庭劳动力出现了剩余,年轻人普遍选择了外出务工。

表1样本农户户主的年龄结构分布

年龄段(岁)≤30 30~45

55.81 45~60 14 32.56 ≥60 4 9.31 人数(个)1 占被调查对象比例(%)2.322.样本农户户主的文化程度

从户主受教育程度看,文盲一人占2.32%;小学毕业1人,占2.32%;大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有2人,占4.65%;其余都集中在初中和高中毕业,占90.71%(见表2)。这就说明,大部分的农民还是能够按照国家规定,完成义务教育,而且文化程度不低。

表2 农户户主的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

人数(个)

占被调查对象比例(%)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中专及以上 2 4.67 1 1 28 11 2.32 2.32 65.11 25.58

3.样本农户家庭主要从事的经济活动

从事传统农业的有27户,占62.79%;从事传统农业和非农兼业有9户,占20.93%;从事非农行业的户数最少,为7户,占16.28%(见表3)。说明,大部分的农民还是在从事传统的农业。

表2 农户主要从事的经济活动

活动种类

户数(个)

占被调查对象比例(%)

传统农业 农业和非农兼业 27 62.7920.93

非农业 7 16.28

4.农户的耕地面积

由于纺织城背靠白鹿原,原下是高速公路,原上大量的土地用于西安思源学院、海棠学院等一系列民办高校盖校舍,所以耕地面积较少。在43个抽样调查的农户中,只有3户的耕地面积超过了10亩,其余全部小于10亩。

5.农户家中的在校生情况

引入这个因素的分析,主要是基于在校生的花费较大,通常构成了农户资金需求的主要因素。在调查的43个农户中,没有在校生的为8户,占18.6%;有一个在校生的为26户,占60.47%;有两个在校生的为8户,占18.6%;有三个及以上在校生的为2.33%(见表3)。

表3 在校生情况

在校生人数

户数(个)

占调查人数比例(%)

0 8 18.626 60.478 18.6

≥3 1 2.33

6.农户的借款渠道:大部分的农民都选择向亲戚和朋友借款,只有极少数表示会从农业信用合作设或农业银行获得贷款。原因是:一些人认为信用合作社的利率太高;还有一些人则表示很难从信用合作社等地方获得贷款,除非有关系。

二、影响农户贷款需求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农户贷款需求的交叉列联分析 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户贷款需求的主要有农户的经营规模、户主受教育程度、农户的兼业状况、农户的资信及收入水平等,限于本次调查的规模和资料所限,本文只对农户的经营规模、户主文化程度、农户的兼业状况、农户的年龄进行分析,基本结论如下:

1.农户的耕地面积与融资需求呈正相关关系表4 耕地面积与贷款需求的关系

耕地面积 需要贷款 不需要贷款 比例(%)

≤10 10 30 2

510~30 1 2 3

3如表4所示,当农户的耕地面积小于10亩时,需要借款的户数仅为总户数的25%,随着耕地面积的扩大,这一比例逐渐上升到33%,这说明外源性融资对大农户的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农户的经济活动不同,对贷款需求的程度也不同,总的来说,从事农业和非农业兼业对与贷款的需求最大,其次是非农产业,传统农业需求最小。

表5 农户经济活动与贷款需求的关系

经济活动 传统农业 兼业 非农活动

需要贷款8 2

不需要贷款1 5

比例(%)

7.40% 88.90 28.57

3.农户的文化程度越高,贷款需求意愿越强烈,但是由于这次抽查的农户的样本较小,而且文盲、小学毕业、大中专及以上的人数太少,所以趋势不明显,但是,初中和高中的情况比较符合。

表6 农户户主受教育程度与贷款需求的关系

文化程度 需要贷款 不需要贷款 比例(%)

文盲 0 1 100%

小学 1 0 0

初中 22 6 21.43高中 8 4 33.3

大中专及以上 1 1 100%

4.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由于人的普遍心理预期,年龄越大,贷款的需求应该越弱,因为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自己生命的预期变短,同时收入下降,还款的能力降低,所以贷款的需求也降低。但是,本次抽查的结果不是很符合这个推断,这本身应该与样本容量有关。

表7 农户户主年龄与贷款需求的关系

户主年龄 ≤30 30~45 45~60

需要贷款3 4

不需要贷款

0 21 10

比例(%)100.00% 12.50 75

(二)影响农户贷款需求的Probit模型分析

以上仅对影响农户融资的意愿需求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耕地面积、文化程度、经济活动类型、年龄以及在校生人人数对与农户的贷款意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多大则无法得知。为了进一步弄清各因素对农户融资意愿实际需求的影响,还需要进行数理模型分析

1.模型选择及相关说明

本文选择二项分布的Probit模型对影响样本农户贷款需求的因素估计,模型的基本表达式如下:

Y=β0 +β1 X1+β2 X2+β3 X3+β4 X4+β5X5

上式中,因变量Y是一个虚拟变量,分别表示农户是否需要贷款当Y=0时,表示农户需要贷款;当Y=1时,表示农户不需要贷款。自变量βX 服从逻辑分布,X1 表示户主年龄,X2 表示户主的文化程度,X3 表示从事的经济活动,X4 表示家里的耕地面积,X5 表示家里的在校生人数

2.变量定义:模型中变量的选择与定义见表8

表8 变量定义说明 被解释变量 Y 解释变量

是否需要借款:需要0,不

1年龄(X1)户主年龄: 小于等于30=0,大于30小于45=1,大于45小于60=2,大于60=3 户主文化程度(X2 文盲=0,小学=1,初中=2,高中(或大专及以上)=3经济活动类型(X3)传统农业=0,农业与非农业=1,非农行业=2耕地面积(X4)小于等于10亩=0,大于10亩小于30亩=1,30亩以上=2在校生人数(X5)

3.计量结果

根据调查数据,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的结果见表9

检验结果

解释变量 系数 T统计量 P-value

户主年龄 受教育程度 经济活动 耕地面积 在校生数量

0.156112 0.15249 0.310077 0.11543 0.084921

4.327658 4.224765 2.14231 3.44786 0.856917

0.0001 0.0002 0.0342 0.0007 2.1142

4.影响农户贷款需求的因素分析

上表的结果表明,受教育称度、经济活动类型、耕地面积都对贷款需求有显著影响。户主年龄虽然也有显著影响,但是可以看出其系数为正,与之前的预期不符。

三、存在问题及相关政策建议

1.农村正规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很低,资金的积聚功能主要由正规金融机构垄断,而资金的分配功能却主要由私人借贷来完成,农户仅作为资金净提供者参与正规金融市场,农村金融出现了农户借款难与农户融资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要走出这一循环,最关键的是要使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交易的机会与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体而言:第一,通过示范、宣传等途径带领农户主动全方位融入正规金融市场,提高农户对现行融资制度的认识和利用能力;第二,降低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门槛与交易成本,激活农户潜在的贷款需求。

2.由于农户的耕地面积与农户类型是影响农户借款意愿和实际借款需求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因此,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农户的耕地面积与经济活动类型,建立客户档案,培植重点客户。这一方面可以稳定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地位,同时还可以实行差异化的信贷营销策略,实现农村信用社与农户的双赢。

影响农户贷款行为的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西北大学05级经济学基地班的学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影响农户贷款行为的调查,请您就您的实际情况作出回答,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

1.请问您家是否进行过贷款: A.贷过B.没有贷过 2.请问您家是否是否需要贷款: A.需要B.不需要

3.您家的贷款渠道是什么(第一题选择A的回答):

A.亲戚朋友B.农村信用合作社C.农业银行D.其他 4.您不贷款的原因是什么(第一题选择B的回答): A.不需要B.利率太高C.找不到贷款渠道 5.您家户主的年龄()

A.小于30B.30至45之间C.45至60D.60以上 6.您家户主的文化程度()

A.文盲B.小学C.初中D.高中E.大中专及以上 7.您家的劳动力人数()

8.您家主要的家庭成员健康情况如何()A.健康B.较健康C.不健康 9.您家主要从事的经济活动()

A.传统农业B.传统农业与非农兼业C.非农行业 10.您家的耕地面积()

11.A.小于等于10亩B.大于10亩小于30亩C.30亩以上家庭成员是否有技能()

A.有B.没有12.家里有几个在校生()

A.0个B.1个C.2个D.3个E.3个以上

谢谢合作!

篇3:农户贷款调查报告

农户联保贷款是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孟加拉国, 由吉大港大学经济系教授尤纳斯创立的以降低对抵押品的依赖。尤纳斯在1976年发起一项实验研究项目, 以小组联保的方式, 向42位贫困妇女发放贷款, 这个项目就是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前身。联保贷款在孟加拉国的成功让多个国家引进联保贷款的贷款方式, 包括印度、印尼、尼泊尔、菲律宾和中南美洲等国。

1994年, 我国开始引进农户联保贷款, 期望解决农户贷款难等问题。2000年央行颁布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和2004年银监会发布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指引》加快了农户联保贷款在本国的发展进程, 以解决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户联保贷款是由没有直系亲属关系的农户自愿联保小组, 每位小组成员对其他成员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一种联保互助贷款, 小组内成员互相监督贷款使用情况和履行信用情况, 有利于降低贷款风险。

但是, 在实际运行中, 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 不仅包括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同时在借款人与联保人之间的信息不透明会对小组的组建造成一定的困难。银监会要求:农户联保贷款小组成员至少要五户联保。一般情况下, 如果农户没有借款需求, 是不会参加联保贷款的, 以免因为连带责任而承受损失。因此, 能够组成联保小组的成员在经济状况、信用程度、信贷需求等方面是相似的, 但是能够在一个村内或者几个村内找到合适的联保人是困难的。面对难以选择合适的联保人的问题, 民间借贷、担保和抵押贷款成为了农户融资的选择渠道。所以贷款发起人与联保人之间的信息问题是自愿组建小组的关键, 也是农户联保贷款能否有效改善农户借贷难等问题的关键。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联保贷款的出现促进了贫困居民在资本资产方面的积累, 有效地扶持了当地的农户, 是国际上典型的范例, 被多个国家借鉴。M ainsah (2004) 表示孟加拉乡村银行已经拥有了超过320万的借款人 (其中95%是妇女) , 为4.1万多个村庄提供了服务, 并拥有超过30亿美元的资产。对联保贷款中两种制度-团体联保和互相监督有着很多的文献研究。斯蒂格利茨 (1990) 、范里安 (1990) 认为联保贷款有利于降低借款人的违约风险, 减少了金融机构的监督成本, 这种收益可能会使借款人和联保人获得更高的贷款金额。由于早期研究提出的理论与现实状况有较大区别, 很多学者对现实生活中联保贷款的最优性提出不同的看法, R ai和Sjostrom (2000) 认为如果相对于组外成员组内成员拥有更丰富更真实的信息的假设不成立, 那么联保贷款理论相比其他贷款模式, 并没有创新性和改革性。

同时, 国内也有很多文献分析了联保贷款的现状、效果及问题等。刘峰 (2006) 认为农户联保贷款风险较小, 不良贷款率相对稳定在较低值, 不随贷款投放量的增加而上升。对于存在的问题, 可归结为以下几点:由于相互之间缺乏信任感, 在联保贷款发放过程中存在着联保小组难以自愿形成 (何广文, 2002;熊学萍, 2005) ;组建联保小组难, 联保小组成员在法律上对借款人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因此一般情况下农户不会轻易参加联保小组。农户普遍存在联强不联弱的心理, 没有一定的共同利益关系的农户很难组建联保小组 (刘峰, 2006) ;存在贷款额度难以满足有效需求、贷款期限不合理、手续繁杂等制度性缺陷 (何广文, 2002) 等一系列的问题。

已有文献的评述自农户联保贷款引进中国, 已有20多年的成熟期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但是农户借贷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制约联保贷款的因素包括农户、农商行和金融环境等多方面。农户很难在农商行获得满足其资金需求的联保贷款, 甚至因和联保人组合、利率、还款期限等问题未能如愿获取贷款。以上研究大多局限于对农户联保贷款现象的总结与归纳, 而忽视了对农户联保贷款获得情况的研究和对信息不对称等实际问题的改进研究。本研究以山东省威海市农户为调研对象, 在获得原始数据的基础上, 对农户联保贷款的获得情况和影响农户联保贷款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 最后根据统计进行判断和推测, 指出改进建议和对策。

三、理论分析

(一)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是指双方在整个交易是不透明的情况下进行交易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收集信息的成本上升, 从而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个问题, 进而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状态和效率。

信息不对称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户联保贷款有效进行的关键, 农户联保贷款过程中的风险包括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指在在金融交易发生前, 一方拥有较多的信息而故意对另一方隐瞒相关信息, 从而获得额外利益, 会导致市场分配不合理。在金融市场中, 最可能导致逆向选择的一方往往是最积极寻找贷款, 甚至是最可能获取贷款的人。道德风险是指拥有较多信息的一方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故意隐瞒相关信息, 从而导致对方承担损失的行为。道德风险是导致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 尤其是获得贷款后借款人没有按照借款合同履行义务。

(二) 农户联保贷款中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以及负外部性

信息不对称包括两个内容, 第一个过程是逆向选择, 贷款发起人需要找到合适的联保人, 要在贷款前对联保人的信用程度、经营状况、资产情况、经营方法等方面有着详细的了解。虽然农户联保贷2016年第5期下旬刊 (总第625期) 时代T im es款的贷款对象集中在一个区域内, 对彼此的信用程度, 经营情况有所了解, 但是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进行, 村民之间的联系疏远, 同时, 随着农户经营项目的多样化程度加深, 贷款发起人与联保人之间对彼此经营方式、家庭负债资产情况、经营状况未必会有着透彻的了解。但是在农村商业银行审批的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尤其是农户可能会对家庭负债情况和家庭还款意愿等方面进行隐瞒, 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和其他联保人无法获得该农户详细真实的信息。同时, 由于不同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流通, 农户可能会隐瞒贷款业务状况。导致小组内其他成员无法获得该农户的实际情况, 从而导致小组内成员获得的贷款金额和承担的风险不一致。

第二个过程是道德风险, 小组内的成员获得借款资金后, 需要将资金投入按照规定的经营项目中。虽然农村金融机构会定期对资金流向和使用过程进行核查和监督, 农户联保贷款本身会借助团体监督和社会压力减少道德风险, 但是道德风险依然存在。农户可能将资金投入高风险经营项目中, 如果该项目获得收益, 则只有该农户获得收益, 对小组内其他成员获得没有影响。如果该经营项目失败, 需要小组内其他成员承担连带责任。小组内成员所得到的收益和所承担的风险不一致, 会增加其他小组成员压力, 甚至会导致小组内全部成员放弃偿还贷款, 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长期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负外部性是:因为担心承担连带责任, 难以寻找到合适的联保人从而使农户失去进行农户联保贷款的动力, 增加农户融资的难度, 不利于农户开展经营活动, 不利于农村金融体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 农村金融机构可能因为金融风险, 导致经营结构失衡, 无法弥补损失进而退出市场, 会进一步损害广大存款人的利益, 缩减社会信用规模。

四、实证分析

(一) 样本选取

本课题样本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5年8月对山东威海乡镇的两次抽样调查, 分别是对已有贷款记录的农户和没有贷款记录的农户进行调查。样本分布在港西县, 在21个村内随机抽取10个村, 在10个村根据每个村的人数数量以及以往贷款人数数量进行不同数量的问卷调查。同时并在农村商业银行营业厅随机对进行贷款的人进行问卷调查。所以, 总数是102份, 无效样本是15份, 有效样本是88份。其中已进行贷款的问卷数量是41份, 未进行贷款的问卷数量是47份。

(二) 描述性分析

1. 本课题所有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课题共收集88个样本, 样本的基本情况可以从下表可以看出。样本的年龄集中40~60岁之间, 样本农户主要是中年人;性别方面农户主要是以男性为主;在受教育程度方面, 农户的教育水平基本集中在“初中”和“高中”阶段, 教育水平处于中等水平, 大专及以上的高等教育人数较少;样本农户的年均家庭收入集中在3-10万, 基本能够满足农户日常花销, 基本能保证对农户联保贷款的按期偿还。样本农户的经营项目除了工作外, 主要集中在海产品养殖、个体商户和果农业。主要与当地的地理位置有关, 靠近海边, 海产品养殖相关经营项目较多。

金融2.贷款发起人和联保人之间相关情况分析。

Finance (C um ulativety N O.625) (1) 从表2看出, 在总体样本中超过80%农户认为在发起贷款时, 有困难寻找到合适的联保人。同时, 在申请过和未申请过农户联保贷款中认为选择合适的联保人有困难的农户也超过80%。所以结果显示无论是否申请过农户联保贷款, 找到合适的联保人都是困扰农户的一个问题, 改善难以选择合适的联保人的困境, 会对贷款发起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可能会增加农户申请农户联保贷款的意愿。

(2) 对申请过农户联保贷款的农户的调查问卷得到图1, 从贷款发起人与联保人的关系可以看出, 半数的农户与联保人的关系是“邻居、朋友”, 其次是“亲人”。可以得到:超过80%贷款发起人会在周围环境寻找联保人, 局限在一定区域内, 虽然理论上农户联保贷款可以通过社会约束、熟人之间的了解减少信用风险。但是, 局限在固定较小区域内会影响贷款发起人寻找到合适的联保人, 农户难以在狭小的区域内找到经济实力相当、信用程度相当和信贷需求相当的联保人。

(3) 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 (65%) 的农户是通过“自己平时的了解和考察”。只有不到22%的农户通过专业的金融机构内部人员的评级和信用等级, 剩余13%的农户是通过他人的介绍了解联保人的。可以看出大多数农户对联保人的选择很大部分取决于主观因素, 缺乏客观科学有效的评价, 这也是导致农户难以找到合适的联保人原因之一, 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 无法真实获得联保人的信用状况和经济实力等信息, 增大逆向选择的风险。

(4) 研究发现59%以上农户认为因为对联保人情况的不了解, 多承担了部分还款金额, 对联保人信用状况和经营状况的不了解以及无法有效对联保人使用贷款资金的监督, 往往会使小组内的其他成员承担过额外的还款负担;结果还显示73%以上农户认为和联保人承担的风险和获得利益不对等, 农户可能因为联保人多承担部分风险却没有享受应有的权利, 小组内成员虽然经营项目、经济实力、信贷需求以及信用状况的不相同, 但是获得贷款金额和承担的风险是相同, 这就对经营项目风险小、信用状况较好的成员不公平, 会降低申请农户联保贷款的积极性。

3. 未申请农户联保贷款的原因。

本课题未进行农户联保贷款的样本中排除选择其他原因的农户, 未申请农户联保贷款最多的原因是条件未达到标准。其次是难以选择合适的联保人, 从表2中的结果也可以看出, 多半农户认为无法选择合适的联保人, 因为农户联保贷款有连带责任的特征, 农户对于往往对联保人的选择很谨慎, 担心由于小组内其他成员的信用和经营问题而增加还款负担。第三大原因是对农户联保贷款政策的不了解, 不熟悉。农村商业银行对农户贷款宣传途径较为单一。所以改善难以选择合适联保人的困境以及增加对贷款政策的宣传, 有利于促进农户选择农户联保贷款这条途径进行融资。

四、结论与建议

(一) 本课题根据描述性统计结果, 分析贷款发起人与联保人之间的关系,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多数农户对联保人的考察方式基本上是自己的主观了解, 无法从专业的机构获得关于联保人有效的、真实的信息。农户选择联保人局限在较小的区域内, 一般是邻居、朋友和亲人, 虽然居住地点接近, 但是随着农户经营项目的多样化、复杂化, 对联保人经营项目、资产负债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还款意愿等并没有透彻详细的了解, 联保人可能为了获得贷款金额刻意地向小组内其他成员和农村商业银行隐瞒真实情况。

第二:样本无论是否申请过农户联保贷款难以选择合适联保人的比例都高达80%, 都存在难以选择合适联保人的问题。对于申请过农户联保贷款的农户来说, 因为对联保人的信息不透明, 难以选择合适的联保人, 使得贷款发起人以及小组的其他成员增加了还款负担。选择不合适的联保人会增加小组内其他成员的风险, 对其产生不利的影响, 甚至会打消再次申请农户联保贷款的积极性。对于未申请过农户联保贷款的农户来说, 难以选择合适的联保人是位列未申请农户联保贷款主要原因的第二位。难以找到合适的联保人, 又担心由于连带责任而多承担还款金额不敢于申请农户联保贷款, 会阻碍农户筹集资金, 从而影响经营项目的持续发展。

(二) “软信息”逐渐在中小企业信贷中被广泛应用,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影响

“软信息”的收集渠道相比“硬信息”更为广泛, 包括政府机关 (税务、水电等) 、竞争对手、亲戚朋友、上下游企业合作伙伴、新闻媒介 (网络、电视、报纸等) 等。这些信息收集渠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农村商业银行对当地的环境很了解, 因为它长时间在当地服务和发展, 相比其他金融机构能够有更低的成本进行收集软信息。同时, 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员多为本地人员, 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了解透彻, 了解当地的经济情况, 容易与当地农户建立深入密切的关系。所以结合软信息的应用对农户联保贷款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软信息”在信贷中的应用。不仅仅需要调查村委主任和邻居对农户的评价, 还需要结合与税务、水电、政府机关等管理相关者建立密切的联络网, 定期了解农户的经济状况和信用程度。金对于从融事海产品经营、果农业经营和个体经商等方面N的O农.户5往, 2往01会6i有n供an货c商e、销货商和行业竞争者, 可 (定C期um和u这l些at人iv员et沟y通N了O解.6农25户) 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情况以及信用状况等。

篇4:农户贷款调查报告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措施

长沙县在全国已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金融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小额农户贷款作为农村信用社的品牌信贷业务之一,在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到底小额农户贷款是否真如大家看到的那样有效?它存在一些什么问题?近日,我们就长沙县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贷款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贷款业务的调查

此次调查,我们共调查农户182个,5个信用社。为了真实准确发现问题,有针对性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采取调查走访、填制调查问卷等方法。调查走访,就是深入田间地头、农民家庭实地了解不同类型农户对农村信用社贷款投向、贷款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或利用逢集向赶集的群众及个体工商户进行现场询问,倾听他们的呼声和要求。填制调查问卷,就是根据调查内容,分别设计了贷款投向和贷款服务等19个问题,统一印制成问卷。2008年11月,我们小组成员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61份,占发出数的80.5%。

通过调查,我们汇总了其数据和结果,现主要分析如下:

1.农户融资的主要渠道

我们发现,家庭年收入在8000元以下的占了25%,年收入在8000-20000的占了49%,年收入在20000-40000之间的占16%,在40000元以上的占了10%。从这里可以看出,农民的收入在不断增长,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但是,农户却也需要很多资金用于生产、看病、做生意、子女教育等方方面面,即使年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占了75%,也有37%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资金短缺问题,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时,33%的人是向农村信用社贷款,45%的人是私人借贷,4%的人是通过其它方式,18%的人是向银行贷款。此项调查说明部分农民把从信用社贷款当作自身筹资的最佳渠道,农村信用社已成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但同时也反映出有些农村信用社还未得到农民的充分信任。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户资金短缺时大约有45%的人选择民间借贷,但是民间借贷利息较高,经营农业的农户在短期时间内通常无法偿还本金和利息。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6%的农户曾向或正在向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但是实际过程中农村小额贷款项目大多数是由人民银行再贷款支持维护下去的,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覆盖率。农户贷款的主要方式是担保贷款(占54%),但是随着担保纠纷问题的逐渐增加,农民为他人作担保也日趋谨慎,一些手续复杂、金额较大的贷款还需经上级机构审批,导致农户贷款难度加大。

2.农户需求构成及农村信用社信贷支持方向

对于农户需求构成,问卷显示:用于生产资金占14%,,用于建房子占12%,做生意占18%,用于其他方面占56%。从以上需求可以看出,农民在贷款用途上表现为多样性,其中传统农业生产资金需求逐步下降。调查中反映出农民希望农村信用社贷款全面支持,既想贷款种庄稼,又想贷款建房子,还想贷款做生意。从贷款需求额度上看,比较大额的贷款需求呈急速上扬之势,3000—5000元贷款需求占调查户的31%,5000元以上贷款需求占调查户的46%。

调查表明,很多农村信用社虽然把服务“三农”作为办社宗旨,但在具体发放贷款时,仅限于支持农民购买化肥、种子、农药、耕牛等,对农民做生意、建房、小孩上学、购买家用电器等不予理睬,对种养业、农副产品转换加工由于害怕风险不敢大胆支持。当向农民调查“农村信用社在哪些方面支持不够?”时,问卷显示:做生意占 23%,建房占12%,养殖业占44%,子女上学占21%。

3.农户对农村信用社贷款满意程度

问卷显示:贷不到款占15%,不知道怎样贷到款占 32%,需托熟人才能贷到款占28%,需给信贷员请客送礼才能贷到款占25%。农民从信用社贷到款后,满意的占11%,比较满意的占31%,不满意的占48%。对信用社不满意的原因:信用社办事太慢占31%,贷款手续麻烦占56%,信贷员要回扣或请客送礼的占5%。这反映出农户对信用社贷款不是很了解,即使想贷款,也不知道怎样贷,而且对农户来说,贷到款比较难。在被调查的农户中,有 29%的农户认为信用社贷款利率执行偏高,而其余农户认为这是比较合理的,因而有68%的人能按时归还贷款。导致部分农户认为利率偏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部分信用社变相提高贷款利率,或向贷户收取工本费,甚至让贷户摊销费用;二是农民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政策不了解,拿信用社贷款利率与农行或其它商业银行进行比较。三是农民对贷款知识不了解,不知道贷款逾期、挪用有加罚息规定。

二、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贷款业务调研反映的基本问题

1.农村信用社贷款抵押和担保难

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农村信用社的小额农户贷款业务总体上较为灵活。但一些生产规模大的农户所需贷款存在着急、频、大等特点,小额农户贷款难以满足其要求。此外,农村信用社对额度较大的贷款都要求贷款人提供有效的抵押或担保,而农户小额贷款的抵押物多为房产等,当贷款出现风险时,抵押物变现难。加之抵押手续收费过高,农民不愿缴纳这笔费用,造成抵押手续不规范,形成了许多无效抵押。

2.农民对部分农村信用社服务不够满意,特别对贷款手续麻烦反映强烈

据调查了解,农村信用社办事太慢和贷款手续繁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很多信用社为防范风险,除按照有关程序发放贷款外,还根据本社实际,补一些贷款程序,使贷款手续复杂化。二是一些农村信用社不论金额大小,一律要求担保和抵押。不敢大胆使用《贷款证》,农民虽然领取了《农户贷款证》,但贷款并未优先,农民贷款3000、5000元这些小金额的,也要找担保人或抵押物,找不到担保人或抵押物的,就只好放弃贷款或借高利贷。三是一些信贷人员不能科学合理地执行贷款程序,往往是办完这个手续,才想起那个程序,有些农户贷款手续办完后,很长时间用不到现钱。四是一些信贷人员迫于考核压力,未到收获季节就向贷户催要利息,农民只得重新向外举债,疲于应付。

3.信贷人员缺乏贷款营销观念,有“惜贷、慎贷、惧贷”现象

通过调查,农村信用社对小额农户贷款宣传力度不够,偏远农村的农民对小额农户贷款不甚了解,也就不会去接触和申请贷款。没有了资金的持续输入,农村经济的发展则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调查中还发现信贷人员惜贷、慎贷、惧贷问题较为突出。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实行了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对过去手续不全、违章放款造成资金损失的责任人给予了从严处罚,实行了下岗收贷,这给信贷人员造成错觉,即放款即担风险,不放款一身轻,款放得越多,处罚越大,于是对前来贷款的贷户即使是小额农户贷款,在寻根问底后,还是放心不下,迟迟不敢发放。更有甚者,少数信贷人员,从个人工作清闲、舒适考虑,围着现有余额转,不主动进行贷款营销,对农民合理的贷款要求,往往也以无指标为由拒绝。

4.信贷的工作模式不规范

目前经营的信贷资产缺少贷款营销管理制度,没有认真执行规范的贷款操作步骤。许多信贷业务等客上门,贷户申请借款时信贷人员对其实际状况没有深入调查。信贷员的服务态度也有待改进,有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在“人情”、“关系”、“金钱”面前,存在贷款手续不完备或违规放贷的现象,如:有的农户在贷款时请信贷员吃饭、送礼等。

三、进一步发展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贷款业务的措施

1.拓宽信贷渠道,延伸服务领域

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应以立足农村地区、服务农村经济为出发点,去开展业务。要把小额农户贷款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起贷款超市,要根据当地实际,适当增加贷款品种。一是积极开办农民生活、消费贷款,对农民建房、子女上学、婚嫁、治病、购买家用电器等都要给予大力支持。二是支持农副产品加工业。通过支持公司加农户,走产、供、销、贸一条龙的路子,带动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积极支持培养农产品经纪人,负责农产品的营销,帮助农民解决农副产品卖难问题。三是支持个体经营户和私营经济组织。对信用观念强、自有资金充足、经营项目有市场的个体经营户和私营经济组织,能提供必要抵押担保的,都要给予大力支持。

2.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民贷款

简化贷款手续是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方便农民贷款,一是对小额农户贷款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尽最大限度地方便贷户;二是界定农户贷款证办理条件,在推行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公示制”的同时,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如:家庭总资产在1万元以上、信用观念较好、申请贷款金额在 5000元以内的(无陈欠贷款和外欠款的)农户,信用社必须满足其融资要求。三是规范贷款发放程序,对小额农户贷款的条件打印成册,发到每个农户手中,使在其贷款时一次过关,减少麻烦。

3.实行“五率”考核,完善激励机制

实行“五率”考核,就是在坚持贷款第一责任人和终身责任制约束的同时,建立激励机制,使信贷制约与激励对等,完善工效挂钩,对信贷人员核定百户农民贷款率、贷款运用率、新增贷款占比率、贷款收回率、贷款收息率,对超额完成放贷、收贷、收息任务者实行奖励政策,鼓励和促进信贷人员按照贷款操作程序主动发放和收回贷款,积极拓展信贷业务。

4.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

针对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包村包片,单兵作战,硬任务软考核”的工作特点,积极探索信贷管理新途径,全面推行《信贷员工作日志》制度,其内容是:信贷员今天到哪村去吸收存款,明天到哪组去收贷款,要提前制定好工作计划,并将一天的工作情况详细地记入日志。信用社依据日志内容定期对信贷员出勤、服务等情况进行抽查和考核,有效地解决信贷“出勤难考核、工作难检查、服务难衡量、违规难发现”的四难问题。同时为及时掌握广大农户的信用情况,逐步建立农户个人信用档案制度,其内容包括个人的身份证明和社会档案、个人银行账户和收入来源、个人所掌握的技术和文化程度、个人可支配的用于抵押的资产和社会保障等情况。提高农户贷款覆盖面,及时满足农户资金需求。

5.制订小额信贷支农计划,创建小额信贷支农亮点工程

每年要部署小额信贷支农措施。凡符合支持条件的农户,均敞开供应贷款,随到随受理,确保小额信贷支农资金及时到位。 每个信用社找出一到二个小额信贷支农贷款的示范点,对这些示范点进行宣传和推广,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6. 要实行全员营销,全力塑造城区信用社新形象

根据目前县域存款业务发展的新特点,牢固树立创新发展观念,把存款业务市场做大、做强,扩大储蓄存款总量,积极争取客户,巩固客户,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人熟、地熟、点多面广的优势,实行全员营销。从长沙县信用联社了解到,长沙县自推行小额农户贷款试点以来,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对小额农户贷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当时还是要办理担保手续,对农民来说,最有效的担保是房产,而大部分农户无房产证,贷款仍然是难事。今年初,长沙县信用联社率先在全省全面开展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创建信用村镇活动,按等级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证,并设立了多个网点,农民凭证可在核定的限额内到柜台前直接贷款。此举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江背镇金洲村558家农户有412家领取了贷款证,核定贷款总额达160万元,信用社现已投放贷款65万元,支持全村发展花卉苗木1400亩,使全村90%的农户从传统的粮食种植转向花木种植。

7. 建立担保服务体系

由于农村产业周期长,投资见效慢,加上能提供的抵押担保有限。因此,各级政府应出资尽快成立担保机构或基金,努力改善农村贷款担保难的现状。如,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社会创办农村贷款担保公司,缓解农村贷款担保难状况,等。

参考文献:

[1]刘彩,周琴.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问题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8(2):151-152.

篇5: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调查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贷款需求日益增多,“贷款难”成为许多农民的一块心病。农村信用社适时推出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是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已成为农村信用社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方式。近日,笔者对呼市金谷农合行金河支行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切实加大宣传力度。金河支行成立了由支行、村委会成员、信贷员组成的“信用登记评定小组”。深入开展了“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帮助农民了解小额信用贷款的基本知识、程序和方法,增进农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

(二)认真选定信用村。出台了《呼市金谷农合行金河支行小额信用贷款管理细则》,明确规定了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等级评定标准、贷款限额和经办人、审批人手续和操作规程。目前,金河支行根据信用村的评定标准,共评出信用村3个,占所辖行政村的25%。

(三)建立农户经济档案、确立信用户。信用评定小组逐户建立了档案,依据信用评定标准,借款人申报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日常掌握的实际情况,对贷款人进行信用等级评定。该农村信用社对全辖4867户农户

建立了农户经济档案,占农户总数的62%,并进行了信用户的评定工作,共评出信用户525户,其中优秀户263户,较好户158户,一般户104户,非信用户4342户,同时,对信用户核定出了最高贷款限额,优秀户最高限额为5000元,较好户最高限额为3000元,一般户最高限额为1000元。并发放信用证(即富民卡)580个,本着“一次核定、周转使用、随用随贷、余额控制”的管理办法,简化了贷款手续,方便了贷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增加小额信用贷款的“透明度”。建立了小额信用贷款公开档案、公开贷款计划、公开贷款政策、公开评信人员、公开信用等级、公开贷款发放、公开信贷人员职责权限,使每笔贷款能接受社会监督。(设有监督、举报电话)

二、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力度不够。农村信用社虽然都开办了此项信贷业务,但基层信用社认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行的是信用放款,没有任何抵押物或担保人,风险太大,因而宣传发放工作不够深入到位,存在“惜贷”现象;个别农户对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目的和使用方法认识不足,导致此项工作开展缓慢。据调查,有的基层信用社2008年一年的时间,只发放小额信用贷款185笔,金额89万元。

(二)小额信用贷款资格评定工作不到位。部分基层信用社在信贷等级评定时对农户个人信誉、还款记录、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缺乏一套切合地方实际、科学完整的评定方法,信用等级评定主观性、随意性较大,农户档案较为粗糙,甚至存在应付现象,操作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在信用户、信用村的评定过程中,部分基层信用社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仅根据村干部的一面之

词便予以授信,存在调查和授信不真实的情况。也有部分信用社以农户经济情况、存款数额作为信用户的评定标准,对家庭条件较差的农户不做细致的调查分析,一律不予授信,这样使得贫困农户空有强烈的脱贫致富的愿望却得不到资金的支持,弱势群体的资金需求问题仍旧无法得到解决。

(三)小额信用贷款管理难到位。目前基层信用分社信贷队伍力量有限,代后管理难,而小额信用贷款遍及村镇的各个角落,交通不便,户数众多,具有点多、面广、零星分散、工作量大等特点,如金河支行所辖农户为4867户,而信贷员只有3名,每位信贷员一般要管理不同村落的上千笔贷款,贷后管理工作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资金供求不合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期限通常为半年至一年,有的只有两三个月。但在华北地面,一般传统种养业,尽管是春种秋收,但受销售渠道及市场价格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民的生产品绝大部分要到第二年年初才能变现,有的甚至更晚。

三、建议与对策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工作的认识。年初信用社要牢固树立以农为本的经营理念,克服不良的思想倾向,增强做好小额信贷支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提供支农服务水平,深入调查了解农民资金需求,宣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政策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信用社在开展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中,要通过墙报、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意义、程序、做法和要求,让农户知道小额信用贷款的贷款主体、额度、条件、方式等内容,要坚持以农户资信度确定信用贷款额,在乡村形成"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社会氛围,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安

全运行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是严格把关,准确核定农户信用贷款额度。以前,信用社在评定农户信用贷款的额度时,主要采取“村干部初审、信贷员核定、评定小组评定”的办法,由于农户信用贷款授信面广,工作量大,评定成员对农户从事经营项目能力、经济收入、家庭资产、资信程度等状况底细不清,在加之受人情、关系及其它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致使农户信用额度确定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影响了信用等级的评定质量。因此,信用社在评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额度时,必须深入农户,全面了解掌握农户基本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确定的贷款额度尽量合理、适度。对与信用社已建立长期信贷关系的、且信用良好的农户,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其贷款信用额度。同时,要全面建立、完善小额信用贷款农户的经济档案,详细记载农户的生产经营、经济收支、信用记录等内容,注意收集和积累农户的资信资料,为提高农户信用等级评定质量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三)加强贷后管理,切实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推广小额信用贷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加农户贷款的有效投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以真正达到信用社与农户“双赢”的目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由于以《富民卡》发放贷款,简化了贷款手续,因而在贷款的实际对象、金额、用途的审查上比较宽松,容易出现出借富民卡、贷款用途转移、贷款额偏高或偏紧等情况。因此,信用社的信贷员在贷款发放后,要深入借款农户,了解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贷款的真实使用情况,确保贷款按规定用途和要求使用。凡发现信用贷款转借他人、挪用等不正常情况的,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包括取消信用户资格、强制收回贷款等,以有效的控制贷款风险。

(四)切实加强信贷队伍建设,确保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可持续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涉及千家万户,管理繁杂,工作量大,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需要信贷人员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艰苦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科学的把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投向和投量,才能为农户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才能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安全、有序发展。

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二)健全内控制度,强化贷前调查工作。

(三)严格落实信贷分级审批责任制,严格审贷分离,严把贷时审查关。

(四)落实各级责任制,强化贷后检查制度。

(五)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篇6:农户贷款调查报告

近期,在苏州调研农户贷款时了解到,当地农村金融机构探索出了一种投放农户贷款的新模式,被称之为“苏州模式”,该模式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也对各涉农金融机构创新农户贷款发放模式具有一定的启示。

苏州处于经济发达地区,近年来,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当地出现了一些由农民入股形成股份有限公司,入股农民既是公司的股东,也是公司的雇员,平时从公司获取劳动收入,年终可以获得公司的分红性收入。某农村金融机构投放农户贷款时,由入股农户申请农户贷款,所入股的公司为贷款农户提供担保,所有农户贷款由公司统一使用,用来购买生产经营需要的原材料等,贷款农户以获得的工资性和分红性的收入作为主要还款来源,并由金融机构代扣代缴,收入未能偿还贷款的,该公司提供连带保证担保责任。

从该贷款模式的实际运作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分散受理农户贷款固有的缺陷,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一是有效提高了办贷效率。由于集中受理农户贷款申请,且由其入股公司协助提供客户信息,信息不对称程度得到极大降低,节省了大量的贷前调查时间,办贷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二是有效降低了贷款风险。从苏州区域实际看,由于政府对此类的公司比较支持,该类公司普遍具有较大的经营优势和政府背景,且公司统一采购相关的原材料能有效降低采购成本,间接增加农民收益。同时,相关的资金由银行进行监控,整体风险相对较低。

虽然农户贷款投放的“苏州模式”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推广应用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政策性风险,需要引起关注。

一是是否属于贷款挪用?有人认为由于贷款资金使用主体由贷款的农户转为公司,属于农户贷款资金挪用的违规行为。笔者认为,从表面上看,该种贷款投放模式的确存在一定的贷款挪用嫌疑,但从操作实质上讲,贷款资金及使用均处在农户监控授意之下,仅仅是在实际支付时由第三人代为办理,贷款资金实质上仍为申请贷款农户生产经营需要。从“公司+农户”特殊操作模式看,该种资金使用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非恶意的贷款资金挪用行为,且办贷金融机构事先知晓,并在合同中对资金使用要求予以明确,不宜列为“多人承贷公司使用”的贷款资金挪用行为。

二是如何保证贷款用途合规?从该种模式的实际操作看,贷款主要用于经营用途,如购买原材料,由于资金统一由入股公司集中管理,如何保证按照合同约定用途使用信贷资金存在一定的风险。对资金用途的严格监控,是国家监管部门对个人贷款的明确要求,必须不折不扣的落实,但该种模式如果监控不当或不到位,就存在一定的资金用途变异风险,从而面临一定的政策合规性风险。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实际操作该种农户贷款投放模式时,建议取得上级行的批准,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从制度层面上规范业务操作,重点关注以下风险防控措施:

强化对公司的准入。从“苏州模式”实际应用看,风险控制的核心在于公司的准入及后续管理,只要切实管理好这个核心问题,就可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贷款投放的风险。所以,在制定操作流程时,应明确该类公司的具体准入标准,重点选择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诚信状况较好的公司,优先选择具有政府背景的公司。

细化对准入公司的风险防控。对于公司具有便于抵押固定资产的,应优先选择抵押方式,对信用程度较好、评级较高的公司,可以接受连带责任的保证担保方式。为降低风险,可以要求公司根据农户贷款总额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进行专户管理,出现不良贷款的,首先由保证金进行偿还。同时,要加强对公司的贷后管理,密切关注公司主业市场情况,发现风险隐患的应及时预警并加以处置。

切实加强资金用途监管。为降低政策的合规性风险,保证贷款资金按照约定用途使用,对公司统一使用信贷资金的,农村金融机构应鼓励采取转账支付方式,掌握信贷资金流向,监控贷款用途情况。对于必须使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建议在合同中约定,对超过一定金额的资金支付必须由金融机构批准,并由贷款投放行派专人逐笔监控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贷款资金不被公司挪用到投资、建房等行为上,切实保证信贷资金合规使用。

落实好贷款农户的管理工作。在贷款农户方面,除按照贷款条件做好农户准入外,特别需要关注贷款农户和公司的关系,确保农户为公司的股东,并搜集相关的证明材料,如股东卡、公司证明等,否则面临较大的资金收回风险。同时,应要求公司监督贷款农户行为,对贷款农户出现死亡、承担刑事责任、赌博等行为时,及时报告贷款机构,以便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风险。

上一篇:连队申报“五四红旗团支部”事迹材料下一篇:有创意的实木门宣传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