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检验管理制度

2024-07-03

乳制品检验管理制度(共9篇)

篇1:乳制品检验管理制度

生物制品检验检疫课程论文

摘要:每门课程的教学方案不同,高效率的教学方案不仅需要任课老师大的精心安排,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也是异常重要的,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师生间应加强交流,共同商讨出一套高效率的教学方案。

关键字:课程学习

知识补缺

教学与意见建议

一、课程学习

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记忆深刻的是药效学检测技术。药效学检测技术和药物动力学检测技术统归于药理检测技术。

在药效学检测技术的学习中,学习了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以及不同抗性药物的药效检测技术。

通过学习了解到: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其选择性;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关系,即剂量—效应关系;在对不同抗性药物(抗菌药物药效检测技术、抗病毒药物药效检测技术、抗癌药物药效检测技术)进行药效检测的分析案例中,最感兴趣的是抗癌药物的药效检测技术。

癌症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抗癌药物虽然也有数十种用于临床治疗,但大多数的抗癌药物只能使病情缓解,无法达到治愈的目的,因此抗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还有待突破。

在本部分知识点中,学习了抗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药物的帅选与评价及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的特点。通过学习感觉:一方面在抗癌药物的研发上可以在熟练掌握其分子生 物学的基础上,结合生物技术、物理与化学技术,通过学科渗透,研发出有效的抗癌药物。另一方面深刻感受到药理检测技术随着分子、细胞、免疫学等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检测方法和手段也日新月异,科学之间相互渗透日益明显,生化和分子检测技术已成为主流方法,是药理检测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二、知识补缺

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感觉对于抗癌药物药物研发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中的有些知识点如联合疗法、细胞信息间传递的具体过程思绪不是很清晰,对于化疗药物的筛选模型理解起来也有些困难。对于这些知识点会通过资料查询给理解清楚,因为但凡一项研究,都必须非常清楚其机理,这是基础。

三、教学意见与建议

生物制品检验检疫课程课上主要以PPT形式教学,课外以N+2考核方式进行检测,课上和课下的教学安排总的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我个人认为存在着一些尚需改进的地方,下面对生物制品检验检疫课程的教学安排从不同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一)PPT教学

PPT教学总的来说是比较好的,它将书本上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将有联系的内容整合到一起,这样有利于我们将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方便理解的同时也能加强记忆。不足之处在于老师将知识点讲解得不够透彻,对于那些我们不知道的知识点,老师会一带而过,而对于通 俗易懂的知识点却反复讲述,这点我觉得对我们是很不好的,让人抓不住重点。对此,我觉得老师可以将书本上的教学内容重点与了解点,通过讲解时间的长短反映给我们,并且随时与学生沟通,了解我们知识点消化情况。

(二)考试

考试方面我们是一次期末,一次过程考核(论文),对于安排过程考试的方案我是比较赞成的,但以论文的形式考核我不太赞同,因为但凡写论文其实大部分都是直接从网上参考写,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出于课时的考虑,如果将过程考试改为几次随堂小测验,我觉得这样至少会起到督促我们看书的作用,最后对于所学内容也有个印象。这样我们也可以在学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了解自己哪些内容还没掌握好,从而补缺补漏。

(三)课堂纪律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在课堂上老师应该维护好课堂纪律,而不是在学生声音大时,老师只是一味的提高嗓音或只顾将自己的课而不管说话的人,我觉得这样对我们来说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授课教师本身也应规范好自己,只有师生相互监督,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

(四)希望

我觉得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是很重要的,老师们教学没多久可能会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制定自认为适合我们的教学方案,但事实上每一届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是不同的,老师制定的教学方案中有些内容我 们可能根本接受不了。所以我觉得老师应该和我们沟通下了解下我们的情况,然后稍微改动下教学方案,灵活教学,然后老师和学生都相互理解努力一下,共同提高教学效率。还有一点,我觉得老师应该提前适当给我们讲清楚教学安排,让我们清楚自己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以方便我们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篇2:乳制品检验管理制度

审核的通知

(2010年11月2日 国质检食监函[2010]8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为了严格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依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42号)要求,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对辖区内所有乳制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条件进行重新审核;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应要求各基层质量技术监督局将重新审核开始时间、审核依据、审核内容和审核结束时间等,书面通知现行所有获得生产许可的乳制品企业,要求其按照《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0版)》及《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和《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的要求,重新提出申请,并按照申请事项,提供相关资料。

二、应要求各相关审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0版)》、《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和《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有关要求,对照适用范围、生产许可条件审查产品、生产许可检验和其他要求事项进行审核。

三、依据《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0版)》对审核结果判定,凡条件或产品生产许可检验达不到规定要求,但可以限期进行整改的,应允许其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合格后申请,仍按同一次申请进行审核;凡不可以限期整改及整改不合格的,对其现生产许可证依法予以撤销。

四、重新审核结果应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开。

五、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42号)要求,向有关单位提供验证验票查询服务,各省级质监局应对审核结果进行汇总,并按附表格式规定事项填写,于2011年3月10日前报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联系单位: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

联系人:李绍芬 崔 伟

联系电话:010-82261892 82260500,spszrc@aqsiq.gov.cn

附件: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生产许可条件重新审核结果汇总表(略)

篇3:乳与乳制品掺伪鉴别和检验技术

1 牛乳冰点的测定方法

正常新鲜牛乳的冰点应为-0.59~-0.53℃, 低于或高于此值都说表牛乳可能掺伪或是变质牛乳, 如果牛乳样品的冰点明显高于-0.53℃, 表明可能掺水;如果牛乳冰点低于-0.59℃, 表明牛乳中可能掺有电解质或蔗糖、尿素以及牛尿等物质。

2 乳中掺水测定方法

2.1 全乳相对密度检测。可通过测定牛乳的相对密度值来判断牛乳是否加水, 如测出的相对密度值低于1.028, 则该牛乳有掺假的可能。测定时取干净的250m L量筒一个, 把经仔细搅匀的待测乳样小心沿壁注入量筒中, 加到量筒的3/4 容积为止, 再把乳汁密度计慢慢地插入量筒内乳汁的中心, 使其徐徐下沉, 静置2~3min, 眼睛与筒内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读取比重值, 同时测定温度。测定牛奶相对密度时, 倾入样品勿使其产生泡沫, 如有泡沫用滤纸吸掉。

2.2 乳清相对密度检测。检测牛乳的密度变化, 最好是检测乳清的相对密度值, 正常乳清的相对密度为1.027~1.030。测定时取牛乳样品200m L置三角瓶内, 加4m L 20%醋酸溶液, 于40℃水浴中加热至出现酪蛋白凝固, 置室温冷却后, 用两层纱布夹一层滤纸抽滤, 滤液 (即乳清) 按上述方法用乳稠计测量相对密度 (乳稠度) 。

3 异常乳、陈旧乳的检验方法

牛乳酸度有自然酸度和发酵酸度两种来源, 自然酸度主要是由蛋白质、柠檬酸盐、磷酸盐所构成的;而牛乳在储存过程中微生物分解孰糖产生乳酸, 导致乳的酸度逐渐升高, 由于发酵产酸而升高的这部分酸度即发酵酸度。一般条件下, 乳品工业测定的酸度是总酸度, 即自然酸度和发酵酸度之和。酸度是反映牛奶新鲜度的热稳定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正常牛奶的p H为6.5~6.7, 乳腺炎乳低酸度奶在6.7 以上, 酸败奶及初乳在6.5 以下。因此, 通过测定酸度检验和评价牛乳新鲜度和检验异常乳、陈旧乳等。乳品酸度是指以标准碱液用滴定法测定的滴定酸度。滴定酸度有多种测定方法和表示形式, 我国滴定酸度用吉尔涅尔度, 即“°T”或乳酸度 (乳酸%) 来表示。

3.1 氢氧化钠滴定法。测定时取10m L牛乳, 用20m L蒸馏水稀释, 加入0.5m L 0.5%的酚酞指示剂, 以0.1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 把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毫升数乘以10, 即中和100m L牛乳所需0.1mo1/L氢氧化钠毫升数, 消耗1m L为1°T。正常牛乳的酸度为16~ 18°T, 如果测定出牛乳酸度低于16°T, 可以认为牛乳掺有中和剂或者奶牛患有乳腺炎, 如大于20°T, 则为陈旧发酵乳。

3.2 酒精检验法。酒精试验即在试管内用等量的中性酒精和牛乳混合 (一般用1~ 2m L等量混合) , 振摇后不出现絮片的牛乳, 表明其酸度低于18°T, 此乳为新鲜乳, 如出现絮片, 表明酸度高于18°T, 此乳为次鲜或变质乳, 表明掺入了陈乳。

3.3 亚甲基蓝比色法。异常乳、陈旧乳中微生物繁殖时会产生一种还原酶, 此酶能把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的亚甲基白, 使染料褪色。可通过亚甲基蓝褪色速度判断是否为异常乳、陈旧乳。

4 乳中掺淀粉或米汁的检测方法

为提高牛乳的稠度和非脂固体的含量, 有的人在牛乳中加入淀粉或糊精, 也有的直接加入米汁, 对这类掺假可用碘一淀粉反应检出。检验时吸取乳样5m L于试管中, 加0.5m L 20%醋酸, 混匀, 过滤, 滤液收集于另一干净试管中, 加热煮沸滴加2%碘液5 滴, 同时做正常乳清试验, 观察颜色。如果呈现蓝色或蓝青色为掺淀粉、米汁, 呈红紫色为掺糊精。

蒽酮显色法。取乳样10m L于试管中, 加蒽酮试剂[取0.1g蒽酮溶于稀硫酸 (3+l) 100m L中, 临用前配2m L, 混匀, 5min内观察颜色变化, 同时做正常乳试验。如果呈绿色表明牛乳中掺蔗糖。

5 牛乳中防腐剂的检验方法

我国规定, 鲜牛乳中不得加入任何防腐剂。但有的人为防止生鲜牛乳酸败, 乱用化学防腐剂, 特别是食品卫生标准中没有列入的, 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化学防腐剂。所以, 检测牛乳中是否掺有防腐剂具有重要意义。

5.1 硼酸、硼砂的检测。姜黄试纸被硼酸或其盐娄的酸性溶液润湿后烘干时, 有棕红色的斑点出现。加酸时, 斑点的颜色不改变, 加碱时斑点由棕红色变为蓝绿色或墨绿色。姜黄试纸制备:称取20g姜黄粉末, 用冷水浸渍4 次, 每次各100m L, 除去水溶性物质后, 残渣在100℃干燥, 加100m L乙醇, 浸渍数日, 过滤, 取1cm×8cm滤纸条, 浸入溶液中, 取出, 于空气干燥, 贮于有色玻璃瓶中。测定时取20m L乳样于瓷坩锅中, 加入4%碳酸钠溶液至呈碱性, 置水浴上蒸干;移至电炉上小火炭化, 再移至高温炉 (500℃) 中灰化, 取出冷却, 加10m L水后加热煮沸, 使残渣溶解, 放冷, 过滤, 滤液滴加6mol/L盐酸使乳样呈酸性;把姜黄试纸浸入酸性的滤液中, 片刻后取出, 将试纸置于表面皿上, 置60℃干燥, 观察颜色变化, 在其变色部分熏以氨水, 再观察颜包变化。如牛乳中有硼酸、硼砂存在时, 第一次试纸显红色或橙红色, 第二次试纸显墨绿色。

5.2 水杨酸、苯甲酸的检测。取100m L乳样于锥形瓶中, 加5m L10%氢氧化钠溶液, 搅匀, 再加10m L硫酸铜溶液, 搅匀。再过滤, 收集于分液漏斗中, 加5m L盐酸, 75m L乙醚, 用力振摇2min, 收集乙醚层于另一分液漏斗中, 加5m L水洗涤乙醚层, 反复几次, 经无水硫酸钠脱水, 微温除去乙醚。得到的残渣加1m L 1:1 氨水溶解, 置水浴锅上蒸干, 加2m L水溶解。取残留物溶解水溶液1m L于试管中, 加数滴1%三氯化铁溶液, 观察试管中液体颜色的变化。结果的判断采用如下方法: (1) 初步判定:如试管中液体呈肉色沉淀, 疑有苯甲酸;如产生深紫色, 疑有水杨酸。 (2) 确证试验:取残渣溶于少量热水中, 冷后加4~5 滴10%亚硝酸钾溶液, 4~5 滴50%醋酸, 1 滴10%硫酸铜溶液, 混匀, 煮沸30min, 放置片刻, 如有水杨酸时呈血红色, 如为苯甲酸不显色。

摘要:牛乳是一种大众化食品饮料, 掺假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掺假通过感官检查就可以判断出来, 但不少的掺假则必须通过质量技术方法才能做出判断。牛乳与乳制品掺伪的检验主要有牛乳冰点的测定方法, 乳中掺水测定方法, 异常乳、陈旧乳的检验方法, 乳中掺淀粉或米汁的检测方法, 乳中掺碱液的检测方法, 牛乳中防腐剂的检验方法。

关键词:乳,乳制品,掺伪,鉴别,检验

参考文献

[1]师邱毅.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5.

[2]王世平.食品安全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5, 1.

篇4:分析食品检验对肉制品安全重要性

关键词:肉制品安全 食品检验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22-0049-01

肉制品的加工过程包括畜禽的饲养、商贩的收购初加工、肉制品企业收购再加工,投放到市场等四个过程。这些过程每一步都存在这制约肉制品食品安全,在“瘦肉精”轰动全国之后,整个社会都对肉制品有了进一步的关注。然而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却日益突出,假肉、病肉、注水肉等事件频频发生。这些不合格的肉被加工后直接卖给消费者或卖给厂商制造各种肉制品,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屡禁不止的肉制品安全问题逐渐挑战着人们的忍耐极限,所以,我国必须进一步关注食品检验,以报纸肉制品安全可靠。

1 肉制品安全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对肉制品监管力度不够

政府是肉制品安全监管的主体。所以食品检验问题首先首先是涉及到的政府监管的问题。少数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收益,维护本地税收,追求GDP,纵容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厂商,这些地方政府了解企业安全问题,但是作为作为食品安全规制的主要规制主体,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地方政府不没有纠正肉制品市场中的违规行为,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理念之下,保护这种问题企业,对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2 检验技术仍不完备

近年来,兽药残留现象逐渐凸显,国家也开始对检验方法检验技术进行了研究,尽管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环境污染等方面,我国依然还缺少有针对性的快速检验方法与技术。

1.3 食品安全检验人员个人素质问题

食品安全检验的落实到人身上,对肉制品的安全检验工作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细节繁杂,例如样品食品的检测、检查工作的开展、检测方法的选择等内容,都是质检员的职责。质检员目前还存在着一些素质问题,如:知识水平没有达到当前科技标准、质检员自我责任意识不强等,这些原因都会很大程度影响检测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本身肉制品种类繁多,不同产品的处理方法也不仅相同,这就加大了质检工作的难度,也对质检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2 肉制品检验方法概述

食品检验主要包括感官检验、营养成分检验、食品添加剂检验及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验。有毒有害物质检验需要检验的成分包括有害元素、农药、兽药、细菌、其他毒素以及包装材料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所谓感官检验,就是通过人体器官对食品进行鉴别,发动人体嗅觉、味觉、视觉、触觉,等感觉对食品的颜色、味道、触感进行分析,记录数据在分析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目前,感官检验法在检验方法占主体地位。

3 强化肉制品的食品安全检验工作的策略

3.1 完善肉制品安全规制的法律体系

首先应该完善法律体系,丰富法律内容,提高法律内容的可操作性。具体来说,首先必须完善监管部门的权力与职责明细,使法律系统全面化,规范化。其次,必须逐步规范化肉制品从收购到分销的全过程的管理办法,使监管部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剔除重复的冗余部分,使法律集中精炼,有效提高法律监管力度。另外,另一个工作重点是加强对加工、销售、伪劣肉制品企业单位的惩处力度,这一做法能够有效给这些违法企业以警示作用,让他们意识到违法销售制造伪劣肉制品的严重后果,不仅无法获得经济效益,反而要遭受更大的损失,从他们的意识上改善,改善肉制品的生产销售问题,减轻政府负担,给人民群众保障。

3.2 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监督机制

完善食品检测体制首先需要建立不同地区的肉制品检测部门的信息交流平台,彭亨哥哥地区检测水平与发展需要,并且关闭多余的检测机构,节约成本,减少资源消耗。其次,要督促各企业内部肉制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设立,明确规定企业对肉制品检测硬件设施的标准,加大投资力度,全面提升检验检测水平,充分发挥其自身对肉制品的监管作用。并且政府要对企业自身资格证的检验以及肉制品生产许可证是否超期,除常规检查之外还需要进行不定时的抽查。对于证件过期、或者检查不合格的厂家企业要进行严格处理,以保证肉制品的安全。最后,政府应该注重对肉制品检验检测的硬件设施与软件技术的研发,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发展快速检测、残留检测、危险性评估技术等重点尖端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另外,企业需要开始不同途径的投诉渠道,让消费者参与到监管之中来,给消费者话语权。

3.3 注重细节,重视打造专业人才队伍

在很多时候,事情的成败在于细节,所以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注重细节,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正是注重细节的表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是决定成败的细节。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能力的核心人员是人才,他们才是最原始的动力,只有不断增强人才的队伍,并且同时提高专业人员综合的素质,这样才能适应工作的不断深入,跟上形势的不断变化。监督机构还需要在这基础上一定要注意定期检查实验仪器的更新试剂,并且对每个仪器进行责任落实制度,保证定期开机,并且检查仪器,及时的发现问题;关于试剂配置的有效期,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配制和存放试剂的标准品,同时对于发生了一定的颜色变化。产生沉淀及受到了污染的试剂,一定要进行及时的更换,以保证肉制品检验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4 结语

肉制品是人们食品机构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食品安全问题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会直接影响群众的生命人身安全,由于食品问题引发的健康问题会降低人民生活的幸福感,所以提高肉制品食品的安全对我国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我国还需不断发展科技,创新管理,加强监管,以保证肉制品质量安全过关,让人民放心满意。

参考文献

[1]任燕,安玉发,等.食品安全内涵及关联主体行为研究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1(7).

[2]张婷婷.食品安全规制:研究缘起、效率及展望[D].生态经济,2013(7).

篇5:乳制品安全管理制度

乳制品经营者应当保证乳制品进货、运输、贮存、销售、退市全过程符合有关乳制品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一、乳制品进货查验制度

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制度,查验供货者销售乳制品的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检验报告或其它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等方面的信息,不购入无法验证真伪的产品,以确保购入产品来源正规、渠道可靠。

1、购进食品时,应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并按批次向供货方索取证明食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

要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内容包括:

(1)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2)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

(3)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

(4)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质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5)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损坏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禁止购进、销售无质量合格证明、无标签或者标签残缺不清的乳制品。禁止购进、销售过期、变质或者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乳制品。

2、要对乳制品的包装标签进行查验核对:

标签应当如实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1

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化学通用名称,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法律、行政法规或者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3、对经营者索取的重要食品的相关票证,应统一保管,集中备案,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在条件成熟时尽量使用电子方式记录台帐。

4、建立乳制品销售台账,如实记录批发的乳制品的品种、规格、数量、流向等内容。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5、乳制品经营者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乳制品,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6、乳制品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保持所销售乳制品的质量。销售需要低温保存的乳制品的,应当配备冷藏设备或者采取冷藏措施。

二、乳制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1、采购乳制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食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索要供货者的销售票据,并通过复印、存档等多种方式,记载查验情况。

2、如实记录乳制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采用计算机管理,建立电子台帐;或者保留载有相关信息的进货或者销售票据。

3、乳制品进货查验记录和进货票据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4、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食品经营企业应留有企业总部提供的进货查验证明或配送单据备查。统一配送之外自行采购的食品,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5、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销售食品,如实记录批发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或者向购

货者开具并保留载有前款规定信息的清单或“票证通”销售票据。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三、乳制品存贮制度

1、乳制品储存有专门的食品库房,进出乳制品应登记。

2、库房周围保证无污染源。

3、库房应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定期清扫,定期通风换气,定期查看是否 有超期乳制品,如有超期乳制品及时处理。

4、经检验合格包装的乳制品应贮存于成品库,其容量应与生产能力相 适应。按品种、批次分类存放,防止相互混杂食品库房内不得存放个人物品,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特别是外观与食品相似的有毒有害物品或其他易腐、易燃品。

5、冷藏乳制品应配备专用的冰箱、冰柜。

6、乳制品储存配备专用消毒设备,随时对储存的工具、容器等进行洗刷消毒。

7、乳制品码放时,与地面,墙壁应有一定距离,便于通风。要留出通道,便于人员、车辆通行,要设有温、湿度监测装置,定期检查和记录。

四、乳制品运输制度

1、运输工具(包括车厢、船仓和各种容器等)应符合卫生要求。要根据 产品特点配备防雨、防尘、冷藏、保温等设施。

2、运输作业应避免强烈震荡、撞击,轻拿轻放,防止损伤成品外形; 且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作业终了,搬运人员应撤离工作地,防止污染食品。

3、冷藏乳制品的运输,应根据产品的质量和卫生要求,另行制定办法,由专门的运输工具进行。

五、乳制品销售记录制度

1、设有食品卫生管理机构和组织结构,配有经专业培训的乳制品安全专职管理人员。

2、销售的乳制品有温度要求的配备货架、保温柜、配备符合要求的设备。

3、记录乳制品销售情况,对每批乳制品进行严格检查,防止假冒伪劣食品和不符合卫生标准及规定的乳制品进入市场。

4、销售乳制品向消费者提供购货凭证,履行不合格乳制品的更换、退货等义务。乳制品销售者履行更换、退货等义务后,属于乳制品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的责任的,销售者可以向乳制品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追偿。

5、记录销售企业名称建立乳制品进货台账制度,如实记录乳制品名称、数量、规格、产品生产日期批次及票据和联系方式。

6、乳制品销售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在条件成熟时尽量使用电子方式记录台帐。

六、不合格乳制品退市制度

为加强乳制品安全,提高乳制品质量,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1、在经营的乳品中发现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或者可能危害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乳制品,经营者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追回已经售出的乳制品,并记录追回情况,立即报告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通知乳制品生产企业。

2、对经营中发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食品时,停止销售、向当地工商机关报告、通知供货商和消费者并召回。

3、对经营中发现有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食品时,停止销售、向当地工商机关报告、通知供货商和消费者并召

回。

4、乳制品经营者在销售乳制品过程中勤查、勤看、勤换,对已过期变质、外包装损毁和真空包装已进入空气的乳制品,要及时撤下柜台退出市场。对于已经进入市场销售的乳制品,发现有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要立即停止销售并撤下柜台。

七、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

1、从事乳制品经营的工作人员必须经岗前卫生知识培训方能上岗,从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岗位的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方能上岗,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定期进行食品卫生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的培训。

2、凡患有疾病、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它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做到个人仪表整洁。在岗时必须穿戴统一整洁的工作服,并应该常换洗保持清洁。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嚼口香糖、进食及吸烟,私人用品必须存放在指定的区域或更衣室内,不可放置在工作区内。

4、从业人员体检合格证明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5、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由专人负责保存并随时更新。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北京*************公司

篇6:乳制品检验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流通环节乳制品市场主体准入有关工作的通知》,有限公司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乳制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进货查验制度

1、购进乳制品时,本公司负责查验证明供货方的有效证件(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并按产品批次向供货方索取证明该批乳制品质量合格的凭证(检验报告等),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

2、本公司负责对购进的每批乳制品的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内容包括:

(1)乳制品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2)乳制品的商标、包装标签、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失效日期。

(3)乳制品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

3、本公司绝不购买、销售无质量合格证明、无标签或者标签残缺不清、过期、变质或者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的乳制品。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乳制品,本公司将拒绝进货;如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本公司将及时报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4、本公司向供货方索取的有关乳制品的相关凭证,将进行统一保管,集中备案,以建立乳制品进货查验记录;该类凭证及记录,本公司的保存期限少于二年,并随时接受工商部门的检查。

5、本公司将采取措施,保持所购买、销售的乳制品质量。购买及销售需要低温保存的乳制品的,本公司将配备冷藏设备或者采取冷藏措施。

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运输制度

1、对于乳制品的运输工具(包括车厢和各种容器等),本公司应确保其符合卫生要求;同时,本公司应根据购进、销售的乳制品的产品特点,配备防尘、防蝇、防晒、防雨等设施。

2、乳制品的运输作业,应避免强烈震荡、撞击,轻拿轻放,防止损伤成品外形;同时,乳制品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

3、本公司如购进需冷藏的乳制品,将用专用冷藏载具运输,并有专人对运输车辆温度进行测量并做记录,以保证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保持乳制品安全的冷藏、冷冻温度。

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存贮制度

1、乳制品入库要验收、登记;验收时要检查乳制品的质量、卫生状况、数量、批号,出入库登记要与乳制品名称、批号相符。

2、乳制品存储时,与地面,墙壁应有一定距离,便于通风;要留出通道,便于人员通行;同时,乳制品应按入库的先后次序、生产日期、品种分类、分架存放,并做到先进先出。

3、乳制品的仓库要通风良好,门窗、地面、货架要清洁整齐,不存放私人物品,不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其他杂物,并确保库房的周围无污染源。

4、库房应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定期清扫,定期通风换气,定期查看是否有超期乳制品,如有超期乳制品及时处理。

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记录制度

1、本公司负责建立乳制品销售台帐,如实记录对外批发、零售的乳制品的品种、规格、数量、来源或流向等内容,并配置有经专业培训的乳制品安全专职管理人员。

2、本公司保证乳制品的销售台帐真实、有效,且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3、本公司对每批拟对外销售的乳制品进行严格检查,防止假冒伪劣食品和不符合卫生标准及规定的乳制品进入市场。

3、本公司负责向销售者及经销商提供购货凭证,严格履行不合格乳制品的更换、退货等义务。

4、乳制品销售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不得少于二年。销售的乳制品有温度要求的配备货架、保温柜、配备符合要求的设备。

不合格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退市制度

1、本公司在经营的乳制品中,对质量不符合安全国家标准、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或者可能危害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乳制品,将立即停止销售,追回已经售出的乳制品,并记录追回情况,立即报告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通知乳制品生产企业。

2、本公司在自行销售乳制品过程中,如发现自有乳制品已过期变质、外包装损毁和真空包装已进入空气的乳制品,将及时撤下柜台退出市场。对于已经进入市场销售的乳制品,发现有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将立即停止销售并撤下柜台。

有限公司

篇7:乳制品质量自查制度

第一条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守法经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是本单位为加强食品安全的自律制度,本单位必须遵守,不得违反。

第三条 本单位保证经营场所符合国家、地方或行业制定的有关质量卫生标准。

第四条 本单位配备专(兼)职食品质量监督员,负责食品、乳制品质量的督促管理工作。

第五条 本单位保证承担下列责任:

(一)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制度,负责食品质量安全日常管理工作。

(二)检查进场销售的食品、乳制品相关凭证,并分类管理。第六条 经检测不合格食品、乳制品,及时阻止进场销售。第七条 本单位在建立自查制度的基础上,同时建立、执行食品、乳制品进货检查验收等制度。

停开业报告制度

一、开业报告

开业或处于歇业状态申请开业时,先对本单位是否具备持续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必备条件及能力进行自查,确保具备后,向工商部门报告开业,同时提供自查报告。工商部门对提供的材料核实合格并备案后,方可开业。

二、歇业报告

篇8:乳制品检验管理制度

近年来, 混凝土新型墙材制品, 如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混凝土多孔砖和住宅内隔墙轻质条板等, 在民用或工业建筑中越来越多的得到应用。从目前已完成的建筑工程看, 大多数工程质量总体上还是好的, 但也有少量的工程的墙体出现裂缝, 对这些出现的问题如不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解决, 将会影响混凝土墙材制品的推广应用。

墙材制品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多, 如果单是从墙材制品本身的质量上说, 墙材的干燥收缩性能不佳, 是墙体砌筑后产生裂缝的一个重要因素。干燥收缩是制品在干燥气候条件下体积收缩变化, 干燥收缩值大, 墙体砌筑后, 在气候干湿变化过程中就会因体积膨胀收缩而导致墙体的开裂, 影响墙体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还会影响建筑物的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装饰性, 是建筑工程的大忌。因而对墙体材料干燥收缩的准确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监控手段之一。

2 已有的测试方法概述

检测墙板制品的干燥收缩可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第一种方法为标准方法:取试验条板一块, 沿板宽方向截取试件, 即高度为100mm、长度为包括三个完整孔及四条完整孔间肋的单元体试件, 五件为一组样本。在每件试件两个端面中心各钻个直径8~10mm深度10~14mm的孔洞, 在孔洞内灌入水玻璃调合的水泥浆, 然后在孔洞内埋置如图1所示的收缩头, 使每个收缩头的中心线均与试件的中心线重合, 且使收缩头露在试件外的那部分测头的长度η1及η2均在5~1mm之间。试件制备好放置1d后检查测头是否安装牢固, 否则重装。将制备好的试件浸没在20±2℃的水中, 水面高出试件20mm, 浸泡72h。

将试件从水中取出, 用拧干的湿布抹去表面水分, 并将测头擦干净, 立刻采用符合GB/T1216的千分尺测定初始长度l1。将试件放入温度20±2℃, 相对湿度50±5%的标准干燥空气室内, 进行收缩值测量, 每天测量一次直至达到干缩平衡, 即连续3d内任意2d的测长读数波动值小于0.001mm, 量出试件干燥后的长度l2。

干燥收缩的计算公式是:

式中:

l1———试件的初始长度, mm;

l2———试件干燥后的长度, mm;

η1———露在试件外的收缩头的长度, mm;

η2———露在试件外的收缩头的长度, mm。

第二种方法是, 用硅酸盐水泥—水玻璃浆或环氧树脂在每个试件任一条面的二分之一高度处沿水平方向粘上两个测长头。间距为250mm。试件制备好放置1d后检查测头是否安装牢固, 否则重装。将制备好的试件浸没在20±2℃的水中, 水面高出试件20mm, 浸泡72h。

将试件从水中取出, 用拧干的湿布抹去表面水分, 并将测头擦干净, 立即用手持应变仪测量两个测长头之间的初始长度L0, 精确至0.001mm。将试件放入温度20±2℃, 相对湿度50±5%的标准干燥空气室内, 进行收缩值测量, 每天测量一次直至达到干缩平衡, 即连续3d内任意2d的测长读数波动值小于0.001mm, 量出试件干燥后的长度l2。

干燥收缩的计算公式是:

S=1000× (L1-L2) /L1

式中:

L1———试件中两个测长头之间的初始长度, mm;

L2———试件中两个测长头之间干燥后的长度, mm。

3 新试验检测方法简介

新的检测方法取样是:取试验条板一块, 沿板宽方向截取试件, 即高度为100mm、长度为包括三个完整孔及四条完整孔间肋的单元体试件 (大约500~600mm之间) , 五件为一组样本。试样无需进行收缩头的埋置, 但是试样的两个端面进行磨平处理即可, 试件制备好浸没在20±2℃的水中, 水面高出试件20mm, 浸泡72h。

将试件从水中取出, 用拧干的湿布抹去表面水分, 并将测头擦干净, 立刻样品放置于试验架上, 试验检测仪器如图2、3所示, 通过标准杆的标定, 测定初始长度l1。将试件放入温度20±2℃, 相对湿度50±5%的标准干燥空气室内, 进行收缩值测量, 每天观测千分表的变化一次直至达到干缩平衡, 即连续3d内任意2d的测长读数波动值小于0.001mm, 记录并计算出试件干燥后的长度l2。按照墙板的国家标准计算方法即可计算出墙板制品干燥收缩率。

干燥收缩的计算公式是:

S=1000× (L1-L2) /L1

式中:

L1———试件的初始长度, mm;

L2———试件干燥后的长度, mm。

4 不同测试方法的比较

根据以上不同的测试仪器方法, 我们随机抽取一种目前南方市场上较为广泛使用的轻集料混凝土墙板进行试验, 其试验结果如图4、5、6所示:

准确度是描述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因此误差越大, 准确度就越低。所以, 系统误差的大小是衡量准确度高低的尺度。我们知道, 系统误差是试验过程中由于试验方法、试验的仪器设备、试验所使用的试剂以及试验人员的操作等都可能会造成对实验结果数据的影响, 这种影响相对比较固定, 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时会重复出现。因此误差的大小往往可以估计, 也能够通过其他的方法进行减小或加以校正。

通过对以上几个试验曲线图看, 新的试验检测方法测试的数据分散性较小, 如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我们从检测的方法看, 国家标准试验法以及手持应变仪测量法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 都需要对试验样品进行移动后检测, 这就会干扰了试验稳定条件;其次是国家标准试验法以及手持应变仪测量法检测时, 所使用的仪器未能固定在样品上, 每次都需要进行移动式检测, 这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的人为实验操作误差, 因而所检测的数据离散性相对较大得多, 而新的试验检测方法从试验检测样品开始到结束, 无需对试验样品进行移动, 检测仪器也一直未离开检测样品, 因而其检测的数据较为准确。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结果间相互吻合的程度, 它表现了测量结果的再现性。精密度用偏差来表示, 偏差越小说明分析结果的精密度越高。所以偏差的大小是衡量精密度高低的尺度。

试验数据的偏差的大小我们从上图4、图5、图6可看出, 图6中的试验数据分散小, 精密度高。

而对于试验而言, 不论是精密度还是正确度, 如果仅仅是某一种高, 检测结果还是不理想的, 是有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皆高三种都高时, 检测的数据结果才是比较准确和可靠的。

5 结论

墙体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 使用的原材料也是多样化发展, 使用各种工业废弃物, 这会使得产品有较大的干燥收缩, 对于干燥收缩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是保证墙体是否开裂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本试验检测方法就可以较为准确的对墙体材料制品进行干燥收缩的检测。该检测方法的优点是:

⑴准确度高, 由于不用对检验样品或试验仪器进行移动, 不会对检测过程以及环境造成干扰, 因而对试验数据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检测的准确度就会相对较高;

⑵试验检测的数据分散性小, 试验数据稳定性较好, 精密度高;

⑶由于试验样品不装收缩头, 不会因收缩头松动原因造成试验数据及结果的误差。

摘要:采用一种新测试方法对墙材制品的干燥收缩进行精确测量, 该检测方法具有精度高、测试数据方法分散性小等的特点, 测试结果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适用于墙板制品干燥收缩的试验研究分析.

关键词:干燥收缩,测量,墙体材料,系统误差,准确度,精密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JG/T 169-2005《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 2005

篇9:食品检验对奶制品安全重要性探讨

关键词:食品检验 奶制品 安全

中图分类号:TS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4-0050-01

奶制品营养丰富,广为人们所喜爱和接受,但是奶制品安全问题时有报道,造成了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为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奶制品的质量和安全,加强对奶制品的食品检验十分重要。食品检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分析手段,特别是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能够在现场快速分析判断牛奶质量及安全,对提高奶制品质量,减少有害物质残留,保障奶制品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奶制品安全及质量问题

1.1 农药、兽药残留

这类问题一般出现在原材料获得阶段,农药残留是农药(如杀虫剂、除草剂等)通过饲料进入乳汁,或者通过牛消化道进入牛体,最后混进牛奶,健康人饮用后出现中毒症状;兽药残留是由于用药不当或不注意安全时间造成的。残留农药及兽药的主要成分是抗生素,抗生素残留一方面会降低奶制品的品质,这是由于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的发酵,会影响酸奶喝乳酪等产品的生产及质量;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长期饮用抗生素残留奶制品无异于长期服用小剂量的抗生素,更严重的后果是,对于一些抗生素过敏体质的人群,饮用抗生素残留奶制品后会出现过敏反应,造成食品安全问题。所以奶制品的检验,应对农药、兽药残留进行严格的控制。

1.2 微生物污染

牛奶本身营养丰富,可以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最佳场所。假设原料奶本身是相对无菌状态,微生物仍有可能在各个环节进入到牛奶中,污染可能来自运输过程、运输设备、储存设备等等。牛奶中微生物的含量是有一定标准的,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远远超过这个标准时,除了会造成牛奶口味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会造成杀菌失败,保质期无法保证,最终导致奶制品变质,饮用后引发疾病,对人体造成危害。另外还应注意的是奶制品加工生产过程如果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会产生微生物污染的漏洞;检验过程如果不够重视,同样会给微生物污染提供机会。

1.3 添加剂残留

奶制品中的添加剂有多重来源,一是储存和运输环节中生产商和经销商进行添加;二是生产加工环节,为延长保质期而添加;三是不法分子在利益推动下的掺假行为。奶制品中过量的添加剂、防腐剂属于有害物质,极易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因此针对奶制品行业,必须大力加强质量检验。一旦发生奶制品中毒事件,为了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尽快确定和筛选致病物质至关重要。目前实验室检验无法在速度上满足这一要求,因此要不断研究开发快速检验方法,为食品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2 奶制品检验方法概述

2.1 微生物检验

纸片法和TTC法是微生物技术检验奶制品中药物残留通常选择的方法。二者中以纸片法更为理想,其以嗜热脂肪杆菌或枯草杆菌来判定奶制品中是否含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这种方法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的特点,问题在于检测周期过长,且对操作流程有相当严格的规定,因为一旦出现操作不当或失误,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大打折扣。

2.2 理化检验

(1)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引入气相色谱理论,在技术上采用高压泵,高效固定相和高灵敏度检测器,实现了分离速度快、效率高和操作自动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的药物残留都要经历样品处理(包括样品的提取、脱蛋白、离心、层析柱净化、衍生化等步骤)、残留药物的分离和残留药物的检测。

(2)色/质联用技术:该方法实现了高效层析分离和检测联机,可用微电脑控制层析条件、程序和数据处理,其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均好,并可一次同时完成同一样本中多种药物及其代谢物检测。对分析牛奶中青霉素类抗生素,质谱作为一种专一检测器已获得广泛应用。其分析方式有直接探头分析法、直接液体导入法、GC/MS、LC/MS联用法等。另外离子阱质谱技术(MS/MS)也已用于鉴别青霉素类药物。随着电喷雾接口技术的成熟,LC/ESI/MS技术已广泛用于测定牛奶中的青霉素类抗生素。

(3)免疫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两种类型:①相对独立的分析方法,即免疫测定法(IAs),包括放射免疫测定法(RI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固相免疫传感器等;需要注意的是该类方法仅可用于筛选,而不能进行定量分析;②免疫净化法,将免疫分析技术与常规理化分析技术联用,其中最常用的是免疫亲和色谱法(IAC)。其它包括在此基础上的联用技术,如IAC—HPLC、HPLC—IA等。

(4)快速检测新技术(中红外乳成分在线快速分析技术、酶联法快速检测牛奶体细胞技术、生物传感器与生物芯片技术等):根据场所的不同主要有实验室和现场检测两种。其中实验室检测的优势在于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时不受仪器和设备的限制,通常以2h内得出检测结果作为快速检测的标准。而现场快速检测则要求在现场得出检测结果,时间一般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

3 奶制品检验的发展前景

奶制品质量检验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利弊,研究和应用先进的安全检测技术,可有效监控奶制品中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目前来看以在线检验、现场检验、低成本检验为发展方向,这些技术的推广有希望为我国奶制品生产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多种检测技术以及各学科的交叉发展有望能解决上述需求。应该认识到,建立更灵敏、更有效、更可靠、更简便的检验技术是保证奶制品安全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胡旺存.我国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探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2]郑东辉.乳制品中细菌总数、酵母菌和霉菌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

上一篇:招聘会开幕式欢迎词下一篇:整治“顽瘴痼疾”专题组织生活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