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和对策研究

2024-06-26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和对策研究(精选9篇)

篇1: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和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一、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建设的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国企也是企业,是企业就要按企业的规则办事、追求企业自身的价值。企业的价值就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回报。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特有的国情国导致企业干部队伍中也存在着一些机关单位存在的种种弊端,诸如干多干少一个样、能上不能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等现象。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原有的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建设矛盾还不太显现,当前新时期企业面临的危机不断增加、国内国外竞争不断加强、各种成本不断提升、行业升级又迫在眉睫的情况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干部队伍适应新形势、开创企业新优势、新局面已成为国企重中之重的工作。

改变国企干部队伍的问题首先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国企干部队伍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国企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比较低。快速发展、市场急剧变化、科技日新月异是世界新形势的体现。而我们的国企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知识结构、领导能力等不能适应世界主流变化,受享乐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影响,部分国企干部工作作风浮躁,生活腐化,缺乏当今企业工作所需要的敬业精神。

现有国企干部队伍的工作方式方法陈旧落后,没有或较少接受系统的现代管理知识。

少数干部对新观念的接受能力偏弱,对新变化缺少适应的热情。不思进取是其重要特征,排斥现代管理思想、管理手段。

除以上问题外,就我国国情而言,还存在着危害更大的、改变更难的、管理形式更为严峻的问题,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如果在一个部门的某一个职务和岗位上任职两到三年以后,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官僚主义、经验主义和好好主义现象。

官僚主义是指一些干部在一个单位工作的时间一长,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意气相投、互相支持的小团队。官僚主义的危害在于一是会压制不同意见,损害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产生小团体利益,在相关资源的分配上产生不公;三是会损害企业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

经验是个好东西,是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但是,当经验上升到经验主义的时候,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好好主义是指拨不开情面,对于一些违反原则的错误行为及行为当事人不愿处理、不敢处理,姑息迁就。对于好好主义,在企业运营中的危害极大,不能以企业利益为重,顾及个人情面的好好主义不能适应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二、解决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对策

(一)树立国企干部能上能下、能左能右的思想和制度建设

在国有企业中树立正确的企业用人思想,打破国有企业干部固有的陈旧的“铁交椅”观念。在干部队伍中全面弘扬和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左能右的任用观念和制度建设。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干部管理制度,在制度上来规范、约束企业领导干部的行为。使得企业领导干部能够立足本职岗位出成绩、创实效,实现企业多收入利润、增加员工工资和福利、为国家多创造财富价值,回报社会建设。

通过对干部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和工作绩效的考核、评价,适时地对领导干部的职务和岗位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动。

当然企业的干部制度建设一要做到深入、全面,二要体现公平、公正,群众支持,三要具有行业特征,符合本企业的特点,四要容易实施,操作性强,五要体现时代特征,与时俱进。

(二)加强竞争上岗力度,优化干部队伍建设的机制

优化企业干部队伍,还要通过相应的选拔机制,采取公开的、公平的、公正的竞争方式,选择符合任用条件的人才走上领导干部岗位。

之前我们一些国有企业也在搞竞争上岗,但存在着不够常态化,局限在单位内部、少数人中等问题,因此,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显著。甚至很多竞争上岗带有领导意志、随机性很强。领导想起来就搞一下,甚至来回折腾;其他工作一忙,又放置遥遥无期。这种竞争机制让广大干部和员工无所适从,因为干部和员工对企业在选拔干部方面的政策缺乏稳定的预期,对企业的干部制度改革丧失信心,对企业的竞争上岗产生不信任感,挫伤一大批追求上进的年轻干部和员工的积极性。

因此,企业应将引入竞争机制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常态化工作来对待,做到凡是企业干部职位出现空缺的,原则上必须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现有在任的岗位,定期拿出一定比例实行定期的公开竞争上岗。确定组织竞争上岗的时间,出台相对稳定的、规范的竞争上岗操作规定,明确竞争上岗的条件、程序、竞争的方式方法,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公司的人事管理部门要定期召开相关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广大干部和员工对干部制度改革和竞争上岗的意见,不断完善和改进竞争上岗工作的内容和程序。

竞争机制的常态化可以稳定企业干部和企业员工对公司选拔干部政策的预期,对企业内部的干部、员工的成长具有导向作用,激励广大干部、员工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业务接受组织的选拔。

竞争上岗,不能仅有领导定方案、人事部门来操作,也要让广大的员工积极参与,以使竞争上岗工作具有广泛的民意支持,在方式方法上一定要注意引入科学的、符合时代特征的考核考察手段,提升竞争上岗的准确性、安全性。

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及其复杂、设计历史传承的综合性的系统工作,需要我们以极大勇气,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创新形式,不断深化改革、与时代赛跑,打破一切阻碍,为企业培养和选拔出优秀的干部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满足企业发展中对干部队伍的新需求。

篇2: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和对策研究

http:///gongcheng/article/2008-6-4/9579-2.htm

2. 合理定义企业需求

首先,企业在做信息化建设前必须清楚企业自身的现状,其中包括:公司的组织状况、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司的业务流程等。只有清楚了这些状况才能根据本公司的情况,合理地定义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下图为房地产企业需求分析表。

其次,要明确技术为需求服务的原则。

利用 COBIT 模型等模型,建立企业战略目标和信息技术战略目标之间的桥梁,使得信息技术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之间实现互动。在企业自身需求定位的基础上,战略规划所产生的目标、政策、行动计划应作为信息技术的关键环境,并由此确定IT 准则。

3.明确责权,保证需求落实

首先,要选择好合适的软件供应商。从我国房地产的现状看,多数房地产企业还没有聘请长期的专职的 IT 团队用以针对需求做出相应的信息化建设,而多数企业多是寻找合适的软件供应商根据需求量身定制。选择软件供应商的优良程度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息息相关。

其次,要定期沟通,保证需求落实。房地产信息化系统需要尽可能的考虑到业务的调整、开展,业务后面大量的横向的信息,后台相互之间的协调的复杂性。所以,企业必须消除和软件商之间存在的隔阂,在信息化建设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必须要有专门的团队收集信息化建设需求、反馈,并和软件供应商联系,以便及时的更新,使需求落实到实处。

再者,要明确责权。在和软件供应商签定合同的时候,应明确相应的责权。因为信息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锤子买卖。根据企业需求的变化,信息化需求也在变化。企业要作为购买信息系统的企业,希望提供持续的支持,但是有些软件供应商最关心做成生意后拿多少钱,以后如何不想关心。至少目前给企业看到是一个满足需求的系统,将来需要改进的内容可以以后再谈,但是以后改进的便利性和改进的价格就不得而知了,很容易产生“lock in" 即" 锁定" 现象。软件供应商认为帮企业做好培训,一年内免费升级等服务已经够好了,但是使用的企业认为用了一年之后还有许多问题,又有了新的需求需要集成。这时责权分明就不容易引起争议,导致不必要的麻烦,影响企业信息化进程。

4.提高认识,重视企业信息化队伍的素质企业决策者、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化要有清醒的认识、正确的理解、足够的重视。

企业信息化不是赶潮流,不是装门面,而是企业自身的需要,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有效的工具,是企业提高效益、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实施信息管理的关键在于提高效率和效益,在实施过程中要提高员工的素质,加强基础培训,要让所有人员都参与信息化建设。房地产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一支稳定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业务的信息化人才队伍,而且,企业应有一名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的领导来专门负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国外将这一职位称为企业信息主管,即 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 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负责。

企业在发展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应该重视此 CIO 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此职位功能。

5.结合自身需求,采用一体化指导思想,分步分阶段地实施

房地产开发由于业务涉及面广,因此在信息化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众多业务信息化需求,涉及到大量业务环节 :项目可行性研究、市场分析、产品定位、土地获得、规划及设计、融资、建筑施工、工程监理、市场营销、租赁、物业管理等。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房地产企业都必须引进一些业务管理软件。这些应用系统都往往由不同开发商开发,构建的是不同的数据库,致使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数据分布在不同的系统、地域或平台上。由此而限制了企业各种数据的综合利用,信息间未能实现有效地共享与传递,严重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效果。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以“一体化”为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一体化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采用统一的先进的开发工具、统一的大型关系型数据库,从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进行系统规划,完全整合办公自动化、人事管理、项目管理、楼盘销售、客户关系管理、物业管理、租赁管理等专项业务管理功能,彼此之间实现完全的融合,数据间直接交换与运算,减少了信息流转中间环节,形成企业办公、信息交流、业务管理的统一信息化大平台。

当然,一体化不是指一步到位。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受到整体规划、资金规划等限制,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少花钱、多办事。所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可本着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划分为几个阶段,要注意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适当取舍,循序渐进。不可盲目求大求全求新,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阶段、逐步实现企业信息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扩充、不断发展的过程,要整体规划、分步分阶段实施。

篇3: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和对策研究

企业道德的概念

本文认为企业道德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所应遵循的旨在调节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他企业、企业与他单位、企业与竞争对象、企业与服务对象以及企业内部各方面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行为活动的行为规范总和。企业道德的具体内容, 主要是企业的经济道德、法律道德和慈善道德。

陕西关中企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员工实施经济道德的制度约束

(1) 员工加班费的按时发放缺少规范机制

很多企业在节假日的加班还有一定的加班费, 但是对于在正常工作日八小时之外的加班有加班费的很少。据本次调查, 对于“正常工作日超过八小时以上的加班”, 32.9%的人选择企业发加班费, 29.5%的人选择企业从来都没发放过加班费。对于“员工在节假日的加班费的发放”, 情况也很不乐观, 只有46.2%的人选择企业能够发放加班费。

(2) 员工福利的发放缺乏监督机制

根据本次调查, 在所有福利中企业履行最多的是法定性福利, 但是履行情况欠佳, 只有68.1%的人选择“企业提供了失业保险”。在其他类型的福利上, 情况更不乐观。同时, 民营企业的福利整体履行情况远不如国企, 民营企业中只有58.3%的人选择“企业提供了失业保险”, 59.2%的人选择“企业提供了工伤保险”。

(3) 妇女权益缺乏保障机制

从全国来看, 妇女享受的社会保障、职工福利的程度总体上低于男性, 妇女享受公费医疗或医疗保险、退休金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补贴、法定假期以外的带薪休假的比例均低于男性[1]。陕西关中企业在妇女权益保障方面也存在问题, 陕西关中企业中只有65.7%的人选择“企业为员工提供了生育保险”。

2.未严格按国家法规实施法律道德行为

根据调查发现, 陕西关中企业中对于治理企业自身造成的污染的情况不容乐观, 只有55.7%的人选择“企业有相应的污染治理体系”。目前, 陕西关中地区还有部分企业没有按照劳动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陕西关中地区民营企业中只有65.8%的员工选择“企业严格按照劳动法签订劳动合同”, 同时, 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赔偿的情况也很不乐观, 陕西关中企业中只有54.8%的员工选择“企业按照劳动合同支付补偿”。陕西关中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生产安全问题, 国企中85.6%的人认为“企业有相应的安全规范措施”, 而民营企业中选择此项的人数73.3%。陕西关中企业在缴纳税收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陕西关中企业按时缴纳税收的情况并不是太好, 尤其是民营企业。国企中83.3%的人选择“企业按时缴纳税收”, 民营企业选择“按时缴纳税收”的人数占73.3%。

3.未认识到为社区和自然界实施慈善道德的重要性

陕西关中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要为社区进行服务, 只有8.6%的人选择“企业在大众住房领域捐赠”, 而选择“企业用于城市建设、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领域捐赠”的人数只占12.9%、16.7%和16.2%。国外许多企业把保护自然环境和濒危动物作为履行道德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陕西关中企业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只有12.4%的人选择“企业在环境保护领域”捐赠, 而选择“企业在濒危动物领域捐赠”的人数也只占12.9%。

陕西关中企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1.引导企业树立企业道德观念

在传统的企业价值观念中, 所有企业以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为其行为价值的评价标准。而在现实社会中, 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价值观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 要与利益相关者发生关系, 任何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不过要把这种价值观真正深入到企业内部, 还需要建立一种企业道德责任的企业文化, 把企业道德责任作为新的企业文化的文化基础, 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 使企业道德更加融入企业内部。

2.充分认识到实施道德行为可以为企业赢得长远的发展空间

民众对产品的选择不仅仅考虑产品的质量和价值, 还考虑企业的社会口碑。由此可见, 企业实施道德行为, 可以使企业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口碑, 而这种无形的资产属于一个长期的经济竞争力, 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同时, 如果企业在实施企业道德行为时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时机, 必然会对企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西安交通大学王宏波教授将社会问题分为四种类型即: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不紧急不重要[2]。而重要紧急的社会问题反映的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 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又是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 不解决社会系统就不能继续下去。它既引起了公众的注意, 又引发了政府的关注。[3]在这种时刻, 企业的慈善道德行为不仅能够为企业赢得合法的社会认可, 而且能使企业产品获得更好的品牌效应, 给企业带来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

3.推进企业道德法制化

首先, 要完善相关法制。建立健全与企业的经营行为有关的法律制度, 把急需企业遵守的道德规范纳入企业遵守的法律制度中, 推进企业道德法制化。其次, 要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减少执法不严的情况, 同时要加大对执法不严人员的惩罚力度, 从经济政治各方面提高执法人员执法不严的成本。从法制的角度促使企业遵守企业道德, 从刚性上强制企业遵守道德规范。

4.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

政府是保证企业自觉遵守企业道德规范的首要主体, 政府对企业道德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从财政、税收、金融等多方面制订政策, 引导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遵守企业道德, 并促使企业建立企业道德的管理体系, 使企业道德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对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企业道德, 合法经营, 依法纳税, 讲究诚信, 注意环保,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爱护员工, 热心社区建设, 对社会公益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企业加以表彰和奖励, 并给予适当的资金倾斜、减少税收、减免项目开发土地费、减免有关重大项目的申请认证程序和费用等政策优惠。

5.加强对企业道德的监督

首先, 要加强社会对企业道德行为的监督, 广大群众的舆论监督是促使企业遵守道德规范的重要力量。经济导报读者调查结果显示, 一旦发现企业有不承担社会道德的行为, 79.07%的被调查者表示将拒绝购买其产品和服务, 其中23.26%的人表示除自己不买外, 还会劝说亲朋好友别买。[4]其次, 要加强政府对企业道德的监督。政府运用行政干预和经济调控等手段, 引导并监督企业实施道德行为的方向和程度, 并纠正和惩处企业实施的不道德行为, 保证企业对强制型的道德行为和关联型的道德行为的有效实施。同时, 要发挥政府各个部门的联合监督作用。充分重视并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以及工商、财税等经济部门的监督作用, 建立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 及时沟通并了解相关情况, 从而有效防止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娟.关于妇女权益保护问题的调查与思考[EB/OL].[2003-12-18].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312/18/95636.shtml.

[2]王宏波.社会工程问题的界定与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7) :78-92.

[3]李玉华, 温颜华, 李红岩.企业慈善:双重底线及其战略性选择[J].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25) :75-79.

篇4: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和对策研究

【关键词】陕西关中 企业道德 问题 对策

陕西关中企业道德建设问题不仅是一个企业为什么存在的“企业使命”问题,也是陕西关中企业参与全球经济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它不仅是道德呼吁,而且是刚性的制度约束;它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

企业道德的概念

本文认为企业道德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应遵循的旨在调节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他企业、企业与他单位、企业与竞争对象、企业与服务对象以及企业内部各方面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行为活动的行为规范总和。企业道德的具体内容,主要是企业的经济道德、法律道德和慈善道德。

陕西关中企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员工实施经济道德的制度约束

(1)员工加班费的按时发放缺少规范机制

很多企业在节假日的加班还有一定的加班费,但是对于在正常工作日八小时之外的加班有加班费的很少。据本次调查,对于“正常工作日超过八小时以上的加班”,32.9%的人选择企业发加班费,29.5%的人选择企业从来都没发放过加班费。对于“员工在节假日的加班费的发放”,情况也很不乐观,只有46.2%的人选择企业能够发放加班费。

(2)员工福利的发放缺乏监督机制

根据本次调查,在所有福利中企业履行最多的是法定性福利,但是履行情况欠佳,只有68.1%的人选择“企业提供了失业保险”。在其他类型的福利上,情况更不乐观。同时,民营企业的福利整体履行情况远不如国企,民营企业中只有58.3%的人选择“企业提供了失业保险”,59.2%的人选择“企业提供了工伤保险”。

(3)妇女权益缺乏保障机制

从全国来看,妇女享受的社会保障、职工福利的程度总体上低于男性,妇女享受公费医疗或医疗保险、退休金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补贴、法定假期以外的带薪休假的比例均低于男性[1]。陕西关中企业在妇女权益保障方面也存在问题,陕西关中企业中只有65.7%的人选择“企业为员工提供了生育保险”。

2.未严格按国家法规实施法律道德行为

根据调查发现,陕西关中企业中对于治理企业自身造成的污染的情况不容乐观,只有55.7%的人选择“企业有相应的污染治理体系”。目前,陕西关中地区还有部分企业没有按照劳动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陕西关中地区民营企业中只有65.8%的员工选择“企业严格按照劳动法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赔偿的情况也很不乐观,陕西关中企业中只有54.8%的员工选择“企业按照劳动合同支付补偿”。陕西关中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生产安全问题,国企中85.6%的人认为“企业有相应的安全规范措施”,而民营企业中选择此项的人数73.3%。陕西关中企业在缴纳税收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陕西关中企业按时缴纳税收的情况并不是太好,尤其是民营企业。国企中83.3%的人选择“企业按时缴纳税收”,民营企业选择“按时缴纳税收”的人数占73.3%。

3.未认识到为社区和自然界实施慈善道德的重要性

陕西关中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要为社区进行服务,只有8.6%的人选择“企业在大众住房领域捐赠”,而选择“企业用于城市建设、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领域捐赠”的人数只占12.9%、16.7%和16.2%。国外许多企业把保护自然环境和濒危动物作为履行道德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陕西关中企业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只有12.4%的人选择“企业在环境保护领域”捐赠,而选择“企业在濒危动物领域捐赠”的人数也只占12.9%。

陕西关中企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1.引导企业树立企业道德观念

在传统的企业价值观念中,所有企业以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为其行为价值的评价标准。而在现实社会中,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价值观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要与利益相关者发生关系,任何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不过要把这种价值观真正深入到企业内部,还需要建立一种企业道德责任的企业文化,把企业道德责任作为新的企业文化的文化基础,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使企业道德更加融入企业内部。

2.充分认识到实施道德行为可以为企业赢得长远的发展空间

民众对产品的选择不仅仅考虑产品的质量和价值,还考虑企业的社会口碑。由此可见,企业实施道德行为,可以使企业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口碑,而这种无形的资产属于一个长期的经济竞争力,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同时,如果企业在实施企业道德行为时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时机,必然会对企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西安交通大学王宏波教授将社会问题分为四种类型即: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不紧急不重要[2]。而重要紧急的社会问题反映的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又是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不解决社会系统就不能继续下去。它既引起了公众的注意,又引发了政府的关注。[3] 在这种时刻,企业的慈善道德行为不仅能够为企业赢得合法的社会认可,而且能使企业产品获得更好的品牌效应,给企业带来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

3.推进企业道德法制化

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制。建立健全与企业的经营行为有关的法律制度,把急需企业遵守的道德规范纳入企业遵守的法律制度中,推进企业道德法制化。其次,要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减少执法不严的情况,同时要加大对执法不严人员的惩罚力度,从经济政治各方面提高执法人员执法不严的成本。从法制的角度促使企业遵守企业道德,从刚性上强制企业遵守道德规范。

4.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

政府是保证企业自觉遵守企业道德规范的首要主体,政府对企业道德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从财政、税收、金融等多方面制订政策,引导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遵守企业道德,并促使企业建立企业道德的管理体系,使企业道德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对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企业道德,合法经营,依法纳税,讲究诚信,注意环保,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爱护员工,热心社区建设,对社会公益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企业加以表彰和奖励,并给予适当的资金倾斜、减少税收、减免项目开发土地费、减免有关重大项目的申请认证程序和费用等政策优惠。

5.加强对企业道德的监督

首先,要加强社会对企业道德行为的监督,广大群众的舆论监督是促使企业遵守道德规范的重要力量。经济导报读者调查结果显示,一旦发现企业有不承担社会道德的行为,79.07%的被调查者表示将拒绝购买其产品和服务,其中23.26%的人表示除自己不买外,还会劝说亲朋好友别买。[4]其次,要加强政府对企业道德的监督。政府运用行政干预和经济调控等手段,引导并监督企业实施道德行为的方向和程度,并纠正和惩处企业实施的不道德行为,保证企业对强制型的道德行为和关联型的道德行为的有效实施。同时,要发挥政府各个部门的联合监督作用。充分重视并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以及工商、财税等经济部门的监督作用,建立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沟通并了解相关情况,从而有效防止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娟.关于妇女权益保护问题的调查与思考[EB/OL].[2003-12-18].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312/18/95636.shtml.

[2]王宏波.社会工程问题的界定与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78-92.

[3]李玉华,温颜华,李红岩.企业慈善:双重底线及其战略性选择[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5):75-79.

[4]公众看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N].经济导报,2007-1-18(C4).

篇5: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社会不断发展,市场经营环境越来越为复杂,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在逐渐提升。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对于加强企业品牌建设,促进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有着积极影响。我国众多企业都在积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并且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工作开展进行有效融合,使得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成就。但是深入调查发现,企业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良问题,不能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出来。本文就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使得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企业承担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为沉重。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对其必须要给与高度重视。要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良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寻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将其具有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分析

虽然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从整体层次方面进行分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还属于初级层次中,并没有提升到企业战略发展层次上,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理论成效,与国际一些大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行对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性。现阶段,一些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性,不能依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将企业自身特色良好呈现出来。从企业精神汇总层面进行分析,企业还只是停留在团结、奉献等适用性较强通用词汇。但是需要明确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不同,企业员工这些企业精神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企业精神不能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很难使得企业精神与员工精神世界产生共鸣。

(二)宣传方式过于落后。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并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帮助企业赢得更多的社会名誉。现阶段,企业会通过企业赞助,开展多种公益活动,或者在对新产品进行推广过程中向社会宣传企业文化。企业利用多种内部活动,其中包括年会、文化晚会、学习会议等在企业内部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但这些宣传方式的应用都非常普遍,没有融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企业宣传手段过于落后、过于单一,不能将行业特点和客户群体的特征充分体现出来。企业在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过程中,需要发挥创新思维,找寻更多的文化传播载体,使得文化宣传工作开展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

(三)员工参与程度较差。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建设虽然非常重视,但是企业文化建设并没有取得良好成效。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员工才是文化建设的执行者,只有将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一些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引导文化建设方向,员工被动的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不能进一步挖掘员工具有的价值,不能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导致企业人才流失情况严重。甚至一些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约束员工的制度,不仅对企业文化建设造成不良影响,对企业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也造成了一定损害。

(四)忽视了文化建设的内涵。我国很多企业都在积极进行文化建设,同时也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效,致使国内很多企业进行效仿。一味的进行拿来主义,不能将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展现出来。这样的企业文化建设只是趋于形式,对企业发展不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不能使得企业文化真正融入到员工的内心中去[1]。

二、改善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有效对策分析

(一)以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以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为基础,将企业自身具备的特色充分展现出来,将企业长时间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优良传统与企业文化构建进行融合。还需要注重的是要将区域特色发挥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市场形象,对企业加强文化营销也有着积极影响。

(二)延伸企业文化建设载体。企业需要不断严重企业文化建设载体,借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的优势,使得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有新的内容融入。企业可以借用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构建新型文化宣传路径。定期的在微信和微博平台上进行语音视频资料发布,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企业还可以将员工家属融入到奖励机制中去,加强企业文化的对外宣传,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三)提升企业员工的参与度。企业需要引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帮助员工实现人生价值,使得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发展目标可以和谐统一,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要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要更多的收集企业员工对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文化建设信息反馈机制建设,促使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满足员工自身利益追求[2]。

三、结语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生产发展有着较深影响,企业文化就如同是企业的灵魂,需要不断找寻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良问题,找寻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6: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和对策研究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贸易的自由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对我国煤炭企业自身的经营水平和发展提出了紧迫的要求,企业信息化发展成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必然要求之一。围绕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与解决对策略谈一些自己的拙见。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贸易的自由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对我国煤炭企业自身的经营水平和发展提出了紧迫的要求,企业信息化发展成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必然要求之一。围绕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与解决对策略谈一些自己的拙见。

1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

煤炭企业信息化实现了跨越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的应用,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灵活、快捷、广域和开放,人的行为与经营流程组成了一个整体的人机系统,信息、决策、行为二者高度集成化,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

1.2可以推动企业的业务流程重构和组织结构优化?

信息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进而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BPR乃至组织结构的重新搭建,使原有普遍应用的塔形结构改进为扁平化、动态化、信息化结构,在这种结构中,计算机系统将能够完成大量中层监督和控制下属部门的职能,通畅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从而减少了组织的管理层次,实现了组织瘦身。同时,能够极大地调动组织执行层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各层次之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1.3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随着信息技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入渗透,将实现对企业价值链条的全程影响。借助信息化手段,对企业价值链条上的各环节进行优化,可以卓有成效的改善企业成本结构。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既能帮助企业准确、迅速捕获市场信息,准确产品定位,同时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交易费用,从而形成成本优势;其次,煤炭企业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集成自动化生产系统,实现了矿井设计的快捷和生产的高效化,提高了企业市场反映能力,更能帮助企业优化业务流程,进而降低生产成本;第三,信息化有利于企业将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和生产过程融为一体,形成柔性制造系统。由于柔性制造技术对库存管理具有替代效应,则企业信息化实现了物资管理科学化并降低了煤矿生产所需物资库存量,必将使经营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2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信息工作流程不规范?

企业的工作流程大多是自然形成的,本身没有考虑到计算机和数字化的需要,存在许多不适合计算机系统处理的地方,给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造成了困难;另一方而,同类企业之间的工作流程不一致,开发的系统难以推广,因而导致低水平重复开发。针对这种状况,有的人试图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对实际的工作流程进行“再造”;有的人希望直接购买国外的信息系统,并按照国外信息系统的要求调整自身的业务流程。实践已经反复证明,这些做法均不能解决问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要由管理者来推动,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违背了这个规律,企望通过一次信息系统开发,由计算机技术人员来解决技术、管理等所有方而的问题,这样的路是行不通的。?

2.2信息开发过程不规范?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涉及规划、立项、设计、开发、维护升级诸多环节,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信息化建设究竟应该怎样进行,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使得

信息化建设处于随意地私搭乱建的状态,从而导致出现各种问题。为此,要建立相应的标准体系,并通过实际工作的检验,吸纳好的经验、做法,使标准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和细化。这不仅是对信息系统开发进行管理的依据,也是使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入的基础,否则,各种说法、各种经验铺天盖地,鱼目混珠,错误的不能排除,正确的不能吸纳,企业信息化建设就难以深入。?

2.3信息系统不规范?

信息系统开发涉及的信息分类与代码、数据接口、运行操作规程等,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单位各搞一套,导致出现信息孤岛的问题。为此要制定信息系统的各种技术标准,作为协调信息系统建设的依据。?

2.4信息化工作相对滞后?

目前煤炭企业正在奋起直追,但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煤炭基本建设速度减缓,煤炭企业任务量正在由巅峰转向下滑。竞争更趋于激烈化。所以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适应市场变化,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了煤炭企业的共识。?

2.5信息管理机构不健全,信息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一般煤炭企业中,均无专设的信息管理机构,部分企业设立的计算机室也是挂在企业管理或技术部门,大多数企业设有通讯计算中心,其主要职责是担负整个企业的有线通讯的维护和相关的技术工作,而不是行使信息管理职能。专业计算机人员很少,MIS专业人员就更没有了。技术力量不足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一大制约囚素。?

2.6缺乏研发能力?

引进的信息技术,只有通过消化吸收和与企业管理融合以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况且,很多技术并不都是现成的,要获得实际技术能力,则需要把触角仲向企业外部,在充分理解和吸收信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就需要企业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差的。

3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化策略?

3.1以科学的态度确定总体思路?

信息化对煤炭企业来讲是一门新兴科学,对一个企业来讲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既无适合本企业现成的经验,也无适合本企业现成的模式。如何确保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结合煤炭企业实际,结合企业发展与管理现状,因地制宜是搞好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而项目立项前的充分调研与论证是必不可少的。应明确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建设以财务为核心的一体化管理的ERP系统,使产、供、销和人力资源各业务系统的真实数据实时反映到财务系统中,使财务系统的数据控制各业务系统的业务活动,达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协调统一。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闭环控制,通过改造现行的管理流程和模式,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整合企业资源,满足管理需求,约束人的行为,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3.2认真选好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信息主管)?

在实际工作中,业界通常把信息化建设称作为“一把手工程”,是因为对信息化建设只有“一把手”高度重视了,对信息化建设有明确要求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人力、资金才能很好落实。企业需要一名掌握公司业务、熟悉经营管理、尽职信息化建设的副职来担任CIO。CIO必须既能够组织有关部门和业务人员,探讨研究相关的业务流程重组和管理制度的调整,亲自组织工作人员和业务人员组成项目小组,共同研究各应用系统如何在业务处理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有了一个这样的关键人物,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就能加快、作用明显加强。?

3.3管理从柔性到刚性?

一个企业走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往往是管理上太过宽松。对于每项工作流程、每一个岗位职责没有具体明确,同时在绩效考核、奖惩制度上落实不够,使之缺乏明确的工作节奏感,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企业效益受损等。为此,煤炭企业可以制定内部完整的管理规章和制度,针对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各个企业运作流程,明确了每个员工的责任,并规定了具体的业绩考核和奖惩办法。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良好的监控,新制度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随着信息化工作的进展,财务、销售等应用系统上线以后,堵塞了管理漏洞,管理制度得到很好的落实。例如,在销售管理上,公司规定一个最低售价,那么凡是低于此价格的产品销售,就打不出销售订单,任何数据都不会显示,因此产品就不可能出厂;同时,还可对购买方规定硬性的信用额度,超过信用额度限制时同样打不出销售订单等。随着企业发展,企业的管理模式可能会有更多的人性化的色彩,但是在现阶段,与信息化建设相匹配的刚性管理模式是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整个企业的运营效率的最有效手段。?

3.4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信息化的作用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拉动企业自上而下的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因此要求企业必须有既懂企业管理、又懂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以保证信息化和企业发展的对称性。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只专业的、不断提高的、既精通业务又精通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要采用多种形式针对企业内部各类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除讲座、授课等形式之外,需注重在信息化建设的工程实践中进行培训。学习国内外、行业内外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的发展以及能够给系统带来新的特色,扩大知识面,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3.5整合信息孤岛,逐步转向电子商务?

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主要完成了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自动化系统、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系统、营销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并对电子商务进行了探索。下一步应结合市场与自身发展的特点,分步骤有计划地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从煤炭生产自动化控制,进入到企业全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使用阶段。应从企业内部管理入手,从最基本的生产加工环节入手实现信息化,逐层实现职能环节的信息化,实现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有效蔡合,避免“信息孤岛”对企业经营发展造成的危害。通过信息化管理,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人流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市场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与国际运营水平的接轨。?

篇7: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和对策研究

胡 蒙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北碚 400712)

摘 要: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命运。国有企业对于经济的增长己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发展水平未来将会制约着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本文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同时探讨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关键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

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提高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这一系列重大问题关乎到国家未来发展的命运,关乎广大人民群众民生命运。因此,探索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国有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是近年来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受关注的问题。企业自身的发展,不仅要依靠一些“硬件”条件,比如资金、技术、设备等,更主要的是需要有一种企业发展的“软件”。所谓“软件”主要是指“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地域和民族文化背景中,在企业行为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理念、基本价值观和基本思维方式。

所谓国有企业文化,是指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有制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下,国有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销售等实践活动当中形成的一种“国有企业精神”,它包括国有企业的政治价值观、国有企业的行为理念、国有企业员工的思想品德人文素质三个层面。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企业文化类型单一

当前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类型单一的倾向。国有企业文化三种基本类型:技术性企业文化,制度性企业文化和人文性企业文化。所谓技术性企业文化类型,是指企业文化建设主要依靠现代技术,并且把现代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这其中主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心展开的。制度性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文化建设主要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制度完善来表达的企业文化。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因为企业的实践活动是企业文化的现实化过程。企业文化通过规范企业行为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政策法规得到体现。人文性企业文化,是指通过对人文精神的塑造,来引导企业的生产实践和员工的思想境界的提升,实现企业自身的“以人为本”和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文化类型,大体上仍然停留在技术性企业文化和制度性企业文化这两种类型当中。而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技术性类型的企业文化层次,这就导致了国有企业文化类型的单一。

2、企业文化特色不鲜明

企业文化的特色是由企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不同的行业、生产形式、管理形式、经营形式和销售形式会产生不同的国有企业文化特色。国有企业文化特色不鲜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有企业文化的原创性不强,很多是对西方企业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简单移植”,忽视了企业自身文化的潜在的生成机制,从而扼杀了企业自身的文化创造力,国有企业文化创造力的不足,也是企业文化特色不鲜明的一个突出表现。企业文化的特色,本质上是通过企业文化创造力来得到体现的。如果要形成鲜明的企业文化特色,就必须要通过企业文化的自身创造来得到体现,而这正是当前制约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瓶颈。国有企业文化的特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发展,随着各种生产条件的变化,应该做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调整。

3、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制度脱节

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生产实践行为和管理行为密切相关,但在现实中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⑴管理先行。把企业管理看作是企业文化的全部,企业管理的战略选择、管理程序设计、管理模式探索构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把管理看作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工作。然而,企业管理必须要以某种文化为前提,企业文化的相对滞后制约着企业管理的有效实践。

⑵文化先行。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生命力的全部,而忽略了管理技术的同步发展。因此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的引导性价值与企业管理中的操作性价值融为一体。

⑶平行分离构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平行构建并且分别作为企业发展规划中的两个独立的部分。在很多情况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对象是国有企业员工,而企业管理建设的对象只是企业管理层和领导者,割裂了企业员工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共同的企业命运共同体的整体性关系。

三、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1、树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义利观

“义利观”问题是当代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在处理国有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处理国有企业内部企业人个体与企业集体之间的关系方面,实现追求“利益”要以“道义”为原则。国有企业内部的企业人作为个体利益主体,一方面要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即“爱财”,为自己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但是,企业人更要以“义”为更高的原则,从企业整体的大局利益出发,使个人利益服从企业的集体利益。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人的人文道德修养,提升企业人的人生境界,从而在发生与企业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时候,能够以企业利益大局为重。在企业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以牺牲企业个体利益为代价,捍卫国家的整体利益。通过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来提升企业的个人主体和国有企业主体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做到既能够保证国有企业个体的利益增长,同时又能够促进国家集体利益的增长。

2、完善现代国有企业文化治理体系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培育国有企业文化治理体系。在文化治理体系中,主要包括文化治理的价值导向、文化治理的项目选择、文化治理的技术平台、文化治理组织机构建设。国有企业文化治理的价值导向,最重要的是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实际和运行实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与国有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具体的企业文化价值观;治理项目的选择是国有企业文化治理中的基础性环节,在文化治理价值导向确定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客观地进行企业文化治理项目的选择;企业文化治理需要有特定的文化治理载体,如企业文化宣传的平台、文化展览平台、产品渗透平台、文体活动平台、员工文化拓展训练平台等等;企业文化治理的组织机构与企业管理组织机构并不完全重合,因为管理是全方位的更加侧重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而企业文化治理组织结构则具有文化上的相对独立性,企业文化治理机构的核心是对文化塑造规律的把握。

3、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改进模式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文化不断改进的过程。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文化的改进过程,就是企业精神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在企业精神培育的过程中,重点是企业精神的凝练,精神往往是自在地存在于企业人的观念之中的,也自在地存在于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生产方式当中的,企业精神是需要文化治理主体通过理性的反思而使企业精神不断以文化的方式得到彰显和凝练的过程;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行为当中,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根据企业人自身的文化特点进行不断的调整,因此企业管理完善模式就成为企业文化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治理要对企业员工的人文修养制定特殊的提升模式,因为个体的文化修养差异决定了文化提升模式的多样化:一方面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是参差不齐的,这就需要确立共同的文化认同基础,从员工的文化差异性出发选择人文素养提升策略。另一方面,把握文化培育的教育学规律和心理学规律,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企业文化治理行为要具有长效性,从而实现员工文化素质提升的常态化。

总的来说,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把义利观落实在企业文化治理行动当中,完善现代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改进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庆善.企业动力之源一企业文化[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2] 胡明智.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3(2)[3] 李丽燕.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4(3).作者简介

篇8: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和对策研究

关键词: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精神文明

一、发挥党建工作主体地位的意义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柱型产业, 电力企业不仅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更对经济发展起到支柱性作用。通常, 在电力单位, 其领导成员大多是由党委担当, 进而以此来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党建工作的开展, 对电力企业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 同时也可以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所以, 要充分发挥出党建工作的指导作用, 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在电力企业的主体地位, 进而不断促进电力企业的有效发展。

自改革开放伊始, 电力企业便开始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 之前的垄断地位也逐步打破, 原本的经营体制得到了改革, 并对市场经济需求做到了满足。对于电力企业来说, 其党建工作便是要以电力改革创新精神为根本, 来进行企业党组织建设工作。然而, 对于电力企业来讲, 要想做好党建工作, 则必须对党员主体地位做到极大尊重, 同时搞好内部党建工作, 完成以党员为核心党内民主机制的构建。另外, 电力行业的特殊性, 也决定了电力企业党建工作, 对其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因此, 要对电力企业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认识, 不断做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使企业在发展同时, 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目前电力企业党建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1. 对党建性质缺乏认识

对于企业来说, 其核心在于追求市场价值最大化, 所以, 企业对生产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尤为重视, 但对党建的一些思想问题却有所忽视。目前, 电力企业在党建工作开始时, 通过党建与生产结合的策略, 对企业党建机制进行了探索, 采取领导班子配比的方式, 使得生产与党建工作做到两手抓。然而, 在实际工作开展时, 由于一大部分党员干部工作繁重, 主要时间都花在经济效益创造上, 因此没有时间去学习理论知识, 更忽视自身修养的提升, 甚至会受到消极、不良思想的影响。另外, 还存在少部分人, 对党建工作缺乏认识, 对党建与生产间的关系难以做到平衡处理, 致使党建工作得不到落实与开展。

2. 党员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 一部分党员干部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党建意识较差, 党性觉悟不高,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 对现状较为满意, 从而缺乏上进心理, 遇到利益时, 将党性原则、社会道德等因素遗忘殆尽。在错误面前, 变得较为麻木, 在为人处世上, 不讲究原则, 身上总带有一些歪风邪气。

3. 党支部相关制度不完善

对于一些电力企业来说, 其党支部所建立的党建工作制度不完善, 甚至没有建设相关制度, 即使建设完成了, 仍缺乏应有的完整性、严肃性与针对性。同时, 还存在一些党支部, 在开展工作时, 较为随性, 没有工作开展计划, 或者拟定的计划较为空洞, 因此在执行时, 得不到有效开展, 很多工作仅仅走走过场, 流于形式, 没有对应的约束机制与监督机制, 从而对党建工作的开展, 对电力企业生产积极性的提升, 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电力企业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对策

1. 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 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企业在党建工作开展时, 应坚持把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 所得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总结与归纳起来, 以学习或宣传视频的形式, 让企业党员对这些理论著作与文化成果做到有效学习, 使其个人政治修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 还需要坚持以党的管理为核心, 做好青年党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 对企业经营路线与政策落实情况做到严格控制。创新党建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式, 在对各项理论成果学习与落实的基础上, 运用新形式与方法来开展党建学习, 并借助灵活多样的学习机制, 使党建工作机制得到有效建立。

2. 加快对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开展

基层的党组织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全面, 具体的落实工作还需要不断地健全, 因此要加大对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不仅仅要关注管理层的党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基层员工的党建工作相对更加的薄弱, 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管理。首先要对基层的党组织建设的工作管理目标明确, 要制定部门的考核制度和监督制度, 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和基层人员要进行奖励。要建立客观地对基层的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评价制度, 在基层的工作开展要符合基层的实际情况, 具有基层工作的特点, 要多开展一些基层特色活动。依据在基层创建一个完整的党组织的标准, 对基层的各种工作的开展和组织都需要有严格的考核和评价标准。另外, 要对党建工作足够的重视, 实现党建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和合理化。这样党员在开展组织基层活动时就能很好地将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工作做到高效和透彻。

3. 推动构建电力企业的防腐体系

(1) 加大廉政教育, 提高干部的自律性

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 对贪腐的打击力度一直是处于一种高压状态, 企业的各部门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同时, 应该认真地贯彻党中央管理纪律建设的一些要求。就企业内部而言, 廉政教育一直是企业不可忽视的要点, 同时企业每年还需定期地召开关于廉政建设, 提高党组织的廉政执行能力的主题廉政教育活动, 使得企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都能够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对一些廉政典型我们要加大宣传的力度, 促使广大的企业领导和党员可以真正地做到自律, 严格地规范自身的行为。

(2) 推进反腐廉政制度的建立

对党中央的关于反腐倡廉的工作要认真地落实和实施, 要有治理的决心, 加大打击的力度, 做到长期地坚持对反腐工作的打击和治理, 绝不做只治标不治本的工作。要坚持早发现早治理, 奖惩并施的处理模式, 同时还要做好对反腐工作的预防机制, 对企业的反腐倡廉的机制不断地完善和改革。对企业干部的财产实行公开透明的方式, 对企业的党员和干部要实行定期向组织汇报个人的一些情况的制度, 严肃处理腐败和违纪现象, 对严重地伤害群众利益的不正当行为要坚决打击。保证党风的优良, 从根源上解决企业的一些腐败行为, 建立并完善企业的反腐廉政制度。

四、总结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 党建工作的加强, 不仅是电力自身发展所需, 更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 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时, 需坚持党的领导, 不断推行企业精神文明开展, 借助有效的学习与管理制度, 不断提升党员素质, 使党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 在电力生产工作完成的同时, 养成为人们服务的思想意识, 进而推进企业在未来获得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春娥.新形势如何做好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J].工业c, 2016, (6) :76.

篇9: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和对策研究

企业管理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国企也是企业,是企业就要按企业的规则办事、追求企业自身的价值。企业的价值就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回报。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特有的国情国导致企业干部队伍中也存在着一些机关单位存在的种种弊端,诸如干多干少一个样、能上不能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等现象。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原有的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建设矛盾还不太显现,当前新时期企业面临的危机不断增加、国内国外竞争不断加强、各种成本不断提升、行业升级又迫在眉睫的情况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干部队伍适应新形势、开创企业新优势、新局面已成为国企重中之重的工作。

改变国企干部队伍的问题首先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国企干部队伍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国企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比较低。快速发展、市场急剧变化、科技日新月异是世界新形势的体现。而我们的国企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知识结构、领导能力等不能适应世界主流变化,受享乐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影响,部分国企干部工作作风浮躁,生活腐化,缺乏当今企业工作所需要的敬业精神。

现有国企干部队伍的工作方式方法陈旧落后,没有或较少接受系统的现代管理知识。

少数干部对新观念的接受能力偏弱,对新变化缺少适应的热情。不思进取是其重要特征,排斥现代管理思想、管理手段。

除以上问题外,就我国国情而言,还存在着危害更大的、改变更难的、管理形式更为严峻的问题,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如果在一个部门的某一个职务和岗位上任职两到三年以后,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官僚主义、经验主义和好好主义现象。

官僚主义是指一些干部在一个单位工作的时间一长,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意气相投、互相支持的小团队。官僚主义的危害在于一是会压制不同意见,损害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产生小团体利益,在相关资源的分配上产生不公;三是会损害企业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

经验是个好东西,是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但是,当经验上升到经验主义的时候,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好好主义是指拨不开情面,对于一些违反原则的错误行为及行为当事人不愿处理、不敢处理,姑息迁就。对于好好主义,在企业运营中的危害极大,不能以企业利益为重,顾及个人情面的好好主义不能适应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二、解决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对策

(一)树立国企干部能上能下、能左能右的思想和制度建设

在国有企业中树立正确的企业用人思想,打破国有企业干部固有的陈旧的“铁交椅”观念。在干部队伍中全面弘扬和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左能右的任用观念和制度建设。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干部管理制度,在制度上来规范、约束企业领导干部的行为。使得企业领导干部能够立足本职岗位出成绩、创实效,实现企业多收入利润、增加员工工资和福利、为国家多创造财富价值,回报社会建设。

通过对干部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和工作绩效的考核、评价,适时地对领导干部的职务和岗位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动。

当然企业的干部制度建设一要做到深入、全面,二要体现公平、公正,群众支持,三要具有行业特征,符合本企业的特点,四要容易实施,操作性强,五要体现时代特征,与时俱进。

(二)加强竞争上岗力度,优化干部队伍建设的机制

优化企业干部队伍,还要通过相应的选拔机制,采取公开的、公平的、公正的竞争方式,选择符合任用条件的人才走上领导干部岗位。

之前我们一些国有企业也在搞竞争上岗,但存在着不够常态化,局限在单位内部、少数人中等问题,因此,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显著。甚至很多竞争上岗带有领导意志、随机性很强。领导想起来就搞一下,甚至来回折腾;其他工作一忙,又放置遥遥无期。这种竞争机制让广大干部和员工无所适从,因为干部和员工对企业在选拔干部方面的政策缺乏稳定的预期,对企业的干部制度改革丧失信心,对企业的竞争上岗产生不信任感,挫伤一大批追求上进的年轻干部和员工的积极性。

因此,企业应将引入竞争机制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常态化工作来对待,做到凡是企业干部职位出现空缺的,原则上必须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现有在任的岗位,定期拿出一定比例实行定期的公开竞争上岗。确定组织竞争上岗的时间,出台相对稳定的、规范的竞争上岗操作规定,明确竞争上岗的条件、程序、竞争的方式方法,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公司的人事管理部门要定期召开相关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广大干部和员工对干部制度改革和竞争上岗的意见,不断完善和改进竞争上岗工作的内容和程序。

竞争机制的常态化可以稳定企业干部和企业员工对公司选拔干部政策的预期,对企业内部的干部、员工的成长具有导向作用,激励广大干部、员工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业务接受组织的选拔。

竞争上岗,不能仅有领导定方案、人事部门来操作,也要让广大的员工积极参与,以使竞争上岗工作具有广泛的民意支持,在方式方法上一定要注意引入科学的、符合时代特征的考核考察手段,提升竞争上岗的准确性、安全性。

上一篇:新能源宣传片脚本下一篇:学前班毕业老师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