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实践活动述评

2024-05-31

学雷锋实践活动述评(通用6篇)

篇1:学雷锋实践活动述评

《人民日报》:不朽的丰碑 永远的榜样

——深入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述评

雷锋,不朽的丰碑、永远的榜样。近半个世纪以来,雷锋同志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坚定信念,奉献、敬业、创新、创业的崇高精神,影响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干部群众奋勇前行。如今,雷锋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正在华夏大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向雷锋同志学习,树立道德标杆;与雷锋精神同行,汲取榜样力量。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与雷锋精神同行”专栏,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深入报道学雷锋重要活动,广泛宣传学雷锋先进典型,集中反映学雷锋总体情况,与“走转改”活动紧密结合,生动展示新时期雷锋精神的蓬勃生机,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力量。

雷锋,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士兵,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不朽的道德丰碑;

雷锋精神,一座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精神宝库,以其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进步潮流、党的先进本色相契合的魅力,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国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

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是社会的呼唤、时代的强音。让我们共同高唱雷锋之歌,与时代同行,与文明同在。

有一个名字,永远写在春天里;有一种精神,持续传颂在神州大地。雷锋,以他名字命名的精神,成为一个不灭的火把,一直烛照人间。

几十年来,雷锋精神须臾不曾离开国人的生活。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倡导下,学雷锋活动如火如荼,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雷锋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液与道德肌体,滋养着一代代人的心灵,成为中华民族昂扬前行的不竭源泉。

如同人类精神史上所有的经典一样,雷锋精神一次次被时代重新解读,一次次被赋予新的生命因子,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

那是一个需要“雷锋”并且产生了雷锋的时代,雷锋身上所呈现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格,鲜明映照出时代的精神标尺,因而成为社会的典范。

毛泽东同志一生只给三个人题过词——白求恩、刘胡兰和雷锋,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只有雷锋这普通一兵获此殊荣。

“向雷锋同志学习”——每年的3月5日,围绕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通过年复一年的学雷锋实践活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奉献意识得以强化、社会道德观念得以升华。

“威力无穷的精神原子弹”,时隔这么多年,一位老劳模对当年工厂党委传达毛主席题词时的用语仍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偶像的黄金时代,一场学雷锋、争先进、做新人的群众性活动蓬勃展开,个中盛况或许只能从那代人的回忆中重温:“厂内墙上标语写的、黑板报上刊登的、宣传栏里张贴的、广播里广播的、电影上播放的,全是关于学习雷锋的内容;每天下班后,厂里组织全体员工一起学习,要求人们发言,或者写出学习体会,并将雷锋精神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组织评比出学习雷锋先进个人和先进小组。那时,人人都把服务他人、助人为乐当作一种精神享受。”

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事实。雷锋精神,这一融民族传统美德、社会进步潮流、党的先进本色为一体的“精神样本”,跨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改革而经久不衰,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澎湃着不绝的激情。

在大规模的学雷锋实践活动中,一大批雷锋式的英雄模范人物在各条战线上涌现。一时间,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为之一振。

雷锋牺牲的当年,一个叫刘英俊的青年入伍了,这个和雷锋同样年轻的战士,把“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刻在了自己劳动用的锄头上,也刻进了自己的心里。

他在连队是“业余修理员”,在医院住院是“劳动休养员”,在出差途中是“义务勤务员”,在部队驻地是附近小学的“校外辅导员”;而当惊马危及群众生命时,他毅然选择了人生的最后一个角色——“群众生命的守护员”……

更多的是普通人,在绵绵延延的学雷锋实践活动中,他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其中,并养成了一生的习惯或义举,比如公交车上让座,捡到东西无偿归还;比如见义勇为觉得理所应当,无偿献血感到无上光荣,帮助别人打心底里高兴……

离开雷锋的日子里,“雷锋”却从不曾离开,他已成为社会主义新人的标杆和典范,一代代新人沐浴着雷锋精神的阳光,健康成长。

40多年来,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涌现了无法计数的模范人物。

1982年7月,一个大学生的死,引起了全社会的巨大关注。解放军第四医科大学学生张华,为抢救一名掏粪落入粪池的老农,光荣牺牲,年仅24岁。同年11月25日,中央军委颁令,授予张华“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称号,英雄的价值得以承认。

90年代中期,人们通过媒体认识了一名普通的水电维修工——徐虎。他10多年如一日,背着工具箱,骑着一辆自称为“老坦克”的旧自行车,奔波于6000多户居民中间。修电路、通水路、掏马桶,他每天都重复着相同而琐碎的工作;为了居民们报修的便利,他还把报修箱挂到小区门口。

稍稍留意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无处不有雷锋的影子——雷锋体育场、雷锋学校、雷锋储蓄所、雷锋纪念馆,以雷锋命名的建筑物或单位遍布全国各地;“学雷锋小组”、“学雷锋研究会”、“学雷锋基金会”、“雷锋车队”、“雷锋公司”,民间的学雷锋社团组织活力无限;更有那层出不穷的雷锋图书、雷锋雕塑、雷锋歌曲、雷锋游戏,让雷锋精神融入社会的血液和细胞。

有关雷锋的种种,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现象,它不仅有着明确的精神内核和持续不竭的发展动力,而且在历经几代人的创造与传承后,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时刻焕发着蓬勃向上的力量。

雷锋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蕴涵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

雷锋精神是一座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精神宝库,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无可替代的核心与实质,也是它永葆生命力的内在动力。

一个仅仅活了22岁的年轻人,何以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创造出如此穿越时空的精神财富,这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问题。而问题的答案就在那本薄薄的《雷锋日记》里。

静静体味《雷锋日记》,人们都会隐隐听到雷锋与先贤们的应和——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看到这样的句子,就不难体会到古人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大境界;而感受“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幸福当成自己的幸福”这样的情怀,耳边就会响起“仁者爱人”的千古咏唱……

“京城活雷锋”孙茂芳把雷锋当做“一生的榜样”,以雷锋的名义,孙茂芳扛起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的大旗,一扛40年。他“孝敬老人,当老人的小棉袄;帮助残疾人,当残疾人手中的拐杖;帮助不幸的人,当他们眼中的小油灯;帮助青少年朋友,当他们人生路上的小航标……”

把学雷锋活动,与解决老百姓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是让雷锋精神常驻的有益探索,也是领导干部保持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句被引用最多的“雷锋语录”,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

有人做过统计,在《雷锋日记》等各种相关文字留存中,“人民”一词出现过100多次。正是在这些被反复引用的话语中,雷锋不断提醒自己要“热爱人民”、“尊敬人民”,要“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要随时准备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

“每一条公共汽车的线路都有终点站,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朴素的话语闪烁着美丽的光芒,正如她的名字——李素丽。一名普通的售票员,用真诚的笑脸、细致的关怀让乘客如沐春风,被誉为“盲人的眼睛、病人的护士、乘客的贴心人、老百姓的亲闺女”。

一辈子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不动摇,杨善洲的一言一行,堪称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创业精神的楷模。照片上的他满头白发、朴素慈祥,工作35年,这位原保山地委书记,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一心为民。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植树造林。“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他的善行义举深深感动了亿万中国人,成为全党全社会争相学习的榜样。

“对军人而言,雷锋精神是一支值得永远传承的精神火炬。” “独臂英雄”丁晓兵说,每到生死攸关的紧要时刻,中国军人总能挺身而出,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精神高地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血脉相连。

党员干部带头学雷锋,把学雷锋与践行党的宗旨结合起来,把做好事与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雷锋精神大众化,而且有益于引领社会风尚,已经成为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

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道德水平,是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课题,也是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的着力点

一面是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面是民间涌动的强大道德力量。雷锋精神在经受巨大考验的同时,也面临着应时而起、发扬光大的契机。

面对生命垂危的小女孩,18个路人的冷漠,极大刺痛了国人的道德神经;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危机,在问责监督体系的同时,也在拷问着国人的道德底线……

“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精神滑坡”,当这样的字眼频频进入人们的视线时,许多人开始从心底发出强烈的呼唤:我们的社会,需要深入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需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因为两位平民英雄的义举而让这个社会暖意融融。李国喜,这位58岁的河南农民路遇3人落入冰河,他甚至来不及脱掉身上的棉衣,便跳了下去,先后救出3人后,终因体力不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人们还在为“最美妈妈”杭州吴菊萍的义举感动时,在北国冰城哈尔滨,一个叫谢尚威的年轻人再次用几乎一样的姿势,托起了一个幼小的生命。一南一北,两次托举,托起的是闪耀的人性之美,彰显的是人心向善的力量。

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有信仰物化、欲望横行的风险,除了法治与秩序规制外,道德的调节也不可或缺。而如何让蕴含在民间的道德力量喷涌,并使之成为全社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便是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主题。

大科学家钱学森的书房里,静静摆放着《像雷锋那样做人》和《雷锋辞典》;他一生荣誉无数一向淡然,却唯独因与雷锋并称为“优秀共产党人”而“心情激动极了”。他说:“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

20多年跋涉在大凉山深处、书写世界邮政传奇的王顺友,在路上累了,就会唱起自编的山歌“党的领导指引我,要学雷锋一个样,为人民服务要到底,我和人民心连心”。好事做多了,乡亲们都说王顺友是雷锋。他说:“我比不上雷锋,但我要学雷锋。”

好人与榜样,给社会带来力量。感动背后,传递的是公众一直尊崇和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几十年来,雷锋精神早已深深融入国人的道德底色,凝结成人间的大爱,与时空永在。

告别狂热和盲从,超越程式化的活动形式,人们开始重新考量学雷锋实践活动的真谛所在。

“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一时呼呼隆隆,长期冷冷清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雷锋活动在很多人眼中变成了走过场。程式化的活动形式让学雷锋活动本身弱化了教育功能,那个“完美的人”让人们觉得与自己异常陌生。

当针对雷锋的怀疑、解构、恶搞接踵而来时,雷锋精神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学雷锋实践活动的新思维也在人们的思考中产生。

“雷锋是个时尚青年!”2010年3月,跟学雷锋活动一起到来的,是一本名为《雷锋1940——1962》的传记。在这本带些“颠覆”色彩的书里,雷锋是那个时代的时髦青年——他穿皮夹克,戴瑞士手表,爱留长发,骑着摩托车在天安门照相,甚至朦胧中喜欢过异性朋友……

一时舆论哗然。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雷锋作为英雄人物的形象并没有因此而坍塌。媒体几乎一边倒的叫好声——人们欢迎这个有血有肉、生动而平凡的雷锋。

文化观念多元,个人价值凸显,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经厌倦了特定语境下“高大全”式的说教。学雷锋实践活动也开始讲究时尚化,年轻人找到了学习雷锋的新角度。志愿服务在中国的广泛开展,既是学雷锋实践活动不断深化的具体体现,又是雷锋精神与时代进步潮流相对接的产物。

尤为重要的是,传统单一的学雷锋活动形式,被扶贫、赈灾、助学、助老、植树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所取代,与时代同行的雷锋精神在服务社会、造福群众、净化心灵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彰显与弘扬。

雷锋还是一个青年励志的典型。今天通读《雷锋日记》,我们不难找到这些热词:爱、忠诚、坚强、乐观、奉献、敬业……他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些品质中蕴含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无疑是今天每一个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

当下,人人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人人都在学雷锋的过程中努力成为“身边的感动”。

雷锋是不朽的丰碑,雷锋是永远的榜样。“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共同高唱雷锋之歌,与时代同行,与文明相随!

篇2:学雷锋实践活动述评

述职报告

一个月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个月以来,学生的点滴进步让我无比欣慰,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后还需努力解决。现对自己一个月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教育思想方面:

我始终坚持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德高为师”在我心中根深蒂固,“为人师表”是我的行动指南,并时刻以《师德规范》这面镜子来要求自己。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

(一)、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我班学生基础较差,为了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我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课后还要及时复习。同时做到睡前回顾当天所学,让自己看一场小电影。

三、与同事合作方面: 我积极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团结同事,共同进步。

四、在个人业务方面:

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

五、班主任工作。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做到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重视班风、学风的培养,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严格管理,积极与家长配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针对学生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培养学生养成学习、清洁卫生等良好的习惯。努力创造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班集体。

尽管我尽职尽责,但是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不够,与学生的深入了解不够,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做得不够好等。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为了不辱使命,为了无愧自己的良心,今后我将更加努力,让教学成绩更上一层楼!

杨泽花

篇3:海外网友在大陆的实践活动述评

关键词:海外华人,中文网站,合作,展望

中文网站将大量海外华人列为名博予以推广, 是海外华人与大陆关系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 不过这里他们是以普通网民身份介入大陆事务。这一群体通过参与在大陆的各种活动, 让他们及其观点直接进入大陆生活, 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新现象。研究此问题, 对制定新形势下网络、新闻、社团管理政策, 发挥海外华人在国家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 网站品牌活动中的海外华人

海外华人在各大中文网站的品牌活动中频繁现身, 是近年的突出现象之一。

1.1 凤凰网名博校园行

由凤凰网组织的凤凰网名博校园行“青年中国说——你可以改变世界”活动于2011年4月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正式启动, 名博走进内地名校及港澳台众多高等学府, 从人文、历史、社会多个角度与大学生探讨社会热点问题, 现场互动。其中不少博主就是海外华人。如黃胤然 (台湾在大陆的传媒人) 、曹景行 (凤凰卫视言论部总监、《时事开讲》节目主持人、凤凰卫视新闻评论员) 、杨培昌 (旅德著名经济学家) 、马鼎盛 (凤凰军事评论员) 、张铁志 (台湾著名作家、时评人) 、王选 (旅日学者) 、杨恒均 (旅澳学者、知名传媒人) 、闾丘露薇 (凤凰著名记者) 等。他们的讲演在考虑到地域等因素的同时, 多结合青年关注的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和个人境遇进行交流, 反响非常强烈。

1.2 网站访谈

仅以凤凰名博沙龙为例。至2012年7月底 (统计时间从近到远) , 接受过访谈的海外名博如下:谈台湾核发射的蒋丰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 ;谈钓鱼岛问题的林泉忠 (日本冲绳大学教授) 、邱震海 (凤凰卫视主持人) 、马鼎盛 (凤凰军事评论员) 、马挺 (日本早稻田大学政经学部教师) 、周轶君 (凤凰记者) 、刘梦熊 (百家战略智库主席、香港环球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谈美国治安系列问题的莫虎 (美国大律师) ;谈台湾媒体开放结果的廖信忠 (台湾作家) ;谈中国CNN成长发展方法的莫立人 (美国媒体人) ;谈记者工作的凤凰名记者秦枫、陈晓楠、胡铃;谈国际局势的杨恒均 (澳洲著名媒体人和时评家) ;谈对大陆生活感受的陈念萱 (台湾知名作家、影评人、记者、翻译) ;谈参与2008年奥运开幕式感想的高金素梅 (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民意代表) ;谈室内设计文化的邱德光 (台湾著名室内设计师) ;谈慈善问题的唐圣瀚 (台湾设计师入口网站黑秀网创办人) ;谈两岸新局的周受训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台湾立法委员、国民党中常委) ;谈金门县况和大陆关系的李炷烽 (金门县长) ;谈中国奥运和音乐的吕思清 (著名旅美小提琴家) ;谈宜兰情况的吕国华 (台湾宜兰县长) ;谈故宫文物保护的冯明珠 (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谈台北的郝龙斌 (台北市长) ;谈文化产业发展的郑瑶婷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运营商) ;谈立法和选举的沈智慧 (台湾立法院企业家、立法委员) ;谈大陆和台湾教育的徐和谦、陈卉庭、陈尉伦、陈文政 (国立台湾大学学生) ;谈2008年奥运得奖感受的陈苇绫及林敬能 (台湾首枚奥运奖牌得主和教练) ;谈两岸关系的宋楚瑜 (台湾亲民党前主席) 等。其实, 各网站的访谈都数量不等地邀请海外华人访谈, 这类访谈现在越来越频繁。

1.3 燕山大讲堂

该活动创办于2008年5月, 是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和中国政法大学主办、腾讯网评论频道承办的免费开放公益论坛。每周邀请著名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或其他领域公众人物就当下中国热点话题发表演讲, 并与听众互动交流。在这里将演过的海外华人有:杨恒均 (介绍同前文) 、孙越 (旅居莫斯科的俄罗斯问题观察家, 作家, 翻译家) 、谢丹阳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 、黄有光 (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 、丁学良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廖锦桂 (台湾公视新闻深度报导创始制作人、台湾公共电视台著名纪录片栏目纪录观点制作人、导演) 、陈锦亚 (美铝公司全球副总裁兼美铝亚太区总裁) 、陈彦 (中欧社会论坛执行主席、欧洲华人学会秘书长) 、赖声川 (台湾著名戏剧导演) 、安雪枫 (加拿大制片人) 、李剑芒 (荷兰企业人) 、黄春兴 (台湾清华大学经济学系教授) 、刘梦熊 (香港著名企业家) 、杨沐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高级研究员) 、闾丘露薇 (凤凰记者) 、周惟彦 (新加坡壹基金高管) 、李连杰 (新加坡壹基金创始人) 、易富贤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妇产科Scientist) 、周大伟 (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中美战略合作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季卫东 (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 、黄亚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商学院教授) 、许小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 、黄源盛 (台湾政治大学法学教授) 、陈志武 (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等。他们以专业知识和独到、宽广的视角对热点问题的解读, 为国内网民克服单向偏狭视域、冲破既有思想禁锢, 全面深刻认识事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 海外名博下基层活动

如果没有网站, 许多在当今思想文化界叱咤风云的海外华人可能会湮没无闻过自己小圈子里的日子, 网络成就了他们。杨恒均 (澳) 、李剑芒 (荷) 、林泉忠 (日) 等, 都由于网络写作得到了网民认可。他们出名之后走向网外和大陆基层的活动已经开始尝试, 相信将来会日益频繁。

2.1 参与地方名博论坛

举办名博论坛, 成了近年地方政府和行业比较流行的宣传活动。能够邀请海外名博参与, 表现出中国政治的进步与互联网对执政理念的积极影响。如2011年成都首届全球华文名博论坛就邀请到许多海外名博, 如杨恒均 (澳) 、李剑芒 (荷) 、宫铃 (台) 、何与怀 (澳) 、吕红 (美) 、江迅 (港) 、赖锦宏 (台) 、贾葭 (港) 等, 他们与国内一些著名时评兼媒体人共同发表由李剑芒执笔的联名信《成都, 请为中国保守一块心灵的净土》, 内道:成都大家闺秀式的雍容风范, 成了荷兰商人和学者最喜欢的中国内陆城市, 荷兰航空公司还为此开辟了到成都的直飞。然而, “2011年岁末, 成都吹响了一个新的进军号, 即将全面启动的天府新区规划建设, 拉开了又一轮进取的大幕。成都, 就像一颗参天大树, 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方向, 但也应有一种担当, 那么请为中国‘保守’一块心灵的净土吧[1]!”面对GDP追求中成都文化面临的危机, 他们发出了自己恳切的声音。国家的文明和进步需要这样的呼喊。他们的这些主张通过个人博客发酵出了更强共鸣。这样的论坛既然是首届, 应该不会到此为止。一些原来早已存在的没有海外华人参加的论坛, 应该也会朝这方面发展。

2.2 影响基层的努力

这是海外名博直接、正式地对基层发生影响的活动方式。

其一, 走访。2010年底, 互联网上影响最大的海外华人杨恒均宣布计划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 走遍中国所有的县市。自己“会和尽量多的网友联系, 建立一个虚拟的网络[2]。”2011年这一活动开始实施。他在这一活动中与网民的联系面和影响, 在2011年底博文上对此有所反映:“过去一年我行走了山西、河南、西藏、青海、福建、山东、天津、四川、重庆等省市的部分地区, 前后与几百位读者、网友欢聚一堂、把酒聊天。”仅3个月, “共计十天四个城市与部分农村, 日程很紧, 又要见老朋友, 又要搞调研, 当然, 也抽出时间与各地已经加入了走遍中国计划的读者、网友见面, 加起来, 先后也与五十多位山东、山西的网友吃饭聊天[3]。”如果杨恒均能完成这项计划, 将是中国史无前例之事。

其二, 博文讨论交流。海外名博与网友就一些问题进行书面讨论, 已经成了常态。如李剑芒和孔祥新关于中国和西方福利的讨论;跟环球宝贝就汉奸问题的激辩;跟米网友关于民主的争论等, 一时看客盈门;杨恒均等人还主动提出跟下层青年保持网上联系, 这在一个农民工给他的信里有所反映, 从中也可以看出其在普通网民中的影响力。信中说:“我是在东莞打工的农民工, 在黑工厂做事, 每天12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白夜班的工作, 从来没有工休, 更没有双休, 像劳动节这样的法定假日也只有象征性的一天而已, 工作非常累, 非常辛苦, 根本没有自己的个人时间, 我把我这来之不易的一天休息时间用来给您写这封信, 是因为我有很多的疑问想请教杨教授。也是您曾经在您的博客中鼓励我们这些打工仔, 打工妹给您写信, 我才有勇气写这封信的!在我知道的同龄人中, 很多人因为看不到希望, 选择跳楼的, 选择犯法的有很多, 我很幸运, 在我也快绝望的时候, 我快崩溃的时候, 我看到您的作品, 我看到了希望, 看到了曙光[4]!”这种社会身份天壤之别的人之间如此温暖的交流, 其影响力可想而知。其实, 如果关注海外名博的博客和微博, 他们和网民就严肃问题的交流非常普遍。

其三, 讲座。高校、图书馆、社会团体举行各种讲座, 是其常规活动, 海外名博成为座上客的情况在逐渐增多。他们在中国大陆和居住地华人社团、社区及境外举行讲座, 探讨中国问题, 颇有影响。如杨恒均在2012年4月的无锡大讲堂作了《当前留学移民热潮下的冷思考》的演讲, 里面就中国教育存在的弊端不足等, 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两名中国留学生在澳大利亚悉尼遭到当地年轻人袭击后, 他在跟当地留学生聚会时做了演讲, 分别从个人、华人团体与国家的角度谈了如何保护海外留学生问题;2012年6月在首尔受到在韩华人网友的招待, 应邀做了《为了民主, 我不后悔》的演讲。凯迪名博、已故著名哲学家张岱年的弟子、旅美华人范学德, 在当地华人中有重要影响, 时常进行宗教和文化方面的讲座。至于如杨恒均、李剑芒等海外知名网友回国, 各地网友举行招待会共话是非常普通的现象。北京知识界周末经常有各种聚会, 海外知名网友是常客。

2.3 私人联谊及其他文化合作活动

海外华人言语尖锐大胆, 自然是网管重点监测的对象, 也正因为此, 他们成了网站的“宠儿”和网民的重点追随目标。网民是网站的衣食父母, 网站为了生存, 对网管和政府有关部门虚与委蛇, 必要时删除海外华人的帖子甚至一度封号, 躲过风头后再放开, 成了大家都明白的潜规则。但即便被禁言的海外博主, 跟网站依然保持良好的关系。每年各大网站年会, 言辞尖锐的海外博主也是聚会中的上宾。如2012年凤凰网新年名博聚会中亲自到场的海外名博有杨恒均 (澳) 、李剑芒 (荷) 、杨培昌 (德) 、林泉忠 (日) 。在网站组织的其他活动如访谈、出版著作、共同策划和组织文化活动等方面, 双方的合作日益频繁。如2012年5月, 杨恒均 (澳) 与凤凰博报及部分名博赴澳大利亚跟陆克文的交流等等。

3 海外网友参与大陆实践活动的意义

海外华人走向中国社会肌理, 见证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后取得的进步, 同时反映了互联网在凝聚全球华人力量、共同促进中国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有利于推进全球华夏文明共同体的形成

鸦片战争、尤其是五四打倒孔家店以来, 传统文化被西方民主和科学打乱的程度超过以往任何外来因素;1949年以后, 以苏俄理论为主的意识形态几十年里几乎垄断了中国文化领域, 传统文化和西方民主科学都被以封资修名义予以否定和阻断。改革开放后, 思想文化多元化再次呈现, 但盲目排外和无条件附庸西方文化的倾向非常明显。互联网上的海外华人绝大多数在这方面冷静得多, 他们是民主的坚定拥护者, 同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民主完全可以并行不悖, 港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民主发达, 儒家文化同样在社会进步过程中作用明显。一些学人如李剑芒等甚至认为, 西方文明的道德观在孔子学说的“恕”中早有存在, 儒学的“恕”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人类道德观的终极基础。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和现行体制, 务实地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和东西文化整合, 实现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是其中绝大多数人的主张。

他们的海内外丰富经历和对比东西文化后的观察结果, 以中正平和的力量, 在溶解全球华人文化栓塞方面意义独到。海内外华人的文化观将在这一磨合过程中求得最大公约数。随着主流文化、国内各种思潮、海外华人在互联网上的彼此启发、磨合、适应、选择, 华夏文明将完成信息时代的统整, 最终走向成熟, 成为全球华人的共同精神财富和凝聚力, 最终实现华夏文明的历史性进步。2012年8月在江苏南通召开的首届国际东西方研究学会年会就显现出这方面的特征。传媒界、军界、商界、出版界、教育界海内外华人齐集一堂、搜狐网、腾讯网、凤凰网、影响力中国网、中国选举与治理网参与, 各界就文化问题对话, 反映出全球华人文化合作范围由小到大的趋势。

3.2 有力地推进了思想启蒙

面对公权力腐败, 社会矛盾复杂尖锐, 大陆部分人幻想万能的社会形态和政治模式, 对自己国家的一切现状彻底否定, 却感到无助、渺茫、不知所措, 浮躁情绪显而易见。海外华人通过对西方社会弊病的展现, 如美国有八分之一人没有医疗保险 (美国, 沈睿) ;伦敦奥运会特权问题 (加拿大, 陶短房) ;荷兰人吸毒和同性恋的危害 (荷兰, 李剑芒) 等, 说明即便在世界上属于文明标杆的国家, 也存不尽人意之处, 心怀理想面对现实才是国家和个人的希望所在:“要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尤其是当我们谈论民主的时候, 要分清人类理想中的民主与当今世界上已经存在的各种民主实体:理想的民主是全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现实中的民主是各个国家与政体在奔向这个目标中现在所在的位置。混淆这两者, 会让人悲观失望, 看不到前途, 或者让人产生走捷径的危险念头[5]。”中国需要的是立足现状的得当对策和实际的努力, 而非抱怨和旁观, 更非打碎旧世界的危险举动。这种观点在中国当前的思想界有醍醐灌顶之效。

3.3 倒逼主流改革和进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不承认双重国籍, 在法律上对海外华人参与国内事务做了客观上的限制;自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而言, 1949年以来对他们的防范众人皆知。海外中国网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大陆公共事务, 不仅效果明显, 而且建立了更为宽广的民间联系渠道, 具有非常值得期待的合作空间。随着他们影响力的增加、尤其在大陆实践活动的拓展, 必将推动管理方对他们在大陆实践活动接受和容忍。对旧有管理思想和条文、机构模式就行改革, 使之适合新时期的需要和现实, 这对中国各项事业的进步都有进步意义。

参考文献

[1]成都:迷死老外的优雅之都——兼谈青州古城的建设http://hi.baidu.com/taijieconomic/item/382f7394f3b467bb83d29575.

[2]提问杨恒均:即将有大事发生……http://blog.ifeng.com/article/8947783.html.

[3]走遍中国之:你的孩子在哪个国家啊?http://blog.ifeng.com/article/10537747-5.html.

[4]杨恒均:《一封东莞务农来信》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00fbb0102dx7x.html.

篇4:学雷锋实践活动述评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述评;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8)12—0009—04

新课程改革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必修课程纳入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地位和重要性毋庸质疑。为总结前段新课程改革的成果,搞好暑期骨干教师和小学专任教师培训工作,我校组织教师深入全县乡镇学校教学一线,对小学各学科的教学情况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听课调研,并通过与教师、学生的座谈交流,对学科教学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状况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述评

调查发现,全县各学校都按照规定,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列入教学课程表,安排常规课时,有近20%的学校还设置了专职教师;各学校建制度,作督查,’将此课程列入了教师、班级管理的综合考评体系,有的教师还能结合教学内容相机安排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踊跃参与到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中。一些学校还结合本地乡土教学资源,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刘夫青乡温五拨中心小学的剪纸艺术课、冯家口镇车官屯中心小学的南皮落子学习等,都打出了品牌,走向京都,在省市有较大影响。总之,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重视,并发挥着应有的教育功能。

但是,问题也同样存在着,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不能有机结合。

有些教师仍然存在着学科本位观念,将综合实践活动看作是与本学科教学互不关联的课程,没有-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对本学科教学的补充、延伸、重组作用,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功能j而只停留在课后练习的层面,有布置,无检查,甚至仅表现为学生家庭作业的综合。

2,综合实践活动缺少有效的教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而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基本要求,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实践,必须在教师针对性的引导与指导下进行。

目前,在该课程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方式和指导行为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偏重活动形式,忽略活动方法的指导;偏重学生活动方案,忽略教师指导方案;偏重活动过程与阶段的落实,忽略具体的活动细节和活动的落实程度。而且,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大部分学校中都由教师依据自身的主观认识和教学需要硬性安排,一些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还处在零散的、作坊式的组织状态;不少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基本认识和必要的统筹安排与管理,目标不明,不讲求科学方法,忽略了课程的多学科整合、多情境应用、多角度拓展等优势,使课程在走向生活与自然中缺失了理性色彩,使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适应教师个性需要,作为生成性资源丰富学生课程内容等等方面的价值和功能,都没能充分发挥、体现出来。

3,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流于形式化。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活动形式化”的倾向:偏重活动形式,忽视活动的合理性、认知性。教师往往只对学生就调查、访问和设计、制作、实验等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却忽视对活动主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基本认知和对实践方法的指导。 实践活动本应落实在其教育作用和训练的价值上,而一味地放任,只能把实践活动演变成儿戏,失去其教育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要顾及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教师应努力结合文本内容,挖掘发展因素组织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元认知,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迁移转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酌情兼顾课内与课外,整体与个体结合,专题与个性并行,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为其综合素养的提高打下基础。

4,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由于受落后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求同、轻存异,重表达、轻实践的问题,教学趋向封闭。对实践活动的理解停留在“走过场”的观念中,落实在实际中也是以热热闹闹为多,教学策略简单化、机械化,训练价值不大。课堂教学呈现的是虚假繁荣,学生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这对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能力培养没有多大帮助。

二、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非学科性课程。它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

作为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六个方面的特点。

1,学生参与的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自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它把学生推到了课程活动的主体地位上,即使是教师规定内容的学科活动课,也可以学生独立或半独立的活动为主。例如安排学科游艺会,让学生介绍自己设计的游戏,让学生表演自己的节目等。

2,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活动课以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理想的课程安排既有全校性的,也有班级性的,并且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富有吸引力,充分满足和发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

它要求在其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项目的选择和确定上,克服从书本到书本、从文字资料到文字资料的局限,甚至可在引导学生联系自然或社会现实,做纯文化的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内容的形式载体和实现学习目标的手段,也是区别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虽然活动课多采取班级授课制,但它可以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差异编排,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参加合适的活动;它摆脱了课堂教学中惯用的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模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3,知识观念的渗透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其开放性使其具有比课堂教学更广泛的渗透性。所谓渗透性是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接触各学科的知识,接触不同的社会人群,亲身体验与不同人群的交流合作,能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各学科知识的交融建构,受到不同思想、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学生在实践中必

然生成新的个性化知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体验,并在其探究、思考、重新审视与考察的过程中,建立起积极的知识体系和社会价值观。当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必须伴随着教师积极有效的指导和引领。

4,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虽然也遵循课程标准的原则和精神,却比课堂教学有较大的伸缩性和多向性,教学内容更加广泛和丰富多彩,能够加深和扩展学生的学科知识,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情操的陶冶。

5,活动的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过程,要求学生在“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感受生活和获得的直接经验,并通过“思考、探索”等实践环节,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自觉遵循学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以课堂实践为主阵地,以学生实践活动为核心,以课外实践活动为延伸,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既全面又深刻的提高。

6,活动范围的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课本,超越教材的体系,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深入体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它最基本的要求,是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从学生所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实际出发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个过程都以学生为核心,都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深广度,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思想品德修养,丰富情感,提高自学能力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追求新知、独立思考的精神。

三、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对策思考

1,学习交流,更新理念,发展专业能力。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教育和课程新理念的落实。能否把关于教育改革和持续发展的国家意志、思想变为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而其前提是课改实践者的理论学习,更新理念,彻底“洗脑”。教师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厚实的知识素养,没有扎实、过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课程改革是无法进行的。

在座谈中,不少教师反映:使用新教材,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总感觉教学时间短,不够用,一些问题的处理不是很理想;对什么是及时有效地指导:怎样才算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怎样处理好教学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等问题莫衷一是。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不明晰,当然,也缺乏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其认识水平和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成效,其对新课程的理解与解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其参与状态和程度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推行。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对新课改意义的认识,增强专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地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要积极参加各种新课程培训和教研活动,不断吸收新信息、新理念,及时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要迅速实现由知识的传授者、管理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角色转变,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努力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要强化对新课改教研活动的组织协调,组织教师深入研究新教材,围绕课程改革中的疑、难问题开展学科及年级之间的教学研究和专题探讨,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升华,尽快适应新教材,发展新课程。

2,课例引领,加速转化,提升实践能力。

从各国课程改革的历史看,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问题基本上都出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化上。而要完成从理念向实践的转化,要经历一段极其艰难的路程,这个转化的历程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尤为艰难。

一些教师有进行新课改探索的愿望,但对如何进行、怎样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认识尚处于朦胧之中。因此,对教师进行及时、有的放矢的专业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对于课堂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的探讨,应在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引导教师展开对典型案例教学的观摩、分析、研讨、评价。从而,促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课堂实践活动并不是单纯依托课堂的单独训练,而是把活动融入每个教学环节;启发、引导教师对这些课例作深入思考:如何活化教材内容,挖掘实践活动的资源、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经常开展真实而有意义的研讨活动,是激发、保持和发展全体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这种“生活化”的研讨活动,是最富有灵性、和谐、丰富的教师培训方式和情境,可激励每个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享受学习与提高。其中,要引导教师树立现代大教育观,设法把小课堂与大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和能力,引导、促使他们用敏锐的眼睛捕捉灵动的信息,填补课堂的空白。

国家新课程实验区是实施新课程的示范,有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大量鲜活的新课程实践经验可供学习、借鉴,新课程实验区教师探索积累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能为我们提供具体可感的、丰富的一手资料,是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重要资源。要组织教师反复观摩、研究、探讨试验区的成功课例,探寻他们的实验过程,了解他们在其中的困惑、挫折、问题及对策、经验,以帮助教师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

3,评价督导,建立配套制度,营造环境氛围。

制度是实践的鞭策和标准,是推进理论现实化的实践方针。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必须建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配套协调的制度,才能确保此项改革的理性发展。

例如,教学评价是衡量课程改革成败和调动师生积极性的杠杆,健全评价制度,才能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拓宽综合实践课程的空间和道路。综合实践活动是全新的课程,必须建立新的评价制度,才能准确测量其课程能效,才能推动其良性发展,落后的教学评价体系必然制约改革,用县乡统考成绩对教师进行评价、排队的做法只能捆住我们的手脚。各级教育管理干部要树立完整的新课程理念,高度重视对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全面、完整的组织管理和考核评价,切实抓好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能力的锻炼培养,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实施环境,积极推进这项新课程改革。广大教师应当积极适应飞速发展的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又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生实践过程不是独立进行的,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这就要建立科学的教师监控制度,使各环节的教学都有可循的规定性。在课程内容上,教师指导的根本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制度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篇5:学雷锋实践活动方案

—郑梁梅实验学校2012年“学雷锋”系列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完善“三个教育”体系,构建幸福共同体,弘扬社会主义传统美德、提升学生做人素养和道德素质,学校德育处、团委决定借3月5日“学雷锋日”到来之契机,以“学雷锋,励志修身,闪耀青春”为主题,以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全面提升郑梁梅学子的道德素质和做人素养。

一、指导思想

学习雷锋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钉子”精神;谦虚待人,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螺丝钉”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学习上刻苦、生活上节俭、为人上友善,乐于服务集体、奉献社会的郑梁梅学子。

二、活动目标

1.以“学雷锋,励志修身,闪耀青春”主题活动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地学习雷锋活动。

2.引导广大师生学习落实雷锋精神,以自己的言行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

3.加深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在学习生活中时刻关注雷锋精神,长期形成学雷锋的氛围,为全校的学生树立榜样。

三、总体要求

每个班都要在学雷锋系列活动中真正行动起来,积极学习雷锋精神,开展各种学雷锋活动。活动要求每班组织一次以“学雷锋,励志修身,闪耀青春”为主题的班会,准备记录表记录本班同学学雷锋做好事情况的“好人好事记录表”,在活动结束后每班需上交本班学雷锋情况的总结材料。

四、活动内容及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3月5日—3月9日)

1.3月5日升旗仪式,值周领导向全校师生做“学雷锋,励志修身,闪耀青春”系列活动动员讲话。

2.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对活动进行及时宣传、报道。

(1)团委负责:把雷锋精神的生平事迹,感人故事制作成宣传橱窗。(2)各班级要出好:“学雷锋,励志修身,闪耀青春”主题黑板报。学校将于3月8日(星期四晚),进行检查、评比。

3.“梅苑之声”校园广播站播读“雷锋日记”、校内外学雷锋先进事迹材料,播放学雷锋主题歌曲,营造学雷锋活动氛围。第二阶段:深入开展(3月10日—3月25日)

1.各年级各班在3月份组织一次“学雷锋,励志修身,闪耀青春”的主题班会,学习和讨论雷锋精神在现时作用和意义。雷锋精神可以概括为:

工作上爱岗敬业、忘我劳动,学习上严格要求、刻苦钻研,生活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集体中团结守纪、助人为乐的精神。

各班可通过阅读书报活动、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对雷锋精神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一次深入的讨论和学习,制定出在各班本月的学雷锋计划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发扬和深化雷锋精神的规划。

2.初

一、初二年级各班出一期“学雷锋,励志修身,闪耀青春”的主题手抄报。月底进行统一评比。

3.各年级各班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学雷锋,献爱心;励志修身,闪耀青春”实践行动。

(1)将爱心献给校园

◆在校园内开展清扫卫生死角、清洁墙壁脚印、保持校园清洁卫生等美化校园的活动;自觉抵制在墙面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人人争做爱校、护校的文明学生。

◆营造待人热情,注重礼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氛围。各班要统一并严格执行课堂教学常规,在校园中要主动向师长或来访友人问好。

◆各班组织学习互助小组,鼓励成绩突出、有特长的同学与班上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结成学习互助小组,共同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2)将爱心献给母亲

以“三八妇女节”为契机,各班开展“感恩教育”,可以开展“给妈妈写一封信”、“做一张贺卡”、“干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等活动。

(3)将爱心献给社会

由学校统一与上级部门协调,考虑组织学生到福利院进行慰问、义务劳动等。4.举办全校修身行动格言原创大赛的评选活动。评选出来的各班的修身格言将张贴在学校橱窗。

5.各年级、各班级要积极组织学生在校内广泛开展学雷锋做好人做好事活动。班级设立“好人好事记录册”,各年级要及时公布表彰。

6.各年级、各班要开展好“六项管理”之“跑操”等活动,作为增强班集体凝聚力,提升良好班风的有力抓手,定期进行评比,评比结果列入先进班集体的评选依据。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3月26日—4月2日)

第 2 页

共 3 页 1.各班级要做好学雷锋系列活动总结工作,并形成书面文字材料上交。需上交的材料如下:

(1)一本登记本班同学学雷锋做好事情况的“好人好事记录册”,内容包括做好事的时间、学生姓名、事件及证明人签名及所做好事内容,并统计好本班本月做好事的总人数、总件数。各班“好人好事记录册”于3月30日下午晚自习前上交德育处、团委。

(2)各班请把“学雷锋标兵推荐表”(此表已制好将统一发放)于3月30日下午放学前上交德育处、团委。

(3)填写2012年“学雷锋,励志修身,闪耀青春”系列活动情况总结,对本班活动亮点要有详细记录,并附上相关图片。此项材料完成后以电子文档的方式于3月30日晚自习前交德育处、团委。

2.德育处、团委将结合各班上报材料在各年级评选出“学雷锋先进班级”、“学雷锋标兵”。作为“三项教育”的重要内容,此项评比列入班主任工作考核。

3.第九周升旗礼,学校将举行“学雷锋,励志修身,闪耀青春”活动的总结,以及表彰“学雷锋先进班级”和“学雷锋标兵”。

希望各年级、各班以“学雷锋,励志修身,闪耀青春”系列活动为契机,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把学习雷锋精神与“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创新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落实每一个教育细节,营造出各自的亮点,使学校的校园环境、同学们的学习风气和精神面貌都有一个质的提高。

德育处、团委 2012年3月1日

第 3 页

篇6:学雷锋实践活动日记

学雷锋实践活动日记1

我们小队今天下午组织了一场学雷锋活动,地点在江一公园。参加人员有潜承、张栩屹、莫亦佳、郭语桐、华思逸、张许凡、李家城、吴卓轩。

天下着蒙蒙细雨,我们个自戴上手套、垃圾袋,走向公园收集垃圾。我们发现在公园草地上有许多的香烟蒂头,我心里暗想,吸烟的人那么多,吸完烟也应该把烟头丢进垃圾箱内呀,怎么可以随便乱丢呢,还是我来帮他们做这件事吧!想完立马把这些香烟蒂头捡了起来。除了香烟蒂头之外还有糖纸、玻璃片、电池、碎纸头,最让人头痛恶心的垃圾是狗屎,现在养狗的人越来越多,也应该提倡随身携带垃圾袋或报纸,以方便及时处理狗的排泄物。

我们捡完垃圾后开始向游人宣传环保知识,并向他们作了问卷调查。我看见一位叔叔走过来,我便上前诚恳地对他说:“叔叔您好,打扰您几分钟,可以做下问卷调查吗?”叔叔停了下来点了点头对我说:“可以呀”我兴奋地要跳起来了。问卷调查中有“您有把垃圾扔进垃圾箱的习惯吗?”等等问题,叔叔认真地做了选择。我很快地完成了一份问卷调查。

通过这次小队学雷锋活动,我知道了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6月5日,还懂得了雷锋叔叔坚持做好事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次活动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希望今后还会有许多类似的活动。

学雷锋实践活动日记2

3月5日上午,我院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著名礼仪专家万里红老师为志愿者展开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志愿者礼仪培训》讲座,从一开始的讲述自身经历,到诙谐的情景剧,再到PPT展示,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独特的讲课方式,将高深的理论知识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展现在志愿者面前。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志愿者礼仪存在的意义,也为了让更多志愿者能将这些礼仪运用到志愿者服务中去。她强调要学会感恩,才能做到无私奉献,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志愿者服务中去,并将志愿者活动坚持下去。

清除小广告,文明标语贴放

与此同时,我系志愿者对校园内外的小广告进行清除,每个志愿者都以积极地态度参与到活动中,不辞辛劳,钢丝球、铲子、毛巾在志愿者的手上似乎有着魔力,就算再顽固的小广告也统统消失不见。随后志愿者们兵分两路,捡拾校园草坪垃圾并对垃圾桶进行清洗。本着对校园的热爱,角角落落都不放过,在垃圾桶上也贴放了新的文明标语。

而在校园的另一边,我系志愿者早早得就在教学楼进行忙碌地打扫,杂乱无章的地面、画满涂鸦的桌子以及脏乱的抽屉,在志愿者们一番细心的整理后,教室变得干净整齐、焕然一新,切实改善了学院风貌以及学生的学习环境。

微笑传“附二”,志愿你我行

经过一个中午的休整,我系志愿者马不停蹄地前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志愿者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帮助来往民众指路以及如何使用“多功能自助机”。他们面带微笑,耐心地为病人讲解如何挂号、如何提取化验单、如何付费等问题。看似简单的事情,要做好却十分不容易。但他们还是怀揣着饱满的热情、本着乐于助人的目的坚持为他人服务,以举手之劳,解他人之难。

携手共创卫,争做活雷锋

我系雷锋班的志愿者们则前往大罗山开展环保创卫活动,志愿者们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优良传统,分工合作,对山间道路两侧、徒步区及树木周围进行清理,虽然清理面积广、难度大,但志愿者各个都尽自己所能,认真、积极地投入到清理工作中去,为创建绿色环境而做出努力。

大手牵小手,烽火相传学雷锋

而雷锋班的另一组志愿者则将“大手牵小手,烽火相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天鹅湖社区。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以“我们心目中的家园”为主题的自由绘画环节,社区创卫环节,分发宣传单等环节引领社区小朋友“手绘美好家庭”;社区居民“共建美好社区”;人民群众“追梦和谐社会”。人人争做雷锋的思想传播深入每一个人的心灵。

一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结束,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虽然疲惫但是值得,每个人都有一颗奉献的心,只是在于我们如何将它放大。我们要做志愿服务的先锋,将无私奉献的正能量传递给社会大众。

活动当天,于天鹅湖社区进行的“大手牵小手,烽火相传学雷锋”活动受到了龙湾新闻中心的关注并进行采访学雷锋活动源于志愿者们的积极参与、无私付出;既增强志愿者的责任心和创造能力,又反应当代大学生助人为乐、甘愿奉献的时代风貌。社会的发展需要志愿者提供服务,别让志愿者在挣扎中前行,在“志愿者”三个字背后,既有光荣和梦想,又有辛酸和无奈。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发扬和传承“雷锋精神”。

学雷锋实践活动日记3

3月悄悄来临了,雷锋精神又开始了,这不,这个星期六我们去敬老院服务,在我的想象中,敬老院总是个又脏又臭的地方,让人作呕,可是,日月星敬老院却不是这样。

星期六一眨眼就来了,我和另外两个同学打的来到了敬老院,初次进入这个地方,个人的第一印响就是干净,我走进大厅,老人们和同学们正在表演,一位老人在弹琴,优美极了,一位老人在跳舞。我给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捶背,在我旁边,小郑也在捶背。轮到我们唱歌了,唱的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和“歌唱祖国”,之后,过了一会儿,就结束了,老师让我们把老人们扶进病房,我搀扶一位94岁的老人,小心翼翼的.,生怕他摔倒,扶好后,我和小周去119病房看,里面有一位100多岁高龄的老人,以前还当过兵呢!我们第一次看见真正的兵,都兴奋极了。还有一位患了沙眼的日本老人,也当过兵,可是我不知道他以前打仗时是帮中国的,还是帮日本的。

后来,我们去了二楼的一个休闲的地方,里面有老人在打麻将,吹了一会儿背,午饭时间到了,我们都争先恐后的给老人端饭,端菜,端汤,我们还受到了他们的表扬呢,这一刻,我们都很高兴,因为我们都是小雷锋!

学雷锋,是中华传统美德,我在当过雷锋之后,也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服务的快乐,我一定会把雷锋精神永远留下来。

学雷锋实践活动日记4

学习雷锋好榜样三月,是学雷锋的好日子。大家都知道,雷锋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有一次,我也做了一件好事。

有一天下午放学,我骑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刚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想要拐弯的时候,我发现在道路中间有一个书包。我走到书包旁边,拿起书包,大声喊:“这个书包是谁的?”也没有人答应,我心里想:“谁这么粗心丢了书包,晚上怎么写作业呀?以后怎么上学呀?把自己上学的“武器”都丢了,他发现后肯定非常着急。我想办法给他送去吧。怎么办呢?”老师经常教育我们遇到问题后,要善于动脑筋。于是我想既然是学生,他的书包里一定有书,书上或者本子上也许有他的名字,有了名字就好找失主了。于是我把书包打开,果然书上写著名字贺敬淳,四年级乙班的一位小哥哥。于是我一边走一边打听,终于找到了他的家。还没有走进他的家,就听见他的妈妈在大声地唠叨:“你这个孩子,丢了书包也不知道。我看你以后上学怎么办?还不快点去找?”我喊了声;“阿姨,不要着急了。我捡到了,我给他送来了。”阿姨接过我手里的书包,连声说谢谢,阿姨让我等着去屋里给我拿糖,我悄悄地离开了阿姨家。

回到家里已经很晚了,妈妈批评我光贪玩,放学也不着急回家。虽然我心里很委屈,但是我做了一件助人为乐的好事,心里觉得比吃了蜜还甜。

我以后还要以雷锋叔叔为榜样,坚持做好事,帮助遇到困难的人。

学雷锋实践活动日记5

今天,我以中大附小二年四班的名义,去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学雷锋”活动。

我、袁艺心、罗怡青、辛珉、李宝华、揭春波和揭婷婷7个人坐上了袁艺心爸爸的车,开始了这一天的行动。

我们只用了三分钟,就到了省荣康医院。我们到了二楼,轻轻地推开了抢救室的门。看到里面躺着一位伯伯,我们给他集体背诵了第6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再唱了两首英语歌和护士小姐允许我们每人问伯伯一个问题,我们都问了。我问的是:“您喜不喜欢看书?”

听袁艺心爸爸说,这位伯伯姓张,在1977年,张伯伯去打仗,脑袋受了伤。就这样,张伯伯三十年都没有下过病床。而且,你要是问张伯伯问题,只能问回答是是或不是的问题,不能问需要想的问题,比如您喜欢什么颜色等。

时间不等人,已经11点45了。我们给张伯伯又唱了一首英语歌后就走了。在医院大堂里,袁艺心妈妈说:“为了奖励你们,我就请你们吃麦当劳!”大家一致赞同。

吃完了麦当劳,我们去了西翠园玩游戏。前后玩了“自由木”“老鼠偷油”“贴人”“喂鱼”等多种游戏。

3:30分的时候,大家决定去我家玩。经过了多次“讨价还价”,决定4:30分,全体解散。

在我家玩的时候,大家有点不统一,从而发生了口角。但我们还是心有灵犀的,最后统一决定:玩捉迷藏。

眼就到了4:30分,我也要和这几位伙伴说再见了。快乐的时光,就像坐火车看外面的风景,眼即逝。

上一篇:党在我心中朗诵稿下一篇:脑筋急转弯:小明对小华说:“我可以坐在一个你永远也坐不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