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_电现象教案

2024-04-27

自然界的_电现象教案(通用9篇)

篇1:自然界的_电现象教案

八(下)教案

4章1节

自然界的电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是常见的静电现象。

(2)知道在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过程中,电荷只是在物体间发生转移,电荷的总量是守恒的。

(3)知道火花放电和尖端放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电中和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用验电器对电荷进行检测。

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现象,用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解释一些放电现象。

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的机理。

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现象。

(二)教具

塑料捆扎带一段,手帕一块,玻璃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水槽,橡皮管,塑料丝,碎纸屑若干,韦氏起电器,尖端放电装置。

教学过程

引入:刘德华闪电演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

大家可能很想知道这其中的秘密,这其实就是静电现象,静电现象存在于生活、生产中,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引入课题:第3章第1节

自然界的电现象(板书)学生动手:完成活动1 演示1: 完成活动2(学生上台操作)(结论)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是因为物体带了电。

一、摩擦起电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板书)演示2: 完成活动3 结论:在科学上规定: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2.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解释:学生活动1的实验现象

想一想

:为什么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后会使它们带电呢?(flash课件电学--摩擦起电实质:演示)

解析

要解释这个现象,需要从原子结构谈起。我们知道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通常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所以原子对外不带电。但不同的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并不相同,当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时,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物体容易失去核外的一部分电子而带正电,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较大的物体俘获这些电子对外而带负电。因此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后会使它们带上异种电荷。(师生共同分析: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二、电荷守恒

1.两种不同的物体在摩擦过程中,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物质的原子失去—部分电子带正电。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强的物质的原子得到这部分电子带负电。

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分离和转移。

例2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为什么带负电?你知道毛皮带什么电?

解析:

用干燥的毛皮摩擦橡胶棒,在摩擦过程中,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毛皮的原子失去部分核外电子带正电,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强的橡胶棒的原子得到这部分电子对外带负电。毛皮失去了多少电子,橡胶棒就得到了多少电子。(培养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

(结论)

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出电荷,只是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摩擦过程中两个物体所带的电荷是等量异种的。

过渡:除了摩擦使物体带电,还可以是带电体和不带电体相互接触后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这种方法叫接触起电。(动画课件)

三、接触起电

1.带电体和不带电体相互接触后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接触起电。

2.接触起电实质是带电体上的电荷转移到不带电物体的过程。

3.接触起电也并没有创造出电荷,只是使电荷在带电物体和不带电体之间生了转移。接触起电的过程中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另一个物体得到等量的异种电荷。

观察P49图,1、看到什么现象(长发飞扬)?什么原因?(长发带同种电荷相排斥)?电荷是哪里来的?(女孩的手接触带 电的金属球壳)(设问方式,可以锻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演示3: 完成活动4:会“跳舞”的水流(让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科学)问题

加油站运送汽油的油罐车的车架底部往往有一根与地面接触的铁链,它起着什么作用?(图片)

运送汽油的油罐车在运输汽油的过程中,因为油的不断流动,与大地绝缘的油筒内壁发生长时间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电荷积聚,一定条件下会引起火花放电容易酿成火灾。在车架底部安装一根与地面接触的铁链,这些积聚的电荷能通过铁链导入大地。

大气在垂直运动中,特别是剧烈的天气变化中,由于摩擦往往会使云层积聚大量的电荷,云层与云层之间的高压静电作用下使得云层之间的大气发生电离而引起火花放电,这就是既绚丽又可怕的闪电。如果带电云层也能拖一根类似于油罐车的铁链,那么给人类带来灾难的闪电事故就不会发生了。

那么什么叫火花放电呢? 探究活动:P51活动内容,可让两个学生进行操作,老师提示观察什么位置。

观察火花放电和尖端放电现象,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什么是火花放电和尖端放电。让学生观察几幅自然界闪电图象及高层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引导学生分析闪电的成因及避雷针的作用(观察现象,自学带着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

四、火花放电和电荷的中和

实验活动

火花放电和电荷的中和现象。

实验过程:

(1)做好韦氏起电器的清尘干燥工作。起电盘和带电球的尘埃用无水酒精擦拭干净,然后用电吹风吹干,底座下放一块干燥泡沫塑料,教室湿度较大时,用红外线灯烘烤去湿。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韦氏起电机在干燥环境中演示。

(2)摇动起电机手柄,使两个起电盘转动方向相反,保证两个莱顿瓶所带的电的性质不同。观察两带电球之间会发生什么现象。

(思考)

(1)摇动起电机手柄,两带电球之间会发生什么现象?

(2)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带电体失去电荷的现象称放电。当摇动起电机手柄,两带电球之间到一定的条 件下会发生放电现象,并发出火花。也就是说我们能看到火花放电的现象。

所谓火花放电,是指高压带电体与导体靠得很近时,会使它们之间的空气瞬间电离,电荷通过电离的空气形成强电流,产生大量的热,使空气发光发声,产生电火花。

上面的实验中,韦氏起电机是利用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方法,将正负电荷贮存在莱顿瓶中。其中两个带电球带的电是等量异种电荷。当带电球上的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两带电球之间产生高压,电压高到一定程度后,两球之间的空气电离而产生高压电弧即火花放电。

火花放电实质就是等量的异种电荷发生剧烈的电中和现象。

所谓电荷的中和,是指两个带等量和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带负电的物体上多余的电子转移到带正电的物体上,都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小结)1.高压带电体与导体靠得很近时,会使它们之间的空气瞬间电离,电荷通过电离的空气形成强电流,产生大量的热,使空气发光发声,产生电火花。

2.火花放电实质就是等量的异种电荷发生剧烈的电荷中和现象。

3.两个带等量和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带负电的物体上多余的电子转移到带正电的物体上,都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例题

在天气干燥的冬天里,当你脱下化纤的毛衣时,会听到“噼啪”的响声,如果在夜晚还会看到闪光。这又是为什么? 解

在天气干燥的冬天里,一般身穿毛衣和内衣,它们都是绝缘体,由于运动时衣服之间的摩擦,身体上会积累大量的静电。

这时如果用手指指向金属物体,手指会感到有针在刺的感觉,这是手指和金属发生放电现象。如果手里拿一把钥匙,让钥匙的尖端指向金属,这种感觉就不会产生。

晚上睡觉脱衣时,在毛衣和内衣的分离过程中,它们之间的空气瞬间电离,形成了强电流,所以在若干地方发生了局部的火花放电现象,能听到响声,能看到火花。

五、尖端放电和避雷针

实验活动

尖端放电现象。实验过程:

(1)选择韦氏起电器的一个带电球(带正电)与绝缘着的、一侧有尖端的中空导体相接,并使尖端正对一支点燃的蜡烛的火焰。

(2)快速摇动起电机手柄,观察烛焰的形状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思考)(1)快速摇动起电机手柄,烛焰的形状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2)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快速摇动起电机手柄,观察烛焰的形状象被“风”吹过时一样,飘向一边。这是有尖端的导体尖端放电时形成的。

当韦氏起电器的一个带电球与绝缘着的、一侧有尖端的中空导体相接,快速摇动起电机手柄时,带电球上的电荷转移到有尖端的中空导体上,电荷分布在有尖端的中空导体的表面,尖端的电荷特别密集,使得尖端附近的空气电离,变成导体,于是产生了尖端放电的现象。尖端电放形成的“电风”使得烛焰飘向一边。

所谓尖端放电,是指有尖端的导体带电后,尖端的电荷特别密集,于是使得尖端附近的空气电离,变成导体,于是产生了尖端放电的现象。

尖端放电是比较缓慢的局部电荷中和的现象。

(小结)1.有尖端的导体带电后,尖端的电荷特别密集,于是使得尖端附近的空气电离,变成导 体,产生的放电现象叫尖端放电。

2.尖端放电是比较缓慢的局部电荷中和的现象。

想一想

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有什么危害?人们是怎样避免雷电的袭击的? 课堂小结

请学生回答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练习书本第48页活动并解释现象:用丝绸摩擦一端打结、另一端撕成细丝的塑料带,塑料丝向四周飘扬起来是因为塑料丝带的是同种电荷,所以它们就互相排斥。用钢锯锯泡沫塑料板时,塑料泡沫被吸附在锯上是因为塑料泡沫和钢锯带的是两种不同的电,所以就互相吸引。

作业布置

作业: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及作业本A P14-15 板书设计:第一节 自然界的电现象

一、静电现象

1、摩擦起电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它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2、接触起电:与带电体接触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上同种电荷。

二、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火花放电:等量的正、负电荷发生剧烈的电中和现象,同时还伴随着发光和发声。尖端放电:比较缓和的局部电中和现象。闪电:火花放电 避雷针:尖端放电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多,实验受天气影响,特别是玻璃棒摩擦丝绸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

篇2:自然界的_电现象教案

教学目的:了解磁现象的电本质;了解磁性材料的应用.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比较条形磁铁的磁场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两幅图,可以看出它们的磁感线十分相似,那么磁体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是不是同一种场呢?它们产生的原因是否相同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

一:磁现象的电本质:

设问:磁铁和电流都能够产生磁场,电流的磁场是怎样产生的呢? 罗兰实验:(如图3-1-2)

现象:当圆盘静止不动时,小磁针沿南北方向静止不动;当圆盘绕轴转动时,圆盘上电荷随之运动,小磁针发生了偏转,当改变圆盘旋转方向,小磁针的偏转方向也随之改变。表明:当电荷静止时,它在周围空间不产生磁场;当电荷运动时,它在周围空间产生了磁场。

电流的磁场是由电荷的运动形成的。

设问:磁铁的磁场是怎样产生的呢?

法国学者安培提出的分子电流假说: 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 粒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 质微粒都成为一个微小的磁体,它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如 图3-8)这两个磁极跟分子电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利用安培分子电流假说解释磁化现象和去磁现象:(图3-1-3)

一根软铁棒,在末被磁化的时候,内部各分子电流的取向

是杂乱无章的,它们的磁场互相抵消,对外界不显磁性。当软铁 棒受到外界磁场的作用时,各分子电流的取向变得大致相同,软 铁棒就被磁化了,两端对外界显示出较强的磁作用,形成磁场。

磁体受到高温或受到猛烈的敲击会失去磁性,这是因为在激 烈的热运动或机械运动的影响下,分子电流的取向又变得杂乱了。

说明:在安培所处的时代,人们对原子结构还毫无所知,因此 对物质微粒内部为什么会有电流是不清楚的,直到20世纪初

期,人类了解了原子内部的结构,才知道分子电流是由原子内 部的电子运动形成的。

结论:磁现象的电本质----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一样,都是由电荷的运动产生的。注意:不能说成是一切磁场都是由电荷的运动产生的。

二:磁性材料:P72 学生阅读

篇3:细胞生物电现象中的类比教学

关键词:生理学,细胞生物电,类比教学,教学效果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功能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1], 是医学生入校后必修的一门医学基础理论学科。而“细胞生物电现象”这一章节在《生理学》中既是重点内容又是难点内容。不少师生都认为这部分知识难教难学, 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生理学》的信心和兴趣, 直接影响了《生理学》授课教师的授课信心和教学质量。笔者在多年的解剖生理学教学中, 尝试将生活中的常见事例类比于生理学知识中, 把抽象难懂的生理学知识变得形象、易懂, 增加了生理学知识的趣味性, 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理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笔者就“细胞生物电现象”中的类比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类比即逻辑学中定义的“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 (类) 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同一, 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类似或同一的逻辑思维方法。它是以比较为基础的, 通过对两个 (类) 不同的对象进行比较, 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同点, 然后以此为根据, 把其中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或结论推移到另一个 (类) 对象中去, 也简称为类比或类推[2]。在细胞生物电现象教学中应用类比, 把抽象难懂的生理学知识用具有相同、相似或相近特点的已知知识通过类比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把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通过类比变得更加清晰;把学生难于记忆的知识通过类比后变得容易记忆。这样, 增加了生理知识的趣味性,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得以增强, 从而提高了授课效果和学习效率。

1 动作电位中的“攻城”类比

战争中的“攻城”是同学们最熟悉的场景, 当一个城池久攻不下的时候, 往往需要调整战略方案, 采取“潜入”部分战士, 再由他们来打开四面的城门。当四面城门打开后, 士兵们就冲进城内。攻城成功之后, 一部分人又出城到其他战场去了, 而另一部分人留下做战后群众工作。

可兴奋细胞在静息状态下, 膜内外两侧电位状态为内负外正, 膜外Na+浓度较膜内高, 膜内K+浓度较膜外高。当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受到有效刺激后 (“攻城”开始) , 刺激部位的Na+通道因激活而开放, 少量Na+顺浓度差和电位差内流 (部分“战士”潜入) , 膜内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升高。随后通道因电压依赖, 开放的越来越多 (“四面的城门”逐一打开) , 当膜内电位升达阈电位时, Na+通道全部开放, Na+大量内流 (此时“四面城门”已全部打开, “士兵”大量冲进“城”内) , 膜内电位迅速升高进而转正。当促使Na+内流的浓度差和阻止Na+内流的电位差力量达平衡时, Na+通道关闭, Na+内流停止, 膜内电位达到最高峰 (“攻城”后的高潮) , 此后, K+通道开放, K+外流开始 (庆贺胜利后, 一部分“士兵”出城) , 膜内电位逐渐下降进而恢复至静息电位的水平 (战后的和平景象) 。

2 局部电位中的“踢猪”类比

理解了动作电位再来理解局部电位自然不难。局部电位是阈下刺激引起的局部电压变化, 但是局部电位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总和”的特点却让许多学生费解。为此, 我们可以用生活中“踢猪”的实例来类比局部电位这种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总和”的现象。

2.1 时间“总和”的类比

当一个人以较轻的力量 (阈下刺激) 去踢一头卧着的猪时, 由于力度较轻, 猪没有站起来;可当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连续以同样的力度去踢时, 就能够把猪踢得站起来。这是小刺激造成的小反应在时间上的叠加。

2.2 空间“总和”的类比

当一个人以较轻的力量 (阈下刺激) 去踢一头卧着的猪时, 同样, 由于力度较轻, 猪也没有站起来;可当多个人同时踢在猪身上的不同部位时, 也能把猪踢得站起来。这是小刺激造成的小反应在空间上的叠加。

以上两个实例说明, 较小强度的刺激所引起的局部电位, 如果在时间或空间上累积叠加, 就能够使膜内电位去极化至阈电位水平, 引起可兴奋细胞的兴奋。

3 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中的“摄食”类比

心肌对刺激也会产生兴奋, 且其兴奋性具有周期性的变化。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 其兴奋性的变化包括: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及超常期三个时期[3]。

3.1 有效不应期的类比

当一个人刚刚饱餐过而不能再进一口水的状态时, 再好的食物即便想吃也吃不下了, 即处于对食物刺激的无反应状态。以吃不下来类比心肌细胞兴奋性的有效不应期。

3.2 相对不应期的类比

当一个人处于饱餐后的一个小时内, 一般的食物是激不起食欲的, 除非特别的美味刺激下才有反应。以食欲的部分恢复类比心肌细胞兴奋性的相对不应期。

3.3 超常期的类比

当一个人处于极其饥饿时, 即使见了平时无食欲的食物, 也会引起极强的食欲反应而表现出饥不择食的样子。以极强的食欲类比心肌细胞兴奋性的超常期。

哲学家康德曾指出:“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 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可见, 在“细胞生物电现象”教学中应用类比, 把抽象难懂的生理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 既增加了生理知识的趣味性, 使学生学有兴趣, 又使生理学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大提高了授课效果和学习效率。当然, 教材上的知识是人类在实践中分析总结后抽象概括出的知识, 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学生虽然已经有了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理解某些知识点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 设计准备好学生所熟悉且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 这样更利于学生在恰当的类比教学中轻松愉快地理解和接受生理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田仁.生理学[M].第4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5:13.

[2]袁希娟, 龚耘.浅谈类比法[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3 (1) :84-88.

篇4:飞碟的电现象之谜

飞碟的自身带电现象,被研究证实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现象。例如,1982年在法国一个地方,一个卵形飞碟着陆于亨利先生的院内,飞碟飞走后,调查人员赶到现场调查而得出了这样一种结论,证明当时的不明飞行物飞走时曾有一个强大的电场。因为只有在强电场的电离作用时,亨利先生院内的那些草和植物才会产生向上挺拔的现象并引起植物的枯萎,该调查通过实验室的实验而得到了证实。1981年的某月,一个巨大的透镜状不明飞行物降落在法国普罗旺斯的一条山区小道上,通过对飞碟着陆点的土壤、植物做化验证实,那些土壤和植物当时都受到过强电场的电离作用。

通过进一步的观察与研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飞碟的出现和运行常伴随着一些强烈的电磁效应同时存在。这一切都能够说明飞碟本身是强带电的,而一个强带电体的存在、突然出现或运动,都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电磁影响,并在夜间会看到它激发周围的空气发光,这些就是飞碟自身带电现象的特点。

飞碟为什么会是自身带电的,这种电现象的本质又是什么?这就是本文将要在此深入讨论的一个问题。其实,我们人类是生活在一个电的海洋里面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地球是一个极大的带负电的负电星体,整个地球所带有的负电荷量大约为负的50万库仑,但平均来说地球上的每千克物质所带有的负电荷量大约是负的836×10-20库仑,相同物质间的电性斥力不到万有引力的1%。因此,我们平时感觉不到这一力场的存在。但是,根据电荷喜欢分布在外表面上的这一特性,整个地球所带有的负电荷量又使地球表面的电场强度达到了110伏/米~130伏/米左右。因而,对飞碟的这种自身带电现象的研究,就眼前来说是和地球的这种负电性质有着密切联系的。

在电磁学里,一个处于电场中的带电体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因而会产生运动,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电场的性质、电场强度及物体所带电量和电性有关。我们来研究一个由飞碟现象转为普遍的问题,很多观察资料都表明,飞碟在逃离着陆点或区域时都是垂直升起的,并且还能在瞬间获得很大的速度。这一点使我们很难理解,用我们地球人的眼光看,根据万有引力原理,地球对任何物质的吸引力都是垂直指向地心的。也就是说,在垂直方向上克服引力耗能最大,而飞碟的运动似乎不去考虑这些问题。但在揭示了飞碟的电现象之谜及了解了地球是个带负电的负电星体以后,我们就会明白,这一切都是由一些未知的智慧文明和宇宙以及自然规律相结合的必然结果。

飞碟研究中的悖论

若我们只是孤立地看待地球的负电性质和飞碟的联系,我们的研究也就会涉及一个无法逾越的盲区甚或是误区。飞碟不是我们这个文明的产物,也绝对不会是我们凭空想像出来的东西。那么,在脱离地球以外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宇宙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我们无法回答。我们就如同走进了莫比乌斯怪圈一样,处处都存在着悖论,当你沿着一条正确的思路往前走,一切都很正常,但走到头,猛然发现自己却陷入了左右为难的矛盾之中,飞碟研究就如同这个怪圈结构一样。

进一步的研究认为:“飞碟的电性质是富余电子在某些物体上的密集,在和地球的电性相斥可产生向上的升力,并且,这些富余电子可以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作用在人或者是小汽车等物体上而使它们获得向上的举升力。”而笔者对同一问题曾进行过多年深入的研究,我认为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库仑在静电学里是个很大的电量单位,1库仑的电量是基本电荷(电子)的624×1018倍,所以,没有智慧的控制与制造,在有限度的自然机制上是产生不出来那么大电量的。同一研究还说明,我们找到了飞碟研究的正确方向,却又把飞碟事物和地球上的不明现象等同起来。那么,飞碟的含义是什么?突破口又在哪里?我们恰好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而源于这一切的怪圈现象,是我们对地球甚或是对宇宙和自然的认识和了解。

太阳系天体的负电性结构

在经过了深入的研究并进行大量的数学分析与计算之后能够确认,不但地球是个带负电的负电星体,包括太阳及太阳系行星和各行星的卫星也都是带负电的负电星体。太阳的负电性质来源于自身的作用,因为太阳是个热核辐射天体,太阳风、强辐射、超强电场、磁场的作用及对地球空间物理场的影响,无不和电子的活跃程度及强电场的作用有关。而太阳系各天体的负电性质则和地球一样,主要来源于宇宙射线的辐射,特别是来源于太阳的辐射。在对此做了深入的研究之后,运用一种简明的数学分析方法,分别可计算出太阳、太阳系行星和有关卫星的负电量及它们表面的负电场强度。

通过研究证实,天体的这种负电性质不是偶然存在的,这其中有其令人震惊的含义。根据这些数据,如果我们同时把太阳及太阳系行星分别看成是一个个带负电的质点,运用库仑定律,分别把各天体的负电量数值代入到计算公式中去,我们即可计算出各行星和太阳之间的静电斥力竟也是和万有引力严格相等的。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就可确认,因为天体的这种宏观带电所引起的天体间的电磁(静电)斥力,正是和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相平衡,所以,太阳系即是由这种对立与统一力场的吸引与排斥,维持着它们和谐与平衡的联系。宇宙也是因为这种联系而维持着更大的统一。

引力理论的困惑

多年来我们研究飞碟问题,虽广泛关注却形不成较有系统的研究,这与我们孤立地看待我们文明的进程以及孤立地看待宇宙和自然界的联系有着不可分割的影响。在我们对太阳系乃至宇宙开始有所认识到今天万有引力理论在航天领域里的具体应用,我们的意识一直固守在传统的理论观念即引力理论的束缚上。认为我们只生存在一个受引力主宰的世界之中,我们和外部世界没有联系,外部世界也不可能和我们有什么联系,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不管哪种形态的文明,他们也一样难以脱离他们那个星球的引力约束。其实,单一建立在引力理论基础上的宇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解释宇宙生存的基本规律,这其中普遍存在着矛盾。对一个只需要吸引来维持其运行的宇宙,引发了现代宇宙学界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几代科学家的困惑与质疑,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牛顿理论要求宇宙有某种中心,在中心处星球密度最大,当我们从这个中心向外走,星群密度要逐步减小,直到最后,在遥远的地方成为一个无限空虚的区域。这与实际是不相符合的,因为就空间而言,宇宙是无限的,宇宙中到处都有星体,因而物质密度虽然在细微处变化很大,但是平均来说还是处处相等的。

(2)将引力理论推广到整个宇宙的话,我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宇宙至今仍然是在膨胀着的,而对于一个膨胀着运动的宇宙,科学家们得出了这样一种结论:“加速膨胀的这种现象具有一个令人震惊的念义,由于万有引力总是一个把物体吸引到一起的力,加速度就要求有一个斥力,以便把星系推散开。如果在今后所做的努力能表明宇宙仍然是在膨胀着的,我们就不得不去找出某种原因或其他一些原因。如果反引力就是答案,寻找这个神话般的力,并且最终用它去完成无数的任务,仅仅是反引力的存在,就会使我们这个宇宙变得更为奇妙无穷。”就是说,对于宇宙的这种膨胀运动,这种力量显然不能来自引力,一定还有其他某种基本的然而是未知的解释。

(3)最令人不解的是,引力理论至今仍无法解释太阳系角动量不守恒的问题。角动量是描述物体转动过程的物理量,它的大小是转动物体的质量、轨道速度和轨道半径的乘积,或者等于角速度和转动惯量的乘积。根据计算,太阳在太阳系中拥有99%以上的质量,却占有不到1%的角动量,而行星系质量虽小(占太阳质量的013%),却占有很大的角动量(超过99%),这就是太阳系角动量不守恒或异常的问题。而任何的这种不守恒或者是异常,都会导致我们这个宇宙是个不和谐的宇宙,可宇宙恰恰是很和谐的。日出月落,星转斗移,千百万年以来没有一点混乱的迹象。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太阳系是个封闭的体系,不管它过去是混为一体,还是现在演化为多个体系,它们的总角动量应该基本上是不变的。这个问题成为太阳系起源假说正确性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现代宇宙学努力去解决的一个难题。探索通向宇宙之路

针对引力理论,对揭示宏观宇宙结构及现象上的不解和困惑,科学家们很早就预示到了一种宇宙斥力场的真实存在。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帕纳蒂在他所著《宇观与微观的突破》中载文说:“尽管科学家们并不预料岩石会突然飘离地球而进入空间,但反引力很有可能是存在着的。如果存在着反引力的话,那么必将有一个力,而这个力只在遥远的距离内起作用,而在短距离内它又是如此微弱,以至于它的魔力并不能显现出来。”多年来,科学家们旨在寻找这个力,如果这个反引力就是答案,那么太阳系乃至宇宙的很多问题就能够解决了。而在自然界发现的四种基本力场中,库仑力是被发现的惟一一种同引力一样甚至是远远超出于引力的宏观作用力。理论与实践都表明,我们没有理由否认库仑定律会在大范围甚至是天文距离内失去作用,但这种理论是不涉及世界观的,这是我们所接触的科学中的奇异现象,也是电磁理论需要揭开的一个谜。因此,揭示宇宙的负电性星体本质之谜及了解负电星体斥力场的真实存在,是反映我们宇宙真实面貌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我们破释宇宙奥秘,揭开飞碟存在之谜的根本所在。

篇5:《一种自然现象》作文教案

一、主题阅读学习单1:

阅读文本

(1)学生摘录有关自然想象描写的片段。

(2)学生阅读教师搜集的描写风云雷电的文章。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体会这些语句写得好在哪儿。

1.教学前一周利用阅读课、晨诵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

2.提前指导学生选择好一个观察点,对某种自然现象作连续观察,并把每次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

3.提前指导学生观察时注意自然现象的变化,并在观察时要有所联想。

(设计意图:阅读文本,重在积累语言材料,为学生的习作作充分准备。观察记录,重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旨在丰富习作内容。)

二、观察记录学习单2:

1.回忆性:比如一年四季的风有什么特点。这个作业主要以摘抄好词好句的方式呈现。

2.即时观察性:从今天开始观察一种自然现象,经常记录其形状、颜色等方面的变化,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写出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去查找资料,弄清楚自然现象变化的`科学道理。

1.至少提前一周,布置学习任务。

2.及时了解学生的观察记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指导。(如:观察现象的变化给人的感觉有什么明显不同等也要记事记录。)

3.选择典型的自然想象观察记录,如春天的朝霞晚霞、春风春雨、雾起雾散等等,并把观察到的情况全面、细致地记录下来,为写作时能够突出特点、有详有略打下基础。

篇6:感恩自然_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大自然的有关知识,初步体会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

2、让学生通过感受自然,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大自然的有关知识,体会大自然的美好

2、通过感受大自然,激发学生感恩自然、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人如爸爸、妈妈、老师、朋友等都值得我们感恩,但是我们往往会忽视时刻呵护我们的大自然,它也同样值得我们感恩,大自然就像一位奇特的母亲,将无限的生命带入人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感恩大自然》这个课题。

二、感受自然

1、播放音乐、出示大自然风光图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伴着美妙的旋律,欣赏一幅幅优美的图片。(师:春天,那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蜂飞蝶舞的场面,难道不令人心动,不令人赞叹吗?夏天,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绿色世界,那热烈壮观的疾风骤雨,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秋天,一个色彩缤纷的季节,可以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可以感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苍茫!到了安静的冬天,仙人在某个冬夜漫不经心地洒落了几片细碎的雪白花瓣,大自然便给了我们一个洁白干净的神奇世界,给我们无边无际的美好遐想。看了这些美丽的图片,我们倍感自豪,自豪于大自然给了我们如此美丽的家园,给了我们如此美丽的享受。)

2、小组合作

现在,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收集的保护环境、感恩自然的小故事,先在小组内和其他小朋友们分享自己找到的资料,一会儿我们全班来交流。(生讨论)

3、全班交流

(1)各组学生选派代表发言

师:各个小组把自己组最好的材料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看,让大家分享你们的成果。

(2)同组补充,别组评议。

师:同组的同学可以再补充,别组的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三、歌颂自然

师:同学们收集的小故事真多,在大家的分享过程中我们对保护大自然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你有什么话想说,请大家以诗歌朗诵的形式说一说。

(生发言、表演)

四、小结

最后,让我们齐读诗歌《感恩自然》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感恩自然 一片枯叶飘下,那是自然的苍发,那位伟大的母亲,哺育了我们,自己却变得苍老,我捡起那片枯叶,用我的感恩之心,把它渲染成绿色,折成一只鸟儿,把它放到天空,让它为我传递那颗感恩自然的心,大地看见鸟儿,笑了,他的儿女在向他问好,我爱自然,我感恩自然,我要谢谢自然

主题2 人与自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自然,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行为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自觉地担负起保护地球,关爱生命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自然,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

2、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自觉地担负起保护地球,关爱生命的责任。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今天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狗与人的故事》(一个盲人和他的导盲犬一起死于一场交通事故中,并一起走到天堂的门口,天使拦住他们说“只有一个能上天堂,另一个要下地狱”,一狗一人为了让对方上天堂而互相谦让着,最后主人让狗留在天堂,自己下了地狱,但是狗却尾随主人下了地狱)。听完这个小故事,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生1:狗很忠心,我也想要有一条这样的狗 生2:主人和狗都能为对方着想 生3:他们都很可爱

师:是啊,大部分的动物跟人相比或许少了智慧,但是他们的单纯,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可爱,但是我们人类又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动物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人与自然》这个课题去寻找答案吧。

二、感受自然

1、播放动物世界,初步感受大自然赠予的美好

2、出示人类虐待动物的图片,播放活熊取胆的视频

3、交流:看了这些场景,你心痛吗

4、师小结:大自然给予我们太多太多的生活资源,但是现在他们却遭到人类的残忍对待,动物世界不再祥和、美丽,它充满了恐怖与不安

三、善待自然

作为人类的一员,面对大部分人类的麻木,你要怎么做呢?

1、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小结:

同学们说得都很棒,希望大家能把言语化作行动,从我做起,从身边小 事做起,从善待自家的小动物做起,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总结

最后,让我们齐唱《装扮蓝色地球》(“地球、地球属于你,地球地球属于我,地球、地球属于你和我-----)这首歌结束今天的课程。

主题3 假如没有植物,地球将会怎么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自然,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行为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自觉担负起保护植物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自然,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自觉担负起保护植物的责任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少了任何一种生物,我们还能继续生活吗?当然不行,但是,许多人不懂这个道理,他们乱砍乱伐树木,如果地球上所有植物都被砍伐完了,地球将会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二、对比感受

1、播放五彩斑斓的大自然图片,初步感受大自然有植物的美好

2、出示北方沙尘暴及大自然失去植物的图片

3、交流:看了这些场景,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保护植物)

4、师小结:是啊,假如没有植物,一切生命将不再继续!所以,我们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保护植物。合理砍伐大树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植树造林。保护植物!保护地球!就等于保护我们自己,不要让那样的不幸降临到我们身边!

三、如何保护

1、交流:你要如何保护植物?(1)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

2、动手实践

用落叶制作《感恩自然》手抄报

四、总结

同学们,大自然带给们无数的美好,让我们感恩自然、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吧!

主题4 感恩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感恩自然

2、引导学生撰写感恩信,并将其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做到感恩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感恩自然

2、引导学生撰写感恩信,并将其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做到感恩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吐露新芽,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挂满枝头,雪花为了感激冬的到来把大地母亲银装素裹。自然界尚且如此感恩,人类更应该有感恩之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感谢信》这一课题。

二、交流讨论

1、小组讨论:大自然母亲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能为她做些什么?

2、全班交流

三、写感谢信

1、师讲解71页感谢信,明确如何写?

2、生给大自然写一封感谢信

3、全班交流,看看谁写的最好

四、动手实践

4人小组合作完成一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宣传小报

五、总结

篇7:自然之道_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会读会写。

2.随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4.初步感受自然之道。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新词,会读会写。

2.随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今天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故事:有一个人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

听完了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是的,破茧成蝶虽然痛苦,但是,这是一只蝴蝶必须经历的过程。自然界有许多现象看似残酷,但其实却蕴涵着深刻的自然之道。这里的“道”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道理,也不是道路,而是指规律,那“自然

之道”就是指自然的规律。

二、揭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名为《自然之道》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究竟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自然之道,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自读课文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朗读的时候,不要忘了两个任务: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新词。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分组自学生字、新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学反馈,学习生字新词

看看这些生字和词语,你能读准它们吗,谁愿意试试?(指名读)出示生字卡片:

孵、鹰、穴、颓、愚蠢、媚、霄。

词语卡片:欲出又止、踌躇不前、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愚不可及、自作聪明、无遮无拦、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指读,读后正音解决“踌躇”读音,“颓”不能读“秃”。

给“幼”找双胞胎兄弟“幻”“啄”的书写,再写一个你觉得难记的字;

五、梳理课文脉络,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讨论填空题

课文按()顺序写作。

事情的起因是:()。

事情经过:我们先是(),后来意识(),赶紧(),后果是()。

终于,我们明白了:()道理。

2.集体交流 反馈

六、总结,质疑

唉,如果我们当初“见死不救”,结果又会有何不同呢?这中间到底蕴涵着怎样的“自然之道”呢?下堂课让老师带着大家继续讨论!

七、完成作业:

1、抄写生字。

篇8:自然界的_电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训练目标:学习抓住特征写景,并通过写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思想情感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3.能力培养目标:指导学生写景抒情、以情入景、以景言情,尝试将作文写得情景交融。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特征写景。

课时安排:

计划三课时,讲与练一课时,大作与讲评两课时。

教学方法:

讲、练、评、写。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成功的写景文章往往让人一目了然,知道写的是何时何地之景,优美的诗句同样让我们明白所描绘的景物是何时之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的是(停顿,以便师生齐答)早春美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停顿,以便师生齐答)江南夏季美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那是(停顿,以便师生齐答)塞外的冬天之景;景物都有自己的特征,我们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成功的写景文章往往让人一目了然,知道写的是何时何地之景。

二、文本解读:

(一)如何理解景物的特征?

1.学生阅读教材60页,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思考:什么是景物的特征?如何理解“抓住景物的特征”?为何都是描写“秋”,三个例子的“秋景”截然不同,但都写出了秋的特征? 2.教师点拨:

⑴、什么是景物的特征:

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物的地方,别的地方没有或者不会一样。

⑵注意景物与季节、时间、气候、地域的关系:

同样是写春天景物,也会因为地理因素的不同,各处的景物也就不同,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就要求我们大家写景时不能“概念化”作文:一说春就是百花开,一说夏就是炎阳酷暑,一写秋就是落叶纷纷,一写冬就是大雪纷飞。尤其是在我们南方,现在的冬天不一定就会有大雪纷纷扬扬。要写好景物,就要亲近自然,仔细观察,不能凭空想像,臆造出并不存在的“景物”,比如:“在一个晴朗的夜晚,皎洁的圆月高悬在深蓝的天空,满天繁星像是在眨着眼睛”。

⑶、融情入景,构建美妙的境界:

教材P60举的三个例子,《故都的秋》、《秋声赋》和《沁园春 长沙》中的秋景各具特色,极为传神,使人如临其境,但作者的遭遇不同、思想境界不同、情感不同,因而感受殊异,以情入景则各不相同,笔下之景或让人感觉到清静与悲凉,或让人感觉到清爽与冷峭,或让人感觉到生机与豪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写作方法指引与训练:

1.请同学们阅读P6162“写法借鉴”部分,归纳一下教材上关于“景物描写要抓住特征”的阐述:

明确:⑴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

⑵突出感情特点

2.片断写作训练:

P62二.选作一题。要求:当堂完成,交换作文阅读讨论,每一大组推荐一篇习作。3.讲评

四、整篇作文: “抓住特征写景”示例:

听雨的乐趣

佚名

春花秋草,夏雨冬雪,和风煦日,电闪雷鸣……这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瑰宝,是我们不可多得的财富。而雨,便是这份馈礼中的精品,是大自然的精灵。我是爱雨的,我尤其爱听雨。

春雨是文静的小姑娘,悄无声息地抛洒。诗圣杜甫有诗轻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样的春夜里,你什么事饿不必做,只需捧一杯香茗,啜一口清茶,闭上眼睛,脑海里即有这样一幅画:大地是一张上好的宣纸,春雨是一支饱蘸了绿的笔,轻轻一点,那绿便晕开去,晕开去……伴着雨点落地,一曲轻雅的《春江花月夜》便在你的心头响起了。

夏天的雨可没有那么的好脾气了,它象一个顽皮的孩子,趁你不在意,它就一路蹦着,嬉戏着,吵闹着下来了。它噼哩啪啦地在一切能敲响的东西上敲起来,然后咚咚地落在你的窗玻璃上,好象在提醒你:注意,一首精彩的昂扬的摇滚已经开始了!然后你再用心去听吧,你就会听到一串串美妙的旋律。为了把演出场地照亮,它还时不时地邀闪电来凑凑热闹,那一瞬间,黑夜如白昼,你会看到成千上万的演奏家有条不紊地演奏着各自的音符。还没等你回过味来,一个接一个的闷雷又从远处滚来,赶来倾听这最杰出的乐章。一整个夏夜,你都可以和肥梅碧梧翠竹一道陶醉在这惊心动魄的乐符里。

秋,历来被人们誉为金秋。秋风被人们誉为金风,那我就把秋雨称为金雨吧。在听着金雨的时候,一切都变的沉默了,安静了。如果说金秋就是一幅色彩凝重的油画,那金雨便是最具魅力的背景。我是在一

个下着秋雨的早晨来到这世上的,我的名字也就有了个风雨潇潇的潇字。现在,我听着着金色的秋雨,仿佛听到了一个新生命的啼哭,听到了庆丰收的锣鼓,听到了世界的新声。在金雨中,农民丰收了稻谷,学生丰收了知识,老师丰收了希望。

冬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冷酷无情的,而冬雨却是温和敦厚的。它不慌不忙地飘落,融化着积雪坚冰;它们不紧不慢地下落,洗刷着尘埃污垢;它不疾不徐地降落,准备着春的到来。你听听窗外冬雨的声音,分明是春的前奏。你怡然进入梦乡后,冬雨就会在屋檐下留给你一个梦吟:春天快到了!

这就是四季的雨,这就是雨的声音。倾听了这些精灵带个你的天籁,你便会拥有一个最纯真、最美好的心灵。

朋友,爱上听雨了吧!那么就尽情地享受它带给你的无穷乐趣吧!

点评:作文从听觉的角度对四季的雨景进行一一描绘,并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借用诗文名句突出春的特点,用多种修辞手法写出夏雨特征,融入自己对秋雨的喜爱与反思,突出冬雨的作用与对春的呼唤,语言生动、优美。

五、作文设计:

.在P62选作一题: 要求在一小时内完成,作文不少于800字,并能写出景物的特点,追求情景交融的艺境。

篇9:自然界的_电现象教案

师: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那么你知道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哪条吗? 生:黄河。

师:回答正确,从古到今,描写黄河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其中李白的《将进酒》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问题:①“黄河之水”是否都从“天上来”?

②“奔流到海”是否真的“不复回”?(PPT展示)学生讨论

师: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新课推进】

师:要学习水循环,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水体,水体之间有什么关系。清同学们快速阅读书本54页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PPT展示)自然界的水体有什么关系? 水的三种形态是什么? 水圈的特点是什么? 水体的类型有哪三种?(学生快速阅读书本回答)教师总结:

①自然界的水体是相互联系的

②水有固态,气态,液态三种形态,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PPT展示)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广

固态水: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③水圈的特点: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稍做解释)④水体的类型有大气水,海洋水和陆地水三种。(PPT展示)

观察书本54页图3.1“水圈的构成”,回答:

①三种水体中,那种水体最多?(海洋水,96.53%)②陆地水占多少?(3.47%)师:在陆地水中,根据矿化度的不同,水的性质也不同,有咸水和淡水之分。咸水约占0.94%,只有一小部分是淡水。在这些淡水中,冰川水是主体但不能直接利用。还有其他类型的淡水,书本举了几个例子。人类所能使用的淡水非常少,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我们用一幅图来比喻人类能用的淡水资源(PPT展示)。

师:水资源是有限的,但它是可再生资源。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我们以河流水补给为例,看看水体间是如何相互补给的。(PPT展示书本54页图3.2)

问题:①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师:图3.2中,河流的补给有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

②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PPT展示)

师:我们知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那么就是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如果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那么就是河流水补给湖泊水。知识扩展:

师:潜水和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关系也十分密切,潜水指的是地下水。我们观察河水与潜水相互补给示意图,思考:河水什么时候补给潜水,潜水什么时候补给河水?(PPT展示)学生观察,教师讲解。

师:假设河流处于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潜水水位,则河流水补给潜水 假设河流处于枯水期,潜水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则潜水补给河流水(特殊例子:“地上河”黄河)

师:黄河下游是世界有名的“地上河”,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面7M左右,所以这里只有黄河水补给潜水,潜水不能补给黄河。小结:我们知道了河流水的补给来源有许多,清同学们再思考:“黄河之水是否都从天上来”? 生:略。

师:黄河之水除了从天上来,还有许多的来源,例如冰川融水,潜水,湖泊水等等。(PPT展示)过度:刚才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奔流到海是否真的不复回”? 学生讨论

师:刚才已经说过,水体是不断运动的,他们也处在不断的更新中。“黄河之水”流入大海后还会回来。那么它是如何回来的呢?这就是我们第二部分学习的内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师:水循环的概念是什么?水循环有哪几种类型? 生:略。

师: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有海陆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PPT展示)师:什么是海陆大循环? 生:略。

师:下面我们来看下海陆大循环的过程和各个环节。(PPT展示)

师:广阔的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他们经过江河汇集,又回到海洋。它可以使陆地上的水得到不断补充,水资源得以不断再生。(教师画板图,指导学生观察)师:陆地内循环的主要过程和各个环节是什么呢? 生:略。

师:降落到大路上的水,期中一部分或全部陆面,水面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水汽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陆地上,这就是陆地内循环。

师:海上内循环只有两个环节,请同学们读书本55页相关内容,说出是哪两个环节。生:略。

师:海洋面上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落到海面的过程,叫做海上内循环。请学生上黑板作图,教师讲解 表格总结,FLASH演示

思考:黄河水“奔流到海”是否真的“不复回”?(PPT展示)生:通过海陆大循环可以回到陆地上。

过渡:生生不息的水循环给地球和人类带来了生机,同时人类活动也在影响着水循环的 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55-56页活动题,并回答后面的问题。(PPT展示)(1)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那些自然因素有关?(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 学生阅读书本,回答问题。

师:一人类能够干预水循环的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下渗等环节。(举例说明)

二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变暖,降水变少。

三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过度使用黄河水。四调配水资源(南水北调),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等。

过渡:水循环是个庞大的系统,它连接着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在自然界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请同学门读书本56页两段内容,分小组讨论总结水循环有哪些重要意义。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PPT展示)

一水在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二它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即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三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①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四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有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水体的基本知识,知道了水循环的类型,过程和各个环节。人类同时也能影响水循环的一些环节,水循环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我们要节约水资源,合理用水。

课堂练习:

1.在海陆间大循环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D)

A.海洋水的蒸发

B.大气的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地表、地下经流

2.目前,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需要保护的水资源是

(B)

A.冰川水 B.河流水 C.深层地下水 D.大气水 3.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C)①水循环联系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②水循环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③水循环使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④水循环运动还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使水成为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D)

①长江径流是陆地循环的一部分②我国东部夏季风是海陆间大循环的一个环节 ③塔里木河不参与水循环④地表植被与循环有关

上一篇:幼儿园摩擦力课件资料下一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做好新时期地方人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