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加强农村人口文化建设

2024-05-03

着力加强农村人口文化建设(精选10篇)

篇1:着力加强农村人口文化建设

强化农村人口文化势在必行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最近,局里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通过学习认为,推进文化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农村人口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做好农村人口文化工作,为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学习,结合实际,浅谈个人观点。

一、农村人口文化存在的意义

通过调查走访及同群众座谈了解到,农村人口文化建设对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和国家文化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充分利用人口文化大院送宣传品、自乐班文艺宣传队、宣传农村人口文化,演出以倡导婚育新风、遵纪守法、关爱女孩、尊老爱幼、扶贫致富等为主要内容,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树立了新型生育观念。推进和发展农村人口文化,巩固和完善了农村文化阵地,创新和丰富了农村人口文化的活动载体。通过推进人口文化,教育了自己、影响了亲戚、带动了群众,也促进了婚育观念和婚育行为的转变,为稳定低生育水平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提供了优质技术服务。农村人口文化的开展及母亲健康工程的实施,既宣传了关爱女孩、生殖健康、优生优育服务等内容,提高了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为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4、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以先进的人口文化引导群众树立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顺其自然、女儿也是传后人等新型婚育观念,促进新型农村、家庭和人的和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农村中有大量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运用人口文化,大力宣传倡导尊老爱幼、互爱互助,关爱老人,关爱留守儿童,从而使老年人能得到应有的照顾,使儿童能得到健康成长。通过开展评选五好家庭、百名孝子、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促进农村形成了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诚实待人、邻里有善的良好道德风尚。通过评选活动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农村人口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在农村人口文化建设中,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要求,不断创新方式,丰富内容,扩大影响。

1、氛围宣传营造环境。结合人口文化大院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各镇管区均在位置显著的公共场所设计制作了内容规范、形式新颖宣传牌和标语。各试点村都建立了人口文化大院和文化墙。定制了印有人口计生宣传标语、政策的茶杯、雨伞、购物袋等免费发放给育龄群众,既激发了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计生宣传品的入户率和影响力,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2、活动宣传贴近群众。在重大节假日,设立咨询点进行咨询义诊,面对面解决育龄群众在生育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乡风文明建

设,通过自乐班文艺队的演出,把群众需求与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把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项目融入“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和“幸福家庭”建设活动之中,倡导新型、文明的生育观念。

3、舆论宣传唱响主旋律。我县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在县电视台开辟了计生专栏,多层次、全方位宣传人口计生工作情况和政策知识;在广播上滚动播出了十多条计生标语和依法行政通告等;通过县人口计生网络平台宣传计生知识;为人口计生的长足发展奠定了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

4、政策宣传促进群众自律。是村民自治要求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履行国家人口计生政策,所以提升人民群众人口理论知识和计划生育政策知晓率是关键中的关键。制作发放了《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等多种宣传品免费发放到育龄妇女手中。

三、加强农村人口文化建设的工作措施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工作内容由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需要从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来建设先进的人口文化,这对于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发展十分必要。

1、切实抓好组织领导。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农村人口文化建设使其更好地发挥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把“婚育新风进万家”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宣传优生优育知识与科技三下乡相结合,面对面的宣传、教育和服务,倡导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孩也是传

后人”等新型婚育观念。

2、切实抓好部门协作。坚持资源共享,部门协作,与广电、教育、公安等部门相互促进,互惠共赢,为广大群众服务。

3、切实抓好阵地建设。要紧紧围绕农民求知、求富、求文明的需求,充分发挥人口文化大院、人口学校、人口文化长廊等在开展农村人口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托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开展人口文化活动。加强对农村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为育龄群众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提供新空间

4、切实抓好活动主体。积极组建村级自乐班,支持他们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人口文化活动,并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群众多方面、多样化的需求。要鼓励农民群众自编、自演节目,利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5、切实抓好品牌创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强力推进农村人口文化建设。一是把人口文化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相结合。主要是建设人口文化大院、宣传一条街,组织评比好媳妇、幸福家庭等人口文化活动,广泛宣传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孩也是传后人等新型婚育观念。二是把人口文化与“关爱女孩行动”相结合,对计生女孩家庭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三是把人口文化与计划生育“幸福家园”推进相结合,将人口文化融入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完善“奖励、优惠、免费、扶持、保障、救助”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使计生家庭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荣誉、文化上有品位、社会上有地位、生活上有保障。

篇2:着力加强农村人口文化建设

为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进程,__市从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培育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提高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入手,找准结合点,实施新举措,打造新合力,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机地融入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大局中来。

一、固堡垒,强基献策助民富。牢牢抓住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点,从“选、育、用、管”四个环节入手,着力培养思想素质过硬、工作作风扎实、创新意识较强、带富能力突出的乡村干部队伍。选拔子一批30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了乡镇领导班子中,选派9名工作能力强、敬业精神强的乡镇机关干部到后进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理清了发展思路,加快了转化提高。今年,又选派20名优秀科级党员干部,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部分贫困村、后进村任党支部书记,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同时,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对乡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全面推行了“领导服务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典型推广在一线,形象树立在一线”的“一线工作法”,促进了乡村干部工作作风的明显转变,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带队伍,培育先锋促民兴。注重引导和发挥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托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建立党员专业经济协会和“一区三带”等党性实践活动,不断培养和壮大了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骨干带头作用的先进群体队伍。目前,全市上岗党员人数已达1890多名,占到了农民党员总数的63,辐射到了每个村组。仅在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上岗党员就发展新农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推行新管理、倡导新风尚等方面,向乡村两级班子提出合理化建议318条,收集致富信息368条,传授致富技术171项,调解民事纠纷189起,帮办实事318件,在和谐农村构建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适应农村党组织活动方式和党员活动范围发生的新变化,依托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建立协会党组织67个,其中建立党支部8个,全部挂牌并建立了活动阵地,引导和带动党员能人领办能人带动型、互助协作型、龙头带动型的各类专业经济协会100个,会员近2万人,辐射带动农户14850户,参与党员1281名,拓展了农村党建工作的新领域。

三、建制度,规范决策聚民意。紧紧抓住聚民心、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四个关键环节,在农村全面推行以“两委成员联席会、党员代表议事会、村务民主听证会、村民代表恳谈会和民主评议村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四会一评”工作制度,明确了各项会议召开的时间、参会范围和议事主题,及群众监督、议题办理等事项。正确处理好发挥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与坚持村民自治的关系、保证党组织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与自治组织依法行使职权的关系、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与调动村民参政议政积极性的关系,有效建立和形成了党的领导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各项决策科学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的长治久安的长效机制。通过推行“四会一评”工作制度,使民主的力量得以充分发挥,村干部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的水平大为提高,不仅增强了村务工作的透明度,减少了群体性上访案件,而且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使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四、献爱心,济贫帮困解民忧。把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作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采取爱心捐助、结对帮扶等形式,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农民群众的心坎上。继续深入化关爱贫困党员工程,采取组织部重点帮扶、部门包挂帮扶、乡镇联系点帮扶、党员结对帮扶等形式,强化贫困党员帮扶责任和措施,从资金、物资、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提高了贫困党员的致富能力。今年“春节”、七一,市、乡、村共为贫困党员户解决遗留问题355件,送去帮扶资金32万元。仅在“三春”生产期间,各级党组织为贫困党员提供致富信息178条,办实事240多件,协调发展资金20多万元。使农村贫困党员有了新的增收门路,加快了增收步伐。坚持和完善市、乡领导干部“1 1”结对帮困制度。全市39名市级领导干部、86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和10个乡镇的84名科级干部全部与特困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通过提供劳务输转信息、科技致富信息、协调发展资金、提供物资支持等形式,为贫困户加快脱贫步伐提供了保障。

五、拓思路,多措并举强集体。进一步深化村级集体经济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拓宽村办项目融资渠道,因地制宜走出了建立产业基地、开发生态旅游、兴办龙头项目、发展三产服务、盘活闲置资产、创办流通组织、开展中介服务等七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使村级集体经济始终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今年,各村计划新办集体经济项目31个,预计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可增长15以上,达到1200万元以上。适应取消农业税后的新形势,大力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和渠道,在黄闸湾乡进行了整合集体土地资源、化解村级债权债务试点工作,对重新完善的5320亩集体土地进行了重新发包租赁,收回集体土地承包费138.6万元,并全部用于化解历年村级债务,占债务总额的85.9,使影响农村稳定和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探索出了一条化解村级债务的新路子,甩掉了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崭新征途上的沉重包袱,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篇3:着力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乡村”, 是全国九亿农民的共同期盼和愿望, 也是最大的民生利益。据调查, 近几年来, 农村生态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资金投入不足、项目不多且单一;绿化美化“撂荒”地带随处可见;还有不少“垃圾村”和“污水村”需要进行综合整治, 而且任务艰巨、难度较大, 不可忽视和懈怠。

要树立城乡“一盘棋”的执政理念。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 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统筹, 健全“城乡并举、整体推进、平衡发展”的生态建设机制, 坚决反对“重城市、轻农村”的片面做法, 着力解决好农村生态建设滞后的问题, 千方百计让农村生态建设“热”起来, 与城市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不断开创农村生态建设的新局面。

要不断加大农村生态建设投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深入农村、帮助农民因地制宜搞好生态建设规划的基础上, 合理增加财政投入比例, 集中向农村倾斜。同时, 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确保农村生态建设资金需要。要突出“思想帮扶”, 引导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精神, 克服“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做到帮扶帮在“点子”上, 实事办在农民“心坎”上, 从而激发农民参与生态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强化农村生态综合考评机制。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要求, 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切实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建立和完善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把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列为政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以此来约束地方官员“重发展、轻生态”, “重城市、轻农村”的短视行为。乡镇领导和村官也要进行必要的“生态考核”, 对本区域的生态受损和环境污染也要担责。而且要落实中央规定的“党政同责、终身追究”制度。

篇4:着力加强农村人口文化建设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思考

1 当前农村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我们调查发现,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一是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虽然每个班级墙上都贴有奋斗目标,但都是类似于“文明守纪团结好学”这样的“千班一面”,缺少班级个性,体现不出班级的精神文化;二是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方面,绝大多数班级制定了“班级公约”,但在具体实施上还是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三是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广大师生都很重视教室环境建设,都在努力去做环境美化工作,但学生的参与力度不够,环境育人的作用还未全部发挥;四是在班级活动文化建设方面,部分班主任片面地强调学习,把更多的目光放到了班级学风的塑造上,对活动重视程度差异较大,部分活动前期策划准备不充分,活动内容形式陈旧、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班干部的策划、组织能力相对薄弱。上述问题表明,大力提高班级文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现实课题。

2 全面把握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1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文化。优美而温馨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工作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在一个窗明几净,文化氛围浓厚的班级里,师生的荣誉感、班级的内聚力都比较强。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应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一是注重教室的卫生;二是重视教室的布置。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2.2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大多没有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集体观念较为淡薄,纪律也较散漫,自觉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度的制订与完善;二是制度的实施。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

2.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建设班级精神文化。一般说来,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一是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班级人际环境是班主任、任科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环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良好的人际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二是引导正确的班集体舆论。良好的舆论对班级的各项事物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它能让班级充满浓郁的学习气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师生之间互相信任;三是培育良好的班风。班风是指班级的作风和风气,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

3 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的思考

班级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必须会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的身心发展。努力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的外部环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并激励其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以高尚的情懷去生活。从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出发,我认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3.1参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的且为自己所喜爱的文化环境。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优美、高雅、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因此,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要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使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作用。黑板报和墙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的眼睛”。因此,许多班主任把布置和更换黑板报、墙报的任务交给少数能写善画的学生。但是,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如果对这些黑板报、墙报不感兴趣,那么再美再好的黑板报、墙报对于整个班级的教育活动又有什么意义呢?每个人都有“把自己才能表现出来”的良好愿望,而黑板报和墙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所以,为办好黑板报和墙报,充分发挥其作用,班主任应采用学生轮流或小组轮流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从而来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理想,表现自己的情感,培养创造的个性,让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

3.2爱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将学生的情感发展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文化的场所,而“爱心”的培养则是班级情感文化建设的核心。班主任和学生是构建班级情感文化的主体,而班主任则是班级情感文化的缔造者。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班主任要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并产生热爱教师的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情感氛围。其次,班主任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童言无忌”,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理解学生的“盲目过错”,让每个学生在教师面前都能畅所欲言,勇于展示,真正树立起新型的师生观。

学生在学校、班级里开始积累做人的道理,同时也是在积累心理上的健康和成熟,所以,学生应该在一个健康、美好的班级情感文化的沐浴下成长。这种健康、美好的班级情感文化应该是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班级中的成员人人热爱集体,又被集体所爱;人人赞美别人,也被别人赞美。教师要善于不断地抓住时机,发现教育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关心他人,关心集体,浓厚班级的情感文化。

篇5:着力加强农村人口文化建设

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北部,面积9236平方公里,人口35万,是1936年解放的革命老区,红军长征途经之地,原陕甘宁省委、省政府驻地,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最后一战——山城堡战役就发生在环县境内。习仲勋同志为环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全县辖21个乡镇(办),250个行政村,1802个村民小组,是国扶贫困县和干旱困难县。200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9.5亿元,财政收入81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33元。近年来,我县立足县情,在村级成立纪检小组,加强民主监督,推行阳光村务,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建立组织机构,解决“谁来监督”的问题。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三农”投资的不断加大,我县每年仅涉农资金就达5.5亿多元,村“两委”会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加之,环县山大沟深,地域广阔,村与村的距离遥远,交通十分不便,信息非常闭塞。因此,县、乡纪委对村组织的监管难度加大,造成涉农涉村信访数量不断上升。据统计,2006年至今,我县共收到信访件278件,其中涉农案件128件,涉及村干部问题的就有102件,共立案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44件,处分违纪人员54人。分析这些案件和问题,大多数集中在村级,而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村级监督缺位,多数村“两委”会监督处于“真空”状态。为此,我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在村级成立了由3名以上成员组成的纪检小组。纪检小组成员主要在县、乡人大代表、回村定居的离退休老干部、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治安联防小组成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曾担任过村干部的群众代表、致富能手、复退军人、威信较高的农民群众或村民小组长中选聘,由各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表决推荐,张榜公示后,由乡镇纪委颁发聘书,并纳入全县农村党风廉政监督员库进行管理。目前,我们共选聘村级纪检小组成员1093名,全面参与村级监督工作。同时,我们狠抓了基层纪检组织阵地建设,要求基层纪检组织全面达到“2345”的标准,即县、乡单位机关院内达到两有:有党务政务公开栏、有廉政警语、标语(牌匾);县、乡阵地达到三有:有固定办公场所、有基本的办公设施、有健全的组织机构;纪检组织办公室内达到四有:有本单位反腐倡廉工作部署安排、有纪检工作流程图、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簿册、有存放整齐规范的文档资料;村级达到五有:有场所、有制度、有设施、有人员、有资料,有力的夯实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基础。

二是明确职责权限,解决“监督什么”的问题。村纪检小组既拥有参与权、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四项权力,又负有协助党支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监督落实村务公开、监督检查村级重要工作、参与惠农政策落实、协查党员违纪问题和反映群众诉求的六项职责。着眼于管好“人”,将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廉政承诺、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党内监督制度向村一级延伸。着眼于管好“权”,凡是重大决策和热点难点问题,均按规定召开会议,并由纪检小组成员参与讨论决定。着眼于管好“钱”,规范农村基层财务管理,监督村级财务开支及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村级财务收支由纪检委员签字审核,明确规定任何村级财务票据没有纪检委员签字盖章,都不能入帐报销,使村级财务管理有效地置于监督之下。同时县纪委统一设计样式和标准,在村级普遍建立了《党务村务公开登记簿》、《信访接待登记簿》、《群众来信来访处理单》、《医疗保险补助资金发放台帐》、《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台帐》、《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发放台帐》、《临时救济救灾资金发放台帐》、《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发放台帐》和《灾后恢复重建、维修户花名》等9类簿册和台帐,进一步明确了纪检小组监督的范围和事项。同时,我们还注重加强了对村纪检小组的管理,实行纪检工作公示制,定期将支部纪检工作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规范工作流程,解决“怎样监督”的问题。为了确保村纪检小组真正发挥作用,有效行使权力,我们从制度建设上着手,从强化监督上着力,通过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相结合的农村惩防体系,有效解决“村官”腐败问题。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县村级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定村纪检小组受乡镇纪委和村党支部双重领导,以乡镇纪委管理为主,业务上受乡镇纪委指导,对村民主理财小组负有组织协调职能。制定完善了《村纪检小组工作职责》、《党务村务公开制度》、《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村干部廉洁自律十项规定》等制度,并一律装框上墙,严格对照执行。尤其对农村低保、危房改造、退耕还林、救济对象的评选等事项全程参与,实现了村务管理和村务监督分离,改变了村“两委”主要领导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工作体制。目前,全县1000多名纪检小组成员履职尽责,敢于监督,敢说真话,成了“群众的贴心人”。

四是健全保障体系,解决“敢于监督”的问题。为了保证纪检小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我们把健全完善“监督机制”作为重点。首先,从业务上实行垂直管理。村纪检委员直接对乡镇纪委负责并报告工作,乡镇纪委对村纪检委员的职务任免有决定权,避免了村纪检委员受制于村“两委会”、监督软弱无力的现象。其次,努力营造村级廉政文化氛围。积极筹措资金建设村级廉政文化阵地,在村部院落和乡村公路沿线等醒目位置制作廉政宣传牌,悬挂横(条)幅,刷写廉政标语和格言警句、警示漫画等,在“农家书屋”增设了廉政书柜和廉政文化教育宣传专栏,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增强了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和渗透力。第三,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分片培训、观摩学习等多种方式,对村纪检委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把纪检委员纳入全县纪检监察队伍进行考核和管理,村级纪检组长可参与县上评优评先活动和有关业务工作会议,对比较优秀的及时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或个人素质偏低难以胜任工作的予以调换。目前,已有5名村纪检成员被选拨担任村支书、村主任。

工作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村级纪检小组的成立,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起到了“防护墙”的作用,极大地减少了违纪问题的发生。村纪检小组对农村财务收支、惠农政策落实、计划生育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全程监督,有效杜绝和避免了一些村干部不按政策规定办事,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不廉洁行为,使广大村干部不敢腐败、不能腐败、也不愿腐败,减少了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二是起到了“信息员”的作用,广泛地拓宽了信息反馈渠道。村纪检小组在工作中发现苗头性问题和信访隐患,既可以及时予以解决纠正,也可以向上级汇报和反映,前移监督关口,使下情上晓,畅通信息渠道,促进各项政策规定落实。

三是起到了“广播站”的作用,积极地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村纪检小组在认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惠农政策的同时,积极参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尤其注重了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宣传,确保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四是起到了“预备队”的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基层纪检组织力量不足的问题。通过抽调村纪检小组协助乡镇纪委开展案件查办、纠风治乱和专项检查等工作,有效解决了乡镇纪委人力单薄,工作中顾此失彼等问题。

篇6:着力加强农村人口文化建设

加强村纪检委员队伍建设 着力打造农村阳光政务

女织寨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抓基层、打基础、促和谐”工作大局,从加强纪检委员队伍建设入手,强化管理、注重教育、突出重点、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切实解决“谁来监督、监督什么、怎样监督、敢于监督”的问题,着力打造农村阳光政务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了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为全乡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纪律保障。

一、建立组织机构,解决“谁来监督”的问题。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三农”投资的不断加大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平房改造等工作的迅速推进,致使村集体资产日益增加,村“两委”会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加之对村组织的监管难度加大,造成涉农涉村信访数量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不断上升。分析原因,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村级监督缺位,多数村“两委”会监督处于“真空”状态。女织寨乡党委、政府以第九届农村“村两委”换届工作为契机,按照市区关于村级纪检委员设置的相关工作要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全乡共有19个村,19个村都配备了村纪检委员,其中13人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建立健全了村级纪检监督机构,全面参与村级监督工作。同时,狠抓基层纪检组织阵地建设,要求村纪检组织全面达到“五有“的标准:有场所、有制度、有设施、有人员、有资料,有力的夯实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基础,为打造农村阳光政务提供了人员保障。

二、明确职责权限,解决“监督什么”的问题。村纪检委员既拥有参与权、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四项权力,又负有协助党支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监督落实村务公开、监督检查村级重要工作、参与惠农政策落实、协查党员违纪问题和反映群众诉求的六项职责。着眼于管好“人”,将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廉政承诺、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党内监督制度向村一级延伸。着眼于管好“权”,凡是重大决策和热点难点问题,均按规定召开会议,并由纪检委员参与讨论决定。着眼于管好“钱”,规范农村基层财务管理,监督村级财务开支及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村级财务收支由纪检委员签字审核,明确规定任何村级财务票据没有纪检委员签字盖章,都不能入帐报销,使村级财务管理有效地置于监督之下。同时在村级普遍建立了《群众来信来访登记簿》、《医疗保险补助资金发放台帐》、《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台帐》、《农村种粮补助资金发放台帐》、《临时救济救灾资金发放台帐》等5类簿册和台帐,进一步明确了纪检委员监督的范围和事项。同时,我们还注重加强了对村纪检委员的管理,实行纪检工作日走访、月调度、季培训等制度,定期将纪检工作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为打造农村阳光政务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规范工作流程,解决“怎样监督”的问题。为了确保村纪检委员真正发挥作用,有效行使权力,我们从制度建设上着手,从强化监督上着力,通过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相结合的农村惩防体系,有效解决“村官”腐败问题。严格落实唐纪办发【2012】6号关于《农村纪检委员规范化管理二十四条制度》的通知要求,规定村纪检委员受乡纪委和村党支部双重领导,以乡纪委管理为

主,业务上受乡纪委指导,对村民主理财小组负有组织协调职能。制定完善了《村纪检委员工作职责》、《党务村务公开制度》、《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等制度,并装框上墙,严格对照执行。尤其对农村低保、危房改造、种粮补助资金发放、救济对象的评选等事项全程参与,实现了村务管理和村务监督分离,改变了村“两委”主要领导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工作体制。目前,全乡19名纪检委员履职尽责,敢于监督,敢说真话,成了“群众的贴心人”。

四、健全保障体系,解决“敢于监督”的问题。为了保证纪检委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我们把健全完善“监督机制”作为重点。首先,从业务上实行垂直管理。村纪检委员直接对乡纪委负责并报告工作,乡纪委对村纪检委员的职务任免有决定权,避免了村纪检委员受制于村“两委会”、监督软弱无力的现象。其次,努力营造村级廉政文化氛围。积极筹措资金建设村级廉政文化阵地,在村部院落和乡村公路沿线等醒目位置制作廉政宣传牌,悬挂横(条)幅,刷写廉政标语和格言警句、警示漫画等,在“农家书屋”增设了廉政书柜和廉政文化教育宣传专栏,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增强了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和渗透力。第三,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分片培训、观摩学习等多种方式,对村纪检委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把纪检委员纳入全乡纪检监察队伍进行考核和管理,对比较优秀的及时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或个人素质偏低难以胜任工作的予以调换。

在半年的工作中,村纪检委员纪检监察工作成效显著。全乡19名村纪检委员走访群众900余户,上报重要信息20条,参与民主决策50余项,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监督村务公开、参与民主

理财150余次,协助村党支部、村委会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廉政制度等规章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打造阳光村务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我们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一是起到了“监督员”的作用,极大地减少了违纪问题的发生。村纪检委员对农村财务收支、惠农政策落实、计划生育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全程监督,有效杜绝和避免了一些村干部不按政策规定办事,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不廉洁行为,使广大村干部不敢腐败、不能腐败、也不愿腐败,减少了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二是起到了“信息员”的作用,广泛地拓宽了信息反馈渠道。村纪检委员在工作中发现苗头性问题和信访隐患,既可以及时予以解决纠正,也可以向上级汇报和反映,前移监督关口,使下情上晓,畅通信息渠道,促进各项政策规定落实。

三是起到了“宣传员”的作用,积极地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村纪检委员在认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惠农政策的同时,积极参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尤其注重了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宣传,确保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四是起到了“协查员”的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基层纪检组织力量不足的问题。通过抽调村纪检委员协助乡纪委开展案件查办、纠风治乱和专项检查等工作,有效解决了乡纪委人力单薄,工作中顾此失彼等问题。

篇7:着力加强农村人口文化建设

×××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最近,我县人口计生一条线对省委《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进行认真讨论,共提出6点修改建议:

1、对违法生育“是党员、干部的,依纪依法从严惩处”规定中,建议加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职工,一律

实行“双开”,所在单位责任人三年内不得提拔,不得评优。

2、因企业老板等富人名人超生社会影响大,收入标准难界定等问题,建议对他们夫妇双方当年的收入由县纪检、监察、经济主管部门参与界定,确保足额处罚到位。并予以曝光,取消产品评优和个人评先资格。

3、在实行齐抓共管过程中,建议公安在申报户口、学校在儿童入学、工商在办理证照、医院在产妇接产等方面继续查验计划生育证明。残联在鉴定发残疾证时,应由计生部门共同参与,减少不符合条件的照顾生育。

4、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中,建议计划生育干部实行一条线垂直管理,乡镇计生中心人员由县人口计生委统一管理使用,以便根据工作情况对计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乡镇政府不得擅自配备调整计生人员。

5、在现有奖扶政策的基础上,建议凡农村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夫妇,从领证之日起,即由国家和个人按比例共同投保养老,逐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6、国家和各级政府投入的计划生育事业费,建议由县人口计生委统一管理使用。

现在,把我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的调研、做法和思考情况汇报如下:

今年来,我县就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和对中央《决定》贯彻落实等问题,召开了××次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并深入村组开展群众访谈活动,初步摸清了影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导致计划外生育人数增多的“五大”因素:即:一是正确的舆论跟不上“误论”的传播速度。近几年来,我们在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法》的过程中,大家都依仗法律的权力能约束人们的生育行为,对计划生育现行政策的宣传有所淡化,特别是“七个不准”的提出,有部分从事计生工作的基层干部感到束手无策,于是在社会上很快就出现了现在计划生育工作松了的“误传”,原来不想超生的人员思想也开始动摇,在一些地区计划外生育很快就出现了反弹的现象。二是年轻夫妇受不了双方父母的压力。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以上的年轻夫妇生育一孩后,不想超生,但他们的双方父母坚持要他们超生,并捧出了社会抚养费由他们交,小孩的一切抚养、上学的经费全由他们负担等“父子协定”。有的儿媳们不同意,老人们就无理取闹,有的开始虐待媳妇,有的动员儿子离婚。有的夫妇为了满足老人们的心愿或保全自己的家庭地位,无奈地超生。三是节育措施没有满足群众避孕需求。有很大一部分育龄妇女是由于我们服务工作的不到位,一方面该按时落实的节育措施,没有按时落实,落实了的措施有效性差,导致意外怀孕,现实的孕情,使她们萌生了超生的念头。另一方面孕情检测工作跟不上,随着怀孕月份的增大,处理难度也随之加大。四是性别选择成了超生的“驱动器”。有不少育妇说:“过去我们不敢超生,原因是不知生男生女,现在B超鉴别胎儿,一鉴一个准,谁不想再选择一个呢”?有的育妇计划外怀孕后,躲在外面等待B超鉴别,如果是她们要选择的性别,就继续外躲,如果是他们不要的性别,自动的回到家里,有的服从检查,有的主动报告,村干部一看便知,但目前尚无政策予以保护,她们在手术时,不仅费用要报销,还要干部全程服务,村干部哭笑不得。五是弹性管理导致弹性生育。对计生实行“一票否决权”,过去有“否决力”,现在超生的面大了,甚至找不出过硬的单位,在没有“否决力”的情况下,被迫加大工作弹性,否决最差的,使计生工作失去了“底线”。有的镇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不到位,将社会抚养费划为事业费,虽有计生考核的压力,但缓解了经费投入的压力,失中有得,计生工作也就无“底线”而言了。对于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手段不硬,弹性更大,有钱多征,少钱少征,无钱不征,抗征者照样逍遥法外,对计生工作的开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的做法和思考是:

一、培育新农民。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而新农村建设为我们提供了开展计生工作的新的条件,全县正以不同的方式对农民进行思想、思维、知识、智能进行培训,其中包括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等“世代服务”内容。并以此为载体,在全县全面推广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目前运行良好,效果显著。我们在××镇××村调查,有一个对象计外怀孕后,村里的群众主动帮助做工作,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该镇还把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延伸到每个家庭主要成员,即以计生户父母为家庭计生第一责任人,签订计生管理合同。利用村民自治组织,定期召开他们的思想交流会议,一方面让他们知道计划生育政策和管理要求,强化计生工作家庭责任。另一方面,树立父母

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把子女的精力集中在勤劳致富上,以致建成一个家庭富裕、生育文明、居室优美的社会主义的新农家

二、建立新机制。为使全县人口计生工作运行机制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要紧紧抓住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乡镇机构改革契机,加大改革力度,在改革前对所有计生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开展素质教育,造浓改革氛围。改革中进行资格考试、能力和素质测试,实行阳光操作,稳妥推进。改革后的计生一条线人员应由县级人事部门和人口计生委统一管理使用,镇区计生中心人员亦可在全县计生系统内流动,镇区不得擅自借用或调整计生中心人员,以确保计生队伍的稳定,人员结构的优化。同时改革经费投入渠道和管理使用方法,建立县、镇政府统一投入、县财政统一监管、县人口计生委统一管理,镇区包干使用的经费投入机制,确保计划生育经费按时、足额到位。

三、引进新技术。对现有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开发使用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所有已婚育龄妇女的指纹信息全部储存电脑管理系统之中,服务站服务人员有没有为对象服务、对象户有没有落实节育措施?是什么措施等可以笔下操作的重要信息,一律以本人指纹为准。可以设定在指定服务项目中留有指纹,也可设定“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栏目,让被服务对象当场进行指纹评议,通过指纹管理、指纹评议,一方面促使计生服务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让每一个育龄夫妇都能享受到计划生育的“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在各级计生部门进行考核评估时可以直接进入该系统查询全部的真实的计生服务信息,客观地评估服务绩效,准确地指导今后工作,通过优质的服务和严密地管理,全面体现新农村建设中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

四、制定新政策。年内将制定出台《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在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入学就医、城区改造、困难救助等方面向计划生育工作倾斜,进一步发挥少生快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高计划生育对象户养老扶助标准,并把计生户的社会保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民生指标之中。加大对有“两非”行为人员的惩治力度,全面实施对B超室统一配置合格的摄像设备,实行24小时监控,县“两非”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按月对每一B超摄像资料进行查阅,对有重大嫌疑的交公安机关侦破。对使用B超鉴别胎儿的医生,一律实行开除,终身不得从医,对因鉴定性别导致非医疗性引产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撤销医院院长职务。加强孕前型管理,确保计划外怀孕早发现、早处理,对怀孕达6个月以上,不得实施非医疗性引产,不给怀孕女婴对象有可乘之机,从管理上、制度上、政策上彻底遏制“两非”案件的发生。

五、采取新举措。在新农村建设中,我县不断强化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对新农村和计划生育实行同规划、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坚决把责任落实、责任追究放在计生工作的第一位,对各级年初签订的计生工作责任状,逐一进行检查对照,对工作严重不到位,并有失职行为的,提前追究领导责任。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会办计划生育工作制度,排查存在问题,提出新的整改方案。坚持计划生育工作的考核、调查、解剖、监测、分析制度,运用多种手段,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健康运行。坚持计划生育工作预警制度,对领导重视不够,问题存在严重,后进转化不力的镇、村及时发出预警警报。重点改革对领导干部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的追究办法,即把过去的年终“一票否决”改为平时“一票否决”或“一事否决”,或防止年终时横比竖看,难以决断。对各级干部的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实行关口前移,把切实可行的指标定为工作的“底线”,任何责任人随时触犯计生工作“底线”,随时予以处理,不搞年终算总账。通过硬化干部责任,强化基础管理,提高科技水平,强势推进我县计生工作的开展。

篇8:着力加强农村人口文化建设

一、准确了解现状

我学区有九年制学校一所, 下辖七所村校。初中部学生578人, 中心校小学生550人, 村小学生560人;中心校教师36人, 特岗教师4人, 村小教师20人;临时工6人;代课教师5人。从近几年每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看, 中心校小学部与村级学校同年级学科平均成绩比, 中心校高出村级学校平均成绩30-40分。

二、认真分析村级小学校教学质量低迷的原因

1、教师结构极不合理

(1) 年龄结构老化。人均年龄45.7岁, 50岁以上的就占56%, 绝大多数是民转公教师。 (2) 教师来源:民转公的教师;2008年社会选招的教师;代课教师。 (3) 多数教师缺乏专业知识, 有的知识结构老化, 有的还要通过学习, 参加考试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 (4) 村小教师长期缺编, 导致教师数量不足。 (5) 长期沿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陈旧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方法过时落后, 不适应新课标要求。 (6) 村小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机会少, 知识的补充和教学方法更新没跟上。因此, 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显得力不从心。 (7) 村小教师中的骨干往往刚露尖就被抽调到中心校。因此, 村校没有或少有骨干教师存在。

2、村校教师生活工作在最基层, 绝大多数村校教师包班教学, 生活艰苦, 工作量大。

3、村校教师身兼多种角色, 工作负担、家庭负担、精神负担重。

4、村校办学条件差, 设备设施简陋, 有部分村级学校只

有教学楼、办公室, 没得教师住房及生活用房, 教师天天教“走读”, 导致教师教学时间、精力无从保证。村校教育教学设备设施配备没跟上, 设备设施简陋。

5、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学校成了开办第三产业的一块肥肉, 不少个体户分别在学校附近建起了市场, 有的干脆到学校叫卖, 劣质的文具用品和过期的食品冲击学校市场。严重影响和干扰学校工作。

6、对村校缺乏强有力的管理。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学校领导鞭长莫及。只能是每学期到村校检查两次工作。只管理收缴计划、总结、考试监测、经费收支、教材发行、“六认真”检查等部分事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落实难。这给极少数责任心不强的教师提供了机会, 教书不负责任, 教学无准备。批改作业马虎。有的教师还从事其他职业。

7、有时学校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村校教师积极性受到挫伤。

8、村校场地设施不完善, 不具规模。

存在教师少, 班数少, 班额不足的现象。导致教师孤独郁闷, 不安心村校工作, 不扎根村校, 想方设法离开村校。

9、部分教师不加强学习, 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不强, 法制

观念淡薄, 政治觉悟不高, 思想认识不清, 没有真正了解教育的地位、作用和宗旨, 不明白教师这一社会角色应该担负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1 0、绝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 他们全是爷爷奶奶、外公

外婆带,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只管吃穿, 不注重孩子的教育培养, 导致孩子们行为习惯差, 给教育带来难题。

1 1、少数村校学生越来越少, 最终只有垮。

目前我学区已有两所村校闲置, 空无一人, 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总之, 从目前状况看, 上述问题及现象, 在其他乡镇的村校都存在这种现象, 我们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三、对症下药, 采取措施

1、随着重庆市城乡统筹一体化进程及乡镇新的村建制的

调整, 原来的村级小学建制布局模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需要科学化、规范化的建设村校, 充分利用好村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把村校盘活壮大做强。我学区已将智勇村校、红石村拆掉。重点办好 (黄高、保民、盐东、砚池、安子) 五所基点村校。

2、完善村校办学条件, 学校要争取政府的支持, 加大对村校建设的投入。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一体化进程, 教育为了适应新的形势需要, 在新建制村集中的新农村和场镇科学化, 规范化的建村级完全小学, 教学用房、教师宿舍及生活办公用房一应俱全, 购置齐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 搞好学校绿化、文化建设,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让每个村校教师能够住得下, 留得住, 安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去。

3、加强村级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理。

搞好育人环境, 整治校园秩序, 浓厚校园文化, 严厉打击不法小商贩, 维护好学校的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4、关心村校教师的生活工作, 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5、加强村校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

用政治理论武装头脑。学校定期组织村校教师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时事, 学习科学发展观, 学习法律法规, 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提高教师政治理论水平, 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跟上时代步伐。

6、加强业务进修, 不断完善授课艺术。

为了让村校教师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必须要求教师提高学历, 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自学自修, 参加函授学习;督促教师参加业务培训, 广泛开展各类教学研究、观摩活动、集体备课, 给村校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开展中心校的教师与村校教师结对子, 采取“一帮一’方式, 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个别指导和练兵;组织督促教师参加岗位培训、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从多种途径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不断完善教师的授课艺术。

7、加强村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提高其现代教育技

篇9:着力加强农村人口文化建设

一、上海人口计生社工队伍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据各区县人口计生委摸底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8月,全市专职人口计生干部共计8492人,其中具有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的152人,具有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的93人。具有社工职业资格的人口计生干部占全市人口计生干部数的2.89%。

(二)推进情况

目前,上海的人口计生社工形态主要有三种:

1.社区社工组织。在街道建立人口计生专职社工,承担街道委托的计划生育工作。2.购买专业机构的专业服务。如:浦东新区成立乐家社工服务社,承接政府委托项目,运用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专业社工方法,开展青春健康、流动人口家庭计划、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服务。3.向社会招聘人口计生专职社工。如:普陀、宝山、松江、奉贤等人口计生委通过联合区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向社会公开招聘,派遣到街道、镇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工作,经费明确由区财政和街镇两级承担。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加强组织保障。市人口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黄红在上任后的第一次机关工作务虚会上就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和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尤其要加强对人口计生社工的培训。

(二)出台文件,加强制度保障。近年来,上海市人口计生委在加强队伍职业化建设,推进人口计生社工发展方面主要出台了三个文件,有力提供了制度保障。

1.出台《关于推进人口计生系统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2006年,联合市民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人口计生系统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首次明确提出要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机制,建立专业化的人口计生社工队伍,并对建设人口计生社工队伍的工作目标、主要原则、主要内容、实施步骤等进行了明确规定。2.出台《关于加强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2010年11月,与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人保局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区县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为每个镇(乡)、街道社区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村(居)委家庭计划指导室配备专职人口计生社工。提出了除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外,梳理、整合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在现有社会工作、生殖健康咨询、家庭计划指导、0~3岁早教、人口信息统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人员基础上,整合建立一支工作多领域、构成多元化的人口计生社会工作者队伍。3.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人口计生系统干部队伍培训工作的意见》。2012年5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人口计生系统干部队伍培训工作的意见》,对人口计生系统业务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尤其是对市和区县人口计生委每年培训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评估考核进行了明确规定。

(三)加强培训,提高队伍职业化水平。

一方面,在平时业务培训中增加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面的课程。以静安区为试点,组织编撰专业培训教材、标准化培训课件和实务操作手册,在其中增加了社会工作知识的篇幅。一方面,举办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

三、反思和建议

近年来,社会工作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利契机。但是,从实践来看,仍然存在着培育环境不成熟、专业社工从业者缺乏完整的薪酬和职业发展体系等问题。结合上海在工作推进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下一步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指导,规范职业准入条件。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指导体系的研究,委托专业机构,逐步建立并实施职业培训、职业资格考级、就业指导等系列制度。在梳理基层人口计生职责的基础上,提出各类人口计生岗位职业准入规范,在学历和任职资格等方面的选任标准,确保准入人员达到应有的素质要求。2.落实与职业资格相配套的岗位薪酬、保障待遇。通过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在建立包括资格认证、从业规范、登记管理、继续教育、评估监督等在内的一系列职业制度同时,探索设置社区人口计生社工的职业岗位,探索建立相应职业人才的薪酬制度,合理体现专业人才价值。

篇10:着力加强农村人口文化建设

培育学习理念。我们于2006年开展了“建设学习型机关,培养能力型干部”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周五学习制度,单周组织业务学习,以部室为单位;双周组织政治学习,以支部为单位。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每月请市委讲师团教授为机关干部进行一次专题理论辅导,每季度举办一次业务知识讲座,分期分批组织工会干部到全总、省总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学习。同时,鼓励干部职工自学成才,规定凡通过自学取得专业文凭者,可以报销学费;有能力考取正规院校者,可以带职带薪脱产进修。四年来,我们已有六名同志取得了研究生学历,一名同志取得了硕士学位,四名同志完成了大学本科的进修并取得了学士学位,还有两名同志分别考取了律师资格和高级会计师资格。此外,我们还组织了微机操作、英语口语、公文写作、汽车驾驶等专业技能培训。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发和促进了机关干部地学习热情。

牢树服务理念。我们积极组织和动员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着力解决基层和广大职工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扎扎实实为基层和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全力打造服务型党员干部和服务型机关。我们确定的分类培训、困难帮扶、主动维权等几个重点项目,分别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分类培训工作和为困难职工发放医疗救助卡工作成效显著:我们围绕加速工业化进程,对1500名在岗职工进行了通用技能培训;围绕重点民生工程,对2800名下岗职工进行了园林管理、中式按摩、物业保洁专业等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加快城镇化进程,对1500名新城区农民工和失地农民进行了择业技能培训。为做实困难职工的医疗救助工作,我们与铁岭职工医院合作,把该医院作为全市困难职工医疗救助基地。按照困难职工、困难工会干部和困难劳模进行分类,发放救助卡,凭卡就医,优惠幅度600-1000元。为基层和为职工服务力度的不断加强,使我们在市直机关开展的“保持先进性、服务在基层”和“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大局,促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主题实践活动中被评为“十佳单位”;培训工作也因此被评为市直机关2007最佳实事,被辽宁省总工会评为2007年“全省工会工作优秀成果奖”。为困难职工发放医疗救助卡工作被评为市直机关2008最佳实事。

强化创新理念。我们在全市工会系统开展了“创新争先”活动,强化“人人争先创优”的进取意识。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认真研究业务,探索工作规律,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要求各项工作每年都要有新思路、新办法、新措施,既要制定详细具体的创新目标,又要实现工作的新突破;要求各部室每年至少要有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年初申报项目,年终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表彰奖励。

提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创建一流机关工作业绩

上一篇:红楼梦人物分析范文下一篇:创争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