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听课体会

2024-07-04

中学数学听课体会(共12篇)

篇1:中学数学听课体会

听课心得体会

4月19日,有幸随领导及几位校去莲花中学听课,我听了王明明、张雄明和冯全福老师的数学、英语和语文课。通过听课,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自上课至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三位老师都遵循“明确目标任务---预习自学互助----展示点拨破难——效果反馈检测”这样的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在这三节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整节课,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这三节课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2:中学数学听课体会

我校组织的“青蓝结对”工程之师父示范课展示于上周顺利进行,听了四位师傅的精彩展示,领略了师父们出类拔萃的教学风采,感受到小学数学的灵活多变,让我有颇多深刻感悟。尤其是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去体验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感染了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从现在的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的上好每一节,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四位老师各有特点:勉老师的课堂紧凑有序,课堂容量很大,各个环节都掌握的很好,语言干净不夹多余半字;李老师沉着稳重,遇事不慌,课堂应急处理的很好,而且鼓励的语言多样,能够很好的调节课堂常规,如“我要请一名坐的最端正的同学回答问题”等;郑老师的课堂灵活多样,很有特点能够感受到活泼的课堂气氛,饱满的激情和孩子们融为一起,又不失教师的威严;吕老师的课堂干练简单,听他的课让我有种回到学生时的感觉。

2、要让学生“做”数学---在探索中发现

“做数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做数学”不仅是指简单的数学操作活动,而且是学习者自我探索、自我构建、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一种动态过程。练习时,除了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还让学生上台板演,在现阶段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课堂中是值得提倡的。把教材内容变静为动,变单一为多向,变封闭为开放,有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让“做数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动。当学生发现有的题目无法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时,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被激活,就在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时,教师又提出:“看谁的方法多?”学生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沉浸在操作探究的兴奋之中,终于探索出各种证明方法。

这样,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还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课末,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或非常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这样,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整个课堂都体现出他们精心的准备,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入,不会让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紧张,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件利用不同素材加上视听效果,形象生动的展示了课堂内容,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另外他们的练习设计注重实效,都能在课堂上完成,让学生很好的学有所用,在练习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师父们的示范课各有千秋,我发现自己还有好多问题,想了很多。我觉得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精心预设——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适时准确评价;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堂有实效的课要做到确定好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教学风格朴实一点,双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教学方式灵活一点。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取得更多的进步,把自己所欠缺的不断填充,在一次次的课堂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我水平。

篇3:高效课堂从提升数学听课能力开始

一、未雨绸缪, 预习为先

课前预习是提升学生听课能力的发端, 古人云:“预则立, 不预则废.”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 了解其梗概, 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 预习时就要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 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 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不好, 甚至不理解时, 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 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 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

预习的方法除了温习学习新内容所需的旧知识 (或预备知识) 外, 还应该了解其基本内容, 也就是知道要讲些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采取什么方法, 重点关键在哪里, 等等.

二、通中求精, 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是培养学生听课能力的基础.圈点勾画、批注、摘抄等是辅助阅读的基本方法.学生在阅读中一方面要寻找重点内容、关键字词圈点勾画;另一方面要将疑难问题批注 (旁批眉注) 或记录下来, 并通过与同学或老师讨论解答而获得解决.学生对重要的概念, 定理除反复阅读外, 还要注意对关键词语推敲理解, “反刍”是阅读的重要诀窍.

三、兴趣激励, 主动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使学生产生内在学习要求、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直接因素.对数学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数学本身的魅力.如何进行兴趣激励呢?

(1) 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的广阔前景.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在未来人才的较量中, 数学知识将成为决胜的必不可少的支撑.数学知识在综合国力和军事上的地位不容小觑: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的是机械战争 (飞机、坦克) ,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的是物理战争 (原子弹) , 而未来战争打的是数学战争.如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组成、战略物资的运输分配、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等许多方面应用了数学研究的成果, 并有相当多的数学专家在发挥作用.利用这些宏观的引述, 巧妙地阐述了数学的重要, 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去理解数学.抽象的数学具有丰富的生活背景, 教师如能有心观察、联想, 定会使数学教学变得更贴近生活, 更贴近学生, 更受学生的欢迎.

例如:对于正数a, b, m, 若a

四、灵性互动, 精华笔记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 也是获得知识和学会学习的主要渠道.学生在听课时必须做到“三动”———动眼观察, 动口交流, 动手体验, 与老师共同营造一个灵性互动的课堂.

1. 动眼观察

在学习某些数学概念或定理时, 教师尽可能进行演示实验.如学习“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运用”时, 教师可以取一条长拉链, 拉开它的一部分, 在拉开的两条边上的一条边选择其端点, 另一条边选择中间的一点, 分别固定在两个定点处, 随着拉链逐渐拉开或者闭拢, 笔尖就画出一条曲线.

这时让学生仔细观察, 其中哪些是变量, 哪些是不变量, 进一步分析绘图原理, 由学生根据绘图原理试述双曲线的定义, 教师再做补充及修订, 在此基础上给出完整的定义.在师生互动中,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再去理性分析归纳, 从而掌握了双曲线定义的实质.

2. 动口交流

学生与教师之间应积极互动合作, 学习对方的思考方法, 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促.在知识建构的基础上, 主动发问能更好地培养积极探究和自由质疑能力.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大胆质疑, 相互答辩, 互相启发, 通过相互讨论, 一方面增强同学的交流与合作, 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 动手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常常有自己动手体验的机会, 要珍惜这宝贵又生动的“做中学”.记笔记有助于发现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新编课本有不少“空白”, 可利用记笔记来完善, 建立“超链接”———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与听课笔记的关联, 与课后练习测验题的映照.

一本好的数学听课笔记既要能画龙点睛, 又要体现知识积累, 主要做到:一是每课必记, “一曝十寒”要不得;二是先听懂后做笔记.上课时重理解, 勿以记代听;三是课前, 课中, 课后都要记, 特别不能忽视课后记.其实, 课后对笔记进行整理是非常必要的, 先把课上未记下的补上, 再对记录不准确处修正, 最后对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这些都是学习的过程与体验, 也是笔记的精髓.

五、学以致用, 实践真知

学是为用服务的.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 要学会如何应用数学知识, 确立起有用的知识价值.例如, 在“应用题”教学时, 先布置学生从社会上寻找实例, 建立数学模型, 转化为数学问题, 然后求解, 再让学生互相交流, 共同探讨,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篇4:高中数学听课要素研究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听课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教师之间的听课是符合教育发展要求的。通过听课加强教师之间教学方法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对提高高中数学整体的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教师應当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能力。听课就是一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就是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听课来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整。其次,在听课后进行的“评课”环节,本质上就是一种教学研讨环节,可以让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彼此交流,发表观点,相互启发,达到共同提高的“听课”目标。最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的难度较大,是高中阶段最难学习的科目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尤其注意教学方法,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听课是一种很好的演示方式。听课的教师可以听教学进程较快的教师的课程,可以把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作为自己授课方式的一种补充或者借鉴,为教学提供另一种思考思路,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听课教师在授课时,获得更好的效果。

二、教师听课的过程规范

要想听课充分发挥其功效,把听课过程进行规范是必要的。只有规范的听课程序,才能让听课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的听课与学生的听课不同,学生听课主要是为了获取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而教师是为了听该教师的教学方法,要透过课堂的教学内容来看穿教学方法的本质。这样高要求的听课,必要的听课步骤将有利于教师听出教学方法的本质。

首先,在正式听课前,教师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比如了解该节课教师要进行的内容,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要进行提前的了解,及时找到任课教师,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听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仔细认真地观察和记录,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对比,对自己比较有启发或者是有问题的地方及时记录下来。在听课完成后,听课教师应该认真进行笔记的整理,对疑问的地方,与任课教师及时沟通,思考自己该如何进行授课。这三个步骤是保证听课效率的关键,需要每一个教师重视,并按照规范来进行操作,使高中数学能够有效展开。

三、教师听课应当关注的内容

笔者认为,高中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应当关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课堂教学目标是如何确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的。第二,任课教师是如何进行新课导入的,采用何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在教学中,创设了哪些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第三,教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的步骤是怎样进行的,效果如何。比如,教师设置了什么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进行探究;安排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操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第四,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锻炼学生什么技能,提高学生的哪些数学能力。教学中渗透了哪些数学思想,是如何进行渗透的,效果如何。第五,整个课堂的气氛如何,教师是怎样进行引导的。这些内容都应该是教师在听课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也是教学中应当学习的内容。

比如,在进行高中“数列”听课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数列例题的讲解。教师首先创设情景理解类比推理的概念,然后通过等差数列来复习等比数列,理解两种数列在逻辑上的联系。具体地说,任课教师先进行等差数列的复习,然后让学生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如等差数列{an}中,如果an=0,那么a1+a2+…+a7=a1+a2+…+a12,然后教师鼓励学生类比这种性质,由等比数列{bn}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就可以看到当堂的数学教学效果,教师采用了例题讲解的模式来巩固已学的知识点,用问题来直接进行导入,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十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过程中渗透了数学中的“类比思想”。因为不是讲授新课,当堂教师并没有十分注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也没有采取特殊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由于教学问题设置得很好,教师通过一个例题的讲解,把等差和等比数列都联系到了一起,加强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整个课堂都比较活跃,学生都比较认真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整体效果比较好。通过这样的听课,教师就可以吸收任课教师问题设置的优点,同时避免引入单调的问题,提高自身水平。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要想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与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密切相关,而提高教师授课水平的重要方法就是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听课就是最好的方法。规范听课的步骤和程序是保证听课教学的关键,是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和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高中数学教师有必要对听课规范进行探究,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篇5:小学数学听课体会

卜庄镇东冢小学

曹娟娟

2009年3月18日,我到卜庄小学听了任珊珊老师的课后,收获颇多,感受颇多,现在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任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创意。

充分利用孩子们和好奇心,体验生活中处处有对称及其作用。

二、课堂教学顺时改变教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任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并验证植树的问题,通过自己学校植树的例子,去增加学生的兴趣。

三、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名师不愧为名师,听任老师的课真是一种享受。任老师在上课时气定神闲、信手拈来,她的话语令很多在座的老师陶醉、痴迷,甚至有的教师连声赞叹,这样的功绩岂是一日可为?这样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

任老师扎实的功底,广博的知识,游刃有余的驾驭能力,无不让听课的老师叹服。任老师的课始终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的理念。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充分利用一切学习的机会,积淀教学素养。

10月27日和28日,潍坊市优质课评选活动在寿光世纪学校举行,我有幸聆听了参赛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这几节课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老师们的课以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使我在听课活动中可以说是如沐春风。这几节课表现了以下优点:

一、底蕴。我非常惊叹于这些年轻的老师课堂上能有如此严谨的思维,精练的谈吐,如果没有知识的积淀与认真的钻研则难以做到很好的把握课本,又很好的把握学生的。

二、亲和。坐在她们的课堂上,却发现她们的亲和力不仅是在脸上,更是在师生的心里,听这样的课想走神都很难。

三、三个转向。教师们做到了“三个转向”。即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资助学习为主;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以互助学习为主;从关注教师教,转向学生学和师生互动。

四、知识生成。课堂教学中做到体现自主、引导合作、推动探究、关注过程,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探究体验和感悟发现,培养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们注重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让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及其中的重要性

总之,这几节课无一例外地体现着新课改的要求趋势,课堂生动、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相结合,目标达成度高。无一不渗透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篇6:小学数学听课体会

一、真实,值得回味

两位老师课,给我的感觉很真实,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指导等等这一切让我感觉似曾相识,好像我也是这么说过,但又感觉自己平时的课没有如此精彩。看来自己在各方面都没有做到很好,同样的一节课,每个老师在安排上、时间的利用上都会有所不同,关键是我们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班级的吧。

二、转化,弹指一灰间

我们一直在提倡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从数学学习中感受生活。但在课堂上我们又往往忽视这一点。

篇7:数学听课心得体会

9月25号在合肥市海顿学校开展了与肥西卫德彬名师工作室联谊活动:首先是由解正兵老师给八年级学生上了一节平均数的课,接下来是听课老师代表评课,最后听取了卫德彬老师关于新课程实践的报告会。

我校组织全体八年级教师去听课、听报告,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课堂上教师能根据学生暴露出的思维活动进行方法引导。

这一次听课活动给我的启发:

1、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语言要做到严谨简练,并且要具有亲和力,对孩子要多表扬,多鼓励。解正兵老师虽然是一名男教师,但语言很轻柔,很具有亲和力,并且能够及时的表扬孩子,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2、数学源于生活,最后必须要回到生活当中。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如果脱离实际来学知识的话,其学习的意义不大。所以在数学课上,必须让学生知道在现实中的应用。

3、通过听评课活动也让我对上课老师做的大量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对评课程序有了很好的认识和学习。

总之,此次听评课活动,让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改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新课程理念下的优秀教师。

篇8:论中学听课评课的质量

(一) 传统的听课、评课常见现象

大多数学校的听课、评课教研模式都是在教研员或学科教研组长的主持下进行, 听课者总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进入课堂, 既没有与学生发生直接的关系, 也没有像授课教师那样紧张不安。一般来说, 如果没有对授课教师作评价的任务, 大多数教师不会在课前设定观察目标, 最多是把授课教师的板书抄在听课本上, 认真的听课者也只是把授课教师的步骤、流程记下来。

有的学校实施校级干部蹲点高三听课制度。这些领导听课, 更是以自我为中心, 很多时候都是从自己任教学科的角度去审视教师的上课, 去评价教师的课。领导因此被教师戏称为“万金油”, 教师们对领导的评课不以为然, 很显然, 这就失去听课、评课的价值。

有的听课是带着为了完成任务的态度, 必然是应付, 草草了事;有的听课是带着看出丑的态度, 必然看到的都是一些落后的理念与做法;有的听课是带着领导的居高临下, 必然难以真正进入听课的角色。为听课而听课, 为完成任务而听课, 只能是浪费自己的时间, 干扰了别人的课堂。

例行公事的评课, 就是过分地关注教师的“教”, 课后交流的反思的内容也多为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教学任务是否完成, 教学重点是否突出, 难点是否突破等方面。而学生的“学”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课后评价往往是“你好, 我好, 大家好”, 评课的教师讲得顺畅, 上课的教师听得舒服。另外, 这种传统的评课只对一堂课的内容进行研讨, 只局限于对教学行为的评价, 虽能解决教学中一些零碎的问题, 却没能追溯到本节课所蕴含的教学理念。

(二) 新型听课、评课策略

先看两个经典案例。

2004年浙江省绍兴市举行了初中《科学》 (浙教版) 优质课比赛, 参加比赛的14节课中有6节是“大气压强”, 如何让同一课题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在听课前, 评委会提出了课堂观察目标的参考问题:如何引入课题;如何提问学生;如何设计实验?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巩固练习等等。观察目标明确后, 听课者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一改过去那种“旁观者”的身份。有位优秀的听课教师把课堂观察的重点锁定在课题的引入上, 他记下了6位教师引题的每一个事例。听完课后, 他把6节课的引题概括为三种方法, 即媒体展示法、实验演示法、问题驱动法, 并指出6位教师所举事例的共同特点, 指出这些做法的可借鉴性。

宋运来老师, 江苏南京市一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一位有思想的年轻教师, 活跃于教育在线等各大教育网站, 文章在《中国教育报》等杂志上发表。他在听完学校数学教研组推出的14节数学公开课后, 没有急着去评价教师的课堂, 而是别出心裁, 以一个语文教师的身份去反串了一堂数学课, 以自己身体力行的方式, 去诠释新时代听课、品课的境界。他从这14节公开课中看到了当前数学课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第一、老师太像“老师”, 学生太像“学生”, 课堂上没有师生、生生的心灵碰撞。第二、数学只从黑板上、多媒体上学来, 学生没有把书读懂, 没有读出数学课本背后所表达的意思。于是, 宋老师精心准备, 选择了一堂公认为难度很大的数学课进行反串教学, 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民教育》2005年第20期发表了宋老师的反串教学案例《去种一次别人的田———一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反串数学课》, 随后编辑部以“学科间的大门被推倒以后……”为话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接着《中国教育报》、《中小学教学管理》、教育在线等报刊网络媒体也进行了争鸣。

宋运来老师把平常的听课, “玩”到了最高境界, “玩”出了新意, 也“玩”出了创意。把一个学校平常的听课活动推向了整个中国教育以及全部教师如何笑傲现代课堂, 如何整合各门学科资源的现代教学大讨论。

经典的案例给我们如何听课, 如何提高听课的质量以有益的启示。

(1) 转换角色。

听课是一种非常直接的学习方式, 是新时代的继续教育。任何一位领导或教师都应该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 以学生的心态进入课堂, 跟随上课者的思路, 完成课堂之旅。

(2) 课前预设目标。

授课教师课前要备课, 听课教师课前也不能没有任何准备, 要认真研究听课内容, 把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生成的教学活动与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 然后进行评价。

(3) 梳理课堂细节。

摒弃传统听课只关注教师的“教”, 努力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要求听课教师在每听一节课后至少追问一个教学细节, 或教师提问, 或学生回答问题的类型, 或学生活动的次数, 或实验方式, 或多媒体使用方式。这就迫使教师思考课堂里每一种教学行为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其背后有什么深远的意义。要求教师从课堂的外显行为探究到内隐的教学思想。

(4) 学会“品课”。

要带着欣赏的心态去品课, 不仅要品出课堂的优点, 或创新之举, 或智慧火花, 还要品出课堂的不足与失败之处, 然后反观自己的教学, 反观自己存在的问题, 既提升别人, 也提升自己。正如著名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所说:“教师听课要以谦虚的精神、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神情, 去听、去品、去悟, 坚持经常去品悟不同类型, 不同科目, 不同阶段和不同教师, 课后及时向授课教师讨取授课感悟, 认真聆听评课教师的意见, 就必然会使自己的授课水平产生大的飞跃。”

科学化的评课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新一轮课改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什么是科学化的评课?目前尚无定论。我们认为, 评课应包含“评”和“课”两大部分。“评”, 即评课主体;“课”, 即课堂教学。评课就是评课主体对课堂教学所呈现出的“生态系统”进行评价。 (对“课”的评价已有很多研究, 在此不再赘述。只想强调一下“评课主体”)

“评课主体”的内涵应该包括参与听课的所有成员,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听课者、听课学生和执教者。听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全面观察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体验者;而执教者既是课堂教学的执行者, 又是一名特殊的“听”课者。三个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 无论哪一个主体缺失, 评价都是不全面的。

因此, 要客观全面地评价一节课, 必须先问问学生的切身感受, 看他们收获几何。看对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是否都有帮助。还要问问学生这一节课是不是老师常态下的“真实”的课。教师上课就是平常的上, 只求有实际效果。不管谁来听课, 心里只装有学生。要看是否解决了学生的问题, 看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否有帮助。那种心里只有听课教师, 甚至是取悦于听课教师、领导的“作秀”课、“花架子”课应该被打入“另类”, 立即叫停, 甚至要上升到执教者人格 (诚实与否) 的高度来认识、评价。

评课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改善课堂教学, 使课堂流程最优化, 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效率最高化。而这一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接受最有价值的知识, 感受最深刻的体验, 建构更多的经验。

篇9:中学生高效听课探究

【关键词】中学生 高效听课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084-02

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互动的教学程序,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学生从知识的起点一步步往教学目标的终点迈进,依靠教师恰当的启发和精练的讲解,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有了教师精练的讲解和启发,还需要学生高效地听课才会达到预期效果。本文探讨中学生课堂高效听课的措施。

一、高效的听课方式离不开课前自主学习

当前中学生高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交流、课后探究发现,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课前的自主学习活动就是学生在“导学案”的帮助下自主学习,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任务,从而为课堂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发现问题,从而带着疑问去听课,这样容易跟随老师的思路去探究这些问题,能对新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分析,从而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就会有所感悟,达到高效的听课效果。因此,高效的听课方式离不开课前自主学习。

二、眼看耳听手记心想是听课的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在听课时做到眼看、耳听、手记和心想,多感官感知信息,就能提高大脑的记忆效果,从而达到听课的高效性。这是听课的重要手段。积极主动学习和认真记笔记是很好的方法。

1.听课要认真记笔记。记笔记可以迫使自己专心听课,记笔记的过程还可以使自己眼看、耳听、心想和手写同时感知信息,又可以为课后复习留下有用的、属于自己的资料。记笔记不一定要记下老师的每一句话,也不必过于追求书写整齐和漂亮,而是着重于把听课理解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重要的内容记下来,听不懂的问题也要及时记下来,笔记本上还要多留些空白以便复习时补充。

2.积极主动地听课。很多试验表明,主动学习的效率是被动学习的两倍以上,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兴趣才能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目标越明确,学习积极性就越高。主动学习的学生学习目标很明确,在课堂上都会积极思考,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参与到学习之中,通过眼看、耳听、动手、思考、表达,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从而掌握知识,把知识分类归纳,增强了理解记忆和系统记忆,提高了课堂听课的效率。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对学到的新知识,一小时后只能保持二分之一,两天后只留下三分之一,一周后只剩下四分之一。晚上睡觉前独立地把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回想一遍,及时检查当天听讲的效果,这种“尝试回忆”是提高记忆力的有效方法。但是,增强听课记忆力的关键因素是要全身心投入到听课学习当中。

三、专注牢记除杂念是至关重要的听课因素

从更深层更细微的心理分析,就会发现至关重要的听课因素就是专注谛听、牢记内容和断除杂念。

如果课堂中不能专注于老师讲解的知识,东边有一个声音,马上散到东边去,西边有一个声音,马上又散到西边去,如此一来,听课是得不到收获的。听课时,心很重要,必须全心全意聚精会神倾听老师的声音,一句话一个字地牢记在心里。听课时不能像挑食一样,这个不要,那个不要,必须做到专注听受。不专注的话,老师讲解的内容被你全部当成耳边风,一句也没有听清楚。

光是耳朵专注听还不行,倘若对老师精讲的内容没有铭记于心,仅仅限于一知半解或敷衍了事,一堂课下来什么印象都没有,不管听了多少节课,自己还是不领会。老师讲解的知识要点应该努力记住,就算记不住所有的内容,也要记住几个重要的问题,今天记一个,明天记一个,积少成多,这样听课才没有白费。如果一点内容都没有记住,那么无法如实地进行思考。

在听课时是为了看到某个喜欢的人,或听课时对某个同学怀有极大的憎恨心,听课时心掺杂着痴心杂念,听了一会就会昏昏欲睡,不停地打瞌睡,那么听课绝对不会学到知识,纵然听课的目的很明确,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听课时应时时观察自己,发现这些现象就要马上断除。

全神贯注听讲的同学,从行为上、态度上也看得出来,面带笑容,以喜悦的神态听受,愉快的情感体验可使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如果听课身体东倒西歪,眼睛一直瞟向窗外,或以特别仇恨的眼神盯着老师,那么老师的知识很难灌到他心里,因此听课的时候专注的姿态非常重要。听课的时候不要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一堂课神游了整个世界,下课后什么内容都没有记住,这是不应该的。

听课的时候,尤其不能随便说话。在课堂上说话,就会打断别人专心听课的思路,或者让别人听不到老师讲解的声音,这是害人害己的行为。在听课时,不仅是说闲话、站着听、随便离开、随便走动、吃东西等不良行为要断除,即便是讨论学习上的问题,在老师精讲时也应该停止讨论。因为教师抓住了知识的关节点、关键点、易错点、疑惑点等,讲出知识的精华,认真听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听课的过程中,首先要专注谛听,之后要牢记在心,同时不要掺有杂念,这是至关重要的,以这样的方式听课才会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虚心求学不紧不松是重要的学习态度

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影响课堂专注谛听、牢记内容和断除杂念的主要因素就是傲慢心、不求学和内收与外散心。

不虚心的学生就会有傲慢心,便会认为老师讲的这个我懂、那个我也懂,心外就像有个防卫兵,老师讲课的要诀马上就被挡了出去。即便老师讲得很好,他也会挑三拣四,找出老师一些毛病。傲慢的学生眼里,老师的优点他始终看不到,唯一看到的就是老师的过错,如果老师读错一个字,他就会在下面开始驳斥,让他来讲又词不达意。傲慢并不容易被发现,别人看不出来,自己也感觉不到,但它会一直不断地产生,一旦有傲慢的心态,立即把它改过来,否则知识再怎么重要,自己也学不到。

不求学的中学生就会很懒惰,不争气,整天迷迷糊糊地虚度时光。对知识有希求心的中学生,在听课和做练习时就不会觉得很困难。有强烈希求心的中学生,会不顾一切艰难困苦和严寒酷暑而听老师讲课。

如果心散于外境,心不在焉,以这样的心态听课是不可能把学习内容记在心的,人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学到知识。有的中学生专注得有点过头,只能抓一个,其他什么都不考虑,或者听课时心没有全面地专注,只能记住一个内容,老师讲后面的内容就把前面的内容忘了,到了下课时只能记得最后一个,前面的内容统统忘光了。在听课时,若心思过于内收,便会记一个忘一个,无法将所有内容融会贯通,还会出现昏昏沉沉、昏昏欲睡等弊端。内收或外散都是高效学习的障碍,心既不能过紧而内收,也不能过松而外散,要做到不松不紧、恰到好处。

综上所述,在听课的过程中,要做到带着问题去听课,做到眼看耳听手记心想;要专注谛听,同时把知识牢记在心,并且要断除杂念;还要有虚心求学的态度,以不紧不松的喜悦的心态听课,这样才是高效的听课途径,才会达到最佳的效果。

篇10:数学听课心得体会

我校最近开展了“三标”的听评课活动。通过听评课不但可以展现教师们扎实的教学功底,而且会让听课者受益匪浅,所以说听评课是一个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良好平台。下面是我听数学课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 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

二、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五、教学中要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 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1:数学听课心得体会

(一)还数学课堂安静

听完课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优质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今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二)课堂教学体现数学味道

很多老师心里想,数学课堂肯定体现数学味道,这还用说。老师们都知道,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一些公开课,老师为了让数学课堂更加充实生动,更加吸引学生,老师在教学中加入大量生活方面知识;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面,老师又加入了相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为了丰富课堂语言,有感情,用着诗意一般语调讲课;为了节省时间,用了大量画面精致的课件,心得体会《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一节课下来,涉及的科目很多。学生不知这节课到底是什么课,数学课也像,自然科学也像,综合课也像,最终成了“四不像”。但这些课却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次讲课内容多样,不像以前公开课那样多讲几何知识,或讲简单数学认识。对于一些抽象代数知识是避之若骛。这次不仅讲一些比较抽象知识——如比、用字母表示数、有余数的除法、百分数的意义、中位数等。还讲了一些比较有难度的知识如可能性的大小、鸡兔同笼、莫比乌斯圈、邮政编码等。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二是重视数学语言表达,教师语言简洁精炼,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话,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注意学生语言的严谨性。

(三) 是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变化的关系

这次听课另外一个感受是:发现学生的课桌的摆放跟我们平常教室一样,一排十人,三排,共三十人。不再是五六个学生围坐在一起,以前一见到这样的大型公开课,为了方便小组间合作、交流。往往是五六张课桌拼在一起。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一些老师把合作学习看成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认为课堂上有了小组合作就有了课改意识,就是一种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把学生独立思考说成是一种封闭的弧军备战,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于是在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任课教师把合作学习到了“随手拈来”,“动辙合作”的地步,从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次竞赛课上很好的处理了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的关系。就是需要讨论的地方采取了同桌间互相讨论。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一律强调学生独立思考。不像以前一节课闹哄哄地多次合作、讨论。事实上,新课改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我们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首先应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独立思考,他还有什么创新呢?

(四) 多媒体的大量运用

最后我简单地说一说有关多媒体的运用,老师们都知道,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直观形象展示给学生。这次的课件制作水平相当高,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课件华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专著力只在课件表面的画面上,没有起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课件成了摆设。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为教学服务,不能主次颠倒。

篇12:中学听课心得体会

中学听课心得体会

来源

课件 w.5 Y K J.O M 4 中学听课心得体会

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出去学习一下,尽管只有半天的时间,尽管数九寒天,尽管路途遥远,还是带着很愉悦的心情来到了XX中。已经不是第一次来X听课了,感慨于XX教研氛围浓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听课之前是学校教研组的成果介绍,听到了一个新的教学方式,也是XX研究的成果之一:问题式自主学习。并不难以理解,就是以问题为出发点,用问题来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就已经完成了学习。也听到了XX在教学研究领域不断的创新,也走了很多的弯路,一切研究都是伴随着不断的否定自我,重新认识。但是每次不成功的尝试都为今天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觉得他们的研究精神特别可贵。汽六在高考打了翻身仗以后,开始进行学科的教学研究,我觉得还是很可取的,毕竟不一定成功的尝试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前途为代价。同时研究由点到面,显示青年教师开头搞理论,再和学校有经验的老师的实践想结合,得出成果进行推广。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很喜欢讲课的王老师,语言面貌无可挑剔,同时很踏实很亲切,和学生很融洽。同时也很欣赏王老师设计课程时把文化视野设计到课程中去,不止让学生体会到西方绘画的历史进程,也让学生学会了欣赏和辨析各个时期的绘画,说实话,这个课文我是讲过的,但是我从未深入的设计一些创新问题,能引起学生深层次思考的问题。很感兴趣的是汽六的课堂观察量表,我曾经见过这样的量表是在师大附中的百花奖公开课上,教研组的老师从几个维度观察老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汽六分为四个维度: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观察量表;课堂学生状态量表;问题设置的类型及层次;教学目标设计及教学目标达成量表。我个人感觉还是很详细的,具有借鉴价值。我想我们在评一节课的时候,总是很笼统的说好或者是不好,或者是学生参与度高或者不高,这都是不精确的,要是有了这样的量表,每一项都细化了,那么我们再评课的时候也是有章可循的,我觉得这是可以借鉴的。

教研组的老师在王老师讲课时就根据自己的量表进行记录和分析,可以说是非常透彻。比如,本节课是一节阅读课,记录表明学生在课上有效的阅读时间是17分钟,45分钟的课程学生用17分钟去阅读,差不多达到一半的时间,可以说学生们大部分能充分阅读。还有学生回答问题及举手次数的记录表明学生参与度和学生是否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对于有些问题举手回答的同学很少,一方面说明题目是具有发散性的,很难,没有固定答案。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因为问题陷入两人思考。有时候不一定学生举手就说明他思考了,不举手而动脑了,也是一种思考。在教学目标设计和达成上,观察员教师的意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见是:目标表述有些地方还需要斟酌,比如学生准确划分和分辨各个时期绘画,可以换成在学习完本课后,80%或者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划分和分辨各个时期绘画。在比如,在个别目标表述上有待考虑,微技能体验可以换成为技能训练等。至于目标的达成度,不同学生达成不同的目标,检测手段可以采用小问卷的形式,这样更有助于目标的检测。

还有三位专家的点评,今天有点写不下了。明天继续吧!来源

上一篇:初中生卫生委员竞选稿下一篇:使用熟能生巧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