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民俗活动

2024-06-30

端午节民俗活动(精选8篇)

篇1:端午节民俗活动

今天是端午节,端午民俗你了解多少?包粽子、挂菖蒲、佩香囊、赛龙舟……去哪儿体验这些民俗活动呢?不了解的小伙伴赶紧来瞧瞧吧!

吃粽子

老底子的上海,遇到端午节吃粽子,基本都是自家包的。早年上海人家包的多数是甜的赤豆粽,或是纯的糯米粽蘸糖吃,老上海有一大批宁波人,他们则更喜欢包碱水粽,家庭富裕的还会放几片肉。不过现在粽子种类繁多,市面上已经可以买到各种口味的粽子了,有些创意粽子则成为“网红”。但是大家最钟爱的依旧是大肉粽、蛋黄肉粽。

吃粽子七大禁忌

忌未熟先吃。忌保存太久。忌大量进食。空腹不宜吃粽子。不宜食用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粽子。吃粽子时不宜喝冷饮。睡前两小时别吃粽子。

赛龙舟

旧时,上海人有时不叫龙舟赛而习惯叫竞渡。有资料记载,旧时端午节,上海黄浦江有龙舟竞渡之戏。有善杂耍者,身束青龙绦,装载各种器械。乘一种“快船”,往来穿梭于各龙舟之中,更番演奏技艺。上海是传统的江南水乡,因此每逢端午,水上活动几乎必不可少。

佩香囊

上海人称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它们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多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里所装东西已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

戴香包也颇有讲究。老年人为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香包,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儿童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香包,如老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几个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恋人。香袋以前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做的,很多小姑娘一下做十多个,还互相赠送。有的还会比较谁做得好看。

在上海,可以从雷允上等药房中买到各色各样的香囊。另外你也可以去亲自制作一个香囊。

挂菖蒲、艾草

上海人在端午有挂菖蒲、艾叶的习俗。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传统上,中国人一直把菖蒲视为辟邪之物。由于其形状似利剑的特点,因而民间视之为驱鬼斩魔的降妖工具。菖蒲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同时,民间多将艾叶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因而挂菖蒲艾叶,有驱鬼辟邪、治病防病的意思。

写符念咒挂钟馗

除了用艾、菖蒲和蒜这“端午三友”驱鬼外,还有一种重要的驱鬼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上海人过去在端午节悬挂钟馗像于门口,正是这种辟邪风俗的继续与演变。另外,类似于此的祛鬼禳魔的习俗,还有在儿童额上点雄黄酒。节日一早,妇女们便将儿童耳上夹艾蒿,头上戴菖蒲,然后用雄黄酒在额上写一个“王”字。据说,这样可使百鬼畏惧,保命长生。

吃“五黄”

五黄是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和雄黄酒。这是江南一带的习俗,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尊贵的颜色,带有吉祥意味。雄黄之黄,克杀邪毒,也有驱除五月气候中邪气的作用。所以说,吃“五黄”的目的是驱邪毒、求吉祥。

立蛋、挂彩蛋

除了香袋,还有许多上海人,儿时都在胸前挂过用玻璃丝带钩织成的小网兜,里边正好装一只鸡蛋,用五彩丝线缠绕,或是涂上彩色,也是驱邪求吉祥的意思。端午立蛋习俗起源于江南一带,寓意着给家人带来一年的好运。端午节当天正午十二点时,民俗认为此时为阳刚正气汇集之极,平日不易竖立的鸡蛋在此时可直竖在地上。

[端午节民俗活动]

篇2:端午节民俗活动

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挂艾虎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佩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端午节的禁忌有什么

一、躲午习俗

农历五月五端午节,民间认为这一天不吉利,有“躲午”的习俗。周岁以内的婴儿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家家都在门旁插艾蒿以驱避邪秽,小孩身上要佩戴棉布缝制的狗、小人等,这些东西要小心保护,忌讳丢失,否则年内将有灾难。躲过端午之后,要将所佩戴的东西扔到水里,以祛除灾祸。

二、阳刃之日,毒气攻身。

此日为五月初五,从农历气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故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也是实际上的羊刃日,这个农历的五月,阳刃为凶,本来就是所谓的“毒月”,共有“九毒日”,而端午又是“九毒”之首,故称为“毒日”。而从五行上看,任何一种五行过旺或过衰,都会形成邪气,都会对自然气候或人身健康,构成威胁与伤害;何况这个时节,也是毒虫坏虫肆虐猖獗的时候;故这一天需要在房门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或在儿童身上洒雄黄酒,以驱虫避邪,保障健康。

三、祭祀之日,阴气伤身。

端午节的一个最重要最普遍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不但祭祀投江自尽的诗人屈原,有的地方还祭祀忠臣伍子婿,祭祀孝女曹娥等,这天要包很多粽子,然后把粽子投入江中,就象给死人上坟一样,而剩下的则自己享用,所以粽子实际上也是一种祭祀供品。而祭祀时难免产生悲伤,故此日也象清明节一样,人为制造出很强的阴气,而这些阴气,与阳气一样,也会伤害心理与身体比较弱质的人;如抑郁寡欢,心情不好,身体痛苦等等。故端午节这天,是诸事不宜的,更不适合上任、搬家、动工、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也不适合参加娱乐活动等,而归宁父母,与家人团聚才是正确的选择。

端午节粽子的种类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食物之一。口味上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也有南国风味的柊叶蛋黄肉粽(海南)、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

篇3:端午节民俗活动

2009年端午节上午十点半,我和梁子湖区电视台记者吴从茂等一行来到港背湾,首先到该湾供奉龙头香案的家祠,这间屋里香火缭绕,鞭炮齐鸣,许多客人前来祭拜。吃过中饭,这次端午节活动的负责人张孝如老人向我们介绍了该湾有关民俗情况。

听了他的一番介绍,大致了解了一些情况。该湾的民俗风气很浓厚,每年有两次重要的民俗活动,一是春节期间民俗表演,也就是采莲船歌舞表演。彩莲船也称踩莲船,又名跑旱船。表演者边唱边舞,小艄公不时做出一些滑稽、搞笑的动作,高潮的时候,歌声、喝彩声、鞭炮声、锣鼓声震耳欲聋,充分表现出老百姓节日欢乐的热闹场面。每年湾里参加春节这项活动的有数十人,其中包括一个牌子锣民乐队。张孝如老人在15岁左右就参加了这两项民俗活动,其中的采莲船表演每年都参加,他还是一名”锣鼓头子”(就是能担任牌子锣的主奏并能领唱的角色)。[1]春节演出的时间主要是在初一之元宵节这一段时间,表演的范围主要在本乡之内,偶尔也会去邻乡的湾子表演。

二是每年端午节期间,湾里都要举办缅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民俗活动,有祭拜仪式、唱戏和表演穿花龙舟三项内容。祭拜仪式活动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地点进行。每年唱戏是本地人最爱听的楚剧,唱戏的时候,附近村民摩肩接踵,前来观戏,戏台下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上个世纪的唱戏人员是本湾或附近湾子的人,现在都忙着挣钱去了,湾子里如今没人唱戏了。如今经济条件好了,经常请外地剧团来唱戏,今年的戏班子成员是外地剧团的。

张孝如老人又详细介绍了穿花龙舟的情况, 在端午节前几周, 要从众多的渔船中选几条船扎彩。扎彩材料是有讲究的, 要选用本地质地很好的竹篾, 先用竹篾在船上扎成雏形, 在用五颜六色的布料和彩纸包装。船头、船尾都装上凤凰模样的彩扎是“凤舟”, “龙舟”的船头、船尾都分别装上龙头和龙尾的彩扎, 船的两侧搭上红色彩带称为红龙, 搭上黄色彩带称为黄龙;“珠舟”桅杆顶上一只白鹤脚踏一枚红色龙珠;还有一条是“菩萨船”, 这条船中间供有屈原和左右两位官员模样的彩扎。给龙舟包装扎彩的的都是本湾的村民, 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周的时间。接着要举行第一次祭拜仪式, 每年农历五月初三的凌晨, 负责本湾的端午节活动的头人领着大伙到扎制现场, 把一只公鸡摆放的香案前, 将鸡冠血滴在扎好的龙头、凤头上, 为龙、凤点光, 然后燃香, 放鞭, 大家齐拜, 完成这一程序后, 将龙头、凤头迎进家祠供奉。然后大家准备唱戏的事情了, 最迟在初三这一天要把戏台搭好, 到了初四就要开锣唱戏了。初四唱戏的同时, 穿花龙舟要试水, 试水之前要举行第二次祭拜仪式, 由头人和船工们依次在龙头、凤头前面烧香、叩拜、祈福。祭拜完毕, 鞭炮、锣鼓齐鸣, 屈原和两位官员的彩扎登舟就位。“菩萨船”启动后, 船上的牌子锣乐队奏响了乐曲, 穿花龙舟队出发, 来到湖中心进行表演。[2]可见屈原和梁子湖有着很深的渊源,所以梁子湖的百姓每年都要祭拜他,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沼山镇港背湾端午节民俗具有浓烈的梁子湖地域色彩,一般来说,其它湖区在端午节期间有龙舟赛、吃粽子等内容,而港背湾在唱戏的同时举行祭拜仪式、表演穿花龙舟,几项活动同时,拓深了端午节民俗文化的内涵,呈现出区别于其他地方端午节的民俗特色。其中,穿花龙舟表演很有特点,湖北的民俗专家鄢维新认为“穿花龙舟”为目前国内仅见之非竞渡型的表演性龙舟,对于中国龙文化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标本价值, (3) 这一观点很有见地,但我不能完全同意,穿花龙舟开始部分相互追逐,龙凤相戏,可以理解为了一种对爱情的追求,充分表达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第二项夺标活动不排除娱乐功能,但它有竞赛夺标的过程,已具有竞渡型性质,所以笔者认为穿花龙舟的显著地特色就是与表演型与竞渡型相结合,为国内罕见,独具梁子湖地域民俗特色。

参考文献

[1]张靖鸣.梁子湖东岸部分乡镇民歌现状调查报告[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2010, 3 (17-20) .

篇4:中医端午话民俗

传统习俗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除了众所周知的吃粽子、赛龙舟之

外,我国还有许多与端午有关的习

俗,比如插艾叶、挂莒蒲、佩香囊、

抹雄黄、洗草药澡等。

这些习俗都是顺应端午时节的气

候特点产生的。端午正逢初夏,“潮

湿中带着暑热”是此时气候的一大特

点,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湿毒气特别

容易困阻人的阳气,因此人在这个季

节往往容易觉得疲倦、乏力。古人在

端午节要进行打扫、洗澡、驱虫等许

多仪式,虽然现在卫生条件比以前好

了很多,但这些流传千年的习俗对人

的健康仍然很有益处。

端午民俗1:洗香茅澡

用香茅、青蒿、龙船花等煮水给

孩子洗澡是一些地区的端午传统。

中医解读:醒神通窍、干爽肌

肤。中医认为,初夏的湿气容易蒙蔽

人的清窍,使人昏昏欲睡、没有精

神,而香茅具有醒神通窍的作用,能

使人感到神清气爽。如果在洗澡时放

点香茅,不仅香气四溢,而且洗完后

人的皮肤会感觉很干爽,连出汗都变

少了。

除香茅外,青蒿、龙船花、柚子

叶同样可以在端午节用来煮水洗澡。

青蒿的作用以清热解毒为主,对肝

炎、胆囊炎或血液疾病引起的黄疸有

清热退黄的效果。龙船花则有清热、

利胆、化湿的作用。

端午民俗2:佩香囊

用莒蒲、佩兰、藿香等香草制成

漂亮的香囊,戴在孩子胸前,不仅散

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传说还有避邪

驱瘟的作用。

中医解读:清热解毒,可治暑天

感冒。菖蒲、佩兰、藿香都有清热解

毒的功效,将它们制成香囊只是一种

用法,其实广东的凉茶大部分也都含

有这些药材,其中广藿香就是非常好

的解暑祛湿药。

提醒:过敏体质应慎用

芳香化湿类药物并非人人都适

用。有过敏体质的孩子、体质虚弱的

孩子或湿热特别重、舌苔黄厚、大便

粘腻的孩子,都应慎用。

端午民俗3:抹雄黄

在我国江浙一带,端午节有喝、

洒雄黄酒、在孩子脸上涂抹雄黄的风

俗。民间有雄黄酒能驱五毒,即蜈

蚣、蜘蛛、蟾蜍、青蛇、蝎子之说。

中医解读:雄黄气味浓厚可驱

毒。雄黄其实是硫磺的一种,有清热

解毒的作用。由于气味浓厚,因此也

有一定的驱虫效果。

提醒:使用剂量必须非常少

普通人不能乱用雄黄,只有身体

特别壮实、火气特别重的人,或者病

情确实需要的人,才可以用来泻火。

如若给孩子涂抹可一定要注意哦!

篇5:端午节民俗活动有哪些

粽子最初是用来祭祀的,为了让江中的鱼儿不吃楚国屈原大夫的身体,所以将粽子投入水中,后来便渐渐成为端午的一种传统食物。

2、赛龙舟

赛龙舟现在不仅是一种民间习俗活动,也是一种正式的体育竞技项目,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以及长江流域都很流行。

3、点雄黄酒

将雄黄浸泡在酒中,然后将雄黄酒点在人的额头、耳朵、鼻子、手心等地,期望远离毒虫,消灾防病。

4、佩戴香囊

端午节来临之际,给小孩子佩戴香囊或者荷包,寄托辟邪、远离瘟疫的意思,另外是一种很好的点缀装饰物。

5、挂艾草

端午的时候,人们喜欢把艾草挂在大门的两侧,寓意消除疾病、驱除晦气、招福,让家人的身体健康以及好运气。

6、系五彩绳。

古代认为五彩色是吉祥色,所以在端午节用五彩绳系在孩子的手腕、脚腕或者颈子上,寓意消灾躲难、远离疾病、平安长寿。

端午节的含义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在传统节日当中,论民俗之繁多复杂,或只有端午节能和春节可比拟,两节都有着祈福、消灾等礼俗主题,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消灾的美好的愿望。

端午节有什么传统

在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等等一些国家,而且深受各国的喜爱。

端午是什么意思

端午节释义: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日。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江自尽,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做节日,有吃粽子、划龙舟等风俗。

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午节,代表着人们对中国华夏民族几千年祖国传统文化的追怀,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吃大蒜、儿童戴荷包、五毒兜兜等的习俗,也是人们品味生活,热爱生命,发展文明,抑恶扬善的不懈追求。

古人认为端午节是五毒月,天气炎热,瘟疫流行,人易生病,需要驱毒避邪,夫妇要克制夫妻房事生活,以保持身体有足够的抵抗力。在这个节日里,一般成年人喝雄黄酒、菖蒲酒,小孩佩戴香荷包,采草药,所以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应当继续发扬和传承。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

第一种是描写端午当日情景的古诗,其代表作有,出自宋代着名诗人苏轼的《浣溪沙·端午》,这首诗呢就主要描写了妇女们欢度端午佳节时的情景。

还有唐朝皇帝李隆基的《端午》、宋代着名文学家欧阳修的《渔家傲》和宋代黄裳的《喜迁莺》等,都是描述端午景象的古诗。

篇6:共赏民俗活动 传承端午文化

题图:6月20日,浙江温州200多艘龙舟汇聚温瑞塘河,挥桨逐浪过端午。苏巧将摄/光明图片 6月20日,一名参赛选手在香港端午节龙舟比赛前自拍。新华

社记者 刘昀摄

6月20日,众多市民在海口市海甸岛海滩“洗龙水”。新华社

记者 赵颖全摄

北京:游园共赏妫河岸

本报北京6月20日电(记者董城 通讯员刘俊良)20日,第七届北京端午文化节暨北京市第二届“非遗大观园”端午游园会在北京市延庆县盛装开幕。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古色古香的文艺演出,在延庆妫河岸边上演。

开幕式上,来自台湾高雄和“三省四地”(湖北省秭归县、黄石市,湖南省汨罗市,江苏省苏州市)的嘉宾,把各自带来的家乡之水注入妫河,显示 出对端午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凝聚。首都高校第五届大学生龙舟锦标赛、京台龙舟友谊交流赛和群众龙舟大赛在夏都公园的湖面上举行,共有42支队伍、近千名队员 参赛。

作为本届端午文化节的重头戏,“非遗大观园”端午游园会让广大市民参与其中。上午10点半,妫川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北京面人、陕西皮影等纷纷展示作品,引来众人围观。

南昌:再现古代乡射礼

本报南昌6月20日电(记者胡晓军)端午节期间,江西各地纷纷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让端午文化浸润人心。20日上午,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绳金 塔历史文化街区的大成殿内,数十名身着传统服饰的弓箭爱好者进行了射礼表演。弓箭手们完整再现迎宾、酬酢、请射、比耦、扬觯、诱射、初射、再射、终射、旅 酬十项古代乡射礼仪式。他们演示的线形阵、雁行阵、叠阵、斜形阵、锋矢阵等古代箭阵,重现金戈铁马、万箭齐发的壮观场景。

在南昌市东湖区八一公园百花洲,区文化馆组织了突出创意民俗、语话民俗、玩乐民俗、回味民俗、技艺民俗等特色的多项活动,民间灯彩抬花轿、采莲船等节目表演得活灵活现。市民们共同品尝粽子、打糕、鸭蛋、雄黄酒等民俗食品,玩得开心、吃得开心。

在新建县松湖镇锦江河段,20余条龙舟奋勇争先,两岸呐喊助威的群众欢声震天;鄱阳湖畔的南矶乡沿岸,渔民们拿出粽子、鸭蛋、包子、肉条,放在脸盆中以作祭祀。

常德:龙舟竞渡祭屈原

本报常德6月20日电(记者龙军 特约记者禹爱华)18日上午,2015“我们的节日·端午·屈原杯”湖南省第二届群众性龙舟赛总决赛在屈 原行吟之地常德柳叶湖举行,全省各市州和中南大学的15支龙舟代表队参加了本届龙舟赛。总决赛设有公开水域200米、500米直道竞速两个竞赛项目。

常德是端午龙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2000多年前,屈原曾在沅水及常德城区四周多条支流往返行吟达10年之久,写下了《离骚》等作品。相传 屈原投江后,常德沅澧流域民众为其精神所感动,每年端午前后,沅澧流域的百姓都会自发地组织龙舟竞渡纪念屈原,赛龙舟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德阳:文化周里寻乡愁

本报德阳6月20日电(记者危兆盖 光明网记者雷建)20日上午8点,李勇带着家人冒着细雨,来到旌湖边找到了最佳观看位置,等待即将开始的“记忆端午·美丽乡愁”2015德阳市第七届端午群众文化周活动之一的赛龙舟活动。

篇7:端午节民俗作文

据说端午节的来历是这样的:曾经有位诗人,名叫屈原。当自己的祖国被占领时,他无比绝望,于这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楚国人民十分悲痛,用种种方式来追思他。我们吃粽子、赛龙舟,据说都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说起吃粽子,那算得上是最主要的习俗了。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粽子的传统形状为三角形,也有长方形的。一般根据其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在粽子里撒上白糖,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除此之外,端午节的主要活动当属赛龙舟。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从那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举行龙舟赛来纪念他,借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蛟虾蟹,以免吃掉屈原的.遗体。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记得小时候,妈妈用具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系在我的手腕和脚踝上。听说这叫长命缕,也许戴着便能“长命百岁”吧。不过,现在这个习俗已不常见了。另外,在一些较为传统的家庭中,还要插“五端”,包括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我猜这些东西和辟邪有关。

篇8:关于民俗活动的认识

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简述

要探究民族传统体育就应先对民族传统体育有全面了解。关于什么是民族传统体育,当今社会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界定,也没有权威人士对此进行确切的定义。通过对文献阅读与理解,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界定大致分为三类:(1)通过地域、民族来定义。例如:张建雄、江月兰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的一个或多个民族所独有的,在人民大众中广泛传承的,具有修身养性、健身技击、休闲养生、竞技表演、观赏游艺、趣味惊险、民俗音乐歌舞交融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2)不同于西方体育文化的定义。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包括汉族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在本民族居住地区内共同创造、形成、继承和延续的,带有浓郁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3)通过社会活动或文化定义。如:刁振东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是指一个国家内各个民族共有的,能够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特点和文化的、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它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1]。民族传统体育的分类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不论是什么分类都是为了是民族传统体育得到快速发展和推广。

2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分类综述

依据运动的形式和已构建的部分理论,分为攻防技击为主要特征的武术;以“三调”为主要内容的养生气功;以摔法为动作特性的华夏摔跤和中国民间民俗体育[2]。依据项群理论分类标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又可以分为游戏娱乐、竞技能力、武术三大民族传统体育项群。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族类上大致可分为汉族传统体育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内容上大致包括武术(传统武术、竞技武术)、民间传统体育养生方法(八段锦、五禽戏等)、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赛龙舞狮、赛龙舟等)等几个内容[4]。根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点,可以分为三大类:(1)竞技比赛类,例如:武术、摔跤、龙舟竞渡等。(2) 竞赛表演类,如:舞龙舞狮、投壶、抖空竹等。(3)娱乐、健身操类, 如:太极柔力球、导引、扭秧歌等[5]。按项群理论则分为嬉戏娱乐类、竞技类、配合节庆习俗活动类;按民族分为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按发展形态化石型、原始型、发育型、比较成熟型、成熟型。还有就是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分为竞技类和非竞技类。竞技类包括技能主导类(球类、武术类)、体能主导类(角力、摔跤、竞速等)、技心能主导类(弩、箭及各种棋类);非竞技类则分为休闲娱乐类(舞龙、舞狮、风筝、垂钓、秋千等)、健身养心类(气功、导引类等)以及傩、巫、祭祀、仪式类(龙舟、跳芦笋、上刀梯等)[1]。按地域划分为东部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东南地区的文化活动,此外民族传统体育分类还有按性质、作用、功能、形式和特点等分为各个不同的类型。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程中,一方面“重文轻武、重竞智、轻竞技”的思想,使体育基本上是沿着民间路径方向演变;另一方面民间体育一直与传统节日紧密联系,它作为节日的主要内容,也制约着民间体育活动。因此,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除武术、导引养生术和中国摔跤术外的那部分定义为民间民俗传统体育更为精确。

3 关于民俗活动的疑问

3 . 1从“体育性”、“中华民族”、“传统”等方面看待民俗活动

有学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中部分活动其实并非体育活动,而是民俗活动,却一直被当做中国本土体育与西方体育作比较,鉴优劣,依据这句话我们可以认为民俗活动并非体育活动。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体育性”。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里, 体育是关键词,它被“中华民族传统”所界定。近年来,我国对体育概念的认识还不统一,在某些阶段和范围内,甚至出现不同的表达。例如:价值取向、功能定位、内涵确立、外延统括等出发点。在价值取向观中,“增强体质”的活动是体育,体育的目标就是为了追求更好的体质。在功能定位观中,“丰富文化生活”、“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会活动被认为是体育。在内涵确立中, 体育被认为是身体练习、教育活动、社会活动、文化形式等。在外延统括观中,体育被认为是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社会)体育的集合。民俗活动根据这些表述依据可以被认为是体育活动,民俗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而且民俗活动相比其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言具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社会活动的重要部分,它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另外许多地方的学校还把本地的一些民俗项目列为学校体育的必修课程。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在一级学科体育学下设4个二级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就在其中。在这里可以肯定的是,民族传统体育学隶属于体育学,所以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内容也必然在体育学的概念之下。

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词语结构中,“中华”是第一个限制性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基本解释了“体育本质”之后,必须首先来审视一下“中华”一词所规定的“中国范围”。民族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共同体以地缘关系为基础,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中华民族”是一个相对于外国民族而言的概念,包含了定居于中国领土内的全部中国民族,亦包括当代的和在历史上也曾存在过而如今已经消失的民族,民俗活动是属于中华大地。

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传统”一词也是对体育的限定。目前,传统的基本内涵是继承和沿袭原有的精神文化,“传”指称对原有文化的继承和衍传;“统”指原有文化的道统,多指精神文化,当然也包括制度文化。民俗活动具有久远的历史,人们在节假日参与其中,是人们代代流传下来的。

3 . 2从起源方面谈民俗活动

在现代社会,民俗活动中有些健身价值较强逐渐演变,改造为具备健身性质的活动而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意蕴,如为了纪念屈原产生的划龙舟,现在成为了国际体育赛事。大部分的民俗活动,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传统仪式活动不是出于体育的目的,如哈萨克族人的叼羊游戏、扭秧歌、跑旱船等特征显著的富有民俗节庆的活动只是其附带、衍生的价值功能。将这些活动当做“民族传统体育”是值得质疑与商榷的。纵观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有些项目在其产生或发展某个阶段,并非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更多的是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然而,不管中国传统体育的起源是什么,它都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来完成的,我们不能否定其健身强体的功能。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民俗活动在最开始的时候确实不是体育的目的,但是任何事物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总会带有一些其他的目的。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需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能力来获取食物。在狩猎、采集的过程中,产生了走、跑、跳、投、攀登、爬、越等人类最基本的体育活动技能;在劳动之余,人们模仿人与野兽、人与人之间的嬉戏和搏斗场面,产生了游戏;因为对大自然的畏惧而祈求神灵庇护,由此出现了各种祭祀和巫术活动,而产生了舞蹈、竞技运动……但是客观地分析,原始社会人类的这些活动不具有现代体育的目的,只是人类为了维持生存、调节心理的一些生产劳动和娱乐、宗教等活动。这些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现今的功能,但社会是在变化的,人们赋予了它们另外的功能。它的形式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民俗活动应该被视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部分。

4 结语

民俗活动具有体育性,无论从起源方面来说,还是从它的功能方面来说,甚至是其它方面来说民俗活动都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部分。现在社会所具有的文化事物在过去我们肯定能找到其根源,而现在社会没有的在古代也不会有。社会是不断发生变化的,社会的需求不同,文化事物要想保留下来就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社会不断的变化会赋予文化事物新的内涵。

摘要:近几年来,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逐渐升温,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通过文献综述、逻辑分析推理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发现有关于民俗活动的部分质疑,民俗活动是体育活动,而且归属于民族传统体育,作出解释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上一篇:恐惧如何影响证券市场中的决定下一篇:英语手抄报可打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