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税收制度

2024-06-20

英国税收制度(共6篇)

篇1:英国税收制度

英国税收管理部门由国内收入局和关税与消费税署组成。国内收入局负责直接税的管理,关税与消费税署负责间接税的管理。国内收入局理事会的主要职责如下: 1 .执行与直接税有关的法律法规; .向财政大臣提出对直接税管理的相关建议; 3 .管理众多下属分支机构及办公部门。

国内收入局下设专门办公室,分别负责如津贴计划、原油税收等专项事务;而大多日常税务工作是由地方税务办公网络实施。这些地方税务办公网络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

一是咨询中心。该中心负责处理纳税人的一般咨询和分发税务表格及税务宣传小册子。二是服务办公室。这些部门负责日常评估和征收工作。

三是地区办公室。这些部门负责检查纳税人是否遵守税收法规。

英国的纳税年度(亦称财政年度或评估年度)与中国不同,始于当年 4 月 6 日止于次年 4 月 5 日。在 1995-1996 纳税年度以前,对个人纳税人的纳税义务评估完全是税务部门的职责。自 1996-1997 纳税年度以来,随着纳税人自行估税体系的引入,评估责任由税务部门转移到了纳税人。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税额评估的准确性和上缴的及时性。

(一)自行估税体系

如果纳税人的当期应纳税额通过源泉扣缴制或者随薪付税制(PAYE)仍不能被全额征收,其应纳税额必须经过正式的纳税评估。纳税人可自行计算年度内应纳税额,税务机关负责核查;纳税人也可选择由税务机关计算应纳税额。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第一步须进行纳税申报。其具体程序如下:、每年四月初,税务机关向有关纳税人发放纳税申报表。申报表格包括八页基础表格和一系列辅助表格。每页基础表格可用于申报不同类型的收入和所得,辅助表格用于申报特殊情况的收入。、税务机关还为那些有条件使用计算机系统申报的纳税人提供电子申报表式(磁盘版)。个人纳税人 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子申报。、纳税申报表上只须填报本年度的相关纳税信息。、纳税申报信息应完整。申报表不允许遗漏数字或者信息缺失。纳税人应保存相关账目及证明资料,以备税务部门调查纳税申报信息的准确性。、纳税申报表中设有“税额计算”一栏,纳税人可选择填写或保持空白。在后一种情况下,税务部门将代之计算并将计算结果的复印件交给纳税人。这两种情况,均被称为自行估税。6、纳税申报表必须在下述日期以前交回税务部门备案: A .由纳税人自行计算应纳税额的,为次年 1 月 31 日; B .由税务部门计算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的,为次年 9 月 30 日。、纳税人未能在 9 月 30 日前上交纳税申报表的,将失去由税务部门计算其应纳税额的权利。同时,税务部门有权拒绝纳税人在 9 月 30 日之后报送的任何纳税申报表(除非“税额计算”栏填写完整)。在申报表被拒收的情况下,纳税人必须自行填写“税额计算”栏,且即便是项目填写齐全的纳税申报表,其最终申报也很有可能被延迟至年度备案日期之后并被处以罚款。因迟申报造成的延期缴纳税款仍不能免除被加收附加费及滞纳金利息。、税务部门有权在纳税申报表备案后 9 个月内对纳税人的自行估税结果予以调整。、纳税人有权在当年度纳税申报表备案后 12 个月内就其自行估税的结果予以调整。如纳税人发现自行评估的税金出现错误导致其多缴税款,可在申报表备案之日起五年内向税务机关提出。10、自行估税应纳税款支付方式如下:

A .第一次支付日是在自行估税年度当年的 1 月 31 日; B .第二次支付日在自行估税年度当年的 7 月 31 日;

C .最后的余额支付必须在年度纳税申报表备案日之前完成,即次年的 1 月 31 日前。

例如,对于 2002/03 年度的应纳税款,其支付日分别为 2003 年 1 月 31 日、2003 年 7 月 31 日和

英国税收制度管理 2004 年 1 月 31 日。

(二)可征收税额告知

没有收到纳税申报表的个人纳税人,但有税务部门未掌握的应税收入或所得的,必须在纳税年度结束前六个月内向税务部门申报其收入所得。如不执行该项规定,税务部门将予以处罚。下列情况纳税人免于告知: .纳税人无资本所得; 2 .非高税率纳税人; .纳税人所得取决于税收源泉扣缴或者按照 PAYE 体系处理。

(三)调查

在自行估税体制下,税务部门采取先接收后检查的方法进行纳税申报表备案管理。申报表中信息的明显错误于当时调整,而对于申报的收入和所得总额当期不予核查,但所有的申报表都会进入后期核查和抽查。.税务部门的调查一般是申报信息进行核查,多数调查案例基于随机选择。.一般说来,调查必须开始于年度申报表备案日起的 12 个月内。如果在 12 个月内税务部门没有进行调查,纳税人就可以确定其自行估税结果(即申报表上对于涉税事实的全部披露)即为最终申报。然而,如果纳税人被发现没有做出全部披露,税务部门在 12 个月后可以采取”发现评估”的办法。自行估税体系下的”发现评估”时间期限规定如下:

a.涉税事实披露不完整,但无疏忽和隐瞒的,为自行估税年度后的第六个税收年度的 1 月 31 日前; b.有疏忽和隐瞒的,为自行估税年度后的第二十一个税收年度的 1 月 31 日前。

(四)决定

如果纳税人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纳税申报备案的,理事会官员有权就应纳税额做出决定,其计算依据是纳税人的相关信息。在决定做出之后,纳税人无权就此进行申诉,也无权缓缴税款。避免决定的唯一方式是纳税人按期完成申报备案。

(五)申诉

在自行估税体系下,纳税人有权就税务部门做出的有关决定提出申诉。申诉主要有下面几类: 1 .就所处罚款的申诉; 2 .就所处附加费的申诉; .就税务部门在调查期间要求提交的文件、记录等进行申诉; 4 .就自行估税调查后作出的调整意见进行申诉; 5 .就”发现评估”中与相关情况不符的结果进行申诉; 6 .就”发现评估”进行申诉。

(六)申诉程序

一般说来,申诉应在税务部门做出相关决定 30 日内以书面形式提交。对于有争议的自行估税和发现评估,纳税人可以在等待申诉结果时申请缓缴其全部或部分税款。具体如下: .缓缴税款申请需经税务机关同意。税务机关未同意的缓税申请可以提交给诉讼官员。.对于有争议的评估中需按期支付的税款,应于纳税期限前正常支付。如果诉讼结果有利于纳税人,多缴税款将予以返还。.大多数的申诉通过以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非正式探讨的方式来解决,最后就应纳税额达成一致。若以此种方式仍无法解决的,申诉可以提交至诉讼官员。诉讼官员有两类:一般官员和特别官员。4 .一般官员由大法官任命,负责听取地方的诉讼案件。他们一般没有正式的税务资格,很类似地方法官,兼职无薪。他们的助手是地方的律师或会计师,薪金由税务局支付。一般官员处理的案件多为简单直接的案例。.特别官员同样由大法官任命,很类似巡回法官,巡视全国和听取复杂的涉税案件。他们是全职带薪的税务专家,至少应具备十年以上的合法资格。6 .诉讼官员可以确定、减少或者增加有争议的评估,且他们的结论是最终结果。但无论是税务机关或者是纳税人都可以对这些结论中的法律观点表示不满意和采取进一步上诉,首先上诉至高级法院,然后是上诉法院,最后是上议院。.申诉到诉讼官员所需费用通常不高。各方负担各自的费用且诉讼官员正常情况下不能要求败诉方向胜诉方支付费用(如果特别官员认为纳税人的行为完全不合理,他们也可能会这样做)。上诉至高级法院及以上则需相当高的费用。败诉的纳税人会被要求支付税务机关的辩护费用和自己的相关费用。

篇2:英国税收制度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社会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期。期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英国的威廉·配第始创,中经亚当·斯密的发展,最后由大卫·李嘉图完成。他们不仅健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古典经济学,在财政税收理论上,也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其基本理论与观点是:在税收制度上,主张开征有利于资本发展的税种,减少赋税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的损害;在理论上,反对重商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主张将国家的职能尽量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实行“廉价政府”,以利于私人经济的自由竞争和发展;在税收原则上,主张实行平等、便利、节省等原则,使税收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篇3:英国税收制度

税务约谈是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过程中,通过对纳税人所申报缴纳税款等资料进行纳税评估后,发现存在税务问题和疑点的,主动约请相关纳税人到税务机关进行解释和说明,给予其必要的提示与辅导,引导纳税人自查自纠,依法缴纳税款,并对涉税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和处罚的税收征管制度。

税务约谈是一个帕累托改进的过程,其成本从税收征纳双方角度分别来看主要是税务机关通过纳税评估确定约谈对象、约谈过程本身的成本,而纳税人进行约谈的遵从成本包括准备举证资料、约谈花费的时间以及少量费用。与此相比,其收益的改善却是十分显著的。通过税务约谈,征税机关不仅节省了税务稽查所需消耗的大量人力、时间和费用,还收回了欠缴的税款,而纳税人经自查自纠补缴税款,避免和减少了企业由于受处罚而带来的经济负担和损失。因此,这种改进是一种双赢的促成,应该得到充分的运用和推广。

当前,实施税务约谈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以及我国香港,而其中香港的税务约谈制度是最完善的。在香港,税务局通过抽查调查对象,与其进行约谈,如发现偷税漏税情况,纳税人就要交出少报的税款,并接受税务局的罚款处理。但是,税法赋予税务局长酌情权。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纳税人实施不同程度的处分,比如提出检控、以罚款代替监控或评定补加税款。香港自从1991年实行以约谈为基础的税务审查以来,税务局追回了大量的透漏税款,成效显著。

二、税务约谈的意义

税务约谈是税务机关为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税收征管制度创新,它通过建立以纳税人自主管理为基础的税收征管服务新体制,推动税收征管效能的大幅提升,从以往“重检查、轻管理”的模式向“以征为主,以查为辅,征、管、查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实现从粗放型管理走向集约化管理,也体现出新型税收制度的价值取向。具体说来,实行税务约谈制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税务约谈体现了税收管理从强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成为构建和谐征纳关系以及良好税收环境的有效的润滑剂。税务约谈制度在征纳双方之间引入了对话局面,充分尊重和保证了纳税人的税收地位,征税机关对待纳税人的态度也从过去的“事后监督打击型”向“事前管理服务型”转变,这实际上是将以人为本作为税收管理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体现。

第二,税务约谈有助于实现征、管、查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当前税收征管三大环节协作不够、衔接不畅的问题,弥补了原有体制的不足,为征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征收、管理、稽查专业化分工,分权制衡,有利于提高效能,但在目前情况下,由于三大分工没有完全理顺,存在协作不够、衔接不畅的问题。约谈制度的引进能够使税务部门在纳税评估和约谈过程中加深对税源信息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税务约谈向纳税人提供了一个主动解释、说明的机会,帮助纳税人及时纠正违章行为,降低或节约纳税成本,提高了纳税人的经济效益。纳税人因对税法、税收政策缺乏了解或者了解不及时以及理解不全面而出现的非主观故意的漏报、错报、少报在约谈过程中可以及时改正,补缴税款,免除处罚,甚至得到一定程度的豁免,这不仅使纳税人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维护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四,税务约谈推动了纳税人逐步走向自主管理,由过去全面调账检查转为在实施检查前对纳税人进行综合评估,使得税收征收管理的成本和稽查工作的压力大大降低。税务机关也可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有效配置稽查资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税收能最大限度的足额入库。

第五,税务约谈充分体现了税收征管基本原则中的诚信和信赖利益的保护原则,为依法治税、倡导诚信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也折射出一种新的行政执法理念,对提升税收征管工作的整体效能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三、完善税务约谈制度的若干建议

税务约谈是税务机关适应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转变的内在要求,是在法定的检查方法之外而采取的灵活的行政管理手段,是税务系统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但由于税务约谈制度形成的时日不长,加之应用实践的范围有所局限,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借鉴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的税务约谈制度,结合我国国情,笔者为税务约谈制度的完善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从立法角度出发,给予税务约谈制度明确的法律效力

目前,由于税务约谈工作刚刚起步,有关税务约谈的法律依据很少,仅有四个规范性文件,分别是《关于加强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若干意见》、《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但是这四个文件都是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若要以此作为税务约谈制度的立法依据,显然存在法律位阶太低,效力不足的缺陷,一旦发生税务行政争议,在司法审查程序中将会使税务约谈制度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因此,应当制定颁布效力更高的统一立法,使税务约谈制度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同时,在税收实践中,应分清情况,区别对待,把握好标准,对那些依法纳税意识差,有明显违法意图或行为的纳税人,决不能姑息迁就,要坚持依法征税,维护税法尊严。

2、制定合理的约谈程序,保证税务约谈工作顺利开展

税务约谈工作的参与者包括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约谈程序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约谈工作能不能顺利开展以及能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只有公平、合理的程序才能促成征纳双方进行约谈,积极达成协议,自觉履行义务。

首先,税务约谈的前提条件,即什么情况下能够进行税务约谈,应予以规范化、统一化。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已实行税务约谈的各地方税务机关的规定不尽相同,这实际上也是由于税务约谈制度缺乏法律依据造成的。

其次,税务约谈在实施过程中,税务机关要事先向纳税人发出书面通知,并允许纳税人准备相关材料、凭证等,对于因特殊情况确实无法按时接受税务约谈的,可根据其申请考虑批准延期约谈。

最后,经过约谈,针对纳税人的不同情况,应规定什么情形下税源管理部门有权进行处理;什么情形下直接转入税务行政处罚程序;什么情形转入税务稽查程序。

3、重视日常管理与稽查,提高税务约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在我国现行的自行申报、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税收征管模式下,以查促管是保证纳税人足额申报的重要手段。目前,税务稽查主要忙于专项检查,日常稽查没有真正发挥以查促管的作用,在对税源的征管上,征管基础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不佳,从而造成纳税评估工作的有效性、准确性受到很大限制,而纳税评估恰恰是税务约谈实施的前提,因此,税务机关要重视日常管理与稽查,全面了解纳税人的深层次问题,掌握足够的、准确的、及时的信息,使税务约谈工作有的放矢,准确有效。

4、明确界定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税务约谈制度应赋予纳税人必要的权利:纳税人在约谈之前的合理时间有权获得通知;确实有特殊情况无法按时接受约谈的可申请延期;纳税人有权就税收专业问题聘请专业会计师作为约谈顾问;约谈过程必须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和完成,不能变成变相羁押;约谈过程不能采取诱供、逼供等不合理的方式;约谈的笔录应当允许纳税人过目,并进行修正。

当然,明确规定纳税人的相关义务和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对增强约谈制度的潜在威慑力,提高约谈制度的实施效果尤为重要。应当规定纳税人必须承担以下义务:不能无故拒绝或推迟税务机关发出的约谈通知;如实回答税务机关的询问;对税务机关提出的疑问,进行说明并尽量提供证据加以证实;对于关键问题的回答,不得编造虚假事实进行掩饰、搪塞或提供虚假证据,否则,将受到严厉惩处。

5、切实规范税务机关的权利和义务

税务约谈凸显了税务机关的管理、服务职责,通过税务约谈,纳税人因对政策误解,对法规认识不正确等犯的错误能被允许及时改正,从而免去受处罚的成本,这也是公法私法化的体现之一。那么,在税务约谈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税务机关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并被授予适当的权力,接受必要的监督。

从程序本位主义的角度来看,程序正义在税收征管程序上的体现为对程序理性和程序自治的要求。在税务约谈制度实现的程序过程中,程序正义要求税务机关应在约谈前向纳税人发出通知,约谈时要听取纳税人的意见,保证纳税人的人格尊严;税务管理和税务稽查相分离;在进行税务检查时出示证明,告知身份;对约谈情况进行记录,记录内容须经纳税人确认签字,税务机关对自己所做出的决定必须说明理由,并进行举证等等。

然而,要有效发挥税务稽查约谈制度的功能,还必须应当考虑给予税务机关在税务约谈制度中和纳税人就税款和处罚进行妥协的裁量权。

首先,纳税评估中发现的计算和填写错误、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导致一般性问题,或存在的疑点问题经过约谈、举证、调查、核实等程序认定事实清楚,不具有偷税等违法嫌疑,无需立案查处的,可提醒纳税人自行改正,作为自查补税,不作处罚;对于纳税人少缴税款的行为,在税务约谈过程中无法举证说明,但主动承认错误,申请补缴所欠税款可以减轻处罚;发现纳税人有明显偷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或其他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要立即移交给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其次,在约谈中,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和纳税人达成税收协议。虽然从税收法定主义原则来看,其合法性还有待商榷,但这一做法无疑是有益于征税成本的减少和征税效率的提高的。所以,如何尽快完善税务约谈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放权”给税务机关是税务约谈制度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学者已经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包括征纳双方签订延期偿还税收的协议、减免税收的协议以及将纳税人在税务约谈中交待已构成犯罪的行为视为自首情节,在移交给公安机关处理的时候,可以从轻、减轻和免除处罚等等。这些建议对于有效实施税务约谈,构建新型税收征管制度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当然,对于税务机关所拥有的裁量权应当进行必要的控制和监督:一方面提高裁量权实施批准权的审查级别,建立完善的备案制度,另一方面,要形成在稽查机关内部同级稽查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的制约机制,实现分工制衡,保证裁量权有效公平合理的运用。

“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查找证据,同时引入约谈机制,整个检查过程在和风细雨中进行,不仅让纳税人口服心服,而且达到了检查一户规范一户的目的。”一位税务机关的干部这样评价约谈制度给税务检查工作带来的好处。税务约谈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我们希望将其制度建设、组织实施、激励约束、效果评价各个环节不断完善,实现税收征管工作中征纳双方的共赢。

摘要:作为一种税收征管制度的创新, 税务约谈制度不仅建立起和谐的征纳关系, 还实现了税收征管的帕累托改进, 体现出税收工作正朝着管理服务型转变的趋势, 对提高税收征管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 税务约谈工作刚刚起步, 还需要不断的完善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文章重点对此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税务约谈,意义,完善,建议

参考文献

[1]杨斌:中国税改论辩[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2]林文生:税务约谈制度的比较研究与思考[J].当代财经, 2005 (6) .

篇4:英国:税收真实公允

简便的纳税流程

个人所得税占英国全部税收中最大的比例,其次是社会保险税。雇主会依据员工收入水平按月计算出当月纳税金额,并从收入中扣除。每个财年(每年4月6日至次年4月5日)结束后,雇主会出具一份P60表格给每位员工,表格中涵盖该员工全年所缴个人所得税和国家保险金的总额和每月具体的纳税清单,P60也作为缴税证明由纳税人保管。通过一张简单的表格,政府让每一位公民了解到了纳税的义务、缴税的流程以及税收金额是如何算出的。此外,增值税涵盖在居民每一笔消费中,政府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和经济形势对增值税率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英国政府宣布将增值税从17.5%调整为15%以刺激消费。增值税的金额会显示在每一笔消费收据中,非长期居住的外国公民所缴纳的增值税,在离境时可在海关办理退税。

英国地方税收的征管程序也很简便,地方政府每年在地方议会税和营业财产税税率确定后,于3月1日前将税单和相关宣传资料寄给纳税人,纳税人根据税单上核定的税额交纳税款。纳税人可以分10次分期缴纳税款,一次性缴清税款可以享受一定优惠。在校学生可凭学校证明免除地方议会税,地方税收部门会与学校核查每一位学生身份,并纳入系统管理。纳税人可以采用邮寄支票、银行转账、网络在线支付或直接到征收单位交款等多种方式缴纳。如果纳税人末履行纳税义务,地方政府将发出催缴通知;仍不缴纳的,地方法庭会向纳税人发出传票;如在传票规定期限内仍未缴纳或补足税款的,法庭可以授权地方政府扣押冻结或查封拍卖纳税人收入或财物以抵交税款;情节严重的,还可判入狱。

“以支定收”的管理

英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比较明确,地方政府主要提供住房、教育、消防、治安、公路、卫生、规划、健康、社会福利、儿童和老年人照顾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服务。每年11月到12月份,地方政府都会制定详细的收支预算征求各方面意见,并在次年2月份左右提交地方议会讨论通过,以便在4月份新的财政年度执行。

英国地方税收是典型的“以支定收”的管理办法,先确定地方政府各项支出的总额,再减去中央政府按一定标准计算确定的转移支付金额、营业财产税返还金额以及地方其他收费的预计金额,其余额就是应通过地方议会税征收的税额。近几年,英国地方税额每年都不断上涨,主要原因是占地方政府收入大头的中央政府返还数额增长较少,无法满足地方政府提高服务质量所需的资金,但是为了防止地方税过快增长,中央政府对地方税实行封顶(Capping)干预,即规定地方税的增长限额。如果地方政府不服中央政府的封顶,可向副首相办公室上诉,副首相办公室审议后提交下议院决定是否实行。

英国的地方政府除了规定许多地方税收减免优惠外,还实行住房和地方议会税福利计划(Housing and Council Tax Benefit)。这种福利计划不是直接从应纳税税额中扣减的,而是根据低收入个人的不同情况,向纳税人发放地方福利。低收入纳税人根据地方议会税福利规定和自身情况,如实填写地方议会税福利申请表,经地方政府审查批准后,可按周领取地方议会税福利。一方面帮助低收入的个人履行地方议会税纳税义务,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贫富差距,体现了税收的公平性。

税收流失估算

在英国,政府高度重视税收流失估算工作,这也为英国“做实”税收创造了必要保障条件。首先,估算税收流失工作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英国从2005年起实施《信息自由法》,要求HMRC向社会公布税收流失估算结果以及估算方法,使HMRC开展税收流失估算工作成为为公众服务、提高税收管理透明度的一个必然要求。

其次,法律规定第三方有义务向HMRC提供纳税人有关收入信息。这是HMRC估算自我雇佣者、取得投资收益者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和资本利得税以及中小企业公司所得税的必要条件,也是对大企业进行税收流失估算所不可或缺的基础。这就使得税收部门变被动为主动,能够有针对性地调查风险环节、获取有关数据,同时也达到了预先规范纳税人行为的目的。

此外,英国的社会统计基础雄厚,HMRC能够从相关政府部门和调查机构获取充分的数据信息。再加之HMRC设立专门的估算机构,不断优化估算方法,提高估算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税收流失估算的战略,英国政府一方面优化纳税服务,减少出错可能,例如推进网上在线纳税服务、开展纳税培训等,减少纳税人填报申报表的错误,同时降低其纳税成本。其次也可主动防止偷税漏税行为,例如推行避税方案披露机制,主动规范中介机构与纳税人行为,累计挽回120亿英镑税收。另外还能有效锁定风险,加大查处力度,例如从离岸金融机构获取信息,推出离岸披露机制,挽回因低报离岸资产而导致的4.5亿英镑的税收损失。

高度透明无“水分”

纵观英国税收体系,不难看出政府在每个税收环节都尽其所能,通过各种形式,告知纳税者相关的税收信息。例如,税额确定后,地方政府将税单和相关资料一并寄给纳税人,告知纳税人应纳税额、税率税额的确定方法、税收优惠规定、纳税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地方政府的支出情况和收支增减原因,真正做到收支公开、透明,做到地方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政府根据《财政稳定法》定期对外公布预算前报告、预算报告、资源会计报告以及月度报告等内容。除此之外,英国政府还对外公开很多与预算有关的文件。如财政部、国内收入署、海关总署等部门发布的文件,作为其部门预算的补充,解释收支措施的背景与细节等。

为了便于公众理解和判断,英国财政部等各大政府机关都已在网上公布财政数据,英国财政部每年也都会公布公共开支指南。其中包括详细的开支分项,以PDF格式或excel表格方式在互联网上公布。此外,英国政府还专门建立了“数据英国”(data.gov.uk)网站,将公众关心的政府开支、财务报告等数据整理汇总并发布在互联网上,并对其中的热点议题和重要开支进行进一步阐释,并对公众意见进行反馈。更有意思的是,在2009年英国财政部便社交网络twitter(微博)上注册了官方帐号@hmtreasury,第一时间将财政动向在互联网上公布,内容涉及所有财政事务。

篇5:英国税收制度

第十一章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制度改革(The reform in the tax system and tax administration)

第一节工商税制改革(The reform in the tax system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第二节农村税费改革(The reform in tax and charges in the country)第三节税收管理制度及其改革(Tax administration and it’s reform)第十一章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制度改革

一、本章简介

主要阐述税制改革的理论及其实践,核心问题是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现状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二、重要名词

狭义税收管理绿色税收税费改革帕累托“二八”定律

三、重点内容

1、了解税制改革的三大理论

2、了解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现状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3、理解我国农业税收制度和取消农业税的历史意义

4、理解开征绿色税收的社会经济意义

5、了解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6、了解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方针和内容

7、了解我国税收征管法的立法沿革和理念转变 第一节工商税制改革

一、工商税制改革的主要理论(the leading theory of tax reform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1、有关税制改革的主要理论是什么?

近20多年来,世界各国都纷纷进行了税制改革,有三大税制改革理论对各国税制改革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0世纪50-60年代的公平课税论(theory of equitable taxation)20世纪70年代的最适课税论(theory of optimal taxation)20世纪90年代的财政交换论(theory of fiscal exchange)

2、公平课税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公平课税论最初起源于法国亨利·西蒙斯(Simons,1938)的研究成果。他认为政治干预经济生活应该最小化,政府应该提供私人部门不能有效提供的服务,并通过再分配产生更大的公平。政府在设计和改革税制时,必须使税收制度既能按照公平原则筹措资金,又能限制政治程序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在西蒙斯看来,实现这种双重目标的课税方法,关键在于对税基的选择。

公平课税论的基本思想包括四个方面:

1.主要强调横向公平目标,几乎不涉及纵向公平,主张将纵向公平留给政治程序去解决。2.把税收问题与政府支出政策分开讨论。

3.以税基的综合性和税收待遇的统一性作为指导原则。4.主张按纳税能力来纳税,但纳税能力的大小不用效用理论来衡量,其衡量方法是所得(纳税能力)等于适当会计期间消费,加上应计净财富的变化,使之直接对应于可计量的现金流量。

总之,公平课税论主张,理想税制应是根据综合所得概念,对宽所得税税基课征累进的个人直接税;以宽税基、降低名义税率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目标,并主张公司税、工薪税、间接消费税等税种的合理搭配,使税收的超额负担或福利成本最小化。这一理论被20世纪80年代的很多工业化国家的税制改革所证实。

3、最适课税理论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最适课税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首次提出的“牺牲”学说,穆勒(Mill,1817)认为,税收公正要求每个纳税人都要承担同等的牺牲。

之后,学术界围绕应对哪些商品征税、所得税应累进的程度,以及商品课税和所得课税的组合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刻的探讨。到20世纪70年代后形成“最适课税理论”。该理论以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为准则,探讨以何种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征收大宗税款问题。研究的核心是实现税制的效率与公平的兼顾。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最适课税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三个:

1、直接税与间接税的合理搭配

(1)直接税与间接税应当是相互补充,并非是相互替代。(2)税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的政策目标

2、在效率与公平基础上的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1)逆弹性命题认为,一种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征税的潜在扭曲效应也就越大。应对弹性相对小的商品课税以相对高的税率;对弹性相对大的商品课税以相对低的税率;如果对无弹性或低弹性商品(如食品)采用高税率,会使总体超额负担最小化,这是一种最适税制。(2)主张应同时开征扭曲性税收,即高收入者的消费支出中所含的商品税要高于低收入者的消费支出中所含的商品税。

3、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最适所得课税理论

(1)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不能过高。否则,不仅会导致效率损失,而且也无益于对公平分配目标的实现。

(2)最适所得税率应当呈倒U形。即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以适当高些,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应适用相对低的税率,拥有最高所得的个人适用的边际税率甚至应当为零。

4、财政交换论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财政交换论最初起源于魏克塞尔(Wicksell,1896)关于财政学的自愿交换理论以及布坎南(Buchanan,1980)等对这一传统理论的现代研究成果。认为“公平”税制的理论基础是边际效用理论;认为,税收应通过政治程序对个人或利益集团进行分配,应当使国家付给个人的边际效用=个人因纳税而损失的财富的边际效用。其研究内容是: 1.对政府的征税能力必须从宪法上予以限制。

2.研究重点是选择税基和税率结构,将政府的总税收收入限制在理想的水平范围内。3.宪法对政府可利用的税基性质进行限制,有助于确保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水平和类型符合公民的意愿。

4.从宪法上制约政府制定税收差别待遇。5.政府应该取消对资本的课税。

总之,财政交换论强调:为了实现有效资源配置的目标,应尽可能地广泛地采用受益税;并强调政治程序在约束财政预算中的重要性。

二、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practice of tax reform in developed country)

1、你了解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具体做法和发展趋势吗? 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具体做法和发展趋势

1.所得税方面:降低税率、拓宽税基、减少档次,是世界各国特别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的发达国家所得税制改革的普遍做法。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改革:降低最高边际税率和调整税率表,减少税率档次;拓宽税基表现为扩大征税范围和减少优惠措施;强调个人所得税与公司所得税一体化,以消除重复征税。

2.一般消费税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OECD成员国国普遍开征增值税;不断提高增值税税率,现行标准税率已提高到30%。进入21世纪,制定标准化的增值税问题成为税制改革的热点。标准化的增值税力求解决三个问题:(1)增值税有选择性征收向普遍征收转化;(2)标准的增值税模式应该是“消费型、目的地征税、扣税法和三档税率;(3)实现增值税的协调统一。3.开征“绿色税收”,重视税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2、什么是“绿色税收”?开征“绿色税收”的目的是什么? “绿色税收”是环境税收的一种形象比喻,是指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而征收的各种税和采取的各项税收措施。开征目的

开征“绿色税收”主要是对破坏环境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征税,以提高其应税行为的成本,达到限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绿色税收”也将成为下一步税制改革的重点。

三、我国工商税制的现状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actuality of the tax system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in China and reform in the future)

1、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1.税制结构性失调,导致税收调控作用的弱化。

2.某些税种的相互交叉或某些税种本身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3.某些需要开征的税种尚未开征。如:遗产税、社会保障税和环境保护税等尚未开征。4.税收上的公平竞争和国民待遇原则没有充分体现。5.税费改革虽有进展,但不合理的乱收费情况仍然存在。6.税收征管仍存在诸多的疏漏和薄弱环节。

2、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内容是什么? 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根据“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围绕统一税法、公平税负、规范政府分配方式、提高税收征管效能的目标,在保持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适应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的需要,积极稳妥地分步对现行税制进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改革。

1、增值税改革

(1)将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性增值税;

(2)扩大增值税征收的范围,其理想的征收范围应包括所有创造和实现增值额的领域;(3)适时清理不适当的税收优惠。

2、消费税改革

2006年4月1日实施的消费税,对消费税税目和税率进行有增有减的调整,充分体现鼓励什么和限制什么的税收原则,进一步完善了消费税制。

3、企业所得税改革

(1)2008年1月1日已正式实施内外企业所得税合并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将内外两套企业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法人(企业)所得税,统一税法,适当降低名义税率,规范税前扣除和税基,公平税负,促进竞争。

(2)妥善处理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待遇问题。

4、个人所得税改革

(1)应选择合适的个人所得税税制结构模式,由现行采用的综合与分项相结合的方法,即混合所得税制模式,逐步向综合所得税制模式转变。

(2)税率设置应当简化、减少级次,适当降低名义税率。(3)加强配套体制的建设,建立完备的个人收入管理和大额支付系统,完善财产申报制度。

5、完善其他税种

(1)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2)扩大印花税的征收范围;

(3)改革城市维护建设税为城乡维护建设税;(4)进一步完善税费改革。

第二节农村税费改革

一、农村税费改革(the reform in tax and charges in the country)

1、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

1.农村税费改革坚持“减轻、规范、稳定”原则;改革以“三个确保”为目标,即确保农民的

2.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项改革

三个取消――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

两个调整――调整农(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

一项改革――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

2、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的历史意义

2005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从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2006年3月14日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议,庄严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取消农业税。从此,征税农业税在中华大地成为历史。取消农业税具体重大的历史意义:

1.取消农业税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一个里程碑。2.体现城乡居民公平负担、统一纳税原则。

3.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消除城乡差别。

3、如何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有利于维护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1.以“黄宗羲定律”为戒,防止反弹 2.进一步落实乡镇机构的“精兵简政” 3.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体制 4.调整和改革现行财政体制 5.逐步化解农村隐性债务

第三节税收管理制度及其改革

一、税收管理的概念、分类及功能(concept、classification and function of tax administration)

1、你了解税收管理的相关概念吗? 税收管理的相关概念

学术界对税收管理的解释分为三类:

1.狭义的税收管理。指国家的财政、税务、海关等职能部门,为实现税收分配的目标,依据税收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对税收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狭义税收管理的主体是国家,主要包括税收立法管理、税收执法管理、税收司法管理。2.税收征收管理。指税务机关对税款征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活动的总称。税收征管三环节是指税款征收、税务管理、税务检查。

3.税务管理。它是自我税收征管的一个环节,其内容包括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和纳税申报等三个方面。

2、税收管理的职能是什么?

税收管理的职能取决于税收管理的目标,即促进纳税义务人依法纳税,以最终保证税收收入的及时入库,最大程度地减少税收漏损的目标得以实现。

为了促进纳税义务人依法纳税,在税收管理中必须建立两个系统:

1.税收服务系统:包括信息性服务、程序性服务、权益性服务等三个方面。2.税收监督系统:包括税源监控、税务稽查、税收处罚等三个环节。

二、中国税收管理制度的实践(practice of tax administration in China)

1、你了解我国税收征管法的立法沿革吗?

第一阶段(1949-1986年)不统一的分税立法阶段。税收的调控功能被忽视,税收法律极不健全,税务机关强调的是生产观念和政策观念。

第二阶段(1986-1992年)初步统一立法阶段。1986年4月《税收征管暂行条例》颁布,突出了管理的税收征管理念,产生了“征、管、查”三分离的征管模式,税收的征管管理由过去一个机构统管转向按税收征收管理的职能分工协作。

第三阶段(1993-2001年)统一立法阶段。1992年9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自199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统一的税收征管法律,标志着我国依法治税迈上一个新台阶,开始进入法律化、规范化的阶段,突出强调了服务和管理并重的税收征管理念。

第四阶段(2001年5月1日到目前)实施新《税收征管法》阶段。修订后的《税收征管法》更加强调对纳税人权益的保护,我国的税收征管理念正在逐步由“服务管理、管理并重”向以“服务”为主转变。

2、我国新《税收征管法》体现的新理念是什么?

篇6:英国等级制度

早在1688年,乔治王朝就把英国社会分为26种等级。后来,这种社会等级逐渐发展成上层(Upper Class)、中层(Middle Class)和下层(Lower Class)三种等级。另一种说法,这三个阶层也可以为称为贵族绅士阶层(Gentry Class)、市民阶层(Burghers Class)和劳动人民阶层(Working Class)。不同阶层的人去不同的学校,受不同的教育,从事不同的行业,他们之间的界限非常明晰。

King/Queen (国王、女王)

Crownprince(王储)再英国称Prince of Wales,即威尔士亲王

Prince(亲王或王子)通常只表示“君主之子”(或女君主之夫)之意,而非具体的爵位。女性称Princess(公主)国王长女称PrinceRoyal,即“大公主”

Royal Duke(大公)

Duke(公爵)

Marquess(侯爵)

Earl(伯爵)

Viscount(子爵)

Baron(男爵)

Baronet(从男爵)

Knight(骑士)

-------------------华丽丽的分割线------------------

在说爵位之前呢,先N吧下大家都熟悉的皇室成员。国王和女王分别称作King和Queen,这个大家都知道啦。再往下就是王储,称为Crown-prince,在英国呢有专门的称谓是Prince of Wales,便是那位在1969便被册封为王储的查尔斯王子啦。而其他的君主之子(如若王储登基也称作亲王)就只能叫做Prince,Prince也可以是女君主之夫(亲王)的称谓。而君主的女性子嗣被称作Princess,长女称作PrinceRoyal即长公主。

爵位其实与是否是王室成员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世袭贵族和终身贵族两类。

【世袭贵族】

便是那种代代相传的爵位,一旦被授予,除非君主把它剥夺,不然就可以一直延续到朝代更迭或家里自己断子绝孙。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公、侯、伯、子、男五爵。只是现在已经极少授予王室以外的成员世袭的爵位,最后一次是在1984年封前首相麦克米伦为子爵而已。即使是王室成员,最近的一次册封也是在威廉王子大婚之时被封为剑桥公爵。

这五爵的英文分别是:Duke(公爵),Marquess(侯爵),Earl(伯爵),Viscount(子爵),Baron(男爵)。而对应他们夫人被称为:Duchess,Marquise,Countess,Viscountess,Baroness.

在世袭爵位中,最高的并非公爵而是所谓的“大公”,称为Royal Duke,是指现在皇室成员中的公爵,而其他世袭的公爵就只能被称为Duke而已。其中最特殊的公爵便是康沃尔公爵(Duke of Cornwall),是只有皇长子才能被授予的爵位。所以我们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当上国王的查尔斯王子便是康沃尔公爵。在正规场合公爵穿深红色的丝绒外套,帽子上镶四条貂皮。其冠冕上有一个金环,上饰8枚红色金叶片。

侯爵一词在刚刚出现时,只是代表其领地位置靠近边界,并不比其他伯爵的地位高,1385年后,侯爵才正式成为在公爵与伯爵之间的爵位,直到十五世纪,这个爵号才被英国贵族们所看重,因此,与其他四个等级相比,侯爵的数量一向最少。在重大场合,候爵穿红色丝绒外套,帽子上镶有三行半貂皮,冠冕上装一银环,带有四片金叶和四个银球。

而伯爵爵位在英国称为(Earl),是在五爵中唯一一个英文词,是在十一世纪由丹麦国王克努特引进英国。最初时伯爵多是一人管辖数郡的诸侯,在诺曼大公侵入英国后,担心其权势过重而将伯爵的封地改为一郡。这些伯爵在地方上负有对男爵、骑士的直接领导权。有名的Godiva夫人便是考文垂Leofric伯爵的妻子,可见伯爵事实上对封郡人民的管辖是十分直接的。

子爵在上院贵族中资格最浅,介于伯爵和男爵之间,在英国出现于1387年,同侯爵一样也是出现较晚的爵位之一。比较著名的子爵便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海军中将霍雷肖・纳尔逊(Horatio Nelson)子爵。这位子爵在18的特拉法加战役中英勇地击退了由法国和西班牙组成的联合舰队,却自己不幸中弹身亡。著名的特拉法加广场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著名子爵在1843年建成的。子爵帽子上有两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银环,饰有6个银球。

男爵是贵族中最末一等,但是却并非都是世袭制的,大部分是终身制。我们放到终身贵族里去讲。

【终身贵族】就是所谓的一代贵族,贵族称号不能被子女继承。所有的终身贵族都是男爵爵位,又因为进入上议院的最低标准便是男爵,所以更多时候,一个人被封男爵并不是因为他的成就,而是通过册封使其进入上议院。男爵虽然也有封地,但是事实上并不能对封得的土地征税。历史上一共有三位华人被封为男爵,他们是香港殖民时地期的女政治家、后来任汇丰副主席的邓莲如女男爵,新加坡裔英籍华人医生和政治家曾秋坤,还有商业顾问保守党议员韦鸣恩(这个比较有名吧)。在正式场合,男爵穿着与伯爵同样的外套,帽子上镶有两条貂皮,冠冕上有一浅色银圈,饰有6个银球。

最后的最后,大家一定在影视作品里看到过对不同贵族的各种称谓,现在也来教一下大家:国王和女王要称“Your Majesty”,亲王和公主要称“Your Highness”,公爵称“Your Grace”,而其他的爵位统称“Your Lord”。

上一篇:毛概 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下一篇:卫生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