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的基本素养

2024-07-02

新教师的基本素养(共8篇)

篇1:新教师的基本素养

浅谈新课改下历史教师的基本素养

[摘要] 有感于无锡市历史评优课,本人认为面对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课堂应变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时注意“投入与成本”的关系;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尤其是与学生沟通的能力);优良的反思意识;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关健词] 新课改,历史教师,基本素养 2006年4月我参加了无锡市历史评优课,上课内容是高一新教材“罗斯福新政”。六位选手中我是教龄最长的,可是没想到“老革命碰到了新问题”,上课不到5分钟,电脑出了故障,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无法运用。上课的地方是会议室,没有黑板和粉笔,于是我不得不运用最常规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进行教学。比赛的结果是得了二等奖,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意料之外,我觉得本次比赛给予我的最大收获是赛后的深刻反思。反思什么?反思教学前的准备到反思教学过程,而这一切都归结于对历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的反思。历史教师的素养指教师在从事历史教育教学活动时所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基于本次评优课,我认为高中历史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课堂应变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时注意“投入与成本”的关系;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尤其是与学生沟通的能力);优良的反思意识;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

1,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课堂应变能力。

在参加此次比赛前我并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我对自己说:“重在参与,正常发挥就可以。”当看到其他五位选手青一色是年轻男老师时,作为唯一的一名女选手,我更是把比赛看作一次锻炼的机会。轻松上阵的我,没想到教学过程中电脑出了故障;对电脑还算“亲近”的我,因事先对此没有心理准备而乱了阵脚。我反思:如果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很强的课堂应变能力的话,我完全可以面带微笑请学生带着问题先自学,然后我请下面听课的老师甚至学生帮忙;我也可以用一句“电脑不配合老师,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配合老师的,对不对?”来消除尴尬。可是,当时的我什么招也没使出,只是改成了一般的讲授法,凭借自己的基本功把课讲完。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面对现代化教育手段、面对新课改中教材的变化、面对有自己思想的学生,在课堂中难免会出现令老师尴尬的场面,在此情况下,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调控课堂上出现的各种变故,这种课堂的随机应变能力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能力。2,良好语言的表达能力。

电脑故障使得我的评优课以“我讲---学生讲、讨论、发言为主”。之所以评委给了我二等奖,或许是因为我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产生了影响,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使得学生们配合我完成了这堂课。由此,我反思如下:

对“舌根”为业的历史教师来说,语言的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教师对主要历史事件要叙述得鲜明、生动、形象,这都有赖于历史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有的历史教师讲课深入浅出,生动风趣,丝丝入口,使学生在授业时获得某种享受和启迪;有的历史教师虽然满腹经论,却用枯燥呆板的公式演绎历史,使丰富多彩的历史成为年代、数字和概念的堆砌。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学语言的掌握和运用。教学实践表明,历史教师掌握、运用语言技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目的任务完成的质量;精心设计的、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教师语言,有利于启发学生去思索、探求,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大大提高学习的质量。因而,历史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理论水平外,语言修养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3,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时注意“投入与成本”关系。

此次评优课中,六位选手都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应该说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确实,现代媒体在显示信息、反馈信息、激起反应和控制反映等功能上,表现出良好的特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化组合,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而,新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历史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也就成为课程改革的焦点。为此,历史教师要尽量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但比赛中电脑故障的出现也促使我反思:历史教师在尽量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要注意到多媒体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在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同时,必须对常规的教学手段做到心里有底;也要注意到媒体的“投入与成本”的关系。俗话说“物尽其用”,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避免多媒体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使它真正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曾说:“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 对于教师来说,要做到因课制宜,追求低成本和高效益的最佳结合,教师必须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确定采用何种教学资源,能不用的尽量不用;此外,教师要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要在教学中注意多媒体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的密切结合。

4,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尤其是与学生沟通的能力)。

在评优课中,各位选手面对的不是自己熟悉的学生,而是其他学校的学生,因比赛的时间是上午报到下午上课,参赛选手根本没有时间去了解学生,教师对所教的对象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在这种“知己不知彼”的情况下教学,必须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学生迅速沟通的能力,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对一个陌生老师的热情,从而为有效的教学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

实际上,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一个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状况。著名的“课堂中的皮格马里翁效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有一种高期望时,学生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这里发生作用的本质,就是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师生关系不良时,则学生往往会有一些逆反心理产生,从而对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抵制或拒绝,这必然影响到教育教学的直接效果和长远效果。因而,作为历史教师,必须具有有效的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尤其是与学生的协调能力。5,优良的反思意识。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这种反思,一方面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具体环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反应等)进行教学反思;另一方面指教师对自身的教育理念、教育责任感、合作精神等进行自我反思。目前高中历史教师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一些教师已呈现疲于应付、疲于奔命的状态,平常的课没空也没心情去反思。但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应素质教育之需,历史教师必须要具有优良的反思意识,懂得“宁静而致远”,冷静地反思----思得,思失和思改。

作为一个高中历史教师,除了在平常繁忙的教学中反思,更要利用“关键事件”(即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教师要围绕事件作出某种关键性的决策,它促使教师对可能导致教师特定发展方向的某种特定行为作出抉择。---引用锡山教师进修学校储校长的话)进行反思。就本次评优课而言,它对我们每一个选手,不管是成功者还是失误者,都是一个“关键事件”,也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好机会。如果说,从“新手”到“合格教师” 的基本途径是“模仿学习”的话,那么从“合格教师”到“成熟教师”的成长道路就是基于实践的反思。

6,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

本次评优课的参加者是年轻者居多,一等奖获得者也是年轻人,这确实是令人欣喜的事,它让我深深体会到“后生可畏”、“后来者居上”,但同时也让我有危机感,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和教学理念。我想: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能光凭经验进行教学,而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在教学法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这样才永远不会落伍,才能顺应教改的潮流。新课改中,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地位显得更为突出,其表现有:第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把培养学生能力和教师传授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第二,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要进行启发式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必须要抓住根本的一条,那就是要真正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想把知识讲得精当透彻,真正启发学生的思维,必须重视教育理论修养,这样才能科学地把握教育学生的过程,提高教学水平。

面对新课改,我的上述反思也许还是粗浅的,但我想,一个高中历史教师如果具备了上述素养,那么不管是“公开课”、还是“评优课”,都会像上“家常课”那样得心应手。“学无止境”,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素养。

篇2:新教师的基本素养

一、教育思想素养。良好的教育思想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

二、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教师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在调节教师全部道德品质中起重要作用。

三、知识素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因此,具有比较渊博合理的知识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四、能力素养。一定的能力素养是进行和完成某种工作所需具备的,教师的能力素养是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

五、身心素养。教师劳动是一种充满高度创造性的繁重的脑力劳动,又是一种兼有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做保证。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教师职业素养建立的基础,其在教师的职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高昂振奋的精神和轻松愉快的心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育质量。

如何提高教师素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传统的“师道尊严”面临严峻挑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这种挑战。如何让学生主动而不是被动,真诚而不是虚伪,自然而不是做作地来尊重自己,树立起新时期的“师道尊严”,可能需要比我们的前辈付出得更多,要靠自己的爱心和真本事“挣”来,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四多与四少”。

一、多一些爱心、少一些功利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无声的师爱能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与学生产生感情,学生也才会将这种爱反馈回来,形成爱的双向交流。教师的爱源于心,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才能使我们真正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上,才能使我们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使我们的日常行为时刻传递着和表达着爱意。总之,尊重是师生互敬的基石,是教育成功的保证,是培育学生人格的良方。

师爱不但要起于心,更在重于行。爱心要渗透到我们教书育人工作的方方面面。首先,要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不管他的家庭地位高低,不管他的学习成绩是否优秀,都要平等对待。其次,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教育无小事,育人讲细节,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第三,要有爱的修养。认真备课是爱,关心学生生活是爱,有时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手势,甚至严厉的批评同样是爱。这些关爱学生的表达方式可能不一样,甚至有时用语言难以表达,但学生却能真切感受得到。因此,踏实地工作,和对学生的真诚挚爱之心,是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成就事业的基石。

二、多一些反思、少一些牢骚

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牢骚满腹,“怨气”太重:学生成绩下滑,埋怨学生基础差,智商低;学生不遵守纪律,埋怨社会风气不好,家长不配合;工作不顺时埋怨他人的多,埋怨自己的少;分析原因时讲客观多,检查自己主观原因少。人们常说:“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换句话说:“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时要不急躁,不发牢骚,要经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好的经验要总结,失败的教训要吸取。古人尚且知道:“吾日三省吾身”,作为现代人更应该懂得这个道理。一个不懂得反思,不愿意反思的教师,永远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在反思过程中,要多一些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多想一想学生的感受。当“尊严”受到挑战时,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回忆一下自己喜欢和讨厌的人和事,做到“己欲达则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入到学生中去,多与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才能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

三、多一些储备、少一些应付

现在在学校中存在一种“吃老本”的不良现象,这些人认为自己什么样的班也带过,什么样的课都教过,什么样的题都做过,“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于是吃起老本来,新知识不学习,新信息不听取,居功自傲,故步自封。这就是所谓的庸师。“生不教,师之惰”,学习在于勤奋,教学在于认真,所以身为人师,担任着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人才的重任,应博览群书,勤于学习,“胸有诗书气自强”,不断充电,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

有一个教龄达三十年的老师上了一堂很成功的观摩课,听课的老师问他用多少时间备这堂课,他的回答是:“对这堂课我准备了整个一生,可以说对每堂课我都用整个一生来准备。用一生时间来准备每堂课,意味着我们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决心。这一点在知识更新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尤为重要。教师要不断更新自我,提高学术水平。除学科专业知识外,我们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一个理科教师,如果能把人文科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践证明,学生不喜欢就事论事的传声筒,而是喜欢兴趣广泛、知识渊博的“大家”。

四、多一些规范、少一些随意

篇3:新教师的基本素养

一、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首先,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来说至关重要,语文教师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所培养学生品行的优劣,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主要包括思想修养和敬业精神。优良的思想修养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支配作用,是教师修养的指导,是语文教师做人的根本。优良的思想修养要求现代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能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本质,将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紧密结合,及时掌握相关政策和方针。优良的思想修养还要求教师注重仪容仪表、言谈举止,这反映着教师的道德水平及生活理念等个人内在素质。教师是学生的心灵塑造师,教师的高尚人格是从事教育的基础,唯有此,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标准和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还表现在语文教师的敬业精神方面,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做到诲人不倦。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过程,只有教师将自我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中,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才能得到学生、家长和同行的尊重,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和合格人才。小学是一个特殊阶段,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易于模仿,因此,语文教师更应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好榜样。

其次,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涉及面广泛。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自我。除了具备丰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语文教师还必须掌握将知识教授给学生的专业技能,这些技能包括课堂教学的设计、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以及达成高效课堂的方法。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然精通语文教学业务,对教学的基本技能全面掌握,能够科学设计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唯有此,学生在课堂上才会被教师的魅力所打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得心应手、旁征博引,做到语文课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我们知道,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具有获取信息渠道异常丰富、了解课外知识非常广泛、对教师的评价影响受其对学科兴趣的影响等特点,这必然要求语文教师要比学生见多识广,以便更好地解答学生的疑问,这些疑问不仅限于课堂知识,还包括课外知识与信息的汇总。

第三,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素养。所谓教学素养,便是语文教师在具体教授过程中所具备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向导,起导向和调控作用。很多语文教师对功底较差的学生失去信心,对功底较好的学生宠爱有加,这种区分对待的态度使学生的学习两极分化,差生越来越差,优生越来越优,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全面培养人才,不是打造高分机器,因此语文教师应提高教学素养,端正教学目的和态度。教学素养还包括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关系,新课改背景下,学生需要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教师不能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而要教会学生“会学”,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并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通过语文教师具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及恰当的教学行为,通过互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加高效地将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高效教学与教师对于课堂的有效组织调控是密不可分的,要求教师要擅长构建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将学生的闪光点放大,鼓励学生更加积极有效地学习。

二、语文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素养

首先,转变教育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发生着巨变,这种变化涵盖教学及学生的各个方面,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当前,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高速发展,信息获取能力和速度都极大地提高。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因此,新课改背景下,应更加关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教学改革进程中需要迫切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提出更为高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加强自身修养。语文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语文教师首先应从自身做起,思想上要有高度的认识,通过坚持不懈地读书和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素养。”[2]语文教师需要将科学的思考运用于教学中,要多做调查研究,同时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责任感。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语文教师一定要时刻紧跟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和知识更新的脚步,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充实自己,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第三,创新教学方法。“语文教育的第一要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是语文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素养。”[3]随着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教学方法也要适应时代要求,语文教师应积极借助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条件以及移动终端所提供的知识获取渠道和教学辅助设备,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要做到教学观念的转变,就需要语文教师真正做到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是学生的引路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授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除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先进的教学素养外,语文教师还应该具备很多其他方面的基本素养,但这三者在语文教师的自我成长和教学过程中最突出、也最直接。语文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并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有意识、自觉、持之以恒地在平时工作中磨练、积累和提高,为培养21世纪的创新型合格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许丁铃.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素养的新建构[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6.

[2]冯子忠.论中学语文教师的素养[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篇4:新形势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关键词: 道德意识能力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随着绩效工资的兑现和灾后重建工作的落实,我们该如何做才会避免“有楼无师,有师无名,有师无爱”的尴尬局面呢?为此,教师要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如下基本素质:

一、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

首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坚持为人师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尊敬,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效果。“身教胜于言教”,这是在教育实践中得出的一般性结论。学生在教师行为举止中获得实实在在的认识,获得平时“言教”的印证,就会使学生对教育产生亲近感,从而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的形成,并促使这种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再者,年龄越小的学生,模仿性越强,越是把教师的言行视为准则。如果教师做不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那就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就会使教学活动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更要求教师自己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做到“勤反思,重合作,展魅力”,即:经常反思自己工作的成功与失败;加强与同事、学生的团结合作;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等全面的良好道德素质。实践证明:教师的精神境界愈高,道德品质愈好,对工作的责任感愈强,就愈能在道德品质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就愈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情关怀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愈能使教师自身素质更上一层境界。

二、教师必须具备四种意识

1、法制意识 知法、懂法是每一个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意识。我们必须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教师不但要遵纪守法,还要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向学生宣传国家的法律,使学生明确法律。

2交流意识 如今,只要在互联网上漫游一下,您就会明白现在信息共享已经到了何种程度。在这种形势下,还要摆出一副“学问只在本人肚子里”的架式,岂不太可笑?学生知道的东西,老师不知道,这在20年前还比较少见,在今天可就司空见惯了。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从知识的单向传递向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向转化,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3、学习意识谁都知道“要想当先生,先要当学生”的道理。可惜,许多人都把这话看成是一种谦虚的姿态。教师站在学生面前,如果只记得自己是教育者而忘记了自己也是个学习者,他就永远当不好老师。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当一个教师养成了一种对信息的开放态度,总是以好奇的、学习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时候,他就会发现每一天、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都是新鲜的,教育的学问是奇妙无穷的;他也就没有“重复自己”的厌倦感,也就没“占山为王”的孤傲感。

4、长远意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在本质上与短线操盘势不两立。可现实并非如此,教师希望在短期内赶快提高学生及格率和优生率,家长们则睁大眼睛盯着孩子的分数、名次……立竿见影的心态比比皆是,考试分数已经成了工厂生产指标一类的东西。名副其实的教师,固然关注学生的眼前成绩。但他更关注学生的“后劲”,因为那是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石,当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也许会失去若干眼前利益,但是他真正实现了当老师的价值。

三、教师必须具备四种能力

1.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当今社会,知识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单一的专业知识几乎难以应付现在复杂的问题。所以,及时有效地收集信息,拓宽自己的视野,是我们每位教师基本的能力。同时还要善于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其为教学所用。这是教师更新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永立教学前沿所必备的素质。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具有动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如果用传统的观念去衡量、评价这些问题,很可能会导致问题的复杂化。这就需要我们用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头脑去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并能有效地将问题加以解决,是教师成功的必由之路。

3.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尤其离不开语言。教师要在用好普通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在书写过程中,既要保证字体规范,词语通顺,又要让学生明白你所要表达的思想,更要使文字具有说服力、震撼力,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

4.理论研究的能力 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理论上没有突破,即使做得很好,也决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所谓“匠”与“师”的本质区别,就是在实践中不断用理论深化、指导教学,在教学中实践、丰富理论,使教学有所创新,独树一帜。

篇5:优秀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根据本人在高中的短短的几年的工作经验原本不敢谈什么优秀教师的基本素养,只能说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该努力做到以下的几点。

一、能力素养

1、优秀的组织能力。作为一个教师,他首先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应当具备优秀的组织能力。只有这样,他才能很好地组织学生,领导学生,引导学生,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获得较大的成功。否则,他的教学过程和育人过程都会成为一盘散沙,很难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虽然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尊重个性,提倡让学生自主发展,淡化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仍然需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组织者和引路人。

2、杰出的教学能力。教师具备渊博的学识和全新的教育理念,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但是,光有这还不够,他还必须具备杰出的教学能力。因为教学过程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艺术,要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艺术特色。要使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凸现和发挥。要能够全面地把握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要有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气势来驾驭教材、驾驭学生、驾驭自己的教学过程。要使自己的教学艺术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要让你的学生和你自己在你的教学过程中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这样,你才不会觉得自己的教学工作枯燥,学生才不会觉得学习你教的课程无味。

3、优秀的育人能力。教师的工作不仅是要教书,而且是要育人。是要通过教书为手段,达到育人的目的。无论是哪一个科目的教师,都不能只是为了教书而教书,教死书而不育人。这样,你的书也是教不好的。教师应当以教材为载体,以教学过程为形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育人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要讲究育人的方法,淡化育人的痕迹,达到育人的效果。教师在育人的同时,要注意良师的楷模功能,益友的合作功能,严父的管理功能,慈母的呵护功能,全方位的育人,让学生全方位的形成健全的人格。

4、良好的教研能力。一个不研究教学艺术,不探讨教法的改革的教师,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起码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作为一个有上进心的教师,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他一定会认真地及时地研究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时地总结教学心得,不断地更新知识,改进方法,使自己的教育理念伴随着时代的步伐,渗透鲜明的改革特色,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并且会将自己的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

二、处世素养

1、善辩的口才。教师要掌握演讲的艺术,提升自己的口才,要具备敏锐的思维,机智的判断,丰富的语言,要使自己的每一个教学过程和育人过程都成为一次精彩的演讲和论辩的过程。教师只有具备善辩的口才,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生动有趣,字字珠玑,才有吸引力,才能紧紧的抓住听众,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也只有具备善辩的口才,你才能轻松地应对那些强词夺理、胡搅蛮缠的学生,才能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2、健全的人格。一个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的教师,他首先要具备健全的人格。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要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青春和力量的志向,要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要用自己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成为学生敬仰的楷模。

3、博大的胸怀。作为教师要能够深刻地领会“无欲则刚,有容乃大”的含义。要有海纳百川之量,做到胸怀宽广。其一是对知识的容纳,要有永不满足,永不自满的精神,及时的主动的接纳和吸收新的各种知识,丰富自己的学识和情感。其二是对人、对事的容纳,要能够容人容事,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过失。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导师,成为受学生尊敬的典范。你才会有学者的风度,教师的尊严。

4、丰富的爱心。一个人只有对事业的爱,他才会无悔追求;对生活的爱,他才会以积极的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去面对现实;对学生的爱,他才会主动地去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他才会关心学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充满丰富爱心的人,他才能收获着更多的爱。教师应当让自己在爱和被爱中人格得到进一步升华,也会在被爱和爱中升华学生的人格。

三、人文素养

1、美好的情趣。教师是人类历史文明的最重要的传递者,他本身必须具备美好的情趣,广泛的爱好。琴棋书画,吹鼓弹唱,赋诗吟词等不说是无所不精,但起码要成为自己的所能。要使自己在广泛的兴趣爱好中陶冶情操。并且,只有教师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才会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广泛兴趣。

2、正确的价值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促使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提高人的生存质量。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创新精神无私的传授给学生,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有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崇高信念,才不愧于“师”的真正含义。

3、终生学习的理念。教师一旦选择了这个职业,可能就是几十年的事。在这几十年之中,有多少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作为教师要有终生学习的理念,要及时学习新的科技成果,及时更新知识,要让自己的知识与头脑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用全新的知识和全新的理念来教育富有时代精神的学生,你的教育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千万不要井底之蛙、夜郎自大、故步自封。

4、优良的反思意识。教师要具有优良的反思意识,要学会经常反思自己的处世为人是否符合一个人民教师的准则要求,是否符合为人师表的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理念,是否以人为本;反思自己的育人过程与手段是否具有育人的功用,是否能够达到育人的目的。只有具有反思的意识,并且及时反思,在反思中校正,在反思中前进,才能使自己的为人和教育工作更臻完美,才能使自己的师表形象更加伟大。

篇6:浅谈对外汉语教师的基本素养

摘 要 当今时代,面对汉语国际化高速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对外汉语教师基本素养的提升。对外汉语教师,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良好的人格素养和足够的诚心、热心、细心、耐心。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才能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真正树立起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关键词 基本素养 对外汉语教师 职业素养 人格素养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令世界瞩目,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持续提升的国际地位,在全球掀起一股“汉语热”,并在当下逐渐升温。在这种情况下,为满足世界各国人民汉语学习的需要,对外汉语教师队伍日益扩大。对外汉语教师肩负着两种艰巨的使命,既要扮演普通教师“教书育人”的角色,又要作为“中国大使”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他们是中国和世界各国加强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提升对外汉语教师的基本素养,培养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人才,是迫在眉睫的课题。

1对外汉语教师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

从理论上说,要想具备对外汉语的执教资格,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持有三个证书,即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二级甲等以上)、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据国家汉办统计,目前我国国内对外汉语的专兼职教师中,取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的不足从教人员的1/4。由于高校对外汉语专业设立时间短,规模小,培养的专门人才有限,所以,许多对外汉语教师来自汉语言文学、外语、历史、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有些文科专业较少的工科院校,甚至还由普通话较好的工科教师担任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知识匮乏。

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要有扎实专业的汉语言文字学基础,要对汉语的本体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另外对外汉语教师还应该具备语言教学理论、语言教学技巧以及第二语言学习、跨文化交际等相关理论和知识。再次,还要具备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外籍学生,掌握一门通用的外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果对所教学生的母语有所了解,便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施教。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是开放性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师,专业素质越过硬,文化视野越开阔,教学活动越有成效。

2对外汉语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格素养

首先,对外汉语教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人民和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对外汉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代表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故而言行举止要大方得体,处处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其次,对外汉语教师要有包容的心态和求同存异的思想。学习汉语的学生来自各个种族和地区,在与其交往过程中,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直接面临着各种不同地域文化的冲击碰撞和交流,所以,既要具有传授汉语知识的技能,又要教给外国学生了解中国的正确方式和途径。对此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有一个包容的心态,要在跨文化背景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好功课,了解学生所属国家的文化,并给以充分的尊重,当观念出现冲突时,要保持冷静,积极了解出现冲突的原因,妥善化解问题。

3对外汉语教师其他必备素养,要做到四个心:诚心、热心、细心、耐心

首先是诚心。只有一个热爱对外汉语事业并且愿意全心全意倾情付出的对外汉语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汉语输入和贯通。所以,对外汉语教师本身的诚意,以及外化演变出的亲和力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外国学生的接受效果。从某种层面说,对外汉语教师内心真诚的力量甚至比学术本身更为重要。一个有诚心的对外汉语教师会悉心研究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如怎样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怎样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是热心。热心的教师会懂得关爱学生,给离家千里的学生家人般的温暖,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当学生内心接受老师的时候,对于接受老师的输出信息,就比较有积极性。

再者,语言学习本身任务重,比较枯燥,教师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精神饱满的教师往往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这样的教师对汉语教学有浓厚的兴趣,会积极关注对外汉语相关知识,不断更新授课方法,长期潜心研究外国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等,使自己的素养持续提升。

再次是细心。教师不但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还是组织者和设计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有普遍性的问题,也有基于文化地域、语言敏感度、心理承受能力不同而体现出的个性差异。教师要细心关注学生的反应,情绪的变化,对学生不断变化的各种状况悉心留意,从而找到恰当的方法应对各种状况。

最后是耐心。对于留学生而言,汉语是一种新的语言,学习起来会出现种种错误。有时候老师反复强调的,对说汉语的人来讲非常简单的知识,他们接受起来却十分困难,这时对外汉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包容他们所犯的错误,面带微笑带领他们读一百零一遍,一百零二遍,不断鼓励他们继续尝试,为他们一点小小的进步喝彩,这样,他们就能对枯燥的发音练习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总之,对外汉语教师承担着中国汉语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的艰巨任务,使世界各国文化相互促进、和谐共融、不断发展。切实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基本素养,对于我们树立国家和民族的国际形象、提升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7:关于教师基本素养

早上好!

作为教师代表来发言,自感有些不能胜任。虽然在南大已执教三十年,但我也只能讲一点在这个校园里学习的体会,以及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一些认识。

可能在座的很多新同事对南大的文化传统都是了解的,有些新教师在南大专职科研岗上已经工作了几年。我们在讲到“诚朴雄伟、励学敦行”这个校训的时候,会想到什么?

有人说南大的校风就是“举头望明月,低头写论文”,这可能不完整;还有人说起南大,就说“南大是一所低调的大学”,这也不太恰切。

在我看来,南大最珍贵的东西,是一些如今已非常少见的大学品格,比如坚忍、求实、质朴、良善,既富有愿景,也身体力行。

我们在南大工作,从做人的修养来讲,会有一种非常充盈笃定的体验。南大历史上有很多次挫折,为什么能多次挺过来?我们这几代老师在职业生涯中,其实也有过很多不如意,包括待遇、政策、环境,但为什么没有离开南大?其实,还是有一些文化的力量在支撑着我们,今天,南大不能失去这些文化。

回到任教这个话题,我个人理解,在教师生涯当中有几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知识境界,第二个境界是技艺境界,第三个境界是情怀境界。

先谈一下知识境界。

在南大,很多人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从不懈怠,原因是什么?这可能涉及到知识人的一个基本体验:精益求精。

我们对知识的看法不是“有没有”,而是“怎么样”;换句话说,我们不看你是否有文凭、有论文、有职称、有头衔,而是衡量你深度怎么样、广度怎么样、精度怎么样,如果没有这些,那么就谈不上有知识。

在我们求学、治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去超越那种匠人的习气和狭隘的见识,超越“数数字”、“填表格”的肤浅竞争,让自己能够有跨学科、跨方法、跨观念的知识创造,这其实是南大历史上能以诚朴致雄伟的一个关键。

我个人觉得,有价值的知识可以分成三种,第一种知识叫边际性知识,就是溢出于普通知识、常规知识的知识。

作为教师,百度百科上有的知识,就不属于边际知识,以它做主要教学内容是不合适的。教材也不能作为教师的主要知识,因为学生可以看书,看书比听讲效率更高。引申一下,你课件上所写的,也不能作为你讲述的全部内容。影像传播上有一个基本技巧叫音画不对位,如果学生能看见课件、课本和百度,那么不用你在旁边朗读了。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讲的,是真正前沿的知识,是你的阐释和洞察力。一流的大学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我理解,应类似于柏拉图时代的阿卡德米学园,它的教学是对话体的。显然,这必然要求教师有真正的边际知识。

第二种知识叫结构性知识,就是编织知识的知识,即知识网络。知识网络要求你既精通自己所在的专业,又要适当会通其它学科。这不是要我们有知识虚荣心,而是因为学生比我们想象的要活跃、好奇、聪明。

如果你不能跟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共同遨游,做教师大概会很困难,你会面临很多的学生吐槽,会看到很多学生在课上玩手机,还有很多学生向你提问之后会觉得索然无味。

刚才有老师说我天天在网上辅导,有游戏出来我讲游戏,有电影出来我讲电影,这是怎么做到的?其实不是我有兴趣,而是我的学生有兴趣。有很多学生提的问题早就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我不得不连夜补课,然后才能跟他们对话。

但这样对教师也有好处,融会贯通其实是教学的法门,当结构性知识足够丰富的时候,才会出现化学反应,很多真正的新知来自于知识网络的构造力。

第三种知识叫平台性知识,一种驾驭知识的知识,我们也可以大致把它理解为通识,在汉语里我们宁愿把它称之为“智识”,它在科研上强调的是思维方法和建构性,在教学上强调的是方向性、策略性、创造性,这部分其实是文科知识的精髓。

在南大,理科是高度发达的学科,至少从指标上看,文科多少会觉得自己处于下风,但时代也在变化中,哈佛最近有一个研究,写的是文科的“软技能”正在崛起。

那么,在这个人工智能的时代,文科的软技能有多少效用呢?据统计,美国到新增了1100万岗位,其中只有5%是与计算机领域有关的,如果把相关的技术岗位都算上,仍不超过10%,剩下新增的90%的岗位来自文科驱动的增长,有很多新增的岗位是既有的大数据、基因测序和互联网技术,与文科的好奇心、洞察力和人际关系相嫁接后才形成的。

换句话说,美国90%的新增工作机会和增长力是来自平台性知识。当我们在谈历史上南大的重大贡献,谈南大的核心精神时,应该看到那些人文力量起到了支撑作用,我理解,在我们那些杰出的自然科学家身上,往往也集中体现了这种平台性知识的价值。

第二个境界是技艺境界。

教师是要有技艺的。教师不是一个知识的储存器,而要成为一个求知的引导者,成为一个有教学才能的人,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磨练作为教师的能力。我经常注意到,有不少老师在科研方面做得很不错,在教学方面却没有太大长进。

其实,我们在学校里工作,我们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从教”,否则我们就失去了职业的本义。治学是有穷尽的,学术是有天花板的,但是教书育人代代相传,薪尽火传,永远不绝。

表达是技艺。我们需要系统掌握一些作为教师的素养,比如说表达。很多青年老师怯于上台、怯于讲话、怯于与人沟通,这是需要锤炼的。

根据我个人的体验,新上讲台前,可以做几个练习,一是“无人”,就是你尝试忽略眼前所有听众的心理训练;二是“无我”,你在教学时尝试忘了自己的存在,尝试忽略一切功利心;三是“有人”,不管你讲什么课,都要想到我是为台下的听众而服务的,不是为了自我表现;四是“有我”,我必须讲出我的看法和我的思想贡献,这是我作为教师和学者存在的理由。这些无人、无我、有人、有我的训练,都是一个教师培养教学能力的路径。

时间管理是技艺。很多新老师还会跟我讲一个问题:实在是太忙了。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体验,三十年一瞬间就过去了,仿佛昨天我还坐在台下听老教师传授经验,今天我就面临着教师生涯的结局,时间真的飞逝得让你感到惊讶。

那么,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呢?据我所知,很多学者的时间管理,是非常严格、有规律、有自律性的,比如说我知道张书记的清晨从来是留给自己治学的,我还知道有很多老师甚至三四点钟起来工作。

我个人的建议,老师们不要以挤占休息时间来勤奋,而是要对时间任务表做“网格化管理”,比如说星期六上午就是陪父母的,上半周的下午到深夜全是用来写论文的,星期五的晚上一定是留给跟学生对话的,诸如此类。

这样,不管多忙,你不会被疲于奔命的被动凌乱所笼罩。前几天我辅导了五六个新老师,协助他们规划了网格图,有些老师已经反馈说这个方法很好,至少有计划感和驾驭感了。

教学洞察力也是技艺。我自己觉悟得比较晚,回忆起来,大概在四十岁以后才开始真正理解学生,开始有一些作为“人师”的深度体验。例如,学生对老师的回避,大部分都不是冷漠,而是期待。他是希望你能够去靠近他,因为在他眼里你是了不起的人物,他觉得来打扰你是一种冒犯,这时,老师去靠近他才符合他的需求。所以,坐得远远的那群学生,大多需要我们凑上前去沟通。

再例如,其实沉默的学生,往往最有思想力,滔滔不绝的学生倒未必就一定深刻。教师对课堂上不怎么发言的学生,千万不要低估,他可能不入你的法眼,但可能恰巧就是一块思想的璞玉。再例如,很多不听话的学生是有担当之人;中上之才往往前途无量,等等。

不管你是做辅导员、教师还是研究生导师,你要仔细识别学生秉性中的优点和美德。还要注意,卷面成绩没有那么重要,还要注意,人才的成长是一生的长跑。

这些技艺还有很多,例如互动,课堂上一定要留三分之一的时间给学生说话,发言、提问、辩论,如果你没有做到,学生会非常失望的,教学效果也会变差。例如教学相长,要求你把教学科研协调在一起。例如激励,好的教学,要把教师的启发性和学生的内驱力联系在一起,等等。

各位老师,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这个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网上有一份BBC的报告说,人工智能取代教师的可能性只有0.4%,我不这么看。

我认为,普通知识的讲授工作,极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讲解一个基本原理、一个化学定律、一个历史故事,还有谁比人工智能做得更好?你材料没它多、表达没它好、精力没它充沛、技术手段没它先进,颜值也没它高,所以人工智能取代“普通教师”的可能,大到难以想象。

未来,机器真正难以取代的,可能就是边际性知识、结构性知识、平台性知识的教学,以及在心理层面的教学技艺,还有情怀。

最后,简单说一下情怀境界。

情怀境界,我们一般不会在论文中看到。做科学研究,仅有情怀也是远远不够的。但我觉得,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情怀境界是一生最重要的修炼;对于做学者,情怀境界其实也是职业生涯的目标之一。

我见过有资深学者在大年三十都在写论文,见过有的教师一生为学生的学业付出过无数心血,你想想看,除了情怀,还有什么能够驱动他们这么做?

在情怀的境界里,我们要求的是:一切为了“人”。一名学生不是一个符号、一个统计数字,他是一个生命、一个未来的期望、也是一个无限丰富的世界,你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会感到他就是你的子弟,你会觉得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在情怀的境界中,我要提到这样一些概念:价值观、批判性、同理心、同情心、眼界、愿景和恒心,这些其实也是作为一名教师和人文学者的基本修养。年轻的时候,我们会觉得知识很了不起,之后会觉得技艺很了不起,但后来我们会认为,境界很了不起。年岁渐长,体会就越深。

我在南大听了很多前辈老师们的讲话、报告,有些内容我在知识层面上未必懂,但是在情怀上我完全有共鸣,即使是素不相识,也好像跟他是相交多年。

走在南大的路上,我经常遇到这些有南大品格和大学精神的学者、老师,大家也未必打招呼,但是彼此都意识到对方的存在。也许,这些可尊敬的同道的存在,也是我们在这个校园里继续工作、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主要理由,我们不能失去他们。

作为学者,我们是以学术良知立身;作为教师,是以教师的职责来自勉。我们这个职业的本质,还是要为学生捍卫他们的未来。

有些孩子会因年轻无知而犯错,但他老去之后,却往往痛感不能回到过去跟自己说话,痛感那时也没有人能够帮助他。就如《肖申克的救赎》中老瑞德所说:“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大错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躯。”

当我们想起这段台词,会意识到我们在承担那个穿越历史以挽救未来的责任,我们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实现自己,也告诉他们“你不能那么做”。这大概就是我们的职业生涯的崇高使命。

篇8: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一、道德人格

1. 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列宁曾经说过, 在任何学校里, 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这说明教师在把握学校的办学方向上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因此, 高校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利用课堂、实习、班会等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向学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党史等, 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 在关系到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大是大非面前要立场坚定, 旗帜鲜明, 使学生真正在思想上提高觉悟。

2. 要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教育战线的普通一兵, 教师要深刻认识自己工作的重大意义, 热爱教育事业, 具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接近人民, 拥护革命, 对教育事业有着伟大的献身精神, 他恪守自己的信条:“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他为革命培养了大量人才, 被誉为人民教育家。如今, 我们也有很多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人民教师。笔者所在学校有位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他满怀激情, 大公无私, 关心同学, 凡事起表率作用。他所带的班级干部严于律己, 学生学习自觉, 班集体团结向上, 各项活动积极, 形成了一个优秀的集体。同学们都为有这样好的班主任而自豪, 只有这样的教师才配得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3. 要热爱学生, 激励进取。

教师对学生要尊重、信任, 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并委以重任, 使其在工作学习中迅速成长。笔者所在学校有位学生初中阶段是一名学习、表现都很普通的学生, 考上笔者所在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以来, 教师对他的思想、学习、生活全面关怀, 并让他当班长。在教师的关心爱护下, 他大胆工作, 认真负责, 不断进步, 是非分明, 锻炼的“能说会道”, 成为学校学生会部长。临毕业前, 他满怀激情地对班主任说:“没有学校老师的精心培养, 就没有我的今天。”正是在校教师对他的激励与精心培养, 使他今天满怀希望, 信心十足地奔赴工作岗位。

4. 要有集体协作的精神。

学校是个整体, 作为一名教师, 要有集体协作的精神, 以便目标一致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不能各行其是, 要互相协作、支持配合, 从全局出发。特别是班级之间发生矛盾, 发生打架事件时, 作为教师一定要正面施教,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不能袒护本班、只维护本班利益, 要讲风格、讲涵养。

二、知识能力

1. 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

高校教师, 特别是技工院校的教师肩负着教授学生专业技能的重任, 因此, 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 不仅要对本专业的有关理论、技能、实训教学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而且知识要宽泛, 决不能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 要能与相关专业相关学科融会贯通。理论教师要懂得实习操作, 实习教师也应有理论知识, 努力成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掌握最新技术,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社会欢迎的优秀人才。

2. 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就要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素质: (1) 勤于思考。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提出一个新问题, 产生解决它的动机, 才有新理论、新发明、新创造。如, 苹果落地, 大家都看见了, 牛顿却要问个为什么?结果发现了万有引力论。质疑是思维的火种,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2) 富于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具有无限的创造力, 好的想象既是储存现象的成果, 又是思维的最好帮手。 (3) 善于辨证。不仅要善于质疑, 而且要善于辨证, 善于比较鉴别, 从矛盾中发问求解, 在比较中明是非、辨方向, 分好坏、识美丑, 除糟粕、吸精华。 (4) 善于多识。多识能使人变智, 能调动活跃的思维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要知识广博精深, 技能精湛全面。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博览群书, 开阔视野, 深入实践, 不断获取真知、充实自己。

3. 要善于组织教学和富于应变能力。

教师应善于组织教学, 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编写教案, 布置作业, 反馈矫正, 灵活动用教学方法, 使学生便于接受, 完成课堂任务;应善于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进行综合教育;应善于组织课内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应变能力, 如“点钞比赛”、“珠算比赛”、“打字比赛”、“普通话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灵活掌握知识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还要善于抓契机, 因势利导, 如利用技工院校系统的“技工杯”比赛等诸如此类的活动, 从中找出差距, 迅速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三、仪态语言

1. 要注意仪态行为。

仪态包括容貌、风度、姿态以及穿着打扮等, 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活动。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 仪表行为已不再是教师个人的私事, 而是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因此, 每位教师都应十分重视自己的仪态行为在受教育者视觉“荧屏”上的形象:仪态美, 在于朴素大方, 典雅端庄, 穿着得体;行为美, 在于彬彬有礼, 一言一行稳重文雅, 不卑不亢, 合乎规范。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审美、学礼仪。

2. 语言要含蓄。

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取决于其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主导作用的发挥, 也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语言表达是教师的武器, 正确掌握并熟练运用语言是执教的起码条件。这不仅需要一张“铁嘴”, 能口若悬河, 更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含蓄美, 使之规范化。语言的规范含蓄表现为:准确简练, 具有科学性;流畅明快, 具有逻辑性;活泼形象、传神, 具有启发性。在此基础上, 借助手势、姿态、表情等外在语言, 使语言更为生动传神, 幽默风趣, 含蓄优美。在审美教育上, 享誉世界的苏联大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要通过美并在美之中进行教育, 为了美好的生活而进行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 教师是其偶像, 所以, 教师的形象——仪态、行为、语言美不美至关重要。

上一篇:有关编辑部实习心得体会下一篇:“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