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练习201

2024-06-25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练习201(通用8篇)

篇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练习20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练习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与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迤逦不想来到沧州:(yǐlǐ)曲折连绵,文中指一路走去,绕来绕去的意思。..B我因恶了高太尉:(ě)厌恶。.C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bù gān gà)鬼鬼祟祟,不正派 ...D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yāng měi)恳求,请托。..

2、选出对加点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A.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结束,了结)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惹事)....B.我自来又和你没甚冤仇(从来)

小二换了汤,添些下饭(就着菜把主食吃下)....C.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给)

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人讲了礼(说明礼节)....D.权在营里开了个茶酒店(姑且),多得林冲看顾(多亏)...3.对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分析得最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草料场被烧,已无宿身之地,只得上了梁山。

B、是因为杀了陆谦、富安等人,罪责难逃,不得不投奔梁山。

C、是因为林冲已认识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本质,对它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的原故。

D、是反动统治者一“逼”再“逼”,“逼”之不已的结果,也是尖锐的矛盾斗争发展

的必然结果。

4.对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得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那雪下得正紧。

③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④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

A、越来越紧,越来越大的风雪,已成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自然背景,烘托了人物的思想 感情。

B、通过大风雪的描写,渲染了气氛。

C、由于风雪的变化,层层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情节的发展作好了铺垫,从而深化了主题。

D、自然景物的描写能给小说抹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本文揭示了林冲从委曲求全到被迫反抗的转变过程及原因。下列各句是林冲不同阶段的语言描写,反映出林冲什么样的内心活动,从句后的答案中分别选择恰当的项:

①我是罪囚,可怕玷辱你夫妻两个„„()②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③泼贼!我日来又和你无什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A、心地善良,济危救困B、安分善良,认识糊涂 C、忍无可忍,感到不平D、奋起反抗,报仇雪恨 E、委曲求全,不思进取F、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6、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4

①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②话不絮烦。

③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性命。A、这些话都表现了作者对他深爱的主人公的关注。

B、这些话都反映古代白话小说是从说书人的话本或拟话本脱胎而来的事实。

C、这些话都体现作者驾驭故事情节发展的努力。

D、这些话都反映出作者把握文章结构、能充分吸引读者的本领。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 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俪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7、这一段里几次写到风雪,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写风雪为后文草厅倒塌,林冲只得去住古庙的情节做了铺垫。B、因风雪而寒冷而沽酒,情节发展顺理成章。

C、风雪的环境描写激发了英雄的壮志豪情,林冲义无返顾地走上了反叛之路。D、古人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大风大雪正为坏人作恶陷害林冲提供了客观条件。

8、对这段文字中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林冲还想在草料场过一冬,表明林冲屡遭磨难,此时却并无反心,一心只想逆来 顺受,以待出头之日。

B、林冲雪夜沽酒不忘带上花枪,说明他对奸人陷害已有防范。C、盖火的细节暗示草料场失火并无林冲半点责任。

D、拽门、锁门、带钥匙的细节描写,说明林冲办事精细,小心谨慎。

(二)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当晚无事。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牢城营里,都没动静。林冲又来对李小二道:“今日又无事。”小二道:“恩人,只愿如此。只是自放仔细便了。”林冲自回天王堂,过了一夜,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9. 林冲为什么带刀寻找了几天仇人,为什么后来也自心下慢了?反应了他什么样的性格?

10. 这把解腕尖刀最终派上用场了吗?

11. 作者的行文构思对你有什么启示?

/ 4

(2)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以下问题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把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12. 林冲摸火种体现了他性格的哪一方面?

13. 火种被雪水浸灭与下文有什么联系?

14. 大石头在行文组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

15、林冲夜宿山神庙,听得门外有三人在说话,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陆虞候的随从),试指出下面这段文字中①——⑨分别是谁。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①)道:“这条计好么?”一个(②)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③)道:“林冲这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④)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⑤)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⑥)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⑦)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⑧)道: “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⑨)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4)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林冲听那三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侯,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侯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侯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3 / 4

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侯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虞侯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一剜,……入庙里来,……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16.“轻轻把石头掇开”一句,“石头”在文中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5分)

17.陆谦自幼与林冲相交,并无什么冤仇,但为何要加害林冲?(4分)

18.林冲杀陆谦时,把尖刀搁在他脸上,对其进行一番训斥质问,然后才下刀。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联系林冲的语言动作回答。(4分)

19.“杀人可恕,情理难容”这八个字,有何表达作用?(4分)

20.写林冲手刃陆谦等三人之后,“入庙里来,„„便出庙门投东去”,这段文字写林冲动作,写得“不慌不忙,不疏不密,不缺不漏”(金圣叹),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回答。(3分)

21、阅读白居易的《夜雪》,完成(1)、(2)题。

夜雪

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风窗户明。

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此诗新颖别致,立意不俗。对“夜雪”的描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是从哪三种感觉来写夜雪?

/ 4

篇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练习201

高二语文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主备:张方德审稿:朱道宝班级:姓名:自评:组评:师评:2011-7-30

学习目标

1、通过查资料,掌握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以及文章中的字词含义。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认识他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3、通过合作探究,掌握分析小说的技巧。

学习重点从文本的描写中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特征以及变化。学习难点对小说的鉴赏和分析理解。学习时数3 学法活动指导

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本文所写故事比较复杂,情节发展波澜起伏,把握情节时可采取“中心突破法”,先明确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再回头看发展过程。

2.学生借助文本的描写和查阅有关资料,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掌握文本中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并引发自己对主人公性格变化的深层思考。知识链接

1、作品简介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

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作者简介:

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1.问题: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B级)

2.问题: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B级)

3.问题:但是,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B级)

4.问题: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C级)

5.问题: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D级)

三、总结本学时内容并继续深入分析文本。

我的问题:

我的收获:

(1)直接描写风雪有几处,在文中找出。(A级)

(2)作者如何用侧面描写来衬托风雪的?(B级)

(3)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C级)

三、课后练习设计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1、妙在通篇不言“逼”字——谈《林》表现主题的技巧

2、描风绘雪,富有神韵——谈《林》的景物描写

我的问题:

篇3:重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本章节主要通过四个主要故事情节来表现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分别是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陆虞侯密谋害林冲, 林冲接管草料场和风雪夜山神庙复仇。其中在第一个情节中, 林冲从李小二之口听闻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 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 他心中充满了复仇的怒火, 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 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 便“大怒”, “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 带在身上, 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 次日, “带了刀, 又去沧州城里城外, 小街夹巷, 团团寻了一日”。从林冲的语言、动作方面来看, 此刻“林冲大怒”, 可以说已经是怒火中烧了, 那么这种怒, 真的就是一些教辅资料认为的这是林冲是对统治阶级强烈的反抗意识的表现吗?对于这一问题, 我认为还是值得商榷的。

《水浒传》中, 讲义气、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是豹子头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 也是很宝贵的东西。作为达官显宦, 林冲不同于谄上欺下的贪官污吏, 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 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课文开头有关于林冲救过李小二免吃官司的插叙, 本文中, 林冲被发配到了沧州, 正好有一个卖酒的李小二, 很热情地接待他, 照顾他, 称林冲是“恩人”, 而且在得知了陆谦等人的密谋后, 能及时向他报信, 要他提高警惕。李小二为什么要冒生命危险, 向林冲报信呢?就是因为林冲救过他, 这个细节体现了林冲克己好义、乐于助人的侠义心肠。

陆谦和林冲的关系, 众所周知, 陆谦曾被林冲所救, 与林冲结义, 成了林冲的结义兄弟, 如林冲这般重情重义的人, 自然会对陆谦肝胆相照, 可是陆谦对林冲做了什么呢?

为讨花花太岁高衙内欢喜, 陆谦不顾朋友的交情, 请林冲到酒楼喝酒, 趁机把林冲娘子骗到自己家中, 施此计来讨好和满足花花太岁高衙内。林冲得知消息后, 大骂陆谦是个畜生, “我和你如兄若弟, 你也要骗我!”林冲三步做一步, 跑到陆谦家里, 花花太岁跳墙逃走, 林冲就把陆谦家砸得粉碎, 然后拿着一把解腕尖刀, 径奔酒楼去找陆谦。林冲为什么不直接把矛头指向高衙内呢?他不能像出身下层军官的鲁智深那样奋起反抗, 而是委屈忍辱, 逆来顺受, 他的出身、地位决定了他对黑暗政治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所以把全部责任推到了陆谦的头上, 陆谦躲到太尉府内, 三天都不敢回家。若是此时林冲找到了陆谦, 陆谦还有活路吗?曾经的结义兄弟, 会走到这个地步, 这个情节, 弦外之音, 就是, 林冲是出于义愤, 才找陆谦寻仇的, 林冲最痛恨的就是背信弃义的人。

陆谦与高衙内进一步设下陷阱, 让林冲带刀误入白虎堂, 刺配沧州道, 遇险野猪林, 以至后面的火烧草料场, 这一切都是统治阶级的恶意陷害, 想要置林冲于死地。可林冲呢?在一个接一个的打击迫害下, 他依然想从妥协退让中寻求苟安, 没有放弃“挣扎着回来”的幻想。另外, 在林冲接管了草料场后, 仰面看那草屋时, “四下里崩坏了, 又被朔风吹撼, 摇振得动”, 此刻, 他说:“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 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从“一冬”这个细节可以看出, 林冲仍没有放弃幻想, 想安然度过刑期, 随遇而安。

综上所述, 林冲的反抗意识还没有完全爆发, 一方面, 统治阶级的力量非常强大, 自己无力对抗, 另一方面, 林冲还没有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所以, 虽然出于无奈, 他也要屈服于统治阶级的。

可是, 林冲对统治阶级的走狗陆谦却另有不同。我们可以发现, 买了解腕尖刀, 怒不可遏, 去寻陆谦, 乃是出于义, 想要维护义。前后的故事情节中, 出现了两次解腕尖刀, 而且都是用来对付陆谦的, 这可以说是作者的一种刻意安排, 从中可见林冲的“大怒”, 最根本的还是对不讲义气、见利忘义、卖友求荣的陆谦的痛恨, 一些教辅资料中认为这是林冲的强烈的反抗意识的表现, 还不够全面, 没有联系整个故事发展的脉络和林冲性格的发展过程。

摘要:《水浒传》中林冲的性格实现飞跃, 是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章节, 林冲手刃仇敌, 怒不可遏, 既是对统治阶级的绝望和反抗, 也有对结义兄弟陆谦的痛恨。

篇4:《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设计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水浒传》的作者和内容

②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③掌握运用景物和细节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深化主题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①把握情节,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转变过程;

②赏析文中“风雪”的描写及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形象地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是一场不可调和的生死斗争

②学习鉴赏古典文学名著,诱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①了解林冲性格的发展过程

②鉴赏“风雪”的描写

教学难点

①掌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深化主题的技巧

②把握情节,理解人物的性格变化过程

③学习鉴赏古典文学名著,诱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设想

本单元是学习鉴赏小说,因为小说的主题思想总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达的,所以设想从关注人物形象的角度去鉴赏小说。

而欣赏人物形象,则引导学生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因为人物形象是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下,在一系列事件与矛盾冲突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刻画的。

教法设计

准备以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为主,教师点拨。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①分析小说的情节及林冲这一人物形象

②理解随着情节的展开显现人物性格的写法,进而领悟文章“官逼民反”的主题

教法设计

情境导入法、交流讨论法、学生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播放《水浒传》的片尾曲《好汉歌》

①师:刚才听的歌曲是哪一首名著的曲子?

生:《水浒传》片尾曲《好汉歌》。

②师:说起《水浒传》,我想很多同学可能读过这部小说,或者看过电视剧吧。对其中的好汉故事并不陌生。对这部名著,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水浒传》的常识呢?

(学生介绍完后,老师展示课件,补充说明,明确学习目标)

①师:这部名著深受人们的喜爱,就在于其中的人物性格。不是吗?“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正是梁山好汉的作风,也是男儿血性的体现。但也有人曾经举起拳头打不下,一忍再忍,知道是谁吗?

生:林教头。(展示课件)

②师: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文章,来了解其中的人物性格。(展示课件)

二、学生交流讨论,梳理情节(预期达到“知识能力3”)

师:因为在此以前我们了解过《水浒传》,前几天也观看了相关的影片,对其中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根据老师所提供的六幅图画,给它们各起个四字或五字的小标题,简单梳理小说的情节。

学生讨论后发言,展示小组的合作成果,老师作重点板书:

①沧州遇旧;②密谋杀害;③买刀寻仇;④草场交接;⑤出门沽酒;⑥雪夜复仇。

三、学生探究——林冲的人物性格

方式: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后发言,各抒己见。老师引导。

师:林冲师八十万禁军教头,可说是武艺高强,且乐于助人,为人善良。从其经历、出身可知,林冲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中层干部,可以说是“房子、票子、位子、妻子”都有了,生活滋润得很。可小说中的林冲呢?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一个刺配犯(类似现在的纹身)。但部位是头部,带有耻辱性的标志,难道林冲真的是一个毫无血性的人吗?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梳理的情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探究林冲的性格发展变化?完成展示的性格动态曲线图。(展示课件)

老师引导设计:

①沧州遇旧

师:这一情节重要吗?具体说说。

生:重要。交代了两个方面:一是林冲救助小二,说明他善良安分,有侠义精神;二是他说的一句:我因恶了高太尉……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

②酒店密谋——买刀寻仇

师:谁是仇人?为什么要杀他?

生:陆谦。密谋杀害林冲。这伙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别人的妻子霸占不了,只好用阴谋诡计。而今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肯定有所反抗,表现了林冲(正直刚烈)的性格,但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也自心下慢了。表现其(得过且过、委曲求全)的性格。

③接管草场

师:沧州市是边防前线,草料场类似现在的军需仓库。在今天可算是一份肥差。但对于八十万禁军教头,落得个发配的下场,他也可以接受,反映出他的什么性格?

生:随遇而安、委曲求全,还抱有幻想,有朝一日,重遇明君得以重用,施展拳脚。

④雪夜复仇

师:俗话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林冲一再忍让,能让高衙内一伙奸人良心发现吗?

生:追到草料场,欲密谋杀害林冲,火烧草料场,欲嫁祸林冲。林冲终于忍无可忍,复仇之火熊熊燃烧,手刃仇敌,大快人心,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出来了。

四、学生探究——林冲“忍”的性格

师:林冲是中国人的形象代表,因为中国人善忍。不是吗?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林冲的“忍”呢?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几个问题进行讨论、探究。

1.思考讨论:林冲的“忍”是否等于窝囊?

——需辩证地看待。自古有韩信受胯下之辱、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成就一番大事业。因此,林冲的“忍”中又有“不忍”,必然会走上反抗之路。

2.思考讨论:为什么林冲就不能像血溅鸳鸯楼的武松、拳打镇关西的鲁智深那样直接走上反抗之路呢?(提示:结合个人的身份、地位、生活状况等方面综合分析)

——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阶级出身和思想意识不同。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出身官宦人家,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是不可能轻易抛开一切走上反抗道路的。

五、小结:小说情节展示了林冲由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得性格转变,这都是什么造成的,用一个字形容概括——逼,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官逼民反、官逼官反,最后逼上梁山。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风雪在文中的作用,从而掌握自然环境的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梳理了小说的情节并分析了人物性格。同学们能不能给这个故事另起个名字呢?同学们可互相交流。(提示:谁干什么?)

生:林教头怒杀仇人、林教头血染山神庙、林冲被逼上梁山、山神庙恩仇录。

师:大家都是不错的“小说家”,题目起得很好。但作者的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你们的题目与作者的不同点在哪里呢?

生:风雪。

二、引导学生探究——风雪的作用

1.说说相关的句子

师:这一节课我们主要讨论“风雪”的作用。请同学们快速地看看描写风雪的句子主要集中在哪几段?

2.讨论探究——风雪的作用

对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呢?请结合课后练习第3题,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作用一:推动情节

师:哪位代表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因为风雪大,他出去买酒取暖,才没被草料堆压死,才到山神庙,没被火烧死。

……

生:如果没有风雪,没有大石头,陆谦等人进入庙中,也许陆谦的花言巧语会使林冲相信这是巧遇,说不定林冲还会请他们喝上两杯呢?

师:小结——也就是说,风雪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依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作用二:渲染气氛

师:除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还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呢?

生:悲凉、壮美、悲壮。

师:对,风雪的描写渲染了悲壮的气氛(板书:悲壮)

师:(小结)如果没有越下越紧的风雪,气氛不同,情节也不同,结局也会不同。可以说,这风雪的描写,表面上是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暗指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三、探究细节描写

师:《水浒传》在细节描写这方面的表现得也很生动突出,具体作用有:①具体表现人物的性格;②情节呼应,布局严谨;请大家找找相关的描写。

生:第八段出门沽酒时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他谨慎、小心的性格,同时也说明人物随遇而安的性格。

师:(小结)有道是名家笔下无闲笔,确实如此。

四、拓展延伸:水浒人物绰号的取因

师:《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个个绰号响亮,可以说看《水浒传》很大程度是看绰号。我们来了解一下水浒人物绰号的一些趣闻。

五、课堂总结(略)

六、作业布置

写一篇文学评论:林冲思想性格变化浅谈。

(作者单位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

篇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练习201

【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习过程】

预习学案

【知识链接】

一、说说《水浒》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冯梦龙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共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主题——《水浒》是一部以传奇的笔法描写一批当时处于社会边缘人物为了有尊严地生存而不断奋斗、成功与失败的一部生存史,对黑暗的、混乱的主流社会的一种反抗史。要歌颂的是那些敢于造反、敢于追逐自己利益,为此敢于到处杀人放火的处于社会边缘的“造反英雄”。其最终写作目的主要有三:迎合小市民的趣味;发泄一下小知识分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塑造美好社会的良好愿望;歌颂了那些处于主流社会边缘地位的流民阶级的“忠”“义”品德。★相关情节

林冲,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为三十六天罡星中的天雄星,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外号豹子头,东京(现河南开封)人。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变成了“强盗”,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义厅,走过了一条艰苦险恶的人生道路。他是严格意义上逼上梁山的第一人。

故事简介: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性耿直,生活富裕,有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二、创作背景

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宋元时,女真、蒙古贵族先后南侵,广大人民处于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于是关于水浒的故事,便越流传越丰富。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水浒传》。

三、作者简介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人。江苏兴化人,原名施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汉族。曾考中进士,做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四、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填空

(1)《水浒传》作者,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

《水浒》原名,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 的白话长篇 体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水浒》和、、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文体知识链接(2)小说与、、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

(3)小说以 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4)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完整的 和人物活动的 这三个要素。(5)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部分;

(6)人物形象: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只有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2、给下列字注音

赍发()投奔()玷辱()模样()酒馔()尴尬()

呐出了()陆虞候()连累()髭须()提防()洗漱()消耗()盘缠()彤云()仓廒()毡笠()拽()庇祐(佑)()剜()草帚儿()掇()屋檐()央浼()肐察()搠倒()

3、通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理清线索

(1)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2)按地点把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酒店(~)

草料场(~)

山神庙(~)

第一课时

文本探究

一、理清故事情节:

1、课文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请将此标题加以扩展,写成一段话,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分析林冲的性格

1、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2、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3、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从他被换去看守大军草料场时的态度和到达草料场后的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

4、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5、分析林冲性格转变在作品中的意义

(1)分析林冲性格中的“忍”

A、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林冲就不能象血溅鸳鸯楼的武松,拳打镇关西的鲁达那样直接走上反抗道路?

B、“忍”是林冲人生哲学的核心,他上梁山之前有几次“忍”

C、林冲是中国人的代表,因为中国人善忍。自古中国就有不少劝人忍耐的话:打落牙齿往肚里咽;和为贵,忍为高;忍字头上一把刀;小不忍则乱大谋。讨论:忍是否就等于窝囊?

(2)分析林冲性格中的“仁”

(3)总结小说主题

二、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1、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水浒》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篇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特别是伏笔和照应,文章照应处理有三处,安排的伏笔更是多达11处,整个行文可谓针脚绵密,滴水不漏。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1)伏笔(具体语句)

(2)照应。

四、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1、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

(1)找一找,文章中直接描写风雪的语句有几处?

(2)三处描写中,有一个词最有表现力,是哪一个?鲁迅先生说:“那雪正下得紧”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神韵”好得远。为什么?

(3)侧面描写风雪的文字有哪些?

2、这里的景物描写,虽然都非常简洁,但其作用却非常丰富,请归纳一下,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

四、作业

写一篇文学评论,参考题目:

(1)冲思想性格变化浅谈。

篇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练习201

教师版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一、补充介绍与课文有关故事情节

关于林冲的故事,主要集中在《水浒》7—12回。

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故事简介: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诗人西川说:“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只有一个人是我深爱的。这个人就是林冲。林冲大概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唯一一个孤独者的形象。······他在草料场中高喊好大雪时,透露出无限的苍凉感。”那个雪夜,林冲彻底地无路可走,一个官宦子弟的理想破灭了。那之后的林冲,不再是体会感情的人,他成为一个真正的武士。

二、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课文第二段写道:且把闲话休提,只说正话思考:“林教头沧州遇旧知”这一段是不是闲话?

明确:不是闲话原因:①插叙在东京情况,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②交代来沧州原因,也表现了他忍辱求安的一面(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自称“罪囚”,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2.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大惊、大怒、两次“寻”、自心下慢说明林冲有报仇雪恨的强烈愿望,但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3.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反应?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①有警惕性──“不知何意”∕带尖刀拿花枪;②安分守己、随遇而安──不识阴谋,认为“好差使”∕唤泥水匠来修理∕求神明庇佑

4.到底发生什么事情让林冲变得如此“残忍”(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只有死路一条,残酷的现实使他嫉恶如仇,毅然杀死仇人,走上反抗的道路

三、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和意义、原因:关键在于一个

2、意义:

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第一点,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

第二点,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反”。《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拓展延伸】

林冲身上体现出了传统的中国文人的许多特点。

、林冲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有文化。有两个细节很传神的表现出了这一点。第一,梁山108人里,会写诗的就只有两人,一个林冲,一个宋江。而林冲的才华明显在宋江之上。他曾在朱贵的酒亭写过一首诗反映自己的心境“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颢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这首五律诗合辙押韵,声情并茂,准确地表达了自己当时的思想状态,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可见林冲受过良好的教育。第二。服饰打扮能看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内心思想。对有些好汉,施耐庵只用漫画的笔法,敷衍了事。比如李逵,施耐庵干脆舍弃了服饰,只用“黑凌凌”三个字来形容。可林冲,原本是一个“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酷似张飞模样的人,却“手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遍览整座梁山,也就只有燕青出场时“腰间斜插名人扇”,潇潇洒洒地渲染了他的浪子本性。而林冲,一个武将,却要手执一把折叠扇,不禁要让人多想上三分。可以说林冲纤微、脆弱的内心,就由那把折扇暴露了出来。

2、正因为受过良好的、系统的传统教育,又加上他长期处于统治阶级的底层,因此养成了过于小心谨慎的性格和忍辱负重的心态。(这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通病)这篇课文中就有很多表现他小心谨慎的细节。如: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刀枪武器不离身。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是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这些细节描写,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

3、做事有礼有节,特别讲“理”,姑且不说他在野猪林里对两个试图谋害他的官差的态度,就看看他最后杀陆谦,也颇值得玩味。他将陆谦丢翻在地上之后,还将刀搁在陆谦的脸上,并没有马上杀他,而是对陆谦进行了一场审判,当道理充分的说清楚了,宣判了他的死刑了以后才动手结果了陆谦的性命。试比较一下,武松(“却是饶你不得”)和李逵(火杂杂地抡着大斧只顾砍人……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杀人的方式,我们就知道林冲太“斯文”了。

4、林冲有大多数知识分子所拥有的强烈的怀才不遇之感。林冲文武双全(论武功,整个梁山里是他对手的就只有卢俊义、秦明、关胜、杨志等有限的几个人是他的对手,而且马上的功夫还属他第一)可惜却只能做个八十万禁军教头。说穿了也就是个教书先生,只不过教的是武术。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过,他说“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水浒》里也有一首词表达了林冲初来水泊时,王伦不容他的愁闷心情:“闷似蛟龙离海岛,愁如猛虎困荒田,悲秋宋玉泪涟涟。江淹初去笔,霸王恨无船。高祖荥阳遭困厄,昭关伍相受忧煎,曹公赤壁火连天。李陵台上望,苏武陷居延。”

总结:

林冲身上有着两重的性格,既有作为一个武夫的刚烈和暴躁,又有儒雅内敛,含而不露的文人气。这种儒雅内敛,含而不露的文人气,使得林冲从不展示伤口,只会默默的独自疗伤。所以,面对他人的挑衅,他也只是一味打落牙齿和血吞。想来林冲应该出身于世家,其父对他管教必然极严,故而养成了林冲这种过于谦和软弱的性格。旧时的一些礼义道德,往往是一把捆人的绳索。所谓“好人不见得有好报”,过于被这些什么礼教宗法之类的腌臜东西束缚,往往忍气受辱,心身先损。因此林冲一辈子都在郁闷中度过,他永远当不成大哥,最多只能做个大将(本来以林冲的资历,他在火并了王伦之后本应顺理成章的坐上梁山头把交椅)。最后他患“风瘫”而英年早逝,我觉得基本上是由于忧愁郁闷所致。

篇7:《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案教师版

1.学习目标

一、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二、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三、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一 施耐庵与《水浒传》

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20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一些有关材料,如《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传》等。《墓志》说他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曾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乡,从事著述。由于材料相互矛盾之处不少,这些材料的真伪问题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总的说来全书的艺术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

《水浒传》有多种版本,现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70回本。

中国古代小说漫谈

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形成期、成熟期、繁荣期和衰变期,简介如下:

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小说的要素有二,一为情节,二为人物,此外,还有对人物环境的描写。中国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如《左传》《史记》,所谓“两汉文章两司马”(司马迁和司马相如)。“小说”的得名见《庄子。外物篇》,指街谈巷议,还不是指文体。

形成期:在魏晋南北朝。当时有志怪小说如干宝的《搜神记》和志人小说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有周处自新,石崇斗富,董永娶妻等故事。但“志”是记录,不是创作,因而不是严格意义的小说。

成熟期:唐和宋。有唐人传奇和宋元话本。鲁迅说:到了唐代,“始有意为小说”。唐人传奇为文人文言小说,有《李娃传》、《柳毅》、《霍小玉传》等,宋元话本作者为社会下唐艺人,白话,当时说书甚盛。

繁荣期:明和清。明代文学主流是小说。长篇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还有200篇短篇小说。

《三国演义》开创了章回体小说。讲故事适合中国人对文学的欣赏心理,不同于西文的案头文学。作者罗贯中,拥刘反曹,为汉争正统。书中描写三大战役:官渡、赤壁、彝陵之战,写智慧的较量:诸葛亮为智和志的结合,“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水浒传》农民思想是要均贫富,不同于市民的个人致富。这小说的情节结构是条条线均汇于水浒:林冲、武松,杨志等众豪英聚于梁山。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水浒传》取得了非常杰出的成就。如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林冲性格描写的非常精彩。在中国小说史中,第一次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比《三国演义》有很大的进步。在《三国演义》里,人物上场是什么样子,最后还是什么样子,其性格最多只有平面的展开,没有纵向的延伸。看小说中的人物,要看其性格的丰满和发展。再如写武松打虎,他是持哨棒折断了徒手打的,这才成为千古美谈,显出英雄本色。又如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粗中有细;写李逵妩媚可爱,虽然长相粗鲁,但心如婴儿之纯洁;写武松醉打蒋门神,写吴用智取生辰纲,都非常精彩。

明代中期才产生了《西游记》和《金瓶梅》。《西游记》共100回,前期13回写了孙悟空大闹天宫,中7回写民俗故事的缘起。后80回写取经过程。这部小说最有中华民族特色和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书中展现了瑰丽无比的神话世界,无可比拟。其想像之丰富,无可超越。

《金瓶梅》前,没有一部长篇小说是文人独创的。《三国》、《水浒》都有所本。《金瓶梅》从武松杀嫂、西门庆侥幸逃掉了开始,100回洋洋洒洒均为文人独创。而且它既不写历史英雄,又不写神仙鬼怪,而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写世态度人情来反映社会,开始了写世情的题材。北大教授吴祖湘先生曾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是非常对的。

《三言二拍》:明代还有短篇小说200篇。它们是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誓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每“言”40篇共120篇。还有凌蒙初的《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各40篇共80篇。合计200篇。(清初包翁老人从中选了40篇编成《今古奇观》,是选本,不是创作。)冯梦龙的“三言”,约1/3改编自宋元话本,1/3加工了明人其他作品,仅1/3是自己创作的。其内容丰富,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儒林外史》:清代小说,作者吴敬梓,是中国第一部讽刺小说。有范进中举,严监生吝啬到挑去一根灯芯才瞑目的描写,非常深刻。再有《聊斋志异》,语言非常美,情节生动,为蒲松龄所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峰,反映封建社会之由盛到衰。思想方面,有浓重的色空观念。如“好了歌”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成为歌午场。„„”《红楼梦》最为成功的是人物描写,如写王熙风,写宝黛爱情。例如第34回写宝玉挨打之后,贾府众人的表现,第98回写黛玉之死等。后40回是高鹗续作,看来是成功的。《红楼梦》中的诗词没有套话,是艺术品。回目也是。

清以后,小说进入衰变期和复兴期,后者的作品有鲁迅的《孔乙己》等,限于时间,不作介绍

语言积累

1、先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赍发()仓廒()酒馔()尴尬()()

髭须()央浼()搠倒()迤逦()()

2、再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

迤逦不想来到沧州。

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

又得林冲主张陪话。

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小二。

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个讲了礼。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

这两个人来的不尴尬。

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

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

3、,请辨别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反省()提防()模样()干事()

省事()提高()模型()干涸()

4、请细心辨别下列字形,并试着组词:

陪()赔()眷()券()瑕()暇()

漱()嗽()沽()诂()撼()憾()

玷()拈()掇()辍()

语言积累 答案:

1、jī áo zhuàn gāngà zī měi shuò yǐlǐ

2、(1)不该(2)颠沛流离(3)姑且(4)出头作主,为他说话(5)拿给(6)相互致礼(7)设计制造事端(8)不正派(9)消息(10)从来

3、(1)xǐng shěng(2)dītí(3)mú mó(4)gàn gān

美文欣赏

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拥有一份令人崇敬的职业,拥有一个美貌贤惠的妻子,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男人的福分。每每想到林冲,印象最深的,无非是一杆铁枪,跟那个雪血纷飞的草料场。那是红色跟白色组合成的悲壮的场面。如今我们头头是道的“逼上梁山”,便是在那满裹着雪花的红白色里产生的。在跟上梁山的那些满脑子平民意识的汉子们比起来,林冲的家庭生活是幸福的。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张氏,他的丈人,原先也是禁军教头。那时又正当林冲壮年时候,约莫三十五六的年纪。问题出在他的太太张氏身上。张氏被高衙内盯上了。高衙内是半个西门庆,倘若他朝思暮想的对象的丈夫不是林冲,而是武大,那么他的人生,就不会是在被窝里结束的。

林冲打着扇子在大相国寺里徜徉行走着,他对自己的现状,十分的满足。因此他脱离了张氏跟侍女锦儿,独自散步来到菜园子,看到了鲁智深,正在那里挥舞着禅杖,汗津津地在表演武功。张氏去大殿上烧香,我想该是去祈子的。她可能是很想给林冲生个豹子的。仅从这点上看,我觉得张氏应该是《水浒》中最有亮丽色彩的女人了。大家之所以恨高俅,潜意识里还是因张氏。张氏是个百年不遇的女人。这在后来林冲被发配到沧州时,写了休书,而张氏却又死活不承认这一点上,可以看得出来。张氏不久后就自尽了。这是对权贵的蔑视,也是林冲在风雪山神庙时,淋漓尽致挥洒快意的一道陪衬。那道休书,其实也就是林冲的绝命词。

说了这么多闲话,该回到题目了。那天林冲在小店里打了一葫芦酒回来,正值大雪纷飞。这时,陆谦出现了。这位早年跟林冲一起学读“人之初,性本善”的谦谦君子,其实正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罪魁祸首。当年读古龙先生的文章时,看到“最致命的敌人,往往就是你最好的朋友”这句话时,不禁泪如雨下。我不敢去想象朋友的真诚,因为那也是我个人的生存希望。我们从小到大,培植起来的感情,难道就那么不堪一击吗?我们并不是为了什么活着,道理很简单,我们生来就是命中注定的。像陆谦这样,因为嫉妒而燃烧了自己,同时也燃烧了朋友的人,他的生命又值几何?在草料场上,林冲将友情杀死了。这个结局告诉我们:人

生总不会是完美的。其实,也只有我们汉文化的背景,才能容许林冲走到这种欲哭无泪的人生尽头的!

赏析:作为读后感,是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完美的结构的。本文结合人生写了自己的感悟,有独特的见解,不需多,一点即可。在中国,在“义”字当头的文化积重形态下,任何缜密的法理,都可能是破绽百生的。以“义”作为文化精髓的中国人,从骨子里就是排斥法理的。这一点,可以从朱仝和雷横身上看得出来,从林冲身上也可以看出来。作为随笔性的文章,结构和构思没有名家名篇的成熟,语言上没有刻意的雕饰,但对人生,对朋友关系的深刻解读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多次得到了证明。文章结尾的哲理性思考代表了作者对作品及人生的解读,是对是错由读者自己去评判吧。

双基在线

1.划线词注音与注释有错的一项是()。

A、迤逦不想来到沧州。(yǐ lǐ)曲折连绵,文中指一路走去,绕来绕去的意思。

B、我因恶了高太尉。(ě)厌恶。

C、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b gān g)鬼鬼祟祟,不正派。

D、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yāng měi)恳求,请托。

2.填空

________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概括了农民起义________、________直至________的过程。课文节选自原书第十回,题目是《 》,主人公是________,原是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

3.试填写在各个不同场合林冲的性格特点及变化。

在沧州遇旧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说陆谦的密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刀寻敌三五日未得到消息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管草料场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山神庙亲闻陆谦的阴谋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杀死富安、差拨、陆谦等人时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说明林冲反抗意愿的语言或行动描写的句子是()。

A.林冲道:“却不B.害我,C.倒与我好差使,D.正不E.知何意?„„

F.林冲听了,G.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H.那泼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I.只叫他骨肉为泥!”

J.(林冲)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K.带在身上,L.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

M.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N.今日倒来害我!怎不O.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P.扯开,Q.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R.„„

5.对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分析得最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草料场被烧,已无宿身之地,只得上了梁山???

B、是因为杀了陆谦、富安等人,罪责难逃,不得不投奔梁山。

C、是因为林冲已认识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本质,对它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的原故。

D、是反动统治者一“逼”再“逼”,“逼”之不已的结果,也是尖锐的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6.对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得正确的几项是()。

A、越来越紧,越来越大的风雪,已成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自然背景,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B、通过大风雪的描写,渲染了气氛。

C、由于风雪的变化,层层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深化了主题。

D、自然景物的描写能给小说抹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双基在线:

1.B [恶,应是(w)冒犯、触怒]?

2.《水浒》 发生 发展 失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冲 北宋?

3.(1)心地善良,安分守己(2)燃起了复仇火焰,十分激愤(3)轻忽,松懈(4)随遇而安?(5)忍无可忍(6)奋起反抗?

4.B C [ D已属反抗运动,并非是反抗意愿。]?

篇8:《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2008年4月初,上海师大基础教育课题组的一次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表明,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四大名著的学生占有较高比例。许多学生是因为看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才来读原著的。2007年9月,北京9区县的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一些古文名篇被通俗文学替换。于是有网友哀叹:“快餐文化取代了有思想深度的精品文化。”“这预示着教育娱乐化时代的全面来临。”

我们在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对老师补充逸闻趣事、播放影视资料很感兴趣,但一到自己钻研课文就走马观花了。我们无法改变快餐文化对经典文学的冲击,但我们可以针对学生这种浮躁的学习状况,将影视引进课堂,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比较鉴赏。引导学生体味经典文学的魅力。

二、说教材

尽管经典文学受到快餐文化的冲击,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依然给经典文学留有很大的空间,保留了《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章节。教材第三、西册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和环境”、“小说的情节和主题”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了小说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水浒传》第十回,写了林冲因恶了高太尉,屡遭陷害,被刺配到沧州接管草料场时。在山神庙里避风雪意外识破陆虞候等人的诡计,怒不可遏,杀死奸贼,离开沧州投东而去的故事。这篇课文编排在第五册“小说的鉴赏”单元,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阅读要求,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明清时代小说的总体特点: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迹;情节曲折,故事完整;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除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外,可以在语文的人文性上下功夫,像陈丹青教授说的那样,把语文当作学问、当作道德。因此,我确定的知识目标是细心研读课文,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推动情节发展、表现林冲性格变化的写作方法。能力目标是通过比较改编的电视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原著的不同,培养学生潜心阅读古典文学的习惯。情感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感恩,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根据以上目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比较改编的电视剧与原著在表现林冲性格的细节处理上的不同。把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对林冲性格发展变化的作用。

四、说学法

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我安排的学法是阅读——比较——评点。只有当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后,才会激起探求的欲望;而只有当学生的感触与作家的感触相交时,才有可能进入认知的阶段。学生的自主感受是深入理解作品及产生顿悟的前提。通过阅读、比较、评点,从影视走向文本,从观花转向评价,在比较中让学生有所发现,从而提高鉴赏水平。

五、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我打算用两课时。第一课时,预习课文,观看电视。我针对学生想看电视的心理,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后,再放电视,并且布置“找出影视与文本的不同细节”的任务,激发兴趣。第二课时,对比鉴赏,交流总结。下面重点说第二课时的流程。

课前我想播放《好汉歌》,将学生带人到看电视剧《水浒传》时的氛围中。

我这样导人新课:“‘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且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不平却不能吼,举起的拳头打不下,他就是林冲。‘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林冲算不算真英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读文本:第一步,梳理情节。先请看过《水浒传》的同学补充林冲被发配到沧州的原因,再请学生复述课文节选部分的情节,以板书显示情节:沧州遇旧——买刀寻敌——管草料场——怒杀陆谦。对第一部分,我让学生抓住文中“把闲话休提”的“闲话”二字,明确“闲话”是说书人的习惯,其实闲话不闲,闲人关键。巧遇小二,才有了偷听细节,才推知高太尉、陆虞候的阴谋,才能推动故事发展。又从偷听细节与改编的电视剧的不同引出第二步,比较鉴赏。

新课标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每一个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比较阅读时我从三个方面授之以渔:

一、对比圈点:将影视中不同的细节在文中对应的地方做好标记,学生会找出偷听、买刀、寻敌、盖火、耍枪、做梦、打斗等多处细节。

二、分类点评:将细节按增加、删除、还原分类,结合改编的不同谈对表现林冲性格作用的好坏。点评是比较的关键,所以课堂上我将回放两段视频,用时两分钟,以剧情激活学生思维,指导学生评价改编细节的好与坏。一段剧中是偷听被拿、知而不言,文中是小二猜测提醒、林冲买刀寻敌,引导学生注意原文“大怒”和“自心下慢了”。可见改编后不能体现林冲有了反抗意识而又委曲求全的性格。另一段剧中是林冲买酒去,见了“好雪”,一时兴起耍起枪来,自赞“好枪法”,学生会认为是增加的情节。我引导学生注意原文中“信步投东”四字,写林冲安顿下来后,随意地向东去沽酒,简练传神地体现了林冲随遇而安、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可见是用精彩的镜头语言还原了文字。

三、质疑探究:我会提出两个问题,“李小二对恩人会见死不救吗?”“‘掇大石的细节真实吗?”前者在对比中已让学生受到感恩教育,不必赘言。后者我引导学生从文中找依据。学生可能谈到这些观点:一者,“无巧不成书”,这是真相大白的情节需要。二者,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从他轻易杀掉三个小人可知他本领过人;三者,从后文“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会干事”,可知这“一个”是陆谦,他并不真想到庙中避风雪,只求结果了林冲好邀功请赏,没想到害人终害己,活该!那么“掇”大石的细节和景物描写对秫冲性格发展有什么作用呢?进人第三步,品读鉴赏。

我先让学生找出写山神庙内外环境的句子以及直接写风雪和通过环境衬托,人物行动、感觉写风雪的句子,并做好标记;再让学生谈这些描写的作用。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点拨:林冲是有一身本领的堂堂英雄,因妻子美貌而落得万里为囚,有仇难报,有家难回。陪伴他的只有破庙一间,泥塑三尊,还有正下得“紧”的大雪,真是山神庙里好凄凉!促使林冲活命的是一场大雪,而促使林冲识破仇人阴谋的关键是“掇”大石的细节。一场风雪,把仇人赶到眼前;一块大石,又把他们隔开。门外讲真相,门内听分明;门外放火嫁

祸,门内忍无可忍。一门之隔,却是何等的惊心动魄。一场大雪,救了林冲;一场大火,烧醒了林冲。可见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推动情节、表现人物性格作用相当关键,所以回目的标题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而不用《林教头气杀陆虞候》。

解读完主体部分,我让学生朗读结尾一段。体会林冲的冲天怨气,以梳理情节时的板书来总结林冲性格的变化:林冲就像经过火而涅口的凤凰一样重生了,他已经认识到统治者给他的只有死路一条,而想活下来只有一条路可走:反抗!从东岳庙到沧州到山神庙到梁山泊,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反抗道路,是一个“逼”的过程。再用2007年高考湖北试题让学生概括林冲的形象。至于林冲是如何上梁山的,我留下悬念,让学生去读原著。

新课标强调,教师不是教课文,而是用课文教。在此我做一下拓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对名著狂热的年代。大家都以读名著为荣,谈名著为乐。但是我们现在很多学生宁肯看恶搞的电视剧,诸如明星版《红楼梦》,日本版《西游记》,也不喜欢潜心读名著。其实,文学与影视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文学的语境很难被镜头语言还原。“一千个读者的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仅要读节选,还要多读原著,才会有更大的收获。我用身边的一个例子来激励、引导我的学生。

他就是1973年生于湖北宜都的作家黄波。曾任《三峡晚报》报社编辑,潜心阅读《水浒传》二十余年,2007年12月出版《就破英雄惊杀人》,算是近年来解读《水浒》不可多得的作品。黄波透露了自己的英雄标准。他只认同四个人是英雄,即王进、林冲、鲁智深、朱仝。他认为与宋江的权谋、吴用的机诈、李逵的滥杀等比起来,他们具有的是博爱、忍耐、牺牲、仁厚这些优秀品质。这样也回答了导入时我提出的林冲是不是真英雄的问题。

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文章中走一个来回。学完本课,我让学生以“我喜欢的水浒故事”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并套用张爱玲的话“出名要趁早啊”,以“读书要趁早,利用节假日。细心圈与点,自首自充实”做结束语。

六、说教学预测

上一篇:机器人项目立项报告下一篇:官渡中学年度秋德育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