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法院服务文明生态村镇建设工作汇报

2024-06-23

县法院服务文明生态村镇建设工作汇报(共6篇)

篇1:县法院服务文明生态村镇建设工作汇报

县法院文明生态村镇创建总结

一、党组重视,组织严密

对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我院党组高度重视。院党组认为,这项工作不仅是关系农村全面发展大事,而且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能够通过审判工作推动创建进程,是我们法院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切实抓好这项工作,院党组结合实际,专门研究制定了我院《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计划》,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在此基础上,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院长杨景明为组长、副院长刘建国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创建工作,并建立了入村调查和定期调度两项工作制度,通过深入镇、村、户调查了解在创建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定期召集相关庭室人员共同研究形势、制定对策、部署工作,增强了创建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确保了工作实效。

二、深入发动,营造气氛

根据县〔XX〕34号文件各单位的任务分工,我院在创建工作中负责各类相关案件的审判工作,广泛涉及到立案、刑事、民事、执行等各业务庭室。为充分调动相关庭室及人员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度的发挥我院在创建工作中的作用,我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发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创建工作氛围。一是召开了相关庭室负责人参加的创建工作动员会。4月29日,我院召开了

立案、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庭室负责人参加的创建工作的动员会。会上,院党组组织各负责人认真学习了县创建工作文件精神,对创建任务进行了进一步的分解,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会后,各庭也都分别以庭务会的形式,组织本单位干警进行了深入学习动员。二是及时下发了我院《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计划》。使各有关单位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工作的任务目标、工作措施等有关事项,为各单位协调有序开展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专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法律法规的学习。我院根据创建村镇的法制现状,专门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了涉及农村的法律、法规,力求及时、准确、全面地处理好各类法律问题,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深入地学习发动,进一步提高了相关人员对创建工作的认识,增强了服务创建、服务农村的意识,为创建工作顺利健康地开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三、突出重点,措施得力

在创建工作中,我院按照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要求,结合案件受理情况,以解决创建工作的民事、执行案件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创建工作良好的法律秩序,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一是努力化解纠纷,审理好相关的民事案件。我院紧紧抓住化解矛盾纠纷这一关键,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和工作艺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切实做好群众工作,不断提高调解解决案件能力和水平,有效防止了矛盾激化及“民

转刑”案件和上访案件的发生。其中,特别注重发挥好基层法庭与农村联系紧密的优势,组织基层审判人员积极深入农村进行调研,掌握社情民意,指导案件审理工作,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稳定。5月份以来,我院共审结相关民事案件20件,其中调解结案14件,调解率达到70%,解决涉案标的额12.18万元。二是消灭法律“白条”,抓好相关案件的执行工作。坚持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不断加大执行工作力度,规范执行程序、执行秩序,并灵活运用各种执行方法,做到宽严相济,实现法律公正。截止到9月底,我院通过执行和解及采取强制措施,共执结相关案件18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8.78元。三是便民利民,为创建开通“绿色诉讼通道”。在重点抓好民事、执行工作的同时,我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执法理念,把情、理、法有机结合到审判工作中,全面落实省高院司法为民二十八条和市中院司法为民三十六条措施,为创建工作开通“绿色诉讼通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如相关案件全部做到了3日内立案,无一超审限、执限案件,其中民事案件平均审限仅为52天。同时,我院认真落实司法救助制度。对于家庭条件确实困难的当事人,依法办理诉讼费“缓、减、免”,努力实现“让有理没钱的人也能打得起官司”的承诺。共为困难当事人办理诉讼费减、免、缓案件64件,金额38万余元,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今年文明生态村镇的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院始终紧跟县委思

路,按照创建要求及本单位的任务分工,立足本职,以及时、准确、全面的原则,努力办理好涉及文明生态村镇的各种民事、执行等案件,保证农民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保证了创建工作的协调有序开展,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配合县创建工作大局开展好各项审判工作,特别是抓好对未结审判案件、执行案件的审、执工作,力求快审、快执,化解矛盾、案结了事,为创建工作的整体推进扫清障碍、提供坚强的司法保障。

篇2:县法院服务文明生态村镇建设工作汇报

县法院文明生态村镇创建总结2007-12-07 09:32:5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县法院文明生态村镇创建总结县法院文明生态村镇创建总结(2)县法院文明生态村镇创建总结(3)年以来,我院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依据《关于××年全县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及我院在文明生态村镇建设工作中的责任分工,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服务我县文明生态村镇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党组重视,组织严密

对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我院党组高度重视。院党组认为,这项工作不仅是关系农村全面发展大事,而且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能够通过审判工作推动创建进程,是我们法院部门

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切实抓好这项工作,院党组结合实际,专门研究制定了我院《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计划》,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在此基础上,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院长杨景明为组长、副院长刘建国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创建工作,并建立了入村调查和定期调度两项工作制度,通过深入镇、村、户调查了解在创建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定期召集相关庭室人员共同研究形势、制定对策、部署工作,增强了创建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确保了工作实效。

二、深入发动,营造气氛

根据县〔〕号文件各单位的任务分工,我院在创建工作中负责各类相关案件的审判工作,广泛涉及到立案、刑事、民事、执行等各业务庭室。为充分调动相关庭室及人员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我院在创建工作中的作用,我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发

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创建工作氛围。一是召开了相关庭室负责人参加的创建工作动员会。月日,我院召开了立案、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庭室负责人参加的创建工作的动员会。会上,院党组组织各负责人认真学习了县创建工作文件精神,对创建任务进行了进一步的分解,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会后,各庭也都分别以庭务会的形式,组织本单位干警进行了深入学习动员。二是及时下发了我院《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计划》。使各有关单位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工作的任务目标、工作措施等有关事项,为各单位协调有序开展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专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法律法规的学习。我院根据创建村镇的法制现状,专门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了涉及农村的法律、法规,力求及时、准确、全面地处理好各类法律问题,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深入地学习发动,进一步提高了相关人员对创建工作的认识,增强了服务创建、服务

农村的意识,为创建工作顺利健康地开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三、突出重点,措施得力

在创建工作中,我院按照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要求,结合案件受理情况,以解决创建工作的民事、执行案件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创建工作良好的法律秩序,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一是努力化解纠纷,审理好相关的民事案件。我院紧紧抓住化解矛盾纠纷这一关键,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和工作艺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切实做好群众工作,不断提高调解解决案件能力和水平,有效防止了矛盾激化及“民转刑”案件和上访案件的发生。其中,特别注重发挥好基层法庭与农村联系紧密的优势,组织基层审判人员积极深入农村进行调研,掌握社情民意,指导案件审理工作,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稳定。月份以来,我院共审结相关民事案

件件,其中调解结案件,调解率达到%,解决涉案标的额万元。二是消灭法律“白条”,抓好相关案件的执行工作。坚持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不断加大执行工作力度,规范执行程序、执行秩序,并灵活运用各种执行方法,做到宽严相济,实现法律公正。截止到月底,我院通过执行和解及采取强制措施,共执结相关案件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元。三是便民利民,为创建开通“绿色诉讼通道”。在重点抓好民事、执行工作的同时,我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执法理念,把情、理、法有机结合到审判工作中,全面落实省高院司法为民二十八条和市中院司法为民三十六条措施,为创建工作开通“绿色诉讼通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如相关案件全部做到了日内立案,无一超审限、执限案件,其中民事案件平均审限仅为天。同时,我院认真落实司法救助制度。对于家庭条件确实困难的当事人,依法办理诉讼费“缓、减、免”,努力实现“让有理没钱的人也能打得起官司”的承诺。共为困难当事人办理诉讼费减、免、缓案件件,金额万余元,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今年文明生态村镇的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院始终紧跟县委思路,按照创建要求及本单位的任务分工,立足本职,以及时、准确、全面的原则,努力办理好涉及文明生态村镇的各种民事、执行等案件,保证农民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保证了创建工作的协调有序开展,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配合县创建工作大局开展好各项审判工作,特别是抓好对未结审判案件、执行案件的审、执工作,力求快审、快执,化解矛盾

篇3:县法院服务文明生态村镇建设工作汇报

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是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共存共荣的关系, 其实质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国土面积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所以, 应该说水土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也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担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只有实现山川秀美, 才能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明确提出要“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 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 促进生态修复”, 从而为新时期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 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水是生命之源, 土是万物之本。治水改土一直是世界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内容。我国丘陵山地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 气候变化多样, 旱、洪交替频繁, 劳动人民为了繁衍生息, 自古就注重开展水土保持建设, 创造了“水、土、草、木资源平衡”和“治水先治塬”“汰沙澄源”等学说, 并取得了辉煌灿烂的不朽成果。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2000年水土保持遥感普查时, 全国有356万平方千米需要治理, 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严重的水土流失产生了令人可怕的灾难性后果, 使13亿人口赖以生存的沃土和耕地受到空前的危害和威胁。治标必治本, 正本必正源。为了人类文明能够持续、健康得以发展, 也为了人类生存质量和空间能够得到不断改善, 我们必须按照十七大的战略部署, 在继续抓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 努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水土不存, 人将焉附?水土流失是我国头号环境问题, 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今后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必须以治理水土流失、开展水土保持为突破口。欲见江山千里秀, 先保大地一寸土, 只有率先实现山川秀美, 才能逐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也才能最终保障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不断扩大。

二、张家川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㈠建设成效 近年来, 张家川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 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三苦”精神, 真抓实干。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谋划, 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产条件、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科学发展为目标, 狠抓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截止2013年底, 张家川县累计建成高标准梯田52.00万亩, 累计治理流域面积104.10平方千米, 全县15个乡镇255个村中有11个乡镇208个村实现了梯田化, 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基本条件, 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张家川县被天水市列为全市“梯田化先进示范基地”, 2012年被列为“全省500万亩梯田建设省级先进县”, 为改善张家川县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㈡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 张家川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基础依然非常脆弱。目前全县农村人均梯田占有量低且不平衡, 还有宜修梯田面积5万亩和3.30万亩荒山荒坡, 亟待治理改造。

2.治理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全县还有约262.70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尚需治理, 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酷劣, 依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瓶颈”。

3.治理投资依然非常短缺。由于地方财政困难, 生态建设项目中的配套资金难以足额到位, 水土保持治理项目投资严重不足, 影响着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4. 群众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依然淡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群众性、长期性和综合性环境治理保护工作, 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需要广大群众大的积极参与, 然而, 群众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不足, 积极性和参与、支持程度不高, 严重影响了全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

三、张家川县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在新时期, 为认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及省上提出的3341项目工程, 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的新张川, 树立大水保、大生态、大战略、大效益的思想, 以水土保持项目建设为依托, 一手抓建设, 一手抓管理, 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完善相结合, 统筹抓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

㈠坚持不懈兴修梯田,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梯田建设既是最大的蓄水保土的水土保持工程, 又是天水市广大山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基础条件、发展旱作高效农业、特色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措施和工程。近年来张家川县大规模的梯田建设, 催生了农业机械化、产业化, 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又促进了劳务输转和土地流转, 梯田修到哪里, 道路通到哪里, 所以梯田建设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富民工程。因此, 全县上下继续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要求, 抢抓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和全省新一轮750万亩梯田建设的机遇,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 科学规划、集中连片, 规模治理、整体推进”的建设思路, 整村、整乡、整山系、整流域大规模推进力争每年稳定新修梯田在5万亩以上, 进一步完善提升全县形成的“修梯田—保水土—调结构—兴产业—增收入”的发展模式, 真正将梯田变成既是生态工程, 又是富民工程。

㈡坚持流域综合治理, 改善生态生产环境 坚持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路子不动摇, 这是天水市多年来创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条成功路子与经验模式。坚持“政府导演, 水保搭台, 部门联动, 群众参与, 同台唱戏”和“各负其责, 各投其资, 各记其功, 各收其效”的工作机制, 坚持“宜田则田, 宜林则林, 宜草则草”的原则, 按照“山顶林草戴帽子, 山腰梯田系带子, 坎埂草灌锁边子, 沟坡林草围裙子, 沟底塘坝穿靴子”和“缓坡兴修梯田, 陡坡退耕还林 (草) , 荒山造林绿化, 草场围栏封禁, 道路小型拦蓄工程配套”的治理模式, 以小流域为单元整合项目资金, 加大投入力度,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高品位谋划, 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 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合理配套, 绿化坎埂, 科学选择树种草籽, 绿化美化, 提高成活率与保存率, 形成流域内小气候。同时因地制宜新建淤地坝, 沟头防护、水窖等工程, 每年治理面积力争稳定在40平方千米以上。一方面, 优先对水土流失严重、人口较密集、对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影响较大的区域进行综合整治, 努力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另一方面对治理程度较高, 条件相对较好的流域完善提升, 率先打造成精品生态示范流域, 每年培育和打造一两条生态文明精品生态示范流域, 并积极探索以流域综合治理到流域综合开发, 防治面源污染,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培育和发展流域经济的途径和路子。同时, 抓好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加强防洪防涝、抗旱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有效防治和减轻易灾地区山洪泥石流灾害, 保障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㈢强化科技支撑引领, 提高水土保持水平 要紧密结合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和发展趋势, 从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出发, 超前规划、积极谋划科研示范推广项目, 针对生态建设中的植被、树种选择水土保持工程, 建设清洁小流域、减少水土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水源等问题,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科研, 推广新方法、新技术, 全面提高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科学技术水平。

㈣抓好项目建设, 增强发展后劲 要不断增强项目意识, 用项目工作统揽水土保持工作的全局, 大抓项目, 抓大项目, 强化管理, 精心实施, 用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抓好现有争取落实的项目实施工作。一是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的实施;二是新一轮750万亩梯田建设项目工程;三是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四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五是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和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项目。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㈤强化水土保持执法, 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强化预防监督水土保持执法工作, 是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特别是遏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有效途径, 在张家川县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目前存在的水土保持意识、生态意识和法制意识不强、行政执法和监督管理力度不够、部门协作不力、人为造成水土流失仍比较严重等实际问题和困难,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加大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 进一步提高认识, 增强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生态意识和法制意识, 充分认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是要认真落实“一方案三同时”制度。遏制人为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要求和程序编制审查水土保持方案, 并按照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 确保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产使用。三是要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法, 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制度, 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监理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 严格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评价和竣工验收, 严格执法, 加大对水土保持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 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维护生态安全。

摘要:作者深入阐述了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并通过分析甘肃省张家川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篇4:县法院服务文明生态村镇建设工作汇报

进程中,在以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的复兴之路上,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正在为实现中国梦铸就坚实的基础。

2013年8月,第三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发布了《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林业信息化由数字林业跨入了智慧林业的新阶段。在智慧林业的新形势下,我们着力建造中国林业智慧门户六大体系。

智慧建设网站,打造集群式管理模式

智慧化建站理念。中国林业网秉承“信息化引领、一体化集成、智慧化创新”的建站理念,全面整合各领域、各渠道的服务资源,扩充功能,完善系统,着力构建智慧林业网站群,实现数据集中存储和智能化调用,实现网站服务对象由内部向外部、由部门向社会的重大转变。

一体化发展体系。按照主动化服务的应用要求,以网站用户行为数据沉淀、分析挖掘为基础,所有网站使用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核心功能统一开发和设定,以统一的方式控制网站的整体形象,保证中国林业门户网站功能丰富易用、信息内容保障有力、绩效评估科学有效,全面促进中国林业网站群向智慧门户转变。

集群式管理模式。中国林业网站群建设工程的实施,使全国林业系统网站建设从无序到有序、从粗放到集约、从分散到整合,目前已形成了数千个由国家、省、市、县级子站组成的纵向到底的四级林业政府网站体系,由森林公园、国有林场、种苗基地、自然保护区、主要树种、珍稀动物等子站组成的横向到边的林业专业网站体系,并将努力实现由10000个子站组成的纵横分布的网站集群,打造中国林业网上航空母舰。

及时公开信息,提升政务管理水平

政务信息公开高效发布。中国林业网不断丰富信息表现形式、加大信息发布广度,具有简体、繁体、英文三大版本,提供了文字、图片、视频三种内容形式,加载了100多个国家专题信息。网站及时发布全国林业政务信息,平均每日发布信息100万字、日访问量100万人次,总访问量突破12亿人次,平均每月信息被新浪网、光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转载约4500次。中国林业网影响力不断增强,到2013年9月份,中国林业网资源被百度收录量达62.8万条,高于部委平均水平,获政务信息公开第二名。

特色防火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在中国森林防火网中设立了森林防火信息专栏,第一时间发布全国森林火灾信息,追踪最新防火动态,每天发布全国森林火险预报,全年发布火灾信息2232条,发布火险预报712条,为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森林火灾防控和及时采取防护措施提供了支撑。

热点专题信息聚集发布。围绕时事热点、社会热点、林业热点,网站上设置了重要会议、重要工作、重要活动和重大事件四类信息,面向广大公众,及时集中发布各类重要事项发生发展全过程,做到一个热点、一个专题、全程追踪、集中发布、一站浏览,在提高访问效率的同时,更好地服务林业大局、服务生态文明。

整合服务资源,满足社会民生需求

重点资源服务。中国林业网围绕建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要求,着力解决林企、林农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整合公众关注度高、办理量大的80多项重点服务资源。按照国家和地方两大体系整合了37项林业行政审批事项,积极开展网上办事,实行网上受理、网下办理和审批结果网上查询。

便民资源服务。网站提升了在线服务质量,拉近了服务公众距离,将国家、地方办事服务资源整合,从办事指南、审批流程、结果查询到相关法律为公众提供全周期、场景式服务;开设了公众留言、征求意见、在线调查、局长信箱等栏目;完善了在线直播、在线访谈、网络电视等功能。组织林业政策解读、技术解答,使林业大政方针和相关知识深入人心。

专业资源服务。网站建设了网络森林医院、野生动物保护救助呼叫等系统,成为网络服务林农的生动实践;林地测土配方平台使林农轻点鼠标,就知道自己的林地适合种什么树、应该施什么肥,享受到网络时代带来的实惠和便利;建设了现代林业产业网,为企业提供了展示交流平台。

集成数据信息,建设网站应用平台

站群建设云平台。在“中国林业云”基础平台上,网站对现有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提供了支撑网站集群建设的站群云服务平台。站群云服务平台具有自助建站功能、模板管理功能,各站点可以独立运行、独立管理,分级授权,支持多服务器站点的静态发布。管理员通过简单的设置,不需编写代码即可实现功能强大的网站群建设。

网站智能感知平台。国家林业局被列为全国首批物联网示范单位之一。2013年5月,首片引入物联网技术,通过土壤环境因子、微型气象站、电子摄像头、二维码,实现树木自身状况、林木环境、养护管理等生命全周期监控与管理的“中国信息林”落户于北京园博园;8月,中国信息林网站正式上线。

网站数据服务平台。对数据资源和数据库资源进行整合,网站建设了林业基础数据服务平台、专业数据服务平台、遥感数据应用平台、中国林业数据库、中国林业数字图书馆,形成覆盖林业领域的综合性信息资源库,构建了集森林、湿地、沙地和生物多样性资源于一体的全国林业一张图。通过林业管理数据的多平台建设,中国林业数据量已经从TB级跃升到PB级。

网站互动服务平台。网上植树系统,为义务植树、碳汇造林提供了一个新的参与途径。林中漫步系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森林资源等现实景观在计算机上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中国林业网络博览会和中国林业网络博物馆,使实体展品在网上永久保留,并可随时在线浏览,形成7×24小时打破时空界限、永不落幕的林业展示盛宴。

创新技术应用,引领互联新时代

移动客户端。中国林业网移动客户端扩大了中国林业网服务范围和对象,使公众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林业政务的应用服务,成为移动电子政务时代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社会公众、展示林业形象的新渠道。用户可以利用移动客户端5个板块获取最新图片信息,定制个性化页面。林业移动超市整合了全国林业系统的移动应用,使用户多渠道了解林业发展情况。

即时社交平台。秉持“及时性、真实性、权威性”的原则,中国林业微博发布厅通过微博集群等栏目,广泛倾听民声民意。网站建立了微信账号,与林业智能服务平台无缝连接,用户通过微信随时随地进行自助提问,并将门户网站重要信息通过平台推送到微信。

智能服务平台。林业智能服务平台开展自动化的咨询互动服务,利用即时咨询系统,与用户开展在线实时交流,提供语音播报、网站向导、接入微博和热线咨询等多种交流途径,解答林业相关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实用知识等问题,方便用户更加及时了解相关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网站与社会公众的交流互动效率。

营造文化氛围,构建多元化网络生态

搭建生态文化展示平台。中国林业网开展的全国生态作品大赛、信息改变林业征文大赛、美丽中国征文大赛,以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为主旋律。首届生态作品大赛征稿数量近8000份,首届美丽中国征文大赛不到半年的时间征集作品1500多件,参赛人数之多、参赛作品质量之高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林业网的社会影响力。

创建美丽中国网。美丽中国网以“弘扬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宗旨,展示祖国浩瀚林海、秀美湿地、雄浑大漠等壮美自然风光,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悠扬深邃的文化遗产,种类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画卷,也构成了一幅“美丽中国”的精彩画卷。

开展热点追踪活动。网站集群中建设了具有12个频道的中国林业网络电视台(CFTV),专设了绿色摄影栏目。每月开展2-3期在线访谈,建设60多个热点专题。开展了鹦哥岭青年团队网络追踪报道,“两转变两服务”专题登载到紫光阁网站。开展年度全国林业和林业信息化十件大事、十大关键词以及网络新词、网络事件的整合推出等活动,深度挖掘网络生态文化内涵,体现网络文化的多样性,实现网络的精神创造。

智慧林业时代已经来临,智慧林业门户网站建设已经开启,融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国林业网致力于打造管理协同高效、资源统一共享、民生价值凸显的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生态化的新型政府门户,为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梦的实现作出新贡献。

篇5:县法院服务文明生态村镇建设工作汇报

一、坚持服务人

民群众,贴近各类纠纷源头,注重矛盾化解

从今年年初开始,我院就以辖区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立足于和谐司法,紧贴产生矛盾纠纷的最前沿,积极运用调解、和解等方式,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案结事了、定纷止争。我院遵循“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切实注重和谐理念在审判服务的实际运用,加大调解、和解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巡回审判,开设“夜间法庭”、“假日法庭”等特色法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4月份,该院民商事案件调解率为61%,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率为98%,行政案件和解率为66.7%,行政非诉执行案件自动履行率95%。此外,该院以“三调联动”大调解网络为依托,与各行政机关、各乡镇密切合作,充分发挥院机关和派出法庭内设人民调解室、法院驻乡镇巡回审判联系点以及各乡镇兼职调解员的积极作用,真正化民忧、解民困、了民愿,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1-4月份,该院借助“三调联动”调解网络共化解各类纠纷100余起,得到了辖区党委、政府以及群众的充分肯定。

二、坚持服务发展大局,贴近社会管理前沿,注重服务创新

我院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五年倍增,争创一流”工作目标,立足五大工作主题,将司法服务的重点对准服务大局、促进发展,始终坚持能动司法,认真解决服务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以积极、主动的司法服务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1月份以来,该院先后启动了“破解难题促发展、服务民生促和谐”作风建设主题活动、“为全县计生工作提供法律保障”专项服务活动和“深化职业道德建设,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活动,积极投身“三创四化”和“三大战役”服务工作,主动服务重点工程、民生工程建设,认真为辖区企业送法维权,及时开展专项审判活动。严格执行工作预安落实销号制度,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工作机制,充分延伸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保服务、以创新求实效,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充分发挥了人民法院在服务经济发展、创建良好经济环境上的积极作用。

三、坚持推进队伍建设,贴近各个执法环节,注重公正廉洁

篇6:XX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汇报

XX县人民政府(2011年5月)

近年来,XX县抢抓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机遇,以创建金融生态县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以“金融生态示范区、金融创新先行区、金融服务优质区、金融发展安全区”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了县域经济与金融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截止2010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9.7亿元,同比增长21.4%;全年发放各类贷款7.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9.8亿元,同比增长24.7%,新增贷款4亿元,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企业成长壮大的催化剂。近四年来,先后召开政银企座谈会、重点项目推介会、项目对接会8次,签约项目67个,信贷投放资金达13.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62家,实现工业增加值20.2亿元。

——财政收入增长的新亮点。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累计缴纳税金843.46万元,较上年增长241%。其中,县农村商业银行缴纳税金591万元,同比增加383万元,增幅达184.13%。

——农村金融改革的一面旗帜。XX县农村信用联社在全省率先获批筹建农村商业银行,XX县农村金融改革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多次在全市农村金融改革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

一、坚持政府主导,着力打造金融生态示范区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多年来,新县县委、县政府树立“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就是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理念,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一是领导上重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听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成立了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人行、银监、工信、纪委、检察、法院、公安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出台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和部门职责,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政策上倾斜。制定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奖惩办法》等政策文件,县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作为专项奖励资金,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大、新增存贷比高的金融机构予以重奖,并引导财政性资金存入。在金融机构办公场地建设、股份制改造等方面给予鼎力支持。三是服务上优化。全县各级各部门树立争取金融支持就是招商引资的观念,结合部门职能,全力支持金融业发展。在金融分支机构设置过程中,给予用地、用水、用电和审批手续等方面的支持,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行政性收费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在金融案件受理过程中,公、检、法部门做到快审、快结。

二、坚持大胆闯试,着力打造金融创新先行区 一是积极培育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制定了《关于筹建新县农村商业银行的实施意见》,成立了XX县农村商业银行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协调解决筹建中的困难和问题。XX县农商行于2009年12月正式揭牌开业。积极引导、动员外出成功人士、民营企业家、农村能人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二是建立健全担保体系。整合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建设资金、支农资金、土地出让金等,注册资金1亿元,成立了金源担保有限公司,先后为宾利皮业、天利包装等县域中小企业担保贷款9000多万元。依托乡镇财税所成立了乡镇担保中心,积极为农户提供各种贷款担保。三是扩大抵押物范围。成立了县、乡、村三级产权流转服务中心,积极探索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库面、鱼塘承包权和房产、地产、大型农村实用设备、牲畜等抵押贷款方式,出台了《XX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XX县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快农村产权确权、颁证步伐,累计发放林权证、房产证等农村产权证13.5万多本(份),有效扩大了抵押物范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贷款抵押难的问题。

三、坚持互惠共赢,着力打造金融服务优质区 一是创新信贷服务方式。县内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服务方式创新,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简化信贷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县农行自2003年涉农贷款停办以来,在XX市率先开办涉农贷款业务,成立8支三农服务队,实现涉农贷款服务县内全覆盖;累计发放惠农卡8694张,投放涉农贷款8000多万元。县邮政储蓄银行在XXX等3个乡镇配备了专门业务人员和车辆,成立了流动服务站,为全县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24小时一站式现场办公服务。县农村商业银行等3家金融机构在全县全面开展农户互保、联保小额贷款业务,对涉农企业和农村信用户贷款一次性审批额度,在额度范围内实行余额控制、随用随贷、不再审批的管理模式,大大方便了群众贷款。根据电子支付工具发展趋势,大力推行POS机、ATM机、网银等现代化支付工具在商场、宾馆、医院等公共场所的应用,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安全的结算服务。二是丰富金融信贷产品。围绕文化旅游、种植养殖、劳务输出等特色产业,全县金融机构开办了茶产业贷款、牵手行动、农户小额可循环贷款、速贷通、成长之路、架金桥、大手笔等贷款品种50多个。县农商行开通了全省首个“地球人”贷款,在县劳务局设立专门办公室,累计为1300多名出国劳务人员发放贷款5700多万元。根据蔬菜、畜牧两大产业发展规划,全县金融机构3年共向蔬菜、畜牧两大产业发放贷款1.6亿多元,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贷款3.9亿元。三是搭建信贷对接平台。县委、县政府不定期召开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会议、金融联席会、项目洽谈会,及时向金融机构通报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对外招商引资、项目评估论证等情况,畅通银企信息沟通渠道,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劳务、文化旅游和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投放。金融部门通过政银企交流平台,加大信贷政策、金融产品重点宣传推介力度,及时全面掌握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信用记录和企业生产、销售、资金营运状况,建立信贷项目储备库,明确信贷投放重点。仅2010年,县农商行就为安太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规模种养大户发放贷款8300多万元。县邮政储蓄银行为全县各乡镇(区)农户发放信用证2100户,授信金额1.6亿元;以“好借好还”小额贷款为主打品牌,共为1700多个农户提供贷款9000多万元。

四、坚持从严管理,着力打造金融发展安全区 一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制定了《XX县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针对不同群体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讲解金融知识,宣传金融方针政策。在全县大力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市场、信用商户(农户)评选活动,涉农金融机构对信用镇、村、户的信贷需求优先满足,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手续便捷的惠农金融政策,进一步延伸信用体系,在农村迅速掀起“守信重信”热潮。至目前,全县共创建信用乡14个、信用村176个、信用农户3.11多万户;征信系统收录企业854户,采集中小企业信息267家,评定县级以上信用企业21家,在信用担保、财政贴息、贷款额度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二是严厉打击逃废债务行为。纪委(监察)、政法、组织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严厉打击骗贷、恶意逃废债务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了中小企业、党政机关干部、金融系统内部职工拖欠银行贷款的专项清理活动,涉及干部职工178人,诫勉谈话23人次,清收各类贷款1200余万元。在企业破产、改制前制定工作方案,注重保护银行债权,有效遏制了企业借破产、改制名义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建立金融机构黑名单同业共享信息库和逃废债同业联合制裁制度,对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的企业和自然人进行联合依法制裁。三是强化金融市场监管。建立了县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XX县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2010-2015年)》,明确各乡镇(区)和县直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为属地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定期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始终保持打击非法集资的高压态势。县人行、银监、公安、工商等部门定期不定期对新型金融机构进行联合检查,发现违规情况及时纠正,情节严重的给予打击,促进了农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

上一篇:话说妈妈童年糗事优秀作文下一篇:晋江市医院院务公开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