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系统维修保养规程

2024-05-25

采暖系统维修保养规程(共8篇)

篇1:采暖系统维修保养规程

采暖系统维修、保养规程 1.0目的 保证小区的采暖系统的正常运行,使采暖效果达到业主(用户)的满意;

2.0适用范围 公司管理的小区住宅采暖系统。

3.0职责 3.1由服务中心维修部负责具体实施的维修保养。

3.2由工程部进行监督和技术指导。

4.0保养 4.1供暖前的保养 4.2采暖期的保养 4.3.采暖期过后的保养内容;

4.4.作好不在采暖期间的详细记录;

a)清理控制箱的灰尘,检查主回线及主进线的接点处是否有过热痕迹,主交流接触器运做是否灵活,触头是否接触良好。

5.0维修内容 5.1当小区住宅某单元住户发生暖气片不热现象时,首先应检查此组暖气片是全部不热还是部分不热;

如果是部分不热,可打开暖气片上的放气(水)阀放气(水)解决;

若仍不能解决,参照《业主户内暖气不热操作规程》处理;

5.2如果是全部不热,且用上述方法解决,可查此单元采暖回路的所有暖气组是否都不热,如果是,应检查此单元所有进户阀门、单元阀、是否关闭,平衡阀是否完好,如没有问题,可查层面与此支路相关放气(水)阀;

如没问题,通过此支路未端旁路做放水试验;

如是阀门问题,更换阀门;

是暖气片的问题,更换暖气片;

若仍不能解决,参照《业主户内暖气不热操作规程》处理;

5.3当整栋楼出现采暖不热问题时,首先应检查此楼层面上的所有放气(水)阀,如是完好正常,再查此楼的采暖总进门和总回水阀门,如有损坏,应即使更换阀门。

5.4当整个采暖系统出现采暖不热时,首先应到热交换站检查热力公司一次供暖的管网温度是否达到所规定的采暖温度(80度-90度)如果达不到,管理处应及时与热力公司联系协调 解决;

5.5如果热力公司一次供暖的管网温度达到采暖要求,小区二次供暖效果仍不好,可检查二次供暖的温度是否达到采暖要求(60度-75度);

检查热交换站是否正常及二次暖回水(气)阀门是否有阻塞或损坏,如有,应给予即使修理或更换,自动软水器使用操作及保养规程 1.0使用及操作 1.1开机前检查:

2.0开机步骤:

2.1打开软水口通向软水箱的截止阀K16。

2.2接通电源,打开控制器电源开关。

2.3打开进水口截止阀K18,使压力表指示在0.15----0.25Hpa的范围。

3.0关机步骤:

3.1关闭进水口截止阀K18.3.2关闭软水出口截止阀K16。

3.3关闭控制器电源开关切断电源。

4.0设备运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4.1应经常性的观察水压,严禁超压或欠压运行;

4.2在交换柱再生处理中,应观察左(或右)上方小流量计的流量示值在表3所给的“进盐流量”范围内;

4.3在初用本设备时,应每隔2小时取样化验一次,每次化验—应详细记录,在临近“出水/进水”终了时,应适当增加化验次数,根据化验结果及出水质量,适当延长或缩短“进水/出水”时间,以确保水质量,待掌握规律后,可以减少化验次数。

4.4运行中应注意观察溶盐柱内的固体盐消耗情况,当固体盐界面下降到溶盐柱视镜部位时,应及时补充固体盐,对左溶盐柱加盐应在“置换/出水”工位进行,对右溶盐柱加盐应在“出水/置换”工位进行,方法如前述。

4.5集成阀下部的检漏孔在工位切换时有较大的排放量,这属于正常情况。工位切换完毕3----5分钟后应停止排水(允许有滴漏),若排放量仍较大,同时出水质量又不合格,就应该检修集成阀。

5.0保养与维修:

5.1除进行操作和进行观察时外,应关好箱体门,以防灰尘进入,造成控制器失灵。

5.2保持设备外表干净,每次加盐后,溢出的盐液、外撒的盐粒应扫除干净,并用清水冲洗,然后檫干设备外表,以免设备生锈。

5.3严防蒸气或热水喷溅到集成阀和塑料管上,以防结构变形使设备失效。

5.4水处理间内不得排放蒸气及有蒸气泄露,以免湿度过大,造成电脑控制器等电器损坏。

5.5非采暖期应每月对控制器通电保养一次,每次通电时间不少于2小时。

5.6电磁阀应定期拆开清洗,以免杂物沉积堵塞导流孔 ,造成电磁阀失控,进而导致集成阀损坏。

5.7集成阀每采暖期检修一次,检查密封圈有无损坏,阀芯及阀体有无划伤。

5.8当溶盐柱内脏物沉积到一定程度(在视镜中能看到时),应该对溶盐柱进行反冲洗,方法是打开溶盐柱反洗进水总阀K19溶盐柱底部的反洗进水阀K13或K14向溶盐柱内通水,打开溶盐柱后面的排污坏阀K11或K12,进行反冲洗,冲洗完后关闭K11、KI2、K13、K15、,加盐即可投运。

热交换站工作流程 1.0 目的:

保证小区的采暖系统的正常运行,使采暖效果达到业主(用户)的满意;

2.0 适用范围:

二次加压集中供热热交换站的运行、维护 3.0 作业流程:

3.1启用前准备:

进入热交换站,检查交换站灯光是否符合标准,设备是否正常、完好,供热系统是否符合正常运行要求,是否有跑冒滴漏及阀门关闭不严现象,若有及时维修,维修后再仔细检查;

若没有异常,可以启用热交换站;

3.2启动热交换站 严格按照自动软水器使用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操作:①检查控制器接地张是否牢靠接地,电源是否为220V50HZ,各调节阀、截止阀是否操作灵活,用摇把转动集成阀看其是否灵活轻松,不得有卡死现象②向自动软水器中加工业盐③打开软水口通向软水箱的截止阀K16④接通电源,打开控制器电源开关⑤打开进水口截止阀K18,使压力表指示在0.15---0.25HPA的范围,开始往水箱注水 ① 将三个循环泵出水阀门全部关闭 ②将补水泵开关处于自动位 置为系统补水 ③启动1号循环泵 ④逐渐打开1号循环泵出水阀;

开始实现供暖系统循环 ⑤根据实际情况增减2号、3号循环泵是否启动 ℃--95℃;

回水温度50℃--60℃;

进水压力0.8MP;

回水压力0.6—0.7MP 二次管网进水温度50℃—60℃;

回水温度30℃--45℃;

进水压力0.35—0.4P;

回水压力0.3MP 3.3每2小时检查一次各供暖数据,并做好记录 3.4保持交换站24小时有人值班,做好交接班,并做记录。

暖气试压管理规定 1.0目的 规范暖气试压工作,为暖气试压提供技术指导和操作依据;

2.0适用范围 暖气运行前检修试压工作 3.0工作规程 3.1供暖前必须对整个供暖系统进行全面彻底的检修;

3.2供暖前应对暖气进行三次冷水试压,并对试压中出现的跑冒滴漏现象及时维修;

3.3每一次试压前应提前7天通知业主家中留人,做好试压准备,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4试压工作要做到细致、全面,不漏掉任何一户业主;

3.5试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责任到人,不互相推委;

3.6在试压过程中推行首问负责制,对试压过程中出现的有效投诉从严从重处理;

3.7第一次主要是对主管网和热交换站内设备试压;

第二次试压针对业主室内试压,试压完毕后确认所有进户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第三次试压重点针对第二次试压过程中漏水的用户和因特殊原因错过试压的用户。

3.8在试压前应对所有损坏的阀门进行更换,三次试压完毕后应根据缴费用户名册把用暖户的进户阀门打开,不计划用暖业主的进户阀门关闭。

业主户内暖气不热操作规程 1.0目的 规范暖气维修工作,为处理暖气不热问题提供技术指导和操作依据;

2.0适用范围 所有业主室内暖气不热及室温不能达到规定温度14℃--18℃现象的处理。

3.0工作流程 3.1单组暖气片不热 查进回水阀门是否完全开启,如未完全开启,将其完全开启;

若仍未解决问题,查暖气片中是否有空气:打开放气阀排气,当从放气阀阀口排出热水后关闭放气阀;

若仍不能解决,查进回水管道是否堵塞:关闭暖气片进回水阀门,打开放气阀,先打开进水阀阀门,如能从放气阀出水且压力足够,证明进水阀阀门没有问题,若发现堵塞,拆下暖气片进行维修,同理验证回水阀阀门;

若仍不能解决,查系统是否畅通:关闭暖气片进回水阀门,卸下放气阀,取一跟橡胶管,将橡胶管一端连接放气阀阀口,另一端置入盛水容器中,分别打开进回水阀门,在持续放水中观察暖气片是否变热,若变热,持续放水一段时间后取下橡胶管,装好放气阀;

若仍未解决,查该组暖气片是否为该系统的末端,如是,可从支路进户端开始依次将进回水阀门关闭一些,使各暖气片阀门开启沿管网流向依次增大;

若仍不能解决,与暖气片厂家联系,查暖气片质量是否有问题;

若问题仍不能解决,可报请开发公司工程部最终解决;

3.2住户室内全部不热或温度达不到要求 查进户阀是否完全开启,如未开启将其完全开启;

若未解决问题,查所有暖气片是否已排空气,如未排气,打开放气阀排空气,直到有热水从放气阀排出;

若仍未解决问题,查其供暖系统是否私自改动,如暖气片更换、移位、增减等,如已改动,可让其改动人员恢复供暖系统原状后再做进一步检修;

若其供暖系统未私自改动,问题仍未解决,查其楼上、楼下业主是否私自改动供暖系统,如已改动,请技术人员考证分析是否对其邻居有影响,如有影响协调让其恢复原状后再做进一步检修;

若以上方法决不能解决,可报请开发公司工程部最终解决;

3.3整个单元暖气全部不热或不能达到供暖温度要求 查单元进回水阀门是否完全开启,如未开启将其完全开启;

若未解决问题,查单元总放气阀及所有暖气片是否已排空气,如未排气,打开放气阀排空气,直到有热水从放气阀排出;

若仍未解决问题,查其平衡阀是否完好,如有问题及时更换;

若仍未解决问题查进出水阀门是否完好,可用手摸进水管阀门和出水管阀门前后端管网是否温度达到要求,如进水阀前端热后端不热说明进水阀堵塞,及时更换,如出水阀前端热后端不热,说明出水阀堵塞,及时更换;

若以上方法决不能解决,可报请开发公司工程部最终解决;

3.4整栋楼暖气全部不热或不能达到供暖温度要求 查各单元进回水阀门是否完全开启,如未开启将其完全开启;

若未解决问题,查各单元总放气阀及所有暖气片是否已排空气,如未排气,打开放气阀排空气,直到有热水从放气阀排出;

若未解决问题,查该栋楼供暖系统总阀门是否完好,可看阀门前后管网温度判断,如发现阀门堵塞或损坏,及时更新;

若以上方法决不能解决,可报请开发公司工程部最终解决;

3.5供暖系统整体不热 当整个采暖系统出现采暖不热时,首先应到热交换站检查热力公司一次供暖的管网温度是否达到所规定的采暖温度(80度-90度)如果达不到,管理处应及时与热力公司联系协调 解决;

如果热力公司一次供暖的管网温度达到采暖要求,小区二次供暖效果仍不好,可检查二次供暖的温度是否达到采暖要求(60度-80度);

检查热交换站是否正常及二次暖回水(气)阀门是否有阻塞或损坏,如有,应给予及时修理或更换;

若以上方法决不能解决,可报请开发公司工程部最终解决;

3.6若遇到不能处理的事情,可报请开发公司工程部最终解决;

供暖过程中出现漏水问题解决办法 1.0目的 规范暖气运行工作,为处理暖气漏水问题提供技术指导和操作依据;

2.0适用范围 所有业主室内暖气漏水现象的处理。

3.0工作流程 3.1一般性漏水事件(跑冒滴漏)维修人员带齐所需工具(维修工具、清理现场所需工具)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先关闭入户进出水总阀阀门,然后关闭漏水暖气片的进出水阀阀门,排净暖气包内余水,查明漏水原因,进行维修;

若漏水暖气片所处房间内有木地板,尽量从卫生间将大部分水排完,在维修过程中避免将水滴在木地板上,一旦有水滴在木地板上,要及时用抹布擦去;

维修过程要做到保质保量高效率;

维修完毕后要将漏水原因及维修结果告知业主,若属有偿服务项目,应在查明原因之后、维修之前告之业主,讲明费用;

维修结束离开时,应请业主对维修满意程度签字确认;

3.2突发性漏水事件(管道暴裂)维修人员带齐所需工具(维修工具、清理现场所需工具)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先关闭入户进出水总阀阀门,然后关闭漏水暖气片的进出水阀阀门;

若入户进出水总阀阀门关闭不严,可关闭单元进出水总阀阀门并告之管理处做好安抚工作;

从卫生间向外排放暖气包内残留余水,迅速组织现场物业公司员工并安排保洁人员清抹漏水房间的的积水;

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考虑从热交换站放水,如需要应务必做好业主的安抚工作;,尽量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维修人员迅速查明漏水原因,划清责任,判明是属于施工单位或装修单位的责任范围,不能判断的请工程部技术人员鉴定,查明原因后应告之业主,保质保量高效率地进行维修;

属保修期内项目,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维修,属保修期外项目应在查明原因之后、维修之前告之业主,讲明费用;

维修结束离开时,应请业主对维修满意程度签字确认;

并做好回访并做好记录。

3.3特殊性漏水事故 若确属施工方原因造成的暖气漏水,且对业主造成损失的,应做好业主的安抚工作,并积极把漏水现场恢复至原样,业主提出赔偿的由客户服务部组织人员进行协商解决。

附表:工作安排时间表 时间 工作内容 工作要求 备注 9月15---30日 板式换热器清洗 每两个采暖期清洗一次 9月15---10月10日 检查并保养所有的阀门 阀门开关灵活,功能完好 10月11---15日 热交换站内设备检修 提前通知,不漏掉任何一户 冷水 10月16--20日 主管网及站内设备检修。

10月20---25日 主管网及站内设备试压 重点关注漏过水的用户 冷水 10月26---30日 维修试压中发现的问题 11月01—05日 第一次户内试压 提前通知,不漏掉任何一户 11月06—08日 维修试压中发现的问题 做好记录 11月09—10日 第二次户内试压 所有用暖户,关闭非用暖户阀门 11月11---13日 检查供暖系统 确保万无一失 11月15日 正式供暖 仅供参考

篇2:采暖系统维修保养规程

1.0 目的

规范弱电系统维修程序,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弱电系统的维修工作。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业管理公司辖区内的弱电系统的维修。

3.0 职责

3.1 机电维修部主管负责检查弱电系统维修工作的设施情况。3.2 机电维修部组长负责弱电系统维修工作的组织设施。3.3 维修员负责弱电系统的维修工作。

4.0 程序要点

4.1 维修员进住户家进行弱电维修时,应遵守《住户家庭安装/维修标准作业规程》的4.1条款。4.2 维修员注意事项

4.2.1 应熟悉维修设施的电路原理及功能方框图。4.2.2 应注意安全操作:

a)确保人身安全:维修时如需带电作业(电压高于36v时),应做好相应的绝缘措施;

b)确保维修设施的安全:测量某焊点电压时切忌与相邻焊点相碰;维修设施印刷线路板底面切忌与金属物件相碰,最好用绝缘板托起;注意合理放置维修工具以免引起意外。

4.2.3 必须正确判断故障部位、故障元器件,切忌乱换乱拆、胡乱调整。4.3 基本维修方法 4.3.1 观察法:

a)有无虚焊、松脱、烧焦底元器件; b)有无异常底声音; c)观察图象效果。4.3.2 静态测量法: a)短路电阻测量法; b)电流测量判断法;

c)电压测量判断法。4.4 天线系统维修 4.4.1 放大器:

a)检查输入、输出插头是否松弛、氧化、生锈,如是则应整修或更换插头; b)检查输入信号,一般应为90db,如相差太大(15db以上)则应通知广播站解决;

c)如果输入信号满足要求(90db),调整低频增益、高频增益至最大,而输出仍不能达到要求(104db)则应通知广播站拆修放大器。4.4.2 分配器:

a)检查输入、输出插头是否松脱、氧化、生锈,如是则应整修或更换插头; b)检查分配器输入、输出信号强弱,如果输出信号比输入信号减少5db以上,则应更换分配器。4.4.3 分接盒:

a)检查分接盒输入、输出插头是否松脱、氧化、生锈,如是则应整修或更换插头;

b)检查分接盒输入、输出信号强弱,如果输出信号比输入信号减少2db以上则应更换分接盒。4.4.4 插座:

a)检查插座线是否牢固,插孔是否太松弛,如是则应整改插座,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应更换;

b)检查插座输入与输出信号,如果输出信号较输入信号减少2db以上,则应更换插座。4.4.5 馈线:

a)检查馈线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2 MΩ,线间绝缘电阻应大于10 MΩ; b)检查馈线100米内的信号衰减应不超过10db,否则应更换馈线。4.5 电话线维修

4.5.1 检查电话线接头有无生锈、氧化或发霉断火,如是则应重接接头(烫锡处理)。4.5.2 检查电话线有无断线,如有则应更换一根电话线(有两根备用线)。4.5.3 检查电话线有无短路或漏电,如有则应更换电话线。4.6 楼层防盗对讲机维修 4.6.1 室内听不到铃声:

a)检查主机按钮开关是否接触良好,否则应更换按钮开关;

b)检查室内分机待机转换开关是否接触良好,如接触不行则应整修处理; c)通过上述两个步骤如仍不振铃,则应重点检查振铃放大电路,直至故障排除。4.6.2 不能对讲;

a)检查通话线是否接触良好,然不行则重新焊接;

b)检查室内分机扩器、扬声器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则应更换; c)检查室内分机放大电路,重点检查三极管直至故障排除。

4.6.3 不能开楼下大闸门;

a)检查锁舌部件是否灵活,如阻滞则应加润滑油;

b)检查开锁磁线圈接线是否良好、线圈是否烧坏,如是则应重新接好线头或更换电磁线圈;

c)检查分机开锁按钮是否接触良好、开锁继电器是否动作可靠、开锁电路有无损坏的元器件,如有问题则应逐一检查并排除故障。4.6.4 主机无电源:

a)检查桥式整流二极管有无损坏,如损坏则应更换同规格二极管; b)检查电源变压器是否烧坏,如是则应更换同规格的变压器。

4.7 可视对讲机维修

4.7.1 无图象、声音,但开锁正常:

a)调节亮度电位器观察屏幕有无光栅,如有光栅则应检查室内机与门口机的图象信号连接线是否接牢,则有应重新接好(烫锡焊接); b)如调节亮度电位器屏幕仍无光栅,此时应检查室内机电路板,包括振荡电路、推动电路、输出电路、图象显示电路等逐级检查,直至故障排除。4.7.2 通话无声音:

a)检查听筒与室内机的接线是否牢固,否则应重新接好(烫锡、焊接); b)调节音量电位器,如扬声器里有交流声发出,则说明室内机的放大电路正常,此时应检查门机上的麦克风,如麦克风损坏则应更换同规格麦克风; c)调节音量电位器,如扬声器里什么声音都没有,则说明室内机的放大电路有问题,室内机放大电路包括音频输入电路、前置放大电路、功放电路,此时应逐级进行检查直至故障排除。4.7.3 不能开大闸门:按本规程4.5.3条款执行。

4.8 维修工作结束后,维修员应及时清洁工作场地,把小的垃圾装入塑料袋内,用干净干抹布擦拭弄脏了的部位。

4.9 向住户试验维修后的效果,试验应不少于3次,并向住户说明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如住户有不满意的地方(合理的要《住户家庭安装/维修(收费)通知单》求),维修员应及时进行整改直至住户满意为止。4.10 一切正常后请住户在《住户家庭安装/维修(收费)通知单》上签名确认。如住户对此次维修收费有异议,维修员应根据《机电维修部制作维修项目收费规定》向住户作出解释,尽量打消住户的疑虑。

4.11 维修员回到机电维修部后,应及时填写好《住户家庭安装/维修(收费)通知单》(内容包括:维修内容、所用主要材料、施工时间等),最后签上维修员的姓名以备查询。

4.12 机电维修部做好《住户家庭安装/维修(收费)通知单》的登记工作。5.0 记录

篇3:采暖系统维修保养规程

1 圆盘耙的类型与构造

圆盘耙以机器重量、耙深以及爬片来区分, 主要有重型、中型和轻型;从挂接方式来区分, 主要有牵引、半悬挂、悬挂;根据耙组来进行区分, 又分为对置式和偏置式;此外还有单列耙和双列耙之分。圆盘耙一般由耙组、耙架、悬挂架和偏角调节机构等组成。对于牵引式圆盘耙, 还有液压式 (或机械式) 运输轮、牵引架和牵引器限位机构等, 有的耙上还设有配重箱。

2 圆盘耙的选购

2.1 明确使用目的

先要对农业生产技术的要求进行了解, 要先满足此项要求, 如果当地属于干旱区域, 农业少耕或免耕, 那么圆盘耙的用途就多为以耙代耕;果园和林场适合使用偏置耙;黏土地块适合使用重耙或缺口耙。

2.2 结合生产规模以及动力等因素合理配置

圆盘耙的型号多, 牵引方式也有很多类型, 因此实际购买时需要考虑农业技术要求, 而且结合自己的生产规模来选择型号, 包括和拖拉机的型号是否匹配等问题都要考虑好。圆盘耙并非全年使用, 为季节性农具, 因此, 闲置时间长, 购买的时候要以刚好满足需要为主。

2.3 选购注意事项

第一, 购买的时候仔细观察, 看外观有无龟裂、不规则形变等, 耙架不可变形、开焊, 横梁和轴承完好;检查齿轮传动箱有无漏油现象, 试运转是否过热, 声音是否过大;检查各项配件是否齐全。第二, 选择企业品牌的时候, 优先选择服务好、配件齐全、部件供应完善的企业。购买的产品都需要有“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标志。最后仔细核对铭牌上的规格和型号参数和需求是否相一致, 购机证明、发票和保修卡等物件是否齐全。

3 圆盘耙的田间作业与维修保养

3.1 工作过程

保证圆盘耙作业的耙片回转平面与地面垂直, 和前进方向形成一定的偏角。通过耙的重力、刃口、曲面几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让耙片可以切入土壤, 让土块顺着凹面上升然后回落, 起到了碎土、翻土以及覆盖的作用, 还能够除草、灭茬。圆盘耙在进行作业的时候, 因为外力的因素, 会出现侧向力偶矩, 让耙组两端深度出现差异, 耙组凹进去的那端入土深, 另一端则较浅, 实际作业中我们会将凸端进行加重, 或者是将凹端抬起。碎土、翻土的效果是根据偏角的大小来确定的, 虽然大偏角可以增强碎土效果, 但是同样阻力也会增加, 一般作业时保持14°~23°的偏角。

3.2 耙前检查

第一, 查看耙片有无变形破损, 刃口是否锋利, 厚度不要超过1mm。若存在破损要进行更换, 刃口不锋利需要进行打磨。第二, 方轴是否存在异常扭曲, 耙组下方的耙片都保持同一水平面上, 彼此之间高低误差在10mm以内。第三, 耙组转动灵活, 耙片紧固无晃动。第四, 刮土器齐全, 和耙片间有正常间隙。第五, 调整耙组角度, 看是否灵活, 配备好各处的润滑油嘴。第六, 校正耙架, 检查各连接处的螺丝是否拧紧。

3.3 耙的调整

3.3.1 耙深调整

(1) 改变耙组偏角。作业前要对作业区域进行了解, 根据土壤、农艺需求来进行调整耙组, 对于土壤要求较高的时候, 可以适当的增大耙角。可以通过调节横梁以及耙架的位置来控制20片悬挂中耙的耙组偏角。 (2) 改变悬挂孔位置。改变上下悬挂点的孔位可以起到改变耙深浅的作用, 上悬挂点下降或者下悬挂点上移都能够增加耙深, 相反亦然。

3.3.2 耙架水平调整

对于前后两列的圆盘耙, 是利用卡板和销子与主梁连接来防止前列2个耙组凸面上翘, 使耙深变浅;后列的2个耙组凹面端是利用2根吊杆挂在耙架上, 提高吊杆可调整凹面端入土深度, 这样可在横向水平方向调整前后耙架的水平。纵向水平可改变牵引钩在牵引器上的不同孔位来进行调整。牵引钩下移, 前列耙组耙深减小;反之前列耙组耙深增加。

3.4 技术状态检查

第一, 同一耙组各耙片着地点应在同一直线上, 偏差应小于5mm;各盘间距应相同, 偏差应小于8mm。第二, 耙片无变形, 刃口厚度不大于0.5mm, 但又不可过薄, 以0.3~0.5mm为宜。第三, 架起耙架, 检查耙组转动是否灵活自如, 方轴应正直, 耙片在其上不应晃动。第四, 耙架无变形、无开裂及开焊, 各个紧固件不得松动。

3.5 注意事项

第一, 在进行作业以及运输途中, 耙架不能放置任何物件, 也不许站人。第二, 若发现存在故障, 则应该立刻停机进行检查, 不要在机器故障状态下进行作业。第三, 转弯和倒车时, 先提起耙再进行;在田埂附近作业的时候需要特别留意不要让耙片或耙架和田埂碰触。第四, 耕地时保持相邻行间的重叠性, 一般有10cm左右的重叠区域, 保证地表的平整。第五, 牵引耙在田间进行转移的时候, 调节耙组偏角至0°, 若进行长距离运输, 则应装上运输轮。

3.6 保养

篇4:采暖系统维修保养规程

关键词:作业规程编制管理系统;AutoCAD图元库;神经网络;规范化Word文档自动生成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3-0100-01

Management System Coal Operations Procedure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He Lifu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inan232001,China)

Abstract:Coal Task Rule Management System is based on AutoCAD primitive technology, neural networks roadway parameter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and standardization of Word documents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technology. It will achieve a synergistic network and enhanc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he preparation procedures.

Keywords:Coal Task Rule Management System; AutoCAD primitive;neural networks;standardization of Word documents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technology

煤矿作业规程是煤矿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技术文件,是采掘工作面等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依据。然而,目前某些煤矿在作业规程编制方面不规范。有的煤矿编制的作业规程内容残缺不全,作业规程编制质量不高;有的煤矿不同工作面的作业规程千篇一律,甚至不同煤矿之间的作业规程也照抄照搬,不结合作业地点实际进行编制,不能起到作业规程应有的指导作用;甚至有的煤矿不编制作业规程,无规程作业,是煤矿安全的大隐患。我国大多数煤矿仍采用专人手工编制采掘作业规程,编制规程过程中费时费力,并且由于手工编制的图形大多数由于误差而精度不高,重复工作量大,延长了采掘作业规程编制完成的周期。而且由于编制采掘作业规程过程中,主要靠生产经验确定,无法达到参数的最优,使采掘效率相对较低、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采掘的效率、生产成本和采掘连续。通过对煤矿作业规程编制及管理过程的详细调研和分析,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出了煤矿作业规程编制及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煤矿作业规程编制管理系统是按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编制的《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开发的计算机软件,真正实现用户特征化,能在网上对煤矿采、掘作业规程进行编制、修改、补充、审批、宣贯培训管理,并提供特征化的规程模板、范例。

一、主要功能及特点

系统具有采煤、掘进作业规程编制、审查、会签、宣贯、复查、补充措施等动态管理功能;针对不同开采条件、不同技术装备、不同技术措施等实际情况,提供采、掘作业规程编制模板。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如下:

(一)基本信息:进行企业信息、单位信息的设定。

(二)任务管理:实现作业规程的任务分配,可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配以完成规程中不同章节的编制,实现网络化协同工作。

(三)规程编制:实现文字、表格及图形的方便快捷输入和编辑,并能智能地生成格式规范的标准化word文档。

(四)规程审批:可自定义审批流程,实现在线对作业规程进行审核及会签功能。

(五)规程查询:可实现作业规程的查询和浏览,可通过作业规程编号、名称、编制人员信息等进行模糊查询。

(六)系统管理:主要是对用户、角色及权限进行管理。

二、系统主要关键技术

(一)AutoCAD图元库技术

在作业规程编制过程中要经常使用AutoCAD绘制各类图形,在本系统中,使用Visual Basic基于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完成了AutoCAD图元库,可以保证规程有关文字、插图、附表处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又可加快作业规程编制速度,缩短规程编制时间,且修改方便、快捷,使采掘作业规程保持对外开放的特点,也使生成的作业规程内容全面、客观准确、针对性强,能够安全可靠地指导施工。

(二)基于神经网络的巷道支护参数优化技术

影响巷道支护方式选择的因素有: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层自重应力、围岩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巷道断面面积、岩石粘聚力、岩石内摩擦角、岩块干燥饱和吸水率等。软岩巷道支护是支护结构与围岩结构相互调节、相互作用的过程,其变形与破坏不仅是岩体材料的变形破坏,更主要是整体结构的变形与失稳。若支护的性能与软岩的变形破坏特征不相适应,就会造成支护的严重损坏,围岩移近量增加,巷道稳定性下降。

在本系统中,选择了淮南新集集团的18条巷道作为学习样本,采用3层BP神经网络,输入层节点为影响巷道支护参数选择的9个参数,输出层为巷道支护方式,隐含层节点数确定为16。通过神经网络学习训练,经过7800步迭代,系统平均误差为0.00076,从而获得稳定的网络结构和连接权值,在作业规程编制过程中,为巷道支护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可靠参考。

(三)规范化Word文档自动生成技术

通过数据库中存储的作业规程数据,自动生成格式统一、标准的作业规程Word文档。可以使用微软的RTF-DOC,但因其格式控制十分复杂,实现不易。在本系统中,使用XML-DOC技术。首先,使用XML定义规范的作业规程word模板,对于模板中动态生成的内容使用标识符方式定义,系统自动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对该标识符进行替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三、结语

煤矿作业规程编制管理系统,实现工作面高产、高效、安全、低耗,利用作业规程自动编制系统可把技术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有关参数上,提高作业规程的质量和效率,并对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有实际效果,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向前,孟祥瑞,包正明.煤矿作业规程编制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煤炭科学技术,2007,7

篇5:模具维修保养规程(推荐)

一. 目的:使模具能保持最佳的性能状态和延长使用寿命,确保生产的正常

进行。

二. 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过程中所有模具的维修和保养。

三. 模具的保养

模具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应贯穿在模具的使用、修理、维护和保管工

作的各个环节中,模具的保养包括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和伴随模具的计划维修而进行的保养。

1. 日常保养和维护:

模具日常保养由操作工实施,模具维修人员确认,保养周期为1次/批,压件完后对实施状况、首末件质量及过程压件情况,维修情况、维修部位作相关记录,作为模具状态鉴定及是否需要维修的依据。日常保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 模具使用前的检查:

①操作者应了解模具的使用性能、结构特点及基本原理,并熟悉操作规程。②模具使用前,要对照作业指导书检查将要使用的模具编号是否与要求一致;检查上、下模板及工作台面是否清理干净。

④检查使用的设备是否与作业指导书要求一致。

⑤检查模具在压力机上的安装是否正确,上、下模板螺栓是否紧固。

⑵模具使用工程中的检查:

①模具在调整开机前,一定要检查模具内外有无异物,所冲压的工件是否正常。

②操作现场要整洁,工件摆放要整齐。

③模具在试冲压后的首件按样件检查,合格后经允许方能正常开机批量生产,严禁模具带病工作。

④模具在使用中,要遵守操作规则,禁止乱放、磕碰;应及时清理废料。⑤在工作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模具的工作状态,发现异常现象要立即停机,报检。

⑥要按作业指导书要求定时对模具进行润滑。

⑶模具使用后的检查:

① 模具使用后,要按操作规程正确的将模具从压力机上卸下,禁止乱拆、乱卸,以免损伤模具。

② 模具的吊运应平稳,做到慢起、慢放。

③ 选取在模具要停止使用前的末件工件送样,并对模具进行全面检查。模具使用后的检查及保养内容:

a清理上、下模板的安装面,擦拭模腔型面,清除废料;

b在导滑和工作表面涂油,检查模腔型面是否损坏、导柱导套是否松动;c检查退料机构及刃口是否完好,检查定位组件是否定位准确可靠,检查可见紧固件是否松动,对松动部件紧固,检查可见部件是否有新发现的裂纹。④检查合格,要及时完整地送入指定地点存放,不合格的申请维修。

2.定期保养

模具要定期根据技术要求情况进行检修保养,以保持模具精度和工作性能处于良好状态。模具保养周期根据易损程度可分为A、B、C三类:A类主要包括冲孔模、落料模、挤孔模等,三个月保养一次;B类主要包括翻

边模、滚型模等,一般八个月保养一次;C类主要包括拉伸冲孔模、成型模、反拉伸模等,一般一年保养一次。此原则根据现场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定期保养的主要内容如下:

⑴检查上批末件形状及表面质量有无明显缺陷,和样件相比各部分尺寸精度无降低。

⑵清理模具的型面、表面的油污、废料,清洁完后涂油防锈,表面漆层刷新。

⑶清洗导柱、导套、导滑块、楔机构、压边圈上的油污,重新加注新鲜干净的润滑油。

⑷检查紧固、定位部件状况对损坏的部件进行更换,松动部件进行紧固。⑸检查拉伸、反拉伸、成型、滚型等型面是否磨损或划伤,对磨损划伤部位进行修整。

⑹检查打料、卸料装置部件,对损坏部件进行维修、更换。

⑺检查平时不可见部位是否有裂纹等疲劳损坏,有损坏的征求技术人员的意见进行维修。

⑻检查冲头、刃口磨损状况,对磨损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

⑼检查模板、模架磨损、变形状况,磨损、变形部件进行维修、更换。

⑽检查翻边模、成型模的凸、凹模的间隙及磨损情况,对磨损的部位进行修复。

3.模具维修过程中的保养

伴随每次模具的线下维修,模具维修人员要对模具的其他部位实施保养,主要为彻底清除落料、冲孔模的废料;擦拭模具,对工作及滑动表面

涂油;检查主要部件的状况(包括定位块、定位销)。重要问题进行记录,填写在《工装履历》上。

四.模具的修理

模具修理包括使用过程中的随机维护性修理和计划主动维修。

1.随机维护性修理

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可以不必将模具从压力机上卸下,可直接进行维护修理时,由模具维护人员实施,技术人员指导确认,并填写《工装履历》。

⑴随机维护性修理内容

①利用储备的模具易损件,更换模具在工作过程中已被破损的零件。②利用油石或其他工具刃磨被磨损的凸、凹模刃口。

③对拉伸、成型模等进行临时抛光。

④紧固松动的固定螺钉及模具其他零件。

⑤更换卸料弹簧或卸料橡皮等。

⑥调整凸、凹模间隙以及定位装置,使它们处于最佳位置。

⑦更换损坏了的顶杆、顶料杆等。

⑵计划维修、改造

①技术部和质检部根据上批产品的质量、模具鉴定状态、车间反馈情况,制定《模具维修/改进计划及内容》,模具维修人员根据要求对模具进行改进或维修。维修改造合格后由技术部、生产部进行验收确认。

②每批产品完成后操作者根据模具使用状况、冲件质量提出维修要求,填写《工装维修申请》,经技术部、生产部确认后交模具维修组;检验员在检

查过程中,根据产品质量下降的状况,提出模具维修要求,技术部批准,并制定方案对模具早期维修,模具使用完毕后再进行大修,由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共同完成。维修完成经试模合格后再投入生产。

工程部

篇6:中央空调维修保养规程

中央空调维修保养规程

1.0目的规范中央空调维修保养工作,确保中央空调各项性能完好。2.0适用范围

养。

3.0

3.1

3.2

3.3

4.0

4.1

4.1.1

4.1.2

a)

b)

c)

4.1.3

a)

b)适用于成都嘉宝管理有限公司所管辖的中央空调的维修保职责 工程部经理负责审核《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计划》并检查该计划的执行情况。工程部主管负责组织维保单位制定《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计划》并组织、监督该计划的实施。客户服务部负责向有关用户通知停用中央空调的情况。程序要点 《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计划》的制定。每年的9月10日之前,由工程部主管组织维保单位制定《房屋及公用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计划表》报工程经理审核审批后,上报管中心备案。制定《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计划》的原则: 中央空调使用的频度; 中央空调运行状况(故障隐患); 合理的时间(避开节假日、特殊活动日等)。《房屋及公用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计划表》应包括如下内容: 维修保养项目及内容; 具体实施维修保养的时间;

142

c)单价超出200元的配件、材料所须费用;

4.2对中央空调进行维修保养时应按《中央空调维修保养计划》进行。

4.4督促维保单位做好水泵维修保养,具体内容如下:

4.4.1转动水泵轴,观察是否有阻滞、碰撞、卡住现象,如是轴承问

4.4.2

4.4.3

4.4.4

4.4.5

4.4.6

4.5

4.6

4.6.1

4.6.2

4.6.3

4.6.4

4.6.5

4.7题则对轴承加注润滑油或更换轴承;如是水泵叶轮问题则应拆修水泵; 检查压盘根处是否漏水成线,如是则应加压盘根(不定期)。检查弹性联轴器有无损坏,如损坏则应更换弹性橡胶垫(不定期)。清洗水泵过滤网。拧紧水泵机组所有紧固螺栓。清洗水泵机组外壳,如脱漆或锈蚀严重,则应重新油漆一遍。空调维修工每半年对冷冻水管路、送冷风管路、风机盘管管路进行一次保养,检查冷冻水管路、送冷风管路、风机盘管路处是否有大量的凝结水或保温层已破损,如是则应重做保温层。督促维保单位做好电动机维修保养,具体内容如下: 每月用500V摇表检测电动机线圈绝缘电阻是否在0.5MΩ以上,否则应烘干处理或修复; 检查电动机轴承有无阻滞或异常声响,如有则应更换同型号规格轴承; 检查电动机风叶有无碰壳现象,如有则应修整处理; 清洁电动机外壳; 检查电动机是否脱漆严重,如脱漆严重则应彻底铲除脱落层油漆后重新油漆。督促维保单位做好检测、控制部分维修保养:维保单位每半年

对检测、控制部分进行一次保养。

4.7.1检测器件(温度计、压力表、传感器)维修保养:

a)对于读数模糊不清的温度计、压力表应拆换;

b)送检温度计、压力表合格后方可再使用;

c)检测传感器参数是否正常并做模拟实验,对于不合格的传感器

应拆换;

d)检查装检测器的部位是否渗漏,如渗漏则应更换密封胶垫。

4.7.2

a)

b)

c)

d)

e)

f)

控制部分维修保养: 清洁控制柜内外的灰尘、脏物; 检查、紧固所有接线头,对于烧蚀严重的接线头应更换; 交流接触器维修保养: ——清除灭弧罩内的碳化物和金属颗粒; ——清除触头表面及四周的污物(但不要修锉触头),如触头烧蚀严重则应更换同规格交流接触器; ——清洁铁芯上的灰尘及脏物; ——拧紧所有紧固螺栓。热继电器维修保养: ——检查热继电器的导线接头处有无过热或烧伤痕迹,如有则应整修处理,处理后达不到要求的应更换; ——检查热继电器上的绝缘盖板是否完整,如损坏则应更换。自动空气开关维修保养: ——用500V摇表测量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MΩ,否则应烘干处理; ——清除灭弧罩内的碳化物或金属颗粒,如灭弧罩损坏则应更换; ——清除触头表面上的小金属颗粒(不要修锉)。信号灯、指示仪表维修保养: ——检查各信号灯是否正常,如不亮则应更换同规格的小灯

泡;

——检查各指示仪表指示是否正确,如偏差较大则应作适当调

整,调整后偏差仍较大应更换。

g)中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维修保养:对中间继电器、信号继电h)PC

4.8

4.8.1

4.8.2

4.8.3

a)

b)

c)

d)

e)

f)

g)

h)

4.8.4

4.9器做模拟实验,检查二者的动作是否可靠,输出的信号是否正常,否则应更换同型号的中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 中央处理器、印刷线路板如出现问题,则申请外委维修。督促维保单位做好压缩机维修保养:维保单位每年对压缩机进行一次检测、保养。检查压缩机油位、油色。如油位低于观察镜的1/2位置,则应查明漏油原因并排除故障后再充注润滑油;如油已变色则应彻底更换润滑油。检查制冷系统内是否存在空气,如有则应排放空气。具体检查压缩机如下参数: 压缩机电机绝缘电阻(正常2MΩ以上); 压缩机运行电流(正常为额定值,三相基本平衡); 压缩机油压(正常3kg/cm2以上); 压缩机外壳温度(正常85℃以下); 吸气压力(正常值3~5kg/cm2); 排气压力(正常值15 kg/cm2~20 kg/cm2); 检查压缩机是否有异常的噪音或振动; 检查压缩机是否有异常的气味。通过上述检查综合判断压缩机是否有故障,如有则应对压缩机进行大修。拧紧所有紧固件并清洁压缩机。中央空调维修保养的时间计划不允许超过8小时,如必须超过8

小时,则应由主管填写《申请延时维修保养表》经工程部经理

批准并征得客户服务部的同意后方可延时。

4.10对于计划中未列出的维修保养工作,应由工程部主管尽快补充

至计划中;对于突发性的设备设施故障,经工程部主管口头批准后,可以先组织解决而后写出《事故报告》并上报公司。

4.11中央空调因维修保养等原因需停用时,应由机工程部主管填写

《停用申请表》经工程部经理批准后通知客户服务部,由客户服务部提前一周通知有关客户。如因突然故障停用中央空调,工程部应立即通知客户服务部,由客户服务部作好客户的解释工作。

5.0相关支持文件

6.0记录

《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计划》

《房屋及公用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计划表》

《申请延时维修保养表》

《事故报告》

篇7:塔机操作规程及保养维护规程

1.1司机与起重工

1.1.1 必须严格执行ZBJ80012—89《塔式起重机操作使用规程》的有关规定,司机与起重工必须是按劳动人事部门有关规定进行考核并取得合格证者。

1.1.2 司机必须了解所操作塔机的工作原理,熟悉该塔机的构造及安全装置的功能及其调整方法,掌握该起重机各项性能的操作方法以及该起重机的维修保养技术。1.1.3 严格按本说明书提供的起重特性表操作,严禁超载运行。

1.1.4 起升机构、回转机构、牵引机构的操作动作要柔和,由低速到高速逐步转换,不得将操作手柄从静止(或低速)猛地向中速或高速位置推进。1.1.5 不准斜拉斜吊物品,不准抽吊交错挤压物品,不准起吊埋在土里或冻粘在地上的物品。1.1.6 有物品悬挂在空中时,司机与起重工不得离开工作岗位。1.1.7 指挥的信号、手势、旗号应符合GB5082-85规定。

1.1.8 司机必须认真做好起重机的使用、维修、保养和交接班的记录工作。1.1.9 严禁司机酒后上机操作。

1.2 机械部分及其它

1.2.1起重机的工作环境温度为-20℃+40℃了,最高处于工作风力应小于20m/s。

1.2.2 塔机上的所有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随时保养,严禁任意搬动和拆卸,严禁超负荷使用。1.2.3夜间作业,施工现场必须具有充分的照明设施。1.2.4塔机经过大修或转移工地重新安装前注意事项:

a.严格认真检查各联接处各铰接头,销轴有无裂纹、锈蚀、损伤。

b.检查刚性拉杆、钢丝绳、滑轮、吊钩及换倍率装置等重要零件是否符合使用条件。c.检查金属件变形,焊缝等情况应符合使用条件。d.对起升、顶升、回转、变幅应进行试运转至正常。

1.2.5 检查电气控制系统应符合要求,维护保养时,必须切断电源,不许带电作业。地面、楼台、施工面要设专人指挥塔机作业,与司机联络,必须规定严格的信号或手势,旗号等,最好采用步话机联络。

1.2.6应保证塔机的使用电压在380±10%的范围内,否则塔机的电气设备容易损坏。1.2.7 在遇大雷雨,暴雨,浓雾或塔机最高处风速超过20 m/s时,一律停止起重作业。1.2.8 在多台塔机同时进入一个施工现场时,塔机的平面布置要合理,相互之间不得在空间交错和发生干涉。

1.2.9司机在接面电源,登上塔机进入司机室内应全面检查按钮操作手机等是否处于非工作状态,确认无误后方可启动总按钮。

1.2.10 司机必须严格按照本塔机技术性能表和起重特性曲线图的规定作业,不得超载或强行作业。

1.2.11 紧固在载重小车侧面的吊篮是供维修使用的,当需要维修起重臂上的某一零件时,维修人员可站在吊栏内随载重小车一起执行维修任务,吊篮额定承载重量为100公斤。当起吊重物时,吊篮内严禁站人,在立塔施工中,地面安装起重臂时,要仔细检查吊篮与载重小车的连接是否完善可靠。

1.2.12 各机构需要反向运行时,必须待电机正转停止后,再启动反转,反之也一样。1.2.13 发现塔机有异常现象时,应停机切断电源,待查清并排除故障后再使用。1.2.14 塔机在每班作业后,吊钩必须升到最高(即超过周围最高障碍物),载重小车收放在最小幅度处,回转制动器处于松开状态,切断总电源方可离去。

1.2.15 每班工作前,司机必须对塔身、起重臂、回转支承、起重臂刚性拉杆,平衡臂拉杆、卷筒联接螺栓,刹车制动器及换倍率装置等主要关键部位的销轴,螺栓等进行日常检查、紧固,确定无松动或脱离现象才允许开车作业。

1.2.16 司机对减速器、滑轮、轴承座及换倍率等处要按规定日常保养加油,如发现有漏油现象,要及时处理。

1.2.17司机在正式作业之前,必须逐项检查各安全装置的可靠性,绝不允许在安全装置失灵的情况下勉强作业。

1.2.18 司机操作起升机构时,对于不同档位速度,有最大起重量的限制,对此请参见塔机出厂性能标牌。

1.2.19操作时应避免起重吊钩着地,以免引起卷筒钢丝绳排列不齐而造成损坏,如果吊钩必须着地,则吊钩着地后再次起升时,必须注意监视卷筒钢丝绳排列情况,必要时重新将钢丝绳排列整齐。

1.2.20 每月检查高强度螺栓时,须对安装高强螺栓的连接套及附近的母材进行检查,未安装附着架的塔机特别需要对基础以上的三节标准节B进行检查,安装了附着架的塔机特别需对最上一道附着架附近的上两节下一节标准节进行检查。每月须对塔顶与回转塔身进行检查,特别需对其连接耳板及附近的母材进行检查。

1.2.21 每三个月须对起重臂上弦的连接耳板及附近的母材和下弦杆的接头及附近的母材进行检查。

1.3 高强度螺栓的使用和检查

1.3.1 高强度螺栓安装前的准备

塔身和回转总成的高强度连接螺栓使用前必须检查,检查时须用煤油等清洗剂对螺栓、螺母和垫圈清洗干净。破损和任何可疑的原破损(包括螺杆和螺纹部分锈蚀)都不能使用。

每次安装前螺栓、螺母和垫圈必须用MoS2润滑脂涂裹,特别是结合面,以达到均衡摩擦。

1.3.2高强度螺栓的拧紧

高强度螺栓的双螺母须达到预紧力矩,其中防松螺母矩应稍大于预紧力矩。1.3.3安装后的检查

塔机立塔后应按下列规定对螺栓进行检查,先一周二次,再一周一次,两周一次然后一月一次,每年内拆下2~3组螺栓检查其变形、腐蚀等情况。

1.4钢丝绳的常规检查

1.4.1起重机械中的钢丝绳是易损件。缺乏维护是钢丝绳寿命短的主要原因之一。1.4.2对钢丝绳应进行适时地清洗并涂以润滑油或润滑脂。

1.4.3每个工作日都要尽可能对钢丝绳的任何可见部位进行观察,以便发现损坏与变形情况。特别应留心钢丝绳在机械上的固定部位,发现有任何明显变化时,应予报告并由主管人员按照《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GB5972-86)中的第2.4.2款进行检验。每日工作前和塔机工作时司机和地面工作人员应注意载重小车和吊钩的钢丝绳是否有跳绳现象,发现跳绳现象应立即停止工作,穿好钢丝绳再工作。1.4.4保证每周至少检验一次。

塔式起重机的保养规程

为了确保安全经济地使用塔机,延长其使用寿命,必须做好塔机的保养与维修及润滑工作。

一、塔机的保养

1、经常保持整机清洁,及时清扫。

2、检查各减速器的油量,及时加油。

3、注意检查各部位钢丝绳有无松动、断丝、磨损等现象,如超过有关规定必须及时更换。

4、检查制动器的效能、间隙,必须保证可靠的灵敏度。

5、检查各安全装置的灵敏可靠性。

6、检查各螺栓连接处,尤其塔身标准节连接螺栓,当每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重新进行紧固。

7、检查各钢丝绳压板、卡子等是否松动,应及时紧固。

8、钢丝绳、卷筒、滑轮、吊钩等的报废,应严格执行GB5144-94和GB5972-86的规定。

9、检查各金属构件的杆件,腹杆及焊缝有无裂纹,特别应注意油漆剥落的地方和部位,尤以油漆呈45。的斜条纹剥离最危险,必须迅速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10、塔身各处(包括基础节与底架的连接)的连接螺栓螺母,各处连接直径大于20的销轴等均为专用特件,任何情况下,绝对不准代用.11、整机及金属机构每使用一个工程后,应进行除锈和喷刷油漆一次。

12、检查吊具的自动换倍率装置以及吊钩的防脱绳装置是否安全可靠。

13、观察各电器触头是否氧化或烧损,若有接触不良应修复或更换。

14、各限位开关和按钮不得失灵,零件若有生锈或损坏应及时更换。

15、各电器开关,与开关板等的绝缘必须良好,其绝缘电阻不应小于0.5MΩ。

16、检查各电器元件之紧固螺栓是否松动,电缆及其它导线是否破裂,若有应及时排除。

二、液压系统的保养

该液压系统属于超高压或高压液压装置,从加油到调整全过程都应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规定进行。

1、油品:该液压系统使用美国ESSO公司的抗磨液压油AW46。

2、加油办法:第一次加油应装满油箱,开机后伸出油缸活塞杆,再缩回活塞杆,这时向油箱内补充部分油至油箱油标上限为止。

3、油液清洁度:必须用手过滤机循环过滤4~6小时,清洁度指标达到7~8级(NAS1638),方可开机使用。

4、换加油间隔时间:液压系统开始工作2400小时后,应完全换油,工作200小时后,应添加部分清洁油液。

5、油泵、油缸排气:油泵排气可通过拧松溢流阀及高压油管接头排气,并检查泵的旋向方向是否正确。油缸排气可通过空载油缸,推动操纵手柄上下运动油缸或活塞杆来排气。

6、系统压力调定:拧松高压溢流阀调节手柄前的锁紧螺母,启动电机并移动操作手柄改变油缸活塞杆伸长度来调节系统油压。

7、不工作时关机:该系统散热条件较差,不工作时应及时关机,以免温升过高影响液压系统使用。

塔式驾驶员须知

1.司机接班时,应对制动器、吊钩、钢丝绳和安全装置进行检查。发现性能不正常时,应在操作前排除;

2.开车前,必须鸣铃或报警。操作中接近人时,亦应给以断续铃声或报警;

3.操作应按指挥信号进行。对紧急停车信号,不论任何人发出,都应立即执行; 4.当起重机上或周围确认无人时,才可以闭合主电源。如电源断路装置上加锁或有标牌时,应由有关人员除掉后才可闭合主电源;

5.闭合主电源前,应使所有的控制器手柄置于零位;

6.工作中突然断电时,应将所以的控制器手柄扳回零位;在重新工作前,应检查起重机动作是否都正常;

7.在轨道上露天作业的起重机,当工作结束时,应将起重机锚定住。当风力大于6级时,一般应停止工作,并将起重机锚定住。对于门座起重机等在沿海工作的起重机,当风力大于7级时,应停止工作,并将起重机锚定住;

8.司机进行维护保养时,应切断主电源。如有未消除的故障,应通知接班司机;

驾驶员操作时,应遵守下述要求

1.不得利用极限位置限制器停车;

2.塔吊驾驶员在每日首次工作前要对塔机进行全面外观检查(包括电控箱外观是否有积水、积雪;电机接线端盖以及风机上方是否有积水、积雪;各机构风机是否转动正常;各机构减速器是否有积水、积雪等);

3.不得在有载荷的情况下调整起升、变幅机构的制动器; 4.吊运时,不得从人的上空通过,吊臂下不得有人; 5.起重机工作时不得进行检查和维修;

6.所吊重物接近或达到额定起重能力时,吊运前应检查制动器,并用小高度、短行程试吊后,再平稳地吊运;

7.无下降极限位置限制器的起重机,吊钩在最低工作位置时,卷筒上的钢丝绳必须保持有设计规定的安全圈数。

8.流动式起重机,工作前应按说明书的要求平整停机场地、牢固可靠地打好支腿; 9.对无反接制动性能的起重机,除特殊紧急情况外,不得利用打反车进行制动;

篇8:高压断路器的安全操作规程及保养

(1) 操作人员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 方准进行操作, 操作者应熟悉本机的性能、结构等, 并要遵守安全和交接班制度。

(2) 使用时须带绝缘手套, 并与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 作好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严格执行作业程序和专项规定。

(4) 必须坚持一人操作, 一人监护, 不准单独作业, 严格执行检电和接地封线制度。

(5) 操作完毕, 检查无误后, 方可投入正常运行。

(6) 运行后, 要认真执行抄表检查制度, 并随时观察仪表显示和有无异音、异味, 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2 日常保养

(1) 断路器应保持干净整洁, 特别注意清理绝缘撑板、绝缘杆、绝缘子上的尘土。

(2) 凡是活动磨擦的部位, 均应保持有干净的润滑油, 使机构动作灵活, 减少磨损。

(3) 检查框架及传动装置有无开焊、变形, 转动部分是否灵活, 有无松动现象。

(4) 检查支持瓷瓶有无裂纹, 铁瓶胶合处是否牢固, 若松动可更换新品或重新胶装。

(5) 检查接地是否良好, 电器器件是否受到来回连接母线方面的机械应力。

(6) 检查操作机构各连板有无弯曲变形和开焊, 各弹簧弹力有无变形或断裂。

(7) 检查各轴与轴孔间隙是否过大, 有无卡滞现象。

(8) 托架端是否光滑无毛刺, 滚轮转动应灵活。

(9) 根据气候负荷情况检查油面油色是否正常, 有无渗漏。

(10) 瓷绝缘有无裂纹、破损和放电痕迹。

(11) 分合闸指示、手把、指示灯显示是否和实际相符。

(12) 提升机构有无损伤锈蚀情况, 气动、液压管路和压力指示是否正常。

(13) 操作箱关闭是否严密。

(14) 检查运行中有无异响、异味, 负荷电流是否在额定值内, 分合闸电源回路是否正常。

3 定期保养

(1) 所有紧固件均应定期检查, 防止松脱。

(2) 分解检查清扫操作机构, 并加注润滑油。

(3) 小修结束后, 应进行手动操作试验, 各部位应无卡阻现象, 开关分合闸位置指示器动作应正确。

上一篇:效能建设演讲稿下一篇:思品教学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