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之清明》学科整合活动总结

2024-06-08

《中国传统节日之清明》学科整合活动总结(精选3篇)

篇1:《中国传统节日之清明》学科整合活动总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总结

第一阶段:教学设计活动

经教导处、信息处、各教研组长检查,确定全体教师进入第二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评比中。

第二阶段:教学实践活动

经教师进一步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后,从9月5日起,到9月20共进行了15天的课堂教学实践课活动,学校里组织此次活动的领导小组成员共8人,对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教学实践评价。参与活动的工作人员迟建波、李立梅、祝艳清等教师工作负责,放弃休假加班加点,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结束后信息处建立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课程,展示教师了参赛内容。

此次活动对学校整合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从教师的实践课来看主要有以下的优点: 教师已经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之一,能够有意识地渗透信息意识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理念,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教学过程之中。在导入、讲解、提问、直观演示、多媒体使用、总结和评价学生等环节,参加实践活动均展示了自己较高的教学技能水平。

大多数教师能够体现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研究性和反馈及时的优势,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突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作用。课中大多数教师虽然仍采用PPT文档,但配合活动后应用的层次有了较高的提升。如“放飞自信”一课中,一幅静态的图像通过活动的实施、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做到了技术与知识的有机整合。可以看到教师无论采用哪种类型的课件,只要有效的设计好学生活动,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也说明PPT文档仍可以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主流。

在开设的18节实践中教师均做了精心的准备,课程资源丰富,手段多样化。如:“滑动变阻器”采用了仿真物理实验软件,“物理实验专题”和“抛体运动的研究”采用了网络教学方法,“圆锥曲线中的对称问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对称与旋转的复习”等采用了几何画板,此类运用充分发挥媒体的交

互性作用,凸现学生主动参与。而其他课程则采用Flash动画或PPT演示文稿,结合设计的学生活动演绎教学过程。

不足:有个别教师存在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不能有效融入教学过程的现象,也有采用的课件虽然是属于互动类型的,但由于课堂主体没有发生变换,使得信息技术工具在课堂教学中仅仅起到展示的作用。

评比后,将“教学设计与实践活动评比”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如下:

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活动已经圆满结束,经教导处、信息处、各教研组长检查评比,共有以下11名教师获学校奖。

一等奖:李立梅、盖海滨、刘阳

二等奖:迟建波、耿艳秋、侯永玲、于泽红

三等奖:孙庆丽、王中杰、张淑艳、靳荣申

极个别教师上课时有非普通话的发音,需改正。

篇2:《中国传统节日之清明》学科整合活动总结

苏教版十一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要求介绍家乡的一样小吃, 第五单元习作的内容是介绍家乡的物产, 而采访家乡的一位名人是第六单元习作的内容, 这些内容都与家乡紧密相连, 为了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 提高作文水平, 我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制定措施, 明确目标, 保证有效进行综合活动

首先, 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有效地进行, 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以下两点。

1. 进行实地调查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地参观和调查, 以观察事物, 收集素材, 多角度地了解开发区的实际情况, 并要求作好记录, 写下自己的调查感受, 为写好作文作准备。

2. 收集文献资料

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 有意识地全面收集关于开发区的自然、历史、社会等各方面的文献资料, 为写作积累素材。

二、注重活动过程, 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

首先, 是掌握寻“源”的方法, 让学生有话可说。

作文教学中, 虽有写“观察日记”“访问记”等寻“源”方法的教学, 但未成系列。在具体教学中, 也未能真正落到实处, 且难于持之以恒。而综合实践活动就能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寻“源”的方法。

1. 体验自然风光, 谈家乡之美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 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 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我带着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 听百虫啾啾, 吸新鲜空气, 享拂面清风;春之绿, 冬之雪, 夏之泳, 秋之游。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 自然能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 我只要稍作点拨, 如问:玩得高兴吗?你喜欢哪个地方?说说好吗?学生跃跃欲试, 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 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 学生思维特别活跃, 有感而发地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 既陶冶了情操, 又张扬了个性。

2. 体验家乡飞速发展, 抒振奋之情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家乡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令我们不断地惊喜, 更无比地振奋!——这又是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好素材!我带着孩子参观养殖专业户、各大工厂等, 并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 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接着, 在班上开展讨论会, 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 带着一颗颗童心飞向未来……学生太兴奋了, 纷纷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

其次, 掌握开“源”方法, 张扬学生个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刚开始的时候, 能找到的素材较多, 所以写作也似乎很容易。但随着活动的深入, 学生感到能写的东西越来越少, 没什么可写的了。而事实并非如此, 那么, 造成学生“写完”之感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对学生作文的分析, 我们发现, 学生往往只注重事物的表象, 不会更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对客观的东西只能被动地接受, 不能主动地问个“为什么”, 因此,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我们更注重培养学生开“源”的能力。

1.让学生多思、善思

在活动中, 我们要求学生面对现实情况时, 要多问“为什么”, 善问“为什么”, 有一个会思考的脑子。学生通过这个或那个“为什么”的思考, 就能更深入地分析事物, 扩大写作面, 更深层地挖掘题材, 表现的主题也就更深刻了。

例如, 开发区是江南水乡, 小河纵横交错, 以前清澈见底的河流如今不但难觅鱼虾, 而且恶臭难闻……面对这种情况, 就要引导学生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下去会带来什么后果, 这种状况如何改善等。通过思考, 不少学生有感而发, 写出了关于环保方面有真知灼见的文章。

还有, 近年来开发区发展很快, 但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面对这种状况, 我们引导学生思考:该不该大肆建造厂房?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在鼓励学生深入调查, 并积极思考上述问题后, 有些同学在作文中提出了“家乡的富裕是不是一定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问题, 也有的同学则认为, 经济要发展, 环境要保护。这些作文, 观点针锋相对, 却各自阐述了理由, 让人感到学生确实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2.学会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章中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我们发现, 不少学生只会粗糙地写出家乡的人物、历史故事, 却不懂得通过自己的笔来抒发对家乡的感情, 不懂得把自己的感情与家乡的历史文化相融合。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让学生饱含深情地去认识家乡的一草一木。

篇3:《中国传统节日之清明》学科整合活动总结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数学学科 整合

“数学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是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以及评价迁移到数学学科教学之中。一方面把数学领域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另一方面把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在数学领域的教学中进行拓展和加深,使两者之间的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性产生共振效应,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

那么如何将数学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准确而有效地进行整合呢?通过几年的探索和研究。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学理念,整合数学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

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已不再是单纯从学校课堂这一渠道来获得。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给数学的内容。从广义是来说,绝大多数是数学课程资源。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在数学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中,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至少应包含: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自己所教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些观念下进行数学教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教师的教学是以学生的持续性发展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的。

二、转变教学方式,整合数学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

 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告诉我们:它是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直接经验来设计和实施相关活动。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对活动倾注全部的热情,活动的实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感悟和体验。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看的见、摸的着,理解的了的数学事实,这样能使他们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知识,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玩”和“做”中学习。

1、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 这里的“玩”即模拟生活场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以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必能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从而萌发学数学的意识,进而真正地喜爱数学,使其思维得到发展。数学中许多内容都可模拟生活场景,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例如:在进行苏科版七(上)《打折销售》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进货—提价—标价--打折—实际售价—求利润(利润率)”等一系列的活动过程,用模拟钱币对“商品”进行打折销售,最后进行利润分析。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这样就锻炼了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更感性地认识了事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知道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把抽象的数学形象化,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学生自己创造出的“生活”更富有现实意义。学生从中进一步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

 2、让学生在“做”中学习。

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之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苏霍姆林斯基这一精辟的论述,阐明了动手操作与思维之间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例如:我在讲解《制作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纸盒》时,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每位同学的实验桌上都准备了一张正方形纸片和剪刀,让学生在操作前先进行认真的思考:怎样剪才能制作一个无盖长方体纸盒?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尝试操作中相互讨论交流,这样不会操作的同学就可以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会操作的同学帮忙指出他操作的不妥之处,然后学生继续操作,直至成功为止。正是由于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才知道了只有剪去正方形纸片的四个角(并且都是正方形)时,才能制作无盖的长方体纸盒,并且通过列表格计算自己所拼的长方体体积,与其他同学比较、交流,然后猜想得出“当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正方形纸片边长的六分之一时,所拼的无盖的长方体纸盒的体积最大”。又如我在教学《验证勾股定理》时,先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实践、去操作,用手中的四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去拼出各种图形,然后再适当点拨,启发大家通过计算图形面积来验证勾股定理。这样从抽象到具体,从亲自感知到理性概括,使生活化的操作变成了理论性的升华。

 三、转变评价方式,整合数学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注重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着眼创新的学科。而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宗旨同样也是新课标下数学学科所应追求的目标。因此数学学科在评价方式上应借鉴综合实践活动的“关注过程而非结果”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评价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全方位”。现今单纯的一张测试卷已经不能有效地对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做出评价,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整合。因此,除纸笔测验外,可以增加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测验。教师在评价时应全面考虑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例如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如何,在活动中与他人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如何;克服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如何等等,这些都应在评价中得以体现。并且在将评价过程转化为评价结果时,要综合各方面的评价,如在课堂上的学习评价,除了教师评价外,应更多地采用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形式,还可以请家长也参与到评价中来,更显出评价的全面公正性。

(2)“有弹性”。要认识到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不能用同一个尺度去评价每一个学生,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尺度要放得尽可能宽一些,让“每个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要对学生进行纵向评价。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闪光之处,不管活动结果如何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都得到其他人的认可。要把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非一律都得及时评价,有时过早的评价反而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不要轻易判断对错,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和谐自由的气氛中驰骋想象,获得更多的创造性见解。在书面考试中,如果学生自己对测评结果觉得不满意,则可以允许他们重测。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重测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后,就以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予评价。这种延时评价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却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状况。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延时评价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

 我认为,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整合综合实践活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不仅丰富了中学数学学科的内涵,而且也为中学数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基于以上认识,我想作为数学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把数学学科的知识整合到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去,用综合实践活动去拓展学生的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而达到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学科的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让课堂活起来——浅议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中国农村教育2006年9月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上一篇:律师事务所职业行为下一篇:主管护师履职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