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绥县发展旅游的几点思考

2024-06-21

关于扶绥县发展旅游的几点思考(精选6篇)

篇1:关于扶绥县发展旅游的几点思考

关于扶绥发展旅游的几点思考

在扶绥读书已有两年多,开始对扶绥的地理和文化等方面有了一定了解,眼前扶绥县正力抓旅游业发展,蓄意打造“南宁后花园”一旅游之地。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做了一定的调查,下面作关于扶绥发展旅游的几点思考。

一、扶绥县旅游业发展概况

扶绥县毗邻南宁市,但相对落后,一直以来扶绥的旅游也状况都不太乐观,但在近年来,扶绥旅游业已经开始得到明显的改观,呈快速发展状,并具备一定的发展空间。

2006年以来,扶绥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姿态。但由于起步比较晚,相对其他旅游名县还有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为:

一、旅游资源分布散。权限各旅游景点散落在总面积28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还不够科学合理。

二、开发深度不够。虽然全县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乐观,但当前所有自然风景点大多还是处女地,合理的开发利用不够,未能充分体现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

三、配套服务水平低。“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业发展分基本六要素,而当前进入各景区的道路交通设施较差,上星级的宾馆目前也只有一家,相应的旅游休闲购物场所也较为单一。

四、宣传营销力度不强。全县宣传旅游业策划推介水平不高,宣传形式单

一、渠道狭窄,没有形成连续性、轰动性效应。长期以来的扶绥旅游还是一个小旅游、“小商品”,人流量不大,假日型、季节性、接待型旅游仍占较大份额。

扶绥县的旅游业在近年得到了大步发展今年上半年未结束就已经

取得了新的突破。今年以来,“中国上龙之乡”扶绥实施“旅游兴县”战略,1-5月,该县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8万人次,文化旅游总收入达3000多万元。取得这些成果主要归功于扶绥加大投资,积极推进景区和重点项目的开发和建设。目前,扶绥招商引进的重点旅游项目有投资11000万元的扶绥左江旅游区一期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的民族大酒店(三星级)、投资1亿元的焱鑫东盟休闲旅游度假村、投资7200万元的上龙界景区等4个。截至5月初,左江旅游区完成投资6710万元,上龙界景区完成投资2658万元,焱鑫东盟休闲旅游度假村项目已完成投资3751万元,民族大酒店已完成投资200万元,本级财政投入其他景区(点)道路建设资金850万元。这将会大大促进扶绥旅游业的发展,加大发展空间。

今年,扶绥先后举办了“龙乡问道”国学经典系列活动、首届文化

旅游美食节暨旅游商品交易会、广西电视台《欢乐乡村行——上龙扶绥》大型电视公益活动和《挑战冠军王——走进扶绥》竞技活动等,这一系列节庆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激活了全县人民挖掘民间民俗文化的意识,点燃了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热情,打响了扶绥民族文化品牌,使该县民俗、山水文化得到有效的整合、包装和宣传,提升了全县文化旅游发展理念,唱响了“中国上龙”、“白头叶猴”、“壮乡文化游”三张名片。同时,扶绥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明显提升。仅首届文化旅游美食节期间,就吸引了23.8万各地游客到扶绥参观游玩;新华社、中国旅游报等10多家新闻媒体30多名记者全程对扶绥县进行了深

入的宣传报道,“首府后花园”形象得到充分展现。此外,扶绥推出了坚果、姑辽茶、剑麻地毯、稻秆画等名优土特产品及东门土鸡、柳桥沙糕等一批扶绥传统美食和风味小吃,打响了扶绥土特产品和传统美食品牌,全县旅游商品得到了有效开发。

扶绥依托深厚的民俗文化和美丽的山水风光,结合城乡风貌改造

和新农村建设,打造了一批生态文化旅游村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迅速。目前,在建的有碧髻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上水十八湾景区,已建的有银泉山庄农业旅游示范点、月亮湖农业旅游示范点和金鸡岩佛教景点等景区。

今年,扶绥县还以市场运作推进文化旅游业有效发展,成立了广西

上龙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和重点旅游项目包装与招商;以“上风上水上扶绥”、“首府后花园”为城市品牌,策划、包装一批精品旅游产品;推出了“南宁至扶绥一日游”、“南宁至扶绥自驾游”等6条精品旅游路线,拓展了区内外客源市场,为扶绥县文化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扶绥县旅游业必将引来一个巨大飞跃。

二、扶绥旅游业的SWOT分析

扶绥县旅游业发展具有明显优势。首先,扶绥县的旅游资源丰富。扶绥县素有“甘蔗之乡”、“瓜菜之乡”、“剑麻之乡”、“白头叶猴之乡”、“恐龙之乡”等美称。扶绥县人杰地灵,有坑日名将钟毅、全国人

大副委员长甘苦、海军将军吴西等著名人物。县域内除了出土恐龙化石外,还有左河崖壁画和陆地岩画47处;有金鸡岩。犀牛洞、葫芦八宝洞等多种熔岩圣地。其次是交通区位优势。扶绥县城距南宁和崇左市分别为52河67公里,距离南宁国际机场28公里,距离中越边境城市凭祥市150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300多公里,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陆路大通道的中间站;南友高速公路、322国道、湘桂铁库和左江航道均穿境而过。

但扶绥发展旅游业也有着一定的劣势。具体表现为:

一、旅游资源分布散。权限各旅游景点散落在总面积28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还不够科学合理。

二、开发深度不够。虽然全县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乐观,但当前所有自然风景点大多还是处女地,合理的开发利用不够,未能充分体现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

三、配套服务水平低。“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业发展分基本六要素,而当前进入各景区的道路交通设施较差,上星级的宾馆目前也只有一家,相应的旅游休闲购物场所也较为单一。

四、宣传营销力度不强。全县宣传旅游业策划推介水平不高,宣传形式单

一、渠道狭窄,没有形成连续性、轰动性效应。长期以来的扶绥旅游还是一个小旅游、“小商品”,人流量不大,假日型、季节性、接待型旅游仍占较大份额。

扶绥发展旅游业的机会:扶绥县旅游业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南宁举办,把扶绥推到了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加上国内带薪休假制度的推行,生活水平较高的中心城市外出旅游人数将会有所上升,而临近中心城市的周边县份将是大多数旅游者一日游的首选地。同时,从

东盟到广西旅游人数也不断上升,为扶绥发展旅游业提高了客源保障。另一方面,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坐落在扶绥,另外几个高职院校也陆续完工招生,不但可以找来一批人口会将扶绥的文化程度提高以个层次,给扶绥发展旅游业带来更多机会。

扶绥县发展旅游业的威胁。首先是扶绥本地大部分人的素质还不够高,县城内部治安也不够好,必定会给旅客带来一定的忧虑,其次是南宁附近旅游景观多的县份也多,会给扶绥带来一定的威胁。

三、给扶绥县开发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继续加大开发本地景点和旅游资源,将境内景点进一步美化;改善住宿环境,多增一些星级酒店或宾馆;引进更多商家丰富县城购物商场;重建车站设施和服务;加大公关、宣传力度;提高本地人口的素质,加强治安。

08市场营销3班

陈家龙

2010/5/25

篇2:关于扶绥县发展旅游的几点思考

——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区委

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区旅游局党委书记 马传辉

一、旅游业在加快怀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大有可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也提出,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区委三届九次全会把旅游业列为我区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之一。这就向我区每个旅游工作者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加快怀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旅游业能不能发挥作用?能发挥多大作用?我觉得,旅游业在加快怀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大有可为。第一,从本质特征看,旅游业与加快怀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是合拍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使经济发展朝着有利于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本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不谋而合。第二,从地位作用看,旅游业已经成为促进怀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实践证明,旅游业为保持金融危机形势下怀柔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社会就业、满足人民需求、增加群众收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引发了生态环境、经济结构、社会关系、城市形象、乡村面貌和精神文明的一系列新变化,已经成为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第三,重视和推动旅游业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在加快转变怀柔 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区委、区政府对旅游业在我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区委在《关于制定怀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休闲旅游业要重点发展会议会展和影视文化等高端旅游,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全区旅游资源,重点打造雁栖生态示范区、影视文化体验区、长城文化旅游区和燕山生态风景区等特色旅游区。‛对我区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

二、对制定《关于加快发展怀柔旅游业的意见》的建议 今年9月下旬,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北京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文件的意见》。我区也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发展怀柔旅游业的意见》,对《意见》的起草,这里提几条建议:首先,要贯彻两个会议精神。即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区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吃透中央的,熟知本区的,拿出自己的。其次,要打好三张牌。一张是大力推进雁栖湖国际高端会议会展旅游集聚区建设。第二张是积极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第三张是大力发展新型乡村生态旅游。第三,要坚持四项原则。一是资源多样化。二是服务便利化。三是管理精细化。四是市场国际化。第四,要落实五条要求。(1)标准要高。要着眼世界一流。(2)定位要准。要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怀柔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3)思路要清。‚十二五‛时期,促进我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为:围绕‚一个目标‛、落实‚两项任务‛、深化‚三项工程‛。‚一 个目标‛,即:实现怀柔国际影视会议旅游休闲区建设目标。‚两项任务‛,即:把旅游产业建设成为怀柔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把怀柔建设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现代化旅游目的地。‚三项工程‛,即:提档升级工程;特色培育工程;品牌打造工程。(4)力度要大。在以下九个方面加强力度,即:加大发展高端旅游的力度,加大发掘历史文化旅游的力度,加大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的力度,加大推进相关产业融合的力度,加大发展新型乡村生态旅游的力度,加大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力度,加大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大创新旅游产业发展运行机制的力度,加大完善旅游产业优惠政策的力度。(5)操作性要强。要以加快发展怀柔旅游业为主题,抓住转变怀柔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主线,从我区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要求出发,对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旅游工作作出规划和部署。要紧紧围绕高端旅游、历史文化旅游、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相关产业融合、乡村生态旅游、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旅游产业发展运行机制、旅游产业优惠政策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指向明确、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切实使《加快发展怀柔旅游业的意见》对夯实旅游基础、巩固发展怀柔旅游的好形势、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三、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加快发展怀柔旅游业中的作用 王海平书记在区委三届九次全全报告中指出:‚ ‘十一五’的发展经验启示我们,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十二五‛的发展形势要求我们,实现发展目标必须提升党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全区各级党 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要以更加崇高的思想境界、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到新怀柔的全面建设之中去。‛我理解,对我们旅游行业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加快发展怀柔旅游业中的三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建设旅游经济强区中的引领作用。王海平书记在区委三届九次全会上强调:‚怀柔即将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领导干部首先要在思想理念上有新变化,特别是处于‚一把手‛位臵的同志,更要争当转变观念的领跑者和推动工作的带头人。‛如何当好领跑者和带头人? 一是在更新观念、理清思路上下功夫。如何创造新的更大的业绩,成为摆在我们旅游局每个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作为推动工作的主要动力,在谋划明年整体工作时,结合区委要求和工作实际,提出2011年旅游工作总体思路,即:以构建国际影视会议休闲区为目标,以推进整体接待档次和内涵品质全面提升为主线,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科学构建大旅游产业新格局,全力抓好‚四大旅游功能区‛的综合开发,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加大重点项目开发力度,加大升级改造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发展,精心策划组织春、夏、秋、冬四季游主题活动,认真组织‚休闲度假、会议会展、商务交流、影视文化、竞技赛事、青春时尚‛等六大主题宣传促销活动。力争 在旅游经济总量扩大、高端旅游市场开拓和精品旅游项目打造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迈上新水平。二是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上下功夫。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激发广大干部创实绩、谋发展的热情;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激发班子成员的内在动力和能动作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丰富评价形式,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新思维。积极探索‚跳出旅游抓旅游,产业关联互动,品牌组合营销,旅游、农业、工业、商业、文化、体育六位一体,一业做优,多业兴旺‛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互动。不断深化旅游现代农业的融合,切实加强旅游与特色工业的融合,努力推进旅游与体育业的融合。大力加强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三是在开拓创新、破解难题上下功夫。要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正确处理旅游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努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推动旅游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学以致用,把学习体会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的动力、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和领导工作的本领,提高驾驭全局、科学决策、综合协调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创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实,始终保持改革创新、超越自我的锐气,树立新目标,实现新发展。第二个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加快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推动 作用。区委三届九次全会指出:‚从整个怀柔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怀柔产业人才还远远不够,还不足以支撑起整个产业发展的需要,‚六大产业体系‛的各项产业中都缺乏一批领军人物和领军人物背后的产业新军,特别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骨干群体。‛当然,我们旅游业也不例外,我们要在‚十二五‛时期,坚持以人才机制、人才环境和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基础;以人才总量增加、人才素质提高和人才结构优化为目标;以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开发为重点,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努力建设一支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旅游人才队伍。要强化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实施旅游人才培养工程,强化导游人员教育培养,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力争到2015年,有10%的高级管理人员取得研究生学历;实现全行业岗位职工达到‚持证上岗‛要求,部门经理100%达到资格考试合格;旅游行业职工学历结构达到大本15%、大专35%、高中50%,在外语水平方面,三星级以上饭店60%职工获得外语等级证书。第三个作用,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中的表率作用。区委三届九次全会强调:‚如果将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到区域内的每一个人,就是要切实增强软实力意识、核心竞争力意识和京郊经济强区的意识。在这个意义上,转变作风不仅仅是队伍建设的问题,而是一个区域发展氛围、社会风气的问题。‛ 我们旅游行业的机关党员干部,要带头转变观念、转变职能,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高效服务,维护公平竞争的旅游市场环境。要想方设法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旅游景区建设、乡村旅游、宣传推介、商品研发和文化娱乐精品工程。要坚持依法行政,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加大旅游监督和执法工作力度,倡导健康向上的旅游消费,打击各种欺诈行为,净化旅游市场 ,深入开展‚文明景区‛创建活动,维护怀柔旅游业的良好形象。要加强旅游安全管理 ,建立旅游安全预报、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严格执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各类旅游协会和旅游行业组织的作用,大力倡导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建立诚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制度,强化行业自律,为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篇3:关于科普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旅游与科普的结合, 通常被称为科普旅游。它是以科普为内涵, 以旅游为载体, 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传播、普及和教育融入到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之中, 让游人在旅游过程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从而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科普旅游灵活多样, 充分考虑了公众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喜好, 满足了大众的休闲需要, 其科普教育也会大为提高。科普与旅游的结合, 架起了科普与大众的桥梁, 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 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科普旅游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要, 对于加强科普宣传、促进旅游业发展, 从而带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2 科普旅游的现状和问题

科普旅游的兴起是旅游业发展到较高层次的表现。近年来我国的科普旅游发展势头较猛, 比如, 与科普教育相结合的一日游、夏令营、教育基地等。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情况较好的大城市, 也开始重视科普旅游的发展。以黑龙江省科技馆为例:黑龙江省科技馆坐落在哈尔滨市太阳岛科技园区, 共有地下一层, 地上三层, 为目前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多功能科普场馆。原来科技馆对游客收取门票, 为提升群众科学素质, 2015年5月起, 科技馆免费向公众开放。里面的机器人、化学馆、人体构造、声学原理、光学原理等都生动有趣, 吸引众多游人目光, 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尤其是球幕电影, 在游客视觉享受的同时学到了科普知识, 一举两得。再比如石油之城大庆在科普旅游方面做得比较好。免费开放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石油馆、科技规划馆等, 游人可一睹“油立方”的风采, 感受石油科技与石油文化的魅力, 体验地震波的冲击、地下岩层的神秘、石油科技的魔力、巨型轮胎的震撼。通过模拟场景、趣味数据、游人可感受到石油来自生命、养育生命、成就文明的信息。此外, 石油生成、石油勘探开采、石油的衍生品等科普知识, 也在展示中被形象化。

与此同时, 也应看到我国科普旅游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具体如下:

(1) 线路设计不够合理

线路定位不甚合理。有的过于偏僻, 游人不愿意去;有的路线设计过于集中, 人流量太大, 造成两个极端, 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另一方面达到环境的最大承受限度, 总之资源调配不合理。针对这一现象, 专家学者出谋划策, 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付诸行动, 将错误的设计理念或不合理的线路设计及时纠正过来, 不能一错再错, 造成更大的不良影响和破坏。

(2) 导游、讲解员的知识水平有限

科普旅游与普通的旅游又不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科普旅游的愉悦程度和参观体验取决于讲解员或者导游的讲解水平, 好的讲解员能够引人入胜、寓教于乐, 素质低下的讲解员则会将科学知识干巴巴的体现, 令游人觉得索然无味,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当然, 硬件设施水平在一定范围内也会影响导游或者讲解员水平的发挥, 这都需要一起改善。

(3) 许多科普旅游资源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我国地广物博、历史源远流长, 科普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论是各行各业的各种园区还是大学、科研院所的各种场馆都可以开发成科普旅游基地。只是目前人们没有意识到。如果将这些丰富的资源加以利用, 假以时日, 都会收到立竿见影的经济、社会效果。

(4) 人们的科普旅游意识还有待于加强

在公众的生活中大多每日重复三点一线的生活, 对于宣传不到位、尚未被开发出来的科普旅游景点并不知道、或者并不在意, 没有兴致;在各个单位的领导层, 忙于业绩与工作, 很少重视培养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 忽视了社会效益和对国家、对群众应有的贡献。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5) 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受资金、财政或其他等方面显著因素的制约, 许多科技馆等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与公众的需求脱轨, 不能很好的为公众服务, 包括设施容量、场馆大小、接待人数等方面。硬件设施直接影响了游客参观的兴致, 使得旅游效果大打折扣、旅游质量下降。长此以往, 游客会越来越少, 产生不可持续的发展后果。

3 发展科普旅游的对策建议

3.1 提高认识, 加强引导

加强科普工作是各级政府、全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加大对科普旅游产业的重视力度。提高对发展科普旅游产业重要性的认识, 把它列入工作规划, 各个部门、各个系统都制定有效方针和政策, 并将其付诸行动、落到实处, 积极引导当地科普旅游产业发展, 精心打造各地特色的科普旅游品牌。很多人认为科普与经济效益无关, 崇尚经济效益永远第一位的观点。殊不知, 科普旅游在润物无声之中对经济效益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 要根据国家政策要求,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为科普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政策支持。

3.2 整合资源, 加大宣传

做好统筹规划, 加大科普旅游宣传推广。资源分散, 力使不到一处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整合资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开展科普旅游工作。依据各地人消费特点及知识构造等方面, 为公众量身定做宣传手册, 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介加大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人知道、更多的人参与, 形成良性推广。尤其充分利用微信平台, 建立微信公共账号, 可以以“抢红包”的方式吸引群众加入关注, 总之, 寻找适合的方式扩大宣传, 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充分利用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活动载体, 推出形式多样、新颖的、具有特色、吸人眼球的科普活动, 加大宣传, 促进科普旅游活动的常态化、大众化。

3.3“硬件、软件”两手都要硬

一方面在硬件方面, 增加音响设备、投影设备、网络图书设备等方面, 加大科普场馆周边吃、穿、住、用等方面的配套设施, 完善场馆内部各种服务、设施更新、安全设施保障等。另一方面建立一批科普旅游从业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 引导旅游院校加强科普旅游学科建设, 加快科普旅游人才培养, 发展科普旅游职业教育, 培养一批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吃苦耐劳、有志于科普旅游的专门性从业人员。鼓励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等发挥专业特长, 积极参与科普旅游建设和志愿服务活动, 为全省科普旅游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尤其要加强讲解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水平直接影响科普旅游的发展, 一方面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对其服务态度、服务理念的培训, 做到提高整体的科普旅游服务水平。

3.4 放远眼光, 学会算账

篇4: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开发要有依托

只要还存在着城市与乡村的差别,乡村旅游就会永远繁荣昌盛。但就某一个具体的乡村旅游点来说,要想长久发展,让人喜爱就必须有所依托,突出特点,并且不断创新融合。所谓的依托就是乡村旅游与其他元素相互依靠,互相协作,共同发展。这个依托可以是地域文化、农业产业、探险养生、休闲娱乐、自然景观……简而言之,就是要突出乡村性、文化性、生态性、体验性等等。例如:黔北第一村杉坪突出本地农耕文化,可以看到簸箕、风车、打谷斗等旧时农耕用具,可以亲身体验自采自摘的农家生活,像一道梦境般的深山小村风景呈现在你面前。兴趣盎然的游客,十分喜爱这里的“真实”和“自然”,这就是乡土文化的魅力。凤冈茶海之心景区则因土壤富含锌硒元素,其出产的中国仅有的锌硒有机茶具有养生功效,推出以生态型精致茶庄为乡村旅游配套服务,以有机田园文化为灵魂的休闲、度假,走出一条农旅结合的特色之路。

在丰都,乡村旅游比较有基础的是南岸几个镇乡,而农业是南岸镇乡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是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根据全县农业发展“1+6+X”产业体系,南岸镇乡除了肉牛、烤烟、有机大米等优势产业外,各地还结合实际,竞相发展了高山蔬菜、油茶、冷水鱼、中药材等特色养殖、种植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下一步,各镇乡可以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现代农业,做好特色经济文章,做强特色产业,做大特色品牌,用现代特色农业提升乡村旅游人气,以乡村旅游提高现代农业效益,实现农旅结合,相得益彰。

二、资源要有整合

旅游资源必须经过整合才能发挥它更大的效能。如名山景区、雪玉洞景区、鬼王石刻等等,每个景点都声名在外,但这些景点小而散,需形成合力,打造统一品牌,这正是丰都县强力推进精品旅游之所在。同样如此,丰都县的乡村旅游要想速度快、起点高、低成本的长足发展,必须要注重差异,整合资源。

例如:太平坝乡和都督乡就可以加强沟通、相互协作。太平坝景区平均海拔1500米,常年气温-10度至28度,夏可避暑,冬可赏雪,有“重庆夏都、巴渝雪城”之美誉,境内平原面积21平方公里,集田园风光、高山草场、青山秀水于一体,宛若世外桃源,是休闲度假、生态养生的旅游净地。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在太平长住纳凉休闲,但一两个月的重复体验,让游客生活平淡无聊。都督乡主景区海拔在1000米左右,没有太平的清凉,但都督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师家天坑是世界少有的冲蚀型天坑,另有古寨、天生群桥、玉龙洞、古代兵工厂、大熊猫遗迹、悬峰古寺、东洋国峡谷等一大批自然景观、原始遗迹。都督旅游资源的富集消除了长住太平游客的简单平淡,而高山平原的清凉又源源不断给都督提供客源,两个乡镇不到半小时的车程为游客的来往给予了便利,这就形成“太平休闲纳凉——都督探险赏玩”这样一条具有规模效应的乡村旅游线路。不同乡村旅游要素资源的有效整合,将形成丰都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产品。

三、规划要有科学

乡村旅游在观光休闲、生态环保、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特殊功能。目前,丰都县南岸山区乡镇对发展乡村旅游热情高涨。这种热情是极其宝贵的动力,应该加以鼓励,但在规划设计时务必深思熟虑,要具有科学性。

在整体风格风貌的规划要科学合理。田园风光是乡村旅游资源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保留一定数量集中成片的农田,保留一些独特的农耕活动和种植养殖活动。太平坝作为难得的高山平原,应该是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但部分村民为求所谓进出方便把房屋修建在公路两侧,把诗情画意弄得支离破碎,如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房屋藏进树林中,人在房屋中,袅袅炊烟林中起该是怎样一首如歌美景,这种乡村景观意境会给旅客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和感知。

规划设计科学不仅仅是自然景观、场镇建设等,还有文化的规划,要突出本地的乡土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等,反映出传统或现代农业文化,尽量体现“原始、古朴、真实、自然”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展示乡村特性。比如,科学规划设计太平的七曜山天麻,暨龙的冷水鱼等。

四、品质要有提升

乡村旅游同其他产业一样,一般都会有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这样四个阶段的过程。缩短初创期,延长成长期和成熟期,减缓和推迟衰退期,是所有乡村旅游点的共同愿望。要实现这样的愿望,就必须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

一是提高管理水平。部门、乡镇之间相互协作健全乡村旅游的管理与经营体制,特别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宏观调控手段,制定相应管理规范标准。二是改善基础设施。要重视乡村旅游地的公共设施建设,如道路、停车位、旅游厕所、饮水台等;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如交通标志和景点指示标志等;保持沿线景观整洁,如主干道沿线的秩序和卫生等。三是注重服务质量。要在服务意识、礼仪和技能等方面强化培训。四是确保食品安全。要在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和从业人员的健康等方面强化培训和监管。

五、人员要有素质

丰都作为旅游大县,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才很多,但是具体到对乡村旅游有心得、经验的人员是比较少的,人才是乡村旅游大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搞好乡村旅游,必须加紧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特别对于太平、都督这样乡村旅游资源大乡,人口只有4000余人的小乡来说,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不少人员缺乏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经营和服务的随意性较大,专业人才奇缺且难引进。这就需要县委、县府齐抓共管,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例如:加快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的引进;加大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当地居民的认知教育工作,树立“人人是旅游形象”的意识。

作者简介:

篇5:关于旅游业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旅游 业现有体制下的两对不调和关系旅游业作为一门先导产业,客观上要求其治理模式和 企业 组织形式能按照市场 经济 的特有 规律 进行运作。在建立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框架中,旅游业应最先实现与国际接轨并按照国际惯例组织行业生产。但 中国 旅游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 历史 条件下,还未来得及理顺政府行政治理部分与企业的关系和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从而使行业缺乏应有的持续 发展 内动力。这两对关系中,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这个 题目 的提出,并不否认中国旅游业在一些具体措施方面已经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操纵。从宏观上看,旅游业在行业治理和行业服务的实践中已经摸索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色的行业规律,并制定了有效的规章制度,使旅游业在发展中有章可循,这对规范行业行为产生了实际效应和深远的 影响。企业在组织生产过程中尽管还有些差距,但已经开始向制度化和标准化过渡,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旅游者所认可和接受。上述两对不调和关系的形成和存在,既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更有其剪不断的现实联系。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视角来评判政府行政治理部分和旅游企业间的不协调因素。首先是政府行政治理部分不能在市场经济中找准自己的角色,角色不定位就很难弄清楚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这一方面是由于政府部分尚未脱离计划经济的惯性作用;另一方面是治理部分受自身利益的驱使(这特别表现在对直属企业的治理上)。由于行政部分把直属企业看作是自己的经济利益源泉和传统权力范围,因而不愿把企业按照 现代 企业制度改造成相对独立的法人企业,在行使政府职权进行行业治理活动中,就不可避免地在行业治理中导致不公平待遇,直属企业和非直属企业不能等同视之,从而降低行业治理的威信。当然旅游治理部分也可找到充分的托辞来为自己开托,政府给旅游治理部分的行政开支实在难以实现行业治理和行业服务所需用度的平衡。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惰性和企业领导人的怯懦是企业改革的主要障碍。在世界旅游业和中国旅游业一片繁荣的景象中,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对于很多困难中的 产业 企业要好得多。企业在比较中,内部很轻易滋生一种不求上进的惰性。加之一些企业领导人不能熟悉到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对企业全面走向市场诚惶诚恐,对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能力缺乏信心,因而不能以一个企业家应有的胆识把企业引向市场,却甘愿接受治理部分的直接干预,哪怕是任其摆布,只要不丢官位便是。于是,在政府治理部分与企业的双向选择中居然有了一种契合,那就是维持现状。治理部分有了干预企业行为的权力,而企业也无可奈何地接受着政府的干预。迄今还有一些旅游企业的性质是事业单位,而这些企业则乐不思改。企业改革从本质上说应是企业自身的要求。当一位真正的企业家熟悉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和内部运作机制以适应市场的客观要求时,他便会不失时机地改变现有企业模式。但由于中国具有远见灼识企业家的匮乏,企业领导人不是向企业负责而是向主管部分负责,旅游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便很难理顺,企业的组织形式不能创造一种机制保证企业的行为规范,结果经常是“后院起火”。中国旅游业的现有体制是产生两对不调和关系的根本原因,而两对关系的存在又维护了现有体制的稳定。只有打破这种僵局,中国旅游业方能注进活力,在竞争激烈的大市场中求得生机。政府治理部分应以建立大旅游市场的战略眼光率先迈出第一步。但在改革的呼声中,事实恰恰相反,我们更多地是单纯谈论企业的改革,却并未把治理模式的改革提上议事日程。

二、旅游业治理模式的改革1.旅***业治理的本质。纵观世界各国旅游业治理模式,无论其治理部分作为政府的独立部分存在还是隶属于商务部、交通 部、文化部、经济部,其治理模式主要有三:一是旅游治理部分作为政府行政权力机构,代表政府行使治理权力,如美国商务部旅行游览治理局、加拿大政府旅游局、法国政府旅游局、英国政府旅游局、瑞士国家旅游局、泰国政府旅游部等。二是旅游治理部分以半民间半官方的协会形式出现,但实质上行使了一部分政府职权。如香港旅游协会便是典型例证。三是公司治理模式,即全国旅游总公司按企业团体的治理方式对旅游企业实施垂直治理,如韩国旅游总公司。无论三类治理模式在治理 方法 上如何变化,但它们的终极目标都是通过各类治理手段来贯彻行业意志,规范行业行为,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篇6: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正确估计我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内蒙古的旅游资源开发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成绩.,全区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2.73亿元,年内接待海内外旅游者774万人次,旅游创汇1.27亿美元,一批旅游景点,如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及成吉思汗陵等蜚声海内外,我区旅游业在促进对外开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扩大内需及宣传内蒙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 者:海山 作者单位:内蒙古计委刊 名:北方经济英文刊名:NORTHERN ECONOMY年,卷(期):“”(12)分类号:F59关键词:

上一篇:构造和谐社会下一篇:刍议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