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协议书有法律效力

2024-06-22

购房协议书有法律效力(精选8篇)

篇1:购房协议书有法律效力

购房协议书有法律效力吗

网上签订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吗【一】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以及其他形式。该法第十一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这是国家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数据电文是有效的书面形式之一。

合同订立须经过要约与承诺的过程。《合同法》对于要约及承诺的生效采取到达生效的原则。采取数据电文形式订立的合同,其要约生效时间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则视为到达时间,即要约生效的时间;

二是收件人未指定特定系统的,则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即要约生效时间。承诺生效时间的确定与上述要约生效时间的确定相同。

因此,通过互联网签订的合同,只要依法成立、同时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该合同即具有法律效力。

商品房认购书范本【二】

编号:__________

甲方(出售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

乙方(认购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件号码/公司注册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

丙方(经纪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

乙方经过了解,有意向购买甲方开发建设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业(以下简称“该物业”)。其建筑面积___________平方米,套内建筑面积____________平方米,认购价¥____________(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号:________________。经与甲方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1、甲乙双方在签订本认购书时,乙方愿意支付¥__________ (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给甲方作为认购该物业的订金。

2、乙方应于本认购书签订后______日内(即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并带上如下证件和资料:

(1)本认购书;

(2)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订金退还与不退还的约定。如甲乙双方在约定的时间内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订金抵作购房价款;如甲乙双方在约定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时间内,甲方已将物业另售他人,甲方应双倍返还乙方已付订金;如乙方在约定的时间内不前来协商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订金不予退还,甲方可将该物业另售他人;如甲乙双方在约定的时间内,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条文未能协商一致的,甲方应将订金退还乙方,甲方可将该物业另售他人。

4、甲乙双方如需变更本协议内容,应协商一致,并签订书面补充协议。

5、乙方如对所购物业了解清楚,有购买意向,甲方或乙方均可要求与对方直接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

6、甲方如委托房地产经纪机构销售的,经纪机构应作为丙方在本认购书上签章。

本认购书一式____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其中甲方持____份,乙方持____份,丙方持____份。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丙方(签章):

销售代表(签名):

签订日期: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篇2:购房协议书有法律效力

[案情简介]

月,杨某看中某楼盘一套商品房,该房子套型、结构、朝向、环境等都很不错。但当时,开发商尚未取得该楼盘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由于担心该房子会被人抢先买走,杨某便和开发商签订了非正式购房合同,合同约定,开发商应当最迟于209月1日交付房屋,如果开发商逾期交房,则按每天房价款的万分之五标准支付逾期交房违约金。如果开发商逾期交房超过一个月,杨某有权解除房屋买卖合同,开发商除退还宋先生已付房款外,还要双倍退还定金。随后,杨某依约支付了2万元定金,后又支付了该房屋买卖款首期10万元。

年12月,开发商拿到了该楼盘预售许可证,售楼处要求杨某再来签订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杨某正式签约时,发现正式合同中,交房时间被推迟到了年11月30日,并且,延迟交付房屋的违约处理方式变成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对此,售楼处工作人员解释,这只是为了办理购房手续,原来双方签订的合同仍然有效,杨某于是签约,但仍然保存了原合同。

后来该楼盘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开发商擅自更改了小区规划,杨某于是不准备再购买该房屋。2001年10月,杨某向开发商提出,该房已经逾期交付一个月,按原合同规定,自己有权退房并要求双倍返还定金。而开发商认为,杨某既然已经签订了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就应该接受新合同的约束,公司可以按原合同规定,自9月1日起承担违约责任,但不能退房和双倍返还定金。双方就此问题无法协商解决。

1月,杨某依法将开发商诉至法院。

[争议焦点]

1、在开发商未取得销售许可证时,杨某和开发商签订的非正式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月,杨某和开发商签订的正式契约合同是否有效?

[律师提醒]

购房者在购买商品房的过程中,应当遵循法律的规定程序步骤,简要提示如下:先行委托律师调查开发商信誉及资质查验商品房销售许可证;在交纳定金前,了解将要签订的买卖契约并确定全部条款;交纳定金时须约定,如果最终双方没有对契约达成一致意见,定金应当全额退还等。开发商签约时的所有承诺,应当明确写入正式合同。同时,购房者应当注意保存好买房过程中的有关证据、材料,不要盲目听信开发商没有书面保证的所谓承诺。

[律师分析]

商品房买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开发商在未取得房屋预售许可证的情况下,以各种方法变相进行商品房销售的情形。下面,就该案中两份合同的效力逐一进行分析:

一、关于非正式合同的效力

杨某与房地产公司签署的`非正式契约(我们简称其为旧合同)的效力究竟怎样呢?客观讲,在取得预售许可证前就开始卖房,并与客户签订自己拟订的认购书或买卖合同,这是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通行的做法。不出问题,大家相安无事,而一旦出了问题,就只能按法律规定解决。

建设部《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开发商在未取得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之前,是不能以各种名义、方法销售或变相进行商品房销售的,当然,也就不允许开发商向购房者收取任何具有预付款性质的费用。而上述的通行做法违反了《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

[1] [2]

篇3:浅析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

目前理论界对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评价不尽一致, 可谓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大体可归纳为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对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给予了积极评价, 即认为忠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可称之为肯定说;另一种观点则对夫妻忠诚协议给予了消极评价, 即认为忠诚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可称之为否定说。

二、效力判定

笔者支持肯定说的观点, 认为夫妻忠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它符合私法自治的原则, 符合婚姻法的基本精神, 是双方合意的结果, 且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较其他学者所论述的理由而言, 笔者更倾向于从订立夫妻忠诚协议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以及夫妻忠诚协议是一个带有人身性质的特殊合同这两个角度切入, 来论述夫妻忠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这一观点。

1、从民事法律行为的角度切入

(1) 订立夫妻忠诚协议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 简称为法律行为, 是指民事主体基于意思表示, 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 是引起私法上效果的最重要的法律事实。《民法通则》第五十四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首先, 夫妻忠诚协议是基于夫妻双方的意思表示而订立的。其次, 通过前文的分析已知, 夫妻忠实是婚姻法上的一项权利和义务。订立夫妻忠诚协议便是以设立夫妻忠诚这一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的行为。再次, 订立夫妻忠诚协议并不违反法律, 是合法行为。综上, 可得出订立夫妻忠诚协议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的结论。

2、依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来判定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

根据《民法通则》五十五条的规定,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应具备三个要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由于订立忠实协议的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 故可以用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来判定夫妻忠实协议的效力。

(1) 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处于夫妻忠诚协议这一环境中, “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应作何理解呢?笔者认为, 应分情况讨论:第一种情况是夫妻双方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这种情况下的主体无疑都是适格主体。第二种情况是夫妻一方或双方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时如果他们签订忠诚协议的行为在其行为能力范围以内, 那么也可认为他们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第三种情况是夫妻一方或双方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那么他们不具有订立夫妻忠诚协议应具备的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他们订立协议的行为无效。

(2) 意思表示真实:即夫妻双方订立协议应在自愿的基础之上, 不得有受胁迫、受欺骗的情形。这一点也是在实务中存在较多争议的地方。有的学者认为对夫妻忠诚协议订立时是否是自愿的具体状态与条件法官难以判断, 在实践中存在操作困难, 因此不应对夫妻忠实协议进行调整。笔者认为并不能以判断是否自愿较困难为由否定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 而应将签订协议时主体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作为判断夫妻忠诚协议效力的一个要件。根据《民法通则》第58条第1款第3项关于“下列民事行为无效: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 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的规定, 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会影响到民事行为的效力。如果订立忠诚协议的一方当事人以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使另一方当事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作出签订忠诚协议的行为, 那么该夫妻忠诚协议是无效的, 自始不产生法律效力。

内心真意和做出的行为之间的不同需要有证据加以证明。笔者认为应由主张自己意思表示不真实的一方, 即主张自己在签订协议时存在受胁迫、受欺诈等情形的一方承担举证责任, 否则就可以推定双方意思表示真实, 双方是在真实、自愿的状态下签订该协议的, 进而确定夫妻忠实协议的效力。

(3) 夫妻忠诚协议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 有些学者认为夫妻忠诚协议违反了我国宪法关于公民人身自由的相关规定, 而笔者也已对此观点进行了反驳。故夫妻忠诚协议理应不存在因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而无效的情况。但是, 如果夫妻双方在订立夫妻忠诚协议时, 所约定的内容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那么该忠诚协议自始不产生法律效力。

2、从带有人身性质的特殊合同的角度切入

婚姻的本质是包含人身关系的特殊契约。婚姻的性质, 在一般国家的立法上都以为是契约, 即婚姻是男女两性以成立家庭, 建立夫妻一体生活为目的, 依据法律的规定而缔结的合同, 进而认为, 从法律观点看, 婚姻是一男一女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自愿终身结合, 互为伴侣, 彼此提供性的满足和经济上的帮助以及生男育女的契约而已。

夫妻忠诚协议是一个带有人身性质的特殊合同, 是夫妻双方设立夫妻忠诚的权利义务这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所以从本质上讲它就是一个广义上的合同。

从合同的角度, 夫妻忠诚协议是夫妻二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夫妻在签订忠诚协议的过程中, 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商、调整夫妻忠诚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后果, 在意思表示达成一致之后, 再以一定的外在形式将其固定下来, 从而形成夫妻忠诚协议。夫妻忠诚协议是以设立夫妻忠诚的权利义务为目的的。夫妻忠实是婚姻法上的一项权利和义务, 夫妻订立忠诚协议将婚姻法上这一原则性的法定义务具体化, 通过契约的形式使抽象的忠实义务具有可诉性。让夫妻双方明白彼此应当相互忠实, 任何一方违反就要付出所约定的代价, 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 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履行忠实义务, 维护婚姻的和谐稳定。它调整的不是财产关系, 而主要调整的是夫妻之间的身份关系。

三、法律适用中应注意的两点问题

1、承认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应以离婚为前提

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适用问题, 有一点必须注意, 就是承认该种协议的法律效力必须要以夫妻双方终止婚姻关系为前提。有如下几点原因: (1) 在未到离婚的情形时, 人们更多的希望自己处理, 不希望法律过早地介入他们的私生活。 (2) 纵观我国, 绝大多数夫妻实行的是夫妻共同财产制, 那么如果不以离婚为前提就申请执行夫妻忠诚协议并无太大的实际意义。因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夫妻双方的财产是共有的, 夫妻在财产问题上往往不分你我, 如果在此时要求一方赔偿另一方一定数额的金钱, 无异于把钱从自己口袋拿出又再装进口袋, 不具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3) 如果在婚姻存续期间一方随时可以提起夫妻忠实违约之诉, 这样难免会使婚姻中的占有经济优势的一方有以金钱换取不忠实的机会之嫌, 这有悖于夫妻忠诚协议维护婚姻稳定的价值取向。

2、忠诚协议所约定的违约金数额应当合理适度

夫妻双方在忠诚协议中虽然可以自行约定违约金的赔偿数额, 但是这一数额应当合理适度, 不能显失公平。在实践中, 笔者发现有的忠诚协议约定违约一方要承担远远超过自己履行能力的违约金。这样做既是对违约一方显失公平, 也会使夫妻忠诚协议缺乏执行力, 使协议变成一纸空谈。笔者认为, 所约定的违约金数额既要能起到补偿无过错方、减轻无过错方伤害的作用, 但又不能损害到违约方最基本的生存权利。

因此, 如果遇到赔偿数额明显不合理的情况, 法官应对赔偿数额进行必要的调整。法官在确定具体数额时应当考虑的因素:夫妻双方的收入情况;分割财产后夫妻双方的财产状况;当地的生活水平;过错方的过错程度;夫妻双方的年龄及身体状况;婚姻持续的时间;子女的情况等。

参考文献

[1]蒋月.夫妻的权利与义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2]梁慧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

[3]张玉敏.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4]杨立新.亲属法专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篇4:购房协议书有法律效力

摘 要 指标房”作为特定人群才有权购买的房屋,包括经济适用房、折迁安置房、单位集资建房或有部分补贴的福利性质的团购房等,均属于“指标房”的范畴。无疑,购房指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表面上看,甚至具有财产权的属性。在购房指标持有人并不需要购买该房屋时,基于利益最大化原则,绝不愿将购房指标浪费掉,最常见的就是将它有偿转让以获取其中的经济价值。随着这种转让行为的普及,纠纷就越来越多,而对这种购房指标的转让行为如何适用法律却众说纷云,本文试图分析购房指标转让的法律效力,并就其风险预防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购房指标 性质 法律效力 风险 规制

一、购房指标转让的现状

(一)购房指标转让的分类

近年来,商品房价格始终居高不下并不断向上攀升,为了缓解住房的压力,各种经济适用房、折迁安置房、变相的单位集资建房或有部分补贴的福利性质的团购房等指标房应市而出,所谓“指标房”即指作为特定人群才有权购买的房屋,此类指标房因为价格上的优惠,使得市场上的指标转让交易“火爆”异常,由此产生的房屋转让纠纷亦不断增多。根据指标房的不同,笔者把购房指标转让分为两大类。

(1)法律有明确禁止性规定的。经济适用房指标因受制于国家法律“不得任意转让”的强制性规定,其转让行为自始无效。这也是现实运作中不存在争议的问题。

(2)法律没有“不得任意转让” 强制性规定的。该类购房指标是否有效存在争议。该类中又可以分为两小类:

第一类,在2006年8月,建设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叫停了违规集资建房后,一些变相的集资建房和定向开发仍然普遍存在,在购房指标转让市场中,其指标买卖是否合法,法律没有明确性的规定;

第二类,单位补贴性质的商品房团购,单位或者卖方明确规定购房指标不得转让,此种情形下的对购房指标转让行为的认知,存在法律适用上的困难,且分歧严重。

本文重点讨论的即为法律没有强制性禁止购房指标转让的一类。

(二)购房指标转让的审判实践

此类转让购房指标或资格纠纷案件该如何处理,审判实践中往往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房地产案件受理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因单位内部建房、分房等而引起的占房、腾房等房地产纠纷,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工作的范围,法院不应受理。

第二、购房指标不得转让,当事人之间转让购房指标的协议无效。

第三、购房指标是一种财产权利,可以转让,且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禁止购房指标的转让,故转让购房指标的协议有效。

二、购房指标转让效力的现行法律适用及性质

(一)目前关于购房指标转让的法律效力集中表现为以下两种观点

(1)主张购房指标转让合同无效。主要理由及适用的法律规定包括:

第一,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屋不得转让。《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七条第(六)项规定了“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转让”。

第二,转让房屋定购指标违反了《合同法》第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和七部委于2004年通过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二条等规定。

第三,定购特定房屋的资格是与单位职工身份密切相联的,转让房屋定购指标将使不具备职工身份的人享有了作为职工才能享受的福利,不仅会使指标拥有人所在单位利益受到损害,而且还违反了国家相关税法规定。

(2)主张购房指标转让合同有效。主要理由及适用的法律规定包括: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三种条件、第五十八条规定了七种民事行为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了五种合同无效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了七种房地产不得转让的行为,都没有明确禁止定向购房指标转让的规定。

第二,定向购房者指标转让符合私法法无禁止即自由的自治原则,符合公民对其民事权利自由处分的原则,有着法律和现实基础的支撑。

(二)购房指标转让的法律效力及性质

笔者赞同上述第二种观点,购房指标转让合同实质上是对房屋预期定购资格的转让,是一种权利的转让,这种权利属于可期待物权的范畴。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应合法有效。

从性质上来说,双方的关系应该是民事权利的转让行为,类似于继受所得专利等知识产权的许可行为,而不是有些学者认为的委托合用关系。因为在委托合同中,除法律明确规定外(如刑事诉讼中律师会见权等),委托人与受托人对于目标行为应当享有完全相同的权利(及义务),即该委托行为即使不发生,委托人依其自身条件也可以完成,只是基于方便、省事或降低成本、提交效率等原因交由受托人行使自己可以行使的权利。而在指标转让购房当中,非常明显的一个问题是依据出卖人的要求,房屋只在特定人之间买卖,因而以指标形式确定该特定人,具体在案件中为“受托人”。这种权利不是“委托人”可以享有的,也正基于此“委托人”才愿意花几万元“转让费”委托“受托人”购房,而且该转让费可以确定不是代理费,而是指标转让费。

三、购房指标转让有效性的理论基础

(一)法理基础

从理论上讲,私法奉行“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原则。“法无禁止即自由”强调私人的权利和自由不受随意干预,强调私法主体之间的契约自由。作为一种法的理念,其最重要的表现是私法自治。“私法自治给个人提供一种受法律保护的自由,使个人获得自主决定的可能性。”私法自治是私法主体按照自己的自由意思,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对自身利益的得失变更做出安排;是平等主体通过自由、平等地协商,决定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情况下,私权主体当事人之间通过平等协商确立的利益关系应当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干预和限制。法律对购房指标能否转让的问题,仅设置了几种禁止性规范,例如经济适用房、军用房等不得转让,除此之外,法律并没有明令禁止购房指标转让,因而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范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转让房屋定购指标,也是有着法理基础的自由。

(二)合同法基础

购房指标转让合同不同于普通的房屋买卖合同,它所指向的标的并非房屋本身,而是定购房屋的指标,合同所转让的是一种定购房屋的资格,是一种对房屋所有权的合理期待。这种期待是一种在交易中现实存在的、有着独立经济价值的财产利益,已经达到了财产权利的标准。

另外,对购房指标转让效力,其争议焦点在于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即未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屋转让协议如何理解适用。

实际上,房屋买卖被分为两道程序,一是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债的关系发生,双方均受协议的约束;二是过户登记,即发生物权变动。第三十七条所指的“不得转让”,是指不得发生“物权变动”,即房产管理部门不得登记过户,而不是指不得订立债权合同、不能发生债权行为。因此,房屋买卖行为作为债权行为是成立的,该合同合法有效。定向所购房房屋本身具有特殊性,如需经过一段时间方可办理产权登记等,但这些问题与法院处理范围无涉,自愿订立、意思表示真实的房屋转让协议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具体从同合同成立生效要件上分析:

(1)双方签订房屋定购指标转让合同,是彼此真实意思表示。

(2)房屋定购指标转让行为并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没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合同无效情形。

(3)房屋定购指标转让行为并没有损害第三人的利益,也没有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4)符合我国《合同法》维护交易稳定和维护经济秩序的立法目的。

(三)物权法基础

《物权法》本着保护交易的原则,第十五条,规定了物权变动与原因关系的区分,另外第十九条规定的更正登记与异议制度是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对购房指标转让的补充和救济。

(四)社会效果

从社会价值取向来看,如果认定购房指标转让合同无效必然会产生双方当事人各自承担返还责任的后果。受让人无疑要将使用或准备使用的房屋返还给出让人,出让人又要房价款和房屋装修费返还给受让人。但对于这期间的房屋使用费和出让时的房价和现时的房价差额如何处理是个难点,也不利于社会稳定。

四、购房指标转让风险的法律预防与规制

从法律基础以及实践审判来看,购房转让指标的法律效力有着其可行性,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为防止法律纠纷的,在签订该类合同时,仍然要注意预防法律风险。

(一)查清房产性质

在此类购房指标转让协议纠纷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房产权属上的限制,例如经济适用房。因为根据《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规定,经济适用房在5年内不得上市。而购房指标转让很明显违背了法律的这一强行性规定,最终将导致无效。因此,在签订购房指标转让协议时,必须查清土地权属是否为出让地额、房产性质是否为商品房等。

(二)聘请律师拟定购房指标转让合同

当事人囿于法律知识的匮乏,草拟的 合同、协议总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漏洞、矛盾,一旦发生纠纷,将会因为协议的不规范导致没有一个权威的证据。因此,笔者建议在面临此类问题时,尽量要求律师草拟,从而可以避免大规模法律风险的出现。另外,转让定向购买商品房指标一定要签订书面合同。合同应当规定转让费的数额、支付期限和方式,以及转让人将房屋过户给受让人的期限和方式。只有这样,当实际购房人与登记购房人发生产权争议时,才能证明房屋属于自己,而房屋登记不实,应予纠正。

(三)适时进行公证

许多签订购房指标转让协议的当事人,时候反悔的原因便在于协议的签订对双方不构成绝对的拘束力,可以任意撕毁。而公证可以化解这一问题。一旦对方不履行合同,当事人便可凭借公证书到法院或者仲裁委起诉,而事情的结果往往是朝着有利于己的方向行动。当然,目前在购房指标转让能否公证这一问题尚存在一定争议。

(四)及时更正登记和异议登记

在房屋定购指标转让合同有效并已经实际履行,而房屋登记不实的情况下,可以适用我国《物权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的更正登记和异议登记制度,来纠正房屋登记簿的不实记载,实现对受让人的权利救济。

更正登记在具体适用中分为三种情形:一、受让人向房屋登记机构申请更名,转让人书面同意更正,登记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书面证据进行审查,予以更正。二、受让人向房屋登记机构申请更名,不论转让人是否同意更正,登记机构经审核,认定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予以更正。三、受让人向房屋登记机构申请更名,转让人不同意更正,双方争议一时难以化解,更正的程序较为费时。为了给受让人的利益提供临时保护,受让人可申请异议登记,暂时中断登记簿的公信力,并在法律规定的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此外,房产登记种类有转移登记和变更登记。变更登记是房屋权利人改换姓名、名称,或房屋状况发生变化所进行的登记。转移登记是指房屋所有权主体转移所进行的登记,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足额缴纳税费。笔者认为,在实践中若通过变更登记来办理定购房屋的更名手续,不仅可以免交税费,还可以简化程序,缩短时间。

参考文献:

[1]竺雨迪,肖贞英.定向购买商品房指标转让合同的法律性质及效力探讨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50350.

[2]戴丽娟,孟源,单雪晴.公民买卖"集资房"法律适用问题探析——购房指标转让协议是否合法.江苏法制报.2007.10.14.

[3]夏雄,赵昂.收了转让费拒交"福利房"——单位购房指标能卖吗.三湘都市报.2009.10.28.

[4]刘大华.论购房指标转让的法律效力.

http://liudahuacs.blog.163.com/blog/static/95870223200981782049659/ 2009.09.17.

篇5:还款协议书有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一式三份还款协议书属于合同,合同的成立生效需要具备法律规定的要件。首先,双方要表意一致,这是合同成立的前提;其次,协议内容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这是合同有效的前提;若协议的缔约双方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所进行的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标的属于其所有等等。

最后,协议的生效条件达到,若没有约定生效条件的`,双方签字或盖章即生效,约定生效条件的,双方不仅不要在协议上签字或盖章,还需生效条件成就。

具体都还款协议时,首先双方应该具有债权债务关系的当事人,其次,还款协议约定的内容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最后,双方应规范签字或盖章。

欠款分期还款协议

甲方(债权人):电话:

乙方(债务人):电话:

乙方担保人:电话:

为了不增加债务人偿还欠款的负担,不给债权人带来经济损失,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就有关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还款内容

1.还款金额:人民币12600元(大写壹万贰仟陆佰元整。)

2.利率:按照6个月分期支付欠款,月利率5%执行。

具体每月支付欠款为:20XX元*(1+5%)=2100元。(学生打架调解协议书)

3.每月的还款时间:每月25号之前,逾期一天,每天以30元作为惩罚。

4.还款期限:乙方自签订此协议之日起至年月日全部还清债务。

第二条抵押物

乙方将作为还款的抵押,并提供文字材料证明。抵押期限:自本协议生效之日起至乙方还清甲方与本合同有关的全部款项及利息为止。

第三条甲乙双方的义务

(一)甲方的义务:

1.对乙方交来抵押物的单证妥善保管,不得遗失、损毁。

2.在乙方到期还清所有本协议规定的款项后,将抵押物的单证完整交给乙方。

(二)乙方的义务:

欠款分期还款协议书欠款分期还款协议书

1.应按照本协议规定时间主动偿还甲方的欠款及利息。

2.乙方在签订协议之日起交付抵押物的文字材料证明。

第四条违约责任及其它事项。

1.乙方如因本身责任不按合同规定支付给甲方欠款及利息的,乙方应负违约全部责任。按照欠款本金的双倍给予甲方赔偿(即违约后,偿付甲方贰万肆仟元人民币)。

2.如果乙方出现逃逸或者去向不明联系不到本人,则剩余的欠款由担保人予以承担。

第五条本合同经担保人见证后生效。

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担保人留存一份。

甲方签字:签约日期:

乙方签字:

篇6:协议书有法律效力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生自由权不受侵犯,是公民最起码、最基本的权利。与情投意合的异性自愿发生性行为,属于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是一种基本权利,高于其他权利。夫妻忠诚协议,就是通过一纸协议,将夫妻双方一些基本人身权利予以限制甚至是剥夺,就其本质而言,是违背《宪法》的,因此无效。

我国《婚姻法》第四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夫妻双方互负忠诚义务,是一种道德上的义务,违背这种义务要受到道德的谴责,但不能以法律加以制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三条规定,“当事人仅以《婚姻法》第四条为依据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说明《婚姻法》第四条是一个宣言性的条款,它本身是不可诉的,法律对忠实义务没有强制执行力,只能与有关离婚、过错损害赔偿的条款一起援引提起离婚诉讼。

关于忠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条款,如果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如双方自愿,无论按原协议,还是签订新的协议都没有问题。如果以诉讼的方式离婚,按照《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四条规定:“当事人达成的以登记离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协议离婚为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如果双方协议离婚未成,一方在离婚诉讼中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财产分割协议没有生效,并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编辑:请结合本期案例谈一下违背忠诚义务后离婚产生的财产分割问题。

律师:法律为了维护公序良俗,保护受害者一方的利益,《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法律对无过错一方增加了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如果双方都违背忠诚义务,《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双方均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过错情形,一方或者双方向对方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篇7:婚姻协议书有法律效力吗

婚前协议在中西方的法律效力中是不太一样的,例如西方婚前可协议权、赡养费给付等等,但这些在我国法律中却是无效的。一份婚前协议的法律效力具体是怎样的,还要视具体协议内容而定。

婚前协议书涉及离婚无效

婚前协议书内容必须在不违反公共秩序善良风俗的前提下,才具有法律效力的。例如一般协议书内容会约定家务分工、生活费该付多少、自由处分金等,甚至也有人约定,如果另一半外遇就要罚多少钱等。假使协议内容涉及“离婚”,例如在契约中规定“双方中若有一方外遇或就要无条件离婚”,或是离婚后的赡养费给付与子女权归谁,法官通常会判定无效。判定无效的原因是:因为我国的法律还是普遍认为,婚姻生活要永续经营、长久维持,所以不能用离婚来订定协议内容。

各位准新人们在签下契约之后要记得双方各自保留正本一份,最好是能公证后再交由第三者一份更为安全,但签订后是否就直接有法律效力呢?若是经由上述流程,这份契约当然是具有相当的法律效力,但是它并没有直接强制执行的效力。这是大家要特别注意的!其实,准新人们也不必为了是否签订一纸婚前协议书而烦恼不已。婚前协议书能让双方在基本问题上有最基本的保障,可是更重要的是,小两口在进入婚姻之际,双方应该都要用心共同经营婚姻生活。若是真的生活不下去,俩人都能有好聚好散的心态才能好好解决后续问题。这样的心态应该比婚前协议更为重要!另类“婚前协议”部分内容具法律效力

一些另类“婚前协议”,协议中并没有公证等普通条款,取而代之的是谁做饭、谁喂狗、夜不归宿要交“空床费”等另类条款。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retype/zoom/765de8b2770bf78a652954c6?pn=2&x=0&y=1275&raww=168&rawh=44&o=png_6_0_0_135_1148_126_36_892.979_1262.879&type=pic&aimh=44&md5sum=9fb879feaba5f70dbba7e4c74064939b&sign=852cbe8d02&zoom=&png=10792-&jpg=0-0“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相关法律专家指出,对于包含方方面面的另类“婚前协议”,有些明显不符合法律上的公平原则,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但在不违背国家法律规定、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涉及财产等方面的约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丈夫夜不归宿,支付?空床费?给妻子”、“婚后男方每月上缴部分工资的生活费以供家用,违反则受财政惩罚”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受法律保护的。目前也已有男女双方离婚后,一方依照“婚前协议”得到赔偿或因“婚前协议”引起双方矛盾的事例。因此,新人们最好在签订这种另类“婚前协议”时先考虑清楚,不可把这种另类“婚前协议”当成儿戏。

什么是婚前协议书,婚前协议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对于要结婚的男女双方来说,签订一份合法、有效的婚前协议书是非常有必要的。男女双方就财产分割、个人财产界定等方面的问题提前作出合理的约定,一旦日后离婚时产生分歧,就按照婚前协议书上所约定的进行处理。但是很多夫妻对于婚前协议书都不怎么了解。究竟什么是婚前协议书,婚前协议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下面由余婧律师团队为您介绍。

一、什么是婚前协议书?

婚前协议书,是指将要结婚的男女双方为结婚而签订的、于婚后生效的具有法定约束力的书面协议。主要目的是对双方各自的财产和债务范围以及权利归属等问题实现作出约定,以免将来离婚或一方死亡时产生争议。更多法律知识请搜索:余婧婚姻家庭律师网

在西方,将要结婚的男女双方在婚前签订关于财产、离婚后子女抚养权等问题的婚前协议书是非常普遍的。由于我国的传统观念,签订婚前协议在我国并不流行。很多恋人在结婚前根本不会想到签订结婚协议书,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认为签订婚前协议太伤感情,并不是一件浪漫的事。但是,目前全社会离婚率呈上升态势,夫妻离婚时,产生争议最多的往往就是关于财产分割方面的问题。“准夫妻”在向往美好婚姻生活的同时也应该对婚姻危机有一个前瞻性的认识,因为谁也不能确定未来到底如何发展。而一份未雨绸缪的婚前协议,不仅能避免夫妻双方在将来离婚时产生争议,也能在争议发生时公平、合理地处理问题,同时还可以简化离婚程序和节省各方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婚前协议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至于婚前协议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关键要看婚前协议书是约定什么的。婚前协议书的内容必须在不违反公共秩序善良风俗的前提下,才具有法律效力。男女双方约定的事项必须是合法的,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没有任何的欺诈或胁迫。

关于财产方面的协议,我国相关法律也有明确规定。比如《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至于婚前协议书是否需要公证,法律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是否公证,应该由你们当事人自己决定。当然,经过公证的婚前协议书法律效力会强些,但也不绝对。通常经过公证的婚前协议书,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推翻,法院是会优先采用的。

以上就是关于婚前协议书的简单介绍。签订婚前协议书不仅要对财产分割、个人财产认定等方面作出一个总体的约定,更要注重相关细节的约定。我们建议您在签订婚前协议书

前最好能够向专业的婚姻家庭律师进行咨询;或者直接委托律师为您拟定婚前协议书。这样能更加全面地完善婚前协议书的相关问题的约定,避免日后离婚时矛盾的再次发生。更多法律知识请搜索:篇三:夫妻忠诚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夫妻忠诚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要点提示】

夫妻忠诚协议是否有效应该区别对待,单纯性的“忠诚协议”的约定或承诺,例如“损失费”、“赔偿款”、“夫妻共同财产全部归无过错方所有”的约定或承诺属于违约责任,应确认其有效;涉及特定人身关系的约定,如“不得离婚、必须离婚、放弃对未成年子女监护权”等,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典型案例】

关于夫妻忠诚协议,最典型的一个案例是上海市闽行区人民法院的一个判例。原告曾某(男方)离婚后通过征婚,与也曾离异的贾某(女方)相识。经过短暂的接触,几个月后双方登记结婚。由于两人均系再婚,为慎重起见,2000年6月,夫妻俩经过“友好协商”,签署了一份“忠诚协议书”。协议约定,夫妻婚后应互敬互爱,对家庭、配偶、子女要有道德观和责任感。协议书中还特别强调了“违约责任”:若一方在婚期内由于道德品质的问题,出现背叛另一方不道德的行为(婚外情),要赔偿对方名誉损失及精神损失费30万元。协议签订后,在婚姻存续期间,贾某发现曾某与其他异性有不正当关系。2002年5月,曾某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与此同时,贾某以曾某违反“夫妻忠诚协议”为由提起反诉,要求法院判令曾某支付违约金30万元。法院经过审理,依据双方达成的忠诚协议,判决曾某支付对方“违约金”30万元。后曾某不服上诉,二审中经法官调解,上诉人与被上诉人达成了调解协议,曾某向贾某支付25万元,双方握手言和。此判决一出,实际是认可了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立即引起了法学理论界的轩然大波,由此也引发了夫妻忠诚协议到底是否有效的争论。在此情形下,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具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民事法律适用问答选登

(二)》,就忠诚协议方面问题作出了回答:《婚姻法》第4条所规定的忠诚义务,是一种道德义务,而不是法律义务,夫妻一方以此道德义务作为对价与另一方进行交换而订立的协议,不能理解为确定具体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

如此,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这一解答,实际上又否认了忠诚协议的效力。【各方观点】

第一种意见认为协议有效。夫妻忠诚协议属于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自治,并不违法,夫妻忠诚本来就是法律规定的内容,属于法律明确的要求,协议双方等于把法定的义务变成了约定的条款,法院应当予以认可;婚姻本身即契约,一方在背叛对方之前,就得考虑违约所要付出的代价。从这个意义上说,忠诚协议对于维系婚姻稳定将起着积极作用。

第二种意见认为协议无效。婚姻关系是人身关系,以爱情为基础,不能通过协议设定,夫妻间应相互忠诚仅仅是一种价值取向,而不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责任;《婚姻法》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而非“必须”,“应当”意在提倡,只有“必须”才是法定义务。法律允许夫妻对财产关系进行约定,但不允许通过协议来设定人身关系。人身权是法定的,不能通过合同来调整。

【律师观点】

律师查阅了大量法院判例,并与多位法学专家研讨,认为当前法律界对待夫妻忠诚协议效力上,主流观点还是趋向于有效说,但应该注意其约定而区别对待。

夫妻忠诚协议是否有效应该区别对待,单纯性的“忠诚协议”的约定或承诺,例如“损失费”、“赔偿款”、“夫妻共同财产全部归无过错方所有”的约定或承诺属于违约责任,应确认其有效;涉及特定人身关系的约定,如“不得离婚、必须离婚、放弃对未成年子女监护权”等,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一)、民法理论而言,“忠诚协议”属于私法范畴,奉行意思自治原则。夫妻双方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基于真实的意思表示,签署了忠诚协议,意在实现关于婚姻的某种意思自治。但这种意思自治不是任意的无边界的自由,要受到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双重约束,也即其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如果上述条件全部满足,则该行为应被评价为民事法律行为,并产生相应的法律约束力。那么在“忠诚协议”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时,该行为应当是对夫妻双方都具有约束力的。

(二)、认定夫妻忠诚协议,合于夫妻忠诚义务之立法本意。我国《婚姻法》第4条

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这里的“忠实”和“尊重”广义上包含互相信任和忠诚,不得欺骗、侮辱、歧视、遗弃配偶他方和不得为第三人的利益而损害配偶他方的利益;狭义上则主要是指在夫妻共同生活中应当保持性生活的专一性,不得从事婚外性行为,包括与他人通奸和同居等行为。“忠诚协议”符合婚姻法的立法本意和社会的道德规范。其约束的对象就是夫妻之间的身体忠诚,保护这种身体忠诚,有利于维护婚姻家庭关系。所以说“忠诚协议”与婚姻法的立法本意的出发点是相一致的。

(三)、并不是所有的夫妻忠诚协议都是有效的,实践中需要审慎对待。

1、受胁迫、欺骗情况下签订的夫妻忠诚协议无效。

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当然,这里的胁迫应该是指比较严重的情形。

2、“不得离婚、必须离婚、放弃对未成年子女监护权”等涉及特定人身关系的约定,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夫妻感情是否破裂,是否主张离婚,只能是单方权利。夫妻之间“不得离婚”、“必须离婚”等约定,因违反婚姻自由的法律原则是无效的。同时,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对子女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夫妻双方事先通过忠诚协议约定或承诺“放弃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可能损害到子女的合法权益,并以此排除或者否定了司法监督权和裁判权,该约定显然无效。

篇8:论夫妻间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

关键词:夫妻忠诚协议,忠实义务,法律效力,适用

近年来, 由夫妻忠诚协议而引发的赔偿案件逐渐增多, 社会上对有关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展开了更多的讨论。夫妻忠诚协议到底是道德层面的规定, 还是具有法律效力?各方观点不一。由于我国现行的法律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 这也就导致了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认定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判决结果。

一、我国国内有关夫妻忠诚协议的学说争议

在学界有关忠诚协议的效力存在一定的争议, 有的人认为有效力, 有的人认为没有效力。而在司法实践中, 不同的法官对于忠诚协议的效力的认定存在不同, 也导致裁判的结果也大相径庭。因为没有统一的法律依据, 使得法官在判案的过程中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一) 道德和法律相互作用,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虽然有些人认为夫妻忠诚协议约定的内容属于道德调整的范围, 不应用法律加以约束。认为忠实义务只是倡导性的规范, 而非法定的义务。然而, 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的, 不能忽略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 在一定的条件下, 法律与道德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协议中双方愿意约定较高要求的道德义务, 且自愿接受该义务的要求, 那么道德义务就上升到了法定义务。只要这种约定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的原则, 法律就可以对夫妻忠诚协议进行调整。

(二) 给予夫妻忠诚协议法律效力, 是社会现实的需要

首先。在婚姻法和有关司法解释中并没有对违反忠实义务的法律后果做出具体的规定, 而夫妻忠诚协议的出现弥补了法律的空白, 对当事人也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是当事人在一定的程度上能约束自己性行为, 保证婚姻关系的排他性和统一性。其次, 赋予夫妻忠诚协议以法律效力能够使受害的一方在权利受到侵害时, 可以依据忠诚协议向法院寻求救济, 体现了公平, 公正的精神。最后承认忠诚协议的有效性, 能够树立司法的权威, 保证审判的统一性。

二、如何完善夫妻忠诚协议制度

(一) 建立完善夫妻忠诚协议公正制度

《婚姻法》中规定了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的义务, 但是这条规定比较笼统, 也不具有可操作性。而夫妻忠诚协议的出现弥补了法律的不足, 但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协议本身的内容、形式、性质、有效期限不是很规范, 而且社会上也缺少对这种协议的认同。在社会上, 协议的成立有效一般需要公正机关的公正, 但公正机关常常拒绝认定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 理由是没有关于夫妻忠诚协议有效地依据。其实, 夫妻忠诚协议是可以公正的, 它符合公正的受理范围。

另外, 法律中规定的忠实义务是原则性的规定, 没有具体的规定, 对于效力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公正机关可以对夫妻忠诚协议内容、结构、条款以及违约责任进行审查, 经过审查后, 对于符合公正条件的协议予以公正。一方面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 也使协议保持在有效的法律范围之内。另一方面, 提高了夫妻忠诚协议的证明力, 也加强了社会认可度。同时也可以作为法官审理有关案件的重要证据, 减少法官主观因素的判断。除此之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事物的不断出现, 公正机关也应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新事物, 在实践中, 积极探索忠诚协议有效的依据, 在夫妻双方签订忠诚协议的过程中, 引导他们做出真实合法的法律行为, 减少纠纷的发生。

(二) 完善《婚姻法》立法

首先, 应当承认夫妻忠诚协议的有效性, 弥补婚姻法的不足。同时明确协议的有效要件, 使法官在审理有关夫妻忠诚协议的案件时有法可依, 减少主观因素上的判断, 既有利于公正审判, 也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其次, 推进婚姻法的改革和完善。在婚姻法的规定中, 可以请求离婚损害赔偿的情形有四种, 而有关夫妻忠实义务的只有两种, 即重婚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对于像通奸、婚外性行为等不忠的行为没有规定。鉴于《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没有列举有关情形, 所以可以在四十六条的规定之后加上一个兜底条款即其他重大其侵害行为, 将其他严重损害夫妻另一方权利的不忠行为包含在内, 法官在其他情形的判断上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这样既有利于对无过错方合法权益的保护, 也有利于对违反忠诚协议的不忠行为的个案处理。

我国法律规定了忠实义务, 但没有明确承认忠诚协议, 所以对于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存在很大的争议。对此, 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对于那些符合合同生效要件的协议予以承认其效力, 那些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同时夫妻忠诚协议在适用时应当以离婚为前提, 在与离婚损害赔偿情形竞合的情况下, 法院在审判时要做出具体的判断。

参考文献

[1]徐果.夫妻忠诚协议效力研究[D].中国:中央民族大学, 2013.7.

[2]包静雅, 王英秀.论夫妻忠诚协议效力[N].襄樊学院报, 2010.7 (7)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购房协议书有法律效力】相关文章:

购房协议书范文05-19

分期购房协议书05-15

夫妻购房协议书05-16

农村购房协议书05-27

婚后购房协议书06-07

融资购房协议书06-09

内部购房协议书06-24

婚后共同购房协议书05-25

夫妻购房协议书范文06-09

购房协议书格式范文06-10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音乐下一篇:屠宰场品管部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