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运营管理规范

2024-05-16

企业运营管理规范(精选6篇)

篇1:企业运营管理规范

1、企业的定义?企业的组织形式是什么

答: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按照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划分,国际上通常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

2、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是什么?

答:

1、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

2、有合法的企业名称;

3、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

4、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5、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3、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程序是什么?

答:

1、发起人发起并签订设立协议;

2、订立公司章程;

3、申请名称预先核准;

4、办理公司设立前置审批;

5、出资验资。

4、什么叫企业管理?什么叫经营?经营与管理的区别是什么?

答:企业管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更具企业内部条件和外界环境确定企业经营方针和目标,并对人、财、物各要素,供、产、销各环节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以实现经营目标的全部活动。

经营是指企业根据外部条件和内部优势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生产方向和实现这一目标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及全部过程。

经营侧重于:对外经济联系、确定经营目标、预测与决策、提高经济效益;

管理侧重于:企业内部经济协调、组织生产服务活动、指挥控制实施、提高生产工作效率。

5、什么叫企业战略?企业战略的三种状态分别是什么?

答: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自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

1、拓展性战略;

2、稳健型战略;

3、收缩型战略。

6、企业战略发展内容是什么?

答:企业经营战略、计划与决策就是企业决策者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全局性的筹划与安排。战略管理就是企业的决策者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确定企业的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资源的重点配置,制定战略规划并执行战略规划的过程。

7、什么是企业组织结构?金字塔形的机构包括哪些类型?

答: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组织内部各个有机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或形式,以求有效、合理地把组织成员组织起来,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协同努力。

1、直线制,2、职能结构,3、直线-职能制,4、事业部制,5、模拟分权制

8、什么叫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的职能包括哪些?

答:市场营销是计划和执行关于商品、服务和创意的观念、定价、促销和分销,以创造符合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的一种过程。

职能包括:

1、商品销售,2、市场调查与研究,3、生产与供应,4、创造市场需求,5、协调平衡公共关系。

9、什么叫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特点包括哪些?

答: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特点如下:

1、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2、财务管理与企业各方面具有广泛联系。

3、财务管理能迅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10、企业投资决策的程序包括哪些?

答:

1、确定投资目标

2、选择投资方向

3、制定投资方案

4、评价投资方案

5、投资项目选择

6、反馈调整决策方案和投资后的评价。

11、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答: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12、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包括哪些?

答:

1、制定人力资源计划

2、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工作

3、岗位分析和工作设计

4、人力资源的招聘和选拔

5、雇佣管理与劳资关系

6、入厂教育、培训和发展

7、工作绩效考核

8、帮助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

9、员工工资报酬与福利保障设计

10、保管员工档案。

13、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哪些?

答:

1、物质刺激方面:

一、加强劳动报酬管理,搞好按劳分配;

二、关心员工生活,加强福利工作。

2、精神鼓励:

一、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的企业意识;

二、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员工的进去意识;

三、充分理解员工,增强员工自尊意识;

四、充分信任员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将物质刺激与精神鼓励有机结合起来。

14、什么叫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要素包括哪些?

答: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要素有: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

15、企业文化的功能包括哪些?

答:

1、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1、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1.2、企业目标的指引。

2、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2.1、有效规章制度的约束;2.2、道德规范的约束。

3、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

4、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

5、调试功能

6、辐射功能

16、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原则包括哪些?

答:

1、强化以人为中心;

2、表里一致,切忌形式主义;

3、注重个异性;

4、不能忽视经济性;

5、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

篇2:企业运营管理规范

如何如期最优实现组织目标。覃曦老师在《全面运营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的课程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逼真的讲解了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一、组织必须有明确的既定的目标

组织目标是指一个组织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实现的目的,它是管理者和组织中一切成员的行动指南,是组织决策、效率评价、协调和考核的基本依据。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为一定的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如包装公司是为了满足洋河酒厂所有成品酒包装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目标是组织的最重要条件,无论其成员各自的目标有何不同,但一定有一个为其成员所接受的共同目标。任何管理系统都应有明确的目标,目标不确定,或者混淆了不同的目标,都必然会导致管理的混乱。任何管理活动都必须把制定目标作为首要任务。

二、标准化、制度化管理

标准化、制度化管理目前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管理中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必须重视标准化,运用标准化,充分发挥标准化的作用,使企业实现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为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设计好蓝图,制定一个科学的流程,根据流程制定具体的标准化,然后再制度化,并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和考核机制。

三、全员参与管理,目标管理

组织目标的实现,不仅靠总经理制定好的战略规划,也不仅靠某一部门领导的个人能力,而是要依靠组织中所有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组织要让全体成员参与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制度是把以目标实现为前提的管理转化成以目标为控制手段的管理,它是通过使组织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来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由于有了明确的目标作为对组织成员工作成果的考核标准,从而使对组织成员的评价和奖励做到更客观、更合理,因而可以大大激发他们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如何强化员工自我管理控制,主要措施有:

(一)、目标要体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员工是实现组织目标的载体,同时他们也有个人目标的追求。只有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达到完美契合时,才能在员工的内心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和自我约束力。实践中,有些组织确定的目标体系只是对组织任务目标的简单分解,而没有考虑员工个人的利益,这只是传统的任务管理,而不是目标管理。这种任务目标是不可能激发下属的行为动力和自我约束力,员工只会敷衍地完成任务而已。

(二)、强化员工参与管理。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目标的制定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实现者,即由上级与下级在一起共同确定目标。参与设置目标可以提高目标接受性,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参与式的目标设置能带来更高绩效,参与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高了目标本身作为工作努力方向的可接受性。实施参与管理,能够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也是满足员工受人尊重、信任的高层次需要。这样为每个部门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有执行力和控制力的开展工作提供更有利的保障,也有利于部门与部门之间较好的协调、配合、理解和支持。同时,在参与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可以使员工了解组织的远景规划和发展目标,了解个人在组织目标实现中的价值所在,了解组织目标的实现对个人目标实现的意义。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个人与组织的一体化,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参与管理要特别注意引导,要反复把公司当前的目标传达给员工,使员工的参与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在实践中,要根据员工的文化程度和经验,采取不同的方式参与管理。对文化程度较低、经验不足的员工采取控制型参与管理。主要由员工提出工作中的问题和局部建议,经过筛选后,由上级协助下属确定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对文化程度较高,又有相当参与管理经验的员工采取授权型参与管理。主要是由员工提出问题,而且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得到上级认可后,被授予相应的权力,以员工为主完成,并予以精神表扬和物质奖励。建立一整套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积极性,让有能力、多做工作的人多得奖励,没有能力的、不做工作的人不得奖励,强化员工自我管理,进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最近几年,洋河酒厂发展势头强劲,制曲、酿酒、包装等车间都在扩大生产产量,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产品销量向全国化市场稳步推进,每年都以近50﹪的速度增长。洋河三大品牌越来越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同和青睐,后勤保障能力也随之增强,产品质量越来越稳定,市场投诉相比过去越来越少。如此好的发展态势,对洋河酒厂来说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潜在的挑战。面对大发展,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清醒的认识到企业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加强管理,把产品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肩负的责任更大。如何打造更强的核心竞争力,夯实每一个环节,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和需求,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今后的工作,我们更要头脑清醒,作为管理人员更要认真的学习文化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素质,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现有管理的基础上,我们要紧跟公司要求,做精益生产的带头人,不断地总结、改进工作方法,带领好团队建设,认真培养技术力量和管理骨干;不断地改善、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强化基层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包装材料损耗和费用控制。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有本位主义、官僚作风,要善于与上、下属和相关部门沟通,要把深入班组解决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建立一个安全高效的生产管理秩序,使包装生产这一环节的工作做得更扎实,成为公司最放心的地方,在洋河酒厂大发展的道路上走在最前列。

篇3:企业运营管理规范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我国企业发展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 尤其是2002年中国加入WTO以后, 经济进一步全球化, 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011年, 我国货物出口总额达到12.3万亿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我国企业发展, 尤其是民营企业在资金借贷和流动性上一直处于不利地位, 国内大批资金流入股市、楼市, 实体经济受到冲击。2013年6月19日, 国务院提出以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金融资金配置等八项政策。2013年6月24日,

企业在实行累进税率条件下, 选择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对企业发出和领用存货进行计价, 可以使企业获得较轻的税收负担。因为采用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 企业各期计入产品成本的材料等存货的价格比较均衡, 不会时高时低。使企业产品成本不致发生较大变化, 使各期利润比较均衡, 不至于因为利润忽高的会计期间套用过高税率, 加重企业税收负担, 影响企业税后收益。

3.存货的市场价格波动

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利用存货的市场价格波动采取不同的计价方法, 多转成本, 少计利润, 逃避税收。也有的企业利用存货计价高估资产, 虚报利润。比如, 当物价上涨时, 采用先进先出法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 反之, 会低估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4.对企业经营管理和业绩评价的影响

企业管理者总是希望有较高的利润来表明其在任期间的经营业绩, 所有者或股东对经营人员的评价也通常用利润指标作为衡量的尺度。此外, 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经营业绩比较时,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也将影响业绩评价的正确性。

(二) 发出计价方法与存货舞弊

在形形色色的利润操纵手法中, 资产造假占据了主要地位。而存货项目因其种类繁多且具有流动性强、计价方法多样的特点, 又导致存货高估构成资产计价舞弊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外上市公司中, 涉及存货舞弊的案例为数众多, 存货已成为舞弊者操纵利润的理想工具, 因此它引起了注册会计师的特别关注。在采用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等计价方法计算出来的存货价值不可避免地存在较大差异。不诚实央行强调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 改变以宽松货币政策缓解商业银行银根紧张的以往政策。在此背景下, 企业面对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企业可能遭遇资金借贷的利率升高、资金借款的暂时困难, 也面临着政府未来挤压虚拟经济泡沫、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机遇, 所以如何合理对企业财务进行运营管理在风险控制下, 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 同时如何进行企业项目管理, 对项目预算、风险控制、监督提醒、项目决算等达到节约项目实施成本, 并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对当前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运营管理与企业项目管理作为企业财务部门关注的重点以及企业持续性发展的重难点值得我们探究与深思。

二、企业运营管理与项目管理

(一) 企业运营管理与项目管理概述

一般盈利性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成本控制下的收入最大化为目标, 因此企业财务运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企业财务运营管理, 通过对资金预算、管控、调度;经验预测;任务发布及催办等, 实现节约成本、风险控制、获得企业利润等, 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处于可控以及良性

的企业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的组合来进行存货造假:虚构不存在的存货、存货盘点操纵, 以及错误的存货资本化。

存货数量及其价值的确认至关重要, 并且采用不同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经营成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而不少企业由于对这个问题认识不全面, 理解不深刻, 或受某些因素的影响, 对企业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做了不切合实际的选择, 从而对企业的存货管理、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此外, 企业出于完成财务计划、增资配股、获取贷款以及迫于证券市场压力, 如公司面临退市或可能被其他公司收购, 股价大幅下跌影响正常经营;规避税负、偷逃税款等目的, 常常采用财务造假与存货舞弊虚报利润。因此站在企业角度, 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扬长避短, 选择最适合本企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同时, 应本着“诚信为本”的价值理念, 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 不侵犯国家利益, 实现企业价值和信誉, 实现企业效益和国家利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兰亚军.存货舞弊的方式.赤峰学院学报, 2010 (08) .[2]代安娜.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技术与市场, 2011 (09) .[3]张瑞英.浅谈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科技信息, 2011 (01) .[4]卢秋玲.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几点思考.华章, 2011 (36) .[5]李瑞.论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优选.商业会计, 2012 (11) .

[6]宋海侠.企业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发出成本计价方法探讨.经济研究导刊, 2012 (25) .

循环中。

企业运营管理包括核算、管理、决策三大职能。核算是指对财务信息进行记录, 将准确、及时、完整、真实地反映给管理人员。管理是指对资金进行调度、使用, 对任务进行发布并催办, 以实现企业日常活动正常运行。决策是指根据财务情况现金流等做出经验预测等, 使得企业更加高效有序运行。通过企业运营管理, 正确处理企业内外的财务关系对增大企业规模、实现内部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 项目管理概述

企业项目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对项目前期预算;项目实施过程的风险控制、跟踪、监督、提醒;项目决策等实现项目的经济收益。根据项目管理体系, 包括项目综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九个部分。按照项目的发展周期包括了从启用、规划、控制、实施、收尾五个阶段, 并分为单一项目、特大型、多项目、项目变化四个管理层次, 项目管理具有普遍性、目的性、集成性、独特性、创新性。现代项目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对传统项目管理有明显的突破, 并会对企业发展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三) 企业运营管理以及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 企业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资金的管理是企业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资金的管理包括资金筹资、投放、耗费和内部转换、回收、分配五个环节。企业筹资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 在筹资过程中做到降低筹资成本, 并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资金的投放区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或对内投放和对外投放, 资金的投放目的是为了使资金实现其经济效益。资金的耗费及内部转换是指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生产材料的购买、工资的支付等产生的成本费用。资金的回收是指产品卖出实现商品向货币资本的转换, 形成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资金的分配是指对收入、利润的分配和管理。

企业在资金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存在问题, 资金筹资形式单一, 通常企业资金主要通过股东出资、银行贷款的形式获得, 资金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的状况, 借贷资金过多或过少都会增加资金成本。在资金投放过程中, 企业对资金进行长期或短期投资, 在投资环节中, 企业也存在投资种类单一, 投资决策不准确, 导致投资效益小、回收慢、风险高等。企业在资金的耗费和内部转换只要包括对流动资产的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 出现现金持有量、应收账款以及存货的数量过多或过少等问题。资金回收中, 成本费用的管理划分不清、计划不合理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在资金分配出现商品定价不合理等造成的营业收入低问题以及利润分配程序不规范问题。

2. 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项目集成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主要是运用综合平衡等方法, 通过利用其它单个项目产生的结果, 进行综合、集成、协调统一的项目实施和管理行为。项目范围管理是指对项目的“产品及服务工作”的确定。项目质量管理是指保证产出物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项目的工作人员进行配置、激励、开发等。项目管理沟通是指通过不同的沟通防止将项目信息进行传达。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风险转化和化解的形式降低项目所处环境和自身条件不确定带来的风险。项目的采购管理是指在项目开展中对向外部获得项目所需材料和资源的行为进行管理。

在企业项目管理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在项目集成过程中, 项目集成前期准备不充分、计划编制工作不科学等;项目范围管理中出现范围目标以及产出物不清晰;项目工期计划过短或过长;项目成本估算、预算或控制不当;产品质量总成本过高;项目团队人员工作效率、综合素质低;管理沟通方式不恰当, 导致项目效果未达到预期;项目风险过高, 导致项目中断或失败;采购产品数量及品种不符合要求。

(四) 企业运营管理及项目管理的对策分析

1. 规范资金管理

在企业筹资过程中选择多种筹资渠道, 例如股票发行、债券发行、银行借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降低筹资成本, 根据传统理论、净收入理论、权衡理论 (MM理论) , 利用比较资金成本法、每股收益分析法确定最优资金结构。在资金投放中根据现金回收期或平均报酬率或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确定是否投资和投资规模。在对外投资中, 采用债券投资、股票投资、投资组合、联营投资等多种形式, 降低系统风险, 提高投资收益。对于流动资产管理, 对现金管理采用编制现金收支计划的方式, 并对现金收支进行日常控制, 通过现金周转法、成本分析法、存货模式、随机模式等方法制定理想的现金存量。在成本费用管理中区分收支资本、成本与营业外费用、成本与利润分配支出、当期成本与下期成本, 采用高低点发、直线回归分析降低成本费用, 在计划编制中, 根据原材料、辅助生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进行预算编制。在产品定价中, 采用成本加成定价、边际贡献定价、协商定价、保本加成定价、单位标准定价、随行就市定价等多种方法确定合理的定价, 确保销售收入, 同时对一般企业利润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税后利润分配等步骤进行企业的利润分配。

2. 优化项目管理

在项目集成管理中对项目的专项计划、前提假设、历史数据以及政策规定等信息进行搜集, 充分掌握项目所处的环境, 并运用价值分析和分步集成的方法对项目的成本、质量、工期三要素进行集成管理。在项目范围确定环节中, 采用项目范围检核表、项目工作分解检核表对项目范围进行确定。通过对系统分析法、模拟法、甘特图法、项目管理软件法等对项目的工期制定计划。合理使用项目过程成本管理法、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法等对成本进行管理, 从项目的设计、采购、实施出发, 利用类比估算、参数估计、标准定额等方式估算项目成本。对项目质量制定计划, 采用成本收益分析、质量标杆、流程图、实验设计法等降低质量成本。在团队成员的管理中, 建立绩效考评与激励政策, 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并定期对员工的项目相关知识进行培训。促进沟通方式的多样化, 采用口头、书面、电子媒介、聚会、回忆等方式培养团队的沟通习惯。为降低项目风险, 对风险通过概率估算、仿真模拟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度量和识别, 根据风险水平采取容忍、规避、转移、化解等措施。企业采购中, 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 并进行询价、选择供货来源, 并对合同履约和完结进行管理。

三、结语

企业财务运营管理以及企业项目管理虽然其针对对象、管理模式、存在问题以及相应对策存在差异, 但是在二者实施与执行的过程中有着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联系。企业财务运

加强水务单位财务管理促进水务产业的发展

◎文/陈红

摘要:水务单位的经营管理和社会民生关系较大, 水务单位的财务管理在其各项工作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 水务单位应当根据其财务管理的特点, 努力推动财务管理的优化, 创造有利于水务产业发展的财务氛围。

关键词:财务;水务;资金;管理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是经济社会发展及稳定的重要命脉, 水务发展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 水资源对于各地区的发展愈发重要。当前, 我国的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 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务单位作为水务管理的事业单位, 其正常运营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需要强化各级部门和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 以进一步解决我国水务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促进水务事业的发展。

一、水务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及其意义

(一) 水务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水务单位多为事业单位的性质, 作为水务管理的重要单位, 其财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负责地区内的水费收缴, 对基础设施的维修承担一定的责任。供水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是集中于水费收缴、设施投资和运营创收三个内容。由于征收水费的工作繁琐且任务量大, 财务管理要能够做到水费收缴的及时管理, 另外, 基础设施的维修也需要投入较大的财力支持, 因此其对资金的供给要保证充足。水务单位作为一个城市的重要公用事业单位, 其财务管理不仅仅是要保证有一定的公益性, 还需要能够创造一定的利润, 这些都是水务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二) 水务单位的财务管理意义

城市供水单位财务管理有重要意义。首先, 其财务管理是适应改革的需要, 以便于供水单位提升其竞争力。城市供水单位也开始面向市场, 需要在市场上竞争, 同一城市中的不同供水单位也存在不同的成本, 因此供水单位需要通过财务管理以分析自身的成本和行业的数据, 对其具体的改进提出一

营管理是项目集成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项目集成管理是财务运营管理的服务对象和信息数据来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开拓, 二者的管理模式将进一步向信息化、整体化、高效化发展, 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电子商务、数学建模、程序实现等技术将广泛运用于管理中。

在发展的过程中, 财务管理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和重点, 企业运营管理与企业项目管理作为主要模式, 将会在企业成长的道路中充当重要角色。企业应该以二者为中心辐射带动并影响其他管理水平及模式的提升。在做好企业财务运营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同时, 企业也要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企业文化些建议。财务管理也是事业单位改善治理的重要内容, 财务管理可以实现对经营者和管理层的监控, 发挥监督职能。其次, 财务管理是提升管理效率, 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措施。随着改革的深入, 不少地方的基础公用产业也将逐步对外开放, 供水的垄断地位将逐步打破, 未来供水领域将有更多的资本注入, 财务管理需要起到该有的作用, 提升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效率, 提升效益, 保障国有资本的利益。再次, 财务管理是实现供水单位社会责任, 服务民众的基础。供水单位的主要职责在于向城市供水, 其职责是否能够实现好和民众的利益息息相关。

二、水务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

(一) 财务管理的理念滞后, 缺乏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

由于供水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目前很多城市和地区的供水单位都是地方政府投资建设并参与运营的, 计划经济的色彩较重, 同时市场的垄断地位及民众的议价能力、可选择权较少也导致了供水单位的竞争意识不够。很多供水单位经营层和管理层对内部的管理不够重视, 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够, 认为供水单位的财务管理就是简单的做账和现金管理, 而内部的员工成本意识也不够, 部分供水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建立, 但是没有执行到位, 目前大多的供水单位的成本和费用较高。即使在一些有民营和外资参与竞争的城市, 其供水单位忧患和竞争意识均较低, 很多供水单位的晋升体系、社会定位也与财务管理相关性不高, 导致其经营和成本受到诸多其他因素的扭曲, 无法实现财务管理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 财务管理缺乏长远战略考虑, 预算存在较多的问题

随着市场改革的深入和城市化的进程逐步推进, 越来越多的城市供水单位面临着新的挑战, 供水单位需要结合未来的发展做好自身的建设, 需要在预算等环节上有长远的考虑。水务单位难以在预算编制时详细系统地考虑预算的规划, 无法足额预计应急所需的资金, 在一些不属于人为控制的天气因素导致的重点任务中缺乏必要的资金, 容易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具

建设, 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宏观经济发展方向, 各个部门实现协调统一, 能够与当前的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化接轨。

参考文献

[1]何宇红.发挥财务运营管理职能, 助推企业改善效益[J].北京:中国科技纵横, 2012 (12) .

[2]李桂梅.探讨我国企业财务运营管理问题[J].北京:电子制作, 2012 (11) .

篇4:连锁企业运营管理探析

一、运营的相关理论

运营,或又可称为营运。企业一般由经营、管理、运营三个机能层面所构成。经营机能多与公司整体目标和战略事项的设定和决策有关,属总经理层次上的业务内容;运营则多为在既定目标下,企业通过所掌握的资源而具体落实既定目标的内容。此环节属营运总监的业务范围;而管理机能层面则多与财务、人事、后勤、电脑等具体专业内容有关,多属协助支援性二线业务,在预警性等方面辅助经营与运营,一般多由懂一线运营的人员担任。

营运,可以浅显地理解为经营运作管理。在公司设立营运部门,也就是更集中地提升公司的收入,控制直接用于一线营运的费用,从而搭建一个高效率低费用的营运体系。成功的零售连锁,搭建一个营运体系,按照3S的原则来进行,即Specialization:专业化;Simplification:简单化;Standardization:标准化。

二、组建运营体系的意义

通常,我们会给营运部门设立许多管理指标(KPI),这些部门围绕这些指标开展业务工作。然而随着业务的深入和管理的细致化,指标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最终导致营运线的工作在一系列详细繁多而不成体系的指标中丧失重点和主旨。在实践中,营运即扩大销售提升销售效率。更高的销售可以带来更大的市场话语权,摊薄固定费用,从而带来更低的费用率;而低成本,可以带来单位销售的毛利贡献率,从而实现企业更高的赢利能力。营运对经营的贡献就是快速发展市场,增加收入。

三、组建运营体系的关键

明确营运的经营目标。营运的目标可分为,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经营目标是直接对利润产生影响的,是根本所在。明确达到营运目标所要控制的关键管理点。销售额提升:管理好经营内容;其次要把商品信息通过各项宣传活动传递给消费者;再次通过专业服务帮助消费者高效地选用并组合商品,以获更高的性能满足;最后降低商品成本价,扩大利润空间,增强低价销售的能力;利用商品质量专业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同时销售额监控还可从客单价和来客数来进行管理。综合毛利率提升:控制商品成本;抓好返点商品的销售;要做好门店终端服务。营运费用控制,关键在变动费用管理。减少不良库存,间接降低损耗,提高资金周转效率,提升投资回报率;关注不动销库存、滞销库存和近效期库存。

对以上管理点必须制定标准和设立控制指标。首先要设计工作报表体系,将各指标按一定的周期定时上报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同时,要制定工作流程和标准,以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协调和等待时间,同时在连锁扩张时实现快速管理复制的目的。

找对合适的管理人选。对营运总监的责任和人先条件是做好营运管理的一个前提基础。营运总监的一般要求有:管理类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受过管理学、财务管理、企业运营管理、领导艺术、生产作业管理等知识培训。5年以上工作经验,4年以上高级管理经验。出众的领导管理才能和良好的商业理念。具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组织及策划能力和良好的沟通技巧;能与政府、企业高层人士广泛接触,并深入沟通;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市场业务经验。办事认真严谨;追求成功,精力充沛,可以承受较大工作压力。

四、运营体系搭建的具体步骤

确定营运部门在经营体系中的作用、具体目标要求。设定监运总监任职要求,寻找合适的营运人选。以营运总监为中心组建营运体系。部门设立,包括部门职能,核心业务设计,指标设计及部门人员配备。设计各部门报表体系,并初步制作关键业务流程和关键岗位的工作标准。按初步的报表体系和标准体系开始运行营运系统,并定期检讨,提出原有标准的不合理处,并修改,直到营运系统运行顺畅、营运目的在体系运行过程中能明确达成为止,此时标准方可定案。教育监督各岗位员工严格按标准开展工作,履行岗位责任。当作业条件和营运条件发生改变时,需要对相应的标准再度修改,并按新标准监督实行。

五、打造独特的运营竞争力

1、供应商资源整合。首先是要运用连锁独特的优势,由总部统一采购下订单,以提高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必要的时候,可以联合友好且市场不重合的同行,共同组成采购聪盟,进一步扩大规模谈判优势;其次,要利用好供应商的商品专业知识,和消费者教育能力,将其终端产品技术引进,以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和员工服务技能

2、员工培训。包括员工基本素质和专业服务训练。一个零售卖场最基本的购物软环境,就是由服务人员素质决定的。如果员工能成为消费者的购物顾问,那将是公司最难以模仿的竞争力。

篇5:企业运营管理复习

名词解释:

1.产品布置:按照某种产品或者零件的装配或加工工艺的顺序,来排列相关设备,遵循的原则是对象工业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水线生产或装配线。

2.工作设计:指确定这些任务的职责范围,工作环境和执行方法,以便工作的结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3.标准作业时间:是一位受过训练,有经验的工人,在一定的方法,工具设备的工作环境下,以正常步骤完成标准作业所消耗的时间,其中包括作业时间和允许延误的可能时间。

4.项目: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完成后,不再重复的工作或事业。项目管理:是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主,按照木箱活动的程序对项目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目标管理。

5.图表法:基本上是一种通过不断尝试与修正错误而最终获得满意结果的方法。因此又称纠错法。

6.运营安排:又称作业计划,是一种短期计划,它体现中期计划即综合计划的具体进度,计划期一般为一周~~3个月。

7.预计耗尽时间:是一种相当简单而已适用于批量生产的计划方法,由于他不是按固定顺序生存产品,二嫂按当时的存货水平和预测需求量来确定生产顺序,由此是一种动态的方法。

8.设备管理:对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即依据企业生产经营目标选择设备,使用设备,维修设备,以及更新设备的全部管理工作

9.技术寿命:是从技术的角度看设备的使用期限,它是由元件磨损决定的经济革命:是从经济角度看设备最合理的使用期限。他是由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共同决定的。

10.中期计划:中期计划由企业中层管理部门制定,计划一般为3~~18个月。通常集中于企业生产的运营量上而不是具体品质或规格产品的质量,因此也缺乏为总产量计划或综合计划。

11.运营:将组织的业务活动及其劳动成果与顾客的需求连接在一起的过程,运营即包涵了有形产品的转换过程,也包涵了无形产品的转化过程。

12.运营管理:是对组织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整个流程计划,设计,组织和控制,运营管理的观点认为系统是开房的,运营管理不但涉及组织内部的业务流程管理,而且还涉及跨组织的业务流程管理。

13.垂直维度劳动力密集程度:在服务运营系统中劳动人要素投入与资本要素投入的比率。

14.顾客定制:是指顾客个性化要求影响企业提供服务的内容与性质的程度。

15.运营战略:是以最有效利用企业主要资源的方式支持战略业务单位获得竞争优势,使得企业的整体效益最大化的长期规划,运营战略处于企业战略总体系的第三层次。运营战略所关注的是在实施上一层次战略的过程中有效运用职能,使得企业运营效益最大化,运营战略为业务单位战略提供运营效率支持并受业务单位战略的制约。

16.生产能力:一个生产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地最大数量。

17.设计能力:是指在理想情况下不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有时也称为理想能力。

18.有效能力:是指在考虑产品变换,机器维护,午餐休息时间计划等实际状况后,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

19.实际产出:是指企业在实际运营中能达到的产出。

20.单一设施地点问题:是指在运营资源的原由S1,S2,S3……ST等地供应,而将制成品运至D1,D2,D3……DT等地销售的情况下,在备选地点L1,L2,L3……LM中选择适当的单一设施地点,使得总成本为最低或利润最大。

21.设施选择:一般程度通常把包括初步计划,地理位置筛选,资料分析,评估并选择厂址。

22.工艺布置:将具有相同功能的同种设备集中在一个工作站,其遵守的原则是工艺品专业化,因此也称工艺专业化布置或成功布置。

简答题:

1.产品-流程矩阵:

从一般意义上而言,产品的生产流程可以分为5类,既:

1.项目流程 2.加工车间流程 3.批量生产流程.4.流水线流程.5.连续生产流程

2.单一资源生产率:

单一资源生产率在运营实践中最常见的5种:

1.劳动生存率 2.资本生产率 3.材料生产率 4.能源生产率 5.营销生产率

3.合理设计生产过程的要求:

共5种: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生产过程的平衡性 3.比例向.4.均衡性 5.适用性

4.流水线的基本特征:

1.顺序性 2.专业性 3.节奏性 4.连续性 5.比例性

5调整供给变量,利用生产能力的方式可使供需趋于平衡可调整的供给变量

共5种“

1.雇佣跟解雇 2.加班或减班 3.雇佣兼职或临时员工 4.存货 5.外包

6.涉及成本,是定综合计划所做出的决策是会影响以下5种:

1.生产成本 2.生存率改变成本 3.存货持有成本 4.顾客服务与缺货损失 5.采购成本

7.生产控制管理模块能够完成下列工作:

1.确定物料代码 2.生产进度管理 3.物料需求计划管理 4.能力需求计划管理 5.车间控制

8.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5种EKP流程模式:

1.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子模块 2.招聘管理子模块 3.薪酬核算子模块 4.工时管理子模块

5.设施核算子模块

1.产品布置:按照某种产品或者零件的装配或加工工艺的顺序,来排列相关设备,遵循的原则是对象工业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水线生产或装配线。

2.工作设计:指确定这些任务的职责范围,工作环境和执行方法,以便工作的结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3.标准作业时间:是一位受过训练,有经验的工人,在一定的方法,工具设备的工作环境下,以正常步骤完成标准作业所消耗的时间,其中包括作业时间和允许延误的可能时间。

4.项目: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完成后,不再重复的工作或事业。

项目管理:是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主,按照木箱活动的程序对项目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目标管理。

5.图表法:基本上是一种通过不断尝试与修正错误而最终获得满意结果的方法。因此又称纠错法。

6.运营安排:又称作业计划,是一种短期计划,它体现中期计划即综合计划的具体进度,计划期一般为一周~~3个月。

7.预计耗尽时间:是一种相当简单而已适用于批量生产的计划方法,由于他不是按固定顺序生存产品,二嫂按当时的存货水平和预测需求量来确定生产顺序,由此是一种动态的方法。

8.设备管理:对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即依据企业生产经营目标选择设备,使用设备,维修设备,以及更新设备的全部管理工作

9.技术寿命:是从技术的角度看设备的使用期限,它是由元件磨损决定的经济革命:是从经济角度看设备最合理的使用期限。他是由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共同决定的。

10.中期计划:中期计划由企业中层管理部门制定,计划一般为3~~18个月。通常集中于企业生产的运营量上而不是具体品质或规格产品的质量,因此也缺乏为总产量计划或综合计划。

11.运营:将组织的业务活动及其劳动成果与顾客的需求连接在一起的过程,运营即包涵了有形产品的转换过程,也包涵了无形产品的转化过程。

12.运营管理:是对组织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整个流程计划,设计,组织和控制,运营管理的观点认为系统是开房的,运营管理不但涉及组织内部的业务流程管理,而且还涉及跨组织的业务流程管理。

13.垂直维度劳动力密集程度:在服务运营系统中劳动人要素投入与资本要素投入的比率。

14.顾客定制:是指顾客个性化要求影响企业提供服务的内容与性质的程度。

15.运营战略:是以最有效利用企业主要资源的方式支持战略业务单位获得竞争优势,使得企业的整体效益最大化的长期规划,运营战略处于企业战略总体系的第三层次。运营战略所关注的是在实施上一层次战略的过程中有效运用职能,使得企业运营效益最大化,运营战略为业务单位战略提供运营效率支持并受业务单位战略的制约。

16.生产能力:一个生产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地最大数量。

17.设计能力:是指在理想情况下不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有时也称为理想能力。

18.有效能力:是指在考虑产品变换,机器维护,午餐休息时间计划等实际状况后,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

19.实际产出:是指企业在实际运营中能达到的产出。

20.单一设施地点问题:是指在运营资源的原由S1,S2,S3……ST等地供应,而将制成品运至D1,D2,D3……DT等地销售的情况下,在备选地点L1,L2,L3……LM中选择适当的单一设施地点,使得总成本为最低或利润最大。

21.设施选择:一般程度通常把包括初步计划,地理位置筛选,资料分析,评估并选择厂址。

22.工艺布置:将具有相同功能的同种设备集中在一个工作站,其遵守的原则是工艺品专业化,因此也称工艺专业化布置或成功布置。

简答题:

1.产品-流程矩阵:

从一般意义上而言,产品的生产流程可以分为5类,既:

2.项目流程 2.加工车间流程 3.批量生产流程.4.流水线流程.5.连续生产流程

2.单一资源生产率:

单一资源生产率在运营实践中最常见的5种:

2.劳动生存率 2.资本生产率 3.材料生产率 4.能源生产率 5.营销生产率

3.合理设计生产过程的要求:

共5种:

2.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生产过程的平衡性 3.比例向.4.均衡性 5.适用性

4.流水线的基本特征:

1.顺序性 2.专业性 3.节奏性 4.连续性 5.比例性

5调整供给变量,利用生产能力的方式可使供需趋于平衡可调整的供给变量

1.雇佣跟解雇 2.加班或减班 3.雇佣兼职或临时员工 4.存货 5.外包

6.涉及成本,是定综合计划所做出的决策是会影响以下5种:

1.生产成本 2.生存率改变成本 3.存货持有成本 4.顾客服务与缺货损失 5.采购成本

7.生产控制管理模块能够完成下列工作:

1.确定物料代码 2.生产进度管理 3.物料需求计划管理 4.能力需求计划管理 5.车间控制

8.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5种EKP流程模式:

篇6:企业运营管理论文

运营,泛指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运营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协调、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制造和提供服务过程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企业的运营管理进行阐述,浅谈拙见,以为探讨。

【关键字】

企业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而这一切又来源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运营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目标贯彻执行的具体体现。要做好运营管理,必须要坚持做到以下五点。

一、确定企业目标,并以全面落实企业目标为中心

企业首先要非常明确自己的目标,同时对目标进行有效的管理。目标管理是一项系统管理工作,只有精于设计、重在推行及全面统筹,才可以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加速器和助推器。那么如何有效实现企业目标管理呢?

1、制定目标

这是目标管理最重要的阶段,可分为四个步骤:

①进行目标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目标可分为三类,一是按照作用不同分为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经营目标包含销售额、费用额、利润率等指标,管理目标包含客户保有率、新产品开发计划完成率、安全事故控制次数等;二是按评价方法的客观性分为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三是按照管理层级分为公司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

②高层管理预定目标。根据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制定公司年度整体经营管理目标。

③首先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接着再确立下级目标。

④上级和下级就实现各项目标所需的条件以及实现目标后的奖惩事宜达成协议。制定目标既可采取由上到下的方式、也可采取由下到上方式,还可以两种方式相结合。并且要全面沟通,达到一致。

2、分解目标

公司整体目标分解成部门目标,部门目标分解为个人目标,并量化为经济指标和管理指标。根据公司的现状,可以在营销部门、生产部门、采购部门实施全员目标管理,其他后勤支持部门先推行部门级目标管理。

3、实施目标。要经常检查和监控目标在实施过程的执行情况和完成情况。如果出现偏差,及时从资源配置、团队能力和管理系统等方面找出原因,及时补充或强化。

4、信息反馈处理。在考核之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进行目标实施控制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因此在考核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及时进行调整和反馈。

5、检查实施结果及奖惩。按照制定的指标、标准对目标进行考核,依据目标完成的结果与部门、个人的奖惩挂钩,甚至与个人升迁挂钩。

二、制定制度,简化流程。用制度管人,按流程办事

制度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先制定制度。企业制度对企业发展来说是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因为企业本身就是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实际上就是依靠企业链条互相连接起来的。也就是说,企业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核心纽带和基础。

制度是企业竞争的重要内容。制度是企业长远发展的运转平台,成功的企业源自卓越的管理,而卓越的管理来自优越的制度。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凝聚人才,引进人才和稳定人才靠的就是先进合理的制度。制度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注意激励机制的改善和提升。

执行力达到标准化精细化才能确保制度的效用。一个困扰众多管理者的难题是企业已经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但由于制度细则不完善或执行力不够,经常导致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所以,要想使制度完全发挥其效率,与之匹配的执行细则和执行标准是不可缺少的。

简单化流程是提高效率的捷径。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近年来企业实践中已大量采用系统的标准表格方式。标准化表格管理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直接参与填写核对和确认,因而使管理更加有效。另外,标准化的管理表格清晰简洁,所表达的内容一目了然,是企业管理中简便高效的文件处理模式。

三、实施“三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营规则

运营管理要有标准,即标准化;实现标准要靠制度保证,即制度化;贯彻制度要靠严格的规范,即规范化。

(一)标准化

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标准化有助于企业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标准化,企业的进步离不开标准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标准化!

标准化管理是符合外部标准(法律、法规或其它相关规则)和内部标准(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理念)为基础的管理体系。规范企业标准化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合理配置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还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二)制度化

制度化是指群体和组织的社会生活从特殊的、不固定的方式向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的转化过程。制度化是群体与组织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是整个社会生活规范化、有序化的变迁过程

制度化管理的实质是依靠由制度规范体系构建的具有客观性的管理机制进行管理。 制度化管理具有以下优越性:科学性;客观性;规范性;稳定性。

那么企业如何进行制度化管理呢?

1.建立制度,必须充分考虑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推行制度,必须维护其严肃性和权威性

3.增强创新意识,防止制度僵化

4.正确处理制度化管理与情感管理之间的关系

(三)规范化

规范化管理的控制标准: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时刻,都处于受控之中。

企业管理规范化的行为标准:决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权责明晰化、奖惩有据化、目标计划化、行为标准化、控制过程化。 规范化管理的措施要求: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专业化、数据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点:效率、效益。

四、坚持运营原则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全员参与能给员工以当家做主之感,进而提高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要严格加强过程监控,同时认真执行信息反馈、调整,建立一个监督、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时纠正与预防,坚持持续改进,进行总结调整。

五、加强执行与控制

控制监督是企业为了保证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方法、程序和措施。大量的管理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因而内部控制监督成为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应从实际出发,按管理系统要求,实事求是地建立自我调整、检查和制约的内控监督体系,并形成一个健全完整、运行灵活的控制监督系统。

上一篇:优秀公安警察事迹材料下一篇: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