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青铜之美》江西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设计

2024-06-21

《感悟青铜之美》江西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设计(精选8篇)

篇1:《感悟青铜之美》江西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设计

第19课 感悟青铜之美

教材分析

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早在石器时代的末期,就已经出现青铜器了。商代600多年的时间是青铜工艺从成熟到鼎盛的时期。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造与使用已遍布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礼器、乐器、武器、杂器、食器、盛器、酒器、水器、工具等。青铜制品有锥、斧、锯、钩、刀、箭、戈、矛、鼎、鬲、爵、角、觚、尊、壶、觥、勺等。

青铜器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是生活中很少见到的,除非到博物馆参观。青铜时代的确是太遥远了。这一课就是要带同学们走近青铜、观察青铜、熟悉青铜,了解4000多年前,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精巧的铸造工艺,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面对青铜器的各种造型和纹饰,学生无疑会感到神秘、好奇。老师可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青铜器图片及史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是了解青铜器主要有哪几种主要器皿(如鼎、爵、觥、斧、尊等)及其功能;二是探索青铜器上独特的纹饰(如动物纹、几何纹和人物纹)及塑像(如大禾人面方鼎中的人像和四羊方尊)有何作用和意义是探究青铜器在造型方面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奇巧绝妙的融合。如教材中所编选的“鸟纹象尊”,神态栩栩如生,其圆浑的躯体用来盛酒,背上开盛酒口,其盖上两个环,便于开启,既美观又实用,象鼻作为出酒口上翘,既便于倒酒,又使静立的象尊产生动感。

这一课从欣赏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青铜器的兴趣。教材中编排了四幅学生作业,可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感到青铜器虽神秘,但可用我们的画笔来绘、表现,通过写生(临摹)加深对青铜器的认识。

设计理念

本课时从欣赏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青铜器的兴趣。教材中编排了四幅学生作业,可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感到青铜器虽神秘,但可用我们的画笔来绘、表现,通过写生(临摹)加深对青铜器的认识。

学情分析

青铜器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是生活中很少见到的,除非到博物馆参观。青铜时代的确是太遥远了。这一课就是要带同学们走近青铜、观察青铜、熟悉青铜,了解4000多年前,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精巧的铸造工艺,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青铜器的实用功能、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方法与过程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青铜美的造型和纹饰特征,并用 画笔或黏土手工制作表现出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我国青铜文化的艺术魅力,激发对青铜探究的兴趣,增 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青铜器的用途中去欣赏青铜的造型和纹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课件、青铜器的资料袋、绘画纸、彩色卡纸、黑色黏土、剪刀、黏土工具、黑色勾线笔、水粉笔、画笔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课前听音乐,猜一猜这段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导入编钟。

2.介绍曾侯乙编钟,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件新奇的宝贝,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鉴宝,谁愿意上来看一看。(提示学生用手摸一摸,敲一敲)你知道这是件什么宝贝吗?

3.你们对我的宝贝好奇吗? 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导入青铜。对于青铜器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4.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大家一起来“感悟青铜之美”,(课件出示:课题),探究它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欣赏、感悟

1.首先我们看看青铜器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怎么铸造出来的?。

(播放视频)2.哦,原来青铜是红铜、锡和铅的合金。

3.青铜器的种类繁多,通途也非常广泛,古时候人们的生活与青铜器密不可分,我们从青铜器的几个用途去欣赏青铜器,主要从造型、纹饰两方面来欣赏。(与学生互动讲解)1.酒器(课件出示:酒器爵的图片)

2.食器(课件出示:食器鼎的图片)3.兵器(课件出示:兵器钺的图片)

4.水器(课件出示:水器盘的图片)5.乐器(课件出示:乐器钟的图片)

6.鉴赏由江西省出土的《伏鸟双尾铜虎》。

三.当堂检测,拓展练习

1.可以用黏土仿制或线描剪贴的方式做青铜器,并能在创作过程中敢于将自己的想

法和创意体现在作品中。做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2.分组作画,教师介绍不同形式的绘画(可用线描画、彩色卡纸画。黏土制作等)

(课件出示:青铜器线描欣赏,配乐)

四、作品展评

布置展览,请同学上来介绍一下自己的青铜器。

五、对标小结 板书设计

第19课 感悟青铜之美

教学反思

篇2:《感悟青铜之美》江西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彩陶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色陶器,它最早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部村,所以有“仰韶文化”之称。彩陶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6000年以前。陶器的出现,是人类用火改变物质的第一次创举,是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因而改变了原始人的生活。早期的陶器是用最原始的手制法,颜色不均。厚薄不一,纹饰不多。中期出现了慢轮制法,随后出现了快轮制法,器型越来越丰富。类别有碗、壶、钵、罐、盒、瓶、鼎、盘、豆、鬻之分,色泽有红陶黄陶、黑陶和白陶之别。装饰有刻画、泥条堆贴、拍印、雕塑和彩绘等。在花纹上最早是以象形的动物为主,后来逐渐向植物和几何纹发展,并阻越来越抽象图案化,其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即使是现代工艺大师也为之感叹、折服。对于学生来说,初次接触彩陶,都会感到它既遥远又新奇,很想探个究竟、问个明白,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如这些彩陶是在哪里发现的原始人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彩陶的?这些不同形状、大小异的彩陶各是做什么用的?有的彩陶做成尖底起什么作用?白陶鬻做三足有什么作用?彩陶人面鱼纹盆为什么将图案画在盆里?为什么喜欢画鱼纹?与他们的生活有关系吗?等等。针对这一课,老师可创设原始情境,还原原始生活,假想身临其境,让学生用心感悟彩陶。

从问题入手,帮助同学们收集资料,合作探究,设疑释疑,同时鼓励学生“亲手体验”,为同学们创造必要的条件,激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作,制作出自己的“彩陶”爱玩泥巴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课的重点是体验制作彩陶的乐趣,引导他们学习彩陶文化、感悟彩陶艺术,亲手用黏土制作彩陶,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当一回彩陶设计师。

设计理念

本课时设计从问题入手,帮助同学们收集资料,合作探究,设疑释疑,同时鼓励学生“亲手体验”,为同学们创造必要的条件,激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作,制作出自己的“彩陶”。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初次接触彩陶,都会感到它既遥远又新奇,很想探个究竟、问个明白,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如这些彩陶是在哪里发现的原始人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彩陶的?这些不同形状、大小异的彩陶各是做什么用的?有的彩陶做成尖底起什么作用?白陶鬻做三足有什么作用?彩陶人面鱼纹盆为什么将图案画在盆里?为什么喜欢画鱼纹?与他们的生活有关系吗?等等。针对这一课,老师可创设原始情境,还原原始生活,假想身临其境,让学生用心感悟彩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华祖先创造的彩陶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了解并掌握彩陶的装饰纹样以及制作方法,“亲手体验”,发挥想象、大胆创作,制作出自己的“彩陶”。

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创作能力,体验制作彩陶的乐趣,传递爱心。

(二)方法与过程

认识彩陶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感悟彩陶艺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制作彩陶的乐趣,引导他们学习彩陶文化、感悟彩陶艺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制作彩陶的乐趣,引导他们学习彩陶文化、感悟彩陶艺术。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中华祖先创造的彩陶文化,应用所学到的彩陶制作方法和装饰特点合作制作一件陶瓷品。

教学准备

课件,橡皮泥或泥巴,颜料,笔,抹布等。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图片,请学生看一看、说一说。(2)你还能说出其他的陶瓷品吗? 2.陶瓷分类。

(1)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缸,坛、盆、罐、盘、碟、碗等。

(2)工艺陶瓷:如花瓶、雕塑品、园林陶瓷、器皿、陈设品等。

(3)工业陶瓷:如砖瓦,排水管、面砖,外墙砖,卫生洁具,管道,电瓷绝缘子等。

总结:陶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融合了人们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又多姿多彩的艺术珍品,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3.导入课题

4.初步了解彩陶的历史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前的新石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我国就有了较发达的陶器,这是彩陶的萌芽时期。在河南省渑池仰韶村首次发现大量古文化遗存文物,这就是驰名中外的“仰韶文化”。专家学者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陶罐、碗、瓶等陶器。

5.欣赏早期彩陶图片,观察陶瓷上有些什么花纹?线条如何?从装饰上来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愿望。学生和老师交流讨论,了解一些纹样的含义

总结:在装饰上,最早是以象形的动物为主,后来逐渐向几何纹样和植物纹样发展。一般用刻画、泥条堆贴、拍印、雕塑、和彩绘等形式进行装饰。

6.制作方法

手制法、模制法、轮制法。最原始最方便的方法是手制法,引导学生说说手制法可以用哪些动作来完成(技法),压、捏、揉、团、搓、接等

7.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表扬学生的创意。

要求:注意卫生,学会分工,团结合作,虚心学习,完成表格填写

制作过程中允许学生下位去参观其他小组的作品,鼓励学生相互学习。

8.评价

说说自己的爱心想法和创意。板书设计

第17课日用陶瓷 教学反思

感悟彩陶之美工艺陶瓷

篇3:《感悟青铜之美》江西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设计

(一)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 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 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 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 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 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 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 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 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 然后欣赏动画片,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然后小组合作, 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 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 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 近处的什么大 (高) ?远处的什么小 (矮) ?然后让孩子们总结。 (同样大小的物体, 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 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 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 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 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 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 让孩子们欣赏, 教师引导, 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 能力反馈, 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 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 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 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 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 (绘画, 拼贴, 或两者结合) , 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 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 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 课后拓展

篇4:《感悟青铜之美》江西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设计

【关键词】小学语文;《秋思》;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洛”。

2.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 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只采用多种形式,并且注重读的层次分明,让学生逐步、逐词、逐字走进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真挚情感,在体会与一次次的吟咏中呈螺旋式上升地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篇5:《感悟青铜之美》江西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电话是当今信息时代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学生对电话非常熟悉,也很感兴趣。本课的设计内容可以以电话招商会的形式展开,体现玩乐的结合,让学生在巧妙的制作活动中探究设计的方法,将学生带入设计应用的领域。

教材中给学生展现的有学生们的电话游戏、现代的手机、可视电话等,以不同的形式给学生演示了新时代的通信工具。在学生的作业中,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电话的功能。轻便的手机、家中的座机、美观的无绳电话机、方便的公共电话机、程控电话机无不体现着强烈的设计意识。教师应从电话的外形电话的功能等方面指导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求异,树立设计的意识。制作时所有的材料如金属罐盒、纸盒、果冻盒等废弃物品,都取自于生活。同时,给予学生充分展开联想的空间,为设计创造良好的条件。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内容以电话招商会的形式展开,体现玩乐的结合,让学生在巧妙的制作活动中探究设计的方法,将学生带入设计应用的领域。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电话是很熟悉的,制作时所有的材料如金属罐盒、纸盒、果冻盒等废弃物品,都取自于生活。学生能充分展开联想的空间,设计出新时代的通信工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话的功能与基本特点,尝试设计制作一部电话作品,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

让学生在看、学、做、玩的过程中体验设计的乐趣和成功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电话的方法,认识到特殊电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看、学、做、玩一部电话的过程中体验设计的乐趣和成功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设计意图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制作出新颖有趣的电话。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份、实物电话、手机。学生用具准备: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彩色笔、其他废旧物品材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都非常喜欢,那今天上课前,老师先给同学们猜一个谜语,同学们认真听,看谁猜得准确。“没嘴它会说话,没耳它能听话,细细一条线,连着千万家”。同学们猜猜看,它是什么? 同学们猜得很准,谜底就是电话。电话作为现代社会众多的通信方式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很普及了,它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使人们的交往更频繁、更广泛,使生活变得更方便。可以说“电话连着你我他”。因为电话的频繁使用,我们又称为热线,今天我们学习第八课:热线你我他。(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师:哪些同学家里有电话?谁能说一说你家是什么电话? 师: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话主要是有两大类: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包括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普通电子按键电话、无绳电话、录音电话等,移动电话如手机。(屏示现代电话图片), 2.为什么大家都需要电话呢?大家都用它做什么? 生:问问题、说事情、查东西……

师总结:交流感情、互通信息、报警、查询、娱乐(板书)3.电话最重要的功能是传递消息,在古代没有电话的时候,人们用落后的方式传递消息如烟火传信、快马传信、飞鸽传书、旗语、灯语等。相比之下,现在的电话传递信息更迅速更准确,可是你希望未来的电话有些什么功能呢?

生:可视、可闻等,鼓励新想法。

师:同学们设计的电话功能可真棒。大家再看看,你们设计的功能,还想要放在这些普通的电话机上或电话亭里吗?(出示实物电话、屏示电话亭)当然不会,大家一定有很好的想法。让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同学起来说说想做个什么样的电话,还准备了些什么材料,想采用什么方法制作?

三、设计制作:

情景创设:老师这里有世界通信公司的电话展邀请卡,设计制作出有趣、美观的电话或电话亭的小组将直接参加展览,大家想不想要?只有用心设计,通力合作的小组会得到,我们来比比赛,老师说开始直到音乐停之前制作,大家准备好了吗?开始吧,大家加油!

播放音乐,作为时间提醒并营造气氛。

四、欣赏评价,学会学习别人的优点

请最认真的学生展示作品,并两个小组选择一个情景表演打电话。教师重点从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小组合作的凝聚力和礼貌用语使用上鼓励学生,发给邀请卡。

五、延伸拓展:

让学生回家向爸爸妈妈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一起打个电话给远方的亲人,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关心和问候他们,告诉他们很快会去看他们。

板书设计

8.热线你我他

篇6:《感悟青铜之美》江西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设计

--周舟

根据本校这学期的教学计划目标我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本学期五年级的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五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是很好,学习习惯比较差,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一般。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起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2、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

3、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4、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学习内容:

以传授美术基本知识和技法为主,提高学生美育方面的理论素质和技能素质,扩大学生视野,接触手工各方面的实践,丰富表现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在绘画手工操作、图案各方面提高兴趣,进行新的学习和创造。具体分成四个学习领域——

1、造型与表现:

(一)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

(二)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

(三)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

(四)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

(五)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设计与应用: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与评述: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综合与探索: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要求:

以学习新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为主,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各方面知识,了解并掌握各项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上课。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贯彻启发原则,采用尝试、暗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的创造。

3、加强示范,并且充分利用图片、范画、及投影仪、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4、积极进行教改实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

5、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课外辅导:

平时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正常活动,还要争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参观学习,并且参加社会举办的一些比赛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欣赏能力。

七、教学进度表

课序课题学习领域课时

1崇敬的人造型•表现2

2长长的路设计•应用/造型•表现1

3高高低低的房子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4未来的交通工具造型•表现

5未来的家用电器造型•表现

6小小桌椅设计师”设计•应用

7热线你我他设计•应用

8扎扎糊糊设计•应用

9老矿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10走进自然

(一)设计•应用2 2 2 22 2

11走进自然

(二)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2

12重复的美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2

13渐变的美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2

14感悟彩陶

15走进青铜

16小小编辑部

篇7:《感悟青铜之美》江西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设计

科:

美术上册

级:

四年级

任课教师:

___

第一课

题:幽默的形象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幽默感有一定的认识。

2、学会欣赏及评价幽默漫画。教学重点:欣赏幽默的形象与漫画。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感受幽默漫画的内涵。教学过程:

1、导入

幽默是智慧的火花,幽默是情感的表达。它或许是使人发笑的一句话、一种偶发的瞬间表情与动态、一段小小的故事„„

2、新受

漫画:是表现幽默形象的只要形式。它运用简约、夸张的手法,强化任务的某一特征,或通过比拟、象征的方法,简练的概括出种种画面,从而表现幽默诙谐的形象和画面效果,在逗人开怀一笑之余,使人得到许多启示。

3、作品欣赏

(1)两只大大的耳朵是相声艺术大师马三立漫画的主要特征。

(2)小胡子、小礼帽、翘头皮鞋和文明拐杖,配上滑稽的形体语言,成为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留在亿万观众心中永远的幽默形象。(3)三毛流浪记。

(4)德国连环漫画《父与子》。

4、评一评

(1)你认为怎样的形象才具有幽默感?

(2)选择一幅你最感兴趣的图例,说说你对作品的感受。

第二课

题:花园·果园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画出心中最美的花园和果园,表现方式可以具体形象,也可以是瞬间的感受。

2、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十九条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十五条

新建工业企业和现代化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积极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欣赏及评价优秀的作品。

教学难点:表现方式可以具体形象,也可以是瞬间的感受。教学过程:

1、诗歌导入

花儿开了,粉的像霞,黄的似金„„

花园里万紫千红。果子熟了,红红的苹果,橙橙的橘„„ 果园的五彩缤纷。

(把纷繁的色彩和场景归纳为一个整体,渲染出浓郁的气氛。)

启发学生想象、表现花园·果园的美丽景色,完成学科规定的教学任务。

2、欣赏及评价学生优秀作品

(“愿家乡都在花园中”、“盛开的郁金香”、“水果丰收”、“花园”。)让学生讨论与评价。

讨论、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景色”?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由此我们想到了什么?引入法制问题,教师总结。

3、画一画

同学们心中最美的花园和果园,表现方式可以具体形象,也可以是瞬间的感受,表现方式可以具体形象,也可以是瞬间的感受。

4、评一评

(1)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画。(画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画?)

(2)请同学们评一评他人的画。

第三课

题:热闹的养殖场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通过儿歌产生丰富的联想,并创作。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彩色吹塑版画的基本技法。教学难点:彩色吹塑版画的制作过程。教学过程:

1、导入(儿歌配画)

“猪儿肥,牛二壮,鱼儿虾儿满池塘。鸡儿鸭儿一群群,养殖场里喜洋洋。”

2、彩色吹塑版画的制作方法(师示范)

(1)先用铅笔在吹塑纸上画出你想要的图案,使其凹陷;

(2)用水粉的吹塑纸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只涂凸起的部分);

(3)把卡纸覆盖在涂过颜色的吹塑纸上,进行按压。

这样一幅漂亮的吹塑纸版画就制作成了,大家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副呢?

3、画一画

(1)练习用简单的图案制作吹塑纸版画。

(2)选择一首你喜欢的儿歌,配上彩色吹塑版画,表现出养殖场热闹有趣的景象。

4、师指导(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第四课

题:今天我值日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观察同学值日时的情景,并把他们的动作特征表现出来。教学重点:创作一幅值日场景的作品。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习如何抓住人物的动态。教学过程:

1、导入

保持校园整洁环境、维护校园良好秩序是值日生的责任。回忆一下同学们值日时的情景。

2、新受

(1)同学们在值日时都做些什么事?(扫地、拖地、擦玻璃、擦黑板、提水、倒垃圾)

(2)请几位同学给大家示范怎样扫地、提水、擦黑板,要请大家注意观察。

3、画一画

(1)观察同学值日时的情景,把他们的动作特征表现出来,可以画单独的人物,也可以表现一个场景。

(2)教师进行指导

4、评一评

(1)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画。(画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画?)

(2)请同学们评一评他人的画。

第五课

题:比赛场上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创作出一幅比赛时的作品。(项目不限)

2、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大致抓住人物动态的各种变化。教学难点:学习人物头、躯干和四肢的屈伸变化。教学过程:

1、导入

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哪些体育比赛?你有参加过哪些体育比赛?

生回答:略

2、新受

(1)观察:人物动态的各种变化都是由于头、躯干和四肢的屈伸及摆动而形成。抓住这些部位的转折点进行变化,人物动态就能准确的生动起来。

(2)奥林匹克体育比赛的标志,运用了非常简洁、准确和生动的造型来表现人的运动姿态,你能说出它们所代表的比赛项目吗?

(让同学们了解一个好的标志在形、色、内涵以及唯一性等方面要符合设计要求外,在权属、使用等方面法律也有专门规定。)

(3)通过以上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个优秀的标志具有唯一性,设计时也不能去抄袭别人的作品,由此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方面的知识。

(4)课堂讨论:如果你设计的标志有人愿意用,你愿不愿 7

意给?要不要付费给你?要不要注明是你设计的?为什么?由此引导学生在法律方面进一步思考。

3、画一画

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把你记忆深刻的体育比赛情节和场面画出来,特别要表现出人物的动作特征。

第六课

题:巧思妙贴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材料,制作一幅粘贴画。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如何适当地运用各种材料。

教学难点:不同质地的材料,不同特征的造型,巧思妙贴一番,呈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过程:

1、导入

优秀作品赏析,爆米花变成了绵羊的厚外衣,碎纸条变成了狮子神气的鬃毛,棉花变成了天上漂浮的白云…..很有创意吧,大家想不想自己亲自试一试呢?

2、新受

展示出各种材料所带来的不同画面效果,使学生明白要有目的性地选择所用材料,这样才会使得画面更富有创意和欣赏价值。

3、做一做

选择适合表现并可粘贴的废旧材料,如各种纸张、废布料、铅笔屑、枯树皮等,创作一幅作品。你选择的材料可要用的巧妙哦!

4、评一评

(1)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画。(画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画?)

(2)请同学们评一评他人的画。

第七课

题:巧镶妙嵌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制作一件工艺品或一幅装饰画。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镶嵌的材料及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镶嵌工艺制作出一件美观的作品。教学过程:

1、导入

欣赏优秀的镶嵌美术作品(“文明的飞跃”、“窗户上的彩色玻璃”等)

2、新受

(1)什么是镶嵌?

镶嵌是一种工艺,指把东西卡在空隙处或嵌进凹陷处。日常生活中,人们用这种工艺制作精美的工艺品,还将大理石,彩色玻璃等材料,镶嵌在建筑物的墙壁和窗户等地方,进行装饰和美化。

(2)想一想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镶嵌工艺?

3、做一做

(1)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小组中观察下大家都带了些什么材料?

(2)用来镶嵌的材料很多,方法也多样。制作一个工艺品或一幅镶嵌的装饰画,要争取做到与众不同哦!

4、评一评

(1)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2)请同学们评一评他人的作品。

第八课

题:巧编妙织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自己编织一件小作品。教学重点:学习如何编织一件美观又实用的作品。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经纬编织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教学过程:

1、导入

欣赏一些美丽的编织作品,通过五彩的颜色刺激学生的感官,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件这样美丽的作品呢?

2、新受

(1)什么是编织?

编织,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实用的生活用品、美观的工艺品。各种线形材料交织缠绕,即显造型的美,又显材料质地的美,你的作品将是什么样的呢?

(2)说一说

在生活中,你身边的哪些东西是运用编织的方法做成的呢?

(3)师示范(经纬编织的过程及步骤)。

3、做一做

选择身边易取的材料,编织一件实用又美观的小作品。

4、评一评

(1)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2)请同学们评一评他人的作品。

第九课

题:我编斗笠送亲人

时:2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领悟到红军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胆略。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斗笠”与“红军”的联系,并带着情感区制作斗笠。

教学难点:制作斗笠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

1、导入

听音乐“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一支红色的队伍,踏上二万五千里的征程,一首红色的歌谣,唱出了军民深深的鱼水情。

2、新受

(1)看图片:当年红军的生活用品,红军长征的纪念碑等。

(2)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他们以炽热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部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诗篇,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

(3)如何制作一顶简单的斗笠?(师示范)

(4)做斗笠的步骤:先塑造处型架,然后在用编织带、麻绳、竹柳和稻草等材料缠绕。

3、做一做

同学们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制作,将编好的斗笠展示出来,并将它送给你最尊敬的人。

4、请同学们说一说当年红军与老百姓之间的感人故事。

第十课

题:水墨画

(一)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实用毛笔。教学重点:掌握毛笔的中锋、侧锋、逆锋的效果。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在作品中根据需要运用不同的笔法。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想在宣纸上画出生动有趣的水墨画吗?那就必须掌握规范的执笔方法和用笔方法。用笔方法分为中锋、侧锋、逆锋。用笔的轻、重、快、慢可形成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2、新受

(1)优秀的国画作品欣赏

中国画中的各种用笔方法及运笔变化,在传统的花鸟画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吴冠中的作品吸取中国画的笔墨精髓进行创新,飞舞的墨线表现出清新流动的旋律。

(2)师示范:拿笔姿势及运笔方法。

中锋执笔垂直,笔尖正好在墨线中间,画出的线条,画出的线条浑圆、挺拔。侧锋执笔稍微倾斜,笔尖不在墨线中间而靠在一边,画出的线条灵活多变。逆锋执笔逆向推出,画出的线条凝滞、苍劲。

3、画一画

尝试运用不同的用笔方法,体验一下笔与墨有趣的变化效果。

第十一课

题:水墨画

(二)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能够画出简单的水墨画。教学重点:墨色的变化。

教学难点:掌握干墨和湿墨带来的不同效果。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提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亲手试一试?

2、新受

(1)中国画中的用墨与用水关系很大。墨与不同分量的水的巧妙调和,产生出了墨色的焦、浓、重、淡、清的变化,在画中能表现出敏感、远近、质感等笔墨效果。

(2)师示范:用墨干而淡的效果;

用墨湿而淡的效果;

用墨湿而浓的效果;

用墨干而浓的效果。

(3)用不同浓淡的墨色来表现毛茸茸的小鸡,多可爱呀。出示小鸡的作画步骤。

(4)齐白石的作品,用淡墨表现透明的虾壳,用重墨和刚劲有力的线条变现虾的大臂。灵活的运用墨色的干湿浓淡,把虾表现的栩栩如生。

3、画一画:仔细观察画家的作品中墨色的丰富变化,尝试着用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画一幅水墨画。

第十二课

题:瓶瓶罐罐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构图方式。教学重点:什么样的构图才算是好的构图。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静物写生的能力。教学过程:

1、导入

在图画中药画什么?怎样画?如何安排画面才是最理想的呢?把观察到的东西完美的表达出来,构图是很重要的。

2、新受

(1)分别看五个静物构图(太偏、太满、太小、太散、合适)。同学们说一说哪幅图看起来舒服?这幅画的构图比较合适,物体的造型和大小有变化,组合疏密有序。

(2)静物写生就是对静止的物体进行描绘。写生时首先要进行构图,将物体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使画面具有美感。

(3)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

3、画一画

(1)画面的主体物应该放在画面中心略偏的位置上,这样既能突出主体,又不会显得太呆板。

(2)观察生活中瓶瓶罐罐,认识和理解它们的造型特点,在组合一组静物画出来。要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造型特征和疏密关系。

第十三课

题:瓶花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能够运用不同的色调的颜色创作一幅花卉静物。教学重点:认识色彩的冷暖

教学难点:运用线与色块的整体组合。教学过程:

1、导入

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及大师林风眠和梵高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新受

(1)对比强烈的色彩,有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和谐统一的色彩,给人以平和沉稳的感觉,运用色彩强与弱的对比,表达画面的不同美感。

(2)师示范:对比强烈的色彩(如:红与绿、黄与蓝、黄于紫)

和谐的色彩(如:黄与橙、绿与蓝)

3、说一说

艺术大师林风眠和梵高的作品在色调上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感受(一个是冷色调,一个是暖色调)

4、画一画

运用对比强烈或和谐的色彩画一幅花卉静物。画花时应注意点、线与色块的整体组合,使画面即丰富又有序。

第十四课

题:戏曲脸谱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制作自己喜欢的戏曲脸谱。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区别净行脸谱和丑行脸谱。教学难点:画出自己喜欢的脸谱并制作成面具。教学过程:

1、导入

欣赏一段戏曲,引导学生进入氛围。

2、新受

(1)什么是脸谱?

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图案化的性格化妆。一般用于净、丑角色。它以夸张强烈的色彩和线条在脸部勾画成图案,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具有以象征寓意为手段,强化角色性格的艺术特征,成为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放异彩的鲜明标志。

(2)脸谱一般分为净行脸谱与丑行脸谱两大类。富褒贬、别善恶是脸谱的主要艺术特色。一般红脸代表忠诚(如:关羽),黑脸代表无私(如:包公),白脸代表奸诈(如:曹操)。

(3)勾画脸谱的过程与步骤。

(4)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及真实的戏曲脸谱图片。

3、画一画

将自己喜欢的脸谱画在纸上,并图好颜色。

4、做一做

把画好的脸谱加工成一个面具,使其成为一件美观而有特色的小工艺品,要线条流畅,色彩鲜明。做好后戴在脸上互相猜猜谁是谁。

第十五课

题:民族服饰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识别部分少数民族的服饰。教学重点:认识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

教学难点:制作一件简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或佩饰。教学过程:

1、导入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汇集成绚烂多彩、风格多样的中华服饰。他们或斑斓厚重,或丰富华丽,或简洁朴美,最为完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理想。

2、新受

(1)欣赏美丽的民族服饰(傣族、藏族、维吾尔族、布依族、苗族、汉族)

(2)请同学们说说这些少数民族的服饰分别有些什么特点?布依族:按民族习俗,头上所缠绕勒条的数量,代表了少女的年龄。苗族:银饰是苗族服饰的标志,装饰图案以龙凤花卉和象征吉祥的植物为主,寓意高贵、华美。

(3)多变的款、鲜艳的色彩、丰富的装饰纹样、精巧的带式,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织锦、刺绣、挑花、蜡染等民间工艺,在服饰上被充分地展现出来。美丽的民族服饰蕴含了各民族的风俗、礼仪,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3、说一说

你最喜欢哪些民族的服饰?这些服饰的款式和色彩搭配有什么特色?

4、做一做

(1)采取分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件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或者佩饰。

(2)举办一场民族服饰展演会,大家展示自己制作的民族服饰。

第十六课

题:快乐的小乐队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自己制作一件小乐器。教学重点:利用自己制作的乐器举办一个小小音乐会。教学难点:制作乐器的过程及步骤。教学过程:

1、导入

美术和音乐都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用我们自己制作的乐器、设计的布景和道具来组织一场小小的音乐会,是多么有趣啊!

2、新受

(1)把空的金属筒蒙上布,画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就变成一个漂亮而又可以敲响的鼓了。

(2)装了豆子的易拉罐能晃出奇妙的声音。

(3)装饰一组玻璃瓶,再往里面装不等量的水,就是漂亮的编钟了。

3、做一做

(1)看看还能利用什么材料制作出可以演奏的乐器。

(2)装饰和美化乐器,使他们变得漂亮又可爱。

(3)编一个小小童话剧,自己画布景、做道具、又演又奏、可有意思了!

4、演一演

(1)准备好演奏用的乐器

(2)化一个有趣的妆。

篇8: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以 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及形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动态线的确定。

使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如何掌握动态的特征及其速写方法。

教学准备:

人物动态速写印刷品,范画,动态速写过程图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常规。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教师的动态速写范画让学生观看,接着向学生讲解速写的涵义。

速写是有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之用,也是绘画的一个门类,这 要 求以迅速、概括的方法描绘对象,通常是用简洁的线条来记录各种形象和动态的。

2、根据教材分析,讲述人物动态的运动规律和动态速写的基本方法。

人的动态千变万化,这些变化都是由头、躯干和四肢的屈伸及摆而形成的,如颈、腰、肩、肘、膝等主要关节,每个关节的转动屈伸均有一定限度和范围,在活动中人体的重心经常移动,身体的不平衡与平衡相互交替,这就形成各种有节奏的优美的动作。

速写就是要用较短的时间把人物的动态特征准确的描绘下来。

3、挂出教师预先绘制的动作速写过程图,并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示范,使学生明确速写过程(从动态线开始,然后再画其他,从整体到局部)。在示范时,注意向学生讲解人体的各部分的基本比例运动规律和袋子体重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人体比例及速写步骤。

三、学生速写。

(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观察掌握人物动作的大势早,经过分析找出动作的重心、支撑点和动作特征的动态线,然后在画面定位,用简括的线条轻轻勾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

教师巡回辅导。学生分组互画,每组选一个同学为模特儿,供同学写生。速写时间为20分钟。

四、讲评:

抓住动态的表现作重点讲评。

第2课 画人像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2课 画人像

2、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2课 画人像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学准备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2、说说“他”的特征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的特征

二、新课

1、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2、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蒙娜 丽萨》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达 芬奇、《蒙娜 丽萨》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看达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出示艺术作品《凡 高自画像》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现代版的《蒙娜 丽萨》

三、探索

1、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画人像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2、学生讨论、猜想。

3、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

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2、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3、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4、同学们,你们“哭过”、画人像“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五、临摹练习

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2课 画人像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六、学生习作、教师进行辅导: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七、小结:

展评学生作品,并请同学们到台前讲述人物都有哪些面部特点,作品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等等。

第3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3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

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3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师: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习近平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密、色彩)

三、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五、小结、作业评讲

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4课 美术 中的比例知识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 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维鲁维斯的人》时达?芬奇在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建与1163年。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

今天,我们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小资料:把一条线条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得名。

三、讲评上节课作业

1、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颜色灰暗一些。

四、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第5课 偶戏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5课 偶戏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教学重点

收集一些布袋偶戏的资料。教学难点

偶戏道具的装饰方法。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线绳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偶戏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偶戏的种类较为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偶戏的表演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2、讨论交流

课前我让同学们本地区的偶戏和偶戏的历史。下面请各小组把你收集的偶戏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

二、新课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5课 偶戏

1、欣赏课文图片

请同学们看书,和同学讨论课本上的偶戏这几幅图片都是什么偶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发言。

2、了解一些制作木偶的方法。

师:看!有那么多的装饰方法,偶戏我们也来试一试吧,每个小组装饰一个小纸偶,组长作好分工,看哪个组能在五分钟之内装饰好并且拿到讲台上来。

生:(按组装饰小纸偶。)

师:噢,上来了那么多的小朋友。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你有更好的方法去装饰它吗?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学环节说明及反思: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把自己探索得出的装饰方法和材料马上应用起来,并且通过学的评价进一步探究纸偶装饰的一些要素,如:颜色的搭配、和谐、符合角色形象等

等。更进一步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同学们已分组编好了童话剧,还根据角色分工做好了初步的纸偶。现在,开始装饰我们的纸偶。注意要美观,要符合角色形象,做好的小组就可以表演童话剧了。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现在开始。

生:(分工装饰小纸偶。)

五、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童话剧表演,好吗?你们除了看表演,还要观察纸偶是怎样装饰出来的。

六、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装饰了我们的小纸偶,并进行了童话剧的表演。只要用心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装饰方法和材料。

除了用纸偶表演童话剧,还可以用木偶、皮影、手袋布偶等表演童话剧,请大家欣赏它们的装饰。(放录象)

第6课 提线纸偶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6课 提线纸偶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己的创作意图。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6课 提线纸偶 教学重点

纸偶的装饰。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6课 提线纸偶 教学难点

纸偶的装饰方法。教学准备

彩纸、各种各样的纸偶提线纸偶.教学过程:

一、欣赏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

二、新课

1、出示小纸偶,问,它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

它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板书:方法)还有一个问题是考考你们聪不聪明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装饰得更好吗?

2、课件展示: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

用五颜六色的糖果纸装饰,用粘、绑的方法。

用彩色的易拉罐装饰,用剪、贴的方法。

用五彩的毛线装饰,用编、缠、粘的方法。

3、讨论: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材料:布、电线、包装纸、棉絮提线纸偶

方法:绑、粘、剪贴、编、、、、、、。

三、小组合作

请与小组同学合作编个故事,进行角色分工后,提线纸偶

用各种彩纸制作纸偶,并准备简单的背景、道具。然后,演给其他组的同学看。学生表演纸偶戏。

四、小结

让同学们用互评的方式评出优秀小组。

第7课 动物的脸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动物的脸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教学重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动物的脸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教学准备

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国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

2、学习几种主要的运笔方法

勾染法(大象)、中锋破笔法(狮子)、破笔点染法(猴子)、勾线点染法(狒狒)、丝毛法(猫)

3、分析国画《猫头鹰》的表现技法。

①猫头鹰基本造型

②猫头鹰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猫头鹰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

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画法配诗:

褐墨点头部,接着画身翅,浓墨画嘴眼,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爪,猫头鹰俱画成。

画法步骤:

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四、学生练习

1、画一只猫头鹰,教师巡回辅导。

2、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猫头鹰(运用幻灯片)

五、作业布置

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动物的脸临摹或创作一幅猫头鹰图。

有趣的汉字

教材分析:

将象形文字纳入美术教学中,是新教材的一个大胆尝试。其实在上学期的语文课上学生已经初步、浅显的了解了象形文字了。美术课上设立这一课,更应该从培养学生对想象、创新的热情方面入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激发爱国热情。

2、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内容和学习过程产生兴趣。

2、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象形的造型方法,较明确的表达词语的意义。

3、培养学生对想象、创新的热情。

教学准备:

学生:回去搜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带绘画工具。

教师:光盘《文字国》、电脑多媒体设备、有关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图片资料、示范操作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展示中国古代岩画中的一段象形文字,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争辩。教师公布答案,告诉学生这是象形文字。

教师讲解象形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将自己搜集、了解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了解祖先创造、运用象形文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模仿兴趣和表现欲望。

活动二:

教师播放光盘《文字国》,向学生展示象形文字的演化轨迹使学生得到启示。引导学生寻找象形文字是怎样抓住实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特征,略去细节的。

活动三:

学写象形文字。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示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色彩来临摹象形文字的演变,可以给每一组字画上漂亮的边框。

活动四:

试着自己造一个象形文字,指导学生大胆的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表现。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思。作业完成后又学生来向大家进行介绍。

第二节:

活动一:

教师运用象形文字在黑板上写一段祝福的话给学生,请学生根据每个字表现对象的最主要的特征情况猜猜老师写的是什么祝福。

出示几段学生运用自造象形文字写的话,请学生欣赏、评述。

活动二:

想象自己是原始人,要用象形文字来记日记。

老师在黑板上写几句简单的话,请学生选择一句用自造象形文字来表现。

1、今天天气真好,我和爸爸去森林打猎,打到一只羊,我们把它烤着吃了。

2、今天我和姐姐去河边捕鱼,一共捕了三条。

3、下雨了,我们住的屋子漏雨了。

4、晚上,我和哥哥坐在石头上看月亮。

在作业过程中激励学生自由的创造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义。

活动三:

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内容不限。

告诉学生象形文字能用容易、准确的表现实际的具体形象,但对抽象的概念很难准确的表达,提醒学生注意选择那些可以表达的词语进行作业,增加成功的机会。

活动四:

将做好的作业展览在教室的展板上,互相欣赏、评述。

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多看一些古代文字资料,尽可能寻找可以辨认的象形文字,增进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评价:

1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内容和学习过程是否产生兴趣。

2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象形的造型方法,较明确的表达词语的意义。

3是否激发出学生对想象、创新的热情。

札记:

我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时并没有想到学生能找到那么多的资料,一年级三班的同学拿来的这张《文字国》的光盘对我这节课的帮助很大。鼠标经过光盘上的每一个字时,这个字就由象形文字慢慢的演变为现在的文字,还配有这个字的实物原型,非常的形象。这张光盘帮了我的大忙。凭借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找不到那么多的资料的,而借助于学生的力量不仅渠道丰富,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值得提倡。

9色彩的色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寻找色彩,认识色彩,表现色彩。体验不同色彩所表达的不同感觉

2、学习色彩的知识,认识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运用喜爱的色彩,培养运用色彩的能力。

3、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教学重点:

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教学难点

调配时水和色彩的分量 教学准备:

颜料,水,毛笔,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是美妙的。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世界是彩色的,色彩的色相 有千变万化的色彩。(出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

观察过自然中的色彩,观察学生的衣服、学习用品之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色彩。思考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有多少种?

二、新课。

1、复习三年级开始的色彩知识: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是色彩中的“老祖宗”,有称三原色。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

2、什么是色相?

色相,顾名思义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色彩的色相 的。所有的颜色都有自己的相貌,这叫色相。

3、欣赏课本中的图片

学生结合图片分组讨论:

(1)、挑选自己喜欢的色相,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色相在生活中的应用

(3)、自己准备用哪些色相不同的色彩画一幅什么样的画。

4、小组交流发言

三、学生作业

创作一幅色彩画

四、小结

10色彩的明度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加深对色彩要素的理解。美术教案-色彩的明度对比

2、掌握色彩的明度的处理方法,并能在绘画中运用,提高学生用色的造型的能力和技巧。美术教案-色彩的明度对比

3、掌握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培养审美情操,美术教案-色彩的明度对比激发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去创造艺术美和表现生活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传授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掌握色彩的明度处理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技巧。

2、难点:让学生接受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和对色彩明度进行操作,并在绘画实践中运用。从知识到应用是一个较复杂的转换过程。教学中要抓住这个重要环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美术教案-色彩的明度对比

四、课前准备:

范画若干幅;

颜色本身的明度差别;

色彩明度较强和稍弱的示图;

同一题材不同明度对比图。

五、教学过程 :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色彩和明度对比的知识。

2、提问:

(1)什么叫明度?

(2)你能指出你衣袖上色彩的不同明度吗?

(3)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

3、明度演示:

(1)让学生观察彩色纸条(红色),当我将纸条拉紧时,学生看到纸条上均匀的彩色。颜色没有深浅变化。

(2)当我将彩色纸条折成弯形状后,再让学生观察,出现纸条的颜色与前次见到的不一样,让学生指导出同种颜色的深浅变化,并让他们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3)让学生上讲台,自己挑选另一种颜色的纸条,按和的操作步骤进行曲演示,并指导该色纸变化的现象。

(4)屐基同探讨:一种固有色由于受光强弱的不同出,现不同的明度变化现象,使色彩产生一种节奏美感。

4、提问:

(1)我们从演示中发现色彩明度变化的现象,在绘画时如何反映?

(2)如何使一种颜色出现不同的明度?

(通过加白提高明度,加黑减弱明度。)

5、演示色彩明度的变化:

(1)先将纸面中间涂上本色,加白调匀后涂在本色左边,再加白调匀后涂在更左边。

(2)用一支干净的笔加黑色小许调匀后涂在本色的右边,再加黑少许调匀后涂在更右边。

6、指导学生进行色彩的明度对比练习。

7、作业 讲评。提倡多练习,并引导学生课外多动手。

8、全课总结。

第12课 人物与环境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通过欣赏课本中两组范画,领略绘画想象力的丰富多姿。

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怎样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合理地添加与形象相配的环境。

教学重点

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

训练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作品要画出新意。

教学准备

人物造型图、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类由于劳动创造了自己和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吗?

生:不可能!

小结: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人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揭题:人物与环境

二、新授

1、出示人物形象

提问:老师这里有几个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你能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

2、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好呢?

3、打开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

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给你什么启发?

生:可以将人物位置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什么环境中。人物的衣着也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活动的不同来进行添加。

4、你还能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想象出其它的活动和环境吗?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可自愿选择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或自己找一组或一个人物原型。

自由发挥想象添加人物活动情况和服装及周围环境。

尽量避免与周围同学雷同。画好后在小组中互相欣赏,讲述画中的情形。

四、作品展示、评价

对画得出人意料的作品给予“特别想象力”奖。鼓励创新意识强的学生。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发现了自己有着惊人的想象力,我们能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

第13课 光盘架的设计

教学目标

1、选择适当的材料,根据光盘的尺寸,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13课 光盘架的设计利用插接的原理,使光盘与架子形成富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整体。

2、体验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思想。

教学重点

能简单的制作光盘架,体验制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

创意表现

教学过程:

一、激趣

1、(师出示一个简单的光盘架小制作)光盘架的设计老师这有一个很简单的小制作,你们看看,他可以派什么用?有什么益处?

2、学生猜想交流

3、现在生活水平好了,我们一定有很多学习与娱乐的光盘,它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帮助,今天我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个光盘架,将这些光盘有秩序地摆放在一起,既方便查,又可增添生活情趣。

4、板书课题:光盘架的设计 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13课 光盘架的设计

二、师生探究

1、生活的多彩使我们的光盘种类繁多,市场上便出现了许多这样的架子(展示更多工艺光盘架)观察选用的是哪些材料?

不锈钢 木材 铁 布 等等

2、这些漂亮的光盘架美观耐用,光盘架的设计使用方便更是装饰家居的理想物品,那设计时应该注意哪些什么问题呢?

①平衡 ②尺寸 ③选材 ④插接口的设置

小结:制作时用较硬的包装盒纸或硬纸,也可使用其他材料。根据光盘的尺寸,利用插接的原理,使光盘与架子形成富有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整体。

三、体验创新

1、我们是新时代的创造者,是未来的创造者,你觉得你的创新思维怎么样?

2、先来欣赏这些小创新者的作品吧。(出示书上的若干作品范图)

集体讨论:选材 造型 创意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想法看法

3、有比较才有发现,有胆量才有惊喜,老师期待着你们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用自己或小群体的智慧设计制作一个既实用又有个性的光盘架。

四、学生作业,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作品:

1、自我推荐

2、相互展示

3、师小结 鼓励

六、总结全课 生活赋予我们很多的乐趣,制作光盘架的全过程你开心吗?热爱生

活,感受生活,你会更乐观,更接近成功!

第14课 杯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用语言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

2、学会观察、学会体验。

教学重点

设计造型漂亮,功能实用的杯子

教学难点

观察了解杯子各部分的用途,体会设计者杯子的设计的设计意图 计

教学具准备

杯子若干个 图片若干副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你注意过平时喝水的被子么?出示几个:这些杯子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2、你喜欢什么?为什么?

3、哪个地方最合你的心意?

4、你呢,想选哪件?说说原因。

二、师生探究

1、欣赏了这么多东西,你发现每一类物品有不同的地方吗?

生:形状 花纹 色彩(师板书)

2、小朋友观察得真细心,一件可以使用的东西,要让大家都喜欢,我们不仅要改

变他的形状,还可以改变他的花纹和颜色。

3、根据这些方法,伟大的设计师们设计出了杯子的设计更多美观实用的物品,现在,老师请大家当回小小评论家,来看一看,评一评,一起来欣赏书上的作品:分析其造型、材质、功能等

三、体验并感受

1、学生欣赏并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2、这些精美的杯子显示着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们鲜明的设计意识,每一处的设计

都有它的独到之处。

3、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杯子?(师生交流)

4、再来看看书上的杯子设计,杯子的设计理解设计者的设计意识。(比较这些杯子,想想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四、作业要求

1、设计时要注意什么?(构思大胆、设计合理、实用美观)

2、根据你的观察,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杯子。

3、学生作业,师指导

五、小结展评

第15课 有人脸的器物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造型设计的知识,培养泥塑造型能力。

2、发挥想象力,用泥做一个有人脸的小罐或杯子。

3、提高学生德望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有人脸的器物。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设计一个有特点的人脸器物。

课前准备

橡皮泥(纸黏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见过特别漂亮或特别奇怪的杯子吗?有人脸的器物 介绍给大家听听。学生回答(略)

二、新授:

1、老师书上有两种特别的器物,一起来看一看。打开书本,欣赏“大禾人面铜方鼎”(商)和新石器时代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提问:“这两种古代器物有什么特别之处?” “大禾人面铜方鼎”以人脸为装饰图案;“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整体以人为造型。)

2、这样的设计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略)

3、古代人为什么要在设计中将人脸运用进去吧?学生回答有人脸的器物(略)

4、“同桌相互观察彼此的脸。”

“你看到同学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笑)教师用简笔画画笑的表情。

“你还会表演其他表情吗?”

学生表演,教师画

5、“原来人脸这么有意思,我们也来设计一个有人脸的杯子或罐吧!”

6、欣赏范作。

“几件范作有什么不同?”

(材料相同:紫沙泥。制作方法有所不同,造型不同,人脸表情不同。)

7、“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脸器物?”

学生回答(略)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展评:

1、介绍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

2、教师总结。

唱起来跳起来 教学目标

1、与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歌曲与舞蹈。

2、掌握喷雾法的表现技巧。

3、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

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难点:

用喷雾法的表现方法完成一幅作品。课前准备:

(学生)喷壶、颜料、水、剪刀、纸等。

(教师)剪纸作品、歌舞录象、喷雾画范作等。教学过程:

一、录象导入、激起兴趣

1、播放一段歌舞录象,鼓励学生随着音乐跳起来、唱起来。

2、学生就坐后提问:我们为什么在听到音乐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唱想跳?

3、让学生说一说对歌舞的感受。(听到音乐感到„„看到跳舞也会„„)

二、欣赏作品、体会内涵

1、欣赏一些歌舞题材的美术作品。

2、讲述音乐与美术的内在联系。

3、分析画面里人物动态的表现。

4、介绍新的表现方法:喷雾画

三、教师示范、学生尝试

1、师生一起操作

1)取出预先刻好的人物剪纸作品固定在底板纸上;

2)在喷壶中加入颜料和水调和;

3)对着作品进行喷射;

4)稍后取下剪纸作品,一幅喷雾画就完成了。

2、出示个别学生作品,分析成败之处(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3、学生第二次尝试喷雾画(要尽量避免前面的失误。)

要求:剪纸作品待干后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再剪一些简单的造型(如花、草、鸟、云、月、星等)让画面更完整。

4、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1、评价标准:

1)形象是否清晰

2)色彩是否协调

3)构图是否合理、饱满

2、选出优秀作业

五、总结延伸

1、小结本节课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

第18课 献出你的爱心

教学目标:

1.了解“希望工程”培养乐于助人、珍惜现有的良好学习环境和热爱中华传统美德的思想感情。、2.感受各种材料特性,探索巧妙运用各种材料、各种方法制作,表达自己的一片爱心。

3.培养思维的扩散性,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及审美经验的提升。

根据了解到的有关边远地区小朋友学习情况,展开丰富想象再创作表达爱心。

教学难点

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把自己的创作意图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带好各种废旧材料、各种纸(彩色纸)、剪刀、双面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出课题

1、出示“希望工程”摄影作品,先请学生欣赏,再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有何发现?

师生交流

2、出示课题《献出你的爱心》

三、进入角色、思考探索

1、出示学生爱心作品,请学生感受、思考。师生交流

2、学生小组活动

(1)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多方面联想、讨论

(2)自主评价交流(小组间完成评价,并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交流)

四、交流合作

各小组展开活动,制作出各组的“爱心物品”献出你的爱心

五、展示作品、自评互评

在小组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展评

六、师生小结,课外延伸

第19课 小花铲

教学目标

1、通过利用废旧塑料瓶设计制作小花铲,培养学生因形造型的能力和对性状的构

思、加工能力,训练他们使用剪子的技巧。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感受制作的快乐,增强他们的小花铲 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用废塑料瓶制作小花铲,造型要简练,并充分利用瓶子的形状。

教学难点

利用瓶子的形状进行设计。

教学准备

各种废塑料瓶、剪子、课件、小装饰、小花铲的成品和半成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桌上的用具安排。摆放好用具。

二、导入

1、乱扔废塑料瓶对环境有什么危害?

2、废塑料瓶的潜在利用价值是什么?小花铲 学生发表。(如:污染环境„„)学生思考

后发言。

三、新授

1、观察,小花铲如何制作的?在制作时要注意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如何

解决?

2、学生观察、分析:外形与瓶子接近,要有手柄,要有突出的部分用来铲土。

(注意要安全使用剪子。可能会剪不动,可以用刀子割。)

四、实践

1、请你试着做一做。遇到困难可以和同学商量,也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2、学生尝试制作。

五、小结

点评作业:表扬有创意、造型简练的作品。

六、拓展

1、塑料瓶子还能做什么用?你还可以怎样处理它们?

2、学生发言。

上一篇:志愿者感言30字下一篇:“学生学年考核鉴定表”填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