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面试常见问题详解

2024-06-22

小升初面试常见问题详解(共14篇)

篇1:小升初面试常见问题详解

【小升初面试】第6讲:小升初面试之回答问题——喜好篇 小升初面试之回答问题——喜好篇

【真题呈现】

What’s your hobby?【2013广州外国语真题】

【真题解析】

Hobby这个话题一直都是很多学校的常考题,因此考生们在考前必须对常考题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当考生被考官问到此题时,首先需要抓住话题的关键词。上面这道题的关键词是 hobby, 并且要求是“your””你自己的”,而非”其他人的“。

其次,我们需要在表述时注意句子的结构,另外,句型的多样化也是考察学生运用能力的一个方面。

【问题集锦】

参考问题:

What’s your hobby?

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s/subject?

What do you often do after school/on weekends?

Do you like singing/reading/drawing/in your free /spare time?

参考回答:

My hobby iscollecting stamps/reading novels/singing/drawing.My favorite sports is playingbasketball/swimming...I often play football/badminton/theguitar...Yes, I do./No, I don’t.Because I want to be a singer/ I can learn a lotfromthe books.【举一反三】

请多与家长同学间进行对话练习,增强口头组织和表达能力。

篇2:小升初面试常见问题详解

学生:面试压力明显大过笔试

早在今年3月初,就率先针对小升初面试,进行了杯面试赛;9月份又在全广州范围展开了一系列的模拟面试活动,此次活动是以“全真模拟”的形式呈现,完全依照今年面试形式进行考查。

前来参加的学生家长在看到孩子面试的表现后坦言“模拟面试非常必要,可以让孩子暴露自己的问题”,而很多学生也表示“虽然自认为平时成绩不错,但面试压力明显大过笔试”。也有家长提到“感觉面试不如笔试考查全面,难以实现公平”。

“面试就是考会不会说”?错!

针对上述观点,小升初研究专家为大家一一解析原因:

首先,孩子的主要问题在于对面试认识不全面。有孩子认为自己“表达能力还不错”,但在模拟面试中取得的成绩依然不理想,为什么呢?因为“表达能力好”绝不等于“面试成绩好”!小升初各大名校招生,并非看学生是否“能说会道”,而是先看学生的基础成绩,在此基础上能熟练将知识点以口述形式呈现,才是真正“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因此要保证在面试中稳定发挥自己的实力,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否牢固。这给很多以为“面试就是考会不会说”的学生和家长都敲响了一个警钟。

面试时,学生知识遗忘度高过笔试

再者,孩子面试压力大,普遍存在知识遗忘严重或运用不灵活。面试对学生的要求更高,比如语文学科,在面试时,老师要求学生背出《山行》这首古诗,这是二年级上学期课本的内容,属于小学生必背古诗,但参加模拟面试的140个学生中,只有10%可以正确背诵!笔试时可能是默写,题目中会带有一定的提示性,但面试时面对考官当场回忆,自然难度提升不少,甚至有同学紧张得表示“完全不记得见过这首诗”。再比如像数学学科里面考查的图形题,只需要将三个阴影部分面积计算出来后进行简单相加即可,在笔试中难度可谓是“极低”,但得分率也不高,140个学生中只有40%能答对,还不到一半,不少学生纷纷表示 “纯靠口算,脑子记不住”、“给我一支笔就好了!”

不管面试对学生的要求有多高,本质上还是在考查学生对小学知识的掌握。一场面试就能发现学生普遍存在遗忘严重或运用不灵活等问题,这也暗示着如果不做强化训练,日后在初中学习中可能会较为吃力,像今年外国语类学校率先“试水”的面试也是以基础知识作为核心考查点的,目的也是在于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优秀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教育大背景未变的情况下,各大名校还是会以知识掌握是否牢固、解题方法是否灵活等作为筛选优秀学生的标准。

笔试的考核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最后,面试存在局限性!短短十几二十分钟难以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因此在筛选优秀学生方面,笔试的考核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比如外国语学校虽然以面试进行招生,但在此之前却先以“成绩”为指标由各个学校进行推荐,再筛选出面试名单,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面试能力固然需要训练,但是笔试能力万不可因此放松,因为笔试的考查内容实际上是面试的基础和前提。

篇3:小升初面试常见问题详解

随着知识型社会的到来, 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共识。 由于受到当地经济水平的影响, 不同地方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即使在同一个地方, 由于工资、学校管理等原因, 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有很大差距。 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获得良好的教育质量, 家长们开始通过各种途径达到目的, 择校问题就出现了。 择校问题的背后透露出的则是教育公平的问题, 下面将就我国小升初择校问题特点作简要概述。

(一) 问题普遍

为了解决小升初择校问题, 目前我国实施免试就近入学政策, 但该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 利用自身资源去择校的问题仍然很严重。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再次将“择校难题”作为教育领域重大改革任务的一部分, 强调从教育系统内部多方面进行整治[1]。 表面公平的政策背后的“择校小道”是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屡禁不止的。 当前小升初择校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目前我国的择校方式主要有三种: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成绩择校[2]。 以权择校与那些拥有行政职能权利的国家机关和相关联的事业单位的家庭有密切联系, 禁止起来很难。 第二种是以钱择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 中国的富豪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很多优秀的学校以高昂的择校费来控制入学人数。 这就将一些家庭经济水平一般的孩子拒之门外, 给富裕家庭的孩子大开方便之门。 第三种是按成绩来择优录取, 比如按成绩和特长进行择优录取。 这让全国各地的小学各种奥数班、特长班异常火爆, 因为很多重点初中要求必须有好的奥数比赛成绩或者特长才能进入学校。 这种方式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比如给小学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造成了过重的负担。

(二) 原因错综复杂

方式多样的背后, 原因也必然是错综复杂的。 首先是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资源虽然比三十年前改革开放时候有了巨大的提升, 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但是仍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放眼全球, 即使是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依然存在类似问题, 而美国的这些问题主要是由贫富差距和种族问题所引发的[3]。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改革法案, 就是针对美国基础教育公平问题。 除了教育资源的相对稀缺外, 传统上就非常重视“仕途经济”, 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进入一所好大学, 以期孩子能够有好的未来。

(三) 择校带来的教育问题较多

虽然择校使得家长和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权, 在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增加的同时, 学生可以受到更合适的教育,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择校这种明令禁止的行为背后带来的诸多不良影响。 差的学校的师资和其他资源越来越差, 而这些差的学校大部分都处于经济不发达的农村边远地区, 教育公平问题显得愈发严重, 选拔的时候, 不同地区之间由于户籍等原因导致考核的标准不同, 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教育过程的不平等及学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必然导致不同学校的学生有不同的出路, 最终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平等[4]。

二、基于美国基础教育的研究对我国小升初问题解决建议

在关于择校的教育公平方面, 中美之间面临的问题有着异同。 下面根据美国教育公平方面与我国的研究, 对我国基础教育择校提出一些启示和建议。

(一) 规范择校

与其让择校行为在表面的就近入学制度后面泛滥, 还不如直接向美国一样规范择校, 将择校的制定监管和运行放在阳光之下, 以公开、公平、公正作为契机。 规范择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美国的资产阶级富人通常可以自己选一些质量好的私立中小学, 公立中学作为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主体, 为了激活公立学校的活力, 美国建立了一批可供选择的特许学校, 打破公立学校缺乏竞争的现状。 但是由于这种特许学校规模小, 目前我国的教育还是大班额的, 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所以这一点不是太可取的。 择校不应该是躲躲藏藏的, 而应该由各方面主导以成绩作为择校的标准, 这样最起码可以保证一部分中小层的家庭的子女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一个比较好的学校。 在公立教育系统外, 美国的私立教育比较发达, 各种私人学校和家庭学校都非常多, 各式的私立中小学占到了整个教育系统的20%[5]。 在市场经济的中国, 各种私立的贵族学校也是层出不穷, 为高收入家庭的择校提供了一个选择, 我们国家在房展公立教育的同时, 也应该鼓励发展私立教育, 以满足不同家庭和人员的需求, 规范择校。

(二) 提高教学质量

任何国家只要有学校之间较大差距的存在, 就必然会产生择校这种现象, 所以要根治这类问题, 必须改造这类低教学质量的学校。

美国基础教育中同样存在非常多的低质量中小学, 社会地位和家庭收入低微的家庭特别是黑人等没有能力择校, 据肤色等进行入学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 越来越多的白人美国家庭集中在一起, 而有色人种则越来越多地聚集在一起, 有的家庭由于孩子所住的地方没有自己可以上的学校, 每天要花非常多的时间在路上, 而且这个学校通常教育质量水平都很差。 面对这些问题, 美国总统奥巴2009年提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的法案, 美国也掀起了一股教育公平研究热潮。 政府和民间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建立一批特许学校, 以及尝试破除教师终生聘用制、白人和有色人种小孩一起就近入学等。

对于我国来讲, 农村边远地区的孩子, 同样没有学上或者只能到条件差的学校上学。 弱学校是在特定区域内, 学校硬件设施较差, 师资力量薄弱, 教育管理和教育质量不高, 社会声望不高的学校。 这些学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地区之间、学校之间, 又有国家的政策等。 由于薄弱学校一般都是经济不太发达, 对教育不太重视的地方, 这些学生的家长的文化素养不太高, 对子女的教育意识淡薄, 学校所处社区环境非常糟糕。 学校的教师的水平也难以得到保证, 好的教师和领导人员外流现象非常严重, 这些原因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校薄弱的教育质量。 国家应该鼓励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进入到这些学校, 实行教师轮岗制度并从财政等, 大力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工作, 提升所有的中小学的教育质量,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

(三) 改革招考评价制度

由于我国教育中高考评价制度一直是我们教育的指挥棒, 因此应该说, 谈到中小学择校问题, 就脱离不了我国的招考评价制度。 现在国家已经认识到由于学校之间、地区之间差异较大, 因此我们的中高考制度必须向这些弱势学校所在的学生倾斜。 有学者提出过去三十年来, 全国重点大学的农村生源不断下降, 现在国家正在制定相关的政策向处于劣势的农村及边远地区考生逐步放开高考的户籍制度, 并且针对一考定终身的情况, 进行调整在教育结果公平上尽量做出努力。

此外, 在评价方面,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尽量采用成长档案袋等方法, 注重过程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不应仅仅以学生的成绩为评价的对象, 更应该采取多维度和多方评价。

(四) 多方协作、优化择校问题的治理方案

事实上, 择校问题的波及面非常之大, 已经不单单是教育部门能够完全解决得了的事情, 我们必须转变我们的思路, 让政府和社会各阶层都来关注这个问题, 而不是仅仅依赖教育部门。 我们应该联合各界针对这一普遍问题形成一揽子解决方案, 形成良好的择校氛围, 促进其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辉.给择校热“降温”:从“内部治理”到“社会治理”[J].全球教育展望, 2014 (2) :50.

[2]高艳梅, 赵国金.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基础教育择校问题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2 (2) :72.

[3]张钦文.中美教育公平热点问题的伦理学反思[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2) :106.

[4]杜文玲.义务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公平研究[D].湖北大学, 2014 (6) :35.

篇4:小升初面试常见问题详解

一是对笔试题的难度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平常孩子在学校的考试,都是按大纲范围来考,对优秀的孩子来说,每次差不多都能得满分。但面试考题完全不一样,为了拉开差距,考题范围完全不照大纲来。考查的知识面既广又深,许多初次面对这样考卷的孩子都会有手足无措、晕头转向的感觉,严重影响了孩子正常水平的发挥。

我儿子参加过两轮面试,每次我都提前给他“打预防针”:“面试考题难度很大。你要有思想准备,要相信自己是最好的,只需要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就好,你不会做的其他人肯定也不会,把会做的题目全部做完就好。”

二是言行举止要落落大方,彬彬有礼。面对一群陌生的考官,孩子大多都会表现出害怕和紧张,给考官留下不良印象。

所以平时让孩子多与人交流,提高孩子的自信是十分重要的。进面试室时,要面对考官站定,眼睛看着老师然后很自然地说:各位老师好!我是来面试的学生某某某。考试结束退出教室时,自然地对老师说:老师再见!同时轻轻弯腰一鞠躬,关上门。这些细节对于印象分很重要,万万不可忽视。

三是不要刻意事先准备好答词,更不能死记硬背一些准备的台词。如果这样,到了面试现场,要么孩子由于紧张记不起事先准备好的完整答词,要么干脆把自我介绍变成了背诵课文,给考官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事先对自我介绍的重点内容归纳一下,家长提些建议供他参考,到现场由孩子自由发挥,这样才会表现得自然、得体。

四是回答问题要充满自信。在我儿子进行英文面谈的环节中,考官想考查他对挫折感的反映,就说:“这次报考本校的学生都很优秀,竞争十分激烈,若你这次不能被预录取,你有什么打算?”儿子答:“我出门就会忘了这次面试,然后全力投入中考的准备,即使这次不能被提前预录取,我相信会以优异成绩考入复旦附中。”老师又说:“如果你中考失误仍然进不了本校呢?”儿子答:“不排除考试出现失误,但在我身上不曾发生过。万一进不了复旦附中,只是我人生旅途上的一个小挫折。绝对不会阻止我追求成功的梦想!在其他学校我会加倍努力的。”据儿子说。当时三位考官都抬头看了他几秒钟。然后才让他退出考场。我听了也十分感动,觉得儿子比我想得还要成熟。

篇5:小升初面试问题汇总

(1)介绍自己。这是常规第一步。介绍自己或介绍自己的父母,介绍父母的时候可能随便说,也可能要求只用一个或几个词来说。

(2)根据孩子介绍自己的内容,比如说孩子奥数突出,面试考官贵问一些关于奥数的问题。

(3)你什么时候开始学奥数?你觉得怎么才能学好奥数?

(4)可能会拿一张纸,随机折个图形,告诉边长,让孩子求面积或体积,都是口算,考察孩子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正确性。

(5)我们那个时候让背诵一段英语课文。课内的或者课外所学的。

(6)让用英文说一段话,可能是介绍下自己,或者是老师或者父母,或者身边的其他事物等等。。当然还有可能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7)要准备的话一般奥数,英语,语文,还有课外的一些兴趣爱好等都要做些准备,这些都是面试必问的,但具体哪方面问哪些,就要看面试老师的了

(8)我们当年被问了个人兴趣爱好,老师问喜欢什么?小子紧张的说,喜欢踢足球,然后老师接着问为什么喜欢呢?小子就不知道说什么了,说没有原因,就喜欢,哈哈,现在想想,还真有意思!!

(9)除了孩子,其实家长也要准备一下!!

(10)概括来说:两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十大问题

(11)面试必要环节,简单自我介绍和父母的介绍

(12)你班上有没有比你优秀的同学,你怎么看待他们,你和他们关系处理得好吗?

(13)你认为你的爸爸和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

(14)父母的问题:你认为你的小孩是一个什么样的个性?

(15)你知道我们的办学特色吗?(中间面试官作简单介绍)你怎么样看待我们的教学理念?

(16)进入中学后,你愿意当班干部吗?

(17)你愿意住校学习吗?为什么?

(18)假如说你进学校后成绩不理想,你怎么办?

(19)如果有一所更好的学校(***)也录取你了,你会怎么选?

(20)给几个词,说一段话;或者,给一首诗,口头改写成一段小散文。

(21)要针对准备的简历做一下设想,老师可能会就简历内容提问,比如简历说有体育或音乐特长,可能会问这方面的问题,中文英文都可能;或者,孩子是班干部,也会问

(22)还有一种情况,正好面试时遇到了同班同学,面试官问你认识前面这位同学吗,你对他/她有什么评价?

(23)你班上有没有比你优秀的同学,你怎么看待他们,你和他们的关系处理得好吗?本题考察对待高于和低于自己的同学持有的心态是否积极?回答要谦虚,关键在对其他人优点的阐述,要强调品质性的东西,不要琐碎。第二问问的是和他人如何相处,重点是相处时能不能学习优秀的,自己不具备的品质。

(24)你感觉到幸福吗?你感觉到快乐吗?为什么?你知道什么是幸福吗?本题测试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情商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重大作用甚至超过智力水平。不要流露消极情绪。根据生活的例子真实回答,老师历练多年,是可以看出来的。从多角度分析幸福的含义,可发挥说说做什么事让别人感到幸福,不要冗长,评委老师耐心是有限的。

(25)你根据刚才同学的表现,从中选出一位当组长,你选谁,为什么?你比他票数少,你服气吗?你觉得他是最棒的吗?你与他票数一样,你该怎么办,你要让贤吗?这是一道综合考察题考察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心理素质,交际应变能力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回答要实事求是,不盲目自卑或自大。此题考察是情商,看是否自信,是否谦虚这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此类题没固定模式或思路,情商是从小培养的,可以临时补的是把语言组织好。

(26)六年来你上过很多数学课,请描写一节你印象最深的数学课,并针对你所最熟悉的奥数

内容进行介绍,同时,编两道此类内容的题,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学生要对整个知识网络了解清晰、透彻。在学习中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印象深刻”和“熟悉”指出编的两道题用的知识是学习中重点强调过的,简明扼要的使自己的解题思想表达清楚,要有创新,不能照搬原题,要融入自己的想法。

篇6:小升初英语面试常见问题

Yes, I do. I have many teachers now and I love them all, but my favorite teacher, I think, is my English teacher Miss Gao. She is tall and thin, in my eyes she is the most beautiful teacher woman in the world, I love her sweet smile and attractive. So I always feel free in her class.

Yes, I do. Everyone has his favorite teacher, so do I. My favourite teacher is Miss Wei, our English teacher. We felt English very difficult when we began to study English. Miss Wei had a good idea to solve the problem. One day, Miss Wei came into the classroom with some fruits, such as apples, bananas, and oranges. She said: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the names of the fruits. You can eat the fruits if you can tell me their names in English.” All the students listened carefully and studied hard. Someone even stood up to answer questions. Class was over, and the fruits were all eaten. From then on, I am more and more interested in English, and I want to say from my heart: “Thank you, Miss Wei.”

篇7:小升初英语面试常见问题

If I lose my nose, I would choose to be a saint, because I heard that they didn’t need to eat something.

If I lose my mouth, I would choose to die. Because I think if I couldn’t taste the delicious food in the world, it would be the most painful thing.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篇8:小升初面试常见问题详解

一、小升初英语衔接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 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以我校本届初一学生为例, 各个班级普遍出现一个让教师头疼的问题——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学得好的学生真的很不错, 基础知识很扎实, 词汇量较大, 几种时态都已经掌握得很好, 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很差, 漏洞很多, 词汇量很少, 词性混淆不清, 几种时态使用得非常混乱, 究其原因, 我想有下面几个:

(1) “分化期”的提前。众所周知, 像苏州这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小学从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 所以, 升入初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学过六年的英语, 而在这六年的学习中, 因为各种各种的原因, 一部分孩子渐渐“掉队”, 而且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因此, 英语学习的“分化期”已经从我们过去讲的初二提前至初一甚至是小学高年级。

(2) 地区差异。每年的初一新生, 除了本地的小学应届毕业生之外, 还有相当一部分刚从外地转来的孩子, 由于不同地区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产生了英语教育质量的不均衡发展, 这些孩子在老家往往只学过一两年英语, 进入初中, 他们和已经学过六年英语的孩子相比, 简直无法相提并论, 也因此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学困生。

(3) 所用教材的不同。因为初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 有些甚至是外省刚转来, 就产生了因为各个地方小学里所采用的英语教材的不同而导致学生所学内容和难易程度的不一致, 升入初一后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会有脱节、跟不上的感觉。如果这些学生很刻苦, 努力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把原有的漏洞慢慢补起来, 就没有太大问题, 反之, 如果这些学生怕苦怕累, 不够刻苦, 缺乏钻研精神, 结果只会越来越差。

2. 小学“优良生”突变中学“学困生”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一部分小学时英语成绩还可以甚至很不错的学生, 进入初中没多久, 考试居然亮起了“红灯”, 这种明显的成绩反差不仅让学生沮丧, 让家长困惑, 也让老师头疼。通过仔细的分析和研究, 我发现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基本有以下几个:

(1) 教学着重点不一样。与初中阶段相比较,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没有太多的升学压力, 在日常教学中所占比例也小于语文和数学, 而且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其英语教学的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只要学生能听、会说, 基本就达到教学目的。当然, 从语言学习本身来说, 的确是听说在前, 读写在后。可是要真正学好一门语言, 一定得听、说、读、写一起抓, “四管齐下”, 这也正是初中英语教学的着重点。另外,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还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他们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教学方式的不一样。与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相比较, 小学阶段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往往更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通过直观法进行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另外, 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较容易, 教师也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知识的复习, 所以大部分学生可以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升入初中之后, 学习内容多、难度大、节奏快、要求高, 学生就会感到困惑和烦恼。

3. 学生英语基本素养差

我们发现初一新生中,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基本素养比较差, 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 发音不准确。

我们发现很多初一新生的发音都不够准确。例如[m]和[n]、[s]和[z]、[u]和[u:]等等根本不会区分, 发音很混乱。正因为如此, 每年初一新生出现把[neim]读成[nein]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2) 不认识音标。

不知是否是因为小学阶段对音标教学的重视不够, 为数不少的初一学生都不认识音标, 自己根本不会拼读单词。而我们都知道, 英语的音标就像是我们汉语的拼音一样, 是我们自主学习时拼读生词的工具,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3) 书写习惯差。

初一新生中, 有很多人书写习惯差, 写法不准确, 字迹潦草。有的学生连书写体和印刷体都分不清, 而且已经形成定式思维, 很难纠正, 着实让人头疼。另外, 像句首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句末要有标点符号等, 全都不注意。有些学生虽然有标点, 但是根本不根据具体情况, 想写句号就句号, 想写问号就问号, 句号还会画小圆圈。

二、小升初英语衔接教学的对策

1. 适当降低要求、放慢速度, 努力营造良好的开端

我们在初一上学期一开始的时候, 不妨适当降低一些教学要求, 放慢一些教学速度, 注重在一开始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 尽最大可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 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相信有了这样的一个开端, 一开始落下的一些内容很快就能补上来。

2. 强化语音教学和训练, 进行有效的复习和巩固

语音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不掌握正确的读音规则, 会限制和妨碍学生识记单词, 影响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而不准确的语音、语调则会影响学生的口头表达, 使他们难以进行顺畅的交流。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在初一一开始要安排足够的课时进行语音教学, 从教授音标开始, 讲解发音规则和要领, 逐步纠正他们不够正确的发音, 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而且, 在这个过程中, 还可以把小学阶段所学的单词进行归纳、整理以达到有效的复习和巩固的目的, 使学生对单词的机械性记忆转化为理解性记忆。

3.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巴金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英语学习同样如此,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帮助我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学生踏进中学校门的第一天起, 我们就要努力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上如何听讲、做笔记, 如何按照“心到、眼到、口到”的要求来朗读背诵对话和课文, 如何做作业, 如何订正作业, 课后如何进行复习、预习等等。总之, 我们要从细微处入手, 教育学生注重细节, 端正态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 小升初的衔接教育是一个值得我们初中教师予以足够重视的问题, 因为它不仅是小学阶段教育的延伸, 更重要的是它拉开了初中阶段教学的序幕。事实证明, 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学生平稳顺利地完成小学阶段到初中阶段的这一学习过渡, 那么学生就能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 以往那些小升初衔接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了, 更重要的是, 这将对学生接下来的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 甚至以后的终身性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金朝华.浅探小升初英语课堂教学的衔接策略[J].网络科技时代, 2008 (10) .

篇9:小升初择校:老问题新趋势

择校呈现三大趋势

某大城市有关部门在本市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5所中学(分别是重点中学、一般完中、纯初中校、私立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家长中随机抽取407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68份,其中择校生家长的问卷242份。这表明择校比例已达66%。

调查表明,择校生家长的学历层次、自身素质及修养相对高,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

择校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特长生、共建、子弟、实验班、住宿生、引进人才的子女和社会捐资等。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由于小升初招生制度中存在派位前的先期定位,家长择校的途径多、范围广、余地宽;第二,家长非常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从而为部分学校招收特长生、实验班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第三,初中义务教育促使共建单位产生;第四,社会捐资比例高达38.50%,充分说明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高度重视,经济能力尚可的家长在望子成龙心理的驱使下,为使孩子上好学校,捐巨资也在所不惜。另外,家长的从众心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择校地区差异明显,城区学校择校生的比例远高于农村学校。城区择校的比例为50.52%,农村择校的比例为12.05%。地区城市化程度越高,择校生比例就越高。许多农村的家长为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已经打破了地域与学区的限制,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就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区学校择校生的比例。

择校品牌化,教育品牌与学生择校两者间的关系日趋紧密。多年的教育改革,塑造了一批具有优质教育品牌的学校和特色学校。家长在择校时“首先考虑品牌学校”的比例为46.59%,而考虑一般初中学校的比例仅为8%。教育品牌吸引力不断增强,品牌效益日益凸现。

现在学生择校的方向非常明确,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就近、交通方便、有熟人照应”等标准,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孩子进哪个校门不仅决定着孩子的前途,而且关系着家庭的声誉,给孩子挑选一所好学校,就等于为他们预备了美好前程。因此,他们往往选择具有良好社会声誉、较高办学品位和教育质量的“优质学校”。

调查表明,赞同学生择校的家长占52.79%。其深层次的原因与社会的发展、社会各阶层收入的差距、就业竞争的激烈化、广大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有关。家长在普遍认同学生择校的同时,也对择校的“高额收费”“权力择校”“关系择校”等不良现象十分不满。

安宁的女儿今年夏天小学毕业,为了能够让宝贝女儿升入一个好中学,他从去年秋季开始便一直在忙碌。一开始是打听全市各主要中学的特点和长处,筛选出与女儿的特长和志向比较吻合的几家;随后是托人找关系,希望早早地与这些学校挂上钩;今年四月份,就开始带着女儿转战各个学校的招生面试。

好在女儿很争气,面试过后,她报名的几所学校都答应收她。

英涛的女儿前两年也经历了类似的一次升学折腾。他认为,取消小升初考试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初衷当然是好的,可达到了什么效果呢?第一,把高校招生中那种复杂的竞争模式提前引入小升初阶段;第二,取消招生考试,只是取消了“全市统一”的考试而已,实际上,只要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不解决,择校现象就必然存在,改头换面的考试仍然存在,而且更复杂、更烦琐。

“特长”成为择校的“敲门砖”

一位家长专门在网站上开设博客强烈呼吁“恢复‘小升初考试制度”,她在博客中称,她家的小孩现在上小学三年级,班上同学的家长从三年级开始,就安排孩子周末上奥数、英语、写作、舞蹈等课外班,最终的目的是获取相应的证书,而这些证书是报考一些优质初中的必要条件。

这位家长所在公司的几个同事也在为孩子“小升初”而烦恼,有的为了上述证书已经陪孩子坚持了四五年的课外学习,每个周六、周日都奔波辗转于各个培训学校之间。为了确保自己设定的目标不落空,家长必须为孩子选择多个学校,参加不同学校的考试和面试,面对多种要求和标准,家长不知所措,孩子苦不堪言。

清晨6点40分,11岁的男孩孙宁就要起床了。10分钟之内完成洗脸刷牙、换衣服和吃早饭,然后坐公交车去学校。在这个大城市,他是众多小学五年级学生中的一个。孙宁说,在学校比较轻松,但更加繁重的学习任务在课余时间等着他们,一直要忙到深夜。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两年了。两年来,他都是上完学就继续去上培训班。

孙宁的父亲每天跟小升初的家长在网上交流经验。面对孩子的辛苦,他除了心疼,就是无奈。

然而,要得到一张进入重点中学的通行证,光有孩子的这些劳累还远远不够。另外一位学生家长王女士刚刚把户口从S区转到了教育资源更好的C城区,为的是能够通过就近入学政策,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王女士的一位朋友更是为此不惜暂时离婚。

王女士说,如果孩子的户口在她这边,孩子将来就读的学校可能稍微好一些,如果户口在孩子的父亲那边,将来就读的学校就相对差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她便和丈夫办了离婚手续,这样一来,孩子就顺理成章地进了理想的学校。听了此事后,人们都觉得挺不是滋味。

如果仅仅通过自身想办法就能进入重点中学,情况也许会简单很多。事实上很多家长发现,按规定进行的统一派位分配之前,各种特长生、推优生、共建生之类已经让很多重点中学的名额接近满员。有人竟给出了另一条路: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班考试,挤进名校。即便需要交上几万元不等的培训费,有些家长依然在所不惜。

就这样,为了上更好的中学,有更好的未来,孩子失去了原本应该轻松快乐的童年,家长花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而获得实实在在利益的是各种名目的培训机构和中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范围内,在倡导教育公平的今天,这种现象还在继续。

“小升初”的公平被“特长生”之类搅乱,或许是当初政策制订者始料未及的。长沙市出台的招生政策,在明确规定公办民办学校一律微机派位之后,未能免俗地留下了一个“制度后门”,即给予一些特色学校在微机派位前提前招生录取的权力。问题在于,一些未被政策授权的学校也在“提前招生”,而有着提前招生权的学校更是大打“特长生”擦边球,以致有的学校出现了16个班仅有两个班的学生是微机派位的现象,更有一些培训机构借着“提前招生”“特长生”的幌子大敛其财。

公平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价值核心,亦是微机派位所要达到的目标。但是当“特长生”成为小升初制度的漏洞,微机派位制度就难免形同虚设。那么在这其中,到底谁是过错一方呢?家长们积极参与“提前招生”的心情不难理解,他们只是“受害者”;一些学校违规组织考试,发放预录承诺书,但也常常是满腹牢骚;至于教育主管部门,大抵也是有话要说。当然这种追问的主要目的不是追责,而是在现实的“小升初”乱象之下,必须思考一个如何堵住“特长生”漏洞的问题。

应当看到,各校的教育资源不可能天然均衡,又有哪个家长不想让孩子上一个听起来名声更大的学校?所以面对“特长生”预留下的制度后门,要想不让家长们削尖脑袋往里钻,要想不被方方面面的关系所利用,几乎是不可能的。无论如何,“小升初”乱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特长生”政策如何调整,才能使其不违背起码的教育公平,这是对管理智慧的考验。

所谓“学区房”应运而生

据央视《经济半小时》调查,2009年,北京的学区房竟然每个月上涨1500元左右平方米。而这种现象并非北京市所独有,在许多大城市,目前的学区房价格是十年前的三倍多。

学区房这一概念,早在多年前就存在。所谓学区房,就是办学质量高的重点、名牌小学对口入学区域内的房产。由于户籍在这一区域内的孩子可以就近免试进入好的学校,因此它成为一些家庭置换或者新购住房的首选。在家长们看来,“进不了好小学,就进不了好中学;进不了好中学,就进不了好大学;进不了好大学,孩子这辈子就完了。”

在北京,一座“爷爷辈”的老楼满身斑驳,没有物业,没有暖气,管道老化,死气沉沉,却可以卖到每平方米1.8万元,只因为它是好学校的学区房。

在商言商,房地产商、房屋中介公司于是大打“学区牌”,推高学区房价,却依然有众多家庭争购,可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近年来,舆论一直呼吁家长理性地对待孩子的择校,主张根据家庭的经济实力,综合分析自己的工作因素和孩子的求学因素,再决定是否购买学区房,不要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就花大笔资金购买学区房,甚至宁愿住得差一些、自己上班远一些。但是,一心想为孩子找一个更好的学校的家庭,却很难听得进这种意见。

有一位先生,今年孩子刚两岁,他就已经在四处看房,打探各区的小学入学政策,准备挑选一处学区房。他的理由是:“现在求人办事难,以后什么形势更难说,不如早买一套好学校的学区房,到时候不必托关系,也能就近入学。孩子上学是大事,未雨绸缪,越早越好。”

家长的这种选择,其实可以理解。一方面,购买学区房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才环境,这是所有父母都期望的,有人甚至将这种行为与“孟母三迁”相提并论。另一方面,购买学区房也不失为一种投资行为。在家长们看来,只要重点小学、名牌小学不搬走,就近入学的政策不调整,那么,学区房的升值空间将十分巨大,在孩子小学毕业之后,完全可以把升值多倍的房子再卖出去。也就是说,买学区房,成了教育和房产双投资。

受如此理念影响,学区房热潮实难消退。而所谓双投资理念,实际上成为更多老百姓的双重负担:购房负担——正好在学区内工作的人,完全有可能因房价过高而只能异地购房,甚至买不起房;教育负担——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只能任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不公平的教育环境里,而勉强加入购买学区房队伍的家庭则可能背负沉重的经济压力。

要让家长回归理性、学区房热潮消退,减轻更多家庭的双重负担,关键还在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之所以存在学区房的现象,主要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中小学办学质量存在严重差异,政府出台的严禁择校、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政策,在中小学办学质量存在巨大差异的现实面前失效,导致各种择校行为屡禁不止。有权的家庭可通过权力走通择校之路,有经济实力的家庭举家搬迁到学区之内更是合情合理合法之举。政府总不至于出台禁令,不准家庭在城市内迁移,或规定迁移之后户籍满若干年才可在当地入学吧?

趋利避害寻求对策

择校现象自诞生之日起,教育理论界就众说纷纭,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有“择校有弊论”“择校合理论”“择校利大于弊论”“暂不争论论”等。

其“利”主要是:满足了部分家长的择校愿望,使更多的学生获得了在优质学校学习的机会;充分利用、开发了优质教育资源;缓解了对教育高质量的要求与教育经费紧张的矛盾,尤其是一部分较好的学校获得了优秀生源和不少财源,生存和发展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有助于缓解教育经费危机,改善办学条件,稳定师资队伍,提高教育质量,增加学校知名度。

其“弊”主要是:加剧了教育财源、生源等资源的分布不均状况。一些学校坐地生财,财源滚滚;另一些学校则教育经费严重短缺,难以为继。前者生源严重超编,人满为患;后者则生源枯竭,门可罗雀。同时,加重了家长和学生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此外,择校的混乱状态可能造成“乱收费”,也容易滋生教育腐败,损害教育形象。

从教育视角看,择校现象是“应试教育”的一种变式、延续。“应试”是学校为了升学淘汰学生、选拔学生,“择校”是学生为了升学淘汰学校、选择学校,二者异曲同工。

从社会层面看,择校现象是市场经济、竞争意识、权钱交易等社会现象在教育上的一种反映,择校中蕴藏着腐败、影响社会安定等消极因素。择校之所以发展快、“炒”得热,因为它有较深的思想基础和广泛的社会渊源:其一是教育本身因素,学校之间教育质量不平衡;其二是学生家长因素,学生家长愿意择校,谁不想让孩子读个好学校;其三是好校促进因素,好学校愿意让学生择校,那样既可以“创收”,又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择校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关键是如何引导。前不久,上海市家长代表、学校领导、教育部门有关人员坐在一起,共同探讨了多种解决择校问题的方略。

维持现状,适当规范。维持现状,即允许择校;适当规范,即教育行政部门对小升初学生择校问题作出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有约束力的规定,使学生择校的混乱状态进入可控制的、有序的规范化状态。

学校配备,均衡规范。教育行政部门给各校提供充足的义务教育经费,学校规模无论大小,在校学生人数无论多少,学校都必须配置办学的必备条件和设施。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为不同学校配备同比例的优秀教师,以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教师和校长由政府机构进行轮换调整,保证各校师资力量和管理水平的相对均衡。

取消择校,就近入学。教育行政部门明确规定取消一切形式的择校,规定只能就近入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派位就学,从而达到“公办不择校,择校去民办;民办要规范,收费不过万”的目标。

篇10:小升初面试常见科目问题整理

小升初升学,家长和孩子对名校的“追捧”热烈。有消息称,某校3天就收到5000余份简历。如此竞争激烈的局面,看来接下来的“小升初”面试还有一场硬仗要打。真可谓没拿到面试通知的急,拿到了通知的更着急!这仗怎么打?别说孩子们吃不准,家长们的心里也着实七上八下地直打鼓呢!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亮”。面试问题一般分为以下五大类——

1.常规问题:

(1)介绍自己。这几乎是所有学校面试的第一个问题。要求孩子介绍自己,或者介绍自己的父母。介绍父母的时候有可能让孩子随便发挥,也可能要求孩子用一个或几个词来形容父母,并给出解释。

(2)根据孩子的自我介绍做进一步“追问”,由于这个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内容和形式都不固定,非常灵活。比如孩子说自己喜欢音乐,面试官就可能和他聊聊他喜欢的音乐类型,或者近来最红火的一场演唱会;又如孩子奥数突出,面试官可能就会顺水推舟地接着开始问关于奥数学习的问题。

建议:回答关于父母的问题时,孩子切勿盲目“拼爹”、“拼抬头”,夸大吹捧不可取,实事求是或尽量低调才是正道。学校注重考察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成果,而非那些“如雷贯耳的抬头”。建议孩子可以结合父母职业的不同,简单分析其性格特点;或者通过事例表明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影响,这可以是生活上的照顾、学习上的帮助、精神上的教育、品德上的言传身教等。每点铺开来说一些,你的回答就不但充满了温情,内容也足够充实了。

2.奥数方面:

(1)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学奥数的?你觉得怎么才能学好奥数?

(2)拿一张纸,随机折个图形,告诉边长,让孩子求面积或体积,都是口算,考察孩子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正确性。

奥数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数学源于现实,属于现实,并被应用于现实。奥数也是这样,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奥数产生亲切感,对其产生兴趣,并且这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建议孩子注意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及时总结解题规律,这样哪怕以后不学习奥数,这种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也是可以获益一生的。

3.英语方面:

(1)你能用英语说一段话吗?

如果孩子的英语水平确实够硬,不妨大胆自信地说:好啊!说哪一方面呢?考官的问题其实是可推测的,比如应季的“春天来了”,或者“介绍你的一个老师”,或者“我第一次到××学校来”,又比如有关假期生活或春节是如何过得之类的话题,等等。

如果孩子英语不是太好,或者对自己的临场能力不够自信,那么也可以采取较为稳妥的方式——事先

准备一段,然后说:我就说××话题吧,然后开始。

(2)可能要求背诵一段英语课文。(我们所知还没碰到过这类面试题的,谁碰见算谁“撞大运”)

课内的或者课外所学的皆可,比如新概念二的课文。这个也是可以事先准备的,建议孩子可以选取一些短小精悍,又富含一定的教育意义或哲理的内容。

4.语文方面:

(1)你喜欢看什么书?正在看什么书?是关于什么内容的?

事先准备一篇名著是有必要的,建议学生选一本比较大众化的书籍或一部经典名着,以达到和面试官交流的目的。若是你说的这本书面试官闻所未闻,你就有可能要唱一段“独角戏”了。

(2)想给大家推荐哪本书看,为什么?

孩子可以就拿上一个问题的答案来回答,也可另择一个。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为何推荐,学生如果有什么别具一格的观点、看法、疑惑都可以适时地抛出来,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这是一个面试官加深对你了解的好机会。

意见:现在很多小升初的家长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对于孩子奥数和星级英语的情况家长能清楚地了解,而对学生语文实力究竟如何却始终不得而知。如今有关语文的杯赛考试不多,也不如数学、英语类的红火;其次,语文学科是三门课中比较特殊的一门,它考察的是孩子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和表达力等各方面。语文成绩的好坏也不完全是学生综合能力的真实体现,这是因为影响语文成绩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题目的难易程度、思考问题的全面与否、阅卷老师的严谨度等。近年来,小升初面试中的语文部分有这样一个趋势:题目形式越来越多变,题目内涵越来越丰富,题目答案越来越多元化,这就导致孩子在复习时完全没有思路,不知从何地方入手。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是学生最难准备的、短期内提高也很困难的课程,学生越应该在平时多做积累和思考的工作。

5.个人兴趣爱好和性格:

(1)喜欢旅游的,可能会被问及去过什么地方?看到什么景致?喜欢南方还是北方?那景观是哪个省的?省会在哪里?如果去过人文景观,还会被问及跟这个地方有关的文人的代表作品(如果是诗歌,可能会要求背一篇)。如果去过中外很多地方,会被问及中外文化的差异。

(2)如果有过球类、乐器类的特长,会被问及:你现在还在踢球(弹钢琴)吗?为什么?你怎么看待你的这种爱好?对你有什么影响?

(3)你在班上的成绩是怎样的?你与比你成绩好的同学相处得好吗?

篇11:小升初面试技巧和常见问题

生活类常见问题

1.你班上有没有比你优秀的同学?你和他们的关系如何?

2.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

3.进入中学后,你愿意当班干部吗?

4.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如何处理?

5.说说你的理想。

6.说说你经历过的挫折。

7.你有什么缺点和优点?

8.如果同时有另一所的学校也录取你了,你会怎么选?

9.你喜欢旅游吗?描述一下你去过的某个地方?

10.你参加过什么公益活动?

11.说出十本你所读过的中外文文学名著,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本推荐给大家。(面试中常考孩子关于历史,名著、典故、诗词的知识。)

12.说说近期发生的热门新闻是什么?

13.《×××》名著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14.你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为什么?

15.你有崇拜的偶像吗?说说为什么崇拜他(她)?

16.说说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历史人物。

17.现场背一首诗,并且简单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应对小升初面试的技巧

1.要在家里精心准备自我介绍。最好能准备一分钟、三分钟、五分钟等几个版本,根据老师的不同要求而自然地发挥。讲解的时候,要充满热情,最好能配合手势。

篇12:小升初面试技巧及注意问题

1、提前准备面试

造成面试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训练。经常参加演讲比赛或者演出活动的孩子通常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放松。所以,六年级学生的家长就应该从现在开始跟孩子一起为面试做准备。首先,了解学校的面试程序和必问题目外,还要有意识地和孩子在家里进行模拟演讲。想几个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最敬佩的人,对失败的感悟等话题都不错。

2、清楚面试从哪一刻开始

实际上,从进考场的那一刻开始,孩子就要随时准备向老师展示自己。因为面试成绩包括现场回答问题和考官评价两部分,当答题成绩相同时,老师的评价就成为决定因素。以下这些都可能为你加分:给老师一个淡淡的微笑;对老师说您好,说明你懂礼貌;听题时别逃避老师的眼睛,自然回应;答题时娓娓道来,不徐不疾;活动时跟伙伴打个招呼,暗示你容易合作……

3、牢记舒缓情绪的技巧

面试现场,你还是抑制不住紧张?一些小动作可以转移注意力。比如,闭上眼睛,试一试能否在一分钟内只完成一次深呼吸;扮怪脸可以放松面部肌肉;或者趁空当到室外稍稍活动一下,都可能舒缓紧张情绪。

4、面试时的态度一定要谦恭

老师们喜欢谦虚、好学的学生,他们认为求学路上首先必须具备的就是谦恭特质。即使是能力或者心智普通的学生,只要你抱着谦恭的学习态度,你就会比别人多一些成功的几率,老师和同学也会更喜欢你。

5、别用沉默去应对尴尬

应变能力要强。遇到一个不懂的问题或者其他尴尬场面时,你应该灵活变动和化解,不要傻在那里或者一直沉默。你还可以尝试着告诉老师自己懂得的类似知识点,以展现思维能力。

6、自我介绍多准备几个版本

每个“小升初”的学生都必须要做的是,精心准备自我介绍。最好能准备一分钟,三分钟,五分钟等几个版本。

7、牢记关键时间点

比如投递简历时间,通知面试时间,招生录取工作完成时间,办理入学手续时间等。

8、其他渠道了解“小升初”

小升初面试中要避免的问题

普遍存在的问题:

1. 过于紧张,肢体僵硬

2. 声音小,与考官无眼神交流

3. 临场应变能力不强

4. 表达混乱,思路不连贯,逻辑不清

5. 不熟悉面试形式

改进建议:

1. 多参加面试训练,积累面试经验

2. 需要将知识点巩固到位

3.平时培养答题思路和答题习惯

4. 需要掌握一些面试技巧

5. 多做表达训练

面试技巧要领:

1. 若要求自我介绍,则需重点分明,在一分钟内令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2. 注意仪态,大胆与考官进行眼神交流

3. 回答题目是语言应完整;

4. 切忌一问一答,对老师的提问展开来说你的看法;

5. 口头解答数学题目应在脑海中建立数学模型,形成解题思路;

篇13:瑞士如何“小升初”

与很多国家一样, 瑞士也实行9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一般情况下, 儿童小学通过毕业考试后即直升初中, 个别未通过者需要留级再考。毕业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将作为孩子们进入何种中学的直接参考。

虽然义务教育阶段注重学生平衡发展、不公开设重点学校是瑞士各州的共识, 但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初中阶段开始分校或分班 “定向培训 ”,因此学校间存在差别。 一般中学强调实际知识的传授, 学生日后的出路是作为学徒学习手工技艺,而“重点初中”或者“重点班”对 学生进行更广泛的教育, 强调自然科学和外语等, 学生的方向是高中和大学。

一般而言, 瑞士超过三分之二甚至高达八成的初中生毕业后不上高中, 而是走上职业学校或徒工学校的道路。但近年来,希望通过进入重点初中或重点班而继续上高中的学生人数大增, 围绕入学考试而出现的教育市场产生了。仅在苏黎世地区,就有20多家补习机构, 从单独授课到长达数月的全套补习应有尽有, 价格自然不菲。

不过,与中国相比,这种现象在瑞士还不算普遍, 竞争远没有中国那样激烈。究其原因,得益于瑞士独特的教育体系。

瑞士教育体系的特点是初中普及,高中比重小,职业学校比重大。瑞士的职业和徒工教育世界闻名。从职业学校和徒工学校毕业的学生照样可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可以生活得体面优裕,悠然自得。

此外, 瑞士教育强调的是基础、均衡,因材施教。从小学开始,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教学方法和进度完全不同, 老师也会针对学生各自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方针, 每天布置的作业也会不一样。学生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 为进入初中以及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正因如此, 很多家长和教育界人士不赞成让孩子为升入“重点初中”而参加补习班。苏黎世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长佐林格说,对那些依靠临阵磨枪取得考试成功的学生来说,重点初中、高中并不适合他们, 因为这些学生表现出缺乏自学能力、学习吃力的情况。

从瑞士的情况 看 ,在小学阶段, 更重要的是要开阔孩子的眼界, 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他们发展爱好和特长。过早的定向,过多的课业负担,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

篇14:试论学生小升初的过渡教育问题

【关键词】小升 衔接教育 变位 规范 自我

教育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就是培育心理品质,促进精神成长。对于学生来说,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个里程碑式的跨越。小学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正确把握这一差异,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过渡,以积极的心理品质投入新的学段的学习,初一班主任要特别关注这一点。那么,怎样展开衔接教育呢?

一、变位教育

所谓变位教育,即角色教育,是基于学生转变为初中生的角色之后,实施的初中生角色认知、定位的教育,以帮助他们调整心理适应状态。初中学生的角色定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判断能力,提高认知能力,逐步摆脱过分的依赖性,更加强调良好个性的发展,能够专注于学习,形成自己的良好爱好。衔接教育的工作首先是促成他们的角色转变。

王同学刚上初一时,听课从不认真、好动,老爱和前后桌的同学说话,弄得那一片“鸡犬不宁”;一和同学有点小摩擦,他便大哭不止;如果没有组长不断催促,他从不主动交作业。由于爸爸妈妈出门打工,他让爷爷接送他上下学,而且还必须带着吃的和喝的;和女同学在一起说话时,他也从不讲究,时常惹得女同学们告状。可见,这位同学的心理状态其实还是停留在小学阶段,而且在小学阶段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依然我行我素,给他自己以及其他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不利因素。笔者观察了一段时间后,采取了下列措施:

(一)情境教育法

设置一定的情境,提供学习的榜样,促使受教育者主动醒悟。笔者给王同学讲述了古代少年周处弃恶从善的故事,设置几个问题:“周处一开始为什么遭到村民的反感和排斥呢?”王硕说:“他做了对不起村民的事,冒犯了大家。”笔者就势点拨:“如果一个学生在班里做了很多大家不喜欢的事情,会怎样呢?”王硕说:“一定也和周处一样。”说罢,他低下了头。笔者觉察到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笔者接着问第二个问题:“周处最后为什么受人爱戴呢?”王硕马上说:“他改正了自己的错误。”笔者引导、告诉他,无论是谁,犯了错误,只要能够意识到错误,就值得赞扬,能够改正错误,更值得赞扬。笔者一步步引导他反观自己的错误,意识到怎样做才受到大家的欢迎,为他改正自己的错误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角色认知法

引导学生准确认知个体的角色地位,既不逃避要面对的问题,又不夸大面临的困难,便于调整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以适合自己的秉性特点和外界环境,为积极健康的生活提供良好的心理品质。试图一蹴而就地转变一个学生并不是科学的态度。王同学同样不可能一下子改变他的坏习惯。笔者就找机会访谈他,首先,笔者问他,他在家里是什么角色,然后追问他,在学校里是什么角色,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什么角色。王同学经笔者的点拨,逐渐明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到爸爸妈妈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女吃饭穿衣的责任,对爷爷奶奶的赡养责任,认识到爷爷奶奶承担起本不应该由他们承担的责任,认识到他本人体贴家人、为家尽力所能及的责任、为将来打拼积极学习的责任。说到动情之处,王同学竟然流下眼泪。笔者觉得很欣慰,他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就能够清醒地定位自己。

情境教育和角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可在日常管理中灵活运用。实现变位教育,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就为转变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规范教育

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规范在日常生活学习和集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为他们的行为提供必要的约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王同学入班后的种种表现都没有遵守规范,笔者就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犯错点,灵活实施教育。有一次,一个女生向笔者告状,指责王同学说话不文明。笔者找到他,对照《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他找出触犯了哪些规则,责令他如实写出事件的详细过程,分析造成的可能后果。他主动自省并且作出保证。这个过程中,笔者其实并没有特意要求他写检查,而是给他一个平台,以规范为杠杆,促使他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可见,教师可利用刚性规则,甚至校风校纪、法律法规等,让学生真切感到违法规则的可怕后果,逼他们遵守。同时,激发他们潜在的向善的心理,注入人文精神,逐步地引导他们新生适应初中生活。

三、自我教育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引导学生调动内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潜能,激发他们主动、持续地矫正不良行为,去掉小学生的种种不利于初中生活的心理因素。自我教育不是说让学生自我感悟、自我纠正、自我激励,而是需要班主任积极介入。教育的最佳境界就是无为教育,即让学生自我教育,如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实践、自我反思等。因此自我教育也是德育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唤醒教育,体现出浓厚的人文色彩。

王同学积习难改,一下子使他彻底转变过来是不现实的。例如,他总是要求爷爷给他带零食,这在学校里很少见。笔者一开始感到好笑,但细想,不能纵容他的这种行为。打听后,笔者才知道,他在家不好好地吃饭而且挑食。于是,笔者就提示他,周围的同学都不会在家不好好吃饭,在学校吃零食,初中生做小学生的事情,会遭人嘲笑的。王同学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愿意改正。但是,他已养成了吃零食的习惯,所以到点不吃就饿得慌。他询问笔者,笔者让他自己想想办法。当天,笔者看到他喝点水。笔者意识到他找到了自我约束的过渡办法。后来,他连水都不喝了,还不让他爷爷来接送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判若两人,已经完全适应初中生活了。自我教育在外力帮助之下产生了实际的教育效果。

德育论认为,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条件或内部动力。所以,只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自我教育,那么,教育的效果才能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下一篇:诗歌峥嵘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