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班

2024-06-27

奥尔夫音乐班(精选14篇)

篇1:奥尔夫音乐班

学前奥尔夫音乐班

第一课

素养:记忆、合作、运动、反应力、注意力、协调等 学科:拍子、音高、速度、强弱、认识三个音 教学过程:1、2、3、4、拍手打招呼、感受训练----按摩

反应训练----手指游戏(猴子滑滑梯)热身律动:

呼吸2种(锻炼大脑)、捏感受(疏散肌肉)、手指给大脑传递信息、拍拍、摸摸、同向手脚漆盖运动、翻书。。。

5、名字游戏:《问好歌》 1 | 22 2| 34 51 | 71 2|11 1|22 2|34 51|22 1|| A、先让孩子自我介绍,将孩子的名字编成声势,大家一起说,逐个进行。B、节拍来说各学生的名字,还可以编动作,家长一起参与。

6、走路游戏:

《寻宝》我们一起去寻找奥尔夫乐器,游戏可以互相打招呼,用音乐伴奏(教具--鼓、四种颜色的沙巾、)练习几种走路的的动作:

四分音符(走在乡间的小路、平稳的呼吸、放松、打哈欠、等)、八分音符(有人小睡不要吵醒他,我们踮脚尖走、)、二分音符(很累的样子。)十六分音符(很疯狂的样子)

7、欣赏奥尔夫乐器(要用很高兴、很想玩、很崇拜的表情去找一个你喜欢的乐器)

(1)探索观察;(2)走进节拍;语言---节拍----乐器 分组:玫瑰葡萄、梨、香蕉、西红柿。

A、练习节奏

B、训练节奏,用水果做道具。《踩核桃》

14、22 《音符》第2首 走啊走啊走踏踏,(4遍)

走啊走踏(2遍)走啊(2遍)踏踏踏1

共两遍 第二课1、2、3、4、5、6、走路游戏(家长参与)、复习手指练习,围圆 合作---节拍律动。两个 八拍 热身律动 音符游戏

律动的基本游戏。随着老师给的节奏运动

a)走,节奏停止时要求编个造型

b、速度的快慢

C、人数组合d、音高

e、强弱 f、身体的组合

7、丢球游戏

部分孩子拿音筒DO、MI、SO 清出三学生代表DO、RE、MI的音,球到那个音,大家就唱出,拿音筒的就奏响。

篇2:奥尔夫音乐班

问:我自己就五音不全,孩子是不是就干脆放弃音乐算了? 生命的前六年,是充分发展音乐潜能的最关键时期。如果孩子这段时期有幸得到丰富的音乐环境,对其终生发挥音乐潜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问:我想让孩子三岁开始学乐器,您怎么看? 答:学习任何一门常规乐器{钢琴小提琴二胡等},主要是学习演奏技巧,要求儿童小肌肉有控制协调能力,要求有乐理知识。这对绝大多数学龄前儿童来说都压力过大。但0-6岁又是乐感形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应该以丰富的音乐活动来发展孩子的节奏感和对音高的辨识。目前国际音乐教育界普遍认为,学龄前儿童的音乐技能发展的合理目标应包括: 学习优美和谐地唱歌;学习以创造性的动作配合音乐;学习演奏那些不需要肌肉间细微协调的、简单的乐器(如奥尔夫乐器);学习发展注意听音乐的兴趣。

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音乐活动音乐游戏,可以逐渐喜欢音乐,初步了解音乐的原理,还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建立自信、自制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问:我听说孩子学习音乐越早越好,那么到底几岁可以开始学习音乐? 答:如前所述,生命早期丰富的音乐环境对孩子至关重要。许多研究记录表明婴儿在6个月时便对音乐有集中注意力,开始以明显的动作对听到的音乐进行反应。音乐出现时,婴儿会做出相应的有节奏、舞蹈般的动作。因此,为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有计划的音乐体验不应该等到孩子能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时才开始,而应开始于婴儿期。

问:隔壁贝贝才一岁多,每周末随妈妈去上音乐课,这不是很可笑吗?一岁多能上什么课? 答:您对“上课”的定义太狭窄。贝贝上的不是成年人上的那种“老师讲,学生记”的课。幼儿的音乐课主要内容是孩子感兴趣的多感官音乐活动和音乐游戏。孩子上课就是玩,所以孩子很爱上课呢!问:音乐游戏有什么好处? 答:游戏对幼儿来说不仅是一种娱乐,也是他们成长发展和学习过程中一种很有价值的活动。音乐游戏有助于增强对音乐概念和知识的理解。经常从事音乐游戏的儿童既感到愉快又熟悉了一些音乐原理,是在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状态中认识到自己的音乐潜能。

问:为什么要重视亲子游戏,父母在幼儿音乐亲子游戏中有何作用? 答:事实上,父母从孩子出生数分钟后就已经开始了以触摸哄逗注视为主的亲子游戏。早期建立良好的亲子交往模式,会给孩子日后的探索和学习产生好的影响,父母对亲子游戏的态度也会影响幼儿对游戏的反应。反过来,幼儿游戏行为传达出来的信息能协助父母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因此说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心智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孕育浓厚的亲子之情的最佳方式。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模仿,父母往往是孩子主要的模仿对象。因此在亲子音乐游戏中,父母自然流露对音乐的喜爱,会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问:亲子游戏时我的乐感不好怎么办? 答:小橡树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家长班,不仅介绍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理方法,同时也培训成年人的乐感。很多人上了八次课后就发现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值得一试。如果您觉得自己在音乐方面已无可救药,也可换个乐感好的家长。

篇3:奥尔夫音乐班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与蒙氏教育法同样占据着不可忽略的地位。在学前教育的公开课中, 分别安排了大班的韵律活动《斗牛》, 小班的欣赏活动《咿呀咿呀呦》, 中班的歌唱活动《小猫咪咪爱洗澡》, 小班的音乐游戏活动《小草的春天》, 每节课各有千秋, 也有各自的不足之处。就音乐活动的奥尔夫音乐的特色来说, 第一节的《斗牛》比较符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模式, 但又融合中国耳熟能详的游戏元素, 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教育的碰撞

1.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评价

(1) 课堂效果与课堂设计

《斗牛》作为一节代表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公开课, 首先, 在课中, 幼儿围成圆圈坐在一起, 使之互动性增强。其实, 奥尔夫音乐的教育法中, 以圆圈做游戏是一个特色的标志。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积极性, 也能提高幼儿手脚的灵活性, 同时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增强幼儿的记忆力。

从整体效果去评价, 这节活动课是比较成功的。首先, 从教师的教学技能来看, 教师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很准确, 在动作教学方面也是由浅入深, 教师与幼儿坐在圆圈里分别教授与学习, 给人感觉这是个活动课, 幼儿的积极性也会因此提高。大班幼儿还不能准确的分辨左右的概念, 于是这位老师采取左右手带首饰的方法来区别的。比如, 伸出我们的带头花的手, 而不是说伸出我们的右手, 如果说左右手的话, 也许课上就要浪费纠正幼儿的左右的隐性时间, 而且特别是坐在对面的小朋友则会完全与老师的左右手相反, 反而会适得其反。带头花的这一做法, 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发展水平, 做到眼中有幼儿的教学态度。

幼儿的教育中一般适合移情教育法, 所以在上幼儿的课堂中, 教师一般直接引导幼儿要参加的角色, 像这位老师他用牛角的动作引出斗牛的角色, 让幼儿开始适应课堂的内容。由于幼儿的记忆力发展还不够完善, 所以在上课中的动作与内容则是要不断重复。当教师要小朋友跟着她做动作时, 就已经渐渐地将小朋友带入要扮演的角色了。首先, 让幼儿跟着老师熟悉音乐的节奏与韵律, 随着乐感自己动起来, 渐渐的老师要求幼儿慢慢的学习她的动作, 模仿起来。在一开始, 幼儿因为不熟悉所以做起来不熟练, 但是经过几次反复练习后听着音乐一直重复刚刚的动作, 有些小朋友可以慢慢的跟上来。音乐结束后, 老师的必要讲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刚刚幼儿模仿的动作, 可以用言语来重复一下, 利用塑造法将所有动作一步一步分解, 令幼儿慢慢消化吸收, 随后跟着音乐多做几次, 前面几次采取幼儿边做, 教师边讲, 后面的几次的动作则会顺其自然。

(2) 课堂内容的选择

这首歌的选择其实是一首韵律感比较强的歌, 在音乐放出的时候, 小朋友们会根据自己的乐感情不自禁的动起来, 而且小朋友的脸上也是愉快的表情。然而, 这并不是整节课的高潮部分, 也只能说是一个铺垫。在音乐活动中再穿插游戏活动, 将音乐与游戏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游戏是儿童掌握、体验学习和生活的主要途径和基本形式之一, 而在音乐教学中游戏更应该是主要的内容。在音乐课堂上, 音乐性和游戏性理应相辅相成。这样, 音乐游戏才能成为一种最佳的、最合适的、既生动有趣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而且在实践中, 也能较快的进入游戏状态, 此节课进入音乐游戏的过渡阶段可以认为是教师作为牛仔的开始, 教师做牛仔的动作, 是进入音乐游戏的必要环节, 由幼儿观察并熟悉牛仔的动作, 最后让幼儿当牛仔, 来进行游戏。

其实, 这个游戏的形式可以还原于小时候大家都玩过的丢手绢的游戏, 同样的, 一个人拿着手绢轻轻地丢在一个人的后面, 然后再追赶, 没有追到或被追到的幼儿站在圆圈里表演一个节目作为“惩罚”。而在这节课上, 融合了丢手绢的游戏形式与韵律活动, 使大家都熟悉的游戏焕然一新, 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丢手绢的人变成了牛仔, 在圆圈周围做动作, 坐在圆圈上的人也不只是静静的坐着, 也要随着音乐做动作, 可以说是每一个人都动起来, 做到真正的律动, 即使后来在追赶这一环节的“惩罚”环节中, 可以说又是一个韵律活动环节。被“惩罚”的幼儿会在圆圈中间做动作时, 整个游戏过程下来很多动作没有重复, 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创造力。所以进行音乐教育和教学最好的手段和途径是以实践为基础, 因为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 让儿童亲自对乐曲进行唱、奏, 音乐本身具有的高度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力以及生命力才能充分的得到实现和体现, 才能使学习者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和自身感受到达真知真会、得心应手的境地。

这是个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而且它还向着继续深入和前进的情境螺旋式上升。因为儿童的生活状态没有受到太多的外界影响而形成定式, 所以他们具有对音乐的天然的创造性, 而教师就是要把孩子们的这种天然的创造性更好地开发出来, 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无处不在的音乐并创造新的音乐, 随着音乐创编属于自己的韵律动作。老师的适当表扬也给予幼儿信心, 使幼儿敢于大胆的去创造各种各样的动作, 发挥每个幼儿的个性。大班幼儿的游戏已经可以互相合作, 在这个课中的目标中不仅要熟悉、体会斗牛的韵律与创编韵律活动, 更要互相合作。而这个合作并不仅仅是两个人的合作, 在目标中有提到交换不同的伙伴, 而这种形式利用陈蓉模式的活动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教学形式的难题, 不仅达到了音乐活动的目标, 也可以是一节社会活动, 他需要每个幼儿的合作与熟悉, 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3) 纵观课堂的发展

纵观这节课的发展, 可以发现教师的基本功非常重要。比如突出的节奏性是奥尔夫音乐风格的首要特点, 他认为节奏是构成音乐的最主要元素, 是推动音乐发展的基本因素, 也是一切音乐的开始和基础。所以,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 必须准确的把握节凑, 可想而知, 如果让一个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教师来上这节课, 即使准备充分, 也很难预测到上课的突发情况。比如, 这节课的中间在放音乐的时候, 其实是有意外发生的, 由于两个老师没有合作非常默契, 往往在需要放音乐时总会没有达到上课老师的要求。此时老师的应变能力很重要, 在没有音乐的背景下, 她利用自己熟悉的五线谱唱出来, 也是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而不是只想到安抚幼儿, 等待音乐的重新开始, 所以上奥尔夫音乐课的老师, 自身在音乐上的能力是不能忽视的, 必要的艺术基础是为新一代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的保障。

2. 传统音乐教育的评价

如果说斗牛的课划分为奥尔夫音乐式的教育, 那么下面的三节课则是大家都熟悉的传统式的教育。小班的欣赏活动《咿呀咿呀呦》的课程安排中, 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入课堂气氛中, 幼儿在听到一段故事后, 可以让他们用自己想象出来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出故事的情节, 并可以加入具体的音响, 以渲染气氛。小班幼儿将自己融入故事中的情景, 帮助故事中的各种小动物盖房子, 怎么盖房子呢, 教师就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这节课中的另一特色是自己创造乐谱帮助幼儿理解, 也可以说音乐活动中的乐谱是比较有影响力的, 也是幼儿比较能接受的一种形式。乐谱在另外一种的作用则是帮助幼儿记忆故事内容, 这在《咿呀咿呀呦》课中体现在自己的乐谱创造上, 在另外两节课也是有很好的利用, 只是侧重点不一样罢了。

一直以来, 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实施音乐教育, 唱歌教育、舞蹈教育、音乐欣赏教育、音乐综合知识教育、钢琴教育均是其重要载体, 但是随着设备不断改进, 现在的幼儿班级中钢琴很多时候都是做装饰作用的, 特别是在公开课的时候, 为了方便, 都是采取多媒体放音乐的, 老师自己弹钢琴, 不仅不能把握住幼儿的课堂纪律, 也是怕麻烦。但是, 很多时候, 在课堂上运用实物来教学效果会更好, 而且, 那节《小猫咪爱洗澡》的课中, 幼儿学习音乐曲目时, 教师自己弹钢琴, 可以根据幼儿记忆的程度把握弹琴的速度, 哪里断了也可以马上接上, 然而如果只是用音响放的话, 如果哪里不好要重来, 也是整体的重来, 即使是一段部分, 也要拉好进度, 在无形中, 也浪费了不少时间。而且, 即使这3节课偏向于传统教育的模式, 但是他们还是遵循着奥尔夫教育的原理的。奥尔夫教育是以“原本性音乐”为主轴, 提出追求朴实性, 主张整合性, 注重实践性, 提倡普及性, 强调创造性, 坚持开放性等理念。所以, 在音乐课上, 教师要采取的不仅是各种先进的音乐设备, 其他各种“原始性”的东西更是要合理运用。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教育的融合

奥尔夫的教学活动多是采用他家乡的语言、童谣、谚语、民歌和舞蹈作为基本教材, 在音乐语言和风格上都和我国音乐有着极大的亲和性。而我国的民族音乐和文化是一笔积累丰厚的文化遗产, 一些表面上形式简单、短小的民族音乐作品, 却往往是经过口头传唱、老幼皆知雅俗共赏的“经典”作品。它手法简洁、旋律优美, 内容通俗易懂却不乏丰富的知识。如:歌曲《两只老虎》、《泥娃娃》、童谣《外婆桥》、《马铃开花》、《数数歌》, 儿歌《小白兔》、《大西瓜》, 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根筷子容易折, 一把筷子难折断。”等等, 这些都是幼儿易于理解并容易进入的天地。可见, 奥尔夫音乐的素材来源广泛, 结合我国来源于生活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 由代代人口耳相传, 成为老少皆知, 雅俗共赏的经典。这不仅为教学活动实施节省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更对挖掘保存各民族、各地方的本土特色, 具有深远的意义。采用传统音乐教育的素材, 利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手段, 促使幼儿的灵活、欢快, 在互动性强的课堂上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 愉悦幼儿的心情。

三、总结

无论是传统式的音乐教育还是现在较为流行的奥尔夫音乐教育,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多多少少都是有其不足点。首先, 制约音乐教育拓展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 教育资源的来源与有效利用, 其次, 教师本身的音乐修养, 最后, 受影响于中国教育的基本国情。

学前教育是任何个体接受教育的起点, 也是“任何教育政策和文化政策的先决条件”。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千百年的中外实践证明, 音乐可以塑造人的情趣, 慰藉人的心灵, 提升人的素养, 增长人的力量, 锻造人的品质。音乐是启迪心灵、改造人性的灵丹妙药, 也是消解文化隔阂和年龄障碍的溶合剂。就学前教育而言, 考虑到音乐往往可以通过悦耳、形象的声音符号引起学龄前儿童的兴趣, 因此, 学前教育有赖于通过音乐这种载体加以传达, 从而确保其效果。

在实施音乐教育的实践上, 中国的幼儿教师既要继承本国优秀的传统教育模式, 也要吸取科学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更要把握幼儿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合理的安排好上课的内容与形式。音乐欣赏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说、唱、奏、表演等形式可以充分激发幼儿对欣赏音乐的兴趣, 理解音乐的性质、情绪, 发展幼儿欣赏能力。活动可以以一种方法为主, 也可以各种方法相互配合, 让幼儿充分表现音乐, 表达自我, 享受快乐, 通过音乐活动、用元素性的音乐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李旦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2]董骞.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学实施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1, 09.

[3]李夜雪.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6, 06.

篇4:奥尔夫音乐

卡尔·奥尔夫(Orff-Schulwerk)是德国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指挥家,慕尼黑人。1924年与舞蹈家歌特(Gother)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初级学校,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儿童音乐教育事业,这也使得他和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并称为儿童音乐教育专家。

在当时的20世纪初,欧洲兴起了一种“回归自然”的运动。青年们手拿吉他,赤着双足,唱着民歌,跳着一种赤足“表现舞”。这种歌与舞的新风格,新结合,给了奥尔夫很大的启示。他赞赏欧洲古典音乐,但他认为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另辟蹊径。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歌特合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使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探求音乐与动作的结合以进行综合的教育研究。他们所编的基本教程,成为后来奥尔夫音乐学校的先导。

下面,我们来看看奥尔夫音乐为什么有别于传统音乐呢?

1.首先,它是多种元素的综合

奥尔夫认为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我们要怎样来理解它的综合性呢?1.它可以是教学资源和手段的综合:我们可以将音乐、舞蹈、语言三者融为一体,让孩子用词语来模仿、创造节奏,用肢体和舞蹈来表现音乐,抒发情感。2.音乐可以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诠释:艺术是相通的,儿童可以通过绘画来展现音乐,通过戏剧表演来创作和延伸。3.音乐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纯唱一首歌,演奏一段乐曲或表演一段舞蹈,而是要通过这些活动去了解音乐带来的丰富内容。在掌握节奏、节拍、音效、曲式、指挥等音乐各个方面知识的同时,音乐中还融合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各种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原理等。

2.其次,奥尔夫音乐强调即兴性

即兴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部分,奥尔夫说:“一切都是幻想。”

音乐是无形的,因其无形而给孩子提供了更大的想象和创作空间。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对音乐有更直接、原始的反应。

我们可以给孩子更大的自由去欣赏感受音乐,而不是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强加给孩子。乐器的选择也可以更广泛,生活中的许多常见物品都可以成为孩子们敲敲打打的乐器。

3.再次,奥尔夫音乐可以让孩子随性表演

奥尔夫的音乐不是表演,也不是舞台艺术,而是人自我流露和交流的需要,尤其是最适合儿童的音乐。

当音乐响起,孩子们会不由自主的扭动身体表达喜悦,小屁股扭起来、嘴里哼唱起来,有的还会几人拉起圆圈自由旋转。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它能够表达孩子最自然的情感体验和艺术创造。

奥尔夫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孩子和每一位参与者,如果您也想和孩子一起尝试,在律动、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音乐中一起感受、体会音乐带来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可以尝试:

1.有趣的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组成的基本元

素,是音乐的灵魂。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让节奏活起来,以便孩子用心去感受、掌握节奏。

在节奏中,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用身体各部位去尝试拍节拍或节奏,让孩子的身体变得会演奏。刚开始父母给音乐配上自编的、有趣的词语,以词语为引导进行节奏练习,然后渐渐地培养他们注意倾听乐曲的节奏。通过这样的活动,儿童已经可以很好的运用多种肢体动作来表现同一种节奏。

例如在《加沃特舞曲》当中,我们可以用大小不同的国王的王冠来进行节奏训练,大的王冠代表四分音符,小的一组两个则代表八分音符,孩子可以更直觀的感受到音的时值长短;在音乐《大西瓜》中,鼓励孩子探索用肢体的各部位模仿嘴巴吃西瓜,打出节奏,并用不同的西瓜代表不同的声部,各声部用不同的节奏型进行演奏。

2.即兴式的肢体造型表演

卡尔·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在音乐活动中我们要秉承着这种理念,鼓励孩子在聆听音乐的同时用肢体动作表达内心情感,体验音乐,展现每个人的独特个性。

在音乐活动《爆米花》中,孩子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颗小小的种子,通过在机器中的不断碰撞,最终变成各式各样的爆米花;在《加沃特舞曲》当中,请宝宝想象,如国王的动作是帅气的,精灵的动作是可爱的,王后的动作是美丽的,启发宝宝进行动作的创编;在听音乐《冰冻游戏》时,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在听到特殊音效的时候定住造型。我们为孩子创设一个神奇的氛围,儿童需要想象,根据冰冻人出现的不同场景做出不同的造型,有时变成石头、有时变成大树、有时变成小鸟或其他小动物。

3.随心的感应曲式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的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

在音乐活动《库企企》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引导孩子:“在我们身边,住着许多美丽的仙女…… 今天,我们要找一位叫做“库企企”的仙女,她可以给我们带来智慧。可是,找到她,需要翻过四座大山,登上四个台阶……(引导他们感受音乐中的8拍和音乐的上行,也体会到了乐曲的四个乐句);教师又引出仙女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地图”,把音乐的图谱完整的展现出来,将音乐图像化、形象化,给孩子一个完整直观的体验。

《加沃特舞曲》中,我们可以以角色感应的方法帮助孩子进行曲式结构的分析,用国王、王后和精灵的不同角色划分曲式,便于他们清楚地区分乐曲的结构;在《小老鼠打喷嚏》这首乐曲中,以小老鼠打喷嚏来表现A段有规律的划音,以小老鼠晒太阳取暖表现B段舒缓的音乐,儿童很容易就理解了曲式。

4.乐器的创新性探索

这应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了。为了增添他们探索乐器的兴趣,父母可以同宝宝一起进行自制乐器的尝试。 自制乐器大都取材于生活,创设和使用时更广阔随意,能很好的发展宝宝的想象力、动手能力。特别是在提倡环保的这个时代,自制打击乐器能更好地激发孩子变废为宝的意识,为孩子提供自由创造的平台,引导他们在自然的状态下接触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让幼儿感受到音乐无处不在的魅力。

在生活乐器区,有许多从生活中搜集出来的、能够发声的乐器,例如:厨房里经常用到的锅、碗、瓢、盆、铲子、锅盖等可以变成敲奏乐器;洗衣服用的洗衣板作为刮奏乐器;洗衣桶作为低音打击乐;奶粉盒装上豆子变成海鼓;饮料玻璃瓶子一个个悬挂起来,成简单的音阶……这样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组生活中的打击乐队,孩子参与搜集、演奏、配乐,充分体会到了音乐无处不在。

在变废为宝区,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乐器。有纸盒上绷上皮筋做成的弹拨乐器;果冻盒子堆叠装入豆子做成的散响乐器;贝壳中粘上石头变成了响板;粗筋可以模仿大提琴作为低音;奶粉桶作为打击乐器,薯片桶可以做成腰鼓;废旧光盘制成的镲;当然也有孩子简单的将易拉罐装上豆子敲击等等。因为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孩子们对乐器音效的探索兴趣就会高涨很多,他们可以随意地敲敲打打,展示自己的乐器,音乐的创作自发自然。

音乐的本质具有不确定性,因其无形我们可以充分的让孩子感知、体验,从而内化为自身的经验;音乐是美的,它的感染力会带动孩子全身心投入、舞之蹈之。别犹豫了,和您的孩子一起开始音乐的畅想吧!

篇5:奥尔夫班歌谣

二根手指头,二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小剪刀)小白兔

三根手指头,三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印地安人)小花猫

四根手指头,四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小船船)螃蟹走

五根手指头,五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望远镜)小鸟飞

六根手指头,六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金元宝)打电话

七根手指头,七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长方形)三角形

八根手指头,八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神枪手)神枪手

九根手指头,九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小狗狗)小狗狗

篇6:奥尔夫音乐班

1、感受乐曲轻松开心、诙谐幽默的心情,初步理解乐曲ABAB’…反复的构造,感知A段欢快跳动、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的特点。

2、引导幼儿在现有生活阅历的根底上,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活动预备:

教学图谱一张,用小纸张将“牙膏条〞一一遮住;教具大牙膏一个;音乐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轻松、诙谐的心情,并大胆用动作开心地表现。

难点:初步理解乐曲的构造,感知A段欢快跳动、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

活动过程:

1、幼儿完好地倾听乐曲,体验乐曲欢快、诙谐的心情。

2、教师结合教具简述故事?牙膏舞会?,关心幼儿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3、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初步理解乐曲构造。

〔1〕教师听音乐指图谱,依次出示牙膏条;提问:牙膏跳舞时,音乐是一样的吗?

〔2〕幼儿随音乐指图谱提问:挤牙膏时,音乐一样吗?有什么变化?

〔3〕请力量强的幼儿听音乐领指图谱。

4、教师启发幼儿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5、完好地随音乐表演。全体幼儿跳圆圈舞,B段时,教师依次请幼儿进圈当牙膏条,做出各种造型。

6、教师简洁介绍乐曲,启发幼儿起名字。

活动延长:

1、可在欣赏音乐的根底上,学惯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篇7:奥尔夫A班-课堂流程

学习目标:在学习匀速、变速节奏的基础上,培养宝宝学习音乐的兴趣,加强对音乐本质的理解和对韵律的把握,体验音乐的不同情感。

课堂流程:

1、节奏问好

2、律动

3、复习上周曲目

4、学习新的曲目:引题、串讲歌词、念唱歌曲

5、结合曲目学习乐器的演奏及配乐表演

6、根据歌曲的律动进行体态表演

7、游戏表演

8、结合曲目进行美术练习

9、结束再见

教师要求:

1、活泼、朴素自然、循循善诱引导儿童表现原本的音乐

2、可用叫声、动作、食物、故事来做曲目引题

3、节奏表现稳定自然、同时善于带动宝宝和教师一起做

课堂常规:

1、第一次听音乐时请闭上眼睛

2、准备打节拍、问好时,要求宝宝和教师一样平端双手,教师说“手起”;动作要求干脆、反应快速

3、宝宝领取乐器时,应对教师说:“谢谢”,教师回答:“不用谢”,反之,送回乐器时,教师说“谢谢”

4、宝宝接触乐器后教师鼓励他们练习用法,教师说“收”时,乐器不能再发出响声

篇8:奥尔夫音乐班

一、浅析奥尔夫音乐的相关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源于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的音乐教育体系。他的教育理念主要以音乐教育的“反传统”观念及其方法为核心, 在全球很多国家的教育领域中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

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 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主要是以老师教学生唱歌, 教学生学习基础的乐理知识等内容为主。无可厚非, 这样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 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但从音乐教育本身的创造性来看,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需要采用一种更灵活、充满情感激发的教学方式来进行, 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弥补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创造性的缺失。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分析

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出发, “诉诸感性, 回归人本”, 这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理念。通过深入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及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 能将人类对艺术的探索归结为一种人类本能的欲望,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在幼儿时期听到有节奏的律动就会不自觉地手舞足蹈, 同理,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阶段的初期, 对于音乐艺术的领悟往往出于一种本能, 很多小学生对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热爱是自然的流露。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教育模式的应用所出现的实际问题

1.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我国以往的音乐教学模式来看, 教师往往采用的是教小学生唱少儿歌曲的方式来完成音乐科目的教学任务, 同时, 也不乏有一些乐理知识渗透其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突出了音乐教学的“教育性”, 而往往忽视了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对学生思维力、创造力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 小学音乐教材中“教育性”的相关内容逐步弱化, 充实了很多“趣味性”的课程内容。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契合度不高

在研究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后, 将其与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比对, 发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契合度不高, 因此, 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 逐步推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提升其实践价值。“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改善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 促使小学生抛开学习音乐的负担, 更好地享受音乐, 体悟音乐。这便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3.将奥尔夫音乐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中, 随着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 很多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外, 对孩子的精神状态也很关心, 而小学音乐课堂教育的持续推进, 不仅能够为小学生的头脑充实一定量的音乐知识, 还可以调节小学生的心理状态, 为其积极思想意识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对于小学生日后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三、奥尔夫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具体应用及其价值

在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 音乐课堂教学所营造的轻松、愉悦的氛围, 能促进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进而激发小学生探索音乐文化及艺术, 这种精神力量带给小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 它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小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而且还能发散其思维。

1.突显奥尔夫音乐的特点, 激发小学生对音乐艺术学习的积极性

奥尔夫教学注重的是小学生“音乐灵性”的教育, 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来为学生充实最基础的乐理知识。在不给学生增添“学习”负担的前提下, 开展音乐课堂教学,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内容涵盖音乐节奏、旋律的练习, 甚至教师可以加入诸多形体动作的韵律教学, 增强小学生在音乐艺术教育过程中的体验感。[1]例如, 奥尔夫音乐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活动便是小学生跟着教师所放的节拍随意走动, 最开始可能是“四分音符”, 缓慢切入到“八分音符”的节拍之中, 让学生感受二者之间的差异, 并体会正常速率走步与快步小跑之间的差别,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发现, 小学生们很乐于参与到这样的音乐教学活动中, 有的小学生还会加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开始自编自导一些动作与表情。[2]通过奥尔夫音乐的指导, 能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 体会到轻松学习的快乐, 保留了小学生天性中的创造力与灵性。

2.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创新小学音乐教育的模式

在教学的改革过程中, 素质教学思想渗透在音乐课堂教学之中, 从具体的实施情况来看, 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法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则能在这一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指导所渗透的合作意识是多种多样且灵活多变的, 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 还是教师与学生精神层面的一次碰撞。[3]例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播放《加沃特舞曲》, 一开始, 指导两个学生面对面站立, 然后, 让学生一起倾听老师放的音乐并跟着一同唱歌, 此时, 一个学生双手拿报纸, 并有节奏地变换报纸的方位, 另一个同学有节奏地“跟踪”敲打报纸, 这样一来, 通过奥尔夫音乐教育模式的实践,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又感受到了4/4拍的美妙感觉。

3.奥尔夫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价值综述

实际上, 通过研究我国现阶段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模式的相关内容, 可知音乐教育对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 深知我国小学音乐教材编选以及教学模式选择的重要性。从实际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状况来看, 该方法的实施能够提振小学生的学习劲头, 发散小学生的思维, 进而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4]而且, 对于小学音乐教育而言,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名教学生唱歌的老师, 而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导师, 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我国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进程中, 音乐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从具体的教学现状中发现, 采用奥尔夫音乐指导小学音乐教学改革较为可行, 其对于小学生现阶段乃至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十分有利, 奥尔夫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值得持续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张素格.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0 (21) :57—58.

[2]曾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运用[J].音乐时空, 2014, 10 (21) :183—184.

[3]胡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及相关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上旬刊) , 2014 (11) .

篇9:奥尔夫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学习氛围;创新

一、奥尔夫音乐为孩子创造了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活动,不仅能缓解心理的紧张压力,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真正获得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能很大程度地减少幼儿的习惯性模仿和从众行为。

二、奥尔夫音乐有多种幼儿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

1.动作

奥尔夫教学法之所以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抓住了孩子生性好动、精力充沛这一年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用得最多的就是身勢动作,他的教学理念是开发学生原本性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激发每个幼儿的生命活力,每个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将动作、舞蹈、语言联系起来。这也是孩子天生的表现形式。

2.注重合作,注重各尽其能

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一直很受重视,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法中,这一点恰恰是非常欠缺的。从开始的两两合作,摆一些简单的造型,做一些简单的游戏,到后来非常多且越来越复杂的小组活动证明,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非常注重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奥尔夫音乐注重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1.动作

即兴是奥尔夫音乐的一大原则。即兴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主动地学习,在“做”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

2.声音

如:先让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声音,然后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慢慢让幼儿模仿想象中的声音,如:“云飘动的声音是怎样的?”从模仿简单的声音开始,到模仿比较复杂的声音,再到创造性地模仿声音,这对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也是极其有益的。

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通过音乐教育发展人的感官功能;培养人对音乐艺术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能力;培养高深的品德、美好的心灵;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性等。尤其是对孩子们进行早期的培养,对他们的一生都具有很大作用。这个在本世纪初就出现的音乐教学法,竟能如此恰如其分地诠释如此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奥尔夫音乐活动让孩子们一起在音乐中尽情玩耍,感受奥尔夫音乐活动所特有的快乐,从中获得了成功感和满足感。每一个孩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自由与放松,可以毫无顾忌地表现,活动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主角。这就是奥尔夫音乐的魅力所在!

篇10:奥尔夫音乐教室

教学内容:

语 言: 将儿歌、童谣、谜语等,运用说唱的方式进行节奏练习,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歌 唱: 独唱、齐唱 可以用各种乐器自己为自己伴奏,也可以边唱边跳。

律 动: 运用身体去表现内心的各种感受。

音乐游戏: 把各种教学游戏化,使孩子们在玩中高高兴兴地学习音乐。乐 器: 奥尔夫音条乐器和各种打击乐器的合奏,犹如一幅具有表现力的音响地毯,令人如醉如痴。

创 作: 词句、节奏、旋律、律动、故事、配乐、小戏剧等等都是创作的题材,在创作中孩子们寻求自我的发展,发挥潜能。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为精华的内容。

舞 蹈: 从世界各民族的民间舞及集体舞中认识多元文化。

戏剧表演: 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配上音乐,发挥团队精神,使综合的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您的孩子可以学到什么:

奥尔夫教学思想强调一种原本的音乐教育,它同那些建立在原理和各种应用规则上的音乐教育方法完全不同,孩子们在适合于他们年龄特点的音乐实践中学到音乐。它融合语言(诗辞、儿歌、童谣的节奏朗诵、多声部朗诵)、音乐游戏、体态律动、歌唱、乐器演奏、即兴创作与表演及美术等综合艺术形式。

1、对音乐产生兴趣 由于各种教学游戏化,使孩子们在玩中高高兴兴地学习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发现音乐与艺术的奥妙,感受到音乐的乐趣,从而开始对音乐产生兴趣。

2、学习与人相处 在合奏、游戏、戏剧表演、集体舞的活动中,学习与人交流、协作、遵守规则,即能听从指挥,又学习自己当指挥,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习人际关系及礼仪。

3、在学习的最佳期通过亲身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对节奏、音准、音色、结构音乐各种基本要素的感知和音乐的表现能力。

4、生活充满快乐 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将音乐的快乐带回到日常生活之中,在平和的心境中成长,逐渐学会用音乐与艺术来疏解压力。

在奥尔夫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音乐感受能力得到焕发,审美能力得到发展,使整个音乐的乐趣充满每个孩子的心灵,在循序渐进中走进音乐殿堂。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您的孩子可以达到的水平; 小班 歌唱:模唱、说白节奏、跟唱

音感:极高极低、感受高度、体验快慢、乐器音色、感受重音、上下行滑音、感受乐句、感受节奏。

律动: 原位动作、单一部位动作为主、双重部位动作为主。

乐器:齐奏

中班 歌唱:接唱、重唱、有节奏唱。

音感:分辨高低、表现长短、认识速度、感受拍子、音符时值、分辨乐句、拍子感受。

律动:双重部位动作交换、简单创编、立即反应。

乐器:轮奏

大班 歌唱:独唱、有表情地歌唱、卡农歌唱。

音感:辨别高低、分辨长短、认知速度、熟悉拍子、分辨时值、分辨乐句、分辨曲式、创编节奏。

律动:综合协调动作为主、肢体创编、队列队形。

乐器:合奏 招生对象及活动时间:

1、奥尔夫亲子班—1-3岁

2、小班—3周岁

3、中班—4周岁

篇11:奥尔夫音乐教案

1、通过歌曲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应歌曲的拍子。

2、熟悉歌曲旋律并学唱歌曲。

二、活动准备:

CD、故事挂图、手腕标识带

三、活动流程:

1、暖身活动

以歌曲节奏做前期经验铺垫,ta ti ti 为步伐节奏配合语词进入活动室。

2、故事引导

故事内容:爸爸妈妈在家里准备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宝宝一大早就起床帮助,当起了小主人。客人来人,宝宝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对客人说:“你好,请进,请坐。”师问: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还可以对客人说什么?(给客人端茶,煮香喷喷的食物)师问:宝宝还可以做什么服务?(拿拖鞋、与客人握手)

宝宝一家还为我们准备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歌曲的名称叫做《啦啦啦啦来跳舞》。

3、感应拍子,倾听歌曲,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1)、感应拍子:

第一次:倾听——感应拍子。

第二次:对语词的理解和记忆(语词的内容可以作为下一次倾听音乐的要求)听音乐的时候教师可用倾听状的动作提示幼儿听的重点,并做一个动作的引导,也即加入一些肢体动作帮助记忆。

第三次:歌曲游戏帮助幼儿加深感应歌曲拍子(在律动当中,进一步地学唱歌曲)

A、集体游戏:幼儿围圈唱,回应老师相同的礼仪动作。

老师在圈内边走边唱,走到谁的面前,该生配合词义律动。

B、单人游戏:幼儿单人结合语词,配合歌曲词义做相应的礼仪律动。

C、双人游戏(固定同伴):幼儿双人结合语词,继续配合歌曲词义做相应的礼仪律动。

D、双人游戏(交换同伴):幼儿场地内间奏时四散找伴,找到同伴后根据歌曲词义做礼仪律动。(幼儿手上绑标识带,进行一一对应,如红色对应的找红色)

4、结束:今天我们一起玩了啦啦啦啦来跳舞的游戏,我们到外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这个有趣的游戏吧!

篇12:奥尔夫音乐

1.奥尔夫握手舞2.奥尔夫音乐 库乞乞

3.奥尔夫 布兰诗歌 噢 命运女神 4.奥尔夫 吹泡泡 5.奥尔夫 大雨和小雨 6.奥尔夫 粉刷匠

7.奥尔夫 五只猴子吃香蕉 8.奥尔夫 小毛巾 9.奥尔夫 小松鼠进行曲 10.奥尔夫我真的很棒 11.奥尔夫 音乐游戏 12.奥尔夫节奏强的音乐 13.奥尔夫剧情音乐 森林火车 14.奥尔夫音乐 欣赏 变变变 15.奥尔夫音乐 欣赏 咕咕钟和闹钟 16.奥尔夫音乐 欣赏 孤独的牧羊人 17.奥尔夫音乐 大象 18.奥尔夫音乐 咕呱呱

19.奥尔夫音乐 火车

20.奥尔夫音乐 卡尔米拉 布拉那 21.奥尔夫音乐 练习滑行 22.奥尔夫音乐 母鸭带小鸭 23.奥尔夫音乐 哦 苏珊娜 24.奥尔夫音乐 身体音阶歌 25.奥尔夫音乐 声势律动 26.奥尔夫音乐 手臂律动 27.奥尔夫音乐 握手舞 28.奥尔夫音乐 小金鱼 29.奥尔夫音乐 小手伸伸 30.奥尔夫音乐 小松鼠进行曲 31.奥尔夫音乐 鞋匠之舞 32.奥尔夫音乐 音符律动 33.奥尔夫音乐宝宝晚安

34.奥尔夫音乐游戏 握手舞 35.奥尔夫音乐游戏律动

36.布兰诗歌 之 噢 命运女神 卡尔奥夫 37.奥尔夫音乐儿童歌曲3-中班上册 律动 42.奥尔夫音乐岁版 1月传递游戏 二 43.岁版 1月奥尔夫音乐 海洋球 二 44.岁版 1月奥尔夫音乐 七步舞 45.小花猫学本领 奥尔夫音乐 46.奥尔夫音乐教室 颤动宝贝 47.奥尔夫音乐教室 朋友舞 48.奥尔夫音乐教室 沙巾舞 App 49.小奥尔夫音乐教室 我爱洗澡 50.奥尔夫音乐教室 握手舞 剪切版 51.奥尔夫音乐课堂 乌龟爬爬 剪切版

篇13:谈“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体验性

“奥尔夫”追求的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他认为音乐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人们通过歌唱、器乐、表演、舞蹈等形式表达自然情感,这是人类原本固有的能力表现。音乐教育的任务就是使孩子们的这些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奥尔夫”音乐教学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情感,通过说、唱、跳、画、表演、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通过体态律动教学形式来发展学生身体的节奏感,结合听觉、感知节奏速度、力度、强弱等音乐的变化,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分析力和即时反应能力等,通过游戏形式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亲身体验和感受音乐本身所带来的快乐及审美情感,塑造善良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二、创作性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孩子们的音乐热情,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享受创作的乐趣与成功,最重要的是发动孩子们自己去寻找音乐、自己去创造音乐。例如,节奏说白,创编儿歌《土豆》:土豆、土豆、皮、皮;土豆、土豆、丝;土豆、皮、土豆、丝;土豆、皮、丝。创编节奏:孩子们还可以加入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声势律动来亲身体验创作儿歌的节奏说白带来的快乐与美感,通过这首儿歌可以创编节奏、创编动作,还可以加入乐器来演奏说唱等,在音乐活动中快乐游戏,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体验创作成功的喜悦。音乐创编动作,动作创编音乐,使儿童身心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即兴性

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是情感最自然的流露和表现。即兴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做”、“动”起来,不追求做得好与不好,只要孩子们随着音乐动起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作表现力。例如,语言声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即兴创作了三个声部的声势:小老鼠,上登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叽里咕噜滚下来。还可以即兴创编动作与节奏、创编乐器加上节奏、创编故事语言——这里就充分体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即兴性、创作性及综合性的特征了。

四、综合性

艺术不是单纯的演唱或演奏形式,音乐不是一种单一存在的形式,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可以边唱边跳、边演奏边表演等多种形式同时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就体现了艺术的综合性的特征,把音乐元素作为节奏基石,结合语言、动作、舞蹈等形式,综合性地锻炼和提高孩子们的各种能力。“奥尔夫”音乐就是“为孩子们的音乐”,是创造性的音乐教学,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自然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奥尔夫”以人的身体为乐器进行各种节奏打击,把人的身体当作人体乐器,充分运用人体的各个部位可能发出的声音创作节奏来进行演奏,要学生集体“动”起来,体现出“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即兴性、综合性。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教学,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音乐的音响、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等。例如,大班音乐课程《认识音高》的设计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走三线的游戏来认识音高,并通过走线创作旋律。蓝线唱do、红线唱mi、黄线唱sol,小朋友们随音乐走在三线上,音乐停止之时,小朋友站在哪条线上就照此颜色的音高按照二拍子节奏唱出旋律。通过玩三线游戏,孩子们全体参与游戏活动,锻炼了孩子们的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音高听辨能力,通过身体律动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得那些枯燥、难以理解的乐理知识变得有活力,孩子们很容易接受并理解,培养了孩子们的音乐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

篇14:奥尔夫音乐:在游戏中学习

(the Orff Schulwerk)

奥尔夫音乐体系是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在上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与重视技法的传统音乐教育不同,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这种欲望会通过语言、音乐和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因此,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诉诸感性,回归人本”是奥尔夫音乐体系的基本理念。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从小在游戏中弹琴、哼歌,学习如何用音调高低表达情绪的起伏,并且在书声琴韵里学会了创新与合作;更重要的是,他们不需要家长时时刻刻的监督。这就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幼儿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的“奥尔夫音乐体系”所提倡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乐理知识不再枯燥难懂,学习变成一件简单有趣的事。

奥尔夫音乐在中国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廖乃雄教授(时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将奥尔夫儿童音乐舞蹈基础教育模式带入了中国。

此后,国际上早期教育和脑科学的发展带动了早期音乐教育兴起,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与各地的幼教机构合作建立了不少“奥尔夫舞蹈音乐教室”。2008年《奥尔夫音乐亲子教学》的出版,推动了我国0~3岁幼儿早期音乐教育的课程研究。

据我国第一位赴奥尔夫学院深造的区海婴老师介绍,奥尔夫音乐体系包括了国民音乐素养普及教育和专业方向深造。虽然如今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己经扩展到终身教育,但奥尔夫学院仍坚持只接收4~16岁的孩子。目前我们国内的奥尔夫音乐教育,除了在幼儿园开设舞蹈音乐教室外,大部分都集中在针对0~3岁年龄段的早教机构。“三岁以后怎么办?”区海婴认为,目前国内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一大问题是缺少教学的延续性。

艺术是为情感表达

艺术是表达人类情感的方式,不同的艺术形式作用于不同的感觉器官。音乐是使用不同的音高、节奏,作用于耳朵;舞蹈则使用人的肢体,在音乐的伴奏下表达情感,作用于视觉。不过这一切最终都会融汇于大脑,引起人的共鸣、思考。奥尔夫教学就是从这点出发的。

对孩子而言,“情感”是个不好体会和把握的概念,这就需要通过课程设计,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去感受。孩子们开始感受、了解音乐,才能进一步去表现音乐。这样的音乐,才是发自内心的、有血有肉的的情感表达方式。

用游戏建立宏观艺术概念

奥尔夫音乐体系以节奏作为连接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的纽带,将音乐、舞蹈、话剧、美术等科目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艺术教学手段。通过不同专业间相互关联、层层递进,从而为孩子建立起宏观的艺术概念,让他们学到艺术结构基础知识。然后,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领悟和表现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孩子们还能从游戏中了解到,为不同的节奏填入不同的音,就能创作出不同的歌曲;选择不同的音,还会构成不同的调:有像太阳一般明亮的大调,也有像月亮一样温柔的小调——它们都是表达不同情感的基本模式。这些音乐基本框架概念的建立,会大大加快孩子以后在音乐学习上的进度。

奥尔夫音乐体系能为艺术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它着眼于“育人”,因此,还能帮助挖掘和发展孩子的各种潜能。

不宜过早进入专业学习

四五岁左右是孩子创造力萌芽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以艺术手段去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信心、团队协作能力是奥尔夫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所以,在奥尔夫教学中就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以诱导和发展这些重要素质,并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艺术环境,引导孩子们进入艺术的探索之路。

假如孩子在选择学习乐器之前,能够先进入“接触—— 感受 ——了解”艺术的准备阶段,并且在打好一定基础的同时,能完善进入社会群体生活所需的各种素质,这对往后的学习、生活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以现代教育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个阶段的设计安排是必需和重要的。

在这个准备阶段中,大人能充分了解孩子的喜好和特长,再引导到他们所喜爱的乐器学习中,这是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

周晖(深圳,全职妈妈):整个训练课几乎没有空洞抽象的理论说教。从孩子喜爱的节奏朗诵入手,把孩子带入音乐世界的同时也带给孩子自信心、成就感、创造力、竞争意识及团队意识。

Vitzthum(奥地利,音乐家):我小时候学钢琴很苦,一半靠兴趣一半靠妈妈打。如何把音乐启蒙做得让孩子喜欢并且容易掌握,奥尔夫是个很好的示范。

江南(杭州,工程师):二十多年前,四岁的女儿开始学二胡,家里的三个音乐老师都没教会她——指法乐理把她吓坏了,病了一场就再也不肯学。现在小外孙四岁半,周末去奥尔夫学校做游戏、蹦蹦跳跳,玩得很开心。原来音乐还可以这样学。

上一篇: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下一篇:检验科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