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演讲稿

2024-06-25

让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演讲稿(通用10篇)

篇1:让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演讲稿

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灵

在同一片蓝天下,有许多的隐性“孤儿”,也就是父母都健在的心灵孤儿。心灵孤儿是指孩子在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于集体之外,家庭亲子关系冷漠、怯于交往,难以融入社会生活。简单地说,心灵孤儿就是由于父母忽视孩子的思想、情感、内心世界的需求,孩子的心理教育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导致孩子长期处于孤单、寂寞、失望的境地,逐渐形成了“孤独心理”。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钢筋水泥构建的丛林里,如果他的“精神家园”日渐封闭,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心灵孤儿”也由此出现。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易走两个极端:一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节衣缩食为孩子提供物质条件,把孩子逼进书房题海;二是重养不重教,重肌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物质投入,轻精神投入。忽视了孩子思想、情感、内心世界的需求,孩子的心理教育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有的父母为了工作事业,无暇顾及孩子,选择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者雇保姆照看,自己很少与孩子在一起沟通交流,使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渐渐地,孩子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世界。

妈妈的情绪、个性影响孩子的心灵健康

我们毫不怀疑,妈妈都是爱孩子的,妈妈的出发点也都是为孩子好,但是,妈妈的做法却未必正确,甚至会影响到孩子心灵的健康。

愤怒的妈妈:孩子不是夫妻间的夹心饼干

父母之间的争吵、冷战等行为都会让孩子本能地产生恐惧和不安,从而造成心灵上的孤单和不安全感。

场景:爸妈的吵架让豆豆感觉恐惧

晚上,豆豆的爸爸妈妈为了一点小事争执起来,愈演愈烈,甚至发展到摔东西的程度。豆豆恐惧地看着爸爸妈妈,小声说:“爸爸妈妈别吵了,我怕。”妈妈一把拉过豆豆说:“你看你爸爸,还对着我们摔东西,他压根就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以后你也别理他,我们走。”边说边拉着豆豆往外走,爸爸在后面更加生气地大吼:“你发神经就发神经,还拉着孩子一起,真是不讲理。”

点评

上面的场景,相信很多家庭里都发生过。当夫妻间产生了不愉快的时候,心有怨气的妈妈喜欢对孩子说:“你爸爸这个人从来不管家,你还这么黏他做什么?他回家就只会吃饭睡觉,给你做过饭没?洗过衣服没?都只有妈妈一个人为你忙。”父母在口不择言、争锋相对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孩子的心灵是非常敏感的,他还不能理解成人的世界,但能感受到父母的情绪,父母之间的争吵、冷战等行为都会让孩子本能地产生恐惧和不安,产生被遗弃感,造成心灵上的孤单和不安全感。

常见的“夹心”类型

夹心一:孩子不是出气筒

有的父母吵架过后,一腔怒气无法发泄,孩子就成了出气筒,看孩子做什么都不顺眼,然后开始呵斥教训孩子:“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省心,跟你爸一个样。”“坐那别动,跑来跑去的吵死了,你没看见我正烦着。”无辜的孩子成了父母吵架下的“炮灰”。夫妻双方把埋怨和愤怒投射到了孩子身上,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的孩子往往容易紧张不安,他们不幸处于父母矛盾的漩涡中,又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最终会用自闭来躲避父母之间的纷争,因为那个还不成熟的心灵,那个需要父母温暖和安全感的心灵,无法承载成人世界的烦恼和争执。夹心二:孩子不是情绪垃圾桶

有的妈妈与丈夫产生了矛盾,就把孩子当“倾吐”的对象,对孩子诉说自己的委屈,絮絮叨叨地说着“你爸爸如何如何不好”,甚至唆使孩子“站在自己一边”,去和父亲较劲。幼小的孩子很难理解成人世界的复杂情感,面对妈妈的“控诉”,他要么无法理解,要么天真地以为爸爸是个坏爸爸,妈妈将负面情绪和不满,转嫁到孩子身上,却忘了孩子无力承担。教养建议:不要当着孩子吵架

夫妻之间切忌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更不要把孩子夹在两人的矛盾中,你拉一把他推一把的。孩子的爱不是一盆水,倒给了爸爸,妈妈便没有了。还是让我们的孩子带着对父母同样美好的爱去长大成人吧!不管大人之间发生了什么,请用宽容和理智,给孩子留下这份人世间亲情的美好,那将是他一生最温暖、宝贵的财富。

教育家马卡连柯告诉我们:“你们生育教养孩子,不仅是为了父母的愉快,还压让他在你们家庭里,在你们影响下,成长成未来的公民,未来的事业家,未来的战士。”为此,经常争吵的父母要学会理智,别让孩子成了你们吵架下的牺牲品。

强势的妈妈:孩子不是你的下属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

不顾虑孩子的感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往往是在摧毁孩子的自信

场景:强势的妈妈不给心心做主的机会

妈妈陪着心心堆积木,心心拿起一个圆的积木放在下面,然后想在上面再放一个,却总是掉下来,一边的妈妈忍不住说:“你应该把方形的放在下面,圆的放在下面怎么可能成功,重来。”心心固执地说:“我想把圆的放下面。”“你知道什么,听妈妈的没错,来。”妈妈边说边把方形的积木放到心心手里,心心却满脸不高兴。

点评

强势的妈妈经常在不自觉中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强硬地、粗鲁地、不知不觉地转嫁给孩子。她们常说的是“你应该这样做”,而不是“你希望怎样做”。强势的妈妈大多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痴心,然而一味的要求,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慢慢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心理上不断做出的自我肯定,而强势的妈妈很难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且会常常觉得自己不合妈妈的意,无法肯定自己。而一旦离开妈妈,他又会底气不足,或者非常没有主见。上文中的妈妈,如果说:“你觉得换成把方形先放在下面怎么样?”或者“你想想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效果一定不一样。

常见的强势妈妈类型

强势妈妈一:女强人妈妈把工作角色带入育儿

有一种妈妈,自己在工作中做事强硬干练,事业上非常成功,同时,她希望孩子也做到最好,因此,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一旦孩子没有做好,就可能会遭到指责。工作的成功,很容易让妈妈觉得,自己一定是正确的,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孩子身上,不给孩子思考的权利和机会,习惯了如上司般的发指令。长此以往,造成和孩子间沟通困难,导致孩子认为妈妈不理解自己,不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反馈给妈妈,妈妈不能掌握孩子的真实感受,还盲目地认为自己给孩子的都是正确的,孩子很幸福。

强势妈妈二:急于实现自我价值

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母亲在家庭中一种急于自我实现价值的表现。母亲的言行,对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起着相当重要和直接的作用。但很多母亲把培养孩子当成了自我实现的途径,特别是全职妈妈,因为失去工作方面的“自我肯定”,她们常把自己的价值依附于其孩子身上,孩子成功是她们的成功,孩子失败是她们的失败。所以,很多妈妈不得不把这种压力转移到其孩子身上,把自己的意志无形地强加给孩子,而孩子则在这种种的约束中变得没有自我。

教养建议一: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妈妈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宽容以及尊重,而不是一味地要孩子听从自己的意愿。特别是当孩子一天天长大时,他也会有自己的思想,作为母亲,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而不是“我决定,你服从”。妈妈都疼爱孩子,但是当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时,又容易仗着自己的家长权威,毫无顾忌地强硬要求或训斥孩子。有一位母亲,仅仅因为孩子不好好吃饭,而当着餐馆众多客人的面大声训斥孩子,从那个孩子委屈的眼泪中,能感受到他心里所受到的伤害。这位妈妈肯定也是爱孩子的,训斥孩子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她行为的结果却与她初衷背道而驰。

教养建议二:学会尊重孩子

要学会尊重孩子,以下一些做法可以帮到你:不训斥孩子,经常训斥会让孩子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纠正缺点不要笼笼统统,总体否定,应具体就事论事;不要用家长权威压制孩子,而是提出具体办法;决不打击孩子,如“我有你这孩子真倒霉”一类的话;尽量应用表扬和鼓励;尊重孩子意见;多说“你自己决定”;常与孩子交谈;与孩子的朋友建立联系,让孩子有与同龄人相处的经验。

篇2:让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演讲稿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状况:在社会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逐日增多;在学校里,经常违反纪律却不以为是的学生比比皆是;在家庭里,许多孩子“高高在上”,对父母的管教置之不理。这种种现状的存在,应当引起人们的深思。

作为一名教师,在我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管理的学生,也常常会听到其他老师感慨“这些学生真是叫人头疼”,在寻求更好的管理方法的同时,我禁不住深思:为什么这些学生的表现如此差强人意?在我们老师提供知识教育之前,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基础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细胞,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终身的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基础。

一、家庭教育的内涵分析

传统的理念认为,家庭教育指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愿望,一些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方案。但是,却很少有人去探讨“父母自己是龙是凤”的问题,父母自身的行为品质,父母自身素质的高低都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效果的好坏。因此,笔者认为家庭教育的内涵应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自身的教育。万事德为先,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的规范,提高孩子素质的关键在于提高家长的素质。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先要教育好自己,做孩子的表率,对孩子言而有信,通过言传身教让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如果父母光说教育,说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以身作则,那么这种教育不过是金玉其处,败絮其中的教育,是丝毫起不了作用的。试想:如果父母要求孩子说实话,自己却常常说谎,这种教育能够获得成功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家庭教育的首要前提是父母确保自身的素质,给孩子树立学习的好榜样。

其次,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古时候曾有句话出自《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生下来后不加以教育,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意义,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所接受的起始教育,与孩子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有密切关系的。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父母教育孩子,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循序见进地进行教育,并且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变化相应地做出调整。运用合理的教育方案教育孩子,往往会使家庭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注重对自身的教育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前提,父母采用合适的方案教育孩子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家庭教育的不良现状分析

1、父母感情不和,甚至离异,给孩子心灵造成伤害。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环境、家庭氛围的和谐与否,对孩子的心灵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一些家庭中,存在着父母感情不和,为了一些小事经常吵架,满嘴污言秽语,乱摔乱扔东西的现象,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原本纯净的心灵必然会受到伤害,性格往往会变得自卑和孤僻。更有甚者,有的父母为了自己的“性格”而选择离异,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父母离异给孩子造成的创伤往往会伴随孩子的一生,父母离异后,家庭的自然结构遭到破坏,孩子失去或缺少应有的温暖和关爱,心灵自小被蒙上阴影,极易形成冷漠、无情的畸形心理,在成长过程中偏于正确的方向,甚至有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调查发现,家庭环境不协调和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比其他正常家庭中的孩子难以接近,更难以管理,犯罪率通常也高出很多。

2、父母自身素质不高,严重影响孩子世界观的形成。家庭教育是由父母实施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败,从一定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的思想、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思想素质低下,在孩子面前丝毫对自身言谈举止的约束,给孩子的成长造成消极的负面影响;有的父母文化素质低下,见世面狭窄,又不主动学习,而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这就使得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存在很多障碍,导致学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引导。

3、父母期望过高,造成孩子压力过大。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之前,应当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全面关注孩子的品德、智力、能力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众多家庭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和名次的位置;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严重,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家庭教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

4、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实现。家庭教育是一门课题,也是一门艺术,掌握娴熟者宛如春风细雨,在潜移默化中滋润着孩子,使之茁壮成长。家庭教育的得当与否,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掌握恰当的家庭教育方法,是父母所迫切需要的。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物质刺激,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有的家长封建思想严重,家长至尊,毫不顾及孩子的自尊;有的甚至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有的父母在对待子女教育的态度上不一致,使孩子无所适从;更有的父母过分溺爱,纵容子女,充当“反面教员”,这种种不得当的教育方法,无疑都弱化了家庭教育的效果。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一个人接受的最早的教育,对孩子的品格、情感、思想等方面影响非常重大,上述不良现状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效果的取得,对孩子心灵健康成长造成了消极的负面效应,需要寻求合适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三、确保家庭教育效果实现的对策分析

1、父母应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先接触的环境是家庭环境,最先面对的感情是父母之间的感情以及父母和自己形成的感情。如果父母不能很好地协调彼此之间的感情,势必会影响孩子生长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影响孩子性格的正确形成,影响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是不可取的。作为父母,要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就必须注重夫妻之间情感的沟通和培养,不能为了一点小事就吵架翻脸,甚至离异。父母应认识到自己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应认识到保持家庭的完整性,和谐性,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父母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父母受教育的过程,父母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注意自身知识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注意对自身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培养。父母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做好孩子的榜样。除此之外,父母还应该与学校、社会加强联系,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社会各方面的教育配合协调,保持教育的一致性。父母要支持和督促孩子服从学校教育,积极参加各类有益的社会活动,同时,家庭教育还要注意公正性,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避免孩子形成反抗心理。

3、父母应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期望值要适中、适当。父母亲要尽心尽责,给孩子尽可能多的关爱。孩子的心理要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孩子的可塑性很强,父母要适时地掌握孩子的言行举止,把握教育孩子的良好抗遇。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要过早地给孩子下定论,而应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家庭教育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要和孩子一起努力,逐个目标地实现,从而培养孩子掌握多种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真正地既“成才”又“成人”。

4、父母应注意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有助于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可以借鉴其他父母的经验,但是又不能盲目地照搬照用。每个孩子的心理、性格以及接受能力都是不一样的,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家庭教育。父母对孩子要重于疏导,既不能溺爱,也不能处处以家长自居。孩子的必灵一般都比较脆弱,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不能动辄就指责、打骂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必、自信心,而应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通过与孩子平等对话的方式让孩子从内心里明白自己所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同时,父母在平日里还应注意对孩子劳动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完成,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

篇3:让健康的心灵伴随语文课堂成长

一、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从主观上讲,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高峰期, 身高、体重、肩宽和胸围等身体特征都发生着快速的变化, 各项生理机能也逐渐走向成熟, 自我意识和成人意识增强, 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既成熟又未成熟的“人生十字路口”。这时, 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各种各样的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产生。从客观上讲, 在当前升学与就业的巨大压力下, 在激烈竞争的现实状况下, 青少年学生身上所肩负的担子最重、所面临的竞争最激烈、所承受的压力最大, 从而所遭受的困难与挫折也就最多。

因此, 在这种内外躁动不安、超负荷、超强压的复杂心理状态下, 青少年学生厌学、逃学、出走、自杀等案例也就屡见不鲜。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 教师如何让青少年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迈出坚实的人生脚步, 最终顺利走向人生的成功, 也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极其有价值的重要问题。

二、立足语文课堂教学,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 大部分农村中学没有专职心理辅导教师, 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 在语文教学中应适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高的同时, 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努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沃土。

(一) 给学生一个和谐的语文课堂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我们可以领悟到:每一个健康人都有一些需要, 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 当满足了基本需要后, 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只有满足了学生渴望平等、互尊、合作的需求, 学生才会有求知的需求, 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 避免无谓的争端、烦恼、恐惧。因此, 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 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 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 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 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做作的尊严”, 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 (马斯洛语) , 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学习, 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而和谐课堂氛围的创设要求教师认清自己的角色, 尊重每一个学生, 努力做到师生关系“亦师亦友”。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把学生看作在人格上与自己平等、独立的个体, 打破长期固存的“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 充分信任学生, 让学生抛开压力和隔阂, 无心理负担地与教师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 而且要尊重学生的思维, 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思考、不同的见解时, 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 论认识, 说感情, 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 同悲欢, 共离合。学生只要言之有理, 教师就应给予肯定。

教师还要特别关注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 多给他们创造机会, 与教师交流、与同学合作, 鼓励他们展示自己。如:多提问他们, 多让他们与同学讨论, 在教学“口语交际”时, 多让他们发言, 让内向学生在这种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中, 学会尊重、信任别人, 学会与他人合作, 学会与他人交往。

和谐的语文课堂有利地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若教师不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必然会增大, 心灵上达不到沟通, 情感上达不到共鸣, 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

(二) 给学生一个自信的语文课堂

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源泉。苏格兰哲学家卡莱尔曾说“人世间最可怕的怀疑就是对自己的怀疑”, 丧失自信心, 是人生前进道路上最致命的陷阱。那些成绩较差、屡试屡败的学生最易丧失学习的信心, 产生自卑的心理, 甚至丧失对人生的信心。面对这样的学生, 我们要做的不是批评、讽刺、挖苦, 而是要用爱心、激情点燃他们自信的火花, 用鼓励、表扬帮助他们重拾自信。

去年我刚接班时, 发现有个女生的语文期中考试成绩竟然是2分, 当时我觉得不可思议:语文怎么考, 也不能只考2分呀!上第一节课时, 我特别注意了她, 我发现, 她竟连简单的课文也读不通, 同学的嘲笑声让她低下了头。我立刻意识到, 这是一个被自卑困扰已久的女孩。让她坐下后, 我对学生们说:“唐代诗人李白说过, ‘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个人都有他生存的价值, 每一个人内在所蕴藏的原始潜力一旦被挖掘、发挥出来, 都有可能取得非同寻常的成就, 我们不能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也许就是这几句话打开了她的心扉, 以后的早读课, 我经常看到她坐在其他同学的周围, 听别人读书, 有时还和别人一起读。一段时间后的一节语文课上, 她竟然举起了手主动要求读书, 我欣喜地给她提供了表现的机会, 没想到她读得不仅正确、流利, 而且恰当地表达出了感情, 教室里立刻响起了阵阵掌声。身为教师的我在惊讶之余更是万分激动。期末考试更是出乎我的意料, 她竟然考了六十多分。

这个案例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们的课堂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教会技能, 更重要的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 千万别吝啬你鼓励的话语, 它带给学生的可能是一辈子的激励。语文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优势, 因势利导, 唤醒孩子的自信意识。如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 就可以引导学生充分体会“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这一句中所表达的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从他身上感受一种不可抗拒的自信, 从而使自己受到这种力量的熏陶、感染。还可以让学生把课本上所学的古诗文名句作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些诗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坚定自信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三) 给学生一个积极乐观的语文课堂

有些学生成绩虽好, 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一旦遇上困难或挫折, 就会向挫折屈服, 成为困难和挫折的牺牲品。所以, 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非常重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教学任务, 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首先, 用自己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感染学生。

身教胜于言教。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语文教师要避免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 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语、一个眼神都要充满激情、传递情感, 将教师自身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肢体语言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受到积极情绪的感染。

其次,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能提高抗拒挫折和缓解心理冲突的能力。那些因一点挫折就情绪波动很大的学生, 其不健康的心理是由于他们对人生价值的错误理解而导致的。因此, 语文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具体实例, 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不斤斤计较眼前的得失, 从而让学生有足够的动力克服悲观主义情绪。在这方面, 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最为典型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下教材中的《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其作者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都是在政治被贬、人生失意之时寄情山水, 尽管他们境遇相同, 但他们表达的感情却有别。在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对他们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进行分析比较:柳宗元主要表达了心中的凄苦冷寂、愤懑难平;欧阳修表达了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而范仲淹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旷达, 并且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相比之下, 不难发现, 范仲淹的思想境界最高。接着, 我再进行引导:“做人就要像范仲淹那样, 成功时不得意, 失意时不沮丧, 只要志存高远, 无论身处何处, 都会安然自乐。”不少学生从中受到了精神的鼓舞, 学会了坦然面对眼前的挫折。

最后,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战胜挫折的方法。

语文教材的营养很丰富, 它蕴涵着许多战胜挫折的方法, 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 让学生学会“冷静对待”、“树立信心”;教学《登上地球之巅》时, 让学生学会“团体合作”;教学《荒岛余生》时, 让学生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激励”等。

当然,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不是让语文教师脱离语文教学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而是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立足语文学科自身任务与学科的规律, 去寻求两者的结合点,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的发展,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这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是渗透式教育。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 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愿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摘要:本文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为切入点, 简要分析了现代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指出, 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学科特点和教材资源优势, 在课堂教学中兼任心理健康指导教师的角色, 承担起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

[2]王青云.如何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新科教, 2008, (12) .

篇4:亲子游,让孩子的心灵自由成长

慢生活大视野

赢来免费瑞士亲子游

2009年8月,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小学一年级学生、6岁半的张亦池(pony),和他的妈妈马力、爸爸张勇,幸运地成为瑞士旅游局“瑞士一家亲”的家庭体验大使,并赢得了为期10天的免费瑞士游。他们观看了瑞士独有的母牛决斗节,又受邀参加了“世界六大电影节之一”的洛迦诺电影节,坐在vip席位;住过拥有4个卫生间、带有独立儿童房、一览雪山冰河的豪华家庭套房,也有过夜雨宿石屋的有趣体验;在瑞士最好的高尔夫球场练习挥杆,在阿尔卑斯山间的温泉池里享用过丰盛的早餐;在闻名于世的日内瓦湖区美美小憩,也远眺过赫本当年居住过的小镇莫尔日……

在pony的童年,马力没有送他参加各种培训班,而是让他尽情玩耍,将从世界各国淘来的各种儿童绘本给他看。每种绘本都带有英文翻译,马力就用汉语和英文讲给儿子听,之后才让儿子自己看。她从来没有刻意去教pony英文,可是这些国际绘本看多了,pony不仅比一般孩子的视野开阔,也自然而然记住了一些常用的英文单词。与那些一到周末就穿梭于人海车流中,忙着送孩子上各种班的家庭相比,马力戏称自己过的是慢生活,不愠不火,不急不躁,让pony在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2008年9月,pony上小学后开始正式学习英语。他整个童年时期看英文绘本的日积月累,在英语学习中起到了厚积薄发的作用。他所在的班级,有在国外生活过的孩子,pony对他们在国外的经历很有兴趣,也由此更加喜欢英文。从他学英文后,马力就开始在家里跟他用英文对话,鼓励儿子看原版的动画片和故事书,也不再给他翻译,而是让他自己去听和猜,让他明白语言就是学来用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很快,pony就能听懂很复杂的故事,可以看《木偶奇遇记》和《狮子王》的原版。

儿子正式学英语后,马力开始留意欧洲游的各种信息。这时中国的境外亲子游也开始兴起,可是面对蜻蜓点水似的旅游,很多家长都觉得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只是走走看看,没有与异域文化的碰撞。马力也在思考,如何能让境外亲子游让孩子有真正的收获。

2009年5月,马力从新浪网上看到,由瑞士旅游局、中国旅游卫视和新浪网3家联合举办的《瑞士一家亲》免费瑞士亲子游正在招募家庭。马力兴致勃勃地报名参赛,虽然成功的机率像中彩票一样,重在参与吧。想不到的幸运降临了,经过初赛和复赛,马力一家得到了这个机会。

瑞士浪漫亲子之旅

切入异国文化的快乐

2009年8月3日到15日,12天的瑞士之旅让pony真正了解了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pony喜欢《海蒂》“在牧场”那一章,海蒂和彼得上阿尔卑斯山去放羊——“快看,雪山和杉树着火了!是玫瑰色的。”去瑞士,pony最大的心愿是去海蒂的高山牧场,看看海蒂小屋里都有什么东西。在上恩嘎丁地区的山上,pony果真见到了海蒂小屋。小屋不大,在山顶上,全是木头做的,里面有木桌、木椅,还真有个小阁楼。书里说,海蒂睡在阁楼上,透过上面的窗户,可以看到远处的阿尔卑斯山。pony也上去假装睡了一觉,只可惜没有稻草。他问妈妈:“海蒂和放羊的彼得长大以后,干什么去了呢?”

pony最喜欢玩的一种游乐项目叫“Fun Forest”——森林乐,就是在大树之间凭借护具上的吊索行走,上梯子,走独木桥,从一棵树滑到另一棵树,有点像人猿泰山玩的游戏。准备玩之前,每个人要带上头盔和护具,接受教练的培训。教练很严格,告诉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one by one”,一定要确保护具上的两个吊索一个接一个地挂在钢索上,绝对不能同时把两个吊索拿下来或者同时安上去。pony按照教练的指示去做,结果他越走越熟练,越走越快乐。pony便编了一个顺口溜:“one by one,too much fun.”在场的瑞士旅游局的人一听很惊讶,这是很好的广告语啊!他们当即决定,以后就用这句话作为这项活动的广告语。后来pony还把这句话翻译成中文:“一个接一个,真的很快乐!”两种语言都能够这样活学活用,pony的表现让大人对他刮目相看。

在瑞士圣莫里茨,pony还得到瑞士一个漂亮小女孩娜婷的青睐。从没有“追”过女孩的pony竟然会用美食讨好娜婷,把“奶酪”大方地塞给人家,后来又殷勤地送上他采摘的野花,哄得小女孩眉开眼笑。Pony兴高采烈,不停地示意妈妈多拍几张他和娜婷的合影。爸爸呵呵笑:“怎么看起来我儿子好像是来瑞士‘泡妞’玩了?”回国后,pony把娜婷的照片在电脑上进行了设计,镶上了粉色相框,下面还配了一行英文小字:my love, miss you!

瑞士之行颇有成效,不仅让pony实地了解到很多风土人情,开发了情商;还让从来不喜欢写作文的pony有感而发地写了一篇很长的日记,讲他在瑞士温泉小镇洛伊克巴德泡温泉的经历,由此拉开了他写日记的序幕;pony的英语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回学校后,他的英语在听说读方面已经超过了其他同学。带着对瑞士的美好回忆,pony开始做他真正喜欢的事情,画英文绘本……

国际化视野亲子游

让孩子迅速成长

在瑞士时,pony对当地的旅游房车非常感兴趣,渴望有一次房车旅行。于是马力和丈夫便努力为儿子寻找这样的机会。

2010年2月9日,马力一家终于在昆明坐上房车,开始了为期18天、行程5000公里的泰国和老挝之旅。坐房车旅行,大部分时间都在相对封闭的车厢里,小孩子很容易无聊疲惫。马力对此提前做了准备,带了书和本子,也准备了很多话题。在路上,她和儿子一起看书,遇到有趣的事情,还会引导儿子画下来。每要到一个旅游地时,都会跟儿子聊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看哪一处激起了儿子的兴奋,她就会格外留心,在接下来的行程里,就会多让儿子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有了上次的瑞士之行的经验,马力对儿子更是放手。在泰国巴提亚海滨酒店住宿时,他们碰到一群专程来这里寻找艳遇的美国大学生。他们泡在游泳池里,一边喝啤酒一边交流旅行的“战果”,内容有些色情。可是pony非要到这个游泳池里去玩,马力劝阻再三,最后决定放手,冷静观看儿子和这些美国年轻人的交往。pony加入了他们当中,对于他们的交谈听懂了个别单词,表现得有些害羞,可是那些年轻人玩的水球对他实在有诱惑力,他便请求加入其中。这些美国大学生对这个会讲英文的东方孩子很友好,一起陪他玩水球。直到玩得尽兴后,pony才离开。美国大学生冲马力竖大拇指,夸她的儿子是个“goodboy”。

这次旅行他们还有机会去金三角——位于泰国境内的清盛县。这个昔日著名的毒源地,自从替代种植政策推行后,已经成为最受外国游客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pony来到这个神秘的险象环生的地方,看到当年用来称鸦片的砝码,马力便给他讲罂粟的种植和提炼,告诉他这是一种对人类非常有用的药物,但也可给人带来伤害,还给他讲了国民党93师,那支没有祖国的军队。pony听得非常入神,跟这里的孩子一起踢滚球,很快就融入其中……

房车之旅再次让pony载着满满的收获而归。他整理自己旅行途中的英文绘本以及旅行日记,俨然一个资深的 小旅行家。

2010年3月,pony因肺炎住进了全封闭的医院,家长只允许在周二、周四、周日的下午来探视一个半小时,而且这一住就是10天。对于一个从小到大都没有离开过父母的7岁男孩来说,这实在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马力就鼓励他:“在国外那样陌生的环境里你都能很快融入,现在是在自己的国家,妈妈相信你一定有办法和大家相处得愉快。”果然pony经过境外之旅的历练,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小圈子,和大家打成一片……

如今pony的英文旅行绘本就要出版了,而他对世界的探索还在继续。■

篇5:让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演讲稿

★ 强大实用的理论支撑

*国际营地设计课程(CPDC)课程设计:国内外营地+儿童教育专家倾力打造 *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5C积极心理+心理教育工作者悉心指导 ★中国科学院先进科研成果的营地教育应用

篇6: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谈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淮南十二中张川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初始期,心理还不够成熟,心理发展处于过渡时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内外的压力使得一些学生出现孤僻、人际关系不好、自大、狂妄、胆小、自卑感强、依赖性强、忧郁、嫉妒等严重的的心理障碍。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因学业压力过大而离家出走或自杀身亡,甚至杀父弑母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使我们教师不得不深刻反思以往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初中各学科中,语文是基础学科,具有知识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特点,完美结合了艺术性和思想性,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其它学科所没有的优势。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纵观现阶段我国中学所设置的教学科目,虽然有《心理健康》这门课程,但是多数学校并未配备专业教师,开课也不够正常。在这种情况下,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无疑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帮助学生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

初中课本中选用的许多诗词都抒发了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如李白的《行路难》中写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道出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壮志与豪情。再如苏轼的《浣溪沙》中“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诗句,一反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惆怅与消极,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自强意识:人,不要自悲白发,不能自叹老暮,应该振奋精神,充满乐观的信念,只有这样,才会在不断的探索与追求之中,永远保持蓬勃的朝气,不断地去开创新的业绩。这样,在诗词的反复吟诵之中,让学生感受一种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心理。从而让他们明白,对于过去的一切,要永远以科学的态度去总结它;以豁达的精神去对待它;以积极的心理去接受它;以加倍的努力去改善它。同时也应该相信自己的未来是光明的,要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心理状态,这样自己的一生才能是愉快、幸福而有意义的。为此,在每堂课之前我都要求学生大声诵读一首此类古诗词。

二、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地挖掘寻找心理教育切入点

初中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而这些优秀的文化知识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的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都将对人们的思想或行为起导向或制约作用。但语文书毕竟不是专门的心理教学书,它所蕴含的心理教育因素如地下的宝藏需要每一位教师去发现、去挖掘。因而,我在备课时都努力的将教材中潜在的心理因素挖掘、整理出来,希望能在课堂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在教学《蝉》、《贝壳》《再塑生命》、《热爱生命》等课文时,让学生意识到善待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对待生命须有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范进中举》时,我结合社会上不少实例,让学生从主人公自我人格的失落、自我价值的毁灭中汲取反面教训,从而潜意识地要求自己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再如在讲授《背影》时我从父子情深的角度,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理解父母养

育自己的不容易,学会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教育学生在与父母发生矛盾时,要想到父母对自己抚养的艰辛,要正确地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问题,多与父母进行交流,把自己心理的想法说给他们听,并多听听父母的想法。又如在教学《孤独之旅》一课时引导学生以书中的主人公杜小康作为自己行动的楷模,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正确面对挫折,学会调适心理。遇到挫折,首先要接受这个事实,再尽力去改变,走出困境,借以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

三、利用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常识。

在语文教学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而阅读理解是其中最大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地位举足轻重。作为教师,我在这个过程中一但发现蕴含心理教育因素的文章,必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然后自我消化,并吸收资料中的有益知识。例如,有一次在做阅读理解时遇到了《虎皮鹦鹉之死》这篇文章,我立刻发现它的心理教育意义:虎皮鹦鹉最终死于林子里,是由于它长期被豢养于笼子中,失去了自食其力的能力,而娇生惯养的孩子最终也会如虎皮鹦鹉一般,落得个“昏惨惨黄泉路近”的后果。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了要自觉培养自己独立的能力,学会生存的本领,以务实、勤奋的态度去开创自己灿烂美好的明天。教学中善于审时度势,挖掘出一些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能启迪学生的心灵。

四、利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

综合性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力、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同时,综合性学习也是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通过“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课”的互相交流和沟通,可以实现学生心理的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健康。如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上的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里三项活动都是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主题展开的。“说一说自己的烦恼”,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把自己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烦恼说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消除烦恼,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妈妈(爸爸、老师、朋友„„)少年时期的烦恼” 引导学生了解到烦恼并不是自己独有的,关键是怎样对待烦恼,并通过成年人对当年烦恼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得到生活上的启示。在“替朋友解脱烦恼”时,可以让学生试着帮助朋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烦恼。通过组织三项活动,可以有效地化解学生心中的烦恼,同时又能让学生体会各种关爱。再如九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课《微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等都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对待人生的生活态度。这样,学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就可以及时地进行排解,避免学生背负起沉重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7:让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演讲稿

一个媳妇在厨房洗碗时说:“他们三人谈个不休,尽是我们不能想象的事,听着就会让人觉得自己很笨。”

老母亲却讲了一段话,才使大家恢复自信。她说:“我起先也觉得自己笨,可是后来想起去年秋天,他们三人花了整个下午才把家里的纱窗装好,我就不再那么想了。”

篇8:让孩子从小有一颗健康的心灵

一场悲剧, 断送了两个年轻人的未来, 也击毁了两个家庭。同室操戈, 人伦悲剧, 这绝不只是个体生命的陨落, 而是整个社会的伤痛。究竟是怎样的仇恨激发暴行或许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反思:社会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格教育?

我们联想到2012年发生在内蒙古宁城县里的一对彼此爱慕的中学生为情所苦, 双双从五楼跃下而不幸离世的悲剧, 我们不禁要问, 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相反有一次, 我们总校组织各校的一些班主任到特校去参观, 看到特校孩子整洁的宿舍, 他们的篆刻、书法、绘画作品, 有着不肯屈服的特别意味。那些特校的孩子, 从小就被歧视或被同情, 他们无法和其他的同龄人一样健康成长, 然而, 他们却如此坚韧, 蓬勃向上。

在困难中浸得久了, 就不怕困难了, 在温室里待得久了, 就不能在其他地方生活。我们可以给孩子更优越的教育条件, 同时, 我们也要给他们艰苦的环境, 让他们感受挫折, 接纳失败。在困难挫折中磨练他们的意志, 锻炼他们遇事时的承受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就是舞台, 生活就是学习的场所。我们却从小就把孩子放到托管班、辅导班、特长班、老师家里, 只让他们啃食那一点点可怜的课本知识。大自然不是更好的导师?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用记忆代替思考, 用背诵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这是使儿童变得愚笨以至最终丧失学习欲望的一大弊病。我带领学生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 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 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复杂度音乐。”伙伴间的游戏不是学习?在游戏中, 孩子学会了合作, 懂得了规则, 尝试了成功与失败。

让孩子慢慢长大, 给他们失败的机会。每经历一些, 就会收获一些。生活会告诉他们要谨慎、要有智慧、要承担。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和家长要学会宽容。只有宽容才能理解, 才能和孩子很好地交流。当孩子面临一种绝境, 走投无路时, 宁愿去死也不告诉家长。这不值得我们深深地反思吗?现在的家长和教师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现在的孩子太苦、太悲哀, 没有自我, 几乎完全在教师和家长的操纵之下。当然孩子还没有成人, 缺乏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判断力, 需要教师和家长去引导他、培育他, 但绝不是把自己的理念强加给他。试想这样的话他能快乐吗?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人才吗?将来能扛起自己肩上应有的责任吗?记得在小的时候, 很多孩子家里都很困难, 吃不饱饭, 穿不暖衣服, 但是那时的人们活得快乐, 有理想有信念, 有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向上的精神, 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想方设法去解决它, 克服它。不像现在的孩子, 只会任性、只会逃避, 家长和教师总有一天会慢慢老去, 不可能永远保护他,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怕他们会磕倒而不放手, 这只会害了他们, 我们应该引导他们独立生活。

2012年4月13日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八年一班的一位14岁女学生跳楼自杀, 这个孩子平时在家一定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 她一定没有经历过什么磨难。她有些自私, 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就连学校要求的要把头发剪到标准的长度, 这么一点规章制度都接受不了。她很任性, 她以为这次也会和以往一样, 只要自己坚持, 就可以改变别人的决定。就这样一个人怎能很好地与别人友好合作?怎能很好地融入社会?

篇9:让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演讲稿

在学生的帮助下,晚上8:00钟,我们三人坐在了一起。

“东东,你看都晚上8:00了,还是跟妈妈回家吧,有什么问题明天再解决好吗?”我打破了我们三人坐在一起的尴尬局面。

“打死我都不回,我要在外边租房住。”东东用敌视的目光看着他的母亲,很显然他们的矛盾很深,有班主任和他们坐在一起的这种力量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威慑。

“那你能不能说一说,你要在外边租房住的理由呢?”我平静地对他说。

“她天天唠叨,烦死了。”他的情绪并没有丝毫的平静。

“能不能说点具体的。”我接着他的回答说。

在我问题的诱导下,他有点平静了,考虑了近二分钟,才开始说出自己不愿意呆在家里的原因。在表述具体理由的过程中,他的言辞还是相当激烈,反映出对母亲的极度不满。看来我还得继续努力,才能达成与孩子的有效沟通。

于是,我调整了处理事情的策略,进而把教育的对象转为了他的母亲,“东东说的是正确的,他也需要自由,看来你在管理孩子上还是有问题的,以后你一定得改改教育方法了。”说着话我用眼睛的余光去观察东东,发现他的眼睛有点红红的,我知道这是一种委屈得到理解后的情感释放,也说明了他对我的一种信任,能与他达成心理的有效沟通的目标近了。

“你能不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管东东吗?”看到东东的变化,我不失时机地问他的母亲。

这时,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母亲,泪花早就溢满了眼眶,听到我问回答到:“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做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他,你知道我与他爸爸都是普通工人,心里就指望着他争气了,去年他在叶县已经上过一年初中了,今年在咱们学校是复读,我和他爸怕他今年还象去年一样,就把工资都投到他身上了,为他报了数学英语复习班,我们少吃点花点,只要他成绩上去,有个好的前途,我们也放心了,但你问问他,争气了吗,钱是花了,英语课却一次也没去上,数学课有两次偷着去网吧,周六周日那一天不是抱着电脑过的……”

母亲说着话,东东“倔强”的头是越来越低了,脸红红的,我没有再怎么做思想工作,他同意与母亲一起回家。

很显然这是一个典型的母亲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缺乏与孩子沟通,导致孩子出现严重逆反心理的个案。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必须用智慧和方法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能够心去理解,这样才能起到真正教育孩子的目的。

1、让孩子冷静下来,是与孩子进行有效沟的前提。“易冲动”是中学生普遍所存在的一个心理特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缺乏生活体验,心智上并不成熟,看问题往往偏激和片面,常常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作为正确与否的判断标准,一旦自己认定的事情,就表现出很强烈的情绪反映,不但不能冷静地去思考问题,而且很有可能会不计后果地采取过激行为,失去理智;因此,作为教育学生的工作者——班主任,一定不能与正在发怒的孩子发生正面冲突,要想法设法让孩子先冷静下来,帮助他们寻回理智,做好这些才能与孩子进行沟通。

篇10: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原版

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有幸聚在一起共商教育之大计,作为双沟小学一名普通教师,我真心欢迎你们的到来,真心感谢你们对教育的支持和关爱!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由此可见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责任。今天我想借此机会跟家长朋友聊聊怎么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

健康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的健康,一个是心理的健康。关于身体的健康我想在这儿我就不要多说了,因为这是各位家长朋友们最关心的事情。在这我重点说说孩子的心理健康,这很容易被我们所忽视,但却至关重要。如果孩子没有个健康的心理,哪怕身体再好,学习再棒也没用。相反,可能他们对社会的危害更大,04年,湖南大学的马加爵,在即将毕业的前夕却将4个同寝室的室友们一一秒杀。前不久,福建南平实验小学以一种惨烈,让全国人民掀起了哀伤的牵挂———仅仅55秒,一个叫郑民生的42岁男子,将这个小学的8名小学生捅死,5名小学生捅伤。之所以他杀人这么快是因为歹徒是一名医生,我们能说他们身体不好吗?我们能说他学习不棒吗?但是这样的人给家庭,给社会能带来什么呢?只有危害。像这样心理不健康的“高材生”的例子太多太多,我不在多举,但是我们不能不重视,因为这种残缺的人格,病态的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一定有他们犯罪的基础和前兆。只是他们的家长和老师没有引起总够的重视和引导。它教育的失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败!

为了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下面我我就简单的谈谈自己的观点:

1、重视孩子的思想教育。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实际上就是教孩子如何做人。现在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一进门就问:“考试了吗?考了多少分?”见了老师第一句话就是:“这一段时间孩子学习跟趟吧?在家里一点也不学习。”却很少有家长,甚至是没有家长会问:“这一段时间孩子在班里表现积极吗?和同学打架吗?和同学们玩吗?”家长缺少的是对孩子的思想教育。我毫不掩藏的讲,撒谎、偷拿家里的钱、赊帐、在我班学生身上是有的,我们一定要重视,家长不重视,光靠老师收效不大。家长同志们:你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是美好的,这和我们老师有恨铁不成钢的思想多么相近,但是请大家想想,这个世界有多少凤又有多少龙?绝大多数是普通人,但他们必须学会生存,学会求发展,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呀,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即便是成了才对家庭对社会又有什么用呢?就如前面我提到的例子。

2、培养孩子的爱心

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人都懂得的道理;但如果对孩子一味付出而不求回报,就有可能将孩子培养成只知索取而不知奉献的人。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都比较高了,却还是担心孩子受苦受累,担心孩子受到挫折。不管家里发生什么事,大人有多么不高兴,可总是在孩子面前表现的什么事也没有,好像生活中没有风,也没有雨,总是一帆风顺。其实父母这样做也是错误的。尽管孩子没有能力去替父母解决一些问题,却应该让孩子学着承担父母的喜怒哀乐,让孩子去了解生活,理解生活,这样会促使他们学会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学会关心别人。我们只听说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前天我看到一篇令人费解的文章《种瓜得豆》。文章讲述了一对夫妇对女儿照顾得无微不至,使生活在溺爱中的女儿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结果在父亲生病时不仅不闻不问,甚至连父亲的一条脏了的毛巾都不愿洗。多么令人悲痛,想到她母亲无奈伤心的眼神,我不禁想: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局?在文章的结尾,我终于明白了种瓜得豆的含义,过分的呵护使女儿成了一个自私又缺乏亲情爱心的人。08年汶川地震,让全中国人为之牵挂,大家纷纷

捐款捐物,很多志愿者赶去救灾,为了纪念死难同胞,国家把那天定为国难日 全国人民为此致哀,所有网页全部变为黑白,所有游戏停业一天。就在这时候,有一个小女孩,因为上网玩不上游戏,上传视频大骂汶川人们,说他们影响他玩游戏了。这样的孩子有一点爱心吗?她对自己的家人,又能怎样?我想在座的各位谁也不愿自己的孩子将来这样吧?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我们孩子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热爱他人,教育孩子的同时,您也要时刻谨记———您也是孩子的老师,要使孩子在自己父母身上吸取到榜样的力量。我看过这样一个广告,一位年轻的妈妈为年迈的婆婆端来一盆热水,深情地说:“妈,您泡泡脚吧,解除疲劳,有益健康。”年轻的妈妈一转身,发现自己幼小的儿子也吃力得端来一盆冒着热气的水,充满自信的说:妈妈,您也泡泡吧!下面出示了一行字“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这个广告告诉我们做家长的一个道理:想让你的孩子将来长成什么样的人,你现在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3、让孩子学会独立、依赖自己

作为家长,您是否觉得孩子太依赖大人呢?早晨起来被子不叠,吃完了饭碗筷不刷,甚至忘了带某种学习用具,也怪大人没有提醒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在许多家庭都司空见惯。所以,在调查中发现,独生子女认为自己“有责任心”的仅占45.9%,认为自己“做事有独立性不依赖他人”的仅占40.3%。也就是说,半数以上的独生子女依赖性较强。

孩子的依赖性是从哪里来的呢?一般来说都与父母的溺爱有关,父母包办代替越多,孩子的依赖性越强。相反,父母如果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依赖性将会大为减少。曾经我带的一个班,刚开学没几天,就有孩子到我这来告状,说**同学没扫地就走了,我以为一年级的孩子可能还没养成放学打扫卫生的习惯,于是我就心平气和的给他说,你看,我们现在都已经是一年级 的小学

生了,长大了,就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打扫卫生使我们全班的事情,我们都要积极的去做,孩子懂事的点点头,没想到第二天同学们反映他昨天又没扫地就走了,还说他妈妈不让扫的,这下我全明白了,于是我借机对孩子进行了热爱劳动的教育,后来我们班劳动的积极性一直很高,我还听说有个四年级的独生女,习惯于睡懒觉。每天早晨,她妈妈几次催她起床,她总是不情愿地说:“再呆会儿。”如果真迟到了,她会抱怨父母不把她拽起来,害得她受老师批评。父亲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告诉女儿:“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从明天早晨开始,该几点起床你上好闹钟。如果闹钟响了你还懒被窝,你就懒吧,肯定没人叫你,一切责任自负!”父亲心中有数:孩子跟父母撒娇,在老师、同学那里还是很在意自己形象的,岂敢总迟到?果然,第二天早晨,闹钟一响,女儿腾地跳下床来。从那时起至今,女儿早晨起床上学再不用催了。有时候,父母还在睡觉,女儿早已经骑车上学去了。

4、适当的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最近几年,学生自杀事件每年成递增形式。尽管自杀人数在学生中所占比例非常的小,我们也往往把这些事件看作是个案。可不能否认,学生自杀的新闻,对我们的社会有很大的影响。看看他们自杀的原因,你都会觉得不可思议,都是些生活中细微的小事。原因是,现在的学生,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在校期间似乎没有接受过什么挫折教育。所谓挫折教育应该是一种心理学式的教育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不顺心或困难的时候,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而不是意志消沉,悲观失望地消极对待。其实,作为家长而言,适当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也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比如,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鼓励他们干一些可能与其年龄不太相称的事情。小学生可以在父母的引导下,进行生活上的自理,帮家人购物,整理房间等。只要他们肯参与,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这也是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

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别忘了对孩子进行积极有效的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凡是自信心强的学生,当遭遇到挫折时,大都表现出坚强的心理状态。反之,则是怨天尤人,缺乏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为教育第一目的。即便是学习成绩再好,却因为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不自信,所以也会发生自杀的悲剧。

家长朋友们:

多抽出点时间陪陪孩子,多抽点时间关心孩子,少一点不必要的应酬,钱再多,买不到孩子健康的心态,良好的品质,高尚的道德,钱再多,也买不到孩子的未来。这是显而易见的。钱是要挣的,但孩子更是要顾的。教孩子们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求发展,成为龙成为凤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是你我共同的心愿。如何来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吧!

上一篇:如何管理“问题员工”――预判预防和对症下药下一篇:湖南大学2009年入学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