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经验发言稿

2024-06-27

优秀教师经验发言稿(精选7篇)

篇1:优秀教师经验发言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这次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在台上发言,我觉得非常荣幸和自豪!今天就来给大家说说我自己的教学感受。

如今,我们告别了夏天的炎热和烦躁,迎来了凉爽的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在这里宣布xxxx中学开学典礼拉开序幕,祈祷来年有更好的收获。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尊重、支持来自各地的学生。与此同时,我们也明白肩上的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肩负着祖国的使命,需要培养更优秀的祖国花朵。

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淘气,家长不理解,真的想放弃这个工作。但我们的事业是神圣而高尚的,又怎能在乎付出和回报呢?

一位老师曾经说过,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培养的是天才;我们不是太阳,但我们托起了太阳;我们不是希望,而是播种希望。我们承诺完成祖国赋予我们的使命,就要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

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很多东西,比如金钱、时间、精力,甚至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家庭等等。

同学们,我们的梦想和荣誉与你们同在,你们幸福和我们幸福一样重要;你们进步,老师们是欣慰的;你们成功了,老师以你们为荣。作为一名老师,我愿意倾其所有,尽我所能的帮助每一个学生。

借此机会,我想向xxx中学的同学们提一些期望。

初三的同学们,你们是xxx中学今年的希望,学校是否能以你们为傲,就看你们怎么努力了。为了你的理想,为了你的明天,争取拿下一个好成绩。

初二的同学们,你们是学校的传递者,你们不仅要为明年的奋斗打下坚实基础,而且还要给初一的同学们树立好榜样。

初一的同学们,你们是学校的新鲜血液,你们的活泼、纯洁将为学校增添新的活力,为你们心中的梦想,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努力吧。

新的学年,新的开始,让我们把誓言付诸行动,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全体同学身体健康、实现心中的抱负!

 

篇2:优秀教师经验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国庄社区学校的刘爱玉,任教五年级语文。今天非常荣幸在这里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下面我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良好的班集体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文明的言谈举止,活跃热情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安静有序的纪律,才能专心听好课。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才会有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我从三年级接这个班后,在班级管理上狠下工夫,整顿班风班纪。提高了全班学生的思想素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加强教研,提高业务素质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此,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积极向老师们学习,努力实施创新教学,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三、持之以恒地落实教学目标是提升学习成绩的保障

我认为,教师持之以恒地落实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所在。我每一学期期初就给学生规定五必须: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都要严格要求,按时完成,有错必订正。课文的生字词语必听写,对学生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必检查,要背的段落、课文必背,对学生的错题必分析。通过这样就能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我班的刘玉树,记性差又特别懒,平时不读书。背诵课文,对他来说比登天还难,总是拖欠要背诵课文。我每天课间盯着他读背。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已经养成了背诵课文的习惯了。

四、对不同学生采取针对性教育

我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对班内学习后进的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我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我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静下心来学习。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篇3:优秀教师经验发言稿

一、引言

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课堂互动的重要形式,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课堂提问同样占据重要地位 (Nunan 1991) 。Tusi (2011) 甚至发现高达70%的二语课堂话语会涉及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目前, 国内外对英语课堂提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提问类型 (胡青求、埃德·尼克森、陈炜2004;金玉石2009;Tan 2007;薛玲2010) , 教师等待时间 (Feldman 2003;Bond 2007;Ur2000) , 问题指向对象 (Tan 2007;薛玲2010) 和教师反馈方式 (Chaudron 1988;Nunan 1991;施雪飞2010) 等问题。研究上述问题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是研究新手教师和经验/专家教师教学的不同。关于教师课堂提问, 目前也有研究关注新手教师和经验教师的不同 (杨欣2006;郑友富2009;夏章洪2010;罗晓杰、王雪2011) 。然而, 目前的相关研究多对教师提问的数量和类型等进行描述, 不清楚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的提问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而且当前研究对教师反馈策略的探讨也不够。本文报告的这项关于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课堂提问的实证研究弥补了上述不足。在报告本研究前, 我们先综述课堂提问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文献。

二、文献回顾

(一) 理论基础

语言课堂教师提问的重要性至少有两方面的理论支持:一是心理认知论下的互动假设 (Long 1996) ;二是社会认知论下的社会文化理论 (Lantolf 2011) 。

首先, 课堂提问涉及师生互动, 从心理认知的视角看, 互动可以为语言习得提供条件。具体来说, Long (1996) 的互动假设认为, 语言学习者与操母语者或者与语言水平较高的学习者的互动中包含意义磋商, 引起互动修正的意义磋商可以促进语言习得, 因为这种意义磋商融合了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选择性注意和可理解性语言输出。换句话说, 互动能够促进语言习得, 是因为它可以同时满足语言习得的三个必要条件: (1) 可理解输入假设, 认为语言学习者必须接触略高于自己当前水平的语言输入才能习得语言 (Krashen 1985) ; (2) 注意假设, 即, 语言输入中被注意的内容才可能被习得 (Schmidt 1995) ; (3) 可理解性输出假设, 认为迫使二语学习者更准确、更连贯、更恰当使用语言, 才能提高其语言能力 (Swain1995) 。而且, 从教育的角度看, 课堂提问可以为能力不够、自信不够或者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 从而使外语水平得到提高 (Ur 1996) 。

其次, 从社会认知的角度看, 课堂提问也是重要的语言教学手段。具体说, 在Vygotsky (1962) 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 人类的认知发展包括语言学习都是以社会互动为中介的 (Lantolf 2000;Lantolf 2011) ;语言是最重要的中介工具。Vygotsky认为, 学习发生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 即, 学习者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能力较强的同伴的合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间的差距 (1978) 。伍德等人在1976年最先提出了支架理论, 该理论认为, 有效的教师-学习者对话形式的互动可以帮助学习者完成其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支架学习方式, 因为和任务相关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能够让教师及时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 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有效调整教学并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

(二) 相关实证研究

目前, 关于二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研究按照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教师的单一研究;二是比较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差异的研究。两类研究都关注提问的类型、提问后的等待时间、提问的指向对象和教师反馈等问题, 但与前者不同, 后者对教师反馈的关注还不够。我们先综述第一类研究的发现。

在对教师的单一研究方面, 关于提问的类型, 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式。比如, Nunan (1990) 区分了低层次和高层次认知问题;Long&Sato (1983) 区分了反馈性和认知性问题。其中, 反馈性问题根据作用又细分为理解检测、信息澄清和信息确认性问题;认知性问题又分为参考性、展示性、表达性和修辞性问题。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 二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类型不均衡, 展示性问题远远多于参考性问题 (Long&Sato 1983;胡青球等2004;金玉石2009;薛玲2010) , 低层次认知问题多于高层次认知问题 (Tan 2007;薛玲2009) 。

关于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研究发现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经常是不充分的。Feldman (2003) 认为, 学生至少需要3秒钟才能理解一个问题, 应该给学生3到5分钟的时间来思考, 以激发学生高层次的思维, 提高学生语言产出的数量和准确性。Ur (2000) 也发现把等待时间延长几秒可以激发更多的学生来思考和讨论问题。Bond (2007) 在探索最小化课堂管理问题并最大化学生提问策略时提出, 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水平进行恰当的提问, 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等待时间, 并且增加后续问题。国内相关研究也发现在课堂提问中, 给予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往往不充足, 比如, 胡青球等 (2004) 发现大学英语教师提问后平均只给5秒钟的等待时间。

关于提问的指向对象, Nunan (1991) 提出了四种情形:点名回答、集体回答、自愿回答和教师自己回答。实证研究表明, 课堂提问的指向对象主要是学生集体回答或者教师点名回答, 教师通常不能给予每个学生公平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Tan 2007;薛玲2010) , 提问的指向主要集中在教室的前面和中部, 分别占到了53.3%和33.6%的频次 (胡青球等2004) 。

教师反馈作为Sinclair&Coulthard (1975) 提出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反馈 (即, IRF/initiation—response—feedback) 模式的最后一步, 是对学习者表现的评价。反馈有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两种形式。积极反馈策略主要包括简单赞成、扩展或延伸、评价, 消极反馈主要指教师纠错。研究表明, 积极反馈能促进学生学习, 而消极反馈阻碍学生的语言习得 (Chaudron1988;Nunan 1991) ;实际课堂中, 教师的积极反馈比消极反馈要多, 积极反馈可以占到反馈总数的70.9% (胡青球等2004) ;但大部分教师倾向给予简单赞成, 不能给出有效的评价和建议 (施雪飞2010) 。

现有的探索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提问差异的研究已经发现两者在上述方面的诸多不同。目前的发现包括:1) 经验教师所提参考性问题的数量和高层次问题的数量都多过新手教师 (杨欣2006;郑友富2009;夏章洪2010;罗晓杰、王雪2011) ;2) 对于提问技巧, 经验教师多用提示, 而新手教师多借助重复和翻译 (夏章洪2010) ;3) 在问题指向方面, 经验教师多采用全班回答和指定学生回答, 而新手教师倾向于自己回答或让学生主动回答 (夏章洪2010) 。除了上述较一致的发现外, 目前的研究也存在有争议的发现。比如, 杨欣 (2006) 发现经验教师的课堂提问数量多过新手教师, 而郑友富 (2009) 恰恰相反, 发现新手教师的课堂提问频次多过专家型教师。另外, 目前有关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的研究只对二者的差异进行了描述性论述, 不清楚其差异是否达到显著的程度, 而且相关研究对教师反馈的关注也不够。

因此, 基于以上现状和不足, 本文报告的研究将为先前的研究发现提供进一步的佐证, 并弥补之前研究的不足。本研究所探讨的问题具体表述为:高中英语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在提问的问题数量、类型、提问策略和反馈策略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若有, 其显著差异体现在什么地方?

三、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广东某高中的两位英语女教师Serena和Janet (皆为化名) 。其中, Serena, 30岁, 在该高中任教5年, 之前在某英语培训机构任职2年;Janet, 23岁, 刚从某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 在该高中任教不足一年。我们把两位教师分别看做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两位教师都任教于该高中的一年级, 所任教班级为平行班。Serena所教班级有54个学生, 包括20名女生和34名男生;Janet所教班级有58个学生, 包括38名女生和20名男生。两个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大部分学生处于中低水平。Serena的班上有不少体育特长生, 所以男生比例更大, 而且Serena班上的课堂气氛比Janet的班级要活跃。

(二) 数据收集

参照先前的研究 (Tan 2007;杨欣2006) , 本研究主要运用课堂观察、课堂实录和采访来收集数据。数据收集的步骤如下:1.我们首先分别观察了两位教师所教同一单元的三节英语阅读课, 每节课持续40分钟。我们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了观察笔记, 并获得教师允许, 对六节课进行了录音。2.完成全部课堂观察后, 随即分别对两位教师进行了采访, 并把采访内容录音。采访共涵盖下述6个问题:对教师提问有哪些了解;上课前是否提前准备所提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或促进教学过程;怎样评价自己课堂提问的效果;希望得到怎样的学生反馈;以及怎样改善提问策略。3.之后, 我们邀请两个班上的各5名学生进行了小组采访, 请学生自由畅谈对教师课堂提问的感受及建议。

课堂观察和课堂实录主要用来回答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怎样的差异;对教师和学生的采访主要用来辅助分析和解释本研究的发现。

(三) 数据分析

把所有的录音资料逐字转写后, 我们根据研究问题对数据进行了如下分析:

1. 识别问题并对问题类型编码

Ur (2000) 把问题定义为教学环境下以疑问形式出现并具有疑问功能的旨在激发学习者口头反馈的教师话语。我们先根据Ur (2000) 的定义识别出教师所提问题, 然后采纳Long&Sato (1983) 的问题分类模式, 把所识别问题分为程序性、展示性和参考性三类并进行编码。三类问题的定义如下:

a.程序性问题:和课堂管理相关的问题;如, Can you open your books?

b.展示性问题:要求学生回想之前教师已知道答案的问题;如, What is the title of this unit?

c.参考性问题:要求学生提供自己的知识、意见或者观点作为答案的问题, 通常以疑问词why和how开头;如, Why do you think money is important?

2. 识别教师的提问策略并对提问策略编码

本研究中教师的提问策略指教师提问的指向对象和等待时间。根据Nunan (1991) 提出的四种问题指向方式, 我们把教师的提问分为点名回答、集体回答、学生自愿回答和教师自己回答四类并编码。对于等待时间, 我们分析了两位教师各5分钟的教学片断, 利用课堂录音的计时, 计算出5分钟内教师提出每个问题后允许学生反应的时间。

3. 识别教师的反馈策略并对反馈策略编码

借鉴文献 (Chaudron 1988;Nunan1991) 的反馈策略类型, 我们从本研究两位教师的教学中识别出七类反馈策略:简单赞成、扩展或延伸、评价、无反馈、简单赞成+扩展延伸、简单赞成+评价、扩展延伸+评价。

最后, 我们统计了每类问题的频次、指向对象的频次、平均等待时间和每类反馈策略的频次, 并用卡方检验验证了两位教师在上述指标的分布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

四、结果与讨论

我们从提问数量和类型、提问策略和反馈策略三个方面报告并讨论研究结果。

(一) 教师提问的数量和类型

表1和柱形图1分别列出和展示了两位教师提问的总量、所提每类问题的数量以及所提每类问题的比例分布。数据显示, 三类问题中, 两位教师所提的展示性问题最多, 参考性问题最少;经验教师Serena所提问题的总量和对每类问题的运用都比新手教师Janet多, 但是两位教师所运用的三类问题在比例分布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卡方值=0.295;p=0.863;df=2) 。

首先, 从提问类型看, 两位教师运用最多的是属于低层次认知范畴的展示性问题, 运用最少的是属于高层次认知范畴的参考性问题 (Cotton 1983) 。这印证了之前关于二语课堂提问展示性问题多于参考性问题 (Long&Sato 1983;胡青球等2004;金玉石2009;薛玲2010) , 低层次认知问题多于高层次认知问题 (Tan 2007;薛玲2009) 的发现。当然, 这一发现也和我们观察的课型有关。具体来说, 我们观察的都是阅读课, 展示性问题是检查学生课文理解的最佳方式;而且, 两位教师在采访中都提到展示性问题可以鼓励学生浏览或细看阅读教材, 更简单直接地获取答案。然而, 参考性问题需要学生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心理加工, 产出逻辑清楚的理性证据来支撑答案, 属于难度较大的问题类型, 两位教师用的都较少。

其次, 两位教师相比较而言, 经验教师总体的提问数量要多于新手教师, 这也证实了以往的发现 (杨欣2006) 。我们对两位教师的采访解释了产生这一不同的原因。我们的采访发现, 经验教师Serena对于课堂提问非常重视, 她认为教师提问是教师应该做出的重大选择, 是激发学生思考的好方式, 她在课前会计划好课堂的提问。与Serena不同, 尽管新手教师Janet也意识到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但她很少为提问做准备, 而且Janet在采访中提到, 由于不清楚学生的知识欠缺, 她在很多情况下很难进行课堂提问。

另外, 经验教师采用了更多的参考性问题, 而新手教师采用了较多的程序性问题。这说明, 经验教师在如何激发学生开放性思维方面做得比新手教师要好, 而新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更多的课堂管理控制, 试图通过程序性问题, 掌握课堂节奏,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 教师提问策略

1. 教师提问的指向对象

表2和柱形图2分别展示了两位教师课堂提问指向对象的频次和比例分布。

数据显示, 两位教师都倾向于把全班同学作为提问的指向对象, 因为她们课堂上的大部分问题都是要求学生集体回答 (经验和新手教师分别达68.4%和62.1%) 。这和之前的发现一致 (Tan 2007;薛玲2010) 。要求学生集体回答的原因在于, 集体回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情感, 并且节约课堂时间 (Nunan 1991) 。而且, 集体回答尤其适合回答展示性问题, 因为教师可以迅速从学生那儿得到简短的答案。当然, 太多的集体回答可能会隐藏学生真实的课堂学习情况, 因为一些学生可能会假装知道答案;另外, 集体回答有可能阻碍学生个性化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然而, 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相比较而言, 前者采用了更多的自愿回答 (18.0%) , 后者使用了更多的点名回答和教师自己回答 (分别为16.8%和15.8%) , 而且卡方检验表明, 两者在提问指向对象上的分布差异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意义 (卡方值=19.385;df=3;p=0.000) 。这种不同说明, 经验教师更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 这和经验教师提了较多的参考性问题一致, 因为要求学生自愿回答更适合参考性问题;而由于新手教师在调动学生自愿回答问题方面的技巧还不够, 为了节省时间, 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更多采用点名回答和自己回答的方式。我们在采访中也发现, 新手教师更倾向于依赖好学生来回答问题, 或者自问自答, 以节约时间, 并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2. 教师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在5分钟的教学片段中, 经验教师Serena共提了11个问题, 包括10个展示型问题和1个参考性问题;10个展示型问题的等待时间为0-10秒, 平均为3.4秒;1个参考性问题的等待时间为4秒。新手教师Janet在5分钟的教学片段中共提了7个问题, 包括2个展示型问题和5个参考性问题;2个展示型问题的等待时间分别为8秒和13秒, 平均为10.5秒;5个参考性问题的等待时间为1-14秒, 平均为5.2秒。

整体看, 两位教师所给的等待时间都不均衡。比如, 在提问展示型问题时, Serena最短的等待时间是0秒, 最长的是10秒;同样, 在提问参考性问题时, Janet最短的等待时间是1秒, 最长的高达14秒。而且, 两位教师在给予等待时间时并没有区分问题类型。具体说, 两位教师给予某些展示型问题的等待时间比给予参考性问题的还长, 对Serena来说, 可以是10秒和4秒的差距, 对Janet来说是13秒和1秒的差距。

两位教师相比较而言, 新手教师Janet比经验教师Serena给了学生更长的等待时间。这和前人的发现正好相反, 因为之前的研究发现经验教师比新手教师更有耐心, 会给更长的等待时间 (杨欣2000) 。本文的发现从对教师的采访中得到了解释。在参访中, Janet坦诚地说, 自己在课堂提问方面不是很有技巧, 所以会给出较长的时间等待学生回答。而且, 尽管两位教师都不能区分不同问题类型相对应的等待时间, 新手教师在这方面更显稚嫩, 因此对问题的等待时间会更长。

基于对学生的采访, 我们发现学生希望获得更多的等待时间来思考问题。他们表示, 如果所提问题很难的话, 希望教师允许进行小组讨论, 以保证更多的等待时间。两位教师也认为, 恰当的等待时间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反应很重要, 同时, 她们也承认因为担心课堂时间不够, 所给的等待时间比预计的要短。当然, 等待时间除了受制于问题类型外, 还受问题难度的影响 (Orstein1995) 。不管怎样, 适时多等待几秒钟可以激发学生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Ur 2000) 。

3. 教师反馈策略

如表3所示, 两位教师共采取了七种反馈策略, 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有三种, 分别为简单赞成、扩展延伸和无反馈。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所用七种反馈策略的分布 (如柱形图3所示) 存在很大差异, 经验教师运用了较多的扩展延伸和无反馈, 而新手教师运用的简单赞成比经验教师要多。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 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的反馈策略分布差异达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水平 (卡方值=13.119;df=6;p=0.041) 。

五、结语

本研究探讨了高中英语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课堂提问的差异, 数据分析表明, 二者确实存在差异, 而且某些差异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意义。具体说, 本研究发现:1) 尽管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所提不同问题的比例分布没有显著差异, 但经验教师提问的总量和所提每类问题的数量都比新手教师多;2) 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提问的指向对象分布有显著差异, 经验教师使用了更多的学生自愿回答, 而新手教师运用了更多的点名回答和自问自答;3) 提问后, 新手教师比经验教师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4) 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所用的反馈策略分布有显著差异, 经验教师多用扩展延伸, 而新手教师多用简单赞成。

如前所述, 本研究关于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提问数量以及提问指向的发现证实了先前研究的结果, 而且本研究还通过卡方检验发现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提问类型的比例分布没有显著差异, 但二者提问指向对象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另外, 作为对先前研究不足的弥补, 本研究还发现了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所用反馈策略的倾向性及其所用反馈策略在分布上的显著差异。

当然, 本研究只是对两位教师的个案研究, 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 由于样本所限, 我们只对两位教师所提问题的分布、指向对象分布和反馈策略分布做了卡方检验。将来的研究可采用大样本, 用更缜密的统计方法验证本研究的发现。另外, 本研究也没有考虑教师的性格和教学风格等因素对课堂提问的可能影响。

篇4: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关键词:反思;内容;方法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6-0043-03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6.018

一、问题的提出

波斯纳(G.J.Posner)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上,更主要的是要求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成功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1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轮工作的10次重复。只有善于从经验中反思吸取教益,才能冲破经验的束缚,常教常新,提高教学能力,不断循环,螺旋上升。

新课程以全面发展学生为宗旨,所以教师应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堂课是否有品位,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学生在这堂课上真正学到了多少,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是否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反思是教师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自己过去教育教学的一种回忆、思考、评价的活动过程。通过多年成长实践,我体会到,教学反思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二、反思教学的内容

1.反思教学理念

作为教师,首先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从每一节课的具体设计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再到学生的每一个问题的处理,一点一滴,一举一动,无不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如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教学过程的安排等是否在新课程意识的支配下进行,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于这些,我们应该经常地自觉地加以检讨、反思。

2.反思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

教师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教材编排、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例如能量这一块知识课本是分两次出现的:第一次是高一的第一专题,仅仅是低层次的了解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和放热反应,起点很低;另一次放在选修五。如果高一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计算反应的能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等,必使学生认为化学难学,而产生畏惧心理。而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见识了较多的反应,也接触过化学键等知识,再学习能量问题就水到渠成。设计一堂课首先要明确主题,核心思想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出来;设计主体定位于学生,他们能获得哪些具体进步;怎样呈现课堂的亮点,教学高潮设计用到哪些方法和手段。通过反思,让教学目标更切合学生实际,更符合教学要求,让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3.反思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学生在以下情况下,有可能学得最好:⑴当学生有兴趣时;⑵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⑶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⑷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⑸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⑹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⑺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⑻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⑼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采用激励性教学策略、自主性教学策略以及探究性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将有助于增进教学的效果。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也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

4.反思教学效果

一节课下来,核查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静心沉思:情景的创设是否有效果?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问题的提出是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是否有价值?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才能是否得以萌发?课堂中有哪些是亮点,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哪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还有哪些新的增长点?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状态怎样,是否参与感悟、体验?是否关注社会、联系现实、形成感悟,充分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反思的方法

通过反思,日积月累,对教师专业的发展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互动反思

(1)听课。积极参加校内或上级举行的公开课、示范课、以及各类评比的“优质课”或探究课。评价别人,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反省自己。如果我来上这堂课,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是怎样的?我怎样组织课堂,怎样突破难点、重点?哪些能创造亮点,引起师生思维共振?例如:我听组内老师上“电解池的应用”一课,介绍氯碱工业的原理、现象、技术、膜的应用。虽然题目新颖,但总觉得思路平平,对学生的思维激励、能力发展都有限。于是我进行反思,换个思路,重新组合一下:用“黑笔能写出红字吗?”引入课题,得出工业原理,“如何运用到工业,需要解决什么技术问题?”引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技术的支持——离子交换膜,“你会不会运用膜技术,设计方案电解硫酸钠制备氢氧化钠和硫酸”引出双膜,拓展学生思维,最后“校友唐骏曾想找一种强烈的纸胶粘剂,后来研究中一直找不到粘度大的胶黏剂,后来却发明了易于贴和撕的大头贴,请你想一想膜技术的某些缺点能不能放大,做出一些有用的东西呢?”引出漂白剂的制取,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眼光。如果这样一上,学生必然表现出浓厚的学习热情。

听别人的课,就是通过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实施听课活动,在学校要求下,我校每位教师都在开发操作性强的“课堂观察量表”,一堂课只选择一个观察点进行观察,例如,围绕学生的“探究”,我设计了以下量表:

通过听课反思哪些是有价值的问题?哪些问题直接可在书本上找到答案,不需花太多的时间?哪些问题可以不问?教师的评价是否合理到位?生成性的问题教师有没有抓住?如果是自己上课,该如何处理?经常这样听课,让自己成为某一方面的研究者、专家,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无疑会有很大的提高。每位教师会选择不同的观察点进行观察,通过交流,就可以从各个角度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行动研究。课堂教学追求“宁上一节有争议的课,不上一节平庸的课”。这里的有争议是指有新亮点的争议。如果有可能,请同事来听课,观察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然后大家针对课堂教学讨论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再去修改。第二次再上课,再修改。这样效果会比较好。例如我上“金属的防护”的公开课,试讲时有五六位老师来听课。我的设计思路是,先由学生汇报研究性学习成果“金属门的防护”、“船的防护”、“自行车的防护”,由此总结出防护的方法;进一步应用方法——进行生活常见用品的防护方法选择,由此总结出防护方法选择的原则;最后综合运用前面得出的方法和选择原则,进行“保护小桥”的方案确定。其中有老师提到,①舍弃“船的保护”,显得有些重复;②课堂亮点:学生在汇报方案时,让学生作图解释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水到渠成地得到防护的方法和选择原则;③可以进一步提升课堂品味,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金属的防护,用开放的眼光来对待学生的回答。这些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我把这些融入了后来的课堂,确实又是一番境界。

(3)教师间交流与讨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一问题,见仁见智。因此通过相互交流,每一位参与者都提供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同时也会从别人的经验中借鉴到有益经验,多种经验的对照,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与同事间的交流与对话,不仅可以使思路更清晰,而且也会使思考更深入,激发更多的创新灵感。在上“同分异构”一课时,我设计的思路是:先请学生尽可能多的书写C4H9Cl的同分异构体,然后请同学自己总结同分异构的类型及书写规律。按这个思路上后,学生兴趣盎然,但做作业时,发现正确率较低,然后我将我的教学思路与同事们交流,经过一番讨论,大家提出写同分异构的核心原则是“有序”,这一点应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及多次强化。讲评作业时我及时做了强化,效果果然不错。

2.自我反思

(1)写反思日记或教学后记——有助于教学理念的内化。教师在一天的课结束后,静心思索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优点以及学生中存在的误解或难点,并努力选择解决办法;对自己较成功的做法如教学的灵感闪光点、对知识重点难点的创新处理、组织教学的新招、解题误区的突破、启迪的得当,训练的到位等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参考。反思日记形式可多样,如点评式、提纲式、专项式、随笔式等,比较常用的形式如下表:

(2)利用录像、录音进行反思。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如录像把自己的教学过程拍摄下来,一个片段一个片段,反复揣摩,查找缺点。有时自己上课时并不能很好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缺点如习惯性口语、教态等,通过这种微格教学法,能帮助自己推敲发现不易发觉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反思是一种态度,你能否反思,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决心的问题。其实,反思不仅仅要下决心,更重要的是把反思培养成一种兴趣,一种习惯。正如特级教师支玉恒所说:“写教学反思已经成为我每天必备的功课。”支老师对反思如此痴迷,纵使你不让反思都不行,反思已成为他教学的习惯。反思已不断被证明是一条走向成功的路径,它被解释为优秀教师成长的一个特征。那就让我们在教学中邀反思同行,时时省,课课思,你的反思习惯一定会养成的。只有不断反思自己,充实自己,追求卓越,才能在更深层次上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改变,为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奠定好基石,提升课堂教学品位,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6)(7)

篇5:优秀教师经验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在座的都是青年教师,是学校的骨干,你们的身上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我喜欢与青年人交往,给自己补充新鲜的血液,使自己不断地跟上时代,不断地进取,这有利于让自己保持身心健康,时时充满青春的活力。今天,我很荣幸作为老教师代表来参加此次会议,更加乐意与青年教师们分享我在备课和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下面我就简单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备课

1.备课前的准备:了解整本教材的内容,教材编排的特点,章节之间的联系(了解人家为什么这么编排)。多看有关教材的资料,弄清楚每个知识点,怎样围绕知识点出习题。这样在备课时就有材料了。同时要了解学生的基础,为讲课时的讲解深度,出例题时的难度做准备。还要多看一些小故事、幽默、笑话,为讲课时课堂能充满活跃气氛做准备。

2.备课:列出所讲内容的提纲,选择准备好的材料,不能多多益善,一堂课时间容量是有限的,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是有限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句话好说,但不好做,采用什么措施,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突出重点,设置什么样的平台使难点分化,就像上楼一样,让学生一级一级地上,不能跳跃。把握基础,照顾到大多数同学,怎样看得出来照顾到大多数同学呢?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的成绩就可以看出来。两头小,中间大是原则,比如此次期中考试二(5)班的化学成绩70-80分的有46人。中间大的好处是在高考备考中中间档次的学生经过系统复习,强化训练都会如雨后春笋一样喷涌而出的。并且这样做还会在学生的评调中自然会获得好评。

3.备课完成后:用蓝或黑笔备课,用红笔修改,仔细斟酌,慢慢修改,或增补内容,或调整顺序,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上课前还要温习一下备课内容。课讲完后,如果教案还需要改进,课后及时修改,否则时间长了就忘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备课本要妥善保存,以备后用。

二、讲课

1.首先心情要好。心无旁骛,不能有杂念,不把课外的情绪带到课堂,不能随便发怒,性格开朗。语言要风趣幽默,1-2分钟的短故事要结合课堂环境随时拿得出来。

2.语言要充满吸引力。语言的磁性,语气的抑扬顿挫,节奏感明显。注意语言的惊奇性设置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3.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均可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教师就是要善于课堂表演。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和眼神来确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板书要规范。板书规范有助于学生做笔记和减轻学生的上课疲劳感。我们青年教师中如

李鹏举、伍坚、程时景等一批老师的板书就很规范。

5.培养学生的学科语言帮助学生记忆学科内容,尤其重点内容要经常帮助学生回忆,让学生学出学科的特点。

6.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不仅受益一科,对学习任何知识都有帮助。

7.讲出学科的解题方法。选择题要典型,讲解分析一定要仔细,注意知识点的覆盖面,多角度剖析,但学生能够做到的一定让他们自己做,不要代劳。

以上是我的几点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老师们把每一堂课都上成公开课和示范课,这样,你的业务能力就会很快提高。

优秀教师获奖感言发言稿

优秀教师获奖感言发言稿(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收到了新年的

我是一名普通的一线音乐教师,在东中市实验小学已经整整工作了十五个年头。人们常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开发人的潜能,我对音乐的喜爱也使我始终坚信做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同样能收获累累硕果,同样能获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正是对这份教学工作的热爱,使我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起来。在这其间的过程中,我也尝遍了酸甜苦辣各种滋味。但不会忘记的是领导关切的话语给了我力量,同事们真执的微笑给了我鼓励,孩子们清澈的眼眸给了我希望,让我勇敢的去战胜一切困难,朝着做一名好教师而努力。近几年来,更是在平江区教育文体局、区教研室及学校领导的关心培养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音乐教学上有了飞速的发展,在这里我要衷心感谢你们,谢谢你们给予我的无私帮助和默默支持。

这几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发展的时期,我利用空余时间,努力钻研新教材,虚心向教研员请教,积极研究教法学法,并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进行课改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我先后在苏州市各级艺术课、音乐课评优比赛中获一等奖;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摩课评比获一等奖。同时我还积极承担市、区各级音乐公开教学活动,无论是去宿迁支教的音乐公开课还是在苏州市双语教研活动中开设的音乐双语课,无一不受到领导和同行的好评。上学期末我校承担了苏州市音乐教材培训活动,这是一项大市范围的培训,我要在此次培训活动中执教新教材,开设公开课。为了让我安心备课,学校的领导、总务、同事都来帮助我布置会场,做各种准备工作,最后这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市教研室领导的表扬。而我执教的音乐公开课更是受到了江苏省音乐教研员戴海云老师的高度评价,当戴老师拉着我的手说:你是名非常出色的老师,好好努力,我要关注你、你的学校。下来我要把你带到省里向省会的老师介绍你、你的课,争取推向全国。听到这样鼓励的话语,真的让我无比激动,也更加让我感谢各级领导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和同仁对我的支持。所以我只有加倍努力用我的勤奋和智慧来回报学校、回报平江教育。

篇6:优秀教师个人经验交流发言稿

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率。为了使复习有质量,毕业班数学教师共同制定复习方案。

1、复习前我们就总复习的重要性对学生做好宣传动员,课下我们认真研读《考试大纲》,通过研读《大纲》,使我们进一步明确考点、热点、关注变化点。并且上网搜索最新的中考复习策略和动态,给学生细致解读,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2、为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我们采用三轮复习法。

(1)、一轮复习:

在本轮复习中,重视课本,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复习,注重基础知识,强化基本技能训练。为了做好这一轮复习我们把六册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划分模块建立知识结构表,使之形成体系。根据初中阶段知识点的联系及参考网上一些先进的复习方法,我们第一轮复习分八个模块进行,分别是:《数与式》、《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统计与概率》、《图形的认识》、《圆》、《空间与图形》。复习时,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基本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同时重视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

(2)、二轮复习:

在这轮复习时,我们针对近几年中考试题中的热点、重点专题进行专题讲座和训练,使复习与中考接轨,使学生适应中考试题的解题思路,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培养学生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3)、三轮复习:

中考模拟演练。在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复习完后,在这轮复习中我们开始进行中考模拟考试,通过做模拟试卷,让学生适应中考试题,明确中考数学试题类型及分值分布,体会中考命题难易分布特征,力争使学生在中考中不慌张,同时又检查复习效果,让学生调整心态,增强信心,振作精神。课下教师认真分析学生试卷,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并加强错题方面纠错和练习,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查缺补漏。

另外,在中考前,我们要求学生回归书本,对中考答题要求再次进行强调,细心审题、规范答题,对中考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预设,预想出最优化的解决办法,并认真做好中考前学生的心理辅导,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走进考场,考试时遇到难题时要学生学会镇定,思考学过的各种方法,从考题条件入手,挖掘隐含的已知条件,或从结论入手寻找解题途径,多角度的看待问题,解决疑难,从而争取满意的中考成绩。

篇7:小学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小学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

经验谈不上,只不过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积累了一点感想和做法,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沟通、交流一下。下面我就从三方面来说。

一、备课、上课是根本

1、课前准备:关键是备好课。①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习惯,知道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再次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关键是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有所提高。在数学课上,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主动探究中学习。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己能完成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如二年级数学开始学习《除法》,大家都知道:除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又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中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开始学习除法的启蒙阶段。因此让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深入领会和对除法的兴趣等方面又都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单元的的教学内容显得尤其

重要。特别是《用除法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课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在看中发现数学故事,在想中发现数学问题,在说中发现数学之美。久而久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提高了学习效率。碰到简单的教学内容,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解决。让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哪有不愿学的道理。

二、学生管理是关键

对学生的管理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后进生的转化。

大家都知道,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我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步学会独立

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老师还要明确,学生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就能完成的。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生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无穷。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首先,要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创设

思考的情境。先让学生独立地解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要重视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提出问题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离奇的问题也不要紧,教师也要引导、鼓励,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如教学解决问题时,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果有的学生提出的是已学过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能否试着解答出来。”并要求与自己小组的成员尝试着解决一些问题。这样既学会了新知识的解法,又复习了前面的旧知识。

3、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书写习惯

作业必须整齐干净符合解题要求,做后要检查做前要改错。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我个人认为要教给学生考试的方

A、要有慎重的考试态度。无论哪一种考试,或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都要让学生明白,认真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考试取得成功的关键。

B、认真读题。学生只有认真细致,掌握方法,才能有良好的考试习惯,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认真细致的各种方法。如拿到试卷以后,不要着急去做,要先去认真读题,每做一题,都要抓住题目中关键字、词、句来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认真审题,审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才能动笔解决等,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年级的学生如果是集体读题,学生就做的很差,错题比较多,漏题现象严重,但如果是一对一的读题,那学生就做的相当好,几乎没有不会做的题目。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读题听讲是多么重要。

C、仔细检查。做好考试前的思想

工作,对考试习惯好的学生要加以鼓励,对考试习惯差的要个别谈心,要求其认真细致答题,对成绩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鼓劲,树立自信心。

三、回顾反思是提高

通过 回顾反思,总结提炼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总是蕴藏在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之中,它是知识的结晶,是高度概括的数学理论。数学思想不仅对学生系统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具有指导意义,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大有好处。所以我们要尽量写教学反思,哪怕是一两句话对你的教育教学也是有好处的。通过对学生和对知识的回顾、反思,对教学方法的概括、提炼,日积月累你就能挖掘其中的数学思想,并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教学实践。

上一篇:读书笔记300字下一篇:校园十佳歌手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