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2024-05-01

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精选7篇)

篇1: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息技术课题实验阶段性计划总结(2)

[ 2007-11-30 21:23:00 | By: 她在丛中笑 ]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中的应用研究〉〉

阶段性计划(2006年9月到2007年2月)

一、时间:2006年9月到2007年2月

二、实验目标;

1、在上阶段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规律,重点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2、提高我校实验班的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在网络环境实现师生的进一步成长,通过课题实验的开展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主动发展。

3、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争取让实验班30%的学生能熟练运用电脑进行写作,并能利用电子信箱发收稿件,提高在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让20%的学生能写科学小论文,能建立自己的博客,能提升理论水平和思想高度,能利用信息技术独立完成小发明、小制作。

三、具体操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设想以多媒体课堂诠释当代教育思想,将信息技术自然而然地融入师生的学习生活,让它成为师生学习的得力助手,促进师生主动发展。

1、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以让学生的写作素材更生动、宽泛

2、在优秀信息技术教师的带动下,将多媒体教学恰当而又实效的运用起来,在运用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在学生能熟练操作电脑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设立电子信箱,利用电子信箱投稿、收发邮件,以提升写作的数量和速度,并指导建立博客,将博客作为自己“写作之屋”,及时在上面发表、修改自己作品,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积累写作经验,提升写作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三阶段(2006年9月到2007年2月)总结

在本阶段我们按照实验课题实验计划继续深入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并研究创设一个“写作之屋”,为学生的写作创设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其中取得的成果主要如下:

1、师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写作的情绪日益高涨,写作水平

渐高

实验课题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已学会利用网络查询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并能将所查材料很好的运用到写作中,学生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在不断提高,在市红领巾报中我校有多名学生的文章发表,且因为投稿数量之多,红领报编辑还特在春节时约稿。在营养报上发表的文章也有三十余篇,王红梅、李瑞芹老师也因指导出色而被为优秀指导

教师。在一年一度的奥运作文比赛中我校学生的作文成为获奖概率较高的,辛立军老师的班级中更是有十二名学生获奖。这些成绩在带给师生荣誉的同时也让他们的写作兴趣日浓,他们从中感受到了乐趣。

2、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网络环境

中师生进一步成长。

创造成果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专业水平的过程。在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已能很好地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利用它,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它,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得到增强。

3、学生已具备利用电脑进行写作的能力,写作效率得到提

高,并创立了博客——写作之屋,写作质量也得到提升

班中一部分同学已能够熟练地运用电脑进行写作,并能接、发电子邮件,利用信息技术交流、投稿的水平越来越高。同时部分师生还建立了博客,作为自己的写作之屋,并利用它进行创设、写作、交流。王红梅、辛立军、李瑞芹老师也都已设立教师博客,且都在热门博客之列。易兆辉同学的博客也成为学生博客的点击率之高。师生的写作水平均已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中的应用研究〉〉

阶段性计划(2007年2月到2007年9月)

一、时间:2007年2月到2007年9月

二、实验目标:

1、进一步巩固以上研究成果,以实现实验班级全部学生都能熟练运用电脑进行写作

2、能充分利用网络学习交流,让作文水平得最大限度地提高,并能学会自评,能从他人的文章中学会反思、借鉴

3、探讨、总结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最佳模式,以彻底改变农村小学生作文落后的局面。

4、总结课题实验成果,形成较高质量的课题实验报告。三:具体操作:

1、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一对一互助,让掌握信息技术水平已较高的同学带动暂时落后的同学。

2、利用网络,寻找优秀范例作文,让学生阅读,从他人的文章中进行反思,学习他的表达方法。

3、积累各种材料,撰写、总结作文教学模式,及时将经验进行传播、交流、订正。形成高质量的课题实验报告。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中的应用研究〉〉

阶段性(2007年2月到2007年9月)总结

在本阶段我们按照实验课题实验计划继续深入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并将成果形成报告。其中取得的成果主要如下:

1、实验班级的学生已都能掌握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能熟练地运用电脑进行写作,网络成为写作的最佳环境与素材,电脑成为他们写作的有力工具。

2、学生的阅读面得到了很大提升,知识面也大大地提高,写作的内容越来越宽泛,了解的知识也越来越多。易春凯、易兆辉等都能写一些简单的科学小品文,孙丽娟、彭志鹏等已能利用电脑进行简单的电脑绘画、制作。

3、实验教师将各种材料积累、总结,探讨、总结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最佳模式,并及时传达给了各位老师,以带动整个学校的信息技术利用水平,并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篇2: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从系统论的角度说,“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

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个人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运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实质上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开发理论和实践。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样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进而使信息文化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整合而成为有机的连续体和统一体。

一、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学习方式

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信息技术作为媒体工具作用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习质量;课程内容可以通过恰当的技术手段,把课程系统组织成为一个整体。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就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

课程是实体,而技术是载体,课程内容需要通过恰当的技术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形成有序的、系统性的课程体系。优秀的教学软件其操作界面友好、交互性强、艺术表现力强等,能很好地反映出内容与技术之间的和谐统一。

利用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

2、整合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

信息学习环境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借助信息技术而搭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由教学软件平台、学习系统平台、远程教育系统以及各种资源网站等等所构成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不仅仅是教师用来演示,还要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整合的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教学设计体现出人性化、交互性、自主性、综合性等特点。

3、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做到“软硬兼施”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取决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硬件、软件、应用等,随着硬件设备的逐步到位,如何发挥信息化投资效益,重视软件、资源建设,尽快突破教育信息化面临的瓶颈;由“重建设、轻应用”到“建设与应用并重”。

建设数字化硬件环境,优先建设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设备,为整合提供物质条件:比如数字教室、数字化办公室、数字化校园建设等。建设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库,搭建各种教学应用软件平台,软件只提供了处理教学或管理问题的工具,它必须要有加工的对象才能真正有价值,因此必须建设与软件配套的教育资源,比如支持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支持管理平台的管理信息资源等。

4、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根据学科特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如在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单元教学中,安排实践性教学活动,利用互联网收集到世界能源消耗增长数字和发展趋势;世界已探明常规能源的贮量、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现状及前景等;制作成演示文稿,以文字、图形、图片、图像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学生既掌握了学科知识,同时又掌握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都得到了提高,学生通过网络等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并与同学协作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应用与教学,而是应该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学习效果。其主体是课程,而并非信息技术,切务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以下列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误区:

1、整合课堂弱化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过分依赖感官材料。传统的教学系统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在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中,多了一个要素——“教学媒体”。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这四个要素不是孤立地、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而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就是教学结构,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为了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即彻底改变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形象、直接、快捷传递课堂教学信息上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很多时候课堂学习仅仅停留在感官学习、直观学习水平上,课堂教学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迷失了方向。

2、整合模式单一,以课堂演示和操作练习为主,交互性差。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方式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练习。这种模式的一般做法是:教师花大量的精力在课前设计并制作课件,课堂上按设计的流程操作计算机,把知识内容逐一呈现给学生。尽管某些课件设计得比较精美,容量丰富,也具备多种感官刺激,但由于其缺乏交流互动,并未挖掘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尤如看了场电影,只观其面未达其意,教学效果不理想。而这种模式单一化、交互性差的课堂教学,也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

3、信息技术的使用流于公开课的形式。

目前,尽管有许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和的公开课,然而信息技术在实际学科教学中却使用得很少。许多整和行为只是为展示需要而设,没有深入到日常教学中。公开课“作秀”的背后却蕴藏着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困扰。许多一线教师表示考试压力重,教学倾向于满堂灌的口授,这不仅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不用说人文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来通过电化教学的直观反馈作用。采用信息教学只是为公开课的“作秀”罢了,疏不知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也无所适从,尽管教师课前也苦心经营,结果还是事倍功半。

4把握不住适用信息资源。

网络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它具有开放性和定性,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的信息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资源在网络中都有很多。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对资源的取舍是掌握教学内容关键的关键。老师如果不能有的放矢,结果就只能在丰富的资源中徘徊。

5、滥用技术软件。

有教师认为,越是采用高级的技术软件,就越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教学课件越是新颖,所用图片、动画和音响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和的力度。在这种误解下,许多教师大力开发“精品课件”以便在公开课上“亮相”结果却导致了学生注意力分散或在新技术面前茫然失措;或者,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滥用各种技术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变成了新型技术装置的展览会。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误区的对策

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误区的对策,首先要清楚信息技术其实只是为我们教学活动的一种工具,具体可以理解为: 教师教学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原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理念的提升和发展,原来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更加关注的辅助教学,而且将信息技术孤立于课程目标之外,不能作为教学结构的有机元素来看待,结果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非忽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功能,而是把其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实施整合的一个侧面来看待。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工具,主要是作为知识呈现工具、师生通讯交流工具、测评工具、以及情景展示工具等,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将更加关注其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从课程目标出发,真正地把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学生认知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区别于以往的辅助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与认知的有效工具,并且根据学习目标,学习者合理选择信息技术工具。信息技术主要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工具和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工具。学习者必须根据学习环境和目标,根据其预期结果,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环境构建工具

信息技术应该构建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者虚拟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真正在其中体验,学会在环境中主动建构、积极建构,构筑自己学习经验。信息技术构建学习环境,可以通过其网络通讯功能以及虚拟功能等方面体现,营造学习者有效学习的环境。

如何使用好信息技术这个工具,避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产生的误区,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合理教学设计促进有效整合。

多媒体的教学应用,重要的是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就会出现有好教材不会合理应用,有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能力而无法施展。好的教材,通过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它的应用价值升值。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把握。a、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如:动画放映,分解演示,绘制图表,创设有效情景,故事讲解,单元练习课等。

b、多媒体的各种特性的发挥,不应以花样翻新或计算机技术的难度来评价优劣,不能认为多媒体教材做得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越好,其简单和复杂的程度,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要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教材。

c、研制多媒体教材要在创新上狠下功夫,创新,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性,了解最新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结合每一节课的教学特点,努力取得教学中第一手的实验资料和新的理论认识,积极探索精品制作与教学创新点相对应的良性循环路子。

d、多媒体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它只是综合了其他媒体的优势,而没有达到其它媒体的最佳表现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的安排,设计,搭配,应用多媒体和其它媒体,发挥出最佳综合效益。

2教学模式的有效选择。

a、讲授式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中讲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统一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中的班级授课在网络教学中的新发现。它就是基于局域网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硬件和软件的功能,进行屏幕广播、电子举手、屏幕监视等功能实现的一种非常类似于传统授课教学的教学形式。这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对于软件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单机版演示型cai课件、视频、音频资料在局域网中进行广播演示教学。

b、讨论式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学采取启发式,注重对部题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bbs一般要学生学习,登录到服务器上,或者利用浏览器游览基于web的bbs系统,登录进入相关的问题栏目。在这些栏目中有大量的问题,学生可以游览别人关于问题的解答或发表自己的观点。相当于聊天室的功能作用,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在利用bbs或e-mail方式进行讨论式教学时,教师需要不断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解答,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解答给以必要的指导和管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c、发现式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模式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归纳总结与概括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提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再由学生自主上网搜索关于主题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

4.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启发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授之以“渔”,因此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 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 地参与学习。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等方法,采用指导自学、独立练习、协作学习、网上学习等各种形式,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a、指导自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自主地开展学习。通过各种自学软件开展学习活动,既能有计划地、系统地安排学习过程,又能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或超媒体功能有效地突破重点与难点问题,从而为学生自学起到导航、导疑、导思的作用。

b、独立练习,是指利用计算机帮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主要应用于英语科单词学习与句型训练、电脑课中英文录入训练,各学科单元复习时的自我检测等。这种练习方法一方面可以及时反馈、适时评价,有的 软件还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其次可以 针对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进行个别化的训练,并通过独立练习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把握学习的进度和难度;此外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情境进行虚拟操作,即时反馈实验结果,提高技能的熟练程度。

c、协作学习,是师生之间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问题 讨论、开展协作学习。利用电子邮件(e一mail)、在线讨论、电子公告栏(bbs)、文件传输(ftp)及语音电话 等方式,使传统教学的单向交流扩展到双向交流以至 于多向交流。通过协同、竞争、角色扮演等基本的协作形式,使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联系能够在多层面、多方位、多形式上展开,让学生通过友好的界 面,获取教学内容,并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换意见,有助于更加广泛、深入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分 析、综合、评价和复杂应用等认知能力,并增进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d、网上学习,是学生通过校园网或1nternet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计算机互联网具有信息丰富、互动性强等特点,学生可以在网上查询到大量自己感兴趣的课外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通过网 络,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等,接受名牌学校的同步教学,随时向名师咨询并得到教师指导。计算机网络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 学习的机会,也将大大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传输和应用各种信息的能力。

篇3: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巧借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常常以板书、文字的形式, 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为学生描述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内容。正所谓“口说无凭”, 企业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 完全是凭着单据的形式在体现, 课堂教学与实践之间总有一墙之隔。而多媒体教学能集声音、文字、图片、动画等于一体, 只要教师能选择有代表性的经济业务予以呈现, 就能很好地化抽象为具体, 化复杂为简单, 就会扩大信息容量, 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感官效应, 丰富教学内容。

例如, 在讲解《基础会计》的“会计凭证”这一内容时, 为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笔者将不同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实物及账页扫描、拍照, 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播放, 化抽象的书本内容为具体可感知的实物, 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也让本身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易懂, 一目了然,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成功的课堂需要为学生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 适当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讲解, 可以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 提高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 也应适当把握好“度”, 注意主辅关系, 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 只有做到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 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这一辅助教学手段的最大效能。

二、借助网络教学平台, 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传统教学中, 往往采用“上课听讲义, 下课背讲义”的“填鸭式”教学,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缺乏对学生开拓思维的培养。新课改下, 要求教师能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实现由“知识型”向“素质能力型”的转变。因此, 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动形象的优点, 为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例如, 利用校园网现有的机房平台, 在局域网上安排智能化的财会教学软件, 突出人机交互功能, 可以不拘泥于教学进度的统一,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突出个别化教学的优势,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设良好环境。同时, 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光盘提供的多媒体课件或直接从互联网上浏览或下载与会计专业有关的互动式网络课程的网页开展自学, 根据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开展在线讨论, 利用在线的测试随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便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

可见,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 可以有效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开发了潜力, 为拓展学生的思维创设了理想的空间。

三、模拟实践教学系统, 提升教学实效性

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 在“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要求下, 中职会计教学也应做到扎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 减少学生就业的适应期, 为企业输送一线的会计人员。因此,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实践教学系统, 如“会计实习室”, 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模拟练习会计实务,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会计实务中对“材料采购”业务的处理, 教师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设计一段采购员采购材料的动画, 将最后交到会计手上的原始凭证设计成如下五种不同的选择画面, 以引导学生区分不同情况下的账务处理情况:

画面一:原始凭证包括:收料单、银行支票存根、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输发票。

画面二:原始凭证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收料单、运输发票。

画面三:原始凭证包括:收料单。

画面四:原始凭证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输发票。

画面五:原始凭证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

将上述发票的实物模型配合真实的动画情景, 将生产情景再现, 让学生根据计算机提供的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和处理, 然后再将自己的答案与计算机里的标准答案进行对比, 通过反复训练,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会计工作能力, 纠正学生在会计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和差错, 提高就业竞争力。

总之, 利用信息技术变革课程与教学已经成为全社会和整个教育界的共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 我们教师也应积极探索这一教学辅助“要素”, 丰富教学内容, 扎实专业技能, 开发学生的智力, 真正为中职会计教学的重大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实现教学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浩容.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3.9:142

篇4: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论文

一.整合的主要目标

英语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增加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了解等。因此,以网络资源辅助实现语言教学目标、促进课堂上用英语进行交流互动是非常明确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很多教师不知不觉地把利用网络英语学习资源看作使学生自觉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是本末倒置的。没有教师对语言知识、技能和文化方面的归纳和指导,学生仅仅依靠网络很难系统理解英语语言规范和感受英语语言特点或语言表达之美,难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

1.“有声有色” ,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以直接兴趣为主。兴趣激发起来,学生的 学习效果也会因之显著提高。在教学中广泛使用能使学生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 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应用信息技术, 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 “有声有色” 声形并茂、 , 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 手,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 horse , hen, sheep, cow 这几个动物单词时,我用多媒体设计听动物叫声猜 动物,或者看动物的尾巴猜动物,当答案揭晓时,学生的注意力会自然而然地集中在这个动 物单词上, 老师教授单词就事半功倍, 此时又及时引入诸如 goat, lamb, pig, mouse, elephant 等单词,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

2.“有情有景” ,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往往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而实际教学中又往 往只注重句型的学习,忽视它的具体应用。因而,不少学生能从原型例子和教材练习中获得 固定的、孤立的知识点,但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较差,当他们遇到不同 场合下的现实问题时就束手无策。而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我们能在课堂上模拟栩栩如生, 丰富多样的现实生活情景,不仅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 而且满足了他们好奇、 好动的心理, 学生触景生情, 激发起表达的欲望。 例如, 我在教学 Fruits 等单词时,根据学生生性好动,对外出游览活动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设计了“In the fruit garden” (在水果园里)的教学主题,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将整个授课环节──“游览水 果园”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看着图片,伴着歌声, “来”到了美丽的“果园” ,带给学生新奇 的感受,从而激发其求知欲。新课前的复习单词这一环节,我巧妙安排了一张导游图,导游 图上呈现着若干个已学的单词的图片,这几个单词图片分别代表着几个景点。随着参观顺序 的逐层展开,学生看到了若干种不同的水果,并一一对这几种水果的音、形、义进行复习。 操练过程中,我设计了看影子模仿,猜的游戏,摘果子并做统计的游戏。看影子模仿是这节 课最为关键的新授阶段。教师通过四张不同的阴影,由易到难,引出并操练了本课的关键句 型“Is this a/an.?Yes,it is. No,it is not. ”此时,全体学生已进入 Fruit garden, 参与摘果子的游戏,只有正确说出 Is this a/an...时,才能得到果子,又由于这一活动 是在学生之间进行,所以,学生敢于开口,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学到了语言知识。最后,每 一组成员都要完成一张水果调查表,以反映他们的“劳动所得” ,接着在全班范围内评选出所 得水果最多的小组,并予以奖励,将学习气氛再一次推向高潮。

音乐生态课堂教学的浅议

阳城县演礼中心学校 张向鹏

关键词:生态环境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表现欲望

当社会文明进步到一定阶段,人就会开始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我们的教育也一样,当新课程实践到一定的程度,就是要抓住“人”这一最活跃最基本最具有生命力的细胞来实践。肖川先生提出的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的课堂,应该是生态课堂。用爱点击孩子心灵的鼠标,着眼于儿童内涵的整体丰富,为儿童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与广阔的自由、自发的空间;引导儿童愉悦、主动、体悟、表达音乐的内容。让他们在自然健康、绿色活泼的生态教学环境中,享受着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在新课程中茁壮成长。

一、唤醒自然中的学习意识

生态总是和环境联在一起,关心生态就是着意改善学习生态环境。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感到美妙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的的教学情境。

1、以“趣”带路

我们农村音乐老师面临两大尴尬,一是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二是学生爱唱流行歌曲而不哼必唱歌曲。MP3,MP4许多学生都拥有的,可以说他们流行的歌曲唱“溜靠”,国歌唱“玩靠’,书上的歌曲唱“侬靠”。老师们肯定觉得很郁闷、很烦,我认为其实这是一种很不错的生态状态,起码可以确定学生是喜欢音乐的。就像喜欢奶茶一样,只是不喜欢这种味道而已,那么我们就要重新调料、适当放配香料。歌曲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音乐老师要必须去完成的。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要有儿童生活气息,与他们的兴趣、知识经验相吻合。我们要用科学的发声进行教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可以降一个调、两个调来唱,让学生的嗓子减负,不疲劳,感到舒服,感到这歌曲是为我而写的,我适合我要歌唱。在背唱歌词时,用电视上一个节目形式-《我爱记歌词》来激发学生记的兴趣。师生接唱、生生抢接营造一种其乐融融的环境。

2、与“美”同行

其次在反复练歌中,往往会出现学生不愿意唱的情况,那么就要利用故事、音、画来分析歌曲内涵激发积极性。如新课程十册第四课《童心是小鸟》,利用小姑娘的故事,展示春、夏、秋、冬画面,体会不同的歌唱情绪心理活动;又如在最后一句:

(1)432176—55.3—433-—

(2)432176—55.3—431-—

飞来飞去在四季的怀抱里 飞来飞去在四季的怀抱里

“飞来飞去”学生“飞”不好,容易唱错节奏和音高,反复的练唱很乏味又没效果。我们可以比喻在飞途中遇到了大风大雨,鸟儿被折了一下来表示音432176的下行。两个“怀抱”的音高,前一个比喻是鸟儿飞到了我们的眼前又飞回出去,没有落下,第二次的431-—“怀抱”才落到我们的手心,捧在怀里。这样在学生能理解体会的情况下,深刻地解决了难点。那么在学会歌曲后,还可以利用学生的特长和爱好,来个自由发挥尽情创作,把歌曲表现出来,优美的律动、愉快的合作让学生切实感到音乐的享受,流淌着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美。

二、开启生活中的知识积累

课程标准下的音乐生态课堂要关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现实生活经验,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让学生体会到“我真能干”。

1、从“新”开启

篇5: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9 —

0 2020 学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信息技术教材

从身边简单的现象谈起,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身边关于信息的现象、关于信息接收的方式、信息传递的方式、以及常见的信息的处理工具,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渗透,让学生对信息、信息技术产生一定的兴趣和学好用好信息技术的愿望。

又由于这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通过身边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老师引导下激发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参与中水到渠成,走近信息技术。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善于联系生活,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作用,信息的特征。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老师引导、师生交流、学生交流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发现身边的信息,了解信息的载体,明确信息的涵义,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获取信息的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认识信息的价值,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的概念;

2.知道信息的接收和传递方式;

3.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4.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1.什么是信息?

对话引入:这节是什么课呢?

预设:电脑课或信息课。

师:对,电脑课,也是信息课。我们同学知道什么是信息吗?

a.谈话:老师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谢,谢谢你的谢。同学们听到老师的介绍就知道老师姓谢,这就是一种信息,是声音的信息。上课铃响了,告诉我们要上课的信息,这也是声音的信息。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师:声音的信息还有什么?

生讨论作答。[预设:声音的信息还有广播、电视、录放机发出的声音等。]

师:除了声音,还有其他方式的信息。

b.谈话:路边的桃花开了,告诉我们……春天来了(预设)。桃花开了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现象也是信息。

拓展:闪电也是一种自然现象,闪电出现了告诉我们……要下雨的信息。下雪也是自然现象,下雪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已经是冬天的信息。

c.谈话:人行道的红灯亮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d.问:生活中的信息还有哪些?

生讨论后作答。

书上文字,街上广告牌的文字,电视节目里的文字和各种图片都向都我们传递着信息。

e.小结得出信息的概念:信息就是通过声音、文字和图片传送的消息。

我们就生活在信息的世界里,信息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2.信息的接收和传递

a.信息的接收

师:用耳朵可以听声音,耳朵是接收信息的重要工具;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师:用眼睛可以看文字、图片、自然现象,眼睛也是接收信息的重要工具;

有学生举手发言,老师问询获得学生的反馈:

①手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用手摸一摸,你可以知道它是硬的还是软的;

②鼻子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它可以闻出气味是香的还是臭的;

③皮肤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它可以知道是凉的还是热的;

④舌头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它可以尝出甜、咸、苦的味道。

问:你是怎么接收信息的?

①听广播;

②看电视;

③接电话;

④听老师讲课;

⑤听别人说话;

b.信息的传递

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信息的接收方式,那么同学们是用什么来传递信息的呢?

学生思考探究作答:

①写信;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②跟同学讲话;

③打电话;

④发电子邮件;

想一想:从早上到现在,你用什么工具接收或传递了什么信息?

3.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有哪些呢?处理信息的工具包括收集信息的工具、存储信息的工具、传递信息的工具。

师分别展示相应类型的图片,或自行讲解或请学生发言。

a.处理信息的工具,它可以用来收集信息,比如它可以把我们看到的风景拍下来让其他人看。

[预设:摄像机、录音机。让学生发言并说明原因。]

b.存储信息的工具:磁带、磁盘、光盘、闪存盘等可以用来存储信息。(根据学生的实际加以解释和总结。)

c.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电视、电话、收音机、手机等。

d.计算机。

4.什么是信息技术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知道了什么是信息,那么你知道是什么是信息技术吗?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重点解释传感技术:以小故事的形式叙说传感技术的应用。参观科技馆时,里面有一个机器人,用手遮住它的眼睛,它会说:“呀,谁蒙了我的眼睛,真黑呀!”摸它的手,它会说:“谢谢你这么欢迎我。”摸左脚说左脚痒痒,摸右脚说右脚痒痒。

这就是对传感技术的应用。

5.练习

你接触过哪些电子设备?它们为你带来了方便了吗?

你希望发明什么样的信息处理工具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方便?

你还知道哪些信息处理工具?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6.总结与评价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一起说说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学生的见识是不可估量的,通过引导你可以挖掘和发现学生所蕴藏的能力。本节课的亮点是通过与学生轻松的谈话教学,积极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听到了学生精彩的发言。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中的适度引导是重要的,引导是学生从已知知识走向未知知识的桥梁,是从形象世界走向抽象世界的纽带。

实例是重要的,实例是对抽象事物进行理解的依据。实例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共通的语言。摸拟机器人的语气,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初步理解了传感技术。

篇6: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岭底小学李东湛

自实施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我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教育教学核心,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年来,在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团结协作辛勤耕耘,扎实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验研究,走出了一条“科研促教、彰显特色、改革创新”的道路。

近年来,在校长的直接关心指导下,作了许多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理论学习,加强师德修养

为了适应教改和素质教育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新要求,我经常利用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的时间自觉加强教育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素养。教师们一致认为教书与育人并重,作为教师不仅要准确地传授知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们的共识。

二、加强校本教研,提高业务素质

1.目标明,计划强

每学期我都按照学校教导处的教研要求,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并做到专项落实,及时总结。

对于教师的教学,我为自己提出了“四认真四加强”的要求。在“备课、讲课、辅导和评价”四个方面始终坚持认真的态度,做到了“备课教案规范化、课堂教学生动化、课后辅导经常化,成绩评价多

样化”。并要求教师在开展教研时注意“四个加强”。一是加强对教材和教学过程的研究;二是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三是加强学法的研究;四是加强对考法的研究。

2.教研实,质量高

我认真执行学校的备课制度、听课制度、评课制度、业务学习制度和总结评比制度。

3.视野阔,纳百家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如果不能时刻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更新知识技能,那么我们很快就会落后。我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及时了解教改动向,获取最新教育信息。

三、展望未来,锐意创新

1.明确发展目标,创我特色。

2.进一步研究教与学的创新思维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篇7: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成都市中和中学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教师姓名

熊小平

任教学科

化学

任教学段

高中

研修时间和

组别

2021 年 12 月——2022_年 5 月

☑学科组 □智慧教室组

微能力点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研修目标达

成情况

(围绕选择的微能力点要达成的目标完成情况)

通过参加学校、学科组层面的研修活动: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能力得到提升,初步掌握利用问卷星、qq等网络软件调查工具来进行学情分析,并根据学情调查结果来确定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和教法选择以及练习题选定等;

A6根据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所做的学生学情分析,学习运用PPT、WPS、希沃白板5、希沃投影、chemdraw等信息技术工具,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根据教学设计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录制课堂实录。(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能熟练运用信息检索方法获取包括但不限于图片、视频、文本、音频等数字教育资源,能根据教学主题判断资源的适用性与有效性,能保证所获取的数字教育资源具有科学性与时效性;

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了解评价量规在教学中的作用;量规使用的一般步骤是;量规使用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提交了一份至少包括评价指标、评价等级、指标的分级描述的量规表。量规表以视频方式提交了,量表使用更为熟练,在课堂上利用展示希沃平台(实物投影、手机投屏等工具)来支持学生的展示交流能力,在课外能使用QQ、微信、美篇等工具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展示交流。

研修任务完

成情况

(围绕个人的研修任务完成情况描述)

1.在研修共同体计划基础上,按时完成并上传了个人研修计划;

2.按时完成线上20学时培训;

3.认真参加了学校及研修共同体进行的多次校本研修活动,按时上传了研修记录与心得收获;

4.完成并上传了A1、A6、A11三个微能力点所有认证材料;

5.按时录制、编辑、上传了包含所选能力点A1、A6、A11的课堂实录;

6.完成并上传个人研修总结,完成《教师个人线下实践考核表》

信息技术与

学科教学融

合常态化开

展的措施

(根据本次提升工程,围绕本学科教学活动,思考下一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常态化开展的措施)

多媒体技术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教学地资源,将其应用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此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形式来助力,使得化学课堂教学内容最大化,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数字技术运用于化学课堂,可对课本内容进行延伸和扩展,这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这可以大面积地逐渐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

一、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先学,激发学习兴趣

1、(课前)制作微课,及问卷星问卷制作和调查,引导学生完成学案浅层加工概念辨析部分。学生通过自行查阅资料,观看微课视频,培养其整理分析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三种分散系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知道分散系常见的分类方法及实例;初步了解胶体的性质及其与溶液和浊液的鉴别方法。预习的效果直接影响课堂学习的实效。教师可通过微课视频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改变以往传统的导学案和文本预习方式;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针对教学内容、学习重难点,或是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和易错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前置设计,并利用微课视频作为预习的资源和工具,结合学生已有的即时通信条件来指导学生开展预习活动。用于学生预习的微课,首先应注重趣味性和有效性。趣味性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有效性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获得能力培养的保证。其次,只有紧紧围绕学生学习的困难或困惑进行预习微课视频设计,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初步认识学习问题,为课堂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2、课中微课,使学生理解所学,突破重难点

本节课共有4个微课:1胶体的制备,2丁达尔效应,3电泳现象,4胶体的聚沉

二、实验探究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 性的标准。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 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学发展 和化学教学中的极端重要性已被人们所共识。为了使我们在理论认识上把化学实验放在适当的高度,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更加自觉地运用化学实验进行教学。在实验课上做演示实验,教师要设计一系列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教学中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化学实验从设计、操作到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归纳规律,都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这种围绕演示实验层层设疑,不断深入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1)结合前期知识储备,讨论胶体制备、提纯的实验方案,并观察演示实验。

(2)观察胶体性质及聚沉条件实验,思考讨论原理及解释。

以氢氧化铁胶体为例,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提纯方法,理解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电泳、介稳性等性质,知道胶体聚沉的条件。豆腐的制作微课虽然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但对课堂教学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化学教学中存在课堂难以操作的实验,对于学生而言理解这些知识是难点,而微课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通过动画直观形象的表达出来,能突破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以多媒体技术导入文本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多媒体技术还没有普及以前,许多教师也开始改变了直接对学生施行“题海战术”的教学策略,而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合理的问题,但在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的时代环境下,教师提出问题的方式若是变得多样性,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会十分有益。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与文本相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带着浓厚探究兴趣去解决问题,如此必定能够实现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优化,完成将多媒体技术和高中化学教学有机融合的任务。

四、以多媒体技术拓展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高中化学中所需要学习的内容相对与其他学段而言多出了许多,将重点内容讲完已是不易,拓展教学内容更是绝大多数教师所不敢想的,但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课堂中却可以轻松实现。

五、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拓展课堂教学容量

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任课教师需要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我们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它来进行教学,使得相应的化学课堂主动性得到提升,使得本班的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化学课堂的学习之中,促其发展,将化学知识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本班学生的学习力更上一层楼,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逻辑性思维,拓宽学生的眼界。

上一篇:邮政储蓄银行优秀柜员事迹下一篇:不见最好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