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

2024-07-04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精选8篇)

篇1: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

时代让中国站在了世界的中心,而我们每个人只有脚踏实地做到“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才能不负前人的牺牲与奉献,不愧新时代的使命寄托。一起来看看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欢迎查阅!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九讲“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论断,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创造性的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可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中国永恒的话题。只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铸就更加美丽强大的中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交行是国务院批准的深化改革试点行,肩负着改革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结合交行深化改革工作,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是要增强改革发展的坚定性。全面推进改革,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作为国务院批准的深化改革试点行,我们没有现成理论可借鉴,也没有现成模式可仿效,只能在摸索中前进。随着改革的深入,势必会触及到一些既得利益群体,也将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要用改革去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和勇士断腕的决心,义无反顾、奋力向前,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坚定不移、按部就班地推动各项改革。要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下大力气去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推进改革发展的合力,促进交行深化改革取得更大更快进展。

二是要有改革发展的落地精神。要有务实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想将交行深化改革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必须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承诺一千,不如落实一件”。全面深化改革,更加需要传承和发扬务实作风,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落实精神,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善始善终、善做善成。要实事求是对标干,带着“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大气魄,根除学习工作中的一切弊病,找准大有可为的着力点,确保每个党员都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改革发展要抓到位,掌握节奏和步骤,搞好统筹协调,使相关改革协同配套、整体推进。

三是要走改革发展的群众路线。改革发展是群众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带领群众继续奋斗的结果。先进的思想来自群众、丰富的经验来自基层、理念的提升来自实践,每个党员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改革发展全过程,密切联系群众,时时想着群众,事事依靠群众,把全行员工的改革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创造活力充分释放出来,让理论、思想汇聚成发展的动力之源,激发调动全行改革发展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让交行深化改革的成果惠及每一名辛勤付出的交行员工。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八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发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召唤: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主伟大复兴。

温古鉴今,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样式,提供了中国人的价值根源,打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已经植入我们的共同记忆,塑造了我们的文化基因。当然中华文明绵延至今,并非一成不变的自我复制,而是在积极回应不同历史情势的过程中获得助益也汲取教训,使得中华民族的实践智慧不断提出新的命题、新的规范、新内涵得以探掘,新视域得以开启。由此,我们可以认清,以原教旨主义心态而无视现代文明之精彩,或是以拥抱“全盘西化”否定中华文明之博大,皆非可取。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总书记的论断为我们指明了处理传统与现代关系的综合创新之路:谋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的创新性发展,探索三脉源流健康互动,良性循环,才是中华文明返本开新的沧桑正道。不仅底色不改,方向不移,还要敢于“拿来”,善于传播。中华文化复兴的进程,不排斥借鉴西方现代文明的有益经验与丰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正是一部在对话与交流中守正出新的历史。今天,我们的文化复兴事业,更应以对话精神的弘扬,求得自我更新能力的光大。正如十九大报告简洁有力的总结,“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今年正值交行110周年庆,又喜逢交通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开业。百十年前,交行,因国家命运而生。1897年,清政府要在自己的国土上兴建卢汉铁路,空虚的国库已无力支持此笔支出,只能借助于代表俄、法、比三国金融资本的比国银公司。10年后,清廷要赎回自己的铁路。邮传部尚书陈璧在奏设交通银行的奏折中写到:“现拟收回京汉铁路,需款尤巨,议办债票股票,必须有总汇转死出纳。”1908年,交通银行应运而生:在中国的土地上,靠中国的银行用自己的银子收回自己的铁路。自成立伊始,交通银行就肩负“振兴民族经济”之使命,勇担金融报国重任,在中国近现代金融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日的交行,正如彭纯董事长在交通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开业仪式上所说:“站在110周年的起点上,将继续秉承百年交行金融报国、金融强国的使命和责任,坚定不移地发扬‘拼搏进取、责任立业、创新超越’的交行精神,为国家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家民族企业的历史传承既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担当,继往开来,我们必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面对比以往更为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积极投身创新,坚守风险底线,持续推进“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两化一行”发展战略,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交通银行之改革发展与“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之主旨不谋而合:庚续百十年文化基因,拥抱金融改革与创新,绘就交行人美好梦想。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3

近日,我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二十九讲——“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该讲围绕“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协调”、“坚持底线思维”、“坚持调查研究”、“坚持抓铁有痕”、“坚持历史担当”进行了深入论述,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018年,国际政治、经贸形势风云诡谲。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区形势错综复杂,市场热点快速转换,客户需求日新月异。银行国际业务固有的复杂性与当前形势相互叠加,彼此影响,使得开展业务、处理问题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这就要求我们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并指导实践,进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而第二十九讲关于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全面协调的论述,四个方面相辅相成,贯穿始终,正是我们在实践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推进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由问题导向出发。第二十九讲论述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推进业务发展,满足客户需求,则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业务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把业务办好,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的要求,需要我们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灵活运用业务理论知识,探寻最优方案。

要准确把握问题的全貌,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应对方案,则必须坚持调查研究。习总书记教导全体党员:“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坚持调查研究,我们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找准问题,有的放矢。工作实践中,我们通过邀分行召开业务分析会、赴各地开展客户营销、拜访同业交流经验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们仍需保持清醒头脑,我们当前开展的调查研究,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方面,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放下身段,潜心静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习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实事求是,基础在于搞清楚“实事”;关键在于“求是”。业务实践中,我们研究、把握市场规律,分析、总结客户需求,构造具有针对性和竞争力的业务产品,首先必须坚持“实事”,即坚持由问题导向出发,细致开展调查研究,认识客观事物,把握问题全貌。其次要在持续提升业务技能的基础上,解放思想,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规律,改造世界,实现“求是”。

最后,解决问题,还需要坚持全面协调。习总书记指出,坚持全面协调,“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统筹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分行的国际业务发展需要,综合考量各个产业、各种类型客户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能够满足分行发展需要和客户需求、解决痛点难点问题的创新产品,优化业务流程,以实际行动服务民生大众,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国家战略,为全局共赢贡献力量。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4

近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出版发行,该书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员干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提供了遵循,我们要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修炼好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真功”。

做《三十讲》的虔诚学习者。一杯好茶能沁人心脾、一本好书能直抵人心,而好的思想则能廓清思想迷雾,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马克思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三十讲》通过清晰透彻的阐述,生动通俗的语言,把宏伟浩大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练概括综合,为我们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重要参考。广大党员干部要带着问题学、带着信念学、带着使命学,通过逐字逐句通读、原原本本研读,准确领会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精髓,深切感受这一思想的伟力,提高思想站位,坚定政治立场,汇聚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不竭精神力量。

做《三十讲》的合格宣讲者。党员干部不仅要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要以身作则当好新时代的宣讲者。首先要读懂思想,吃透精神。抱着一种学到底的心态、反复读的恒心,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原文原著等,要及时跟进,精细研读,思考感悟后,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再与实际工作结合,实现融会贯通。其次要掌握方法,灵活宣讲。如何把“大道理”解读成群众听得懂能领会的“小故事”,是宣讲的关键。只有做到通俗易懂,群众才能坐得住、听得进、真正将新时代新思想深入根植于心。形式上既可以采用打印政策明白纸、利用党课讲解等传统方式,也可以采用入户走访、入田讲解等机动灵活的“微宣讲方式”,使宣讲更“冒热气”、“接地气”。

做《三十讲》的积极践行者。在《三十讲》中提到“为学之实,固在践履。”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特别是作为党员干部,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时,要坚持学做结合、学用一致。注重思想引导的同时,更加突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将理论在实践中找到落脚点和小抓手,不断拓宽工作思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坐标,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使《三十讲》成为驱动自身成长的“赶牛鞭”和“力量源”,牢记职责使命,扎实苦干实干,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力量。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5

最近,我认真学习了支部下发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全书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分三十个专题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读后帮助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聚焦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从历史“厚度”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延续性。中国道路的崛起不是突然性爆发的,而是基于长期的历史积累,抓住了重大契机的崛起,其发展具有历史的延续性,是可持续的。追溯过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进程的历史底蕴,也有改革开放之前的社会制度变革的理论基础,更有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理论带来的源泉。立足当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从哲学“深度”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非纸上谈兵,而是经过三十余年总结的理论精华。评判社会进步的标准有三条: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十余年实践解放发展了生产力,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生产力发展带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发展;解决了“米袋子”“菜篮子”问题,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生活水平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中一个关键点是实事求是。客观评价改革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适合于中国的发展之路。

从发展“高度”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代感。现代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但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面临着层出不穷的难题和考验。创新能力不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金融脱实向虚、人才结构失衡……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一面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大而不强;一面是性价比高的产品需求得不到满足,部分消费流向国外,在人民群众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过程中,供给面无法适应需求面升级的矛盾愈发凸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棒”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接力跑”,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力开辟了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高度。

从改革“力度”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怎样实现现代化,怎样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三十多年过去了,改革进入深水区,进入攻坚阶段。怎么办?实践告诉我们,还是一条,改革创新。坚持改革,才有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创新,开拓思维,改革才有后续力量与空间。然而。这一切均根植于实践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持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支撑。中国才能由大国走向强国,在站起来、富起来的实践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中国“角度”探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色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发展进步的要求,具有本国独一无二的特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符合中国当代国情的正确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严格按照“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要求,切实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从世界“广度”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广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将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一个全面开放的中国,将对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第一次以发展中国家身份为筹划人类未来而推出的世纪工程,也是中国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优化全球经济治理、重建世界交往理性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成效惠及世界。“一带一路”建设,既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关系到全人类的发展;既关系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也关系全球治理结构的优化;既关系世界均衡发展,也关系世界经济地理的重构,还关系到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思维广度,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展示了中国模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重大命题必将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至关重要的方向指引,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展望未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一名普通的金融从业人员,在认真学习了十九大报告,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后,我庆幸自己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时代让中国站在了世界的中心,而我们每个人只有脚踏实地做到“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才能不负前人的牺牲与奉献,不愧新时代的使命寄托。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

篇2: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1

日前,中办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强调为基层持续减负,为真抓实干撑腰,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保证。自2019年“基层减负年”以来,一系列举措卓有成效,让广大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要取得基层减负的“全胜”,仍需要以“正本清源”持续发力,持之以恒推动基层持续减负。

基层减负,当“正心诚意”,树立正确政绩观,用实干创造实绩。“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推动基层减负持续发力,当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清除减负路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绊脚石”和“中梗阻”。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实”的功底,“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地干、奔着问题干、向着目标干,不讲空话、不喊口号,不把说了当做了,不把做了当做好,用“实干汗水”浇灌人民“幸福之花”,用“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的“幸福指数”。树立正确政绩观,还需要打好“远”的基础,“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重视“显绩”,更要拥抱“潜绩”,要发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航天精神,要树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生态发展观,要孕育“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工匠精神。心甘情愿地做好“潜绩”,心无旁骛地干好“潜绩”,才能取得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基层减负,当“以民为本”,树立正确价值观,提高人民满意度。“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我们的“纲”和“本”就是人民。持续推进基层减负,当时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会发文、填表报数,要多考虑是否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要坚持不搞“高空作业”,不耍“文海战术”。督查检查、考核评比,要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试金石”和“度量衡”,不唯材料论、不迷“表格美”,要摒弃花拳绣腿,深入田间地头,多听取群众意见,用脚步丈量“实绩”。以人民为根本,还应充分统筹考虑基层干部,作为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的攻坚力量,基层干部有本领、有担当,上级政策贯彻落实就能有成效,基层百姓就会享受到更多福祉。因此,减负路上要畅通表达渠道,多听取基层干部的意见建议,要厚植关心关怀,了解广大基层干部的所需所盼,给予更多关怀帮助,帮助基层干部解除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地投身于新时代的基层治理。

基层减负,当“清冗除杂”,创新工作方法,畅通发展“快车道”。“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减负路上,自当“删繁就简”的是“文山会海”,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对于那些无关紧要、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对于长篇累牍、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对于必须要开的重要会议,应严格会议审批程序、改进会议方式、控制会议范围、提高会议质量;对于必须要印发的文件,要弘扬“短实新”文风,点明问题直截了当、出台方案切实可行,坚决防止“假大空”。与此同时,更当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以新方法、新技术开出减负路上的“二月花”。如各地相继创建的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通过平台收集扶贫报表;疫情期间建立的“新冠肺炎监测溯源系统”,依托大数据平台对接整合多部门数据;不断探索运用的“互联网+督查”,让数据多“跑路”,让干部群众少“跑腿”。通过种种创新,更能加强信息的互联互通,有效减轻基层负担,如此基层干部才能有更多的时间抓好落实,基层减负才能更加掷地有声。

基层减负,当“激活源头”,向改革要动力,为基层放权赋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通过改革发力,不断激活基层整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承担着落实各项决策部署职责的基层、直接服务于群众的基层干部,应推动更多社会资源、民生服务下沉到基层,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基层。近年来,不少地方围绕上级机关“瘦身”、基层一线“强身”,在精简机关、充实基层上下功夫,有力推动了基层减负。与此同时,各地相继出台对基层干部的激励政策,亦是激活“源头活水”的“锦囊妙计”。通过提拔重用敢担当、善作为的基层干部,在思想上注入“强心剂”,使基层干部切实感受到组织的信任、肩负的重任,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通过建立健全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在工作中常备“定心丸”,使基层干部不至于因改革发展中难免的错误而惶恐畏惧、畏葸不前,助力基层干部大胆闯、大胆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持续贡献力量。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2

基层苦形式主义久矣。在《隋唐演义》中,程咬金凭借简单粗暴、不拖泥带水的“三板斧”定瓦岗、平乱世、建大唐,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以下称《通知》),仿佛是解决基层形式主义的“三板斧”,从八个方面提出要求,每“斧”都击中形式主义“要害”,字里行间透露出解决基层形式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练好思想转变“第一斧”,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曾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纵观近年来形式主义“怪象”,任其如何“改头换面”,样式如何“五花八门”,始终也改变不了主观主义、功利主义的实质。形式主义之所以在个别地方和单位“抬头”、有“市场”,其根源还是在于党员干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教育,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持续筑牢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政治根基,把“立政德”作为信仰追求,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氛围,让形式主义“曝光”在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中,引导人民群众用“雪亮”的眼睛去发现、纠正身边的形式主义,使其“无处遁形”。

练好成效落实“第二斧”,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时值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将基层减负落到实处刻不容缓。一是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腾出手”。大力防止文山会海反弹回潮,避免上级多头发文、下级层层开会,同时进一步明确精文减会的标准和尺度,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二是帮基层干部爬坡过坎“松开脚”。进一步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纠正考核中阵仗声势大、层层听汇报、大范围索要台账资料等做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提高督查效率和质量,让数据多“跑腿”,让干部少“跑路”。三是让基层干部调查研究“放宽心”。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不搞排场、不讲形式、不定路线,做到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唯有真调研,才能发现真问题,避免出现不接地气的“空中政策”和相互打架的“本位政策”。

练好激励问责“第三斧”,激发基层干部精气神。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不论其中哪一项都是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容不得半点“虚把式”和“走过场”。在监督问责方面,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贯彻落实《通知》精神,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统筹意识,把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监督执纪问责作为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做到查处一个,教育一批。在正向激励方面,加强对基层干部特别是困难艰苦地区和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关心关爱,把相关待遇保障制度落到实处,同时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重大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既要坚持把牢“严”的主基调,又要将“三个区分开来”落到实处,及时为担当者正名,对诬告者查处,形成激励基层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正向氛围。

形式主义具有很强的的顽固性、重复性、隐蔽性、变异性。《通知》着重强调了“持续”二字,说明力戒形式主义是一个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不能局限于“三板斧”,还要靠自身去发现创新、灵活使用“四板斧”“五板斧”,斧斧都要命中形式主义“要害”,在持续用力、落细落实中解决形式主义问题,真正把基层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3

我们党的各项事业要取得长足进步、长远发展,需要多督导多调度,用“钉”字让党的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落到位。

重点工作要善于“板上钉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提到“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用“钉钉子”形象地描绘出了共产党人应有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入最后的决战决胜阶段,但愈近成功愈艰难,面对那些“最难啃的硬骨头”,一些干部甚至出现了畏难逃避拖延的心理,产生了“歇脚松气换挡”的思想,这是时时要警惕、万万要不得的,解决不好甚至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让“煮熟的鸭子飞了”。扶贫脱贫工作如此,疫情防控工作也是这样。对待这些重点工作,就要坚决防止松劲懈怠、精力转移,切实用好检查、指导、问责等“武器”,善始善终抓好每一项重点工作,确保不出成效不收兵、不见成效不撒手,让各项工作见行见效、善作善成,确保“板上钉钉”,使目标任务按质按量圆满完成。

部署落实要勤于“紧钉不放”。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当前,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红头文件”满天飞,认为只有发了文件,才算工作做到了位,至于效果怎么样,文件到最基层是不是走了样,却很少有人去过问,常常是“一发了之”即弃之不管。其实,文件不在多而在执行和落实的效果,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是否能够落实到位。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责任担当的成效体现在狠抓工作落实上,对既定的文件要求和工作计划要“紧钉不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决防止抓而不实、抓而不力、抓而不紧的问题,以落实显真功,以实绩论英雄,坚决把既定部署落实到位,真正把每个细节落实到位。

作风建设要敢于“斩钉截铁”。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是党中央将2019年确定为“基层减负年”后,出台的又一项解决困扰基层形式主义问题的有力举措。形式主义是人人痛恨、个个喊打的“过街老鼠”,但为何常死灰复燃、屡禁不止,可以说与一些地方和单位纵容默许分不开的。一些干部到基层后不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只是看看材料、听听汇报、念念稿子,最后尽如人意、皆大欢喜,但却导致人民群众的利益受损,让工作停滞不前。因此,对待这种行为必须坚决制止、及时治理,查处要干脆利落、斩钉截铁,让那些干部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正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4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以强烈的问题意识,瞄准破除形式主义的重点难点,彰显了一抓到底的坚定决心和整治力度。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持续向好,扎实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破解复工复产难点、堵点,这些都需要我们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越是形势严峻复杂越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勇当先锋、敢打头阵,越是任务艰巨繁重越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工作能力,改进工作作风,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严肃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正确政绩观。要着力解决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的问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真挚的人民情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从人民利益出发。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要主动担当作为,加大正面激励。面对决战决胜的艰巨任务,必须大力激发广大干部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气神。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热情,真正把政治上过得硬、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强、“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选拔出来。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培训,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减负不是减担当、减责任,更不是降低工作标准和要求,自觉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

四要坚持以上率下,狠抓工作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带头履行好主体责任,以上率下起好表率作用。领导干部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以下看上查找根源,以上率下解决问题,示范带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改进作风、真抓实干。坚持问题导向,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极回应基层关切,坚决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切实把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提供材料的忙乱中解放出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带头打好这场力戒形式主义的攻坚战,强化政治监督,紧盯那些形式主义典型问题,严肃查处,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形成震慑。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履行职责,用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让基层减负真正见到实效。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5

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自然生态是政治生态的一面镜子,政治生态薄弱,则自然生态脆弱;政治生态恶劣,则自然生态恶化。想要治理和改善自然生态,必须根治背后遭到破坏的政治生态。要用好组工画笔,绘好“生态长卷”,夯实“两个生态”的组织基础。

把稳思想之舵,筑牢信仰之基,绘出空气常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是检验我们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一项持久的工作。”组织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到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要强化责任担当,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提高掌握思想、引领思想的能力。要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彻底解决“抓一阵、松一阵”问题,引导党员干部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补足党员干部精神之钙,涵养基层党组织的浩然之气。

紧绷作风之弦,筑实堡垒之基,绘出青山常在。环评“抄作业”出现35次“湛江”字样,表面是生态环境保护走过场、失防守,实质是重形式、轻实效的作风问题。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给作风痼疾开了一副好汤药。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各县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作风问题集中爆发的病灶。组织部门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动真碰硬抓作风建设,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桥头堡、领头雁。

善用选任之法,筑强队伍之基,绘出绿水长流。“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营造好“两个生态”,关键在把好选人用人风向标。要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坚定不移把政治把关、政治考察、政治教育放在重中之重。要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人岗相适,加强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全方位、多渠道、近距离考察干部,把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大胆选用起来,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坚决清除出去,保障源头活水来。

篇3: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

重点工作要善于“板上钉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提到“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用“钉钉子”形象地描绘出了共产党人应有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入最后的决战决胜阶段,但愈近成功愈艰难,面对那些“最难啃的硬骨头”,一些干部甚至出现了畏难逃避拖延的心理,产生了“歇脚松气换挡”的思想,这是时时要警惕、万万要不得的,解决不好甚至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让“煮熟的鸭子飞了”。扶贫脱贫工作如此,疫情防控工作也是这样。对待这些重点工作,就要坚决防止松劲懈怠、精力转移,切实用好检查、指导、问责等“武器”,善始善终抓好每一项重点工作,确保不出成效不收兵、不见成效不撒手,让各项工作见行见效、善作善成,确保“板上钉钉”,使目标任务按质按量圆满完成。

部署落实要勤于“紧钉不放”。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当前,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红头文件”满天飞,认为只有发了文件,才算工作做到了位,至于效果怎么样,文件到最基层是不是走了样,却很少有人去过问,常常是“一发了之”即弃之不管。其实,文件不在多而在执行和落实的效果,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是否能够落实到位。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责任担当的成效体现在狠抓工作落实上,对既定的文件要求和工作计划要“紧钉不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决防止抓而不实、抓而不力、抓而不紧的问题,以落实显真功,以实绩论英雄,坚决把既定部署落实到位,真正把每个细节落实到位。

篇4: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

,国际政治、经贸形势风云诡谲。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区形势错综复杂,市场热点快速转换,客户需求日新月异。银行国际业务固有的复杂性与当前形势相互叠加,彼此影响,使得开展业务、处理问题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这就要求我们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并指导实践,进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而第二十九讲关于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全面协调的论述,四个方面相辅相成,贯穿始终,正是我们在实践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推进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由问题导向出发。第二十九讲论述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推进业务发展,满足客户需求,则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业务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把业务办好,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的要求,需要我们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灵活运用业务理论知识,探寻最优方案。

要准确把握问题的全貌,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应对方案,则必须坚持调查研究。习总书记教导全体党员:“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坚持调查研究,我们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找准问题,有的放矢。工作实践中,我们通过邀分行召开业务分析会、赴各地开展客户营销、拜访同业交流经验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们仍需保持清醒头脑,我们当前开展的调查研究,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方面,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放下身段,潜心静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习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实事求是,基础在于搞清楚“实事”;关键在于“求是”。业务实践中,我们研究、把握市场规律,分析、总结客户需求,构造具有针对性和竞争力的业务产品,首先必须坚持“实事”,即坚持由问题导向出发,细致开展调查研究,认识客观事物,把握问题全貌。其次要在持续提升业务技能的基础上,解放思想,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规律,改造世界,实现“求是”。

篇5: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

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不忘初心,才能践行使命。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是为党的组织建设和科学发展提供保证,首先,党员干部必须要牢记和深刻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必须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说到底就是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好事实事。它也往往决定着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就会急功近利、欺上瞒下,热衷于“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因此,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心思和精力用到抓落实、干实事上来,杜绝“纸上论英雄”,“干得好不如写得好”“工作好不如材料好”盛行,助长做虚功、玩花活的坏风气。

就精准扶贫来说,扶贫干部将精准扶贫搞成了精准填表,在考核过程中,干部过度追求痕迹管理,导致照片、台账、材料数不胜数,扶贫工作简单异化为了留痕佐证。转变考评考核机制,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才能让党员干部腾得出精力时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亟须破除“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做法,切实为基层“减负”,加强源头治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控制各级开展监督检查、索要材料报表的总量和频次,以实绩、实效论英雄,让那些敢扛事、能干事、善成事的干部有舞台、有奔头。从而让扶贫干部通过基层最前线看环境、看项目、看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干事创业者轻装上阵。

俗话说实干赢得未来,清谈难得人心。基层党员干部要以“等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以务实的态度、实干的精神,需要一股干劲儿,把自己摆进去,把自己的职责摆进去,在干各项工作的时候学用结合,知行合一,自身的治理能力和凝聚群众的的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发挥好应用的党员“头雁效应”作用。扶贫攻坚中党员干部只有在平凡中坚守、实干中付出,群众中深扎,才能让群众感受到一名共产党人的决心和赤诚,攻坚克难,乘势前进,换来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幸福感,实现党员干部的真正价值。

篇6: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

给危房刷白墙的做法,属于典型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并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只能引起群众的不满和抵触。而群众这种不满情绪最终也只能发泄在具体落实这项工作的基层工作人员身上。想想基层工作人员一方面为落实上级交办的工作忙的不可开交,另一方面又要安抚对这项措施心生不满的群众,夹在中间的他们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其实,归根到底,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还是在于一些官员扭曲的政绩观。他们希望在短期内取得成绩,得到升迁,即使违背客观规律也在所不惜。这种思想是极其危险且不可取的。试想,如果每任官员都这么想,那么我们的国家又怎么会有未来,又怎么会有发展呢?

篇7: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

要终生学《党章》

学习《党章》贵在认真,重在经常。一是认真学。将《党章》的精神了然于胸,把《党章》的具体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经常学。经常学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联系实际进行学习,边学边思考,做到常学常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三是自觉学。党员干部不能等组织要求了、工作需要了再学,而要把学好《党章》作为提升思想素质、加强党性修养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自觉主动学,学得入心入脑;四要反复学。《党章》内容丰富,字字句句含义深刻,只有反复阅读、真知真记,才能读懂记牢。如果只是溜一眼、看一遍,是很难理解其的。

要终身守《党章》

《党章》对党员的思想、工作、作风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只有自觉遵守《党章》的要求,才能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才能把《党章》确定的原则和任务贯彻到实践中。

自觉遵守《党章》,一是要主动。凡是《党章》规定的,不管有什么困难,都应主动去做;二是要积极。遵守《党章》的要求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需要党员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地动手去干。满足于“随大流”,消极地“应付差事”,不可能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做到位。能不能按照《党章》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该做的事情做到位,是对党员遵《党章》态度的最好检验。

要终生用《党章》

贯彻《党章》就要用《党章》指导我们的工作,一是要用《党章》的思想指导推动实践。正确处理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学会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二是要用《党章》的原则判断是非曲直。我们必须用《党章》的原则、《党章》的要求在纷繁复杂现象中判是非、定取舍、明方向,决不能用一己的好恶,用局部利益作为判断是非,决定取舍的标准;三是要用《党章》的制度处理各种问题。《党章》里有很多制度性的规定用制度管人,依制度办事、按制度决策,不仅有利于开展工作,而且有利于创造和谐的环境。每位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切实强化制度意识、程序意识、规矩意识,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依制度办事、按制度决策。

要终身护《党章》

维护《党章》贵在坚决、重在惩戒。比如,对于有的党员长期不缴纳党费,或长期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组织分配的任务等,要及时严肃地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以促其遵守《党章》要求。

篇8: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心得体会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28日上午在京召开。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哲学社会科学界应当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齐卫平表示,我们党以一次全会专门研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问题,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色和优势的体现。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认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体的。第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的、内在的、有机的组成部分。第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第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涉及思想理念、制度体系、法律规章、实施路径、干部队伍等诸多方面,从而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现代化。总而言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够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更好地展示中国道路、中国智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表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制度上的体现,也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宏波表示,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各项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这充分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国家治理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意识,体现了务实的实践风格。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心得体会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这是一个特别重大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9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当前,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对制度与效能、体系与能力、党建与治理、分工与协同、统一与特殊等概念和关系的认识中存在一些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制度的有效执行。我们有必要辨析一些似是而非的命题,以最大限度发挥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整体效能。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能狭义理解为完善国家监察和督查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有人认为,这就是深化监察与督查体制改革,以监察和督查提升治理效能。事实上,监察和督查只是强化制度执行的一种方式。将国家制度优势化为治理效能是一个过程,至少包括制度创设、有效执行、监督和反馈等环节,强化制度有效执行也不能限于负向的监察、督查和问责,还包括正向的法治保障、德治引领等手段。

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效能是一个有机整体,二者相辅相成,但又是不同层次的概念。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是基础,有了运行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二者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国家有效治理。当前,有的地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完善基础设施,并将物理平台信息化等价于治理体系现代化,认为建好系统、搭好平台就一定能实现有效治理。这种“见物不见人”的治理思维,不仅耗费大量资源,还可能与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目标相违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就是党的领导。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是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意义上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基层政府各条线、各部门的作用,发挥社会与市场的力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同时,党建应与治理紧密结合。党的领导作为最大的制度优势,必须体现在以党建工作促进有效治理,以党的领导统领全局、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各方参与,为实现有效治理提供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近年来,在地方实践中,我们常会看到“共性”与“个性”失衡的现象。为探索经验,一些地方鼓励基层先行先试、自主创新,然后将基层经验总结提炼成为全域的政策,但是,在总结经验时,往往将不同地方的做法“东拼西凑”,形成一套基层经验无法保鲜、基层活力无法传递的政策,在执行方面则片面强调“整齐划一”。这种过于教条的思路,容易挫伤基层积极性。

党的领导作为最大的制度优势,必须体现在以党建工作促进有效治理,以党的领导统领全局、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各方参与,为实现有效治理提供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心得体会3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28日上午在京召开。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会议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会议继续强调,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坚持改革创新,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继续艰苦奋斗、开拓前进,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长治久安。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心得体会4

10月28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召开。在党和国家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之路上,适应时代变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要而伟大的战略任务。基层组织工作作为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更需要紧跟现代化的脚步,切实提升治理水平。

要在抓制度中引导基层干部和党群学制度、提效率。在基层组织工作开展时我们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好制度的权威性,在党建工作中贯彻学习对制度的尊崇、执行,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带动全党全社会坚决维护基层管理制度。同时,在组织工作中要将各项事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构建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完善科学,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基层服务和治理能力。组织工作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在制度的依托下稳步提升治理能力,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要在抓创新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完善化、现代化。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创新意识的提高,改革离不开发展,更离不开创新,创新为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组织工作中我们要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努力克服各项因素造成的困难,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强化组织培养,增强党的领导力,提高党群组织的活力,构建党和国家基层建设主体框架,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组织保障。

要在抓基础中夯实基层干部队伍学习常态化、纪律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基层要有不断学习的意识,使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适应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步伐。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心得体会5

正在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于10月28日至31日召开。本次会议将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新中国70年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展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一、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党的十九大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就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定了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就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汇聚起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力量。

二、奋进新时代,关键在制度。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绩效优、发展能力强,背后是制度设计好、治理效能高。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既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又通过市场激发微观活力。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完善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三、奋进新时代,砥砺实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政治保障。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充分发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关键作用,使党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际效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要焕发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鼓舞干部群众在新征程上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发有为。面对问题矛盾,就要迎难而上、勇于担当;聚焦目标任务,就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地抓好落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我们就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创造新时代的新业绩。


上一篇:职位描述 行政人事助理下一篇: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启动仪式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