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试题和答案

2024-05-13

教育法试题和答案(共6篇)

篇1:教育法试题和答案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

一 填空题 (每空分值为1分,共25个小题)

1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2实用主义教育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3著名的教育史家孟禄是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4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利托而诺)

5(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典型的教育目的上的个人本位论

6要素主义教育思想是典型的教育目的上的(社会)本位论

7在我国学校制度发展史上,我国颁布的最早的两个学制是(壬寅)和癸卯学制

8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通过的宣言是《世界全民教育宣言》

9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

10学生一方面有着(向师性)的特征,同时也有背师性的特征。

12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其(《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率先提出了课程的概念。

13按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划分,可以把课程分为选修课与(必修课)。

14就当前课程评价的趋势而论,(“目标取向评价”)正在被“主体取向评价”和“过程取向评价”所超越。

15在教学方法分类中,演示法与(参观法)是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6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17美国的(帕克赫斯特)于19正式施实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

18特朗普制教学组织形式的发明者是美国的教育学教授(特朗普)

20第一个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正式讲授的是(康德)

21(杜崴)的代表性教育著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22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是(产婆术或者问答法)

23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朗)最早提出终身教育理论

24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是(1922年学制或者任戌学制或者六三三学制)

25人的(真正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彻底实现

二 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33小题)

1教育的永恒性

教育的永恒性指的是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也就存在。教育是永恒的社会历史范畴。永恒并不意味着不变,它指的是教育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现象的永恒,不是指教育内容和教育范畴的不变。

2教育的有限性

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有限的,即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有条件的:一是教育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二是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三是学校能够有效地协调与社会、家庭的影响,发挥共同的育人作用。四是教育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学生具有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3教育评价

所谓教育评价是指以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从而做出价值判断。组成教育评价系统的要素包括价值目标、人员组织、实施程序、方法技术与质量保证,其中价值目标包括价值、目标、指标三个基本因素;人员组织是对评价构成的规定,包括机构、角色、职能等基本因素;实施程序是对基本过程的规定,包括评价的方式、步骤和分工;方法技术是对评价的认知过程与工作方式的规定,它包括方法论、具体方法与操作技术三个层次;质量保证是对评价科学性的规定。

4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⑴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在动物界不存在人类的这种活动。⑵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这要比动物通过遗传方式传递信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⑶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

5《学记》

《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的内容极为丰富与深刻。在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师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论述。《学记》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为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其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十分显著。它的产生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

6教育规律

是教育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是我们进行教育活动的指南。

7终身教育

把教育看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学校教育的结束不是学习的终止,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在他们的工作中不断进行新的学习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对他们的新的需求。即提倡教育是一个从出生到生命终止不断进行的过程。

8教师继续教育

指教师取得教师资格后,继续接受的在职学习,是终身教育思想在教师岗位的体现。对现代教师来说,在职进修提高,即接受教师继续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9 教育内容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内容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给予学生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狭义的教育内容是指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行为、习惯的总和。

10课外活动

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是学生在校活动的重要方面。

11教育理论

是在普通教育学理论体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它把教育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研究教育中最一般性问题的科学。

12科学教育

以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为主的教育。它以发展学生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为目的,通过开发人的智力,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社会发展。

13教师职业道德

简称师德,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14教育目的

概括的说,是指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结果,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作出规定,以期培养出与一定社会需要相一致的人。二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体质、审美等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

15教学

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类所积累的文明成果的一种认识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以提高学生个体的生理、心理、思想、文化与技能等多方面素质。

16教育评价

所谓教育评价是指以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从而做出价值判断。组成教育评价系统的要素包括价值目标、人员组织、实施程序、方法技术与质量保证,其中价值目标包括价值、目标、指标三个基本因素;人员组织是对评价构成的规定,包括机构、角色、职能等基本因素;实施程序是对基本过程的规定,包括评价的方式、步骤和分工;方法技术是对评价的认知过程与工作方式的规定,它包括方法论、具体方法与操作技术三个层次;质量保证是对评价科学性的规定。

17 校本管理

校本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的学校管理观:校本管理是以学校为主体的管理,学校管理目标和任务是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来确定的,而不是上级或外部强加的。校本管理系统实质上是自组织管理系统。校本管理理念把学校看成是一个动态有序的结构,学校组织最初是处于无序态,通过学校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协同的作用形成有序的结构。学校组织具有自主和自控能力,它根据自身内部的需求主动同外界环境进行交换,使组织得以生存和发展。校本管理的三种主要模式:行政控制模式——校长决策,专业控制模式——教师决策,社区控制模式——家长、社区成员决策。

18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是由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所倡导,是罗杰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根据这种教学思想教学活动应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把学生的“自我”看作教学的根本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不仅要服从“自我”的需要,而且也要围绕着“自我”进行。 “非指导性教学”具有如下特点:1、在课堂中创造一种接受的气氛;2、围绕着发展个人的和小组的目标而进行;3、教师的角色应不断变化。这种教学方式对我国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19课程

“课程”作为一个教育学概念,首先涉及到对学校教育内容的组织。其次,课程也涉及到对预定的教育标准或目标、预期的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定。再次,课程还涉及到对学校教学、教育活动的总体构思和初步设计。据此,可以将课程定义为:课程是对学校教育内容、标准和进程的总体安排。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计划性”或“方案性”即给教学、教育活动提供方案。作为方案,课程是学校各类教学、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或“蓝图”,各类教学、教育活动则是课程的实施或具体执行。

20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是本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一种综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它由教育学教授伊德特朗普创立。它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首先,由优秀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大班进行集体教学,然后在15~20人组成的小班里开展研究讨论,最后由学生个人独立自学、研习、作业。这种形式把教学时间进行了划分,大班上课占40%,小班讨论占20%,个人自学占40%。

21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后者是学校教育。

22“遗传决定论”。

⑴“遗传决定论”是一种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教育思想。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⑶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我们反对“遗传决定论”的思想,认为它只看到了事情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它的因素,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23德育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4教育过程

教育过程是教育活动演进的历程。它是教授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

25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就是说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但两者的发展并不同步。

26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机构和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教育制度依赖于一系列的规则。

27个体的社会化

个体的社会化是指在社会的教育和熏陶下,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过程贯穿于个人的一生。根据年龄分期,社会化分为童年社会化、青少年社会化和成人社会化。根据社会化的内容划分,它包括童年社会化和基本社会化。

28教育美育

教育美育指的是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教育美育要求教育者充分创造教育活动的形式美,同时努力发掘教育活动中所有美的要素作为美的资源。

29讲授法

讲授是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源于古代教育,至今在教育中仍广泛应用。

30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是一种正规的制度化的教育,是人类教育活动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也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高水平的标志和动力。

31 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它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具体言之有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32 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实践活动,它的发生和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一个社会的内部结构,主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构所决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制约着社会政治、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也同样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作为社会精神文化的传递和传播活动也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存在有密切的联系。

33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机构与组织系统及其运行规则。学校教育制度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教育制度的主体。

三 简答题(本大题每小题分值为8分,共31个小题)

1. 学校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学校产生的条件是多方面的。⑴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⑵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⑶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⑷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培养本阶级的继承人,并强化对被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

2. 什么是教育?

教育有广义与狭义教育两种:广义的教育是指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3.如何理解“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理解。第一种是把人的发展和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及进化的过程。第二种是把人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联系起来,从而看成是一个人从胚胎到身体死亡的过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增进人的发展,因为教育的一切功能与价值都是通过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而得以实现和表征的。

4.浅析当代中国教育制度的主要内容

⑴提出到本世纪末中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两基”、“两全”、“两重点”。⑵在教育结构上,确定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⑶在办学体制上,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现状,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⑷改革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⑸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增加教育经费。

5. 古代教育有哪些特点?

⑴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⑵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⑶教育与生产实际的脱离和对立。⑷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⑸教育方法崇尚呆读死记、强迫体罚和棍棒纪律。⑹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⑺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6.如何理解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探究教育活动规律及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其主要特点是:(1)目的性。(2)创造性。(3)历史继承性。(4)规范性。

7.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只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教育自身的状况、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家庭环境的效应、社会发展状况等方面。教育自身的状况是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

8.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教学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 ⑴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能力。⑵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及良好的道德品质。⑶发展受教育者身体,增强体质,使其健康成长。⑷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心理素质。

9.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是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是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设计系统的教育影响。三是学校教育能指导学生选择、成长。四是学校教育有教师的科学指导。

10简述新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几大特点

第一,倡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第二,关注每个学生生长;第三,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体回答时需要略展开)

11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

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依靠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遵循规律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基本理念。

12 简述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第一,复杂性。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首先表现在班主任工作对象的复杂性上。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构成班集体的数十名学生,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第二,动态适应性和创造性。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才达到培养人的目的,班主任组织的激发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和管理活动,必须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征,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三,情感性。教育对人的培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组织管理,更应该有对学生心灵的激励。班主任以育人为己任,应该重视情感作用。第四,艰巨性。学生的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也不是直线前进,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第五,全面性。我国的教育方针规定了我们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创新型人才。班主任的存在就是为了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统筹协调中得以实现。第六,集体性与个别性。班主任是整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要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但集体的存在也是为了个人能健康地成长,因此,班主任也不能忽视对每个学生个别教育。

13简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首先,政治制约着教育的诸多方面。表现在:一是政治通过行政干预、教育经费限制、思想控制等手段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指导思想。二是政治通过对接班人规格的预设、限定来决定教育受教育的权力。三是政治要决定、影响教育的体制、体系、分布、设置。四是政治影响着教育的目的、内容,以及方法、手段等方面,其中特别是对教育目的的规定尤其明显。五是政治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支持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的规划、调控全国/地区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其次,教育又反作用于政治。表现在:一是教育可以宣传政治观点、制造政治舆论,直接服务于政治活动的需要。二是教育可以培养政治人才,为政治的继续提供人才贮备,间接地服务政治持续发展的需要。三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政治变革、发展。

14.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怎样处理 “五育”的关系?

“五育”指的是全面发展教育所包括的几个方面: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在教育中,我们应当做到五育并举、相互贯通。在认识五育的关系上,我们应注意如下两点:一是各育应有相对的.独立性与侧重点,二是现实中的教育应当是一体的,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专门的各育的活动。

15新时期的教师要具备什么素质

作为合格的教育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品德修养。具体言之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尊重与热爱学生集、集体协作精神、为人师表等。第二,知识结构。具体包括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第三,能力结构,具体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

16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首先,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一是文化作为教育的内容,影响教育内容的状态,影响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二是文化影响教育的模式、方法与手段等,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其教育的内容选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采取的方法手段等都有显著差异。

其次,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是巨大,既可以通过对文化的传递、发展、交流、整合,而促进文化的发展;也会因为教育不当而导致文化的扭曲、缺失,甚至中断。

17你是如何理解教育目的的功能的?

首先,导向功能。教育的导向功能指的是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最终归宿,它为整个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其次,选择功能。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目的决定了对人的素质要求上的选择。再次,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既为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是检验、衡量、评价全部教育活动最终结果的依据和标准。第四,激励功能。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一种设想,它立足现实并指向未来,具有一定的理想性,这决定了教育目的所具有的激励功能。最后,协调功能。在教育活动内部,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更呈现为一种多层次、多种类的复杂系统。为了在教育者身上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素质,应该把如上各种因素统一协调起来,使之形成一种合力。

18简述教育属性的内容

人们从教育的历史事实、现实存在中抽象出诸多教育属性。第一、教育的永恒性。第二、教育的生产性。第三、教育的历史性。第四、教育的继承性。第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第六、教育的长期性。第七、教育的民族性。此外,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21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表现出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家庭教育的生活化;第二,家庭教育的情感化;第三,家庭教育的多样化。(各个特点有具体陈述者)

19如何认识惩罚的教育性?

惩罚作为一种消极的或负强化的教育方式,其教育作用具有两面性,它一方面惩罚不符合现代教育尊重学生的基本民主精神,另一方面也具有教育性。正确运用惩罚手段应当注意如下基本问题:惩罚的目的在于教育、惩罚应当合理公平与准确、惩罚应当与尊重学生相结合、惩罚手段的灵活性。对教育中的惩罚,我们应报如下的态度,惩罚并不必然与教育性无缘,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应如何使用惩罚手段。

20人对教育的需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对教育的需要性表现为两个层次:个体与社会,具体言之有五个方面:第一、人不仅具有可教育性,而且有对教育的需要性;第二、个体获得生存能力需要教育,要成为一个社会的人更需要教育;第三、人具有丰富的潜能,开发人的潜能离不开教育;第四、人类社会也需要教育,以维系它的延续和发展;第五、人类的文化传承也离不开教育。

21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并不是一个仅仅为文化的支配控制的被动的文化要素,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与人类共始终的积极能力的文化要素。教育具有以下的文化功能: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教育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教育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2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是围绕社会再生产中劳动力再生产这一核心内容而展开的,两者关系中,生产力始终对教育起着决定作用。不论是量的方面的特征,或是质的方面的特征,教育都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制约。具体言之,生产力决定着教育目标的制定,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与学校结构,同时也制约着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及教育方法、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

23人为什么具有可教育性?

人的可教育性指的是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天赋素质和潜在能力。人之所以具有可教育性,根本在于人所具有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表现是人的感觉器官和心理机能“未特定化”,这种“未特定化”一方面使人在本能方面表现出贫乏的特征,但正因这样,它成为人的可塑性的前提。现在科学研究对人类潜能的揭示,为人的可教育性展示了令人欣喜、令有振奋的前景。

24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哪些规律

教育必须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些规律表现如下:第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第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第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第四、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25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有什么标志?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有: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第三,从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第五,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6为什么说教学是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

教学在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原因如下:教学作为教育过程基本途径的核心地位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和教学途径的特点决定的;同时,它还决定于教育史上的经验教训。

27影响教育内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教育内容的确立首先制约于教育目的。此外还受如下因素的影响:社会状况及其发展,文化、科技及发展,教育对象的实际,教师的价值观、学识水平及人格特征。

28人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何种关系?

人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两者的发展互相促进、互相联系、在实际活动中融为一体;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也相互联系,身体的发展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展支配着心理的发展,另一方面,身体的发展也受制于人的认识、情感、性格等心理过程的影响。

29 简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育必须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些规律表现如下:第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第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第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第四、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

30简述道德与教育的关系

首先,社会的道德影响着道德教育的内容。一是特定教育环境中的社会道德主张什么,那么其道德教育的内容就是什么;二是社会道德影响教育的方法、手段。

其次,教育对社会又有巨大的作用。一是教育可以传播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公德的发展;二是学校教育可以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道德教育活动,培养有社会道德所需要的人才,提供全体民众的道德素质。

31简单介绍你所了解有关布鲁姆的教育思想

第一, 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

布卢姆主张在实际中帮助每一个儿童挖掘他们在校学习的全部潜力,使绝大多数学生学会所教授的大多数内容。布卢姆和他的助手及同事们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和实验,提出了“为掌握而教”和“为掌握而学”的学校教学思想。

为掌握而教的教学方法分五步:一是确定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二是制定实施教学计划;三是测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四是根据存在的问题给学生第二次学习机会;五是有针对性地再讲述有关内容。根据布卢姆的主张,只要教材合适,教法设计得当,结合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反馈的经常评价测验,并且教师和学生两者都了解期望于他们的是什么,那么,90%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的要求。

第二,提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6类: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第三,关于“人类特性”的独特见解

布卢姆1964年曾将环境因素对人类特性的影响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报导说,被剥夺的儿童和在富裕的环境下成长的儿童之间,就保守的估计而言,智商相差20。布卢姆还指出,早期儿童的各种经验(社会的和智力的刺激作用)是与其后来的成功相一致的。

四 论述题 (本大题每小题分值为20分,共7个小题)

1论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核心作用。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首先,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的,是学校与工、农、商等其他部门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其次,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它所占时间最多,工作比重最大,教学的计划性、系统性比其他途径更强,能更充分地发挥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再次,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让学生掌握间接经验是教学的特色与功能,它可以迅速、有效地将人类积累起来的文明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智慧,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对社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1分)。最后,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要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我们必须正确理解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以教学为主,说明教学是学校教育主要的中心工作,而不是惟一的工作,学校的其它工作应围绕中心工作来组织开展(2分)。学校在保证教学的时间、秩序、质量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其他教育途径,使多种途径协调发挥育人的功能。

2试论人的可教性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但是,为什么“教育”活动它“育”的是“人”而非它物/动物?这是因为人类首先存在教育的可能性。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研究对人类学、生命科学的关注不多或了解有限,因而使得这一基础性问题没有得到很好揭示。那么,人类的可教性在哪里?当今的人类学、生命科学、心理科学等所做的人类与其它物种的比较研究表明,人类的可教性广泛存在于颅腔、脑、喉腔、骨骼等区域的结构与能够之处。我们以脑的结构与功能对教育的适应性为例来说明。

第一、可教性的结构基础

首先从结构上看,人类具有可教性的基础。一是人类具有硕大的颅腔。人脑容量增大达1200~1400毫升。而如此“硕大”的颅腔才能容许人类发达大脑的存在。进化中形成的、不断往前集中的神经系统,则形成人脑:神经细胞大量增多,脑重量超过大多数动物,特别是人脑与体重之比超过绝大多数动物。二是人脑结构的可塑性。根据与其他灵长类的比较所进行的一项简单的计算显示,平均脑量为1350克的智人的妊娠期应该是21个月,而不是实际经历的9个月。为什么人类较早就出世呢?这是由于我们大的脑子和人类骨盆结构制约造成的结果;在脑子大的物种如人类中,婴儿断奶要比脑子较小的动物物种来得迟些,性成熟晚些,妊娠期长些,个体寿命长些。再从比较看,人脑在出生时最大仅为385克,成熟时为1350克;出生与成熟时的脑重量比约为1/3;而猿猴脑在出生时为200克,约为成熟时的1/2。即人脑在后天发展了2/3;而猿脑只发展了1/2。另外,从产道方面看,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骨盆的开口适应脑子的增大。但是骨盆开口的增大是有限度的,有效的两足行走的工程学的需要设定了这个限度。当新生儿的脑量为其现在的数值----385毫升时,便达到了这个限度”。四是人脑功能的可塑性。人类把“幼稚”的大脑带到后天来“生长2/3,不仅仅是实现脑结构的可塑性。其实,“过早来到人世”的人类,丰富的后天生活环境无疑给予了这种基于结构可塑性的功能可塑性的实现机会。因为无论如何,后天外界的刺激因素的丰富性是先天母体环境中无法相比的,具体表现在:胎儿在母体中只能够接受不完全的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而生活在外界的婴儿却能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动觉等方式感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单从婴儿获得胎儿所不能有的视觉看,就足以让婴儿的可塑性获得发展:人类所获得的信息中有83%是通过视觉获得的(11%通过听觉获得)。后天给予了人类功能可塑性的条件。

第二、可教性的功能基础

再从功能上看,人类也具有可教性基础。一是脑功能比较复杂。运用核磁共振、电子扫描等技术研究表明,人类言语活动时,大脑的兴奋区说明,人类的内在与外在活动,不但有其专门的大脑中枢调控,而且还有相关皮质区域参与,由此形成了内外刺激与人类反映之间的复杂关系,反映了人类脑功能的复杂性。二是人类脑功能的特殊性。人类不仅具有与动物类似的对具体事物(signs)刺激下发生反射的第一信号系统,而且具有存在动物所不具备的第二信号系统,即对语言、文字等抽象符号(symbols)发生反映的能力。现代脑科学技术的证实了人类这些对抽象符号发生反映的语言中枢的存在:说话中枢使得人类能够运用口头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意愿;书写中枢使得人类能够运用文字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阅读中枢使得人类在视觉中枢基础上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听觉中枢使得人类能够懂得外界符号的意义。

正是人类能够对“符号”发反映,才使得人类建立人类独具的第二信号系统,从而建立自己的文字、符号系统,即所谓“文化”,由此把人类与他物区别开来,正如人类学家卡西尔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一样;可见,在此人类符号化的过程中,人类之性----人性得以构筑。而且,人类对“符合”的反映机能中,由于作为“符号”的文字、语言是现实的概括、抽象,这种概括和抽象,就使得人不但能直接从个人经验来认识现实,而且可以从他人(前人)的经验中吸取有益经验,使得人类冲破了直接经验的牢笼。因此,人类对“符号”----文化的学习过程也就是人类自身不断符号化的过程,人类就在此过程中实现了动物的人向创造的、计划的、组织的、语言的人转变,从此意义上看,文化即人化----使人远离动物、人性日臻完善。

此外,人类口腔、喉腔等语言器官结构的特殊性、上肢结构的灵活性等也为人类的学习提供必要条件。由此可见,正是人脑、语言器官、上肢等人类特殊的结构与功能,促使人类发生“符号”反映、心智得以发生,且可通过符号(如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智。人猿辑别由此而始。人类教育的可能性也由此而生。

3.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从广义上说,教育是环境的一部分,是一种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和提炼的特殊环境,这就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即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它能根据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第二,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是在各种规章制度的严格制约下进行的,它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良好的秩序,把人的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时间和空间全部地投入到可控的程序之内,使教育、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同时,学校教育又具有系统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既考虑了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要,又考虑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这样就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效率和高质量。第三。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关——学校进行的。学校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起来的,它是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又有经过教育和训练的专职教育工作者。因而,它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比其他任何影响人的条件都要有效。第四,教育可以根据个体的遗传素质,有意识地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使先天的遗传素质向有利于身心成长的方面发展。教师通过有意识地鼓励神经类型弱、反应迟缓、胆怯、积极主动性差的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经常回答提问,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变得活泼、主动。第五,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它能按照预定的目的选择和提炼有利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克服和排除那些不利于人的发展的因素。学校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以使他们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

可见,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有人提出了“教育万能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17世纪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18世纪德国的思想家康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把教育视为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因为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的,而是各种条件综合作用和人的多方面的实践活动的结果。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只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的生理前提,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育要发挥它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能的。

4.评述教育目的上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是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影响较大的两个流派。

个人本位论盛行于是18世纪----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能、本性的需要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个人本位论的兴起和盛行的时期正是欧洲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期,它对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反对封建蒙昧主义强加于个人的一切教育要求,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但是个本位论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人对社会的需要是不正确的。

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结果也只能以其社会功能加以衡量。教育结果的好坏,主要看它对社会贡献了什么,贡献的程度如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它的目的。社会本位论看到了教育目的的受社会制约的一面,但完全否定了教育目的的个性制约性,因此,也是不全面的。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在处理社会和人的关系问题上各执一端,都是不正确的(1分)。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才是科学的。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特殊手段,教育目的的所指向的就是作为个体人的发展,教育本身也不会存在。但是,个人的生存、手段和条件。因此,个体的发展要以社会的发展为基础,受社会发展的制约,服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促使人去适应他所处于的那种社会关系、社会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如果看不到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实体,在制定和实施教育目的的时候完全无视个人的因素,不考虑人自身发展的各种需要,如求知欲的满足,美的享受和追求,以及身心健康的需要等,也可能培养出缺乏理智与情感,缺乏志趣与爱好,生活态度冷淡,精神世界贫乏的对象来。同时,教育目的如果完全不反映人的个性的发展,也可能培养出某种“标准件”,甚至可能成为强加于人的精神因素。

5.结合当今形势,谈谈知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

1990年联合国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经合组织提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作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从教育等各个方面作好准备,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接受知识经济的挑战。

知识经济作为信息社会的经济形态,在目前的发展中,它初步呈现以下特征:知识分子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智力资源为第一资本,知识拥有者是社会的知本家;知识资本在社会发挥主导作用,知识分子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经济趋于知识化、无形化、一体化;产生集生产、生活、研究、市场于一体的新技术社会区;“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灵魂、精神支柱。总之,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创新性、集成性是当前知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比较显著的特征。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它的出现对教育的影响、冲击是空前的,它要求教育对社会转型的适应需要,避免所培养人才成为不懂得时代变化、发展的“庸才、蠢材”;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要,不能培养素质不适应于时代需要的“废人”。为此,教育必须进行系统的改革:

确定知识经济价值观----包括认识到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把重视知识、尊重人才落到实处,不断地学习知识、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不但地更新知识。

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通过普及基础教育,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重视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来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

加速知识的社会运用转化----即要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化现实生产力,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发展科技中的作用加强,社会有效地促进科技的生产力转化。

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建立现代大教育体系,形成开放、灵活、高效的教育管理体制,使教育终身化成为现实,人们能够不断地工作、不断地学习。

改革现行学校教育----为增强学校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现代人才,学校教育应当重视学生适应于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教育,能够有效地运用计算机学习、工作、生活;重整教育内容,把最新的科学技术纳入课程教学,实现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改革教育方法与手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动第学习、探索,特别是为学生的自主创新活动提供宽松的空间;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如美国的比尔盖茨的创业事迹、清华大学的创业教育等)。

改变知识教育策略----要纠正过去偏重于硬知识(“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教育、轻视软知识(“怎么做的知识”:Know-How、“谁有知识”:Know-Who、 “知识的时间与地点”:Know---When/Where)教育的现象,要求硬知识教育与软知识教育并重,甚至把软件知识教育放在硬知识教育的前面,教育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掌握运用方法,学会学习。

6.论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各个特征未展开论述不给分)

现代教育是与古代教育相对立而言的一个教育范畴,就其实质而言,现代教育是与现代化大生产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一种教育体系,它主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强调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教育公共性的一种含义是指现代教育成为面向整个社会的公共事业,它面向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服务。另外教育的公共性也指教育的公平性,即在提高大众素质的基础上培养精英,培育精英。

第二、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它指的是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元化的关系。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的生产功能将会表现的越来越明显。

第三、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指的是,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科学的指导。

第四、现代教育的未来性

这一特征的基本含义指的是: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与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要考虑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面向未来。

第五、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现代教育的国际性指的是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面向世界。教育应当成为促进国际理解与合作的工具,培养世界人。

第六、现代教育终身性

现代教育的终身性指的是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当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机会,打通正规教育与业余教育、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界限。

第七、现代教育的革命性

现代教育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从目标到课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结构体系等方面都在不断地革新。现代教育的革命性源于现代生产与生活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由于科学技术的本性是不断创新的,因而教育也处于不断的革新之中。

篇2:教育法试题和答案

1.开放教育这种教育形式属于(A)

A.现代远程教育 B.普通全日制教育 C.函授教育

2.一般认为,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支撑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卫星数字通讯技术和(B)

A.计算机芯片技术 B.多媒体技术 C.出版印刷技术

3.截至2009年,分布在全国电大系统的县级电大教学点的数量是(C)

A.1000多个 B.2000多个 C.3000多个

4.下列关于学生获得学习支持服务途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联系所属教学点(学习点)有关老师

B.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或地方电大远程教学平台咨询 C.只能面对面地向老师请教

5.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课程论坛的主要功能是(B)A.资源存储 B.学习交流 C.上传、下载

6.倡导并批准创办广播电视大学的是(B)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7.下列关于补修课程的说法错误的是(C)

A.补修课程全部合格,是获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之一 B.补修课程的学习方式有自学和参加面授辅导 C.补修课程不能申请免修

8.下列关于教育部全国网络教育公共课统一考试的说法,正确是(C)

A.所有参加考试学生的考试科目相同,以便比较学生达到的水平B.属于一次性考试,学生在指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 C.是开放教育专科起点本科学生获取毕业证书的条件之一

9.学生向所在教学点提出申请办理转专业,须在学期开学后(C)

A.一个月后提出申请 B.三周内提出申请 C.第二学期提出申请

10.下列有关提高个人自学效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培养积极的学习情绪

B.尽可能在最清醒、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学习C.疲倦了也要坚持学习

11.下列关于开放教育教师和学生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B.教师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

C.学生是对新知识进行“加工”并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的主体 12.组织补修课考试的是(B)A.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B.省级广播电视大学 C.教学点

13.开放教育二年制专科专业的最短学习年限不低于(B)A.一年半 B.二年半 C.三年半

14.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和(C)。

A.学会看书 B.学会写作 C.学会学习

15.下列有关提高听讲效率的说法,不妥当的是(C)A.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带着问题听讲 B.听讲时摘录老师讲课要点简洁快速记录 C.无法跟上教师讲授的进度时就先不用记笔记 16.下列有关提高小组学习效果的方法不包括(C)A.明确角色分工 B.明确小组活动主题 C.少安排活动次数

17.下列有关考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开卷考试允许互相讨论

B.闭卷考试不允许带任何学习资料进入考场

C.参加考试时必须要携带身份证、学生证、准考证

18.在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上参加网上实时双向视频教学活动,与老师、同学进行音视频交流所需要的设备应包括(CA.计算机、摄像头、耳机 B.联网计算机、耳机

C.联网计算机、摄像头、麦克风、耳机 19.用于发送电子邮件的软件是(A)

A.Outlook B.Word C.Excel 20.论坛是大家通过网络发表意见的系统,也叫(C)A.BLOG B.MSN C.BBS 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50 分。)×题:

6.开放教育学生需要直接接收通过卫星传送的开放教育课程资源。

7.拥有计算机一级B证书的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可以免考教育部全国网络教育公共课统一考试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11.选修课是由学校指定必须选择学习的课程。16.记笔记就是从教材中抄录原文。

19.教师与学生不同时在线就不能通过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进行教学 25.开放教育学生需要直接接收通过卫星传送的开放教育课程资源。

31.如果报考的两门课程被安排在同一时间考试,那就只有放弃一门课程考试了。35.在线提交形成性考核作业后是无法进行修改的。

56.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上的音视频资源只包括教育电视台的节目资源。61.VOD点播是指通过专门技术将录制好的录像教材存放在指定的录像带中。73.开放教育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遗失可以到教学点申请补发。74.开放教育学生只要课程考试都及格就可以申请学位。75.开放教育学生不允许转学或者转专业。77.开放教育课程期末考试只有笔试一种。

78、网络课程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运行的学习辅助软件。79.在线完成的形成性考核作业都是由评阅教师直接打分的。80.学习指导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依据。81.开放教育的考试都是开卷考试

1.广播电视大学是我国从事远程教育的典型代表,是我国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

B.正确

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高等学校。)

B.正确

3.各级电大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一的教学规范和要求,按照分级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实施开放教育教学工作。

B.正确

×4.学习指导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依据。A.错误

5.开放教育学生应该充分利用本职工作岗位的便利条件开展实践学习活动。B.正确

6.“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使用计划”包含了开放教育各专业统设必修课程的学习资源种类及相关信息。

B.正确

7.学号是开放教育学生登录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的依据。B.正确

8.符合条件的开放教育本科(专科起点)学生,可在规定时间内向合作高校申请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

B.正确

9.开放教育毕业证书属于国民教育系列高等教育学历证书。

B.正确

×10.为尽快完成学业,一个学期学习的课程越多越好。A.错误

×11.选修课是由学校指定必须选择学习的课程。A.错误

12.开放教育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B.正确

×13.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是在职从业人员,其工学矛盾是不可解决的。A.错误

14.小组学习是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组织策略。

B.正确

15.准备复习前要制定一个清晰的复习计划。

B.正确

16.归纳法可以化繁为简,提高记忆的效果。

B.正确

17.每次自学或听讲结束后,应尽可能及时地整理和归纳笔记。B.正确

18.开放教育学习中,学生可利用电子邮件、论坛等工具与异地的教师、同学进行沟通交流。

B.正确

19.网络带宽是影响网上信息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B.正确

篇3:盼“国考”公布试题答案

试题和答案都不公布的考试, 公布的成绩和录取线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其中又有多少“躲猫猫”的成分?是否有改错弄错的试卷?这些问题本身就需要一个满意的答复, 毕竟, 对于考公务员的人来说, 这些是他参与考试应该获得的知情权的一部分。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即便多次改卷, 也并不意味着就不可能发生“错误”。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如果能够像高考那样透明, 学生便可估分, 感觉出入甚大的, 交一定的费用, 还可以查卷看看是否改错分数了。如此一来才能令人信服。

事实上, 国人对“国考”的关注和议论事实上是一种民主意识的表达, 民主思想进步的表现。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阳光”的环境, 让任何猫腻无处藏身, 让以权谋私、钱权勾结的现象完全曝光于众, 同时加强问责, 以儆效尤, 给公众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这也是构建民主社会的民意诉求。那么, 作为“国考”, 到了一定成熟的时机, 譬如改卷完毕之后就应该及时地公布试卷与答案, 如此, 才能平息公众的质疑。

篇4:使用通配符快速分离试题和答案

一、从含答案试卷中提取试题

查找内容“\([A-D]\)”使用通配符的含义是要查找的每题开头的答案部分,其中“\(”表示左括号“(”,“[A-D]”表示字母A-D,“\)”表示右括号“)”。

替换内容为“( )”含义是去掉括号中的答案部分。(如图3)

勾选使用通配符,点全部替换按钮即得到不含答案的试题(如图4)。

二、从含答案试卷中提取答案

查找内容“(\([A-D]\))*(\([A-D]\))”使用通配符的含义是:要查找的内容为每题开头的答案至下一题开头的答案部分,其中第一处“(\([A-D]\))”表示每题开头的答案,第二处“(\([A-D]\))”表示下一题开头的答案,“*”表示两者之间的所有内容。

替换内容为“\1\2”含义是保留第一处和第二处的答案内容(如图5)。

将光标置于全文开头,点全部替换按钮一次,即可删除奇数号试题内容(如图6、7)。

再将光标置于第一题和第二题的答案两个括号中间,点全部替换按钮一次,即可删除最后一题前的所有试题内容(如图8、9)。

删除最后一题的试题内容,即可得到答案(如图10)。

篇5:教育法试题和答案

成本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C)。(2分)

A、成本预算 B、成本决策 C、成本核算 D、成本考核

只有制造业才有成本会计。(B)(2分)

A、正确 B、错误

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要求和程序2--

[复习]

下列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是(A)。(2分)

A、购入无形资产 B、支付本期照明用电费 C、购入印花税票 D、支付利息费用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一切费用支出都应计入产品成本。(B)(2分)

A、正确 B、错误

第三章试题5--[复习]

月末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时,对于退料凭证的数额,可采取(C)。(2分)

A、冲减有关成本费用 B、在下月领料数中扣除 C、从当月领料数中扣除 D、不需考虑

“基本生产成本”月末借方余额表示(C)。(2分)

A、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 B、完工产品成本 C、月末在产品成本 D、累计发生的生产费用

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生产费用的是(B)。(2分)

A、生产车间厂房的折旧费 B、产品生产专用设备的折旧费 C、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D、生产车间的办公费用

一个要素费用按经济用途可能记入几个成本项目,一个成本项目可以归集同一经济用途的几个要素费用。A、正确 B、错误

基本生产车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应记入的账户是(B)。(2分)

B、“制造费用” A、“基本生产成本” C、“管理费用” D、“营业费用”

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可以不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A)(2分)

A、正确 B、错误

A)(2分)(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产品中各成本项目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其在产品成本计算应采用(C)。(2分)

A、定额成本法 B、定额比例法 C、约当产量法 D、固定成本法

盘亏或毁损的在产品,经批准后均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B)(2分)

A、正确 B、错误

第四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

[复习]

下列不属于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是(C)。(2分)

A、品种法 B、分批法 C、分类法 D、分步法

第五章试题2--[复习]

生产组织不同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是:品种法适用于小批单件生产;分批法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B)(2分)

A、正确 B、错误

品种法主要适用于简单生产,因此称为简单法。(A)(2分)

A、正确 B、错误

第六章试题--[复习]

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称为(C)。(2分)

A、品种法 B、分步法 C、分批法 D、分类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有时又被称为(C)。(2分)

A、品种法

B、间接费用分配率法 C、定单法 D、简化分批法

第七章试题4--[复习]

采用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时,生产成本明细账的设立应按照(B)。(2分)

A、生产批别

B、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 C、生产车间 D、成本项目

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的分步法是(C)。(2分)

A、平行结转法 B、分项结转法 C、综合结转法 D、逐步结转法 成本还原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按(C)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2分)

A、计划成本项目 B、定额成本项目 C、原始成本项目 D、半成品成本项目

分步法的显著特征是计算半成品成本。(B)(2分)

A、正确 B、错误

第八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复习]

成本计算的分类法的特点是(C)(2分)

A、按产品类别计算产品成本 B、按产品品种计算产品成本

C、按产品类别计算各类产品成本,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的间接计入费用采用一定方法分配确定 D、按产品类别计算各类产品成本,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的成本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确定。

第九章 其他行业的成本计算--

[复习]

施工企业为反映企业在工程施工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应设置的科目是(A)。(2分)

A、工程施工 B、机械费用 C、待摊费用 D、预提费用

第十章 成本报表与分析4--

[复习]

企业成本报表(B)。(2分)

A、是对外报送的报表 B、是对内编报的报表

C、有关部门规定哪些指标对外公布,哪些指标不对外公布

D、根据债权人和投资人的要求,确定哪些指标指标对外公布,哪些指标不对外公布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的计划完成情况分析,通常首先采用(A)进行分析。(2分)

A、对比分析法 B、趋势分析法 C、比率分析法 D、连环替代法

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

[复习]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以下哪个机构颁布的(D)(2分)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国务院财政部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会计行政法规。(B)(2分)

A、正确 B、错误

企业应当根据人力资源能力框架要求,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和工作要求,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选聘优秀人才,重点关注选聘对象的才能和经验。(B)(2分)

A、正确 B、错误 企业应当贯彻(A)为主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增强员工安全意识,重视岗位培训,对于特殊岗位实行资格认证制度(2分)

A、预防 B、监督 C、检查 D、追查

企业应当重视安全生产投入,在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健全检查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可以根据现实情况随意降低保障标准和要求。(A)(2分)

A、正确 B、错误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7号--

[复习]

认股权证筹资的缺点(C)。(2分)

A、增强了对管理层的压力

B、股价大幅度上扬时,存在减少筹资数量的风险 C、容易分散企业的控制权 D、存在回购风险

整个采购的关键控制环节是(B)(2分)

A、采购预算 B、采购作业 C、采购验

D、采购付款及记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2--

[复习]

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企业可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评价,并由企业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防止出现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B(2分)

A、正确 B、错误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企业销售流程是(A)(2分)

A、销售计划管理、客户开发与信用管理、销售定价、订立销售合同、发货、收款、客户服务和会计系统控制等环节

B、客户开发与信用管理、销售计划管理、销售定价、订立销售合同、发货、收款、客户服务和会计系统控制等环节

C、销售计划管理、销售定价、客户开发与信用管理、订立销售合同、发货、收款、客户服务和会计系统控制等环节

D、客户服务和会计系统控制、销售计划管理、客户开发与信用管理、销售定价、订立销售合同、发货、收款等环节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

[复习]

[复习]

研究与开发业务中的立项不包括(C)(2分)

A、立项申请 B、评审 C、研发过程管理 D、审批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

[复习]

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D)(2分)

A、资金筹措 B、建设地点 C、项目进度安排 D、消防、节能、节水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

[复习]

企业对外部强制力强令的担保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未拒绝办理的,因该担保事项引发的法律后果和责任,由作出(D)承担。(2分)

A、企业负责人 B、会计主管人员 C、总会计师 D、担保决策的人员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

[复习]

下列关于重大外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2分)

A、重大外包业务是指业务量较大的外包业务。

B、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参与重大业务外包的决策。C、重大业务外包方案应当提交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审批。D、对于重大业务外包,企业应当密切关注承包方的履约能力。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

[复习]

财务报表编制完成后必须加盖公章,并由企业负责人,总会计师和会计负责人,注册会计师的签名方可对外公布;(B)(2分)

A、正确 B、错误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2--

[复习]

企业应当加强全面预算工作的组织领导,只要明确预算管理体制以及各预算执行单位的职责权限。(B)(2分)

A、正确 B、错误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2--

[复习]

采取恰当措施,防止已签署的合同被篡改,如在合同个页码之间加盖骑缝章,适用房为阴极使用不可编辑的电子文档格式等。(A)(2分)

A、正确 B、错误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2--

[复习]

内部信息传递,是指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A)(2分)

A、正确 B、错误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2--

[复习]

信息系统应当建立访问安全制度,信息使用、信息管理应有明确规定。(A)(2分)

A、正确 B、错误

第二部分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4--

[复习]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C)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2分)

A、企业财务部门 B、企业业务部门 C、企业董事会或类似全力机构 D、企业风险管理部门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是指内部控制评价应遵守(A)原则。(2分)

A、全面性 B、重要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主要是关注(A)。(2分)

B、相关控制在评价期内是如何运行

A、是否能够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C、相关控制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运行 D、实施控制的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和能力

第三部分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5--

[复习]

在测试所选定控制的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与控制相关的风险,确定所需获取的证据,与控制相关的风险与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证据的关系是(B)。(2分)

A、与控制相关的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证据就越少 B、与控制相关的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证据就越多 C、与控制相关的风险越低,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证据就越少 D、与控制相关的风险越低,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证据就越多

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的监事会的责任。(B)(2分)

A、正确 B、错误

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为发表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提供合理保证(A)(2分)

A、正确 B、错误

篇6:2016年继续教育考试题和答案

1、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5个阶段:(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使用;(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文字的创造;(3)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印刷的发明;

(4)第四次信息技术的革命——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5)第五次信息技术的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计算机与现代通讯技术的有机结合。

2、信息素养的标准,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简单来说,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在需要时能够准确获取、处理、加工、生成、存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1)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和探究新信息。

(2)具有基本的科学好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并能正确地加以评估。

(3)可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和拒绝信息的技能。

(4)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信息。

(5)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3、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的能力?

(1)运用信息工具;(2)获取信息;(3)处理信息;(4)生成信息;(5)创造信息;(6)发挥信息的效益;(7)信息协作;(8)信息免疫。

4、多媒体课件指的是什么?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有哪些?

多媒体课件是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以计算机、多媒体和通信技术为支撑,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1)丰富的呈现力;(2)良好的交互性;(3)强大的共享性;(4)有利于知识的同

化。

5、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和类型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

(1)处理数字化;(2)存储光盘化。(3)显示多媒体化;(4)传输网络化;(5)信息资源系列化;(6)教学过程智能化。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类型:

(1)模拟音像教材;(2)数字化音像教材;(3)多媒体教学软件;(4)电子出版物;(5)网络课程。

6、教师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方法与途径

(1)当地资源库(2)搜索引擎(3)开放站点(4)交流平台

7、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在设计文字属性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1)同一界面上使用的字体种类不要太多,文本字体的更换也不要太频繁;设计者应该尽量使用目前计算机系统中的通用字体来设计界面中的文本信息;

2)界面中常常为文字设置色彩,文字色彩设计要考虑与背景的关系,因为文字的清晰度除了与文字的字体和大小有关外,还与背景在亮度和色相的对比有重要关系; 3)以留白空间处理来形成文本块是一种常用的手段。

4)将文字加粗、增大字号、变化色彩或增大周围的留白空间等,但在文本设计时要注意,同级文字字体和大小的选择要尽量保持一致。

8、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人们对于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多种认识:

1)信息观。在学习中为学习者提供足够丰富的信息会促进学习。2)课程观。课程观讲计算机技术看做课程领域的学习内容。

3)交互观。即计算机技术逐渐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的时期,这一技术突破了信息交流和共享的时空限制,为随时地学习和网络化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4)支架观。包括提供支持的特征,提供支持工具、扩大学习者的学习范围。5)工具观。技术是帮助学习者进行思考的工具。6)环境观。技术是学习环境的组成部分。

9、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的阻碍因素

1)教师缺乏使用电影设备的技能;2)电影设备购置及维护的费用;3)无法在需要

时获得设备;

4)缺乏适合课堂使用的电影剪辑。

10、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走出信息技术应用的高原期?

唯一的出路就是变。蒋鸣和教授认为: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广义”整合,即“重新审视社会信息化对课程带来的质的变化为基础,涉及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的全面革新,是应用信息技术平台全方位地”重构“现代课程的过程,我们将其称为”课程信息化“,也可以称之为”广义“的整合。张文兰教授则从“生态学”和“创新推广”的角度提出了走出这一高原期的出路。

11、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在提示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积极作用。

1)丰富学科知识,激发探索热情。2)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3)优化学生认知,掌握思维规律。4)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启发学生主动参与。

12、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策略,结合实例,说一说具体应用。1)知识切入策略;

2)多种感知策略;3)思维训练策略;

4)情景激励策略;5)操练强化策略;6)任务驱动策略;7)自主学习策略;

8)探究学习操练;9)协作学习策略;

10)情感激励策略。

13、谈一谈交互式白板软件与ppt有哪些不同?

交互式白板与电脑、投影机互联构成了一个互动式的教学环境,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直接,真正实现了人与人的交流,而ppt的的交互性受到很大的局限,课件只能随点击一步步播放。

白板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源保存到交互式电子白板资源库中,教师根据需要随时调用,系统会随时保存白板师生互动过程中生成的资料还可以聚光引起学生注意,可以幕布批注,直接书写等。而ppt受页面限制,很少留白,没有足够的教师批注等。

14、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性能有哪些?

交互式电子白板较之于其他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能,具体归纳如下:1)一板多用;2)交互性强;3)可及时存储;4)可视功能;5)定位准确、响应快速、书写流畅;6)软件功能完备而操作简单。

15、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具体功能有哪些?1)强化重点;2)资源整合;3)主持多种模式教学;4)创建交互平台。

16、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电子白板的交互性功能?

交互式电子白板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克服了普通大屏幕投影不能交互控制的缺陷。这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可以随意在白板上擦写;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可以利用感应笔代替鼠标直接在白板上控制计算机主机执行任何程序的操作,并可利用感应笔进行标注、修改、擦除、保存、回放等操作,这使得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改和处理教学内容,从而保持了传统课堂教学灵活机动的优点。

17、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有很多名称,诸如:颠倒教室、翻转教学、颠倒课堂、翻转学习等。就是在正式学习中,学生在课前利用就是分发的数字材料(音视频、电子教材等)自主学习课程,接着在课堂上参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

18、翻转课堂的优势

1可以帮助繁忙的学生 2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增加了课堂互动

4让教师更了解学生5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学习6改变了课堂管理

19、什么是协作性学习?协作性学习的主要模式有哪些?

协作学习是20世纪70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是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个人和小组最大化的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

协作学习的模式主要有: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20、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相似点与不同点。

两者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注重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我获得过程,自我理解过程。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追根溯源;而探究性学习注重的结论的寻求,重点强调在找寻结论外的新发现,发现新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根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均是中小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要取代已有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必要补充。接受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之间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教师作用的差别:“探究性学习”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但学生的活动仍然都是在教师精心安排实施,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指定。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过程。“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

中,学生是研究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以平等参与者身份介入的,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指导不指令,参谋不代谋”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21、什么是微课?微课的组成一般包括哪几部分?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微课的组成由教学视频和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教学资源组成。

22、常用的制作微课的方法有哪些?

1)外部视频工具拍摄(摄像机+黑板或电子白板)2)便携视频工具简单拍摄(手机+白纸)3)屏幕录制(屏幕录制软件+PPT)

4)专业微课程制作软件(专业微课程制作软件+手写设备)

23、微课的选题及设计要求有哪些?微课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是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良好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杂乱无章而随意的微课是与微课理念背道相驰的。并能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具有针对性地解惑、启惑,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

24、概念图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作用 概念图可用做知识同化和知识整合 概念图可用做学生发展 概念图可用做学习互动

25、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特征有哪些?

思维导图最初是由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思维导图的4个基本特征:一是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二是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三是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四是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结点结构。

26、教师个人成长博客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有哪些作用?

上一篇:长三角各地积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下一篇:手术室消毒灭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