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茶叶建设自查报告

2024-04-10

良种茶叶建设自查报告(精选6篇)

篇1:良种茶叶建设自查报告

良种茶园建设工作自查总结

县产业办:

今年以来,我真按照良种茶园建设责任目标,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稳步推进我镇的良种茶园建设工作。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截止2013年11月14日,已完成计划任务。近期镇党委、政府组织专门人员深入我镇16个良种茶园种植村,开展了对村组,企业、农户种植情况的自查自验工作,现将自查验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良种茶园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2013年我镇的茶园发展任务为3500亩,我镇按照县产业办的要求,首先发展交通条件比较好,地块面积较大,土壤质地适合茶叶种植的地块,结合农户自愿零星发展,因地制宜,统一和分散相结合,截止2013年11月14日我镇良种无性系茶叶建园已完成3876.13亩,其中100亩以上的 1396亩;30亩以上的有1186.3亩,零星种植1293.8亩,茶叶品种以平阳特早和龙进茶叶为主。同时完成了720亩良种无性系茶叶苗圃建设。

二、我镇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宣传,提高认识。为了切实做好良种茶园建设工作,提高良种茶园覆盖面,我镇充分利用板报、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宣传形式,组织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做宣传发动工作。按照“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思路,邀请种茶示范大户现身说教等方法,为广大农户讲解种植茶叶前景和经济效益;今年四月份我镇还组织开展了赛茶大会,交流制茶技术,弘扬茶叶文化,有力的推进了我镇茶叶产业的知名度。

(二)优惠政策,支持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群众发展红提葡萄和高原夏菜的积极性,镇党委、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制定优惠政策。一是挤出发展资金对每个发展茶叶产业的村奖励发展资金5000元;四是根据各村的发展需要,帮助村、组及发展大户协调贷款。通过以上优惠政策的出台,群众发展茶叶积极性得到促进和提高。

(三)加强培训,引导群众科学种植。今年以来,我镇农技站人员和县蚕、茶、果指导站的驻镇技术员李庆勇、张晓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讲解茶叶种植技术,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发放种植技术资料1000余份,为种植户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农民的广泛好评。

(四)转变职能,抓好服务。镇政府积极转变职能,使政府工作由行政指令转变为指导服务。政府根据市场引导好农民,指导农民自己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政府只是当好农民的参谋,干部当好农民的服务员。在良种茶园建设中,镇政府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并在政策、用地、土地流转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服务,给种植大户吃上了定心丸。为了做好茶叶产品的外销工作,我们按照充分利用镇内龙头企业的市场优势,结合我镇的茶叶合作社、协会整合资源,茶叶销售供不应求,保障了茶农有稳定可观的收益,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今年我镇就茶叶产业任务,从镇上到村上做了大量工作,面对任务大困难多,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许多措施努力基本完成了工作任务。但是发展前期还是暴露了不少问题。

(一)前期发展速度较慢。主要原因是究其主要原因我镇的的茶叶面积基数较大,镇内劳动力和加工能力不足,大部分茶园采摘利用率较低,企业及茶农的管理及加工能力已严重饱和,群众对发展新的茶园抵触情绪较大;今年茶叶发展任务大,所需种苗款数额较大,而群众又不愿意自行筹集资金发展茶园,村集体财力薄弱没有能力筹集大量的种苗款,压力较大;我镇前几年发展茶叶、中药材、苗木花卉等产业步伐较快,可用于发展茶叶产业的土地资源已经很少,制约了茶叶面积的发展;前期气温较高、干旱少雨,不利于茶叶种植,加之我镇土地主要为沙质土壤,旱情更加严重,导致种植滞后及任务完成缓慢。除了客观原因以外,还存在一些发展理念、机遇把握等方面的欠缺。如:与牟家坝镇相比我镇只偏重于本地自主发展,茶叶产业方面的招商引资工作做得不尽理想。说明我们仍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不能就任务、做任务,要树立各项工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新观念。

(二)茶叶基地建设尚未形成规模。主要表现在品种单一,从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来讲,我镇大多数制茶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是较为落后的,这是导致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加工企业普遍环境较差、设备落后,加工标准不严,名优茶生产企业缺少大型冷藏库等必要的储藏设备,生产工艺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在采摘、摊青、制作等一系列关系到产品品质的环节仍较薄弱。如由于生产标准不统一,生产工艺水平差异等原因致不同企业生产的“汉中仙毫”在外形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影响市场竞争力。(三)营销机制不够完善,带动发展缺乏后劲。产量较大的翠竹、炒青在销售、定价等方面非常被动,基本上被中间商所主导,缺乏市场话语权,是纯粹的初加工。由于多年来形成的经营习惯,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人情茶”、“关系茶”、“礼品茶”、为主解决茶叶销售问题,基本拘于本地市场,鲜有销往周边地区,难以辐射到大众市场,品牌对销售的带动效应不明显。

三、今后的打算

(一)夯实产业基础,加快现代化茶园建设。一要建立健全茶园经营权流转制度。制订有力措施,鼓励全镇茶园在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向种茶大户和茶叶龙头企业流转,扩大单体茶园经营面积,为建设标准化、机械化的现代茶园打好基础。二要研究制定有关加快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的措施,调动茶农发展良种茶的积极性,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基本实现无性系良种化,充分发挥八宝茶树良种无性繁殖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强良种苗木的产销管理,加强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选育工作。三要加快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老茶园更新改造,优化茶园结构,建设一批道路通畅、管理先进,产出高效、品种优良的现代茶叶园区。到2015年,全镇茶园总面积达到3万亩,全部建成高产茶园,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6万亩,无公害茶园1万亩,绿色有机茶园1万亩,总产达到1000吨,产值1亿元。茶农人均收入4600元,建成年生产100吨以上标准化茶叶企业4个,市级龙头企业2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个,完成QS、有机、ISO2001等质量体系认证10个。

(二)坚持科技立业,推进茶叶产业技术进步。一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茶叶科技人员队伍和农民技术队伍。培养1至2名专门从事茶叶科研和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工作,使茶叶从业人员普遍接受先进的茶叶科学技术和现代营销知识。二要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以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切入点,规范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加速实现茶业标准化。三要大力推广剪采、施肥、治虫、加工等的机械化、无烟尘加工新工艺,努力实现茶叶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同时将设施栽培技术引入茶叶生产领域,最大限度地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四要加强新名优茶开发和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汉中仙毫和黄云翠竹及经济型名优炒青绿茶,同时根据茶叶产品需求变化,开发方便、经济、保健型的茶类新产品。五要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实现茶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化。加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中心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行以施有机肥为主的栽培方法,严格执行茶叶采摘、加工、包装和储运的绿色食品操作规程。

(三)完善体制机制,提高茶叶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一要制定扶持措施,鼓励茶叶企业或茶叶经销户去外地特别是全国区域性茶叶市场开设专门销售我镇名优茶的专卖店、直营店、经销店,打入将专业市场、形成专业的贩销队伍、逐步建立起对外销售窗口。二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联营,通过合作社整合全镇资源,采取合作参股、茶园经营权流转等形式,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本地茶叶品牌,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使茶叶生产经营向专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努力打造一个知名品牌,形成统一生产执行标准,保障茶叶品质。三要借鉴西乡等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做法,千方百计使我镇名优茶进入茶叶消费高端市场。

(四)推进茶文化和茶园观光旅游开发建设,培育我镇茶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观光农业的兴起,人们对茶的爱好与需求日益增长,茶文化旅游与消费将成我镇乃至全县旅游业的重要内容。我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溶洞、温泉,和山明水秀的自然景观,将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茶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必定会促进我镇旅游业乃至与茶产业的共同发展。一要建设茶文化旅游设施。开发茶园风光欣赏、游客自采自制,绿茶传统工艺解析、茶艺表演,茶饮俗之源等项目,将现有条件较好的茶园改造成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观光茶园,隆重推出“法镇绿茶”品茗游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名茶的采制、泡饮等活动,享受悠闲时光。二要普及饮茶知识,推广茶艺活动。充分发挥茶文化的促进作用,积极宣传饮茶的保健作用、休闲功能,营造人人爱茶、人人饮茶的良好氛围。在新闻媒体开展法镇茶文化专题宣传,以茶会友,以茶传情,弘扬茶文化,培养消费群体。

2013年11月20日

篇2:良种茶叶建设自查报告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我场承建的国债项目名称是《***县国有***林场良种基地建设项目》。项目主管单位为***县林业局,项目承建单位为***县国有***林场。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林木良种基地300亩,温室大棚1000平方米,以及沟、路、渠和水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80万元,其中国家债券6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0万元。按照投资计划和项目实施方案,目前已完成整平土地300亩,深水井及输水管道设施的建设,采种采穗、种子繁育、无性繁育及试验示范区的建设。引进了一批优良品种苗木,购置了农用运输车,信息设备。已完成投资36万元,形成固定资产10万元。

二、项目的实施采取项目资金投资报帐制。先建设后报帐。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认真按照项目设计下达的工程建设计划和资金预算进行施工。自觉把好工程质量关和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关。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按照项目设计要求投入资金。无截留、滞留、违规抵扣等现象。

三、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要求进行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项目资金设专户储存,专帐管理。资金使用情况由项目领导小组、财政局严格把关。无转移、转存资金、帐外设帐、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资金,严格做到专款专用。无挤占、串用、挪用资金现象。无虚列工程开支、虚报冒领工程资金、计划外工程超标工程建设以及改变资金用途等问题。在具体的项目资金使用中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

五、项目实施过程中自觉严格财务制度。帐务清楚,及时向财政和主管部门报送工程建设情况和财务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金使用情况,自觉接受上级监督。

六、在项目的实施中建立了严格的组织管理机构。严格财务审批制度。做到财务公开,接受民主监督。资金使用由项目领导小组集体决定等财务管理措施。实行管理人员责任制: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财务人员明确分工,明确职责,各司其职。

篇3:良种茶叶建设自查报告

2009年至2011年,我镇良种补贴工作在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镇良种补贴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根据吉农农字【2012】135号文件《关于做好农作物良种补贴等政策落实情况自查自纠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和精神,于2012年3月对我镇4个村良种补贴情况,补贴面积、补贴金额进行了一次核查,现将核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落实良种补贴面积、金额及基本情况。

良种补贴是一项重要的强农惠农政策,也是一项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三年来,对我镇共补贴554055元,其中:2009年177085元(优质大豆7055亩,每亩10元,计70550元;水稻1991亩,每亩15元,计29865元;玉米7467亩,每亩10元,计74670元);2010年184735元(优质大豆6969亩,每亩10元,计69690元;水稻1991亩,每亩15元,计19865元;玉米8518亩,每亩10元,计85180元);2011年192235元(优质大豆7809亩,每亩10元,计78090元;水稻1991亩,每亩15元,计29865元;玉米8428亩,每亩10元,计84280元)。以上三项农作物品种、面积补贴金额通过核查情况看,已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

二、在开展良种补贴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是良种补贴工作的重要保证。良种补贴工作政策性强,社会影响大,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为此,镇政府高度重视,把良种补贴工作放在首位。

(二)、加强宣传、精心组织、落实良种补贴政策。

为了增强农民对良种补贴的透明度,我镇补贴工作人员到村组户进行发放告农户书,通过大力宣传,达到了粮食直补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之目的。

(三)、明确责任,规范指导下,全面推进良种补贴工作。良种补贴工作环节多、时间性强、要求高、工作量大、情况复杂,为此,镇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会议明确了四个重点:一是明确补贴原则,二是明确补贴范围及标准,三是明确补贴方式,四是明确补贴工作程序;四个公开:补贴政策公开、补贴面积公开、补贴标准公开、补贴农户公开,确保粮补工作不走过场。

三、惠农补贴工作开展自查中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镇此次良种补贴自查情况来看,我镇良种补贴工作虽然一一按照上级的要求认真落实了各项良种补贴政

策,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补贴工作涉及面大、环节多,且工作量大,工作起来有

鞭长莫及之感。二是宣传不够,在政策宣传方面还存在死角,还有农民对政策了解不全面的情况存在。

针对这次检查工作,我们认真对照检查内容,逐项检查落实情况,没挤占、挪用现象,以后我们也会对这项工作常抓不懈,不断提高惠农资金的使用效果,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篇4:茶叶标准园自查报告

我县承担的农业部2011年“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县茶叶标准园项目,按照《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2011‟67号)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紧急通知》(农办财„2011‟96号)等有关文件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通过县农业局精心组织和项目实施乡镇及项目业主、相关部门协同作战、艰苦努力,全面完成了项目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保证质量,完成项目建设

按照《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1年“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资金的通知》(川财农„2011‟327号)文件精神和《××县农业局 ××县财政局关于报送<××县茶叶标准园建设实施方案>的报告》(屏农„2011‟50号)要求,我县茶叶标准园创建具体目标任务为:新建良种示范茶园100亩;通过集成推广关键技术,使项目区现有1100亩茶园平均亩产值达到5000元以上。项目由××县翠苑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承担,建设地点为××县锦屏镇集翠村。

根据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创建规范(试行),我县茶园标准园创建项目已保质保量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创建茶叶标准园1337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11.42%。其中新建茶叶标准210亩,完成目标任务的210%,通过集成推广关键技术,使项目区1127亩茶园实现茶园绿色防控和茶园田间作业机械化,完成目标任务的102.5%。)。

(二)完善了园区基础设施,修建蓄水池24口(其中容积10 m³20口,容积50 m³4口)共400m³,耕作道2205m(其中1.8m宽1240m,0.8m宽965m),水渠1175m。

(三)购买茶园管理机械和茶树病虫害设备,建立了绿色防控档案、田间管理档案和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四)在园区内竖立《茶叶标准园建设》标牌,加强宣传。

二、完善制度,保障资金使用

(一)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

项目建设国家投入资金73万元。其中:茶叶标准园建设专项资金50万元,配套整合科技扶贫项目资金23万元。资金使用情况如下:

1、整合科技扶贫项目资金共23万元,主要用于茶苗采购以及先进技术的推广。

2、茶叶标准园建设专项资金

⑴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5.1万元。其中:茶苗采购1.5万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6万元;培训及资料等2万元。

⑵改善生产条件41.37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36.27万元(修建蓄水池400 m³,使用资金11万元,修建田间工作道2205m,使用资金18.81万元,修建水渠1175m,使用资金6.46万元。)。配置茶园管理设施设备(粘虫色板、杀虫灯、茶园修剪机、茶园采茶机,茶园微耕机)5.1万元。

⑶实施全程质量安全管理(包括茶园投入品的使用监管,生产档案记录,对产品实施定期和不定期检测等环节的劳务费、差旅费、产品检测费等)3.53万元。

⑷合计:50万元。

(二)资金使用保障制度

为保障项目资金严格按规定使用,项目资金全额转入合作社专户,由县财政局和县农业局负责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实行专款专户管理,专帐核算,确保项目资金按照农业部、财政部《通知》(农办财[2011]67号和农办财[2011]96号)和既定实施方案要求,补助到农户、应用到项目建设。根据自查结果显示,资金使用情况符合规定。未出现挤占挪用项目资金、以拨代支、虚报项目开支等问题。

三、领导重视、明确相关责任

县府办以屏府办函„2011‟52号文件成立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县农业局局长为副组长,县财政局、县农工办、县扶贫办、县水务局和锦屏镇主要领导以及××县××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为成员的茶叶标准园建设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集约项目、集约资金、集约技术,研究制定建设工作方案和政策,协调解决建设工作中的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局局长兼任。同时,县农业局成立了由茶技站、土肥站、植保站相关人员组成的茶叶标准园建设技术指导组,负责技术方案的制定,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解决技术疑难。

四、多管齐下,加强宣传引导

为了扩大茶叶标准园的示范效应。我县采取了多种手段加大茶叶标准园建设的宣传力度,一是在园区内竖立《茶叶标准园建设》标牌;二是通过县电视台宣传报道、印发宣传资料、简报等广泛进行宣传;三是通过各种会议进行宣传。使茶叶标准园的建设工作,做到全县皆知、人人了解,并充分认识茶叶标准园建设的重要性,促进××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扎实推进,建设成效显著

(一)建园生态化,培园标准化,管园机械化

1、推广普及茶果间种模式。为增加茶农经济效益,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我县茶叶标准园中的710亩实行了茶果间作的立体种植模式,其中新建的210亩茶园均间作茵红李,500亩为茶-梨间作茶园。项目新创建的1127亩茶叶标准园茶叶平均亩产值已达6200元,较2010年亩增收1650元。

2、全面推进项目区绿色防控。项目区充分利用科技优势,采取绿色防控,通过安装粘虫色板、杀虫灯等科技手段以及茶园养鸡等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并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通过制订农药使用规范以及统防统治方案,确保了茶园合理用药,科学用药。不仅使项目区全面实现病虫害统防统治,农药统购、统供、统配和统施“四统一”,更重要的是减少和控制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农药使用成本。2011年亩施农药平均减少60%,节约农药成本24元。

3、改善园区生产条件,推进节水灌溉与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完善标准园区基础设施以及开展测土配方工程,改善园区生产条件。目前已完成园区水、路设施配套建设,建有排、蓄、灌水系统,实现园区能灌能排。并利用节水灌溉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养分综合管理,有机肥与化肥配合,基肥和追肥配合,实现按需施肥。

4、推广机械应用促进茶园标准化管理,降低劳动成本。通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茶叶标准园实现茶园管理机械化,使用机械进行采摘、修剪、耕作、除草,一方面促进了茶园管理标准化,有利于茶农增产增收,另一方面,机械化管理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投入,解决了劳动力缺乏的难题,实现每亩生产成本节约450元,节本增效效果显著。

(二)制立标准,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农药和肥料使用管理制度

在生产中加大对投入品的管理,做到不购买、不使用禁用的农药和肥料,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和肥料,目前已建立农药、肥料进出库档案,做到农药、肥料购买、存放、使用专人负责,实现随时可查。

2、制订茶叶生产技术标准

做到生产技术规程,管理责任到园,专家技术指导到园,产品质量检测到园,指导农民按照生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并建立统一的生产档案,全面记录农事操作管理,对标准园实行统一生产管理,目前已逐步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产品质量可查询,确保责任可追究。

3、园区标准化带动加工标准化,提高产品安全质量 通过标准园区建设,促进茶叶原料生产标准化、清洁化,带动了生产加工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车间,配套相应的工艺和设备,满足了标准化、清洁化的生产要求。并建立了生产工艺管理制度,实现产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生产。

六、总结经验,完善不足之处

虽然我县茶叶标准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今后,我县将严格农业部、财政部《通知》(农办财[2011]67号和农办财[2011]9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不断学习、提高,找问题,添措施,完善不足。通过茶叶标准园的示范效应,带动我县万亩现代茶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促进茶农增产增收,推动我县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县农业局

篇5: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途径调研报告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途径调研报告2010-06-29 19:16:12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途径调研报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途径调研报告(2)随着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优良的畜禽品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抓良种、抓畜禽良种工程建设,构建先进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对于促进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及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目前良种繁育体系现状

近几年,我国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种畜禽企业相继成立起来,数量增加很快,通过引进培育优良品种,使部分

畜禽良种生产性能达到先进水平。目前,我市具有市级管理、省级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企业72家,市级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企业7家,按种类分种鸡场43个、种猪场28个、种羊场2个、种兔场1个、牛冻精经营合作社5家,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资格且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猪人工输精站 77个,牛改良站121个,羊改良站 83个,县级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358本,这些种畜禽企业构成了我市现有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主体,承担着主要的品种、育种和供种任务。同时,由于我市种畜禽饲养量大,生产的产品除满足锦州市场,还销售到省内外其它城市,商品鸡雏和种蛋销售到沈阳、辽阳、鞍山、朝阳、赤峰、山东、河南、内蒙等地,畜牧业生产中使用的良种90%来源于现有繁育体系,为种畜禽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种畜禽监督管理队伍建设上,锦州市率先成立种畜禽质量监督检验站,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种畜禽监督管理队伍进一步壮大,监督执法能力得到加强,畜牧技术推广站的工作职能从过去单纯的技术推广增加到种畜禽监督管理,规范种畜禽市场生产、经营活动,搞好种畜禽质量鉴定工作,打击种畜禽生产经营中的制假售假、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遏制种畜禽市场恶意炒作和低水平竞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辽宁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转变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改善服务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为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做出新贡献。

但是,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也在制约着相待畜牧业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

1、目前有相当数量的种畜禽场存在着基础建设薄弱、养殖环境较差;防疫条件不合格、技术力量差、饲养管理粗放、缺乏科学先进的管理、繁育、饲养技术;场内无规章制度和生产、育种记录等问题。

2、良繁体系内部构成不配套,具有一定规模的种畜禽企业少,我市列入省级扩繁场只有黑山县益农种猪繁育有限公司一家,原种猪场为零,具有一定规模、年存栏800—500头的种猪场只有9家,达到市级管理、省级发证种畜禽场的仅有72家,多数规模畜禽养殖专业场(户)均以自繁自养形式进行生产,特别是小规模种畜禽场居多,尽管国家在近几年抓了重点种畜禽场的建设,但有些种畜禽场在建设规模和场区建设规范等方面缺乏科学性,生产方向不明,责职不清,产品质量低劣,代次混乱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甚至用商品畜当种畜向社会出售,使群众引种不便。饲养种禽的企业都是从外地引进的父母代、缺少具有一定规模的祖代种鸡场,盲目引种,造成种畜禽场的重复建设与空缺断层并存,种畜禽生产的过剩与紧缺同在。

3、种畜禽监督管理工作不够规范 少数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孵化的单位和个人未办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

证》;造成底数不清,对不同品种的数量、结构、分布以及供种能力的情况不甚了解。在品种引进、培育、改良及良种体系的规划、布局、建设等项工作中缺少详实的依据,也给畜牧业生产的指导带来困难。

4、资金缺乏影响种畜禽监督管理工作开展,由于种畜禽监管工作经费紧张而影响种畜禽监督管理工作开展,例如: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现场勘验、开展种畜禽场疫病监测等工作,一个种猪场搞一次疫病监测,每一头猪需要费用如下:猪瘟35元、口蹄疫25元、蓝耳病10元、猪伪狂犬病10元、圆环病毒2型10元、布氏杆菌病2元、合计102元/头,防控服费用:30元/人,如果距离较远,则需交通费用:150元/天、其他费用:50元/天,一个种鸡场搞一次疫病监测需要费用 600--800 元,3—6元/只鸡,种畜禽监督管理站对开展此项工作十分困难。

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1、加强种畜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建立符合我国畜牧业生产实际的良种繁育体系,各级政府应不断增加对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投入,利用国家在未来几年里向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行倾斜政策,强化种畜禽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优良品种的供种能力,加大优良品种的引进力度,加强种畜禽培育、扩繁、推广、利用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从对现有基础的整顿、完善、提高入手,建立起一套监督管理有效的科学、实用的种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为不断提高我国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创造必要的条件。

篇6:良种茶叶建设自查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项目名称:白山市江源区爱林村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

建设地点: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城墙街道爱林村

建设性质:新建

资金申请额度:20万元

爱林村位于江源区北部,全村办幅原面积35.2平方公里,全村辖8个自然屯,工农混居。农村总户数310户,1031人,其中:贫困户21户,特困户7户。全村实有耕地面积98.13公顷。林地面积32平方公里。村内自然资源丰富,林木各类繁多,铁矿石储量丰富。距鹤大公路1000米,距靖白公路500米,紧邻白河铁路,交通便利。自来水、高压电一应俱全。

由于我村尚属贫困村,耕地少、人口多,人均占有耕地不到2亩,农民收入微薄,为使本村尽快脱贫,经村民大会讨论,决定依托江源区政府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之势,引进食用菌良种繁育项目,建成年产母种3万支,原种年生产14万袋,栽培种年生产600万袋,的食用菌繁育基地。

该项目总投资1133.03万元,建成后,在三年内可逐步达到1000万袋生产能力,能辅射江源区8个镇及白山、通化两个地区,为社会提供8000多个就业机会,带动数千农户投身食用菌生产。一业兴,百业旺。食用菌生产的发展,还可拉动菌需设备制造、物资供应、产品流通等相关产业发展。届时,食用菌业产值可以逾亿元,为农民年增收2000多万元,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这就可以大大加快我地区食用菌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进程,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带来新的机遇,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将采取公司﹢基地(分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在生产上,由公司提供母种和原种,基地提供栽培种。公司本身生产一部分食用菌,大部分食用菌将由基地和栽培户生产,以提高社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现在资金方面尚有缺口,为了能够使我村民尽快致富,请求政府在资金上给予一定支持,使该项目能尽快投产,早日实现我村脱贫致富的梦想。

白山市江源区城墙街道爱林村

上一篇:摘下心灵的藤蔓作文下一篇:山乡野趣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