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秋季传染病教案

2024-04-28

防秋季传染病教案(精选12篇)

篇1:防秋季传染病教案

秋季防传染病教育教学设计

-----303中队

教学时间:10月19日

教学目的:了解秋季传染病有哪些及怎样预防。教学过程:

秋季气温变化大,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同时雨水较多,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两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走后发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病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和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因为秋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所以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请大家不要麻痹大意。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细菌性(阿米疮痢疾)痢疾、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因为秋季天气仍然炎热,各种细菌、病毒性仍处于旺盛生长繁殖期,食物、水源、环境仍然容易受到传染,所以疾病仍容易发生与流行。

1、要搞好室内卫生,搞好粪便管理,清除拉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四害;

2、搞好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吃苍蝇、蟑螂等叮爬过的食物,碗、筷等餐具要严格消毒,传染病人和带菌者要暂时调离饮食服务工作岗位;

3、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五要”、“七不要”。(即“五要”即要按时作息;要睡前刷牙;要饭前、便后洗手;要勤洗澡洗衣服;要勤剪指甲勤理发。“七不要”即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物;不吸烟吸毒;不喝生水;不食不洁食品;不用公共毛巾和未消毒杯碗、筷。)

4、肠道传染病的普通症状,起病急,腹痛,腹泻,排稀便一天可达十次以上,继之脓血便,偶尔伴有轻度发热,四肢无力。严重的有恶心、呕吐、脱水等症状。

5、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及时向医务室报告,做到早隔离、早治疗。

篇2:防秋季传染病教案

班会目的:

1、让学生了解一些秋季易得的疾病知识。

2、让学生学会如何预防这些传染病。

班会过程:

一、谈话导入

秋季入学以后,昼夜温差很大,我们的身体很难适应,因此非常容易得病。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类疾病的发生。

二、讲解传染病知识

1、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普通性感冒

成人感冒以鼻病毒为主,儿童以副流感病毒及呼吸道融合病毒为主。临床表现:潜伏期短,约一天左右,起病较急,一般仅有轻度发热,体温多不超过39摄氏度。常咽痛、头痛、全身乏力,并有鼻塞、喷嚏、流涕、胃不适等。

3、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是小儿、未患过麻疹者,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烧、咳嗽、流涕、睑结膜充血及口腔黏膜有麻疹黏膜斑。发热3-4天后出现全身红色斑丘疹,经一周左右可自然恢复,注意防止合并肺炎、心肌炎。

4、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开始常有低热,上呼吸道及胃肠道症状,此期约为一天。发热一天左右即出现皮疹。先由躯干及头部出现,后见于面部及四肢,皮疹躯干多四肢少呈向心性分布。起初为小丘疹,一天内即变成泡疹、透明如水珠,椭圆形、大小不一。周围有红晕,皮疹有搔痒感,水泡一天后混浊,2-3天干缩结痂,一两周内痂皮先后脱落不留瘢痕,起病三、四天内皮疹陆续分批出现。

三、预防秋季常见传染病应该注意什么?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2、教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秋季传染病的关键。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5、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

6、衣、食细节要注意。

7、切莫讳疾忌医。

四、总结

篇3:秋季养鸭防鸭瘟

1. 临床症状。

此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4天。病鸭初期表现为精神萎靡, 头颈缩起, 呼吸困难, 食欲降低, 渴欲增加, 不愿下水;两肢发软, 步态蹒跚, 经常卧地, 难于走动, 驱赶时两翅扑地而走;眼四周湿润、怕光、流泪, 有的因附有脓性分泌物而两眼粘合;鼻孔内流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体温急剧升高至43℃~44℃, 呈稽留热型;病鸭下痢, 排绿色稀便, 有时为灰白色, 肛门周围羽毛被污染, 常附有稀粪结块。发病后期, 病鸭体温下降, 体质衰竭, 不久死亡。产蛋鸭群的产蛋量减少30%左右, 随着死亡率的增高, 可减产60%以上, 甚至停产。病鸭在出现症状后1~5天内死亡。

2. 防治措施。

篇4:秋季常见传染病的信号

痢疾如起病急,突然发冷发热,而更主要的是腹痛,大使次数刷增,甚至一天30~40次,呈红白冻样,一般脓比较多,肛门老有坠胀感。这种情况多半是得了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

如病情比上面的轻,不发烧或只有低烧,大便每天10次以下,颜色暗褐(巧克力色),脓也比较少,总有一些粪便,但是臭味重,下坠感觉也不明显,则可能是阿米巴痢疾(简称虫痢)。

小孩如在夏秋季突然高热,抽筋、说胡话,虽未拉稀,只听得肚里咕咕作响,应考虑可能是急性中毒性菌痢,需急送医院救治。

副霍乱如有剧烈腹泻和呕吐(也有仅是一般腹泻,甚至不呕吐),排泄呕吐物象淘米水样子,病人并没有肛门部坠胀感,严重者过若干小时后出现神志不安、口渴、口唇干燥、肌肉痉挛、尿少或尿闭等危险症状,此要考虑到副霍乱的可能性,需立即送医院诊治。

伤寒如果有了下列症状:(1)持续发热(甚至高热)好多天不退,有的还说胡话或昏迷,(2)热度虽高,但脉搏跳动次数增加不多,需即到医院检查是否得了伤寒。

食物中毒如果由于吃了病畜病禽的肉类或其他被污染变质的食物,经几小时(最多一天)后,有恶心、呕吐和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的,则可能得了胃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此病集体发病多(吃了同一来源受污染的食物),也有单独发病的。

如果是吃了被肉毒杆菌外毒素污染了的罐头或瓶子装的食品或腊肠等等,经6~36小时后,感觉全身发软、眩晕,随即出现眼睑下垂、复视、声音嘶哑、说话困难,甚至吞咽和呼吸困难等肌肉麻痹现象,则很可能是肉毒中毒,这是一种神经型的细菌性食物中毒,重者有生命危险,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肝炎其信号有(1)倦怠无力,食欲不好、恶心呕吐、上腹部不舒服、有时还会感到腹痛,特别是右上腹部疼痛,个别人还会大便干燥或泻肚子,(2)有轻重不等的低烧(很少超过39℃),(8)触摸腹部右肋骨下,常可发现肝脏肿大,并多少有些压痛;人们常易把这些误认为只是胃肠疾病或伤风感冒,实际已有可能进入肝炎的第一病期一一黄疽前期,但没有黄疸的表现,(4)如5~7天或更长一些时间后,首先发现尿色变深,有如浓茶;眼睛的眼白部分出现黄色,接着是全身皮肤发黄。这已进入肝炎第二期——黄疸期。但也有不少肝炎病人自始至终不出现黄疸,仅有发热、恶心、呕吐和肝肿大等症状;也有些病人以低热、乏力、消瘦和食欲不好为主,而肝功能正常。’因此,特别是在肝炎流行地区,凡出现胃肠道障碍的症状,又有肝脏肿大,右上腹常有轻重不同程度压痛、两肋胀痛不适者,都应考虑肝炎的可能,要立即去医院检查治疗。

乙脑7~9月份,在有蚊虫的地区、如遇到。(1)突然发烧、头痛,甚至有寒战、呕吐、烦躁不安,说胡话,有时还可能抽风,严重时常发生昏迷,以及有四肢无力、食欲不好、全身酸痛等症状者,(2)检查发现颈部发硬,头不能向前弯的情况,则必须考虑是否患流行性乙型脑炎(也叫大脑炎,简称乙脑),(8)乙脑病人主要是未成年人(约80%是20岁以下的,尤以8~6岁儿童患病较多)。

疟疾在有蚊虫的地区,如果出现:(1)感到疲劳、金身乏力、头痛、头晕、食欲不振;(2)接着突然全身发冷、寒战、甚至牙齿“格格”作响,皮肤起鸡皮疙瘩,烦躁不安,有时还可能恶心呕吐;(8)经过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平均1小时左右)的发冷期后,转入高烧(多在39℃以上)。病人颜面潮红,四肢酸痛,头痛剧烈,呼吸比较急促,持续8~4小时;(4)然后病人又浑身大汗,体温下降,各种症状逐渐消失,最后仿佛没有病一样。夏秋季有以上症状、肝脾又肿大者,可到医院化验检查,确定是否得了疟疾。

篇5:小学秋季传染病预防教案

教学内容: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习秋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2.让学生明白、了解秋传染病的预防知识的重要性、实用性。3.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卫生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时间:2017年11月20日 教学过程:

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秋季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所以说秋季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一、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 —— 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1.霍乱 :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夏秋季为流行季节。人群普遍易感。常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而传播。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2.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本病以夏秋季多发,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接触、苍蝇和蟑螂传播。

3.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常年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4.甲型肝炎:是由通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是我国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发烧、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肤发黄、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脏有肿大和触痛或叩痛的体征。

5.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

○ 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以饮食卫生为重点,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

1.提倡良好的个人和饮食卫生习惯。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实行分餐制,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罐头食品出现鼓起,色香味改变的情况,不可食用。不喝生水。

2.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3.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二、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必要时可进行疫苗的接种: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三、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 虫媒传染病预防措施

这种传染病预防的最好措施是防止被蚊子叮咬,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子;注意居室灭蚊;如果不能保证彻底灭蚊,房间内则要有有效的防蚊设施,使用蚊帐。使用驱蚊剂,应每隔数小时重复涂搽;外出时(特别是由黄昏至日出时)穿长袖衣服;对早期发现的病人,应早期诊断、早期隔离,防止病毒传播。若在旅行期间或之后有任何高热或类似感冒病征等病的话,要尽快看医生治疗和接受血液检查,越早诊治越有效。

○ 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习惯大食堂的饭菜,确实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有的同学不喜欢食堂的饭菜,可能就会选择其它的一些包装食品和快餐食品等。口味也许对了,但这些食品难以保证同学们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学校的饭菜可能不是每顿都那么可口,但是卫生、营养,有利于身体的成长,不要随便吃营养少、热量大的快餐食品,少吃零食等,因为经常吃零食会影响食欲,妨碍正餐的摄入量。另外还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有的同学喝饮料喝上了瘾,都不会喝水了,这样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

○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住校学生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非常重要。要勤洗澡、勤换内衣裤,床铺保持干燥整洁卫生。自己的毛巾、洗漱用具、碗筷、水杯等自己用,不要用别人的,也不要借给别人用。吃饭时不要碗筷不分你我,避免某些传染病的交叉感染。

○ 根据气候变化适量增减衣物

秋季温差较大,气温变化幅度也增大,同学们容易患扁桃体炎等病症,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引发严重危害,因此要特别提防。

篇6:防秋季传染病教案

健康教育

——秋冬季节谨防传染病

教学目的:

1、2、让学生了解一些秋冬季易得的疾病知识。让孩子学会如何预防这些传染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讲故事导入今天的主题。

二、讲解传染病知识

三、怎样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教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

2、接种疫苗。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秋季传染病的关键。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5、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

6、衣、食细节要注意。

7、切莫讳疾忌医。

篇7:秋季传染病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

秋季季是各种流行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尤其是近期甲型H1N1流感,我校领导非常重视,于9月11日立即召开领导班子会议,按照教育局通知有关要求,在校内开展学校卫生安全、传染疾病预防自查工作,针对检查出现的问题强化了整改措施。

一、强化领导,细化分工

建立了领导小组。具体组织领导全校传染疾病预防工作。组 长:王鹏程

副组长:马志锐

成 员:马红治、吕宗仁、马强、王继祖、马万喜及各班班主任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主 任:马红治

成 员:马强、吕宗仁

1、疫情报告组

成 员:各班班主任

2、现场隔离组

成 员:王尚秀、马兴康、马兴玉

3、病员救助组

成 员:王淑红及各班班主任

4、教育宣传组

成 员:马强及各班班主任

二、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如《传染病预防应急预案》、《甲型H1N1预防预案》、《卫生制度》、《安全制度》、《卫生打扫制度》、《晨检登记制度》等。

三、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宣传

今秋开学以来,利用广播、板报、晨会等时间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传染病治疗知识》的宣传教育。

四、加大了投入

学期初我校对卫生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购置了必要的常用药品,以保证我校对日常性传染病的治疗。

五、严格监控

严格落实晨检制度及因病缺课学生病因追踪登记制度。每天早晨,班主任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全面检查,做到学生有病早发现,早汇报,早治疗。

为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避免春季传染病的发生,学校要求各班级做到以下几点。

1、开窗户通风换气,使空气流通,保证室内空气新鲜。政教处安排值周生加强检查。

2、要求各班级卫生员进行晨检,做好晨检报告和因病缺课报告,同学中如果有发烧在37.5度以上的,班主任应该及时上报政教。政教详细记录,以了解学生发病情况。发烧同学应该回家居家隔离休息治疗,避免造成同学之间传染病的相互传播。

3、注意环境的清洁,在卫生清扫时一定要注意先洒水后扫地然后再拖地。避免清扫时造成尘土飞扬。

4、注意手的卫生,因为手的接触面比较广,因此手上的细菌和病毒比较多,因此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以防传染病。

5、课间时间要求同学到室外活动,一是可以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二是呼吸新鲜空气,预防传染病。

6、感冒的同学应注意咳嗽、打喷嚏时注意用手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乱飞,造成空气的污染。

7、应该注意不要面对人咳嗽。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和乱擤鼻涕,用手纸将鼻涕和痰液等包好,自行处理,避免污染空气,传染他人。

8、由于春季气温乍暖还寒,不宜骤减棉服,因此,一定要注意衣着的保暖。

9、提示同学们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到卫生不合格的饭店吃饭,不买无证商贩的食品,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严格把好“病从口入”关。

在自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上学路上喜欢购买校外路边摊点上的零食,带来卫生上的隐患。学校规模小,没有健教师,专业不具备,没有医务室,只是凭经验来判断学生的疾病预防。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解决。

总体上看,我校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教师,对学校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重视程度较高,对学生的教育进行得比较扎实,达

到了经常化,工作措施也比较到位,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努力,力求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沙沟中学

篇8:秋季谨防3类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

霍乱 由霍乱弧菌引起,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等。可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传播。

伤寒 由伤寒杆菌引起,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肝脾肿大、玫瑰疹等。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接触、苍蝇和蟑螂传播。

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

专家提醒:防范这些传染病要保持良好的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以饮食卫生为重点,把好“病从口入”关,加强自身防护;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营养要丰富。一旦感染肠道传染病,立即就医,切忌胡乱用药。

“吸进去”的呼吸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

流感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结核病 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麻疹 传染性很强,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中耳炎、气管炎、肺炎、麻疹脑炎等症。

专家提醒:要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到公共场所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必要时可接种疫苗,如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叮咬传播”的虫媒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是以昆虫为媒介,“叮咬传播”的传染病,蚊、螨、虱子、跳蚤等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流行性出血热 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恙虫病 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啮齿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病患者多有野外作业史,起病急,有高热、毒血症、皮疹、焦痂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乙脑 由乙脑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不醒等症状,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

专家建议:防止被蚊虫叮咬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外出时,穿长袖衣服,尽量避免到杂草丛中;旅行期间或之后,如出现任何高热或类似感冒病征等现象,应尽快就医。

(责编:辛娅)

篇9:秋季常见传染病知识培训

时 间:2014年8月13号

地 点:杨各庄医院四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体乡医、临床科室人员

内 容:

一、秋冬季易发传染病

二、几种主要传染病及症状

三、预防措施

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初秋时,气温较高,同时雨水较多,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从晚秋至冬季,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寒冷、风大干燥,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同时由于人流集中,接触密切,一旦人群中有患者出现,极易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引起局部暴发。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秋季易发传染病

(一)肠道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和甲型肝炎等。这类传染病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用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进食后发病。

(二)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三)虫媒传染病

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传播,如蚊子,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二.几种主要传染病及症状

(一)甲型肝炎(简称甲肝)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肠道传染病。该病以粪便和饮食为主要传播渠道,病人的粪便、尿、呕吐物污染周围环境,食物、食具、水源或人的手染上病毒后未经消毒,很容易传染给他人。

(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很急,传染性强,容易造成暴发性流行。表现为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开始表现为怕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患者感觉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部分病人可有咳嗽、喷嚏、流涕、鼻塞。有的可见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的以肺炎症状为主,发病1-2天后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急,同时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除上述一般症状外,最大的特点是口腔周围的唾液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边缘不清楚。张口或者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疼痛,尤其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会加剧,肿胀会在4-5天消退。

(四)麻疹

麻疹发病初期,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现象。发病2-3天后,口腔黏膜会有改变,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围有红晕。这种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所特有的症状,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病3-4天后,开始出皮疹。皮疹会按照耳后、颈部至面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现。出疹一般持续3-5天,这期间持续高烧,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疹子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减轻。

(五)水痘

潜伏期7~17天。

前驱期:婴幼儿常无前驱症状。年长儿或成人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上呼吸道症状,1~2日后才出疹。偶可出现前驱疹。

出疹期:发热同时或1~2天后出疹,皮疹有以下特点:

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皮疹发展迅速,开始为红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形成疱疹,疱疹时感皮肤搔痒,然后干结成痂,此过程有时只需6~8小时。如无感染,1~2周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痂痕;皮疹常呈椭园形,3~5mm,周围有红晕,疱疹浅表易破。疱液初为透明,后混浊,继发感染可呈脓性,结痂时间延长并可留有痂痕;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及四肢近端。数目由数个至数千个不等;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口腔、外阴、眼结合膜等处粘膜可发生浅表疱疹,易破溃形成浅表性溃疡,有疼痛。

(六)肺结核

全身症状:

1、全身不适、倦怠、乏力、不能坚持日常工作,容易烦躁,有心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妇女月经不正常等轻度毒性和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2、发热:是肺结核的早期症状之一。

3、盗汗。多发生在重症患者,在入睡或睡醒时全身出汗,严重者衣服尽湿,伴随衰竭感。

局部症状:

1、咳嗽、咳痰。早期咳嗽轻微,无痰或有少量黏液痰。病变扩大,有空洞形成时,则痰液呈脓性,量较多。若并发支气管结核则咳嗽加剧;如有支气管狭窄,则有局限性哮鸣。支气管淋巴结核压迫支气管时,可引起呛咳或喘鸣音。

2、咯血。约1/3-1/2的病人有咯血,咯血量不等。病灶炎症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可引起痰中代血或夹血。小血管损伤时可有中等量咯血,空洞壁上较大动脉瘤破裂,可以引起大量咯血。大量咯血后常伴发热,几天的低热是小支气管内血液的吸收所引起的;高热则是病灶扩散的表现。

3、胸痛。部位不定的隐痛常是神经发射作用引起的,不受呼吸影响。固定部位针刺样疼痛、随呼吸和咳嗽加重等,是因为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所引起的。如果膈胸膜受到刺激,疼痛可放射到肩部和上腹部。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

潜伏期为4~21天,整个病程分为三期:

1、初期:病程第1~3天,有高热、呕吐、头痛、嗜睡;

2、极期:病程第4~10天,头痛加剧,自好睡、昏睡至昏迷,惊厥或抽痉,肢体瘫痪或僵直,有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表现,深度昏迷病人可发生呼吸衰竭。颅内病变部位不同还可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此期持续10天左右;

3、恢复期:多数病人体温下降,神志逐渐清醒,语言功能及神经反射逐渐恢复,少数人会有失语、瘫痪、智力障碍等,经治疗在半年内恢复,半年后仍遗留上述症状称之为后遗症。

三、预防措施

(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搞好室内外卫生,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经常晒洗衣物及被褥。搞好粪便管理,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蝇滋生地,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等四害。

(二)搞好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吃苍蝇、蟑螂叮爬过食物;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河鲜或海鲜;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蒸透;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生吃瓜果要削皮,喝开水不喝生水,碗、筷等餐具要严格消毒,生熟刀板要分开;传染病人和带菌者要暂时调离饮食服务工作岗位。

(三)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归家和拿钱钞后洗手的良好习惯。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到被污染的河、塘中取水、洗澡。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勤洗手、勤洗澡、常刷牙,纠正不良习惯。

(四)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病毒传播。病人的食具、用具要严格消毒,粪便和排泄物更要用漂白粉等消毒处理。对肝炎病人要严格进行隔离治疗,待无传染性后才能回家。

(五)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1、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尽可能避免与确诊的呼吸道患者接触。

2、随时关注天气预报,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淋雨、受凉。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原体容易侵入。

3、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户外锻炼,如早操、晨跑、气功、散步、游泳、太极拳等。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平时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增强体质,提供机体抗病能力。

4、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补充营养。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解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要注意饮食均衡,保证每天适量的蛋白质、淀粉、脂肪、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多喝温开水或茶水,保持鼻黏膜和咽喉部的湿润。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秋冬季肠道传染病。

(六)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疫苗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流脑等疫苗。

传染病培训工作总结

为提高我镇村级卫生人员的传染病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响应上级要求,我院于8月13日对本镇全体乡医、临床科室人员进行了秋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精心准备

针对村级医务人员专业多、层次多和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的实际情况,在培训前我镇卫生院强化了组织领导,精心准备了课件和培训资料,在选取资料的时候注意了理论知识和实用性,丰富了培训内容,为此次培训成功打下了基础。

二、明确目的,突出重点

开展医务人员培训是医务工作者学习和提高的有效途径。为了使我镇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培训是保障。所以在培训资料的选取过程中,不仅准备了秋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而且对常见秋季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也有所涉及,在培训结束后还采取了书面考核对所学进行了巩固。

三、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效

此次培训的开展,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的欢迎和好评,有利于发展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对秋季常见传染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篇10: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季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一、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 —— 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1.霍乱

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夏秋季为流行季节。人群普遍易感。常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而传播。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2.伤寒

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本病以夏秋季多发,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接触、苍蝇和蟑螂传播。

3.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常年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4.甲型肝炎

是由通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是我国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发烧、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肤发黄、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脏有肿大和触痛或叩痛的体征。

5.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

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

○ 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以饮食卫生为重点,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

2.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3.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

二、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等。○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三、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虫媒传染病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是防止被蚊子叮咬,消灭蚊子对早期发现的病人,应早期诊断、早期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 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篇11:防秋季传染病教案

秋季传染病活动情况总结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按照国家、省、市爱卫办《关于深入开展秋季爱国卫生运动切实防控传染病的通知》的文件精神,金湖乡结合实际深入开展秋季爱国卫生运动,切实防控传染病,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动员部署,制定方案。金湖乡根据各级爱卫办《关于深入开展秋季爱国卫生运动切实防控传染病的通知》,及时制定《金湖乡关于深入开展秋季爱国卫生运动切实防控传染病的通知》,并迅速下发到各村(场),村委会按照通知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二是加强宣传,全力参与。各村(场)要采取黑板报、横幅、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宣传动员,号召广大村民开展灭蚊灭鼠活动、降低蚊鼠密度,要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开展卫生大扫除和集中组织开展灭蚊灭鼠活动。要做到“三个一”:即办一个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大力开展秋冬季重点传染病防制知识的宣传,力争做到家喻户晓;组织一支队伍开展环境整治;完善一套制度,巩固和提升创卫工作成果。

篇12:夏秋季传染病的预防

夏秋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除了胃肠炎等常见疾病以外,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细菌性痢疾,甲肝,乙型脑炎,手足口病等也会发病,如不能及时干预和控制,还会造成暴发流行。学校学生人数多而且集中是传染病好发场所,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进步,学校需大力加强对夏秋季传染病的防治。

一、夏秋季常见传染病的种类

一般夏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1、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及其传播途径

每到夏秋季腹泻的病人显著增多。腹泻的病因很多,如消化不良、急性血吸虫病、毒蘑菇中毒,甚至服用某些药物等都可以引起腹泻。夏秋季天气炎热,病菌容易孽生繁殖,加上苍蝇、蟑螂之类害虫活动频繁,也容易传染肠道疾病。所以在夏秋季腹泻中以急性肠道感染最为多见。1.1常见的夏秋季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 由细菌或细菌的毒素引起。常常有共同进餐的人一齐发病的情况,且有严重呕吐的症状。

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病人有排便不尽的感觉,粪便可呈脓血状,常伴有发热,儿童患者可能会休克。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阿米巴痢疾 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粪便呈果酱样。病毒性肠炎 也叫做流行性腹泻。病人常伴有感冒等症状。1.2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经水传播 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经食物传播 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接触传播 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昆虫传播 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2、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夏秋季是流感、肺炎、麻疹、水痘、腮腺炎、流脑、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流感

主要症状:症状是起病很急,除了很明显的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外,还伴有剧烈的头痛,幼儿怕冷、发热、咽喉痛、全身酸痛无力、眼结膜充血。有的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情况。有的以肺炎症状为主,发病1-2天后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部分患儿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如嗜睡、抽风等。如果治疗不及时,幼儿身体的免疫力下降,还会引发中耳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

腮腺炎

主要症状:发病急,同时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除上述一般症状外,腮腺炎最大的特点是口腔周围的6个唾液腺肿大。腮腺 2 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边缘不清楚。张口或者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疼痛,尤其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会加剧,肿胀会在4-5天消退。

麻疹

主要症状:麻疹发病初期,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现象。发病2-3天后,口腔黏膜会有改变,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围有红晕,这种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所特有的症状,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病3-4天后,开始出皮疹。皮疹会按照耳后、颈部至面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现。出疹一般持续3-5天,这期间孩子持续高烧,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疹子出齐后,孩子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减轻。

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是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儿童,临床上以轻微和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为特征。

风疹

风疹又称“风痧”,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由于风疹的疹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一阵风似的,“风疹”也因此得名。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

3.常见的虫媒传染病

夏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二、夏秋季各类疾病的防治措施

1、肠道传染病防治措施

1.1 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 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洗手;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餐具、食物要防蝇;餐具要煮沸消毒;生熟刀板要分开;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从事餐饮业、教师等工作的人员应定期体检。

在采购食品时,应选择新鲜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水产品不要购买。

罐头食品出现鼓起,色香味改变的情况,应经煮沸后丢弃,不可用来喂饲家畜。

管好水源自来水要按规定消毒;不喝生水;不到被污染的河、塘水中取水、洗澡;不在河边洗刷肠道传染病患者的衣服、用具和便桶;防止粪便、农药、脏水污染水源。

管好粪便不随地大小便。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未经消毒,不得乱倒。消灭苍蝇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除和控制苍蝇孳生地;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苍蝇、蟑螂、老鼠。

1.2 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由于可能感染上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肠道传染病,因此,第一次就诊时应选择肠道门诊就诊;在治疗期间应遵医嘱,不能到处乱跑,以免呕吐物或排 4 泄物污染环境。

发现周围有肠道传染病病人,应立即建议其到医院隔离治疗,并报告当地疾控部门,以便做好疫点消毒工作。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夏秋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讲,让学生切实了解呼吸道疾病、结核病、肠道疾病等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2、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要做到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经常做好空调冷却器(塔)、热水管道、淋浴喷头的保洁;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随着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避免淋雨、受凉;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减少集会。要经常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减少室内外温差。

要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户外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要多喝温开水或茶水,保持鼻黏膜和咽喉部的湿润。膳食要合理,以保证身体得到足够的营养。要调整好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充足,防止身体过度疲劳可进行疫苗的接种: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3、虫媒传染病预防措施

这种传染病预防的最好措施是防止被蚊子叮咬,特别是到两种疾病高发地区旅游或公干的,更应注意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子。

注意居室灭蚊。如果不能保证彻底灭蚊,房间内则要有有效的防蚊设施,使用蚊帐。使用驱蚊剂,应每隔数小时重复涂搽。外出时(特别是由黄昏至日出时)穿长袖衣服。

对早期发现的病人,应早期诊断、早期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三.学校夏秋季传染病的预防策略

根据夏秋季各种传染病的易发性和顽固性的特点,要以从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入手、防教结合,深入开展夏秋季传染病预防工作。

1、加强宣传

为做好夏秋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学校要利用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黑板报,广播等对师生进行传染病预防和个人卫生知识的教育。

可以通过晨会、班会、宣传册、板报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师生夏秋季传染病预防宣传;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要按时作息,保证睡眠,不要疲劳过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室常通风,勤洗手,勤晒被子,注意饮食卫生;联合防疫站做好疫苗接种工作;要求各班对于夏秋季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通过以上预防宣传措施,提高全校师生的预防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科学预防夏秋季各种传染病,为确保师生健康、教育教学的正常有序提供保障。

2、严格落实卫生安全各项措施,确保师生安全,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工作,切实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控制措施,及早发现传染病,发现疑似或患病学生应立即实施观察、隔离和消毒,有效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各班发现传染病疫情后,要立即向校医和学校报告。

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传染病。教室要保持通风换气,空气清洁,积极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体检。

上一篇:先天性心脏病国家政策下一篇:2医院感染管理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