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通论复习

2024-05-28

植物保护学通论复习(通用4篇)

篇1:植物保护学通论复习

2014年植物保护通论期末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部分

1.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2.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呈病态,甚至死亡的现象。

3.病征:是指在植物病部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的组织结构。

4.病状:受致病因子的影响在植物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某种异常状态。

5.稀释限点:病毒保持浸染力的最高稀释浓度。

6.钝化温度:恒温处理10分钟后,使病毒丧失活性的最低温度。

7.体外存活期:在20-22 ℃条件下,病毒汁液在离体条件下,保持侵染能力的时间。

8.局部侵染:病原物侵入后扩展的范围局限于侵入点附近,所形成的病害称为局部性病害。大多数植物病害属于局部性病害。

9.系统侵染:病原物从侵入点扩展到寄主的大部分或全株,所引起的病害称为系统性病害。

10.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子(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可在植物个体间传染,故也称传染性病害。

11.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子(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病害无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物个体间传染,故也称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12.单主寄生:在同一寄主上完成真菌的生活史,称为单主寄生。

13.转主寄生:需要在不同寄主上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

14.真菌的多型性:指在整个真菌的生活史中,可产生两种以上孢子类型的现象。

15.专化型:是指病原物种内对寄主植物的科和属具有不同致病力的专化类型。

16.生理小种:原来同一种的病原物,分化为若干个形态上虽然一样,但其寄主范围,寄生性和致病性都不同的类型,这不同类型的真菌为生理小种。

17.性二型现象:同一种昆虫的雌雄成虫除了第一性征(生殖器官)不同外,有些昆虫雌雄两性在触角、身体大小、体色及其他形态特征上有明显的区别,这种现象称为性二型现象。

18.多型现象:在同一种昆虫中,除雌雄异型外,在相同的性别中,还具有2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个体,称为多型现象。

19.变态: 昆虫在从卵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的阶段性变化,即经过若干次由量变到质变的几个不同发育阶段,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20.年生活史:是指一种昆虫从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在一年内的发生过程。

21.休眠: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昆虫生长发育停止,不食不动,环境条件一旦转变为适宜,即可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现象称为休眠。

22.滞育:某些昆虫在一定的季节、一定的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适合与否,而出现的生长发育停止,不食不动的现象,称为滞育。影响因素:外因(光周期、温度、食物、湿度和种群密度)和内因(激素)。

23.植物检疫: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二、填空题部分

24.同昆虫对食物有不同的要求,按食物性质可分为植食性(单食性、寡食性和多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和杂食性。

25.按刺激物的性质,趋性可分为:趋光性、趋温性、趋化性、趋湿性和趋地性等。

26.病害的空间分布型的类型主要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核心分布;嵌纹分布。

孤狼一号

27.病害调查通常分为一般调查、重点调查和调查研究三种。

28.环境因素对病原物侵入的影响:以湿度和温度影响最大。

29.病原物越冬和越夏有寄生、腐生和休眠三种方式。

30.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的场所:种子、苗木和无性繁殖器官,田间病株,病株残体,土壤,粪肥,昆虫或其他介体。

31.病原物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气流传播、雨水传播、昆虫及其他介体传播和人为因素传播。

32.依据菌量积累所需时间的长短和度量病害流行时间尺度的不同,将流行病害划分为两大类型,即单年流行病害和积年流行病害。

33.触角的基本构造,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触角类型是种类鉴定和区别雌雄的重要依据。

34.昆虫的口气一般分咀嚼式和吸收式两类,后者因吸收方式不同又分为刺吸式(蝉)、虹吸式(蛾蝶类)和锉吸式(蓟马)等类型。

35.昆虫胸足的基本构造: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组成。

36.昆虫胸足的类型:步行足(步行虫、天牛)、跳跃足(蝗虫、蟋蟀)、捕捉足(螳螂、猎蝽)、开掘足(蝼蛄)、游泳足(龙虱、仰蝽)、抱握足(雄性龙虱)、携粉足(蜜蜂)、攀援足(虱类)。

37.产卵器常为管状构造,由背产卵瓣、腹产卵瓣和内产卵瓣组成。

38.咀嚼式口器的昆虫:消化道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组成。

39.昆虫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组成。

40.昆虫对刺激反应的感觉器分为:感触器、感化器、听觉器和视觉器。

41.内激素是昆虫分泌在体内的激素,能支配和协调昆虫个体发育的各种生理功能,主要有脑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外激素包括性抑制激素、性外激素、集结外激素、标记外激素和告警外激素。

42.昆虫的繁殖方式:两性生殖、孤雌生殖(粉虱、介壳虫、蓟马)、卵胎生和多胚生殖(茧蜂科、跳小蜂科、广腹细蜂科)。

43.昆虫的发育分3个阶段:胚前发育、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44.昆虫的蛹分为离蛹、围蛹和被蛹。

45.孢子果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盘。

46.根据介体昆虫传播病毒的特性,植物病毒可分为三种类型:口针型、循回型和增殖型。

47.植物病原线虫中重要的五个属:粒线虫属、茎线虫属、异皮线虫属、根结线虫属、滑刃线虫属。

48.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免疫、抗病、耐病、感病。

49.病原物的侵染过程(4个时期):侵入前期(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

50.病原物在寄主内扩展的两种类型: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51.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三种途径: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

52.植物病害的病状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焉和畸形;病征主要有粉状物、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和脓状物。

53.腐烂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根据失水的快慢又可分为干腐和湿腐,若胞壁中间层光受到破坏,出现细胞离析,后发生细胞消解,则称为软腐。

54.化学农药在环境中释放所造成的3R问题: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獗和有害生物抗药性。

55.锈菌经过5个发育阶段,产生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5种孢子类型。

56.依据各虫态体节数目的变化、虫态的分化及翅的发生等特征,昆虫变态可分成5类,即增节变态、表变态、原变态、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其中后两者最为主要。

57.病害四角:人类、植物、环境和病原。

58.真菌无性繁殖的孢子类型: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和分生孢子;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类型有:休眠孢子、子囊孢子、接合孢子、卵孢子和担孢子。

59.果实、嫩茎、块茎等的发病组织上局部木栓化,表面粗糙隆起,病部较浅的现象为疮痂,病部深入到皮层,组织坏死或腐烂,病部面积大,稍凹陷,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为溃疡。

60.农业生产中由真菌引的病害如:霜霉病、白粉病、锈病、疫病等。

三、简答题部分

61.柯赫氏法则(侵染性病害特点——诊断依据):

(1)病植物上常伴随有病原物存在(2)该生物可在培养基上分离和培养

(3)将纯培养生物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与原来一致的症状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后所获纯培养的特征与原来的记录(2)一致

据柯赫氏法则分离鉴定植物病原物的局限性:

(1)只适用于侵染性病害,不适用于非侵染性病害

(2)不适用于尚未能人工培养的绝大多数活体营养生物所致的病害

62.非侵染性病害特点——诊断依据:

(1)症状独特,病部无病征

(2)田间同时大面积发生,无明显发病中心

(3)病株表现症状的部位有一定规律性

(4)与发病因素密切相关,改变条件后植株一般可恢复健康

63.真菌的生活史:

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真菌的典型生活史包括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

(1)真菌的有性阶段也称有性态,一般在植物生长或病菌侵染的后期只产生一次有性孢子,作用:繁衍后代;渡过不良环境,并作为病害最初侵染的来源。

(2)无性阶段也称无性态,在生长季节连续多次产生大量的无性孢子,利于病害传播。

64.细菌病害的特点:

(1)田间症状特点:

一是受害组织表面水渍状或油渍状,二是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褐或乳白色、胶黏、似水珠状的菌脓;

三是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恶臭味。

(2)侵染和传播特点

细菌一般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如水孔或气孔)侵入寄主植物,主要通过流水(包括雨水、灌溉水等)进行传播。

(3)病原物的观察

细菌病害病部徒手切片的喷菌现象。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是区分细菌与真菌、病毒病害的最简便的手段之一。

65.病毒病害的特点:

(1)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主要特征是:

①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分子寄生物,主要由核酸及保护性衣壳组成;

②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其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寄主提供原料和场所。

(2)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

病毒形态:基本形态为粒体,球状、杆状和线状,少数为弹状、杆菌状和双联体状等。

病毒结构:病毒粒体由核酸和蛋白衣壳组成。

③主要成分:核酸和蛋白质。如果只有核酸而无蛋白衣壳,称为类病毒。

(3)生物学特性

传播性、滤过性、增殖性、移动性和理化性。

(4)传播方式

介体传播:根据介体昆虫传播病毒的特性,植物病毒可分为三种类型:口针型、循回型和增殖型。非介体传播:包括机械传播、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

(5)病毒病害的特点及诊断

症状特点:类型:花叶、黄化、矮缩、丛枝等,少数为坏死斑点。

1)田间表现特点:

一般心叶首先出现症状,然后扩展至植株的其他部分。

系统侵染,引起的坏死斑点通常较均匀地分布于植株上,而不像真菌和细菌引起的局部斑点在植株上分布不均匀。

③随着气温的变化,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植物病毒病时常会发生隐症现象。

2)传播和流行特点:

主要通过昆虫等生物介体进行传播。病害的发生、流行及其在田间的分布往往与传毒昆虫密切相关。

66.病原物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1)气流传播

一些重要病原真菌的主要传播方式。例如,小麦锈菌、白粉菌,稻瘟病菌,玉米大、小斑病菌等。

(2)雨水传播

植物病原细菌和产生分子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器的病原真菌主要是雨水或露滴传播的。灌溉水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3)昆虫及其他介体传播

(4)人为因素传播

带有病原物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经过人们携带和调运,可以远距离传播。

67.单循环病害(积年流行病害)和多循环病害(单年流行病害)的特点和防治策略。

(1)单循环病害:病害从少量发生起,需要经过间的病原物积累过程,才能造成危害的病害。度量病害流行时间尺度一般以“年”为单位。

特点:

①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作用很小;

②多为种传或土传的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其自然传播距离较近,传播效能较小;

③病原物可产生抗逆性强的休眠体越冬,越冬率较高;

④寄主的感病期较短,潜育期长,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小。病害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始菌量。

防治策略:控制每年初侵染数量和初始病情为主,繁殖材料上和土壤中病原数量常是预测预报的主要因子。

(2)多循环病害: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病原物数量能不断积累并导致流行成灾的病害。度量病害流行进展的时间尺度,一般以“天”为单位。

特点:特点:

①绝大多数是局部侵染,寄主感病时期长,病害潜育期短,②病原物繁殖率高,对环境条件敏感,不利条件下迅速死亡;

③病原物越冬率低而不稳定,越冬后存活的病原物量(初始菌量)不高;

④病原物多为气流、雨水传播,传播距离较远;病害流行与否主要决定于病害流行速率的高低。防治策略:以种植抗病品种,采用药剂防治和农业防治措施,控制或降低当年病害流行速率为主。

68.植物病害流行的三要素:

①大量的强致病力的病原物。

②大面积集中栽培的感病寄主植物。

③有利于病原物发生和繁殖的环境条件。

69.昆虫纲的特征:

(1)体躯由若干体节组成,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3个体段。

(2)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生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

(3)胸部是运动的中心,生有3对足,2对翅。

(4)腹部是代谢和生殖的中心,由10节左右组成,腹腔内含有大部分内脏,腹末通常生有外生殖器官。

70.体壁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1)药剂必须接触虫体,若虫体多毛,药剂就不易与之接触。

(2)药剂进入虫体的难易,则与体表结构有关,蜡质厚、体壁坚硬,则药剂难以穿透。

(3)体壁各部分厚薄不一,骨片比膜片厚,药剂较易由膜区透入。感觉器最薄,因而成为药剂进入虫体的通道。

(4)上表皮的蜡层能阻止体内水分向外蒸发,阻止药剂进入体内。可施用惰性粉磨损昆虫表皮,使昆虫因体内失水而死。使用油剂或脂溶性药剂,可通过蜡层进入昆虫体内,达到防治目的。

71.消化系统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1)药剂被害虫吞食,其毒效的高低与昆虫中肠消化道的酸碱度有关。酸性胃毒剂在碱性中肠中易于溶解,毒效较高;而在酸性条件下毒效较低。

(2)同一种昆虫,在不同龄期消化液的酸碱度有变化,对同一种药剂的毒力反应也有差异。

(3)应用拒食剂来破坏昆虫的食欲和消化能力,阻止害虫继续取食,以致饥饿而死。

72.呼吸系统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1)昆虫的呼吸主要靠空气的扩散作用和通风作用,利用熏蒸杀虫剂防治害虫。

(2)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昆虫活动旺盛,呼吸加剧,气门开放也越大,熏蒸效果也越显著。

(3)昆虫的气门具有疏水性,因而乳油剂的杀虫效果优于其它剂型。

73.神经系统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1)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导致突触部位积累大量的乙酰胆碱,神经过度兴奋,引起虫体颤抖、痉挛等,如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2)与乙酰胆碱受体发生竞争性结合,这些药剂与受体结合后,阻塞神经冲动的传导,如烟碱、吡虫啉及沙蚕毒素类等。

(3)作用于神经纤维膜,改变膜的离子通透性,特别是延迟Na+通道的关闭,使中毒昆虫高度兴奋或产生痉挛,并进入麻痹状态,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4)抑制γ-氨基丁酸受体,导致神经系统兴奋和痉挛,如锐劲特、阿维菌素等。

74.生殖系统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1)解剖雌成虫卵巢观察其发育情况和抱卵量,为预测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提供依据。

(2)用射线处理雄虫,使生殖细胞死亡而导致昆虫节育;使用化学不育剂、激素不育使雄虫绝育。

(3)应用人工合成性外激素诱集和诱杀害虫。

(4)利用遗传工程培育不育后代,释放到田间,可造成害虫种群的自然灭亡。

75.田间诊断的程序

(1)做好准备工作

(2)询问了解相关情况

(3)查看病害发生分布样式

(4)检查病株症状

(5)采集标本

(6)给出诊断结果

76.预测预报的意义

(1)了解害虫的种类、分类、为害和发生规律

(2)可以掌握防治害虫的有利时机

(3)对未来时期内的害虫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制定正确的治理策略

(4)使防治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

(5)了解天敌的种类及数量,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

78.简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1)病害发生规律:

侵染过程及环境条件的影响 :夏孢子从气孔和直接侵入,孢子萌发需水滴;潜育受温度影响较大,如条锈菌需要较低的温度(适温为9-11 ℃),夏孢子才能萌发。菌丝发育最适温度为13-16 ℃。

(2)病害循环:

1)越夏:A:越夏条件:夏季最热月份(7-8月)旬均温低于20℃,能安全越夏,大于23℃不能越夏;B:越夏寄主:晚熟的冬春麦或自生麦苗。C:

越夏基地:以陇南陇东、青海的东部、川西北部、宁夏的南部晚熟冬春麦区为主;

2)秋苗发病:离越夏基地越近、小麦播种越早发病越重、发病越早;相反则病轻、病晚。

3)越冬:以潜育菌丝在麦叶组织中越冬;冬季最冷月份(1月份)月均温-6℃~-7℃(若有积雪覆盖低于-10℃)可安全越冬;华北石德线到山西介休、陕西黄陵一线以南为主要越冬基地。

4)春季流行:春季发病以及流行主要决定于春季降雨或结露。当地菌源为主的春季流行特点为从单片叶片发病逐渐形成发病中心,再到全田普发,病害发生越早发病越重;外地菌源为主的流行特点:中后期爆发式流行;大面积同时发生,发展速度快;田间病叶分布均匀,多在上部。

(3)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栽培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引入、选育和推广抗、耐锈品种;农业防治以调节播期,铲除自生麦苗,肥水管理等措施;药剂防治可采用粉锈宁拌种或早期对幼苗喷药。79.简述水稻稻瘟病的侵染循环。

(1)该病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包子在病稻草和病谷上越冬,因此,病稻草和带菌谷种是来年病害发生的主要初侵染来源。

(2)在草堆等处越冬的病菌在第二年气温回升到20℃左右时,遇降雨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孢子借风雨传播,昆虫也可传播。

(3)孢子接触稻株后,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并从表皮的机动细胞或伤口侵入。

篇2:植物保护学通论复习

一、选择题

1. 创业模型

A:加德纳模型——创业的复杂性解释创业过程

B:威廉模型——影响新创业成败因素的视角提出创业的过程理论模型

C:帝姆斯模型——成功的创业将机会,创业团队和资源进行有效的搭配

D:克里斯琴模型——创业者和新企业是创业过程的关键模型

2.创业的类型

A:依附性创业——依附于大企业或产业链而生存,特许经营权的使用

B:尾随性创业——模仿他人创业,短期内不要求超过他人,在市场上拾遗补缺

C:独创性创业——填补市场需求内容和需求形式的空白

D:对抗性创业——进入其他企业已经形成垄断地位 的某个市场

3.创业过程的核心驱动力——潜在收益的诱惑、商业机会

4.有利于新创型企业的行业——a、资本密集度低的行业b、广告密集型低的行业c、分散型行业

d、平均规模更小的行业

5.创业者的人格,品质,素养——使命责任、创新冒险、贱人执着、正直诚信。

6.创业机会的来源——意料之外的事件;不一致的状况;基于程序的欠缺;基于行业与市场结构的变化;

人口统计特性;基于价值观和认识的变化、新知识

7.有限模式的优点——提供高效的激励、有效的防范道德风险、节约税负

8.企业内创业的障碍——企业的官僚体系;内部产品竞争和资源的争夺导致管理者的抵制;缺乏内部风

险资本家的指导;员工缺乏所有权因此降低承诺;将传统的管理方法应用于新创企业的控制权

9.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收入模式;向客户提供的价值;组织构架;交易流程

10.史蒂文森——创业可由发现机会,战略导向,致力于机会,资源控制的概念,管理的概念和回报政策。

蒂蒙斯——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为方式

11.企业著作权的法律保护——著作权又叫作版权,作者及其著作权人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

法享有的权利,作品一旦产生,作者便享有版权.登记与否都受法律保护

12.蒂蒙斯创业过程的核心要素——对商机的理性分析和把握,对风险的认识和规避,对资源的最合理的利用和配置,对工作团队适应性的分析和认识

13.有利于产生创业机会的因素(创业机会的来源)——a、意料之外的事件;b、不一致的情况;c、基于

程序的欠缺;d、基于行业与市场结构的变化;e、人口统计特征;f、基于价值观与认识的改变;g、新知

识。

14.创业团队的类型:A、核心主导创业团队——结构组织紧密,向心力强,决策程序简单,组织效率高,权力过分集中,发生冲突时其他人处于被动局面

B、群体性创业团队——团队没有明显核心,决策效率低,容易形成多头领导的局面,积极消除冲突

15.股权融资——吸收直接投资:现金出资,实物出资,知识产权出资,场地出资,发行股票,债权资本;融资——银行借款,商业信用:赊购商品,预收货款,发行债券,租赁。

16.新创企业的法律形式选择——个人独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合伙企业法》公司企业:

《公司法》

17.创业者的心理特质——成就需求,风险承担倾向,控制欲

18.机会性创业:出发点不是谋生,是为了抓住利用市场机遇。就业型创业:目的在于谋生,规模较小。

自主性创业:个人或团队白手起家,承担的风险和难度都很大。失业者创业:投资少,回报快,风险

低。

19.新公司法规定的有限公司最低资本——一律为3万元,两年内分期付清,首期只需20%

20.间接融资方式的特点——间接性,短期性,可逆性以及非流通性。

21.有限合作公司的特点——实现资源互补,扩大企业的信用能力,没有注册资本的要求

22.创业过程的起点——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机会的把握离不开对宏观环境的分析,创业机会的识别也

需要对行业状况和已有资源进行分析

23.创建学习型团队的内容——树立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创建学习理念,构造共同愿景;充实制度文化,推进工作与学习结合;建立激励机制,确保持续学习;营造有利于团队成员生成,交流,验证知识的宽松环境

24.成功创业者的态度——目的明确,积极主动;乐观向上,充满信心;心胸开阔,勤学好问;志存高远,勇于开拓。

25.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形式——了解《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专利由《专利法》保护,商标,著

作权,商业机密

二、名词解释:5×4’

1、企业内创业: 企业内创业又称“公司创业”和“组织内部创业”,所谓企业内创业是指在大型企业里,建立起内部市场和规模相对较小的自主或半自主的经营部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利用企业的资源来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或技术。

2、商业模式: 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通过整合企业运行所需的内外资源,培育和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

能力,达到企业持续盈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和运行方式。

3、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的本质是一种创新活动的行为过程,而非指企业家的人格特质,主要含义为创新,也就是创业者通过对创新的手段,将资源更有效地利用,为市场创造出新的价值。

4、尽职调查: 是指投资人在与目标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经协商一致,投资人对目标企业一切与本

次投资有关的事项进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的一系列活动。

5、创业过程: 是创业者通过机会识别、整合资源并建立企业,合理经营进而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

6、二次创业: 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成熟期再创业的就是

二次创业。

7、创业团队: 指在公司创业期参与创业过程,对创业理念高度认同,并为创业成功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的所有人员所组成的有机体。

8、群体思维: 是指当群体成员的内聚力非常强时,群体成员对信息进行决策时,表现出支持群体决议,而摒弃任何与群体决议相背离信息的倾向。

9、个体经营: 在中国境内设立,有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

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

10、合伙企业: 是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利益、共担

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11、间接融资: 是企业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向资金供给者融通资金的方式。

12、企业的生命周期: 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中最普遍的假设之一,它描述了企业如同人的寿命一样,企

业的创建与成长过程也存在生命周期规律,分为四个阶段: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三、简答题:4×5’

1、发现创业机会,产生创意的途径有哪些?

答:① 从市场缺失中发现机会; ② 从顾客不满中发现机会;③ 从专利公告和法规变化中寻找机会;

④ 从偶然和意外中感悟机会;⑤ 运用特性延伸法探索机会。

2、创建学习型团队有哪些内容?

答:① 树立团队的核心价值观;

② 创建学习理念,构筑共同愿景;

③ 充实制度文化,推进工作与学习结合;

④ 建立激励机制,确保持续学习;

⑤ 营造有利于团队成员生成、交流、验证知识的宽松环境。

3、新创企业有哪些融资渠道?

答:① 国家财政资本;② 银行信贷资本;③ 其他企业资本;④ 创业者自由为资本;

⑤ 亲朋好友的资本;

4、企业内创业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障碍。

答:① 企业内创业的最主要障碍就是企业内的官僚体系;

② 内部产品竞争和资源的争夺会导致现有管理者的抵制;

③ 缺乏内部风险投资家的指导;

④ 员工缺乏所有权,因此降低承诺;

⑤阻碍内部创业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将传统的管理方法应用于新创企业发展的无效性。

5、新创企业主要原因。

答:新创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创业者识别出的不确定机会是建立在别人无法拥有也无法识别的信息基础之上,投资人很难确定是否能够投资受益。

6、企业内创业与自主创业的异同点。

答:①创业主体比较:创业的实施主体是独立企业家;企业内创业的实施主体是内业企业家,也称公司企

业家。②创业活动比较:创业是由独立企业家在自己营造的创业背景下开展的个人创业活动;企业内创业则是由内企业家在受雇公司框架内发起并实施的创业活动。③创业结果比较:创业失败对独立企业家来讲,会导致独立企业家破产;企业内创业的最终风险由企业承担,创业失败后,内企业家仍可以回到原部门工作,创业风险性低。创业成功的结果是一个新企业的诞生;企业内创业的目标是现有组织的成长。

7、创新和创业的区别。

答:① 创新是指理论、方法、技术或制度等某一方面的发明或发现,改进或改造,原创性是创新的核心;创业是指创办新的企业或开辟新的事业,实践性是创业的标志。

② 创新重视的是结果的新颖性与独特性;

创业更加注重过程的现实性与操作性。

③ 创新主要关心的是创新成果是否可以应用;

创业却特别关心创业活动是否能够实现价值(财富)。

8、有限合伙制的运行机制。

答:① 监督机制:监督机构;信息披露制度;定期评估报告制度。

② 约束制度:通过分期投入建立预算约束机制;保留退出权机制;强制分配机制;限制行为机制;提前终止合伙关系或更换一般合伙人机制。

③ 激励机制:内部激励机制;外部激励机制。

④ 风险控制机制:一般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限制单项投资的最大额。

9、什么是有限合伙机制?有什么优点?

答: ① 有限合伙制是指在有一个以上的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的基础上,允许更多的投资人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经营组织形式。

② 有限合伙制的优点:能够提供高效的激励;能够有效防范道德风险;节约税赋。

10、高效创业团队的特点。

答:① 明确可行的目标;② 致力于企业价值的创造;

③ 对企业的长期承诺;④ 互补的技能;

⑤ 良好的沟通;⑥ 高度凝聚力;

⑦ 公平合理的股权分配机制;⑧ 合理分享经营成果。

11、创业计划书的编写程序。

答:① 初步提出计划的构想并细化;② 市场调查;③ 竞争者调查;④ 财务分析;

⑤ 创业计划的撰写与修改。

12、新创企业的主要危情与风险。

答:① 资金短缺;② 盲目跟风;③ 管理不当。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要建设学习性团队?培养学习性团队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习的氛围对学习型团队的创建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氛围为团队学习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这种氛围能够使每一个团队成员完成他们在财队中的任务;使每一个成员提高个人、人际间以及团队的促进技巧;使团队变成一个高效学习的团体。在学习型团队中,这种左右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氛围是有别于一般组织的,它能有效促进学习和发展,有益于个人和团队成长。

培养学习性团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树立团队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一个人或集体对待事物的价值判断体系。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人的行为是由内在的目的信念、价值观决定的。在营造团队的学习氛围过程中,要达到每一个成员在行为上都能够按照团队的要求,步调一致,关键就是要在所有团队成员心中树立统一的团队核心价值观。有了这些共同的信念,团队成员才能有强烈的使命感,方向感,真正团结在一起,努力工作,持续学习。

(2)、创建学习理念,构筑共同愿景。创建学习理念,构筑“共同愿景”是淡化雇佣关系,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凝聚人心,稳定队伍的融合剂,是奠定企业价值观的基石。在广大员工中强化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倡导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员工与管理者的关系由从属关系转向为合作伙伴关系,营造人人努力学习新知识,钻研新业务,掌握新技能的良好学习氛围。

(3)、充实制度文化,推进工作与学习结合。为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真正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加强以创新文化和创新制度为一体的制度文化建设,将“创建学习型组织”与业务经营管理实践、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和兴趣爱好特长相结合,坚持工学结合,建立知识领先型团队。通过员工知识的积累、丰富和更新,转化为生产力的共振点,提升整个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和持续发展力。

(4)、建立激励机制,确保持续学习。为确保学习的持续性和有效性,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完善机制学习体系,并纳入整体考核范畴、细化、量化到各部门和每位员工,形成一个企业捉全员培训、各部室捉专业培训、基层网点捉专题培训,这样一个齐捉共管的学习格局。

(5)、营造有利于团队成员生成、交流、验证和知识的宽松环境。减少知识流通中的环节,提供团队成员友好交流的机会,如专题研讨会、茶话会、集体旅游等。在这种合作学习过程中,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因 为灵感和创新只能在宽松的环境中孕育,在思想交流和碰撞中激发。要建立一个内部流畅的信息网和信息渠道,便于团队内每个员工进行知识交流。这个信息网可将散落在每个成员中的零星知识,整合成团队的知识力量。

2、创业者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创业素养是创业者进行创业所必需的素质和修养,包括创业知识素养,创业人格品质素养和创业技能素养。

(1)、创业知识素养。创业知识是进行创业的基本要素。创业需要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三类知识。创业实践证明,良好的知识结构对于成功创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创业者不仅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更要掌握必备的现代科学、文学艺术、哲学、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综合性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2)、创业人格品质素养。创业人格品质是创业行为的原动力和精神内核。在创业人格品质中,使命责任、创新冒险、坚韧执著、正直诚信等这些意识品质与创业成功息息相关。创业者是开创性的事业,尤其在困难和不利的情况下,人格品质魅力在关键时刻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a、使命责任。使命感和责任心是驱动创业者勇往直前的力量之源。

b、创新冒险。创新是创业精神的核心要素,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是进行创业的内在要求。创业机会的发现和创意的形成需要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力。

c、坚韧执著。创业是对人的意志力的挑战。面对险境、身处逆境能否坚持信念,承受压力、坚持到底

常常决定创业的成败;最后的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下的努力之中。

d、正直诚信。正直诚信是创业者的必务品质,它体现了成功创业者的人格魅力:讲信誉,言行一致。

具有良好口碑的人格魅力可以帮助创业者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赢得更多合作者的信任和支持。

(3)、创业技能素养。一般来说,成功的创业者应具备以下基本能力:

a、决策学习能力——驾驭全局,修正错误。正确决策是保证创业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b、沟通协调能力——建立信任,管理冲突。创业团队成员之间以及创业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信任是进行有效合作的基础,有效沟通是产生信任,凝聚共识,消除误解的重要手什段。

c、组织执行能力——整合资源,实现目标。创业需要有策划创意,创意的实施和战略意图的实现更需要行动力。创业者这种组织执行能力的发挥,可以使企业围绕总体目标的实现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保证其高效效率地运作。

d、组建团队的能力——形成协同优势。一项针对创业者能力的研究报告提出,组成团队与管理团队是成功创业者需要具备的主要能力之一。创业者既要能够把不同专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到一起,更要能够让他们在一起融洽地,愉快地工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形成协同优势。

3、大学生创业为什么难筹集到创业资金?如何解决?

造成大学生融资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创业者识别出的不确定机会是建立在别人无法拥有也无法识别的信息基础之上,投资人很难确定是否能够投资受益。另外,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健全,也给创业者融资和投次人的资金退出造成不少麻烦。

原因:

(1)、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一,创业者不愿向投资人透露过多信息,投资人必须在有限的信息下做出决策;

第二,创业者拥有的信息优势使他们有可能利用投资人;

第三,投资人关于创业者及其商业面密的有限信息可能导致逆向选择问题。

(2)、不确定问题:

第一,商业机会的不确定性;

第二,新创企业的利润的不确定性;

第三,新创企业寿命的不确定性。

(3)、资本市场欠发达和退出机制缺失。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由于受到如非市场经济因素、市场经济因素、金融环境的不稳定性以及各项配套改革措施滞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在融资方面差别更大。资本市场的不发达,既使新创企业没有多少融资方式可选择,大量的创业机会被浪费;又造友资本退出困难,投资人难以使资本更好地升值。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政府、资本市场、创业者、投资人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机制:

(1)、重视新创企业自身的信用建设。新创企业自身的信用建设是指企业有无意愿偿还所融资的债,或者偿还债务的能力高低,以及是否有意愿向初始投资人分配其相应得的利益的承诺。

(2)、完善新创企业融资的法律体系。以构筑全方位体系为原则,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使新创企业的各种融资 渠道都有法可依。

(3)、健全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机制。国有商业要发挥资金雄厚、网点多、信贷机制健全、金融工具多样的优势,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加强对新创企业的信贷服务。

(4)、规范民间融资。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以明确对民间借贷中债权人的保护以及对债务人的法律约束和惩罚机制,允许、保护合法的非正规融资渠道的存在和发展。

篇3:考古通论 复习题

1、吕大临

宋代金石学家,所著《考古图》是中国现有最早的古器物图录。在著录古器物的体例方面有开创之功。

2、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重要文化,距今5000-7000年,良渚文化晚期墓葬中出土有大量的玉器,其中以玉琮、玉璧、玉钺等为特殊,玉器的数量多,纹饰精,具有礼器的性质;是拥有者生前身份、地位、权力的象征,是原始文明的曙光。

3、石家河文化

长江中游地区的龙山时代前期遗存统称为石家河文化,年代公元前2500-2200年。特点出土石器数量少,流行陶塑小动物、长方形土坑墓,有城址,陶器多轮制,圈足器发达,平底器少。

4、三星堆器物坑

1986年发现了两个器物坑。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上千件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等祭祀器物。时代为商代晚期,坑的性质有争议,对古蜀国与商文化的交流研究有重要性。

5、侯马盟书

山西侯马晋城遗址出土。春秋晚期晋国世卿赵鞅同卿大夫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对研究古代盟誓制度和晋国的历史有重要意义

6、黄肠题凑

中国古代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柏木黄心,头皆向内”。是汉代帝王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诸侯王特许也可以使用此葬制,东汉时砖室墓兴起而废止。

7、长沙走马楼吴简

1996年湖南长沙走马楼工地一口古井内出土了10万枚三国时期孙吴纪年的简牍。用墨书写,字体介于隶、楷、行之间,内容:经济类文书为主体,还有户籍,官府公文往来等。是考古的重大发现,对研究吴国经济提供真实资料。

8、长沙窑

唐代重要窑址。在湖南长沙铜官镇又称铜官窑。创烧于唐代,衰落于五代以后。产品以青釉器为主,以罐和壶为典型器。短流多角壶最典型。釉下彩是唐代长沙窑新创的工艺。

9、裴文中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者,在中国石器时代考古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10、商周断代工程

1996年5月开始启动的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研究项目。建立夏商周年代框架,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代”年代学年表。

11、尸乡沟商城

即偃师商代早期城址,1983年发现,平面呈长方形,有大、小两城。有夯土城墙、护城河,发现5个城门。南部有一个小城,建筑简单。此城的性质有两种看法:商汤的都城西亳,商太甲的“桐宫”。

12、上村岭虢国墓地

河南省三门峡上村岭。西周时期的虢国墓地,保存完好、有500多座,这些墓排列有序、等级齐全、特色鲜明。是研究西周封国葬制的主要资料。

13、满城汉墓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綰合葬墓,1968年发掘,南北并列,夫妇异穴合葬崖洞墓,出土随葬品4200多件,有金缕玉衣等珍贵文物。对研究汉代考古和历史有重要意义。

14、南唐二陵

五代南唐先主李昇的钦陵和中主李璟的顺陵合称。在南京近郊,1950~1951年南博发掘。砖石结构多室墓,被盗多次。对研究南唐历史考古有价值。

15、昭陵六骏

唐太宗昭陵的六块高浮雕骏马石刻。为纪念李世民开国武功所立。有: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珍宝。

16、青 花 瓷

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用钴料在瓷胚上绘纹饰,再施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属于釉下彩。扬州唐代城址有出土青花瓷碗残片。元代景德镇青花瓷成熟,明清时期青花瓷为瓷器中的主流,16世纪开始输入欧洲。

二、简答题

1、简述河姆渡文化的文化特征。

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公元前5000-前3300年。发现大量的水稻遗存,稻作农业发达。骨耜、耒耜、斧等是农业工具,陶器胎厚质粗;有木质工具和漆器。杆栏式建筑为特色;发现带亭子的水井。此文化早期与罗家角类型有联系,晚期与马家浜崧泽文化影响。

2、简述西周时期的列鼎制度。

宗法等级关系是西周王朝加强统治的重要内容,用列鼎制度来体现等级就是以典型内容。列鼎是指一个墓葬中发现的一组形制相同、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的鼎的组合。此种制度最早起源于西周早期,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盛行。

3、简述西周贵族墓葬等级制度的基本内涵。

西周墓葬发现2000多座,集中在陕西、河南等政治中心区。如宝鸡斗鸡台西周墓地、沣西西周墓、浚县辛村墓地等。

特点:同一墓地内排列有序,宗法制的体现。同一墓地内各墓随葬品多少有别,等级差别出现。大型墓有一条或两条墓道,有成组陶铜器随葬。墓中有殉人现象。棺椁制度:天子之椁四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使用棺椁数量有别表示等级区别。列鼎制度: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用鼎数量表示死者身份高低。

4、概述南朝帝王陵寝制度的共同特点。

(1)墓葬的地下部分(玄宫)平面呈凸字形,有排水沟、甬道、墓道等几大部分组成。

①墓前有长长的排水沟。用于排除墓内的积水,从高往地处延伸,长度均在百米以上,墓前常有水塘; ②甬道内设二进或一进石门,一般是帝后等级为二进、王侯等级一进,门额有人字形拱为时代特色。

③流行双人合葬墓,砖砌的墓室规模宏大,单室券顶结构。

(2)墓上建筑颇具时代特色,目前所见有墓前神道及神道石刻、墓阙,此外还有墓前水塘。

①神道及神道石刻一般是:神道与陵墓位于同一条中轴线上,神道两侧排列石兽、华表、石碑。

②墓前水塘是区别于其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作用主要是蓄积墓内泄水,也有可能是“风水塘”

(3)墓内装饰情况:帝后陵墓壁多装饰拼镶砖画及壁画――竹林七贤、羽人戏虎、羽人戏龙等等,王侯墓多用花纹砖装饰。

三、论述题

1、宋元著名瓷窑址。

宋代陶瓷业空前兴盛,名窑遍布中国南北各地。著名者如下:

定窑: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曲阳在宋代属定州,故名定窑。定窑始于唐后期的曲阳窑,盛于北宋,元代以后衰落,北宋时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成为宋代北方最重要的窑场。定窑产品以白瓷闻名于世,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瓷。北宋时期,定窑始创覆烧法,在装饰工艺上是一次重大革新,为当时各地瓷窑效仿。汝窑: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宝丰在宋代属汝州,故名汝窑,又因汝窑是专烧宫廷用瓷的窑场,也称汝官窑。汝窑烧造时间约从北宋哲宗到徽宗的20年间,故汝瓷传世品少。汝瓷造型以小型盘、碟、洗、炉等为多,大型器少见;釉色以天青色为主;汝瓷均以支钉支烧,此为鉴定汝瓷之重要依据。

官窑:指北宋官窑与南宋官窑两处。北宋官窑据文献记载在今开封,考古发现极少,其瓷器胎色紫黑,足部不上釉,不同于同时期其它青釉瓷器。南宋官窑均在今杭州附近。一为修内司官窑,一为郊坛下官窑。

哥窑:哥窑多仿三代铜器式样,釉开片形如冰裂,纹片呈黄黑二色,因有金丝铁线之称。传世品较多。杭州凤凰山老虎洞南宋修内司官窑遗址发现的,在元代晚期的遗存中有一类器物与传世哥窑十分相似。经过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行科学研究,表明其化学成份和显微结构与传世哥窑相似,故推测哥窑或出自修内司官窑。

钧窑:在河南禹县。钧窑最迟始烧于北宋末年,北宋南迁后一度停烧,但烧造技术传至元代,成为一个庞大的钧窑系。钧瓷属产方青瓷系统,以其汝浊釉闻名天下。乳光釉及“蚯蚓走泥纹”为钧瓷的重要特征。钧窑在宋代创用铜的氧化剂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成铜红釉,为我国陶瓷工艺及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龙泉窑:在今浙江龙泉县,始烧于北宋早期,盛于南宋与元代,明中期以后开始衰落。器型以日用品为主。南宋龙泉窑创多次上釉法,烧出粉青、梅子青等上等青釉瓷器;同时还盛行堆塑、浮雕等装饰手法。

景德镇瓷窑: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始烧于南朝,经宋迄元,盛烧不衰。北宋初创烧出青白瓷,以湖田窑影青产品最佳。造型包括碗盘盒壶等,装饰手法则有刻花、印花等。

磁州窑:在今河北磁县,又称观台窑。始于北宋中期,元代以后开始衰落。器形有碗盘瓶枕等日用器,以白地釉下黑花、白地釉下酱花为主要特征。在装饰艺术上,磁州窑创造了在器物上刻划兼绘画、剔画、刻填等新技术。

吉州窑:在今江西省吉安市。始于唐末,盛于南宋,衰于明。吉州窑兼收南北制瓷技艺,产品丰富,尤以南宋时期的白釉釉下彩绘及黑釉贴花瓷著称。

2、概述战国时期都城的一般特点。

(1)平面大多呈方形或长方形;

(2)在城的选址和营造上突出攻战、防御方面的考虑,有环绕的护城河或者壕沟;

(3)一般都分为两城:大城、小城,小城位于大城之中或一角,有的作东城、西城,两城相邻或相近。具有宫城和郭成之分,宫城居君,郭城卫民;

(4)宫殿区地势高亢,有高大的夯土台集,显示皇权和专制政治的色彩;

(5)城内道路、街区、排水设施齐全,有商业区的市、手工作坊、居民区等功能划分;

(6)城内面积广大,除了安置市民和各种机构,可能还有农区。城内一般有贵族的墓地,只是到了战国晚期逐渐移至城外。

3、什么是陶、瓷?概述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之一。陶器的烧制是经过火的加温改变了原材料的化学性质,这是人类在同大自然斗争中获得的一项伟大发明创造,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陶片标本为距今1万多年前。瓷器是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它是在南方制陶工艺的基础上于商代中期萌生的,西周时期青釉器有较大的发展,分布地区也明显扩大,称为原始瓷。(10分)瓷器与陶器的主要区别有:胎质不同、烧成温度不同、釉的有无、吸水性、声音。(10分)

4、概述商——西周青铜器在形制方面的演化。

商代早期:器类有食器、酒器、水器;器形有鼎、鬲、簋、觚、爵、斝、盘等,纹饰是粗犷的饕餮纹为主体,无云雷纹地纹,三足鼎一足正对一耳,锥状袋足;铭文少见,簋如碗,深腹无耳,爵为平底。

商代中期:器类同前,纹饰变精粗两类,有铭文多为人名族徽;鼎足不与耳相对应,三足与耳对应成为定式; 商代晚期:酒器变多,纹饰精,生动,多云雷纹地纹的三层花。有几个字的铭文,柱足鼎,簋腹变浅、十字孔纹,带胡戈、爵为圆体,无平底爵,流行三层花纹,饕餮纹多;

西周早:同商晚期,有鼎、簋、鬲、觚、爵等,鼎为柱足垂腹,开始流行方座簋。纹饰:饕餮纹流行开始变少,盛行鸟纹;戈有胡;

西周中:铜器变化明显,食器多,酒器少;新出盨、杯、编钟等,鼎腹变浅、平底;簋有盖,花纹流行夔纹,新出瓦纹,窃曲纹,铭文变多,有长篇。

篇4:中国文化通论复习资料

儒家教育思想以道德教育为核心,教人如何“做人”,如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入世精神。儒家教育思想是乐观的“乐感教育”;是刚健有力自强不息的;是以群体为本位的;强调在学校、家庭及日常生活中积累到的行为,加强自身修养;追求道德的“自律”,反对“他律”。

1、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提倡“有教无类”可以说是其办学方针,不分等级、地区、年龄限制,平等入学

2、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伦理本位:儒家认为,治理国家除了让国家富足,还要对民众进行,伦理教育。即教育的目的一是培养人才,二是社会教化。同时孔子阐明在有了人口财富之后,才能进行教化。提出了富国教民和保国教民的思想,揭示了教育的作用。

3、关于教育目的思想:《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君子,进行伦理教化。

4、关于教学理论的思想:

(1)主张要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学而知之”、“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重视反复学习,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思并重,学思结合的思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当学生思考却不能理解透彻时,需要老师启发引导。

5、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

(1)立志有恒:“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克己内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改过迁善:“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慎言民行、言行一致由“敏于事而慎于言”、“言必行,行必果”

6、关于教师的思想:

(1)因材施教:儒家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实践者,孟子曾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总结出了五种因材施教的办法。

(2)言传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3)热爱学生,忠于职守: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有教无类”即不分贫富、贵贱、种族和地区,任何人都可以入学,人人有受教育机会。体现了教育平等精神。

孔子认为,人虽有贵贱、贫富、智愚、善恶的差别,但教育不应该分贵贱、贤愚、亲疏。他认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孔子的这一思想,打破了当时教育是贵族的专利的现象,使教育扩大到平民,这对提高当时民族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启发诱导”强调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等。

2.试述佛教在中国古代的传播情况

中国拥有历史悠久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虽发源于中国社会,但它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地从其他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成分,并把它们改造成自己的东西。佛教起源于印度,传到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影响、吸收,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已在中国扎下根,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隋唐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中国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先进国家。由于统治阶级重视文治政策,对儒释道三教都予以扶植,此时佛教进人鼎盛时期。宋代以后,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更加强固,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指导思想。在这种形势下,佛教日益与儒道相融合,一些主要佛教教派的基本观点为宋明理学所吸收,佛教日渐衰微。

东汉初年,佛教只是作为当时流行黄老方术的一种,用于祭祀活动当中,只是受到统治阶级上层中极少数人的信奉,但是还没有在民间产生广泛的群众影响。

三国时期,佛教以佛经翻译活动为主,大量的佛教典籍被翻译成汉文,培养了许多佛教理论人才,极大促进了佛学理论的发展,为后世佛教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西晋时期,民间自由信仰佛教的人数日益增加;知识分子也逐渐在将近百年间,接受了佛学思想,并结合实际便形成了两晋时期的玄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分裂战乱,现实的苦难使普通群众希望在求神拜佛中获得安慰;统治者也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又大力提倡佛教:佛典的大量翻译,佛教著述的大量出现,民间信仰者剧增,这一切汇成了中国佛教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隋文帝统一南北朝后,即下诏在五岳胜地修建寺院各一座,并恢复了在北周禁佛时期所破坏的寺佛像。种种措施使得佛教十分兴盛。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唐太宗即位后,下诏在全国“交兵之处”建立寺刹,请国内外名僧进行翻译经书、宣传佛教的感化事业,并且培养出了大批高僧、学者。高宗在帝都和各州设官寺;武则天令各州设大云寺。但是到了会昌五年(845),由于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发生了大规模的禁佛事件,佛教受到极大的打击。

元代佛教有了自宋以来最大规模的发展。至元代中叶时,僧尼总人数约超过百万。

清初皇室崇奉藏传佛教,对汉地佛教采取限制的政策。康熙时禁令稍微松弛一些。雍正虽重视藏传佛教,但主张儒佛道异用而同体,并行不悖,提倡佛教各派融合。乾隆时刊行《龙藏》,对佛教的发展起了一定推动作用。

清末以来,杨文会、欧阳竞无等在日本和西欧佛学研究的推动下,创办刻经处、佛学院、佛学会等,为佛教义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思想家如康有为、谭嗣同、章太炎、梁启超等都受过佛学的影响。佛学思想曾是谭嗣同所建立的《仁学》体系的思想渊源之一。此外,一批名僧如月霞、谛闲、圆瑛、太虚、弘一等也都奋起从事振兴、弘扬佛教的工作,使佛教产生了新的气象。清代佛教宗派主要有禅宗、净土、天台、华严、律宗、法相等。其中禅宗最为兴盛,净土为各宗共同信仰,其他则相对微弱。

3.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思想文化方面

1、丰富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宝库。

2、道教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贡献。道教为追求长生不死,即生成仙,从一开始起便十分重视修炼方术。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有关领域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材料,这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二)道教对中国古代民间习俗的影响。例,对城隍、土地、灶君之崇拜和祭祀,几乎便及全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乃至各家各户。

(三)道教保留至今的图画、雕塑、建筑、音乐又对传统艺术有很大影响。

(四)道教对中华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的影响深远。

1、从有著录的绘画来看早在三国时就有以道教为题材的画,是杨修画的《严君平卖卜图》。

2、道教的雕塑也有较高艺术水平。福建泉州清源山的老子雕像,四川大足县的道教石窟造像

3、现存道教斋礁仪式中的音乐,则是一种“活化石”,与我国的传统戏曲有着血肉联系。

4.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特点:

从内容到形式考察,科举制度的重要特征是:

1.分科取士:科举即分科举人之义。封建王朝设立一定科目来公开招考人才。考试科目繁多,有常设科目和特设科目

2.考试为主、定期举行 :科举制度的核心是考试。科举制与选举制(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以考试为主,后者以察举(推荐)为主 3.自由报考:这是科举制度区别于前代选举制度的本质特征。它是科举制度自由竞争、机会均等精神的体现。读书人不论出身、地位和财产,自行报名申请考试,不必由官吏举荐。4.文衡与择优录用 :科举制度以一种严格、规范的文化知识(主要是经学知识)作为公开招考、甄选人才的客观标准,突出了知识才学的重要性。政府不问士人的出身门第,“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以考试优劣和才能高低定资格,录用考试的优胜者。它不同于汉代察举制重德行、名声,也不同于九品中正制重门第出身。中国的科举制度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贤能治国,为我所用;标准客观,竞争公平;立法保护,稳定延续。

(1)它是教育进行和结束阶段选拔的人才的一个手段,因而也是古代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自始至终与教育密不可分;

(2)它选拔人才的基本标准并不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是对儒家经典的理解程度,或者说主要不是看重干才,而是看重文才。(3)它所构成的价值体系,只是教人获取功名利禄,充当黄帝的工具和奴仆。

(4)它所造成的社会结构是官贵民轻,从而形成一个官吏社会。其作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统一了价值,延续了文化;推动了教育,培养了人才;稳定了政治,推动了发展。其负面作用表现为导致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脱离,内容单一,文体要求走向极端等。总之,因为有科举考试,才有中国官僚体制的稳定中的延续,也因为有科举考试,才有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曲折中的发展。

影响: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官府经过定期举行的科目考试,根据成绩优劣来选取人才,分别任官的一种制度。它具有一定程度的平等竞争性,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和社会的凝聚与整合,有益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承,特别是对古代教育和儒家文化的促进和发展都曾产生过巨大作用。

1.科举的平民化效果对文化的发展有积极影响,科举考试向社会各阶层开放,大大调动了各阶层读书做官的积极性,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有利于民智的开发。

2.科举制度的平等、公正带来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官政治的成熟。而由于文官政治的成熟,把权利、财富、地位与学识结合起来。就造成了中华民族极端重视教育、刻苦勤奋读书的传统素质。

上一篇:我的四季作文300字下一篇:北京2020年“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