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阅读推荐课

2024-05-27

爱的教育阅读推荐课(精选11篇)

篇1:爱的教育阅读推荐课

《爱的教育》阅读推荐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一书,并深入激发学生阅读《爱的教育》的兴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启迪学生拥有爱心,学会关爱。

教学重点:

在对最佩服的人物的交流中,受到熏陶和启发,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勇敢坚强的精神。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感动中懂得关爱别人,学会帮助和关心他人。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的积累读书名言

一、激情导入

1、师述:有人说,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有人说,爱是一阵及时的雨露,有人说爱是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爱”,那我们怎么去体会爱,理解爱,付出爱呢?今天我们来认识一部全世界儿童、老师、家长必读的书,那就是——《爱的教育》。(板书书名)

2、你对这本书有什么了解?(学生介绍对书的了解)

教师小结:《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写的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这是一本风靡世界的书,亚米契斯能将生活中的爱心故事记录下来,装订成册,那是一部很感人的书。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读者感受到爱无处不在,只要用心感受!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去读一这本将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的——《爱的教育》。

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科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书中讲述了发生在安利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

二、介绍书名及作者(出示幻灯片,指名读)《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德〃亚米契斯的代表作,自问世以来被译成数百种文学和方言,成为一代又一代读者爱不释手的读物,也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作品。

书的原名翻译是“心”。我国最早由夏丏尊先生翻译,并定名为《爱的教育》。

三、介绍推荐理由

1、作者的话(请学生读)

“凡是读这部书的人都将无法抗拒它的魅力……它所饱含的教益、慰藉和激荡的情愫无不使所有的人流下动情的眼泪……”

2、译者的话(老师介绍)

夏丏尊先生在序言中写道:“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文,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成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

3、作品影响。(全班齐读)

《爱的教育》出版于一八八六年,在意大利曾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100年来,始终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

全世界的孩子都喜欢读《爱的教育》,有些国家把《爱的教育》作为小学生的教科书来读。

四、品读《病中的老师》

1、出示“阅读提示”:(1)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划出让你感受深刻的语句,写批注。(3)这个故事让你感受到怎样的“爱”?

师小结:作者以一种非常口语化的语言描写了老师在回应学生的问候时的神态、关心孩子时手的动作、批评孩子时的语调等,给我们勾勒出一个慈祥的、感性的、亲切中不失威严的好老师形象。(板:师生之情)

2、小结:(出示目录,激发阅读兴趣)在书中100多个小故事中,作者描写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在这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物身上发生了很多平凡而伟大的故事。

五、指导读书方法。

1、今天我们一起选读了其中的一个故事,在以下的日子,你准备怎样读这本书呢?(学生谈自己的阅读计划)

2、老师的提示(出示幻灯片):

(1)用心阅读,有计划地坚持每天读一部分;

(2)重视积累,及时摘抄精彩的语句,写下阅读的心得。

六、总结升华。

《爱的教育》教给我们用一颗宽容的、真诚的、进取的、善良的心去爱祖国、爱家长、爱老师,爱同学、爱弱小。让我们用心阅读,在爱中受到了教育吧,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篇2:爱的教育阅读推荐课

宁强县南街小学 徐立峰

一、教学目标:

1、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让学生认识《爱的教育》一书,并深入激发学生阅读《爱的教育》的兴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3、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爱、奉献爱。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人,感受爱。

师: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有的书能影响人的一生,改变人的命运,《爱的教育》就是这么一本好书。一百多年来,它深受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风靡全球。是什么让它长久不衰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探索其中的奥秘,感受它的魅力。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共读《爱的教育》。

(二)共读《爱的教育》

1、了解封面。

这本书,在同学们身边已经有些日子了。大家有没有认真地看过书的封面,从书的封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2、了解大体内容。

⑴内容简介。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写的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科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书中讲述了发生在安利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

3、了解作品影响。

过渡:这本书不仅故事感人,充满童趣,而且在世界上的影响也非常大。

⑴出示作品影响。

①《爱的教育》出版于一八八六年,在意大利曾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100年来,始终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

②全世界的孩子都喜欢读《爱的教育》,有些国家把《爱的教育》作为小学生的教科书来读。

③《爱的教育》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4、作者介绍

5、译者简介

4、读后感激趣。

这确实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译者夏丐尊先生备受感动流着泪读完全书,并决定要将此书介绍给中国的读者。本书的作者也说过:“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会受到灵魂的震撼。”

1、下面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读后感。

2、读读网上的读后感。

(三)交流读书报告

阅读者 阅读时间 快快指数

重要内容提要

《爱的教育》一书,根据自身阅读情况给大家介绍这本书的内容,主要由哪几部分组陈,重点是什么?

《爱的教育》一书,主人公是谁?还重点给我们介绍哪些有特点的人物?

《爱的教育》一书中讲到的人物很多,你最佩服或喜欢谁,为什么?

《爱的教育》一书中印象深刻的片段很多,喜欢哪个?你为什么对这个片段较为喜欢?

书中的哪些话,你觉得特别有意义?请把它摘录下来。

从这些人和事中,你有没有受到什么启发?

师在他们交流中适时地穿插人物的分析,在人物身上发现爱。(引导学生从一些细节感受爱,告诉学生其实爱很简单,很平常,就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中。)

(四)、《爱的教育》读书知识竞答

分组抢答(1)《爱的教育》作者是(),他的国籍是()。

(2)学习成绩好,每次都获得头等奖的男孩是()。

(3)()为了救一年级的学生,脚被马车碾断了。

(4)()的家里来了小偷,他为了救奶奶,被小偷杀死了。

(5)可怜又坚强的铁匠之子是()。

(6)半夜起来帮爸爸抄写封条的是()。

(7)爱的教育的主人公是,他的家庭成员有()。

(8)驼背奈里被人欺负时,是()救了他。

(9)()从一个别人眼中的笨孩子变成了二等奖的获得者。

(10)生性活泼快乐的可莱谛爱穿()色的裤子,戴一顶()皮帽。

(五)、小结

师相机板书:《新转来的插班生》是老师对新生的爱

《永远的外婆》是外婆对外甥女的爱

《半份礼物》是儿子妈妈的爱

《心愿》是女儿对母亲的爱

《永远的内疚》是学生对老师的爱

出示课件,观看一组感人的图片,进一步形象地感受爱。最后让我们以几句爱的小诗结束我们本节课的师生共读。

篇3:爱的教育阅读推荐课

出示:抬头望天跑的兔八哥突然摔了一跤, 女生们都尖叫起来, 男生们挥舞着拳头, 拼命地大喊:“兔八哥, 站起来!”

“兔八哥, 站起来!”

兔八哥真的站起来了!

质疑: (1) 兔八哥怎么了?爬起来了吗?可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

兔八哥站起来就跑, 可他方向跑错了, 他居然是往后跑的。

全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在笑, 只有我们五 (3) 班的全体同学和严老师没有笑。我们都急死了, 我们声嘶力竭地朝他喊道:

“兔八哥, 跑错了!”

跌倒了再爬起来, 这种精神应该值得大家鼓掌鼓励的呀?为什么全校老师和同学都在笑, 而只有我们急死了呢?你说, 你知道吗?

(2) 我们一起大声地告诉兔八哥。齐喊:兔八哥, 跑错了。

兔八哥听见了, 转身又向前跑去, 可其他几位选手都超过了他, 他落在了最后。

(3) 最终的结果怎么样呢?想知道吗?老师不告诉你。

【课后反思】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点燃孩子阅读的兴趣, 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是课外阅读推荐课的首要任务。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 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才能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籍, 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 才能开发心智, 才能主动地了解、探究。本次阅读指导以“趣”字为出发点, 是一个以有趣的人名、有趣的情节、有趣的插图为主线的课外阅读推荐课的教学片段。在呈现的三个课堂教学片段中, 教师寓教于乐, 图文并茂、设置悬念, 让学生在情趣盎然中认识了书本中的主要人物、了解了书本中的相关情节、探究了书本中的部分插图, 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趣谈人名, 引人注目

文学作品中, 人物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在写人记事的文学作品中更是灵魂。而作品中的人名更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 好的人名, 如同形象塑造、情节构思一样充满令人心驰神往的艺术魅力。因此在呈现的教学片段中, 以作品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名字为切入点, 形象生动的文字介绍, 与众不同的绰号, 惟妙惟肖的动作,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目光, 课堂上学生激动的表情, 闪亮的小眼睛, 咧开的嘴角, 足以说明了学生沉浸其中。教者的“忽悠”, 吊足了学生的胃口, 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探究的欲望, 急切地想阅读所推荐的书本, 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二、设置悬念, 引人入胜

兴趣具有探索性的特点, 凡是对某种事物感兴趣, 学生就会积极探索它的奥秘, 力求把它认清楚。教师必须善于创设一种阅读情境, 让学生产生一种浓厚的探究欲望, 达到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境界。在教学片段中, 教者精选书本中一个有趣的情节, 设置悬念, 适时质疑:“兔八哥怎么了?爬起来了吗?可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为什么全校老师和同学都在笑, 而只有我们急死了呢?”“最终的结果怎么样呢?”让学生大胆去猜测、去想象, 把学生带入一个或有趣, 或惊险, 或奇特, 或令人感动, 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这时, 教师戛然收声, 无不动容地告之学生:“想知道吗?老师不告诉你, 欲知后事, 请自读原文。”学生被故事的悬念所吸引, 在享受故事情节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魅力, 产生强烈的阅读情趣。这一环节由于没有任何负担, 加上自由灵活的阅读形式, 学生纷纷猜测, 大胆想象, 课堂上呈现了小脸通红、小手直举的热闹场面。悬念, 使得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激发, 得到强化, 得到稳固, 让学生内在的阅读需求得到充分拓展, 让学生阅读的原动力得到激发, 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自我需求, 达到了阅读兴趣的理想境界——主动阅读。

三、读图想象, 引人深入

书本中的插图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只是往往被忽略。其实插图与文字是平等的, 插图不是文字的附庸, 能烘托文字的情境, 强化文字的效果。于是教者在学生产生了积极的阅读期待、有趣的情节点燃了孩子阅读的情趣后, 在学生情绪高涨时适时推波助澜, 步步深入引导学生阅读探究, 让学生关注书本中的的两幅具有代表性的插图:校长的秃顶图以及江老师头顶上那撮代表爱情的“消息树”图, 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推测。学生的读书欲望得到了空前的高涨, 阅读兴趣更加浓厚, 这一环节既让学生增知启智, 又能提高阅读能力,

篇4:一起阅读《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作者简介】

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1846~1908),出生于意大利,是意大利19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20岁时他从军校毕业,加入军队,开始写一些具有爱国风味的短篇故事,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意大利军旅生活》。他游历过许多国家,发表了一系列游记。

【内容简介】

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写了一本关于教育的书,从10月份四年级开学那一天写起,直到第二年7月份完结。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种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书中记叙的感人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出现,读起来是那样亲切。透过故事,那些平凡的人物形象——小石匠、父亲的老师、“我”的老师、铁匠的儿子、盲童等,都浮现在读者眼前。掩卷沉思,积淀在心中的是伟大的爱——爱父母,爱伙伴,爱老师,爱集体,爱祖国……

【推荐理由】

亚米契斯最擅长的是描写家庭和学校生活,《爱的教育》是最让他得意的一部作品,耗时十年才完成。这部作品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了顶峰。

六十多年前我当小学生的时候就读过这部小说,把书中的人物作为学习的榜样;四十多年前我当了中学教师,又把这部小说当作教育孩子的指南。

——叶至善(作家、教育家)

【精彩热读】

春 天

今天早晨,阳光明媚,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早晨之一。在学校里,我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所以非常高兴。科雷蒂对我说因为他父亲认识国王,后天他可以带我一起去觐见国王,而我妈妈也答应在那天带我去参观瓦尔多科大街上的幼儿园,再说,“小泥瓦匠”的身体又好多了。昨天晚上,我和父亲在路上遇到正好经过的老师,他对我父亲说:“他好多了,好多了。”但是,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美好的春天的早晨。

从教室的窗户望出去,我看到天空碧蓝碧蓝的,学校花圃里的树梢上长满了新芽,家家户户的窗子都敞开着,窗台上摆满了瓶瓶罐罐,里面的植物都变绿了。我们的老师还是没有笑,因为他从来都不笑,但是看得出来,他的心情很不错,以至于他额头上那道深深的皱纹几乎都看不到了。他一边在黑板上给我们讲解问题,一边还开着玩笑。看得出来,呼吸着从窗户外进来的新鲜空气,他感到很愉快,因为那里面包含着清新的树叶的味道和泥土馥郁的芳香,让人忍不住想去花园里散散步。

我们上课时,附近的街道上铁匠在丁丁当当地敲着铁砧。学校对面的一户人家,一位母亲正在给她的宝宝哼唱摇篮曲。稍远处,传来切尔纳亚军营的号角声。所有的同学看起来都很高兴,连斯塔尔迪也不例外。

一会儿,铁匠敲打的声音更大了,女人的歌声也变高了。老师停下来仔细听,然后,望着窗外慢腾腾地对我们说:“天空在微笑,母亲在歌唱,勤劳而朴实的人们在劳动,孩子们在学习……这些都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啊!”

【共享感悟】

篇5:语文阅读课《爱的教育》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

1.我觉得学生的阅读理解还达不到我预期的效果,写出来的感受比较肤浅的,学困生写感受体会感到很困难,在课前就需要老师,同学多多的帮助,我想这些学生写得怎样目前来讲不是最重要的,重要是的学会怎样去写,以后随着知识面的广泛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总会写得好的。

2.时间有限,不能照顾到给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特别是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只能在平时的小组里交流学习时,尽量的关注他们。

篇6:语文阅读课《爱的教育》教学反思

从书的推荐,到设计读书卡(卡上是我精心设计的一些引导孩子深入读书思考的问题,例如你最喜欢那个人物,哪个故事打动了你,你想对书中的谁说什么,这本书有什么特色),再到引导孩子读书,利用课前三分钟随时交流读书心得,大约准备了快一个月。本以为时机应该成熟了,可以做个总结,深入的交流这本书了,所以上了这节班级读书交流会。但整节课下来,孩子们发言不积极,讨论不够深入,课堂非常沉闷,静下心来想一想,感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反思一:阅读不等于看书,需要有效指导

我们知道阅读不等于看书,阅读要质疑,要思考,甚至可以猜测、假想,然后才能有所感悟、体验,这样靠“看书”是无法达到的。回想几个月前,让孩子们开始阅读《爱的教育》时,虽然我每天都提醒孩子回家读这本书,组织孩子利用课前交流时间朗读自己喜欢的或让自己感动的内容,但是,我没有进行细致的阅读指导,比如,怎样抓住人物的行为评价人物的特点;怎样联系自己理解比较故事中的人物;学生划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怎样在这些句子旁边做出批注,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等等。对于刚刚开始课外阅读的学习,就像面对一个刚要学习走路的孩子,他需要老师的帮扶,如果缺失了这些,孩子的阅读之路就会走得歪歪扭扭,达不到我们期望的效果。

反思二:交流前孩子要有充足的准备

对于刚刚学生来说,谈自己对整本书的感受比较难。对只阅读完一遍的文章谈自己的理解也比较难,因此,在课堂上,对于说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时,孩子们就轻松多了。但对这些人物曾做过哪些事情,交流的孩子就少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孩子们在交流前没有对自己的阅读感受作充分的准备,交流时心里没底,缺乏自信。

班级读书交流会是孩子们读书心得的交流,是思想和思想的碰撞,课前学生的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交流的效果。可能有的老师就要说了,你开始不是说都准备一个月了吧,应该准备的够充分了。但现在想起来,时间是够充分,但学生准备的却不够充分,我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孩子,说孩子顽劣,就知道玩,不爱读书,我想大部分的责任还要在老师,我发下读书卡后只是命令孩子每天必须读多少页,读完了必须添读书卡,这节自读课必须读《爱的教育》。孩子爱不爱读,用了几分心在读,我关注的少,可能很多孩子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调动起他们的读书兴趣,有些孩子即使很爱读,但也只是看个热闹,老师引导孩子深入读书的方法跟不上去,孩子又怎会和书中的人物在思想上有碰撞,有怎会有深入的思考。所以我想教师除了通过问题探究来引导阅读,特别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询问、指导、解答、鼓励等方式,走进孩子们的阅读世界,然后鼓励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交流,让他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养成乐于交流、乐于与别人分享阅读快乐的习惯。这样,孩子们边阅读,边交流,读的就有了深度,感受更深刻。如果教师再注意引导孩子随时记录自己的心得与感受,这样坚持下来,孩子们对手中的书籍就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再举办班级读书交流时,孩子们就会有话可说,有情感要表达了。

反思三: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开展阅读交流课的关键

阅读课它不像我们语文课那样严肃,以单一的考试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阅读课重在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书交朋友,与书结伴而行。怎样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悟,要降低自己的身份,在读书交流会上,教师只不过也是一位读者,也要注意聆听孩子们的发言;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幽默、风趣,能很快地让孩子们放松下来,老师的评价要有激励性,能激发起孩子发言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发言没有对错之分,自己只是在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思想,只是意见有分歧罢了。

反思四:班级读书交流更需要教师要有很高的业务素质

篇7:《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朱光潜、丰子恺、茅盾、夏衍等学者曾将此书作为当时立达学园的重点读物。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中。1994年被列入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中。2001年被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学情分析:

1、农村的孩子因为家长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家里有图书的可以说是很少,学生阅读的书籍自然有限,再加之现在的孩子都沉迷于电子产品游戏,只有很少的孩子爱读书。学生的阅读量少、阅读面窄。课外丰富的阅读积累,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关键。

2、现在有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过于溺爱孩子,这些孩子认为大人爱他们只理所应当的事,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懂得如何付出爱,如何与同学、长辈,老师等相处,尤其随着二胎的到来,各个家庭更是出现了老大不接受的种种现象。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3、通过阅读书籍,观看视频等多种渠道,使他们如何付出爱,如何与人相处,感受爱的力量。

4、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感动中懂得关爱别人,学会帮助和关心他人。教学难点:

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勇敢坚强的精神。设计理念 :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题。

1、师:有人说,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有人说,爱是一阵及时的雨露,有人说爱是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在你的心中,爱到底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爱的世界里。

二、爱要“读”出来(1)书中的哪个故事最让你深受感动呢?为什么?请你选择一个精彩的片断细读,把你认为精彩的词、句画下来,把你的读书感受写在片段的旁边。

(检查学生课前阅读课外书籍的情况,培养学生读书做笔记的习惯。)(2)指名有感情朗读,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为什么深受感动?(3)我们共同分享了书中的情节,多么令人回味,我们正是抓住了文章中词句进行揣摩,才感受到了情节的精彩,这些精彩情节串联成了一个个让人受益匪浅的故事。

三、爱要“看”出来

1、在生活和学习中你发现了哪些令你感动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2、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感动中国人物-张丽莉老师)

3、让学生交流观看完视频后的感想。

四、爱要“说”出来

此刻你最想向谁表达你的爱?请大声说出来。

五、爱要“写”出来

1、老师:同学们,我们即将毕业,离开学校,朝夕相处六年的老师、同学就要离你远去,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谁说?用你手中的笔记录下你们的故事吧。

2、展示学生的小练笔。

六、爱的名人名言

1、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爱的名言。

2、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名人名言。爱是美德的种子。—— 但丁 爱能够创造一切。—— 佚 名

人间如果没有爱,太阳也会灭。—— 雨果 人生如花,而爱便是花的蜜。—— 莎士比亚 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有爱。——白朗宁 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 梵高 爱是生命的火焰, 没有它, 一切变成黑夜。—— 罗兰 爱叫懦夫变得大胆,却叫勇士变成懦夫。—— 莎士比亚 ……

七、爱的凝练

这节课我们徜徉在爱的世界里,我们用一颗宽容的、真诚的、进取的、善良的心去爱祖国、爱家长、爱老师、爱同学、爱弱小,我们在爱的海洋中受到了教育,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八、爱的延伸

篇8:名著推荐与阅读教育的思索

怎么能把名著阅读教学这个平台搭好 ? 为此我就名著阅读的模式展开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 , 下面就把我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做法汇报如下,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激趣 , 唤醒对文本阅读的渴望

1. 影视播放。与其要求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前,可先通过经典名著的影视播放强烈冲击学生的视觉,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组织观看他们感兴趣的《西游记》《水浒》等,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以此来唤醒他们对阅读文本最原始的渴望。

2. 写推荐词。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名著或作者写一篇推荐词。如《繁星·春水》,读这本诗集必须有对生活、对生命的深刻体味才能顺利地解读,而现在的孩子对生活的了解不是太多,对人生的感悟不是太深,所以这诗集很多孩子不喜欢,也就不能引起他们的强烈共鸣了。于是我通过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了一段推荐词:冰心,在你“零碎的思想”中,有对大自然的歌咏,有对母爱的歌颂,有对人们的激励,你总是用温柔的情思和淡淡的忧愁感染着我,你很多诗的语言虽不优美华丽,但却实实在在地让我感动,于是,我相信“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请你也读读《繁星·春水》,相信那份“爱”也一定会撞击着你的心灵!老师的推荐从一定程度上具有指导意义,于是班内同学掀起了读《繁星·春水》的热潮,也写出了其他一篇篇精彩的推荐词……

二、名著阅读方法的指导

1. 循序、切实地利用教材中的“名著推读与阅读”。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名著推读与阅读”包括对“推读·阅读”“思考·交流”“写作·活动”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安排得很合理,要有序、有效地引导同学们阅读名著,尤其是“精彩节选”部分,为我们阅读起到了很好地提纲挈领的作用。此外,同学们还可以通过对“写作·活动”的完成,开展交流,进行深层次思考,从而一举多得,提高阅读效率。

2. 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我主要采取“精读为主,泛读为辅”的阅读法。阅读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泛读书名、作者、前言,了解书刊的内容和形式特征;然后是概读正文、了解章节名称及能反映文章的内容的句、段落;最后是精读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

3. 勤做读书摘记。“读书不动笔,非读也”。阅读中,可动笔摘抄一些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美的开头和结尾、名人名言等,这些对我们积累语言、丰富语言、运用语言都有很大的益处,也能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力、审美能力。另外也可写些摘要、做些批注、列些提纲、制作卡片、画些图表、写写心得等,当然实施中也要因人而异,因作品而异,因时间而异。

三、设置名著阅读的分步过程

在名著阅读中,我将学生的阅读过程设置为四步。

第一步:学生写故事梗概。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每一章、每一节时学着缩写故事梗概,要求语言简洁流畅,结构完整、清晰,内容完备、准确。

第二步 : 师生共参与 , 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巩固阅读成果,强化阅读深度。

1. 举办朗诵会。如《繁星·春水》诗歌朗诵会,在活动的准备工作上,我一方面要对现代诗歌的一些基本知识做些介绍,为学生更深入地阅读、欣赏冰心的诗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读《繁星·春水》,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在课外反复训练朗读。有条件的同学为自己朗诵的作品配乐。朗读可分个人读、组合读(可二人、三人或更多的人一起朗诵)。在这一过程中我对朗诵内容的选择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对学生的朗读方法也可给予必要的指导。

2. 讲故事精彩片断、情节接龙、课本剧表演等。很多名著故事性较强,如《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格列佛游记》等小说就可以通过讲故事、情节接龙等方式来强化学生阅读的兴趣,让阅读走向纵深。如把《骆驼祥子》中的片断排演成话剧,可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和作者创作目的的深层次理解。而每次活动学生总是会安排我表演一个角色,我也总是乐于接受,尽量表演好,老师的参与确实是对学生的最好的鼓励和帮助。

第三步 : 适时推出一些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的论坛。当阅读走向深入之后,学生便有表达与交流的欲望,这时我们可适时地推出一些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的论坛。比如在讨论《水浒传》时,很多同学对这一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的认为他疾恶如仇、见义勇为;有的认为他聪明、粗中有细;也有的认为他暴力、没有法制观念……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辩一词,都有理有据,讨论的气氛是相当热烈。从他们激烈的讨论中可看出,学生对原著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进行了自己的独立的思考。其实在对人物评析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审美评价和价值取向,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第四步:就“写作·活动”中的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形成书面文字。伟大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丰富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式样,是我们学习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名著阅读的后期过程中,我让学生就“写作·活动”中的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再以小组合作为单位讨论、上交优秀作品,并适时举办几期专题板报在全校展览。

篇9:爱的教育阅读推荐课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名著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创新之举,鉴于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量化,各地区中考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它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得到逐步强化。近年来浙江省各地中考试题中,就名著导读内容命题的趋势变化,更是对“真实阅读、回归经典”的强烈呼吁。所以名著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未来发展的精神需求而且是中考检测的储备需求。经典名著的人文阅读有利于语文考试成绩的提高,这是因为大量的阅读积累提高了阅读能力。

鉴于此,笔者探索实践了名著推荐与阅读课的教学策略。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巧妙推荐,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在阅读文本前具有迫切的求知心理和强烈的阅读期待。因此,阅读名著之前,教师巧妙地呈现一些与名著有关的相关信息,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其阅读期待,这样就会获得阅读效益的最大化。如在推荐沈从文的《边城》时,笔者尝试设计了一个猜人物环节:“有一个神秘的作家,他是20世纪中国最为优秀的文学家,他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他在旧部队拿过枪杆子,后来却拾起笔杆子,他仅仅是个小学毕业……”这样的神秘推荐,会引发学生的阅读冲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筛选对比,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

现如今,很多经典名著已被影视剧代替。文学原著在影视作品中被改编和再阐释,容易抑制学生的阅读兴趣。直观的图像感知代替不了文字的浸润熏染。因此,可以把图像化的低幼化的感性和文字化的理性进行对比,以经典阅读为纲,建构学生高品位的阅读品味。

例如在《水浒传》的阅读中,教师有意识地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然后让学生细读原著中的三拳的描写。学生会发现,原著描写得更精彩,分别从味觉、视觉和听觉三个角度比喻,生动富有表现力。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鲁智深的除暴安良,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是视频上表现不出来的。因此,教师有必要筛选对比,通过对文字的品咋抚摩,建构学生有品位的阅读生活。

三、问题探究,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据了解,大多数学生对名著阅读处于浅表层,只是浮光掠影式的了解,没有进入深入的思考。缺乏思维参与的快餐化的阅读,仅能感知浅表化的明示信息,缺乏应有的深度。因此,在名著阅读课上,不妨几个关键的思考点,在探究领悟中锻炼思维,从而领略文本的厚重内涵。

如在《骆驼祥子》的名著阅读课上,教师不再局限于内容的感知和认识,而是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就不再读这本书,回答不了,认真读一个星期,再回答问题。问题是这样的:(1)骆驼祥子的骆驼有什么含义?(2)祥子的理想是一门心思攒钱买辆自己的车,但最终理想还是没有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几起几落?(3)小说揭示了什么主题?这样的问题设置,既感知了文本,又对作品有了深刻的认识,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孙绍振教授说:“不管在中学还是大学课堂上,经典文本的微观解读都是难点,也是弱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四、以点带面,还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就要求还学生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允许学生自己去选择、去感受。名著是一个何其广阔的天地,足够学生自由驰骋。当然泛泛而读或生硬规定都是很难收到实效的,有计划讲方法的阅读会有更大的收获,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这首先体现在书目的选择上。教材只是个例子,因此,教师每教一篇课文,都应根据其内容、主题或作者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给学生列出“推荐书目”以供参考。例如“名人”单元推荐《名人传》、《渴望生活——凡·高传》、《童年》等,“动物”单元推荐《聊斋志异》、《昆虫记》、《自然史》等,“旅游”单元推荐《格列佛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千年一叹》等,“凡人”单元推荐《平凡的世界》、《凤凰琴》、《边城》、《白洋淀纪事》、《围城》、《唐吉诃德》等,这样给了学生一个“面”之后让他自己选择一个或几个“点”,在四周之内完成一本书的阅读,继而转入下一本书的阅读。在这样的指导和调控之下,学生的阅读既有“点”的自由,又可以得到“线”和“面”的保证。要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实践,自己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汲取营养。

五、合作交流,让学生参与多种读书交流活动

萧伯纳曾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各有了两种思想。”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本身就是一种碰撞和融合,两种思想交流之后或许可以产生第三种甚至更多思想。由于名著的博大精深和耐人寻味,使得交流在阅读中成为一种必需。为此,教师不怕耽误课时,影响教学进度,采用多种交流形式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如撰写读书报告、书本的展台式展览、心得的墙报式展览……其中最精彩的是互动式读书交流会。将一些读书很有心得和成果的同学推向前台,在单位时间内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读的书,讲述对该书的理解和思考,也袒露自己读书的困惑,还必须接受学生围绕该书的质疑,完成答辩。在这种交流活动中,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必将极大地拓展其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并将极大地激发其阅读热情,使名著阅读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篇10:爱的教育阅读推荐课

张红兰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2、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爱的教育》的作者和内容以及这本书的价值。

3、引导学生学会体会爱、理解爱和付出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学生读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难点:通过学习《爱的教育》,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以人物为主要线索,运用读书方法和自主阅读对个别人物关系、事件进行分析,从而去体会爱,并且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同学们,你们现在会写日记吗?你的日记里会有精彩的故事吗?你们知道吗?如果把你们身边发生的那些碎片似的故事串联起来,都能出一本书呢!今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部全世界的儿童、家长和老师必读的日记体名著,那就是——《爱的教育》。(板书课题)

其实这本书我们并不陌生,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曾经出现过的《争吵》、《卡罗纳》都是选自《爱的教育 》。下面,我们要交流的是这本书的“十月”份日记。“十月”份日记中共有10个故事,(二)、指导读书

1、初步阅读方法

拿到这么厚厚的一本书,你打算怎样下手去读呢?(点名学生回答。)

出示书本封面:仔细观察书的封面,从这本书的封面上,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书名、作者、翻译者)把你们手中的书举起来给老师看看。看来还有各种不同的版本哦!出版社不同,文中的人名翻译、内容也会有稍许不同,但这些并不影响书本的故事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表达。(了解封面有出版社的原因)

师总结:同学们的方法多种多样,现在我们一起来进行总结,我们可以通过观封面、知作者、看前言和目录等初步了解这本书(板书:观封面

知作者、),我们以后也可以用这些方法来阅读你喜欢的书籍。

2、学习读书方法

(1)经过阅读,老师认识了身患残疾家里贫穷却仍然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学习的克洛西,还认识了一位为了让做错事的孩子能继续上学而跪倒在校长面前苦苦哀求的母亲,咱们今天就去认识一位既不幸却又爱国好少年,让我们一起走近人物角色,走近人物角色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第一种读书方法。(板书:近角色)

(2)请同学们打开《爱的教育》目录,找到《帕多瓦的爱国少年》这篇文章进行阅读,边读边根据文中所描写的少年的外貌、神态以及动作想象这位少年的样子,我们待会儿请同学来演一演,看看能不能真正认识这位有民族气节的少年!(生读后请几个同学分角色演一演)(3)同学们,请你们以小组的形式再读读这个故事并划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一起来品一品,品味句子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二种读书方法。(板书:品句子)学生品析句子。学生找出喜欢的句子进行朗读并谈自己的读书感受。学生畅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读完《帕多瓦的爱国少年》,我们知道了虽然这位不幸的少年很需要钱,但在面对别人侮辱自己的国家时,他能用自己的方式维护自己归家的尊严,绝不受嗟来之食!这样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以及学习!

(三)、小结

这部作品人物美、故事美,正因如此它在世界上拥有众多读者。今天我们只欣赏了它最生动的几个情节,最主要的几个人物,最美的几处景致,它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等待我们去发掘。

(四)、读目录,激发阅读兴趣

孩子们,你们想了解这本书吗?请你们翻开书上的目录快速浏览,想想你最想读哪个故事?把你最想读的故事先勾一勾,课外的时候好好读读。

(学生翻看目录并回答。)(板书:读前言和目录 晓书本)

(五)、板书设计 :

《爱的教育》

亚米契斯

观封面

知作者

读前言、目录

晓书本

近角色

识人物

品句子

篇11:爱的教育阅读推荐课

作者简介

希拉·特内奇(Sheila Turnage),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出生于北卡罗来纳州。她和丈夫住在一个农场上,养了一条聪明的狗、一只坏脾气的猫和十几只鸡。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卡罗来纳州人,她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书写该州乡村的诗意和幽默上。《从天而降的幸运》是她为孩子们写的第一本书,为她赢得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NewberyHonor Book),并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单。

《从天而降的幸运》中的故事发生在北卡罗来纳州,在人口只有148人的温馨小镇图珀洛(TupeloLanding)突然接连发生了两起离奇的谋杀案,11岁的小女孩摩(Mo)便与最好的朋友戴尔(Dale)成立了一个侦探所,决心破案。然而,摩自己的身世本就扑朔迷离。前,是谁把她放在河里漂流到了小镇上?她失忆的养父“上校(the Colonel)”有着怎样离奇的过去?她放到河里的一个个漂流瓶能否帮她找到亲生母亲?而这一切又与这两起谋杀案有什么关系吗?

赏析

摩西是《圣经》中一位广为后人歌颂的伟大先知的名字,也是美国女作家希拉·特内奇笔下一个聪慧、勇敢的11岁女孩的名字。在小说《从天而降的幸运》中,小主人公摩西(人们都爱称她为摩)和数千年前的那位先知命运相似,都是在洪水中被救出的孤儿。先知摩西曾率领被奴役的希伯来人逃离古埃及,前往富饶的迦南之地;人小鬼大的少女摩同样不简单,她和好友戴尔共同破获了疑点重重的凶杀案,也揭开了小镇埋藏已久的秘密。

摩出生于一场飓风之中,尚在襁褓之中就被亲生母亲放在河里逃生,漂流到河下游的图珀洛小镇上,后来被一位自称“上校”的失忆男人救起,又被善良的拉娜小姐收养。摩和这对并非夫妻的养父母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经营着小镇上唯一一家咖啡馆。为了找到自己“亲爱的河上游的母亲”,摩坚持给她写信并把信装在漂流瓶里,每当小镇上有人外出,大家就会帮忙将漂流瓶投到河的上游,但令人失望的是,摩的生母始终杳无音讯。

一天,警探斯塔尔(Starr)的到来打破了小镇的安宁,他是来这里调查附近发生的一起凶杀案的。而就在这之后不久,更离奇的事情接连发生:小镇上并不起眼的杰西先生(Mr.Jesse)被杀,上校失踪,拉娜小姐被绑架,小镇上人人自危。个性要强的摩坐不住了,她和自己最好的朋友、羞怯胆小的戴尔,紧急成立了“绝命徒侦探所”,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帮助斯塔尔警探调查案件始末,营救出她最珍爱的家人。在这段异乎寻常的“破案”过程中,两位少年表现出莫大的沉着、智慧和勇气——在河流中寻获杀害杰西先生的凶器,根据电话中的杂音判断出拉娜小姐被绑架的地点,循着蛛丝马迹判断出隐藏在身边的“内奸”、副警探玛拉(DeputyMarla)。最终,在又一场飓风降临小镇之时,上校和拉娜小姐毫发无损地逃离险境,警探斯塔尔也在两位小侦探的帮助下破获了接连发生的凶杀及绑架案。与此同时,上校的身世之谜也被解开。

原来,凶手是一个叫斯莱特(Slate)的抢劫犯,前他参与一起银行抢劫案并杀害了一名当时在该银行当保安的同伙。这名保安正是杰西先生的表弟,被抢的赃款也随之落入杰西先生手中。为了找到赃款,贪婪的斯莱特及其女友玛拉又策划了最近发生的这几起谋杀和绑架案。最出人意料的是,一向正直不阿的上校竟也参与到多年前的那起抢劫案中。原来,失忆前的他是一名律师,还曾为斯莱特辩护过,可在他为斯莱特洗脱了一级谋杀的罪名后,后者露出的冷血本质让他后悔莫及。在斯莱特离开法庭时,他让上校找到赃款并保存好,不然就会杀掉每一个和案子有关的人。当上校驱车前往图珀洛小镇想要提醒杰西先生可能会有危险时,他在飓风中遭遇了车祸,自此失忆。至于拉娜小姐,那是一个更加浪漫的故事。她与上校本来是一对恋人,可在飓风之后,她意识到上校竟已认不出自己,还怀抱着一个女婴。虽然拉娜小姐痛苦万分,她仍旧决定收养这个孩子,并始终陪伴着上校,等着他重新找回记忆,重新爱上自己。

一切真相大白,这就是上校和拉娜小姐埋藏了11年的秘密。此时,坏人被绳之以法,小镇恢复往日的温馨静谧,向来聪敏机灵的摩和不再胆怯的戴尔成了小镇的英雄。不得不说,这虽是一部有谋杀、有绑架、有抢劫的悬疑小说,却并没有阴森惊悚的气息,相反,两位小侦探的幽默和率真,小镇居民的团结和彼此关怀,让一个原本沉重的故事充满温情、给人希望。无疑,这是爱的力量,是作者讲述情节的巧妙之处,同时也告诉我们每一位读者,其实故事的喜悲常常并不绝对,更多的时候取决于你看待它的角度。

小说的英文名是ThreeTimes Lucky (三次幸运),这个名字最初来源于摩的内心独白,在选段中也有所体现。她出生在一个飓风降临的夜晚,人们都说在那样的夜晚出生很不幸,但摩却不这样认为,她觉得自己至少有“三次幸运”:第一次是母亲将她绑在临时制成的小筏上,让她漂向下游逃生,她幸运脱险;第二次是遭遇车祸的上校落入河水中,正好救了自己;第三次是拉娜小姐收养了她,给了她母亲般的关怀。可是,摩的“三次幸运”在别人看来或许是“三次灾难”,一个刚出生的女婴被母亲抛弃,一个被追杀的律师从此失忆,一个深爱着恋人的女子开始经历漫长的等待。生活就像硬币有正反面,有人看到黑暗,有人看到光亮,而摩选择了后者。这世界从不缺乏意外、痛苦和不幸,但总有人能在这无穷的艰难和挑战之中生气勃勃地活着,他们相信自己从不孤单,并用爱、快乐、幽默和浪漫时刻感染身边的人,这就是故事所传达的珍贵内核。

小说结尾,摩终于在河流中发现了一个漂流瓶,是河上游的母亲回信了吗?当她打开塞在里面的信之后,发现这不过是只自己以前投出去的漂流瓶。一旁的戴尔向摩表示遗憾,可是对经历了这一切的摩来说,是否找到亲生母亲已经没有那么重要。当她看见在阳光下深情拥抱的上校和拉娜小姐,她知道这里就是自己最温暖的家。漂流瓶总会去往充满爱的地方,愿我们一生都能在爱中漂流,无惧风浪险滩,永远有所归依。

上一篇:我喜欢樟树散文下一篇:2017年春幼儿园大班班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