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及其对策

2024-06-07

浅谈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及其对策(精选10篇)

篇1:浅谈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及其对策

浅谈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及其对策

一.概述:企业是由生产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管理活动有机组成的组织,要使其在激烈的竞争者中生存子啊去,不断提高其竞争能力,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加强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在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中,财务管理是核心,财务管理的好坏,关系企业是否能够健康良性的发展下去。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A现状:1.财务管理水平低

2.筹资难度大,抗风险差

3投资能力弱,缺乏科学性

4.财务控制力薄

B原因;1)外部原因(略)原因;一方面,不少企业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基础薄弱,体质不健全。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其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三.应对措施

从上面分析的情况来看,企业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只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1.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胜任能力。采取多种学习方式,自学和参加专业培训,以及组织专门的知识竞赛,塔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

2.不断提高各级领导 财务管理意识,加强领导者的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是之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健康的发展,财务管理的好,企业就会迅速的发展,否则企业就会倒退和发展缓慢。

3.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和提高相应的惩罚力度,提高造假的成本(),降低财务造假的几率,真正实现不做假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相应的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决策的失误,降低决策风险。

4.完善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以及提高国家规范制度的稳定性,减少财务人员主观犯错的几率,按照制度办事,处理财务事项都有章可循。

四.结论

本文以财务管理理论为依据,从企业自身发展方面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并进一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解决财务管理问题表面上反映的是企业规模和管理层的素质问题,而深层原因是体质和制度问题。因此仅靠出台一些政策市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化经济体质改革,加强制度调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问题,要培育培训咨询机构,加强自身建设。

总之,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有清晰的发展战略,企业运营和财务管理策略必须放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层面考虑,从里到外营造一个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格局。

篇2:浅谈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及其对策

李厅 武红霞

中铁六局集团呼和浩特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010050

摘要:本文通过具体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结合企业所面临的现状,通过对精细化管理的理解和实施,详细阐述了精细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运用流程化、标准化、程序化等手段来实现企业的精细化和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流程;制度;量化标准;精细化管理;成本管理

Abstract:In this article,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ecific project of fine management,combin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nterprise,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fine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was elaborately.At the same time,ba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terprise itself,using a routing techniques,standardization,the goal of the refinement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was program achieved.Key words:process;system;quantitative standards;fine management;cost management;

前言

当前,从中国中铁总公司到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再到下属分公司都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企业通过编制工程项目管理手册来进一步规范各个管理、操作岗位的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全面提升公司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适应企业改革和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对公司范围内所有管理和驻场布置要求进行全面化、系统性的梳理和归纳,最终形成《工程项目管理手册》――管理制度分册,在公司内颁布实施。

一、精细化管理内涵及具体要求

本文通过研究表明,要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应该在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注重流程交底、标准化和程序化管理手段的运用,进而可以实现组织管理的精确性、高效性,并通过协同手段实现企业的持续良好的运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刚性制度的实行,不断规范企业的人事化管理,真正落实企业工作人员的责任,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需要我们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把提高管理效能作为管理创新的基本目标,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改变经验式的管理模式;将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以量化的数据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分析判断的基础、考察评估的尺度。用数据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并对管理进程进行引导、调节、控制,从而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管理行为。

二、企业加强精细化管理对策

为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应重视对企业管理标准推进工作的逐步开展与实施,真正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以及考核的定向化,逐渐扭转过去无绪管理的现象,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

(一)强化全员精细化成本管理意识

1.提高员工认识

现阶段,随着建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的经营形势越来越严峻,传统的经营方式已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加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开展管理标准推进工作程序,减少内部损耗,提高管理效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

2.健全制度管理

树立制度管理理念,做好制度定制工作,开展工作策划,全面制定、修订和完善各项制度,让制度服务于管理、作用于管理。在制度定制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充分考虑具体执行的情况,明确实际操作规范和建立标准化流程;在具体工作中,实现过程制度化,让细节管理落实到每一个人,具体到每一个工作环节,细化到每一项数据。

3.强化过程控制

各项管理从策划、落实、执行、跟踪、总结做到“五到位”。任何人做任何工作都要有思路,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抓好落实是基础,而执行、跟踪和总结则是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牢固树立“逐级负责”理念,完善从上至下完整的逐级支撑工作网络和环环相扣的工作体系,注重规定动作必须到位。

4.加大考核力度

在做到提高认识水平、健全制度定制管理和强化过程控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全面落实绩效考核、内部奖惩考核等机制,在确保和谐的前提下,注重对组织和个人的综合考核和评价,特别是领导班子的考核加大力度,严格考核。

(二)精细化管理、降低施工成本

1、优化材料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在整个物资采购过程中,涉及材料供应商、业主单位、承包单位及分包单位,物资流动比较复杂,如果工程信息不能及时的在四者之间沟通,就会造成材料采购计划与工程进度计划不相符的现象。所以优化整个物资的采购流程,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沟通,至关重要。

2、降低材料损耗。在整个施工项目中,材料费一般占到整个施工项目成本的70%左右。企业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优化整个业务流程,降低不必要的损耗。才能将材料成本控制到最优,最大限度的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这也是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3、加强人工费管理。人工费管理对目前施工企业来说,绝大多数属劳务分包形式,劳务队伍的管理、劳务队伍自身人员的素质、技术能力及劳务队伍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项目成本管理的结果。在人工费管理时杜绝以往“包工头”模式的劳务用工,对入场的每家施工队伍都要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流程(资质准入)进行审核。项目经理及现场施工生产副经理对所选劳务队伍有绝对的选择权并承担主要责任。

4、加强机械费、其它间接费、管理费等费用的管理。做好各项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杜绝浪费,按用款计划认真核算、控制范围、严格审批。对超额发生费用,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机械使用应严格按照机械使用计划进行报批,严格控制使用过程中弄虚作假、结算过程中不按实际情况结算等。

三、结论

篇3:浅谈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及其对策

随着我国各个煤炭企业逐渐的完全面向市场, 并且完全的放开价格, 使得目前的煤炭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由此看来, 如何更好地与企业的外部文化相适应, 并且有效且合理的加强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我国各个煤炭企业来说是尤为重要的。现阶段, 我国煤炭行业当中所存在的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不断上升的煤炭成本, 煤炭成本的不断上升给我国煤炭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和困难。因此, 对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全面的提出有效的降低煤炭企业成本的对策, 已经成为了当今我国煤炭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我国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特殊性

1. 人工成本高, 工资成本占着较大比重。

正是因为主观因素以及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 煤炭开采行业一直是劳动非常密集的企业, 并且效率较低, 普遍用人较多。与此同时, 由于煤炭行业的工作环境十分的恶劣, 开采工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 并且服务年限较短, 因此, 工人的各种津贴以及补贴相对较高, 这就使得煤炭行业工人的工资成本所占的比重非常的高, 位于全国各个行业的工资成本前列。

2. 煤炭成本的主要构成。

煤炭成本的主要构成之一便是原材料, 原材料主要作为煤炭开采过程当中的辅助材料的消耗, 比如专用工具、大型材料、一通三防、钢材以及木材等等都不能构成煤炭产品的实体, 因此, 这些材料可以被多次的回收和利用。

3. 掘进费用对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影响较大。

当今煤炭企业的采矿都是采掘并举, 这就使得煤炭的掘进费用对企业的成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量的实践表明, 确保煤炭采掘的合适比例关系, 是煤炭企业降低成本、高产以及稳产, 并且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4. 煤炭企业的生产中辅助费用较高。

煤炭的储存条件、地质构成情况、煤层的厚度、煤炭的储量、机械化程度、煤种、设备的配置、顶底板的优劣等对企业的煤炭生产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 使得煤炭生产成本的辅助费用较高。与此同时, 为了有效避免瓦斯、断层、片帮、煤尘、冒顶、水、火等诸多事故的不良影响, 确保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还应当产生一些安全保护和辅助生产的费用, 比如防尘、照明、防火、排水以及通风等等。

三、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在成本分配和成本考核方面存在欠缺。

绝大多数的煤矿都依赖于提高煤炭产品的价格来增加煤炭产品的利润, 片面重视生产经营。即使采取了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 也仅仅是走过场和搞形式, 对企业自身的成本预算完成的实际情况, 往往是真正兑现的少, 而承诺兑现的多。一些重视节约成本的煤炭企业也没有切实的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奖励, 一些成本超支的煤炭企业也没有真正的得到切实的惩罚, 这就大大的削弱了企业员工的成本责任意识, 对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积极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 (1) 考核指标不协调和不配套, 没有将成本考核纳入企业的考核分配体系。 (2) 缺乏成本考核力度, 成本的控制效果没有与企业的员工直接挂钩;仅仅注重生产班组和生产区队的考核, 往往忽视了对辅助生产区队、职能管理部门的考核;仅仅重视煤炭产品的成本核算分析和研究, 却忽视了产品的安全成本以及质量成本的分析与核算。

2. 存在较大的成本管理思想误区。

提高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先进并且科学的成本管理理念。如果想降低产品的成本, 那么就应当整合从供应商一直到采购计划、库存、运输、回收等整个供应链的资源。如果想更好地抢占客户资源, 那么就必须不断地使企业的管理领域得以延伸, 快速和及时地掌握且了解客户、经销商对煤炭产品质量方面的相关要求, 对付款方式的要求, 对交货时间的要求等一系列的信息。这些都必须利用诸如作业管理、价值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然而, 煤炭企业通常把提高产品价格作为权宜之计, 并未充分的认识到煤炭竞争市场究竟是质量的竞争, 还是成本的竞争, 没有把成本控制当做自身管理的主体。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有: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 首先考虑的是煤炭产品的价格以及销量;企业效益好的时候, 却往往忽视了成本管理。

3. 成本管理的范围及深度不足。

一方面, 在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上, 仅仅片面的重视内部成本控制要素的管理和控制, 却忽视了对影响企业成本管理外部因素的管理和控制。煤炭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与企业的外部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比如经济技术的联系。在外部环境与企业的联系当中, 都潜藏着很多影响和制约煤炭企业成本变化的内在因素, 只有在控制和管理内部成本影响因素的同时, 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 才可以从根本上实现煤炭企业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 在企业成本管理的深度上, 通常仅仅注重生产过程当中的节约, 但却没有借助于成本和安全、成本和技术、成本和质量的有机结合来对企业的成本深度进行深层的控制, 造成了企业措施不力, 并且收效甚微。除此之外, 在企业的成本控制措施方面, 往往是事后核算偏多, 而事前预测决算以及事中控制协调非常少, 导致了企业成本控制措施不力, 无法较好地发挥技术工作在企业的成本控制方面的重要作用。

4. 成本管理职能方面存在局限性。

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 控制的本质是施控主体对受控体实行控制的过程。要想有效的将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展开, 首先必须得到企业领导者的支持以及重视, 然后就是各个部门之间的积极配合, 再者便是全体员工的重要参与。现阶段, 我国各个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通常局限于企业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职能。在企业的成本预算形成当中, 煤炭企业的财务、计划和企管成为了成本管理的主导部门, 但是并未切实发挥技术、经营、决策、预测等其它管理职能的真正作用。客观来讲, 企业成本管理的工作量较大、涉及范围广、工作面广, 所以, 仅仅依靠个别的管理部门是无法将企业自身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好的。

四、加强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1. 不断创新成本管理理念, 加强员工成本控制意识。

(1) 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效益理念。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当中, 企业管理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便是经济效益, 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也应当积极的树立科学的成本效益理念, 逐渐实现由传统的节省和节约的观念转变为现代化的经济效益理念。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应当以煤炭市场的需求为主要的导向, 通过向煤炭市场提供价格尽可能合理、质量尽可能高的煤炭产品以及服务, 从根本上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 (2) 树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人文观念。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人, 实际的操作也是由人来完成的, 因此, 当今煤炭企业的管理者不仅应当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 而且还应当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企业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是否真正的注重人才的培养, 而衡量管理者是否称职的标准则是管理人员的人格情操。如果企业缺少高素质的企业管理队伍, 那么企业势必无法做到可持续发展。因此, 加强和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素质和管理意识是尤为重要的, 尤其是煤炭企业的技术工作人员更应当加强成本控制的素质与意识, 将技术性和经济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加强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实力。 (3) 树立全面的成本管理战略思想。一方面, 企业应当确立匹配思想, 也就是说不断的加强企业基本战略与成本管理思想的匹配, 还应当和煤炭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时期相适应;另一方面, 确立成本管理措施和方法的融入思想, 成本管理措施应当切实的融入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活动以及业务劳动当中, 成本管理的重要理念应当融入企业每一位职工的思想意识当中。此外, 还应当积极树立源流管理思想, 也就是说成本控制必须着手于成本发生的源流。

2. 实行预算控制制度。

为了更好地实现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 企业应当实施预算控制制度, 不断的加强对成本的管理。应当结合煤炭企业的控亏目标以及利润目标, 制定出一套科学、可行以及合理的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策略。为了全面的调动起企业各个部门降低成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还应当根据企业产量的变化规律, 来实施科学的目标控制成本措施。在企业的生产成本预算过程当中, 企业应当严格的遵循所指定的相关消耗定额来确定预算, 或者按照所指定的目标成本来制定预算, 根据煤炭企业对成本测定的开支, 来监督和限制成本支出, 以便于从根本上保证成本预算的科学与准确。

3. 激励机制和严格考核成本相结合。

企业的成本控制必须和激励机制有机的相结合, 才可以有效实现企业目标。一方面, 企业应当严格考核制度;另一方面, 企业应当实行行之有效的成本否决权, 也就是一旦准确下达成本指标, 应当在一年之内保持不变动。为了鼓励节约和降低成本, 在完成所定目标的基础之上, 再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在年度终了时, 还应当计提效益奖;对于没有完成企业成本控制目标的部门, 应当实行一定的惩罚措施, 并且停发他们的奖金, 以此来严格企业的成本管理。

五、结束语

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文化的培育以及形成是一个渐进、长期的过程。要想做好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 就必须将成本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部门和每位员工的意识当中, 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实际行动当中。只有充分的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状况, 并且不断的创新和实践, 才能够打造出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宗海.浅谈加强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煤炭, 2009 (7)

[2].侯雨兰.浅析我国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 2011 (10)

[3].李莎莎.浅议煤炭企业成本管理[J].中州煤炭, 2010 (2)

篇4:浅谈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 地位 加强措施

1、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及含义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处理财务关系并组织财务活动等重要的企业管理活动的总称。企业财务活动是指企业现金收支的活动。企业财务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分配活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等四个方面。无论是在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之下,还是在以往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在从事生产之前,一定要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换言之,企业资金运动的前提是是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筹集到的资金。企业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将其投入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之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使企业价值不断增加。企业的财务关系是指各个利益相关者和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的过程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企业的财务关系包括: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其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其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

2、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

财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在新形势和新体制之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目前的财务管理制度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从以往的国家对企业高度控制的集中管理到企业自主管理。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在经营活动之中没有自主权利,企业的管理和经营都受到国家统一计划的制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竞争的主体变成企业,企业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之中要遵循着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和自我约束的原则。社会资源必然向那些经济效益高,资源使用率好的企业流动,最终使资源得到合理的优化配置,使企业资本在投入的过程之中不断增值和运动,这就要求企业在管理和经营之中不断控制成本,有效的运用资金,最终使盈利不断增加。

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企业的财务管理,它全方位的覆盖了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为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需要建立一个优秀的企业财务管理队伍,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质,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企业制造商品、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就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本质就是企业资金不断增值和企业资金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企业的生产经营一直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这就使企业管理的内涵不断扩展,例如:财务管理、技术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物资供应管理、设备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上述的管理工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实际的工作之中需要密切的配合,抓好财务管理工作,会使企业管理得到大幅度提高。

总之,企业为了在复杂的市场经济之中不断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设,使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3、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要使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提高,就要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之中的核心作用。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针对企业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的管理活动,对企业资金进行控制、计划和决策。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企业财务管理。因此,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控制点和突破口。企业的领导阶层必须对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这一观点有充分的认识,才能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与企业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要逐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使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全面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促使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财务管理的制度依然不够完善,是企业管理之中的薄弱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中,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企业必须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的组织管理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各个层次之中都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即将财务管理覆盖到企业运营的每个部分之中。

建立完善的财务监控体系,使该体系能够对企业的全方位进行覆盖。在实践之中不断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扩展其覆盖范围,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例如:互联网、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使企业滞后的运作模式和业务流程得到有效的改善,将企业的效率和成本作为核心,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提高企业在市场中得竞争力。

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企业对资金的管理。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根据企业制定的整体目标,按照合理的原则,制定企业的月度预算和年度资金的收支计划。依据企业多年的运作状况,成立企业资金结算中心,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采取统一管理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资金闲置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企业内部各个单位资金的运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企业经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企业还要建立有效的措施,及时进行清欠的工作,清理那些遗留了很长时间的呆账和老账。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源头上避免新的坏账和呆账的发生,同时对债务和债券进行清理。使企业的现金流保持通畅,维护企业的资金安全,是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企业加强对经营项目的管理,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企业管理和生产的基础是企业项目的实施,企业通过制定完善的项目计划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必须加强对项目的管理。首先,完善项目的管理机制,对项目的成本进行管理。其次,成立以经理为首的管理班子,切实落实管理责任。设立财务、质量、材料、安全、和技术等方面的专职人员或专职部门。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进行合理的规划,定期对企业投入的成本进行分析、核算、计划和控制, 使企业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要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保证企业的成本费用和目标成本的实现, 使企业的成本费用不断降低, 确保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

4、 结语

总之,企业的管理者要在切实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之后,针对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使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之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帶动企业管理的发展,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洁.关于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思考[M].北京:人民建筑出版社,2005.

篇5:浅谈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及其对策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壮大,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要适当的控制和降低开发成本。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一般都需要事先预估好,如果在事先没有确定好的情况下就开始销售工作,这样会降低企业的利润。而且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所以,一旦成本管理出现问题,就会直接造成企业利润的损失,由此可见,房地产企业需要加强对成本控制的管理,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意识,在企业的内部树立节约成本的思想,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进而提髙经济效益。

篇6:浅谈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及其对策

【摘要】在当前的油田企业内,车队管理过程中成本(油料管理)的控制、安全管理环节、用车制度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弊端,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本文结合了油田企业车队管理的特点,分析了车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并且相应的提出了解决对策。

前言

用车制度(车队管理)一直是油田企业运输管理部门所关注的重点,而且由于油田环境的特殊性,车队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状态,关系着油田企业的发展进步。那么,车队运输业作为现代油田企业的一大辅助部门,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准,控制成本,实现安全管理,下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定分析和探讨。1 油田企业车队管理难点

1.1 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水平低下。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的油田企业都没有构建和市场经济相协调发展的管理制度,也缺失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和使用部门之间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相互制约机制。

从一方面上看,企业从控制成本的需求出发,要尽量地节省在车辆管理方面的花费支出;但是同时并没有负担车辆管理运营、没有成本控制压力的部门就希望能够多用车,这两个原因之间存在有根本性 的矛盾。而且很多油田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就比如车辆的维护保养工作涉及到的方面是很多样的,现在发生的很多安全事故就是因为保养工作不到位所引起的,这就需要制度来规定这些具体的工作该由谁来保证。很多油田企业的车队还处于比较初级的经验管理层面,没有先进的决策组织,对于现代的市场信息和技术知识缺乏深入的了解,管理手段没有及时更新,远远落后与发达国家水平,主要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进行管理。部门的设置、车队的组建控制、分配车辆、分工等等,都存在有严重的相互制约,并不适合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要求,所提供的服务质量较低,缺乏系统的培训管理。1.2 企业资产流失严重

由于油田企业车队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使得有些员工钻制度的空子,将公车私用。车队部门相较于其他部门来说,集体资产更加容易出现流失情况,比如驾驶员向上级虚报车辆修理费和油费等等;同时大量车辆的闲置,在这个逐渐报废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变相的资产浪费;由于车队管理层并没有明确各个车辆的用途来有选择的购入,或者是对于车辆的质量标注不是很熟悉,没有充分的利用车辆的特点,是一种隐性的资产流失,再加入在油田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使得本该负责的人员逃避了责任。

1.3驾驶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企业培训力度薄弱

要做好车队管理工作,提高车队整体的效能,驾驶员的专业水平一定要跟上。在很多油田企业中,对于驾驶员的招聘工作并不严格,因此很难以保证驾驶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如果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不达标,就会大大提高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工作量也会明显提升。如果驾驶员并不懂得如何保养车辆,维修部门也需要经常来加班,导致整个车队的资源利用率不高。而且企业对于驾驶员的培训不够,师资力量十分薄弱。2 提高油田企业车队管理水平的建议 2.1强化车队安全基础

注重安全管理工作安全问题一直是运输行业的重点,只有保证了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才是开展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车队应该强化车队的安全基础,实现安全目标管理,对于所有员工进行安全防护培训,还能够进行事故管理知识考核。通过制度来控制驾驶人员和其他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企业需要在每年初就需要将安全管理的任务分配到车队的各个部门,落实到每个员工每个岗位上去,将安全管理的水平同人员的工资效益联系起来,运行安全生产的“一票否决”制,从而更好地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车队还能够设置安全例会,将安全教育当成是日常的管理工作。

2.2健全车队的管理制度,将管理工作规范化

首先,车队应该要完善驾驶员交通安全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从油田企业到车队,从车队到班组,从班组再分配到各个员工,明确的将管理责任彻底落实,将原本集中在少数管理层的工作分散到每一个人身上。对于车队中查出来的各种问题以及违章的趋势,都要及时的进行处理。油田企业车队还应该逐渐尝试将制度和标准量化和细致化,实现规范化管理,将日常管理工作同整个行业的标准联系起来,实现全面的反馈机制给予工作评价。在车队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可以采用相互检查相互补充的模式,保证领导层和安全负责人员的参与和监督,提高活动的实践性,使得车队人员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沟通。

2.3 加强对车辆的检查和日常维修保养 车队应该在每一个驾驶员出发之前、行驶过程中以及回来之后都要对所使用的车辆实行必要的检查制度。车队还需要每个月都制定车辆活动的计划安排表,在每个月底的活动中,由专业人员对车辆的各个部分进行检查,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和修复。安全人员需要定时的抽查车队车辆,对于会影响到车辆行驶的潜在因素,要马上进行维修。

车队对于旗下的车辆要根据相关的行业标准来做好车辆的年检、寄检工作,日常的维修和保养也是不能够松懈的。在车队内部应该构建车辆信息系统,记录车辆的维修保养记录,落实车辆的定期检验工作。企业需要加大对检修车间以及相关设施的投入,大力的吸收外来人才,提高车辆检查和维修水平。2.4 将车队管理工作逐渐数字化、信息化

在油田企业车队管理系统中,应该注重电子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结合,分步实施以油料管理为重点的车队在线监控系统的技术改造。

随着油价的持续上涨,降低油耗已成为降本增效的重要指标。车队在全部车辆上分批安装上海康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ww.gntsh.cn)制造的高精度油耗传感器(400-885-6885),该产品是国内唯一取得国家防爆/计量双认证的高科技产品,与油田数字化平台实现系统对接。从车辆发动机的油路直接采集计算进、回油的动态差值,实现真实油耗的在线精准可靠采集。它的计量器具的特性解决长期困扰油田运输企业管理部门如何“公平”核算的症结问题。

车队能够构建一个车辆运行管理新系统,对于每天车队车辆的运营情况,比如出车时间、车辆型号、车辆号码、驾驶员姓名、出车用途、车辆轨迹、回队时间、车辆油料消耗、行驶里程都要实现完整的记录, 同时对于车辆的维修保养情况也要追踪。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车队管理信息系统纳入到整个油田企业的管理系统中来,能够在更高层面上进行统筹规划,做出最科学、最合理的决策,也能够更明智的探讨车辆管理的具体方法的可行性,保证车队考核的可靠性。

篇7:浅谈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及其对策

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是一个企业的管理之下,该组织的业务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通过使用企业管理机构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来进行的企业管理。就电力行业而言,是以总经理为最高领导,部分单位还设有行政副总分工负责,由专门的职能部门、总经理工作部或综合管理部等组织实施操作,工作范围涉及企业各部门分支机构的一个网状体系,对电力企业行政管理进行优化,促进企业与市场共同发展的行政管理架构[1]。在经济体制深入改革的大环境下,电力企业内部行政管理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从行政管理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简单的分析了电力行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电力行业的行政管理发展战略提出一些意见。

1.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的现存问题

1.1.缺乏企业行政管理体系

从内部管理来看,企业受制于电力主业的行政干预,这导致对于企业行政管理的研究集中在事务性活动范围内,从而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决策能力而正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围绕着这些具体的事物开展工作,没有创新,从而造成的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缺乏。

1.2.业务盲目,多元化,依托主业明显

电力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产业涉及多个行业,电力企业多元化发展面临的风险也越大,同时由于受电力行业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再加上电网垄断的保护,在产业定位中,摆脱不了对电力内部市场的过分依赖,产品质量差,技术含量低,服务意识差,销售网络不健全,面临严峻的社会市场经济缺乏抵抗力和竞争力。

1.3.照搬党政机关行政管理模式,政管理体系不规范化

受计划经济思维惯性的影响,企业行政管理操作中,行政管理干部仍存在着

一些机关习气、机关作风,这样的管理形式,不利于企业效益的提升[2]。在企业领导体制方面,行政首长没有掌握真正有效的行政管理权,而是以党带政;或者相反,以行政首长的个人意愿代替行政管理的系统工作,缺乏相应的辅助人员或监督机构和手段。行政管理规范化建设包括管理制度化工作流程化业务标准化及考核激励机制的科学化等方面。

1.4.管理效率难以满足改革发展需要

在电力企业当中,沟通型行政管理模式被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新时期背景下,此类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有效适应发展需要,致使企业当中出现人力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以及管理机构臃肿等诸多问题[3]。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管理者不能有效重视创新管理体制,管理人才培养机制落后,激励机制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以上问题如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对管理效率造成严重影响。

2.针对现存的问题的创新对策

2.1.优化设计行政组织机构

行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首先要精简部门,撤销冗余的工作岗位,减员增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质量。此外,增强行政管理部门企业管理职能,增强与上下级的沟通能力,明确岗位职责,深入各业务部门工作,相互协调改善,使各部门各岗位在协调下处于良好的运作状态。

2.2.在企业中推行危机管理模式,创新电力行政管理

在创新管理方式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危机进行有效防治,避免危机产生时影响到电力企业实现深入改革;同时应培养与增强危机应对魄力,于危机当中谋求生机。实践证明,对电力企业进行改革时,危机四处潜伏。对此,在改革电价与体制时,要注意创新管理方式,采用危机管理方法:结合当前电力发展状况,适当考虑未来发展方向,将垄断机制打破,竞争中求发展。总而言之,危机管理应当作为创新管理方法的一种重要途径,以保证企业改革顺利进行。

2.3.创新电力行政管理文化,促进管理机构的完善

在新时期背景下,电力企业要对行政管理文化进行创新,不断改善电力企业公众形象,提升公众的满意度。在电力企业内部定期举行精神文化活动,从而将

员工潜在的拼搏精神以及追求精神激发出来,确保工作氛围不断向高效化以及和谐化的方向改进。

2.4.完善激励机制与领导体制,促进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

对于新时期背景下的电力企业而言,在管理员工时,应注意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建立高效激励体制。建立离适当的报酬、奖励,以及合理评估标谁,为企业重新建立起一套能够体现公平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的薪酬体制。让员工能够感到自己的付出与所得公平合理,激发员工的忠诚感,从而更负责的工作,提高企业效率。

2.5.健全企业领导体制,选拔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工作的开展应联系实际 首先明确行政首长的职责和权限;其次保证行政实施管道可靠可行;再次,必须建立高水平的咨询机构。企业应定期评价业绩,择优使用行政管理人才。开展行政管理工作应时刻以服务企业经济利益为着手点,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变通地开展各项工作[4]。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当中电力企业需要实行改革,才能够有效提升经营效率与水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制约、政府管控仍然是该行业创新其行政管理方式需要认真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应改善管理模式,避免企业内部行政管理与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之间发生冲突。此外,还应注重对行政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内容进行有效创新,以便能够使新时期改革背景下的电力企业实现良好发展与快速发展。

4.参考文献 [1] 宁丽红.论电力行业的行政管理发展战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2)

[2] 王耀华.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分析[J].经管视线.2011,(05)

篇8:浅谈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措施

1.1 企业人事材料的规格、尺寸千篇一律

充分利用人事材料的纸型,尽量不裁切而使用折叠的方法。裁切不慎极易使材料造成不可弥补的缺失,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总结出,根据规定尺寸折叠其实是最好的办法,规整美观的折叠方式即充分保存了原材料不受损失,又便于展开利用,而且比裁切更节省时间。通常有横折、竖折、交叉折、梯形折等等,为了避免字体在折叠后的使用中受到磨损,折叠的右边缘应稍窄于案卷的规定尺寸。不必刻意追求整本案卷像“一刀切”。

1.2 手工劳动强度大,计算机技术应用人事档案管理范围小

企业人事档案归档,对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每年形成的工会会员表、工资台账、干部任免表、劳动合同等,收集、编号、归档,工作期限长,手工劳动强度大。目前计算机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已逐步成为现实。在使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充分发挥现有数据库的强大作用,只要在初期做好表格设计和相应数据的录入,后期就能实现批量材料自动编号、顺号,一劳永逸。除了目前已经实行中组部要求的档案目录采用计算机管理外,部分人事材料的形成、归档也即将能实现计算机管理,使档案管理人员从繁琐低效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

1.3 人事档案信息的不开放

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知情权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人事档案向本人有条件开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趋势。人事档案是人生经历的真实记录,属于员工个人的资料,员工有权知悉了解。2000年企业建立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与公司所属单位共享信息资源,组织全体员工统一填写履历表,对员工所填内容与原有数据库信息进行核对,学历、经历、职称、工龄等不符的通知员工提供依据性材料归档,更正数据库信息,使员工第一次对档案情况有了一定的知情权,这种做法保护了员工的切身利益,也使数据库的信息更加准确。

2 人事档案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作用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中心来设计的,其宗旨是“以人为本”。人是关键要素,首先要服务好人,才能做好管理工作。“以人为本”是指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承认人是一种资源,一种特殊的和重要的资源,而且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竞争中是决定性的资源。通过开发人的潜能使之发挥到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这一理念将会贯穿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个过程。而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恰恰是将静止的人事档案变换为动态的激励手段,让员工能够感受到组织对他的关注、关心和承认。

作为人才信息缩影的人事档案,是各类人才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是人才在德、能、勤、绩等方面的综合反映。若对人事档案重视,能认真研究,注重科学管理,可以较全面地、历史地再现各类人才的面貌、特点以及专长,作为考察和了解人才的重要依据;有助于企业根据每个人才的不同特点,合理的使用人才;有助于从人事档案中探索人才成长规律,更好的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开发人才资源,以适应企业发展对人才的广泛需求;可以及时地为企业和部门推荐优秀人才,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种人才扬长避短,充分在企业发展建设中发挥聪明才智,贡献自己的力量。

3 企业发展中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手段

建立健全保管制度是对人事档案进行有效保管的关键。人事档案的建立,是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的产物。一些资金雄厚、实力强大的名牌外企、合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我国境内招聘新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时,非常重视人事档案的利用。因为一个跨越国界寻找经济合作,谋求最大经济效益的现代企业,深谙管理出效益的经商之道,而人才又是管理的关键因素。对一名优秀的企业人才的要求,不只局限于其工作能力上,其品行、背景、以往的工作实绩诸要素,都是考察的条件。通过出示个人的人事档案,就可以以此为凭,增加聘用企业对聘员的信任程度和认可程度。而国内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聘用,也是如此。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实施以来,企业实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聘用制,使单位与个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了聘用关系。一份翔实、完整的个人人事档案,既是企业选用人才和人才日后晋升提拔的重要参证,也是择业人员量己之才选择行业、部门的“谋士”,双方的“知己知彼”,能扼制某些企业和个人盲目选人、择业的“自主权”,更利于“人才与用人单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活动的主体”这一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

同时,由于人事档案能够比较全面、准确的反映人才各方面的情况,所以企业能够从人事档案中了解本单位人才的数量、文化程度、专业素质等方面的数据,便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人事档案统计分析,进而作出准确的人才预测,制定出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

4 对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人事档案信息,总结企业单位整体的人才储备状况,结合人事流动的档案信息,预测企业单位人才的需求状况,从而有效科学的制定人力资源计划,为企业单位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如果没有详细的人事档案信息分析,我们就无从清晰的了解企业单位整体的人才储备状况,也就无法进行科学预测,由此可见,做好企业单位人事档案工作,对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关键性。所以,企业单位人事部门要以利于企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用为立足点,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和人事档案信息的综合分析,为企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服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也逐渐成为社会的关注点之一。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指明了新的发展道路,本文从建立健全企业人事管理的制度出发,论述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企业,人事档案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著.管理学[M].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刘彦丽.关于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4).

篇9:浅谈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及其对策

【关键词】财务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通过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各项参数管理来进行企业的综合管理,像是企业的经营方向、财务状况、成本控制等等都是其管理职能的活动范围。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生产的各个环节。管理工作的结果会直接由财务结果呈现出来。所以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企业应该以财务管理来带动其他管理工作。

目前我国企业中比较普遍的现状就是企业成本降不下来、企业资金不足、经济获益比较低,所以企业的生存都比较苦难,更不用谈及发展。而财务管理的作用则是强化企业管理职能,为企业获得更多利益,因此对于企业的脱离当前困境具有促进作用,强化财务管理工作也就变得具有现实意义。

1.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完善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体制

财务预算是为了更好的利用企业财务资金,也是社会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走的是市场主义道路,因此对于市场的信息把我和机遇把握就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内容。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就是加强企业和市场的联系性,通过企业、市场两者的结合来获取信息,以财务预算来进行财务决策的制定和安排,这样能够让企业的财务活动能够在计划之内执行,对于财务活动的风险也能进行预测,降低了企业所承受的风险。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通过设定的预算管理体制,发挥各级预算分管部门和预算责任单位的职能作用,对预算期内的全部投入和产出所反映的收入、成本、费用、盈利和财务状况,逐级编制全面预算,分级实施控制并严格考核,从而最优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1.1首先根据目标利润,编制财务预算

企业应在主要负责人领导下,成立由企业各主要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预算编制委员会,在综合考查产、供、销、管理等因素的基础上,确立企业的目标利润,并测算和分解销售、生产、采购、技术开发、行政管理等具体预算的约束指标,然后由各部门分编单项预算,按照目标利润——销售预算——成本预算——采购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等编制程序,反复策划、调整、组合,寻求实现目标利润的最佳预算方案。

1.2落实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的控制和约束能力

财务预算一经确定,在企业内部就应具有“法律效力”。企业各部门在生产营销及相关的各项活动中,要充分考虑财务预算的可能,围绕实现财务预算开展经济活动,使财务预算渗透到哪里,财务管理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以形成全员和全方位的财务管理局面。

1.3围绕效益实绩,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分析

各预算部门,要按月检查预算执行情况,以跟踪对比分析执行结果与预算的差异,作出评价,找出原因,提出对策,确保年度预算按进度完成。财务部门的期终决算要和财务预算相衔接,依据各责任部门对财务预算的执行结果,提出绩效考核意见。同时,预算管理委员会要及时针对预算执行的正负差异分析主客观因素,适时提出纠正预算偏差的财务对策。实行以预算为前提的财务管理办法模式,使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财务目标的实现而开展,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财务政策,强化财务控制,可以加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带动和推进企业各项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加强成本管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产晶成本

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重要尺度,综合反映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管理各方面活动的成果。一个企业,无论是属于什么性质,从事什么行业,无论处在什么发展阶段,降低成本的工作始终是搞好企业的永恒主题。一个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是企业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成本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决定着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盈利能力的大小。强化财务管理,应把成本管理作为提高经济效益活动的主攻方向,建立以成本控制为手段的成本管理制度。

2.1加强宣传,强化全员成本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使企业每个职工深刻认识到降低成本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摆脱困难、求得生存发展的突破口。以此提高职工对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的参与意识,实行全员成本管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提质降耗、增产节约、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责任。

2.2推行内部模拟市场核算管理

推行内部模拟市场核算管理,是强化企业管理、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一是建立健全目标体系;二是建立健全价格体系;三是建立健全核算体系;四是建立健全奖惩分配体系。实行成本否决是一种新的企业内部核算机制,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创新,也是企业进一步深化和细化财务管理的具体体现的切人点,是深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2.3实施成本控制,加大考核力度

成本控制需要对企业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的改进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或者使其向预定成本目标靠近。

3.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蕾效率

3.1改革资金管理体制,实行集中管理

企业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脉,只有将这部分资金利用好,才能够发挥其最大功效,资金的集中统管可以有针对性,这样不会分散资金,让投资的力量变弱,也能确保生产的稳定运行。

3.2抓产品销售,促货币回收

市场是企业获取利润,将产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如果市场疲软则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回收,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争取市场份额时,企业需要随市场而变,统管对市场的把握来改变企业的经验观念,抓住市场才能够获取利益,通过责任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来激励市场销售,促进企业产品转变成企业资本的进程。

3.3做好企业债务偿还工作,避免企业欠债,防止陈债难还

企业债务是企业财务状况的一个分支,企业为了扩张和发展存在债务关系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债务久欠不还或者难还就会影响企业的信誉以及企业的资金流通,所以需要加强企业清还债务的能力,这需要做好财务工作,安排好还款工作,除了要保证旧债的偿还还需要控制新债的产生。

3.4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理性投资,避开投资风险

篇10:浅谈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及其对策

丁慕青:实战派TTT培训!世界500强讲师

16年培训经验。曾担任过外企500强企业内训师、法资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北京大学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特聘讲师;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讲师; 2009年华人500强讲师,2011年中国企业教育百强讲师团特约讲师; 中华培训讲师网讲师 品牌课程:

团队管理与团队建设 高效能时间管理

中层管理者能力提升训练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医疗质量已涉及工作效率、费用控制、服务态度等多方面,成为医务人员素质、技术服务水平、设施环境条件、医疗费用高低、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现代化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是突破单纯医疗技术和生物医学效应的质控,而成为与经营管理、科技管理、医疗业务管理有机结合的全方位质量管理,从而使质量管理提高到医院发展战略。由于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终要通过医疗质量体现出来,所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的首要任务。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

1、建立质量管理考评体系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制定出一套科学、规范、严谨、符合实际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管理的效果。这套考评体系应结合个别质量控制、科室质量控制、院级质量控制及综合质量控制来制定,并把全程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个体控制和组织控制相结合,科内控制和科间控制相结合,最后精心组织考评工作,确保考评不流于形式。运用以病例为质量单元的管理评价方式,建立具有选择性、实用性、即时性、可操作性的病例分型指标模式,将效果和过程、质量和费用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科学地评价。实行“临床医师综合评价”法,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工作态度、工作数量、工作质量、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8项内容,每名被评价的医师最终都有一个综合得分,在科室内部和全院相同职务范围内进行排序,让每个人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定位。

2、合格的管理人才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

医院应有专业化的医疗技术管理者和专业化的行政管理者。医疗技术管理者要把握所在医院的医疗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行政管理者要负责做好医院内部行政、后勤等各项管理,做好保障工作。面对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全球经济等新经济理念和格局,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引入强大竞争,面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院文化内涵建设,面对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人员政策、技术、协作、商业、控制等综合能力提出的特殊要求,而我国现行的医院管理者非职业化的现状难以胜任。医院管理者的素质已不单纯只是决定医院的质量水平,而是决定医院的生死存亡,决定我国卫生事业改革成败和现代化进程。所以,尽快实现医院管理者职业化势在必行。

3、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是医院竞争的手段

医院要适应市场变化,对社会需求高的项目要扩展、强化;对社会需求少,正在萎缩的项目,要坚决压缩、合并;要结合实际,开展具有特色专科、专病门诊或新技术、新项目,以特色吸引病人,以特色培育新的增长点,激发医院生存的活力。医院要在不增加病房、人员的基础上,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决定了医院的成本和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医院的长期生存能力。要实现此目标,医院必须对可用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及时发现潜在的瓶颈,并通过平衡流程中各组成部分来减少重复和浪费,使医院现有硬件和软件达到较大的利用率和较好的利用水平,尽可能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满足病人的需求,取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要实行医疗服务流程的动态分析和管理,使医疗服务处于动态的适应医疗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可以在低谷时不浪费医疗服务供给,在高峰时增加服务的提供量,构建高效、精干并充满活力的新型医疗机构模型。

4、健全的制度和机制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

目前,我国已出台了《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20多部卫生法规,数百部卫生法规和规章,这些法律法规规范了医疗服务行为,强化了对医院的质量监管,保证了患者利益。要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服务标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使医疗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卫生法律手段为卫生法制建设,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了法律武器,为医院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竞争的公平环境。同时,还需要加强医疗服务监督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建立医疗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通行的准入和退出标准,净化医疗机构队伍,塑造卫生系统良好形象。

5、实施全面监控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保障

(1)全员监控:人人都是监控接受者,人人又都是监控实施者,使医务人员始终处在认真自控和自觉互控之中。(2)全岗监控:门诊、临床、医技科室,以及医疗行政职能部门,都有明确的质量指标和具体的监控措施。使医院各个岗位的工作都在严密监控之中正常运行。(3)全项监控:检诊、治疗、护理工作中各项质量达标情况,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所有质量项目都在监控之列。(4)全日制监控:对医疗质量实行24h跟踪监控,全天候监控。在医疗质量监控上没有节假日;不论上级检查或检查过后,质控工作都不放松;不论总结评比或平时,质控工作都无空档。

二、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1、成立CQI(质量持续改进)小组

以临床诊疗技术质控为重点质控方法研究,通过“临床路径”研究,按相同病种若干病例自始至终的检查、诊断、治疗(含处置、处方用药、手术等)、护理、膳食等医疗全过程的技术和服务项目、医疗效果和服务满意度进行登记、统计、分析、比较和评价,以确定病种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促进医疗行为规范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质量管理的责任不仅要由管理人员承担,更主要是由医护人员广泛参与,组成超越学科界限的质量控制小组(QC),开展专题立项的质量改进研究。这种群众性的研究改进活动,将与临床科研工作同步进行,持续不断地提高医疗质量,同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推进医药科技发展[6]。医院持续质量改进可以包括:评估现状、建立改进目标,寻找、评价和实施解决方法,测量、验评和分析结果。具体表现在对医院考核指标的有效评估后,从而保证考核指标对医院全面管理的改进与提高具有持续的指导意义。

2、实行全程、全方位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全面质控,包括临床各科、医技科室和医疗功能达标、“三基”培训、系统化整体护理等基础医疗质量管理;加强三级医师查房、护理查房、手术、急救等医疗技术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医技专业的室内质控,狠抓单病种质量管理,采用有效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和带动医院各方面的工作质量。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护理质量管理有机结合,将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体系。临床药学、医学检验、病理、营养及麻醉等专业将普遍采用质控技术,并完善各专业质量体系。要以病人为中心,其中医疗技术质量是内在质量,优质服务则是医疗服务的外在质量。如果只有医疗技术的全面质控,而忽视医疗服务作风、服务态度的重要性,是不能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的。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差错事故、减少纠纷是医院全方位医疗质量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医院经营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杜绝片面追求医院自己的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效益和社会效益,否则医疗服务质量必然全面滑坡。控制医疗成本,就是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医疗消耗和医疗费用,用较少的医疗费用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3、加大人员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的力度

坚持不懈地抓好人才培养,抓好学历教育、在职教育及岗前培训,提高全员素质。要根据各专业的需求,对中级职称以上人员要不断地派往国内外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充实和吸取先进技术,支持他们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医疗工作。强化基础训练,定期开展理论讲座,普及危重病抢救知识;坚持以自学为主的原则,激发医务人员学习的主动性;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进行学术讲座,促进双向交流。分阶段组织考评小组,进行授课后的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其评分将与年终医疗综合水平考核评估挂钩,促使医务人员的学科知识逐步走向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4、加大医院质量管理社会监督制约的力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将针对工业产品和服务行业的质量问题建立社会监督制约机制,医疗服务也不例外。这种监督制约将逐渐从软制约(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监督)向硬性制约发展(法律和经济制约),从而使这一社会制约层次具有群众性、法制性和经济赔偿的性质。

5、加大医疗质量分级督导工作的力度

上一篇:高中语文必修五基础下一篇:农民入党积极分子11月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