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统计

2024-06-03

华北电力大学统计(通用10篇)

篇1:华北电力大学统计

大学生幸福统计观调查问卷统计

数据统计【共调查44人】

分类

人数

百分比

分类 一般 好 挺好 不怎么好

人际关系

人数 百分比59% 11 25% 6 14%

2%

按农村和城市分类 农村人口 城市人口

10

77% 23%

按是否是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 13 30% 非独生子女

70%

大学生年龄

大一 19 43% 大二

57%

按性别分类

男生 5 12% 女生

89%

按专业分类

经管系 35 80% 外语系

20%

影响幸福现状

分类 人数 百分比

个人因素 27 61% 家庭因素 13 29% 社会因素 20 45% 人际交往 14 32% 恋爱状况14%

分类标准【元】 600以下 600-800 800-1000 1000以上

分类 非常幸福 幸福 一般般

谈心次数

分类 人数

经常 14 有时有过但很少

每月生活费

人数

51618

幸福程度

人数

百分比 4 9% 29 66% 11 25%

百分比

32% 59% 9%

百分比 11.40% 36.40% 40.80% 11.40%

篇2:华北电力大学统计

1、已知事件A与B互不相容,P(A)=0.2,P(B)=0.5,则P(AUB)=____0.5__

__

2、已知随机变量Xob(10,0.9),则E(X)=___9____

3、已知随机变量XoN(2,0.22),则P{X=2}=_________

4、设随机变量X的分布律为P{X=k}=,k=1,2,3,则P{1≤X≤2}=________

5、已知总体XoN(5,32),X1,X2,…X10为来自总体X的简单随机样本,其样本均值,则D()=__0.9______

6、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概率为0.7的0.1分布,则E(X)=____0.7____

7、设随机变量X:b(n,p),则E(X)=________,D(X)=________

8、设随机变量X:N(μ,ο2),则E(X)=_______,D(X)=________

9、设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X和Y的方差为4和2,则随机变量3X-2Y的方差为_44______

10、设随机变量X,Y相互独立,且X:b(4,0.5),Y服从参数为3的泊松分布,则D(X-2Y+1)=___13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一批产品共有10个,其中6个是次品,其余为正品,从中随机取一个,取出的产品是正品的概率为()。

A、B、C、D、2、设事件A=“甲种产品畅销或乙种产品滞销”,则A的对立事件为()。

A、甲种产品滞销且乙种产品畅销

B、甲种产品滞销

C、甲、乙两种产品均畅销

D、甲种产品滞销或乙种产品畅销

3、某射击运动员每次设计的命中率为0.7,他独立射击两次,则两次都能击中的概率为()。

A、0.5

B、0.49

C、0.8

D、0.64、设随机变量X在区间(2,7)上服从均匀分布,则P{X>4}=()。

A、B、1

C

D、5、设随机变量X服从泊松分布P(λ),且λ=0.7,则X的期望E(X)为(D)。

A、0.04

B、0.2

C、0.4

D、0.76、若X,Y相互独立,则下列各项正确的是(D)。

A、E(X-3Y)=E(X)+3E(Y)

B、D(X-Y)=D(X)-D(Y)

C、D(XY)=D(X)5D(Y)

D、E(X-2Y)=E(X)-2E(Y)

7、设P(AB)=0,则()。

A、A与B互不相容

B、A与B独立

C、P(A)=0或P(B)=0

D、P(A-B)=P(A)

三、判断题

1、若事件A为必然事件,即A=S,则P(A)=1。()

2、若事件A与B互为对立事件,则A与B互不相容。()

3、设X、Y为两个随机变量,则一定有D(XY)=D(X)D(Y)。(错)

4、已知总体X服从指数分布。X1,X2,…,XN是亲自总体X的样本,.则S2是统计量。(对)

5、若事件A与B相互独立,则P(AB)=P(A)P(B)。()

6、设X、Y相互独立,则E(X-Y)=E(X)-E(Y)。(对)

7、设X、Y相互独立,则D(X-Y)=D(X)-D(Y)。(错)

8、若随机变量X与Y相互独立,则D(X-2Y)=D(X)+2D(Y)。(错)

9、若事件A与B相互独立,则P(AIB)=P(A)。()

10、若事件A与B相互独立,则P(AUB)=P(A)+P(B)。()

四、计算题

1、设P(A)=0.6,P(B)=0.8,P(AB)=0.5,求P(A-B)、P(AUB)、P(BIA).2、某特效药的临床有效率为0.8,今有3人服用,问至少有1人治愈的概率是多少?

3、设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求:

(1)

k的值;

(2)

P{0.3

(1)P{42

(2)常数a,使得P{X≤a}=0.9505.(Φ(2)=0.9772,Φ(3)=0.9987,Φ(1.65)=0.9505)

5、某工程队完成某项工程的时间X(单位:月)是一个随机变量。它的分布律为

X

P

0.5

0.3

0.1

0.1

(1)

试求该工程队完成此项工程的平均时间

解E(X)=10*0.5+11*0.3+*12*0.1+13*0.1=10.8

(2)

若该工程队所获利润为Y=50(13-X)(单位:万元),试求该工程队的平均利润。

6、已知随机变量X、Y相互独立,则E(X)=3,D(X)=1,E(Y)=2,D(Y)=3,Z=3X-Y,求E(Z)和D(Z)。

五、综合应用题

设某批活塞环的直径X(单位:mm)服从正态分布N(μ,ο2),随机的取8只活塞环,测得它们的直径分别为:74.001,74.005,74.003,74.001,74.000,73.998,74.006,74.002,试求总体均值μ的矩估计量和矩估计值。

解:设X1,X2,…X8为来自总体X的样本,样本k阶矩A1,k=1.2,设总体X的k阶矩uk,k=1.2则u1

=E(X)=u

根据上述式得

u=u1

篇3:华北电力大学统计

统计理论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其在数据分析和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把繁杂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理论化的指导,提升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的资源最优化配置。在电力系统统计工作中,统计理论应用主要分为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相互联系,组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处理流程。其步骤具体分为:(1)调查设计,这是统计理论开展的首要工作,要对电力系统的应用目标有明确的认知,并根据统计内容来明确工作目标、对象和方法,加强数据统计的针对性;(2)数据收集,其结果直接影响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因此在数据收集时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数据整理,整理分析工作是把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化分析,把数据归纳到某个计算系统中,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结论;(4)数据应用,统计理论应用的目的是呈现数据背后的市场和企业信息,这些统计信息都是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

2 分析统计理论在电力统计工作中的作用

电力行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的工作覆盖面较广,其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因此对数据的统计是企业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工作,统计工作控制着整个企业资料,在第一时间内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市场信息和企业经营状况,从而让管理人员对企业有着清晰的认知,并对电力行业有整体的了解,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可以参考的凭证。再者,统计理论在电力系统工作中应用可以优化工作效率,发挥工作的监督作用,例如统计理论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明确财务管理各项工作事务,杜绝不法现象的发生,促进电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经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分析统计理论在电力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统计理论在电力统计工作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首先是企业中的统计工作机制不完善,很多电力统计工作缺乏明确的目标,也没有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从而影响了统计信息的可靠性,同时统计理论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缺乏有效的部门沟通,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完善统计理论的检验机制。再者,统计数据缺乏严谨性,电力企业的统计数据量较大,这需要统计人员具备良好的数据甄选能力,再加之信息传播速度较快,统计工作人员数量和质量不佳,从而造成很多统计数据没有纳入到系统中,影响了统计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4 分析统计理论在电力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4.1 根据统计学理论建立完善的制度

分析统计理论在电力系统工作中应用首先应当建立完善的制度,尤其是要强化统计结构的分析和应用,电力企业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状况,根据企业员工组成、业务范围及地区特点等建立符合企业本身的各项管理体系指标。同时在设定体系指标时,要综合各个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保证得出统计数据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同时统计学理论建立要符合群众的实际需求,要将关系到需求的参数设定到体系中,对需求参数进行重点统计,加强电力企业统计工作的便民性。对电力企业工作中统计理论应用而言,要理清工作需求和工作要点,从繁琐的数据中找出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利用完善的制度来挖掘潜在的信息,同时要掌握统计理论的相关内容,使统计工作具有实用性。

4.2 根据统计学开展实践工作

电力企业资料信息较为繁杂,包含了企业经营、决策及管理等各项工作内容,对统计人员而言,要针对各种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对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并加强各种信息的分析,把统计理论应用到数据分析中,并利用统计信息指导企业工作开展。统计人员要按照统计理论开展的流程,进行分层次分析,及时发现统计数据中发现的问题,并根据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问题,避免由于统计数据分析不合理造成企业决策失误。再者统计理论在电力统计工作中,统计人员要开展实践工作,将理论体系应用到数据统计和分析中,采用最新的统计技巧和分析方式,发挥统计理论对数据处理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提升统计工作效率,得出最准确的统计结论。

4.3 统计理论中对电力统计工作的指导

统计理论应用到系统化的工作体系中,是一项较为复杂的项目工作,在统计理论的应用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保证数据来源渠道的严谨性,从企业资料数据库中找出对应的数据,针对统计工作目的制定分析模型,将数据纳入到统计理论模型中,建立数据参数之间的关系,保证各个统计环节紧密联系。统计人员在统计理论应用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工作都保持严谨的态度,以科学的心态来对待数据分析结果,提高得出结论的准确性。对电力企业统计工作人员而言,要具备扎实的统计理论知识和模型构建经验,合理分析数据库中的统计数据,强化统计理论对统计工作的指导。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电力企业而言,要将统计理论作为研究基础,根据理论指导开展相应的统计工作,挖掘统计信息对于企业决策的指导性。电力企业要根据统计学理论建立完善的制度,根据统计学理论开展相应的实践工作,提高统计理论对统计工作的指导性。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电力系统而言,其工作覆盖面较广,业务范围直接扩展到基层,电力统计工作中会出现海量的原始数据,这就给其带来了沉重的工作负担。分析统计理论在电力统计工作中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挖掘数据价值,根据数据统计结果来引导企业战略决策,同时提高了企业统计工作效率。本文阐述了分析统计学的一般步骤,并分析了其在电力统计工作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统计理论,电力统计,工作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俊芳.统计理论对电力统计工作实践的指导作用探究[J].经济论坛,2013(12)

[2]吕一敏.浅谈统计理论对电力统计工作实践的指导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35)

篇4:大学概率统计课程教学体会

关键词:概率统计;教育环境;概念理解;教学效果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数学知识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经济生活等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概率统计课程几乎是每所高等院校理工科与经管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数学课程,它是研究随机现象的一门学科,它与实际问题联系非常密切,应用非常广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对某些内容的理解上颇为困难,尤其是一些概念和定理。为此我结合教育对象和教学过程,研究“大众化教育”阶段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这对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课程面临的问题及课程的特点

1.概率统计课程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学校的本科教学规模也快速发展。如何保证本科生的教学质量就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怎样提高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是我们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问题。

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们,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受教育的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基础与学习积极性跟过去相比都有较大区别,学生之间的基础差异也较大,一些学生很难适应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要求,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社会和大教育背景的变化。在当今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物质利益追求不断膨胀的环境中,学校的整体教与学的态度、目的和效果直接或间接地受其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复杂和持久的,其作用也是不能低估和忽视的。比如说,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在很多情况下不够细致和扎实,而是像生产过程一样追求所谓“效率”和“功利”。很多同学只是应付考试及格,只满足于会做老师要求的几个简单习题。这种状况对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是极为不利的。

2.课程的特点

概率统计课程的内容分为概率和统计两部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同时前者是该课程最难之处,需要较多时间和精力才能保证学习效果。

从表面看,工科和经管专业的概率统计课程所用的数学工具只是中学数学知识和大学一年级所学的微积分,应该说学生对这些工具并不陌生。但是在概率理论中,有一个以往数学课程中所没有的关键而本质的概念,即所谓“概率空间”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学生感到抽象而困惑的根源所在。

我们知道概率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的一门学科,而每个随机现象的背后都隐藏一个“概率空间”,它包含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和我们所关心的一些事件及对应的概率。这里就涉及一个集合与数字相对应的问题,而我们以往的数学课程往往考虑的是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比如高等数学中讨论最多的函数,就是实数到实数的映射。因此学生对于一个集合对应一个数字(概率)这样的数学理念比较陌生。

上述不同则造成了初学者理解“概率空间”的障碍。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概率空间”的概念,那么就无法很好地理解“随机变量”和“分布函数”等概念,进而影响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

鉴于此,我们提出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注意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加强概念理解,注意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概念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概念也不例外,从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重视理解概念。

比如在第一章的最开始,就出现了样本空间的概念,它是概率空间的一个基本要素,因此需要花一定的时间,举较多的例子让同学们理解好。接着提到了概率的三种定义:统计定义、古典定义、公理化定义。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分析异同点,并在课堂上自主发言讨论。说的不完整甚至说错了都没关系,应鼓励同学动脑筋,大胆表达和交流,然后我们老师再来分析,举例说明异同。还可以布置学生课下写总结,并找出习题中或生活中一些不同场合下我们使用概率的不同定义的例子。对样本空间和概率的定义有了很好的理解之后,对概率空间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根据多年的经验,我们觉得还有如下一些概念和定理尤其需要学生注意区别和联系,比如全概率和贝叶斯公式、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分布函数和密度函数、一维和多维随机变量等概念。

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与区别,我们认为可以考虑采用如下线索进行:第一,课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第二,课堂讨论,做到是非分明;第三,课下自主总结,加深理解;也可布置學生找出习题或实例中牵涉的相关概念并分析区别,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比单纯地做出题目答案效果更好。

采用如上措施,至少具有下面以下意义:第一,从解题角度来看,弄清了概念的内涵、区别及联系,避免了张冠李戴,提高了解题效率和准确率;第二,从学习能力角度看,让同学们通过比较、分析、总结、表达、相互指正的方式来理解概念有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索的习惯,提高表达能力以及透过现象得出规律的归纳能力,而这些是今后继续学习或从事科研工作所必备的品质;第三,从学以致用的角度看,只有真正透彻地理解了概念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我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从老师自身做起,带领学生脚踏实地地进行,避免社会和教育环境中浮躁、急功近利的做法的影响,重视基本的概念理解,基础打好,楼房才能盖得高。学习知识不可“速成”,需要耐心与恒心。

篇5:江苏大学2012人数统计

能动600

机械700

汽车交通793

材料....电气850

食品328

环境....计算机729

理学院290.5

土木350

化学化工270

管理800

财经研究生加本科1100

马克思54.5

文法....外国语414

艺术577.5

临床700

基础医学...药学院320.5

篇6:美国公立大学留学费用统计

美国本科一年生活费约合人民币8万元至10万元。住宿费是除学费外的“大头”部分,住校的开销为每一年3000-7500美元;在外租房约为3600-7200美元;书本费为每一年500-1000美元;伙食费约为每一年2500美元;健康保险费用为每年300-500美元;还有就是,还有旅行费、交通费等。

中国学员如在收费和当地生活水准高的一些大学修读,4年的全部美国留学本科费用很有可能会达到20-30万美元,并且这一些费用还在年年增加。以上是美国留学本科所需要的大致的费用,4年的美国留学本科费用,所需的学费和杂费、生活费的总费用大致的是75000-178400美元(约合54.75万-130.23万人民币)。

篇7:大学统计学考点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

统计学:是研究大量社会现象(主要是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总体:亦称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指标:亦称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

标志: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变异:严格的说,变异仅指品质标志的不同具体表现。

变量值:亦称标志值,指数量标志的不同表现。

数量指标:说明总体规模和水平的各种总量指标

质量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工作质量的各种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流量:指一定时期测算的量,对于流量必须指明时期,具有时间量纲。存量: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对于存量必须指明时间,不具有时间量纲。调查时间: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点或时期。

调查期限:指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包括收集资料报送资料的整个过程所需的时间

直接观察法:有调查人员直接到现场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直接的点数和计量。全面调查:指对构成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单位一一进行调查。

非全面调查:指取被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普查:指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统计报表制度:是按照国家或部门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抽样调查:在全部调查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重点调查: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选择部分重点调查单位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所谓重点单位是指这些单位在全部总体中虽然数目不多,所占比重不大,但就调查的指标值来说却在总量中占很大的比重。

典型调查:指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的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具有代表意义的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二阶段,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对统计调查的阶段所搜集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加工会汇总,使具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综合特征的资料的工作过程。

分配数列:亦称次数分配,指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组距:每个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距离。

全距:全部变量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距离。

组限:组距两端的数值称为组限。

向上累计:又称以下累计或较小制累计,是将各组次数和比率,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逐组累计。

向下累计:又称以上累计或较大制累计,是将各组次数和比率,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低的组逐组累计。

钟形分布:“两头小、中间大”,即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较多,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较少。

U型分布:“两头大、中间小”,即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较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较多。

J型分布:“一边小、一边大”即大部分变量值集中在某一段分布,分布曲线图形像英文字母“J”字。

主词:是统计表中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分组。

宾词:用来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总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体规模和总体水平的统计指标,也称绝对指标或绝对数。

总体单位总量:表示一个总体内所包含的总体单位的总数,即总体本身规模的大小。如企业数,学校数。

总体标志总量:是总体各单位某种标志值的总和,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总数量。如总产量、总产值。

时期指标: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期发展过程的总数量。

时点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瞬间)上状况的总量。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用来对比的两个数,可以是绝对数、平均数、相对数。

平均数:在同质总体内将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众数: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标志值,它能直观的说明客观现象分配中的集中趋势。中位数: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安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标志值。

标志变动度:即标志变异指标,指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差别大小的程度,又称离散程度。时期数列:在绝对数动态数列中,如果各项指标都是反映某种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这种数列就为时期数列。

时点数列:在绝对数动态数列中,如果各项指标都是反映某种现象在某一时点上所处的数量水平,这种数列为时点数列。

平均发展水平: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在统计上又叫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

商品流转次数:即资金周转次数,是商品流转额与平均商品储存额的比值。

增长量: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它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

逐期增长量:指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表明本期比上一期增长的绝对数量。

累计增长量:指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基期)水平之差,表明本期比某一固定时期增长的绝对数量。

平均增长量:说明社会经济想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数量,即 逐期增长量之和与逐期增长量个数之比。

定基发展速度:指以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计算的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指以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计算的发展速度。

长期趋势;指在研究某种现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期间内向上或向下发展变动的趋势。

指数:广义指一切说明社会现象数量变动或差异程度的相对数,狭义指一种特殊的相对数,即专指不能直接相加和对比的复杂社会现象综合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同度量因数:把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为可以相加的因素或媒介。

全及总体:指所要认识对象的全体,总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单位组成的。抽样总体:是从全及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代表全及总体部分单位的集合体。

抽样误差:指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数量上的差别。

二、填空题

1、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总体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

2、调查表一般分为一览表和单一表两种形式

3、统计调查按其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4、分配数列可以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为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

5、组距数列可以根据组距是否相等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

6、组数的确定与组距有密切的关系,组距大则组数少,组距小则组数多。

7、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组成。

8、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9、标志变动度愈大,平均数代表性愈小,标志变动度愈小,平均数代表性愈大。

10、全距数值愈小,表示标志变动度愈小,变量值愈集中。

11、平均差愈大,表示标志变动度愈大,平均数代表性愈小。

12、离散系数值愈小,说明平均数代表性愈好。

13、动态数列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个是资料的所属时间,一个是各时间上的统计指标数值。

14、统计指数按其说明现象范围的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15、统计指数按所说明的因素的多少分为两因素指数和多因素指数。

16、统计指数按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对比指数。

17、在综合指数中,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往往用基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18、在综合指数中,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往往用报告期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19、在一个指数体系中的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用基期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要用报告期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反之亦然

20、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三、简答题

1、统计分组的基本作用有哪些?

答:划分现象的类型。揭示现象内部结构。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2、编制统计表应注意的问题

答:统计表的标题应十分的简明地概括所要放映的内容;表中主词各行和宾词各栏,一般应按照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排列,即先列各个项目再列总体;表中必须注明数字资料的计量单位,当全表只有一种计量单位时就写在表的右上方;表中的数字上下位置要对齐,无数字的空格,用符号“—”表示,当缺乏某种资料时,用符号“……”表示;统计表的表式一般是开口式,即表的左右两端不画纵线,表的上下常用粗线封口;必要时,统计表应加以注解,连同数字资料的来源等一般都写在表的下端。

3、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答:a、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期内的发展过程的总数量,时点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或瞬间上状况的总量。

b、时期指标的数值是连续计数的,他的每一个数值都表示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总量,而时点指标的数值是间断计数的,他的每一个数值都表示发展到一定时点上所处的水平。c、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即各期数值相加可以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所发生的总量,而时

点指标不具有累加性

d、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受时期的长短的制约,而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的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4、正确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注意两个对比指标的可比性;相对指标要与总量指标结合起来运用;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在比较两个相对指标时,是否适宜相除再求一个相对指标,应视情况而定。

5、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

时期长短应该统一,但这个原则也不能绝对化,又是为了特殊的研究目的,也可将时期不等的指标编制成时期数列;

总体范围应一致;

指标的经济内容应相同; 计算口径应该统一。

6、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区别

A时期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是可以相加的,即相加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而时点数列中的各个指标的数值是不可以相加的,相加不具有实际经济意义;

B时期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所属的时期长短存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的关系;

C时期数列中每一个指标的数值通常是通过连续不断地等记而取得的,而时点数列中每一个指标的数值通常是通过一定的时期登记一次而取得的。

7、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都是将现象的个别数量差异抽象化,概括的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不同点:A平均发展水平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期上发展水平的平均;从动态上说明其在某一段时间内发展的一般水平,他是根据动态数列来计算的,而一般平均数是同质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得平均,从静态上说明其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他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 B平均发展水平是对同一现象不同时间上数值差异的抽象化,而一般平均数是对同一时间总体某一数量标志值差异的抽象化; C平均发展水平还可以解决动态数列中某些可比性问题。

8、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

A全及总体标志的变动度。(全及总体标志变动度越大,抽样平均误差就越大)

B抽样单位数的多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单位数越多,抽样平均误差越小; C抽样方法的选择。重复抽样平均误差大于不重复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的组织方式

计算平均流转次数、平均流通费用率

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个方面分析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及大小

标准差计算表

2011/11/15考前

篇8:华北电力大学统计

关键词:统计教育,统计课程设置,教育发展,世界一流高校

统计作为一门学科,无论是在其基础理论还是在应用技术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许多新兴的交叉学科,诸如生物统计、金融统计、社会统计等的形成与发展,便是一个有力的明证。另一方面,社会对于统计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促进了高校统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统计及相关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了解统计教育的动向和特点,寻找对我国统计教育发展有益的启示。根据2011~2012年QS世界大学排名(统计专业),位居前列的高校分别是:斯坦福(Stanford University)、哈佛(Harvard University)、加州大学贝克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剑桥(University of Cambridge)、麻省理工(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牛津(University of Oxford)、新加坡国立(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多伦多(University of Toronto)、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普林斯顿(Princeton University)。这些院校涉及了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这些院校的官方网站的访问来了解各校开设的统计及相关课程的情况,获得了有意义的结论。

一、统计课程的分类呈现多样化

长期以来,统计课程大多被分成数理统计和应用统计两类,前者着重介绍统计理论,后者介绍统计应用方法。目前查阅到的资料显示,统计类课程正呈多样化趋势。这些院校所设统计课程除一部分是为统计专业学生开设的外,另有很大一部分是为其它专业学生开设的,且涉及面非常广泛,传统的分类已不能准确描述。为此,笔者将其分为四类,并将各院校的课程分别归入各个类别(从中亦可观察到目前统计课程涵盖面之广)。

1. 基础理论类。

这类课程介绍统计学的基础理论,主要面向统计专业的学生。典型课程有: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统计理论、统计推断、随机矩阵理论、空间统计、系统辨识、推断算法、非线性模型、广义回归模型、广义线性统计模型、概率和测度、统计原理等。

2. 应用统计类。

这类课程主要介绍应用统计方法。典型课程有:应用统计、回归模型、非参数统计、多元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和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风险管理及监督、贝叶斯统计、统计建模、无监督学习方法、蒙特卡洛方法、需求建模、随机控制、数据模型和决策、马尔科夫过程、应用定量分析、抽样调查、试验设计与分析、分类数据分析、纵向数据分析、非参和稳健方法、统计计算、随机网络模型、随机模拟、统计质量控制等。

3. 统计应用类。

这类课程的特点是统计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反映了统计学向各个领域的渗透。典型课程有:生物统计、运动统计、代码破译、工程和物理中的统计、金融统计、遗传学中的统计算法、统计咨询、公众的风险—效益分析、物流与运输规划方法、资产定价:定价模型和衍生品、高级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模型、信息系统中的随机过程、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社会统计、公共政策中的高级定量分析、基因调控、流行病原理、生存分析、商业统计、统计基因组学、人文社会科学定量方法导论、心理学的定量方法和行为科学、华尔街上的应用计量财务、医药统计、人口统计方法、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分析、财务统计方法、统计和诉讼、提高质量和生产力的统计等。

4. 普及教育类。

这类课程是讲授统计基本思想的,通常是作为统计启蒙教育的。涉及的课程有:统计方法介绍:预处理、了解统计模型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概率:有关机遇的10个伟大的想法、统计思想和数据分析、统计实践导论、统计概念、数据分析的方法、统计基础、统计的历史、了解不确定性和统计的思想等。从上面不完全的统计中可以看到,基础理论类课程变化不大,但统计应用的课程拓展了很多。特别是原属于应用统计类的课程,逐渐分化为研究统计应用方法的应用统计类和介绍统计与其它学科交叉应用的统计应用类,凸现了统计强大和蓬勃的生命力。

二、统计教育更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这些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明确显示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 应用统计和统计应用类课程占了很大的比重。例如在斯坦福大学,占到了78.8%;麻省理工学院为71%;普林斯顿大学为86%,其它院校情况也类似。这充分说明了在当今统计教育中,越来越强调统计应用能力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反映出了当今对统计应用人才的需求。 (2) 课程及时反映了统计在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基因是分子生物学中的研究前沿,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基因代码信息,及时反映在课程“代码破译”中(Breaking the Code,斯坦福大学)。又如,海量数据的分析又是一个研究热点,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就设有“数据挖掘”课程。 (3) 全面反映统计与其它学科的融合。各个院校开设了大量这样的课程。有生物统计、金融统计、商务统计、工程统计、物理统计、社会统计、心理统计、财务统计、医学统计,连公共事务和诉讼都有涉及。 (4) 强调依据实际问题建模和分析。各个院校都有统计建模的课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统计建模导论”(斯坦福),“统计咨询”,“需求建模”和“高级需求建模”(麻省理工),“随机建模”(普林斯顿),“统计实践”(多伦多)等。课程具体内容设计也十分注重实践环节。比如《统计咨询》课程,要求学生用6~8周时间深入实际,了解用户需求,构建模型,进而进行计算分析,最终形成分析报告交给用户。 (5) 推广和普及统计思想。与确定性数学不同,统计主要解决的是不确定的问题,有着其特有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学生初次接触时,一般较难理解和接受,讲授统计课程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为了普及相关的教育,各校都开设了介绍统计知识的普及课程。如“了解统计模型和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斯坦福),“了解不确定性和统计的思想”(新加坡国立),“统计思想导引”(普林斯顿)等。学生通过这些课程,不仅能增进对统计思想的了解,亦为今后可能的统计应用打下基础。

三、建议

基于上述对部分世界一流大学所设统计课程情况所作的分析,不难看出,当今统计教育正越来越向应用方向发展。为此,笔者对我国统计专业及相关课程建设提出两点建议: (1) 积极鼓励统计专业教师做跨学科的研究,开设交叉的统计应用类课程,充分发挥统计的分析决策作用,使统计真正成为一门强有力的支撑学科; (2) 强化对学生统计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开设类似于“统计咨询”这样的课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实际,了解用户的需求,上升为统计模型。学会判断,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来加以解决。一旦学生掌握了这样的能力,就能与今后的实际工作无缝对接。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对教师本身的统计应用能力是一个挑战。

参考文献

篇9:电力统计分析与预测

关键词:电力;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4-0115-02

1 电力统计分析工作特点

1.1 统计分析的特点

第一,具有精准性。统计数据是进行统计工作的基础,工作中不仅要对数据进行统计,还要通过数据找出规律,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解决措施。

第二,具有全面性和具体性。统计分析的背景需要从很多方面来论述,而且需要大量的资料或者很多篇幅来进行论证。

第三,具有专业性。统计分析中显示的规律,需要运用大量的数据以及有关事实资料进行阐述,对一些观点需要数据运算来进一步证明。

第四,具有科学性。统计分析报告依据的是事实情况,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论述和分析。

1.2 统计分析的意义

第一,做好电力的统计工作可以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企业的发展状况。

第二,做好电力统计有助于对用电情况进行统计监测,及时发现问题。

第三,做好电力的统计分析可以为企业领导者提供辅助决策。

2 电力统计分析预测实例

下面以2015年1-9月A市为例,结合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及用电情况对地区的用电形势作进一步分析、预测。

2.1 地区用电需求状况

针对该地区的用电情况,见表1。

2.2 主要行业用电特点

利用聚类分析对主要行业的1-9月增加值和用电量(两者合并为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进行聚类分析。Hopfield聚类结果如下:

第一类(聚类03):低耗能低增加值。此类行业的特征是用电量较低,增加值也较低,主要是农林牧渔林和住宿餐饮业。受高端住宿需求减少及小微餐饮业蓬勃发展的影响,住宿业总体呈下滑趋势,餐饮业增速略有提升。

第二类(聚类01):低耗能较高增加值。此类行业的特征是用电量较低,但增加值较高,主要为: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该类行业数量多,且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大。今年1-9月,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67.49亿元,增长9.1%,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8.5%;交通运输业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171.38亿元,增长10.7%,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9.4%,较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逐步回升,实现增加值275.91亿元,增长4.0%,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金融业受证券业影响保持高速增长,实现增加值208.14亿元,增长12.2%,对GDP的贡献率为14.2%,直接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房地产业降幅收窄,实现增加值144.27亿元,下降18.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8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对三产的贡献超六成,实现增加值351.62亿元,增长12.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22.9%,比去年提高9.2个百分点,直接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厦门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持续进行,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

第三类(聚类02):较高耗能较高增加值。此类行业的特征是用电量和增加值均较高,主要是工业。以下对工业细分行业进行简要分析: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轻)及交通运输、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为小幅增长,同比分别增长6.46%、4.24%、1.39%及0.5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56%、-1.45%。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为9.2亿kWh,同比下降19.20%,对工业用电量增长贡献率为170.68%,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1.38个百分点,仅为5.70%。

由此可以看出,第二产业用电增长仍是推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最主要力量,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重点逐步转移向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中的高耗能行业发展明显受限,高耗能行业用电比重持续下降。随着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占比的逐步提高,其增长形势向好,有望在未来几年成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2.3 该地区用电量影响要素分析

2.3.1 产业结构调整

“十二五”期间A市将全力实施一体化战略,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三种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

2.3.2 重点行业发展

工业方面,作为全市工业主导行业的电子行业投资增幅将呈不断提升态势;消费方面:大众餐饮快速增长,互联网销售表现抢眼;外贸方面,电子产品、健身器材、运动休闲类企业,随着欧美圣诞节、感恩节的到来,将进入生产旺季。另外,从新增用电申请来看,交通运输、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新增申请容量非常大,预计2015~2017年交通运输、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生产将逐步回暖;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轻)略有增长。

2.3.3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2010年以来,A市加快城镇化进程,居民用电量与城镇化水平变化趋势相同,呈线性上升。至2020年A市农村人口将控制在20万以内,城镇化率将达到96%,将带动居民生活用电快速增长,同时大大带动全社会用电量与电力负荷的增长。

2.3.4 其他因素影响

今年有三季度受多个台风影响,降雨多、高温少,工业空调用电较少,工业制造业各分行业用电量增长偏低。未来进入秋冬季节,天气变化对上述行业影响将逐渐减小。

2.4 建立预测模型

从目前总体发展趋势看,工业生产呈稳步回升态势,第三产业运行平稳,如果外部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全市经济应能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趋势。现采用了线性回归曲线模型对A市三次产业用电量(分别用x、z、u代表)与地区生产总值(y)的关系曲线进行了拟合,可得:

y=-899 294-135.964×x-0.0 961 691×z+75.8 708×u

通过模型分析,R=0.9978,R平方=0.9956,修正的R平方=

0.9939,方差分析,见表2。

由此可见,该模型拟合度较高。

2.5 实例应用

根据上述预测模型,由2015年A市三次产业实际用电量可计算得出2015年该地区生产总值3 460.16亿元,与最终官方发布的3 460亿元偏差率仅为0.17%。

3 结 语

电力统计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电力数据作为各级政府和企业管理者掌握经济运行状况的关键信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电力统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变被动统计为主动服务,从简单数据统计向深层次的信息价值分析转变,全面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艳.电力企业综合统计分析使用方法以及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信 息,2011,(02).

[2] 陈春兰.数据统计分析在电力企业负荷预测中的应用[J].华东电力,

2012,(16).

篇10:大学统计学考试重点(考试必备)

1.统计三种不同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总体性、数量性、具体性、社会性)

2.关系:统计资料是统计工总的成果,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经验的总结,统计学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反过来对统计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3.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最初是以社会现象为其研究对象的。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这个客体独立存在于人们的主管意识之外。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这些数量关系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4.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界限),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

5.统计学的性质: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的方法论科学。

.6.统计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统计推断法

7.统计的基本任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8.统计的基本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

9.统计的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资料的提供和管理。

10.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客观性、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11.总体单位(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别事物,简称单位。

12.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13.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六要素:指标名称、计算方法、计量单位、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具体数值)

14.区别与联系:说明的对象不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

单位特征的。表示方法不同。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联系,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时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有些统计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一定条件下变换干系。

15.变异:标志和指标的具体表现都不相同,他们之间的差异和变化

16.变量(包括各种数量标志和全部统计指标,都是以数值表示的,但是不包括品质标志):可变的数量标志。变量的具体表现就是变量值。

第二章 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时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是统计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判断、估算和预测等工作过程的基础,是决定整个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要求:准确、及时、全面、系统)

2.统计调查的种类

被研究总体范围: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

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经常调查、一时调查

组织方式:统计报表、专门调查

搜集资料方法不同:直接观察法、采访法、报告法

3.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a.确定调查目的b.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c.确定调查项目d.拟定调查表示e.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f.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工作计划g.选择调查方法。

4.普查:是国家为了详细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统计调查。特点:a.普查比任何其他调查方式所掌握的资料都更全面、更系统。b.普查主要调查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总体现象。

5.统计报表: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定期向国家和各级领导机关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

6.重点调查: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方法。重点调查能以较少的投入。较快的速度取得某些标志的主要情况和基本趋势

7.典型调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

8.抽样调查:根据概率理论,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

行观察,并据以推断总体指标数值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作用:节省人力、费用,提高调查的经济效果:节省时间,提高调查的时效性:可以增加调查项目,取得比较详细的资料,提高统计资料的准确可靠程度。1.无法或很难进行的全面调查可以应用抽样法了解全面情况。2.应用抽样法可对全面调查的结果加以补充或订正。3.抽样法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4.运用抽样法可以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

第三章 统计整理

1.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按照某种或某几个标志,将总体单位划分若干性质不同的组的一种统计方法。作用:划分现象的类型、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作用:划分现象的类型,揭示现象的内部结构,分析现象的依存关系。

2.分配数列的概念:将总体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单位在各组间分布。种类:品质分布、变量分布

3.统计表:统计调查所得来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得出一些系统化的统计资料,将这些统计资料按一定的顺序填列在一定表格内,就形成了统计表。

4.统计表的作用:能使统计数字条理化、系统化、能更清晰地表述统计资料的内容。便于分析研究对象各项目之间的互相关系,便于比较分析。便于把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显著的表述出来,同时便于显示各项目之间的显著差别。利用统计表便于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5.统计表的结构: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统计数字。

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总工作总量的一种综合指标。

2.总量指标的作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基础。是制定政策、编制计划、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基本依据之一。是计算相对指标、平均指标以及各种分析指标的基础指标。

3.总量指标的分类:

内容不同: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

时间状况不同: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计量单位不同: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劳动量指标

4.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结果。特点是把两个对比的具体数值概括化或抽象化了,使人们对现象之间所存在的固有联系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5.相对指标的作用:能具体表明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比列关系。能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事物找出共同比较的基础。相对指标便于记忆、易于保密。

6.结构相对指标:总体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作用:a.可以反映总体内部结构特征。b.通过不同时期相对数的变动,可以看出事物的变化过程以及发展趋势。c.能反映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程度及生产经营效果的好坏。d.结构相对指标在平均数计算中用于分析加权算术平均指标的大小及其变动原因。

7.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作用:比例相对指标对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比例相对指标可以分析国民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

8.比较相对指标:某条件下的某类指标数值/另一条件下的同类指标数值。作用:对事物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或不同个人之间进行比较分析,以反映现象之间的差别。另外,计算比较标准典型化的比较相对数,还可以找出工作中的差距,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9.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作用:a.说明一个国家、地区、部门、的经济实力或为社会服务的能力。b.反映和考核社会经济效益。c.为编制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区别平均指标: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普通程度求密度。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计算方法不同,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的联系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平均指标分子和分母的联系时一种内在的联系,那分子是分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指标值的平均。

10.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数。作用:a.可以准确地说明各项计划指标的完成程度,为搞好经营管理提供依据。b.可以反映计划执行进度,以

便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措施,推动经济建设的良好发展。c.可以反映经济计划执行中的薄弱环节,鼓励执行计划的落后者向先进者看齐,为组织新的平衡提供依据。

11.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第五章平均指标

1.平均指标:同质总体某一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特点:将数量差异抽象化、职能就同类现象计算、能反映总体变量值的集中趋势)

抽样误差:是指在遵守随机原则的条件下,用抽样指标代表总体指标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误差,抽样误差表现为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的绝对离差。

影响因素:1.抽样单位数目多少。2.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程度大小。3.抽样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变异指标:是综合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的差异程度的指标。作用:1.标志变异指标是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重要尺度。2.变异度指标可以衡量现象变动的稳定性和均衡程度。3.研究总体标志值分布偏离正态情况。4.变异指标是进行抽样推断等统计分析的一个基本指标。

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1.时间方面的可比性2.空间的可比性3.指标口径的可比性

4.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方面的可比性。

发展水平:是指动态数列中各时间上所对应的指标数值的统称。

平均发展水平:是将不同时间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由于它是不同时间的、动态上的平均,故称为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

影响动态数列的四个因素:1.长期趋势。2.季节变动。3.循环变动.4.不规则变动。直线趋势的测定方法:1.时距扩大法。2.移动平均法。3.最小平均法。

抽样调查的特点:1只抽取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2.用部分单位的指标数值去推断总体的指标数值。3.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4.抽样调查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指数:广义,是泛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包括动态变化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和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狭义,综合反映多种不同事物在不同时间上的总变动的特殊相对数。性质:相对性、综合性、平均性。

统计指数的作用:1.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2.分析多种因素影响现象的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大小和影响程度。3.研究事物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

指数分类:1按照指数所反映的现象总体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2.按照指数说明现象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3.按照指数编制方法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平均指标指数。4.按指数所说明的因素不同,分为两因素指数和多因素指数。5.按指数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综合指数:是用综合法对总体各部分数值来进行对比而计算的指数,用以反映总体动态变化。特点:1先综合后对比2.把总量指标中的同度量因素加以固定,一测定所要研究的因素3.分子与分母所研究对象的范围原则上必须一致。4.综合指数的计算对资料要求较高,需要使用全面资料。

上一篇:读《烛光里的微笑》有感-议论文作文下一篇:感恩节感恩女友的空间留言